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益广告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测试广告的选择
首先,为确保测试广告的公信力,所有的测试广告均来源于中国公益广告网。该网站是国内首个以公益广告为主体,融合影视、广播、平面、户外立体、动画漫画等多元广告形态的专业性公益门户网站,是国内公益广告存储量最大的网站。其次,由于儿童形象本身就存在着生理弱势,与成年人相比更容易引发同情心,为确保测试广告的公平性,笔者自双方都存在生理弱势的“扶弱救残”类影视广告中选取测试广告。再次,为确保测试广告的科学性,笔者在564条公益广告中,选取广告主体明确、时长相近、评分相似的4个广告作为测试广告,并在专业问卷调查网站上问卷。(广告A:扶弱救残类,成年人为主体、无配音;广告B:扶弱救残类,儿童为主体、无配音;广告C:普通家庭留守儿童、儿童配音;广告D:贫困家庭留守儿童、儿童配音)
(二)研究方法
本文以黄合水的特征评价法为基础,对4个影视类公益广告进行问卷的制作、编码和统计。黄合水认为,影视类广告效果可以通过以下六方面内容进行评价,分别是:广告语言由模特儿表达(X1)、产品名称读音响亮(X2)、画面与产品联系紧密(X3)、解说词的播读速度适当(X4)、广告新颖独特(X5)、广告具有人情味(X6)。以上广告特征与观众对该广告印象评价的关系函数式如下:Y=0.56X1+0.36X2+0.30X3+0.57X4+0.23X5+0.28X6-3.10考虑到前两个测试广告并无配音,笔者为保证广告效果评分为正,没有减去最后的3.10分,其余特征皆以1~5分为评分范围,将全部被试对每一广告每一特征的评分平均值代入函数式计算,得出被试对该广告的评价,分值高为优,分值低为劣。
(三)问卷发放与收集
本文采用的是网上发放问卷的方法,总共发放问卷90份,回收问卷90份。考虑到四个测试广告播放时间有260秒,和在线调查一定要将研究限制在15分钟内的原则,笔者去掉了回答问卷所用时间低于300秒,高于900秒的问卷,最后剩下81份有效问卷,所以有效回收率为90%。为了减少影响,提高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笔者发放问卷的对象集中于上海交通大学的学生,发放地点在交大的图书馆,尽可能地减小被试之间的差异度,为了让被试能够有耐心做完整份试卷,有偿发放问卷。
二、数据分析
(一)广告A和广告B特征评价
由于广告A和广告B都没有配音,所以“广告语言由模特儿表达”、“主题名称读音响亮”、“解说词的播读速度适当”三项特征无法计入得分。为了使得分为正,两个广告都不减去3.10分,将广告A和广告B的各项特征得分代入公式进行计算,得到以下结果。广告A:Ya=3.84*0.3+2.80*0.23+3.75*0.28=2.846广告B:Yb=4.21*0.3+3.23*0.23+4.03*0.28=3.1343由此可得Yb>Ya,即广告B特征评分更高。但是如果把各特征平均得分四舍五入后再代入公式进行计算,二者最终得分是一样的。所以,在同类公益广告中,虽然以儿童为主体的公益广告比以成年人为主体的公益广告效果要好,但是优势并不明显。或者可以认为儿童效应在公益广告中并不突出,与儿童形象相比,广告的制作和文案更加重要。
(二)广告C和广告D的特征评价
广告C与广告D的广告语言都是由模特表达,但是都没有明确说出广告的主题,所以“主题名称读音响亮”这一项特征无法计入得分,为了方便四个广告得分的对比,广告C和广告D同样不减去3.10分,把广告C和广告D的各项特征平均得分代入公式进行计算,得到以下结果:广告C:Yc=1*0.56+3.69*0.3+3.53*0.57+2.74*0.23+3.28*0.28=5.2177广告D:Yd=1*0.56+4.31*0.3+4.14*0.57+3.79*0.23+4.31*0.28=6.2913由此可得Yc>Yd,广告D效果更好,即在同类儿童公益广告中,经济弱势明显的公益广告比经济弱势不明显的公益广告效果更好。
(三)被试愿意为公益广告付出的程度
由表3可知,大多数被试观看广告A后选择只是看一看,只有15%的人会付出实际行动(参加相关公益活动或者捐款)来支持该公益广告;被试观看广告B后,大部分人会选择点“赞”或转载该广告,仅有21%的人会付出实际行动来支持该公益广告,但没有人会捐款;被试观看广告C后,大多被试选择只是看一看,只有约14%的人会付出实际行动来支持该公益广告,各项百分比皆与广告A相似;被试观看广告D后,约有45%的人表示会付出实际行动来支持该公益广告,是所有测试广告中人数最多的。由此可知,与观看成年人为主体的公益广告相比,被试在观看以儿童为主体的公益广告后,愿意付出实际行动来支持该广告的人数小幅上升,但是二者的号召力都比较一般,以实际行动来支持公益广告的人数未超过四分之一。与观看普通儿童公益广告相比,被试观看贫困儿童公益广告后,大多数人更倾向于付出实际行动来支持该广告,且人数是普通留守儿童广告的近3倍,表明经济弱势明显的儿童形象比经济弱势不明显的儿童形象更能吸引公众的注意力和同情心,号召力也更强。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观看以成年人为主体的公益广告和以普通儿童形象为主体的公益广告后,人们愿意付出的程度各项百分比基本相似,这说明了儿童形象并不是影响人们对该广告进行评价的唯一影响因素,单靠儿童形象是不能打动广告受众的。
(四)被试捐款
在四个测试广告中,以贫困儿童形象为主体的公益广告得到的捐款最多,其次是扶弱救残类的儿童公益广告和成年人公益广告,以普通儿童为主体的公益广告获得的捐款最少。由此可以认为,以经济弱势明显的儿童形象公益广告是最能打动人的公益广告,同时也是最能调动人们情绪,引发同情心的公益广告。
三、研究结论
在我国,公益广告本身和权力具有着复杂的关系,公益广告的实质是权力的体现。因此,它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作为一个场域,它同时体现了公益广告管理的复杂性。在权力维度方面,中国的公益广告尤其是政治型公益广告具有以下几个问题:广告传播的意识形态特征明显;广告传播本身作为权力来源并没有充分考虑受众的具体需求;作为一种资本和场域,公益广告充分体现出了它本身的复杂性。这些特点,给公益广告的传播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就目前来看,主要的是造成受众的逆反心理、没有抓住受众的具体需求。同时,使得广告的管理更加复杂。针对以上几个问题应该在下面几方面进行改进:淡化公益广告的意识形态特征;淡化广告的权力色彩,增强其服务性,同时充分考虑受众的具体需求;理顺公益广告管理主体的关系,调整好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因此,对于公益广告的管理比较复杂。他们之间管理关系的复杂性实质上就是权力本身的复杂性,理顺公益广告管理自身的复杂性,既有利于调整广利体制,也有利于整合相关资源,从而推动公益广告的进一步发展。
二、经济力维度的改进
目前,我国公益广告管理方面在经济力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我国公益广告目前的人才投入、资本投入和制度的建设方面均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就目前有限的资源来说,以企业为主体的公益广告收益分配的动力机制也并不健全;以国家为主体的公益广告收益分配的动力机制也并不健全。从管理主体上看,无论是在投入上还是在收益分配动力机制上,政府目前仍然是主体。因此,在整个调整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同时,更大的发挥其他各个主体的重要作用,最终形成政府与其他各个管理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
三、知识力维度的改进
在我国的公益广告实践中,公益广告的管理在上述几个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在以后的实践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一、在资源和资源的调配方面,应充分保障公益广告行业资源的充沛。二、在知识产权方面,应更加注重对公益广告知识产权的保护,这既有利于公益广告的创新,又有利于塑造品牌形象,形成品牌的影响力。三、在在创新能力上应更加注重公益广告行业中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同时形成创新的氛围,当然也要通过具体的制度安排和奖励以刺激公益广告的创新欲望。
四、文化力维度的改进
文化力的主要作用在于塑造核心文化、形成相互认同和对某一个发展目标的认同。它是社会发展、国家富强和民族进步的灵魂。就目前来看,我国的公益广告管理中,其文化力方面依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主要在于凝聚力不足、导向力不强、激励力发挥作用小和辐射力的表面化等。因此,在今后的管理中,重点要从以上几个方面予以解决:管理的目标是增强公益广告的凝聚力,当公益广告向自身回归的时候,其对受众的影响力自然强化,其凝聚力也就得以增强;强化公益广告的导向力,要淡化公益广告的政治性和商业性,在公益广告的选题、制作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受众的具体需求,将受众的需求和传播者的意图有机结合,以受众的实际生活的重点、热点和难点作为切入口,以此来增强公益广告的导向力;在激励力方面,增加公益广告传播给受众的力度,同时增加受众接受公益广告以后所获得的利益,只有增强受众接受公益广告后的利益,才能对受众形成相应的刺激,以进一步使得受众行为朝向传播者的意图转变;在辐射力上,扩大公益广告的辐射范围,突破地域的限制,使得介益广告在整个社会会中形成规模优势,而不仅仅只是局限于某一个具体的区域内。另一方面,公益广告的辐射力不能仅仅停留在受众的认知和态度层面上,而应该进一步深入到受众的行为方式中,而这正是公益广告实现传播效果的关键。
五、结语
1.广告特点
(1)以侧重品牌形象诉求为主。出租车顶灯广告以极快的速度进入受众的视线,这直接决定了其内容应以品牌或产品形象诉求为侧重点,内容、形式上要创新,能够让受众在短时间内形成瞬间记忆,同时这也是衡量其传播效果是否成功的关键。此外,要兼顾产品的成长周期、行业市场情况、消费者的心理需求等影响因素,以确定广告投放可行性的高低。(2)“出其不意”所造就的“无躲避意识”对于传统媒体的使用和操作,受众永远处于主体地位。出租车顶灯广告则与传统媒体的功能诉求进行了位置互换,有点“喧宾夺主”的意味。这种“喧宾夺主”主要体现在,出租车顶灯广告容易对受众造成巨大的视觉冲击力和在记忆方面的强制性。该广告形式简洁醒目,遵照受众的视觉习惯,内容与形式诉求上追求重点突出、线条简洁流畅、色彩对比冲击力强,以“出其不意”的方式进入受众的视线,正因为“出其不意”所造就的“无躲避意识”,在受众还未做出任何反应之前,已将内容在受众头脑中强行移植了。
2.媒体优势
(1)媒体形式新。纵观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历史,一些新的广告形式总能轻易就引起受众的注意。从最早的户外海报、到后来的杂志广告、广播广告、电视广告以及互联网及手机等新媒体广告,每一次传播载体的革新总能找到适合其投放的产品类型。(2)移动范围广,有效到达率高。出租车可深入都市农村的大街小巷,不受区域、时间限制,最大限度地接触到更多受众,覆盖面极广。权威研究结果表示,一般男性的视觉高度是173公分左右,女性是160公分左右,最舒适的视觉角度是视线高度以下15度左右。而出租车顶灯广告恰巧符合这一生理诉求,与行人视线高度基本持平,方便向行人传递信息,达到最佳传播效果。权威人士称出租车顶灯广告是可见机会最大的户外媒体。《中国市场媒体研究2002年报告》显示,其到达率最高。以西安市为例,100辆车,其广告传播的有效到达率可达到6000人次/24小时,传播速度快捷。(3)广告时效长。根据ACNIELSEN对新加坡出租车顶灯广告市场的调查,在众多广告传播媒体中,在到达率相似的情况下,出租车顶灯媒体的广告时效最长,所唤起的消费者对品牌的记忆度远远高于其他媒体,广告回忆效果最优。此外,出租车顶灯媒体广告处于24小时持续状态,有效时间远远超过其他媒体。另外,其成本低廉,投入产出比高。
二、出租车顶灯公益广告的发展现状
在出租车顶灯上播放公益广告,确实是很有意义的尝试。在我国现阶段的发展中,公益广告宣传存在着传播载体缺乏创新的问题,而利用出租车顶灯作为传播载体,不失为一种大胆的尝试。以陕西省西安市为例,具体探讨西安市出租车顶灯公益广告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传播载体上——新旧不一,个别车辆脏乱差。
西安出租车在外观上存在这样一个很大的问题——车辆新旧不一,个别车辆脏、旧、不规范,而出租车顶灯则处于顶端重要位置,这对于公益广告的传播效果无疑会产生负面影响。传播载体若不敞亮一新,那搭载上面的城市卫生环保的广告又怎能深入人心?
2.宣传内容上——未能做到因地制宜。
西安满大街的出租车顶灯广告,上面的内容五花八门、纷繁复杂,有教育机构培训、房产公司售房信息、旅游景点宣传以及号召市民进行“四城联创”的标语式宣传,这其中忽视了一个长远性的问题——环境保护问题。每年春季的漫天黄沙,都似乎在在向人们昭示着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植被覆盖率低。西安北临黄土高原,植被稀少,一遇大风,黄沙顺势南下。西安目前正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宜居的环境建设无疑成为重中之重。笔者认为,在出租车顶灯广告的宣传中应该充分考虑到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问题。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市内出租与长安区出租的职能定位比较混乱。在宣传内容上应有所侧重。比如,市内出租应该多进行诸如缓堵保畅、保护环境、文明出行等方面的宣传。长安是一个历史积蕴深厚的区域,也是未来西安市新的文化中心,这里大学城的建设如火如荼。而长安区的出租车则可以发挥本地文化优势,着重打“文化牌”,譬如,可以展示长安区的新风尚、新面貌、建设动态、周边环境等等,让更多的人通过出租车顶灯广告来认识一个全新的长安。
3.宣传策略上——尚未形成集群效应。
出租车顶灯广告尽管优点多多,但是普及度并不高,尚未形成规模气候。有大量的出租车顶灯位置依旧空空如也,这需要整个出租车行业的统一规范性管理。当然,利用出租车顶灯广告进行商业操作的广告公司在此也分得一杯羹。
三、出租车顶灯公益广告的出路探讨
出租车顶灯广告的知名度并不高,很多人都是初次接触这样一个新型广告形式。笔者认为,该广告形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改善目前发展现状:
1.打造成维护西安市形象的主要手段。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人们也越来越注重城市的整体印象,千年古都的名望,在满足了无数游客驻足观赏的视听享受之后,也在向人们进行着其他方面的诉说。沿海城市的外地人对西安的印象似乎永远停留在那个漫天黄沙、沟壑纵横、裹着白羊毛肚头巾老汉的黄土高原地带。可以借助出租车顶灯这个载体,来宣传西安市发展的进度以及新貌,对于西安的宣传,不应该只停留在旅游景点的宣传上还应该更加注重人文情怀方面的内容。将出租车顶灯广告作为宣传西安魅力的主要手段。
2.对出租车体本身形象的塑造。
在前面我们已经探讨过相关问题,西安的出租车不仅存在着个别车辆外观脏乱的问题,还有车子内部包括坐垫、靠背、扶手等方面的一些问题,应逐渐改变受众对出租车的看法与认识。在市内穿梭不断的出租车是一个城市的脸面和招牌,保持出租车本身的卫生与整洁也是塑造城市形象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3.发挥社会教化功能。
公益广告的主要作用就是行使社会教化功能,针对社会中存在的一些不和谐画面与问题,运用广告这种大众容易理解、容易接受的形式,来达到净化社会空气、规劝受众行为、引导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作用。公益广告传播载体除去常见的电视、广播,还有少量的户外海报、户外液晶显示屏等,或多或少会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但是出租车顶灯广告则完全不存在这些问题。在上面我们所阐述的其特点与优势中可略窥一二。
4.革新传播技术。
随着新传播技术的不断涌现,出租车顶灯的显示屏也可以在技术和外观上做出相应的完善,从传播渠道环节提升传播效果。比如,现在西安的出租车顶灯的显示屏基本上都是绿色屏幕,虽然画面并不缺乏动感与变幻,但是颜色的单调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人们的视觉观赏效果,也缺乏一些吸引人的元素。还可以将顶灯处的显示屏进行加高处理,以求视觉效果更醒目,做到新型媒体技术、视觉审美与广告形式的完美融合。
四、结语
(一)郴州民间工艺美术
郴州民间工艺美术,是郴州当地文化与中原文化、客家文化与岭南文化的相互融合的独特产物,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艺术思维、艺术理念、艺术特征、艺术形式等方面具有鲜明的个性。但是在长期的实践中,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传承和运用。在分析整理郴州民间工艺美术的基础上,充分挖掘郴州民间工艺美术的积极因素,并创造性地应用于平面广告设计和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探索,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郴州民间工艺美术是湘南民间工艺美术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目前,专家学者们研究以郴州市民间工艺美术为主要,然后辐射整个永州市和衡阳市,即湘南地区。其研究主要从湘南古民居、湘南民间工艺美术、湘南民间石雕、湘南民间木雕等几个方面,对民间工艺美术进行了归类、分析和整理。依据研究角度的不同,对有关湘南民间工艺美术研究著作的代表作进行简要概括:
(1)具有地方特色的湘南古民居著作,如唐凤鸣著《湘南民居研究》、范迎春著《湘南宗祠——建筑及装饰艺术研究》、王铁著《2012中国高等教育设计专业名校实验教学课题:湘南民居印象》等。
(2)有关湘南民间工艺美术的课题与论文,如陆岚的湖南省社科基金课题《湘南民间工艺美术资源的挖掘利用与理论研究》、论文《浅析蓝印花布的色彩观》等。
(3)湘南民间石雕的研究课题和论文,如何次贤的课题《湘南民间石雕的人文内涵、艺术价值及其保护与利用研究》、论文《湘南民间石雕艺术的文化寻绎》《从湘南民间石雕艺术看中国民间文化的崇德立德意蕴》等。
(4)湘南民间木雕的研究论文,李曦《湘南民间家具的装饰特征研究》《湘南古民居的木材选用与木雕装饰》《湘南古民居木雕艺术》等。以上这些课题、论文、著作主要从研究郴州民间工艺美术自身的特征入手,广泛收集郴州民间工艺美术的作品,阐述民间工艺美术的概念并将其分类,系统的分析其造型、色彩及美学特征,部分著作还进一步研究了民间工艺美术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
(二)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对平面广告设计启示(艺术造型的直接借鉴)
1.为平面广告设计注入新的设计灵感
传统民间工艺美术是现代设计的土壤并影响其的发展,传统民间工艺美术来源于群众,并为群众所熟知,平面广告首先得被广大群众认识、认同并接受,因此将民间工艺美术引入平面广告设计,既对民间工艺美术加以提炼与创新,又能让平面广告为人民群众所理解,从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以达到广告宣传的目的。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先进的平面广告是国内学习和引进的主体,西方文化也在其中自然而然的传入,从而使中国传统文化面临严峻挑战,特别是民间工艺美术正面临消亡的边际,将其引入到平面广告设计中,既为中国平面广告设计注入新的设计灵感,又为民间工艺美术的继承和延续寻找到新途径。
2.为郴州地区的民间工艺美术传承寻找到新的载体
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艺术形式和表现方法,它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是中国人民群众辛勤劳动的结晶。由于受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影响,民间工艺美术的创作者和消费群体大量进入城市务工,使得郴州地区民间工艺美术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许多民间工艺美术正在加速消亡。将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引入平面广告设计中,将为其生存找到新的传播载体,在传达给广告受众的同时,促进其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也将为现代民间工艺美术再设计与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3.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研究的一种有益补充
从文化传承角度的考虑,郴州民间工艺美术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中的一部分,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独特文化的不可替代性,对其文化艺术特点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是对中国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研究的一种有利的补充与完善。虽然郴州是中国的一个市,但其工艺美术是人民群众对大自然最纯朴、最直观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这种自然与纯真也是现代平面广告设计所追寻的。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对郴州民间工艺美术的探究,既是对中国工艺美术的一种补充,又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精神魅力的进一步挖掘,也将影响着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作品的创作。
二、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郴州民间工艺美术从源头上分析,是郴州当地文化与中原文化、客家文化与岭南文化的相互融合的独特产物,在艺术思维、艺术理念、艺术特征、艺术形式等方面具有鲜明的个性,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包括平面广告设计在内的现代艺术的启发和借鉴意义是可以预期的。但在可见文献中,还没有发现把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应用到平面广告设计教学的研究,因此,这属于尚未涉足的领域,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突破意义。
(一)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如何应用郴州民间工艺美术
1.情感的继承
平面广告设计者只有在真诚理解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创作者情感的基础上,才能深刻的挖掘劳动人民的艺术成果,并把他们的情感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作品中。例如,在平面广告设计实践教学中,研究郴州大布江拼布艺术的一组同学,一开始只是在网络上搜寻整理资料,缺乏对拼布艺术实物的真实美感的体验,在老师的建议下,联系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布江拼布绣传承人何娟,走进了她的公司,了解她的创作历程与民间工艺美术创作的情感体验,接触与了解到真实大布江拼布作品的魅力,他们满怀激情的研究进程PPT汇报,感染了每一位同学,也让班上所有同学了解了大布江拼布艺术绣,为后期拼布艺术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平面广告设计与民间工艺美术虽然在思维方式、表现手段、传达载体上有很大区别,但是对生活的热情、对劳动的赞美、对祖国的热爱是相同的,广告设计者在情感上的继承,也将为平面广告设计作品融入生命力,恰如其分的情感融入,不仅可以为平面广告设计作品增资天色,又可以使其具有亲和力,拉近广告受众的距离,让他们自然而然接受,做到润物细无声。
2.造型的借用与发展
郴州传统民间工艺美术造型丰富多彩,既有表达吉祥幸福的人物、动物花卉、文字、云纹、回纹、几何抽象形态等,又有广为流传的典故和成语,还有一些约定成俗的造型寓意组合。如果将这些丰富多彩的造型借用于平面广告设计中,将为平面广告设计开拓新的创作空间。如:陈秀同学利用郴州民间剪纸的造型形式制作了“南京青奥会欢迎您”平面广告作品,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南京青奥会”专题设计大赛中荣获三等奖。郴州民间工艺美术造型的借用与发展,既丰富了平面广告造型语言,又为广告主融入消费群体奠定基础。将郴州民间工艺美术融入平面广告设计课堂教学中,既是对郴州民间工艺美术造型艺术的传承,也是对郴州民间工艺美术造型艺术的发展。民间工艺美术造型经过提炼再设计,既吸收其造型的精髓,又承载着广告主赋予的消费理念、价值引导、审美情趣等,是将造型特点、形式美感、大众识别性等融入到平面广告设计中,为平面广告设计注入新鲜血液,促进平面广告设计的发展。
(二)理念的创新
郴州民间工艺美术融入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创新:郴州民间工艺美术传承的创新、平面广告设计形式与内容的创新、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
1.郴州民间工艺美术传承的创新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现代化工业文明的迅速扩展,物质消费方式和生存观念的急剧改变,导致许多民族的民间工艺美术在不断消亡和流变,郴州民间工艺美术也正在消逝。2014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潘鲁生就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延续指出,设计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精彩的创意设计可以使传统工艺美术焕发新的生机,既可以成为时尚产业的一部分、成为制造业人文工艺的增值部分,也可以以当代艺术的形态出现,重新建构审美、文化、生活之间的联系。高校具有文化资源优势,地方高校通过其教育幅射功能,可以对地方传统民间工艺美术传承发挥直接的、有针对性的作用和影响,地方高校平面广告设计与地方民间工艺美术只有合作互补、相得益彰,才能促进彼此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
2.平面广告设计形式与内容的创新
在“地方高校应用转型”的形势下,我院将艺术设计专业定位为“服务地方经济”,作为其主干课程之一的平面广告设计,将本地的工艺美术资源请进课堂,通过教学手段进行继承和延续,对平面广告设计表现形式进行创新的探索,对平面广告设计内容进一步丰富,将郴州民间工艺美术的吉祥寓意、造型特点、审美情趣引入到平面广告设计中,是对平面广告设计形式与内容的创新。
3.郴州民间工艺美术融入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是对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 广告文本翻译 翻译技巧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1.160
1 引言
广告现在当今社会上可以说无处不在。为了成功地实现广告的功能,工作人员创造出了活灵活现的广告语。广告的主要功能就是促销。为了使译文在译入语环境中达到促销的功效,我们必须掌握广告用语的特点,使译文达到广告原文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掌握一定的广告语翻译技巧。
2 功能对等理论概述
在翻译过程中,笔者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采用了一系列的翻译方法。《圣经》翻译专家奈达在《翻译科学的探索》(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on, 1964)一书中提出了“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的概念作为翻译的标准。因为它常常被歪曲理解,后来被人们更改为“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所谓功能对等,就是指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语法结构和字面的意义,而应着重译文读者的反应,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在阅读、欣赏原文时相似的心理感受。这就要求译文是原文的“最近似的自然对等语”(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ce)(李长栓,2004)。翻译应该是一种交际活动,一种跨语言、跨文化、跨地域的交际活动。因此,翻译就不能被理解为是一个静态的产物,而应该被认为是源语作者、译员和目的语读者之间的相互交流的过程,其目的是通过翻译行为,让源语作者和读者做到相互理解。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的英汉广告翻译提供了理论支持,它的侧重点在于译文读者的反应。因此可以把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应用于英汉广告标语翻译。
3 英文广告文本的特点
广告的目的在于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广告英语作为应用语言,在词汇、句子、句法上与英语不同。许多广告都辞藻优美,句法独特,常常使用修辞手法。
3.1 词汇特点
新兴复合词会出现在广告文本当中。
例如:For twogether, the ultimate sun kissed holiday all inclusive one price.
一人价格,双人享用阳光灿烂假日。
Twogether源自together, 突出“两人”之意, 比together更形象。
3.2 句型特点
句子长度一般较短,结构简单。祈使句和疑问句在广告中经常出现。例如:Tasting is believing.
3.3 修辞特点
使用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排比等。例如:Hi-fi, Hi-fun, Hi-fashion, only for Sony.
4 英语广告汉译的要求
在翻译英文广告用语之时,要注重译文与原文效果的对等,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第一,掌握推广商品的特点。
第二,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尽量使汉译的广告优美。
第三,翻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两种文化的差异。应该避免直译或硬译。
第四,在原广告创意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
5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翻译技巧
5.1 直译
所谓直译,就是在翻译过程中,保留原文句子结构和原文修辞,努力再现其形式、内容和风格。直译法主要用于广告语中一些陈述性的语句。
例如:My Paris is in a perfume. 巴黎恰在香水中。
译文保留了原文的风格,译入语读者在看到这则广告时,同时能体会源语读者的感受。
5.2 意译
当采用直译的翻译方法翻译出的译文不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时,我们应采取意译法翻译原文本,使译文达到广告的效果。
例如:Time follows me. 译文:时间因“我”而存在。
如果直译,会译成:时间追随着我。该译文不体现广告的意图。所以将手表拟人化,用“我”来表达,形象生动。
5.3 音译
英文中很多词汇如果按照汉语意思直接翻译成汉语,就会使读者感觉登不上大雅之堂,所以,我们就按照发音,将其品牌的名称翻译过来。如:可口可乐、万事达、奔驰等。
5.4 音译兼译
音意兼译法是指将一个单词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音译,另一部分则意译。
例如: Nescafe雀巢咖啡, 其中“雀巢”为意译,“咖啡”则是音译。
5.5 套译
所谓套译,就是译入语文本可以套用已经深入人心的语句结构,使译入语读者更容易接受,读起来更印象深刻。根据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了使译入语更深入人心,朗朗上口,有时,中文译本可以套用或模仿汉语的诗句或谚语等。
例如:I will do a lot for love, but I’m not ready to die for it.
译文:风流诚消魂, 生命价更高。
这是一则安全套的广告语,表现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需安全套的保护,使自己远离艾滋病的威胁。如果按照字面翻译,会给人一种突兀的感觉。于是译者套用了在中国古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这则广告被译为:“风流诚消魂,生命价更高”,既容易被我国读者所接受,也使读者深入感受到广告人的用意。
5.6 四字语
汉语中,四字语朗朗上口,既符合广告的特点,又符合译入语读者的审美标准。
例如:Fly higher 译文:鹤舞白沙,我心飞翔。
这是白沙集团的广告语,两个四字结构,非常大气。
6 结论
英文的广告具有简洁、明快等特点,极富感染力,但在翻译英文广告过程中,这些特点反而造成了巨大的障碍。因此,英文的广告翻译应该尽量脱离我们原有的翻译方法,创造出更符合译入语表达习惯的译文,它不应该只局限于原语和译入语形式和内容的对等,而应该更加注重译文和原文功能或者是效果的对等,使译入语读者在阅读时拥有与原语读者的感受。
参考文献:
[1]Nida.Eugene.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on [M]. Leiden, E.J.Brill, 1964.
[2]丁树德.翻译技法详论[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3]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M].中国出版集团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4]沈掌荣.谈谈英语广告的翻译[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1).
[5]谭载喜.奈达论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
[6]翁凤翔.实用翻译[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周冠辰,河北联合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研究生,河北联合大学轻工学院教师,河北唐山 063000
[关键词] 公益广告;企业形象;塑造
企业正是通过公益广告表达他们对社会的真诚,一方面可以服务于社会;另一方面可以提升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从而使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转为对企业产品的信任,成为企业产品的忠实消费者。因此,企业公益广告应以企业形象为诉求点,从多维度来完善企业的公益广告。
一、观念层面:增强企业公益广告的相关意识
对于企业的发展何去何从,对于企业公益广告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博弈,许多企业领导的相关意识的薄弱,导致我国企业公益广告总体数量不足,服务社会力度不够,也不利于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作为一名优秀的企业领导者,应该从“追求盈利型企业”的理念向“优良公民型企业”的理念的过渡,同时要重新对企业公益广告的重要性和社会影响性进行重新的认识,增强对企业公益广告重要性的认识,从观念层面上切实认识到公益广告对企业形象塑造重要性的认识。
(一)树立“优良公民型企业”的理念
现在人与人的沟通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了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广告界同样也面临这样的问题。把企业文化置于当今社会文化的大背景进行沟通是十分有力的,然而长期以来企业文化都在以企业凝聚力和经济效益上做文章,而忽略了在企业良知,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及企业的道德义务上的强化。企业通过自身的公益行为能够营造一种“以人为本”的市场氛围,通过投资公益广告表明它对社会的义务与责任,体现了企业不仅仅是为了获取利润,同时还关心并参与了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的提出与解决,阐述了现代企业的理念,让公益广告成为企业与社会公众沟通的渠道。
(二)加深对企业公益广告重要性的认识
迄今为止,不少企业对公益广告的认识还停留在这样一个阶段:认为公益广告是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投入,是非营利性的,甚至是赔钱的。目光远大的企业家应该将公益广告的制作和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自觉地在无形资产上积累投资,浓墨重彩地塑造企业形象。企业对公益广告的这种投入。其产出将是极为丰厚的,企业将随着公益广告的反复播放而无数次的深入千家万户,它与它所投资的公益事业一起铭刻在千百万群众心里,企业形象的无形资产也将会在社会公众心里不断升值。不论是从广告本身来说,还是从它对于企业的回报来说,其价值都是无穷的。因此,作为社会关系的一员,我们企业应该加强对于企业公益广告的充分认识,重新去评价公益广告的价值,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企业投入到公益广告的行列中来。
二、实践层面:注重企业公益广告的相关策略
从国内外企业广告的实践证明,企业公益广告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就需要注重企业公益广告的相关策略,为进一步提升企业公益广告的形象塑造功能,企业在企业公益广告的实践运作中,应该从公益广告的主题的选择、公益广告的关联性的加强、公益广告媒体的创新方面完善。
(一)注重企业公益广告的主题选择
公益广告主题好坏直接影响到公众的接受程度,影响公益广告的效果。公益广告其内涵体现了广告人对生活的理解及价值观念。一个优秀的公益广告给公众以启迪,平心静气,循循诱导,让公众留下深刻的记忆,温馨的广告语言,生动的画面如清风扑面,营造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交融。从公益广告自身来说,公益广告文化特性的鲜明现实性就决定了公益广告必须对现实保持高度的关注。公益广告的目的就是引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密切关注,公益广告的主题必须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紧扣社会脉搏,关注社会最关注的话题。只有这样,公益广告才能易于为受众注意,并能引发受众的共鸣,进而影响、改变受众的观念或行为,真正发挥传播的“社会雷达”的作用。同时,广告还应以人文精神作统领,对人的价值和人生意义进行分析,启发公众的反思和自省,真正领悟到公益观念的切实必要性及其与自身的利害关系,并对公众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进行探讨,并提供一种价值衡量标准。
(二)注重企业公益广告的关联性加强
企业公益广告同时要注重关联性的加强,从而进一步挖掘如何建立企业公益广告与企业间隐性、艺术性的关联。一是加强与企业经营领域的关联性。例如,某制鞋厂请知名足球运动员做了一则爱护公共卫生的公益广告,情节大致是该运动员将丢在路旁的一袋垃圾一脚踢入旁边的垃圾箱内。而镜头格外突出了运动员所穿的鞋一这正是该厂的产品。二是加强与企业文化的关联性。中脉科技在央视投放了一组反映老年社会问题的企业公益广告,有鼓励老年人出去走走看看的《看一看乐一乐》:鼓励患病老人乐观向上的《有快乐有健康》;针对丧偶老人追求幸福生活的《有勇气有快乐》;启发退休老人继续发光的《退休了也有乐》,还有倡导老人锻炼的《80岁开始锻炼,不晚》,中脉科技的高明之处在于其“共享健康,分享快乐”的公益主题正好是对中脉“用心的家庭健康专家”的诠释。
三、管理层面:营造企业公益广告的相关环境
虽然我国和各地方先后出台了一些法规和文件来规范企业公益广告的运作,但这些法规还不完善,还不成熟,还不成系统。因此,国家应加强立法,政府要强管理,从而鼓励企业制作和公益广告。
(一)完善企业公益广告相关的立法
现阶段我国的公益广告法规还很不完善,没有专门的公益广告法。1995年颁布和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条中就指出,“本法所称广告,是指商品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承担费用,通过一定媒介和形式直接或者间接地介绍自己所推销的商品或者所提供的服务的商业广告。”可见,《广告法》是以商业广告作为调整对象的,公益广告并不在调整范围内。针对这种情况,本论文借鉴相关专家的意见,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可以扩充《广告法》,使之既调整商业广告,也涵盖公益广告,对于企业公益广告也要有具体的规定。或是制定专门法规促进企业公益广告的发展。另一方面,地方立法工作也应加强,特别是在一些济发达地区,企业的观念比较先进,意识超前,企业公益广告出现比较多。这地区在立法方面完全可以走在国家前面,为国家的立法提供参考和范例。
(二)加强政府对企业公益广告宏观管理
关键词:电视公益广告广告运营模广告模式
公益已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主题热词之一。公益事业不仅仅是社会人文的重要部分,更成为了一种社会风尚。在公益活动中,公益广告对于唤起公众对不同社会问题的认识与关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都起着重要作用,参与公益广告被广泛认同为是媒体、企业和广告公司等经营实体和组织走向成熟的表现,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在众多的公益广告类型中,电视公益广告因具广泛的受众和具有的深远影响力而能引起学界和业界更多的关注。
一、电视公益广告的内涵与特征
1、电视公益广告的内涵“公益”是一个外来词汇,在我们的传统汉语体系中并没有“公益”这样的固定用语,它“是经由西方舶到日本由日本人转译而来,其最初是在日本人冈幸助始的《慈善问题》一书中出现,冈幸助始在书中将西文的‘publicwelfare’译为‘公益’。”
而所谓电视公益广告,是指政府、媒体、企业、广告公司、社会组织等围绕有关人自身的完善以及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等主题,通过电视媒介向公众传播有利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和道德观念,以唤起公众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加强或改变公众的价值观念,引导和规范公众行为的广告活动。
2、公益广告的特征
作为一种区别于传统商业广告的广告形式,电视公益广告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与特点,从而与其他电视广告类型区别开来。这些特征主要包括以下的六个方面:
第一,公益性,是电视公益广告从本质上区别于其他电视广告类型的特征;第二,倡导性,引导社会公众向“真、善、美”的方向发展;第三,现实性,要求社会公益广告紧贴社会现实;第四,人本性,即以人为根本,以人为中心,关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自身的完善;第五,观念性,观念是电视公益广告的核心,对电视公益广告具有决定性作用;第六,广泛性,诉求对象的广泛性和题材的广泛性。
二、中国电视公益广告运行模式的形成和特点
在一般情况下,我国电视公益广告的运行主要涉及组织管理、选定主题、创意制作和媒体播出、评估效果、评选作品等几个基本环节。而在实际的运营当中,我们的电视公益广告运行遵循了以下两种思路:
1、自行开展的电视公益广告活动
这一模式的电视公益广告由电视媒体、相关企业、公益组织、广告公司以及个人等各主体自行开展一些零散的电视公益广告活动,并没有统一的核心中枢机构来协调各方组织的运营。在这一运行模式下,电视公益广告的主题由运营的其中一环主体特别是媒体来自行选择和确定,然后,由广告部门围绕所选定的主题进行电视公益广告的创意和制作,最后在某个特定的广告时段或者在固定的公益广告栏目上播出创作完成的公益广告。随着广告业的发展和广告制作成本的提高,这种自行开展的电视公益广告活动,在模式上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比如,在选定电视公益广告的主题上,打破了电视媒体和政府的垄断地位,其中赞助企业、广告公司、公益组织等也参与到选定主题的环节,单独或多方共同选定相关的主题;第二,在创意制作环节,基本上还是由专业的广告制作公司来负责电视公益广告的创意和具体制作,而制作所需的费用主要是由电视媒体、赞助企业、公益组织等其他各方自行承担,但也会获得一些基金等支持;第三,在媒体播出上,既包括免费播出又包括付费播出两种情况,一方面,电视媒体免费拿出一定的广告时段播出相关主题的公益广告,另一方面,赞助企业、公益组织等直接对电视媒体的广告时段进行购买,播出相关主题的公益广告。(该运营模式见图一)
2、政府主导模式
政府主导的模式是由政府部门发起的、由电视媒体具体执行和广告公司、企业等提供支持赞助、社会组织及个人参与的电视公益广告运行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政府部门在电视公益广告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是电视公益广告活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中央文明办、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主办单位设立的组织委员会在选定主题之后,会通过两种途径开展:其一是召集部分电视媒体、广告公司开展座谈会动员积极创作、播出主题公益广告;其二是向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宣传部、工商局、广电局、文明办等政府部门下发开展电视公益广告活动的通知,由各个地方负责联络当地媒体和企业开展创作与播出,另一方面,也会成立作品征集办公室,面向全国征集电视公益广告作品,组织专家评委从众多广告中选出优秀的广告作品,最后推荐到全国性的电视媒体如央视或其他地方媒体进行播出。(这种模式的流程如图二所示)
政府主导的电视公益广告的运行模式是当前主流的中国电视公益广告运行模式。中国电视公益广告的运行模式经历了由单一媒体主导模式到政府主导模式为主而多元模式并存的演变过程。当然,政府主导的电视公益广告运营模式与其他模式并不是毫不相干。在电视公益广告的具体运作环节上,政府主导的电视公益广告的运行模式也融合了其他模式的一些运作方法和方式。
3、以政府主导模式为主的电视公益广告现存的管理弊端
在政府主导的电视公益广告的运行模式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广告业的发展,这种运行模式中的弊端也日益凸显:
(1)多头管理
除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之外,中央和地方各级精神文明办、宣传部门、广电管理部门以及文化部门也都进行了电视公益广告的管理,从而形成了多头管理的局面,“谁都管谁都不管”。多头管理不利于电视公益广告的有序运营。由于各部门和单位的管理依据各不相同,因此,对电视公益广告活动的要求和具体措施也容易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出现问题很容易互相推诿,使电视公益广告的管理处于时而诸多限制时而分散无序无依的状态。
(2)缺乏连续
在政府主导的公益广告运营模式中,政府的主导职能多半是一种临时性、阶段性的组织工作,通常配合重大事件的发生或重要宣传任务时,政府方才着手主导发起相关的电视公益广告,这样的应景之举缺乏长远的规划和连续性。
(3)受众主导意识不强
传统商业广告都是以市场需求和受众口味为导向的,但政府主导的电视公益广告却常常忽略了受众这重要的一环。在政府主导的电视公益广告的模式下,政府相关主管部门通常是从党政的中心工作与宣传重点出发来选定电视公益广告的广告主题,通常带有浓重的政治色彩,而忽略了受众的需求,影响了电视公益广告的传播效果。并且,这样创作出来的电视公益广告主题较为单一、创意较为古板、风格也比较沉闷。
(4)播出即止,没有评估
在政府主导的电视公益广告的运行模式下,评估环节很难得到重视。政府主管部门是发起者和组织者,但并不重视评估;而电视媒体是广告内容的执行者和播出者,除了是完成播放任务外,也很少考虑传播效果的回顾和评估。但只有对广告的效果进行评估和形成相应的报告,才能有助于及时的总结经验教训,从而为以后电视公益广告活动的开展提供重要的借鉴。没有总结评估,便很难纠偏,电视公益广告的无效传播或效果甚微的情况便得不到改善,这使得电视公益广告事业只能原地踏步,而对电视公益广告活动动用的相关公共资源也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三、中国电视公益广告未来的选择和展望
无论是国内以政府为主导的运行模式,还是国外以广告理事会为主导、独立于政府的运行模式,都各有利弊。所以我们在选择电视公益广告运行模式时,应该从两个原则来考虑:一是符合本国的基本国情和现实状况;二是所选择的电视公益广告的运行模式应该能促进电视公益广告的高效运行。
1、中国电视公益广告所适宜的社会化运行模式
中国电视公益广告有效供给的路径,宜选择通过有组织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和志愿性等特征的第三方来提供,而且,相对于政府和市场,第三方在电视公益广告的供给上更有优势,这就需要对政府在电视公益广告运行中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以“社会主导、政府监管”为特点的电视公益广告社会化运行模式,将是未来中国电视公益广告发展比较合适的一个选择。
论文关键词:校园 广告 校园文化 商业文化
论文摘要:广告在现代社会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具有十分重要的宣传展示作用。随着广告宣传的发展,校园这块“风水宝地”也逐渐被商家们看重,他们通过广告设计尽可能含蓄地在校园里达到展示作用,而过量的广告宣传有时也是对校园环境的一种“污染”和对校园文化的一种冲击。
在当今的现实社会里,各种各样的信息都在不断地充实着这个世界,商家们为了广告上的“产品”能让更多的人熟悉,便把广告放在人员集中的地方和显眼的位置,希望能充分展现广告的宣传效应。现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大街小巷,每一个人都经过了广告的“洗礼”,随着广告效应的增加,商家们可谓动足了心思,当他们寻找新的广告宣传对象时,便把目光指向了学校。
校园是传播知识的殿堂,其中校园文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校园通过浓郁的人文气息和优美的自然环境给师生们带来全新的氛围,每个校园的校园文化都不一样、各有特点,但却拥有一个共同点,即它们被学校的师生普遍认可,并且经过长时间的积累而形成,是相对固定的,也是充满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本是对师生们的一种人文熏陶,但近几年随着社会商业化的加剧,校园文化的建设逐渐倾向于商业化。广告进入学校并不一定全是弊端,就像任何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一样,它当然也有好的一面,比如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多的信息,为校园的角落增添一些活力,还有很多公益广告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价值,比如号召学生“爱护环境,从文明校园开始”等宣传语。
公益广告表现一种社会风气,能让校园里的学生增加社会责任感,自我约束,提高奉献意识,从而达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们应多鼓励一些非营利性的公益广告进入校园,但任何事都必须讲究“度”,如果超过了这个“度”,那就会适得其反。现在高校里商业广告几乎无处不在,比如去学校的超市买点东西,最先映入眼帘的可能是商家给超市提供的大幅宣传广告,像蒙牛、伊利、可口可乐等,如果想去学校的橱窗里看看新闻或学校公告的时候,有可能会看到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字样。有的商家甚至在校园里开设一些宣传站点,利用贫困学生勤工俭学来给商家做一些产品销售或推荐,既给学生提供了帮助,又给商家做了宣传,真算是一石二鸟。当学生去学校食堂吃饭的时候,也会看到食堂的墙上或水泥柱子上或多或少都带有一些商业广告的踪影,而那些在校园里发的传单就更不用提了。
看了上述的举证,有人可能会问:“难道广告已经遍布校园了?是不是真的已经到了无法容忍的地步了?”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商家们在搞广告设计时就已经充分看到了其中的内涵,校园毕竟是一个庄重而又充满文化氛围的地方,就算是广告宣传也必须与校园文化不相冲突,不能过于直接,而要通过含蓄表达或者旁敲侧击,让师生们心领神会其中的“含义”。学校每年举办一些大型的年度文艺演出或者慈善捐款,聪明的商家会跟学校合作,打出“赞助商:XXX”或“XXX商提供独家赞助”等,既让自己的品牌在社会上得到高度赞赏,提高企业形象,又能行善举做资助,何乐而不为。 转贴于
但是,在利益的驱动下,商业广告铺天盖地地进入校园,也让原本宁静的校园带上浓重的商业味道。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商家在校园里随意散发一些非法小广告,给校园文化和校园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严重影响和扰乱了学校的正常秩序,有的广告甚至带有一定的商业欺骗性,容易引发各类纠纷、治安和刑事案件。
广告对校园文化的影响并不是无法避免,万事皆在人为,学校应该在校园的监督管理上更加严格,采用“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首先,进一步加强学校的规章制度和宣传与教育,加强对广大学生和校内经营单位领导及从业人员法律法规和公共道德的教育;其次,校方在对企业商的广告筛选上要有严格的质量把关,让一些污染校园的广告在校园里没有立足之地;再次,组织专项整治小分队,不定期地进行检查、清理,让可恶的“牛皮癣”广告在校园里没有生存的时间和空间,让校园的商业化广告符合校园文化的发展趋势,避免出现商业广告在校园泛滥;最后,在一些显眼的位置放上警示语,让学生们不要盲目相信小广告上的内容,有效遏制校园的非法广告给学生们带来的错误引导。
商业广告是对校园文化的一种潜在冲击,因此,我们需要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并积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还原学校应有的学术氛围,让商业文化成为校园文化主体的有益补充,真正起到促进校园文化健康发展的作用。校园是一方净土,这里应该处处鸟语花香、绿树成荫,充满学习氛围和人文气息,我们希望在这样的学校环境里,能够留下社会的最后一丝宁静,让那些求知的学生们,不再受到社会上商业化的负面影响,从而使校园的文化建设健康地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天平秤上托着空空的血袋,电子显示器上的数字迟迟为零,多家医院守在血站门口,昆明血库告急,告急!
濮存昕义务献血的公益广告在电视里滚动播出,邓亚萍献完血,弯着手臂一脸微笑的大幅公益广告,出现在北京地铁的每个出口――可北京的血库存量只有正常值的一半。
武汉、太原、重庆、长春、青岛……“血荒”在十几个城市蔓延,全国遭遇十年来最严重的血荒。一座座城市,都在等待干瘪的血袋鼓涨,天平秤高高翘起。
整个社会得了“贫血症”。我国的献血者只占人口比重的0.84%,远远低于世界高收入国家4.54%和中等收入国家1.01%的比例。
而如果有一份社会化验单,那就会显示我们这一次患的是“制度性贫血”。简单说,社会肌体,缺的不是爱心,而是公众对公共卫生体制的信任。
血液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它应该像水、电、供暖系统一样,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被需要的人获得。这也直接决定了无偿献血是公益事业的不二属性。
可“无偿采血,高价用血”的商业机制,裸地阻塞了社会健康的血管。汩汩热血从无偿献血者的血管流出,途经血站,到医院,再到病人的血管,中间多少利益差?一袋血几百上千元的费用合不合理?血站盈不盈利?采血成本到底是多少?
尽管卫生部门一再强调,血站不存在用无偿献血盈利,可从来没有给公众一本明白账。加上媒体报道的“血浇兰花”事件,以及成都使用无证血袋、致使取自无偿自愿献血者的两万三千七百三十九袋鲜血倒进水沟的恶性血浆污染事件,把人们一次次地推向愤怒的巅峰。
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献血四十一次,日本明仁天皇献血十五次――日本甚至以法律形式规定官员必须带头无偿献血。再看看我们的数据:在无偿献血人群结构中,53%的血液是打工者捐献的,30%的血液是学生捐献的,而公务员和医务人员所占比例只有0.28%和0.29%。
市民献了,公务员不献;学生献了,老师不献;家属献了,高喊“献血无害”的医生不献。昆明每年投入一百万元宣传义务献血,可现在平均每天只有十人献血。
我们不缺法律,可有一百部法律,就有一百零一个问题。《献血法》颁布十二年了,“无偿献血、免费用血”已明确写入法律,可全国只有深圳规定了一次献血,终生免费用血。献血证又属于“地方粮票”,异地不通用。加上免费用血“先垫付后退款”的报销程序繁琐,让许多人认为法律不过是一纸空文。
更让人担心的是,公众屡屡“被献血”。义务献血“政治化”、“行政指标化”,部分高校规定不献血取消入党资格,不献血不发给学位证书,取消保研资格、论文答辩不予通过,甚至对称“来例假”的女生脱衣检查,以决定是否献血。
这些简单、粗暴的行政做法,只会让人们心里的荒草越长越茂盛。要知道,血荒荒的是人心,血荒也绝非是一天荒起来的。
几天前,卫生部官员当着众多媒体的面捋起袖子献血,不难预测,全国很快将有一轮强大的、运动式的义务献血的宣传和动员,可这只能缓解一时,正如媒体报道昆明血荒的第二天,就多了三十个无偿献血者。
香港1952年开始推行无偿献血的第一天,只有两位华人献血。如今,97%的适龄市民都自觉参与了无偿献血,满足了香港的免费用血。德国、日本、瑞士等国家都从过去的有偿献血,逐步向无偿献血过渡,最终实现了公民无偿献血和免费用血。
别人用了几十年走的路,我们要赶紧走完,正如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感慨:“我们要被迫地感谢一下血荒。”
我们必须相信一点:公众的心没有变冷。但光有热心是不够的,要解决血荒,首先得保证不要把钱和坏机制输进血管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