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茶文化旅游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1SBE美景度评价方法介绍SBE(Scenicbeautyestimation)美景度评价方法是由Daniel和Boster于1976年提出的,主要用于自然风景、森林景观、旅游环境等方面的评价[4]。但随着SBE美景度评价方法的发展,目前在公园[5-6]、道路[7]、石景[8]、乡村景观[9]等各类景观资源评价中均有应用。SBE法的评判结果由景观本身的特性和评判者的审美2个方面共同决定的,对评判值进行标准化,所得到的SBE值是不受评判标准和得分制度的影响,是各种风景评价方法中最严格、最可靠的[10]。
1.2评价指标的选取根据梅家坞茶文化村的景观特征,为促进梅家坞茶园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将要素层分为茶园、建筑及小品、园路、水系4个基本景观类型,并从统一与变化、协调与对比、均衡性、意境美4个方面对梅家坞茶文化村美景度进行研究。按各景观类型的分布情况与重要性,确定各景观的照片数量。分布较广且重点突出的景观类型选取的照片数量较多,反之数量较少,以便更好的反应各要素的景观特性,突出研究的目的[11]。在对场地进行详细调查后,确定了42个样本,其中茶园景观16个、建筑及小品景观13个、园路景观8个、水系景观5个,在选取的过程中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完整性、不重复性。
1.3照片拍摄2013年11月20-28日,选择明朗、能见度高的相近天气,于9:30-15:30对预先选定的景观样本进行拍摄,共拍摄照片1058张。相机采用Canon-600d,照片像素大小设为5184×3456,拍摄过程保持一定的景深,确保照片拍摄过程中其他因素的相似度。
1.4评判人员的确定几乎所有研究都表明,不同群体在审美态度上没有实质性的差异,但专家与专业学生的辨别能力一致性较好[12-14],且对园林美学方面的评判要素较了解,能够较准确地反映研究场地的美景度特性,因此选取了50位园林专业的研究生对梅家坞茶文化村美景度进行评价。
1.5评判方法将制作好的幻灯片用投影仪在室内放映,设定每张幻灯片10s,不可倒回去放映,以减少人为误差。评判制度采用5个等级,为很差(1~3分),差(4~6分),一般(7~9分),好(10~12分),很好(13~15分)。为使评判结果更科学,在评价前,向评判者作简要的“标准化说明”、评判要素与评判原理说明,并用几张其他照片按照评判程序进行演习,使评判者真正了解评判方法[15]。
2数据处理
2.1SBE值计算鉴于评判者个体的审美差异,将幻灯片放映获得的评判值进行标准化处理,获得SBE美景度值,即:Zij=(Rij-珚Rj)/Sj,Zi=∑jZij/Nj,其中,Zij是第j个评价者对第i个景观的评价标准化值;Rij是第j个评价者对第i个景观的评价值;珚Rj是第j个评价者对同一类景观的所有评价值的平均值;Sj是第j个评价者对同一类景观的评价值的标准差;Zi是第i个景观的标准化得分值均值,Nj是第i个景观的评判人员的数量[10]。
2.2确定景观各要素的量值根据园林景观的美学特性,选取统一与变化、协调与对比、均衡性、意境美4个要素作为梅家坞茶文化村美景度的评价指标(表1),根据各要素的评分描述从4个方面对42个样本进行评分,将样本得分值进行平均,作为各要素的量值(表2)。
2.3建立线性回归模型以42个样本的SBE值作为因变量,每个样本的各因素作为自变量,通过建立数学关系模型来探讨梅家坞茶文化村美景度与各要素的关系。本文假设梅家坞茶文化村美景度和统一与变化、协调与对比、均衡性、意境美4个要素之间存在某种线性关系,利用SPSS线性回归逐步分析建立模型,并用t检验对回归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
3结果与分析
3.1各样本美景度分析将50位园林专业研究生对梅家坞茶文化村整体景观的评分值运用Excel2003按照美景度标准化公式计算得出各样本的SBE值(表3)。由SBE折线图(图1)可以看出,16个茶园景观的样本中,有81.25%样本的SBE值为非负数,但SBE值起伏较大;13个建筑及小品景观的样本中,有38.46%样本的SBE值为非负数,SBE值起伏平稳;8个园路景观的样本中,有50%样本的SBE为非负数,SBE值起伏较大;5个水系景观的样本中,有40%样本的SBE值为非负数,SBE值起伏较平稳。从上述各景观SBE值非负数的百分比可以看出,除茶园景观外,其他景观类型的美景度值都偏低,应通过改造设计,提高梅家坞茶文化村整体的美景度值。将42个样本的SBE值由高到低排列(图2),最高的是样本37,其SBE值为1.313,是水杉大道,高大挺拔的池杉就像是2列整齐的士兵,守护着这座历史悠久的茶文化村,深秋棕红色的树叶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艳丽多姿;SBE值最低的是样本6,为-0.926,茶树稀疏,部分黄色的泥土在外,茶树排列形式及立面都比较单一,观赏性差。
3.2梅家坞茶文化村美感影响因素分析以各样本的SBE值为因变量,以统一与变化、协调与对比、均衡性、意境美四因素的量值作为自变量,利用SPSS软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如下结果(表4)。回归分析显示,意境美(sig=0.002<0.01)、统一与变化(sig=0.005<0.01)与美景度有显著的相关性,而协调与对比(sig=0.834>0.05)、均衡性(sig=0.699>0.05)与美景度的相关性较小,因此根据显著性大小判断,专业群体对梅家坞茶文化村美感要素的审美偏好是意境美>统一与变化>均衡性>协调与对比。将协调与对比、均衡性剔除后再次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如下结果(表5),建立梅家坞茶文化村美景度预测方程为:Y=-5.142+0.257C1+0.233C4;其中:Y代表美景度,C1代表统一与变化,C4代表意境美。
4结论与讨论
积极发掘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茶文化部分、并与茶园经济相链接而发展起来的茶园观光旅游业作为旅游业中的新兴分支,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得到发展与完善。为更好地发掘茶园观光旅游的潜力、创造更佳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关部门与茶园运营方应积极加强对茶园观光旅游业方面的文化产业管理。
一、茶园观光旅游业在文化产业管理方面的问题
目前茶园观光旅游在文化产业管理方面依旧存在一定问题,具体表现在茶园景观安排与设计不尽合理,影响游客的观光体验;茶园相关的资源配置不合理、?a业体系建设不够健全,经营产业化程度较低,基础设施的建设亦不尽到位,从而限制了旅游观光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相应的行业监管工作不到位、相关规范建设力度不足、业内整顿力度不足等问题,也导致业内不规范经营现象与侵害游客权益的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了茶园观光旅游业的社会声誉,从而对旅游业的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二、加强茶园观光旅游文化产业管理的措施
为解决茶园观光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加强茶园观光旅游文化产业管理,相关部门和茶园运营方应积极加强合作、采取相关措施,对茶园景观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设计,并积极完善茶园的整体产业体系,同时加强业内监管与规范,保护游客合法权益,从而进一步促进茶园观光旅游业的发展。具体将在下文详述。
(一)对茶园景观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设计
茶园景观的建设使茶园观光旅游的基础,因此在发展出茶园观光旅游的过程中,应积极重视茶园的规划、设计与建设,积极提升茶园建设的质量。在规划、设计与建设茶园的过程中,应立足于实际情况,根据当地的地形条件、气候状况、土壤状况,选取合适的茶叶进行种植,积极借鉴历史经验,有选择地选取合适的茶叶品种进行种植。在加强茶园整体景观的建设的同时,也应积极提升茶农与茶园运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对于工作人员的有效考核,从而保证茶叶种植过程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保证、并提升茶叶的整体质量。在进行茶园建设的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建设措施的科学性,保证景观整体的自然与美感[1]。
(二)完善茶园的整体产业体系
发展茶园观光旅游业的实质是将茶叶种植业和市场经济相结合,这要求进行茶园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各类建设措施可带来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目前茶园建设的现状已难以有效满足社会各界人士的各类需要,在此背景下,为保证茶园观光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茶园更应以出色的茶叶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细致周到的服务、和丰富的文化积淀,为游客提供美感体验和优秀的旅游体验。
对此,在设计、规划、建设茶园的过程中,运营者应充分考虑到不同客户群体的实际需求与期望,满足不同年龄段、文化背景与层次、以及社会背景的游客群体的消费需求,从而充分发掘茶园的经济价值。此外,运营方也应积极注重茶园旅游相关的产业链开发,完善茶园的整体产业体系,将茶园发展与相关设施、产业的建设与发展有机结合,统一进行规划、设计与开发,有效形成集聚效应,从而进一步推动茶园观光旅游业的发展。
在建设产业链和产业体系的同时,各地在进行茶园建设的过程中,应充分注意各自发展的差异性与各地茶文化的独特性,重视茶文化的地域特色。我国茶文化作为统称,概括了相关文化内容的整体框架与主要内容,然而由于地域因素的影响,各地的茶文化在具备共性的同时,也保有了各自的地域特色,表现出具有地域特点的差异。因此,茶园观光旅游业也应当充分发掘当地的文化特色,积极将茶园文化与当地特色文化有机结合,从而树立、推动、发展具备当地特色的茶园观光旅游品牌,将茶叶经济与观光旅游相结合,积极推动二者的协同发展,有效实现二者的互利与共赢,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最大化,尽可能地创造其应有的价值。
(三)加强业内监管与规范,保护游客合法权益
在积极对茶园景观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设计、完善茶园整体产业体系的同时,茶园运营方和相关部门也应积极加强加强业内监管与规范,对侵害游客权益的行为进行坚决打击,从而有效保护游客的合法权益。这需要当地政府积极出台相关的法规与制度,对茶园旅游与茶园经济进行有效规范,也需要茶园运营者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规范,对游客的权益进行有效保护[2]。
一、论文一般格式:
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论文摘要和关键词。
2、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摘要以500字左右为宜。
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
3、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
4、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5、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
6、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
7、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
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8、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份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数学工具、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
二:论文格式要求:
1、装订顺序:目录--内容提要--正文--参考文献--写作过程情况表--指导教师评议表
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
纸张型号:A4纸。A4210×297毫米
论文份数:一式三份。
其他(调查报告、学习心得):一律要求打印。
2、论文的封面由学校统一提供。(或听老师的安排)
3、论文格式的字体:各类标题(包括“参考文献”标题)用粗宋体;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摘要、关键词、图表名、参考文献内容用楷体;正文、图表、页眉、页脚中的文字用宋体;英文用TimesNewRoman字体。
4、字体要求:
(1)论文标题2号黑体加粗、居中。
(2)论文副标题小2号字,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3)填写姓名、专业、学号等项目时用3号楷体。
(4)内容提要3号黑体,居中上下各空一行,内容为小4号楷体。
(5)关键词4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黑体。
(6)目录另起页,3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仿宋,并列出页码。
(7)正文文字另起页,论文标题用3号黑体,正文文字一般用小4号宋体,每段首起空两个格,单倍行距。
(8)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4号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与正文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三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四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五级标题:标题序号为“①”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9)注释: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0)附录: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1)参考文献:另起页,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2)页眉用小五号字体打印“上海复旦大学XX学院2007级XX专业学年论文”字样,并左对齐。
5、纸型及页边距:A4纸(297mm×210mm)。
6、页边距:天头(上)20mm,地角(下)15mm,订口(左)25mm,翻口(右)20mm。
7、装订要求:先将目录、内容摘要、正文、参考文献、写作过程情况表、指导教师评议表等装订好,然后套装在学校统一印制的论文封面之内(用胶水粘贴,订书钉不能露在封面外)。
1.纸张与页面设置
(1)A4,纵向;
(2)页边距:上1.0cm,下2cm,左侧2.5cm,右侧2cm
2.页眉
(1)设置:1.4cm
(2)字体:统一使用汉语:小五号宋体。
(3)分割线:3磅双线;
(4)内容:××学院本科期末论文,居中。
3.页脚
内容:页码,居中。
4.论文基本内容与要求
(1)论文题目:单独成行,居中,日语:小2号黑体;英语:TimesNewRoman18号;
(2)作者姓名:另起一行,居中,日语:小4号宋体;英语:TimesNewRoman12号;
(3)内容提要:另起一行,日语:4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黑体,长度要求150字以上;英语:TimesNewRoman12号,长度要求在100字左右;
(4)关键词:另起一行,日语:4号黑体,3-5个关键词,每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割,内容为小4号黑体;英语TimesNewRoman12号;
(5)正文
正文部分的要求如下:①正文部分与“关键词”行间空两行;②日语正文文字采用小四号宋体;英语正文文字采用TimesNewRoman12号,标题日语采用四号黑体,英语采用TimesNewRoman14号,每段首起空两格,1.25倍行距;③段落间层次要分明,题号使用要规范。理工类专业毕业设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序号与层次要求;④文字要求:文字通顺,语言流畅,无错别字,无违反政治上的原则问题与言论,要采用计算机打印文稿;⑤图表要求:所有图表、线路图、流程图、程序框图、示意图等不准用徒手图,必须按国家规定的工作要求采用计算机或手工绘图,图表中的文字日语用小五号宋体;英语采用TimesNewRoman10.5号;图表编号要连续,如图1、图2等,表1、表2等;图的编号放在图的下方,表的编号放在表的上方,表的左右两边不能有边;⑥字数要求:一般不少于1500(按老师要求);⑦学年论文引用的观点、数据等要注明出处,一律采用尾注。
(6)注释
注释部分的要求如下:①与正文部分空出两行;②按照文中的索引编号分别或合并注释;③“注释”采用五号黑体,注释内容日语采用小五号宋体,英语采用TimesNewRoman9号。
英语注释具体要求如下:
①在文中要有引用标注,如×××[1];②如果重复出现同一作者的同一作品时,只注明作者的姓和引文所在页码(姓和页码之间加逗号);格式要求如下:
[1](空两格)作者名(名在前,姓在后,后加英文句号),书名(用斜体,后加英文句号),出版地(后加冒号),出版社或出版商(后加逗号),出版日期(后加逗号),页码(后加英文句号)。
[2](空两格)作者名(名在前,姓在后,后加英文句号),文章题目(文章题目用“”引起来)(空一格)紧接杂志名(用斜体,后加逗号),卷号(期号),出版年,起止页码,英文句号。
(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部分的要求如下:①与注释部分间空两行;②应列明期末论文参考的主要文献资料,“参考文献”采用五号黑体,参考文献内容日语、汉语采用小五号宋体,英语TimesNewRoman10.5号。参考文献的著录,按著录、题目、出版事项顺序排列,其格式为:
期刊类:著者.题名[J].杂志名,年份,(期号)。
书籍类:著者.书名[M].城市名:出版社,年份,页数。
网络类:著者.题名[EB/OL].***.com.年-月-日。
③英文作者超过3人写“etal”(斜体)。
英文参考文献格式要求如下:
[1](空两格)作者名(姓在前,名在后,姓与名之间用逗号分开,后加英文句号),书名(用斜体,后加英文句号),出版地(后加冒号),出版社或出版商(后加逗号),出版日期(后加英文句号)。
[2](空两格)作者名(姓在前,名在后,姓与名之间用逗号分开,后加英文句号),文章题目(文章题目用“”引起来)(空一格)紧接杂志名(用斜体,后加逗号),卷号(期号),出版年,英文句号。
科学技术报告
是描述一项科学技术研究结果或进展或一项技术研制试验和评价的结果;是论述某项科学技术问题的现状的文件。科学技术报告中一般应该提供系统的或按工作进程的充分信息,可以包括正反两方面的结果和经验。
学术论文
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和讨论;是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有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它应提供新的科学技术信息,其内容应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绝对不允许重复、模仿、抄袭别人的工作。
范文赏析:
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建设研究
【摘要】随着广西茶文化的发展,国家已经开始重视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并且逐渐加大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力度,然而,在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较多不足之处,影响着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事业的发展,难以形成良好的发展体系,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可以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并且根据其发展需求创新开发与建设方式,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建设策略
在对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进行开发与建设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必须要树立正确的开发建设理念,根据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情况创新管理方式,保证可以提高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效率与质量,在提高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行业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增强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行业的竞争能力,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茶文化和茶文化旅游
(一)茶文化的内涵
茶文化具体来说就是将茶物象作为载体,并借助这一载体的传播而实现文化传播的一种特殊文化形式,使茶这种实物与文化艺术的有机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特定历史时期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协同发展。在中国,茶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并且包含丰富的内容,具体涉及到文化艺术、历史考古、科学技术以及经济贸易等多个方面,学术界对茶文化的研究也相对较多,在长时间的研究历程中撰写了大量的茶叶文著作、谱写了众多文辞优美的诗歌,并且基于茶文化的特殊性,对茶文化与祭祀文化、婚礼文化、释家文化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对茶文化进行了更深层次的阐释。换言之,中国的茶文化已经不仅仅是茶叶的文化,更是茶、饮茶之人、产茶之地、传茶之路等多种文化的融合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茶文化旅游的定义
受到茶文化的丰富内涵的影响,茶文化旅游受到茶文化的影响同样包含丰富的内容,如茗茶产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茶文化所构成的历史遗迹和文学艺术韵迹、茶树地方特色文化等等,多种茶文化相关的旅游产品共同构成了茶文化旅游。基于此,在开展茶文化旅游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将旅游路线、经典遗迹茶文化代表物品的购买和餐饮、娱乐有机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以茶文化为良好的茶文化消费,切实满足茶文化旅游者的旅游文化需求。
二、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意义
首先,开发茶文化生态旅游可以促进茶文化与茶叶经济效益的共同进步。在对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进行开发与建设的过程中,会利用广西钟山县与三江县等的茶叶进行生态性开发,并且对茶文化生态旅游进行建设,在促进茶文化发展的过程中,还可以提高生态旅游的经济效益,带领广西茶文化产业的进步,这样,不仅可以起到带头作用,还能使一些与茶文化相互关联的景点景观、茶品购物等经济体系有所完善,促进以文化旅游为核心的茶文化消费。因此,在对茶文化生态旅游进行开发与建设的过程中,可以促进茶文化与旅游事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其次,对茶文化生态旅游事业进行开发与建设可以促进种茶事业的发展。在山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过程中,可以通过茶文化的介绍,挖掘出茶文化的历史内涵,并且不断建设茶文化旅游经典,发展茶文化旅游事业。这样,就可以引导种植人员树立正确的意识,科学、合理的开展相关工作,并且引进合适的品种,保证可以塑造出茶文化生态旅游品牌,在提高茶文化生态旅游吸引力的情况下,改善种植业的销售模式,带动种植业的发展,提高茶农的经济水平,达到良好的发展效果。
再次,对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进行开发与建设,可以培养出专业化与知识化的复合型人才。在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期间,游客在精神与物质享受之外,还需要导游人员的引导与讲解,然而,当前我国关于茶文化生态旅游事业的专业人才较少,由此引发了教育人员对专业人才的重视,并且不断培养出复合性与专业性的人才,进而提高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效果,达到预期的发展目的。
最后,在对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事业进行开发与建设期间,可以有效丰富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产品。由于人们的旅游目的不同,对于茶文化的探索与体验需求也不同,丰富茶文化生态旅游产品成为首要任务。在这一观念的引导之下,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部门已经开始研究新的旅游产品,并且鼓励茶文化农户创新茶文化旅游产品,在增加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内容的基础上,吸引更多的游客,保证可以提高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事业的发展效率。
三、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优势
在对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进行开发与建设期间,其存在较多的优势,有利于提高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事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具体优势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广西茶叶资源较为丰富,并且茶叶特色突出。在广西地区,茶叶资源较为丰富,主要因为广西的茶叶历史悠久,在唐代的时候就开始生产吕仙茶与象州茶等,迄今为止,中国传统茗茶与新创茶叶品种中,广西地区有三十多种。其中注明的红茶有:广西红碎茶。黑茶有:苍悟六堡茶。绿茶有:桂平西山茶等。花茶有:横县茉莉花茶与桂花茶等。另外,广西地区的早春茶叶采摘的时间较早,受到各类茶叶经营商的喜爱。由此可见,广西地区茶叶资源可以促进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的长远发展,是其优势条件之一。
第二,广西茶叶发展环境较为良好,可以促进茶文化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建设。广西省的山区较多,对于茶叶种植而言,具有较为良好的促进作用。广西山区的日照时间较长,除了挂北等地区之外,其他山区的年平均温度都在22℃左右,最低的温度也不会低于7℃,可以为茶叶生产提供良好的环境。主要因为茶叶生长時间为十个月或是十个月以上,如果温度过低,就会影响茶叶质量。由此可见,广西地区的茶叶生长环境较为优越,适合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
第三,广西省政府对茶文化较为重视。近年来,广西省政府制定了茶产业规划制度,并且全面关注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工作,在为其提供政策支持的基础上,加大了资金的投入,可以提高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使用的开发与建设质量。
四、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建设的制约因素
当前,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在开发与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较多制约因素,难以提高其开发与建设效率,不能达到预期的工作目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首先,茶文化挖掘力度较差。当前,广西省茶文化的挖掘力度较差,不能更深层次的对茶文化生态旅游进行开发与建设,导致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建设受到抑制性影响。同时,广西茶文化的专门研究机构较少,无法为生态旅游开发建设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其次,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特色不够鲜明。主要因为在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建设期间,相关管理部门还没有制定完善的开发建设制度,不能明确开发特色,导致出现影响其开发与建设效率的问题。
最后,广西茶文化宣传力度不足。在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期间,相关部门不能根据其需求开展宣传工作,导致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建设效率降低。同时,相关部门没有对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进行形象定位,缺乏一定的吸引力,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参观,影响着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效果。
五、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措施
(一)制定完善的開发建设规划
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建设部门与政府部门必须要制定完善的规划方案,保证可以提高其开发建设效率。例如:重点关注广西红碎茶与早春名优茶的开发,发挥其在国家茶品牌中的优势,凸显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特色,保证可以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
(二)建立专门的茶文化研究机构
在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建设开发期间,必须要建立专门的茶文化研究机构,保证可以为生态旅游开发建设提供有力依据。首先,要求相关机构借鉴国外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经验,制定出完善的工作方案。其次,要充分挖掘茶文化资源,保证可以提高其发展质量。最后,要逐渐提高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方案的可靠性,保证可以增强其核心竞争能力。
(三)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形象设计
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部门必须要重点关注形象设计工作,保证可以为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树立良好的形象,使得人们对其产生认同感。同时,相关部门还要重视宣传工作,保证可以积极开展茶文化宣传活动,例如:茶叶博览会、茶叶展销会等,或是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介进行宣传,这样,就可以提高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茶文化爱好者参观。
(四)丰富茶文化生态旅游产品
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建设开发部门必须要丰富茶文化旅游产品,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此时,可以借鉴国外的丰富经验,设计茶文化旅游指南、设定茶文化生态旅游主题,例如:民族茶礼区、民族风情表演区等,这样,就可以丰富茶文化产品,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服务。
(五)培养茶文化生态旅游专业人才
在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建设期间,相关部门必须要重视生态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策略,为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首先,可以要求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开设茶文化课程,培养专业能力与技术能力较强的茶文化人才,使得旅游人才在全面掌握茶文化历史与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参与到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工作中。其次,要配置完善的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增强人才培养效果。
六、结语
在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期间,相关管理部门与政府部门必须要制定完善的工作方案,并且加大投资力度,完善相关政策,为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建设提供支持。同时,还要重视人才的培养,促进茶文化生态旅游事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覃燕玲.广西梧州茶产地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发展策略[J].福建茶叶,2016,38(04):157~158.
关键词:茶文化;经济效益;品牌树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一、二产业的比重不断下降,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逐渐的上升,茶文化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生态项目备受人们欢迎。
1茶文化背景
茶文化不是单一的的词语,这是由物质中的茶与文化相结合而形成的,在开发的过程中不仅是需要注意对茶这一物质进行研究更要求与其历史时代中的文化形结合。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至4000多年前,古有“神农尝百草”,发现茶叶的这一新饮品。中国也是茶文化的原产地,主要种植于南方丘陵地区,种植面积广。同时,在古代先人不仅重视于茶叶的培植过程,也注重茶叶技术之间的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促进与各国之间的联系与交流,这时茶作为一种外交文化的物质载体。随着时代的发展,茶不仅仅是进行传统的冲泡饮用,现代技术对茶叶的综合功能也进行了开发利用,例如,对于传统文化中的茶道文化、茶叶的药用价值等,进行多样化的开发利用。
2茶文化旅游品牌内容
从哲学上来说“茶文化”包含两个层面,其一,物质文化层面,其二,精神文化层面。在物质文化中“茶文化”包括茶树的具体种类,茶树的培育,以及茶园的建立。在精神文化中,“茶文化”包括,中国的传统茶艺、茶道精神,也包含现在的茶叶品牌的打造。在以下内容中,笔者将从茶文化旅游品牌内容作笔,分析茶文化旅游品牌内容。
2.1茶树园的建立
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地,同时,我国茶叶品种繁多,大约有三百多种,其中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丘陵地区。传统模式的经营种茶主要是以小农经济为主,其种茶以家庭为主要单位,未形成专业化的主体经营。随着时代的发展,茶树园建立,茶叶的种植规模逐渐扩大,种植方式更为专业化。茶树园中采用专业化的培育手段,将现代科技与传统种植技术相结合,进行无公害化生产,同时注重茶树园园区环境建设,形成新的发展模式,茶树园区进行开放,游客可以体验亲手采摘的乐趣,同时,感受新的茶树种植技艺。
2.2茶叶加工生产
茶叶加工生产为茶叶文化中的又一精神文化,茶叶的加工过程复杂,不同的茶叶种类其加工的技艺不同,在加工的过程中也可以进行开放设计,在开放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使游客近距离地了解茶叶加工技艺,同时也能在某一方面了解中国茶道内涵。
2.3茶艺、茶道推广
茶艺即为传统中的制茶技艺与冲茶技艺的结合。在休息区域可以进行适当的茶艺表演,将茶的冲泡的过程进行有条理的展示,同时,也可在区域放置古诗典籍,游客可以在阅书品茗的过程中欣赏传统茶道技艺,于游客而言可在茶艺文化表演中放松自我,于茶树园区而言可以进行品牌的打造与推广。
3茶文化资源挖掘与经济效益实践结合
茶文化的发展本是属于第三产业的发展的新模式,通过茶文化的推广,既可以进行传统文化底蕴的挖掘,同时又可以达到经济发展推动的目的,将茶文化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实为双收之事,现笔者将从茶文化带动经济附加值与茶文化的品质效益两个本部分进行初步解释。
3.1茶文化带动经济附加值
茶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与旅游业相结合,必然会增加经济的发展。在茶文化的发展过程中突破传统的模式,以新的开放式发展为主要手段,其中新的发放时发展主要变现为以下几种模式:首先,对种植园区的开放,在茶叶采摘季,进行旅游宣传,吸引游客进行踏青与观光,同时,游客也可以进行亲自采摘,在采摘的过程中享受大自然风光的乐趣。不仅是进行茶叶采摘,也可以建立相关的娱乐设施、住宿酒店等,多角度地进行资源的开发利用,争取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其次,进行茶叶纪念品的制作。在当地可以进行大量的茶叶纪念品,可以为卡片的形式,可以使茶叶香包的形式,游客在离开的是后可以赠送相关的纪念品,这一做法不仅会给游客留下美好的印象,同时也可以在无形之中进行品牌的宣传,既可增加游客量,又可以节约广告费用。再者,茶文化与旅游业的结合,促进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茶叶种植主要在南方地区,南方地区在传统的经济中以发展矿业与农业为主,经济结构单一,经济收益较低,进行大规模的茶叶种植并与当地的旅游业相结合,不断增加当地的经济收入,传统的农业种植与采矿人员减少,第一、二产业人员比重降低,第三产业由此发展,促进原有的产业结构的调整。总的来说,茶文化与旅游业的结合发展促进当地的经济收益。通过对茶文化的关注与资源的挖掘,将会吸引更多的人关注茶文化知识,增加茶叶的消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消费增多,经济效益明显上升的同时,有利于当地的社会和谐,百姓的安居乐业。
3.2文化旅游带动茶品质提高
在消费理念之中对于文化的消费量越来越多。游客在观光旅游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当地的文化底蕴,因此在进行茶叶纪念品的制作过程中对于纪念品的质量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同时,在进行旅游消费的过程中对于饮茶文化也越来越重视,游客更加注重茶叶的口感,这便要求茶农在制茶的过程中更注重其制茶的技巧,保证茶叶的原有口感品质。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在游客大众的监督下,管理者对于种植园的要求也愈发严格,其品质也自然提高。
4茶文化具体发展措施
茶文化与旅游产业的结合属于新兴产业,大众对此认识具有较多的不足,同时,管理者在进行项目管理时也有许多的问题产生,为此笔者将从国家资金扶持、茶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加强品牌宣传三个方面进行阐释。
4.1国家资金的投入
茶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时间不长,发展也有其脆弱性。于国家而言,国家需要进行适当的资金的扶持,在资金注入的前提下,国家政府作为其坚实的依托,新兴产业才能发展更快更有效。
4.2加强品牌宣传
茶文化产业以主要吸引游客消费增加经济利益为主,然而在产业的发展前期其知名度不够,无法吸引大量的游客,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打造其知名品牌,进行品牌效益的宣传。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网络媒体进行产业园区形象宣传,同时,也可以通过纪念品的赠送方式来进行无形的宣传,以这样的宣传手段达到吸引游客促进消费的目的。
4.3将茶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
传统的茶叶的经营方式劳动力投入大,收益低,见效慢,因此在现代的茶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将之与现代的科学技术相结合,进行专业化、集约化管理。同时国家科技部门也应对此进行大力的支持,在科技力量的带动下,进一步的发掘茶文化,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5结语
茶文化与旅游业之间相互促进,茶文化通过旅游得以宣传发扬,同时,在旅游区域中的娱乐设施、民俗村落等也需要以茶文化作为依托,不断提升当地的文化底蕴。在进行茶文化旅游区域的开发过程中,进行科学的把控,多层次、全方位的结合,将经济发展与当地文化相结合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其次,逐步的将茶文化旅游经济范围扩大,辐射的面积不断增大,吸引的资金也更多。
参考文献
[1]陈杭芳.浅谈茶与休闲农业[J].中国茶叶,2005,4:47-48.
[2]金凡.茶.经济史学的中国情结[J].中国茶叶,2005,5:24-26.
[3]王京传,赵修华.中国茶文化旅游的发展[J].中国茶叶,2005,6:22-23.
[4]赵浪平.发展杭州茶文化旅游[J].中国茶叶,2005,4:19-21.
[5]李沈阳,黄任辉.略谈观光茶园创新模式[J].中国茶叶,2005,6:5.
[6]庄佩芬.福鼎地区发展茶叶旅游初探[J].中国茶叶,2005,5:46-47.
[7]赵浪平.发展杭州茶文化旅游(续)[J].中国茶叶,2005,5:20-22.
论文关键词:高职,中国旅游文化,教学改革,实践途径
引言
根据教育部16号文件的指导精神和社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下,应不断探索适用于市场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精神,不断培养育学生的职业素养,同时本着终身教育的原则,让学生不仅在学校接受教育,而且在职场上能够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真正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笔者在学习教育部16号文件,领会其精神,并结合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所做的尝试进行探讨。
高职旅游的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旅游业的发展培养造就所需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中国旅游文化》是旅游专业重点专业课程之一。因此,《中国旅游文化》课程的质量影响高职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也影响旅游人才的质量。
一、中国旅游文化课程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教学方法上存在问题。目前的中国旅游文化课主要是介绍各地山水、各历史时期的一些文化遗迹、风俗、民俗、民间艺术等内容,仅停留在介绍层面上,很少从深层次产生的原因、原理上上去探究,没有深挖其内涵,这样易造成学生学习的被动性,以及影响学生发挥其潜质与其终身学习的能力。
其次,教学理念不明确。《中国旅游文化》课的内容涉及面广泛,包括了历史、建筑、文学、宗教、艺术等,即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物质的、精神的财富,以及创造文化的自然环境和时代背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如何进行课程定位,明确教学目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立足点与出发点。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先明确这一课程与专业人才培养的关系,才能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过去《中国旅游文化》一直被认为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有其科学依据。但是针对不同专业又要有区别得对待,在针对旅游管理专业中导游与旅行社方向的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导游服务实践能力中,中国旅游文化对其专业理论指导的作用非常明显和必要。因此,笔者在针对导游与旅行社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将课程定位为专业技能课。
二、教学改革实践的总体思路与实践途径
(一)调整教学计划,增加实训学时数
为了实现高素质技能性人才培养的目标,也为了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首先,明确课程定位,将《中国旅游文化》作为专业技能课,从整体调整实践教学体系,增加实训学习学时数,加强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的转换能力。以前《中国旅游文化》总学时数为54,其中实训学时数为18,现调整实训实时数为27。在整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设计了实训项目(如图所示),实训项目明确,针对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定位准确,针对各章主要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与实践的能力。
实训项目
实训基本内容
本实训涉及以下具体的知识点
实训要求
实训项目一:黄鹤楼(建筑文化专题1)
1、整理黄鹤棂有关背景资料(课外查找备用),包括导游词
2、结合课程所学知识,分析探讨黄鹤楼为何种旅游资源,其资源评价,尤其是历史文化价值如何?
3、分析了解黄鹤楼建筑特征、文化内涵
1、黄鹤楼的主要建筑组成、模式;
2、黄鹤楼的主要历史渊源、历史文化价值;
3、黄鹤楼建筑特征;
4、黄鹤楼为何种旅游资源;
5、黄鹤楼建筑特征、文化内涵。
学习小组制作课件,完成小讲座,撰写实训报告
实训项目二:北京四合院/窑洞民居(建筑文化专题2)
1、整理课前查找备用的有关资料;
2、结合所学中国建筑文化知识,分析北京四合院/窑洞民居建筑特征、文化内涵
3、分析总结中国民居建筑的文化思想。
1、中国民居的主要建筑类型;
2、北京四合院/窑洞民居建筑特征、文化内涵;
3、中国民居建筑的文化思想
学习小组制作课件,完成小讲座,撰写实训报告
实训项目三:苏州古典园林例证分析---拙政园(园林文化专题)
1、介绍中国园林的分类法;
2、总结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技巧;
3、分析了解苏州古典园林拙政园的艺术特征。
1、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分类;
2、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
3、私家园林、江南古典园林之一的:苏州古典园林拙政园的艺术特征、文化内涵探析。
学习小组制作课件,完成小讲座,撰写实训报告
实训项目四:茶文化专题
(茶艺实证)
1、对课前查找备用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能运用所学茶文化基本知识;
2、熟悉茶的主要分类,中国主要名茶的特点;
3、介绍一种名茶的茶艺;
4、分析总结茶文化之茶艺与茶道的内涵与核心。
1、茶的主要分类;
2、中国名茶的特点(茶品)举例;
3、一种茶艺具体演示程序;
4、茶艺与茶道的内涵与核心
1、学习、了解一种茶艺
2、完成实训报告
实训项目五:中国酒文化专题
1、中国酒文化的历史渊源与发展概况;
2、中国酒的主要分类;
3、中国酒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4、中国名酒品鉴举例。
1、中国酒文化的历史与发展概况;
2、中国酒的主要分类;
3、中国酒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酒趣、酒器、酒德、酒礼、酒楼、酒旗、酒联、酒令、酒诗);
4、中国名酒鉴赏知识
1、分析总结中国酒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2、个人独立完成实训报告。(针对本专题实训,鼓励小组或个人制作课件、讲解演示)。
实训项目六:民俗文化专题
1、端午节习俗由来简要介绍;
2、举例分析民间端午习俗的文化内涵;
3、寻找主要端午活动,举例分析主要活动内容;
4、演示并介绍:整理有关背景资料(课外查找备用),包括图片、音乐所制作的小组或个人课件。
1、民俗文化的概念及主要分类;
2、端午习俗由来与主要民俗表现;
3、分析了解主要端午活动内容重点:旅游地端午民俗文化特点)。
完成实训报告。
实训项目七:旅游文学艺术专题
利用课件介绍你熟悉的(例如你家乡的)旅游文学艺术:
1、历代描写你家乡(或其某一景观)的诗词、游记文、旅游散文、传说轶闻、名胜楹联等;
2、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艺术:如书画、雕塑、戏曲等
针对本专题实训,鼓励小组或个人制作课件、讲解演示
实训项目八:中国宗教建筑赏析——武当山(宗教文化专题)
1、整理武当山有关背景资料(课外查找备用),包括导游词
2、结合课程所学知识,分析探讨武当山为何种旅游资源,其资源评价,尤其是历史文化价值如何?
3、分析了解武当山建筑特征、宗教文化内涵
1、武当山的主要建筑组成、模式;
2、武当山的主要历史渊源、历史文化价值;
3、武当山建筑特征;
4、武当山为何种旅游资源;
关键词:工艺美术;现代茶馆;装饰设计;应用策略;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不仅仅讲究内涵、价值、理念、修行、哲学这些精神层面的东西,还十分注重器物、形式等方面的内容建设。长期以来,我国茶文化本身带有的“东方闲情逸致”色彩以其“内敛质朴”的审美想象力,在世界上扮演着独具特色的文化形象,给国外的受众提供了独特的心理体验,尤其是近些年来兴起的茶文化旅游更是将我国茶文化的审美智慧展现得淋漓尽致。作为茶文化在形式层面的一种集中展现,现代茶馆融合了传统的装饰设计元素和现代工艺美术的诸多理念,给生活节奏较快的现代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消遣场所。从我国较为知名的老舍茶馆、杭州西湖茶馆等内部装饰设计来看,巧妙地将古今中外的工艺美术理念和元素应用到茶馆中是提升茶馆消费档次、文化底蕴、审美体验的重要方式。作为一种改善人们生活情趣和环境造型的艺术,工艺美术的诸多内涵和外延都可以在现代茶馆的装饰设计中进行大胆的尝试应用,从而提升茶馆的文化软实力。
1工艺美术应用于现代茶馆装饰设计的必要性
现代茶馆的兴起是城市化、工业化、国际化、商业化等趋势综合交叉的产物,常见的类型比如有茶艺馆、商务茶楼等,其基本的功能在于社会交际和商务洽谈等。现代茶馆设计相较于传统的茶馆设计最为本质的特点之一就是讲究“市场细分”和“文化享受”,是一种内嵌于现代生活的消遣场所。将工艺美术相关理念和元素应用到现代茶馆的装饰设计中具有很强的必要性:
1.1现代茶馆的人文关怀属性薄弱
我国茶馆在古代一般也被称为茶坊、茶肆、茶楼、茶摊、茶社、茶屋等,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晋时期,我国古代茶馆的整体特点是讲究喝茶消遣但不过分突出精神享受,只注重满足人们对于饮食的需求,水平档次层次较低等。大概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现代意义上的茶馆开始兴起,茶馆的风格定位主要是服务于现代都市人的物质需求和交往需求,融合了古代风格和现代风格两种基调。在茶馆的功能方面,现代茶馆主要是定位于发展茶业产业、促进茶文化交流等,因此对于茶馆的“文化软实力”之塑造来讲,需要在人文精神、传统文化、工艺美术等方面开展突破,给现代人提供一种文化家园的存在感。
1.2跨文化交际时代的文化自信力彰显
在我国茶文化的延续中,20世纪中后期现代茶馆的产生整体上与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相适应,在城市化、工业化、人口迁徙、国际化等浪潮的簇拥下,现代茶馆成为一种跨文化交际的产物和场所,很大程度上成为与“咖啡馆”、“酒吧”等西方文明分庭抗礼的一种中国文化软实力。对于当前阶段的茶馆经营、茶馆营销来讲,在一个跨文化交际的环境下巧妙地运用传统工艺美术的元素增强茶馆的吸引力和市场号召力,从心理层面给国人注入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既是一种茶产业的突围行为,又是一种文化消费的升级行为。
1.3现代茶馆美学营销的必然要求
现代茶馆在精神层面上承载着传统茶文化的道德伟力,同时又融合进了时代的精神面貌,是一个集合茶叶消费、茶文化享受、社会交际的综合体。现代美学营销理论认为,在后消费社会时代,消费者更加关心的是内心的体验和舒适度、精神的享受和审美的开展,而不仅仅关心茶馆的茶水与服务等内容。从这一点来讲,当代茶馆的装饰设计本质上服务于茶馆营销,而借由茶馆装饰设计开展的营销实际上就是美学营销,一种“不依赖文字的沟通方式———感觉沟通,从感官、产品和价格的体验上升到一种美好感觉的沟通方式”,在这种沟通方式中消费者不仅仅可以消费茶水和服务,还可以消费文化氛围,追求生活的美感。
2工艺美术在现代茶馆装饰设计应用的基本原则
工艺美术是工艺美学的衍生产物,整体上来看主要是被应用于各种民俗场所和生活世界、工艺品设计等方面,无论哪个国家的工艺美术在寻求作品设计的时候主要的着眼点有两个:一是追求产品的物质实用性;二是寻求产品的审美导向性。大胆、创新、创造性地将工艺美术运用到现代茶馆装饰设计中应当至少遵循这样几个原则:
2.1市场细分原则
现代茶馆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比如说地域、性质、功能等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茶馆遵循的艺术设计理念、艺术氛围、消费档次、定位的消费者群体等又有差异,在这个意义上讲现代茶馆是基于市场经济和消费档次等进行科学布局、市场细分的产物,区别于传统茶馆那种“大杂烩”的感官形象。因此,工艺美学的应用不是简单粗暴地将传统工艺美学元素或者当代工艺美术元素进行简单的移植,而是要服务于主要消费者的审美想象需求。
2.2实用性和审美性并重的原则
现代茶馆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产生了一些明显的分化,高档茶楼的优雅精致和大众化茶馆的质朴淡泊形成了风格上的对比,但是无论何种类型的茶馆在布局工艺美术元素时要坚持做到审美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因为工艺美学整体上偏向于审美和精神文化的氛围营造,对于讲究实用化、市场化和商业化运作的现代茶馆来讲,过度的美学营造不仅有可能会损害茶馆的营销,还可能会在艺术审美上形成令现代人反感的效果。古今中外工艺美学、工艺美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在围绕着实用性和审美性不断地创新的过程中实现突破的,从人类早期的石刻、壁画到后期的书法、玉雕、国画等无不都是人们追求实用基础上的审美之产物,当然这种审美也不是抽象的审美,而是在具体的生活实践、生活实际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的。
3工艺美术在现代茶馆装饰设计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茶文化的明显分化、茶馆市场细分的趋势下,当前的现代茶馆在装饰设计上呈现出诸如视觉化趋势、功能分化趋势、人文化趋势等。将工艺美术的相关内容引入到茶馆装饰设计中可以有效为现代茶楼注入和谐的审美立场和提升其文化软实力。工艺美术在现代茶馆装饰设计中的应用策略主要可以从以下三点展开:
3.1色彩应用策略
工艺美学最直观、最形象的元素在于其色彩部分,也可以说色彩美就是整个工艺美中最具直观效果的一种美。我国传统的茶馆装饰设计并不讲究对色彩的特殊调度和运用,只是将茶馆作为一种世俗的消遣之地。我们认为,现代茶馆的文化乡愁气息最为重要的表现力就在于茶馆装饰设计的色彩调度。对此,基于市场细分和茶馆功能布局的综合考量,可以尝试“主色彩基调”+“分情境色彩”的工艺美术思想理念,即在整体茶馆色彩基调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的茶馆功能区域分布和茶馆定位、茶叶的类型等实施不同的色彩调度策略。比如说,对于红茶茶馆来讲可以采取红色、橘红色、黄色等暖色调作为主基调,而在不同的茶馆房间和功能区域则根据不同的茶品类型和格局,灵活搭配翡翠绿、墨绿、宝石红、豇豆红等分项主题的颜色,给游客和消费者提供多种多样的文化氛围营造。
3.2家具陈设的应用策略
工艺美术归根到底是一种生活化的美学思想,它立足于生活世界才会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当代茶馆中家具陈设的应用是最能体现出实用性和审美性相结合原则的一种策略。对此,我们可以学习借鉴晚清时期流行的将“雕漆描金”等制成漆家具的方式,在茶馆中布局古色古香、原生态的家具,一方面增加传统茶文化的存在感,另一方面给现代人提供一个舒适的就餐环境和品茶环境。常见的家具陈设主要包括桌子(比如方桌、炕桌、酒桌、供桌)、屏风、窗格、案、榻、架等。这些家具陈设通过发挥其物质性、实用性的功能,同时又基于其自身具有的造型艺术和古家具风格,给现代人提供了一个好休闲的去处,反过来促进了茶馆的营销。
3.3吉祥纹案应用策略
中国传统茶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吉祥纹案图式,集中代表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生活智慧,同时在国际上也形成了一个关于中国传统吉祥文案的“流行风”。我国古代的工艺美术典籍如《考工记》、《古玉图谱》、《蜀锦谱》等在分析古代的工艺美术时都十分推崇吉祥纹案的应用策略。作为现代人情感体验的一种回应,我国古代的吉祥纹案运用到茶馆的装饰设计中可以增加茶馆的人文情怀。比如可以在茶馆的醒目位置将诸如梅兰竹菊、书法图画、篆刻艺术、松鹤延年、传统风雨纹样等吉祥图案悬挂其上,增加茶馆的吉祥氛围和喜庆休闲氛围。同时,尤为重要的是要把握好茶馆的整体艺术风格,即便是在应用工艺美术思想方面也要把握好主体指导思想,不能在主导的装饰设计风格上形成不中不西、古今格格不入的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慧丽.基于中国茶文化探析新中式风格家居设计[J].文学界:理论版,2012(7):249.
[2]杨岽俊.全美学营铺,在营销中沟通美感[J].中国广告,2015(2):132.
[3]张建羽.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代中式茶馆空间设计中的运用[J].视觉设计,2009(3):68-69.
[4]肖宇窗,王玉英.重庆现代茶楼设计的文化寻绎[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102-103.
论文关键词:旅游文本;增译;省略;借译;中国文化传播
旅游文本包括景点介绍、广告标语、告示标牌、民俗风情画册、古迹楹联解说等内容,是一种对外宣传资料,其中景点介绍最具旅游文本特征,也是翻译的重点和难点。文化是旅游的核心,是旅游活动的魅力所在。旅游文本翻译在一定程度上是向外国游客介绍一个国家独特的文化,让他们在看懂文本内容的同时了解相关的地方文化、风土人情等信息。时巴中国特色文化传递给国外游客,以便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从而更好地向外界传播中国文化也是中文旅游文本翻译的目的之一。而译文质量直接影响外国游客对中国的了解,影响我国独特文化的传播。因此,翻译此类资料时必须采用相应策略,以提高译文质量,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
与其他类型的翻译相比,旅游文本的翻译有其自身特点。旅游文本只是通过景点介绍来增加人们的旅游信息,吸引人们前来旅游观光。因此,译者拥有较大的自由度,翻译过程中不应拘泥于原文的表达形式机械处理,否则译文很难被读者理解。而应分析文本的预期功能和目的,考虑读者的接受能力。有的学者提出了“以中国文化为取向,以译文为重点”的原则。在中文旅游文本的英译过程中可以采用增补省略、借译等翻译策略。
一、增补法
增补法是指增添适当的理解原文所必需的背景知识,如历史事件发生年代,名人身份及其在历史上的贡献名胜古迹所蕴含的建筑文化、历史典故等。中国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赋予了旅游文化丰富的内容,古老神秘的东方文化是吸引许多国外游客来华旅游的重要原因。但是,英文读者因文化差异,对富含文化背景的译文往往难以理解。因此,在进行旅游文本英译时,译者应该增加相应的文化背景解释,努力将原文中的特色文化传达到译文中,以满足国外游客对中国文化的好奇心理,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
例1:有机绿茶产自云南高山云雾之中,清明前精心采制。茶香宜人,富含各种人体所需的营养素,常年饮用,包您健康。
译文:e organic green tea growson the mountm Deak admistthe cloud and mist and is carefully coliccte and prepared before Qingming Day.The tea has a goodsmellwith a variety ofnutrients,which prove tO be efectiveto your heMth.So keep drinking all the year orund,andyouwilenjoygoodhealth.
此英译文本对原文本中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元素处理不当。首先,对重要节气“清明”只进行音译显然欠妥,严重影响英语读者理解“清明”的真正含义;第二,了解中国茶文化者都知道,生长在“高山云雾之中”是茶叶质量好的一个重要条件,虽然该词语的英译与汉语“字当句对”,但对英语读者恐怕难以起到与对汉语读者相似的“劝说效力”,因为onthemountainpeak不能充分传达源语所蕴藏的“言外之力”。中文读者一看到“产自高山云雾之中”就会想到“茶叶质量肯定很好”,而英文读者看到growsonthemountainpeakadmistthecloudandmist则很难有这样的联想,这会直接削弱茶叶对外推销的力度与外宣效果。为此,需要进行增补,在以上译文后加上whichendowsitwithuniquequalitynadhealthpreservationelements。另外,对“清明”这一传统中国节日也可以作出解释,在音译“Qingming Dya”后加上“which is a Chinese festival,usually on hte fifth fo Aeirl”,从而向外国游客更好地介绍这一中国传统文化,也让他们了解到采茶的最佳时间。
在翻译过程中,对一些含有历史典故等信息的文本就更有必要采用增补解释法,便于外国游客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
例2: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旁证了建筑长城所付出的巨大代价——除了钱币,还有众多建筑者的躯体。
译文:hTe legend thatthecollapse ofhte GeratWallwas cause({bythe cry ofa womna named Meng Jiang-nv,whose husband died in the construciton fo the Great W all,is an evidence showing htta the price of building thiswonder ofhte wodd Was notonly money,butalso the livseofcons~a'uctors.
这是一段介绍长城的旅游文本。孟姜女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但不熟悉中国文化的外国人却未必知晓。译者如果不对此作出解释,外国游客就难以理解原文意义。补充了whose husband died in tlle construction of the GreatW al1.外国游客就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孟姜女要哭以及为什么长城的倒塌是孟姜女的哭泣造成的,使游客获得“盂姜女哭长城”的历史故事知识,从而吸引他们继续游览长城。在对旅游文本中的文化特色词汇进行增补解释时,要注意文化解释的重点。比如,对“粽子”这一文化词汇如果只是解释为a pyramid-shapeddumplingmadeofglutinousirce wrappedinbambooleavesorrede leaves,外国游客虽然了解了什么是粽子,但没了解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更不会深入了解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赛龙舟吃粽子的风俗习惯。而这些恰好应该是译文要向外国游客介绍的中国特色文化。
二、省略法
省略法指的是省略原文中累赘或不重要的信息。一般用于以下两种情况:首先是名人名言、诗词歌赋等。名人名言、诗词歌赋本是中国特色文化的一部分,汉语旅游文本中经常出现。但是如果对理解译文没有多大帮助,照译出来反而使译文拖泥带水,而删减并不影响译文的主要信息和功能,就可以用省略法突出主要信息,使译文更为简洁,迎合英语读者的审美习惯。其次是华丽的辞藻和虚化朦胧的表达。这是汉语的一大特色,也是很多汉语旅游文本惯用的表达手段,往往只是为了渲染气氛或顺应行文习惯的需要,本身并无多大实际意义。而在英语中,这些介绍往往让人觉得拖沓冗长,抓不到重点。因此翻译时可以省略那些华而不实的“溢美之词”,保持译文简洁明了。
例3:崂山,林木苍翠,繁花似锦,到处生机盎然,春天绿芽红花,夏日浓荫蔽日,秋天遍谷金黄,严冬则玉树琼花。其中,更不乏古树名木。景区内,古树名木有近300株,50%以上为国家一类保护植物,着名的有银杏,桧柏等。
译文:Laoshna Scen icAreaisthickly covered wihttrees of many species,which add credit for its scenery.Among them over 300 ale considered rare and percious,half of which ale plants under top-level protection.Themostf~tnlous species include gingko an d cypress.
原文用许多夸张性词语形容崂山的景色,如“林木苍翠”、“繁花似锦”、“玉树琼花”。在西方人眼里,这些四字格缺乏实际内容,夸张有余而真实感不足。因此,译者将这些虚化朦胧的四字结构省略,只译出原文主要内容,使译文景物描写真实客观,符合英语读者的审美习惯。
三、借译法
借译法就是借用英语文化中人们比较熟悉的人物事件来解释翻译中国文化有的内容。可以让西方游客将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进行对比,从而加深印象,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例如总理有一次在接待外宾时说到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便告诉翻译把它解释为西方的罗米欧和朱丽叶,这样客人便很好地理解了中国这个动人的爱情故事。
纽马克在A TextbookofTranslaiton一书中提到了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即用译人语中的文化负载词翻译原语中的文化负载词。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互相替换的两种文化负载词很难说完全对应,但它们之间确实存在某种程度的对应。所以在旅游文本中用借译法能使译人语读者更容易接受,文本的呼唤功能也更容易实现。如:借ChineseCleopatra译“西施”,借Chinsee Cupid译“月老、红娘”,借ChineseRobinHood译“济公”。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等院校数量不断增加,这无疑给处于西部地区特别是贵州的高等院校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压力。无论在学生自身素质、办学条件,还是师资力量等方面,贵州的高等院校都与全国其他省份存在一定的差距。经济社会要发展,教育得先行,贵州要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抓好高等教育刻不容缓。
当前,如何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抓好贵州高等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指导贵州教育不断向前发展,是摆在各级教育部门尤其是各高校面前新一轮的机遇与挑战。
遵义师范学院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以“立足西部、服务山乡,推进‘强本增硕’、打造西部特色师院”为发展突破口,不断强化办学理念,丰富办学载体,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要求,扎实推进、务求实效,走出了一条“两欠”眢情下贵州高等院校特色创新的科学发展之路。
立足西部服务山乡
坐落在贵州黔北的遵义师范学院有着百年的办学历史,校园优美,设施齐全,教工达千,学生逾万,是贵州高等教育极其重要的一个因子,有“黔北教师摇篮”的美誉。
“如果将本科院校分为重点大学,老本科和新建本科三类,遵义师范学院不能与第一类相提并论,与老本科至今有着相当大的差距,在新建本科学校里,遵义师范学院由于地处西部难以与东部学校比高下,在西部又与四川、陕西、云南、广西等一些原来基础较好的新建本科院校有一定差距。准确地说,遵义师范学院目前的状况比那些升本后尚未通过教育部评估的院校强一点。”遵义师范学院党委书记袁利民说。他告诉记者,目前学院落后的明显特征是师资队伍不强,科研水平不高,学科建设滞后。
“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发展,而且是快速稳健可持续地发展。”遵义师范学院院长周帆掷地有声。
遵义师范学院党委一班人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立足自身实际,找准自身定位,通过调研、论证、甚至是碰撞和争执,最终达成一致,制定了立足西部、立足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培养西部山村教师为己任,以培养“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的教师为特色的发展思路,走出了一条立足西部,服务山乡的发展路子。
据了解,遵义师范学院2001年由专科升为本科院校后,曾一度在人才培养规格上盲目攀比老本科大学,过于注重学科的综合性发展,淡化了学校几十年为农村教育服务的优势。很快,他们发现此路不通,意识到作为一所地处西部山区的新建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在以往专科阶段已积累了培养农村初中教师的丰富经验,在当今农村中学急需大量合格本科师资的情况下,学院必须立足师范,服务新农村建设。
今年6月,遵义市湄潭县教育局面向社会公开招录28名往应届大学生,遵义师院22名2007届毕业生从省内外640多应考者中脱颖而出,占总录用人数的76%。
遵义县教育局局长贺孝忠说:“遵义师范学院有着百年师范办学历史,堪称教师摇篮。遵义县31个乡镇中学教师有60%以上是遵义师院的学生。遵义师院的学生有三大优点特别受欢迎,一是安心扎根基层,二是热爱教师职业,三是职业技能素质好。”
“强本争硕”拓展空间
“必须不遗余力地推进‘强本争硕’,只有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学院才有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才能真正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良性轨道。”遵义师范学院党委书记袁利民说。
在推进“立足西部,服务山乡”的过程中,遵义师范学院以实际行动打基础夯实发展根基,一路走来可谓成绩斐然。然而遵义师范学院并没有“躺在成绩上睡大觉”,不甘心只做贵州高等教育的“小家碧玉”,而是站在发展基础之上继续推进和深化改革,致力于更高层次的发展,欲做全国高等教育的“大家闺秀”。基于此,院党委通过集思广益,再一次以开拓进取的发展思路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全面落实推进‘强本争硕’”的发展战略。
“强本”,即不断升华教学和教学管理改革,切实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本科专业人才;“争硕”,即以学科建设为基础,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着力建设重点学科,全面提高学院的科研水平,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提升教学,从而使学院达到硕士授权单位应有的水平。
“强本”方面,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并保证提高学生就业率;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加强课程建设,夯实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大力加强基础教育研究,打造学生过硬的师范职业技能;大力加强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积极构建学生全面成才的教学体系……
“争硕”方面,整体推进学科建设;下大力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学科建设始终立足本院实际,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创建自我特色……
袁利民说:作为高校,教学质量永远是其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提高教学质量,根本在于构建一个能使教学质量可持续提升的机制和体制。“强本争硕”工作方针正是立足于遵义师范学院的实际,构建学院教学质量可持续提升的战略决策。
主动出击“抢占高地”
今年5月,《茶的途程》暨贵州茶文化研究与开发利用学术研讨会在遵义师范学院举行。研讨会的成功举行,对于贵州茶文化的研究以及茶文化的开发利用,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同月,由遵义师范学院科研处牵头,联系化学、生物、计科等理科系和中文、历史等文科系,与湄潭茶业园区共同研发茶业园区的土壤、气候、茶种以及茶文化、旅游开发等,签订科研合同资金达140余万元。
6月,遵义师院又与遵义县翔辉环保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成功合作,共同申报了科研经费高达300余万元的关于电厂废渣环保处理的国家级项目。通过这样的合作,不仅做到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还大幅度提高了遵义师范学院自身科研能力,提升了学院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与此同时,遵义师范学院还与遵义市科技局联合,立项的“蜜蜂受精卵箱外保存的研究”、“遵义大白姜的脱毒培养及试管姜诱导技术研究”、“乌江网箱养鱼细菌性疾病的中草药防治”、“金属材料在贵州酸雨环境中的腐蚀规律及行为预测”、“魔芋种质资源的离体保存与试管种芋的诱导研究”等项目,以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直接目标。
今年6月10日至13日,作为2009“感知多彩贵州”系列活动之一,遵义师范学院7名优秀学生在学院副院长岑玲、团委副书记唐露萍、团委宣传实践部副部长范星佑老师的带领下赴广州中山大学进行校际交流。两地大学生将在学习、生活、创业等方面展开交流和讨论,相互沟通、学习,促进共同成长、成才。
自今年3月11日全省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遵义师范学院启动以来,该学院的各类学术交流活动逐渐频繁起来,与社会各界签订的各类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科研项目也逐日增多,全院上下正不断掀起“交流热”和“科研潮”。
一段时间以来,遵义师范学院与其他很多高校一样闭门搞科研,与外界缺乏应有的交流联系,导致信息不畅,教师的科研成果无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科研成果仅仅体现为报刊上发表几篇论文,给老师来的实惠仅限于评职称,给学校带来的好处仅限于统计论文数量。与此同时,地方经济的发展又追切需要科学技术的指导,地方政府和企业常常舍近求远,花高薪到外地去聘请科研技术人才。
通过对突出问题的查找,对当前现状的深入分析以及对过去工作的不断总结和反思,遵义师范学院充分认识到,要实现学院的可持续发展。不能关起门来办学,应该主动地走出去,不断加强对外沟通能力。同时积极与地方合作,不仅服务地方经济,还能增加学院的科研经费,提升学院的科研能力,从而在日益激烈的高校竞争中抢占到自己的发展高地。
笔者通过对CNKI进行检索,发现关于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论文数量相对较少,一共14篇,这说明关于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国内学者的充分重视。根据笔者统计CNKI搜索结果,近几年国内关于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研究集中在几个方面,《基于旅游需求的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张磊,2010),以淮安为例,认为淮安饮食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要以终端市场的需求为核心,运用主题化、个性化、多样化、生态化开发策略;《论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张建忠,2009),从饮食文化的审美构成要素入手,分析了中国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国饮食文化的旅游资源开发的方向与途径;《试析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杨丽,2001),认为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把饮食文化与旅游活动相结合,无疑会形成旅游业的又一个开发热潮,要适应市场变化,把握旅游餐饮消费的潮流和趋势,注重旅游者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深层次挖掘饮食文化资源,开发多种特色饮食文化旅游,提高旅游地的综合吸引力,促进餐饮业和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浅议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樊玲、洪锋,2007),认为饮食文化与旅游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开发利用饮食文化这一独特的旅游资源,可加快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和促进饮食文化的进一步繁荣,要充分利用饮食活动所占有的空间和时间,大力开展旅游活动,以实现饮食业与旅游业的双赢;《宁波传统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胡一旻,2009),认为饮食文化资源与旅游业发展关系密切,分析了宁波传统饮食文化资源的特点和现状,论述了宁波传统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必要性,并对如何开发宁波传统饮食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初步探讨;《挖掘民族饮食文化,丰富云南旅游资源》(黄继元,2005),认为云南民族菜肴是中国饮食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应该继承和发扬,并且它在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和培育旅游支柱产业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提出了挖掘云南民族饮食文化的思路;《四川佛教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毛震,2007),认为佛教饮食文化是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独特的佛教旅游资源,四川地区佛教旅游资源丰富,开发佛教饮食文化可与发展佛教旅游相互促进。
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尚未得到国内学者的重视,研究居于表面化,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营销学的角度,探讨泰安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二、研究意义及泰安饮食资源状况
(一)研究意义
作为一种传统民俗文化现象,饮食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它能够满足旅游者的多种需要,促进旅游地的经济发展,在旅游产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地方特色饮食可以满足旅游者口腹之欲、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异和好奇的心理、满足旅游者的文化需要、作为旅游购物品。[1]旅游六要素:食、住、行、游、购、娱,饮食作为旅游六要素之一,在旅游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满足旅游者需求的同时,可以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解决当地居民的就业问题,拉动当地农业、餐饮业、制造业的发展。
泰山雄伟壮丽,成为中国精神的象征,泰山文化底蕴丰厚,泰山饮食文化同样博大精深,加大对泰山饮食文化的开发力度,有利于更深刻地挖掘泰山文化内涵,使游客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内感受泰山的浩瀚与深邃。
(二)泰安饮食资源状况
泰安地处我国古代齐鲁大地的腹地,其饮食文化属我国四大菜系的鲁菜系。中国历代都有对泰山的封典祭祀,由此而形成的泰山祭祀性的饮食文化一脉传承,至今仍绵延不断。泰安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其位于华北大平原的东部、山东省的中部,北依济南,南接孔子故里曲阜,因此泰安的饮食文化深受济南菜和孔府菜的影响。泰安属泰山所在地,泰安的饮食文化有着明显的泰山文化的痕迹,泰山是一座神山、圣山,包罗万象,以其博大的胸怀接纳着人世沧桑,佛、道、儒相安于泰山,泰安的饮食文化必然有佛、道、儒文化不同程度的渗入,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构成了洋洋大观的泰安饮食文化———内容丰富、底蕴深厚、各种文化兼蓄并存。泰安依托于泰山,泰山的物产是泰安特色菜的主要用料来源,泰山的儒、道、佛文化又从素食方面对泰安菜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外延,使得泰安菜呈现出多样而质朴的特点。以泰山物产和泰山儒、佛、道文化为基本内涵的泰安饮食文化主要表现为泰山豆腐宴、泰山药膳宴、泰山野菜宴、泰山赤鳞鱼等。
不同文化的聚拢,促成了泰安丰富多样的特色饮食,主要有泰安煎饼、野菜宴、东阿阿胶、泰山女儿茶、泰山板栗、泰山灵芝等。
三、泰山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专门经营具有地方特色餐饮的酒店不多,地方餐饮质量较低
国内外游客来到泰山,除了感受泰山的雄伟壮丽、探寻历代帝王在泰山上留下的足迹、体验泰安的民族风情外,同时对依托于泰山文化底蕴下的泰安的饮食充满了期待,对此,并没有引起泰安政府和旅游行业的重视,“正宗四川风味”、“沙县小吃”、“佛跳墙”、“韩国休闲餐厅”、“哈尔滨餐厅”、“客家水煮鱼”、“东北餐馆”等餐厅在泰城林立,而“鲁菜馆”仅有“泰山一家人”一家连锁餐厅,对于以“泰安名吃”命名的正规餐厅却几乎没有,泰安回民聚居区最为著名的早餐———糁,只在路边的小摊位有,却没有环境优雅、制作工序精良的正规饭店,没有打造属于泰安的字号,同样泰安煎饼、泰山赤鳞鱼、泰山豆腐宴都没有形成自己的字号,没有专门的饮食文化管理部门,这种现象时间长了,易使本地独有的工艺和技术慢慢退化,宝贵的本地饮食文化旅游资源逐渐消失;有一些经营者单纯追求利润,在工艺和选料以及加工上偷工减料,使游客花了钱却品尝不到正宗的泰安美食,从而对泰安饮食大失所望,严重影响了泰安饮食文化的口碑。
(二)宣传力度不够,营销体系不完善
“山东煎饼”、“东阿阿胶”闻名中外,泰安因依托于泰山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拥有“泰山豆腐宴”、“泰山药膳宴”、“泰山煎饼”、“泰山板栗”、“泰山三美”、“泰山野菜宴”等独一无二的饮食资源,游泰山、品泰安美食成为游客游玩的主要目的,但如此优越的先天条件却并没有得到政府和业内人士的重视,对泰安饮食文化的宣传力度不够,没有进行整合营销。人们谈到北京,就能想到“全聚德烤鸭”等老字号;来到重庆,说起火锅,就能想到“德庄”、“小天鹅”等火锅名店;提起扬州的早茶文化,那肯定离不开“富春茶社”,提起泰安,却没有一家代表泰安当地特色饮食文化的餐饮名店,所以,必须加大泰安饮食的宣传力度,将泰安饮食文化作为一个品牌来包装,完善营销体系,实现泰安餐饮文化与旅游业协调发展,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2]
(三)文化内涵挖掘不到位,参与性不强
目前泰安餐饮文化在旅游活动中的开发主要以品尝美味佳肴为主,开发者忽视了菜肴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如今,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游客已不满足于吃饱、吃好,而是追求吃得有品位,所以挖掘饮食背后的文化是适应市场需求所必须的。泰山作为国人心目中的神山、圣山,受到历代帝王、文人墨客的顶礼膜拜,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泰安的饮食文化的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另外,对于游客来说,能够亲身体验菜肴的制作会得到更大的满足,这方面应该引起泰安饮食企业的重视。
四、泰安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几点思考
基于上述基础,笔者对泰安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思路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推进区域旅游合作,实现泰安饮食文化资源的合理利用
将曲阜三孔(孔府、孔庙、孔林)、泰山、济南饮食资源进行整合营销,充分利用“山水圣人线”的优势,推出“品孔府宴、尝泰山煎饼、饮泰山女儿茶、感受济南菜”的饮食线路。
(二)推出饮食文化旅游专项产品
1.泰山农家乐体验游
“农家乐”是一种依托农业的“寄生”产业。因此,“农家乐”不是毁农造景,而是以农为景;不是抛弃农业原有的生产价值,简单追求生态、社会和文化价值,而是在农业原有的生产价值基础上,增加生态、社会和文化价值。
泰山北麓“农家乐”已颇具规模,“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农业观光休闲游正在成为都市人群休闲消费的时尚,泰山野菜、泰山炒鸡、泰山山珍正是发展泰山农家乐体验游的优良先决条件。泰安要充分利用泰山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泰山北麓清幽的农户庭院,以农户的菜园、花园、果圃、鱼塘,配合上泰山悠久的文化氛围和民风民俗,如泰山封禅文化、东岳庙会等,要让游客动手采摘菜园、果园的菜品、果品,这些成为游客的用餐原料;要为游客准备野鸡蛋、板栗、核桃等“农”味十足的土特产供游客选购带回家。
2.泰山豆腐宴专线游
泰山有三美“白菜、豆腐、水”,泰山豆腐被誉为“泰山神豆腐”,豆腐宴大概始于古代帝王来泰山封禅祭祀时,“食素斋,整洁身心”。经过历代厨师的挖掘整理,泰山豆腐宴已成为鲁菜中的一朵奇葩。宴会时有多达150多道豆腐菜可供选择。以豆腐为主料烹制的名菜有:一品豆腐、八仙瑶池聚会、佛手豆腐、人参豆腐、芙蓉豆腐、荷花豆腐等,色香味形,美仑美奂。泰安开发豆腐宴旅游专线,让游客在品泰山豆腐宴尝泰山美食的同时,遐想帝王封禅泰山时的情形。
3.在现有泰山观光游中添加饮食文化元素
泰山文化底蕴深厚,饮食同样具有深厚的文化元素,在对泰山进行旅游开发时,在泰山观光游中添加饮食文化元素,使游客在感受泰山雄伟的自然风光的同时,体味泰山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内涵,得到心灵的净化与灵魂的升华,泰山野菜宴、豆腐宴食用历史悠久,始于古代帝王来泰山封山祭祀时“食素斋,整洁身心”。如“在体验泰山封禅文化的同时,感受豆腐宴、野菜宴”,则一定能给泰山旅游增添更多的乐趣。
4.大力开发饮食类购物品
泰山当地特产丰富,有泰山煎饼、泰山女儿茶、泰山板栗、泰山灵芝等等,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发各种品质优良、品种多样的饮食类购物品,可以考虑自建直营店、零售店并且通过与旅游购物店合作,销售独具特色的泰山饮食类购物品,作为游客返家携带当地特产或旅游观光式购买,通过游客的无意识营销,对泰山饮食类购物品进行推广,同时实现宣传泰山文化的双赢效果。
5.兴建泰安美食文化街
政府应发挥其宏观调控能力,建立泰安饮食文化一条街,美食街的整个设计要结合泰山封禅文化、民俗文化,如泰山石敢当信仰、泰山山神崇拜、东岳庙会等,使游客置身于泰山浩如烟海的文化氛围中品尝泰安美食,让游客对泰山美食在口感和内涵上都被吸引,同时结合泰山东岳庙会,借助泰山东岳庙会的影响力,策划泰安美食节,借此平台宣传泰安美食。
6.宗教饮食文化体验游
泰山佛、道、儒三教合一,普照寺、灵岩寺成为泰山佛教的神髓所在,开发佛教素食文化体验游,使游客体验泰山佛教的空灵和浩瀚;碧霞祠、岱庙为道教神灵碧霞元君、东岳大帝的神府,给了无数善男信女以寄托,定期举办道教饮食养生论坛,在提高现代人养生意识的同时,宣传泰安饮食文化及宗教文化。
7.加大泰安饮食文化的宣传力度
利用各种美食节、洽谈会、旅游大篷车、建立旅游饮食推广网站等平台,宣传泰山饮食文化,通过旅游包机、旅游专列等活动加大旅游促销力度;在对外的媒体宣传片中加入对泰安饮食及文化的宣传。
随着网络影响力的日渐增强,旅游网络推介已经成为一种新型旅游宣传方式,网络营销旋风正席卷整个旅游市场,为旅游行业带来了新的营销商机,正在成为主流旅游营销平台。现在游客普遍通过互联网来获得各种旅游信息,他们获得的泰安饮食信息多是从旅行社网站、各种自助游网站等得到,此外还有一些官方网站如山东新闻网等,但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要建立一个网上泰安饮食旅游超市,所有的泰安饮食旅游资源都在里面展示,为游客提供各式选择,为游客提供一站式的服务。还要针对不同客源地的喜好和个性化需求,设计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泰安饮食旅游推广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