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闻专题制作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XX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综合知识专题讲座,在工作人员的认真组织和精心筹划下,在街道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社区工作人员的积极参与下,于XX年XX月XX日如期开办了。
第一讲为《公文写作基础知识》,由XX同志讲授。讲座内容分为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两部分,通过XX同志由浅入深的生动讲解,我对公文写作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具体如下:
一、注重积累
1. 要养成积累资料的良好习惯。积累尽可能多的素材是撰写文稿的前提和基础。素材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时时处处做有心人,才能积累到诸多适用、可用的优质素材。还必须广泛涉猎各个领域的知识,聚沙成塔。我们生活在信息社会,互联网为我们搭建了学习积累的广阔平台。因此,要善于运用互联网积累材料,拓展视野,增长知识。除此之外,还要多整理、多归纳、多总结,加强自己对公文写作的了解,培养自己对公文写作的兴趣。
2. 要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大事,心中有全局。机关公文,无论向上汇报和请示工作,还是向下部署下达任务,都应当讲政治、讲大局,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重要方针政策相一致,与时展的新精神、新提法、新要求相一致,做到与时俱进。
二、注意特性
1. 公文写作一般(除了个人总结)是要站在某一群体、某一组织的位置上,它所传达的是被代表的单位的发出的信息,接
受者也往往是集团性质的或者众多个体的。所以在写作时不要总想着自己,而要多考虑文中所代表的单位的立场。
2. 公文的写作格式和要求都有明确的规定,具体情况各不相同。对于这些规则,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而且往往不能灵活应用。最好的方法是找来一些标准范文来看,对照规则,多思考、多理解。之后,可以不看规则写一两篇相同文体的,再对照规则和范文检查。在反复实践中理解记忆比较好。
3. 由于公文和人们的社会生活结合得非常紧密,它是一种应用文体,是为了实际工作而使用,是传递交流信息、商洽处理问题的一种工具。因此,公文写作要“实”,即避免以为追求辞藻的华丽和语句的粉饰雕琢。
4. 主题要突出,观点要鲜明,防止模棱两可、自相矛盾; 层次要明确,主要观点、次要观点之间的从属关系不能颠倒,不能把与主题无关的一些观点放到一起;主题和内容之间要符合正确的逻辑关系。
5. 注意格式和语句。正确的格式是公文的基础,而流畅的语句则是公文的灵魂。公文写作时不能任意发挥,要按照既定的规则书写,否则就违反了公文的规范性要求。
公文是行使政府行政职能,部署和开展各项活动的最重要的载体、工具和基础性工作。政府所有的活动,都要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公文予以记载、表述和传达。公文代表着一个集体的形象,因此,搞好公文写作,提高公文质量,是每一名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关键词:财务管理目标 财务会计职能 转型创新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establishing modern enterprisesystem in our country, to realize the innovation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need to adjust to changes in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objectivesaccording to the objective situation. Financial accounting,financial management objectives from the modern enterprise theory, to study the financial accounting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on in management functionand working method.
Keywords: financial management objectives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function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我国财务管理的环境改善非常明显,通过近些年政府与企业的共同努力,财务专业地位也有了较大提升。为了持续推进财务管理的转型和改革,应结合国家财政税务有关新的政策,研究下一步针对企业财务管理转型与改革的新思路。
一、企业财会工作的指导思想要有创新
企业财会工作指导思想的转型,是实现企业财会工作转型的前提和基础,其核心是树立效益观念、市场观念和法制观念。
1.树立效益观念。效益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与此相适应的财会工作的立足点和归宿点都必须围绕效益这个中心而展开。
2.树立市场观念。企业效益的提高是建立在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的基础上来实现的,没有市场,也就没有效益可言。因此,财会工作不但要有效益观念,更要有市场观念,财会部门的理财视野不能局限于企业内部,更要着眼于市场这个大局,根据市场信息和要求来开展各项理财活动,从而达到提高企业产品竞争能力和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3.树立法制观念。市场经济又是法制经济。因此,财会工作必须牢固地树立法制观念。财会部门不仅要熟悉和掌握财税法规、制度,更要熟悉和运用其他经济法规,从而更好地指导工作,确保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在法制的轨道上有序、健康地运行。
二、转变财务会计职能、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现代的企业面临的是市场经济的需要,经常进行着生产经营技术改造和资金的筹措融通,这些大量而复杂的经济活动,必须由财会部门参与进行。财会部门必须由传统的财务会计管理,转变为具有全面的预测决策,控制考核、核算分析的职能。因此,笔者认为在企业财会部门的内部应设置具有预测、决策职能的管理会计系统,具有控制、考核职能的责任会计系统和具有核算分析职能的财务会计系统,从而使财会部门同时具有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种职能,以适应现代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
(一)管理会计系统应具有如下具体职能:
(1)根据企业对国家或上级总公司经营和目标决策的需要,收集并反馈各类经济信息,经过反复的量、本、利预测和可行性的分析,求出合理的产品产量、成本目标和盈利水平的最佳方案,参与企业决策,编制出企业目标成本、目标利润计划。
(2)结合企业经济责任制,并与奖励制度挂钩,制订有关划小核算单位、内部结算的管理制度和办法,以及有关资金、费用、采购成本等定额。
(3)参与编制消耗定额、计划价格等标准,为加强企业管理,完善控制、考核工作提供法定依据。
(二)责任会计系统应具有如下具体职能:
(1)依据管理会计系统制订的有关制度、定额办法等标准,遵循经济活动责任化、责任归宿层次化、责任考核数据化、责权利奖一体化的原则,确定划小核算单位、层层落实经济责任指标。
(2)建立责任会计核算,实施对各责任单位的控制和考核。建立费用控制体系,严格控制费用开支;建立资金控制体系,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利润控制体系,考核内部利润。
(3)为企业领导提供所属责任中心的业务控制和业绩考核情况的信息。通过实际数与预算数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正确反映和考核各责任中心的工作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找出巩固成绩和改进不足的办法,提高经济效益。
(三)财务会计系统,应具有如下具体职能:
(1)综合汇总各责任会计核算的责任成本、报表等资料,核算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生产耗费的数量和价值,并进行分析、评价。
(2)反映企业整个经济活动情况,验证企业目标任务的执行情况和完成情况,提出报告期内最终成果和信息资料,并及时反馈,为预测、决策、控制考核系统服务。编制会计报表、上报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
以管理会计为主体的预测、决策系统,以责任会计为主体的控制、考核系统以及以财务会计为主体的核算、分析系统,三者达到互相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必将使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更能适应新形势,开拓新天地。
三、实现税收筹划,发挥税收筹划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税收作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经济环境要素和现代企业财务决策的变量,对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至关重要。企业税收筹划不仅是一种“节税”行为,也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根本上讲,税收筹划应归结于企业财务管理的范畴,其目标是由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决定的。
税收筹划的目的是使企业实现其财务管理的目标即税后利润最大化,取得“节税”的税收利益。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选择低税负,即降低税收成本,提高资本回收率;二是迟延纳税。税收负担的降低并不一定带来企业总体成本的降低和收益水平的提高。
四、应用现代会计管理方法,改革成本核算与管理
产品成本的高低,是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面对因原材料,能源紧缺,价格上涨,而产品售价相对偏低的局面,要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挖掘内部潜力,强化内部管理,开拓降低成本的新途径。为此。必须把管理会计等现代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成本核算与管理。
(一)应用变动成本法,以加强企业内部的核算与管理。
变动成本法是以成本与产量(业务量)的关系把生产费用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类,并把变动成本作为产品成本随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流动而结转,而变动成本以外的固定成本则不随产品流动而结转,而是在期间收益中列支。可见,变动成本法是以边际贡献为核心,依据本、量、利相关变量关系,进行成本管理,它已成为参与领导和经营决策的一种科学方法。为适应企业内部核算管理的需要,把变动成本法的优点融合到全部成本法中,必将实现对生产费用的核算与管理进行改革。
(二)推行目标成本管理,确保经营目标的实现。
目标成本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为保证实现目标利润所规定的成本目标,它促使企业走内涵挖潜的道路。
目标成本管理是企业目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实现目标利润为目的,以确定的目标成本为依据,应用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对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实施严格的管理和控制。目标成本管理的过程主要包括:目标成本的预测与确定;指标的分解与落实;日常的管理控制与检查;目标成本的考核与评价。
(三)开展质量成本核算,向质量要效益。
关键词 新闻专题;栏目;创新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6)157-0022-01
对电视台来说,新闻专题栏目的重要程度非同一般。新闻专题栏目是电视台立足的根本,是电视台宣传的喉舌,是电视台繁荣的前提。相对而言地,各个电视台制作的新闻专题栏目之间你追我赶,在电视媒体市场中争取一席之地。然而,由于观众群体的特定性,以及新闻视点的想接近,创新则是电视台制作新闻专题栏目所面临的一大难题。作为从业多年的电视新闻工作者,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以下几点看法,以期为今后的新闻专题栏目创新献计献策。
1 新闻专题节目的现状分析
随着时代的进步,新闻专题栏目制作也迈上了新台阶,表现在节目分类多样化,定位精确化,技术专业化等等。许多现代化制作技术和传播技术的应用,使得节目在声音、图像上不断推陈出新,将新闻专题栏目在结构上更加完善和新颖,在内容上更加丰富。新闻专题栏目的展现形式也吸收了更多元素,让观众在接收新闻讯息的同时,增加新的体验。从央视新闻频道各年度收视率和收视份额(图1)来看,新闻专题栏目仍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相对于众多的新闻栏目来说,新闻资源是有限的,这就意味着电视新闻专题栏目相互之间存在较为激烈的竞争,而节目对象在同一时段接收同样的讯息,也会产生一定的视觉疲劳。总体来说,目前新闻专题栏目中有以下不足。
第一,视角存在一致性。以专家评论形式的专题栏目为例,在这类节目中,对新闻话题的描述占很小部分的时间,大部分的时间主要在于评论,也正是在评论环节中,帮观众建立信任感。但是很多栏目中主持人和专家没有从多个视角来评论,而是对同一观点进行论述,没有了思想的碰撞,那么新闻评论的意义与课堂也没有分别了,很难留住观众的视线。
第二,选题缺乏连续性。新闻专题栏目面向观众播放,因此研究观众的兴趣所在无可厚非,而重大新闻和身边新闻往往是他们关心的热点,那么有些新闻专题栏目在制作的过程中就加入了这些内容。问题是这些新闻的跳跃性强,无法形成连续的有深度的专题,这与新闻专题栏目的初衷不符。以间断的动态新闻为选题制作出来的节目除了让观众了解一则新闻,并不能发掘深层次的问题。
2 新闻专题栏目的创新与发展建议
2.1 选题与视角的创新
对一个新闻专题栏目来说,选题和视角的确定奠定了整个节目的定位和基调,也是节目播出后收视率和关注度的重要影响因素,故而在新闻专题栏目的前期策划阶段,一方面要学习研究当前的方针政策,坚持走正确的舆论道路,另一方面要捕捉时代元素,将新事物、新理念通过创造性的表现方式呈现给观众。地方电视台在选题时,还有一点需要重视的是地方特色的表现和渗透,争取来自观众的共鸣和响应。新闻专题栏目的策划则围绕选题逐步开展。
同样的新闻事实,从不同的视角出发,也会有不同的表达及看法,故此新闻专题栏目中独特的视角可以突破新闻事实的局限。比如县级电视台,大多数观众是普通的老百姓,那么在制作新闻专题栏目时,选题不能大、空,而是要细、真,只有与栏目观众生活相贴近的新闻事件,才能博得观众的目光;视角不能单一、平常,而是要多元、深入,只有以与众不同的视角分析新闻事件,才能在众多对手中脱颖而出,引发社会思考,提高栏目的社会影响力。
2.2 结构与编排的创新
一个新闻专题栏目的包装结构、编排呈现如果做得好,就一定会吸引观众的目光。过于类似的栏目结构和编排方式,容易使观众产生视觉疲劳和倦怠感。诚然新闻专题栏目要围绕选题和内容设计结构并进行编排,创新和进步也是必须考虑的。如新闻专题栏目中的叙事环节,就可以以独特的方式和策略来进行,从而不着痕迹的烘托主题,同时形成本栏目的特色,树立起栏目品牌。无论是现场报道,还是记者调查、记者访谈,都要突破传统,不拘一格,与时俱进。《深度105》在电视界首次将深度报道、新闻访谈、新闻纪录片3种节目类型嫁接到一个栏目中,打造出一个新闻、观点、旧闻“三合一”独创性结构组合,将电视杂志栏目的优势得以发挥,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品牌标识。而再如《城市建设大家谈》这档节目,采取多机位现场拍摄,现场实时切换制作,邀请新闻事件当事人现场做客的形式,拍摄场景选在城市重点项目建设现场,主持人与新闻当事人面对面交流,使观众能感受到新闻栏目营造的积极氛围。
关键词:可预知性;网络新闻专题;去同质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9-0108-02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于18日14时左右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作为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神九吻天宫”自然成为各媒体争相关注的焦点。在网络新闻的场域中,门户网站纷纷采用网络新闻专题的形式对这一事件进行报道。
网络新闻专题是以网络为平台,运用各种媒体手段对特定的主题或事件进行组合或连续报道的形式。在操作上,网络新闻专题报道的主要题材有以下几种:重大突发事件、可预知的重大事件、重要的社会现象或问题、媒体策划的重要活动[1]。由于网络媒体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获取信源机会的相对均等,及网络即时传播的特点,网络新闻专题编辑容易趋向同质化。特别是在可预知的重大事件领域:一方面,网络媒体在新闻专题制作上通常有过去的报道经验作为铺垫,形成了一定的报道模式;另一方面,编辑在专题制作之前,均经过充分、细致的策划和准备。因此,可预知事件网络新闻专题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较一般专题报道都更易趋向同质化。
本文以“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事件为内容,选取主流新闻网站人民网、四大门户网站之一新浪网及口碑新闻网站凤凰网的新闻专题作为样本,通过比较研究,分析三网站在这一重大新闻事件专题报道中的特点和创新之处。选取“天宫神九对接”专题作为研究内容,主要基于以下三点考虑:第一,网络新闻专题的选题往往是具有重大新闻价值的事件,“天宫神九对接”作为当时的国内外热点新闻,在选题角度非常具有代表性;第二,本文的研究范围界定在“可预知事件网络新闻专题”内,“天宫神九对接”作为我国的重大航天项目,自被官方提及就成为媒体争相关注的热点,其发生的可预知性使网络媒体拥有充足的时间策划及准备。同时,各媒体亦有神舟系列飞船及天宫一号相关新闻的报道经验;第三,“天宫神九对接”属于重大科技新闻,与政治新闻、社会新闻等类型相比,会运用到更多的互联网技术手段。通过对包括人民网、新浪网、凤凰网在内的八个网站的比较,可以发现这些网站均综合了文字、图片、视频内容,运用了3D模拟、动画模型等表现形式。由此可见,技术手段带来的竞争优势在网络新闻专题当中已不明显。
通过比较研究可知,可预知事件网络新闻专题应当从以下几个方向着手来避免同质化.
一、信源:力求独家,重视合作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信息产业部于2005年9月公布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第五条、第十六条明确规定:非新闻单位设立的转载新闻信息、提供时政类电子公告服务、向公众发送时政类通讯信息的互联网服务单位,不得登载自行采编的新闻信息,并且应当转载、发送中央和省级直属新闻单位的新闻[2]。
在网站采访权尚未完全放开的情况下,网络传播的即时性特点使新闻信息的转载和十分迅速,因此网络新闻专题要在新闻信息上彰显优势,必须具有一定量的独家新闻信源。信源的差异性是提升网站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在“天宫神九对接”专题报道中,人民网依托人民日报,第一时间权威报道及评论。同时派出四个记者团,分赴北指演播室、酒泉发射场、北京航天城、内蒙着陆场进行连线报道。除此之外,人民网还与总装备部政治部等12个院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等10家媒体合作,举办嘉宾访谈,丰富新闻信息。信源的权威、独家、多样使人民网在新闻内容上更具竞争力。
新浪网虽然没有派出庞大的记者团,在信源的权威性上也稍逊于人民网,但与全国26家媒体的合作使其新闻信息始终保持着新鲜性与广泛性。参与此次联合报道的媒体包括中国之声、南方都市报、北京青年报等,他们整合各自记者、编辑之力,利用微博平台,从独特视角出发,快捷、及时地新闻信息。
与人民网、新浪网相比,凤凰网在信源方面显然有所欠缺,其新闻内容均转载自传统媒体及其他网站,未能有效避免新闻内容的同质化,竞争力较弱。
二、内容:创意策划,辐射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兰指出:网络新闻专题的信息构成包括三个层次,即核心信息、周边信息和辐射信息。
核心信息是直接针对新闻事件或主题的信息,满足受众对信息的基本需求,实现报道的主要目标;周边信息是与新闻事件或主题相关的背景信息、相关知识等,它们有助于丰富人们对当前对象的认识;辐射信息是从当前新闻事件或主题中引申出来的信息,可以帮助人们进行纵向或横向的比较,在一个更大的坐标系上认识当前对象[1]。“天宫神九对接”这样的科技类新闻专题,光有核心信息显然是不够的。合理策划和呈现周边信息及辐射信息,能为受众补充有助于理解新闻的科技知识及“神舟”系列飞船的背景信息,帮助受众克服身处海量信息中的时空迷失感,使专题报道更加全面立体富有特色,避免同质化,增加竞争力。
新浪网在新闻报道的基础上,推出“大漠中的航天城”“探访女航天员家乡”“生活中的航天科技”“影视中的神九秘密”四个独家策划,而凤凰网则将重点放在“中国航天员选拔流程、标准”“揭秘宇航员太空生活”“盘点世界女宇航员之最”三个方面。
不论是新浪网的独家策划还是凤凰网的重点呈现,都是对网络新闻专题核心信息之外周边信息和辐射信息发掘。这样的编辑方式构建起完整易懂的知识体系,使非专业受众能够更好地接收新闻信息。同时,贴近生活的策划和挖掘也为整个专题增加了趣味性和人情味。相比之下,人民网全面依托核心信息构建的专题,在权威、专业方面虽然更胜一筹,但对于普通受众来说却太过“阳春白雪”,可读性不强,这可能会影响到新闻专题的传播效果。
三、受众:鼓励参与,交互沟通
交互性是互联网相较于传统媒体的突出特性,也是其得以迅速发展的优势所在。参与感可增加受众对网络新闻专题的关注程度,使网络媒体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在“天宫神九对接”专题报道中,新浪网依托旗下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新浪微博,推出了“给太空中的刘洋捎句话”“寄向太空的微祝福”等独家交互板块,一方面进行议程设置,将已有微博用户的视线集中到这一新闻事件上,增加了专题的访问量,一方面又向新闻专题的关注者推送微博产品,吸收了微博的潜在用户。这样的营销方式实现了新闻专题与微博产品的相互宣传,是很成功的。
相比之下,人民网虽然也做了“微博互动”板块的尝试,但人民网微博的用户数量和影响力远不能与新浪微博相较,从有限的留言数量与转发、评论量即可看出其营销效果的有限。凤凰网旗下没有微博等相关互动产品,因此在专题中仅使用传统的留言板与受众进行互动,但因新闻信源与策划水平的局限,互动较人民网更有限。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新闻已经完全走出了过去简单的“复制+粘贴”的编辑模式,网站与从业者的价值取向越来越多地融入进编辑工作中。网站不再是重复呈现传统媒体新闻成果的平台,而借由不断发展的互联网技术手段,成为综合传统媒体新闻成果、网站自身新闻成果、新闻事件周边信息及受众反馈意见信息的综合性、立体化、交互式新闻平台,而网络新闻专题更是网络新闻领域的集大成者,是网络新闻竞争的重要手段。重大事件性新闻发生时,各个网站都会对其作出反应,但由于获取信源机会的相对均等,各商业网站的报道同质化严重[3]。而商业网站对新闻网站信息的转载,也使新闻网站陷入同质化的竞争当中。
网络新闻专题的同质化给网络新闻带来了看似海量的假象,形成了新闻媒体的内耗,削弱了媒体的竞争力[4]。因此避免网络新闻专题,特别是可预知事件网络新闻专题的同质化,对网络媒体的良性、健康发展十分重要。在“天宫神九对接”这一可预知事件网络新闻专题当中,人民网、新浪网、凤凰网的制作各有特点。人民网注重信源的丰富和权威,使其专题内容在深度、广度和权威性上更胜一筹;新浪网注重与受众的互动,依托微博平台形成独家策划,突出了专题的交互性,实现了专题与微博共赢的成功营销;凤凰网注重周边信息及辐射信息的呈现,使专题在严肃、宏大、权威的大氛围下不失趣味性与人情味,吸引受众点击,提升传播效果。
综上所述,在可预知事件网络新闻专题的制作中,单纯的技术手段无法避免同质化,信源的权威、独家、丰富,内容的创意和吸引受众参与的互动性能够增强专题的差异化,提升网络媒体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彭兰.网络新闻专题的特点、发展及编辑原则[J].中国编辑,2007(4).
[2]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信息产业部.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C].2005-09-25.
关键词:电视专题节目策划创新
引言:
在媒体行业中,电视传媒业的发展较为快速,各大省市级电视台都在对节目的制作和编排进行更多的创新,不仅仅丰富了节目的内容,更多是开始注重打造省市级电视台的品牌效益,提高电视台的收视率。为此,电视节目策划的好坏成为了省市级电视台在行业竞争中的重要砝码。众所周知,电视节目策划主要是在为一档播出节目进行前期的计划,主要是由编辑部的总体部署和记者分属,设计栏目主题、制作节目内容、预测播出的栏目价值,从而为打造精品电视节目做好充足的准备。
在当今社会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媒体的开放性,加强了对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监督,提高了受众对新闻的需求度,特别是现今的电视媒体行业,激烈的竞争现状迫使各大省市级电视台加强对电视节目策划的重视,使策划更好的迎合时展的气息,更好的满足受众的需求,为此,策划在电视节目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准确定位专题节目的受众人群
一档电视专题类节目是否能够赢得更多受众的需求,策划部就应该从受众人群的角度进行合理的定位,对收看这个节目的观众进行定位。传统的电视专题节目的策划只是注重对节目内容的观赏性,所达到的节目播出效果无外乎是老少咸宜、雅俗共赏,但真正能够实现却是很难达到的。所以面对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电视专题节目的定位必须要有针对性的收视人群,每一类栏目或是每一个节目的播出都有设计好受众人群的级别,如对受众的年龄、性别、社会地位、文化层次等等都要进行细化,然后分析不同级别受众对新闻专题类节目的期许程度,然后合理安排策划的节目内容,选择播出时机。
(二)要合理选题,创新策划内容
对于电视专题节目策划来说,节目策划的选题是很关键的,这不仅仅关系到题材的选取,更重要的是它关系到整个电视专题节目的定位基调,收视效果和受众的关注程度。为此,电视专题节目策划应该要善于捕捉时代气息,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理念、新事物,将创意和灵感结合起来,进行有效的扩充和升华,同时还有策划的内容要具有电视台本地的特色,使专题节目更加符合当地老百姓的需求,选题内容能否满足受众的娱乐和审美需求,是否能够迎合公正的利益。找准选题策划的内容,才能为后期的策划制作,如何进行策划奠定主题基调。
(三)准确把握播出时机,规范耗片比例
电视专题节目的策划重点要准确把握播出时机,迎合当下热点话题,新闻事件,运用鲜活的新闻案例,运用电视的手段适时地表现出来,才能提高电视新闻节目的收视率,如电视新闻类专题节目《新闻调查》、《面对面》、《焦点访谈》等等,栏目的播出策划都是时下的关注热点话题,专题性极强,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出发,完善节目播出效果,引发社会共鸣。同时策划中还要注重规范耗片比例,提高工作效率和节目质量,电视专题类节目策划要强调客观地反映生活,真实地记录社会,不要用过分的雕琢和粉饰节目播出效果,而是要用镜头还原世界真实的面貌,更好的阐释出新闻专题类节目的播出意义和价值。节目的编排,影像的选取都要精益求精,提升节目制作的精华,从而将专题节目打造成品牌节目效果。
(四)要深度挖掘专题节目的新闻价值
以纪实性新闻专题节目来说,其最大的制约因素是时间,如果单凭记录过程是难以表述清楚事物的全貌的,要借助深度挖掘专题节目的新闻价值,从新闻背景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节目内容,进行深度报道来吸引观众眼球。要站在事件的背景上考虑专题节目的价值尺度,在内容上设置悬念,开掘细节,烘托主题。可以通过“正拍”与“反拍”,明访与暗访、正叙和倒叙等多种方式体现新闻价值,增加了单位时间内的信息量。然后再通过系列概述和点评,提出关键性问题或结论,使纪实性新闻专题节目的播出能够引发后续人们的思考和反思,加强新闻节目的舆论引导的作用。“策划”矛盾的冲突更好的凸现出新闻价值,提高专题节目的收视效果。
(五)要提升电视专题类节目的文化品味
要想使电视专题类节目能够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就要在其节目策划中带有更多的经济文化和法律文化的基调,专题类节目的策划不同于娱乐综艺性节目,仅仅依靠离奇古怪的案件和哗众取宠的表现形式的节目赢得电视专题类节目的收视长虹,只能是暂时的起到昙花一现的想象,无法真正实现对电视专题类节目的主题升华。为此,策划一档专题类电视节目,应该有中国特色的经济文化和法律文化,把握先进的经济文化和法律文化的前进方向。关注市场经济;关注公正、效率、平等的法律要义;关注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法则,张扬法制素质的提高。
结语:
总之,电视专题节目策划是一个细致化的工作,为了赢得更大的收视率,打造电视台的品牌效果,必须要对专题节目策划的方方面面,甚至每一个细节都要考虑周全,将专题节目制作中的各个元素进行有效的结合,使其具有更大的创新效应,获得更多的电视节目追求的创新点。对采访时机、采访技巧、采访对象的选择和采访内容是否符合时代气息,符合受众需求等等都要进行合理的调控和整合,从而实现电视专题节目播出的最佳收视效果。
参考文献:
[1] 公茂虹;;要进一步明确新闻工作的坐标――关于“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思考[J];党建;2011;(09):21-22
[2] 鲍爽;;新时期电视新闻工作者必备素质[J];新闻窗;2011;(03):33-34
[3] 陈璐;浅谈电视节目策划与造势[J];《新闻传播》;2012;(06):12-13
【关键词】考试方案 职业教育 联合考核 过程考核
“从微博中寻找当前的热点事件、周围事件或热点话题展开评论,制作网络评论专题。”这是高职《新闻评论》课程的考核试题。与本科《新闻评论》常规考试中的填空、选择、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应用题的考核系统完全不同。这种考核系统是更简单?更复杂?更科学?还是更……其实,评价一种考核方案的优劣不能仅仅局限于短期的主观评论。笔者在近十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被学生认可,被用人单位认可,被就业岗位所需,才是检验考核方案的最终标准。
围绕“强化动手能力”这一目的,《新闻评论》的课程考核形成了“联合考核”与“过程考核”两大特色。所谓“联合考核”,是针对“网络评论专题”的制作需求,《新闻评论》课程与《网页制作》、《网络音视频制作》课程联合制作考核方案,共同完成一个专题网页,分别指导,分别考核;所谓“过程考核”,即考核贯穿于整个学期的教学中,教师结合课程讲述给学生布置阶段性任务,学生在循序渐进中完成专题网页制作。
事实上,考核方案的改革并不是主观随意的变动。在高等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已然作为两种教育体系,需要各自走出特色的阶段,在用人单位强调全方位的职业能力的当下,高等职业教育不得不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下大力气。而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既有赖于宏观层面专业建设的整体设计,也离不开每门课程的集体作用,更离不开教学手段、实训教学、考试考核这些微观层面的贡献。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每一门课程都需要在这样的职业教育背景中重新定位。而思考的方向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从就业、职业、专业、课程四个维度定位考核方案
1、从就业岗位出发,围绕核心技能定位考核点
“以就业为宗旨”是高等职业教育当下形成的普遍共识。这不是简单的口号,也不仅仅是就业相关部门的责任,它需要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每门课程的安排甚至课程的考核方式等方面全面落实。以《新闻评论》课程为例,这是面向高职网络编辑专业开设的基础课程,毕业生就业岗位多为北京地区的各类网站。因此,围绕岗位核心技能展开考核,成为专业教师的共识。网络编辑的核心技能是“内容编辑”,即通过对网络信息的搜集、整合,编辑成网络新闻、网络专题及其他互联网呈现形式。《新闻评论》课程依据这样的逻辑思维,将对新闻事件、热点问题的深度观察、理性评论与网络专题的制作结合,通过“网络评论专题”的制作既考查了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掌握,也让学生学会了综合运用多门课程的技能,形成网络编辑的综合技能。
2、从职业教育出发,将知识点转化为动手操作点
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本科教育的关键点就是“动手能力”的强化。针对这一特点,在本科课程体系中,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需要大面积增加“实践教学”部分。这不仅是增强学生兴趣所需,而且是提升学生岗位适应性,提升就业能力所需。因此,在《新闻评论》中,新闻评论概念、新闻评论特点、新闻评论选题、立意、论证、谋篇等基本的理论知识就需要向实际操作层面转变。围绕热点事件动手形成一个“网络新闻评论专题”即是调动各种课程知识点,发挥动手能力的有效手段。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同时,既消化了知识点,也掌握了实际应用的技能。
3、从专业结构出发,联合多门课程将单项技能考核转化为学期阶段性综合技能考核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毕业生能力与用人单位需求存在严重脱轨”是近年来就业市场传递出的强音。近年来,从用人单位的岗位调研中笔者发现,一个岗位需要的是综合能力。而学校教育一般将综合能力分解成各种专业教学模块,同时在教学模块中再分解为具体的各门课程。在最后的考核环节,各门课程往往各自为战,分别考核。因此,学生掌握的技能往往是多个单项能力,没有形成综合技能。以网络编辑专业的专业课程模块来说,该模块分为新闻基础课程、网页技术课程、网络编辑课程、音视频制作类课程等。学生在课程体系中学会了网页制作、新闻采写编评、音频视频制作技能,却往往无法在一个网页中完整呈现出来,因此,“联合考核”是从专业结构出发适应人才培养需求的必要做法。
4、从课程本身出发,注重考核面及考核重点
具体到考核方案的细节的确定,则需要各自把握课程的知识点,注重考核的覆盖面和考核重点的突出。如在“网络新闻评论专题”的考核中,从《新闻评论》课程的角度出发,需要在方案中重点突出新闻专题的选题、立意和论证。
至此,一份具有高职特色的,符合就业需求,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考核方案形成了。对于高职教育来说,考核方案不能随意丢给学生。这不仅因为高职学生在自觉性和悟性方面有所欠缺,还因为基于以上四个维度形成的“考核方案”就是真实的“项目”,基于“项目”的教学才刚刚启动,我们还需要在考核过程中严格把控,以期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二、基于项目在“联合考核”与“过程考核”中把控考核过程
如何把控考核过程?“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即是高职传媒专业把控考核过程的好做法。大项目实现作目标,小项目配合作过程,联合指导作手段,在整个学期中,教学环节和考核环节相互渗透,互为依托,实现了良性循环。
1、大项目与小项目形成考核项目系统
在考核方案的设计中,要注意将大项目分解为阶段性的小项目。这既是配合教学进度的考核小技巧,也是化解学生畏难情绪帮助其循序渐进完成大项目的良策。以《新闻评论》考核项目为例,大项目是“制作网络新闻评论专题”,子项目分解成了:新闻评论专题分析、选题汇报、观点撰写、论证结构撰写、策划方案完成等。学生在分析了网上已有的专题后明确了什么是网络新闻评论专题,对其内容和形态有了既直观又深刻的了解;在选题汇报阶段,每位同学撰写五条选题上交,教师与学生共同商量选题的可行性,并最终确定一个选题……大项目与小项目配合形成了考核项目系统,学生在阶段性项目的操作中实现了各个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找到了职业自信心。
2、考核方案学期初布置期末收尾,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在每学期的第一堂课的教学中,笔者往往在给学生解答为什么学习这门课?学习什么?怎样学习?三个问题后,将考核方案向学生们公布。这一方面是考虑到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宽裕性,更多的是给学生设置学习目的,带着项目及其完成项目的疑惑进行主动学习。期末当项目完成后,进行随堂个人成果展示。如此,考核渗透在整个学期中,推动了教学的顺利开展。
3、学生是项目主体,多位教师跟进指导
在考核方案执行的过程中,学生是项目的主体。以《新闻评论》考核为例,要求每位同学完成一个专题,因此每位学生既是编辑,又是网页技术人员,还是美工、音视频制作人员,更是项目主管。因此,出色地完成项目是学生们的普遍追求。联合考核的各门课程的教师在课堂及课下积极跟进指导,帮助学生攻克难题。这样的模式颠覆了以往教师出考卷,学生被动考试的状态,收获了积极的效果。
4、在技能提高的同时,注重汇报、展示、沟通等职业素养的提升
德国是全球公认的职业教育领跑者,其“职业能力理论”被普遍接受。所谓基本职业能力及从业能力是劳动者从事一项职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包括与具体职业密切相关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①事实上,在国内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上,与人沟通、学习能力等方法和社会能力已经超越了专业能力成为用人单位首选的用人标准。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也是高职教育的必需。以项目考核来说,阶段性汇报中的表达能力、PPT制作的能力、与听众的沟通能力,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与教师的沟通能力等都应成为考核点。毕竟,考核不是目的,促进学生技能和素养的全方位提升才是关键。
三、学生评与教师评、阶段评定与最终评定等多维度评定确定考核成绩
确定考核方案,实现过程监控,最终需要通过考核成绩来实现优劣的评定。结合考核方案的特征,为了相对客观,也为了使学生们积极参与到成绩考核环节,笔者在《新闻评论》的成绩确定中进行了三个尝试。
1、学生评与教师评结合
在最后项目的呈现及答辩环节中,联合考试的几位教师同时进入答辩现场听取汇报并现场提问,学生现场回答。教师们在听取汇报后随时给出各门课考核的最终分数。与此同时,全体同学针对汇报人答辩情况,按照不同课程的考核标准给汇报同学的各门课程打出相应分数。教师将学生的评分相加平均处理,与教师给出的分数按照不同的比例进行统计,得出该生的最后分数。
2、阶段性评定与最终评定结合
答辩的分数并不是最终的成绩,阶段性的小项目及日常素养占据了考核项目的一定比例。学生每完成一个小项目,教师即给出阶段性成绩,而出勤率、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等也在成绩中有所显示。
3、综合评定与单项评定结合
对于“联合考核”来说,最终呈现的作品往往容易遮盖住一门课程的优劣,因此,进行综合评定和单项评定的结合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针对最终呈现的专题网页给出一个分数,再根据本门课程的主要考核点给出一个分数,两者按比例相加即可。
事实上,人才培养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高职教育不是本科教育的简单化,从某种层面来说,意味着更复杂,更细致,更系统的教育体系的形成。“考核”正是这一系统的细小环节,对于像传媒类这样的强调“项目驱动”的技能型专业来说,考核往往决定着整个教育过程,因此,需要更精细,更科学。
参考文献
①姜太源主编:《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4
关键词 电视新闻专题;选题;叙事技巧;措施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4-0010-02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主要是采取多元化的新闻报道形式和技巧围绕某一新闻题材进行深度挖掘的一系列报道,以专栏形式进行周期播放,具有鲜明的特色,深受受众的喜爱。随着新媒介的不断发展,给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带来一定的冲击,为了在媒介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必须在选题和叙事技巧上进一步下功夫。本文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发展现状;第二部分重点探讨了如何提高电视新闻专题节目选题和叙事技巧,促进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可持续发展。
1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发展现状
我国电视新闻专题节目起于20世纪末,在二十几年的发展中日益成熟和完善,在我国电视新闻节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最初的《东方时空》到《看见》、《焦点访谈》、《王刚讲故事》等等,电视新闻专题以它独特的形式和特点受到广大受众的青睐。随着社会信息技术和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视新闻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选题同质化,没有特色。目前我国电视新闻专题节目选题存在主要问题是偏重国家政治、社会重大事件,而相对忽略对老百姓生活的报道,同时选题范围比较狭窄,受众定位比较单一,相对失去了其他受众;二是叙事视角、风格、方式等存在一定的问题。目前我国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偏重国家和社会重大事件,而相对远离百姓生活;叙事比较夸张、华丽,而实质内容不多;三是为了吸引受众,新闻报道呈现出低俗化、恶俗化等现象,失去新闻报道原有的严肃性。
2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选题和叙事技巧要点分析
2.1电视新闻专题节目选题要点
第一,扩大选题范围,与群众生活接近。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对电视新闻来说更是如此。一方面,电视新闻专题节目要选取当下社会热点和重大事件为主要素材,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积极配合国家和党重大方针策略的宣传工作,特别是对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政策的及时传达,为百姓服务,促进媒体形象和政府形象的提升。另一方面,电视新闻专题选题要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如打假事件、食品安全问题、煤矿事故安全问题、先进人物报道等,切实为百姓做实事,真正成为百姓讨公道的平台。在这个过程中,对同一选题要善于从不同角度出发,挖掘出不同的价值点,采取故事化、巧设悬念等形式提升选题价值;
第二,不断丰富选题内容,呈现多元化受众特点。电视新闻专题选题一般比较统一,受众定位明确,一方面保证其受众量,但另一方面却失去其他受众,因此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在保持原有风格和定位的基础上,根据现代节目风格和受众情况进行相应的增设,适时改变节目固定模式,增强节目功能,吸引更多的受众,提高收视率;
第三,适当增加人物类电视新闻专题选题。电视新闻专题节目选题不要局限于国家和社会重大事件,要适当增加人物类选题,采取讲故事的方式以细节、故事情节去打动和吸引受众。具体来说,要适当的设置悬念,以时间顺序加以故事性贯穿于人物的一生,塑造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能对受众有一个榜样作用。
2.2不断优化叙事技巧,提高电视新闻专题节目质量
第一,要从百姓利益出发,增强节目的感染力和亲切感。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叙事视角要坚持以人为本,从百姓利益出发,体现“三贴近”原则。在进行电视新闻专题采访时,要深入百姓和百姓生活中,加强与百姓的沟通交流,听取百姓的意见和心声,并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素材,真正为百姓说实话和做实事,同时避免新闻报道朝低俗、媚俗和庸俗等方向发展;
第二,叙事风格要从华丽向朴实转变。目前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叙事风格存在过于华丽等现象,人们往往被其手段所吸引,而相对忽略了新闻的本质和真实性,因此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叙事要向朴实、清新转变。如《看见》,它的一个报道特色是“我们主要负责把石头搬开,而水流问题则是它自己的事情。”,采取朴实的话语和表达方式对事件进行还原,循序渐进的挖掘事件背后深层次的东西;
第三,采取展现为主、评论为辅的叙事方式。要重视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编排,对所引用或者链接的素材进行合理的编排和设置,坚持新闻节目报道的真实性,以事件讲述和展现为主,主持人适当的给以评论,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意见,对舆论进行正确的引导,但主持人一定要把握一个度——适当评论,主要以问题为工具,对受众起到一个引导作用;
第四,坚持真实性和客观性原则。电视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报道,它必须坚持真实性和客观性原则。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制作人在进行节目编排和设计时,要保证每一个报道对象都是真实存在的,且在新闻节目播出中,对于事实的反映或者事实的再现,都要坚持真实性原则。在真实性和客观性的基础上,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增强电视新闻节目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吸引更多的受众,促进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稳定发展。
此外,电视新闻专题节目要吸取利用新媒体,在网站、微博等上面进行电视新闻专题节目播放、参与和讨论。
3结论
选题是电视新闻专题节目成功的关键,在选取一个独特的题目之后,采取故事化、朴实化等多样化的叙事技巧,增强新闻专题节目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吸引受众,不仅可以提高电视新闻专题节目收视率,打造品牌,而且可以更好的为受众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学亮.浅谈电视新闻专题栏目的竞争力[J].活力,2011(6).
误区一:深度报道唯栏目化。新闻报道的深与浅是由具体内容决定,而不在于它是否有一个固定栏目的标签。单篇式的深度报道栏目,只是电视深度报道的一种形式。随着《焦点访谈》栏目的热播,一时间全国数以千计的“焦点”遍地开花。在众多的“焦点”“聚焦”“关注”栏目中,播出的节目绝大多数不仅没有应有的“深度”,甚至与栏目的定位相去甚远。
误区二:深度报道就是舆论监督报道。舆论监督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电视深度报道极其重要的功能,但不能把深度报道等同于舆论监督报道。“焦点”类电视节目之所以会由盛到衰,与这种单一的价值取向有极大的关联。
中央电视台在2009年7月进行的新闻节目改版中,提出“淡化专题、强化新闻”的八字指导方针,创新深度报道形式,赢得了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如新闻频道2009年9月12日《朝闻天下8点》栏目播发的关于“90后”大学新生家长陪送现象的独家报道,共四条,分别是:记者调查《独自到校有奖励,获奖新生很尴尬》《陪送无碍独立,惊怪颇显多余》和专家观点《“贴标签”无益“90后”融入社会》、视频连线《“90后”:其实我们并不娇弱》。这组报道时长12分51秒,通过调查性、思辨性报道,对独自报到的新生要不要给予奖励、家长陪送是否就是自立精神不够,“90后”社会交往能力弱等疑虑,给予了系统解答。诸如此类的深度报道,在央视新闻频道的节目中,每天都有好几组,为做好电视深度报道、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作出了示范,提供了思路。
启示一:淡化专题、强化新闻,是提高深度报道时效性的有效途径。
新闻的时效性要求记者对新闻事实的报道要快,然而,由于许多新闻事件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充分展现;记者对新闻事件的认识也需要有一个过程。因此,为弥补消息类电视新闻缺乏“深度”的不足,应运而生的是既“深”且“全”、但时效性相对滞后的“新闻专题”。这种深度报道形式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新闻事实本原的追求不仅要“深”要“全”,而且要“快”的渴望。
如何吸取新闻消息与新闻专题两者的长处,以“新、深、全、快”的特性把观众关注(或引起观众关注)的新闻事件、事态展现在观众面前,这是电视新闻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央视提出的“淡化专题、强化新闻”的方针正是基于这种思考。如对于群众关心的房贷优惠政策是否会取消、居民生活用电如何改革、城市垃圾困局等,央视都在消息类新闻节目中作了及时、深入的报道,对澄清事实、引导舆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据笔者观察,央视在实际操作中,并不是完全摒弃专题性的深度报道栏目,而是借鉴采编新闻专题的方式采编新闻消息,借鉴制作新闻消息的方式制作新闻专题栏目,以达到既满足观众对新闻深度的需求,又更好地发挥深度报道引导舆论的目的。
启示二:创新形式是做好电视深度报道,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有效方式。
央视在消息类新闻栏目中所作的多篇式深度报道的探索,是一种新的报道形式,可称为延伸性报道。延伸性报道是指在消息类电视新闻中,对某一新闻事件或事态进行的拓展性、延伸性的报道。它与连续报道、系列报道、组合报道有着很大的不同。从形式上看,延伸报道是将数条报道编排在一起播出,但这些单条报道之间是一种纵深递进的关系,并且与专家评论形成一个整体,如果分开播出则难以成立。如2009年9月13日《朝闻天下8点》栏目采编的关于广州部分经济适用房住户将住房转租现象的报道共有四条:消息《彻查保障性住房,违规将收回》《保障性住房周边中介问题不少》《解困房上市,价格飙升四倍》和视频连线《短评〈广州查保障房违规为何力度大〉》,从中可以看出,此组报道的思路是:保障性住房违规者将收回保障性住房出租并非个别现象5年前的解困房上市政策允许是否合理政策也应作出适当调整。这种由一新闻事件延伸到相同类似事件、逐步展开进而深入分析、引导观众作出正确判断的报道形式,开辟了消息类新闻栏目采编深度报道的新领域。
启示三:实行差异化战略,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深度报道格局。
当前,我国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交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电视深度报道必须根据各类受众群体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实行差异化战略,建立多层面、多形式的深度报道格局。在做好舆论监督与社会热点等专题性深度报道栏目的同时,更应坚持“三贴近”的节目策划与采编原则,在消息类新闻栏目中做好延伸性的深度报道。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掌握议题设置的主动权,在引导舆论上抢得先机,做到既释疑解惑,又对各种模糊、错误认识给予纠正,使观众能够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启示四:认真研究电视传播特点,把深度报道做成群众喜闻乐见的常规节目。
电视是一种非强迫性的视听工具,观众在收看电视时注意力是分散的,因此最大限度地运用现代电视制作技术,提高观众的注意力,是做好电视深度报道影响力的重要环节。改版后的央视所有新闻节目都加大了评论的分量,不仅有节目主持人的即时点评,画龙点睛地提升了节目的主旨,而且引入了评论员机制,主持人在演播间即时与特约评论员进行连线对话评论、透析新闻事件,既增加了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可看性,又有效防止了可能出现的舆论偏差。在画面上,十分重视资料照片、各种图表的制作与运用,尽可能地丰富电视画面,增强可视性。对字幕的运用更是匠心独具,在每条新闻中,不仅将栏目名称、标题字幕长时间挂在屏幕下方,而且还根据画面内容的变化,不时地用字幕强调节目类型,如记者调查、专家观点、短评,标注被采访者身份和说话的同步字幕等。
总之,只有根据观众的收视习惯与心理,不断创新形式,把深度报道做成群众喜闻乐见的常规节目,就一定能迎来电视深度报道繁花似锦的又一春。这既是提升电视媒体自身竞争力的需要,更是完成时代赋予的“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崇高使命。
(作者单位:抚州电视台) 栏目责编:邵满春
关键词:电视新闻;专题;选题;时代感
近几年,我国电视新闻在专题选题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许多新闻从业者在进行新闻选题时过于注重美观性、高人气以及吸睛点,导致新闻内容缺乏时代意义,人们在观看这些电视新闻时常常产生诸多困惑,无法确定电视新闻中的事件发生于何时,也无法明确电视新闻播放历史事件的实际意义,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就会失去观看电视新闻的耐心和兴趣。同时,电视新闻不同于网络新闻,电视新闻的播放具有较高实时性,在常规的电视设备中,一旦电视新闻播放完毕,电视设备就不具备重复观看的条件,而且在观看过程中也不具备慢放、退放以及快放等条件,这就使民众在观看电视新闻时不具备自由性,若是电视新闻无法满足人们的各项需求,当电视新闻失去社会意义时在发展过程中就会受到严重制约。此外,许多新闻从业者在新闻选题中存在严重的主流心理,也就是跟随新闻动态盲目进行新闻专题选题,导致多个电视栏目的新闻内容存在一致性,也不具备较高的时代感,这不仅无法满足于我国人民的多元文化需求,更严重阻碍着我国电视新闻的全面发展,为此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电视新闻专题的时代感,使新闻内容能够满足我国人民的实际需求。
1电视新闻专题选题的基本原则
电视新闻不仅是向人们展示社会事件的重要通道,更是通过事件向人们反映事物本质,使人们了解事件的起源、社会影响以及所反映的真理,这就使电视新闻专题选题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要求,在进行专题选题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五项基本原则,这也是彰显电视新闻时代感的重要因素[1]。
1.1宏观性原则
电视新闻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事件向人们反映事件,透过事件寻求其本质,使人们通过事件了解道理,这就需要在专题选题过程中以更高的眼光去看待民间故事和新闻事件,并确保选题具备较高的社会普遍性,确保新闻内容是群众所关心的话题,而不是小众话题[2]。同时,作为选题人还要针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研究,通过追寻本质提出具备客观性的思想观点,从而实现电视新闻的思想性。
1.2前瞻性原则
在电视新闻专题的选题中,应通过唯物辩证法判断新闻专题的发展趋势,综合分析新闻事件的发生时期是短时间内的事情,还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成为社会群众的关注焦点,从而使新闻专题能够顺应历史发展,使新闻专题能够有效引导社会舆论,而这个前瞻性的预测时间也要合理设定,通常应设置在一年之内,以保证新闻专题具备良好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代性。
1.3启示性原则
在电视新闻专题的选题中,应通过事件的基本介绍和原因探索进行探讨和引导,针对新闻事件产生的社会影响和应对方案做出有效建议。同时,电视新闻的重要意义在于促进当代社会的和谐发展,而不是简单的记录过程和传播过程,这就必须针对选题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以便能够通过客观的独到见解和预测使人们受到启发,从而实现电视新闻的启示性效益。
1.4贴近性原则
新闻事件是否具备贴近性将直接影响人们对新闻内容的关注兴趣,人们对缺乏贴近性的新闻事件常常都会选择略过不看,这主要是因为新闻事件的反映情况与人们的实际生活有较大差距,新闻报道也过于程序化。就目前来看,电视新闻中缺乏贴近性的主要表现在于新闻报道程序化、新闻引导主观化、新闻语言书面化、政策宣传简单化以及批评报道一般化[3]。因此,在电视新闻专题选题的过程中应采用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与群众心理诉求相符的新闻话题,并通过合理的语言形式进行细评。
1.5互动性原则
电视新闻不仅是单方向的事件传播,更是新闻媒体与人民群众的文化互动和精神互动,所以,在电视新闻专题选题过程中,应详细了解新闻事件的发生时间、发生背景、发生原因以及发展情况,并积极与群众沟通了解各方意见,以便能够确保新闻事件的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4]。若是在选题过程中发现新闻事件与实际状况存在偏差就必须进行二次论证,从而确保新闻事件的报道方向能够符合事实真理。
2电视新闻专题选题彰显时代感的应对策略
2.1通过思想入时彰显电视新闻专题选题的时代感
电视新闻的事件报道不仅是向我国人民传达事件的基本情况,更是起着思想传达的重要作用,所以,在电视新闻专题选题过程中应确保新闻事件中包含的思想能够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符合时展潮流,从而彰显电视新闻专题的时代感。例如,在有关“节能环保”的新闻专题中,选题人不仅要通过生产活动和生活行为传达节能节约的思想观念,更要通过各种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能减排使人们了解到节能节约的时代性,使人们能够了解到节能节约体现于方方面面[5]。同时,选题人也要使节约节能的思想观念与群众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提升形成紧密关系,从而使电视新闻专题选题能够符合社会发展,使电视新闻专题选题能够体现出良好的时代感。此外,在电视新闻专题选题过程中,选题人也要充分认识到思想的两面性,不仅要积极传达正确的思想观念,还要使人们了解到负面的思想观念,使人们能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遵守公共秩序,为此就必须积极发挥电视新闻的舆论作用,针对各种社会反面现象作出批评,通过有效的舆论监督捍卫正义、捍卫道德和公平,不仅能够实现传递正能量,也能够使人们了解到社会时展中的各种问题,同时也使电视新闻更具时代感。
2.2通过语言入时彰显电视新闻专题选题的时代感
当前,许多电视新闻报道过程中语言过于模式化,常常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充斥着官话、假话以及大道理,使我国人民在观看电视新闻时常常产生一种模糊的错觉,那就是不同新闻报道却说着同样的话,虽然这种错觉主要是因为群众的主观感受,但作为面向社会传播信息的新闻媒体,在进行电视新闻专题选题时必须考虑到群众的审美需求和感官需求,确保电视新闻专题具备良好的时代感[6]。因此,在电视新闻专题选题过程中,选题人应确保新闻报道的语言能够更加亲民,这就需要在选题过程中采用一些有利于话题开展的热点话题,促使新闻报道能够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使我国人民在观看电视新闻时能够有自身见解,能够针对新闻事件展开积极谈论,从而满足我国人民的心理需求。同时,选题人也要直面事实,详细分解新闻事件的静态结构和动态结构,也就是将固定存在和已存在的事件问题划分为一类,将未发生的和即将发生的事件问题划分为一类,以便针对新闻事件的整体构造进行综合分析,从而确保新闻报道能够具备准确性、全面性和多面性,使我国人民在观看电视新闻时能够从不同角度了解新闻事件。
2.3关注网络热点、捕捉网民议题
许多电视新闻专题选题过程中,对观众的意见不予采纳,这充分体现了新闻制作对于观众的不透明性和隐秘性,但这种现象对电视新闻专题选题存在极大制约,严重忽视了观众对新闻收集、新闻整理以及新闻制作的主动性,尤其是在网络时代背景下,观众更是得到了良好的发挥平台,使众多优异的新闻题材散布于网络的各个角落[7]。同时,在网络时代背景下,许多新闻事件的最初传播点已经不再是电视新闻,由于大多是新闻事件的发生阶段都不具备隐秘性,在新闻事件发生时都会存在现场目击人,而作为第一事件发现人在有意无意的情况下就会将新闻事件传播到网络中,之后才会通过媒体人的发现和收集传达到电视新闻媒体。总之,网络已经成为电视新闻媒体的重要新闻源,通过网络能够捕捉到最新最热的社会事件。相反,若是在电视新闻专题选题过程中不重视网络的社会事件,那么电视新闻为人们传达新闻信息的意义也就相对空洞,不仅无法保证电视新闻的时代感,也使电视新闻的新闻报道侧重于新闻媒体想展示的,而不是人们所关注的。因此,在电视新闻专题选题过程中,选题人应积极利用网络搜索引擎技术,积极关注各大新闻事件站和论坛,不仅能够保证新闻事件是我国人民所关注的热点事件,也能够有效保证电视新闻的时代感。
3结语
电视新闻专题选题的时代感体现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不仅要遵守宏观性、前瞻性、启示性、贴近性及互动性等基本原则,更要通过思想入时、语言入时充分体现出电视新闻的时代感,还要积极关注网络热点,通过网络捕捉网民的热点议题,从而使电视新闻具备时代感,使电视新闻能够满足我国人民的思想需求和文化需求,进而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琦.电视新闻记者如何在海量信息中寻找新闻选题[J].西部广播电视,2016(4):118-123.
[2]高德伟.新闻选题紧扣时代脉搏——新闻专题《最美学警李博亚》创作谈[J].视听,2013(6):49-50.
[3]吴杰.论电视新闻专题选题的五性原则——以福建公共频道近年获奖作品为例[J].东南传播,2011(10):145-146.
[4]叶瑞杰.电视新闻专题节目选题与叙事技巧的研究[J].科技传播,2013(23):10,14.
[5]张朝晓.电视新闻专题节目选题与叙事技巧研究[J].传播与版权,2014(1):17.
[6]孙冰钦,林歌.试论新闻时代感——以美学及媒介形态发展为考察维度[J].新闻世界,2014(3):20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