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校园事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中小学生 校园欺侮 原因 预防
近些年来,中小学生校园欺侮事件的报道频繁出现在新闻媒体上。青少年研究中心针对10个省市5864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有32.5%的中小学生表示偶尔被欺负,甚至有6.1%的学生表示经常被高年级同学欺负。据不完全统计,仅2015年上半年,新闻媒体报道的校园欺侮事件就有42起,其中包括33起初中生参与的欺侮事件,占总数的69%,此外还包括5起小学生校园欺侮事件,其严重性足以引起我们重视。
校园欺侮一般是指发生在校园这一大环境内(包括校园内,同时也包括其周边环境)的欺侮行为,主要包括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学校师生与校外人员之间的欺侮行为。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中小学生欺侮事件发生的频率一直都是呈上升的趋势。校园欺侮事件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一、中小学生校园欺侮的特点
1.突发性
中小学生之间发生的欺侮事件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和突发性。青少年在校园里是一个高度集中的群体,而他们又是有着强烈的正义感、爱打抱不平、争强好胜、情绪波动起伏大的一个群体。当碰到某件事有问题时,青少年是特别容易被煽动的一群人,这样便很容易形成校园欺侮。校园欺侮事件目标选择比较随意,事前没有明显要发生的征兆,发生得比较突然,让人A料不及。
2.演进性
每一件欺侮事件都有一个从量变逐渐演变成质变的过程,这个变化的过程,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很多欺侮事件都是由小事件积累起来发展成大事件的。
3.严重性
欺侮事件一发生就会给受害者及其周围的人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主要体现在欺侮事件会对受害者造成肉体和精神上的伤害、经济上的损失以及社会上的不良影响。
二、造成中小学生校园欺侮的原因
校园欺侮可以分为行为欺侮、语言欺侮以及心理欺侮,其产生的原因也跟这三种欺侮类型相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因素。
1.自身因素
(1)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的引导
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会直接影响到其生活状态以及为人处世的原则。中小学生年龄较小,没有坚定的立场,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中小学生的行为出现一些偏颇。
(2)缺乏相应的法制观念
现在的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大多数是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很少把精力和时间放在法律及其他知识的学习上。所以法律常识比较欠缺,对校园欺侮产生的法律效应缺乏了解,法制观念欠缺。
(3)自身性格缺陷
中小学生自身的性格问题使中小学生对欺侮观念认识偏颇。有的学生性格严重内向,与人交流有障碍。人与人之间只有通过相互交流才能向外界展露自身的情绪,而性格内向的人不喜欢与他人进行交流,当有压力或者问题时,得不到别人帮助,自己就会走人死胡同导致思维扭曲,从而造成其性格比较偏激,容易发生争斗事件。
2.家庭因素
家庭生活是孩子成长必备的环境,对孩子影响很大。造成学生有欺侮倾向的家庭环境不良影响,主要包括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欺侮以及家庭的教育方式等。
(1)家庭结构变化的影响
家庭结构的变化一般指父母离婚或者父母长期不在孩子身旁的现象。现代社会的离婚率一直呈上升趋势,导致单亲孩子逐渐增多,而儿童在单亲家庭的环境生活很容易失去安全感,从而逐渐养成叛逆性格。
(2)家庭欺侮的影响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导师,有观点认为家庭欺侮是校园欺侮产生的根本原因。父母之间打架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是非观以及他们对欺侮的认识。有的父母甚至对孩子直接进行欺侮行为,在这种家庭中生活的孩子性格方面会出现一定的问题,而且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性格和行为。
3.学校因素
由于各种升学率及就业率的压力,很多学校只重视学生的智力发展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发展。目前大多数中小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法制教育课程,而且也很少开设心理方面的课程,或者说就算是开了也没有很重视。中小学生在学校内没有得到很好的法制教育以致他们缺乏对于欺侮事件的法律认识,而青少年处于叛逆期,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冲动,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如果没有较好的心理辅导,容易走上歧路。
4.社会因素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学校外面的游戏场所越来越多,网吧、游戏机室、酒吧等都吸引着青少年,更有甚者逃课去玩,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另外,现在流行的带有暴力欺侮倾向的游戏、影视作品、网络作品等都会对青少年造成不良的影响。
三、校园欺侮事件的预防措施
1.个人措施
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个人遇到的心理问题进行开解,帮助他们解决难题,使之保持健康乐观的心态。要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教育学生掌握自我调适的心理方法,能够良好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找到正确的方法疏减自己的压力。
2.家庭措施
一方面,家长必须对自己的孩子予以高度的关注,不要让孩子觉得缺少关爱。家长要经常同孩子交流,了解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困扰并进行开导。另一方面,要坚决杜绝家庭欺侮。父母如果在孩子面前进行欺侮行为,不管是父母双方之间的争吵打架还是虐待孩子,都会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青少年本来就处于一个特殊时期,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所以家庭欺侮必须要杜绝。
3.学校措施
(1)学校应该加强校园内的安保工作
学校应该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尽可能地减少校外人员的出入,防止社会上的一些欺侮行为进入学校里。
(2)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管理
学校周边有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学校应该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对这些场所进行清理、整顿,营造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
(3)加强教师队伍的心理和法制观念的建设
老师是学生的学习榜样。有的学校还存在着老师对学生打骂、体罚等现象,这也算是校园欺侮的一种。对于这类现象必须禁止,应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尊重学生、爱护学生。
4.社会措施
男是我班上的一个学生,他的家庭颇为殷实。因此,家人对作为独子的男“要求不高”。娇惯加放任,使男养成了冲动、易怒、暴躁的性格,还得了个“打架王”的绰号。但妈妈的结论是:“我们这小子挺怂的,和别人打架每次都是吃亏的那个。”而爸爸干脆就是:“下次要是挨了打回来,我还得揍你,爸爸小时候,可没你这么笨……”这无形中让男变得更加“威猛”。
后来据我留心观察,其实男惹事原本也没有多少恶意,但常常因为不知道轻重,就让“小事情”演变成了“大事件”。
比如一次课间的时候,男忽然跑到走在自己前面的寒旁边,拦腰把寒“夹”起来就走,寒没有防备,就被摔在地上。寒站起来追着男就打,男一边招架一边冲着寒大喊:“怎么了?不就玩一下啊,想怎么样啊你?”最后,两个人连拉带拽被送进了办公室。类似这样发生在男身上的事情层出不穷。
“老师,男叫来了他上初中的哥哥,要和五年级的孩子打架。”一个男孩子气喘吁吁地跑来报告。
“什么?说清楚一点。”男一向爱惹事,但是竟然叫了“帮手”来打架,这还是第一次,让我很吃惊。
“男说上午被五年级的一个同学打了,他下午就叫了哥哥来给自己报仇。”
“现在人在哪里?”我一边问一边赶紧站起身往外走。我知道男是独子,所以这个“哥哥帮手”到底是怎么回事,让我的心一下子揪起来了。
大概是有人跑来报告我的同时,也早有孩子冲着教室里发出了“老师来了”的警告,那个孩子们嘴里的“男的哥哥”和我走了个迎面。
我认出这是一个原本应该上初中的男孩子,现在辍学在家。因为没有什么正当的事情,所以经常在学校附近的街上游逛,是一个很多人嘴里的“问题少年”。但不知道怎么就变成了男的哥哥。
“你是男的哥哥?他不是独子吗?”我微笑着对眼前这个瘦瘦的男孩儿说。
“不是亲哥哥。您是男的老师吗?”男孩儿做出了一副“嬉皮”的样子。
“是的,去我办公室谈谈吧。”我伸手做了一个“请”的示意。男孩子脸上没有任何表情,随着我来到了办公室。
“谢谢你对我用‘您’这样称呼,这样的礼貌要多教给你弟弟啊。”我一边拉了一把椅子让他坐下,一边说。
“老师,我弟说五年级有个孩子老欺负他。”男孩儿没有买我的账。
我倒了一杯水递给他:“是吗?这件事男没有和我说起过。但是,你们男孩子是不是都提倡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我还是微笑地看着他。
“嗯,男说这个孩子打了他好几次了,不然我也不会来管!”男的哥哥说得有些激动,无视我的“示好”。
“男从来没有告诉过我。如果我早知道的话,哪里会等到他被欺负好几次。”我说得比他还“激动”。
随着一声“报告”,男进了办公室,看看我,看看哥哥,没有说话。
“男,你有个好哥哥啊!”我看着男的眼睛,认真地对他说,“他不仅在你遇到问题的时候站出来帮助你,还帮得非常得体。他先从同学那里了解情况,然后再反映给老师,交由老师来处理。这是一份尊重和信任,是个男人!你以后要多学着点哥哥啊,别总是那么冲动。”
男有些茫然地看看我,看看哥哥,没有说话。
“你说那个五年级的同学打你好几次了,真有这回事吗?你怎么没有来告诉我呢?显然你还不知道处理问题有更好的办法。以后要多向哥哥学习,知道吗?”“嗯,知道了。”
“那和五年级同学之间到底怎么回事?”
“那天,明明是他放学下楼的时候撞到我了,却对我说‘你等着’。”男满脸的委屈。
“是不是他没有道歉,还威胁你,让你很生气?”
“是。”男使劲点头。
“那个同学后来有没有再找你的麻烦?”
“他瞪我。”男忽然又有些气愤。
“他瞪你的时候,你就想起他威胁你的话,心里不服气,又担心他真的会对你动手,所以就叫哥哥来威胁他,对不对?”男转头看了哥哥一眼。
“如果他也叫了一个更厉害的哥哥,然后你怎么办?本来大家是不小心碰到的,你先说句‘对不起’不就没事了吗?你是害怕所以叫哥哥来给自己壮胆,他没准儿也是害怕了才说那句‘你等着’呢。下次见面自己把这件事和对方说开,都是同学,又不是故意的。”
我本以为这件事就此结束,两个孩子可以一起离开了。男的哥哥却对男说:“你先去吧,我和老师说几句话。”
看着男走出办公室,他转过头特别诚恳地对我说:“老师,其实我就知道,肯定不是大事!男的胆子挺小的,他就是希望我来给他壮壮胆。我既不能拒绝男,也不想让家里人为我们操心。”
我也真诚地对他说:“我非常理解,所以这件事到此为止。不过你要记住,我们每个人必须自己遭遇问题、解决问题,然后才能得到成长,谁也代替不了谁。”
“我明白了,不打扰您了老师。”男的哥哥转身离开了。
一场风波就这样过去了。
(案例提供:北京市新教育实验学校 王丽君)
■
1.对孩子期望过高或者没有期望,都不是负责任的态度。其实,很多时候父母并不知道该对孩子提出怎样的“要求”。
2.一个家庭里的所有成员,对孩子的要求应该达成一致,并且尽量采取正确的态度。否则,孩子会无所适从,干脆谁的话都不听了。比如故事中家人对男和小朋友“打架”的态度,明显是不当的。正确的做法是大家一起帮助孩子分析事情发生的原因,教给孩子正确处理问题和疏导自己情绪的办法。要教孩子保护自己,不能教孩子“以暴制暴”。
3.很多时候,父母冷静几秒钟,就能让一件事情的结果截然不同。这不同的结果,很有可能造成父母、孩子甚至几个家庭的不同命运。
4.对父母来说,不仅仅承担着养育子女的责任,更要以自我的不断成长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长。所以,成长也是父母的一种责任,而且是重要责任。
■
1.面对孩子之间的矛盾,老师不要大惊小怪,更不要轻易把孩子的行为“上纲上线”。孩子们往往是因为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一件事情,或者感觉到了委屈,却不知道如何倾诉来平衡自己内心的感受,才会选择夸大某种最容易获得同情和支持的东西,来为自己赢得安全感。老师要细心地洞察孩子们的这些“小心思”,让孩子既要能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真切关怀,又懂得该怎样用合适的办法来处理问题。
2.有时候,老师善意的谎言是必要的。故事中哥哥来替弟弟“出头”的时候,已经是带着情绪的。老师先把哥哥带到办公室,是为了避免这件事情影响面的扩大。而且,老师温和的态度也稳定了哥哥的情绪。在之后的沟通过程中,老师借助和男的对话,委婉提出了对哥哥行为的引导和建议,也告诉了两个孩子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3.当男的哥哥委婉表达出对家人知道这件事的担忧时,说明他是一个懂得考虑别人感受的孩子。老师明确表示这件事“到此为止”,这样有利于彼此建立信任关系,避免再发生更恶劣的事件。
【关键词】校园踩踏 教育伦理 重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事业在规模和质量发展上也得到了有力的支持,走上了快速而有序的发展轨道。然而,近年来,在我国中小学校园内不断发生的校园踩踏伤害事件,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的瞬间离去,让人触目惊心,其代价太过沉重。伤害事故不仅造成学生身体上的伤害,给广大师生,家长留下心理的阴影,也给学校和社会带来了直接或间接的巨大经济损失,也给学校的发展带来严重影响。事件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一切“意外原因”,都不是被宽恕的理由,必须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伦理。
学生的处境,折射一个社会的文明水平。中小学校是未成年学生学习和活动的主要场所,学生们正处于身心成长的过程中,对校园伤害事故发生的风险意识差,事件中的自我保护能力不强。因此,反思校园踩踏的悲剧,提高教育者的责任意识,加强校园管理,重建教育伦理,为广大师生构建安全有序的校园环境,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
1.校园踩踏事件对师生及学校的负面影响
缘于广大民众对学校发展的高度关注,对教师职业的高期望值,对孩子成长的期盼等原因,一旦发生校园危机事件,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都会第一时间地报道和评论,给学校带来巨大的压力,引发公众对校园踩踏事件的关切与愤怒。
1.1 伤害学生的身体和生命。
近几年发生的校园踩踏伤害事故中,群死、群伤三人以上的特大学校安全事故占到一定的比例。这些发生在校园的伤害事故,其后果令人震惊,轻者造成学生的躯体损伤,严重的造成学伤残甚至死亡,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给部分学生家庭带来失去孩子的沉重悲痛,击碎了他们对孩子期盼的梦想;如果不能彻底的整治,依然会对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1.2 给师生和家长蒙上心理阴影。
学校危机事件,尤其是校园踩踏事故,还会使师生心理遭受严重创伤,留下难易抹去的阴影。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目睹或经历过暴力事件的儿童易于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他们心理上表现为易怒、焦虑、沮丧、精神分裂等;行为上会引起逃避、自杀、自残等事件的“后遗症”。 (如2009年和2013年分别发生在湖南省湘乡市,湖北襄阳市的校园踩踏伤害事故,部分目睹或经历了事件过程的学生,每当谈及当时的情景就会产生一定的躯体反应――不愿说、颤抖、哭泣。)
踩踏事件同样造成了家长以及师生的心理伤害,家长对孩子上学产生忧虑。尤其是那些孩子在事件中发生意外的家长们,给他们留下终生的遗憾和痛苦。学校的师生们也在事件之后或自责或伤心,难以释怀。
1.3 成为学校发展的一种“伤痛”。
校园伤害事件发生后,大部分学生家长都会选择与学校通过法律的途径解决。一般事故的法律举证原则是谁主张,谁举证。而校园伤害事件却不是依照常规模式,而是采用举证倒置的举证原则,即家长如果状告学校,他们不需要向法庭提供给证明学校有责的证据,反而是学校要寻找证据,证明自己在事件中,履行了自己应尽的义务,不应该承担责任。因此,学校就要举全体师生之力,协助有关部门妥善处置。而且,赔偿金是现在学生伤害事故矛盾尖锐的症结所在,处理校园踩踏事故纠纷最终都要落实到经济赔偿上,加大了学校的经济压力。
所以,只要学生家长与学校对薄公堂,将会使学校的公众形象大打折扣,社会评价下落,公众信任度降低,或将成为影响学校未来的发展要素。
2.校园踩踏事件的成因分析
重新审视校园踩踏事件,可以发现,中小学生安全意识淡薄不是主流因素。而且,事故的发生也不是始料不及的意外,而是日积月累的校园安全隐患的现实暴露。终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2.1 缺乏必要的教育风险意识。
多年以来,我国民众都心安理得地认为,学校是最安全的地方,学生一进入学校大门,就平安无事了。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许多公众和家长、师生对教育风险的估计不足,也不会在家庭教育中引导孩子们如何应对,这是源于社会和家长对学校的过度信任,对教育及教师过高的社会期待。事实上,教育不是没有风险的行业,学校中各种风险同在,随时都可能发生。因为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主的行为能力,在学校各项活动中都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校园事故(运动受伤、拥挤踩踏)等。
同样,教育管理者也相信,好动是中小学生的天性,他们会自己保护自己的,学校不需要对学生强调那么多,学校也没那么多风险。而不去想一旦发生伤害事故,就是学校没有履行好管理义务,将承担管理过失的事故责任。
2.2 盲目撤并与管理缺位。
近几年,随着农村适龄儿童的减少,农村教育格局的变化,为了弥补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一些地区实施教育整合,把原来分散的学校实行合并制。学生集中以后,形成了“超级学校”,原有的教学条件不足更加捉襟见肘。形式上是合并了,而教育部门、学校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并没有跟上,依然停留在过去的农村教育管理模式上,没有以革新的姿态去适应新学校管理。
在我国农村中小学校,教学设施不足,安全隐患成为常态,只要不发生事故,大家皆心照不宣,仿佛总要等到发生了伤害事故,大众才恍然大悟,学校也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后续所有的问责、道歉和补偿都已为时过晚。
3.在反思中重建教育伦理的思考
关于校园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1
为确保幼儿园的安全与稳定,有效处置突发事件,减少公共财产和幼儿人身、财产的损失。依据国家和北京市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处置突发事件预案如下:
一、制定预案的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北京企业治安保卫责任制规定》《北京市安全技术防范管理规定》《公安部61号令(2002年)》等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及突发事件的界定
本预案适用于本园所属范围。突发事件指:幼儿园内部正常工作状态下突然发生的恐怖袭击,自然灾害、火灾、爆炸、各类恐吓及由于人员遽然聚集引发的可能致人伤亡的秩序混乱事件。
三、工作预案的内容:
(一)幼儿园情况幼儿园情况:
本园始建于×年,现园长:××,幼儿园园舍建筑面积×㎡;全园教职工50人。幼儿园园舍为三层楼房,每层楼东西两侧各配备消防栓一套,每层的重点部位配备灭火器共4个。幼儿园疏散通道有明显的箭头标志,一层楼的东侧和中间各有一个安全出入口。
幼儿园上级集团领导部门电话:xxxx。
(二)组织领导:
调整好幼儿园自上而下的各级安全责任人:
组长:××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各班组班长
(三)机构设置:
1、指挥部组成:
幼儿园处置突发事件领导小组成员为指挥部成员,现场总指挥由组长担任,组长不在现场时由副组长担任。
2、指挥部职责:
全面负责指挥协调突发事件处置工作。
(四)指挥部下设五个组
1、指挥组:
人员组成:安全组长、副组长基本职责:负责指挥协调;掌握情况,及时报告;组织有关人员按预案对现场进行果断处置。
2、疏散组:
人员组成:各班班长;基本职责:在现场指挥组指导下,坚守岗位,依据预案措施及疏散路线、顺序、有秩序地疏散教师与儿童,疏散完毕后有秩序撤离。
3、救护组:
人员组成:幼儿园保健医护人员及班级保教人员基本职责:保健医负责将伤员运送到指定安全区域并进行简单救治后,与社区医院取得联系及时救治。
班级保教人员安全保护好本班幼儿按指挥部的命令,组织好幼儿安全疏散
4、外围控制组:
人员组成:保卫工作人员(门卫、幼儿园领导及消防人员)基本职责:负责维护幼儿园大门,出入口秩序,疏导教师幼儿有序撤离,引导专业部门人员进入现场进行处置。
5、装备保障组:
人员组成:××
基本职责:提高保养各种处置突发事件物资准备。
四、处置原则:
1、快速反映原则。处置突发事件要坚持一个"快"字,信息上报快;部控制快,预案落实快。
2、现场指挥原则。突发事件发生后,指挥人员要亲临现场,全面掌握情况,准确分析局势,果断做出正确的指挥判断。
3、设置警戒原则。突发事件一旦发生,要迅速疏散现场周边人员及贵重物品,设置警戒,保护现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4、降低损失原则。在处置控制方法上要妥当,要以维护政治稳定、社会稳定,确保幼儿园教职工、幼儿人身、财产安全为工作重点,力求做到尽量减少社会影响、人员伤亡、降低危害。
5、基本装备原则。指定固定地点,将处置突发事件的一定装备保存好。具体装备器材:应急灯、强光手电、电喇叭、灭火器等。
6、协调配合原则。幼儿园全体教职工要明确职责、任务,按照预案分工,互相协调,通力配合,对突发事件进行妥善处置。
7、追究责任原则。根据处置突发事件中指挥部及各组职能任务分工,划清权限职责。突发事件发生后,对未能落实预案有关要求造成幼儿园经济损失或人员伤亡的,应按处置突发事件预案职能任务分工。依据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五、预案启动:
幼儿园发生恐怖袭击或接到恐吓电话可能造成人员恐慌局面失控时;爆炸或发现爆炸物,火灾或局部发生火灾,人员拥挤踩死踩伤、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等应立即启动预案。
六、处置措施:
幼儿园发生启动预案中提到的某种事件后,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指挥部在接到突发事件警情后,应立即向公安部门报告(110),再向上级部门领导汇报,并宣布启动处置预案。
2、全园各部门立即停止案头工作,按各组职责,在指挥部统一指挥下,立即组织幼儿按疏散路线有秩序地尽快撤离到指定地点,并清点好幼儿人数上报指挥部。
3、控制所有出入口,立即封闭现场,设置隔离线,组织专人维护现场秩序。不得移动可疑物。
4、协助有关部门进行现场处置,并为调查取证提供线索。
5、如发现可疑爆炸物、接到恐吓电话时,要冷静处置,尽可能拖延时间与其周旋,记住其语言特征,有条件时进行录音,为公安机关侦破提供线索。
6、遇到局部发生可控火情,要果断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火情蔓延,迅速扑灭。
七、工作要求:
1、全体教职工要高度重视处置突发事件工作,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并增强自身的责任感。
2、全体教工人员在工作中要提高防范意识,发现可疑人、可疑物或可能造成某种事件发生的苗头及时上报。
3、做好日常安全保卫工作,确保幼儿与全体教职工安全。
关于校园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2
为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及时控制和有效消除公共饮食服务工作中突发事件的危害,预防食物中毒,把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及相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设立学校食堂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应急救援工作。
组长:校长田孝民
组员:办公室主任——陈国生 总务科科长——房慕钦
安全办主任——牛自凯 教务科科长——刘俊英
主要是对事件的起因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对事件的状态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评估,负责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负责协调有关方面人力物力的调动,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组织协调和对外信息工作。
(一)应急小组下面设立三个分队:
1、现场处置小队。由总务科副科长和宿管办主任负责组织现场保护、现场勘察、疏导交通和维护现场秩序,医务室、总务科、食堂管理员协助卫生行政部门调查取样,2小时内报告上级卫生部门。
2、医疗救援小队。由教务科负责,组织医务室对中毒人员进行医疗救治。
3、思想工作小队。由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班主任,负责做好师生思想工作,稳定学生情绪;负责学生家长的思想疏导工作。有出现死亡病例时,负责做好中毒人员家属的接待、安抚、抚恤和善后处理工作。
二、事故处置步骤
(一)在食品供应过程中或学生用餐时,发现食品感官性状可疑或有变质可疑的,及时上报总务科,经确认后,立即停止出售该类食品并撤收该批全部食品封存。同时由医务室密切观察已食用过该类食品的学生身体的变化情况,若确认为食物中毒,立即上报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小组(或当天值班领导)。
(二)班主任或课任老师发现本班学生就餐后有类似食物中毒可疑病情后,应立即报告医务室,由医务室人员初步检查确认,做出以下措施:
1、观察诊断病情,对症处理。
2、如确认为食物中毒,应做好以下工作
(1)初步诊断、治疗、护理患病的学生,用“催吐法”协助中毒学生吐出有毒物。校办或当天值班领导立即拨打120及时送医院急救。如中毒学生较多,情况紧急,可向就近医院寻求提供紧急救援。立即报告学校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小组(或当天值班领导)
(2)确认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后,学校食物中毒事件应急救援小组立即启动本应急预案并按本预案组成指挥部:组织指挥抢救工作,协调有关单位和部门进行抢救,向教育局主管部门报告。做好以下工作:
1、责令有关部门和人员立即停止食品加工、供应活动。
2、政教科长组织班主任进行全校紧急排查,通知有疑似中毒现象的学生紧急集中到校医务室进行临时处理。
3、总务科科长和医务人员对现场进行取样、检测,分析是否有人为的可能。同时应立即组织急救队伍抢救伤员,并留存病人的吐泻物。严重者,应及时转往就近大医院。办公室主任应及时调配车辆,以最短时间送至医院救治。
3、由总务科科长负责立即向上级卫生部门报告,报告时间距离发病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4、政教科科长组织医务室要深入各班级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做好病情调查,向中毒人员了解就餐场所、所吃食品、发病人数及所出现的症状,并及时上报。
5、总务科副主任负责向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提供就餐人数及就餐名单,负责协助卫生行政部门现场检查就餐场所的卫生状况、卫生许可证及从业人员健康证的办理情况,分析中毒原因及可能造成中毒的食品,封存现场及可疑食品,追查食品及原料的来源,追缴售出的可疑食品,对病人的吐泻物及可疑食品进行采样,送上级部门检验。
6、食堂管理人员保护好现场,封存一切剩余可疑食物及原料、工具、设备、保护好中毒现场和食品留样,防止人为地破坏现场,等候卫生执法部门处理。
7、食堂经营人、食堂管理人员要协助卫生部门做带菌检查和取证工作,按照卫生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对发生事故的食堂,责令停止生产经营,所有人员原地待命,协助调查。
8、班主任负责通知学生家长并协助医务室护理患病学生。
9、政教科、团委做好师生思想工作,稳定学生情绪。
10、办公室主任负责向新闻部门解释工作,负责学生家长的思想疏导工作,协助学校领导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11、总务科科长负责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保障抢救机动车、药品、消毒用品到位,保障抢救中心必须品的供应。
13、安全办主任做好事故现场的安全保卫、治安管理和交通疏导工作,预防和制止各种破坏活动,维护学校治安秩序。同时,对有关当事人采取监控保护措施,防止逃逸或发生意外。根据卫生行政部门意见,调查食堂工作人员的平时表现、社会关系以及纠纷情况,控制可疑人员,必要时对中毒现场进行隔离和。
三、信息保障
1、事件发生后,设立专门电话:
2、视情况召开通报会,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稳定学生情绪。
3、校办公室牵头,总务科、医务室配合,在事故发生后6小时内写出事故书面报告。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事故发生时间、地点、食堂名称,食堂负责人姓名,中毒人数;事故抢救处理的情况及采取的措施;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有关事项;事故报告单位、签发人和报告时间。并及时上报指挥部,保障信息畅通和信息的准确性,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4、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限客观如实的逐级上报,不得随意散布消息。
四、物质保障
1、学校团委要充分利用广播、校刊等,对广大师生开展形式多样的预防食物中毒相关卫生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提高广大师生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要大力开展爱校卫生运动。
2、医务室平时应做好处理食物中毒事件各项物资(如用于“催吐法”所需的温开水、一次性杯子、脸盆,检查床,被子,枕头等)的储备工作。
3、事件发生后,总务科应立即采取启用储备物资、集中设备、统一调配、校外调剂等有效措施,组织其他食堂做好食品供应工作,确保学校生活秩序的正常运行。
4、应急小组要统筹安排,紧急调用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应急小组的统一指挥和调配。
五、善后处理
1、各部门配合学校做好中毒人员的安抚工作,待上级部门的检验报告出来以后,确定责任。对表现突出的人员,给予一定的表彰奖励;对致残、致病、死亡的人员,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补助和抚恤;对事故主要责任人员,按有关规定处理。
2、事件处理完毕后,学校食物中毒应急小组,要组织各部门认真总结,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加强管理,汲取教训,杜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同时向上级部门做出书面报告。
关于校园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3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工作,防患于未然,避免在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来临时,惊慌失措,造成新的、更大的损失,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紧急疏散领导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紧急疏散实施的三个阶段
1、宣传发动阶段
首先召开领导组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其次召开全体教职工会议,广泛宣传发动,进行部署;最后召开教研室会议进行具体分工,班主任召开本班学生会议,进行宣传、布置、落实。其间,学校通过致家长一封信、校内广播、网上公告、宣传专栏等多种形式宣传发动,使学生、全体教职工及家长认识到紧急疏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组织实施阶段
成立二个小组(指挥组、后勤组)和一个办公室。指挥组负责每个楼层和每个班级的撤离顺序,学校领导决定何时开始实行撤离;后勤组负责校园广播和医疗保障,办公室负责整个疏散演练的相关工作。
指挥组:
后勤组:
办公室:
说明:
3、总结提高阶段
每次演练结束后,召开总结分析会,首先请班主任汇报有关工作,然后分析本次疏散的不足和成功之处,以便使以后的疏散演练,更加科学、合理。
三、紧急疏散的决定
紧急疏散是在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来临时,为了避险,迅速将人员由危险场所撤往安全地域的行动.实施紧急疏散难度较大,其行动自身也极具危险性,因此,不到紧要关头不可实施,而必须实施时则应当机立断。紧急疏散的决定由校长或副校长做出。
四、紧急疏散的信号及
紧急疏散的信号有电铃和哨声两种:在电源和电铃系统可以使用时,宜采用电铃信号,电铃信号为连续的两短一长声;在电源或电铃系统损坏或不便使用时,可采取哨音信号,哨音信号也为连续的两短一长声.信号的由决定紧急疏散的校长或副校长通知信号员、网管教师或体育教师实施,也可随机指定人员实施,紧急疏散信号从开始,应连续不断,直至全部人员撤出危险场所方可停止。
五、疏散通道划分
1、上课班级的学生撤离顺序:
(1)每班靠近前后门的座位两个学生负责打开前后门。
(2)班级学生按先从第一组开始最后至最后一组依次离开教室,且分前后两门同时撤离,若座位数为偶数,则一分为二,若座位数为奇数,则靠近楼梯口的多分一个座位,每班安排两名教师,前门为班主任,后门为教师(当堂授课),指挥学生撤离。
(3)同楼层班级的撤离顺序:(附示意图)
①教学楼上:各班所走楼梯通道依次是:每层楼的东边两个教室东楼道,每层楼西边的两个教室走西楼道。班主任、教师跟在本班后面撤离,前一个班撤完后下一个班接着撤离。顺序为从一层到七层依次撤离。(东边杜明刚负责、西边童兴振负责)
②实验楼上:从501机房开始撤离,按照从靠近门口的学生依次是:走西楼道。班主任、教师跟在本班后面撤离,前一个班撤完后下一个班接着撤离。(李着江负责)
③行政楼上:从行政楼楼梯下(同样先低层,后高层)。(张爱标负责)
④一楼班级:直接撤离到达指定场地。(任春华负责)
(4)对中间楼道,学生靠本班教室近的内侧行走。
(5)不同楼层班级的撤离顺序:按楼层顺序(一、二、三…)下楼。
(6)由杜明刚负责在教学楼东楼梯口,指挥学生下楼,童兴振负责在教学楼西楼梯口,指挥学生下楼,李着江老师负责在实训楼楼梯口,指挥学生下楼,二层各班学生撤完,才可让三楼学生下楼,依次进行。
(7)学生在下楼梯时,必须慢行。不得跑步下楼,防止拥挤、踩踏。
(8)学工处相关人员(王剑波、张小红)在一楼负责指挥疏散。
2、课间和自由活动期间疏散通道划分
课间和自由活动期间紧急疏散通道以学生个体所在位置划分,发生突发事件即在操场或其它安全地带找到所在班级集合。
六、安全集结地域:(在田径运动场有具置划分)
学生撤出后,应尽量靠远离建筑物一侧的道路,迅速向田径运动场指定位置集结。撤出教学楼的学生,应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或部位,选择路线前往广场集结。到达安全集结地域后,各班应集中,各班班长和体育委员应主动招呼本班同学向一起集中。通过报数统计本班人数和损伤情况,并迅速报给班主任,班主任再报给年级主任,并采取相应措施关照学生。各年级主任报政教处汇总后向校长室报告学生撤离情况。
七、教职工任务分工
关于校园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4
1、校领导、分工干部带领各班班主任等人员巡视各班级师生撤离情况。
2、所有教职工在指挥帮助学生撤离后,也要撤离到安全区域。
3、决定紧急疏散的校领导要全面掌控情况,在命令紧急疏散信号的同时,根据需要应及时拨打“119”、“120”、“110”等相应请求救援电话,并安排学工处一人专责迎接救护人员和车辆的到来。
4、班主任分别在教学楼上的分布图如下。
八、疏散要求
疏散要求依次快速、安全下楼到指定位置集合。
1、听到警报声后,大家要沉着冷静,听从指挥。全校师生应立即有序地进行疏散,学生不在收拾任何物品,及时打开教室门,班主任应在指定位置指挥自己班的学生疏散。
2、在下楼梯时,学生应保持一路纵队,尽量靠边有序行进,不准相互拥挤,避免跌倒。如有跌倒,后面的一、两名学生应快速将其扶起,其他同学要绕行,不准围观、拥挤。
3、疏散过程中,发生意外,如出现碰伤、扭伤等情况,应有老师进行救护,撤离到安全地带后再找校医对其治疗。
4、到达安全点集合完毕,各班应由班长报告本班的学生人数,是否有受伤等情况。
5、疏散撤离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由总指挥宣布本次紧急疏散演练结束后,各班学生有序列队回教室。
关于校园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5
为确保校园各类突发事件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得到处理,保障我校全体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上级有关部门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校园内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和身心健康的火灾、地震、洪灾、公共卫生、环境污染以及人为的破坏等重大安全事件。
一、组织与指挥
(一)学校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由学校领导及相关科室、教研组主要负责人组成,校长任组长。
1、指挥有关教师立即到达规定岗位,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2、安排教师开展相关的抢险排危或者实施求救工作
3、根据需要对师生员工进行疏散,并根据事件性质,报请上级部门迅速依法采取紧急措施
4、根据需要对事件现场采取控制措施
5、对本校的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程序进行督察指导
(二)突发事件发生后,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应当根据“生命第一”的原则组织,决定是否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在第一时间内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三)学校各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切实履行各自职责。对部门组织或负责的教育教学活动,活动前应有预案,并根据学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措施,发生事故,主动纳入学校预案工作程序。
(四)应急状态期间,领导小组各成员必须保证通信网络畅通。校内各部门应当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做好本部门(年段)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配合、服从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进行的督察和指导。
(五)学校内任何部门和个人都应当服从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为处理突发事件作出的决定和命令。突发事件涉及的有关人员,对主管部门和有关机构的查询、检验、调查取证、监督检查及采取的措施,应当予以配合。
二、监测与报告
(一)开展突发事件巡视监测。任何人员都有巡视监测学校突发事件的责任,值周教师、教学活动的带队教师、学校安全门卫等教师更有监测学校突发事件的职责,一发现事件或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苗头,应向学校领导汇报。
(二)建立信息报告制度。突发事件发生或有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的信息,采用逐级汇报制度,事件第一发现人应及时向学校汇报,学校应在第一时间向学校主管部门汇报,并随时与上级单位保持密切联系。
(三)严格执行学校重大事件报告程序。对于各类突发事件,应迅速判断事件性质,根据事件性质,及时向社会、政府各救治排险机构求救,并向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上级主管部门逐级汇报。在得到指示和未得到指示前,对事故可能影响善后处理的现场、证件证物等要进行保护。
(四)突发事件向外情况,需要经校突发事件处理领导小组同意,在确定性质的.基础上以集体形式,不得主观臆测、夸大其词,或者须经上级有关部门鉴定核实后作出决定。任何人员都不得瞒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
三、应急调查与救治
(一)突发事件发生后,校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及有关部门,负责组织对突发事件进行调查处理。通过对突发事件调查、现场勘验,采取控制措施等,对危害程度做出评估。
(二)突发事件发生后,在进行事件调查和现场处理的同时,学校应当立即将突发事件所致的伤亡病人送向就近医院,对无法判断伤情的伤病员,应及时报警求救求援。
(三)突发事件发生后,学生管理部门、保卫部门应立即保护现场、采取疏散、隔离等措施,加强学生管理,并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学生心态和情绪稳定。
(四)突发事件发生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根据需要,可以采取临时停课、放学、疏散等措施,并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事件情况以及采取的应急措施。
(五)突发事件发生后,根据事件性质,应及时与涉及事件的学生家长、教师家属联系,在适当条件下,告知事件原因、处理结果,或者联系家长进行救治。
四、应急预防监控措施
(一)火灾
学校全体师生发现校园火灾均应及时报警,迅速向学校领导汇报。发生在教育场所的火灾,教育活动必须立即停止,并对人员进行安全转移或疏散。如果有伤员,及时抢救。涉火人员必须提交火灾原因的书面报告。补充如下:
1、火势比较大,靠学校自己的力量难以扑灭,应立即拨“119”报警。
2、重点部位或其邻近发生火灾,靠学校自己力量无把握短时扑灭,可能危及重点部位,应立即直接拨“119”报警。同时采取自救措施,转移物品,打开消防通道,疏散人员,隔离电源。
3、一般火灾情况(火势较小、火势发展慢、损失小、靠学校自己力量可以扑灭)应立即组织自行扑火,事后将火灾发生时间、地点、情况、扑火经过、采取的灭火方式和起火原因与后果等以书面形式报学生处。
(二)恶性伤亡事故
当学校内发生人员伤亡的恶性事故时,应立即保护现场,并报告学校应急预案处理领导。对未死亡人员学校应采取现场急救,无法或无能力救治、或者无法判断伤亡情况,应及时向相关部门(xx门、医疗救治中心等)报警。
对恶性伤害事故的原因要进行及时调查,实事求是,配合各部门提供相应证据证件。事故的处理根据调查结果以相关法律法规条例处理。
(三)传染性疾病暴发、流行
应当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对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等待医疗部门治疗。加强预防控制措施,防止造成疫情扩散。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等,应及时采取如下措施:
1、对全校师生员工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发放必要的防护用品。在公共卫生场所完善洗手设备,提供流动水、洗手液、除菌消毒肥皂。
2、所有师生居所、工作室、人群聚集场所要增加通风的时间和强度。教育师生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注意劳逸结合,增强抗病能力。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搞好居室卫生,勤晒衣被。
3、建议师生员工尽量避免接待外地来访的客人,各种集体性人员聚集活动推迟或取消,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会议和集体活动。
4、一旦发生疫情,严控外来人员进入,教育学生自我保护,限制学生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对我校外出工作人员、学生实行登记制度,经医院进行必要的身体检查才能复学。
5、学校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四)地震、洪灾等自然灾害
发生自然灾害,必须以生命第一,学校可以采取必要的停学。对影响师生安全教育教学活动,都应及时作出安排,或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在上下学路上可能危及学生生命安全的,应及时告知家长接送或在路上护送,也可以报警。对可预见性自然灾害,应在未发生灾害前,作出安全部署,对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如地震、龙卷风等,应尽力采取保护和自救措施,事后应及时施救,并向事实情况通过汇报程序汇报。
1、产生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配合环保部门紧急疏散全校师生,并做好学生的思想稳定工作,疏散过程维护好师生的秩序。
2、平时对全校师生进行环保教育和环境污染自护自救教育。
(五)人为破坏
1、加强校园保卫和巡逻,阻止外来人员进入校内。
2、发生爆炸、投毒等恶性事故,及时报警。学校应保护生者,进行人员安全疏散,对伤员进行救治。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校园危机事件 ;应对能力;研究
校园危机事件的发生会影响高校的稳定发展,阻碍和谐校园的建设,需要学校各部门齐抓共管,合力应对。辅导员担任着组织和实施的基础工作,是高校各个环节的纽带和桥梁,在校园危机事件的发生前预防、发生中处理和发生后的恢复工作中担任着不同的角色,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一、高校学生危机事件概念
高校学生危机事件是指高等院校学生在短时间内骤然发生的,严重影响大学生集体或个体切身利益、身心健康或生命安全的事件。如学生自杀、学生罢餐、宿舍发生火灾、打架斗殴、还有校外伤害、参与社会恶性事件、自然灾害等。大学生危机事件给学校的正常秩序、安全稳定造成威胁,给高校师生带来精神上的伤害,严重影响高校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同时损害了高校声誉。
二、高校突发事件的大致类别
高校大学生思维活跃,尚不稳定,思想观念正处于逐步成型阶段,接触面广,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易受外界事物干扰,一旦遇到不良的因素极易发生突发事件。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类突发事件:(1)政治类突发事件。(2)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3)校园安全类突发事件。(4)对学校管理不满类事件。(5)心理问题类突发事件。(6)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7)学生个人因素引发的突发事件。
三、辅导员在校园危机事件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是校园危机事件管理机构的组成者和预防者。辅导员参与整个事件管理机制、体制的制定和执行,承担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重要责任。辅导员直接与学生接触,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能够识别危机的前期征兆,排除危机隐患。要做好校园危机事件预防者的工作,及时发现学生异常行为,采取措施,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解决。
(二)是校园危机事件的直接面对者和决策者。校园危机事件爆发时,辅导员要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参与整个事件的处理过程。由于危机事件的突发性,处置的紧急性,需要辅导员根据已掌握的信息和现有条件作出准确的判断,快速做出反应,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处理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三)是校园危机事件的沟通者和舆论的引导者。危机事件发生后,信息以非正规渠道在校园中蔓延,传播过程中引起不必要的恐慌,任其发展会影响到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辅导员要在上级领导同意的情况下,以科学、负责、严谨的态度,通过各种方式准确及时地向学生传递信息,正确引导舆论。
(四)是大学生危机事件善后的安抚者和评估者。校园危机事件发生后,辅导员要及时安抚学生及家属的情绪,做好心理疏导和善后工作。事件平息后还要对危机事件管理制度与实践作出评估,收集相关信息,总结、报告事件发生的原因及产生的结果,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校园危机事件的管理工作。
四、高校辅导员校园突发事件危机处理能力现状
首先,缺乏与时俱进意识,安全维稳理念不强。辅导员校园安全维稳理念亟需更新,面对突发事件心理承受能力差,自身能力不足工作被动,无法有效引导学生。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事件,不能第一时间投入到事件的解决当中,造成决策不当等情况,延误了最佳处理时机。
其次,突发事件的预防意识有待加强。思想意识重视不到位,防范意识差,由于辅导员日常事务性工作繁杂,加之突发事件只是非常规性的个别事件,使得辅导员对校园突发事件的预防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日常工作中不会针对突发事件的防范,采取必要的措施和实施相应的预防机制。
再次,突发事件的事中处置能力较差。当突发事件发生,辅导员往往会慌了手脚乱了方寸、不知该如何应对,没有起到现场组织、有效缓解状况的作用,导致错失处理事件的最佳时机,甚至可能导致事态恶化,对于处理突发事件缺乏实践经验和应对机制。
最后,突发事件的善后恢复能力不足。很多辅导员将突发事件处理结束作为整件事情的终结,而忽视了事件结束后的相关善后恢复、总结、反思工作。突发事件的善后修复工作主要包括:对事件相关学生情绪平复和心理重建工作、网络舆情控制工作、以突发事件为契机的教育工作。
五、提升高校辅导员校园突发事件危机处理能力的措施与方法
(一)增强突发事件预防能力。辅导员应增强突发事件防范意识,着重预防,树立预防为先的理念,尽量避免高校突发摩件的发生,减小因突发事件给学生、学校带来的影响和危害,提升突发事件预防能力。事前主动预防,高校辅导员在突发事件预防工作中做足准备,提升突发事件教育能力。
(二)立足服务,快速反应,强化能力。辅导员应加强对心理特殊群体的观察和研究,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帮助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树立正确的交友、学习和择业观。辅导员必须具有忧患与危机意识,注意特别时段学生心理异常期的辅导,如毕业前后,考试前后,节假日前后,各类评先评优前后等。辅导员要自觉加强理论学习,注重在日常工作实践中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三)增强法律意识,依法处理突发事件。辅导员在处理高校突发事件时要谨记依法行事。应该熟悉和掌握相关的法律和规章制度,以便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可以从容地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学校的规章制度,明确事故责任,理顺学生和学校的法律关系,对突发事件进行客观公正、及时妥善的处理。
(四)提升心理能力,学习心理学知识。对于高校辅导员,良好的心理素质能使其面对突发事件泰然处之,有条不紊。高校突发事件发生后,学生心理往往会遭受一定的创伤或者引发一些心理问题,辅导员需要有效地运用心理学知识安抚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五)用心积累,提高辅导员的应对能力。一是做好积累,摸索应对突发事件的技巧,锻炼问题处理能力。二是多做调查研究,增强敏感性。辅导员深入学生进行调研,全面掌握突发事件的源起因素,提出应对之策。三是应强化学习掌握正确的理论和方法,提升理论修养,善于从大局出发,把握方向。四是组织辅导员团队学习,分析和探讨疑难问题,提升整体协作能力,加强培训,提高反思能力。
(六)善后恢复,善于总结。高校辅导员需在事件发生后及时做好突发事件的事后教育和善后工作,建立突发事件的事后评估机制、事后恢复机制建立、事后总结机制。高校辅导员要及时分析事件产生的前因后果,检查、发现、反思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建立、健全预警机制,总结经验教训,防止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做到善于总结.做好高校突发事件的事后教育者,同时注重突发事件恢复阶段对学生心理的重塑。
参考文献:
[1]林伟叁.高校辅导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提升研究.福建师范大学.2012. 09
一、组织机构
1、各学校物业管理处成立灭火和应急疏散指挥部,各主管任总指挥,组长任副总指挥,成员由各区域员工同志组成。职责是:
(1)平时指导灭火和应急疏散的宣传教育,培训演练;
(2)战时指挥协调各职能小组开展工作,迅速果断将灾情控制在初始阶段;协调配合有关专业人员开展各项工作;
(3)配合协助做好事故调查等善后工作。
二、报警和接警
1、报警早、损失小。发生险情时,在场人员及时通过有线或无线电话向有关单位报警。报警时,组织在场人员立即疏散人员、物资。报警后,立即派人在路口等候,引导接应有关人员。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保证通讯联络畅通,并做好记录。
必要情况下相关人员迅速拨打应急电话,请求支援。
火警电话:119急救电话:120救助电话:110
三、抢救人员和疏散物资
发生火灾时,如有人员被火围困,要立即组织力量抢救,应坚持救人第一,救人重于救火的原则。进入火场救人,要选择最近、最安全的通道,如通道被堵塞可迅速破拆门窗或墙壁;遇有火场烟雾较浓、视线不清时,可以爬行前进,并采取呼喊、查看、细听、触摸等方法寻找被困人员。救人时应注意安全,进入火场要带手电和绳子。火场烟雾弥漫,没有防毒面具,可用湿毛巾捂嘴,防止中毒。可用棉被、毯子浸水后盖在身上,防止灼伤。对在烟雾中迷失方向的人员,可指派专人护送出险区。火场疏散物资是减少火灾损失,控制火势,防止蔓延的有效方法。首先要及时疏散受火灾威胁的易燃易爆物品及压缩气体钢瓶等,对不能移动的上述物要集中一部分水均匀地冷却其外壁,降低其温度;其次疏散重要文件、资料和贵重设备及物品等,并把疏散出来的物资集中存放到安全地点,指定专人看管,防止丢失。人员、物质疏散后应在指定地点集中清点,并查明有关情况,及时向指挥部报告。
四、疏散原则
1、保护师生的生命安全及国家财产免受损失。
2、一切行动听指挥。
3、必要时可损坏门窗等物逃生。
4、着火时,切忌慌张乱跑,冷静看清着火方向,在狭窄通道不要拥挤,防止造成群死群伤。
五、具体行动
1、一旦发生火情,首先报警,每位师生都有报警义务。
报警说明:
(1)拨打119电话。
(2)报警时讲清单位地址。
(3)说明什么东西着火,火势怎样。
(4)讲清报警人姓名,电话号码和住址。学校具体报警人:值班行政或值日教师
2、一旦发生火情,值日教师负责把有关着火点的电源路切断,以防火势蔓延。
3、组长负责指挥各宿舍学生有序撤到操场上,协助所有班主任立即清查本班所有学生人数。
4、所有男士听从防火总指挥的组织和命令,抢救被困师生及财物。
5、所有女同志负责担任提水任务。
6、报警员工负责到校门处,道口引导救火车。
7、负责看护现场禁止学生闯入火场。
8、拨打120急救电话,协助医生负责救护受伤人员。
9、看护大门,不准闲杂人员乱串,阻塞防火救防通道。
以上情况是各区域在假设情况下,疏散人员具体办法,但实际上各种火场情况是非常复杂的,万一遇到火灾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要牢记十六大字,临危不乱,清醒果断,争分夺秒,巧妙脱险。
六、救灾指挥部七大工作;
1、通报:将火灾情况通知有关部门和人员,告诉其应采取的对策。
(1)根据救灾指挥部的命令,向需要疏散的人员发出通知;
(2)根据火情决定需要通报疏散的区域,通报次序为:着火层、着火层以上各层、有可能蔓延到的着火层以下各层;
(3)通报方式:消防应急广播、电话、派人现场通报;
(4)通报要说明疏散路线、稳定人员情绪。
2、疏散与救护:疏散和救护是防止或减少人员伤亡的关键措施。
(1)划定安全区,根据建筑物及周围情况,事先划定人员疏散集结的安全区;
(2)明确分工,把责任落实到事发部门、其它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和义务消防队员,引导疏散人员,查清是否还有人在应该疏散的区域,稳定被疏散人员的情绪,现场对伤员护理并及时送往医院;
(3)注意事项:应按被疏散人的年龄、性别引导至不同的疏散通道。
3、组织灭火:
(1)在火灾现场的相对安全点,由单位负责人、事发部门工作人员等组成的灭火指挥组;
(2)灭火指挥职责:
①组织侦察火情,掌握火势发展情况;
②及时向救灾指挥部汇报火情;
③根据火情,指挥切断电源、可燃气源;
④指挥参战实施灭火、疏散、抢救伤员;
⑤派出人员携带灭火工具、防火工具防止火势沿水平或纵向蔓延;
⑥检查灭火人员和布置是否符合要求。
⑦公安消防队到场后,协同组织灭火抢救。
4、防烟排烟: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于地面的方法防烟。
5、安全警戒:
(1)警戒:清除路障,指导一切无关车辆离开现场,劝导无关人员撤离现场,维护好秩序,迎接消防队,为消防队到场灭火展开创造有利条件;
(2)火场外部警戒:不许无关人员进入火场,指导疏散人员离开建筑,看管好火场内疏散出的物资,防止有人趁火打劫、制造混乱,保证消防电梯为消防人员专用,指引消防队进入到现场、消防控制室,为消防队的灭火战斗行动维持好秩序;
(3)火灾扑灭后,在火灾区域内设立警戒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配合公安消防部门调查火灾原因。
6、通信联络:
(1)建立通讯网络,使各级有关人员能迅速正确地接受火灾信息;
(2)保持单位内部各部位、着火层与消防控制室,消防控制室与单位供水、供电部门的无线联系;
(3)单位内的电话要最大限度地保持畅通,消防专用电话,直通现场的电话要设专人接听,及时传话;
7、设备保障:
(1)保证消防用水,消防用电不间断;
(2)保证灭火器材的供给与完好;
(3)保证伤员救护等工作的运输车辆。
七、灭火措施
【关键词】突发事件;逃生应急导识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2-0195-01
一、引言
逃生应急导识是指对突发事件前后的人群进行事前警示与事后指引的导向标识。针对各类危险因素,逃生应急导识能够很好地起到事前预防和事后引导作用。其中,突发事件中,事发后的安全、准确、快速疏散和引导至关重要。如果对应急导识和逃生路线进行科学设置与设计,将会大大降低事发后果的严重程度。因为此类事故发生存在一定的必然性,可能是因为人为、机器、环境、管理等因素中的一种或几种。因此,围绕突发事件下人们的恐慌心理和急切逃生行为的特点,进行合理的逃生应急导识系统设计与设置对于保证校园人群的生命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美国校园逃生应急导识系统设计分析
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在1984年建立了校园形象系统,设计元素有效地模糊了城市与大学的分界线,此形象系统作为媒介将大学与城市互融为一体。而逃生应急导识作为校园安全与形象导识的一部分内容,既是特殊的部分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首先,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与服务意识;其次,明确逃生应急导识的人群特征与位置特征。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与服务意识
导识系统可以提高环境空间的识别性能,帮助人们在复杂的空间领域内更便捷地找到目的地。逃生应急导识应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通过构成逃生应急导识的各种要素与实用意义来体现自身的使用价值和舒缓人群恐慌心理问题。以人为本主要强调“为人而设计”,逃生应急导识是在突发事件中给人群的“一盏指示灯”,更要把“人”作为首要服务对象。
逃生应急导识对人群服务主要体现在物理层次的服务和心理层次的服务上。物理层次服务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中也表现在人群与逃生应急导识的互动关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以设计的理性化和功能性为前提条件。逃生应急导识既要考虑人群在突发事件中易于识别的情况,也要考虑其自身的使用特点。如遭遇暴风雨后,电源的损坏会致使校园大面积停电,但应急照明设备与紧急出口导识必须正常运行,才能有序地疏散在黑暗中茫然的人群。
心理层次服务主要是服务人群遇到突发事件时的心理活动。逃生应急导识与其他校园导识的服务对象都是校园人群。两者的区别在于性质上的区分,虽然都有引导指示作用,但两者所处的发生环境完全不一样,人群面对两者时所产生的心理活动也大相径庭。人群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有时甚至来不及思考,但脑海中呈现的第一反应应该是自己熟悉的方法、导识和经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逃生应急导识在突发事件时也是人群的“心理导引”。
(二)逃生应急导识的人群特征与位置特征
1.校园人群遭遇突发事件的行为特征与情感心理特征。本文主要针对使用逃生应急导识的校园人群行为特征进行分析,主要是校园人群对校园环境熟悉程度分析与人群对逃生应急导识的反应程度分析。人群对校园环境的熟悉程度与逃生应急导识认知相互关联,首次来到校园的人群对导识的依赖程度肯定就比在校园生活过人群要高,也就是说人群对校园环境越熟悉,在该环境中进行事务就越容易。逃生应急导识的适用对象应该是校园内的所有人群,包括初来者与常驻者。如果人群能在逃生应急导识的指引和帮助下脱险,那么此导识就发挥了最大作用。人群在接受逃生应急导识信息的过程中,虽然情况紧急,但也会伴随着复杂的心理特征与情感,此情感就会表现在导识信息的完整性与识别性上。
2.逃生应急导识的位置特征。逃生应急导识的位置设置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考虑与设计。因突发事件的发生时间有不可预测性,逃生应急导识也不如交通导识那样,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日常习惯去执行,因为少有人经历类似突发事件,也少有人产生精神与心理上的极度恐慌,所以在设计设置过程中,只能通过想象或模拟灾难来进行临时的心理变化与精神特征分析,现在大多应用的方式方法是虚拟现实。
参考文献:
[1]CRAIG BERGER. Way finding-designing and implementing graphic navigational systems[M].Published and distributed by rot vision SA, 2005.146.
[2]DYMON U.J. An analysis of emergency map symbology [J]. Int. J. Emergency Management, 2003,1(3):277.
[3]University of Calgary. University launches emergency text messaging [EB/OL]. News & Events,2007.
作者简介:
【 关键词 】 校园网;突发事件;预警
1 引言
高校的校园网可谓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校园网为高校的教师与学生提供了信息查询检索与共享的平台,让师生通过这个平台能够更好地完成平时的学业工作,为管理与科研起到了推动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网络平台的开放性,校园网络中也不乏一些不良信息的存在,致使校园网有安全隐患存在。鉴于这点,校方应制定完善的预警机制,保障安全时间发生时能够及时报警并解决,还师生一个健康的上网环境。
2 校园网安全突发事件的特点
2.1 隐蔽性特征
校园网路平台是一个虚拟的平台,平台上发生的操作大多是在后台进行的。在这个虚拟的空间中,任何操作都有可能对平台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师生在登录时并不需要个人信息的验证,因此一些不法分子就利用了这些弊端,实施一系列的操作来威胁网络安全。这样的操作是在虚拟网络平台上进行的,因此人们很难及时发现。
2.2 易扩散性特征
校园网络的开放性使得网络成为了在校师生信息查询、交流、传输与共享的平台。目前网络安全验证主要使用的是TCP/IP协议,也就是说,只要任何一台计算机在符合协议要求的情况下都能够接入网络。这样一来,若是不法分子怀有目的性的登录的校园网的终端,传输一些不良信息,随着校园网络信息传播途径的增多,这样的信息会快速的散播开来,影响校园网络健康发展。
2.3 高技术性特征
一些教师或是学生在思想上比较偏激,在出现对学校的不满之后便想要报复学校,或是一些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会制作一些小型病毒程序在网内传播。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师生的计算机知识已经较之前有了质的飞跃,对校园网络的攻击在技术难度上也有很大的突破。例如,破坏教务处数据、传播计算机病毒、攻击校园网服务器、访问未授权网站等,均表现出了高技术性的特征。
2.4 高危害性特征
由于校园网是给师生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检索与共享的一个平台,同时也帮助学校进行一些校园活动的开展,因此校园网内的数据信息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学校对学生档案的管理需要上传至服务器,里面包括了学生的个人基本信息、家庭状况信息、各科成绩信息等内容,一旦这些信息被不法分子加以利用,其后果不堪设想。再如,每学期结束后,教师需要以教师的身份登录教务处平台来进行学生成绩的上传,这时学生同样可以通过修改属性等方式来登录,来修改自己的成绩。这样的学生在高校中并不罕见,并且若是校方网路安全设置并不到位,这样的操作时非常简单的,就算不是计算机专业的同学也能够在指导之后独立操作。这样一来,教师上传的成绩就不具备可比性,也不利于真实有效的反应学生的成绩。无论是信息被窃取还是被修改,其危害都是比较大的。
3 安全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的弊端
3.1 组织机构不健全,协调不当
高校通常在网络维护方面不会设有专门的部门去进行日常的监督管理工作,这种事情大多是由授课教师进行的。校领导认为没有必要去单独设立这样一个机构去维护网络的安全,因此在安全之间发生之后,没有相应的预警机制来应对,校方只是在事故发生之后才会成立临时性应急小组来处理事件,致使在事件处理过程中表现的如同一盘散沙,协调二字根本无从谈起。
3.2 处理机制不完善,缺乏公开度
受传统思维影响,高校若是查出了安全隐患的制造者,本着不愿影响校园形象的思想,并不会对社会公布处理结果,只是在校内对肇事者进行处分决定。这样一来,在校师生发现对这类事件的处理结果只是处分而已,并没有实质上的处决,会加大他们威胁网络安全的信心。
对于校园网络安全的制造者与参与者,校方一般采用“对内隐瞒、对外封锁”的政策,若是师生一定要校方给出一个明确答案,校方也通常是采取“避而不谈”的态度,在处理上缺乏公开透明度。
3.3 预警方案未有效制定
校园网的预警机制应该是事先就设立完成的,这样才能起到预警的效果,保障在安全时间发生之后能够在第一时间解除危机。但就目前高校制定的预警方案来看,大多比较空洞,只是理论上的浅谈,致使预警动作迟缓。其次,一些高校将“预警机制”与“处理机制”混为一谈,认为既然有了处理方案,就不需要再制定预警档案了。殊不知,防灾胜于救灾,对于校园网的信息安全,校方应该是先做到预防,将安全事故扼杀在摇篮中,而不是等到事故出现才想着补救。
4 优化预警机制的策略
4.1 强化危机意识
在安全事件的处理上,要做到“预防为主、消防结合”,树立起危机意识。校方不能忽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在资金投入方面要加大预警机制的投入量,真正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对于网络安全技术人员而言,要加强危机意识的培养,平日里定期对安全隐患进行排查,让隐患不易扩散。大风起于青萍之末,一点小的隐患若是没有及时解决,会导致日后隐患越来越大,威胁到师生上网安全。校方应加强对网络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并且设立专门的安全部门,保障网络安全。
4.2 健全组织机构设立,明确各部门职责
网络安全的组织机构应当有校党政办公室、校宣传部门、校网络中心、校团委、校保卫处、校学工组的一系列部门共同组成。各小组要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保障在危机出现时能够理性应对,及时有效的处理。
4.3 立足实践,制定科学的预警方案
预警方案不同于处理方案,校方应明确这一观点,制定一系列的预警机制。像是“应急保障措施”、“预防预警机制”、“应急指挥体系”、“恢复重建措施”等方面的内容。在方案的制定上,要求科学合理,在经过反复的推敲之后不断完善,将危机管理的理论应用于预警当中。
4.4 加强演练工作
校园网由于具有其特殊性,一旦产生安全突发性事件就会对师生上网安全造成影响。校方在平日里就应采取模拟形式,对制定的预警机制进行检测,并且要在思想上真正重视预警的重要性。在预警演练过程中,要有专人对处理过程进行详细记录,以便在演练结束后网络安全部门能够有效总结经验,完善应急方案。
5 结束语
校园网络的安全问题关系着在校师生生活、学习的有效程度。对于突发性事件而言,只要拥有完善的预警机制,就能够有效减少安全事故发生几率。事前预警与事后处理是两个相互独立又密不可分的部分,校方要加强安全突发事件的防范工作,将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
参考文献
[1] 黄锋.高效校园网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危机预警探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4).
[2] 黄锋.高校校园网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危机预防重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咸宁学院学报,2010(09).
[3] 黄锋.高效校园网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研究与对策[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
[4] 王劲勃.校园网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危机恢复应对措施研究[J].广东科技,2012(15).
关键词:学生偷盗事件;处理;辅导员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8-0324-02
民办高职院校中,影响校园安全和稳定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学生自身素质不够高,如学生离校出走事件、打架或群殴事件、重大失窃事件;二是学校管理不善引发的突发事件,如因后勤管理而引发的,具有对抗性过激行为的舍区闹事、破坏公物等事件。但无论什么性质和规模的校园安全事件,都在不同程度地给学校造成财产的破坏和声誉损失,如果处理不恰当,将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为了提高辅导员的综合业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地预防和处置校园偷盗事件,笔者从校园学生偷盗案的特点、发生原因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辅导员应对此类事件的能力要求。
一、校园学生偷盗案的特点
据了解,目前发生在普通高校的校园失窃案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学生偷盗物品以有形财物为主
随着时展,在大学校园里,学生除了拥有现金、饭卡、自行车等传统的有形财物外,现在绝大部分大学生都还拥有了电脑、手机、数码相机等信息时代的新型贵重物品。所以,发生在大学校园的学生偷盗案,学生失窃的物品主要为现金、饭卡、电脑、手机、相机等有形财物。
2.作案者主要为校内学生,案发地点比较集中
俗话说“日防夜防,家贼难防”。在半封闭式管理的大学校园里也不例外,尤其是发生在宿舍、教室这两个地方的失窃案,作案者均是本校学生。因为这两个地方,社会人员不容易进去,只有熟悉环境的人才比较容易作案。所以校园偷盗案的案发地点也主要集中在宿舍、教室、图书馆、上体育课的场地等人员集中的这几个地方。
3.偷盗形式以个人作案为主
学校与社会不同,社会上的偷盗案比较多是文化低下的无业人员,作案手段比较成熟,团伙作案也常见。但在学校发生的偷盗事件,如果作案者是受过教育的学生,主要是个人作案为主,采用的手段主要是撬门锁、顺手牵羊、私配别人宿舍钥匙等等。偶尔有偷盗同伙,但都是偶然的、不固定的偷盗团伙。
4.案发后的处理方式以报告辅导员为主
笔者对我院190名学生进行调查,有110名学生认为当贵重物品丢失,会立刻报告辅导员,占被调查者的57.89%。还有15.79%的人选择报警,26.32%的学生选择不报告,自认倒霉。由此可见,校园偷盗案发生后,学生的处理方式,绝大部分学生是报告辅导员处理。
二、校园学生偷盗案发生的原因
1.学生法律意识淡薄,派出所破案率低
学生偷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法律素质低下、法制观念淡薄是直接原因之一。而目前高校的教育方式较多是一种单纯的“行为模式教育”,没有上升到“意识教育”的高度,造成大学生尽管懂得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但没有从根本上起到规范、引导、评价大学生行为的作用。加上现在的大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价值判断标准,将社会公德、学校纪律甚至法律法规抛于脑后,遇上适当的时机就有可能发生偷盗事件。
此外,由于高校保卫部门没有执法权,校内发生的各类案件只能报公安部门立案调查,而派出所管辖单位多,事务繁杂,警力不足,致使发生在高校宿舍的盗窃案不能得到及时查处。作案得逞者没有得到相应的处罚,壮大了侥幸逃过惩罚学生的胆量,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偷盗案屡发。
2.学生安全意识不高,宿舍设施较差
辅导员深入学生宿舍,经常会发现学生出门不注意关好宿舍门窗,午休和晚上睡觉时,门没有反锁。在日常生活中,将手机、钱包等贵重物品随意放置在桌面或者床铺上等显眼的位置,给人顺手牵羊的机会。
部分宿舍楼的门窗等设施质量较差,宿舍窗口没有安装防盗网,门锁的防盗性能较差,案犯可借助一些简单的卡片之类的东西,打开宿舍大门,或者轻而易举地开窗入室行窃,大大增加了学生宿舍管理的难度。
3.校园安保人员业务水平较低,整体素质不高
在校园安保服务社会化这一管理体制下,为节约成本,物业公司聘用的维护校园安全的保安队伍,文化业务水平普遍偏低,加上没有严格的岗前培训,缺乏“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意识和技能,导致管理和服务都不到位。一旦发生校园安全问题,均报由辅导员处理。
另外,贫富差距大和日益增加的就业压力使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诸多矛盾,形成心理疾患;各高校心理咨询机构的心理咨询教师稀缺,缺乏实战经验,对学生心理疾患的预防和诊治仍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由于学生心理出现偏差而导致的偷盗案在高校中也存在。
三、辅导员应具备的素质能力
稳定高校局势,做好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是辅导员义不容辞的责任。而能否正确处理校园安全事件是对辅导员综合能力的检验,是对辅导员履行职责的检查。作为学生工作的一线人员,在校园安全事件发生时,辅导员需要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据笔者调查显示,有42.11%的学生不知道学校保卫处电话,还有44.21%的学生是看见过学校保卫处的电话,但未记住。因此,针对校园学生偷盗案的特点和发生原因,在无法依赖学校保卫处的情况下,为处理好学生偷盗事件,辅导员须提高自身能力,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现场的观察能力与推理能力
虽然辅导员不是侦探,更不是福尔摩斯,但接到学生报告的失窃案,辅导员必须及时赶赴现场,这是对辅导员最基本的要求。到了作案现场,辅导员需对现场的情况认真观察。如在学生宿舍的失窃案,首先查看宿舍的门窗情况,被盗物品所放位置;在与学生交谈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肢体语言。从心理学角度看,肢体语言的观察很重要。
然后,根据现场观察的情况,理清思路,推断是内部人员作案,还是外部人员,进而圈定嫌疑人范围,开展进一步调查。
2.信息的分析能力和鉴别能力
在偷盗案发之后,辅导员可通过学生口述的情况或写出的材料,尽可能地收集信息,了解周围每一位学生的基本情况。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类信息,需要去伪存真、去芜存精地研究和调查,排除干扰信息或虚假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所透露的内容,进而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并充分运用有价值的信息。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和鉴别,就可圈定嫌疑较大的学生。
3.心理的疏导能力和教育能力
校园内的学生偷盗案,作案原因多样,虽然绝大部分盗窃案均因经济原因引起,所以盗窃案80%以上都是财物。但作案者心理方面和精神方面的因素不容忽视,尤其是那些心理出现偏差的学生,需重点关注,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在破案过程中,遇到嫌疑很大的学生,不能采用逼供形式,需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好心理疏导,减轻其心理负担,引导学生主动承认错误。遵纪守法、健康向上仍是当代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主流,那些由于偷盗而犯罪的学生,是折翼的天使。需鼓励其懂得“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错误的道路上停步,就是进步。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学生,如果辅导员具备了心理疏导工作能力,走进其内心,并且本能地流露出对他真诚的关心、理解和爱护,能有效侦破校园学生偷盗案。
此外,偷盗案侦破之后,在协调相关部门调查处理案件的同时,需要保护好学生心理,尤其是那些自卑且敏感的学生,在破案之后继续做好跟踪工作,与这类学生成为朋友,帮助其走出阴影,引导其积极向上,自强自立成才。
在偷盗案发前,辅导员需经常深入宿舍,细致观察和研究学生成长环境、心理状态、个性特点和行为模式,准确把握不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教育,引导学生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保管好个人贵重物品。
此外,案发之后,需结合案件情况和法律知识,运用说理方式,教育学生“勿以恶小而为之”,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善恶。帮助学生理清事实,帮助学生对事物做合理的判断。
4.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经过观察,当犯罪嫌疑人比较明显时,需要运用智慧,用语言的艺术,选择恰当的时机巧妙说破。如果能通过一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谈话,感化作案学生,使案件不侦而破。这是侦破学生偷盗案的最高境界。
谈话过程,可以使用计谋,用“诈”的手段有时会奏效。在笔者以前处理的案件过程中,有一例是发生在教学楼架空层的现金和饭卡失窃案,根据学生反映情况,确定嫌疑人之后,我在谈话中有意无意地提到:你知道学校哪个地方有摄像头吗?通过监控录像,可以找到的,现在给你一个机会,坦白从宽。通过使用这些技巧,在谈话中恩威并施,巧妙破案。
以上这些,是在做好校园安全管理服务工作中,在处理学生偷盗案件时,辅导员需具备的基本能力。要具备以上能力,需要辅导员不断充实自身知识,扩大阅读面,需熟悉基本的法律知识,在处理案件时不仅要合情理,更要合法。并且合法性是处理此类案件的前提;另外还需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动态,为处理学生偷盗案件打下基础。
当然,无论能力怎么强,也并不是每一个内部偷窃事件都可以妥善解决的,无法“破案”的也不少。因此,辅导员应教导学生以预防为主,提高防患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一旦案件发生,则需要用大智大勇和大爱,尽自己所能,教育和挽救问题青年,努力挽回被盗者的损失,是每个辅导员应尽的义务。
参考文献:
[1]杨伯成.正确处理突发事件是辅导员成熟的标志[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8,18(6):53-55.
[2]邓霞.宿舍内部失窃案件的处理和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