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土木工程实习计划范文

土木工程实习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土木工程实习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土木工程实习计划

第1篇:土木工程实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土木工程信息化;战略;实施构架

中图分类号:S96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土木工程信息化概述

土木工程指的是与土、水、文化相关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建造、维修。主要包括桥梁、公路、水利、建筑、铁路、公路、港口码头、机场等建设行业,对我国经济建设有重要影响。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土木工程产业仍然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因此,有必要对土木工程成信息化进行探讨。

土木工程信息化指的在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通信技术基础之上,对土木工程建设施工作业进行信息化处理的一种高新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土木工程施工方式、施工手段、施工技术,具体表现在施工手段信息化、施工技术信息化、施工管理信息化等方面,大大提高了土木工程的施工效率。

二、土木工程信息化战略

土木工程信息化战略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工程,要根据特定的流程来逐步推进和展开。土木工程信息化战略的完成,首先要明确其战略目标。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来改变传统的土木工程建设,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共享,优化配置各种资源,提升产业结构,促进土木工程产生的发展。

(二)通过信息公开、远程服务、网络办公,促使透明、高效、廉洁的政府监管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提高建设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决策水平和服务水平,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的建设市场环境。

(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土木工程企业服务,提高企业的经济实力与核心竞争力。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的发展与世界的联系更加密切,土木工程信息化也促进了我国土木工程企业的跨国发展。

(四)土木工程作为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土木工程信息化在带动土木工程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培养我国经济的新增长点,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土木工程信息化战略的实施构架

土木工程信息化实施框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土木信息技术

土木信息技术是土木工程信息化最重要的表现形式,该技术是建立在现代互联网技术、通讯网络技术、信息接收终技术基础之上的,结合土木工程自身的特点和土木工程信息化的目标,为土木工程信息化创建一个信息支持平台。具体如下:

1.土木工程信息网。由公众网、局域网组成。公众网主要是从全国范围来看,实现土木工程信息的共享。而局域网则是针对具体企业、具体工程项目而言的,包括企业管理系统和工程项目系统。一方面,该信息网能够提供远程信息服务,也能够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传播。

2.土木工程信息接收。信息接收终端主要包括手持式终端、台式终端两种。手持式终端由于移动性较强,且信息服务功能较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工程人员能够通过手持式终端与信息网之间随时进行信息的交换,查找到相应的数据信息。

3.土木工程信息传输。信息传输标准制定是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的中心工作。首先,根据现有的信息技术标准,从土木工程的特点出发,对程序、公式、表格、图形、文字信息实行分类处理,明确规定各类信息的格式和标准。

4.土木工程信息交互和集成系统。该系统是根据网络传输标准来开发的一个平台,主要用于信息整合和传播,土木信息企业能够通过该平台获取各种信息,还能够在该平台上实现信息传输。

(二)土木信息学科

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的土木工程的结合,形成了一个新的交叉性学科。该学科是以土木信息技术为基础,整合社会的各项资源,为学科建设服务,从经济、政治、法制、技术等方面探讨土木工程信息化的内涵,为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做好理论准备。

(三)土木工程信息化产业

在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中,土木信息技术的发展必然会对产业结构产生影响。首先,土木工程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改变了土木工程建设的流程和方法,提高了土木工程建设的效率。其次,土木工程信息化催生了新的技术服务行业,承担起土木工程信息的生产、传输、维护任务,能够促进整个土木工程信息化的发展。再次,土木工程信息化的发展,对土木信息人才的培养以及法制法规环境的改善都有很大好处。最后,政府监管力度的加强,能够促进建筑市场的有序运行,为土木工程信息化发展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

四、如何实现土木工程信息化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土木工程信息化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从互联网建设来看,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有长足进步,也积累了大量的网络运营经验。土木工程产业的规模较大,市场需求也不断增加,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成为入木工程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方面,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正确认识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土木工程建设中,如何提高施工效率,如何保证施工质量,是土木工程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不仅是土木工程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土木工程发展的良好机遇。因此,要正确认识到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的作用。

(二)加强土木信息技术建设。土木信息技术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之上的,结合土木信息化的特点,重点培养了一批不仅了解信息技术,也了解土木工程的复合型人才,促进土木工程信息化的实现。

(三)认识到土木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不仅对土木工程行业有重要的影响,也关系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应从科研、体制、人才、教育培训方面来促进土木信息化建设。学科建设是实现以上目标最重要的方法,在学科建设中,能够有效整合社会的各种资源,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四)加强体制创新。在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中,我国提出了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资源共享的原则。为保证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实施,应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土木工程企业和土木工程委员会的作用,将政策、研究、学科、产业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推动机制。

结束语:

土木工程信息化战略的制定以及实施,应以土木工程信息化需求为基本出发点,明确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在战略目标的指导下,确定土木工程信息化的实施构架,结合土木工程行业的特点,实现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不仅对土木工程行业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资源的优化和整合,能够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因此,我国土木工程的发展,应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发挥学科优势,加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姜艳芹.土木工程信息化战略及其实施构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1).

[2]何泽泉.土木工程的信息化战略及实施构架研究[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0,(8):186,185.

[3]白朝阳.探究土木工程信息化战略及其实施构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5).

[4]曾继芳.关于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0).

第2篇:土木工程实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1.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入世后,我国建筑业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面对建筑人才市场更为激烈的竞争,高校对建筑人才的培养应尽快适应向“大土木”的转变,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土木工程技术及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管理人才。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在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一是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不合理,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土木工程涵盖了原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地下建筑工程等八个专业,专业覆盖面宽,由此可见,就现实情况来看,“厚基础、宽口径”的具体做法,大多理解为多加几门基础课和相关专业课,而忽视了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和优选教学内容等诸多方面,实际的效果与理想相去甚远。二是考试注重理论测试,忽视技能等方面的考核。不能有效地激励学生持续不断地探索、学习与创新。三是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仍存在较大局限。我国的土木工程专业基本上仍属于“填鸭式”单一教育方法,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科学思维的环境仍显不够,另外实践教学与课程分离,这种做法虽有利于组织教学,但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对建筑类企业来说,现在面临国内、国际两方面的变革要求:在国内,土木工程的融合,综合性工程项目的增加,特别是经济体制、就业机制的变化,使得综合素质高、专业口径宽、适应性强成为社会对人才的最基本要求,教学计划必须适应这种转变;另一方面,我国开始实行注册工程师制度,又进一步向着注册工程师的国际互认努力。建筑类企业对国际市场的占有率逐步增大,国外企业也逐步进入国内市场。因此,我们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相应的课程体系,主动适应国内、国外两方面的人才要求。

2.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2.1我校土木工程师培养目标

随着中原经济区、航空港区建设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培养适合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显得尤为迫切。因此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应遵循教育服务经济建设的原则,围绕我校建设有特色大学目标,立足河南,面向全国,进一步加强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提高专业办学层次和质量,源源不断地为河南和全国土木建筑业培养和输送综合素质良好、富有创新精神的卓越土木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

2.2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内容、知识学习方式、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加强实践教学及能力培养方式等关键环节。实施“全过程、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稳定的大型企业实习基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基本技能、表达能力和工程综合能力。土木工程专业本科阶段学生主要采取“3+1”工程师培养模式,其中3年以在校理论学习为主,累计1年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依靠本专业教师和定点企业内的工程师联合指导和培养,使学生紧密结合工程实际,深入到土木工程建设的勘测、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等整个工程生命周期中,完成在企业实训阶段的学习任务。因此,“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培养方案包括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个部分,两个阶段的学习分别制定相应的校内教学计划和企业培养计划。

2.3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立足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剖析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内涵入手,在坚持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融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整合、个性培养与社会责任并重的同时,处理好核心课程与选修课程、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的关系。进一步强调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充分发挥课程教学在卓越工程师培养中的主战场作用。(1)课程体系要彻底改变因人设课现象。对课程进行梳理与整合,避免课程间内容重复,同时力争做到课程间无缝衔接。每门课程均应尽力成为教学质量高、广受学生欢迎并充分体现学院特色的精品课程。(2)通过课程的精心设计等途径,尽可能减少课程门数;借助于其他教学手段减少课程理论教学学时数,增加实践教学学时数;专业核心课程要尽可能安排实验内容,并设置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使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同时增加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3)专业核心课要按改变课程的开课方式与授课方法。探索按教学团队形式开展课程建设,按团队方式承担课程教学任务,如3-4名教师共同承担一门课程,资深教授讲授理论,科研强的青年教师以及从企业聘请的专家讲授案例,让各个教师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4)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应在教学团队或教研室平台上进行精心设计,每门课都要将知识、能力和人格培养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5)推行小班上课,进行研讨式学习。(6)应尽可能逐步开出全英语课程,与国际学院土木工程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班融通。

2.4校内外师资队伍建设

开展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师资队伍是关键。要加大建设力度,尽快形成一支至善、格物、育人的师资队伍,保证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培养计划顺利实施。要明确从事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教师应该具有的基本条件,如懂得高等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具有较高水平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学术造诣:具有较强的工程能力,例如设计和实施能力: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严谨的治学风范和健全的人格魅力。学院尽可能为教师达到这些条件提供支持。逐步完善与“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相符合的师资政策,包括聘用政策、晋升政策、考核政策和其他激励政策,同时也包括教师培养和提高的措施等。探索和建立土木工程教育中“教师—工程师”有机结合的新机制。

2.5教学形式与方法

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推广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式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提出新问题、发现新知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从继承性学习走向探究发现性学习;提倡教师团队协同教学,开展大班授课,小班研讨,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鼓励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开展信息化教学。

2.6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毕业设计(论文)是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同时也是学生毕业前的一项综合训练。我院已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评价体系。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要求,我院将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建立有效的质量监督体系,整合与优化实验教学条件,鼓励学生突破专业和学科界线开展科研训练,探索学生个性培养的新途径。

2.7实习实训

实习包括:认识实习、测量实习、地质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其中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在建筑类企业进行,企业实习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新增教学环节。学生通过在企业各不同阶段的实习,熟悉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施工的基本方法,提高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了解工程实际需要,培养职业精神、分析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等工程综合能力,从而具有独立从事土木工程领域内某一方向工程设计与运行、分析与集成、研究与开发、管理与决策等能力,以适应未来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成为面向未来的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卓越工程师。

3.企业学习阶段方案

3.1培养目标

卓越工程师企业培养计划是针对“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的企业部分所专门制订的,主要是指本科第4年的企业学习内容安排与要求。其目的是通过学生现场的实践与学习,结合土木工程产品的设计、施工、检测、监理、运营、维修等过程中工程实际问题,培养能够灵活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沦知识,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与解决土木工程产品设计、施工、检测、监理、运营、维修和相关技术研究等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卓越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3.2培养标准

(1)能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土木工程领域的实际问题。针对土木工程中的技术问题,能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认识和系统地表述问题,建立模型,判断和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和建议。(2)具有较强的新技术判别力,能从生产实际中发现问题,提出创新性课题,并组织协调相关部门攻关,取得创新成果。(3)了解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的政策、法律和法规,熟悉土木工程建设的相关程序和行业习惯。(4)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5)充分了解企业的建立、运行、管理等知识。明确土木工程师的责任和社会角色,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及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4.保障条件

4.1组织保障

为使方案顺利实施,学院成立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咨询专家工作组。(1)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院长担任,副组长由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分管本科教学工作的副院长担任,成员由学院教学办公室、土木工程教研室、实验室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全面领导、规划、组织、协调工程教育改革及“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调整、制定相关政策和制度,保证计划各项工作能落到实处。(2)工作小组:工作小组组长由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分管本科教学的副院长担任,副组长由土木工程教研室主任担任,成员由土木工程教研室教师、工程教育专家、企业代表等组成。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计划各项工作的实施,就培养目标、专业标准、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生方式、队伍建设、招生方式、校企合用联盟等方面开展具体工作。(3)核心专家组:为了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各项工作,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成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核心专家组,由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大型企业工程技术专家组成。其任务就“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提出可操作的咨询意见。(4)教学指导委员会:为配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学院成立“工程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教育教学委员会由院领导、专业资深教授、行业专家、毕业生代表组成。通过教学指导委员会保证土木工程专业制定培养目标、专业标准、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等科学合理,同时,保证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能落到实处。

4.2人员保障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拥有一批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土木工程专业现有教师2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6人,博士13人,硕博比例100%。获得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的教师3人,获得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的5人,获得国家一级注册造价师的教师3人。外聘企业非专任教师10余人。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多项科技开发和工程设计任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承担了公路与桥梁、多层及高层建筑设计任务以及危房鉴定、土木工程检测等项目,促进了教学改革、丰富了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能够保障“卓越工程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

4.3经费保障

除学校对立项建设的卓越计划试点专业经费资助以外,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将自筹部分经费,以加大对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经费投入,主要用于资助在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过程中的教学改革项目的配套,选派教师到企业进行工程实践能力培训,聘请校外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师和高层管理人员进行专业课教学,指导学生实践、毕业设计等开支,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以及国际化培养等费用。

第3篇:土木工程实习计划范文

实践模块也是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教学计划的核心部分,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关键,使学生熟悉和掌握专业技能的课程体系。实践模块是学生理论知识与毕业就业工作之间的纽带,是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的核心。该模块包括金工实习、专业课程设计(五门左右)、认识实习、土木工程基础实验、测量实训、企业生产实习以及毕业设计等。该模块共50个学分左右。职业技能训练是教学计划的辅助组成部分,是为学生职业生涯作准备的教学环节。该模块要求学生在上学期间考取专业证书如施工员、造价员、材料员等专业相关证书,并为二级建造师、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打好基础。该模块共4学分。

二、专业模块建设

专业模块建设作为教学计划的核心部分之一,对于学生了解专业背景,理解专业理论起着决定性作用。本着为土木工程生产一线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原则,专业模块建设必须与行业相结合。与行业规范要求相结合。土木工程从项目策划、结构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都有国家、地方及行业规范约束。特别是结构设计类课程,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主要就是按照规范要求利用软件设计,所以一些较难的理论如可靠度分析计算等可简单介绍,由于教材建设的滞后性,教材中一些过时的规范内容要及时删除,使学生熟悉并学会使用现行规范。所以在结构类设计课程中,教师要自带结构设计规范,引导学生遵循规范要求,学会使用规范做好设计。部分课程甚至可要求学生自带规范,熟练掌握规范使用流程。与职业技能要求相结合。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参加工作后,要考取一、二级建造师、注册结构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招标师等证书。课程教学要与证书考取相结合,如土木工程法规、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学等课程,要结合历年考题讲解,从历年考题中提取案例分析,实现案例教学与考证要求相结合,同时也能使学生直观理解课程的重要性及特点,为学生主动认真学好课程提供思想保障。与工程建造过程相结合。土木工程生产一线主要是施工、监理、材料、资料、造价等工作岗位。在土木工程中,每一单项工程都包含若干单位工程,又可进一步细化为分部分项工程。建设过程实际上就是各分部分项工程的累加。所以可以实现项目式教学,利用教学方法让学生体会分部分项工程的实现过程。

三、实践模块建设实践

模块作为教学计划的核心部分之一,是学生学习和就业的纽带,是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考虑到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项目组做了以下工作。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建设。工程建造过程实训是本项目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试点。将传统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课程合并,结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软件PKPM施工模块,将课程教学内容分为土方工程模块、临时设施模块、混凝土工程模块、钢筋工程模块、资料模块、施工组织设计模块等,将理论教学融入实践教学中,实现现学现用。学生在完成该课程后,即可以对一些小的工程完成施工组织设计、脚手架专项方案设计、降水专项方案设计、混凝土工程专项方案设计等。企业生产实习。考虑到土木工程行业特点,一项工程不可能大量接收实习学生,集中实习很难实现。从2011年起,土木工程系开始实施分散实习,即由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由企业与学院教师联合指导。分散实习,既能解决学生的实习单位联络问题,同时也能为学生就业工作打好基础。近两年来,学生实习时间不仅包含暑假,为了适应企业需要,2014年实习学生于6月初即进入实习场地,实现了实习入场与用工高峰期的结合。分散实习的指导与管理工作,土木工程系通过三年的探索,走出来一条以专题教学引导学生的路子,学生实习效果得到了逐步的提高。企业实习考核采用小组答辩和答辩委员会相结合的形式,即由小组答辩确定较优秀和较差学生,由答辩委员会组织公开答辩和二次答辩确定学生是否获得优秀实习生或通过企业实习答辩。毕业设计。毕业设计结合企业实习,学生可利用企业实习工程资料,由指导教师稍作修改,即可实现一人一题。同时考虑到学生基础,只要求少量同学选择结构设计类题目,大部分学生选择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专项方案设计、造价文件编制、招投标文件编制等现场应用型题目。学生可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但是企业必须有副高级职称以上人员指导。同时加强过程监控,对出现问题的毕业设计强化管理,提前预防。土木工程基础实验是将传统的工程力学实验、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土力学实验结合在一起。根据施工现场钢筋进场验收、地质勘查报告、混凝土试块实验、砂浆试块等,模拟流程,模拟环境,模拟角色,模拟表格,使学生通过实验就能熟悉施工现场,确保与施工现场的无缝衔接。其他实践教学。课程设计、认识实习、土木工程基础实验等其他实践课程紧紧围绕为生产一线服务的原则展开,结合工程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思路。模拟生产一线流程、场景及管理模式,使学生提前适应生产需要。

四、结语

第4篇:土木工程实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土木工程;实习;改革探索;效益

土木工程专业系列工程实习是所有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所必须要完成的实践教学环节,但在实习的实际进行过程中,由于实习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危险性,加之学校教学与实习的分离现象严重,学生受自身主观因素的影响对实习的重视程度不足等原因,土木工程专业的时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文章将从实习的目的及要求为出发点进行思考,对现阶段土木工程实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和探讨,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改革方案。

1土木工程专业系列工程实习简要介绍

1.1土木工程专业系列工程实习的目的

土木工程是对建筑、桥梁、岩土、公路等工程进行设计、施工、监测、管理等项目的作业,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专业培养学习后应当具有良好的自然科学基础,掌握一定的制图能力,具备力学、材料、施工、监测、预算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由于土木工程专业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性较强,因此,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在重视理论教学之外,还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土木工程专业系列工程实习的目的,就是让同学们在实践生产中加强对所学习的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动手操作能力,理解所学和所用。

1.2土木工程专业系列工程实习的要求

土木工程的实习应当包括设计、施工、管理等多种项目的实习,但在实际的实习中,以施工实习较多。学生管理人员在实习开展前应当与施工单位沟通好学生的安全及管理工作,向每一位学生传达实习流程及安全注意事项。学校应当安排好实习的内容、时间,实习教师应当做好备课,制定一定的考核及管理制度,做好作业及评分安排。土木工程专业系统工程实习要以实习目的为依据,规划和布置好具体的实习细节,做好考核与反馈工作,促进实习达到应有的效果。

2土木工程专业系列工程实习的现状及问题

2.1土木工程专业系列工程实习基地的条件有限

土木工程专业系列工程实习中,学生参加程度最高的是施工实习,施工实习是在施工工地进行的,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现阶段,在土木工程专业系列工程实习中,学生的实习基地主要通过学校自主建设、学校联系以及学生自主联系三条途径进行解决,三种方式各有利弊。学校自主建设的实习基地成本较高,并且无法达到完全真实的工地效果,但具有安全保障性强、联系方便等优点。[1]工程项目的工地往往考虑到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因素,愿意承接学校大批量学生的并不多,因此学校能够联系到的实习工地数量有限。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工地不方便学校进行统一的管理,学生的实习效果缺乏专业老师的指导,具体的实习过程不易控制,学生的实习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实习基地的条件的限制,给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实习工作带来诸多困难,是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2学生对实习的重视程度有待提升

学生对实习的重视程度一方面来自于实习的考核方式,另一方面主要来自于学校的重视程度及引导方式。在教学中,教学项目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重视程度具有引导作用。我国土木工程专业实习普遍存在着考核方式不当、考核成绩占有比重较小等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对于实习重视程度不足的情况。学校对实习的重视程度、投入力度以及教师的引导方法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于实习的认识,学生在不严谨的实习工作部署下,易产生懈怠心理,同时学生对于实践的经验浅薄,若安排的实习内容较大程度的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范围,则其在实习中的配合程度会有所下降。

3土木工程专业系列工程实习的改革探索

3.1加强土木工程专业实习基地的合作和建设

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实习在联系实习基地中存在的问题,有关部门应当加大力度,制定出配套的解决措施,对原有方案进行改革。虽然土木工程相关的项目建设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但学校可通过加强与相关的项目建设单位的合作关系,来建立长期并且稳定的合作。学校应当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包含有能够保障学生安全以及方便学校与实习基地双方共同对学生进行管理的管理制度,对学生实习内容的安排以及教学的具体计划,对学生实习成果的考核方式及标准等。相关部门应当鼓励学校与实习单位建立长期并且稳定对接关系,同时学校也应尽力避免因管理、规划不当而给合作单位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3.2提升工程实习与教学结合效果

在现阶段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中,理论课堂教学与实践实习的分离现象十分普遍,学生在生产实践中缺乏老师的指导,对于知识的理解不透彻,也会影响实习的最终效果。在土木工程专业系列工程实习中,要加强实习内容与教学内容的匹配性,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纠正自身理解上的偏差。在同一工地的实习往往具有实习内容单一的弊端,学校可联系不同施工进度的工地作为实习基地,方便学生对不同进度下的工程要点进行了解。加强土木工程专业实习教师的师资力量对于提升实习与教学相结合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应当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可在非实习期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与综合素质,学习先进的实习工作经验和优秀的教学技能,充实实习的教学队伍。

3.3提升学生对实习重视程度

提升学生对于土木工程专业实习的重视程度,就需要学生了解实习对于本专业学习的具体意义,在实习开始之前端正学生对于实习的态度。教师可通过理论课堂引导、动员等方式提高学生对于实习的兴趣。学校在实习前应当做好相关的部署工作,并对实习内容、考核方式等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内容进行明确传达,加强学生对于实习要求的掌握程度。对于实习结果的考核要严格按照有关标准执行,通过实习的质量决定学生的实习成绩,以公正的标准促进学生认真对待实习。

4结束语

土木工程专业系列工程实习的良好效果对于促进学校的教学质量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直接的影响。学校应当明确土木工程专业实习的重要意义,针对现阶段在土木工程专业系列工程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积极学习国内外相关方面的先进经验,并结合自身的实习开展情况进行深入的改革,因地制宜的制定出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促进土木工程专业系列工程实习的良好开展。

参考文献

[1]干洪,徐达奇.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6):10-13.

第5篇:土木工程实习计划范文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材内容滞后

近20年来,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和土木行业的发展,土木施工技术和现代化机械施工突飞猛进,许多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不断涌现。然而众多教材内容与现实施工工艺差距很大,主要由于很多专业教师为了写书而写书,或没有任何工程实践经历,在编制教材过程中很多大型工程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无法引入教材,导致施工教材极其死板。许多教材中普通钢筋砼的冷拉工艺、屋面沥青卷材等已被规范明令淘汰的内容仍存其中;一些新的施工材料和施工工艺却没有写进教材,特别是建设部近年来推广的建筑防水工程新技术、高强度高效钢筋、清水混凝土、新型节能保温工程等在教材中都没有体现。

(二)教学手段单一

现在很多教师依赖计算机来完成教学任务,多媒体课件成了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3]。与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虽然改善了教学效果,但仍表述不清楚施工技术的众多内容。特别是施工工艺流程、施工机械的基本性能和操作要点等,根本无法在课堂上讲解清楚,如塔吊的自动顶升过程的操作要领等,学生很难在课堂上深刻理解。

(三)教学课时少、教学内容多、实践教学安排不合理

教育部和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提出了“大土木、宽口径”的要求,许多高校都减少专业课的授课学时。一般高校的专业课程约48学时,而应用型本科教育模式的院校要求学生分析每章的施工特点、编写施工工艺流程和施工方案、检测检查施工质量等。这使实际教学安排很难满足教学要求,教师常感到教学压力过大,没有时间对教学内容发散讲解。在土木工程教学计划趋同的同时,绝大多数高校安排了4周的施工实习时间。一个工程项目4周的实习时间太短,可能仅停留在施工分项上,特别是对需要掌握的多层和高层主体结构施工,有时只可能看到二、三层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无法了解施工工艺的全过程。安徽省几所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统计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计划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安徽省各高校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教学计划基本趋同,这也正如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何若全所说,“当前各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趋同,教学内容没有体现本校特色”[4]。根据学院实际情况把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安排在第7学期,因为学生有暑假的实习经验,上课过程中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对施工理论知识的理解。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是课程的灵魂和统领性文件,教学内容设置是否合理取决于教学计划是否科学合理。针对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的特点,结合学校师资力量和教师的相关经验,力争在以下几方面做到优化。

1.依托教学团队和施工企业技术人员一起精心编制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规定了课程的相关教学任务,是把握课程重点的必要参考。因此,在制定大纲时既要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又要兼顾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才能培养出应用型强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如讲解现行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参照现在的施工机械修订课程大纲,要紧跟现行的工程建设步伐,体现学院的应用型特色。

2.调整课程学时分配,做好各环节的衔接

现开设土木工程专业的院校大都一直在压缩课程学时,在有限的学时内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对授课团队来讲极具挑战,因此改变原来的“粉笔+黑板”满堂灌的4-0教学方式,借鉴太原理工大学的做法变为周学时3+1的方式,其中3学时主要是教师课堂讲授(当然这离不开利用课间休息时间播放视频),另外1学时安排施工技术专题、观看助学图片和施工录像资料、工艺模拟等实践活动。这样做一方面可以紧扣课程教学大纲、教材,完成基本教学要求,另一方面又可以使课程教学内容和实际工程紧密结合,教学形式更形象生动和丰富多彩,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理安排实践环节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特别是随着施工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出现,学生不到现场了解很难理解掌握所学内容,因此,该课程实习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第2届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研讨会显示,大多数高校该课程生产实习安排为4周,一般在第7学期寒假进行。这样的安排时间太短,大多数工地只能进行一道分项工程的施工,学生无法全面了解书本上学到的工艺。在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后,经过学院土木工程教研室的系统研讨总结,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实习环节原计划4周实习计划不变,时间安排在第7学期前4周。具体实践实习时间为:暑假后期4周+国庆1周,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对现场知识的渴求,也较好地完成了相关教学计划,学习效果显著。

(二)增强授课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4]

在地方本科高校中,大多教师没有实践经验,不了解现场场景,授课也讲解不清楚施工细节,如模板支撑、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等工艺细节。因此,对于这样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课程,要求教师除了有系统完善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有一定的施工实践经历。笔者认为增强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可以从两方面入手:其一,教师在讲授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之前,必须深入建筑施工企业工地实习锻炼;其二,学院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脱岗学习深造,增加经费支持授课小组教师参加各类教学实践研讨和前沿施工技术等会议,以便及时掌握前沿施工技术,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三)教学手段丰富化

仅依赖多媒体课件教学很难满足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对毕业班的土木工程专业学生。适应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的需要,采取如下的几项教学措施。

1.举办形式多变的专题讲座

在教学中对于实践性很强但又无法实现现场教学的内容,可以请当地专家走进课堂举办讲座,设置专题进行技术交流。现场专家丰富的专业知识、大量实践操作经验和现场管理知识可以为学生和教师“排忧解难”。如可以针对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与降水施工、大型工具式模板施工工艺、清水混凝土剪力墙施工工艺、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和底板浇筑施工工艺等举办专题讲座。这样不仅让学生了解了该课程的难点,开拓了视野,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建立了与当地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的紧密关系,最大化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从事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的就业热情[5]。

2.拍摄现场视频资料

与协作实习单位合作,对于正在施工的具有代表性的分部分项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选派年轻教师和学生自带摄像机、照相机到施工工地现场跟踪拍摄第一手资料,回学校后归类整理、剪辑制作成施工助学图片、简短要点录像片,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制作成嵌入式PPT,这样直接与所讲课程内容衔接,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可大大提高教学质量[1]。皖西学院在实验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购买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现场摄像、编辑的影音录像和教学视频,这些现场视频工艺流程系统完整,涵盖施工工艺要点,课下可为感兴趣的学生加深体会。

第6篇:土木工程实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 施工实习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241-01

施工实习作为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阶段最关键的环节,是该专业学生书本理论与工作实际结合的实践过程。在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结束了校内的基础课以及专业课学习的前提下,通过进入施工现场进行实习,切实了解土木工程的项目设计、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以及工程监理等方面实践技术,让已获得的理论知识有机会和真正的实践结合到一起,开拓视野,增加学生的专业感性经验,培养其独立发现问题并进行分析解决的能力,接受实践的考验,提前适应毕业后的职业需求。

一、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施工实习阶段面临的问题

就工科院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施工实习工作来说,大多数会安排在毕业前一年的某个期末,在实践中普遍面临到一些问题:

首先,实习单位的联系方面难度较大。因为土木工程对于项目进度、工程质量要求都比较高,因此多数项目施工企业接收学生实习的意愿并不强烈,接收度不高,一方面怕由于配合学生实习而延缓了工程的施工进度,无法按期交工;另一方面由于施工现场状况频发,学生经验不足,担心安全事故的出现。

其次,是实习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当前国内工科院校分配于工程施工实习的费用比例 过小,再加上学生之间经济实力差别较大,因此进行实习地点实习单位的选择时会面临到非常大的局限;不同的实习单位提供的实习内容、实习条件相差太多,导致各学生的实纲差别也很大,施工实习的预期效果较难达到。

最后,还有实习地点分配过多的问题。由于土木工程涉及的范围比较大,因此指导老师往往要面临严重的交通不便问题,而且负责学生实习指导的施工人员本身又有专门负责的事务,无法充分投入到学生施工实习的指导中,当学生在施工实习遇到问题时就无法及时从学校指导教师以及实习单位施工人员得到答案。

二、改善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施工实习状况的意见

鉴于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施工实习阶段面临到诸多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努力,加以改善:

(一)学校调整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实习时间

鉴于学校的实习时间安排需要更加合理化,比如将为期不到一个月的实习延长到两个月,提高学生接触实践的时间,给他们更多接触各种工程施工难题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实习效果。当然学校也可以在不影响当前教学计划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假期时间利用起来。

(二)对于学生施工实习的组织模式应当科学选择

在实习实践中,土木工程专业学生采取的组织模式有集中与分散式两种。笔者认为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使用。

集中式实习指的是由校方对需要实习的学生进行集中安排。也就是实习指导老师在对一些实习工地进行精心挑选的前提下,对于诸如爬升模板施工等复杂性比较强的施工现场,老师可以对学生开展现场教学,此外也可以请实习企业内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工程师结合已有的工程项目案例,为学生讲述怎样将所学到的专业理论运用到施工现场问题的解决上。

(三)学校可以加大学生施工实习基地的构建

对于学生施工实习来说,校内外基地完善的科学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实习的效果。学校应当一方面建立起学校附近的校内实习基地,一方面加大校外实习基地的联系与确定力度。

土木类工程项目的施工时间一般进行得都会比较长,较短时间的实习期所需要的教材以及专业案例,学校并不能完全依赖校外工程企业全部提供,而应当以学校为主体自行制定一个方案。

进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时,可能会牵涉到许多方面,比如学生交通、学生住宿、施工企业实习管理、学生安全以及现场指导等等,所以落实了充足的实习经费之后,还需要做好施工项目实习安排以及接收企业实习管理和现场指导的落实工作,而且校方最好与施工项目企业进行横向联系,商讨在该处构建起长期性或者流动性的校外学生实习基地。

结束语

在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施工实习阶段,要保证实习效果,就必须加大工程实习体系的完善力度,同时强化教师责任心、学生实习主动性以及施工企业的充分配合,以便保证学生在实习阶段可以真正提高实践水平。

参考文献:

第7篇:土木工程实习计划范文

教学计划是培养人才的主导性文件,反映培养出的人才所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层次和工作能力。文章从综合素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几个方面,介绍了广东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以及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情况。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 教学计划 培养目标 培养模式

一、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

土木工程专业是一门应用技术型学科,其人才培养模式应确立以“面向社会、立足岗位、注重素质、突出应用、强化实践、培养能力”为指导思想的“高级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理论和应用并重为宗旨构建其教学体系。其培养目标为:掌握工程力学、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和工程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建造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和注册监理工程师基本训练;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的能力;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隧道、矿井等的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较高的创新、敬业、协作精神的高级土木工程专业技术人才。

“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定位。第一,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是学科通才教育。我院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模式既不是重点大学的研究型教育,也不是培养生产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高职教育,它的培养模式应该是理论知识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宽度,即学科基础要体现工程学科平台的要求,但又不过分拘泥于理论的严谨性而对工程实践给予一定的重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通才教育;第二,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应是基础理论与工程能力、技能并重的教育。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强调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并重,在基础理论知识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对实践、 省略 实训教学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注重实效,注重能力的培养,强化工程训练,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力求培养出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有扎实的专业基本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第三,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应注重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土木工程专业面临国内、国际两方面的变革要求:[1]在国内,土木工程中多学科及其知识的融合,综合性工程项目的增加,特别是经济体制、就业机制的变化,使得综合素质高、专业口径宽、适应性强成为社会对人才的最基本要求;另一方面,我国开始实行注册工程师制度,向着注册工程师的国际互认进了一步,土木工程类企业对国际市场的占有率逐步增大,国外企业也逐步进入国内市场。因此,我们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相应的课程体系,主动适应国内、国际两方面对人才的要求,并把这种指导思想落实到新的教学计划中去。

二、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应具有的知识和技能

广东工业大学建设学院从历年的毕业生就业调查看,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除少部分人(10%左右)继续攻读高一级学位、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之外,大多数主要从事工程设计、工程施工、施工管理、物业开发、工程预算、工程监理、工程鉴定、改造加固等一系列专业性较强的技术服务工作。这就要求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第一,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了解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及应用前景;

第二,掌握工程力学、土力学、水力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掌握工程规划、工程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地基处理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有关建筑机械、建筑电气、给水排水、工程测量、施工技术与组织等方面的基本技术;

第三,具有工程制图、计算机应用、主要测试和试验仪器使用的基本能力,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工具)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初步能力;

第四,了解土木工程主要法规;

第五,具有进行工程设计、试验、施工、管理和研究的初步能力。

三、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根据建设部高等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有关土木工程专业的基本原则[2]和我院土木工程专业的办学经验,我们对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调整,表现为:

1.制定和完善了切实可行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

为了很好地贯彻教学大纲的要求,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根据我院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了旧教学计划,增加了专业选修课的比例,为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视野创造了条件(见表1)。考虑到学生考研、找工作的压力,对各学期的开课量做了合理的安排,把课程适当提前,减少四年级的开课量。

2.保证各门课的知识链连续但不重复

在制订教学计划时,仔细研究每门课程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作用,重新定位每门课程的地位和作用,进行整合优化,打破各个课程之间的条块分割与各自为政的局面,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根据整合后的课程内容进行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并严格按大纲的要求组织教学。如“基础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单层工业厂房结构设计”、“单层工业厂房结构课程设计”、“高层建筑结构抗震与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这几门课程对实践内容部分没有明确的界定,由教师灵活掌握,有些内容会造成重复或遗漏,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这个问题,在制定新的教学计划时,首先对整个课程体系进行梳理,然后对其进行整合优化;在教学大纲中,我们明确规定“单层工业厂房结构课程设计”包括排架设计和浅基础设计,“基础工程”课程设计做桩基础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要包括楼和框架设计,毕业设计做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并调整了相关课程的学时,保证了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3.强化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我院土木工程专业的总体培养目标,新教学计划中除了“两课”社会实践,还设立了:军训、认识实习、工程测量实习、工程地质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房屋建筑课程设计、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钢结构课程设计、单层工业厂房结构课程设计、施工组织课程设计、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性课程,共计39周。

为配合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实施,我们与设计单位、科研单位、施工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建立了多元化的实习基地,探索有效的新型方式和途径,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通过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环节,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专业学术问题的研究和探讨中,加深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和兴趣,提高其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

4.重视外语学习和计算机能力的培养

英语课程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分级教学、分类培养、目标驱动、滚动培养的教学模式。第1~4学期进行基础英语教学,根据学生能力采用分级教学的方法,以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为目标,进行滚动培养。第5~7学期进行专业英语教学或在专业课开展双语教学。在第8学期的毕业设计中安排撰写外文摘要。这样有利于保证学生达到一个较高的英语水平。教学计划中除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辅助结构设计等课程外,将计算机应用贯穿整个四年的课程教学中,在理论课、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增加计算机应用训练,保证各个教学环节中应用计算机的时间总计不少于200机时,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第8篇:土木工程实习计划范文

怎么样改进建筑工程专业实习教学质量、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成为我们今后教学实践中一直需要探索的问题,以下就建筑工程专业三大实习的教学改革实践,谈几点想法与思考。

一、当前实习环节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为土木工程专业一个重要方向,目前,实习由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等3个环节组成,实习环节培养方案一般为9周,新形势下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着以下诸多困境:

1.土建项目工程量大、工序多、周期比较长,短时间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或毕业实习只能看到某个分部工程或某个工序,很难真正看到工程的全过程。

2.受时间和经费限制,一次实习不可能到多个不同工地。

3.扩招后学生多、且实习类型多,而老师一般比较少,教学资源有限。

4.考虑到安全、食宿等方面的困难,施工单位通常不太愿意接待实习,即使少数学生联系找到实习单位,动手参加生产实践的机会不太多,对工程施工技术和管理很难有深入、全面的了解。

5.毕业设计内容由建筑、结构与施工3个部分组成,由于毕业设计时间有限,大部分学生对施工部分投入不够,导致社会核心需要的施工部分论文质量普遍偏低。

二、建筑工程专业实习教学改革研究

1.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基地

在湖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办学实践中,我校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学校与省建筑三公司的地缘、人缘、亲缘优势以及学院土木学科专业优势,校企互动,着力加强与公司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合作,与企业建立了长期的、稳定的合作关系,校企合作基础牢固。

湖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与湖南省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已有近15年的时间,包括人才培养、科研合作和技术推广等领域,合作范围广泛而深入。15年来,湖南科技大学为湖南省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培养和培训各类技术人才100余名,大多已成为企业的管理者或技术骨干。同时在高性能混凝土结构及其施工技术、大跨度结构施工控制理论与技术、深基坑开挖与边坡施工控制技术、土木工程施工排水及废水处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取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鉴于多年来在人才方面的合作,湖南省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2006年被湖南省教育厅第一批评为湖南科技大学优秀实习基地。共同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土木工程专业与湖南省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建立1个本科生实习基地,涵盖了学院所有的土木工程专业实习,有利地保证了实习质量,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基地是学校实践性教学的重要场所,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是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基本前提和保证,实习基地的设施、条件直接影响着实习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学基地建设也就显得十分重要,基地建设成效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实习教学的质量。为此学校应重视教学实习基地的开拓与建设工作,并采取相应措施来规范和完善基地的建设,制订《教学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条例》,保证教学实习基地的遴选质量,开拓和维护好各专业的教学实习基地,本着教学相长、扬长避短、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原则,与教学基地签订相关协议,使互惠互利原则能够有计划性、双向性和连续性;坚持共建、共享、互利、巩固发展的基地建设原则,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努力追求各方利益的共同点,使教学基地能够主动积极参与实践教学活动,学校通过教学基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索质,实习单位通过学生实习寻求单位的人才储备,增强彼此间的互动和相互间的默契,巩固和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保证学校各专业有完善和质量较高的实习教学基地,为保证实习教学质量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2.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实践能力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应该设立课外创新的学分,鼓励建工专业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学生在大二、大三提早进人有科研项目的教师科研实验室,参加教师相关科研项目锻炼。在这一培养过程中,许多同学经常跟随教师到省建三公司企业科研调研,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深入培养了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些学生直接将实习期间调研课题作为毕业设计的内容,使毕业设计的选题具有极强针对性,并迎合社会的实际需要。

教育应与校外生产劳动相结合、与社会实践所需要的内容相结合,校企合作是前述结合的具体表现,是学校主动适应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是立足于时代经济结构和企业资源优势,找准服务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切人点的需要开展校外实践活动是教育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进行深层次的校企合作,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

三、结论

推进校企产学研长期合作,推进实习基地建设,提升建筑工程专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教学质量,为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实践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充分利用我院“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示范基地,优化实习与毕业设计教学进程和监管行为,改革建筑工程专业传统的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构建“基于校企合作示范基地的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合作培养新模式”,制定完善的实习计划与大纲,加强实习教学过程的管理与监控,毕业环节与企业联合指导,实现实践环境教学效果最优化。

参考文献:

[1]罗秋兰.突破产学合作教育难题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7,(6):104-108.

第9篇:土木工程实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课程体系;改革教学;路桥方向;土木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2)12-0049-02

1998年教育部颁布新的本科专业目录,其中土木工程专业是由原来的矿井建设、建筑工程、城镇建设(部分)、交通土建工程、工业设备安装工程、饭店工程、涉外建筑工程、土木工程等八个专业合并而成。其中的道路与桥梁工程方向是土木工程专业设置的6个专业方向之一。为了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在“大土木”的框架下,有必要从路桥方向学生工程能力培养入手,确立指导思想,明确培养目标,探讨课程改革创新的内容和途径,全面推动土木工程专业路桥方向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实践。

一、课程体系改革的指导思想

土木工程专业路桥方向课程体系改革研究的重点应以确立面向21世纪的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个性发展为职责。要求培养的学生能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有创新精神,掌握现代化科学的管理理论、方法和手段,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竞争力。基于以上原因,在课程体系改革中具体体现在对学生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三个方面。

(一)知识要求

使学生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对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工程测绘与工程制图的原理和方法、工程结构构件的力学性能和计算原理、工程施工和组织的一般过程、工程管理和技术经济分析的方法、结构选型和构造的基本知识、结构工程的设计方法以及相关软件的应用技术均能掌握,同时要求了解本专业的法规、规范与规程,了解本专业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二)能力要求

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查取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实验、测试、计算机应用等技能,获得土木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道路与桥梁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地基处理等领域的工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开拓精神,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

(三)素质要求

使学生能比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科学与技术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技术知识、经济知识和管理知识,对本专业学科范围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及其动向有所了解,具有较好的文化素质、心理素质以及一定的修养。

二、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内容和途径

(一)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内容

按照课程体系改革指导思想的要求,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内容有:(1)制定新的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2)了解本专业学科范围内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编写路桥方向课程体系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3)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办法进行改革实践;(4)建立实习基地,对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进行改革实践。

(二)课程体系改革的途径

为了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在课堂教学学时少的情况下,优化课程设置,整合和重组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以实现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上协调发展,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

1.构建课程平台,明确专业方向。土木工程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土木工程材料、基础工程、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桥梁港口工程、地下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土木工程施工、建设项目管理等。土木工程专业各个不同的方向,在基础力学、工程材料和结构分析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相通性。为了适应学生就业市场的变化和单位对人才的合理配置要求,为了加强学生的工程能力与素质教育,在大学的前三学年,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搭建公共教育平台(即公共基础课程、大类学科基础与专业基础课程),到第四学年由学生自主选择不同的专业方向(即专业方向课程),只有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才能做到真正的面向企业服务社会。

2.优化课程设置,突出专业特点。在制定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上,应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设置。如将力学类、结构类、施工管理类及工程材料、工程测量课程等分别采用精简归并重复性内容,剥离共性理论性内容,重新构建课程等办法,避免课程的重复。同时,在课程间反复协调的基础上,修改课程教学大纲,使学科基础课实现“宽厚”,专业课实现门类多、内容新、学时精和信息量大。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实现土木工程专业的真正方向,较容易地解决“专业口径宽、学时少”出现的各种矛盾,以满足学生专业课学习的要求,满足毕业生在工作中的专业改向、新项目研究或继续专业学习的要求,为将来在不同的领域发展奠定基础。

3.提高教师素质,建设特色教材。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积极参与实际工程项目,同时还要进行科学研究,在自我学习提高的同时,有义务将本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应用到特色教材的建设中。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配套的系列教材是课程体系改革成果的载体和改革得以实现的手段,也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方向课程体系的教材内容应相互协调,紧密结合工程实际,要与教学计划要求吻合,要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施,在路桥方向课程体系的改革研究与实践中,我们编写出版了《桥梁工程》、《路基路面工程》、《高速公路》、《道路勘测设计》、《土木工程专业路桥方向毕业设计指导》等十几部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4.紧跟学科发展,培养创新思维。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创新思维是关键。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我们适当增加了法律、管理、工程经济和反映本专业新技术的选修课等,例如:《交通工程学》、《公路经济学》、《公路网规划》、《道路景观设计》、《公路测设新技术》、《地铁与轻轨》、《路面管理系统》、《路基处理技术》、《工程加固技术最新进展》、《道路桥梁检测新技术》、《midas Civil软件工程应用》等,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满足企业对创新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定期举办专题讲座,例如:道路工程专题讲座和桥梁工程专题讲座。为了把握最新道路与桥梁工程知识,定期邀请设计院施工企业、管理部门和科研院所的知名专家举办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目前道桥工程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管理方法、新颖的设计方案、成熟的施工经验、成功的工程案例和最新的检测设备和技术。

5.注重实践教学,加强应用能力。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我们有实验课、工地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课外科技创新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逐步确立工程结构意识。根据课程的特点,对体现专业内容的实验,在适当增加实践教学学时的同时,由实验指导教师根据内容对实验小组的每位同学进行现场提问考核,重点考核实验的步骤、环节,确保人人会做。实验后学生要上交一份内容详细的实验报告。充分利用校外的实践教学资源,选择央企、大型国有或民营企业,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到工地实习。时间视工程情况而定,一般在6周时间。首先,邀请工地的技术人员给学生介绍工程概况,然后,在技术人员的带领下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现场参观,技术人员讲解技术要求,最后,学生根据所见所闻向技术人员提问。实习期间,学生在工地现场由技术人员安排工作,专业教师协调管理。实习后学生要上交一份图文并茂的实习报告。对专业课程设置的课程设计,例如:《桥梁工程》、《道路勘测设计》和《路基路面工程》等均设置1周时间的课程设计。教师列出主要参考资料,引导学生逐步分析基础资料、认真讨论不同的方案。在结构计算中,首先要求学生必须明确工程结构概念,再结合具体设计内容,引导学生重视结构构造问题,并按规范要求认真。设计后,学生要上交一本计算书和施工图。为了加深学生对桥梁结构的了解,熟悉各种桥梁结构形式、构件构造特点及传力特点,给出要求,让学生采用最简单的材料,自己动手制作模型。通过做模型参加竞赛,使学生加深对各种桥梁结构形式构造的了解,让复杂的理论知识感性化,同时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增进同学间的感情。

6.改革考核方法,挖掘学生潜力。学生成绩考核的本身,对教学改革有着明确的指导意义。学生成绩的考核包括:理论考试、课程设计考核、实验考核、实习考核、毕业设计考核及参加相关科技活动情况等部分。根据培养内容学分绩点的不同,在考核形式上采用闭卷考试、开卷考试、综合测试、大作业、命题论文、实习报告等多种形式。在考核内容上力求体现出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理解重点知识、灵活运用综合知识的能力。这种考核办法改变了以前学生应付考试、死记硬背书本知识的尴尬局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充分挖掘其潜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

通过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我们深刻认识到,教学改革要服务于社会,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使学生真正具备较强的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以实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贾萍,吕恒林等.土木工程专业方向课程教学研究与

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010,(2).

[2]李杰,李娜.交通土建方向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探

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0,(2).

[3]马慧彪,李强.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改革

[J].高等建筑教育,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