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给排水概论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消防系统塑料检查井地漏噪音
中图分类号:D035.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消防系统的超压及防超压措施
(1)按设计流量选消防水泵,而水泵的流量~扬程曲线较陡直,当消防水泵在小流量运行时会出现超压。小流量运行指火灾初期和消防水泵自检时的情况。此时,灭火设施出水量较小,消火栓的水枪为1~2支,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喷头数为1~3个。
措施:选用流量~扬程曲线平缓的水泵,其中值得推荐的是:建筑消防特种泵(原名切线泵),流量~扬程曲线特别平缓,呈恒压状态。
(2)消防给水管网按最低位置的室内消火栓静水压力0.80MPa进行竖向分区,管网未采取完善的减压措施,当消防水泵启动时,管网下部的消火栓会由于动压值大于静压值而出现超压。
措施:消防给水管网竖向分区时,不按最低位置的室内消火栓静水压力0.80MPa进行分区,适当留有余地;或按0.80MPa值进行竖向分区,但采取相应的有效的减压措施。
(3 )消防给水竖向分区的上区和下区共用水泵接合器,当防止串压的止回阀不严密时,下区会出现超压。
措施:稳压泵低位设置时,其吸水管从消防水池引来可以防止超压
(4)消防水泵从给水管网直接吸水,水泵扬程按给水管网的最低水压计算。水泵运行时如正逢给水管网的最高水压,而给水管网的最低水压与最高水压相差较大时,就会出现超压。
措施:采用多台水泵,小流量时小泵运行或单泵运行,大流量时大泵运行或多泵并联运行。
2.塑料检查井
(1)管道连接形式与管材选用:
塑料检查井井座与埋地塑料排水管道连接承口型式应与埋地塑料排水管道管材相匹配,可按表1选用 。
(2)实际施工配合用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及处理方法:
a.关于接入管口径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在与干管连接时 ,由于国内的埋地塑料管品种很多 ,而目前又多为内径系列管材 ,使得塑料检查井与管道连接时出现不少困难 ,为此要求生产厂家订制各种规格的转换街 头 , 不仅 能与 PV C 管配 套 、还可 适合FR PP 、HDP E 等管材连接。
b. 关于排水管接入位置的问题 : 当出户管与检查井入口的标高不一致时 ,管道可通过球形万向接头连接到井座上 ,也可通过 2 个 45°弯头调节出户管位置连接至井座 。排水干管应接入检查井井座承口 ,可根据实际设置条件也可以用井筒打孔配以马鞍接头的方式连接到井筒。
c. 关于排水井通风的问题:由于排水塑料管的污水管用在小区内,流速较慢,且管道充满度<0.55 ,如管线较长可在远端设置通 风口,降低气体浓度
(4) 关于井座基础的问题 : 塑料检查井座下面的基础需采用常用的沙灰铺平 ,这样增加检查井受力面积 ,从而增加抗压强度 。如开挖时出现积水现象应在井底座两侧加载沙袋减少浮力 。
d.关于接入管标高调节的问题 : 接入管标高可根据实际情况任意调节的 ,检查井的高度是在路面基础完成后统一切割的 ,这样可免去施工中反复确定标高带来的繁杂工序 ,是塑料井的一大亮点。
3.地漏的水封好多居民反映家中有臭味,而且厨房排油烟机打开时更加严重。此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1、水封深度不够。《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1997年版)第3.2.8A条规定“地漏的顶面标高应低于地面5~10mm,地漏水封深度不得小于50mm。”此条规定目的就是防止水封被破坏后污水管道内的有害气体窜入室内污染室内环境卫生。但是在给排水设计说明中很少有人提及,建设及施工单位为了降低造价使用市场上价格低廉的地漏,这种地漏水封一般不大于3厘米,满足不了水封深度要求。
2、住户私自更改地漏。通常居民为了美观在装修房子时选用装修市场上的不锈钢地漏替代原来的塑料地漏,外表虽光亮美观,内部水封同样很浅。当排水时,地漏的水封由于正压(较低楼层)或负压(较高楼层)被破坏,臭气进入室内。
3、水封干涸。有的住宅厨房内设置了地漏,由于长时间没有补水,特别冬季供暖时水封容易干涸,同样在开启油烟机时水封水少且由于压力波动水封被破坏,臭味更重。所以应经常给地漏补水。建议设计施工时采用高水封或新型防返溢地漏。厨房内地面溅水很少,可以不设置地漏。
4.排水塑料管道噪音较大随着普通排水铸铁管道的淘汰,排水管道普遍使用塑料管道,但是普通UPVC管道的排水噪音要比铸铁管高约10dB,若排水立管靠近卧室,加上现浇楼板的隔音效果较差,住户能明显感觉到排水管道的噪音,降低了生活质量。建议在卫生器具布置时要尽量考虑使排水立管远离卧室和客厅,管材考虑新型降噪产品。各种管材(Φ110mm)噪声水平比较:UPVC管58db;铸铁管46.5db;超级静音排水管45db。(测试地点位于距离管道一米处排水量为2.7L/S,环境噪声42db。)。市场上新出现了一种超级静音排水管则加入了特殊吸声材料,噪音低于排水铸铁管。如:芯层发泡UPVC管道。
5.阀门的选择和安装中问题和预防措施阀门类型选择不当:阀型与管道系统功能及压力不匹配,闸阀与截止阀混用,蝶阀与球阀混用,柱塞阀与闸阀混用,明杆阀与暗杆阀混用等,给管道运行和维修带来不良后果。阀门安装不利于操作和维修。止回阀安装位置不当等问题预防措施:安装时应考虑操作和维修空间,注意安装高度和手柄朝向;又如两个阀门直接连接时,中间缺少穿入螺栓的间隙,应在二阀间增设短管等止回阀必须按指示箭头安装。高位水箱出水管的止回阀,应在距水箱底≥1m处水平安装,以利止回阀正确动作,或采用低阻力止回阀。
结语:建筑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特别是跑、漏、滴、堵又是给排水系统的通病。最近几年,我们在施工中认真贯彻标准,落实规范、努力提高给排水系统的安装质量,并且就安装过程中常遇到的一些施工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从而加强对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不断总结施工中出现的各种质量问题,用科学的方法提高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给排水工程其施工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给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张祥中.多层、小高层住宅给排水若干问题《住宅科技》2000.5
关键词:卓越计划;培养模式;环境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3-0168-0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要(2010~2020)》而提出的高等教育重大改革计划。该计划一经推出,得到全国各高校的热烈响应,参与高校众多。但是,该计划从2010年开始启动,相应的实施办法和执行方案也在逐步的完善过程中,如何将“卓越计划”中的教育教学理念真正的落实,是摆在每一所高校、每一个专业面前的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基于“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为例进行探讨。
一、培养标准和培养方案
(一)培养标准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标准的制定以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和华盛顿协议ABET标准为指导,旨在为培养环境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卓越工程师培养提出其应达到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的专业培养标准。
1.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对应通用标准2,4,8);
2.设计实验方案与实施、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的能力(对应通用标准6);
3.根据需要,设计一个系统、一个部件或一个过程的能力(对应通用标准5,6);
4.在多学科工作集体中发挥作用的能力(对应通用标准5,6,9);
5.对于工程问题进行识别、建立方程,以及求解的能力;(对应通用标准2,5);
6.对职业和伦理责任的认知能力(对应通用标准1,3);
7.有效的人际交流能力(对应通用标准9,11);
8.宽厚的教育根基,足以认识工程对于世界和社会的影响;(对应通用标准3,10);
9.有关当代问题的知识(对应通用标准3);
10.在工程实践中运用各种技术、技能和现代工程工具的能力。(对应通用标准5)。
(二)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的制定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广泛征求和认真听取行业协会、用人单位、毕业校友和广大学生的“四方意见”,了解社会,也要让社会了解学校的本科教学,扎扎实实做好各类信息的收集和反馈工作,并对各类信息进行深入研究、认真梳理,最终落实到教学内容中,使教学内容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系统、完整、成体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由基础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两个平台构成。其中基础教育课程平台包括思想政治修养类课程、语言类课程、管理类课程、国防素质类课程、体育类课程、数学类课程、物理类课程、化学类课程、语言类课程、通识教育类课程、计算机基础、工程图学基础、力学基础、电工基础、机械基础、军事训练、工程认识、工程实践及与基础理论课程相对应的基础实验环节。专业教育课程平台包括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水力学、环境监测、环境化学、环境微生物学、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水工程、环境噪声控制工程、给排水管网、水泵及水泵站、专业英语、清洁生产审核、建筑制图、计算机绘图、水工艺设备基础、给水排水工程监理、城市水工程仪表与控制、水厂设计概论、专业综合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及与理论课程相对应的实验环节等课程。
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是成功地进行卓越工程师培养必须完成的一项至关重要而又具有挑战性的关键工作。我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是培养具有坚定信念与创新精神,视野宽、基础厚、能力强、素质优的可靠顶用之才。因此课程体系的搭建除了考虑培养学生突出的专业能力外,还要有助于学生打开宽广的视野、奠定宽厚的基础、适应宽口径就业。
由于“卓越计划”要求学生在企业完成累计时间约为1年的实践学习环节,这就使得课程体系中的理论授课学时减少了。为了更好地完成培养目标,我们通过听取相关企业的意见,确定必须的授课内容,避免课程设置和实际生产的差异,尤其是专业主干课程的设置,更是依企业的实际需求来定,使课程设置直接面向社会需求。同时对知识单元进行科学的划分,合理的分配教学内容,压缩理论课学时,处理好前修、后续课程之间知识点的衔接,做到课程体系既无重复,又不脱节。另外我们还加强了相关课程的整合,建立了以四大污染控制工程为主线的核心课程群和以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审核等不同应用方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内容更加丰富,应用方向分布更为合理,留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就业方向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块。
在实践环节的具体安排上,环境工程专业采用“2.5+0.5+0.5+0.5”的模式实施,即前五个学期在校进行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第六学期在企业进行部分与企业相关的专业课学习和企业实践,第七学期回到学校继续完成专业课学习,第八学期到企业进行毕业设计。
另外,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每年进行相应的调整、充实和更新,所授内容要与社会需求、工程技术、科学文化方面的发展同步,我们采用“经典+前沿+应用”的原则,使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建筑业占我国全社会总能耗的1/3,浪费极其严重,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耗能比例还将上升。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我国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承诺,在建筑业必须大力推广“绿色建筑”。2013年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制定了《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标志着绿色建筑已成为最高级别的战略共识。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适用和高效的居住、工作、生活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明确了未来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将遵循绿色、循环、低碳的思路,以促进全社会在更高层面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的推广和应用标志着我国建筑业将面临一场新的革命,它不仅对建筑的规划、建筑设计、工程施工、建筑材料、建筑结构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从事建筑工程的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绿色建筑的发展方向包括:发展工程总承包、发展建筑信息模型(BIM)、发展建筑工业化和绿色建材等几个方面。绿色建筑要求学生有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既要懂结构工程和施工技术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又要掌握建筑设计方面的知识,同时具备通过信息化手段将建筑全过程进行整合的能力。加强建筑工程专业课程的探索、开发与研究,将绿色建筑理念及相关知识融入专业教学中,让学生理解绿色建筑的内涵,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在专业层面上学习绿色建筑的相关知识,结合建筑业发展前沿和绿色建筑的生产实践,掌握先进的专业技能,将对绿色建筑的发展、学生的就业以及职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绿色建筑理念与专业教学融合的探索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广东省第一批高职重点建设专业,为满足广东省建筑产业转型升级、企业绿色节能技术创新及走向国际建筑市场的需要,以绿色建筑为特色,将绿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建筑工业化、绿色建材的理念及知识和绿色建筑节能构造及施工技术推广有机地融入到了人才培养计划及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不断推进课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将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IM)融入专业教学过程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IM)的核心的理念是各阶段的技术信息共享,贯通建筑设计、工程施工以及运营维护等阶段,是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技术,在可持续设计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并对提升绿色施工的设计和施工效率,改进绿色施工项目的管理模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BIM技术的应用可缩短约8成的造价估算所需时间,且使造价估算的精度控制大幅提高,消除约4成预算外的更改。通过BIM的三维模型技术,在施工前发现并解决冲突,可以有效降低合同价格,使项目工期缩短,尽快实现投资回报。学院在2011年即与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由学校提供场地、设备,企业方提供软件和技术,建成BIM校外实训基地,开发了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课程。BIM教学资源库及实训基地的建设,完成了将BIM技术与《建筑制图》《房屋建筑构造》等课程的融合式教学,结合学生的专业能力、兴趣爱好安排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设计、虚拟建造、工程造价确定等实践项目,并通过完成虚拟的BIM咨询项目,使学生体验到BIM咨询服务的全过程工作方法,为今后真实项目的参与和实施打下基础。在顶岗实习阶段,学生在校企双方的指导教师共同指导下参与真实的BIM咨询项目,至今共完成39项,包括“慈溪大剧院”“蚌埠博物馆”等,共同培养具备“工程能力+BIM能力”的人才。BIM教学基地建成至今也培养了一批具有BIM技术的骨干教师,多次为设计院、施工企业进行BIM技术培训同时完成BIM省培项目2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将建筑工业化融入专业教学过程
建筑工业化是绿色建筑发展的必由之路,推动建筑的工业化是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中的十大重点任务之一。建筑工业化是主要指建筑设计的标准化、构配件生产的工厂化、建筑施工机械化和施工组织管理科学化四个方面。建筑工业化是按照大工业的生产方式,通过现代化的制造、运输、安装和科学管理对建筑业进行改造,逐步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使建筑业从分散的、低水平的、低效率的现场人工湿作业及手工业生产方式,过渡到以工厂化生产制造为基础,运用预制混凝土结构(PC)构件在现场以高度机械化的方法施工的大工业生产轨道上,使建筑业从目前的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从而实现文明施工、保护环境的目的。建筑工业化区别于传统建筑业设计与建造环节分离的特点,体现出全生命周期的理念,是设计施工一体化的生产方式,具有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成本可控、进度可控的优势,且工业化建筑施工现场没有传统建筑施工现场的粉尘、噪音、污水等污染。由于目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材滞后于新的国家设计和施工规范,为此,学校采取了多种方式将建筑工业化融入日常教学中。首先,进行了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和补充,在相关课程中增加了建筑工程技术新进展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可以接触到行业发展的前沿知识,了解到行业发展的前景,从而对建筑工业化有初步的认识。其次,将建筑工业化的相关内容融入相应的课程体系中,如,在《建筑工程概论》课程中对工业化建筑的起源、具体特征、特点、建筑方式和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详细的讲解,观看我国建筑工业化住宅视频等,让学生了解新型的结构体系,包括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和钢结构体系的特点;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中增加了组合式预制混凝土结构的设计、预埋件设计等内容;在《建筑工程施工》课程中增加了预制装配式住宅和装配整体式住宅的建造方式,内容有施工工序的特点、施工中的关键点、预制配件的吊装计算和施土组织设计等内容,还介绍了现场建造的工业化住宅,如,大模板住宅、滑升模板住宅和隧道模板住宅等;此外,在《房屋建筑构造》课程讲授中介绍模数等标准化设计的内容。第三,确定课程教学目标,进行关于建筑工业化理论及实训课程的开发,开设选修课,使学校建筑工程技术学院的学生行业视野更加开阔,能够了解国家对建筑业发展的推广方向,对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的认识更进一步,从而主动涉猎相关的专业知识,为今后的工作和深造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最后,在条件允许时,学院还安排学生在工业化建筑工地进行参观,鼓励学生到相关建筑工地进行实习、实训。
3.将绿色建筑节能构造及绿色建材发展与应用融入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