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学小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对教学理念的反思
“分数才是硬道理”,根据目前我校的实际情况,怎样把学生的分数提高是一切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的地理教学工作中,一定要把新课程要求下的课程标准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用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事例讲解、启发学生,让学生在相互帮助中增强主动学习的动因,而不能总是担心学生不会理解,总是惧怕有一些小知识点没有传授到位,这将无异于传统的地理教学,这样一来,学生就不会对地理学科感兴趣,分数就不会提高,总之一句话,要抓大放小,提倡“有效教学”。
二、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进行地理教学实践时,有时会发觉地理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课后细细分析,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也就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所预想的作用。因此,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例如,“气压带与风带的教学”一般不按课本的程序去硬讲道理,而是选取课本中没有的材料如日本偷袭珍珠港这段史实来设计,学生在十分好奇的情况下,一堂课会完全进入角色,效果相当的好;在人文地理教学时,尽量选取长三角的材料也就是身边的现实来进行教学,学生都会睁大好奇的眼睛,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课标所要求的知识,而且会灵活运用,这恰恰是高考所要求的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三、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课堂教学过程中一般存在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对某一问题讲得太多太宽而导致教学内容无法完成;二是讲与练的时间安排不太合适;三是重结论轻过程。就我校而言,地理组老师的教学语言具有科学性、启发性和生动性,能够吸引学生,所以学生喜欢上地理课,师生沟通效果好。
今后,应努力优化教学过程,解决有限地课堂学习时间与训练及培养能力的矛盾。为此,要向课堂要效率,向课堂要质量,教师一定要有“有效教学”这个观念,积极思考并及时向不同兄弟学校的专家以及本校的教师或其他学科的专家请教。
四、对自身教学行为的思考
经过思考,笔者发现在以往的教学中,有时一堂课全用课件上课,有的板书太少。对此,我们不能被课件牵着鼻子走,也不能板书过少,使部分学生没有透彻理解传授知识的过程。另外,我们作为地理老师应该经常检讨自己是否与学生平等对话,是否有公正的品质、豁达的胸怀、丰富的感情,是否让地理课充满了激情等。
五、对教学反馈的反思
1.通过一段时期的教学实践,我们更应该要有这样的意识:整个高中地理教学应该具有一致性、整体性、连贯性,不能分割开来,高一到高三的内容如果在哪一个环节出了“次品”,对于总复习来说都是要重炒现饭的,而且效果不佳,故在平常的教学中,即使学生对于某一部分知识的接受有任何难度,也不要轻易放弃,那种只顾眼前利益的教学,迟早会害了学生的整体复习。
2.“得基础者得天下”,如果基础没有打好,一味地追求高、难方面的教学,不顾学生的实情,盲目攀比,最后就成了空中楼阁,无本之木,在高考中是一定要吃亏的,应牢记抓住主干知识不放松,把所有的基础打牢固,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学不好的道理。
3.关于作业,应强调“老师下题海,学生出题海”。事实证明,很多学生对作业过多有很大的反感情绪,这样一来,他们就不会认真地学你的科目,分数也不会有所提高。所以在作业方面,作为老师应该要多选题,多做题,多研究高考真题,然后把精选出来的题目交给学生做,量不能太大,要适度、适时,才能效果明显。
4.关于信息的问题。闭门造车肯定是不行的,我们在充分利用好本校资源的同时,一定要加强与外校的联系,与名校的联系,与同类型学校的联系,这样才能知己知彼,资源共享,才能将它山之石用来攻玉。
多年的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把新大纲精神贯彻到教学中去再加上自己创新的思想,一堂原本呆板的识字课也会变得生动有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精妙导入激兴趣。例如在字音教学时,我根据偏旁让学生猜猜它的读音,如“消、削、抱、姑、苍”等字,都可以根据它们的偏旁读出它们的读音。当然了,并不是所有的字都能根据它的偏旁读出正确的字音,像“捎”,偏旁是“肖”,但它读“shāo”,而不是“xiāo”,还有“讨”偏旁是“寸”,但它读“cǎo”,而不读“cǜn”。但这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从而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认识。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探索和追求知识的动力,使学生乐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自主学习勤思考。在字形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歌谣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灭”时,我教给学生这样来记:火上盖个盖,一盖火就灭;在教学“料”时,我教给学生这样记:今天上集,买米一斗。而在教学“思”时,有的学生则自己编起了歌谣:虽有十个口,却有一颗心;心在田下头,偏爱勤思考。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只要交给学生正确的识字方法,学生就会以极大的热情但遇到其中来。在这节识字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学生的自学,有句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会终生受益。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讨论,自学生字,让他们在宽松自在的小天地畅所欲言,发表见解,互相切磋,自学后学生汇报,让学生当“小老师”可以邀请小朋友一起读,并给予评价,甚至可以让同学们围绕这个生字的学习向这位“老师”提问。这样在口语交际时培养了学生说话的准确性,流利性也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课堂调控能力,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会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科学知识;翻转课堂;教学
引言:随着翻转课堂的出现,对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与学进行了反思,在翻转课堂中学生是作为学习的主体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特点:互、互动性以及个性化。它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质量。小学科学教学中运用这种模式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也称为颠倒课堂,主要是指对课堂内的时间重新进行调整,将课堂决定权转给学生。在这个教学模式下,课堂内的时间是非常宝贵的,学生能够在项目学习的基础上更加专注,共同研究解决本地化或全球化的挑战以及其他现实世界面临的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不再利用课堂的时间来讲解知识,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这些知识,他们可以通过视频讲座、听播客、电子书等进行学习,不论何时都能对所需的材料进行查阅。教师与每个学生之间交流的时间就会增多。在课下,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内容、学习节奏、风格和知识的呈现方式进行自主的选择,教师使用讲解和协作来促成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的满足,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使学生在实践中习得知识。
二、小学科学翻转课堂的教学特征
(一)突破时间的局限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主要以课堂讲解和课后作业为主,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以课前学习和课堂研究为主。虽然知识概念的讲解要比传统课堂好的多,但是不能够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进行否认,局限主要是指只能在特定的时间、场合进行教与学。如果某位学生由于个人的因素而不能正常上课,不是很容易将缺的课补回来。而针对接受新知能力差以及由于个人原因而不能到学校的学生,翻转课堂能够将这类问题解决,学生能够在家中自由的进行学习,也可以对视频反复观看,一直到学会为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进行突破。
(二)先学后教的教学结构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在课堂之外的时间学习教师编制好的教学视频,学生可以在视频的讲授过程中做好笔记,将遇到的问题进行整理。这些视频都存在一个特点是短小精悍,通常视频的时间会在5~10分钟内,并且这些视频的针对性都比较强,对于知识点都有详细的讲解,在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内对视频的时间进行编制,这样学生才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并且与学生的发展特点更加符合。在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对问题进行探讨,将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学习。学生之间进行合作,能够将知识面拓宽,是比较典型的先学后教的模式。
(三)递进的学习
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将视频中的知识进行了解,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其中,学生只有在测试合格之后才能进行下个阶段的视频学习。若是不合格,就要对视频进行反复的观看,如果有疑问可以在线上同老师和学识进行探讨,一直到测试合格为止,学生才能对下个视频进行知识点的学习。在对单元知识点完成学习之后要进行相应的测试,只有测试合格之后才能对下阶段的视频进行学习。可以利用现代数字化方法,将学生作业后通过网络来给教师,教师就能够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及时的进行掌握,这样与其他教学方式是有区别的。并且,不管是怎样的做作业方法,学生也可能拖沓。通过学习方式能够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监督,推动学生及时完成测试。
三、翻转课堂的个性化原则
(一)巩固强化
小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在小学科学翻转课堂内,教师可以在合适的时候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知识巩固和强化。学生在进行视频学习的时候,在看完视频后,要对相应的习题进行练习,这样能够方便老师及时的观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进行测试之后,老师可以通过QQ交流平台来对问题进行探讨,对上课的教学计划重新制定。
(二)系统梳理
知识视频是由比较小的知识点构成的,在小学科学课程中需要教师利用回顾的方法来协助学生将知识体系的构建。只有逐渐的构建单元知识点,才能够有助于学生将系统的知识体系的构建,教师能够协助学生对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进行明确,学生能够在头脑中将相应的知识结构和脉络的构建,对学到的知识的消化。
(三)深化拓展
小学科学老师要在课堂上做好充分的准备,对学生有需要深度的学习内容和问题进行满足、对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进行满足,并且可以在翻转课堂最好能够实行“及时分组”,将学生分成一个学习组,来督促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将想法相互的进行交流,将提出的问题,共同深层次的进行探讨。
(四)探索创新
在目前需要对学生的探索精神进行培养,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在进行探索创新的时候是需要花费时间的,这在传统课堂上是不能顾及的,由于在传统课堂上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对新的知识进行讲解和巩固练习,根本就没有多余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探索创新。恰巧小学科学翻转课堂就能够将这个问题解决,课下学生先学习,课上进行探索创新,不管是学生之间的交流还是小组之间或者是师生之间的交流,都体现出对探索创新的重视。
参考文献:
[1]王相宜,李远蓉,清.翻转课堂:化学教学变革性视野[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02).
[2]陈玉琨.中小学慕课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4(10).
关键词 学习评价;测评内容;试题难度;评价目的;试题设计
随着课改的持续深入开展,学生的学习评价也日渐受到重视。在小学阶段每个学期都借助试卷进行期末质量普查,这是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的工具之一。科学、规范地编制试卷,使之能全面、客观评价学生阶段学业水平显得至关重要。本文拟就此做如下探讨。
一、全面测评,突出重点
数学学习评价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其中,前三项内容可通过试卷测评工具的开发对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想方法掌握情况、问题解决能力的水平进行检测。而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难以通过试卷检测,可以结合平时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与同伴和老师交流、与他人合作等方面加以 评价。
小学生的学业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学期书面检测评价属于阶段性评价。所以试卷评价的内容应该包含整本教材里所有的知识点,又要突出本年级本教材的教学要求及教学重点。为了方便整理,可以借助《教材内容分析表》把本册教材的所有知识点罗列出来,并根据教材的编排主次确定分值的大小,一般可以参考知识点的内容、课时多少来确定。有些动手操作的内容不能用笔试来考查的,就要设计数学活动,通过数学活动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二、以“标”为本,难度适宜
小学生数学学业学期评价其目的并不是要遴选、拔尖,而是要检测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所以试卷的编制的难度不宜太难,难度系数为0.85左右。同时关注试卷的区分度,过易过难皆会使测评失去效度。“易、中、难”程度大致为7:2:1,要让更多的学生在检测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加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不是感受到数学的深奥难懂。
编制试题时仿照课本的习题本无可非议,但教材中的每一道题的编排都有不同的意图,如果没有加以思考随手拈来,可能就会适得其反。如三年级上册《乘与除》这一单元中,只教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并且十位上的数能整除,如24÷2,36÷3。但在教材中出现找规律的填空:“笑笑:我还可以写出一组算式:40÷4=10 ,44÷4=11, 48÷4=12。”“智慧老人:你能解释你的发现吗?用你的发现尝试计算52÷4。” 在这里“52÷4=( )”其中的算理并没有教,只是借助找规律的情境,通过观察“被除数每次增加4,商就多1”来完成填空。如果在试卷上单独出现口算“52÷4=( )”应该说是属于超纲。这就要求在编制试卷时应读透教学目标了解编者的意图,才不会盲目加深题目的难度,才能做到立足教材基于课标而不超标。
三、目的明确,针对性强
《课程标准》强调,“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那么,评价就要发挥其诊断功能,也就是通过试卷完成的情况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参评学生的整体情况。在这里,我们可以借助《双向细目表》,把每一道题所要考查的内容写出来,并反思是否能够通过试题的考查诊断出学生掌握了什么,获得了哪些提高,具备了什么能力,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
课改之前试卷的计算量大,综合运用知识的步骤多。一旦学生做错,并不能从中了解学生是哪些知识不会或是计算的出错。为了使试卷更有针对性,更能反映学生知识、能力的掌握情况,每一道填空、每一题选择、每一个操作都要考核最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或思想方法,当然问题解决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可以使过程稍难一点,一般不宜超过三步计算。
比如,六年级上册填空题中出现:“有两个同心圆,大圆的半径为10厘米,小圆的半径为5厘米,两个圆面积相差( )平方厘米。”这样的题目,它可以考查圆的面积计算方法,也可以考查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当学生出错时,仅凭一个填空答案老师无法判断学生是不会计算圆面积还是不会计算环形面积。那就无从对其作出正确的诊断和质量分析。所以,建议把这道题放在列式计算的题目中,让同学写出解决的方法,展现其思维的过程。或者把题目改为“有两个同心圆,大圆半径为10厘米,小圆半径为5厘米,小圆面积为( )平方厘米,两圆不重叠部分是( )平方厘米。”前者考查圆面积计算方法,后者考查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四、科学设计,多元发展
1.理念更新,关注“四基”均衡发展
随着北师大第三版的教材出版,我们不难发现教材的编排更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重视展示学生数学思考的过程,注重后两基的培养。教学中不但要使学生获得坚实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同时要重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注重学生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评价中也同样应体现这样的 理念。
如,二年级上册学习《6~9的乘法口诀》时,教材中呈现借助已知口诀推算乘法算式的方法,这是一种学习的好方法,也是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与其死记硬背不如活用推算,所以试卷题目不妨如此设计:
此外,还可以设计动手操作、综合实践、解决问题的题目,通过试卷的检测就能知道学生四基的掌握情况。例题如下:
动手操作:笑笑想要剪一个左右两边相同的爱心,你能在下图对折后的纸上画一画吗?
综合实践:我的一大约是______厘米,我的身高大约是( )米( )厘米。当我用手抱住一棵大树,双手正好合拢,那么这棵树一周的长度大约是( )厘米。
解决问题:小蚂蚁找到15粒米想运回家里,一只蚂蚁一次只能运3粒米,需要几只蚂蚁才能一次运完?用算式和画图表示你是怎样想的。
2.联系生活,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课标》总体目标中关于“问题解决”中要求:“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其他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问题解决”作为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在课堂教学中予以落实,在评价中同样很重要。所以在解决问题时可以创设开放性情境,让同学们自己选择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淘气带着32元去买花,每枝4元,每枝玫瑰花8元。请你选择2个数学信息,提出一道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由于信息是丰富的,提出的问题也不唯一,只要能抓住数量之间的关系,正确理解“除法”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运用就行。
3.抓住本质,体现数学学科特征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教学要求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生活现象。编制试卷时切忌为了“生活味”而无意中丢失了“数学味”。如三年上册《搭配中的学问》主要让学生经历对不同的搭配方法及过程进行比较,明确有序搭配的科学性,培养有序思考的能力。有一道这样的题目:“每份快餐有两个荤菜和两个素菜,请将括号填写完整。”
这样的题目,表面上是在“搭配”,其实是让学生填写素菜的菜名,变成一道生活常识题目。不妨改编成:“每份快餐有一个荤菜,两个素菜。食堂准备了四道菜,有( )种不同的搭配方法,请填写序号。
4.叙述明确,表述严密理清题意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不同的表述会有不同的意义。在试卷编制时尤其要注意规范用语,以免引起理解混淆影响学生作答。如“晚上,把球向路灯靠近,球的影子会变( )(填大或小)”这里没有指出球是由地面向空中上下移动,还是由远处向近处水平移动,所以会得到不确定的答案。建议改为“晚上,在路灯下有一个篮球,淘气举起篮球向路灯靠近,球的影子会变( )(填大或小)”这样的表述就知道是把球上下移动,影子会变大。
5.科学排版,激励赞赏人文关怀
论文摘 要: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英语学习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足,缺乏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而目前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传统弊端不仅使英语教学质量得不到应有的提高,而且也容易挫伤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致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产生英语厌学情绪。因此,构建科学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得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英语是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的重要举措。
众所周知,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是一个包括听、说、读、写的操练和语言信息的输入输出的实践过程。因此,教师必须把学生置于运用语言的活动中去感知、分析、理解、操练,从模拟交际到真实交际,以期达到真正掌握英语。所有这一切都必须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和教师为其创造良好的客观条件,才能有效地实现。因此,科学构建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是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途径。结合平时教学、教研实际,我总结出从以下几个方面科学构建有效的职校英语课堂教学的方法。
一、突出语言实践,彰显课堂精讲
教师的课堂讲述一定要做到精准,集时间优势重点突破课堂中要求必须突破的疑点、难点、要点和考点。这无疑有赖于教师本人课前的精心准备,包括对需要评讲题目的反复构思和有效筛选。同时,教师在课时内能否实现精讲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课堂回归到以生为本。我们的教学活动的设计也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让他们愿意听教师的。为此,教师首先要切实转变观念、转变角色、转变功能,从用好教材中的素材做起,构建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和活动为中心(activity-centered)的新课堂。在语言实践中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能力,激发学生乐学兴趣,思考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新性。
二、开展多种活动,“四会”能力均衡发展
语言是用来交际的,因此一定要注重交际能力的培养。能力是练出来的,而不是讲出来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少讲多练,以活动为载体,坚持“在用中学,学中用”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为学生设计丰富多彩的,有实际意义的,有现实环境的训练活动,鼓励和帮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用英语完成任务,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如可以把每单元的听说部分用课件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也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模式,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还可以把课堂搬到室外,来讲问路、方位介词等。中职学生英语基础不是很好,但他们的动手能力很强,可以交给他们一些具体任务,留出时间让他们讨论得出结论,为了完成任务,他们会查杂志、上网。新教材每单元四课,分别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这四种能力缺一不可。绝不能因为考试不考或考的不突出而放弃或忽视某项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要本着对学生终身负责的态度加强各种能力综合培养,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彻底扭转“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的现象。
三、优化教学活动,提高运用能力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运用。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切忌死记硬背,而要千方百计强化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在训练中,我们要努力融知识性、趣味性、灵活性于一炉,追求最佳的表达效果。如训练造句能力,教师可以先提问:“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学生根据各自的愿望做出不同的回答:“i am going to be a teacher/a worker/an officer ,etc.”教者还可继续问:“why?”通过训练,学生不但可以巩固已学词语,而且能学会根据语境做出相应的反应、正确的应答,从而提高英语运用能力。
再如,运用课件,创设问路情景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将静景变为动景,将书本语言变为交际语言。在课堂上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归纳有关问路的说法,再用投影片展示下列句子:(1)excuse me, where’s the nearest...,please?(2)is there a...near here?(3)which is the way to...,please?(4)how can i get to...,please?(5)do you know the way to...,please?(6)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please?(7)can you find the way to...?(8)i want to go to...?(9)i’m looking for...where is it,do you know?(10)i can’t find the way to...can you tell me how to get to...,please?等及答语walk along this road/street. it’s about...meters from here. take the first turning on the left/right... it’s about...meters along on the right/left. walk on and turn left/right.再进行一系列操练,让全班学生都参与活动。当生活中这些熟悉的画面再现在同学们面前时,学生自然会情绪高涨,跃跃欲试。他们会揣摸不同身份人物的心理,模拟出各种不同的语言、动作、神态。这种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训练,可以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书本知识交际化,课堂活动生活化,在“润物细无声”中,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可以得到显著提高。
综上所述,虽然中职英语教学面临生源差的难题,新教材的使用也还处在探索和摸索阶段,但是只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开拓创新,将有限的学习时间进行细致合理的安排,科学地构建英语课堂教学,也会使学生们的英语能力得到很全面的训练和提高。
参考文献:
[1]胡春洞,张思中.中小学外语教学法,1996.
[2]张正东.外语教学技巧新论.科学出版社,1999.
一、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正确认识失败
在读第八章“火箭人”中,雷夫老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几年前,一群来自某所充满活力的特许学校的教师到第56号教室进行一日访问。他们很棒,精力充沛、聪明开朗,而且非常关心学生。不过,我注意到他们的教学暗藏着一个很关键的错误――为了让孩子们有好的感受,从不让学生答出错误答案或出什么差错。
那星期我们班刚好在做火箭。学生分组进行组装,其中一组虽然做得很认真,但弄错了飞弹部分的装置。来访问中的老师当中有几个频频朝那一组走去,为孩子们示范正确的组装方法。有好几次我都必须以有礼但坚定的口吻要求访客让孩子们自己摸索。
雷夫老师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段话:“‘失败’是由身为教师的我们自行认定的。在第56号教室,飞不起来的火箭不是失败,只有当学生停止解决问题的尝试时才算失败。”正是他的这句话,引发了我心灵很大的触动。
二、为人师的自我认知
我不仅肩负着班级的班主任工作,还担任班级的综合实践课。在每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我会安排孩子们上劳技实践课和课外实践课。每次的劳技实践课,我都是一成不变的进行讲解、观察、制作、指导等环节进行教学,特别是孩子们在进行手工制作时,我是一边巡视一边指导,很少给孩子们观察思考的空间。当孩子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瓶颈时,我是马上进行讲解指导,总觉得孩子们在课堂上制作的手工成品越多越说明我这节课上的成功。
记得上学期的一次区局视导时,抽到了我的一节劳技课。记得当时上的是一节“礼品盒”的课。在我讲解完后,孩子们在制作礼品盒时,我是不停地在教室里转圈指导,生怕孩子们不会制作,很少给孩子们自己思考的空间。特别是后面还坐着局里的领导,所以我是兴致盎然的一一为孩子们解决问题,耐心地教给他们该怎么剪、怎么粘等。临近下课时,孩子们做出了很多的成品,虽然好多制作得不是很精致,但是,我觉得,既然做出了这么多的成品,我的这节课就算是成功了。
而卡琳对雷夫老师的话语,让我豁然间醒悟:原来自己这种自私的想法,反而使自己的课很失败。这让我想起了张海迪的话:即使一千次跌倒,也要一千零一次地站起来。所以在课堂中,我不应该忽视了让孩子们自己去动手观察,自己去发现制作的方法、自己去找寻制作失败的原因。其实,孩子的作品没制作成功不是失败,而我的忽视导致孩子停止解决问题的尝试,不能从失败中学习,那才是真正的失败。
三、课外实践课的意义
卡琳是雷夫老师的女儿,并取得医学博士学位,目前从事肿瘤研究工作。有一次,她到56号教室做一日访问。很自然地,雷夫老师迫不及待地让女儿看他怎么教自然课。很多小学教师甚至根本不想尝试自然课教学呢!因此他志得意满地向他的宝贝科学家女儿展现了教学能力。
孩子们把书打开,阅读对细胞的解说。他们专心上课,偶尔被他的糟糕笑话逗得开怀大笑。雷夫老师正确地回答了他们的问题,也带领孩子们认识了细胞的各个部分。他们把书合上,准备下一堂课。全班学生都规矩、有礼,充分参与。自认把自然课上得很棒的雷夫老师在问卡琳感想时,没想到卡琳的评语是:“这大概是我所见过的最糟糕的自然课了!”
当雷夫老师问她原因时,卡琳告诉他:“孩子们上自然课的时候应该放下书本,拿起实验器材。他们必须观察、实验、记录、分析。最重要的是,他们必须失败并从失败中学习。”卡林的这句话又引发了我深切地共鸣,使我不得不联想到我的课外实践课。
四、走出去,学起来,倡导实践教学
所谓课外实践课,它是一种让孩子们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脱离于书本、脱离于课堂,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去调查、研究的课,可以说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就拿本学期,我带着孩子们进行“花果山文化博览”的实践课来说吧,在整个的研究过程中,我带着孩子们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查研究,如让孩子们进行了实地的访谈;书籍、电脑等的资料查找;问卷调查;还带着孩子们实地游览等等,接着让他们在一起通过讲故事比赛、手抄报、写感受等多种形式进行讨论、总结;最后把它编成一部幽默生动的课本剧予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且代表学校参加了市里的综合实践活动比赛,虽说最终的成绩还不错。但是,心里总觉得空了点什么。而卡琳的一番话,让我瞬间有一种犹如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豁然开朗之感。
在搞研究的初衷,我或许还本着一种让孩子们自己去讨论研究调查的方向,自己在实践、研究中,使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探索和求知欲望、多种途径来获取信息等多方面的能力得以提升。可是,后来由于参加比赛的原因,我的初衷却在一步步的改变。为了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我或多或少约束了孩子们前进的脚步,有一种让孩子跟着我走的痕迹;当孩子们在研究中遇到困境时,我也情不自禁地伸出了我的“友谊”之手,去帮助他们,使他们走向成功的时间大大地缩短;当然,也无形中阻碍了他们自己去摸索的步伐。
五、结语
读了雷夫老师的书,使我对以后的综合实践课该怎么上,该如何去把握好方向,使之在对学生的发展发挥更好更大的成效,我想我已经有了一点点自己的思考。如果说雷夫老师的书是一剂良药的话,那我就是被这剂良药而治痊愈的病人。综合实践课,我来了,我将以崭新的姿态面对你,我将以更加有效的方法,引导我的孩子们走入综合实践课,喜欢综合实践课,并在其中去收获更多的知识和快乐!
小学剪纸故事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剪、刻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发展动手能力。
过程与方法:了解剪纸文化,锻炼语言组织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剪、刻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掌握剪、刻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教学准备:彩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准备了一段特别的故事,听完请想想,它特别在什么地方?
2.教师口述“我和妹妹去公园喂鸽子”故事。 (画面)
二、故事交流
1.在你的身L或者你的身边曾经发生过有趣的故事吗?
2.先在小组交流,再由组长用3~5句话写下来。
三、讨论、演示分工合作过程
1. (从各小组中挑出一个典型故事)清三位同学来跟老师合作示范。
2.先分工再进行组合。 (学生讨论怎么分工)
3.教师示范剪刻步骤。
①随意剪出外形。
②剪或刻出人物的细节、花纹。
在这些民间剪纸作品中,你比较喜欢哪一张的细竹和花纹的处理?花纹有什么特点?(课件出示民间剪纸作品)中闽民间剪纸最常用的花纹就是锯齿纹和月牙纹。 (课件出示)
⑧组合粘贴。
准备粘贴了,你想怎么贴?怎样贴才会又快又平整呢?——胶涂在底纸上。
出示几个剪纸人物,你能给他们编个故事吗?
④添加道具。
故事“剪”完了吗?还有什么需要补充、完善的?——添加背景、道具等。 (课件出示剪纸道具)
四、欣赏: 剪纸故事作品
1.讨论评议
完成创作的同学将作业贴至本组展示板L,可自由欣赏各组作业,并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评一评.
2.评述作品。
请几位同学说说刚刚评议的内容。
五、学生合作完成剪纸故事展示、总结
1.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2.你喜欢哪个故事,为什么?
[关键词]小学科学;知识点;高效;记忆法
小学科学教学中,知识点的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玩,不愿把更多的精力花费在记忆知识点上,因此,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不理想。这就要求我们科学教师在平时教学中采用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笔者从事多年小学科学教学工作,总结了一些高效记忆知识点的方法,运用这些方法开展教学活动能使抽象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自编故事记忆法
自编故事记忆法就是把要记忆的科学知识点用故事连贯起来,将故事情节存储于大脑中,再通过回忆情节素材达到记忆知识点的目的。在科学学习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枯燥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望而生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尝试采用编故事的记忆方法来消化学习内容。
例如,在教学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的名称以及位置关系时,我就自编了一个故事:水星(水星)上的一群人,为了寻找金子(金星),他们来了地球(地球)。为了方便寻找金子,他们放火(火星)烧毁了大片森林(森林是木头――木星),森林烧完后露出了大片土地(土星),这件事很快就被天王(天王星)知道了,他便派遣海王(海王星)来处理这件事,这件事最后才被平息。故事讲完了,学生对行星的名称和位置关系也基本上记住了。
二、口诀记忆法
把记忆材料编成口诀来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叫做口诀记忆法。这种方法把记忆材料分成组块来记忆,不但能够减轻大脑负担,而且记得牢靠。对于口诀记忆法学生并不陌生,如乘法口诀、珠算口诀、百家姓、三字经等。小学科学知识点的教学也可以运用口诀记忆法。
例如,月相的变化规律对于小学生来说很抽象,记忆起来难度大,而且容易遗忘。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教学中我采用了前人总结的口诀:“上上西西,下下东东”,即上半月时出现上弦月,月亮西半面亮,而且只出现在西面的天空;下半月时出现下弦月,月亮东半面亮,而且只出现在东面的天空。又如,教学显微镜的操作时我采用了顺口溜:“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镜筒,细观赏;看完低倍,转高倍;九退整理,后归箱。”除此之外,像酒精灯和滴管的使用方法等都可以采用口诀记忆法帮助学生记忆。
在口诀记忆法中还有一种是农谚记忆法。教学气象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一些农谚来判断气象的变化,如“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等。
三、联想记忆法
联想是由当前感知或思考的事物想起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者由头脑中浮现的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一般来说,互相接近的事物、相反的事物、相似的事物之间容易产生联想。用联想来增强记忆是一种很常用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时,学生很容易联想到磁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即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这两条性质由于十分接近,所以学生可以将其关联起来记忆,只要记住了电荷或磁极任何一个的性质,也就能联想记住另一个的性质。再如,学习小电机和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小电机的工作原理是把电能转化为动能,而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把动能转化为电能,两者的能量转化虽然相反,但是内部构造却基本一致,了解这些之后学生记忆起来就可以做到由此知彼。
四、经验总结记忆法
总结经验是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思维加工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总结经验可以总结自己的经验,也可以总结他人的经验。利用自己或者他人总结的经验引导学生记忆的方法就是经验总结记忆法。
例如,学习电路连接的两种基本方法――串联与并联时,对于初学者来说识别串、并联电路有一定的难度,我结合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以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引导学生用以下方法区别两种电路。1.路径法:直接根据所给电路,从电源的正极出发,沿开关、用电器等元件“走”回电源负极的路径中,若只有一条通路即为串联电路,如果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路径即为并联电路。2.拆除法:从电路中若拆除一个用电器,另一用电器也不工作,说明这两个用电器是串联的;如果另一用电器仍然工作,说明这两个用电器是并联的。3.支点法:只要电路中没有出现分支点的,用电器肯定是串联的;若出现分支点,用电器可能是串联,也可能是并联的,此时还需运用路径法和拆除法进一步加以判别。
科学知识点的记忆方法还有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要多揣摩、多积累、多总结,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科学知识点的记忆效果,进而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赵永春.显微镜操作规程口诀[J].中学生物教学,1998,(5):36.
[2]孙明军.浅谈高中化学知识的高效记忆法[J].快乐阅读旬刊,2013,(15):116 .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实效化
G623.5
一、小学数学课堂预习的重要性
(一)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众多教学实践表明,课前的预习活动能够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利用课前预习,学生可以对新知识进行独立的思考,然后以质疑、期待的态度参与到课堂中,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专注力。与此同时,教师的课堂讲授也能够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活动进行有效检验,让学生更愿意参与到课前的预习中来,使课堂气氛融洽,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心
小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对未知的数学知识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了解,无形之中
就能加快对知识的吸收速度和程度,进而增强学习自信心。特别是一些基础知
识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差的学生,提前预习可以让其面对新知时不至于产生害怕、恐慌等心理,有利于其学习新知及树立学习自信心。
二、如何有效的开展课前预习
(一)有梯度地布置预习
由于受天赋、家庭、教育等各方面的影响,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果让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课前预习,自然是不行的。在数学课前预习的布置上,我们不能搞“一刀切”,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作出不同的预习要求,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首先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悄悄在心里划分,做到心中有数。其次对预习的要求做到分层次,在预习的提纲中呈现出必须预习和选择预习的内容,这样让每个学生都感觉到有事可做。再次是将预习结果分层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给学习比较吃力的这些学生提供平台让他们体会到预习的好处,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数学课前预习不能忽略个体的因素,在布置课前预习时,我会把预习分成必选题、选预题和探究题。必选题是对每位同学的要求。这类题型与旧知识紧密联系,一般比较简单只要认真读两遍书都能做上。选预题带有一定的诱发性,又具有难度,这类题班上后10%左右的学生不作预习要求;探究题是供有兴趣的,学有余力的同学自己钻研探究的预习题,这种题一般具有诱发性和趣味性。这样的预习适应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孩子通过课前预习都能在上新课时有话说、让每一个孩子在预习中得到成功的体验,也让能力突出的同学有“炫耀”的机会。
(二)提高A习的针对性
在课前预习活动中,学生很有可能要通过汲取教材以外的知识来更好地完
成教师设定的预习要求和目标。如果学生和教师对课外内容的控制出现问题,
就会使得课前预习活动的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前预习活
动时,要明确课前预习活动与课外内容之间的关系,要多选择可以活跃学生思
维的课外内容,尽最大可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
比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之前,可以要求学生这样预习:1.首先找到课本对应页,把你认为重要的语句划下来,多看几遍,看看是否能够理解,然后在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2.按课本上的要求,找一找周边的正方形和长方形,利用长方形纸和正方形纸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然后记下来。3.试着回答课本上提出的问题,会了就标上对号,不会就标上问号。4.书本上的“想想做做”你会吗?请你试着做一做。5.再一次看书,说说这节内容重点学习的什么,想想还有什么疑难之处,记下来。这样坚持下去,到了后期,学生就可以独立进行预习了。可见,只有控制好课外内容的范围,多选择可以活跃学生思维的课外内容,才能最大化地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并且,教师要注意控制课外内容,如果课外内容设定过宽,就有可能出现“模糊焦点”的问题。
(三)指导学生消化知识
1.列举身边熟悉的事例来理解概念
数学概念是从具体的例子中抽象出来的.让学生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概
念,可以帮助学生形象理解概念。例如对“约数和倍数”的理解,课本上只有一句话:“如果整数a能被整数b整除,就把a叫做b的倍数,就把b叫做a的约数.”学生就可以举出这样的例子:6能被2整除,6就是2的倍数,2就是6的约数;15能被5整除,10就是5的倍数,5就是10的约数等。表面上看,是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实际上学生是在用具体的例子理解概念,当量达到了一定的标准就会有质的飞跃。
2. 动手实践、大胆尝试解答例题来思考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在预习时,也应该指导学生动手实践来理解数学知识,在小学数学课本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的设计是以解答数学问题的形式出现的,如果不指导学生怎样预习这样的内容,就很有可能造成学生读完题后看答案的现象。学生在似懂非懂的情况下不劳而获,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发展,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过程,就会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四)及时检查预习效果
1.老师考查。在课上用二、三分钟检测一下学生的预习效果,或是将学生的预习作业收上来改,对学生的预习作业及时给予激励与评价,也可以评出较为优秀的预习作业。
2.学生交流。课前让学生对预习作业进行交流共同探讨预习时出现的问题,遇到不同的解题方法,共同探讨出正确的方法,学生互相帮助,孩子们最好的老师是他们中最进步的孩子,有时发现他们的讲解并不逊色于老师,通过他们的互相督促更有助于他们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