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组合作学习总结范文

小组合作学习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组合作学习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组合作学习总结

第1篇:小组合作学习总结范文

小组合作学习后就要进行小组成果的汇报总结,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结果的形式,可以锻炼学生归纳、概括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这样有利于组别和组别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巩固和扩大小组讨论的成果。在这时教师应适时点拨指导,因为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的有限,他们在对知识的感受和理解会出现困难,只会停留在表层,这时就需要教师恰如其分地进行点拨,引导学生作好小组的总结。在小组交流总结时,教师应注意调控,让各组成员认真倾听,鼓励他们在大胆质疑的基础上,让他们对先前同学的发言进行补充。让学生把思路说完整,讲清楚。

如教学十几减九时,先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借助摆小棒,边摆边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反思自己的算法,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小组1:"我们组是一个一个地减,然后算出13-9=4。"

小组2:"我们组是用凑十法,先从10里面减去9得1,再把1加上3得4。"

小组3:"我们组是先算13减3得10,再算10减6得4。"

小组4:"我们组是想加法算减法,因为9+4=13,所以13-9=4。"

在学生们各抒己见中教师认真仔细倾听学生的想法,对于那些表达不清楚的学生,给以耐心地鼓励,从而使每一个学生在合作交流的总结时的发言能力得到提高。

另外教学法则、规律、概念时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后,也要让学生参与总结过程。如教学长方体体积公式时,让学生对"长方体体积跟什么有关"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并利用手中的小方块合作交流,让他们用小方块摆出大小不等的长方体,在总结时引导他们相互启发,补充、交流,最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长方体的体积与它长、宽、高的有关系,这样让人人都体验到了成功带来的喜悦。

四、教师的反思可以深化小组合作学习深度。

第2篇:小组合作学习总结范文

一、认真合理组织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打破了传统那种全体学生面向黑板,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的束缚,而是由几个学生围坐在一起,面对面地合作学习交流、实践、操作。通过长期教学实践,我体会到这种学习方式不但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而且对每位学习小组合作成员都有一定的督促作用,因此,学生愿意接受,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动,自制能力较差,所以组织不好,课堂就会出现混乱,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观点,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与反对,也无法做到吸取有效地成分修正自我观点,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形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的真谛。因此,做好“组织”工作是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我的做法是,先把班内的学生按性别、性格和学习情况以及课堂上的表现按每4—6个人分成一组,每组中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组长轮流当,每周一换,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合作意识。小组长对小组成员活动进行组织和分工,发言时要有顺序,尽量让不爱讲话的学生先说、多说,当一人发言时,要求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倾听,别人讲完后,再发表自己的观点,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班的小组合作学习基本上能够顺利进行了。

二、明确的分工能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实践初期,我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都会要求 :“小组里每个人积极发言,讨论后小组里派代表来发言”。可在全班交流时,很多小组都没有代表来交流或是只有小组长举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经过思考研究,发现是因为学生对于小组内的分工并不明确。

因此,要使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组员之间明确的分工和职责很重要。一般情况下小组内应有四个角色:小组长、记录人、汇报人、评价人,组内的角色分工定时进行轮换,当角色明确就不容易造成少数人包办小组合作学习的现象。我有时也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三、选择合适的内容

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下册,教学“笔算乘法”时,通过对几个学生的板演进行评价后,在有了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小组内讨论:“笔算乘法应注意什么?”这时小组每个成员都会有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交流,可以相互补充,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笔算乘法的计算法则。这是学生自觉获得的知识,因此会记忆深刻。对于那些开放性的练习,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之后,再进行小组交流。在学习面积单位后,测量学校篮球场面积时,我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让每个小组自主确定要测量的面积大小,小组中有的同学记录、测量、监督测量和汇报测量的长度。小组成员合作完成,让学生感受到与人合作学习地乐趣。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捕捉学生思维的撞击点开展讨论。如在学习“长方形的面积”时,在实际生活中,求长方形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对于这个问题,我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应该知道几个边长?为什么?”通过讨论使学生真正理解在实际生活应用中有些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灵活的求出操场的面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首先,要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师要在合作学习之前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让学生在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互相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情感、态度、能力等都得到发挥和提高。

其次,要培养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和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在教学中,我们应尽力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平等、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保护、鼓励每位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同时教师也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并对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鼓励、引导、帮助,以促进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主动参与、积极发言、认真倾听等良好合作习惯的养成。

最后,还要培养学生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辩别、评价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和习惯。培养学生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辩别、评价的能力及习惯,是向别人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轮流分工当汇报员,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帮扶等措施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五、总结评价

第3篇:小组合作学习总结范文

关键词:小组合作;自主学习;讨论研究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初中数学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但课堂教学中常常不能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刻意安排小组合作以及学生的随意讨论使课堂讨论成为争吵,合作学习方式安排不合理等而导致合作课堂教学低效,为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效性,特对初中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实践研究和反思。

一、学生要注意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环节的深入、学生的学情和课堂的教学氛围来设计小组合作的互动学习过程。在合作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以及合作能力,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避免盲目从众、人云亦云现象;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踊跃发言,还要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要求的习惯,切勿将小组合作学习变成争吵,根据教师的导学提示或要求进行讨论和合作查找资料,让合作学习卓有成效。

二、教师要注意的问题

1.小组讨论时间要充裕

教师在课堂中预设的讨论问题,时间分配上要保证学生学习探究、讨论交流问题的时间充裕,每个学生都要参与讨论辩论,集思广益、相互补充、互相更正,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积极思考,发表不同的意见。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要让学生在思考、交流、互相讨论中不断总结,在有争议的情况下再去探讨,从而找到正确的答案,这样的合作学习才最有效果。

2.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引领课堂,把控课堂节奏,营造积极主动、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采用多种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教师从课堂的预设问题开始就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掌控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进行总结、适时引导、不断鼓励和帮助学生,使小组合作顺利有序进行,教师、学生共同参与,使学生有信心、有兴趣参与小组学习,充分体会到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

3.根据教学内容提供学习资源

选择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一般都是学习时较难掌握的、综合性较强的重点和难点内容,灵活地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适当的、带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资源,方便学生去讨论,省时省力得出问题的结果,学习资源应适应教学的重点、难点,适合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能根据问题自主寻求问题答案。要注意课堂中适宜地安排小组合作,不要安排太多,防止为了小组合作而安排合作,还要注意合作学习中重点是鼓励和引导学生的合作,教师不要过多地帮、扶,代替学生去合作学习,从而使学生缺乏学习自主性,也就达不到合作学习的效果了。

三、要根据教学内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开展合作学习要根据教学内容,总体原则是着眼于学生的学习生活经历,根据教学内容预设的问题,有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探索讨论,合作完成教学任务。那么,哪些内容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

1.具有开放性或有争议的内容

有些教学内容开放性较大,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去探讨,要用多种多人的智慧才能把问题都考虑周到,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通过小组讨论,可以集思广益,方法、思想得到互补,使学生体会到“山外有山,楼外有楼”,也能养成不盲目自大,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有些问题容易引起争议,每个学生有不同的意见,他的方法或观点也行,我的观点和方法也有道理,提出来咱们小组讨论,各抒己见,总结梳理出一致的观点,使每个学生思路更清晰,答案更明确,达到越辩越明的效果。

2.难度较大的复杂内容

有些教学内容生涩、难度较大,教师一味地讲授,学生课堂上听懂了,过后就忘记或者不知所措,很难留下深刻印象,对于学困生更是望而生畏,晦涩难懂了,这样的内容如果教师预设出问题,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去互相探讨,互相帮助,却能化难为易,化繁为简,通过小组讨论而掌握的知识,能够思路更清晰,印象更深刻,掌握程度更好。

3.知识范围广、综合性强的内容

这样的内容涉及的面广,综合性较强,通过小组学习,共同探索,讨论,分头查找内容,汇总后,会得到共同提高。

4.需要反思总结的内容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对一节课的反思回顾,可以使学生对知识进行疏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反思,综合地总结出一节课学习的内容,互相补充,共同思考,可以让学生记忆更深刻。

四、开展合作学习要注意方式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着重于合作,要求每个小组的每个学生都要主动参与,主动讨论,共同合作,体现的是一种小组集体的力量,可以开展小组间比赛,比赛出优胜组。小组各成员要有分工,有合作,分工是为了体现个人的独立能力,是合作的基础,合作是为了提高整体效率,增强小组的凝聚力,提高小组各成员的学习能力。

要通过小组成员的努力让自己的小组更出色,要推荐出小组代表,评出学习之星,让每位小组成员更积极地去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第4篇:小组合作学习总结范文

一、控制小组合作的次数和时间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首先要解决的是小组合作学习滥用,简单化、机械化的问题。教学实践中,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对一些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不必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的“问题”要精心设计,可以是教师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的问题,但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防止随意性与形式化。其次,我还要求学生必须做好课前预习。在新课学习之前,发下预习案和导学案,学生在完成预习案的同时,对课堂学习的主要内容做到预知,对自己的心得和自己存在的疑惑有自我认识,这样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学生就会话可说,有事可做,确保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参与的积极性、目的性、有效性。

二、建立必需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常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如此。针对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要求不明,学生参与度不高的问题。我建立了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通过训练使之形成习惯。

1.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小组内设小组长一名,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和探究活动。记录员一名,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流动汇报员一名,我们改原来的固定汇报员汇报为小组成员轮流汇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汇报员的的不断变化,可使学生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自己的特长成为小组“代言人”,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成就感。记分员一名,对小组成员根据评价细则进行打分,每天一小结,每周一总结。这样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使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从而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2.制定《小组合作学习管理办法和奖惩机制》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细则》,明细小组合作的基本要求,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对小组的组建、小组长的选拔、小组不同质层组员的职责、小组成员的奖惩办法、小组间的奖惩办法、总结评价标准以及对老师的建议都做了明确的规定,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我们还把对小组的评价向课堂前后纵向延伸,不仅对小组成员的课堂表现打分,还对小组成员的课前预习表现、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学业成绩的测评情况、参加学科竞赛的成绩情况进行评价打分。

三、准确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课堂教学中,不能为了制造热闹的假象随意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合作,教师必须及时、恰当地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机,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1.在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时组织合作学习。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并且该问题的答案又是丰富多彩的,这时学生热情高涨,举手如林,个别的回答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这时候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表达需要,而且能真正达到互通信息,共享成果的效果。

2.在大部分学生思维受阻时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在我们的课堂上有时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老师一个问题问出来以后,大部分学生都懵了,只有极个别学生能想出来。这时一方面需要教师引导,另一方面就需要小组合作交流。

3.在学生意见不统一时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中学生意见不一时,组织小组合作,让相同意见的学生一起与对方争辩,在辩论中明晰正误,怎样即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可以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

4.以学生为本,保证合作学习时间。由于受年龄因素的限制,学生进行操作、思考问题的时间一般要比成年人长,且合作之后还要组织语言进行汇报。由是我们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习内容,充分预设学生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所需的时间,给足学生发言、补充、更正甚至于辩论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和相互补充的机会。

四、科学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效果

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时常转变角色:时而是一个管理者,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合作者,时而又是一个激励者。教师要从从学生分析、目标设置、任务选择、教学过程展开、科学评价运用等全程把握合作学习的全过程,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不是清闲了,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的职责。

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管理者和促进者,教师要给小组分好工或指导小组分好工,协调好各小组之间的关系,维持和促进小组研究活动能够持续进行,启发和点拨每个小组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研究的问题和研究的方式,指导和帮助每个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寻找解决的途径。

第5篇:小组合作学习总结范文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数学课堂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现代教学思想,这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我们传统的老师“一堂灌”的形式有明显的区别及优势,它能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合作互动中自主学习、共同探讨。特别是数学课堂中一部分偏向理解和应用的内容,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不仅可以取得较好的课堂效果,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从而更好地达到教育效果。但是,事实上,不是每次小组合作学习都能取得成功,如何有效地组织好这一课堂新形式,成了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在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合理安排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对象

小组合作学习是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与交流、互动而达成目标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探索与发现的乐趣。因此,如果小组成员没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和责任分工,或是部分学生尤其是数学基础差一点的同学由于基础原因,始终作为一个“旁观者”,这样就会大大降低我们的课堂效果,也违背了我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初衷。在我刚开始尝试这种新的课堂形式的时候,为了体现民主,我让学生自由分组。结果成绩好的同学很积极地凑到了一起,而一些数学基础差的同学就没有哪一组要,自然地组成了一个小组,结果可想而知,那一组成绩差的同学要么就是无所事事地坐着,要么就是聊天,不仅没有得到锻炼,更影响了其他小组同学的积极性。通过这一次实践,我认识到合理的分组也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前提。

之后,为了避免这一情况,而使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我觉得首先要对全班学生进行合理地分组。①确定小组人数:每一小组可以分为4至6人。每组人数太少,每位同学要分担的任务较多,在一定的时间内不能较好地完成任务,人数太多又会让有的同学无所事事,两者都不利于提高学习效率。②搭配小组成员:教师在分组前应认真考察学生的个性差异、能力特征,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习惯、性格爱好、成绩差异等因素做详细了解,以符合分组时“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从而让每个小组都有能力完成任务。当然,在遵循这个原则的基础上,可以兼顾到学生的情感,适当地满足他们对同组成员的选择。③进行合理分工:教师应指导学生对自己所在的组进行合理地分工:如安排组织能力强的同学作为组长,组长直接对教师负责;由组长安排一至二名副组长,根据问题给予分工,副组长直接对组长负责;每个副组长带一至二名组员,协同副组长完成任务。最后组长进行整理总结。当然,分组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小组合作技能后,最好各分工之间能相互轮流,这样可以尽量地让每个学生体验到各自的价值和担任不同角色的感受,帮助学生建立任务感、责任心。

二、合理安排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好的学习方式,但也并非所有的内容都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在尝试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时,有时会存在这样一种误区:无论当时的教学内容如何,无论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能力如何,碰见问题就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常见形式就是小组讨论),这样就会使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起不到真正的效果。在我所教的单招数学中,因为单招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相对不够牢固、不够全面,思维能力还不够强,所以可以选择一些对学生来说有些难度但又不是难得无从下手的问题。同时,选择的问题不能太简单,要有一定的讨论价值、有一定的思维含量,问题要靠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使得学生在进行一定的思考后能够享受到胜利的果实。

通过多次实践,我发现以下这些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效果较好。

(1)学生独自解题时易出现考虑不全的一些问题。在我所教的单招教学中,学生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但是不够严谨,常常不是忘了考虑这个就是忘了考虑那个。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之间在知识点及考虑问题的习惯上就能进行互补,经过多次合作后,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自己在考虑某一问题时的欠缺。比如我在讲解一元二次方程实根分布这一类型的题目时,同学们都觉得根据已知条件在列不等式或方程时总是列不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同组中可能有的同学擅长先考虑对称轴,有的同学擅长先考虑对应的函数值……大家在合作中发现自己薄弱的地方,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经过几次合作,同组之间就能够取长补短,更快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

(2)学生解题时不易找到突破口的一些问题。学生在解题时,往往会碰到一些已经找到了门,但还没找到钥匙的题目。这时,他们就迫切需要其他同学的帮助,以完成对题目的顺利求解。如在立体几何的学习中,刚接触一些较复杂的证明题时,自己还不能独立地较快地解题,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和交流,相互启迪,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独立完成需花费较多时间或精力的问题。在课堂上,因为时间有限,教师没办法什么问题都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考虑和解决,但通过教师个人的讲解又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这时,也可以考虑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来达到目的。比如在讲授三角函数图像时,光由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对图像的印象未必深刻;但如果放手让学生去画,时间上就控制不好,影响教学进度。这时,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每个小组自己画图,自己得出相关性质,加深对该知识点的印象。

总之,合适的内容可以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学习,有层次地进行分析、比较,真正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熟练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技能

为了更好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更好地达到我们的目标,我们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掌握以下几个技能。①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应给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如果教师提出问题就马上让学生讨论,学生对问题还没有深入分析,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这时候学生的思维没有完全打开,比较容易受到其他同学的影响,从而影响到自己对问题的判断,反应快的同学便代表了全组同学,影响了讨论效果。②对我们教师来讲,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我们不能只做一个旁观者。当有些小组没有及时地找到突破口时,就容易放弃,这时教师就应进行适当地点拨,从而让该组同学能继续讨论下去。同时,我们也应关注每组学生讨论的进度和中心,做到恰当的提醒,这样就可以让整个讨论的过程掌控在自己手中,从而可以更合理地安排整堂课的教学。

四、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的总结评价

及时地、恰当地进行总结和评价对小组合作学习起着导向与促进作用。首先,合作学习结束后,各个小组要对讨论学习的情况进行总结,由学生派代表汇报小组合作的结果,这样就把小组讨论拓展为全班交流。 在这里需要提出的是,应当允许全班同学对各个小组的结果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质疑。交流中教师要抓住契机,引导学生创新,引发争论,从而让学生在争论中获得知识,思维在探讨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其次,教师要根据每次的实际情况加以表扬或引导。如果某一组学生反馈的信息与目标相一致时,教师要及时地表扬这一小组,而不仅仅是某人;如果某一小组反馈的信息与目标有较大出入时,就要及时地寻找原因,帮助该组学生解决问题。同时应找到每个小组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而不是每次只表扬最好的一组。再次,也要对小组合作学习中参与度比较高的小组加以肯定和表扬,让学生更好地意识到团队的力量,从而鼓励更多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要想取得成功原因不是单方面的,需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作为教师,我们应在不断实践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从而充分地利用好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新型的教学形式,让自己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也让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

参考文献:

[1]朱晶晶.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初探[J].新课程,2011(3).

第6篇:小组合作学习总结范文

当今社会,发展神速,而更多的学习和工作任务,都越来越多地需要集体的智慧与合作,合作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重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交往能力。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努力促使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并不断地提高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性。以下是我的一些探索和实践。

一、小组合作学习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是要掌握时机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并不全都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学习方式,对学生进行有价值的引导。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一是在学生学习遇到难点,思维受阻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二是在得出规律性的结论之前,引导小学小组合作学习;三是当某一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或多种表现形式时,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二是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作出指导。

合作学习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和指导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能随便把学生分开成几组来讨论学习就了事,更不能做下一步的准备工作,而是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分好小组的情况下进行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在小学生小组合作中发现问题,针对小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的、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使学生在合作中愉快、有效地解决问题,从而顺利、按时地完成学习任务及教师的教学任务。

三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应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重要的、有效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是万能的,它还应与其它学习方式有机结合,特别是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出更好的合作效应。因为自主探索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自主探索这个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要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四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个性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同时,学生的个性发挥也非常重要。小组合作学习中,充分引导学生的个别作用,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学生合作小组的组建要遵循的原则

1.科学分组、优势互补

教师首先要对授课班级的学生有所了解,学生是存在个体差异的,不仅仅是学习成绩,在认知方式、情感态度等方面也是如此:有的同学逻辑思维好,有的同学语言表达能力强,有的动手实践能力突出,……。在分组实践中,我把全班学生打乱,进行混合编组,让小组的组员各具特色,以便能够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同时分组时将每组的学困生定为1号,组内其他成成员在学习过程中要尽量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更多的表现机会。

2.合理分工、各司其职

小组的成功取决于所有组员的共同努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让每个小组成员都有事做:耐心的学生可以做一些繁琐的事情;学习态度好、对工作认真负责、笔头快的学生负责记录相关的数据;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负责总结发言等。每个小组都确定一个有责任心的同学为小组长,负责组内任务协调和帮助学有困难的同伴。在不同的活动中,角色可根据他们的优势进行互换。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

1.明确学习任务。

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也就是教师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评价的标准等等。这些任务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价值外还可以分解,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如我上到《九色鹿》这一课时,出示四个人物:皇帝、王妃、九色鹿、调达,问当这四个人物出现在你面前时,你想对他们说什么?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并要求每组小组长组织,人人发言,并在学习后向全班同学汇报学习情况。这样,分工明确了,他们就人人有事做。

2.合作、探究。

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后,教师就应立即引导学生开始合作、探究,这是小组合作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

3.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也就是学生间总结学习成果、教师接受信息反馈并做出判断的过程。在学生交流时,我要求学生尽量清楚表达个人或小组的意见,同时还要求学生学会真诚的征求其他组的意见或评价其他组的见解,以博采众长,积极总结。在倾听了学生的交流、汇报后,我也要给各小组的合作过程及结果进行简单的评价,并用小红旗以示奖励。

在实际操作中,还要注意两类学生:一是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要特别照顾那些平时在班上学习处于劣势的学生,以活动中注意培养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如在上写话教学中,可以让学习较好的学生给写得较差的同伴讲讲自己的写作经验,在下次写作时,再由写得较差的学生执笔,写得较好的学生在旁指导,角色互换,达到互相进步的目的。二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小组长,教师要给予他们一定的权力,以便于小组长开展工作。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1.以小组集体的学习效果,作为评价的依据。

我在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这样会让大多数孩子都受到老师或同伴的鼓励,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并由此一步步迈向成功。

第7篇:小组合作学习总结范文

一、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在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和喜爱,并被广泛推崇,应用于教育或者培训的各个领域。事实证明,若仅仅是无感情的行为,实际上并不能迅速有效地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唯有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情感投入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才能真正体现出来。现如今,社会各个领域都开始关注和重视人才的合作精神及合作能力,合作意识已经开始成为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考评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甚至某些时候合作意识比知识更重要。

二、小组合作存在的问题

1.毫无新意

从我国的实践看,由于学生的个人能力等因素的不同,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较大,老师们在教授新对话后,想让学生表演,通常会请成绩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先给大家做示范,然后呈现设计好的对话模式,每小组的成员只要完全利用老师提供的对话模板就可以,最终使得学生之间的对话缺乏创意,不利于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2.过于形式化

虽然小组合作学习表现出了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优越性,但是并不是每节英语课都要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完成。实际上,传统的班级学习及个人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仍然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不能被任何其他形式取代。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那些值得且宜于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来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来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最终促进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若提出的问题不具有合作学习的必要性或者意义,就无法为学生提供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契机,小组合作学习就流于形式。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操作

笔者将在下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英语教学的角度探讨如何在实践中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1.分配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小组。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应当先进行合理的分组,为每组成员安排相应的职务,规定职责,而若是采用课堂临时组建小组的方式,则可能会由于成员之间的默契度不够而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在进行分组工作的过程中,应当考虑到成员之间的共性与差异性,应当从小组成员的性格、才能、学习成绩等综合考虑各个可能会影响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合理分组。一般来说,为了保障小组合作的学习效果,小组成员人数控制在4―6人最为适应,在小组中赋予每个成员职责,如组长负责领导小组合作学习等,以体现每位小组成员的价值。

2.建立有序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常规。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不能是无目的的组织,而应当充分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进行组织,对于活动的内容及要实现的活动目标予以明确,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以保障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比如笔者在教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Seethe doctor”时,明确给了小组本课生病看医生的话题,让学生知道该课的话题,让他们知道该说什么。

3.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的宗旨就是鼓励每一位学生参与到学习当中,并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发挥出自己的光热。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当中既是参与者同时扮演着领导者的角色,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当中应当是平等的,都应当享有学习带来的乐趣。组内的学困生,尤其是班内几个比较弱的学生,不要完全放给组长,老师要承担大部分的工作量,组长只起帮扶作用,以最少的时间成本,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4.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成果

在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后,教师可以对活动进行点评和总结,针对每一组乃至每一组成员的表现予以点评,使学生能够从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与不足。有的小组根据“See the doctor”的材料自编对话或是小品,通过pair work和role play展示出来。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设计一些不同的口语课活动形式,在活动中师生之间进行交互评价,使得学生对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5.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

在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应当主要以小组的总成绩作为评判的依据,并参考小教学过程中其他各个可能影响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动态因素,以得出评价结论。例如,小组在对本组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后,由其他小组派代表参与讨论评价,最后由教师做总结和点评。教师再根据各个小组的表现,评选出奖项:最佳小组奖等。而且每个月将每个小组的各方面成绩进行统计,评出the star of Sept,the star of Oct.等,并给评上月之星的小组拍照片,张贴在教室里的英语角上。

6.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竞争机制。

第8篇:小组合作学习总结范文

【关键词】小组合作;师生互动;交流;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它可以在全班形成开放的、快乐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之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针对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中“小组合作”存在的普遍问题,文章结合实践,提出了如何精心地组织课堂教学,有效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从而促进学生主体发展,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合理编组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新课标的需要!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人数控制在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二、重视小组学习过程的组织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是否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学习小组组织情况。因此,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时,需要根据学习内容进行恰当的分组以及组内的分工,并且需要预计到小组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气氛,才能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1.合理的进行分组

组建学习小组时,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学习的需要分组。可以按学习水平、能力差异分,也可以按性格、个性差异分。有时可以将相同类型的同学分在一组,谓之同质分组;有时可以将不同类型的同学分在一组,谓之异质分组。同质分组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促进各层次学生的发展。异质分组可以使每位同学能与不同学习层次、不同性格的同学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均衡发展。但有时候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也可以让学习自己组建小组。

2.组织管理要合理

组内讨论时,要分工明确,一开始可以由老师给小组分工,如每组设立讨论小组长、操作员、记录员等。在以后的小组合作学习中,逐渐使学生养成自己推荐小组长、分工合作,实施任务的好习惯。

3.强调人人参与

小组成员应轮流代表小组意见发言,当许多同学跃跃欲试想表达时,我会请所有想好的同学都站起来小声说一说。同学们自己编的题还可以请其他同学解答,小组与小组可以随机交流、帮助,使每位同学都有锻炼的机会,然后请平常不易轮到发言的同学来向全班汇报结论。之后,再与其他组交流,最后班级交流,老师再概括。

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尽量做到师生互动

从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论提出的学校领域内师生间的交往形式中可以看出,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保持单向交往效果较差,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保持双向交往效果较好,而能获得最佳效益教学的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促使教学活动中的所有成员都进行双向交往,而小组合作学习正是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老师应明确规定一些基本的合作学习的任务,养成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

1.教师可要求小组成员在讨论前,先个体进行独立的思考。让每一个同学都有思考与交流的机会和时间,再把自己的想法进行讨论,形成小组集体的意见。

2.在小组讨论时,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活动中去,当学生对一些问题迟迟讨论不出结果时,教师要设置一些有层次性的点拨问题,由浅入深,使学生一步一步的探讨问题、解决问题。

3.在各小组交流发言时,老师应及时评价各小组的意见,还要努力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大胆发表意见,并学会在互相尊重,这样有利于更加深刻地认识和解决问题,使小组学习积极高效。

四、小组合作学习后,应及时的交流、评价

第9篇:小组合作学习总结范文

一、学习小组的组合与合作学习的形式、内容

合作学习模式主要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学习小组的成员一般在4~6人,成员在性别、能力、背景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也就是异质小组,但是在进行小组划分时,要保证学生在成绩和能力等方面各有所长,这样才能达到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的要求。

合作学习的内容与形式是影响其实施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通常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应当多样化,而形式也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而变化,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积极配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比如,在教授《》一课时,在课前我会让学生分成小组,并且每个小组完成一定数量的资料收集工作。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对的时代背景以及相关的内容会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同时,这种合作的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对学习的目标,我也给了明确的要求,学生要根据自己所收集的资料,写出自己对的认识与理解,每个小组派出代表朗读,并且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由于不同的小组之间在资料的收集方面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关于的知识。小组合作的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们非常积极,不仅对课文理解深入了,同学之间的关系也融洽了。

二、 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和形式

合作学习的开展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同时促进学生的交流。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时,要注重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并且将二者进行科学的协调,使学生达到理想的学习状态。教师在学习目标的设计方面必须对学生的合作与独立进行有效的处理,不仅要考查每个合作学习小组的成绩,也要关注不同小组成员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但是这一切不能光注重形式,要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不仅能帮助学生在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培养方面获得大幅度提升,还对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正确的价值观的培养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小组成员不仅要完成组内的交流,也需要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学习和交流,这就需要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和合作意识,才能充分发挥小组内每个成员的优势,从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与独立学习能力。

三、课后总结以及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不应仅仅停留在课堂上,应进行课后的跟踪调查与信息反馈,这样才能对学习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中的观察,以及对学生作业的批改等方式了解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从中找到不科学之处,进行总结与反馈,在日后的学习工作中进行改进,这样便能够促进小组合作学习实现良性循环。

学生的合作技能体现在收集资料的能力、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讨论问题的能力等。学生只有认识合作的重要性,互相信任,团结互助,友好对待争议,对合作学习进行反思,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学会与人合作是每个公民的必备素质,因此合作学习对培养这些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