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继电保护论文范文

继电保护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继电保护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继电保护论文

第1篇:继电保护论文范文

【关键词】继电保护现状发展

1继电保护发展现状

电力系统的飞速发展对继电保护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又为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继电保护技术得天独厚,在40余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发展的4个历史阶段。

建国后,我国继电保护学科、继电保护设计、继电器制造工业和继电保护技术队伍从无到有,在大约10年的时间里走过了先进国家半个世纪走过的道路。50年代,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创造性地吸收、消化、掌握了国外先进的继电保护设备性能和运行技术[1],建成了一支具有深厚继电保护理论造诣和丰富运行经验的继电保护技术队伍,对全国继电保护技术队伍的建立和成长起了指导作用。阿城继电器厂引进消化了当时国外先进的继电器制造技术,建立了我国自己的继电器制造业。因而在60年代中我国已建成了继电保护研究、设计、制造、运行和教学的完整体系。这是机电式继电保护繁荣的时代,为我国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50年代末,晶体管继电保护已在开始研究。60年代中到80年代中是晶体管继电保护蓬勃发展和广泛采用的时代。其中天津大学与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厂合作研究的500kV晶体管方向高频保护和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研制的晶体管高频闭锁距离保护,运行于葛洲坝500kV线路上[2],结束了500kV线路保护完全依靠从国外进口的时代。

在此期间,从70年代中,基于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集成电路保护已开始研究。到80年代末集成电路保护已形成完整系列,逐渐取代晶体管保护。到90年代初集成电路保护的研制、生产、应用仍处于主导地位,这是集成电路保护时代。在这方面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研制的集成电路工频变化量方向高频保护起了重要作用[3],天津大学与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厂合作研制的集成电路相电压补偿式方向高频保护也在多条220kV和500kV线路上运行。

我国从70年代末即已开始了计算机继电保护的研究[4],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起着先导的作用。华中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华北电力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重庆大学和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都相继研制了不同原理、不同型式的微机保护装置。1984年原华北电力学院研制的输电线路微机保护装置首先通过鉴定,并在系统中获得应用[5],揭开了我国继电保护发展史上新的一页,为微机保护的推广开辟了道路。在主设备保护方面,东南大学和华中理工大学研制的发电机失磁保护、发电机保护和发电机?变压器组保护也相继于1989、1994年通过鉴定,投入运行。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研制的微机线路保护装置也于1991年通过鉴定。天津大学与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厂合作研制的微机相电压补偿式方向高频保护,西安交通大学与许昌继电器厂合作研制的正序故障分量方向高频保护也相继于1993、1996年通过鉴定。至此,不同原理、不同机型的微机线路和主设备保护各具特色,为电力系统提供了一批新一代性能优良、功能齐全、工作可靠的继电保护装置。随着微机保护装置的研究,在微机保护软件、算法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多理论成果。可以说从90年代开始我国继电保护技术已进入了微机保护的时代。

2继电保护的未来发展

继电保护技术未来趋势是向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保护、控制、测量和数据通信一体化发展。

2.1计算机化

随着计算机硬件的迅猛发展,微机保护硬件也在不断发展。原华北电力学院研制的微机线路保护硬件已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从8位单CPU结构的微机保护问世,不到5年时间就发展到多CPU结构,后又发展到总线不出模块的大模块结构,性能大大提高,得到了广泛应用。华中理工大学研制的微机保护也是从8位CPU,发展到以工控机核心部分为基础的32位微机保护。

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一开始就研制了16位CPU为基础的微机线路保护,已得到大面积推广,目前也在研究32位保护硬件系统。东南大学研制的微机主设备保护的硬件也经过了多次改进和提高。天津大学一开始即研制以16位多CPU为基础的微机线路保护,1988年即开始研究以32位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为基础的保护、控制、测量一体化微机装置,目前已与珠海晋电自动化设备公司合作研制成一种功能齐全的32位大模块,一个模块就是一个小型计算机。采用32位微机芯片并非只着眼于精度,因为精度受A/D转换器分辨率的限制,超过16位时在转换速度和成本方面都是难以接受的;更重要的是32位微机芯片具有很高的集成度,很高的工作频率和计算速度,很大的寻址空间,丰富的指令系统和较多的输入输出口。CPU的寄存器、数据总线、地址总线都是32位的,具有存储器管理功能、存储器保护功能和任务转换功能,并将高速缓存(Cache)和浮点数部件都集成在CPU内。

电力系统对微机保护的要求不断提高,除了保护的基本功能外,还应具有大容量故障信息和数据的长期存放空间,快速的数据处理功能,强大的通信能力,与其它保护、控制装置和调度联网以共享全系统数据、信息和网络资源的能力,高级语言编程等。这就要求微机保护装置具有相当于一台PC机的功能。在计算机保护发展初期,曾设想过用一台小型计算机作成继电保护装置。由于当时小型机体积大、成本高、可靠性差,这个设想是不现实的。现在,同微机保护装置大小相似的工控机的功能、速度、存储容量大大超过了当年的小型机,因此,用成套工控机作成继电保护的时机已经成熟,这将是微机保护的发展方向之一。天津大学已研制成用同微机保护装置结构完全相同的一种工控机加以改造作成的继电保护装置。这种装置的优点有:(1)具有486PC机的全部功能,能满足对当前和未来微机保护的各种功能要求。(2)尺寸和结构与目前的微机保护装置相似,工艺精良、防震、防过热、防电磁干扰能力强,可运行于非常恶劣的工作环境,成本可接受。(3)采用STD总线或PC总线,硬件模块化,对于不同的保护可任意选用不同模块,配置灵活、容易扩展。

继电保护装置的微机化、计算机化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但对如何更好地满足电力系统要求,如何进一步提高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如何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尚须进行具体深入的研究。\

2.2网络化

计算机网络作为信息和数据通信工具已成为信息时代的技术支柱,使人类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它深刻影响着各个工业领域,也为各个工业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通信手段。到目前为止,除了差动保护和纵联保护外,所有继电保护装置都只能反应保护安装处的电气量。继电保护的作用也只限于切除故障元件,缩小事故影响范围。这主要是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数据通信手段。国外早已提出过系统保护的概念,这在当时主要指安全自动装置。因继电保护的作用不只限于切除故障元件和限制事故影响范围(这是首要任务),还要保证全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这就要求每个保护单元都能共享全系统的运行和故障信息的数据,各个保护单元与重合闸装置在分析这些信息和数据的基础上协调动作,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显然,实现这种系统保护的基本条件是将全系统各主要设备的保护装置用计算机网络联接起来,亦即实现微机保护装置的网络化。这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是完全可能的。

对于一般的非系统保护,实现保护装置的计算机联网也有很大的好处。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得到的系统故障信息愈多,则对故障性质、故障位置的判断和故障距离的检测愈准确。对自适应保护原理的研究已经过很长的时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要真正实现保护对系统运行方式和故障状态的自适应,必须获得更多的系统运行和故障信息,只有实现保护的计算机网络化,才能做到这一点。

对于某些保护装置实现计算机联网,也能提高保护的可靠性。天津大学1993年针对未来三峡水电站500kV超高压多回路母线提出了一种分布式母线保护的原理[6],初步研制成功了这种装置。其原理是将传统的集中式母线保护分散成若干个(与被保护母线的回路数相同)母线保护单元,分散装设在各回路保护屏上,各保护单元用计算机网络联接起来,每个保护单元只输入本回路的电流量,将其转换成数字量后,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送给其它所有回路的保护单元,各保护单元根据本回路的电流量和从计算机网络上获得的其它所有回路的电流量,进行母线差动保护的计算,如果计算结果证明是母线内部故障则只跳开本回路断路器,将故障的母线隔离。在母线区外故障时,各保护单元都计算为外部故障均不动作。这种用计算机网络实现的分布式母线保护原理,比传统的集中式母线保护原理有较高的可靠性。因为如果一个保护单元受到干扰或计算错误而误动时,只能错误地跳开本回路,不会造成使母线整个被切除的恶性事故,这对于象三峡电站具有超高压母线的系统枢纽非常重要。

由上述可知,微机保护装置网络化可大大提高保护性能和可靠性,这是微机保护发展的必然趋势。

2.3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

在实现继电保护的计算机化和网络化的条件下,保护装置实际上就是一台高性能、多功能的计算机,是整个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上的一个智能终端。它可从网上获取电力系统运行和故障的任何信息和数据,也可将它所获得的被保护元件的任何信息和数据传送给网络控制中心或任一终端。因此,每个微机保护装置不但可完成继电保护功能,而且在无故障正常运行情况下还可完成测量、控制、数据通信功能,亦即实现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

目前,为了测量、保护和控制的需要,室外变电站的所有设备,如变压器、线路等的二次电压、电流都必须用控制电缆引到主控室。所敷设的大量控制电缆不但要大量投资,而且使二次回路非常复杂。但是如果将上述的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的计算机装置,就地安装在室外变电站的被保护设备旁,将被保护设备的电压、电流量在此装置内转换成数字量后,通过计算机网络送到主控室,则可免除大量的控制电缆。如果用光纤作为网络的传输介质,还可免除电磁干扰。现在光电流互感器(OTA)和光电压互感器(OTV)已在研究试验阶段,将来必然在电力系统中得到应用。在采用OTA和OTV的情况下,保护装置应放在距OTA和OTV最近的地方,亦即应放在被保护设备附近。OTA和OTV的光信号输入到此一体化装置中并转换成电信号后,一方面用作保护的计算判断;另一方面作为测量量,通过网络送到主控室。从主控室通过网络可将对被保护设备的操作控制命令送到此一体化装置,由此一体化装置执行断路器的操作。1992年天津大学提出了保护、控制、测量、通信一体化问题,并研制了以TMS320C25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为基础的一个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装置。

2.4智能化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如神经网络、遗传算法、进化规划、模糊逻辑等在电力系统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应用,在继电保护领域应用的研究也已开始[7]。神经网络是一种非线性映射的方法,很多难以列出方程式或难以求解的复杂的非线性问题,应用神经网络方法则可迎刃而解。例如在输电线两侧系统电势角度摆开情况下发生经过渡电阻的短路就是一非线性问题,距离保护很难正确作出故障位置的判别,从而造成误动或拒动;如果用神经网络方法,经过大量故障样本的训练,只要样本集中充分考虑了各种情况,则在发生任何故障时都可正确判别。其它如遗传算法、进化规划等也都有其独特的求解复杂问题的能力。将这些人工智能方法适当结合可使求解速度更快。天津大学从1996年起进行神经网络式继电保护的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果[8]。可以预见,人工智能技术在继电保护领域必会得到应用,以解决用常规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

3结束语

建国以来,我国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经历了4个时代。随着电力系统的高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进步,继电保护技术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国内外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的趋势为:计算机化,网络化,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和人工智能化,这对继电保护工作者提出了艰巨的任务,也开辟了活动的广阔天地。

作者单位:天津市电力学会(天津300072)

参考文献

1王梅义.高压电网继电保护运行技术.北京:电力工业出版社,1981

2HeJiali,ZhangYuanhui,YangNianci.NewTypePowerLineCarrierRelayingSystemwithDirectionalComparisonforEHVTransmissionLines.IEEETransactionsPAS-103,1984(2)

3沈国荣.工频变化量方向继电器原理的研究.电力系统自动化,1983(1)

4葛耀中.数字计算机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继电器,1978(3)

5杨奇逊.微型机继电保护基础.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8

6HeJiali,Luoshanshan,WangGang,etal.ImplementationofaDigitalDistributedBusProtection.IEEETransactionsonPowerDelivery,1997,12(4)

第2篇:继电保护论文范文

关键词:110KV变电所10KV开关柜合主变差动保护故障实例

1110KV变电所10KV开关柜合

1.1基本情况

我局110KV变电所原有主变一台,容量为2万千伏安。35KV三回出线,10KV八回出线。其中10KV配电系统采用的开关型号为SN10-10II型少油断路器,配CD10型直流电磁操动机构。10KV线路配置了电流速断保护和过电流保护,10KV10#开关对城关大部分地区的负荷供电。

1.2现象

10KV10#开关,自89年投运后,运行情况较好。随着城关地区的负荷迅速上升,配变的容量不断增大。至九四年初,该开关出现拒合现象,即该开关在合闸时,发出连续的跳合声响,而后开关有时能合上,有时不能合上。运行人员开出“开关跳跃”的缺陷通知单,局领导要求生技部门组织人员进行消缺。

1.3原因分析

该该台开关出现的现象,对其定性分析如下:根据缺陷通知单的内容“开关跳跃”,对10KV10#开关的控制和保护回路进行了测试和检查,排除了“开关跳跃”的可能。若开关存在跳跃,首选线路存在永久性相间短路故障,再则控制开关的接点焊死或控制开关在合闸位置卡死,不能复位。这两个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开关跳跃”才会出现。我们通过分析,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帮排除“开关跳跃”的可能性。再次对该开关进行试验和检查,没有发现异常,继电保护人员再次对开关的控制和保护回路进行检查,也没有发现问题。但该开关在恢复运行时,拒合现象仍然存在。

通过仔细分析现场情况,发现该故障可能与保护装置动作有关。因为在开关拒合时,发现过流信号掉牌,但运行人员认为掉牌是因为开关柜(GG-1A)振动较大引起的(以前发现过类似现象)。为此,继保人员重新检查控制和保护回路,终于发现了10#开关的过流保护没有时限。过电流保护时间继电器的延时闭合常开接点没有接入回路,而把瞬动常开接点接入了回路。正、误电路如下图1、2所示。

把时间继电器接点改接后,开关恢复运行,一切正常,拒合现象消失。

开关虽然恢复了运行,但造成开关拒合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分析认为应该是开关合闸时的冲击电流。在该台开关刚投入运行时,虽然过电流保护回路接线错误,但由于该线路较短、负荷较小,合闸时的冲击电流启动不了过电流保护装置。但当城关地区的负荷不断增加,配变容量不断增大,开关合闸时的冲击电流也随之增大,当该电流增至能启动过流保护装置时,开关在合闸时保护动作,将开关跳开,出现开关拒合。但随着运行方式的改变,使合闸冲击电流减小,开关又能合上闸。当我们把回路改接后,定值虽然不能完全躲过合闸时的冲击电流,但从时限上,保护装置完全可以躲过该冲击电流。

1.4吸取的教训

10KV10#开关的拒合现象,几经努力,终于得到解决,同时也从中得到深刻的教训。

1.4.1运行人员素质需进一步提高,加强对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要做到汇报准确。

1.4.2安装验收把关要严。

1.4.3继保人员在对装置作整组试验时方法不当,数次试验都没有发现异常,工作不到位。

2城关110KV变电所主变差动保护误动

2.1基本情况

城关110KV变电所是岳西县的枢纽变电所。一期工程上20000KVA主变一台,电压等级为110KV/35KV/10KV,35KV侧为单母线接线方式。10KV侧为单母线分段带旁路接线方式。为满足负荷增长的需要,于99年第四季度上二期工程,增加一台主变,其容易为10000KVA。主变保护采用南京自动化设备总厂生产的CST231型微机保护,35KV侧单独供一条线路运行。

2.2事故现象及原因分析

二期工程竣工后,于2000年5月29日投入主变试运行。合上主变110KV侧开关,主变空载运行二十四小时无任何异常现象,再投入35KV侧开关带线路运行时,主变差动保护运作。微机打印的事故报告显示,B相差动保护出口,动作值0.81,大于整定值0.8。

根据运行记录,主变差动保护动作时,其保护范围内未出现任何异常,经初步分析为CT极性接错。经检查证实极性接反,改正后再次投入主变110KV侧,35KV侧开关试运行(10KV侧不投)。当35KV侧所带负荷增加到约620KW时,差动保护发出差流越限告警信号。该信号是延时5秒发出,表明回路存在较大不平衡电流,其值已大于0.2A的告警整定值,怎么会出现如此大的不平衡电流?在差动保护范围内进行仔细测量和检查,均未发现任何问题。因此,对不平衡电流进行计算,如图3所示:

当P为额定负荷时,计算差动不平衡电流Ibp=0.01A<<0.2A。现当P=620KW时,关劳动能力不平衡电流Ibp就达到0.2A,判断可能是有关参数出错。为此,重新检查主变保护的定值输入情况,发现35KV侧差动平衡系数Kpm=1.39,该值是把35KV侧CT变比误认为是400/5造成的,而35KV侧CT实际变比为200/5。更正后,投入主变运行正常。

第3篇:继电保护论文范文

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管理现状

目前,继电保护装置的配置有很多,但大部分继电保护装置是用于保护功能,在数据共享和分析处理方面应用比较少,导致当电网系统发生故障后,没有有效的技术手段进行保护动作情况、故障数据信息上报控制中心,需要变电运行的工作人员口头上报数据信息,然后进行故障分析处理。为改善这种现状,可以建立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成系统,实现在不影响继电保护装置、故障处理装置等设备正常运行的情况,形成条理化的报文,将电网运行状况及故障数据信息传递给调度终端。继电保护装置和故障信息的实时联网,汇总出来的数据信息对电网的深入研究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系统能帮助电力运行管理部门掌握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状况和电力系统故障的演变情况,同时还能对故障的保护动作进行综合分析,这极大地提高了故障分析能力和事故处理能力,为快速恢复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在电力调度终端,还能利用该系统对保护装置进行管理,对故障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实现继电保护装置的自动化、网络化运行管理,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系统为分析故障原因、查找故障点、继电保护装置动作行为分析等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为电网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

2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系统是由主站和多个子站系统组成的,其中子站系统主要负责对继电保护装置、安全自动装置、故障处理装置等进行监视、汇总,并将这些装置的运行状态、故障信息、动作保护等信息收集传输到主站系统中;主站系统主要负责将子站系统收集的数据信息分配到相应的功能模块进行处理,并将这些信息提交到相应的高级应用模块中。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具有以下功能:对电网保护设备、录波设备等进行监测、控制;对运行异常的设备进行监测;自动分析电网系统的故障,并准确、快速地找出故障区域和故障点;对继电保护动作进行分析;实现继电保护管理的网络化、自动化、规范化、标准化。

3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原则

根据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系统的特点,在进行系统设计时,要遵循以下原则:标准化、规范化设计原则,在设计系统过程中要采用国际标准,从而与其他系统进行良好的接口,确保系统的开放性;分层分布式设计,系统的设计要以子站系统为中心,利用通信网络将本地监控、主站系统、子站系统连接起来,为有利于新功能的扩展,软件系统要采用模块化结构。

4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系统子站的建立

4.1子站系统的设计目标

子站系统的设计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五点:

4.1.1故障数据缓冲处理:在子站系统内部配置具有集成数据库的应用的处理系统,使得子站系统具有故障数据缓冲处理能力,从而提高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系统的可靠性。

4.1.2故障信息预处理:子站系统能对相关故障信息进行过滤故障信息等预处理,这样不仅能降低主站系统处理数据信息的压力,还能提高系统处理信息的效率。

4.1.3汇总、转发数据信息:子站系统能将继电保护装置、故障处理装置等二次设备和主站系统连接起来,能在节省通信资源的条件下,将各种数据信息汇总并转发到主站系统。

4.1.4远程维护功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子站系统能进行远程维护,为无人看守的变电站子系统运行管理带来极大的方便。

4.1.5自检及就地功能:子站系统能利用自检功能产生自检报告,同时将自检报告转发到主站系统中;用户可以通过子站后台、计算机、站内监控后台等方式和子站系统的维护接口连接,对子站系统进行实时维护。

4.2子站系统软件

系统设计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系统的子站系统软件主要由端口处理线程、主处理进程、数据库管理系统三部分构成。当子站系统启动后,主处理进程能根据系统的配置,自动启动端口处理线程,系统的通信端口会和端口处理线程对应起来,端口处理进程会根据自身的配置对相应的通信端口进行确认,并配置规约处理程序。主处理进程是子站软件系统复位启动时,最重要的入口程序之一,主要功能是根据系统配置自动启动,对端口处理进程进行管理,实现端口处理进程、事件处理器、数据库管理系统之间的异步通信,完成信息中转。端口处理线程汇总的数据信息会转发到数据库系统中进行统一管理,从而实现故障信息的处理和共享,保证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系统能高效、可靠地进行信息处理,子站数据库系统配置有大容量的故障信息处理功能和数据存档功能。

5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系统主站系统的建立

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系统的主站系统主要由数据管理子系统、主站数据库、统计和故障分析子系统三部分组成,下面分别对这三部分进行分析:

5.1数据管理子系统

数据管理子系统包括对主站运行进行监视及对图像、网络等进行管理,数据管理子系统主要由图形处理系统和图形运行系统两个子模块组成,图形处理系统能通过界面的绘图工具生成电气主接线图、电力系统区位分布图;图形运行系统能查看各主站接线图显示的故障点,并结合故障信息数据控制图形系统的运行,数据管理子系统主要用于微机继电保护动作情况,对故障过程进行重演及统计历史故障信息。

5.2主站数据库

主站数据库主要是对继电保护的数据模型、版本应用模块等进行统一管理,同时提供维护、生成、修改功能。主站数据库由静态数据库、动态数据库、历史数据库等几个数据库构成,其中静态数据库储存的信息大多为固定的数据,动态数据库多储存动态变化的数据信息,历史数据库主要为了保护动态数据库的运作效率,为主站系统的维护提供方便。

5.3统计和故障分析

子系统统计和故障分析子系统主要包括故障录波报文、故障测距报文等两个模块,故障录波报文是以COMTRADE格式生成的,故障录波信息数据分析是在故障录波器生成的故障信息报文上进行,能对整个电力系统的故障信息进行分析,在故障状态下,能实现故障信息实时分析、故障信息网页生成、数据统计等功能,同时还能对主站系统进行日常继电保护管理、定值校验、保护整定计算、故障数据分析、故障距离测定等应用。

6结语

第4篇:继电保护论文范文

在将继电保护自动化技术应用到电力系统中之后,能够降低电压,同时增强电流,但会导致各项运行参数出现与实际参数不相符现象。继电保护自动化系统拥有自动切断电力系统线路的功能,以维护电力系统的正常运作。供电系统采用的监控技术是卫星定位,该技术的运用,有助于及时发现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借助电路的远程操控方式,分析产生故障的原因,并采取措施加以维护。继电保护装置具有很多特点,如操作简单、维护方便、参数自动分析对比等,能够给予供电系统有效的保护。在现代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继电保护装置也处于不断更新还换代中。通过对网络技术的应用,继电保护装置的实用性不断增强,促使人力资源使用效率得以提高。

2电网系统中对继电保护自动化技术的具体运用分析

2.1继电保护自动化技术对线路的接地保护

对于电力系统自动化保护装置,从线路接地的不同设置上来说,有两种不同的方式。第一种是要保证电路出现问题时,第一时间将电源切断,从而保障电路整体的安全性,这种是在大电流情况下实施的保护措施,因此被称为大电流型接地保护电路。而另一种则是要保证在电路出现小问题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使相关人员能够尽快维修,这种电路主要针对小电流经过情况下实施的保护措施,也被成为小电流型接地保护电路。当电力系统电路粗线出现问题时,采取一定的措施,可以在短时间内,促使电路恢复正常运转。以下三种为比较常见的情形:(1)零序电压。在正常的电路系统中不存在零序电压情况,电力系统的三个电压属于对称关系,且每一个系统都相互独立。但当电路出现问题时,零序电压会在电路中出现,保护装置将在这种情况下,则会对系统发出预警信号,并自动完成电压降低工作,使得维修人员能够及时根据电压情况确定故障来源。(2)零序电流。电路出现问题时,零序电压的产生,会引发零序电流的升高。此时,保护装置会自动断开电源,最大限度的保护整个电路。(3)零序功率。零序电流的升高范围,随着故障的出现而保持相对稳定性,此时的零序功率会自动改变方向,这样就能够确保装置,有效预测整个电路的故障,并给予相应的保护。

2.2继电保护自动化技术对变压器的保护

变电器在电力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能够改善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达到稳定运行的目的,同时强化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性,防止电力事故的发生。

2.3技术是影响变压器的关键性因素

(1)变压器接地保护。电压器的种类有两种,分别为接地和不接地。对于第一种可以通过零序电流对其进行保护。而第二种则通过零序电压进行保护。(2)变压器瓦斯保护。变压器在应用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尤其是绝缘材料、油料等易被分解的物质,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一旦受到电弧影响,就会产生危害人体健康的气体。所以需要建立预警系统一旦油箱受到危害,产生毒气,就应立即断电,同时发出预警信号。(3)变压器短路保护。短路是变压器常见问题之一,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一旦出现短路现象,就会造成变压器工作停滞,进而影响整个电力系统。因此变压器应提前做好应对工作,采用电流继电器保护变压器不受短路的影响。在对变压器进行阻抗保护时,主要依靠阻抗元件的作用,在运转到达限制时间后,变压器就可以自动断电,避免发生短路现象。

3继电保护自动化技术对发电机的保护

第5篇:继电保护论文范文

关键词:哲学思想継电保护

2004.9再修定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自然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已经主要不再是不同专业技术领域里的独立“专业个性技术发展理念”(相对“既有理念”而言)类发展进步模式,而是与时俱进地演化为各种“新兴发展的共性技术理念(后简称“共性技术理念”)优势”(如“数字计算机技术”升华形成的“数字化共性技术理念”等)在不同专业技术领域里推广应用类再创新发展模式。所谓“理念”就是指规律性本质特征。

本文探讨上述这种再创新发展模式中技术思想观点方法方面的一些规律性。同政治经济领域一样,自然科学技术研究领域也需要加强构建学术民主文化氛围与健全法制法规建设,以促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践的光辉典范,同样是自然科学技术研究与实施其创新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

1、创新发展的同一标准

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其创新发展的标准都可归结为具有内在同一性规律的统一标准。这就是哲学思想早曾倡导过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如针对自然科学技术范畴,是否适宜增补一点,即:

“共性技术理念优势”为其对应的“专业个性技术发展理念优势”所用。

这里在于强调与明确:

对于自然科学技术范畴的整体、全局意义上,无疑“共性技术理念优势”是占据主导地位的。然而对于一具体个例专业技术领域而言,则其“专业个性技术发展理念优势”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即使相对于“共性技术理念优势”的形成与存在,其对应的“专业个性技术发展理念优势”往往是滞后性的。毕竟“专业个性技术发展理念优势”是创新发展的“内因、依据”,而“共性技术理念优势”则是创新发展必要适应的、有利性“外因、条件”。

2、“捷径、同化”潮流、单纯“高起点”模式的“半”创新发展

在一具体个例专业技术领域里,如果依然同针对科学技术整体、全局意义那样继续强调“共性技术理念优势”占据主导地位,则容易导致忽视甚者摈弃其对应的“专业个性技术发展理念优势”研究,与满足、停滞于“共性技术理念优势”与“专业个性技术既有理念(非优)”相结合、单纯“高起点”模式的“半”创新发展技术进步形态。“专业个性技术既有理念(非优)”是“半”创新发展技术进步形态的标志特征,并无建树阻力。

该技术观点,是发达国家、先进性“共性技术理念优势”推广与追求立竿见影效益、尽早占领市场的“捷径、同化”潮流。对其产生之根源,另文分析讨论。

显然,一具体个例专业技术领域里,相对这种“半”创新发展、单纯“高起点”的“捷径、同化”潮流而言,对应的“专业个性技术发展理念优势”研究与其“全”创新发展的“高起点、高标准”技术进步形态,必然是要付出持续更多的研究与时间(滞后)代价的(技术性研究的分野,将是具体实际、明晰确凿的)。

3、“高起点、高标准”模式的“全”创新发展

在一具体专业技术领域里,如果认知与正视其“专业个性技术发展理念优势”占据主导地位时,将能够超越(而非停滞)于“共性技术理念优势”与“专业个性技术既有理念(非优)”相结合、单纯“高起点”与“半”创新发展技术进步形态,后来居上实现对应的“专业个性技术发展理念优势”与“共性技术理念优势”相结合,达到“全”创新发展“高起点、高标准”技术进步形态模式。“专业个性技术发展理念优势”是“全”创新发展技术进步形态的标志特征。

这一技术观点,主要包括两部分研究内容:

“专业个性技术发展理念优势”的深入性研究;

“共性技术理念”在专业个性技术领域里应用与发挥的、充分必要的个性特征形态的深入性研究。

其同“共性技术理念优势”的诞生,都是同一轮与时俱进新共识的基础。

这种技术观点之所以不可能忽视或摈弃“共性技术理念优势”,是因为“共性技术理念优势”给予对应的“专业个性技术发展理念优势”开辟了付诸实践的有利性保障条件(独立“专业个性技术发展理念”的进步发展情形除外)。

这一技术观点将可能是发展中国家、滞后性“专业个性技术发展理念优势”研究必然后来居上的一种发展进步道路。特别是针对普通工程技术产品领域,认知、正视与研究“专业个性技术发展理念优势”占据主导地位及其后来居上的规律性是必要、有益的。主要是事物本身内在性质规律的客观反映。

4、“专业个性技术发展理念”是与时俱进认知的升华

“专业个性技术既有理念(非优)”与“专业个性技术发展理念优势”两者具有鲜明不同的特征:

“专业个性技术既有理念(非优)”,是简单的、无需研究确认“精华”与“糟粕”的划分,沿袭“专业个性技术既有理念体系”的全部或主体特征的,它是构成“捷径、同化”潮流模式的本质性标志(包括承袭既有遗留技术问题的无奈);

“既有理念(非优)”不符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创新发展标准,其与“共性技术理念”的结合,是有如“穿新鞋走老路”的、“半”创新发展、单纯“高起点”而非“高标准”的技术进步,不足以代表发展进步的主流。

“专业个性技术发展理念优势”,困难的正是必须研究提取“专业个性技术既有理念体系”中的精华部分与升华发展为先进、新颖、现实性优势特征的;它是构成“全”创新发展“高起点、高标准”模式的本质性标志与存在建树阻力的认知过程;又当今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其与一具体专业领域“个性技术发展理念”的“难产”并无矛盾,如当今教育领域因材施教“发展理念”的形成谈何容易;

“发展理念优势”符合创新发展标准,其与“共性技术理念优势”的结合,是“全”创新发展、“高起点、高标准”技术进步形态,经得起认真对比、论证检验与新的共识的抉择,代表着发展进步的主流。

如果说客观上必要走过前者的发展阶段,那么两种技术观点的分野在于:

前者技术观点主要反映为,在其现行“半”创新发展进步形态停滞不前;

后者技术观点则主要反映为,主动进取、持续发展进步,直至实现这一轮到位为“全”创新发展、“高起点、高标准”技术进步形态。开头善始难,到位善终亦难。

如涉及人为思想主观能动性的影响,前者反映为“共性技术理念优势”的一种绝对化倾向性;后者则反映为对于相对普遍的“优优融合互补”理念重新的共识。

5、既有技术产品垄断性消极因素的转化

在一具体专业技术领域里,如果其权威专家方面忽视或摈弃了“专业个性技术发展理念优势”研究,步入了单纯“高起点”的、“共性技术理念优势”与“专业个性技术既有理念(非优)”相结合的、“捷径、同化”潮流与“半”创新发展规律的发展道路,不承认其“半”创新发展技术形态的固有技术欠缺,不给予“全”创新发展技术思想观点方法研究以内部“技术交流、奉献”、对比论证、检验共识的机会(后者又不能以“论文”方式公开,以免可能失去本应具有的自主知识产权,所以使其“奉献无门”正是对于后者的遏制)。这些非积极性意义的反映,是否正是现实一些相对比较突出的、垄断性行业技术进步创新发展的弊病或隐患?

具体如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专业科学技术产品领域,现实既有“微机保护”技术产品就是典型的“半”数字保护、“半”创新发展技术思想观点方法的产物。近20多年来,“微机保护”技术产品创造累积的财富与使之成为起支配作用的因素,其代表的只是“半”数字保护、“半”创新发展相对于机电式传统保护技术产品的进步,然而如今它相对于“全”数字保护理念技术无疑又是确凿地落后了。

当前“半”数字保护、“半”创新发展的“微机保护”技术产品方面,针对不同技术思想观点方法的研究成果(“全”数字保护、“全”创新发展)的“内部技术交流奉献”请求,何以再三再五不予置理、长久给予“拒之门外”?现实是多数?于是不以为然?然而终究是局部、暂时的,因为“半”的落后保守性质是人为无法改变的客观存在。

现实一些垄断性行业的“技术垄断”消极性因素反映,可能算不上是国家经济运行中“不健康不稳定”性大问题,毕竟是其深入层次意义中的具体实际问题之一。

社会主义中国现实市场经济机制下,在其主流的“技术转让”法定规范模式之外,针对“技术奉献”应该保障其具有同样法定规范的一席之地。因为在上述垄断性行业里对于不同技术思想观点方法的研究成果,敞开法定规范的、“内部技术交流奉献”的大门,直接关系到促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是符合国家发展进步大局利益的。否则就为以“不予置理”来遏制“不同”研究成果问题,遗留下法律空白的滋生土壤。不难共识:

①融合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优势因素等方面需要法制法规保障,传承与发扬光大社会主义本质优越性、促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等因素的方面,同样离不开法制法规的充分保障。

②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科学性,能够成为将上述向消极性方面转化了的起支配作用的因素,再予转化到积极性方面来的重要精神力量。客观上,唯有将其再予转化到积极性方面来,并使之继续发挥起支配作用的积极性意义,才是创新发展所期望的、相对充分有益的结果(也是互补融合优势)。

③对于“交流、奉献”目的的、不同技术思想观点方法研究成果,试建议:可否请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等部门给予同样奉献爱心的关注,随时充分敞开“内部技术交流奉献”的大门,将可能建树中国市场经济机制又一本质特色。

④与此同时,如果国家专业大企业,对于针对现行技术产品的固有技术欠缺请求“内部技术交流奉献”者,是真诚欢迎(而非“拒之门外”),这样不仅与国家反技术垄断法规精神完全一致、更是维护中国市场经济机制特色的、模范的具体贯彻执行者。

在“三个代表”思想精神指导激励下,中国革命、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实践,已经做出与继续展示自己典范的光辉,也是中国科学技术研究与实施创新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第6篇:继电保护论文范文

为了使RS422接口能在上述复杂环境中正常工作不被损坏,本文设计的一种接口保护电路如图1所示。通过在数据线路上串接电阻限制冲击电流,通过对地双向TVS二极管箝位冲击电压,并将接口的参考地通过一个0.1μF电容与机壳地相连来释放冲击能量。限流电阻的选择原则是在限制冲击电流的同时不能影响接口的正常驱动能力。经过测试,限流电阻阻值为25Ω时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RS422接口收发器的工作电压为5V,差模电压范围是-6~+6V,可承受共模电压范围为-7~+7V。因此,RS422接口的TVS保护二极管的最大箝位电压应在7V左右,最大反向待机电压不低于6V。ONSemiconductor公司的阵列TVS二极管CM1248-08DE,其最大箝位电压为6.8V,最大反向待机电压为6.1V,符合RS422接口电气特性要求。CM1248-04DE由4路背靠背的TVS二极管构成,可以单向保护8路数据线或双向保护4路数据线。本文设计采用一片CM1248-04DE实现4路数据线的双向保护。考虑到收发器的参考地与信号地、机壳地是隔离的,所以用一个0.1μF的电容连接收发器的参考地与机壳地。当TVS二极管导通时,冲击电流经电容疏导到机壳地上,从而保护收发器及电路;当TVS二极管截止时,参考地与机壳地分开,避免隔离地受到机壳地波动的干扰。

2电路板设计

错误的布局布线不仅不会发挥保护电路的保护作用,还有可能引入其他干扰。TVS二极管应该尽量靠近I/O端口,接近干扰源,在干扰进入电路之前就滤除掉,避免干扰耦合到邻近的电路上。另外,PCB布线时应尽量采用短而粗的线,减小干扰对地通路上的阻抗。图2为不好的布局布线情况,图3为良好的布局布线情况。

3接口保护效果

保护电路增加前后,全自动引线键合机上的RS422接口在持续电子打火环境下的通信情况如图4所示。由图可以看出,没有保护电路时,在电子打火瞬间,正常通信线路上会产生接近10V的冲击电压,完全超出了接口可接受的-7~+7V共模电压范围,影响正常通信,严重时足以烧坏接口。在相同条件下,增加保护电路后,通信情况如图5所示。由图5可以看出,电子打火瞬间电路上的电压完全在-7~+7V范围内,正常通信不受影响,达到了保护电路的设计目的。

4结论

第7篇:继电保护论文范文

关键词:文化生态;传承;保护;文化创新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1-0183-1

文化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不可分割。保持文化生态平衡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引发了对文化生态保护的几点理论思考。

1 文化生态的现状

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文化是由人类创造的一种历史现象,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人们普遍认为,人类与动物界的最大区别是在人类具有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并且具有集体创造与传播符号的能力。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在过去高速发展的五十年间,随着全球化进程而来的西方文化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在这种冲击下,民间文化每年都在快速地消失。比如戏曲,历史上我国曾有戏曲394种,而2004年我国戏曲品种仅为260种左右,短短几十年间有134中传统剧种消亡;比如手工艺术中的木板年画如四川绵竹、苏州桃花坞、广东佛山等都面临着危机,有600多年历史的佛山木版年画只剩下“冯均记”在苦苦支撑。比如蚕桑生产民俗,随着各种服装加工的兴起,劳力转移,2002年养蚕户占总户数比例已下降至24%,这种现状已经表明我国的文化生态已经遭受到了极大的破坏,文化生态的发展失去平衡,必将导致人类文化多样性的消失,因此,文化生态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2 文化生态的价值

文化作为一种逝去的历史,又身处于自然和现实的互动中不断创新,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并由此激发他们对文化多样性及人类创造力的认同。

文化作为一种非物质的宝贵财富,它对人们的精神力量影响最为突出,比如中华文化涵盖了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使得中华儿女产生强烈的认同感,使所有中华儿女为之骄傲、为之自豪。同时,认为,文化对人们的影响非常深远,优秀的文化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甚至影响人的生活方式、行为准则、价值取向。在历史中文化最为倚重凝聚力和向心力产生了坚不可摧的民族力量,这不得不说是文化力量所起到的作用。

3 文化生态的保护

要对文化生态进行保护首先要从观念上抓起,要使广大民众充分认识到文化生态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全民参与,由国家介入保护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采取多种措施来实施文化生态保护计划:

3.1 给文化注入商业元素

利益是永恒也是最直接的诱发点,也是现如今常用的保护文化的方式,比如开发旅游风景区,既达到了获得利益的目的,又达到了宣传保护的目的;在当地举办商业目的的展览或演出,将当地的民俗文化活动加工再造后进行演出,借此将原始的社会维系作用和深层社会内涵传递出来。虽然这种保护方式有一定程度的破坏性,但不可否认的,这是一个目前为止最为可行的方法。

3.2 申请“世界非物质遗产”

这是一个非常有利于提高知名度的方法,请专家对当地文化进行评估,发展旅游,从国家的角度上设置保护区,将该文化很好的保护起来,保持整体性和完整保存文化的原始性。

3.3 保护文化传承人

文化是由个人和群体创造的,是一个区域或群体共同的文化情感的表达,为了他的不断延续,传承人的存在是不可或缺的,传承人的选择和保护也是极其重要的。传承人在情感上与文化是高度统一的,并且能在文化价值上获得最大的共鸣和认同,但注意不要模糊焦点。传承人只是一个文化的载体,人文氛围才是文化的真正核心。

3.4 政府的积极鼓励各种文化传承方式

政府鼓励民间职业团体参加各种形式的表演比赛,设置国家认可奖项,以此提高文化和艺术的水平;另外在小学院校,最好在文化原产地开设相关课程,打造文化氛围并且引起当地人对文化的重视;鼓励成立传习所,进行专业的师徒传承,对传承人的培养给予经费资助。

3.5 创新和发展文化

人们对代代相传的文化有高度的认同感,但是时代在发展,只有文化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该文化才能长盛不衰。人类将文化创造出来,也一定能将文化进行发展和创新直到与时俱进,只有如此,文化才能成为不断发展变化的,具有蓬勃生命力的文化。

4 结束语

文化是发展的,它具有独特性、开放性、本土性等特点,因此对于文化生态的保护尤为困难,应当从实践出发进行文化生态保护理论建设,不能凭借个别对象的特殊性就进行说明和定义,文化生态保护计划必须具备一般的普世价值,不能泛泛而谈。从一开始我们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保护观,尊重和善待生活中的文化,也要学习汲取其他文化的长处为己所用,努力创造更新陈腐的文化糟粕,留下文化精华,保护文化生态的多样性。

参考文献

[1] 朱以青.文化生态保护与文化可持续发展——兼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2).

[2] 刘登翰.文化生态保护的几点理论思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8).

[3] 马建华.文化生态保护的理念与方法[J].福建艺术,2011,

(5).

[4] 顾希佳.桑蚕生产民俗的文化生态保护:以杭嘉湖为例[J].文化遗产,2011,(1).

第8篇:继电保护论文范文

关键词:继电保护 ;故障;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TM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现代电力系统主要由发电机、变压器、用电设备、母线及输配线路等组成,在其运行过程中可能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发生不正常运行现象或故障,而安装继电保护装置则可以有效预防运行及安全事故的发生,从电力系统中选择、速动、灵敏以及可靠性的排除故障元件,从而形成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屏障。但是在国内现阶段的电力企业继电保护管理中,尚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同程度影响了继电保护的实际作用,必须针对相关问题进行具体的处理,以提高继电保护管理的整体水平。

1、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性能

继电保护对于电力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研究电力系统故障和危及安全运行的异常工况,以探讨其对策的反事故自动化措施。继电保护的正确工作不仅有力地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并且正确使用继电保护技术和装置,还可能在满足系统技术条件的前提下降低一次设备的投资。实际使用情况也证明了继电保护对于电力系统的重要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电力系统安全的维护:在使用过程中电力系统的相关元件经常会出现不一样的故障,必须准确的判断故障的位置、原因,这样才能最小范围的控制损失。但分析故障仅靠人为的判断是很难准确的,继电保护装置就可以降低电力系统及其元件的损坏程度,原理是能够快速对离故障元件附近的断路器输送跳闸信号,让故障元件脱离电力系统。

1.2异常状况信号的发出:电力系统和继电保护的运行状态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因此在最短的时间里,能够对异常信号提前发出,诊断出故障,尽快的中止电力设备的运行。继电保护对外输送异常信号是可以参照异常情况和设备运行状态的,这样就可以及时的切断可能出现故障的电气设备,或者能及时的提醒当班人员调整好相应的装置。

2、继电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由于人为责任而造成继电保护装置的不正确动作,主要表现为现场作业规范化、危险点分析控制不到位,以及安全管理措施的制定与实施存在漏洞等。由于继电保护装置的技术含量较高,且具有技术更新与发展较快的特点,如果管理人员不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必然会导致管理工作中出现各种问题。另外,在继电保护管理中,管理人员未能严格按照相关规程、标准规范进行操作,也是导致其安全水平受到影响的关键因素。

2.2继电保护装置问题,目前,国内具备继电保护装置生产水平的企业为数众多,但是各生产厂家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如果选用质量不合格的装置必然会影响到其运行质量,并且增加运行维护工作量。另外,在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管理中,电力企业经常需要配合生产厂家进行存在质量问题继电保护装置的检查、更换、维修等工作,这些非计划性工作的开展必然会增加现行工作量与调度操作难度,从而影响电网运行的安全性。

2.3在继电保护管理工作的开展中,电力企业普遍面临厂网分离、管理基础薄弱、技术人员不足、管理范围过广等问题,而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也不同程度受到外界因素的制约,多数电力企业并未构建完善的管理机制及安全事故紧急处理机制,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继电保护管理的实际效果,甚至威胁到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2.4继电保护装置还存在隐形故障。例如,错误的整定引起的继电保护装置的隐形故障,设备故障引起的隐形故障等。当电力工作人员在进行定值检测过程中,由于出现整定和校准的错误就会引发隐形故障,尤其是在继电保护装置经过系统的维修后,电力工作人员没有及时的修改整定值,继电保护装置很容易会出现隐形故障。然而设备故障引起的隐形故障一般是由元件失灵或者磨损造成的隐形故障。例如继电保护装置上的元件或者插件像接线片、连接器和各种继电器等元件出现损坏或者失灵的现象都会引起隐形故障。隐形故障的发生不能说明继电保护装置在设计上存在问题,也不会直接影响到继电保护装置的正常运行

3、提高继电保护管理水平的措施

提高继电保护的可靠性,重点是要做好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包括合理设计继电保护、正确安装以及专业性的运行维护。投入运行后的继电保护装置,受到复杂运行环境的影响,其性能和各种运行状态不可能完全能够被预测。保证继电保护的可靠性措施有以下几点:特殊情况下的保护操作要有明确的说明,相关警示语句字迹要清楚易见。微控制处理器是控制处理的中枢神经,如果相关CPU出现故障,则会导致整个保护系统的失效。因此工作中发现为控制处理器失常,工作人员要及时联系相关的技术人员以及厂家进行处理。

在日常运行中,要加强监视,及时发现继电保护装置的异常或存在缺陷的部位,并做好相关的记录,对于那些容易引起误动的保护要及时将其退出口压板,认真分析并且查明原因之后再恢复其状态。在选购继电保护装置时,要严格进行质量管理,选择制造口碑好,产品过硬的厂商,不能仅仅考虑经济因素而选择价格低、质量得不到保证的产品。采购回来的装置也要经过严格的检验,特别是对那些故障率高、寿命短的元器。在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设计、安装和调试时,要尽量减小晶体管受干扰源的影响。

在设计时,要切断干扰的耦合途径,设置必要的隔离变压器和滤波器,加设接地电容,在输入输出回路上采用屏蔽电缆等。由于晶体管保护装置容易遭受高压大电流的影响,在设计时,尽量将其安装在离高压环境较远的地方。同时,也要注意晶体管所处的环境,要防止环境对它们造成的污染,远离化工厂和及空气湿度较大的地方。保护装置的动作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要想让其进行正确的选择性动作,防止无选择性的误动作,应该综合充分的考虑保护装置的设计和整定计算,合理的配合使用元器件。同时为了继续提高继电保护的可靠性,防止由于一次事故没有得到及时处理而造成的二次事故,可以在变电所装设“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它能够防止电源事故对变电所造成的损失,实践也证明该装置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为供电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加强各专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培训,由于继电保护整定计算是一项严谨细致的工作,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只有经过认真仔细合理的计算和分析之后,才能保证各级保护整定值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对于调试人员来说,要不断充实自己的业务知识,提高技术水平,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发现和处理各种技术问题的能力;对于检修工作人员,要定期对保护装置的运行进行维护,对故障处理能力进行定期检验。

4、继电保护故障分析与处理应注意的问题

4.1要严格遵循状态检修的原则

一是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二是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先行试点,逐步推进。三是充分运用现有的技术手段,适当配置监测设备。

4.2开展继电保护装置的定期检验

实行状态检验以后,为了确保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安全运行,要加强定期测试,所有集成、微机和晶体管保护要每年进行一次定期测试,测试项目包括:微机保护要打印采样报告、定值报告、零漂值,并要对报告进行综合分析,做出结论;晶体管保护要测试电源和逻辑工作点电位,现场发现问题要找出原因,及时处理。

4.3高素质检修人员的培养

任何检修过程中人都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状态检修也不例外,检修人员的素质是状态检修成功的关键。现在的状态检修人员配备上,不仅有检修的工作人员,还包括运行人员,运行人员对检修工作的直接参与,对提高检修的效率有着积极的意义。检修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检修的质量,所以在检修过程中要求检修的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对设备的状况有全面的了解,在保证检修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不必要的环节,从而节省检修费用。

5、结语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网结构也进行了很大程度的调整,在各个方面实现了优化配置,继电保护装置作为保证电网稳定运行的重要部件之一,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目前随着电网资源的优化配置,继电保护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开始向着信息化、智能化及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贺家李,李永丽,董新洲,李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年.

第9篇:继电保护论文范文

关键词:剩余电流 保护技术 问题 解决方法

1 概述

漏电保护是低压农村电网用电保护中的一项重要的保护技术,广泛的用于防止漏电火灾和人身触电伤亡事故的发生。漏电保护技术很早就受到人们的关注和研究。

在讨论剩余电流保护技术之前,首先要搞清两个概念,其一,何谓剩余电流?剩余电流是指线路中的电流矢量和,即:ΔI=■+■+■+■。

也就是漏电保护器上的零序电流互感器检测的漏电电流;其二,何谓对地漏电电流?指线路对大地的泄露电流,由于电网中的线路对地绝缘电阻不是无穷大,且存在对地分布电容。因此有泄漏电流产生,这些电流一般称为漏电电流,也叫固有漏电电流。

在一定条件下,人触电或者设备故障漏电,不一定就会引起剩余电流的增加,反而会导致剩余电流的减少,因此造成了人体触电或者设备故障漏电时漏电保护器的不动作,即保护死区。

在实际电网中,对于单相线路,当零线电压为零时,则剩余电流就是相线对地的漏电电流,即:ΔI=■+■+■

而对于三相线路,且线路绝缘状况较差时,各相线对地都有漏电电流。

ΔI=■+■+■+■=■+■+■+■

此时,剩余电流与对地漏电电流便不同,它则不能真实的反映出线路及设备的漏电情况或人体的触电等情况,只有对地漏电电流才能做到这一点。

2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技术存在的问题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技术的关键就是采用零序电流互感器实现对剩余电流信号的检测,当没有剩余电流时,从电源流出的电流与流入的电流相等,在剩余电流互感器的电流矢量和为零;当有剩余电流时,流出的电流与流入的电流不相等,零序电流互感器二次侧有感应信号产生。当剩余电流值达到整定动作值时,互感器二次侧感应信号经放大后推动脱扣器使开关动作,实现剩余电流保护。

现在市场上的剩余电流断路器均采用零序电流互感器检测漏电信号,这种方法它检测的是电网中的剩余电流,在三相线路中,检测到的剩余电流,是各相线路对地漏电或者人体触电电流的矢量和,因而它无法对线路中发生的相线对地漏电或者人体触电事故进行有效的保护,围绕这一问题人们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现在就以下几种技术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2.1 脉冲漏电保护技术 脉冲漏电保护技术它能够将剩余电流区分为突变剩余电流与缓变剩余电流,把突变剩余电流视为人体触电或设备突发漏电(如电气设备投、切时产生的漏电),把缓变剩余电流看作是电网中的固有漏电,这样让漏电保护器对这两种漏电电流进行分别保护,便可实现人体触电的安全保护。

但是该方法中的脉冲电流信号(人体触电电流或设备突变漏电电流)仍为三相线路中的脉冲漏电矢量和,也是剩余电流,而不是线路中发生的真实的人体触电或设备突变漏电电流,因此它仍不能真正满足人体触电保护的安全要求,另外由于它不能区分脉冲漏电,是人体触电还是设备突变漏电?所以,当线路中有设备突变漏电时,它容易引起保护器的频繁跳闸,影响供电可靠性。

2.2 鉴相鉴幅保护技术 它根据电网中原先的剩余电流和当线路中发生设备突变漏电或人体触电后,引起的剩余电流位移,通过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得真实的人体触电或设备突变漏电电流,即对地突变泄露电流。这样便能对电网中发生的人体触电事故进行有效地保护,但是由于它仍无法区分对地突变漏电是人体触电还是设备突变漏电?因此,仍无法解决供电可靠性的问题。因为在电网中发生的突变漏电事故中,有99%以上是电网中的电气设备投、切所致,人体触电的情况很少,所以将该技术用于漏电保护器在实际应用中,虽然它保证了人体触电安全,但是仍没有改变易使保护器频繁跳闸的问题,影响供电可靠性,最后在漏电保护的推广中不得不被遗弃。

2.3 特波保护技术 用特波的方法来区分人体触电与设备等的突变漏电,其原理是根据人体触电电流的波形与设备突变漏电的波形的不同,从而将它们区分开来,以实现既能保证人体触电的安全保护,又能在设备突变漏电时,保证电网的供电可靠性。该技术成立的前提是人体触电的波形是相同的和固定的,而实际上人体触电的波形是不可能相同和固定的。首先,该方法仍与脉冲漏电方法一样,它检测的是电网中的剩余电流,因此在三相线路中,人体触电电流与其他漏电电流经零序电流互感器叠加后会发生变化;其次,不同的人或同一人在不同的情况下其触电电流的波形也是不一样的。如人全身出汗时、洗澡时、皮肤非常细嫩的、皮肤角质层、活体的皮肤伤口处等触电时,人体瞬间就会击穿,产生的人体触电流波形就不是特波,因此,当在这些情况下发生人体触电时,仍不能对人体触电安全真正起到保护作用;再加上一些电气设备发生的对地电流波形,会类似所谓的特波波形,如一根带电螺丝刀插入地下时,产生的漏电波形即类似其设定的特波,因而会引起保护器的跳闸,影响到供电可靠性。

综上所述,在特波方法中,由于人体触电电流波形的不确定性,而该方法中设定的特波波形又是单一的和固定的,所以,当线路中发生突变漏电后,该方法无法准确地鉴别出是人体触电还是电气设备突变漏电,因此,它仍无法满足供电部门对供电可靠性和人体触电安全保护的要求。

3 一种新型的解决方法

双鉴保护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漏电保护解决方法,也是本文所推广的一种漏电保护技术。该方法首先采用了原先鉴相鉴幅技术的优点,即获得对地泄露电流,它能够真实的反映出电网中的人体触电与设备对地泄露电流,从而对电网中的人体触电安全进行有效的保护;其次,它又在检测突变漏电的同时检测负荷电流,而后通过对电网中发生的突变漏电与负荷电流变化的情况进行双方面的综合鉴别,来决定是否该保护,从而克服了鉴相鉴幅技术不能区分电网中的突变漏电到底是人体触电还是设备突变漏电的缺点。

当线路中发生突变漏电时,如果负荷电流没有发生变化,则视为人体触电,保护器即应保护跳闸;如果此时负荷电流也相应发生变化,则视为线路中的电气设备投、切所致,保护器便不予保护,即剩余电流断路器不动作。这样它便能够正确分辨电网中的突变漏电是人体触电或是电气设备投、切时引起的突变漏电,全面满足供电部门对人体触电安全保护和供电可靠性的需要。

另外,该方法由于根据负荷电流的变化情况来决定保护器是否该保护,因而它能够有效地解决保护器间的越级跳闸问题(如二级保护器若跳闸,便会切断其下负荷,一级保护器通过对负荷电流变化的鉴别,便不会再跳闸)。这样将大大提高供电可靠性。

综上所述,该方法的应用必将使漏电保护事业迈上一个新台阶。

4 结论

本文对漏电保护技术进行了分析,根据电网和设备故障漏电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漏电保护技术——双鉴保护技术,可以解决以下问题:①提出的采用双鉴保护技术的剩余电流断路器解决了现有国网公司低压配电台区的漏电保护技术的重要缺陷。实现故障漏电保护动作的准确性和无误性,提高了供电安全性和可靠性。②把漏电设备与人体触电区分开来,在三相线路中的带漏电设备投切引起的突变,剩余电流不动作,提高了供电可靠性;而在三相线路中的任意某一相如果发生人体触电,则保护器动作,提高了供电安全性。③该技术已经通过了实验验证,双鉴保护技术剩余电流断路器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的保护特性,符合漏电保护的要求,也满足了故障漏电保护的要求,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736-2010-农村电网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安装运行规程[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

[2]朱绍良.剩余电流保护断路器和继电器剩余动作电流最大值选取[J].电工电气,2010(0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4048.2—2008.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2部分:断路器[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