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变动成本法范文

变动成本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变动成本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变动成本法

第1篇:变动成本法范文

关键字: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利弊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261-02

一、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含义

变动成本法是指在产品成本计算上,只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中的变动性部分,不包括制造费用中的固定性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被视为期间成本而从相应期间的收入中全部扣除。

完全成本法是指在产品成本计算上,不仅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还包括全部的制造费用(变动和固定)。

二、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

1.成本划分及构成不同

变动成本法:

变动成本包括变动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和变动非生产成本(变动销售及管理费用)。固定成本包括固定生产成本(固定制造费用)和固定非生产成本(销售及管理费用)。其中变动成本下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作为产品成本,固定生产成本(固定制造费用)和固定非生产成本(销售及管理费用)作为期间成本。

完全成本法:

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全部制造费用,作为产品成本。非生产成本包括销售及管理费用,作为期间成本。

2.存货成本的构成不同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构成内容的不同,从而产成品和在产品、存货的成本构成内容也会不同。采用变动成本法,无论是库存产成品、在产品还是已销产品,其成本只包括制造成本中的变动部分,期末存货计价只含变动制造成本,而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了期间成本。而采用完全成本法时,其成本中不仅包含变动成本还包括了一定份额的固定性制造费用,而且期末存货也要分摊一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由此会导致期末存货成本增加。所以,变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计价小于完全成本法下的。

利润计算公式

变动成本法:利润=收入-期间费用-销售成本-本期固定生产成本

完全成本法:利润=收入-期间费用-{期初存货成本(固定+变动)+本期生产成本(固定+变动)-期末存货成本(固定+变动)}

计算:

变动成本法:

销售收入=销售单价*本期销售数量

变动生产成本=单位变动生产成本*本期销售数量

贡献毛益=销售收入-变动生产成本

变动非生产成本=单位变动非生产成本*本期销售数量

期间成本合计=固定制造费用+固定非制造费用+变动非生产成本

营业利润=贡献毛益一期间成本合计

完全成本法:

营业收入=销售单价*本期销售数量

期初存货成本=期初存货量×期初存货单位生产成本(固定+变动)

本期生产成本=本期生产量×本期生产单位生产成本(固定+变动)

期末存货成本=期末期末存货量×期末存货单位生产成本(固定+变动)

可供销售的商品生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生产成本

营业成本=可供销售的商品生产成本一期末存货成本

营业毛利=营业收入一营业成本

变动非生产成本=单位变动非生产成本*本期销售数量

期间成本合计=固定非制造费用+变动非生产成本

营业利润=营业毛利-期间成本合计

分析两种方法下营业利润之间的关系

在完全成本法下,只要增加产量,则利润增加。如从第三期到第四期,第五到第六,随着本期生产量的增多,营业利润上升。在变动成本法,销售量越高,则营业利润越高。在生产大于销售的情况下,在完全成本法下,有一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被分摊到期末存货商品中,所以当年的营业利润高,在变动成本法下,只看销量,所以变动成本法下利润低。如第二期,本期生产量4000大于销售量3000,期末存货1000件分摊了2500万元的固定性制造费用。而变动成本法下,将固定性制造费用全部作为期间成本,所以变动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要小于完全成本法下的。但是,在存在期初存货时,在完全成本法下,期初存货分摊了上期的一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会使得本期营业成本上升,所以在第三期,本期生产量等于本期销售量,但是完全成本法下营业利润等于变动成本法下的。因为在完全成本法下,期初1000件商品分摊上期2500万元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且在产销平衡时,营业成本中不仅包含本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还包含期初存货分摊上期的2500万元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但不包含期末存货分摊的2500万元的固定性制造费用。所以在计算营业利润时,两种方法相同。

结论

情形一:条件:期初存货=期末存货=0本期生产=本期销售。结论:变动成本法下的利润=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利润差为零,如第一期。

情形二:期初存货=0 本期生产=本期销售+期末存货。结论:变动成本法下的利润

情形三:期末存货不为零期初存货+本期生产=期末存货+本期销售。结论:变动成本法下的利润不一定等于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利润差额:期末存货数量*单位固定性制造费用一期初存货数量。单位固定性制造费用,如第四期一第六期。

三、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利弊

变动成本法的优点

变动成本法更符合“收入与费用配比”公认原则。有助于企业管理者重视市场,以销量定产量,通过加大销售力度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防止盲目生产。

缺点:

在实际生活中很难区分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且大多成本项目都是以混合成本的形成存在。所以,变动成本法计算出的成本不够精确。

完全成本法的优点

完全成本法能激发企业生产产品的积极性。产量越多,营业利润越多。因为,随着产量的增多,单位产品负担的固定成本越低,从而导致整个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

缺点:

在完全成本法下,会出现销售量下降,但产量大幅度上升导致利润增多,原因是一部分固定制造费用被期末存货所分担,使得已销售产品总成本减少,从而会虚增利润,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大幅度增产会造成产品积压,导致资金长期占用和存储成本的上升,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比较分析 张珊珊

摘要: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是两种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两种方法的含义,确定损益的程序不同,并且各有利弊。本文将着重剖析两种成本核算方法的差异。

关键字: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利弊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261-02

一、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含义

变动成本法是指在产品成本计算上,只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中的变动性部分,不包括制造费用中的固定性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被视为期间成本而从相应期间的收入中全部扣除。

完全成本法是指在产品成本计算上,不仅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还包括全部的制造费用(变动和固定)。

二、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

1.成本划分及构成不同

变动成本法:

变动成本包括变动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和变动非生产成本(变动销售及管理费用)。固定成本包括固定生产成本(固定制造费用)和固定非生产成本(销售及管理费用)。其中变动成本下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作为产品成本,固定生产成本(固定制造费用)和固定非生产成本(销售及管理费用)作为期间成本。

完全成本法:

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全部制造费用,作为产品成本。非生产成本包括销售及管理费用,作为期间成本。

2.存货成本的构成不同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构成内容的不同,从而产成品和在产品、存货的成本构成内容也会不同。采用变动成本法,无论是库存产成品、在产品还是已销产品,其成本只包括制造成本中的变动部分,期末存货计价只含变动制造成本,而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了期间成本。而采用完全成本法时,其成本中不仅包含变动成本还包括了一定份额的固定性制造费用,而且期末存货也要分摊一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由此会导致期末存货成本增加。所以,变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计价小于完全成本法下的。

利润计算公式

变动成本法:利润=收入-期间费用-销售成本-本期固定生产成本

完全成本法:利润=收入-期间费用-{期初存货成本(固定+变动)+本期生产成本(固定+变动)-期末存货成本(固定+变动)}

计算:

变动成本法:

销售收入=销售单价*本期销售数量

变动生产成本=单位变动生产成本*本期销售数量

贡献毛益=销售收入-变动生产成本

变动非生产成本=单位变动非生产成本*本期销售数量

期间成本合计=固定制造费用+固定非制造费用+变动非生产成本

营业利润=贡献毛益一期间成本合计

完全成本法:

营业收入=销售单价*本期销售数量

期初存货成本=期初存货量×期初存货单位生产成本(固定+变动)

本期生产成本=本期生产量×本期生产单位生产成本(固定+变动)

期末存货成本=期末期末存货量×期末存货单位生产成本(固定+变动)

可供销售的商品生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生产成本

营业成本=可供销售的商品生产成本一期末存货成本

营业毛利=营业收入一营业成本

变动非生产成本=单位变动非生产成本*本期销售数量

期间成本合计=固定非制造费用+变动非生产成本

营业利润=营业毛利-期间成本合计

分析两种方法下营业利润之间的关系

在完全成本法下,只要增加产量,则利润增加。如从第三期到第四期,第五到第六,随着本期生产量的增多,营业利润上升。在变动成本法,销售量越高,则营业利润越高。在生产大于销售的情况下,在完全成本法下,有一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被分摊到期末存货商品中,所以当年的营业利润高,在变动成本法下,只看销量,所以变动成本法下利润低。如第二期,本期生产量4000大于销售量3000,期末存货1000件分摊了2500万元的固定性制造费用。而变动成本法下,将固定性制造费用全部作为期间成本,所以变动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要小于完全成本法下的。但是,在存在期初存货时,在完全成本法下,期初存货分摊了上期的一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会使得本期营业成本上升,所以在第三期,本期生产量等于本期销售量,但是完全成本法下营业利润等于变动成本法下的。因为在完全成本法下,期初1000件商品分摊上期2500万元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且在产销平衡时,营业成本中不仅包含本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还包含期初存货分摊上期的2500万元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但不包含期末存货分摊的2500万元的固定性制造费用。所以在计算营业利润时,两种方法相同。

结论

情形一:条件:期初存货=期末存货=0本期生产=本期销售。结论:变动成本法下的利润=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利润差为零,如第一期。

情形二:期初存货=0 本期生产=本期销售+期末存货。结论:变动成本法下的利润

情形三:期末存货不为零期初存货+本期生产=期末存货+本期销售。结论:变动成本法下的利润不一定等于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利润差额:期末存货数量*单位固定性制造费用一期初存货数量。单位固定性制造费用,如第四期一第六期。

三、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利弊

变动成本法的优点

变动成本法更符合“收入与费用配比”公认原则。有助于企业管理者重视市场,以销量定产量,通过加大销售力度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防止盲目生产。

缺点:

在实际生活中很难区分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且大多成本项目都是以混合成本的形成存在。所以,变动成本法计算出的成本不够精确。

完全成本法的优点

完全成本法能激发企业生产产品的积极性。产量越多,营业利润越多。因为,随着产量的增多,单位产品负担的固定成本越低,从而导致整个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

第2篇:变动成本法范文

一、 产品成本构成不同。完全成本法,是指在产品成本的上,不仅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还包括了全部制造费用(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变动成本法则是指在产品成本的计算上,只包括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中的变动性部分,而不包括制造费用中的固定性部分。如表:

产品成本 期间成本

完全成本法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变动性制造费用

固定性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财务费用

变动成本法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变动性制造费用 固定性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财务费用

二、 存货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由于两种方法下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所以存货成本的构成内容也不同。完全成本法下,不论是库存产成品、在产品还是已销产品,其成本中均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变动成本法下不论是库存产成品、在产品还是已销产品,其成本中只包括变动性制造费用,而固定性制造费用则作为了期间成本。所以变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的成本必然小于完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的成本。

三、 计算损益的方法不同。在不考虑税金的情况下,完全成本法下,利润总额=销售收入--销售成本—期间成本。变动成本法下,利润总额=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现举例如下:

某从事单一产品的生产,连续三年产量均为600件。而销量分别为600件、500件和700件。单位产品售价为150元。管理费用与销售费用年度总额为20000元。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为80元,固定性制造费用为12000元。要求:采用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利润总额。

损益计算和年份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合计

变动成本法:

销售收入

销售成本

固定性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

利润总额

90000

48000

12000

20000

10000

75000

40000

12000

20000

3000

105000

56000

12000

20000

17000

270000

144000

36000

60000

30000

完全成本法:

销售收入

销售成本

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

利润总额

90000

60000

20000

10000

75000

50000

20000

5000

105000

70000

20000

15000

270000

180000

60000

30000

第一年,产销均衡,两种下的利润总额相等。第二年由于产大于销,有存货,变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都作为期间损益

得以补偿。完全成本法下已销产品500件负担固定性制造费用10000元(12000/600*500)记入了当年损益,另2000元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存货成本列入了资产负债表。所以按变动成本法的利润比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少2000元。第三年,产小于销,在完全成本法下,第二年存货中的2000元固定性制造费用随着存货的销售记入了第三年的销售成本中,而变动成本法下,记入第三年损益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仍为12000元。所以比变动成本法下的利润总额少了2000元。但从三年整体来看,产量=销量,利润总额合计是一样的。

四、期末损益不同。完全成本法下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补偿是由当期生产的产品承担,期末存货与已销产品承担着同样的份额。产量越大,单位产品负担的成本越小,计算损益不考虑期末存货,所以在销量一定的情况下,利润就越大。变动成本法下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补偿是作为期间成本由当期已销产品承担。所以在销量一定的情况下,利润小于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当然在产销均衡的情况下,两种方法计算的利润是一样的。但产销均衡只是个别的、相对的和理想化的,不均衡才是普遍的、绝对的和现实的。

第3篇:变动成本法范文

【关键词】 变动成本法;固定成本法;固定制造费用;利润

一、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基本介绍

变动成本法是管理会计中计算损益的基本方法,相比之下,完全成本法则是传统财务会计计算损益的基本方法。变动成本法,也称直接成本法,是在计算产品生产成本和存货成本时,只计算生产过程中产品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而把固定制造费用视为期间成本全额计入当期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完全成本法则是将生产过程中产品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全部计入产品成本,而只将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两者的成本构成可以如下图所示)。

二、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归属问题,一个将其归属于产品成本,另一个将其归属于期间成本,而这正是两种成本核算方法产生区别的根源所在。由固定性制造费用出发,两种核算方法会对财务信息的处理结果产生如下几种不同的影响:

1.应用的目的以及侧重的计算重心不同

就变动成本法而言,它更多是注重企业内部管理层的使用需求,侧重于关注产品的边际贡献、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主要想要提示的就是本量利分析模型中各个数据之间的关系,借以找到成本可控制点,加强内部成本控制。

完全成本法则侧重于向外界提供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的税前利润,以满足股东、潜在投资者及其他外部人员对于企业财务信息的需求,另外一个重要用途是完全成本法的财务信息因为符合现行的会计制度和税法要求而比较适用于企业的纳税申报问题。

2.销货成本和存货成本构成内容不同

在变动成本法下,企业期初期末的存货生产成本中只包括变动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将全部计入本期的销货成本中去,而不论本期的销货量与本期的产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在完全成本法下,本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将和变动性制造费用一起在本期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分配。在期初、期末的存货里面,存货成本都将包括以前会计期间、本会计期间的一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

3.税前利润计算方法不同

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两种成本核算方法的税前利润计算公式如下:

(1)变动成本法:

税前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销售收入-(销售产品中变动生产成本+当期全部变动非生产成本)-(当期全部固定生产成本+当期全部固定非生产成本)

(2)完全成本法:

税前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期间成本

=销售收入-(销售产品中变动生产成本+销售产品中固定生产成本)-(当期全部固定非生产成本+当期全部变动非生产成本)

(3)两个式子相减:

完全成本法税前利润―变动成本法税前利润=销售产品中固定生产成本―当期全部固定生产成本=期初存货固定生产成本―期末存货固定生产成本

由此,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之间的税前利润差额只与期初、期末存货产品中的固定生产成本有关,而与其他的种种因素没有关系。具体的,在一定的会计期间内,当产量大于销量时,由变动成本法计算出来的税前利润要小于完全成本法;当产量等于销量时,由变动成本计算出来的税前利润等于完全成本法;当产量小于销量时,由变动成本法计算出来的税前利润大于完全成本法。

4.对产量决策的影响不同

在完全成本法下,企业的产量波动对利润的影响是很大的。当产量增加幅度较大时,就会摊薄包括在生产成本中的固定制造费用的单位产品承担量,从而使单位产品的成本降低。这种情况下,即使销量不变或者减少,也有可能在利润表中出现利润增加的情况。这可能会让管理者做出继续增加产量的错误决策。

在变动成本法下,因为产品的生产成本是按照变动成本来计算的,所以产量的增加并不会导致单位变动成本的变化,而利润在超过盈亏平衡点后会与销售量呈现出一个正相关的变化趋势。按照变动成本法做出的产量决策会更多的考虑到产品的销售情况,比较符合现代管理会计中以销定产的观念。

三、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在企业中的结合运用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都只是能够满足某些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但是作为一个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成本核算方法应该能够满足各方面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如果能有一种核算方法把上述两种方法的优点结合起来,以满足更广泛的信息需求,那么对于现行的两种成本核算方法都是一种完善和进步。要集合两种核算方法的优点,使会计信息系统更加完善,从逻辑上来讲,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1.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作为两种成本核算方法同时使用

这种方式就是在现有的完全成本法的基础上,再另外以变动成本法为基础新设一个核算系统,两种成本核算方式同时使用。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它集合了两种方法的所有优点,可以用完全成本法产生的财务信息作为对外提供报告的依据,用变动成本法产生的财务信息作为对内管理层的提供信息的依据,各取所需。

但是它的缺点也是十分明显的,比起单独使用一种成本核算方式,对于所有的经济业务,会计人员都要按照两种成本核算方法核算两次。这显然需要大大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增加企业的财务成本,违反了成本效益原则。如果考虑到同时实施这两种方法的成本费用,那么这种结合方式并不是很十分的可取。

2.基于变动成本法上的两种成本核算方法的结合

基于变动成本法上的两种成本核算方法的结合就是日常核算中以变动成本法为基础,以完全成本法为辅。这种结合方式的好处就在于,在日常的生产过程中,主要按照变动成本法来核算,可以随时得到成本内部控制、绩效评估的一些信息。而在一个会计期间的期末需要对外提供会计报表时,通过对变动成本法下的账户的合并调整等,得到完全成本法下的各种成本信息,不影响对外提供的会计报表的编制。这样一来,相比单独使用一种成本核算方式而言,这种结合两种成本方法的核算方式并没有给会计人员带来太多的额外的工作量,但是取得的财务信息却是要多很多。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两种方法的合并需要对现行的会计账户进行一些调整,以使其能够同时反映两种成本核算方式下的各种成本信息。从比较宏观的账户调整层面上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现有的账户进行调整,以大致满足这种结合方式对于账户设置的需要。在这种结合方式下,以完全成本法的设置为出发点,如果改成以变动成本法为核算基础,大体上来说,需要对完全成本法的一些账户设置做一些调整。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两种方法的区别就在于固定性制造费用的结转核算问题,而且对于己销产品所分担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从最终损益上来说,并没有多大的差异,其主要差别在于存货(包括在产品、完工产品)中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可以考虑在生产成本下增设固定性制造费用和变动性制造费用,在制造费用下也增设固定性制造费用和变动性制造费用,在库存商品下增设固定性生产成本和变动性生产成本。

在日常的核算中,按照这些新增的二级科目归集费用,分配费用,结转费用,从而得到变动成本法下的各种信息。会计期末编制对外报表的的时候,将固定性制造费用和变动性制造费用按分配后的费用数目进行合并(即忽略掉上述三个一级科目下的二级科目,只按照一级科目来归集,分配,结转费用),这样就可以得到完全成本法下的会计信息。

3.基于完全成本法上的两种成本核算方法的结合

这种方式的结合就是说在日常的核算时以完全成本法为基础进行核算,通过对完全成本法下的各个成本项目的调整,得到采用变动成本法核算下的各种成本信息,这样在保证了对外财务报表的编制的同时,也为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提供信息。这种方法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兼顾了成本效益原则,不会使企业增加太多额外的成本或增加财务人员的工作负担。

在这种以完全成本法为主,变动成本法为辅的核算方式下,两种会计核算方法的主要不同就在于固定性制造费用上,粗略地设想在完全成本法的成本项目中增加变动生产成本和固定性制造费用这两个账户。其中变动生产成本的借方用来登记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等变动生产成本;固定性制造费用账户用来登记除变动性制造费用之外的各种制造费用。这样企业既可以依靠完全成本法的信息对外提供报表。依靠固定性制造费用和变动生产成本中归集的成本费用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边际贡献、变动成本等这些便于做出短期决策的信息,这也是目前一些国内企业实行的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结合运用的一个大致模型。我国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是以完全成本法为基础的,如果说要向两种方法结合运用的核算方式过度,这种结合方式与上述两种结合方式相比,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大的缓冲度。

参考文献

[1]孙超,张钟瑛,刘子先.《完全成本法的局限性及改革设想》.现代财经.2004(5)

[2]于富生,王俊生,黎文珠.《成本会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

第4篇:变动成本法范文

关键词:变动成本法;图示法;完全成本法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5-000-01

变动成本法能为财务部门能够提供科学的决策信息,其分析过程包含了很多同传统会计学不同的方法、计算公式等,因此,有必要借助于图示法的辅助,以便化抽象为形象,化繁杂为简单,提高变动成本法的运用效果。

一、图示法及特点

所谓的图示法,指的是以分析目标作为基础,把握内容实质,并结合其内部存在的逻辑关系,采用精简的线条、语句等,将其构建为简洁的图表,将复杂化为简单,将抽象化为形象,以便更好地抓住分析目标的本质。图示法可以有效地把握事物的实质,增强对管理会计的理解;图示法通过图、文的有机结合,更有助于记忆。

二、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的差异

变动成本法指的是在成本计算过程中,只计入生产中所耗的直接材料、人工、变动制造费,而将固定制造费计入期间成本中;完全成本法指的是在产品成本计算中,除了计入产品生产中所耗的直接材料、人工费用以外,还计入变动、固定制造费用。采用图示法,可以清晰地看出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二者的差异性,如图1所示:

三、基于图示法的变动成本法分析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运用

在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应用过程中,常需将营业费、管理费中同产品数量变化有关的费用也计入变动成本中,例如,同产品销售呈现线性关系的保险费用、运输费用、佣金等等,因而极大地拓展了变动成本法分析的范围,因此,在核算过程中除了需要计入变动生产成本以外,还需要计入变动营业费、管理费等,还需要结合企业具体情况,如果直接人工为计时工资,同生产量并无直接关系,因而需要将其计入固定成本中,这样变动成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变动成本。以某企业生产经营决策为例,在进行变动成本法分析与核算时,该公司其中某种产品虽然用途较广,但用量较少,市场容量不大,过去此产品具有较高的单位利润,但近些年由于国内产能逐步扩大,该产品过剩20%,加之下游客户产品出口逐步萎缩,市场对于此类产品的需求量迅速减少,价格也快速下跌,导致许多生产企业频临倒闭。该企业也是如此,生产负荷高达30%,但员工辞退成本较高,一旦辞退很难及时招回素质高、技术娴熟的员工。

结合该公司具体情况,该产品直接人工无变动性,与生产负荷并无关系,因而需要将其计入固定成本中,而将运输费用、佣金、保险等分别计入变动成本中,该产品制造费并不包括变动制造费,因此,均将其计入固定成本中。将固定成本分别分为付现、非付现成本,后者包括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内容。该产品变动成本信该产品变动成本如下:

4295.49+149.39=4444.88(元/吨)

该产品11月不含税单价4529.91元,如果采用完全成本法分析进行经营决策,则该产品并无销售毛利,必须停止该产品的生产。但若以变动成本法分析加以决策时,该企业不仅应继续生产,还应在销量允许的状况下满负荷进行生产,由于该产品售价不仅能够带走变动成本,还具有边际贡献,能够弥补固定生产成本,采用图示法深刻展现出了变动成本法分析的优势。

第5篇:变动成本法范文

【关键词】企业成本核算 完全成本法 变动成本法

一、成本核算的历史背景

成本是企业中不能缺少的一个重要要素,对利润有着直接的影响。每一个企业都对于成本的核算和预算都非常重视。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企业的成本按照完全成本法核算。所谓的完全成本法,就是将成本划分为生产成本与期间费用。生产成本的定义是将与产品有直接关系的支出全部划归为生产成本,包括:原材料的支出、生产工人的薪酬及其制造费用。而在经营期间所产生的支出划分到期间费用,也就是财务核算当中最常说的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及其财务费用。

二、变动成本法的引入

1.变动成本法的成本分类

在变动成本法中,成本的划分改变了以往的传统核算的划分方式,将成本按照其性态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所谓的固定成本就是在整个生产及经营过程中其成本总额不会因为产品的数量(产量或者销量)而发生改变,而变动成本则是指其成本总额会随产品的数量(产量或者销量)而发生一个正比例的变动关系。当然,这里所指的固定不变与正比例变动也必须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类。

2.变动成本法的核算及分析

息税前利润=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销量×单价-销量×单位变动成-固定成本

=销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销量×单位边际贡献-固定成本

=产品的边际贡献总额-固定成本

由上式可以看出,当销量足够大,而固定成本基本是一常数,这样利润就会足够高;而当销量减少时,由于产品边际贡献的减少就会使得固定成本成为企业一项巨大的负担,从而导致利润更低。因此整个企业在进行生产和销售的时候就会更加的量体裁衣,严格以销定产。能非常有效的减少浪费及其库存的积压,对于成本控制起到良好的效果。

三、变动成本法与固定成本法的对比分析

1.举例

以下,以X企业为例,对固定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进行对比,看两种成本核算方法对利润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假设:X企业当期生产产品10000件,销售8000件,产品单价1000元,生产产品的原材料支出共计500000元,人工费400000元,制造费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固定支出,无论产品是否生产都必须支出(例如车间生产线的折旧费),共计发生100000元,另一部分是变动支出,这部分的支出由产品的产量决定,共计发生200000元。另有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期间费用800000元(全部为固定部分)。

以下用两种成本核算的方式计算其最后的利润,看结果是否一致?

完全成本法利润计算

产品单位生产成本=(500000+400000+100000+200000)÷10000=120元/件

息税前利润=8000×1000-8000×120-800000=6240000元

变动成本法利润计算

单位变动成本=(500000+400000+200000)÷10000=110元/件

息税前利润=8000×1000-110×8000-(100000+800000)=6220000元

从上述计算中可以看出,同样的产品,同样的销售,但由于其使用的成本核算方法不一样最终导致利润的结果不一样。

2.两种成本方法差异分析

仔细分析其差异原因,不难发现。两种成本核算方法的单位成本就不一致,在传统的完全成本法核算下,产品单位生产成本包括了与生产有关的所有支出,随销售转销,销售则转,不售则不转,没有结转的那部分成本则在存货中继续等待。但是在变动成本法下,产品单位生产成本只包括变动部分的生产成本,同样随销售的产品转销了,剩下在存货中的成本也仅仅包括变动的那部分生产成本。而固定那部分生产成本则与固定的期间费用一起全部转销。由此两种成本则产生对利润的不同影响。

四、两种成本方法在企业中的应用

目前企业的核算按照《企业会计准则》都是按照完全成本法进行核算,但是通过上述的计算不难发现,完全成本法有其不足之处。制造费用如果不分固定部分和变动部分,全部一次性加计到产品生产成本中,那对于固定的制造费用不免划分不合理。固定制造费用的支出与其销售是没有关系的,无论企业是否销售产品这部分支出都必须发生。但是按照完全成本法的核算方法不免虚减成本,不符合会计核算的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及其准确性原则,而变动成本法则完全弥补了这样的不足。

按照两种成本方法的特点,企业如果要更合理的计算成本和利润,应该更改为变动成本法进行计算,但是该方法的政策却一直迟迟没有落实。原因何在,值得我们每一个会计人思索和研究。追其根源,变动成本法的核算从根本上对于成本的划分就不同于按照经济职能划分的完全成本法。其整个成本的划分是按照性态,也就是成本的性质和状态。

第6篇:变动成本法范文

在会计学中有两种计算生产成本的方法:全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是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将一定时期所发生的成本按照其成本性态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类,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成本全部作为期间成本,并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算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全部成本法是较为普遍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是指将一定时期所发生的成本按其经济用途分为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两大类,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包括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全部生产成本(即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将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这样,在全部成本法下计算出的产品成本既包括变动生产成本又包括固定生产成本。在全部成本法下,全部生产成本要在已售产成品、库存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所以期末在产品和产成品存货成本中,包含了一部分固定生产成本。

二、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结合应用的必要性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各有利弊结合,单纯使用其中任何一种方法都不能满足企业管理的要求。尽管变动成本法在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成本核算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方面具有诸多优点,但它与现行“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中成本核算及财务报告的编制等内容的要求不一致。为此,一些企业按照现行统一会计制度编制定期的财务报表,同时存货计价和收益决定也以完全成本计算;但在企业内部,则大多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编制内部报表,为企业管理部门正确进行预测、决策、分析和控制提供有用的资料。由此可见企业会计为了能更好地履行其对内、对外两方面的职能,两种成本法可以结合使用、互相补充,以变动成本法为基础,在编制对外财务报表时进行适当的调整。但绝不搞两套平行的成本计算资料。否则,工作量太大,还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上的极大浪费以及数据、资料的重复。

三、两种成本核算方法在企业中的联合应用模式

1、两种成本核算方法联合应用的可行性

通过两种方法的比较不难发现,两种方法最主要的差别是对固定制造费用的处理不同,在完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要计入产品的生产成本;而变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则作为期间费用处理。但对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在两种方法下都必须列入产品成本中,对于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二者都是作为期间费用处理的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因此,两种方法虽然在成本划分、存货计价、损益表的编制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但对于具体成本项目的处理大体是一致的,这些都为两种方法的结合提供了条件和可能。本着既能享受变动成本计算法的优势,又不影响当前对会计核算的统一要求这一基本原则,企业以一种核算方法为基础,同时提供另一种方法下相关的成本资料,提出将两种方法联合应用使企业会计核算兼顾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要求,从而实现企业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可行和必要的。

2、两种成本核算方法联合应用设计思路

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在账户处理方面最主要的区别,是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不同,由此导致存货估价、损益计算结果不同。完全成本法下,本期发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期末在产品中的固定性制造费用+期末库存商品中的固定性制造成本+本期已销商品中的固定制造成本。由于在两种成本计算法下结合,对本期已销商品中的固定性制造成本的处理并无实质性的差别,最终都计入了当期损益。因此,在变动成本法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本年利润账户期末余额=A-B-C

存货账户期末余额=D-B-C

主营业务成本账户本期发生额=E-(F-B-C)

其中,A为完全成本法下的本年利润账户期末余额; B为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库存商品中的固定性生产成本;C为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在产品中的固定性制造费用; D为完全成本法下存货账户期末余额;E为完全成本法下营业成本账户本期发生额;F为完全成本法下本期发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

3、两种成本核算方法联合应用账户设置

一级账户的设置完全按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不需新增一级账户,只在一级账户下增设需要的二级账户,主要设以下二级科目:制造费用-变动性制造费用;制造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生产成本-变动性制造费用;生产成本-固定性制造费用;库存商品-变动性生产成本;库存商品-固定性生产成本。

4、两种成本核算方法联合应用账务处理

在成本的日常核算过程中,首先应对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按成本性态进行分类、归集,将生产费用划分为变动费用和固定费用,由于构成产品成本内容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属变动成本。因此只需将当期发生的制造费用分解为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日常的账务处理程序与完全成本法完全相同,根据两种成本计算法的内在联系,可以很方便的获取企业内部经营决策所需要的数据资料。

5.两种成本核算方法在企业中的联合应用总结

现行企业会计制度中成本项目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企业先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企业的自身特点,将生产费用按其与产量的依存关系,分解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尤其是制造费用应逐项进行分解。把日常核算建立在变动成本计算的基础上,对在产品、产成品账户均按变动成本反映,同时另设“存货中的固定成本”账户。也就是说,对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等变动成本,仍然按照原来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进行归集和分配,把厂房折旧费、保险费、租金等固定成本先计入“存货中的固定成本”账户。平时根据有关记账凭证和费用分配表,登记产品成本明细账,分别归集各品种的产品成本,并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分配计算这两种产品的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但由于期初在产品成本和本月生产成本均不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所以无论是完工产品成本,还是月末在产品成本中也都不包含固定性制造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仍停留在“存货中的固定成本”账户中。期末,其账户余额可以在不同品种的产品之间按照分配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进行分配结合,如: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机器工时比例法和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等,分配出每种产品应负担的固定性制造费用,然后按每种产品当期销售量、期末产成品数量及期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比例,将“存货中的固定成本”应归属于本期已销售产品的部分转入“主营业务成本”账户,并列入利润表,作为本期销售收入的一个扣减项目;而其中应归属于期末在产品、产成品部分,则仍留在这个账户上,其分配的结果填列在资产负债表上的存货(在产品、产成品)项上,使它们仍按所耗费的完全成本列示。

所以为了发挥变动成本法在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方面的作用,同时满足现行会计制度对外报告的需要,应将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结合应用。即将日常核算建立在变动成本法的基础上,期末调整,使产品的生产成本、销售成本和存货成本按全部成本法反映,以满足对外编制会计报表的需要。这样能实现企业与国家的双盈。

四.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结合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及其应遵循的原则。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同时生产多种产品且各月不同产品生产工时水平相差悬殊的企业中,在不同产品之间按照分配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对“存货中的固定成本”进行分配,如生产工时等资料都是本月的发生数,而“存货中的固定成本”却是一个逐期的累计数,显然按此标准进行分配不够准确。

(2)在实际工作中有不少的成本、费用对业务量的依存关系是比较复杂的,其成本虽然可随产量的增减而成同方向变动,但其变动幅度却不与产量变动幅度保持严格的正比例关系。这是因为这些成本同时兼有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两种不同的性质,称为混合成本。

(3)对于某些机械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固定性制造费用中包括不少与机械使用有关的费用,例如机器设备的折旧费、租赁费和保险费等等。如果采用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分配固定性制造费用就不尽合理,所以采用机器工时比例分配法分配各种产品应负担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会更合理一些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

(4)由于平时核算是建立在变动成本法的基础上,产品成本以变动成本反映,如果企业以此成本为依据进行产品订价应区别对待。

2.改进建议。

(1)对于上述第一个问题,首先,可以通过以生产工时、生产工人工资等全年累计数为标准结合,进行分配。其次,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也可以对“存货中固定成本”按不同的车间或产品设置明细账,账内按照费用项目设立专栏或专户(即多栏式明细账)分别反映各车间、产品品种中各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发生情况,此明细账应根据有关的付款凭证、转账凭证和前述各种费用分配表进行登记。在对“存货中的固定成本”进行分摊时,可以分车间、产品进行分配,甚至可以按费用项目进行分配,以增加核算的准确性。

(2)对于上述第二个问题叙述的混合成本必须对其进行分解,以便分别将其合并到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中去。分解混合成本的方法很多,较简便的方法有近似分类法、比例分摊法等。

3.需要注意的几项原则:

(1)以完全成本法为基础,采用“先外后内”的原则。即统一成本核算系统首先应满足对外报告的法定要求,然后再考虑对内经营管理的需要。

(2)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统一成本核算系统的设立不以额外增加企业运行成本、过多增加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负担为前提,而应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在遵循原有成本核算系统框架的前提下,通过对核算帐户的巧妙设计,利用两种成本计算法的内在联系,来实现对内对外的资源共享。

(3)简化成本核算原则。统一成本核算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简便、实用、高效原则。即在统一成本核算系统下,既能满足对外报告的要求,又能方便、快捷地提供对内所需的资料。

参考文献:

[1]姚凤环.变动成本法在企业营业损益方面的应用[J].管理天地,2004, (7):87.

[2]冉英.浅析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差异[J].财会研究, 2002,(7):32-33.

[3]曹惠杰.管理会计[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1:225-257.

[4]再探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结合运用.刘智群.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8.3.15

第7篇:变动成本法范文

摘要: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作为管理会计中计算营业利润常见的两种方法,两者由于依据的理论基础不同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并因此导致了企业在同一期间的营业利润有所差异。本文结合实例着重分析了两种成本计量方法在营业利润计算上的不同,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两种成本法下分期损益的差异。

关键词:完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分期损益;差异

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是企业分期损益计算的两种常见方法,但是两者在成本的构成内容、存货的估价、产品的生产成本、营业利润的计算基础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这就导致了不同成本法下企业营业利润额可能会有所不同。然而,要想充分发挥管理会计在企业发展中的运用,深刻理解造成两种成本法下分期损益差异的原因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两种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计算方法

在成本计算中,“完全成本法”坚持以成本的经济用途分类为前提,将全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只将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费用,并按传统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而“变动成本法”则是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及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费用,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1]这就导致了不同成本计算方法下,企业同一期间的营业利润额可能会存在差异,为此,切实了解两种成本计算方法下分期损益差异的主要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两中成本方法的实质性区别。

(一)完全成本法

1.产品成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固定性制造费用+变动性制造费用。2.期间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暂不考虑财务费用)。3.销售收入=销售量*单价。4.本期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生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5.营业利润=本期销售收入—本期销售成本—销售及管理费用(期间费用)。

(二)变动成本法

1.产品成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变动性制造费用。2.期间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暂不考虑财务费用)。3.销售收入=销售量*单价。4.变动成本=本期销售量*本期单位产品成本+变动性销售及管理费用。4.固定成本=固定性制造费用+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5.营业利润=本期销售收入—本期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二、两种成本方法计算分期损益差异的实例分析

实例:星华公司是主要经营A产品,2013年12月该公司的生产、销售和成本资料如下:期初存货量为0,本期完工量1250件,本期销售1000件,单价为40元,直接材料8000元,直接人工3000元,变动制造费用5000元,固定制造费用9000元,变动销售及管理费用750元,固定销售及管理费用40 00元。

完成成本法下该公司12月的产品成本为25000(8000+3000+5000+9000)元,期间费用为4750(750+4000)元,销售成本为20000(25000/1250*1000)元,故营业利润为15250(40*1000—20000—4750)元。

变动成本法下该公司12月的产品成本为16000(8000+3000+5000)元,固定费用为13000(4000+9000)元,变动成本为13550(16000/1250*1000+750)元,则营业利润为13450(40*1000—13000—13550)元。

由此可见,两种成本法下该公司12月的分期损益存在1800(15250—13450)元的差异,而造成该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两种成本法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有所区别。完全成本法是将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产品成本的一个部分,当产品存在结余时,结余产品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就不能转出,所以会影响到营业利润的变动;而变动成本法是将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期间费用全额扣除,不论产销是否平衡都不会使得固定性制造费用影响到营业利润的变动。[2]为此,我们应该进一步分析存货结余在两种成本法损益差异额中的影响。

假设1:2013年12月份该公司生产的产销平衡,其他条件不变,则:

完全成本法下该公司12月份的营业利润=1250*40—25000—4750=20250元;

变动成本法下该公司12月份的营业利润=1250*40—16750—13000=20250元。

此时,两种成本法处理下的分期损益差异额为0元。

假设2:假设2013年12月份该公司的期初存货量为100件,本期生产量为1250件,销售量为1300件,其他条件不变。则:

完全成本法下该公司12月份的营业利润=1300*40—25000/1250*(100+1250)—25000/1250*50—4750=52000—27000—1000—4750=19250元;

变动成本法下该公司12月份的营业利润=1300*40—16000/1250*(100+1250)—16000/1250*50—13000=52000—17280—640—13000=21080元。

此时,两种成本法处理下的分期损益差异额为—1830(19250—21080)元。

从以上三种情况的分析,由于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方法不同,企业的产销平衡与否直接会导致两种成本法下营业利润是否存在差异。[3]也就是说,同一期间,两种成本法处理下营业利润的差额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或者等于零。则基本的结论为:

1.如果期初存货量小于期末存货量,即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小于期末存货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则完全成本法核算下的企业营业利润额大于变动成本法核算下的营业利润额。

2.如果期初存货量等于期末存货量,即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刚好与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抵消,则两种成本法核算下的企业营业利润相等,不存在差异。

3.如果期初存货量大于期末存货量,即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大于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则完全成本法核算下的企业营业利润额小于变动成本法核算下的营业利润额。

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变动成本法下的企业分期营业利润与产品的销售数量呈正相关,随着销售数量的增加,营业利润也增加;但完全成本法下的企业分期营业利润与产品的销售数量不一定呈正相关,随着销售量的增加,企业的营业利润有可能增加也有可能减少。具体(数据来源于实例)如下表所示:

当然,两种成本法虽然在营业利润核算上可能会存在差异,但是这并不代表两者是矛盾的,只是由于两种核算方法的理论依据不同而已。至于哪个更适合企业的要求则是很难定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倡将两者结合起来运用,所以将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结合与互补并建立统一的成本计算体系是未来社会学者关注的焦点,也是管理会计不断完善的一个方面。(作者单位: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余绪缨,汪一凡.管理会计(第三版)[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9年3月.

第8篇:变动成本法范文

一、变动成本法的概念

变动成本法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把变动的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往往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中,以非生产成本或者固定生产成本为期间成本,而且按照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来计算相关的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意思是指组织在传统的成本核算中,进入自然状态分析的前提条件,以改变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固定成本、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而且根据贡献类型确定损益项目的成本计算进行计算损益的一种计算模型。变动成本法一种不同于传统成本计算模式的新模式。这种新模式是由管理会计为了进行改革财务会计的传统成本计算模式而产生的。变动成本不同于固定成本,而且与之相反。变动成本往往指那些成本的总发生额在一定范围里,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而且形式表现为线性变动。还有,虽然那些成本的发生总额与业务量陈正比例变动,但是单位的产品相关的耗费是不变的。

因为传统的全部成本核算法难以去适应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所以往往在企业管理中,会要求管理变得科学化,即是要求会计向企业的内部管理提供相关的信息和资料,进而能够帮助企业对经济活动进行预测、计划、决策和控制。

变动成本法,是把变动生产成本分担在库存产成品、已售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而且全部成本法下相关的存货估价是要高于变动成本法下的产成品存货和在产品存货的估价的。

二、变动成本法的原理

我们也可以把变动成本法称作直线成本法。把固定成本当做期间成本,而且按照贡献式损益的确定程序来进行计算损益的模式.在进行企业管理的时候要达到科学化,而科学化即是要求会计把信息和资料提供给企业内部。以往,传统的全部成本核算法根本难以去适应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经济情况。而新模式,即所谓的变动成本法是把特定时时间段内发生的成本根据其成本性态可以具体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这两大类。然后,变动成本又可以分为变动非生产成本与变动生产成本,但是往往又把变动非生产成本和固定成本全部称作期间成本。

在现实意义中,其中相关的制造费用也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即是如果其中的一部分是由于进行生产活动而导致变动制造费用变动,并且其相关的总额随着产量的变动去变动。如果去停止了生产活动,那么它就不会再次发生。相反,另外的一部分是所谓的固定制造费用,它一般是为企业提供特定的生产和经营条件而产生的,一旦这些相关的生产经营条件形成后,就不再管它的现实利用程度到底怎样,其固定的制造费用一样会发生。然而,相同产品的现实生产其实并没有很直接的联系,而且也不随着产量的变动去变动,所以是不应该把它算进产品成本的,而是应该作为期间成本来进行相关的处理。

变动成本法计算盈亏的算法如下:

收入 - 成本= 边际贡献 - 生产成本

= 边际贡献 - 固定成本

= 利润

三、深入认识和了解变动成本法在企业经营中的优势

企业经理人员往往不仅想要实现营业利润随着销售量变动而变动,而且重点是去实现营业利润与销售量成正比例。

(1)变动成本法有利于企业去进行本-量-利的分析,还能方便企业进行销售预测。变动成本法相关的一些基本理论、程序深入揭示了了成本、利润和业务量之间的内在联系。

(2)变动成本法还有利于能让企业在管理中不忽视销售,还有就是防止企业进行盲目生产。

(3)在现实意义中,所谓的弹性预算其实是根据变动成本法的相关原理去进行编制的。企业重视销售后,可以采取以销定产的策略。这大大方便企业可以根据业务量的增减来而动进行调整,这使得企业管理具有弹性空间。

(4)变动成本法有利于企业成本的控制和相关的业绩考核。

企业可以认真学习变动成本法后,根据其成本习性的特点去进行核算成本。尽量避免传统成本法下,有成本却没有产品的现象,或者是销售没有变动而利润却在增加的状况。

完全成本法所计算出来的相关的利润不是其现实的利润而是其潜在的利润。这种做法往往忽视了产品能否能够被销售出去。有时候虽然销售量超过了往年的销售量,但是成本消耗和销售单价等等却没有发生变动。假如期末的存货比往年多了,就会产生税前的净利润比往年增多的假象。真实的原因是因为期末的存货承担了相关部分的固定生产成本,还有其会随产品的结转到下期。然而变动成本法是把固定生产成本从当期的损益中进行全额的扣除,不会让固定生产成本随期末存货结转到下期。由此可见,在收入一定的时候,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要比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低。所以,完全成本法很容易造成企业去虚增利润。这是因为,企业为了所谓的利润“虚增”,盲目的追求产量,去增加库存。而变动成本法可以避免这种不良现象,使企业决策者做到重视产品的销售,以销定产。

制造业的产品销售和企业利润是不可切割的。如果没有产品销售,那么企业的利润就不存在。而且值得注意的是产品被销售也可能是不获利的。随产量增减而增减的相关部分成本就是变动生产的成本。反之,不随产量增减的相关部分成本则是固定生产的成本。变动成本法的计算结果如果是随着销售量增减而增减,且是正比关系。那么企业的销售量增加的同时,利润也在增加,反之减少。值得注意的是,它与期末存货量和生产量是没有关系的,并且账面上显现出来的利润就是现实所应该得到的相关利润。还有,存货的增减、产量的高低与企业的税前净利润是没有关系的。如果销售结构、售价和单位的变动成本不变,那么其税前的净利润会跟着销售量的增长而同步的增长。所以,变动成本法是能促使企业管理层去重视销售环节进而避免盲目生产的一种有效的计算方法。

四、变动成本法的优点

(1)变动成本法提供相关的成本资料往往是比较符合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具体实际情况的,而且管理部门比较容易去掌握、理解。

(2)变动成本法还能提供相关的每种产品盈利能力的重要资料,这大大利于管理人员根据相关资料去进行决策、分析。

(3)变动成本是供应部门与生产车间的可以进行控制的成本,并且通过制定相关的标准成本进而去建立弹性预算来实施日常的管理。

(4)变动成本法大大的去有关简化了产品成本的计算。这是因为变动成本法,通过从当期的销售收入中去扣除固定成本全额,而且不算入产品成本中,可以大大简化产品成本计算的费用分配,避免管理当局在间接费用分配中的主观性、随意性。

五、关于汉中汇源饮料营销有限公司使用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对比分析

汉中汇源饮料营销有限公司最近的两年只生产、销售一种产品,而有关该产品的产销基本情况。如表1与表2所示。

假设A公司相关的固定制造的费用在生产量的基础上来分摊于该产品中,那么可以假设每件该产品所分摊的管理费用和动销售费用为l元。

那么问题有:

(1)采用变动成本法来准确计算第一年、第二年该产品的产品单位成本。

(2)根据完全成本法来进行合理的编制第一年与第二年的利润表。

解答:

(1)采用完全成本法进行计算可以得出该产品第一年与第二年相关的单位成本具体如下: 第一年的产品单位成本=单位变动生产成本+单位固定制性造费用 =8十24000/8000=8+3=11(元),而第二年产品的单位成本=8+24000/10000=8+2.4=10.4(元)

第9篇:变动成本法范文

[关键词]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制造费用

变动成本法,也称直接成本法或边际成本法,是指在将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基础上,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只包括变动成本而不包括固定成本,固定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在发生当期全部直接转为费用,列作利润表减项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当前,变动成本法的应用已相当普遍,而且在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中发挥了良好作用。

一、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

在变动成本法产生以前,传统财务会计是将企业成本划分为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而不管它们是变动成本还是固定成本。计算产品成本时,将全部制造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吸收、归纳计入产品成本。为了加以区别,人们将各种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统称为完全成本法或吸收成本法。

1.产品成本内容的区别

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的内容不仅仅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成本,还包括变动成本法下计入期间成本的固定制造费用。而对于全部的非生产成本处理同变动成本法一样,也作为期间成本处理,并列入利润表。

变动成本法将所有的成本按照成本习性区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类。其中,生产成本中的变动成本部分计入产品成本,它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生产成本中的固定制造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而进入期间成本处理,并列入利润表;全部的非生产成本也作为期间成本处理,并列入利润表。

2.产成品和在产品存货估价的区别

采用完全成本法时,固定制造费用要按当期生产量分担到产品成本中,即产品成本要包含固定制造费用。通过销售、已销售的产成品中包含的固定制造费用,随着销售作为当期的销售成本,列为利润表的减项。而库存产成品中包含的固定制造费用,仍作为存货的一部分,即存货成本中既有变动制造费用又有固定制造费用。

变动成本法下,因为生产成本只包括变动成本,所有期末存货(在产品和库存产成品)只包含变动,不含固定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全部作为期间成本,在当期作为期间费用,构成利润表的减项。显然,采用变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的计价金额,会低于采用完全成本法下的计价金额。

3.期末利润的计算差别

如有期末存货,在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要分摊一部分的固定制造费用,而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全部进入期间成本,则变动成本法下的利润要少于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如期初和期末没有存货,且本期生产量等于本期销售量,则两种方法下的固定成本都全部进入当期费用,那么两种方法下的固定成本相等。

二、变动成本法在企业经营中的运用分析

在完全成本法下,在单位售价不变的情况下,每年销量相同,而利润却不同。各期的销售单价未变,利润却波动很大,显然是由于成本波动而造成的。这是因为,按照完全成本法的核算要求,固定制造成本要计入产品成本,其中已销产品成本转为当期费用从销售收入中被抵减,未销产品成本作为存货成本列为资产。

采用变动成本法核算,固定制造费用不分摊到产品成本中,而是直接进入当期损益,因此,不论各年的产量是否相等,产品的单位成本是相同的。采用变动成本法时,应设置“变动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变动管理费用”、“固定管理费用”、“变动销售费用”和“固定销售费用”等。同时,“生产成本”、“产成品”和“销售成本”科目的内容也要相应的发生变化,即它们只记录变动成本,而不包括固定成本。

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取决于变动生产成本多少,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三部分组成,要使成本降低就必须降低其中之一。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还包括固定制造成本,其要随产量分摊进入产品成本,因此可以不采取任何降低成本的措施,只要增加产量,就可如愿以偿,但由此降低的成本并不代表生产部门降低成本的真实业绩。只有变动生产成本的降低才是真正的成本降低。因此,变动成本法计算所提供的成本资料,可直接分析因成本控制工作本身的好坏而造成的成本,同时有助于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指标分解落实到各个责任单位,分清各部门责任,调动各部门降低成本的积极性。

三、变动成本法的局限性

变动成本法虽然可以克服完全成本法的一些缺点,但是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变动成本法的产品成本观念与会计准则不符

按照会计准则要求,无论是变动制造费用还是固定制造费用都应计入产品中,而变动成本法仅仅只是将变动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中,将固定制造费用计入期间费用。固定制造费用也是因生产产品而发生的耗费,应该由相关的产品负担,若果产品中不包括这部分费用,那显然是不合理的。完全成本法下将所有制造费用都计入产品成本中,在生产能力范围之内生产量越高,单位生产成本越低。

2.采用变动成本法会增加核算工作

采用变动成本法的首要条件是要将制造费用划分为变动和固定制造费用。而在现实生产活动中,大多数的成本是混合成本,要采用一定方法将其分解本身就是一项复杂工作,并且还有一些混合成本无法分解,这都会加重企业核算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