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有关自信的名言范文

有关自信的名言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有关自信的名言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有关自信的名言

第1篇:有关自信的名言范文

2、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3、言而无信,不知其可。

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5、言必信,行必果,然小人哉!

6、言必诚信,行必忠正。

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第2篇:有关自信的名言范文

关键词:培养;学生;自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219-01

自信是指人对自己的个性心理与社会角色进行的一种积极评价的结果。学生自信是指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而具有的信心。它是一种能力或采用某种有效手段完成某项任务、解决某个问题的信念。也是一个人取得成功必须要具备的一项心理特质。自信对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不管是哪一科目都需要自信,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快乐,学生学习的每一步都是在帮助自己又被别人帮助,服务于自己又在被别人服务的过程中度过的,正是有了自信,学生才充满了睿智,学生的心中才升腾起无尽的希望。自信对学生是重要的,培养学生自信的方法浅谈如下。

一、让学生学会进入别人的视线

无论在教学或教室的各种聚会中,后排的座位总是先被坐满。大部分占据后排座位的学生都希望自己不会“太显眼”。而他们怕受人注目的原因就是缺乏信心。坐在前面能建立信心,把它当作一个规则试试看,从现在开始就让学生尽量往前坐。当然,坐前面会比较显眼,但要记住,有关成功的一切都是显眼的。

二、让学生正视别人

学生的眼神可以透露出许多有关他的信息。当学生不正视老师的时候,老师会直觉地问自己:“你想要隐藏什么呢?他怕什么呢?”学生不正视老师通常意味着在老师旁边感到很自卑,学生躲避老师的眼神意味着学生有罪恶感,学生做了或想到什么老师不希望知道的事;学生怕一接触老师的眼神,老师就会看穿他,这都是一些不好的信息。正视老师等于告诉老师我很诚实,而且光明正大。培养学生正视别人,也是学生自信的一种表现形式。

三、让学生学会当众发言

在上课中有沉默寡言的学生认为:“我的意见可能没有价值,如果说出来,别人可能会觉得很愚蠢,我最好什么也不说。而且,其他人可能都比我懂得多,我并不想让你们知道我是这么无知。”这些学生常常会对自己许下很渺茫的诺言:“等下一次再发言。”可是学生们很清楚自己是无法实现这个诺言的。每次这些学生不发言时,他们就又中了一次缺少信心的毒素了,学生们会愈来愈丧失自信。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如果尽量发言,就会增加信心,下次也更容易发言。所以,要多发言,这是信心的“维他命”。当学生积极发言时,尽可能的表扬,起到正强化的目的。不论是上课还是其他参加什么性质的活动,每次都要让学生主动发言,也许是评论,也许是建议或提问题,都不要有例外。而且,不是最后一个才发言。要让学生做破冰船,第一个打破沉默,总会有人同意你的见解。

四、让学生运用肯定的语气

有些学生面对难题,当他们看到自己的答案正确时,忍不住产生某种幸福的感受。相反地,有些学生却被自卑感所困扰,虽然彼此的答案不一,但自信的学生会认为我的答案是正确的。可是,一个缺乏自信的学生却因此嘀咕起来:“怎么搞的,这题怎么这么难呀。”两种学生的心情完全不同。有的学生看见难题就丧失信心,甚至在一气之下,把难题仍在一旁,不去动脑筋了。由此可见,在教学中让学生对自己有自信,相信自己我能行,再难的题我也能做。如果缺少自信,对于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百害而无一利。

五、让学生抬头挺胸走快一点

心理学家将懒散的姿势、缓慢的步伐跟对自己、对工作以及对别人的不愉快的感受联系在一起。但是心理学家也告诉我们,借着改变姿势与速度,可以改变心理状态。你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身体的动作是心灵活动的结果。那些遭受打击被排斥的学生,走路都拖拖拉拉,完全没有自信心。在学生下课或活动集会时让学生抬头挺胸走快一点,让学生感到自信心在滋长。

六、让学生做自己能做的事

做自己做得到的事时,个性会显现出来,重要的是,与其极欲恢复自我的形象,不如找出当下可以做的事。知道应该做的事,然后加以实行,就可以从自我的形象中获得解放。一旦有了成功的体验,学生的自信就会加强,就想去尝试第二次成功,从而自信不断加强。

七、自信培养自信

学生缺乏自信时更应该做些充满自信的举动,学生缺乏自信时,与其对自己说没有自信,不如告诉自己能把工作做好。为了让学生克服消极、否定的态度,我们应该让学生采取积极、肯定的态度。如果学生自认为不行,身边的事也抛下不管,情况就会渐渐变得如自己所想的一样,一次小成就会为我们带来自信。

有一句教育名言是这样说: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抬起头来”意味着对自己、对未来、对所要做的事情充满信心。任何一个人,当他昂首挺胸、大步前进的时候,在他的心里有诸多的潜台词――“我能行”、“我的目标一定能达到”、“我会干得很好的”、“小小的挫折对我来说不算什么”……假如每一个小学生都有这样的心态,肯定能不断进步,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参考文献:

第3篇:有关自信的名言范文

一、营造和谐气氛,促使主动参与

融洽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能使学生无拘无束、主动参与并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也使差生变厌学为乐学。

1.加强情感交流,创设融洽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极大地影响着教学的过程,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基础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重要阶段,他们对情感的需求特别强烈,尤其是希望老师能给他们以严父慈母般的关心和爱护。教师走进课堂时面带微笑,用和蔼有神的目光看着学生,学生就能从目光中感到教师的亲切,学习的欢乐。在学生犯错误时,尽量语重心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样的老师,才能使学生觉得亲切,和学生产生默契,建立起真诚的感情。学生也会以良好的心境参与到学习中去。

2.激发学习兴趣,创设乐学氛围

孔子最推崇“乐之”,他强调的就是兴趣。而在课堂教学中,引人入胜的启发导入,扣人心弦的悬念设置,发人深思的巧妙提问以及形式多样、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都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乐学参与。如:教学《行道树》时,我让学生课前每人画一张水墨画――行道树,在上课时首先让每个小组推荐出最好的作品贴到黑板上供全班欣赏,这样学生的动手操作和阅读兴趣都来了。

3.运用激励机制,创设自信的课堂

正确的激励机制是培养学生产生“主体意识”的重要环节。激励是升华学生情绪的一种驱动力,学生在参与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形成强烈的求知欲。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应注重对学生的观点、见解及时评价,肯定他们的成绩,对回答不够准确的,也应先肯定其中可取部分,再指出其中不足,还要引导学生善于总结,表达小组的讨论结果。这样学生才会感到课堂是自己的学习场所,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是可信赖的“向导”。他们就不会把学习看成是一种枯燥的“苦役”,而把学习当成是一种既紧张又愉快的求知增能的活动。从而提高兴趣,自觉投入学习活动中。

二、课外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但学生学习的时间是无限的,要保持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并使之不断发展,这就要求由课上延续到课下,“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语文教育不能拘泥于书本和教室,应该加强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下面谈谈几点做法。

1.课前备资料、备问题

我从教初一就开始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在预习环节中,注意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占有与教学有关的资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让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或网络查找有关的资料,如讲《苏州园林》让学生查找拙政园、留丁园、狮子林等重要园林的游览图,下载名胜景点,增强对各种园林特点的直观认识。课上,在教师的带领下理清说明顺序。上《理想》可让学生收集一两句有关奋斗的名人名言,收集一个有关实现理想的伟人事迹。这样经过一段时间训练,提高了学生大胆质疑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筛选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这三种能力可谓是教师教给学生的“点石成金”之术,这样也大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提高学生读、写、说能力

对于“读”,我在班上设立图书柜,要求同学们每人定期交出两本课外读物,只要是健康的书、报刊或杂志等都可以,这样学生积极性很高。到了初三,许多同学读了较多书,学生乐于读书,从书中汲取知识,锻炼阅读能力,同时要求学生准备一本硬皮笔记本,将其中优秀词句等摘录下来。

对于“写”,要求学生写周记和课堂作文。教师评改后,选出佳作贴在班级的“展示自我”栏上,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说”,我采用的是课前三分钟演讲,从初一一直坚持到初三上学期,每天按座号轮流,讲的范围可以是故事,也可以是名人名言,要求学生讲完故事后要用一两句话点评,名人名言必须写在小黑板上,还要说明为什么喜欢,这样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4篇:有关自信的名言范文

一、力争开好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课语是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注意的第一步。如果一位仪表端庄,态度和谐,可信而又自信的教师能再加上精彩的开课语,那么就会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起学生的兴趣。

而好的开课语要求教师对教材和教学大纲,以及课本的教学目标、能力要求有十分准确的把握。它可以是与本节内容有关的故事、成语、音乐、名言警句,也可以是发生在学校、社会中的真实事例。它可以直接叙述,也可以造成悬念,形式可以灵活多变。同时开课语还要求语言生动、直观、清楚。在学生注意和兴趣产生的同时,自然过渡到本节内容。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得成功的一种欲望。苏霍姆林斯基主张,教师应当始终把激发学生兴趣和发展其内在动力即个性兴趣和求知欲望摆在首要位置。激发兴趣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关键。

三、恰当设疑,激活学生思维

任何创造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在教学中学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疑问,甚至是与教材、教师不同的或超越教师教材的观点,这本身就是很好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疑问点、矛盾点,掀起学生思维的欲望,展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同时教师也可以成为课堂“战争”的发起者,结合学生思想认识上模糊的甚至错误的观点提出问题,展开师生间,最好是生生间面对面的思想交锋。

四、用情点燃,拨动学生心弦

情感是人们心理活动的一大特点,学生本身就具有一种情感潜势,这种潜势在外界的刺激下就会引发出来,思想政治课要实现教学目的就不能忽视情感因素。唐代诗人白居易曾有过这样的诗句:“功战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置人腹。”作为思想政治教师,应用自己的情感来引发学生的情感潜势,使学生为之所动,从而转化成听课的热情,这是获取教学理想效果的重要手段。

第5篇:有关自信的名言范文

[关键词]高职高专英语 自信心 心理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7-0163-02

自信心是日常生活中常常谈起的一个概念,而在心理学中,与自信心最接近的是班杜拉 (A.Bandura)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的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的概念。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身成功应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价。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关心的不是某人具有什么技能,而是个体用其拥有的技能能够做些什么。自信就是确信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是正确的,并坚信自己有力量有能力去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自信又是一种积极的自我评价,它表现为喜欢自己、肯定自己、相信自己。

自信对学生的发展有巨大的作用。如果一个学生是自信的人,那么他处世乐观进取,做事主动积极,勇于尝试,乐于接受挑战;如果一个学生缺乏自信,那么他就会在任何事面前表现出柔弱、害羞、恐惧的心理,不敢面对新的事物,不敢主动与人交往,从而失去了很多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影响自身的发展。而且,长期缺乏自信会让这些学生产生“无能”的感觉,产生自卑等不良心理,甚至可能自暴自弃、破罐破摔,那将是很可怕的。

一、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不自信心理产生的原因

然而遗憾的是,缺乏自信的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仍随处可见。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缺乏自信心有如下原因:

(一)社会原因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新旧观念不断撞击,各种新现象、新问题、新矛盾纷至沓来,使如今的人们在不同程度上产生心理障碍和精神疾患的机会增多。这种社会环境因素不可避免地影响着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容易出现种种心理上的不适应,使一些心理素质不佳的人产生不健康心理,尤其是产生不自信心理。

(二)家庭培养原因

中国的家庭教育有更深的家长制教育传统,严重阻碍小孩自信心的培养。中国父母对孩子的基本教育方针是保护、灌输和训导。在孩子的冷暖饥饱、人身安全方面,中国家庭往往比西方家庭有过度保护的倾向;在基本教育内容方面主要是以学习为主、特长为辅,很少思考或者指导人格完善和心理成长问题。在长期传统中国家庭教育下成长的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养成了依赖、封闭、不自信的不良习惯。

(三)长期“填鸭式”教育方式的影响

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长期受“填鸭式”教育方式的影响,被动地学习英语,形成了“哑巴英语”的结果。这样学生长期处于不用英语,不善交际的状态。由于不善交际,感受不到交际的乐趣,无法与外国人正常交流,就失去了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四)高职高专学生起点原因

在招生过程中,我国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以普通高中毕业生为招生对象,是最后一批录取,录取学生分数线大都低于本科院校,学生自我感觉是高考的失败者,比本科院校学生“低一截”,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这种尴尬的行政性的招生方式也严重打击着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自信心。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也不例外。他们背负着“低人一等、矮人一截”这样沉重的心理负担,带着较强的自卑心理而进入高职院校学习。

(五)人生规划原因

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不懂得规划自己职业生涯,而且缺乏目标的指引,学习生活动力不足。他们无法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与价值观。人生总体目标方向不明确就会消极,不自信。没有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就迷失了方向,学习失去动力,生活失去活力,更谈不上自信心的树立。

二、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自信心的树立

(一)引导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正视自己“灰暗历史”

在人生旅途上,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挫折是人生难免的插曲,太过顺利的人生往往平淡无味,唯有经历过挫折并战胜挫折的人生才会充满快乐与挑战。高考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并不是总结点。高考不能代替人生的全部。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的学生高考总分低但不代表着所有科目成绩都差。而且,高考总分低也不意味着其他技能不如他人。高考只是人生中小小的挫折,我们要把这段“灰暗历史”当成人生中的一段珍贵的经历,一个进步的阶梯,一笔宝贵的财富。

(二)引导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古人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让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拿自己的长处与优秀者的短处相比。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一般教本科英语专业动手能力要强,灵活度高。每一个人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和才能,有人擅长书画、有人精于琴棋、有人具有高超的组织能力、有人具有突出的科研能力……俗话说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要明白在生活中兼具各种能力的人是少之又少的,人各有长短,要扬己之长,补己之短。

(三)引导高职高专学生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用“天生我才必有用”“天生将相本无种”“人皆可以为尧舜”“上帝不会抛弃任何一个人,相信他自有安排”等名言激励学生,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有一种有为向上的冲动,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是大有裨益的。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更重要的是职业技能的提高。也许学习成绩平平,但技能突出,那么这样的学生仍然是优秀的。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可以另辟蹊径,找到自己的特长加以利用,并结合自己的专业打造另外一片天空。

(四)通过参加各项活动增强自信心

现实生活要求我们主动参加活动,通过活动的结果发现自己的特长,挖掘自己的心理潜能,提高自己的社会价值。同时通过活动的结果发现自己的弱点,从而有针对性的克服弱点扬长避短。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应当多参加学校或二级学院举办的各种竞赛活动或是社团活动。在活动中锻炼自己,找到自信。例如:各二级学院举办的有关知识技能大赛或是实操技能大赛,以及英语角,英语沙龙等社团活动,一些学生可以脱颖而出,充分展现自我,实现自我价值,提升自身信心,即使没有获奖,通过参加各种活动锻炼了自己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收获了团队乐趣,集体的力量,不再固步自封、自卑、自闭。

(五)通过自主学习模式增强自信心

采用自主学习模式,加强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引入团队理念,鼓励学生以团队为单位对某一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通过上课促进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加强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沟通能力。教学过程中的互动还可以是进行一些活动,在活动中让他们发现问题,给予鼓励性评价,培养自信,提升能力,促进成长。此外,学生可以通过自己水平自己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逐步实现一个个学习目标,获得成功的喜悦,在一个个的成功中树立自信心。

(六)在实践中树立自信心

利用高职高专院校的优势,校企合作,打造社会实践平台,让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在服务和奉献中培养自信。当个体深深感受到通过自己对他人的服务和奉献,使得他人的处境和状况得到显著改观的时候,就大大的获得了一种快乐和幸福的体验。对自己的价值就会有较高的评价。也会产生一种不断争取自我能力提高和自我进步的动力,而充实忙碌的人生就不会有太多的闲暇去彷徨和忧虑,内心也就不可能空虚和失落,心理平衡感就会增强。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可以通过学校联系或是自己联系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企业中领略企业文化,加强动手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在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强化自信心。

正如范德比尔特所说:“ 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事业总是一帆风顺的,而没有信心的人,可能永远不会踏进事业的门槛。”由此可见,树立自信心是一件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只有通过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自身、学校、社会三方共同努力,才能将此系统工程做好。

【参考文献】

[1]杜丽娜.青年学生自信心培养初探[J].管理学家,2008,(11).

[2]曾宇翔.大学生自信心培养与心理健康教育[J].考试周刊,2012,(6).

第6篇:有关自信的名言范文

论文关键词:自信心,小学生,影响因素,对策

 

自信心(self-confidence)是一种反映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也称为信心[1]。自信心是一个人非常重要的心理品质,对人一生的发展和成才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2],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美国哲学家R.w.爱默生有句名言: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小学阶段学生年龄为6、7岁到12、13岁,大致处于埃里克森提出的八个阶段中的第四阶段。埃里克森认为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该阶段儿童的社会活动范围扩大了,儿童依赖重心已由家庭转移到学校、教室、少年组织等社会机构方面。他认为许多人将来对学习和工作的态度和习惯都可溯源于本阶段的勤奋感[3]。在小学阶段,儿童的自我意识正处于所谓的客观化时期,是获得社会自我的时期,是学习角色的重要时期。该阶段是为将来的学习生活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的重要阶段。因此,了解小学生自信心现状,分析其现状及发展的影响因素,对于培养、提高小学生自信心至关重要,也是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环。

一、小学生自信心的影响因素

(一)自身因素

1、自我认识与自我评价

一个人自信心的形成主要受其自我评价的影响。而自我评价的基础是自我认识。小学生年龄小,处于人生早期的不成熟期, 思维尚不成熟, 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缺乏针对性, 对自身的认识也不能正确客观的评判。在整个小学时期,儿童的自我认识不断发展。其自我评价能力在学前期就已经产生,小学时则进一步的发展起来,处于由具体性向抽象性发展的过程中,并且其稳定性逐渐加强。因而在小学阶段发展客观、正确的自我认知与评价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自信的核心,只有在此基上才能产生和发展自信。自我评价的能力反映学生心理成熟度和自信水平:一个人对自己的品德、智慧、能力、价值等评价适当,就会增强自信;反之,则会导致对自己评价过高的自负和对自己评价过低的自卑两个极端,从根本上削弱自信。

2、成败经验与归因

美国心理学家马尔兹认为,绝大多数的自我信念都是依据过去的经验——成功与失败、屈辱与荣耀,特别是童年时的经验而不自觉地形成的。幼儿阶段已产生了对成就的追求和愿望。成功体验是一种驱使人取得满意活动成果的强大内部力量。一般而言,成功的经验能提高和增强自信,而失败的结果会使自信削弱或丧失。不断地成功,会使人建立起稳固的自信,这种自信不会因一时挫折而降低,而且还会泛化到类似情境中去。多次失败的经验则会降低人的自信,但不同的人受影响的程度也不一样。

小学生对成败结果的归因模式是影响自信心和行为倾向的一个重要因素。人们在工作和学习中体验到成功或失败时,从行为结果寻找行为的内在动力因素,称之为归因(attribuation)。[4]韦纳(Weiner)系统地提出了动机的归因理论,从稳定性、可控性和内外部三个维度分析归因问题。在研究人们对成败的归因倾向时他认为:把成功归结为内部原因(努力、能力),会使人产生满足和自豪(使人满怀信心地对待未来事件);而把失败归于内部原因,会使人感到羞耻和沮丧。我国研究者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中小学阶段,学业优生、差生在学习成败归因倾向上普遍存在着显著差异,优生多把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可控因素,把失败归因于不稳定因素;而差生把成功归因于外部因素、非控制性因素,把失败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因素。表现出差生对落后状态无法改变的心态或信念,即消极的自我概念或习得性无力感突出。可见,成功的内部归因和失败的不稳定性归因,有助于小学生自信心的发展。对成败的归因方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自信心的发展。

3、个体的生理情况和性格特征

学生的五官、容貌、身材、体质等方面不可控因素也影响自信心的形成发展。若在这些方面有缺陷则容易引起“自惭形秽”的心理,如果这时再受到他人的取笑和冷遇无异于“疮口撒盐”会更觉得无地自容,缺乏自信,甚至引起自卑感。而生理健康、身体状况良好者更倾向于心理健康和拥有自信。健全的生理素质是自信发展的基石。研究发现,女生在数学能力、问题解决和科学研究上的自信心不如男生,但在一些偏女性项目上,如手工制作,男生不如女生自信。由此可见性别也是引起自信心差异的因素。

人的性格情绪特征是影响其自信心的重要因素之一。往往活泼、开朗、积极主动、善于交往的小学生一般来说更富有自信心或者说更容易获得自信心。而性格内向、消极被动、不善与人交往的小学生,一般自信心水平较低或者说不容易获得自信心。积极的情绪有助于自信心的维持。此外,自制力的发展也有利于自信心形成和发展,自制力强的人往往更能采取有效的措施调整控制自己的情感,不因失败而妄自菲薄,也不因成功而狂妄自大。[5]

(二)家庭因素

1、父母的教养方式、教育观念

父母亲的教养方式和教育态度对儿童自信心发展有密切联系核心期刊目录。父母的教育观念直接或间接地塑造出不同发展特征的儿童。[6]一般来说,如果父母的教养方式是热情的、坚定而不严厉、使孩子充分享有自主、感受信任,会有利于孩子自信的发展;如果父母表现的过分溺爱、事事包办或过于严厉,使小学生缺少成功的体验,则会对子女的自信心形成和发展造成深远影响。有研究表明,父母对子女的教养若偏向惩罚、否认、拒绝和过分干涉,容易使他们产生逆反及自卑心理,对学习厌恶、抵触和缺乏信心。

2、父母婚姻状况

父母的婚姻状况是影响儿童自信心发展的一个较为直接而又十分重要的因素。如果父母间依赖性很高,家庭和睦,则孩子热情、自信、乐于助人;反之.不和睦家庭中的孩子则多为冷漠、自卑、封闭。

3、父母态度期望

家庭是小学生成长的第一课堂。前苏联心理学家A.T.科瓦列夫的观察表明孩子是否能成为一个有自信的人,取决于其父母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倾向性期望。父母对孩子的期望程度能够影响儿童的自信心,对孩子的期望程度和孩子实际上能够达到的程度之间的完美协调是鼓励孩子取得成功和发展儿童自信心的关键。父母对孩子产生较低的期望,将会阻止儿童发展建立自信心的技巧;产生较高的期望,则孩子可能因目标过高难以达到而丧失自信。

(三)学校因素

1、同伴间替代性经验

进入小学学习活动逐步成为儿童的主要活动形式,同伴是其重要接触模仿对象,学生的信心多受到其同龄同伴同学的替代性经验影响。替代性经验(Vicarious expedence)即是学习者通过观察示范者行为而获得的间接经验。当个体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获得了成功,就会增强自信,认为自己也能完成同样的任务;看到与自己水平不相上下的示范者遭到失败,尤其是付出很大努力后的失败影响因素,就会降低自信,觉得自己可能也不会有成功的希望,付出的努力也将不会太多。特别是当个体对自己某方面缺乏现实判断依据或知识时,他人的替代性经验对其影响更大。

2、教师的态度期望

小学生,由于经验和知识的不足,他们的自我观念是脆弱而不成熟的。教师对他们的态度和期望,对他们的心理发展有重要影响。一般地说,教师对学生期望大,信任程度高,其自信增强;反之,教师对学生期望小,信任程度低,其自信削弱。教师以积极的态度去教学生比以消极态度去教学生,学生会学得更好,更有自信。

(四)社会环境因素

人是社会的人,人生活在社会中,社会对人的影响无时无刻不存在。Horney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对人格形成的决定性作用,认为不良的人际环境如威胁、过严、漠不关心、过度保护等,均易导致自卑;而良好的人际环境如温暖、信任、建设性惩罚等,则利于自信的发展。自信不是生而俱有的,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7],社会舆论、社会风气、社会期望评价及总的社会环境氛围都影响着儿童的自信,孩子的自信是在社会影响中成长起来的。小学阶段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时期,他们接触的社会范围开始扩大,受社会的影响逐步增多,因而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将有利于自信心的发展。

二、小学生自信心培养策略

国家因自信而强盛,民族因自信而发展,人因自信而改变自己的命运。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当今最重要的素质教育课题。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担负着建设现代化社会的重任,其自信心的培养尤为重要。影响小学生自信心的因素很多,相应的培养小学生自信心也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

(一)实施成功教育

成功的经验是铸就信心的基石。家长和教师应对学生实施成功教育。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组织开展各种活动,设法让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能,获得成功体验。教师要避免以学业作为单一评价标准,要采用多元标准评价学生,因为对学业以外的能力给予积极评价,能使学生从多方面体验成功,会促进小学生积极进取,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反过来促使其在学习上有所迸步。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应培养孩子自理、自立能力, 克服家长事事包办代替的不良习惯,及时发现孩子的细小进步与闪光点,多鼓励表扬孩子,使孩子体验成功,对自己有信心。

(二)设立适中的教学目标

确定教学目标时,应注意适应因材施教的需要。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水平,选择有关的教学内容和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太高,教学内容难度大,学生听不懂,多次努力,几经挫折,还是没收获,学生就会丧失自信心,学习情绪下降,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反之,教学目标太低,不能让学生产生求知欲,学生也会产生不良情绪。因此,教师在设立教学目标时要适中,要让学生“跳一跳”才能获得知识,达到目标,产生成功后的喜悦感,从而形成积极的心理特征,相信自己的能力,产生自信心。

(三)开展积极归因训练

一个人的归因模式是可以改变的,要引导小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可以通过小组、班级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分析成败的原因,再由教师进行全面分析,渐渐引导他们作内部的、可控制的、不稳定因素(如努力、态度端正)的归因。将成功归因于自身内部,这就可体验到成功感和有能力感,提高承担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将失败归于稳定和不可控的原因(如能力低),会使学生丧失学习信心。不能让学生产生“成就只取决于努力”这种不现实的认识;应该让他们具有对自身能力的正确估价,同时又认识到努力的重要性。

(四)树立一个适当榜样

对自信心不足的小学生,可通过树立与其水平相当但取得进步的榜样来进行教育,让学生获得替代性经验。这个榜样最好是来自于学生身边,这样更能起到激励作用。另外,家长和教师首先应对学生充满自信,对他们在学习榜样过程中取得的每一点进步给予及时的正强化,以维持其自信心。

参考文献

[1]阴国恩,李洪玉,李幼穗.非智力因素及其培养[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2]刘善循.高效率学习与心理素质训练——如何使您更聪明[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158-161

[3]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4]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刘敏岚,论自信心的发展及影响因素.赣南师范学院学报[J],2001,2(1):64—67

[6]庞丽娟,李辉.婴儿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326

[7]车丽萍.自信的概念、特征及影响因素.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J].2001,12(6):31—34

第7篇:有关自信的名言范文

笔者结合自己担任高中班主任的实践,总结了班主任对学生爱的几点认识,以求抛砖引玉之功。

一、严而有爱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严师出高徒”。班主任自然要严格要求学生,赏罚分明。但高中生正处于不断成长,走向成熟的关键期。他们思想活跃,敢想敢做,甚至偏激,他们渴望理解与尊重,希望自由与独立,因此会以自我为中心,过分强调自己的感受,容易产生叛逆心理。班主任如果墨守成规,势必给学生创造力的开发造成客观上的阻碍甚至扼杀,也会加深师生之间的矛盾,影响师生关系,使教育受阻。班主任如果相信爱是构筑教育的生命线,适当变通,总是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聆听学生的心声,尊重爱护学生,像孔子所说 “知生爱生,有无类”,那么学生自然会“亲其师,信其道”,班级也会因此形成团结活泼、紧张上进的氛围。所以班主任要恩威并重,让学生感到严而不厉,严而有爱。

二、爱而有度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充满责任感与理智感的全身心的爱,不是一味迁就、盲目顺从、无原则地偏袒学生、纵容学生的溺爱。班主任对学生的关爱应当以对学生的一生都有积极的影响为重要目标,而不是只着眼于短期效应。如果班主任对学生缺乏严格的要求和基本的期待,或者不顾学生渴望独立的心理需求,事事包办代替,从不轻易放手,只能招致“吃力不讨好”的结果。因此我们班主任要做到爱而有度。

三、爱而有法

笔者初做班主任时,由于缺乏工作经验,管理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很迷茫:“怎么我这么掏心掏肺为学生,付出那么多的爱心、那么多的关怀,可他们似乎一点也不理解,显得彼此间有很大隔膜。现在笔者已在实践中渐渐摸索出了一些规律,懂得爱学生,也懂爱而有法,并和学生建立了融洽的关系。笔者主要在以下两方面做出了努力。

1.班主任要想方设法营造良好的班级舆论氛围

笔者利用黑板的边缘地带,让学生轮流书写有关立身处事的名言。让学生在俯仰之间,口诵心惟,接受正面思想的濡染。建立切实可行的班级规章制度,并张贴于墙上,让学生平时自觉对照自己的言行,使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敦促学生写日记或周记,引导学生倾诉自己的内心,包括对名言的理解、对同学和任课老师的评价、对学校时事或社会时事的点评、自己成长中的喜怒哀乐等等,使之成为师生交流的平台。班主任可将其中反映的主要问题或思想倾向梳理归类,召开主题班会,进行自由的思想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肯定其正确性,委婉指出其片面性,让学生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尊重和保护学生的隐私,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美好的舆论氛围中帮助每个学生塑造美好的人格。

2.班主任要努力和学生建立互信关系

约瑟夫・鲁说:“信任是友谊的重要空气,这种空气减少多少,友谊也会相应消失多少。”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对人的热情,对人的信任,形象点说,是、温存的翅膀赖以飞翔的空气。”班主任要平等地看待每位学生,永远相信每个学生脑子里都藏着无穷无尽的潜力。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困生在遭遇多次失败后会丧失自信,甚至会怀疑老师的教导。这时帮助学生建立翔实的成长档案显得尤为重要。为此笔者在班上放了一本记载簿,让每位任课教师记下学生每天学习的情况,如预习、课堂反映、课后作业、复习等,及时与学生沟通,做到“言而有据”,让他们既明白自己每段时间获得的成绩,又能找到自身问题的症结,从而勉励其扬长避短。对班级日常事务,笔者相信学生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给他们为自己做事、做主的机会,教学生一些生活和做人的基本技能和常识。在他们遇到困难、失败的时候,鼓励、安慰他们,帮助他们分析事理、明辨是非、正确处理。这样既避免了大包大揽式的爱压抑学生能力的发展,削弱学生的责任心,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又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建立了和谐的关系。

3.转变角色,给学生亲人般的温暖

第8篇:有关自信的名言范文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许多教师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本文主要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与同仁探讨。

一、转变思想,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

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因此就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从心理学角度看,有意注意往往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率,集中思想,专注注意点,效率一般比较高。为此,在教学某一节课的时候,教师首先要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好导学提纲,有时要进行资料的收集,有时要进行小品的演练等。使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有纲可依,有事可做,有的放矢,从而提高预习的效果;否则学生在预习时只能浏览一下课文,不作深入,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这个环节比较重要,它往往决定着课堂教学的速度和深度,老师除了要作好指导外,还要花时间强化的行为训练,使学生知行统一。

例如在自尊自信的教学时,我就设计了这样的导学提纲:1、什么是自尊、自信?2、收集有关自尊自信的名言并背下来,3、阅读课文“心灵导航”思考探究园“人的尊严”的思考题①智者让少年做的三件事有什么寓意?②智者提出的事情,你原意去做吗?为什么?③少年得到答案了吗?你想怎么样回答他的问题?4、我们怎样才能做到自尊?这些预习题的答案都可以在书本上找到,但又不是现成的,需要转一个弯或动一番脑筋,这样就逼使学生认真地去阅读课文,这样既熟悉了课文,又钻研了课文,为课堂教学的探究学习奠定了基础,所以课堂教学中顺利展开。

二、学生在活动中合作探究

课堂活动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参与和教师的导,学生在参与中的学是关键,教师的导是契机,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动起来,要授之于渔,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这一方面一定要强化。“政治的参与式的活动教学法”可以说体现了这一点,在课堂活动教学中注重了三个层面的对话关系: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这样的多重对话,并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以学生个体为主体与文本直接对话为中心的关系,其他的对话都只是为了给学生的个体“动”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更重要的是在对话中注意师生共评,合作探究,双向互动。当然教师的设计(预设)也尤其重要,要设计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入了解课文的知识,进行探究、认知、践行。从而理解全文的要旨,展示自我,明辨是非,提高智慧,达到政治课的目的。

三、课后学生延伸拓展

课堂教学中往往也要注意延伸拓展,但是课后的作业也要注意这一方面,许多老师的作业都是机械性的,而“政治课堂参与式教学法”的课后作业,一面让学生参与作业的设计,一面要体现思维性,要把作业看作既是课堂教学效果的功过,又要把它当作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践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理解与宽容》一文学习后,我布置了这样的一道课外践行作业:“我思我行”要求学生对自己身边的人中选取三五个对象采取你认为适当的沟通方式,去理解他们。通过让学生课外的实践活动进行前后的对比思考和评价,把课本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检验实践活动的努力效果,懂得评价自己与他人相处和沟通的方式是否适当,从而学会主动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以实现互相理解,增进人际感情,改善人际关系。不过,这样的作业有时也提高了老师的工作量,但是这样的布置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能力。因此,对于参与式的活动教学,我们必须进一步地学习、研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深化、拓展。参与式的活动教学,让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当然是一个很好的理想,但是我想还要注意三个前提:

1、重学生的习惯养成。参与式教学要让学生真正地积极参与,前提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只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参与才会有保障,否则仅仅只是形式上的参与和少部分的学生参与。所以建议在起始年级和学期开端教师要花一点时间在学生习惯的养成上 。

2、重指导。对一些学生陌生的知识或技能,教师要作好指导,要授之于渔;要用教材去教学生,要教给学生以方法,然后通过内化,激活学生思维,挖掘学生潜力,提高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第9篇:有关自信的名言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 自我意识 20问法

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自己与他人及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的认识。我国古语所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及古希腊神庙上所刻名言“认识你自己”,都表明了自我认识、自我探索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对于处在青年中期的大学生而言,是否有着健康的自我形象和渐趋成熟的自我意识,对其人格形成和心理发展至关重要。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客观地认识自我,愉悦地接纳自我,不断地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也是大学生们非常重视的课题。

一、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为多个专业的专科生。所用方法是有名的考察自我意识的“20问法”,要求学生用7分钟的时间,对“我是谁?”这个问题自问自答,自由书写20个答案。最后收回有效答卷159份,被测男生69人,女生90人。

二、结果与分析

经统计发现,所有被调查学生中,能在规定时间内写出20个答案的占68.54%,这表明多数学生的自我意识是较为丰富、清晰的。进行性别比较发现,男生人均写出答案20.07个,写得最多的为26个,最少13个,男生中写足20个答案者占男生总人数的79.31%;女生人均写出答案18.38个,写得最多的为24个,最少6个,女生中写足20个答案者占女生总人数的63.33%。这表明女生中对自我较为压抑者比男生要多,个别女生自我压抑程度较重。究其原因可能与女生受约束较多有关,而男生从总体来看更能张扬个性,思维更为活跃。

能否适度地悦纳自我,对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有直接影响。从被调查学生所写答案的具体内容来看,可以感受到大多数学生都是充满自信的,绝大多数学生在作自我评价时都既提到自己的优点,又提到自己的不足。然而,也有个别学生是较为自负或较为自卑的。比如,一位学生这样描述自己:“我是一个帅哥;我是一个男生;我是一个幽默风趣的人;我是一个善于交友的人;我是一个积极向上的人;我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我是一个学习刻苦的人;我是一个有主见的人;我是一个人见人爱的人;我是一个喜欢运动的人;我是一个热爱篮球的人;我是一个好人;我是一个做事稳重的人;我是一个认准的事总要干成的人;我是一个痴心但又花心的人;我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我是一个学生;我是一个很想赚钱的人;我是一个喜欢读诗、写诗的人;我是一个爱好广泛的人。”由此可以看出这位学生有过分悦纳自我的倾向。而另一位学生是这样评价自己的:“我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我是一个反应迟钝的人;我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我是一个大学生;我是一个农民的孩子;我是一个幸运而又不幸运的人;我是一个有几个知心朋友的人;我是一个倔强的人;我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我是一个心理不太健康的人;我是一个前途渺茫的人;我是一个容易放弃的人;我是一个过于谨慎的人;我是一个没有自己思想的人;我是一个抑郁质的人;我是一个不会与人交往的人;我是一个幻想家;我是一个情绪不太稳定的人;我是一个安于现状、容易满足的人。”除少数肯定和中性评价外,这位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大多是否定性的,显示出较为明显的自卑倾向。对于这些有自负和自卑倾向的学生,均需要帮助他们客观地评价自我,以利于他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青年期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即出现了“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现实自我是个人对自己目前实际情况的看法,理想自我是个人想要达到的完善的形象。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往往存在一定差距,正是这种差距促使个人不断完善现实自我,使之逐渐接近理想自我。大学生对“二十问”所做回答是否涉及自己的未来和提到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反映了他们的理想自我是否清晰。从本次调查来看,所写答案明确涉及理想自我的大学生人数占被调查总人数的70.79%,其中男生提及理想自我者占男生总人数的75.86%,女生提及理想自我者占女生总人数的68.33%。可见,大多数学生的理想自我是清晰的,男生中有着清晰理想自我的人数比例稍高于女生。再从学生所写具体内容来看,其理想自我有的是较为切合实际的,有的则带有幻想的性质。比如一位学生所写答案是这样的:“我是父母的女儿;我是一个学生;我是一个有理想的人;我是一个朋友多的人;我是一个想学好英语的人;我是一个想环球旅游的人;我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我是一个想有一身功夫的人;我是一个想出国留学的人;我是一个向往自由的人;我是一个希望人人都不讨厌我的人;我是一个想有一副好嗓子的人;我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我是一个办事认真的人;我是一个想毕业尽快找份好工作的人;我是一个压抑的人;我是一个有升学、就业压力的人;我是一个前途渺茫的人;我是一个忧郁的人;我是一个喜欢安静的人。”可以看出这是一位对现实自我不很满意,但是却有着许多美好愿望的女生,其愿望大多是通过努力可能实现的。而另一位学生这样写道:“我是迈克尔・乔丹;我是女神;我是名人;我是无名草;我是研究生;我是小孩儿;我是独行侠;我是雅各布;我是小女星;我是小安琪儿;我是天边的星;我是一艘小船;我是无所不能的人;我是歌星;我是唯一的我;我是永远的幸运儿;我是真实的自我;我是心中的王子的最爱;我是善良的代言人;我是所有的主宰。”很显然,这位学生对自我的描述中带有较多幻想的性质。尽管富于幻想是青年人共有的特点,但是如果过分沉溺于幻想对个体的成长则是不利的。

对全体被调查学生所写答案进行分类发现,排在前十位的依次为性格(如,我是一个勤奋的人;我是一个内向的人)、现实身份(如,我是中国人;我是女生)、理想自我(如,我是科学家;我希望成为优秀女性的代表)、人际关系(如,我是一个很难相处的人;我是一个乐于交往的人);爱好(如,我是一个喜欢上网的人;我是一个爱读小说的人)、人品(如,我是一个好人;我很善良)、生活体会(如,我是一个饱经挫折的人;我是一个很幸福的人)、家庭关系(如,我是一个孝顺父母的人;我是弟弟的好姐姐)、学业(如,我是学习刻苦的人;我是班里成绩最好的人)、价值观(如,我是一个认为事业高于爱情的人;我是一个喜欢自由的人)。其中,性格被涉及的次数远远多于其它内容,这表明性格是大学生们自我完善的重点。有这样一句名言:“性格决定命运”,因此,大学生追求个性的完善对其人生道路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