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产品成本核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生物资产;成本核算;资本化;费用化
生物资产作为农产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但由于生物资产的自然增值的特性,在确认与计量上难度较大。现有的研究多数集中在生物资产的价值评估上,具体针对某类果树成本核算方面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涉及较少。以新疆乌市地区100亩桃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的数据为依据,采用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方法,针对桃树这类生物资产进行讨论。对桃树各个生长阶段的费用支出进行归集与分配,进一步核算出桃的产品成本。桃树作为我国的主栽品种,种植面积较多,无论从实务还是理论层面都对涉农企业的发展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也为相关会计准则的不断完善提供切实有效的理论基础,推动生物资产准则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1桃生物资产与产品成本核算
1.1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概念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为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资产[1],主要包括果树、食用油料等在内的经济林、以生产薪炭材和提供燃料的薪炭林、成龄的能进行配种、繁殖、提供畜产品的产畜以及供人们在生产中使役的役畜等[2]。文章以生产性生物资产—桃树为例,进行折旧方法的分析和讨论。
1.2产品成本核算
1.2.1确定成本计算对象与计算期成本核算对象就是分清楚对那些生物资产和产品成本进行核算。本文中的生物资产成本核算对象就是选取的案例——新疆A桃园内种植面积100亩的桃树,产品成本对象是桃树在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后产出的农产品——桃。成本计算期是指明确对哪个时期的生物资产与产品成本进行核算。文中是对桃树费用的投入来作为成本核算期的,按照桃树生产周期来确定。1.2.2确定成本项目桃树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费用可以分为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和不计入产品成本的经营管理费用。农产品生产成本项目一般包括以下几项:(l)生产成本。生产成本指计入农产品生产成本的生产费用,包括直接物质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和间接费用。(2)期间费用。期间费用指与农产品生产过程没有直接关系或关系不密切的费用,包括土地承包费、管理费、销售费、财务费,属于多业或多品种共同发生的,应先按各业分摊,种植业分摊部分再按产值或种植面积在各农产品品种之间进行分摊[3]。
1.3桃生产经营过程中费用的归集与分摊
以选取的A果园为例,占地面积为100亩。园内主要以桃为主,品种包括水蜜桃、油桃、蟠桃等。主要以种植、批发和初加工为主。A桃园于2010年种植,2011—2013为生长期,主要以桃树的营养生长为主,一般不结果。费用的支出主要在桃数苗木费、种植挖坑费、防虫药费以及清理果园费等。从2014年开始,桃树进入盛产期,是桃树产量最高、收益多而稳定、投入较少的时期,持续年数因树木的品种和经营管理水平而不同。此后桃树随着树龄增加树冠持续的衰老,逐步进入衰退期。产果10年以后产量就会逐年下降,衰退期时桃树的经济收益较低,如果持续经营将出现高成本低回报的情形,甚至亏损。因此多数农户或企业会选择及时采伐、更新树种。预计桃树的折旧年限为13年。对每年所产生的所有相关费用支出凭证、账簿进行搜集与整理。
1.4正确划分收益与资本性支出
在桃树的生长阶段,所有费用的投入都用于桃树生物资产自身的营养物质需要,这一阶段桃树没有产出,因此应将费用资本化计入到生物资产中去。在桃树进入稳定高产的阶段,生物资产的外在形态基本不会再发生变化,企业的主要活动是对生物资产的日常管理,该支出不再增加生物资产自身价值,随之发生的费用不进行资本化处理,应当费用化计入当期的产品成本与当期损益。这就如同自建的固定资产,在竣工之前所发生的费用需要资本化,待其竣工后,与之相关的费用就费用化。
2桃生物资产与产品成本核算相关的会计处理
1.A桃园2010年种植当年支付桃树种苗费45000元,土地管理费每年12000元,定植当年抚育领用肥料、其他材料耗费10000元、农药5000元、水费10000元、平整土地所需要的机械作业费以及管理桃园所产生的人工费,应付人员工资35000元。(对桃树生物资产采用成本法进行计量。)借:生产性生物资产—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117000贷:原材料—树苗45000—化肥10000—农药5000银行存款22000应付职工薪酬350002.2011—2013年桃树的生长期,土地管理费每年12000元,补种新树苗、领用肥料、其他材料耗费20000元、农药10000元、水费18000元、平整土地所需要的机械作业费以及管理桃园所产生的人工费,应付人员工资30000元。借:生产性生物资产—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90000贷:原材料—树苗5000—化肥15000—农药10000银行存款30000应付职工薪酬300003.2014年桃树进入盛产期,开始稳定产果,按历史成本法进行计量,则前期的费用投入均资本化,计入到生物资产自然增值量上。此时,应将未成熟期的生物资产转入到生产性生物资产科目,累计额的生物资产账面价值367370元(117000+90000+90000+90000)。借:生产性生物资产—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387000贷:生产性生物资产—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3870004、从2014年起每年固定投入土地管理费12000元、水费18000元、化肥等其他材料耗费18000元、农药10000元、应付人员工资30000元。成熟期之后每年的费用投入是一样的。此时桃树的生物资产自然增值量不再增加,后期所投入的费用都应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借:生产成本—桃树88000贷:原材料—化肥18000—农药10000银行存款30000应付职工薪酬30000假设桃树预计折旧年限为13年,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折旧额为29769元(387000÷13)。会计处理如下:借:生产成本—桃树29769贷: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297693
小结
生产性生物资产与产品成本的核算是生物资产发展中的重要部分也是难点之处,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在这一部分的核算只有简单指导性的政策,实际的可操作性较差。因此,本文对桃生产性生物资产与产品成本核算的研究,将生产支出进行归集与分摊,并进行资本化与费用化处理。为相关的经济林、林果业等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会计核算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为企业会计准则的不断完善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高志辉.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生产性生物资产会计处理的探讨——以林木类资产为例[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3(1):36-39.
[2]杨焕玲,郑晓彬.关于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问题的探讨[J].齐鲁珠坛,2014(1):10-11.
现在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开始变得越来越高,因此更多的人开始重视食品安全工作。然而受到很多因素影响,我国却频频出现各种食品安全问题,这些食品安全问题极大地威胁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现在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绿色无公害畜牧业农产品,其有效地提升了食品安全水平,而且具有越来越大的盈利空间。为了保证畜牧业农产品的盈利,本文对畜牧业农产品成本核算要点进行了分析和介绍。
关键词:
畜牧业;农产品;成本核算要点
一、引言
目前我国的畜牧养殖业在整个世界范围内都占有重要地位,我国的蛋类和肉类产量分别占44.5%和29.3%,位居世界前列,而我国的奶类产量则具有平均每年25%的增长速度。现阶段在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畜牧养殖业已经变成了举足轻重的支柱产业。所以,对当前我国畜牧养殖业成本核算改革进行进一步深化,不断地强化畜牧业养殖企业和生产加工业的企业财务管理,从而进一步的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这是当前会计工作者必须要重视的一个问题。
二、畜牧业农产品生产特点分析
目前主要是以我国养殖企业生产特点为依据制定并且实施畜牧业农产品成本核算的,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畜牧业农产品成本核算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首先,在产品实体方面畜牧业农产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基本上都属于生物资产,而并非是原辅材料;其次,其往往具有较长的生产周期和非常大的占用资金数量。在具体的畜牧业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各种规模化养殖场大多都具有一年到两年的生产周期,而且在正式投入资金之后的前期往往并不会得到相应的经济效益,在严重的情况下甚至还会面临亏损的情况[1]。再次,不规范的核算方式:从散养的方式转变到集约养殖的方式,再转变到规模化养殖的方式,最后转变到规范化养殖的方式,这是我国畜牧业养殖的重要发展趋势。尽管现在我国的畜牧业农产品生产方式和生产水平实现了较大的提升,然而很多企业并未真正的依据相关规定开展财务核算,因此这些企业都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核算方式不规范的问题。最后,不稳定的销量:猪无名高热病和禽流感等各种重大疫病在近年来严重的打击到了我国畜牧业农产品的生产和经销,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小的养殖场存在着非常普遍的存栏率减少的问题,并且进一步的导致了不稳定的养殖产品销量。
三、畜牧业农产品成本核算的对象
在生产和管理畜牧业农产品的过程中,畜牧业在进行成本核算的时候主要采用了混群核算和分群核算等两种不同的方式。以畜禽的种类的不同或者年龄的不同将畜禽划分为不同的群类,然后按照分群的方式对生产所需的费用进行归集,并且对相应的成本进行计算,这是所谓的分群核算,分群核算的基础就是在企业中实施分群放牧和饲养畜禽的方式[2];以畜禽种类的不同为依据对其进行划分,但是不需要以畜禽年龄的不同对其进行内部分群,按照畜群的种类为依据生产所需的费用进行归集,并且对相应的成本进行计算,这就是所谓的混群核算。实施分群核算的基础就是企业要将计算成本的对象作为各种畜禽的群别,比如,将养猪业划分为没有断奶的60天之内的仔猪、需要检定的母猪、种公猪和母猪等基本猪群、育肥猪;120天以上的幼猪;60天~120天的幼猪。养牛业则可以划分成公牛和母牛等不同的基本牛群;180天以上的幼牛;180天以内的犊牛。养禽业则可以划分成包括成龄禽在内的基本禽群;人工孵化的禽群;育肥禽和幼禽。
四、畜牧养殖业生产费用的基本核算分析
在放牧和饲养各种畜禽的过程中企业所需要承担的包括育肥畜禽、幼畜禽和产畜禽等在内的各种生产费用就是畜牧养殖业的生产费用。出于对畜牧养殖业生产费用进行归集以及对成本进行科学计算的目的,企业需要将“农业生产成本”科目的费用设置出来,如果企业具有较大的规模则需要将“畜牧业生产成本”科目另外的设置出来[3]。立足于上述的两种科目,以成本计算对象为依据将各种明细账设置出来。此外,要严格的以规定的成本项目在明细账中将相应的专栏设置好。在“畜牧业生产成本”和“农业生产成本”这两个科目中,下期的在产品成本的转结表示为其中的期末借方余额,对产出产品的实际成本的计算表示为其中的贷方,对畜牧业中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费用进行归集表示为其中的借方。从经济用途的角度对畜牧业的生产费用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制造费用、直接人工费用、直接材料费用和其他直接费用等。归集与分配生产费用的主要方式如下:在农业生产成本中直接计入工资及福利费费用、孵化增温、蒸煮和粉碎饲料等各种动力费用和燃料费用、属于耗用的饲料费用(主要包括矿物饲料、动物饲料和精饲料等),同时在农业生产成本”科目中进行借记,在“银行存款”、“现金”、”“应付福利费”、“应付工资”和“农用材料”等科目中进行贷记。在“辅助生产成本”中贷记以及在“农业生产成本”借记由辅助生产单位所产生的各项劳务费用。首先,在“制造费用”中汇集产生的各种间接费用,在期末的时候以相应的分配标准在相关产品成本中进行分配计入,在“制造费用”中进行贷记,在“农业生产成本”中进行借记[4]。以材料耗用的各种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工资分配表和耗用材料的汇总表将上述的费用在“农业生产成本”科目借方中记入。
五、畜牧业农产品成本费用的基本核算分析
在这里以禽业养殖为例分析并介绍禽牧业农产品成本费用的基本核算。一般可分为以下三部分核算:
(一)育禽生产成本的核算
育禽成本核算按新会计准则要求在“生产性生物资产”科目下核算,一般分两个阶段:生长期和生产期,通常认为生产性生物资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固定资产的特性,核算上思路与固定资产大体一样。育禽可以自产,也可以外购,引进时按引进成本记入:生产性生物资产-生长期;在生长期期间为满足生物资产自身生长、价值增值的要求,实现其产能所发生的饲养材料、人工、动力、固定资产折旧及其他费用全部资本化记入生长期育禽成本,在达到生产时进入生产期后支出停止资本化,转生产期生物资产,并参照固定资产折旧政策计算生产期生物资产折旧,记入产出产品的成本;转为生产期后发生的饲养材料、人工、动力、固定资产折旧及其他费用记入产出产品的成本。
(二)幼禽产品成本的核算
禽业成本核算环节中的一个转折点是幼禽产品的核算,幼禽产品的原材料源于育幼禽产出产品的成本,经过挑选、孵化,出苗转代为幼禽。在孵化过程中产生的人工、动力、折旧及其他等构成了幼禽成本。
(三)育肥禽成本的核算
幼做为核算的最后一环节育肥,计算过程需对饲养费用水平进行考核,按日增重进行核算,这时候就需要对饲养的单日成本进行计算,具体的计算方法如下:某批饲养费用/该批饲养日龄=某批饲养日成本其中,累计的饲养日成本用饲养只天数来表示,单只饲养一天用每只饲养日天数来表示。通常需要从饲养动态登记簿等信息中查找并且明确每批饲养日龄。
六、结语
目前在我国农业的发展中畜牧养殖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很多农业企业甚至其他行业的企业都开始经营畜牧养殖业,并且进行畜牧业农产品的生产。在畜牧业企业的经营管理中畜牧业农产品的财务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企业除了要不断地开发各种绿色农产品、提升产品质量之外,还要认真做好成本核算工作,全面的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使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赵洪连.畜牧养殖业成本核算问题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5(02).
[2]祖力菲娅•买买提,海里且木•斯依提.新疆牧区不同模式下绵羊饲养成本比较分析[J].新疆畜牧业.2015(01).
[3]祖力菲娅•买买提,海里且木•斯依提.新疆农区两种生产模式下绵羊生产成本比较分析[J].新疆农业科技.2014(05).
[4]于爱芝,王鹤.基于阈值协整的我国猪肉价格与CPI关系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3).
关键词:核算制度构建;产品成本;策略
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所产生与消耗的费用总和就是我们常说的产品成本,它包括了生产、运输和销售等环节所产生的费用,对这个过程进行费用核算就是所谓的产品成本核算。对于企业来说,产品成本的控制影响意义重大,它能够大幅度的提高企业利润。总之,为了提高企业的实力,应积极提倡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的构建。
一、产品成本核算概述
用会计计量的方法对产品生产过程中所产生和损耗的费用进行计算就是产品成本核算,作为企业成本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同质化产品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以销定产,以产定供”成为了市场的主流形式,面对这一情况,企业的经营策略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调整,这样的调整必须伴随着产品成本核算的革新才能使得调整能够顺利的发展下去,并产生积极的影响。同事,产品成本核算的革新也具有着独特之处。首先是产品成本核算越来越复杂,收到市场需求的影响,产品生产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具体表现为生产批次增加,每批次的产量减少,这样就给产品成本的核算增加了工作量;其次是产品成本变得不均衡增加了核算的困难,全球经济化的不断深入,产品的价格受国家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很大,原材料价格受到影响更甚,这样就产品成本处于不断的波动之中。
二、现有成本核算方法概述
对于现有的成本核算制度进行改进,必须首先对产品成本核算方法进行优化。现有的产品成本核算方法包括:制造成本法、作业成本法、资源消耗会计法等等。1.制造成本法作为传统产品成本核算方法,它将产品成本分为两部分,其中因为产品生产而产生的费用计入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和产品生产无关的间接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这个过程就是制造成本法。2.作业成本法这个产品成本核算方法是将企业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作业作为成本核算的对象,并且对产品生产各阶段作业中消耗的资源与材料进行核算,计算出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的成本。3.资源消耗会计法这种成本核算方法能够准确的计算出产品生产的资源成本,并且能够完整的呈现出产品生产时资源消耗的全过程。它将核算对象定位为产品生产时所消耗的资源,包括产品资源本身以及服务资源。文章就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建立过程中作业成本法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给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三、现有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不完善
相对于其他的成本核算方法来说,作业成本法可以说是一种必计较先进的产品成本管理方法。它能够快速的披露产品成本信息,提高产品质量,制定合理的产品价格,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方法,并且有效的进行优化资源配置。作业成本法具有种种优势,但是它所需要的产品成本信息以及相关信息的详细程度也非常高,这时,相应的产品成本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就必须提上日程,并且产品成本信息化管理系统需要不断的省级与完善,这样才能使得成本作业法实施起来更加准确有效。
2.会计队伍素质无法跟上核算制度建设的步伐
就目前形式来看,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都处于新旧制度准则过渡时期,原来的管理理念明显的落后于新准则新制度的实施速度。这时,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以及财务管理人员还没有意识到这种改变,缺乏战略眼光,这就导致了没有及时、大力度的落实作业成本法。再如3.1所提到的信息化建设配套问题,都需要企业的会计人员在具备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如此,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3.成本核算方法实施门槛高
作为征求意见稿新提出的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将核算对象定位为产品生产各个阶段作业流程,这样做的前提条件是按照各个阶段作业流程进行会计核算划分。但是,对于现阶段我国的各中小型企业来说,准确的划分作业流程难度很大,企业的作业类型也纷繁复杂。即便划分清楚,对于企业来说这个工作量非常大,成本也随之提升。作业成本法的落实需要的间接费用比重相对较大,而且实施这种方法的企业生产产品的技术层次不能一致并且种类不能单一,而我国现在的经济状况就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中小企业的险种就是规模小,产品比较单一,间接费用不高,这就阻碍了作业成本法的落实。
四、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的会计制度必须适应现有的社会背景,在这种情况下出台的征求意见稿具有现实意义。在这种形式下,加速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的构建刻不容缓。
1.投入足够的资金,提高与完善信息化建设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从国外到国内,更行业使用率越来越高,在财务领域的普及度也逐渐提升。基于这一情况,企业应该大力投资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提升系统服务水平,完善系统建设,遵循作业成本法的规定,进行产品生产各阶段流程的成本核算信息化管理。利用计算机精确的核算,降低错误率,提高效率。在投建管理信息系统的同时,要结合征求意见稿的要求来进行系统核算方面的设计,以确保信息系统核算的准确性。
2.注重会计人员的理念培养与实践操作培训
从业人员不能只拥有会计专业知识,还需要切实掌握企业战略管理思维、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方面的技能。一方面,企业战略管理思维的培养需要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对从业人员的思想教育与思维方式培养,培养员工的企业责任感,使得员工在进行产品成本核算的过程中能从企业的战略角度出发。另一方面,加强对从业员工计算机技能的操作培训,特别是对产品成本核算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培训。其实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出集会计专业知识、企业战略管理思维以及计算机操作技术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
3.推出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的实施细则
征求意见稿中应当按照工业企业、农业企业等企业类型来划分各个企业的作业流程,用于指导国内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的核算。同时,针对作业成本法运用过程中的诸多制约条件,可采取“从大中型企业试点到所有企业普及”的方式进行,这样可以避免中小企业规模小、产品范围窄以及间接费用低的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内生产型企业受到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成本的高低往往决定着企业的竞争地位,完善成品成本核算制度与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在总结现有的作产品成本核算方法的含义、特点以及种类的同时,分析了现有产品成本核算方式中作业成本核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结合国家提出征求意见稿总结出了一些解决对策,以供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
[1]杨晓莉.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对策[J].会计师,2016,(22):30-31.
[2]信春华,周洋.关于农业企业产品成本核算与管理的思考--基于山东省农业企业问卷调查[J].会计之友,2016,(13):42-45.
[3]夏萍.《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钢铁行业》应用实解[J].财会月刊,2016,(16):71-73.
[4]周建科.浅析企业成本核算方法及其发展趋势[J].现代经济信息,2016,(10):205.
关键词:煤炭机械制造企业;产品成本;成本核算系统;企业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1
在市场经济形势下,机械制造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优势,价格的优势是企业不容忽视的,价格竞争的核心之一就是成本的竞争,如何适应当今时代的特点,建立一要套完善而先进的成本管理核算体系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产品成本核算体系设计,能够科学及时的核算产品成本,及时发现成本管理问题,采取措施,为经营管理提供决策依据,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因此,如何提升煤炭机械制造业的成本核算质量及体系管理,降低成本投入,提高企业竞争力,是煤炭机械制造企业及其相关行业的管理者都应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一、我国煤炭机械制造企业目前的成本核算现状
我国目前有115家主要煤炭机械企业,但是总共有40多家采用手工成本核算,超过了煤炭机械企业总体数量的1/3,实际成本法计算边际利润,但是手工计算成本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都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也在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而逐渐改变成本核算方法。
二、煤炭机械制造业产品成本核算的现状中出现的几点核心问题
1.传统手工成本核算无法解释成本变动,也无法量化它的影响。传统的手工成本核算相对于信息化的成本核算会产生一些误差。传统的手工成本核算不能形象地解释和反应成本变动,不利于企业管理者快速的对企业成本变动作出反应,并且依次作出决策。而如果把企业信息化引入到煤炭机械制造业产品成本核算之中,则不仅会很形象地反应和解释成本变动,而且还能让管理者清楚明了企业的成本变动,有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和可持续成长。
2.传统手工成本数据分析意义不充分。传统的手工成本核算一些数据分析不是非常让人易懂,因此反应出来的问题也不是非常全面,表现出来的数据分析成本意义也就不充分。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企业一旦采用信息化的成本核算系统,就会把相对于其他部门来说比较复杂的产品成本核算变得相对简单易懂,也更能让企业管理者明了企业的成本所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相对应的能够更加容易、更加快速的作出产品应对措施,乃至整个企业发展变化的管理措施和决策。
3.传统手工成本核算会造成大量的原料成本浪费,而采用信息化成本核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省煤炭机械制造企业的成本,从而也能够间接的为整个企业节省发展成本,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煤矿机械企业成本核算系统设计
煤矿机械制造业产品成本核算系统主要由初始化成本计算累报表、测算标准成本、录入产品产量、录入待分摊费用、核算成本计算月报表、核算成本计算累报表六个功能模块组成。
成本核算数据流程首先初始化产品成本计算累报表,测算产品标准成本,录入产品产量和待分摊费用,根据产品标准成本表及产品产量表(当月产品的入库数量)产生标准产品成本计算月报表,再根据标准产品成本计算月报表和待分摊费用表核算出产品成本计算月报表,最后由产品成本计算月报表产生产品成本计算累报表,完成一个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采用了结构化的系统开发方法,给出了以标准成本计算边际利润的标准成本核算系统。该系统实现了成本核算中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报表和定额成本管理等成本核算核心业务的自动化及信息化。初始化产品成本计算累报表新用户启用成本核算系统月份之前,将手工产品成本计算累报表上月份数据录入到产品成本计算累报表,为以后成本核算做好准备工作。由用户选择方式输入产品品种,然后输入产品产量、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费、动力费、职工薪酬、折旧费、废品损失、其他费用。按产品大类、分类分组汇总。按照成本习性把以上成本对象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并结合产量,得出单位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利用边际利润=销售单价-变动成本公式进行系统设计,及时显示边际利润。企业通过判断产品边际利润扣除固定费用的余额来确定产品的收益或亏损,边际利润数据系统显示若有余额,说明该产品能给企业提供利润,可以继续生产。否则,该产品就无收益或亏损,需要采取措施。通过信息化核算成本方法的设计,能够及时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信息。
四、总结
煤炭机械制造业本身就是一个非常耗费人力物力财力的一个行业,因此要加强其成本核算,把成本控制在可控范围内。传统手工成本核算虽然可以计算出产品的成本,但是并不能简单易懂的反映出成本核算中的问题,而把信息化引入到产品成本核算之中,就会非常简单明了,并且核算科学快捷,及时发现成本管理问题,快速的做出应对措施,及时调整企业产品发展战略,有效的提高产品竞争力,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成长。
参考文献:
[1]朱玉晶.煤矿机械企业成本核算信息化研究[J].北方工业大学,2011.
[2]孟昭海.机械制造业成本核算系统的设计方法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3).
关键词 产品 生产成本核算 ABC法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成本核算作为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赢利水平。所以加强企业的生产成本的管理,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十九世纪初到二十世纪初,管理者对企业的成本算方法开始有了认识,并在企业中应用一些简单的成本计算,即: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但是这三种方法都存在一定弊端,不利于成本核心和企业发展。
一、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存在的弊端
(一)制造费用分配不合理。
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在制造费用的分配上采用单一的分配标准。例如按照机器工作的小时数或为生产产品所消耗的直接人工工时数的比例进行分配,进而形成各种产品实际应该负担的制造费用成本。在传统的工业密集型企业里,将制造费用按照人工成本进行分配在当时的制造环境下是符合生产的实际情况的,但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人工成本,既直接人工小时数是越来越少的。传统的成本制造方法在制造费用的分配上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的现象。以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去分配制造费用,显然是极其不科学的。
(二)产品设计费用处理不当。
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通常重视产品的生产成本的计算,而忽视产品的设计阶段的成本的计量。在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上,产品的设计费用通常由新产品或标准化的产品来负担的,并没有特殊的计算方法。孰不知不同的材质,不同的产品结构,不同的工艺制作过程,都会影响到产品的成本,使不同产品的设计成本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将会对产品资源配置的有效性构成威胁,造成企业产品生产的成本控制混乱,进而影响到企业的长足发展。
(三)成本计算范围过窄。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只注重第一生产阶段的成本计算,而不是一种全面的成本核算方法。在市场经济日益繁荣的今天,产品的成本也有了极大延伸性。产品的成本不仅仅包括产品的生产成本,向前还可以延伸到产品的来源成本,研发成本,向后可扩展为产品的库存成本,后勤成本。只有寻找一种科学的成本计算方法对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和每一个作业环节均进行精确的计算,才能使企业的管理者掌握全面的成本信息。
二、对策——实施作业成本法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依据。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 ,简称ABC),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以“成本驱动因素”理论为基本依据,通过分析成本发生的动因,对于构成产品成本的各种主要间接费用,采用不同的间接费用率,进行成本分配的成本计算方法。
(二)作业成本法的计算程序:
第一步,确定主要作业和作业中心。作业是指为提供服务或产品而耗用企业资源的相关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例如:订单的处理,材料处理,机器调试,质量检查,员工培训,产品设计等等。一个作业中心就是生产程序的一个部分。在应用作业成本法之前要先确定主要作业和作业中心。
第二步,对各资源中心的资源消耗进行准确地记录。按照资源的收益对象,在各项生产资源消耗时准确计入个作业中心。进一步计算出各作业中心的作业成本。
第三步,计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依照各种产品所消耗的作业类别和数量将各作业中心的作业成本,按照作业动因率分配计入各个最终产品,进一步计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第四步,对作业成本进行分析。对于各种“增值作业”,应尽可能地降低其作业成本;对于各类“不增值作业”,应及时消除。通过作业成本分析,最终达到降低产品成本的目的。
三、我国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可行性分析
第一,从产品成本结构方面来讲,在当今先进的制造环境下,人工已经逐渐被机器所取代,直接人工比例大大下降,机器设备等固定成本比重逐渐上升。这种状况为作业成本法提供了必要性,也进一步提供了作业成本法生存的土壤,也为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应用创造了客观条件。
第二,从市场方面看,消费者对于多样化,小批量和非经常性商品的需求越来越多,而传统的大批量统一化生产的商品越来越不能满足消费者对于个性化消费的要求。而作业成本法正是一种迎合了这种小批量生产需求。它是一种灵活多变而又科学准确的成本核算和经营管理方法,具备了在我国企业中广泛应用的基础。
第三,从企业自身的角度看,我国企业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逐步建立起了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并且拥有大量的优秀的青年会计人才。他们深入了解国际﹑国内会计准则,具备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和较强的会计实务能力和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这些都为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提供了有利的应用环境和人才基础。目前,我国已经有一些企业应用了作业成本法,例如: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枣阳野马自行车厂等等。
三、结论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成本优势的取得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以先进的作业成本法取代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已经成为企业迫在眉睫的要求,加之产品成本结构的变化和市场需求的导向,使得作业成本法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朱霞.作业成本法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02) :112-113
[2]张勤.作业成本法在实际经营中的运用.冶金财会, 2009(01) :32-33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 现金流 账务处理
一 调查统计分析
2011年中国经济发展遇到一定的瓶颈,企业破产倒闭比较多,有统计称全国破产倒闭的企业家数不亚于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数量。由于政府银根紧缩,一些本来现金流就处于紧张状态的企业被迫停业,本文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主要调查对象是以民营企业为主的温州、台州等地已倒闭的企业,希望通过这次调查能够了解作业成本法在民营企业中的普及率、得出倒闭企业和成本核算法实施的线性关系。此次问卷调查主要通过温岭、椒江、温州、杭州几个税务机关部门的帮助,有效问卷回收为85份。根据企业规模划分,小规模企业占24.7%、中等规模企业占35.2%、较大规模企业占36.8个、特大规模企业3.3%;本调查再统计了高科技行业和传统行业的比例,得出了68%为高科技行业,其他传统行业只占了32%;最后根据税务部门掌握的情况得知3.4%的企业使用的是作业成本法核算,12.8%的企业应用了作业成本法的理念,进行多动因分配制造费用,83.8%的企业使用传统成本法核算。研究发现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账面盈利比较好的高科技企业的资金链却更脆弱,而且倒闭企业中使用作业成本法核算产品成本的企业比例也比较低。但同时还可以看出我国国内一部分企业已经在吸收作业成本管理的一些理念了。
同时,调查得知,我国大多数企业产品销售价格制定是采用了成本加成法或目标定价法,前者广泛地应用于企业新产品开发后的价格制定,新产品因为在市场中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不存在明朗的销售价格而没有参考价,为了打开市场,一般企业都会在核算出的产品成本基础上乘上较低的百分比制定出新产品的销售价。目标定价法则发源于日本,该法在有着很强成本管理意识的企业中采用的比较多,它首先确定产品的毛利润,再倒推出产品的成本范围,该法的优点是管理层可以做到有效的控制成本开支,确保预定的利润。我国大部分企业的成本核算还是采用了传统的单一按照产量来分摊制造费用的方法。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很多企业的产品都在朝着个性化、多品种、小批量方面发展,造成了产品的直接成本占的比例低下,制造费用所占的比重却很大,而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是平均在各产品中分配制造费用,这样的结果造成了新老产品的实际成本有很大的误差,同时成本加成法或目标定价法都是考虑了成本价格定出产品销售价的,这就会给企业带来隐患,真正盈利的产品销售受阻,实际亏损的产品却在大量推出销售,严重的将会造成企业的破产。高科技行业的新产品推出比较多,中间费用的价值链比较高,研发投入的资金也是比较多的,据本文调查得知新产品定价问题的隐患和企业倒闭不无关系。为探索出一种有利于中国制造业成本核算和管理的方法,我们进行了以下的研究分析。
二 原因探究
国际上在20世纪90年代初由美国哈佛大学学者库柏和罗伯特卡普兰等人撰文推广作业成本法,打破了成本会计长期一成不变的局面,被业内人士称为成本会计核算史上的一次地震。推出的作业成本法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那为什么该核算法在我国就这么难被推广使用呢?
1.管理层的意识问题
据悉,很多企业管理层不够重视成本会计的核算,有些是不愿打破原来的核算习惯。在采用目标定价法来核算时,企业甚至不设成本会计岗位,也不进行真实的成本核算,而是直接根据拟定的目标利润倒算出产品的成本,有的则会根据倒推出的成本来设计虚构帐页以达到应付税务检查和逃税的目的。这种做法导致产品成本非常的不准确,造成新产品实际销售的价格有时会远低于产品的实际成本。
2.使用作业成本法代价高
众所周知,一个企业的生产活动是很复杂的,有些产品完工要经过十几项、上百项作业,有的甚至会达到数百项。如果按照作业成本法的计算程序,每项作业都归集成本并计算分配率,根据各产品的作业量乘每个分配率来分配费用,确实能精确地将成本追溯到有关产品,但是,只要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样会使成本计算工作比传统成本核算法要繁琐几倍。采用该法核算本身的成本会很高,最终会大大超过实施作业成本法所带来的好处而被企业所放弃。因此,如何在原来传统成本核算法下找到简单易行的作业成本法的使用途径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 作业成本法实施的难点和对策
1.传统成本核算和作业成本法的差异认识不够
采用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核算成本的共同点就是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费用都是直接计入成本的,但是制造费用在传统成本核算中处于中间核算环节的角色,所有分不清某个产品承担的在车间里共同发生的费用,包括折旧、车间主任工资福利、水电费等,都先统一归集到制造费用这个科目,再在各产品之间进行平均分配。而作业成本法的中间核算角色称为作业,间接成本,即原来计入制造费用的,甚至还包括原来计入期间费用的如设计研发费用、财务费用、产品广告费用、材料仓储费用等一些费用,则首先分配到有关作业,计算出作业成本,再将作业成本按照因果关系分配到有关产品中。传统成本核算和作业成本核算的区别(见表1):
属于产品成本,原来是计入了期间费用的比如产品设计、产品销售等一些费用,通过作业成本法的因果原因把属于产品成本承担的这些费用,重新计入了产品成本,这是运用了作业的因果关系对原核算法下产品成本的构成进行了重新的判定。可见两者关注的对象不同,传统成本核算法的关注对象核心是产品,并不涉及作业,而作业成本管理的对象核心不仅是产品,而且还包括作业。
2.核算程序的难点和解决办法
企业转变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为作业成本法核算时,最关键的就是要建立作业成本计算制度。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点:
(1)作业的认定。所谓作业的认定,就是对每项消耗企业资源的生产过程进行识别,如果该项过程能区别其他生产过程,并在产品形成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并与耗用的资源有一定的联系就可以认定为一项作业。
(2)作业的分类。对作业进行适当的分类将会大大提高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按照目前企业生产类型和过程,笔者觉得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一是,与单位产品产出相关的作业可以分为一类,也就是说为产出一个单位的产品便需要进行的作业,比如产品的刨光、包装等,这类作业的变化是随着产量而变动的,作业的分配主要是以产品或零部件的件数来计量的,在不同产品、不同种零件生产的情况下,则换以机器工时或人工工时等标准来分配作业成本,也称为单位水准作业。
二是,与产品品种相关的作业也可以分为一类,也就是为生产某类产品的品种而进行的作业,比如按产品品种进行的生产工艺设计等,作业的分配主要是根据不同产品对该作业的应用程度来计量的,也称为产品水准作业。
三是,与产品的批次数量相关的作业可以分为一类,也就是说为生产一批产品而需要进行的作业,比如每批产品投产前的设备调整等。作业的分配主要是根据产品的批次数来计量的,也称为批量水准作业。
四是,为维持整个企业的生产条件而产生的作业分为一类,也就是为保障整个企业生产而需要的作业,如企业总部的折旧、总部管理人员的薪金等,这类作业不属于某类具体产品,它们的分配依据很难计量,不能很精确地追溯到哪些产品所消耗,在传统成本核算中是计入期间费用的。虽然它不是很明显的随品种、产量、批次等的变动而变动,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认定为固定成本,但其实这项作业和企业生产是有一定关联的,比如产品生产规模的大小左右着厂房面积、设备数量、管理人员的多少,所以在现实中,作业的分配主要是根据使用设备数量、厂房面积等来计量的,该分类也称为设施水准作业。
(3)建立作业同质成本库或同质组。为了简化作业成本和作业分配率的计算工作,在对作业进行分类后,还要建立作业的同质组和同质成本库,也就是对同类的作业进行适当的合并。合并的程度不仅要考虑同质问题,更要重视防止控制作业数过多而导致系统的监控成本过高。
在对作业分类的基础上,把属于同一类作业的作业成本进行汇总归集在一起,形成一个成本的集合,也就是建立了同质组的成本库,可以看出,建立作业同质组和成本库的过程,也就是作业动因的选择过程。这时,相当于把同质组内的各项作业视同为一项作业,最后再按照作业动因将成本库内的全部成本分配到有关产品。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是不同产品,则要求有着大致相同的消耗比率,同质组内的各项作业,只要求它们对不同产品有着“大致”相同的消耗比率。这样同质组和相应的成本库就不会设置过多,选择同质组和成本库的作业动因时,应注意尽量选择现有成本系统容易取得的一些成本动因,以便利用现有的一些历史成本资料,也便于两种不同成本核算方法之间的衔接。最后,选择作业动因时还要考虑作业成本法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作用,尽量做到节约成本的导向性作用。这也是简化工作以期望能在我国推广的重要一点。
传统成本核算为作业核算法的目的就是能更准确地计算产品成本,如果仅凭借着个人主观判断来简化作业,合并为成本库,很容易走上以前成本核算不够准确的老路。所以,为了判断所合并的作业成本分配的准确性,我们可以计算可决系数(拟合优度)也叫相关系数来进行测试。首先要得出作业产出与作业总成本的一组历史数据,再运用最小二乘法,建立一个反映作业产出与作业总成本之间的方程,通过方程的线性关系,计算出拟合优度或相关系数来进行测试。在该方程中,自变量指作业产出,因变量指作业总成本,可决系数是以自变量表示的因变量的百分比,也就是指作业产出表示的作业总成本的百分比,可决系数越高,说明作业成本随作业动因变动的程度就越高,该值是一个0~1之间的正数。当可决系数达到1时,反映了作业成本是随作业动因成正比例变动。相关系数反映了两者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在数值上,相关系数等于可决系数的平方根,在0~1之间。
可决系数和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R2――可决系数;
V――回归直线Y=F+VX(F为作业成本中不随作业产出变动的部分)的斜率。
可以根据下式计算求得:
式中:x―作业总成本;y―作业产出
相关系数
虽然可决系数越接近1越好,但具体以多少值为临界点却是没有明确界限的,这主要是取决于企业管理部门对该项作业成本的主观态度。如考虑该项作业成本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大小,或者是为管理者重点分析研究的作业。如果是产品成本中影响较大的,或是管理者所重点关注的作业,则要求可决系数会高一些;对于一般作业则不一定要求很高。
因为作业总成本与作业动因是同方向变动的,不可能反方向变动,所以平方根要取正数。作业产出量增加,作业成本也会随之增加;如果作业动因每增加一次,作业成本就会增加接近V,那就说明作业成本与作业动因之间的相关程度比较高,以此作业产出作为作业动因就是比较好的一个选择。
但是据调查得知,原有传统的成本计算系统无法提供计算系数所需要的有关历史数据,因而,在刚开始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单位不要强求非得计算这两项指标。因为,只要一旦开始实施作业成本法,计算数据就会很容易取得。一旦取得相关数据后就应立即进行计算。再分析两个系数的计算结果,如果可决系数和相关系数都比较低,那就说明了原先所选择的作业动因肯定不是引起总成本变动的主要因素,也说明了作业动因与作业总成本之间的相关程度是不高的,这时就需要再去分析,以找出更能直接影响作业总成本变动的作业动因,以此作为成本分配的基础。
(4)作业成本的分配。建立好同质成本库后,如果是作业产出比较稳定的企业,那么就可以根据成本库实际发生的成本和作业的实际产出,计算出单位作业产出的实际成本。程序上首先归集会计期末各成本库内的,在作业执行中所耗费的各项资源的成本;当期的作业成本除以当期实际完成的作业量,就可以算出作业成本分配率;根据会计期末记录的产品耗用各种作业的数量,分别乘以对应的作业成本分配率,就可以逐一计算出每种产品耗用的作业成本。某产品耗用的作业成本=∑(该产品耗用的作业量×作业成本分配率)。这种计算方法虽然简单可行,但是还是有一定的缺点的。一是作业成本资料一般是在会计期末才能得到,这样就会造成不能随时提供进行决策的有关成本信息;二是根据企业地理位置、气候、设备等不同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各季度的生产,如冬季取暖费用的支出等影响,也就是说不同会计期间得出的作业成本是不尽相同的。三是还会出现作业需求量的变化,如订单的影响、季节性的设备检修等原因,将会造成分配率的波动,这样就会造成产品成本的上下浮动;四是有可能会造成一种恶性循环,比如由于市场需求下降引起的作业需求不足,这样生产能力就会过剩,造成产品的成本会偏高,同时会提高售价,最终造成需求进一步的下降。不利于考核造成成本高低的责任。所以,在确定具体的计算方法之前,还要综合考虑到这些因素。
(5)成本的形成。各项作业成本只是当期产品投入的一部分,也就是原传统方法下的制造费用成本部分。这部分作业成本已经追溯到各产品成本中,最后的计算其实和原来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大同小异,如原材料、直接人工等直接成本,就按照数量平均计入到产品成本中,这样当期发生的总成本,就等于直接材料等直接成本加上分配的作业成本。某产品当期发生成本=当期投入该产品的直接成本+该产品当期耗用的各项作业成本;最后算出直接成本和作业成本之和后的总成本就可以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这种成本分配与传统方法没有多大区别,流程如图1。
图1 作业成本法下的成本核算流程
这项工作看似繁琐,但却是建立成本同质库的关键点,而且也只是在建立确定同质库时要做,为保证作业成本法效果,建议企业还是要重视可决系数的计算。
3.会计科目、账务处理等的衔接和设计
两种成本核算法的一级会计科目的设置基本是一样的,如生产成本、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等,只是传统法下的制造费用科目需要改为作业成本科目。但传统核算法下的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科目与作业成本法下的生产成本和作业成本的二级科目及明细科目却有着明显的区别。所以在转换成本核算方法时,只需对成本计算中使用的有关二级会计科目进行调整,以适应作业成本法所必需的明细科目设置即可。
首先,重新设置“生产成本”科目,而且要在该科目下按产品品种设置计算单,可以按“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作业成本”等性质设置专栏,该计算单格式与传统成本计算法下的格式是一样的。原来的“制造费用”科目改为“作业成本”科目后,要按照作业成本库的名称来设置明细科目,具体包括“生产准备”、“车间管理”、“××制作”、“检验”等明细科目。在每个明细账户内,同时还要按作业耗用资源成本的因果关系来设置专栏,具体是根据企业工艺流程来设计的,比如“机物料消耗”、“燃料和动力”、“固定资产折旧”、“职工薪酬”、“办公费”、“水电费”、“取暖费”等栏目。
其次,关于“生产成本”账户的账务处理问题上,我们可以根据产品的材料分配表,将耗用的原材料成本直接登记到“生产成本”账户及各产品成本计算单中的“本月发生成本――直接材料成本”栏内。本账户及其所属各成本计算单中的“本月发生成本――作业成本”栏,需要等到“作业成本分配表”编制完成后才能进行登记。
最后就是“作业成本”账户的登记方法,我们可以根据工薪分配表、燃料和动力分配表、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材料分配表及其他间接费用的原始凭证,将当期发生的费用开支登记到“作业成本”账户及其所属明细账户内。再根据作业成本明细账编制的作业成本分配表,计算出作业成本分配率,分配结转作业成本。
四 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高科技行业者在最近几年有明显提高制造费用的企业,产品的生产工艺中期间费用占的比重比较大的企业,同时,有一定规模,产品品种多样的企业都应该尽量推行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因为企业越大,制造费用和间接费用就越复杂,容易造成成本的偏差。当然还要(2)结合企业自身的生产流程和企业经营环境的特点,有些企业用传统成本核算法还是比较合适的,不一定都要去整体采用作业成本法。(3)即使没有执行作业成本法核算,也得适当的运用作业管理的一些理念,也就是说在产品定价时还要考虑原来计入期间费用的销售费、产品设计费对产品成本的影响程度,以及考虑一条生产线生产的多种产品之间制造费用分配的合理程度。
我们不要求所有企业都是按部就班地套用某种模式,但是希望本文能引起所有企业家和会计研究和从业人员的足够重视。在采用目标定价法制定新产品价格时,不应在成本基础上随便加成,而且市场上产品的销售价格有时会比自己单位生产的成本低,当然大部分还是会高于其实际成本的。所以企业在确定产品的价格时,要让各部门人员共同决定。
参考文献
[1]熊焰韧、苏文兵、仇秋菊.中国企业需要作业成本管理吗.来自中国制造业的调查[J].生产力研究,2009.13
[论文摘要]首先谈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并根据目前中小型企业的现状,分析 总结 一套具有针对性的成本核算方法,从而使企业的成本核算更为行之有效地开展。
成本核算是企业管理和财务决策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市场 经济 条件下,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必须降低生产成本,做好成本核算,着力提高利润水平。经调查了多家企业成本核算情况,对能给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依据的简洁有效核算方法进行了分析、整理,现分述如下:
一、核算方法的选择
中小型企业一般指资产规模较小、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和产品结构及所用原材料大部分相同的、管理人员(财务人员少)相对精简的企业,管理结构通常是垂直管理体系。中小型企业因数量多而在经济结构链中起着不可少的作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到来,具备先进技术的人员创办新兴的科技型企业将不断的增加。中小型企业因受到财力、物力和人力的瓶颈,企业内部管理水平、财务决策能力、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控制制度等基本制度一般不完整、不系统带来 会计 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信息数据采集不准确。在生产过程中具体表现为:①没有专职的成本核算人员;②辅助核算部门没有独立核算;③车间物流划分不明显、传递手续不完善而导致数据失真;④车间生产管理人员与行政管理人员不区分。中小企业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应对成本核算方法进行简化,使成本核算方法能符合其管理的需要;也同时决定了他们大多数使用的是实际成本法,而不会采用标准成本法或其他的成本核算方法。
二、中小企业的管理模式决定其应使用简易的成本核算方法
中小型企业,无论其生产什么类型的产品,也不论管理标准如何,最终目标都是要按照产品品种算出产品成本。按产品品种 计算 成本,是产品成本计算最基本要求,品种法是最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若有需要或管理上要求按订单生产,也可采用分批法。同时因小企业一般不对外筹集资金或者筹借金额较小,一般不要向 金融 机构报送报表而只需向税务部门报送税务报表,所执行的也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企业会计制度》或《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的将是符合税法规定的一种简易的能满足税法要求的会计政策,从而达到不违法税法规定,避免涉嫌偷税漏税。
三、基本科目设置和成本核算思路
1.不分别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大科目,将其合并为一个生产成本科目,不再按产品设明细账,直接设原材料、工资薪酬、动力费用、制造费用等几个二级明细科目对大项费用进行归集。因为中小企业经营范围比较小,生产产品的工艺和产品结构及所耗原材料基本相同,除了主要原材料能归属到具体产品外,其它项目不宜归属到具体某一产品,其实核算到产品反而失去真实性。但当所用原料及所产产品区别较大,达到重要性原则,往往可以单一产品设明细帐;也可不设置,而以成本核算表代替。
2.原材料范围,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只把产品构成比例较大的几种做为原材料,把非主要的原材料提前进入了成本,这样既能降低工作量,也符合会计原则重要性原则。对生产车间月末已领未用的原材料,酌情处理:若价值较低,归入当月即可;若价值较高,按照实际领用实用部分计算成本。
3.中小企业因车间划分不明显或虽明显但传递手续不完全,制造费用科目很难按车间设明细账,只好直接设机物料、修理费、折旧等几个二级明细科目对车间费用进行归集。同时因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多参加生产管理,对这种由管理人员参与且发生的差旅费、办公费而无法确定是车间费用还是办公费用而往往直接归属到办公费用内,直接记入管理费用。制造费用月底不先进行分配,而是转到生产成本科目后往往是已销产品和库存产品之间统一分配。
4.废品损失只在管理上做处理,不单独做成本核算,企业一般是按存记耗,按已销售数量加库存成品计算生产数量。
5.若管理上或生产工艺上非常有必要,设自制半成品科目。否则不设。
6.设立低值易耗品科目或不设直接记入制造费用---机物料或修理费明细科目,同时设备查帐以备管理需要,采用一次摊销法,入账同时即进行分配。
7.关于固定资产折旧,采用符合税法规定的年限 计算 ,可省去纳税调整的麻烦有可以及时掌握交税额度。税法没有明确规定的,应按税法的一般要求进行折旧核算。
8.对于在产品构成中所占比重较小且数量众多的存货一般采用实地盘存制,以存记耗计算每月实际消耗量。
四、日常核算工作及成本数据资料的取得
(一)日常成本数据的归集
1.日常成本计算离不开仓库和车间等单据的传递、归集、整理等,这就需要 企业 起码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如库房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等
2.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记录:原材料入库单、生产计划通知单、产品生产领料单、成品或半成品入库单等单据资料要及时转交 会计 部门。
3.日常发生的与生产有关的费用归入生产成本或制造费用科目。
(二)月底
1.计提折旧,结转制造费用科目到生产成本科目。
2.取得原材料库月报表,先比对已入财务帐原材料与库房所报购入数量是否有出入,若有应属发票未到者,要估价入账。原材料发出一般采用加权平均法。
3.取得工资相关资料,计提工资及福利费。
4.由生产车间相关部门提供各工序在产品数量及完工程度分摊成本。
五、成本费用分配原则及方法
1.分配方法要符合企业自身的生产特点及工艺流程,要能体现受益原则。
2.分配标准的选择原则上应选择的标准与待分配的费用之间有一定关联,并且容易取得。
3.能辨别受益对象的直接记入,不能明确辨别的按一定标准记入。
4.能直接归属到某一产品的原材料等大项费用应直接归入相应产品。
5.不是直接成本费用一律采用产值比例法分配,即按各产品的产值占总产值的比例进行分配,在产品按约当产量计算产值参与分配。
六、简易的成本核算方法的优缺点
1.核算基本准确,能满足成本分析的需要,也符合会计的重要性原则,但不够精确。
2.产品约当产量估计不够准确,这也是成本核算中的不可避免的问题,在中小型企业使用基本能够满足生产及管理决策的需要,也基本达到税务核算的要求。
七、简易成本核算的几个相关问题
1.成本会计核心的是掌握企业的生产流程和各个关键的作业,了解车间最新的生产情况,月底通过编制成本核算报表将财务与业务结合,及时地分析每个月的成本波动的原因,为决策做好材料依据。
2.成本核算不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而是包括生产管理、采购与销售各部门的事情。一是成本核算需要生产车间、技术部门、采购部门、销售部门等多部门的配合;二是计算出的成本是否合理有价值,不但需要财务部门的不断改善和时间的印证,还需要生产、技术等部门提供数据及客观的评价,仅靠财务部门独立思考有时难以发现问题。
3.成本会计实务应接受成本会计理论的指导,但要理论联系实际突破相关理论的束缚,不要局限在成本会计理论的框框里面,最好的成本会计核算和管理体系就是最贴近企业生产流程最 科学 合理核算出成本的核算体系,这样才能有力的服务生产管理及经营决策,每一个企业的生产流程都有其特殊性,公司的管理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一样的管理任务,所以在确定整体思路的前提下,成本核算体系要有一定的可变性,关键的要在成本理论的指导下解决管理层关心的问题,将业务和财务相结合从而服务于企业管理与决策。
参考 文献
[1] 胡玉明,罗其安编,《成本会计》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年3月
关键词:成本核算 产品价值
今年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为我们交通行业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要狠抓机遇,利用自身优势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在新时期新常态下,企业靠市场,市场靠产品(服务),产品靠质量,质量是单位竞争力的核心,产品的价值是价格的体现,价格是随着价值上下波动的,当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消费需求不断加大,为适应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产品的供给量不断提高,但是供给量的提高往往和质的飞跃存在矛盾,只有价格和价值平稳的波动才能保证产品的效能,价值工程目的在于提升产品价值、实现利用资源的有效利用,通过创造性工作,通过最低寿命周期成本,实现使用者需要的功能,最终获得最高综合收益。
利用生产管理综合系统,实现成本考核与成本控制,有效提升产品质量,一定程度上减少不必要的损耗,降低生产成本,最终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当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成本主要用于衡量生产损耗补偿尺度,用销售收入抵补支出后进而确定生产利润,所以,对于成本管理工作而言,控制生产成本尤为重要,在这里我们通过对成本核算的探索对生产加工单位提供指导和借鉴。
一、市场需求分析
首先根据对方需求分析加工产品的工程图纸绘制详细的加工图纸,进行预算,用预算来进行控制初期成本,在预算中一定要和市场行情挂钩,随时了解最新的材料价格资讯,这就要进行市场调查研究,了解市场行业动态和数据及时进行价格分析,由主管工程师进行图纸分析后下达生产通知单到班组长,进入生产加工的第一个环节。车间班组长要严格按图纸、工艺、工装要求进行操作,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工艺规程规定的要求,并且监督设备的使用情况,材料保管要严格按照生产用量限额发料,监督领料,生产人员要严格控制生产批量,合理下料。在这里首先要强调的是生产班组的管理,只有生产班组管理得当,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就在于此。
二、系统实施进行成本控制
价值工程注重改革与创新,扩展新途径,开拓新构思,获取新方案,进行功能载体的创新,进而使产品结构获得简化,节省原材料,从而进一步提升产品技术经济收益。同时,由于新工艺与新材料的出现,不仅能够满足原有产品的功能需求,而且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价值。
通常而言,价值工程的成本分为一下两种。其一为目标成本,其二为现实成本计实际成本。功能评价即为需求实现最低功能费用,并以此作为功能目标成本。根据功能目标成本,对比功能现实成本,求得二者比值,获得功能价值及二者的差异值、改善期限值,而后选取功能价值低,且改善期望值相对较大的功能作为价值评价的重点对象。我们要明确产品的生产成本,产品成本中设置了以下科目: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而材料成本的控制是生产成本控制的关键,占生产成本的60%-70%,那么如何进行材料控制呢?
(一)材料成本控制的思路为降低采购单价、减少材料消耗数量
首先是材料质量要求,材料质量是钢模板加工精度的重要部分,这里说的质量并非数学单位中的重量,我们要根据客户的需要利用合理的材料,既美观大方又达到一定的强度,一些加工企业在重量上找利润是不会在市场竞争中站住脚的。
其次是加工精度和合理利用材料,严格控制领料,物料管理等环节,以增收节支,在这里,我们经过多年探索制定了一套产品加工流程管理,针对不同的模板使用信息反馈,及时进行加工工艺和技术创新。对机器、刀具、夹具、模具等生产设备进行改良,改善工艺流程,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
(二)人工费的控制
人工费约占生产产品成本的10%-20%,并且随劳动市场的变化而变化。人是单位最宝贵的资源,人是各项成本最基本的驱动因素,增加人数,各项成本必然增加,据统计提示,人数每增加1人,大约有45项相关费用增加。所以我们在保证工作数量、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用最少的人制造出最大的效益,做到人尽其用。那么首先要让员工树立成本意识的概念,虽然降低生产成本的重点不在人而在物,但如果员工素质低,成本概念淡薄,必然导致行动的错位,劳动生产率低下,最终使效益白白的流失;其次,主管工程师要监督车间内部作业计划安排,合理投产,合理派工,根据生产组织设计和进度安排合理利用工种,控制窝工、停工、加班、加点等,不断对职工进行培训和鼓励,打造有战斗力的团队。
(三)机械使用费的控制
机械设备使用费在模板加工中占生产成本的15%-20%,可变性大也是影响生产成本的主要因素,这就需要在生产中合理利用机械设备,提高机械效率,且对于操作技能提出相应的要求,避免因操作不规范对正常生产造成不利影响,从而降低机械的使用率。同时,需要对机械设备实行修理、维护、保养的三级保养制度,以保证机械设备始终处于正常运行的最佳状态。提高机械的完好率,确保生产顺利进行。另外安全用电也是减少机械使用费的一项,生产中严格按临时用电规范进行操作,减少各种用电事故以进行成本控制。
(四)其他直接费的控制
其他直接费是生产中非产品实体的项目,占产品成本的10%左右,此项费用所占的比例虽小,但如果控制不好,会加大生产成本,如何控制呢?这就要求我们及时进行一些非生产性支出的控制,比如招待费及交通燃油、办公费及其他费用的控制。
三、及时进行单项成本核算
针对每项发生的费用,材料费其中主材和低值易耗品可以直接根据出人库情况进行归集来分配,其他材料必须进行五五摊销法进入成本,机械使用费可以根据生产台班合理进行分配,对其他直接费可以直接计入成本,当该项生产加工任务完成后并且确认收入以后就可以进行成本核算。
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就是在产品的制作过程中,对成本形成的各种因素按照事先拟定的标准加以监督,一旦发现存在偏差,就应及时给予纠正,进而使生产资源的消耗和费用开支限制在标准的范围之内。
关键词:群栋批;成本核算;猪群
准确的成本核算是指导规模化商品猪场正确经营管理的关键因素,现在生猪市场虽处在高价位,但在充分的市场经济调控下,任何行业都没有长期持续的高盈利空间和时间,因此我们需要客观理性地算好自己的成本账,计算好自己的盈亏平衡点,从容面对不断变化的生猪市场。
养猪场不能简单地以头为基本核算单位,也不能仅以公斤为基本核算单位,要想准确核算猪群的生产成本,只能以群栋批为基本核算单位,且以公斤等为辅助核算单位进行成本核算。以头为基本核算单位不能指导基本的经营管理;仅以公斤为基本核算单位不能进行有效的经营管理;以群栋批为基本核算单位,且以公斤为辅助核算单位才能进行有效核算。
仅以公斤为基本核算单位的情况下:日增重大的猪群分摊费用多,生产费用分摊不准确,因为不同阶段的猪群日增重不一样、存栏时间不一样,分摊费用却要统一按照公斤为基数进行均摊,这样就会造成产房仔猪、保育猪、育肥猪等猪群分摊的费用合理,因为产房仔猪日增重最少、存栏时间最短,分摊的费用最少,保育猪日增重次之、存栏时间居中,分摊的费用也居中,育肥猪日增重最大、存栏时间最长,分摊的费用最多,这样容易造成不同猪群的成本失真,会误导生产经营管理,特别是在猪群发生疾病影响增重的情况下或者猪群死淘严重的情况下更容易造成成本核算的失真。
以群栋批为基本核算单位能进行准确核算,以公斤为辅助核算单位能及时进行有效的监管。所谓群栋批是指将猪场所有猪群按照不同的用途和不同的存栏时间划分为不同猪群,再分栋分批进行饲喂管理,即群栋批是确定成本费用归集和核算的最终对象。猪群具体划分如下:后备公猪、生产公猪(包括诱情查情公猪)、后备母猪、生产母猪(断奶母猪、空怀母猪、妊娠母猪)、哺乳母猪(临产母猪、哺乳母猪)、产房仔猪、保育猪、育肥猪。以上述猪群的转群、销售、死淘、清群空栏作为成本核算和费用归集分摊的起点和终点,但产房仔猪是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折旧等归集摊销的终点和变动费用形成的生产成本结转的起点。
在以群栋批为基本核算单位的前提下,参照作业成本核算的原理,饲料成本(包括饲料运费)、药品、疫苗等成本和密切相关的生产费用(土地租赁费及开办费、物料消耗、维修费、低值易耗品、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人员工资、社保、公积金等)按照相应群栋批分期归集,福利费按照相应栋舍饲养员的实际人数分摊;不能定性归集的生产费用按照以下方式分摊归集到相应的群栋批上:租赁费、折旧费、资产利息等按照相应栋舍及配套的固定资产价值占生产用总资产的比例和相应的折旧年限分摊,电费、水费、取暖费等按照栋舍占用面积分摊或者按照安装相应控制表的实际耗用金额归集,其他不便定性归集的全场消毒等间接费用可按照群栋批的猪只数量平均分摊。
归集在后备公猪、后备母猪上的成本费用,在其达到相应的生产性能时结转到相应批次的生产公猪、生产母猪上,后备死淘的成本要按期及时结转;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先在生产母猪上归集,尔后按照相应生产阶段和转群情况结转到相应的产房仔猪上,哺乳母猪归集、耗用的成本费用按期结转到相应的产房仔猪上,当然产房仔猪归集耗用的成本费用归集到其自身,这样每个期间相应批次栋舍的产房仔猪断奶转群时归集到其身上的成本费用按公斤成本结转到相应批次栋舍的保育猪、销售成本和死淘成本上;每个期间保育猪耗用和归集的成本费用按公斤成本结转到相应批次栋舍的育肥猪、销售成本、死淘成本上;每个期间育肥猪耗用和归集的成本费用按公斤结转到相应批次栋舍的育肥销售成本、死淘成本上,猪如有剩余,则单独归集结转核算其相应的成本,但应该努力避免出现这种剩余猪的情况,因为设计以群栋批为基本单位核算猪群成本的前提是相应猪群的能够做到全进全出,如果经常做不到猪群的全进全出,以群栋批为核算单位归集成本的办法就失去了相应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