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绿色低碳经济发展范文

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绿色低碳经济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绿色低碳经济发展

第1篇:绿色低碳经济发展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会计;绿色信息披露

低碳经济作为新的发展模式,不仅是实现全球减排目标的战略选择,也是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良方。气候变化和经济危机为中国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中国企业目前已经在多个低碳产品和服务领域取得世界领先地位,其中以可再生能源相关行业最为突出。在2008年中国政府4万亿的经济激励计划中,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开发和能效提高为重点投资领域。今年的两会政协一号提案也是力挺低碳经济。

在实施低碳经济的背景下,通过实施绿色会计,能够把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环境资源利用不合理而造成的诸多问题通过事前、事中控制而降低其限度,更好地增进企业自身的效益,从而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通过实施绿色会计可以充分考虑社会生态环境的成本,准确核算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

一、我国绿色会计发展现状

(一)绿色会计一些基本概念的界定还比较模糊

绿色会计(Green Accounting),亦称环境会计(Environmental Accounting),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并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给社会资源环境造成的收益和损失进行确认、计量揭示、分析,以便为决策者提供环境信息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是环境科学与会计和实物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门全新的应用科学。

(二)研究方法单一

总体看来,目前我国会计界绿色会计的研究是以规范性研究为主,多数研究涉猎的是绿色会计的必要性、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要素确认等内容,但实证研究仍凤毛麟角。

(三)绿色会计核算方法缺乏可操作性和科学性

由于绿色会计目标定位过高,过于追求理想化的绿色会计模式,以至于绿色会计的核算如会计科目、记账方法、会计报告的设计和使用方法都没有走出套用传统会计的模式。一方面,我国在绿色会计的制度和准则制订上才刚起步,缺少可执行的国家级的相关制度的约束力。另一方面,缺乏具有我国特色的绿色会计理论与实践体系作为绿色会计实践的支撑。

(四)专业人才储备缺乏

绿色会计对于任何国家都是一种新生事物,理论上讲是一个边缘性学科,发展绿色会计需要跨学科领域的复合型人才,既要深谙会计理论,又要掌握一定的资源、环保知识。我国目前相当缺乏这样的人才,高校相关学科建设与教学研究也相对滞后。现有的会计人员由于知识结构有限,很少有在环境、生物等方面有所研究的,所以就企业目前财会人员的现有的素质来看,难以恰当处理环境问题,以及环境绩效问题。

二、完善绿色会计实施的政策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自1979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以来,已颁布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法律十余部,行政法规30余部,国家环境标准360多项,地方法规600多项,加入的相关国际公约20余项。

尽管我国已经制定了一些环境保护法规,但是,一方面这些法规本身不完整,实施细则不明确,可操作性差;另一方面,对于法规执行起来很不得利。为此,国务院在《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切实履行环境保护工作统一监督管理的职能,加强环境监理执法队伍的建设,严格环保执法,规范执法行为,完善执法程序,提高执法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法律的效力,才能使法规落到实处。

(二)树立绿色经营理念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不可避免地发生这样那样的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经济行为。在追求价值最大化的情况下,只要企业的经济活动能够带来纯利润,只要这种经济行为的边际利润大于零,企业就会选择这种经济行为,甚至会扩大经济规模。但是企业在新的运营形式下,考虑了环境因素的影响,其成本结构必然发生了变化。在绿色成本核算要求下,企业必须为牺牲和维护环境付出代价。因此企业在进行经济决策时,就必须考虑这部分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对于企业的总成本(包括绿色成本)有一个综合的测算。在此基础上,企业的管理者才能决定是否扩大生产和生产的规模,以使企业的该种经济行为达到一种最优的环境污染水平。

(三)完善绿色信息披露

信息披露是绿色会计核算发挥重要影响的主要途径。要提高我国绿色会计的信息披露的质量,还要尽快大力发展和完善绿色会计的信息披露及报表。绿色会计报表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利用资源是否有效、环境污染的治理和环境成本的发生情况、环境损益形成情况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带来的影响等。绿色会计报表包括绿色资产负债表、绿色成本报表、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排放表及环境政策报告。由于目前企业对绿色会计信息披露还处于认识和起步阶段,可以借鉴财务报告的模式,即在现行会计报表内增加与环境有关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指标进行单独披露。即单独设置“绿色资产”、“绿色负债”、“绿色权益”项目,分别列示在资产负债表及现金流量表项目中,再单独设置“绿色成本”和“绿色效益”项目,列示在利润表中。让报表使用者在了解企业财务业绩的同时,知晓该企业的环境状况。同时,企业还应在会计报告的附注中披露相关的环境信息,如企业的绿色会计政策治理措施企业的资源环境管理系统企业对环境的损害情况及处理措施企业采用的环境标准及其变化对数据的影响企业控制污染的措施及其效果企业对有害的环境影响结果进行保险,以及政府对此补助金的运用情况,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四)加大绿色会计的宣传和教育力度

实施绿色会计不仅是一个会计问题,同样是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既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效益,也不能为了保护环境而抛弃经济发展。要广泛开展可持续理论、绿色会计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全民的环保意识,尤其是国家行政部门和企业的环保意识,以促使政府加强环保执法力度,促使企业认识环保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自觉建立并实行绿色会计核算体系。应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提高社会的环保意识教育,使绿色会计逐步被公众、企业和市场接受。

(五)完善绿色会计理论的研究

绿色会计实务操作存在的问题,反映出绿色会计理论的不成熟。绿色会计所依赖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的多元化,尤其在计量环节上没能突破,使得当前绿色会计缺乏与实务相结合的理论支点。如果政府或相关部门能结合当地引导会计理论界在绿色会计方面加大研究,成立绿色会计理论及应用专题课题组,认真研究得出相应成果,将会提高我国企业绿色会计理论水平,促进绿色会计理论与实务更好地结合。一方面,我国绿色会计理论研究与实践起步较晚,迫切需要积极参与国际间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政府或者相关部门如能在绿色会计理论研究方面加以适当地引导,加强环境、资源、生态经济与会计等多方面理论研究的合作,将会提高我国的绿色会计理论水平,促使绿色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相结合。

第2篇:绿色低碳经济发展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旅游;旅游管理

1低碳经济及绿色旅游的基本概念

低碳经济通常指以能源消耗低、碳排放量小、污染程度弱为主要目标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生态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协同发展的新型经济模式。低碳经济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低碳经济更加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开发利用新能源、提升能源利用率为主要方式,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最大限度地维系生态环境。其次,低碳经济可以完善传统经济体制的缺陷,转变旧有的经济发展观念,为更多绿色企业的发展增添动力。低碳经济符合新时代经济模式的基本发展理念,能够有效保障社会经济的长期发展[1]。绿色旅游是指以生态环境保护及能源节约为核心理念的旅游产业,是一种集环保、节能、休闲娱乐、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新型旅游产业模式。绿色旅游于游客而言,不仅是一个休闲娱乐的过程,更是一个亲近自然、养成环保观念的过程。绿色旅游能够最大限度实现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让节约环保、绿色生态的理念深深扎根于每一位游客的心中[2]。

2我国发展绿色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

目前,温室效应、雾霾等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之中,环境恶化成为了全世界的共同难题。如何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量,已经成为了各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贯彻落实低碳经济、生态环保以及绿色产业等理念,并在各行业的实际运营中加以有效应用,已成为必然趋势。绿色旅游作为低碳经济模式下的标杆型产业,充分体现了绿色、环保、节能等理念,是我国传统旅游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例如海南省出台《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旅游业建设,为海南省绿色旅游发展抢占制高点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绿色旅游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各项规章制度较为欠缺,对旅游业的监督与管控较为松懈,难以完全满足低碳经济的基本要求[3]。

3低碳经济视域下绿色旅游产业发展的现存问题

3.1碳排放量超标,空气污染严重

旅游是集交通出行、餐饮住宿、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型产业模式,难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导致碳排放量超标。如果旅游产业及旅游消费者不能很好地意识到发展绿色旅游的重要性,很难满足低碳经济的基本发展要求。对于旅游消费者来说,交通出行是旅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游客大多选择搭乘飞机、高铁、旅游大巴等交通工具,但也有部分游客选择自驾游方式在生态景区观光,加剧了景区内环境污染,也对游客出行安全造成一定隐患。大部分景区占地面积较大,在景区内设置了观光巴士。由于客流量巨大,巴士长期处于运作状态,持续在景区内排放污染气体,严重增加了景区碳排放量,使景区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3.2景区开发污染较大,难以实现绿色旅游发展

近年来,旅游行业已经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具有自然资源条件的地区纷纷大力发展旅游业,大规模开发自然景区,而在此过程中极易出现大量能源消耗、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破坏等情况。首先,缺少与自然景区开发相关的政策法规及管理条例,导致景区开发缺少法律法规的约束,开发过程是否绿色环保得不到保障。其次,景区开发更多以营利为主要目的。开发团队对于生态保护及低碳经济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在开发过程中不仅产生了大量建筑垃圾,导致地区环境污染,更严重消耗了当地自然资源,破坏了生态环境。再次,部分景区管理者为了牟取更多利益,在自然景区内开发娱乐游玩项目,不仅增加了生态系统自我修复的负担,更破坏了固有的特色生态资源,与绿色旅游的核心理念背道而驰。

3.3游客环保观念较差,在旅游中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较为严重

游客是旅游产业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旅游活动中基数最大的群体。因此,游客的环保观念是否良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绿色旅游发展。尽管低碳、环保理念已经在各大景区和酒店广泛宣传,但仍有部分游客严重缺乏环保观念,铺张浪费现象时有发生。首先,在餐饮方面,部分环保意识不够的游客将垃圾随意丢弃在景区,造成严重污染。其次,旅游出行中聚餐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部分游客所点餐食远多于实际需求,出现严重浪费现象。再次,部分素质较差的游客在景区内肆意践踏、损坏绿植,严重破坏了景区自然生态环境,违反了绿色旅游的基本要求。

3.4旅游消费者“绿色消费”理念认知不到位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消费模式为“绿色消费”。尽管目前旅游产业相关行业,如餐饮业、交通行业及酒店行业等,都在大力倡导绿色出行、绿色消费,但仍有部分消费者对绿色消费理念的认知不到位。旅游业作为服务行业,对绿色消费理念更多只是倡导,无法以此作为道德标准约束游客消费行为。只要游客消费合理、合法,就要为消费者提供相应的服务。部分游客认为旅游出行就是消费的过程,肆意进行高消费活动,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更影响了低碳经济发展。

3.5不同地区间绿色旅游产业发展不平衡

低碳经济背景下,不同地区受到自然资源、政策及人文环境等因素影响,绿色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表现出不平衡的态势。上海、杭州等城市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较高,近年来不断推广垃圾分类等低碳、低污染的环境卫生管理模式,这些地区绿色旅游开展较好。西北地区自然环境较为恶劣,同时地区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开展绿色旅游情况不容乐观。因此,目前国内旅游产业绿色旅游整体发展情况较为不平衡。

4低碳经济视角下发展绿色旅游的策略

4.1完善绿色旅游相关政策法规

目前,低碳经济已经受到了全世界关注,绿色旅游逐渐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推广。尤其是欧洲国家,已经出台相关政策扶持绿色旅游发展。我国旅游行业主管部门要联合各地政府,根据地区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法律法规及管理制度,促进绿色旅游整体发展。首先,国家旅游局要完善政策,约束景区开发,促进绿色旅游发展。其次,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条例,限制自然景区内碳排放及污染气体排放,为景区维持良好的自然环境提供保障。再次,地方政府及景区要针对交通、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制定管理条例,抵制高碳排放、铺张浪费等现象,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4.2建立完善的绿色旅游监督体制

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是促进绿色旅游顺利开展的基础保障。监管机制的监督对象有两方面,一是旅游景区,二是旅游消费者。首先,对于旅游景区,旅游局要对自然景区开发进行全过程监管,降低开发过程中的建筑污染。要对景区内部交通运输加强监管,采用新能源及电力运输设备进行物资和游客的运输。其次,对于旅游消费者,景区要安排专职监管人员对游客进行监督管理,杜绝景区内乱扔垃圾、破坏绿植等不文明行为出现。

4.3提升旅游消费者的低碳和环保意识

绿色旅游发展不仅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旅游消费者的积极配合。因此,提升游客的低碳经济理念及环保意识尤为关键。首先,要加强对游客的思想教育,在学校、企业和机关单位定期开展绿色旅游知识培训,提升群众环保观念,让游客在出行前就将低碳、绿色、环保的理念植根心中。其次,旅行社要对游客进行适当的绿色旅游知识讲解,进一步提升游客的低碳环保意识。

4.4加强绿色旅游活动宣传及教育

在实际运营中,旅游行业不仅要重视提升经济效益,更要对低碳环保提起足够重视,加强对绿色旅游理念的宣传与教育。在高铁、飞机等交通工具中播放绿色出行宣传片,在酒店、餐厅等休闲娱乐场所进行低碳经济及绿色消费宣传,在旅游景区内进行保护生态、绿色旅游的宣传教育,让绿色旅游的核心理念通过各个相关产业植根于游客的心中。

第3篇:绿色低碳经济发展范文

[关键词]环保低碳;可持续发展;生态革命;绿色能源

在2003年英国的能源白皮书中首先提到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并且制定了在以后几十年时间里其能源发展的策略,目的就是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相继美国2007年提出了能源法案,德国提出了将低碳产业作为重点支柱产业来进行发展,日本在2008年也制定了低碳经济发展计划。就目前来看,各国都已经认识到全球变暖带给人们的威胁和挑战,所以各国都在大力倡导低碳经济,这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是进行能源经济的生态革命

低碳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就是一种能源的革命,主要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改革能源的利用效率,提高能源的应用,将能源最大化利用,力图以最少的经济成本换取最多的能源利用率,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成本损失。能源革命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提高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时将经济进行低碳化发展,能源革命潜在地推动了能源经济的发展转变。能源经济生态革命的转变形式就是将过去经济发展过于依赖高碳性经济转向当前的低碳化甚至是无碳化的经济发展方向;将过去的高碳消费转向能源革命总的低碳甚至是无碳消耗的方向。这场能源变革是巨大的且影响深远。在能源经济的生态革命中,经济的发展要实现对能源的再利用,主张生态消费,实现各种能源产业运作环节的生态主张,逐步完善和建设绿色产业结构,而这些主张是保障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手段。

二、正确认识发展中的低碳经济

(一)生态经济与低碳经济的关联

生态经济是根据生态环境所能承受的范围,利用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及系统的工程法将企业生产与消费方式进行改变,挖掘所有的可用资源,发展部分经济和生态都高效的产业,构建合理的体制下和谐生态健康的环境文化。低碳经济是根据可持续发展观以创新技术、制度的手段,将产业进行转型,开发新能源,降低高碳消耗及减少温室效益,为经济的发展与生态保护取得双赢的经济发展模式。生态绿色的特点是低碳经济的一大特色,其最为重要的原则和理念就是可持续发展,它是对于生态系统的可承受范围内新拓展的领域。其理念主张是实现人类和自然和谐、经济腾飞的关键,也就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所必需注重的,这是我国目前实现经济长远稳健发展的唯一手段和方式。

(二)低碳与绿色的关联

绿色经济是根据市场导向,依傍传统产业基础,和谐发展经济与环境的新经济模式,体现了产业经济的健康、环保状态。我国倡导的绿色经济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从原来高消耗、高污染等非可持续发展模式向低能源消耗、较低程度污染以及对于生态影响最小的发展模式进行转变。二者在实质上是同一个概念、具有相同的含义,只不过是表示方式有所不同而己,它们都倡导环保和减少污染。

(三)低碳与循环的关联

循环经济是循环流动的经济,指人利用科技发展自然资源,将资源的投入、产出及废弃进行生态型的循环以发展经济。二者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外是二者都是实现绿色经济的一种形式。不同之处是,低碳经济是实现绿色经济的外在形式以及实现的根本途径,并且对于循环经济也具有一定的要求。在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中,目的是为了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所以对于循环经济的要求就是碳排放量的最小化甚至无碳排放。所以在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注重与低碳经济相结合,达到低碳排放或者是无碳排放。

(四)发展低碳经济与建设生态文明和“两型社会”的关系

以往的以资源和能源消耗为特征的工业发展模式是一种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现在政府大力倡导的无碳经济或者是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等都是一种发展稳健经济的实现模式。而低碳经济要求能源领域中有两个重要的变革,分别为能源生产开发的变革以及消费者消费方式的变革,这种变革是促使经济由以牺牲环境向保护环境转变。所以低碳经济的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文明的必然途径。要实现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低碳是关键。这是实现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程度直接决定了我国“两型社会”建设的速度。其中,低碳经济是实现上述构想的关键;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两型经济”就是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经济发展的水平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符合“两型社会”的准则。

三、低碳经济的发展手段

实现低碳经济并达到经济的低碳环保要求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绿色发展的要求。在进行低碳经济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要结合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实际,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将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以及低碳经济结合起来,目的就是推动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一)大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与改善

要加强对于企业和民众的宣传工作,使得低碳经济理念深入人心,使得低碳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人们参与的重要性深入人心,通过人们接受这种理念来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作为地方和中央政府部门要对企业进行积极的引导,通过制定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并且对于地方的低碳经济发展作出统一的规划;在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将碳的排放量以及对于环境的影响和对于资源的消耗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中一、二、三产业所占的比重分别为10%、50%与40%。相对于传统的产业结构模式,我国产业结构已经取得很大的进步,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产业结构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在其GDP中的比重甚至占到了70%以上。所以我国还要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使得我国成为服务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以及技术和管理密集型的国家,使得服务业成为我国GDP贡献的主要力量。政府应该积极引导企业从事低碳绿色的产业,对于一些高消耗或者是高污染的企业采取处罚或者收重税的方式制约其发展;对于低碳绿色的产业发展要提供政策和资金保证,使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

(二)加强绿色能源技术创新,形成低碳与无碳经济技术体系

要解决气候变暖的问题,就必须发展各种绿色无污染或者是无碳排放的新能源,不断利用科学技术开发新的能源。在能源利用的过程中,要做好能源的清洁工作,尽量减少碳资源的使用。政府部门应当积极引导高校、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展开对于新能源的研究开发、转化和利用,从而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中的无碳化。科学技术是解决我国较为紧张的资源问题以及污染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的关键。当前我国利用能源的效率比较低,并且在能源大量消耗的过程中还会造成大量的对于环境的污染以及温室效应。这对于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来说极为不利。所以应该在绿色新能源技术方面加大科技力量的支持,从而为经济的发展做保障。

(三)加强制度创新,形成降低碳化发展理念

对我国传统的高消耗、高污染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改造,建立我国低碳化的发展模式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途径。要加快建立可持续的绿色的经济发展体系和模式,通过对相关机制和体制进行创新,有效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所以,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有步骤地推动我国低碳系统的制度革新,实现生态化的产业结构制度创新、低能源消耗以及环境有效保护的机制体制创新、碳排放量监督的体系创新以及关于主张低碳绿色企业作信贷支持的体系创新,加大管理机制体制创新和促进低碳企业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力度,逐步实现低碳化的绿色的发展模式。没有消费就没有需求,也就不会有市场,作为低碳经济发展推动者的消费者,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也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发展低碳经济必须以政府为主导,公民广泛参与

由传统的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方式向低污染低消耗低碳的、绿色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不仅仅是经济发展方式的变革,更是发展理念的革新,这种变革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观念甚至生活方式。所以,要实现低碳化的发展,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参与。在其过程中政府要制定规则,起到指挥作用,引导广大群众改变生活方式,力求低碳化行为,树立全民的低碳共识。在经济发展中需要树立标兵企业,弘扬其行为,为社会做榜样。

(五)树立典型,完善制度保障

深圳是我国批准的第一个低碳生态示范点,为保障其示范的成功,住建部推行了保障性的政策,并给予技术支持,推向全国。另外,深圳市在住建部的支持下提高了每年的论坛规格,论坛主要以低碳生态城的相关理论和实际经验为交流目的,将深圳示范点向国内外进行推广宣传。之后在全国有条件的地区进行择点示范典型。推行该经济发展模式是系统工程,它需要组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进行合作。为了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和质量,将我们居住的城市建设成一个低碳消耗、和谐友好的环境,还需要国家相关部门的制度保障。政策方针能引导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法律制度能够规范和保障的经济发展,经济手段能促进低碳经济平衡发展。总之,在循环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坚持低碳化守则,低碳化也是实现绿色经济发展的关键。加强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和已有能源的变革,以及树立全民共同参的共识,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剑波.英国“低碳国家转型”国策的法制化特征及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1):106-111.

[2]包玉华,胡夷光.关于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法”的探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2):29-31.

[3]单宝.欧洲、美国、日本推进低碳经济的新动向及其启示[J].国际经贸探索,2011(1):12-17.

第4篇:绿色低碳经济发展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农业;发展;创新

随着世界范围内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低碳经济”的经济增长方式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它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农业作为国家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门,更需要实现“低碳”、“无污染”。绿色农业经济是指充分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先进工业装备和先进管理理念,以促进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为目标,以倡导农产品标准化为手段,推动人类社会和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模式。

1 我国当前绿色农业经济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1.1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 从整体上开,我国很多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由于使用周期长、年久失修等原因,导致一些地区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服务能力在逐年下降,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绿色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的传统农业发展模式过分强调掠夺式的发展和粗放式的发展,农民收入非常低,因此不愿意出资修建或维护水利设施,而政府的财政投入又相对有限,投资渠道的缺失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投入。

1.2 规模较小,品牌建设相对滞后 目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经济相低碳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虽然比较迅速,但基本还处于起步阶段,全社会农民群众的绿色化农业意识还不是很强,农业企业的品牌建设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目前我国绿色化农业的发展规模和品牌建设都相对滞后,绿色农业经济的整体效益还未完全显现。

1.3 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首先,我国绿色农业的引导体系还不够健全,尤其是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政府对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对农民群众和农业企业积极有效的引导;其次,绿色农业经济生产的标准化体系还不够完善,导致我国的绿色产品在市场上的混乱局面,出现了一系列“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等问题,更不利于与国际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接轨,在出口贸易环节遇到了很多障碍和壁垒;再次,缺乏完善的市场服务体系,例如对市场需求和农产品价格的分析,农产品对接交易展览会的组织等方面的缺失,导致绿色农业产品的生产未能实现与低碳经济时期市场需求的充分适应。

二、走出绿色农业经济困境的创新发展策略

2.1 加大经济和科技投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 要想促进我国绿色农业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逐步走上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国家首先要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支持力度,拓宽农业基础设备建设的投资渠道,加强对存在问题水利设施的维修与更换速度,提高农田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范围。同时,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快绿色农业的信息产业配套建设,为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2.2 走集约化的发展道路,构建区位优势和集群优势 由于我国地大物博,农业生产的区域性比较强,而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仅仅依靠政府的引导或个别农民、企业的参与是远远不够的,也很难抵御市场风险带来的冲击。对此,每个地区可以结合自身农业生产的传统优势,走集约化的发展道路,想方设法构建自身的区位优势和集群优势。例如,绿色农业发展产业园区和试验园区的建设可以互相弥补企业、农民、合作社组织之间的不足与缺陷,实现资源的互补和高效利用,提升绿色农业产品的竞争力。

2.3 建立健全绿色农业经济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绿色农业经济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一方面,要大力推动社会化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组织的建设,该组织的主要目的是对农民群众、农业企业以及农业合作社等组织进行充分引导,提高他们的绿色农业艺术和产业化发展意识,掌握更多的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多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进而实现共同发展和抵御市场风险的目的。另一方面,要加快绿色农业市场服务机构与组织的建设,大力建设绿色农业标准体系的建设,引导建立更多示范基地,用真实案例和样本产品引导农民生产市场所需要的绿色农业产品,从而打开市场,提高农民在经济作物、畜牧养殖、水产渔业、林业中的收入比例,增强绿色农业生产的针对性,确保绿色农业产品供应与市场需求的充分适应。

三、结语

综上所述,绿色农业经济是低碳经济时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农业生态、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值得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优势,加大绿色农业经济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制定更加完善的绿色农业发展服务体系,促进绿色农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绿色低碳经济发展范文

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环境污染的严重问题。相比国外,我国税收的绿化程度较低,分布在资源税、消费税及企业所得税等税种中,不成体系。为此,在借鉴国外绿色税收实践的基础上,得出国外绿色税收政策对我国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

国外;低碳经济;绿色税收;启示

中图分类号:

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4-0066-02

1 问题的提出

所谓“绿色税收”是环境税收的一种比喻,是指为保护环境而征收的各种税费。“绿色税收”主要是对破坏环境和污染环境的行为征税,提高以上应税行为的成本,旨在限制污染和保护环境。在2009年11月召开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我国政府宣布预期在2020年实现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40%-45%的目标,2010年“两会”期间,多次提到“低碳经济”,同年,上海世博会提出了“低碳世博”。发展低碳经济,既需要技术和资金的支持,更需要政府采取相应措施,而税收政策作为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方式,必须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适时引进环境税,完善税收优惠政策,构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绿色税收体系至关重要。因此,如何优化现行税收体系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2 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绿色税收实践

2.1 丹麦

丹麦早在1992年,就开征了二氧化碳税,又在1996年,增加了二氧化硫税。此外,丹麦也征收了其他环保税,涵盖机动车辆、水、废水、垃圾、一次性使用餐具、塑料袋及农药等16种税收。近30年来,丹麦的GDP增长了50%,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却减少了13.9%,形成了“减排和经济繁荣并存”的“丹麦模式”。

2.2 德国

德国于1999年4月1日第一次进行了绿色税制改革,旨在促进能源保护。德国的绿色税制改革主要包括两项:其一,加大对矿物油类征税的力度;其二,引入了电力税收。改革以来,一氧化碳和硫氧化物的排放量大大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也明显降低。

2.3 美国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耗国,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曲折道路。其实行的低碳税收政策包括:第一,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实施了多项税收优惠政策,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第二,对产生臭氧的化学品征收的消费税,目的在于消除氟里昂的排放。第三,对固体废弃物处理征税,这便于降低家庭所扔废物的数量,有助于缓解对环境的损害程度。

2.4 瑞典

1991年,瑞典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环境税收调整法案。瑞典的绿色税收规模较大,绿色税收收入占其GDP的13%左右,每年的绿色税收入占总税收收入的15%左右。其绿色税收的核心是对能源的征税,而对能源的征税是从多方面来进行的,旨在通过征税来控制能源的消费水平,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瑞典的绿色税收主要包括:其一,对燃料征收的一般能源税;其二,对能源征收的二氧化碳税、二氧化硫税及电力税;其三,对化肥、电池等的征税。

由此可见,国外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大多侧重于利用税收杠杠促进经济,加大低碳技术的创新力度。主要体现在:利用税收杠杆,促使企业开发低碳能源技术;利用税收优惠,加大对低碳排放发电站技术的研究;将碳作为征税对象,征收专门的碳税,来减少碳的消耗排放等。

3 我国现行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的缺陷

3.1 缺乏以发展低碳经济为目的的专门税种

我国现行税收对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贡献,主要是以分散在增值税、消费税、资源税及企业所得税等各税种中的税收优惠政策来体现的。上述税种虽然涉及促进低碳的内容,但是由于税种分散,覆盖面不广,税收优惠形式不丰富,尚没有形成完善的绿色税收体系,因此,对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作用是有限的。

3.2 现行的环境保护间接税存在不足

以消费税为例,我国目前对摩托车、小轿车及游艇等高耗能、高排放的产品征收了消费税,以及在2009年实施的燃油税改革,都考虑到了低碳的因素,有效发挥了节约资源的作用。然而,却存在征税范围狭窄的问题,一些容易污染环境的消费品,如普通电池、氟利昂、杀虫剂、煤炭、非环保塑料袋、含磷含铅制品等并没有列入课征范围,不能有效反映消费税在环境保护中所起的作用。

3.3 税收优惠政策单一,缺乏灵活性

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分布在增值税、消费税、资源税及企业所得税等税种中,而且税收优惠政策有些笼统、模糊,针对性不强,相关政策在实际执行期间,其作用大打折扣。

4 国外绿色税收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4.1 征收碳税

碳税是指针对二氧化碳排放所征收的税。它以保护环境为目的,通过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来放慢全球变暖的步伐。建议我国在征收碳税时,只对工业生产产生的二氧化碳征税,而对个人使用的煤炭及天然气排放的二氧化碳,暂不征税。同时,应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先课征税率比较低的碳税,再根据我国现实情况逐步提高碳税税率。

4.2 扩大相关税种的征税范围和实行差别税率

以消费税为例,将严重污染环境的大量消耗资源产品应该并入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如一次性电池、氟利昂产品、化肥薄膜、塑料袋、含磷含铅制品及杀虫剂等。对不同产品根据其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可实行差别税率,如对鞭炮焰火、白酒等危害社会环境、人类健康的消费品,可提高消费税的税率。

4.3 完善绿色税收优惠政策的内容

首先,对生产并出售环境保护、节能节水的产品、及用于生产环保设备的材料和零部件等均给予增值税减免税优惠;其次,对于纳税人在我国境内的环保事业捐赠,应该允许在所得税前全额扣除;此外,对纳税人因提供与环保相关的技术咨询和技术培训而取得的收入,应减征或免征营业税。

综上,为了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必须保护自然环境,完善与环境相关的原有税收政策,构建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吻合的绿色税收体系。

参考文献

[1]何平均.促进低碳经济发展财税政策的国际实践及启示[J].改革与战略,2010,(10):187-190.

[2]蔡林海.低碳经济大格局[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3]张克中,杨福来.碳税的国际实践与启示[J].税务研究,2009,(4):88-90.

[4]高阳.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税收路径选择[J].税收经济研究,2013,(2):15-19.

[5]刘细根.运用税收政策手段促进低碳经济发展[N].中国税务报,2010-05-05.

[6]郑洁,翟胜宝.低碳经济视角下的绿色税收体系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1,(9):36-38.

第6篇:绿色低碳经济发展范文

关键词:酒店;绿色营销;低碳经济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3-000-01

随着环境逐渐恶化,碳的排放量逐年增多,人们逐渐意识到保护环境、减少碳排放量的重要性,低碳经济的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酒店作为旅游产业的重要组织形式,它的发展势必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以及能源,因而定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与废弃物。在整个低碳经济的背景下,酒店要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就必须要改变现有的经营模式,采取低能耗、低污染,寻求绿色环保,博得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和谐发展的酒店经营管理模式,因此酒店实施绿色营销将成为必然的趋势。

一、低碳经济和绿色营销的概念阐述

至今为止,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没有对低碳经济的概念做出准确完整的解释。英国在《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Ⅲ中指出:“低碳经济就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①英国威尔斯大学肯・毕提教授指出:“绿色营销是一种能辨识p预期及符合消费的社会需求,并且可带来利润及永续经营的管理过程。”②综上所述,绿色营销是指通过一系列科学的营销手段将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三者有效结合用以满足消费者与企业共同利益的新型营销模式。

二、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酒店实施绿色营销存在的问题

(一)国家政策的缺乏

绿色营销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和发展战略,它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跨时代的意义。现如今的政府对绿色营销战略的实施明显支持力度不够,我国虽然已经开始对绿色营销的进行推广和管理,并颁布了一些关于环保方面的法律、以及相关政策,但是在实行过程中缺乏明确性和可操作性使并且普遍存在以权代法、以言代法、有法难执的现象,使其约束力大打折扣。目前我国出台关于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的法律仅有12部,而国际已出台27部相关法律、法规,我国在立法方面比较缺失,在激励绿色营销发展方面还未制定出较为完善、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相关政策,因此政府很难从客观上对企业实施绿色营销进行有利的调控和监管。

(二)酒店内部的缺乏明确的绿色营销体系

酒店实施绿色营销需要内部制度对其行为进行约束,只有明确的绿色营销体系,才能有目标的进行市场细分,对营销组合进行有效的优化重组,建立既可以满足消费者绿色需求,又可以提高酒店经济效益的绿色营销战略。目前我国酒店在绿色营销体系上普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并且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酒店对于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相对较差,缺乏约束力。

(三)绿色消费意识不强

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认为自己在酒店花钱消费,一定要使用酒店免费提供的一次性用品才是应该的,这种心理导致部分消费群体对资源不但没有做到节约而且加大了浪费的现象,这种浪费同时也造成了环境的污染。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只有5.8的消费者清楚的了解绿色消费并可以引导身边的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74的消费者对绿色消费仅了解一部分,甚至20.2的消费者完全不了解绿色消费。同时社会存在着一部分的消费群体本身并不认可低碳绿色生活认为其自身不会对环境产生任何的污染,无法理解酒店实施绿色营销战略并且认为酒店只是在“炒作”,并不愿意配合酒店的工作。

三、酒店实施绿色营销的对策

(一)完善国家相关政策

虽然我国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并提出一些相关政策,给部分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使得许多企业纷纷加入环保的行动中,但是我国对于环境污染的惩罚力度不强,因此还是有很多企业对此不屑一顾,相关政策很难落到实处。因此,我国政府应该强势出击,对污染环境的企业给予严厉处罚,为其他蠢蠢欲动的企业敲起警钟,使其再不敢肆意妄为。并且要监督整改的企业,对于整改不达标、推迟整改、拒不整改的企业进行更严格的处罚直至达到相应标准为止。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营销策略。恩威并施才能得到平衡。政府不能仅仅从惩罚方面控制企业全面实现绿色营销,还要对一直坚持以环境保护为理念进行绿色营销的企业加以鼓励和奖赏,这才能够吸引更多的企业心甘情愿的加入绿色营销的大军中。

(二)强化消费者的绿色教育

消费者的意识影响着其绿色消费行为。鼓励消费者在绿色消费过程中,要遵循文明、绿色、环保的消费准则。我国人们对绿色消费的意识差别较大,并且低层次这相对较多,政府应该肩负起宣传教育、培养公众绿色消费意识的责任。根据不同地区采取不同方式,因地制宜的积极宣传保护生态坏境、节约资源的绿色意识、努力传播绿色消费的信息、大力推广绿色产品的功能与优势、积极推进和引导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进程。

(三)培养绿色消费意识

通过宣传绿色信息、传播绿色行为的好处来培养消费者的绿色意识,消费者具有良好的绿色意识有利于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行为,优化人们的生存环境。在社会公众的眼中,酒店是一个高消费的物质场所,中国人的餐桌“礼仪”常常被电视传媒传播,因此它常常被贴上浪费、奢侈、污染环境的标签,但是随着恶劣的环境问题频频发生改变了人们固有的思想观念,那种以消耗资源能源、破换环境为代价的消费模式逐渐被否定以至淘汰。过度消耗自然资源,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发展,不仅不会对人类社会文明进步起到促进作用,反而阻碍人类社会文明的进程。在我国,酒店拥有分布广、数量多、高消费、直接面对消费者的特点,它理应和社会一起承担责任,推动整个社会的绿色行为,这不仅有利于培养整个社会的绿色意识、这更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社会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注释:

第7篇:绿色低碳经济发展范文

关键词:比较优势;后发优势;绿色经济

中图分类号:F127.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315-01

现展经济学的理论以及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事实已经证明,一些相对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以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条件,发挥“比较优势”,通过借鉴、模仿已有的成功经验,获得加速的发展,后来居上,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亚洲的“四小龙”、中国改革开放后的东南沿海地区就是成功的范例。所谓“比较优势”本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另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发展上相比较而存在的优势,在这两个国家或地区进行贸易时,这种优势使双方能够从中得到不同的比较利益,是一种状态优势。作为国际贸易学中重要概念的比较优势,现在被广泛用在各种竞争合作的比较当中。当把比较优势的研究从单纯的贸易领域延伸至经济区域整体时,比较优势就包括了区位比较优势、资源比较优势、产业比较优势和政策比较优势等等。首创“后发优势”概念的美国经济学家格申克龙认为:“后发优势”是后进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发展中所具有的特殊益处和优势,主要表现为后发地区可以向先行者借鉴一些成功的经验,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林毅夫等人将后发优势总结为:由于先发国家和地区大量成功先例的存在,后发国家和地区可以在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吸取发达地区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教训。通过对先发达地区成功经验的学习借鉴和失败教训的吸取,后发地区对工业化模式和经济发展战略的设计具有可选择性、多样性和创新性,从而可以避免重复发达国家和地区所走过的弯路,后发地区除在自然资源方面具有开发晚、后备资源比较充足等优势外,随着经济的发展,还有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成本低、投资成本低、收益高以及“干中学”、“看中学”的特殊优势。

一、恩施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分析

贫困人口比重高,经济发展水平低,与全国、湖北省经济发展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全州二市六县都列入了1993年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确定的国家级重点扶持的贫困县。

二、恩施州比较优势分析

1.恩施州最大的特点、最突出的优势就是“绿”: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

2.区位优势。西端是中国最大的直辖市重庆,东端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城市武汉,北与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相连,南通湖南张家界。恩施州与长江三峡、张家界两大国家级风景旅游区形成中国旅游的“金三角”。

3.自然资源优势。矿产资源以沉积矿床为主体,门类齐全,目前已发现各种矿藏60多种,矿产地366处,占全国已发现矿产种类的五分之一。

4.旅游资源优势。恩施州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山、水、洞、情”旅游资源特色鲜明,巴楚文化、巴渝文化、红色文化、抗战文化交相辉映。

5.产业比较优势。

6.政策优势。

三、恩施州后发优势分析

1.引进资金后发优势。恩施州具有丰富的矿产、森林、药材等自然资源,但目前开发利用程度不高,具有较高的资本预期收益,会吸引更多区域外资本进入,加之东部地区的工业正在向附加值高的产业转型,资本的进入必将成为今后的趋势。

2.引进技术的后发优势。作为欠发达地区的恩施州可以用较小成本去引进、利用发达地区的先进技术,通过模仿、再创新,可以实现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3.劳动力后发优势。随着城镇化的进一步加快和立足于“绿色发展”的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将使大量农业人口从农村、农业中转移出来,使各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成本优势。

4.资源后发优势。恩施州资源丰富,开发潜力比较大。根据自身的特点,宜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发展附加值高的现代农业;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新能源、新材料资源丰富,可以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依托原生态自然环境、民族文化,可以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等无污染、高附加值产业。

四、发挥优势叠加效应,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恩施州虽属欠发达地区,但优势明显,潜力巨大,只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就能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实现“绿色发展、绿色繁荣”的目标。

发挥优势叠加效应,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务之急就是要引进先进技术,推动科技创新,合理整合各种生产要素,形成有力推进特色资源开发的制度环境,将各种有利于形成经济竞争优势的多重优势形成合力,推动恩施州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发挥优势叠加效应,是实现恩施州绿色繁荣的必然选择。

一,立足州情,树立“绿色繁荣”理念。“绿色繁荣”是恩施州情决定的必然选择,又是恩施州可持续发展的强大支撑和永续保障。

二,坚持发展特色农业,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培育州域经济发展的产业支撑。

三,大力进行制度创新。为特色发展、绿色繁荣提供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刘思华.可持续发展经济学.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8.

第8篇:绿色低碳经济发展范文

成立山东省低碳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低碳经济的发展进程,研究制定低碳经济开发、推广、对外合作、技术研发、资金筹措等重大支持政策,组织协调解决低碳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困难。成立山东省应对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同时,组建由大学、科研机构等相关专家共同参与的山东省低碳经济专家委员会,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依法促进低碳经济发展。适时出台或修改有关能源资源和环境等领域的地方性法规,加速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制化、标准化、常规化进程。建立碳减排协会、碳交易平台。按照国家碳排放有关规定,出台碳交易管理办法,鼓励企业自发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碳减排协会,引导企业积极参与低碳经济发展;组织编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摸清“家底”,确定各主体单位的碳排放额度及其减排的目标任务。

构筑发展低碳经济规划体系

借鉴先进省市发展低碳经济专项规划编制的经验和做法,调整规划思路,将发展低碳经济纳入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根据山东省“十二五”发展规划,结合山东特色,尽快研究和编制中长期的《山东省低碳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思路、战略布局和战略措施以及今后一个时期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任务、发展重点和发展目标。同时,做好发展低碳经济规划与各类规划的衔接和协调,统筹分类制定减排重点行业低碳产业、低碳生活、低碳交通、绿色建筑、森林碳汇等专项规划,促进重点领域的发展模式向低碳型转变。

构建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绿色产业体系

以技术创新实现传统产业的低碳化改造升级,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以园区为载体,推动产业的整合与重组,以集约化、专业化、高端化和绿色发展为方向,引导企业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推动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培育发展低碳建筑、低碳交通、电子信息等战略性绿色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增加碳汇。

开展低碳试点,探索有山东特色的低碳发展模式

重点选择低碳特征比较明显、低碳产业发展和低碳产品应用已有一定基础的城市,在城市低碳发展规划、绿色发展配套政策、产业体系建设、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等方面开展工作。依托现有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产业园区,按照“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原则进行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建设以低碳、清洁、高效为特征,以低碳能源、低碳物流、低碳建筑为支撑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在钢铁、建材、化工、装备制造等传统行业选择示范企业,推动低碳化发展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选择居住相对集中、设施相对完善、环境承载量大、群众基础较好的社区(街区),推广绿色建筑,提倡绿色出行,开展低碳家庭创建活动,制定节电节水、垃圾分类等低碳行为规范,引导社区居民普遍接受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建设以绿色、便捷、节能、低碳为特征的低碳社区。工业领域,组织实施电力、钢铁等高耗能行业的节能技术改造;建筑领域,推广绿色建筑和可再生能源建筑,加快建筑节能低碳整装配套技术、低碳建造和施工关键技术及节能低碳建材成套应用技术研发应用;交通领域,加快淘汰老旧高耗能车辆,适当投放混合动力公交车;公共机构,增强低碳意识,抓好节电、节气、节水综合改造。

第9篇:绿色低碳经济发展范文

关键词:绿色会计 低碳经济 模式构建

一、引言

哥本哈根国际会议以后,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识。低碳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资源、能源、产业、技术、贸易等方面的重大调整,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求传统会计体系随之进行必要的变革,绿色会计便孕育而生。

二、低碳经济与绿色会计的概念界定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界定

低碳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其核心技术是能源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本人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为保障,以最低资源利用,最低能源消耗取得最大程度产出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

图1 低碳经济的内涵理解模式图

(二)绿色会计的概念界定

绿色会计又名“环境会计”,其思想的起源可追溯到二十世纪初。传统会计只是将能源、原材料等纳入成本,由此产生的环境成本并没有纳入计算。绿色会计则不同,它是指运用绿色经营理论对传统会计理论体系进行整合并以此对经济活动进行的核算、反映、控制并进行管理的综合管理活动。下文的研究以上述概念为依据展开论述。

三、绿色会计是实施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

在低碳经济日益发展的大背景下,深化绿色会计理论研究成为会计理论研究者的共识,原因如下:

(一)绿色会计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

传统的会计理论未将个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纳入成本计算,长期如此,势必阻碍企业自身及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有重视环境因素,实行绿色会计,才能对个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对自然及社会的影响做出科学的判断。

(二)绿色会计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备条件

目前,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选择,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健全完善低碳会计制度,以此为制度基础保障低碳经济的发展。绿色会计是实施低碳经济的必要条件。

(三)绿色会计是发展低碳经济的科学途径

发展低碳经济与绿色会计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前者是后者的存在前提和理论基础,它的实现必然进一步推动后者的研究发展,后者是前者的必要手段和实现途径。

四、低碳经济下的绿色会计新模式构建

本人在借鉴其他专家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低碳经济下的绿色会计新构建模式。如下图所示:

图2 低碳经济下的绿色会计新构建模式图

(一)绿色收入计算

所谓绿色收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个体通过治理环境产生的各种效益的货币表现。对于个体治污期间产生的效益可以直接根据其发生的实际成本进行计量。对于绿色收益的会计处理可以根据收益不同分为治理环境收益、直接环境收益等。

(二)绿色成本计算

企业绿色成本主要是指个体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环境造成影响而主动采取或被动采取的措施而产生的成本,可以以货币形式进行结算,也可以也实物形式进行,二者之间可以相互换算,但换算标准随着地域与时间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三)绿色负债确认

本人认为, 绿色负债是指由于个体生产经营活动造成的,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的环境问题而导致的尚未支付的而需要在将来予以支付的环境义务,在此情形下,计算个体负债,不单单只有货币形式,还有社会责任形式。

(四)绿色利润计算

在实行绿色会计的前提下,个体的利润方式也产生了一系列变化,最明显的就是将环境因素纳入会计,因而,个体的绿色利润应综合考虑绿色收入、绿色成本、绿色负债、绿色节能奖励等,这与传统的利润计算方式将有较大的不同。

(五)绿色信息披露

未来的绿色会计信息披露将包含两种指标,一种是静态指标,主要指个体绿色投入占个体经济规模的比例反映,诸如,绿色资金投入率(年度个体绿色资金投入/个体资产总额)、绿色资金销售比(年度个体绿色资金投入/个体销售额)。另一种是动态指标,主要有绿色投资项目的NPV、IRR;再生能源投资产出率(计算绿色收入现金净流量的现值/ 项目投资总额)等。

五、小结

由此可见,建构绿色会计新模式,将低碳经济用合适的会计语言进行表达,对加快低碳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绿色会计新模式也将对会计理论研究和现实实践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由于个人认识水平的限制,一些问题需要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进一步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李银莲,碳会计尚远,跨国公司青睐低碳投资[N].中国经营报,2010-08-27.

[2]曾锴、王小波、陈程,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碳会计体系研究[J].国际商务财会,2010(10).

[3]桑军朝,低碳会计理论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0(21).

[4]强殿英、文桂江.构建企业低碳会计体系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0(8).

[5]周志方、肖序.论国际碳会计的最新发展及启示[J].中国能源,2009(9).

[6]谢来辉、碳锁定,“解锁”与低碳经济之路[J].开放导报,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