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离别也是爱情范文

离别也是爱情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离别也是爱情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离别也是爱情

第1篇:离别也是爱情范文

摘要:《雨霖铃》和《别离辞:节哀》都因描写离别而著称。同是描写离别,两位诗人的心情却不同。《雨霖铃》以凄婉的笔触来表现词人面对离别时沉痛苦闷的心情。在《别离辞:节哀》中,邓恩用玄学手法来表明离别只是暂时的,夫妻间的情谊不会因为离别而改变。经比较得知,两首诗中不同的别离心情是由诗人的文风不同和所处的时代背景与文化背景不同造成的。

关键词:离别;婉约;玄学;文风

一.引言

作为婉约派词人代表,柳永擅长慢词,题材多以城市风光、歌姬生活以及文人羁旅为描写对象,在词由雅到俗的转变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为北宋的慢词发展和兴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雨霖铃》是柳永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全词声情哀怨、委婉凄恻。

约翰·邓恩是玄学派诗歌的创始人。玄学派诗歌以晦涩难懂的比喻和不拘一格的形式而见长。1611年冬,邓恩随罗伯特·特鲁里爵士出使法国,临行前写了《别离辞:节哀》一诗赠予妻子Anne。不同于《雨霖铃》伤感的氛围,在离别之际,邓恩劝慰妻子不要因为他的离开而伤心,不要把离别看成是爱情的障碍和终结,而应该将它看成是对爱情忠贞与否的考验。正如秦观所说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本文从玄学派与婉约派诗风的不同、中国传统文化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等方面入手,分析离别时的不同心情。

二.同是离别,心情各异

1. 文风的差异

《雨霖铃》的基调是伤感的。“婉约词是一种配乐歌唱的新体诗。当时天才的作家们既有文学素养,又都洞晓音律,每填一词往往锤字练句,审音度曲,把如画的意境,精炼的语言和美妙的音乐极其巧妙且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既表情达意又悦耳动听,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1]作为柳永的代表作,《雨霖铃》是文学批评家热衷研究的对象。

《雨霖铃》上阙着重描写离别。开篇就使用“寒蝉凄切”来点明整首词的基调是凄凉。“长亭”、“骤雨”、“泪眼”、以及“暮霭”等意象,体现了诗人和其恋人分别时的痛楚。“凄切”、“无绪”、“留恋”、“催发”、“无语凝噎”、“去去”、“千里”以及“沉沉”这些都是令人心情沉重的描写。[2]从这些描写中得知:婉约派词人更倾向于借景抒情这一表现手法。下阕抒发了别后的怀念之情,想象着别后能否再次相聚?“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此句为全文情景交融的点睛之处。秋风瑟瑟,凉意无限之时的离别,使得分别之苦更加不堪承受。“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离别之愁无从排遣,唯有寄情于酒。本想千古情愁酒一壶,怎奈面对的只是“举杯浇愁愁更愁”的现实,是“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的无奈。杨柳在古代通常有惜别、送别之意,此处的离愁别绪,自是不用多说。“晓风残月”的景物描写,将词人的哀婉幽怨的心境尽显。

《离别辞:节哀》的主题虽然也是描写一对爱侣的离别,但是基调却完全不同。

此诗前两节中,邓恩用因死亡而别离的场景来比喻夫妻间分离的痛苦。他表明应该像德高望重的人看待死亡一样地正常看待别离。第二节中,诗人主张不要因别离而痛哭,不要像世俗的人那样受不了别离。这和“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截然不同。第三节中,邓恩将别离比作天体运动。离别除了给夫妻双方带来思念之苦外是不会造成像地震那样的危害的,而如果夫妻之间有充分的理解,那么即使离别,也会像天体的震动一样,“什么也不伤”。诗歌第四、五、六节,强调了邓恩崇尚柏拉图式的精神爱情。这种爱情不注重肉体之爱,而是灵魂的和谐一致。最后三节的“圆规”意象是邓恩最著名的比喻,他把夫妻双方比作圆规的两脚,男方是动脚,不断旋转,女方是定脚,永远站在中心,看似不动,但是当男方开始转动的时候,女方也随之前倾,并随之旋转。男女双方互相倾心,互相支撑,互相理解,彼此忠贞的情感表现得非常新颖贴切。邓恩在提出“圆规”意象的同时其实也给我们提供了“圆”的意象。“圆”或者“球”在文艺复兴时期常表示圆满,因此“你坚定,我的圆圈也会准”表达了邓恩夫妻间无比融洽的爱情。[3]此外,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诗人大多是以“圆”或“球”对世界上的一切进行观察和思考,利用“圆”或“球”的意象来创作。

2.时代背景与文化背景的差异

柳永年轻时,常出入歌妓馆为乐工歌妓撰写歌辞,因而被达官贵人所不齿,屡试不第。第三次虽说已考中了,但当仁宗知道柳永就是那个写《鹤冲天》(其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一句)的书生时,便提起朱笔在他的试卷上写下了“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至此,柳永与功名无缘,索性流连于茶楼酒肆、花街柳巷,为歌女填词聊以谋生,并且不无解嘲地说自己是“奉旨填词柳三变”。[1]胸有经纶却功名未就,流落民间,自然心中颇多感慨,生活无趣,仕途渺茫,柳永便欲离开京城。宦途的失意和与恋人的离别,两种痛苦交织在一起,使词人更加感到前途的暗淡和渺茫。于是便有了《雨霖铃》这一千古绝唱。

其次,柳永所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国漫长的封建主义的一个阶段。当时父权制占统治地位,女子被定义为顺从的代名词。她们的一切行为都围绕着男性。更何况,即将和诗人分别的女子,并不是柳永之妻。柳永居无定所,事业无成,和这样的人分离,只怕是再见无期。在此情景下,《雨霖铃》以如此凄婉哀怨的笔触描述着两人的离愁别绪,皆在情理之中。

邓恩生活的时期是英国历史上最为关键的一个社会大发展时期,一个打破中世纪的束缚,思想上空前活跃的时期,而且“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异样丰富,有创见、有推动力的文学时期”[4]。此时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浪潮已经过去,但是其影响却是深远的。受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乐观精神的影响,《别离辞:节哀》虽然描写离别,但是其基调却是乐观的,是对未来充满希望的。这首诗“轻松活泼,体现了他的思想意识,他也没有忽视对爱情的现实把握,让诗充满强烈奔放的感情,以及他那独特的精神之爱。他采用极富想象力的比喻和有些玄乎的夸张手法来阐释和强调他的主题思想”[5]。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即使离别在即,诗人仍然能够用理性的态度来面对别离。

三.结语

《雨霖铃》和《别离辞:节哀》同样写离别,但由于作者的文风不同,所处的社会背景和时代背景的差异,致使伤感的离别,在不同的诗人的笔下,表现出完全不同的情绪。《雨霖铃》整篇都在描写别离带给人的痛苦和伤感,凄然哀怨之意跃然纸上。而《别离辞:节哀》却在众多奇思妙喻的烘托和一些惊世骇俗的描绘中,凸显出作者积极乐观的精神,同时也极力地宣扬着他所倡导的精神之爱。两篇佳作各具代表性,值得反复品味。(作者单位:曲靖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Reference:

[1]柳永集. (胡传志等解评)[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

[2]刘华民.宋词导读[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

[3]曹军,祖恩华. 浅析约翰·邓恩玄学诗中奇喻的哲学意味.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5). 2004: 67-69.

第2篇:离别也是爱情范文

关键词:高雅的情趣;情感基调;离别;相思;悔恨

据夏承焘的《姜白石编年笺校.合肥词事》考证,白石二十二岁以后,在合肥曾有一段情遇,所恋对象大约是善弹琵琶的年轻歌女,并多次为她往来合肥,直至光宗绍熙二年(1191)冬才最终离别,合肥女也远走他乡,从此在未谋面。据夏氏统计,与合肥女恋情有关作品竟达22首之多,占现存白石词的四分之一,这是一个很大的数量,艺术质量也多为白石词中之上品。因此,只有深入探讨白石的爱情词,才能更深入的了解白石词的全部。正如夏氏所言:“欲全面了解姜词,何可忽此?”

纵观传统恋情词作,多狎昵风流,软媚浓艳,所谓“艳词”,即指此而言。而白石的情词,却能从整体上一反近四百年之余绪,它以其真挚而深沉的情感,健康的审美情趣,高尚的精神境界,形成了颖秀端华,含蓄婉转的艺术风格,并以此建立起爱情词新的审美规范。

北宋以来的恋情词,情调软媚或失于轻浮,虽经周邦彦的雅化却仍然不够。姜白石的恋情词则往往省略过虑掉缠绵温馨的爱恋情节,只表现离别时候和离别后的苦恋相思,并用一种独特的冷色调来处理挚热的柔情。

1、离别时的感伤

据夏承焘《姜白石编年笺校》,绍熙二年,正月二十四日,白石与合肥女子有一次分别,而这次分别可能就是有情人的最后之别,只是当时两个人都没有意识到。因此,当我们重新赏析分别时候的词作时,确实应该比当时的白石更伤感。如《浣溪沙》:

钗燕笼云晚不忺。拟将裙带系郎船。别离滋味又今年。

杨柳夜寒犹自舞。鸳鸯风急不成眠。些儿闲事莫索牵。

词的上片从女子的惜别写起,为了送别情人,傍晚仍然梳妆打扮起来。但是盛装遮不住愁容,她为离别伤心,内心的痛苦一无遮拦。“拟将裙带系郎船”,用女子声口,情痴而深,无理而妙。“别离滋味又今年”,着一“又”字,说明多年来深谙分离之苦。所以今年之别滋味可知,尚未分手已知其苦。下片从男子一面着笔。他劝慰情人,杨柳在寒夜尚且不能安静,被风动,不停飞舞;水上的鸳鸯也由于浪急不能成双,无法安眠。天下不如意事触目皆是,何止你我。有离别就有相见,言外之意希望情人保重自己,不要太伤情。劝慰情人不要伤情,实际上,情人早已被离别所伤,自己何尝不如此呢?无论是女子的直抒心伤,还是男子的强作宽解,均为一段深挚的恋情所苦。

作为其姊妹篇的《点绛唇.金谷人归》也作于此时:

金谷人归,绿杨低扫吹笙道。数声啼鸟。也学相思调。

月落潮生,掇送刘郎老。淮南好。甚时重到。陌上生春草。

词上片写相聚之乐,下片写分别之悲。相聚时候,绿杨低扫,啼鸟也学相思调。分别时候,月落潮生,再见无望,惟有春草凄迷,惹人泪沾衣。白石将恋人的离别写得如此的伤感,真切,让千百年来的情人顿起共鸣。

2、相思时的怜惜

“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许”,白石对情人情深意重,与情人分别实在是人生一大悲事。浪迹江湖时,触目所见,均是情人倩影,满头脑中,均是情人音容笑貌,词人无时无刻不在牵挂,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合肥女子。冬日,偶见腊梅竞放,会忆起当年与情人共赏江梅,“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江梅引》)春日游湖,见到一对佳人荡舟而来,又勾起往事之思,“都把一襟芳思,与空阶榆荚”。(《琵琶仙》)秋风萧萧,飞星冉冉,正是七夕之时,词人又起相思,“自织绵人归,乘客去,此意有谁领”。(《摸鱼儿》)就是这样,词人对情人的相思也没有一点消减的迹象,更将情思移入梦中。试看《踏莎行》: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本篇为白石言情词中名篇,妙在情感深挚,构思奇妙,意境清雅。词序中说的明白,当时词人自汉阳乘舟东下至金陵,江上夜梦情人,有感而作。特别是最后两句,最见奇绝。说情人前来托梦,这是词人认为情人一定刻骨铭心的想念自己,异地同心,彼此有此信念。接着词人又体贴又怜惜的感叹离魂托完梦回去时的孤单、冷清。千山苍冷,月光溶溶,离魂独自赶路,无人照料。词人痛惜人的深情洋溢于字里行间,感人至深。前人激赏白石此词“笔气高爽”,“语气奇丽”,其实更可贵的是文笔背后的“真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白石之词,余所最爱者亦仅两语,曰‘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可谓推崇备至。热烈的情爱,仍以“冷”语出之,不同凡响,创造出词史上少见的冷境,从而使恋情雅化,赋予柔思以高雅的情趣和超凡脱俗的韵味。

3、相思无望后的悔恨

离别时候,是无尽的悲伤;随后是无尽的相思,然而相思又有什么用处呢?只徒然增加痛苦而已。相思无用,相思无望,必然会产生无尽的悔恨。试看《浣溪沙》:

著酒行行满袂风。草枯霜鹘落晴空。消魂都在夕阳中。

恨入四弦人欲老,寻梦千驿意难通。当时何以莫匆匆。

据夏承焘《姜白石编年笺校》:“此客游汉阳游观之词,而实为怀合肥人作,其人善弹琵琶,故有‘恨入四弦’句,序与词似不相应,低回往复之情不欲明言也。”有了夏先生的笺注,理解这首词就方便多了,从词序看,到姐姐家探亲,在太白湖,云梦泽的怀抱中,尽享天伦之乐,山行野吟之趣,心情相当愉快。荆楚开阔的天地,亲属温暖的亲情,给了词人极大的抚慰,他自称“自适其适”,几乎是心满意足了。但就在他踌躇满志的时候,情绪发生了变化,一阵惆怅袭来。为此而赋诗,已经全没有了词序中的轻松愉快。短短的一瞬间,词人为心事击中,他的那段绝望的爱情,在哪怕是愉悦的心境中,仍然刻骨铭心。随时随地来侵扰词人的情绪。在辽阔江天,枯草无际,苍鹘盘旋,直落晴空的宇宙中,人的忧伤冉冉弥漫于无边的夕阳。下片紧接“消魂”而来,“恨”,是分离之恨,是自己的,也是对方的。为恨而苦,为恨憔悴,为恨心碎,人岂能不老,老岂能不怨。“寻梦千驿意难通”,神魂借梦欲与相通,竟然寻遍万水千山,都难相见。这是多么绝望,沉痛!词人百无聊赖、无可奈何之际,逼出词尾“当时何似莫匆匆”,追悔当初不如不分别。实际上这是一句痴语,往日难追,悔亦无用。何况当时何曾想分别?必定有不得不的原因。但是,情愈痴愈真,千载下感动读者的,正是词人的真挚与执着。结句与晏殊的《踏莎行》“当时轻别恋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相若,但细味之,便觉得晏词犹出以轻灵淡宕之笔调,姜词则刻骨铭心之恨语。

白石词基本的情感基调是“伤”,为情所伤,使他心痛,使他沉重,这是人之常情。但是这种原发性的情感一旦没有理性意识的控制和引导,将会陷入混杂的情绪海洋之中,仅仅是一种杂乱无序的情绪宣泄和呼喊,没有任何的美感可言。可幸的是,白石以其高超的艺术才能,创造出表现内在情感运动形式的审美形式,从而使这种情感在合理的范围内重新理解和组织,产生了强大的艺术魅力。

参考书目:

夏承焘.姜白石编年笺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第3篇:离别也是爱情范文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是晚唐杰出的诗人,与杜牧并称“小李杜”。李商隐最为人传诵的是他的无题诗,这些诗因内容成因不便明言,难以用一个恰当的题目来表现,所以借“无题”为题,有的还借篇首或句中二字为题,如《锦瑟》。这些无题诗大多抒写爱情主题。这里所选的《无题》,是诗人描写爱情相思最为脍炙人口的名篇,诗中那种对爱情至死不渝的忠贞,感人至深,影响极为深远。

首联两句,情景交融。首句直抒胸臆,直言离别之苦。似乎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难相会,分离的痛苦使人无法忍受。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含痛苦的意思。两个“难”字的使用,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显得分外的深沉绵邈。次句以风中花残之景对首句进行补充,以衬托离情别绪。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凋零,面对此景诗人不禁要感慨:自己境遇的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不正如随风凋零的花儿一样吗?“东风无力百花残”既写出了自然环境,也是抒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微妙的契合。

颈联以“春蚕”、“蜡炬”一对富有表现力的比喻来写强烈的相思和至死不渝的爱情。“丝”与“思”谐音,意思是说自己对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因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休无尽,仿佛烛泪到了蜡烛烧成了灰才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眷恋之情至深。这种忠贞的感情无疑是一种崇高的精神,不但在爱情上是可贵的,在工作、事业等其他方面也都是不可缺少的。因此,这联名句也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对事业忠诚和无私奉献的人们。

颈联设想在离别后,女子将因相思而变得憔悴,心中凄苦。女子的相思之苦,从一个“改”字上流露出来,其情之深,感人肺腑。可时值暮春,“夜吟”怎么会有“寒”的感觉呢?可见寒出自内心,因心里凄苦寂愁而生出寒意。

第4篇:离别也是爱情范文

关键词:牛郎;织女;意象;唐诗

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72-1

在唐诗中织女又称黄姑、牛女、观津女等,牛郎皆称为牵牛,而不见牛郎一称。不管牛郎织女的称呼如何,牛郎织女故事的梗概就是:牛郎、织女为银河所隔,终年只有七月七日一天的见面机会;见面时,有喜鹊飞来搭桥,二人越过银河始得相见。这个简单而家喻户晓的爱情故事,是唐诗中常见的吟咏主题,据笔者统计,提到牛郎织女故事的唐诗就有170多首。在这些唐诗中,牛郎织女故事有着不同的意象,现逐一分述如下:

一、离别之苦

牛郎织女两情相悦,却常年分离,不得相见。这种离别的痛苦是牛郎织女故事蕴含的基本意象。如罗虬《比红儿》:“长恨西风送早秋,低眉深恨嫁牵牛。若同人世长相对,争作夫妻得到头。”(《全唐诗》卷666)又如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全唐诗》卷225)再如戴叔伦《织女词》:“凤梭停织鹊无音,梦忆仙郎夜夜心。难得相逢容易别,银河争似妾愁深。”(《全唐诗》卷274)离别之痛、思念之苦跃然纸上,这里表达的有男人的相思苦,亦有女人的相思泪。

二、两地分居的无奈

银河之畔,牛郎在这边,织女在那边,虽是一河之隔,却终年不得团聚。这种两地分居的无奈也是唐诗吟咏的内容。如《七夕感逝》:“皎皎河汉匹,三秋会有期。嗟嗟瑟琴偶,一去无还时。”(《全唐诗补编・全唐诗续拾》卷8)又如李商隐《碧城三首》:“七夕来时先有期,洞房帘箔至今垂。”(《李义山诗集》卷1)再如元稹《含风夕》:“怅望牵牛星,复为经年隔。”(《全唐诗》卷400)古代交通不发达,信息沟通只能靠书信或者口信,两地分居的孤独感是现代人无法体会到的。

三、仓促的美好

能够与心爱的女人或男人约会,是深藏在人类潜意识中的美好需求。恋爱的冲动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一种动力。在天上约会的牛郎、织女是恋爱的美的典型象征。这种象征在唐诗中多见,但这种美是仓促的,一天的相见是以一年的等待为代价的。许敬宗的《七夕赋咏成篇》:“一年抱怨嗟长别,七夕含态始言归。”(《全唐诗》卷35)又如沈叔安《七夕赋咏成篇》:“彩凤齐驾初成辇,雕鹊填河已作梁。虽喜得同今夜枕,还愁重空明日床。”(《全唐诗》卷33)

四、理想的爱情

牛郎织女故事虽然基本格调描述的是爱人的两地分居之苦,但是唐诗中也多把它当成理想爱情的象征。鱼玄机《迎李近仁员外》:“今日喜时闻喜鹊,昨宵灯下拜灯花。焚香出户迎潘岳,不羡牵牛织女家。”(《全唐诗》卷804)一个“羡”字表明诗人眼中的牛郎织女故事是美好的,是值得向往的。陆畅《云安公主出降杂咏》:“天上琼花不避秋,今宵织女嫁牵牛。”(《全唐诗》卷478)这首催妆诗将公主出嫁喻作“织女嫁牵牛”,可见在诗人眼中牛郎织女的爱情是人间所普遍向往的。

五、值得羡慕的忧伤

牛郎织女的离别之苦和长年分离的孤独无疑是一种忧伤,但是这种忧伤与人们眼中的生死离别相比却又是值得向往的。李商隐的《马嵬》:“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李义山诗集》卷1)身处生死离别的天子,回想起当日嘲笑牵牛、织女不得相见的情景,眼下显得如何地滑稽?又如赵璜《七夕诗》:“乌鹊桥头双扇开,年年一度过河来。莫嫌天上稀相见,犹胜人间去不回。”(《全唐诗》卷542)再如施肩吾《杂曲歌辞・古别离》:“古人谩歌西飞燕,十年不见狂夫面。三更风作切梦刀,万转愁成系肠线。所嗟不及牛女星,一年一度得相见。”(《全唐诗》卷26)一年一度得相见与一去不回相比,孰好孰坏,当然一目了然。

六、理想的女性

除了牛郎织女故事的意象外,织女个人在唐诗也有诸多意象:

(一)美好。如《花烛行》:“共迎织女归春幄,俱送常娥下月轮。”(《诗渊》1392)又如李白有一次得罪了县令夫人,为博得县令夫人一笑,吟咏道:“素面倚栏钩,娇声出外头。若非是织女,何得问牵牛。”(《全唐诗》卷185)将县令夫人比作织女,当即使其转怒为喜。

(二)勤劳。如徐夤《赠月君》:“懿德好书添女诫,素容堪画上银屏。鸣梭轧轧纤纤手,窗户流光织女星。”(《全唐诗》卷709)

(三)忠贞。如元稹《古决绝词》:“七月七日一相见,相见故心终不移。”(《全唐诗》卷422)美好、勤劳和忠贞都是对当时理想女性的要求。

七、理想的男人

与织女的意象相对,牛郎在唐诗中则象征着理想的男人

(一)丈夫。如温庭筠《池塘七夕》:“香烛有花妨宿燕,画屏无睡待牵牛。”(《全唐诗》卷578)又如《敦煌词》:“三更女伴近彩楼,顶礼不曾休。佛前灯暗更添油,礼拜再三候。诸女彩楼畔,烧取玉炉烟。不知牵牛在那边,望作眼睛穿。”(《全唐五代词》卷4)

(二)梦中情人。如曹唐《织女怀牵牛》:“北斗佳人双泪流,眼穿肠断为牵牛。”(《全唐诗》卷640)

(三)。如李商隐《拟意》:“曾来十九首,私谶咏牵牛。”(《李义山诗集》卷3)

由于诗人多为男人,所以吟咏牛郎的诗相比吟咏织女的诗要少很多。

牛郎织女传说最早起源于古人的星辰崇拜,是人们把天上的星宿神化与人格化的结果。在唐诗中,诗人们靠着自己丰富的想象,进一步把牛郎织女故事人格化、哲学化,衍化出多种意象来,如离别之苦、两地分居之无奈、仓促的美好、理想的爱情、值得羡慕的忧伤等等。对于牛郎、织女本身,也蕴含着多种意象,牛郎为理想的丈夫、梦中的情人或的化身;织女为漂亮美好的女子,具有勤劳、忠贞的美好的德行。

参考文献:

[1]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60.

[2]中华书局编辑部.全唐诗补编・全唐诗续拾[M].北京:中华书局,1992.

第5篇:离别也是爱情范文

《无题》(泛读课文)

作家作品:

李商隐晚唐诗人。擅写七律,七绝,尤以“无题”著称;

作品集为《李义山诗集》,此首《无题》是一首爱情诗。

课文讲解:

一、本文主旨

表现忠贞,执著的爱情,抒写了男女双方深挚的相思之情。

二、课文串讲

全诗分为四层。

第一层:1—2句。描写离别之情。

第二层:3—4句。运用比兴手法,述说离别之后,自己情思难断,哀愁不已。

第三层:5—6句。设想对方的思念之情,年华流逝,孤寂难眠。

第四层:7—8句。借神话传说表达自己要去探望对方的心愿。

三、词语解释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晓镜:拂晓照镜但:只;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相见的机会很难,离别时更难分手;暮春东风吹得无力,百花逐渐凋残。

学习要点:

1、这是一首七言律诗,爱情诗;

2、重点掌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两句的含义。

所用比兴句。蚕“丝”用谐音,比喻相思;腊“泪”比喻眼泪,表示无穷尽的思念。

3、说明“晓镜”一句由自己推及对方,在表达感情方面的作用。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两句是在设想对方。其作用有:(1)设想情人也在思念自己,更加强自己的无限思念;(2)转写对方,也表现出自己对情人时时刻刻挂在心中。

重点段落分析:

全诗。

《蜀相》(重点课文)

作家作品:

杜甫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其诗歌真实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王朝由盛转衰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有“诗史”之称。

杜甫诗歌的风格是“沉郁顿挫”。

本诗属于七言律诗。

主旨:

作者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三国时蜀汉开国丞相诸葛亮祠堂,对诸葛亮历史功绩和忠心为国的精神给与热情地肯定,对其“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剧给与高度同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在国家动荡之阶,未能有所作为的感概。

课文串讲:

前四句描写景物。首句设问句,表示自己崇拜已久,来到成都,急于往访的心情。“自”“空”两字,表明物是人非,人们已经忘记诸葛亮了。

后四句抒发感情。“三顾”是明君求贤,“两朝”是贤相图报。最后两句是感叹诸葛亮大业未成,也寄托自己的感叹。

词语解释: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频烦:几次开济,开创基业,匡济国家。

出师未捷身先死。捷:成功。

学习要点:

将写景,叙事,抒情,议论融为一体。

前四句描写景物,但景中有情。寓情于景。五六句叙事,内中也含着感情。最后说出自己的理想,愿望,发表了议论。

颔联对丈工整。中间两联必须对仗。“映阶”对“隔叶”。“阶”平声,“叶”仄声。“碧草”对“黄鹂”,“草”平声,“鹂”仄声。

第6篇:离别也是爱情范文

大多数人都知道,南宋诗人陆游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是辉煌的,却很少有人知道,陆游的爱情婚姻生活却让人唏嘘,这点在很多文献资料中都有反映。特别是其诗作《沈园二首》、《钗头凤•红酥手》。《钗头凤•红酥手》主要描述了陆游与其妻唐婉离婚十多年之后,在沈园偶遇的伤感情怀;而《沈园二首》是唐婉死后四十多年,陆游去世前抒发的对妻子浓烈的爱情。通过分析陆游与唐婉爱情悲剧的原因,比较客观的原因是受封建包办婚姻制度的影响;主观原因有三个方面,即唐婉无法生育;陆游暂未取得功名,但夫妻感情深厚;唐婉思想开放,婆婆保守封建。从现代爱情观分析,主要原因是爱情主体缺乏个人独立性,尤其是陆游。封建制度的强大,束缚了个人自由,陆游作为封建社会的小人物,无法与封建势力相抗衡,仅能在内心坚持着自己的爱情,使其成为经典爱情故事,而不能收获现实的幸福。经过千年的封建社会,其思想对现代人的影响也随处可见。现实中,还是能够见到许多因为生育问题引起的感情不和、婚姻破裂等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虽然人们提倡恋爱自由、婚姻自由,但在实际中,很多人还是受父母意见的左右,对自己的爱情摇摆不定,从而让自己感到痛苦。大学生在爱情中,需要考虑家庭的民主程度,即父母是否常干预子女的决策、家庭性别观念是否很严重、家庭经济状况及未来是否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等。提前考虑好这些,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未来的家庭矛盾。婆媳关系是由来已久的家庭问题,对于有双重身份的男主角而言,在处理婆媳问题时要游刃有余,要有自己的想法,客观解决问题。

二、爱情要追求质量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是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中的名句,这首词以牛郎织女的故事为例,阐述了新的爱情质量观。“牛郎织女”是以悲剧收尾的爱情故事,两人一年仅能相见一次,这对感情深厚的情侣而言,是难以言说的痛苦,但秦观认为,牛郎织女情比金坚,很多情侣虽然常年相处在一起,但情感危机很多,甚至不得不分手,而牛郎织女虽然一年约会一次,但他们的约会质量却非常高,因此“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这也告诫当代大学生,要追求爱情的质量,而并非数量。爱情质量观主要包括四个内容,一是力图每次约会,两人的感情都有新进展,即多了解对方,而不仅仅是消磨时间;二是争取一次恋爱定终身,在约会中发现双方在爱情中的主体独立性、爱好、人生观等符合自己的要求,就要认真考虑婚姻大事,否则要快刀斩乱麻,不可继续暧昧;三是追求的唯一,爱情具有独占性,但受社会风气的影响,人们思想观念逐渐开放,性问题愈加严重,因此大学语文教学为学生进行爱情婚姻教育很有必要;四是恋爱次数越多,爱情质量越低。每一段感情都需要付出一定的精力与成本,经常换恋爱对象,不仅是恋爱失败,也是个人精力的消耗,会对个人爱情观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多次恋爱之后便会有更多经验,离真正的爱情越近,这种想法不仅是对自己不负责,也是对对方的不尊重。对于大学生而言,想要长久的爱情,就不要总是期待朝朝暮暮的厮守。若相守在一起的时间太多,势必会对学业、事业等产生影响,因为作任何事情都需要时间与付出。大学是大学生事业的起步阶段,用太多的时间花费在爱情上,在学业受影响的情况下,其事业基础也不牢固,在就业竞争如此大的社会环境下,毕业就失业,还怎么维持自己的爱情呢?

三、爱情需要理性的约束

柳永《雨霖铃》抒发了两地分居之下,男性的感受。通过描绘男主人公离京之际与心上人告别的情景,两人难舍难分,船夫却一再催促,两人都泣不成声。曾经的美好时光不复存在,离别总是让人伤感。作者作为男性都如此伤感,更何况是女性呢?大学生在恋爱时感情升温快,而没有考虑毕业在一起的可能性以及如何面对,致使毕业之际,劳燕分飞的情侣很多,都充满了对爱情的遗憾。长期两地分居是恋人们最希望的事情,因此,大学生在恋爱之初就要考虑以后的事情,包括生活地点、工作地点、人生理想等,多了解以后在一起的时间,从而更好的抉择。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等主要抒发了女性在两地分居之下的感受。《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主要内容是女主人公知道丈夫即将远行后,心情郁闷。整天不梳洗、昏昏欲睡、浑身乏力等,离别日子越近,越感到痛苦,尽管不忍离别,但还是一心支持丈夫远行赴任。对于女大学生而言,需要考虑男方在事业上的需要及追求,理性看待两地分居,同时照顾好自己,才是对男方最好的支持。《声声慢•寻寻觅觅》以多个叠词体现了女主人公失去爱人后的凄苦与酸涩,整体回忆和丈夫在一起的点点滴滴,这种悲情是语言无法言说的。大学生在爱情中需要激情,但更多的还是需要受到理性的束缚,不可在爱情中迷失自己。

四、结语

第7篇:离别也是爱情范文

本来打算去找工作了,不能老是这样,住在你姐姐家里,什么滋味都有,呵呵,才发现自己是那么的皮厚住着不想走了,不知道是自己变的懒惰了,还是有什么牵挂,总是不去想以后,但是还是抱着希望去精打细算打算的过着,不知道是无聊还是寂寞!还是害怕哪天你真的走了,从我的世界消失了,我的度量的确是小了点,但是在你面前我还是装的那么的大!大的可以包容你的一切,大的我都不相信这个世界是真实存在的了!只有在梦境里有香格里拉嘛?是的,所以自从认识你之后失眠了。因为你是真实的存在的,存在我的世界里。本来打算真的走了就不在回来了,但是看你为我流泪,看着窗外,不知道是微风吹过眼角,还是自己不想被你看到流泪,因为你心里的大男子汉不应该动不动就流泪,也许是怕自己舍不得走,本要流下的泪很久之后才偷偷的掉了下来。

一直要你坚强,坚强的去面对任何事情,然而最不坚强的却是我自己,每次的心痛却使自己看上去很坦然,泪水充盈眼眶,却不能肆意释放,明明深爱却说不出口,那种伤痛,是想爱不能爱的伤痛,谁懂?你懂却无能为力!你知道,我也知道!习惯了整夜的抽烟,看着月光,那么的透明无瑕,有的时候我会去,想爱情可以那样嘛!哪怕有一点遮蔽的乌云也无妨,不可以,所以我喜欢上了雨天,因为雨天没有月光,却有了对你的回忆,采蝶轩,那个站在雨里人拿着的是送给我的蛋糕!!生日可以不过了吗?可以,所以如果你离开,我的生日也将不不复曾在。所以我又开始不喜欢雨天了,伤感的季节总是阴雨绵绵。所以又开始喜欢。真正的爱情能禁得起考验吗?你说不能,我相信了,所以只能沉默所有拟问的敏感问题,爱情在最纯美的时候,却可以跨越生死。现在不是纯美的年代,就不会出现纯美的爱情。我的天真该清醒了,我的爱不会变,只是它不该出现在你和我的世界!复杂的都不知道什么是爱情,什么是幸福。

你问我为什么我到哪你就到哪,因为只想以后的日子我们在同一座城市,呼吸同样的空气,那样才能放心,哪天说不定下暴雨,会有泥石流,山体滑坡,我好通知你,小心出行!呵呵,我可不是乌鸦嘴哦!那样就足够了!不要离你太远就足够了!其实我们都没有信心走下去,明知道不能爱却爱了,认识你并爱上你的我,只求此生无悔,也许我会恨你,恨在心里,不能陪我走到生命的尽头,再恨也是因为太爱你!快乐要有悲伤作陪,雨过应该就有天晴。如果雨后还是雨,如果忧伤之后还是忧伤.请让我们从容面对这离别之后的离别。微笑地去寻找一个不可能出现的你!

第8篇:离别也是爱情范文

关键词: 彝族 阿都情歌 结构

凉山彝族“阿都情歌”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阿都歌谣》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一方最独特的人文价值和审美价值。它主要流传于布拖、普格等县阿都方言区。这个方言区的情歌最多、最优美,风俗习惯和民族风情独具特色,最引人入胜。特别是青年男女的情歌对唱,像醉人的千年醇酒,深深地吸引和陶醉着多少痴情、英俊和亮丽的少男少女。这个方言区的彝族青年男女对爱情历来是热情奔放和炽热追求的,尤其是青年男女对美满姻缘的瑰丽幻想在阿都方言区情歌对唱中异常炽烈,这是一个乐观而坚强的民族,他们所展露的是生生不息的情感世界。这里的小伙子和姑娘年过十八、十九岁后,大多用情歌交友,或采取一定的对歌形式,表达爱慕之情、以身相许之意。这种情况至今仍然很盛行。情歌对唱是阿都方言区彝族民歌中最丰富的一部分,也是最富有民族特色和独特风格的诗篇。这个方言区的许多青年男女,在自己青春年少的时期,表达各自爱慕的心意时,常用对歌和对唱的方法来示爱——这叫情歌对唱。这个方言区的彝族各个都是唱情歌的高手,都有一有机会便即兴编唱情歌的习惯和才能,而且常用对歌来悲叹自己的命运;用对歌来排除自己的悲痛,驱散自己的寂寞;用对歌来控诉婚姻大事一切由父母亲所包办,恋爱不自由的苦处;用对歌来抒发自己纯洁的爱情;用对歌来认识和观察与分析自己一生的生活等等。因此,对歌几乎成了这儿青年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阿都方言区的情歌对唱中,开场时对唱的歌,彝语称其为“古祝吼”,即“唱爱慕歌”。并以贤惠的表妹和英俊的表哥的腔调出现,甚至把催人奋进的激情、优美动人的音调和铿锵的词句,多种韵味装进自己即兴演唱的歌体里,因此产生了各种各样、或多或少的表哥表妹间的爱慕歌。这类情歌的特点是思想纯朴、感情奔放、旋律最动人、最婉转,大多包含了阿都方言区彝族最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是阿都方言区彝族民歌中最富特色的歌体。彝族唱情歌不是随便唱的,是有严格要求的。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圣扎地区也好,依诺地区也好,阿都方言区也好,彝族是最讲究礼仪和道德的民族,一般来讲不许在大庭广众下唱情歌,绝不允许青年男女面对面地唱情歌,也不允许在家里唱情歌,更不允许在长辈面前唱情歌。情歌对唱多在节日(火把节或送祖念经)、集会、放牧、砍柴、背水或劳动的地方唱,不在露天的野外唱,即使要唱也要叫小姊妹放哨,躲在密林里唱,怕被人听见害羞。

阿都方言区情歌对唱中为什么以表哥表妹的音调出现呢?这跟阿都方言区母系社会遗俗有关。阿都谚语曰:“蕨笈无舅舅,草头朝下弯,杉树无舅舅,杉板任人砍,竹子无舅舅,竹捎弯又翘”。另有一句尔比还这样唱:“没有舅舅可把水井当舅待”。从这类尔比格言里面看出,阿都方言区母系血缘的舅舅,比对父系血缘的姑家还要尊重,姑娘出嫁舅家的表兄弟有结婚的优先权,也就是姑家的女儿由舅舅家优先选择后,才准许嫁给外人,但仍旧给舅家送一笔礼物(旧社会时须送银子或礼品),新社会是打酒唱明即可。阿都方言区彝族历来向舅家送一笔礼物的目的是表示赎取婚权。从这些“尔比格言”和传统的婚俗中,我们可以看出阿都方言区的彝族对舅舅是相当尊敬,尊重舅舅的历史是相当长,而且这种风俗习惯世世代代相互沿袭下来。因此,这也是阿都方言区的青年人唱情歌多以表兄妹为对象的原因。当然,这种习惯随着时代的变迁也被金钱、财富、权势的诱惑所打破,也就成为了常常引起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的主要原因。

在阿都方言区流传着长短不同的彝族“阿惹妞”即“幺表妹”体情歌。从表面看这类情歌似乎演唱的格调和词句基本上类同,感情也没有多大的差异,但进行详细比较的话,却有极大的不同。从艺术风格上看,有的长,有的短,有的细腻深刻,有的描写简略。突出地显示了音韵和谐,铿锵悦耳,语言朴素、简洁、明快、生动,形象鲜明,意境清新,形式活泼等特点;从表现手法上看,这类情歌普遍采用了比兴、比拟、夸张、谐音、双关的手法,特别是夸张和双关,其巧妙程度令人佩服;从唱腔上看,这类情歌随着情节的发展变化,或高亢激昂,或细腻婉转,令人难忘。总的来看,彝族的“幺表妹”体情歌中,有的结局悲观失望(悲观失望类的情歌在阿都情歌中占优势),有的积极争取胜利(但这类情歌甚少),这就充分表现了长期封闭的阿都方言区彝族社会中的口头文学的不定型性和集体性。但是阿都方言区的彝族情歌在广大劳动人民口中始终是不断地丰富着,创造着,发展着,而且逐渐被补充和完善成了如今这样丰富优美的佳作。阿都方言区的彝族情歌对唱主要是以探情、初恋、相恋、相思、盼望、祈求、遂愿、分手、尾声等结构来倾诉青年男女的爱慕之情。阿都方言区的彝族情歌对唱的比喻形象生动,既有传统唱法,又可即兴吟情咏物,既含蓄优雅,又奔放热烈,其情其景,十分感人。因而他们即兴唱出婉转而动人的爱慕之曲,自然的大山情怀,造就了他们用情歌来表达彼此间的爱慕和痴情。布拖的青年人个个都是天生的歌手,所唱的歌词,大多语义深刻,含蓄、贴近生活,褒贬得体,在情歌对唱过程中许多青年男女都集民族风俗、饮食、服饰、礼仪在一起,以夸张、比喻、排比的手法,尽情歌唱美好生活,赞美心目中的情人,用词恰到好处,很有哲理性,令人深有同感,听后令人信服。

阿都方言区的彝族情歌对唱主要根植于阿都的方言区,流传于阿都方言区彝族人民的口头上,由世代人民传承,很有阿都方言区的彝族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这些情歌对唱的思想性艺术性都比较高。它以健康的思想,深切的内容,清新的意境,丰富多彩的比拟,优美的韵律,欢快的节奏,博得了广大阿都方言区的彝族青年男女的喜爱,广为流传,经久不衰。它最大的特点是旋律优美流畅,甜蜜抒情,极富歌唱性,而且,内容极其丰富多彩。因此,它在不同时期成为阿都方言区彝族青年人的心声和真情实感的流露,更是阿都方言区彝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同时还真实地反映阿都方言区彝族青年人的心理特征、美好的愿望、道德情操和对坚贞的爱情追求。再一点是从阿都方言区彝族情歌对唱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阿都方言区的彝族社会礼仪,更可以看到阿都方言区彝族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这些情歌对唱是研究阿都方言区彝族婚俗的极为宝贵的材料。

这里笔者重点介绍阿都方言区内的彝族情歌对唱。凉山民间文学集成(歌谣卷)[1]约3000余行,这是阿都方言区内彝族青年男女在火把节或在荒野上背着第三者唱与相会的姑娘听的情歌,从中可见一斑。

一、探情歌

“探情歌”首先由男方以动听的情调或试探性的语言向女方探寻可不可以开玩笑和对唱。如果遇到对方不属于同辈或不能开玩笑之类的话,及早回避走开,让同辈的人来继续对唱情歌;情歌对唱以后,对方有兴趣或者乐意的话,或根据对方的唱词即兴编唱,触景生情,唱词十分委婉又动听,力图把双方感情和心音拉近,并以一问一答的形式把情歌对唱推向。如“男:啊呀啊呀——啦,/那位贤惠的表妹哟,/我这个阿哥想唱歌,/彝家有句俗话说过,/有耳就听四方八面,/……/你似机灵的猎犬撵过兽,/见了猎物大显英雄本色;/你是聪姑善结交,/见友亲切又和蔼,/今日此时天已晚,/就让我俩倾心唱唱歌。//女:啊呀啊呀——啦,/那位贤能的阿哥哟,/坡前坡后来相遇,/单羊碰上单独狼,/一犬一猎来相遇;/独子巧把独身遇,/独鹰来把独鸡遇;/孤马却和孤虎遇,/独女碰上单身汉,/你独我孤来相逢。/……/”。在情歌对唱过程中如果两者属初次相识和相会,而且一时间又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彼此之间的心思和愿望的话,可以通过中间人,再约定时间、地点、下次来时的具体人数及要求,向对方唱明,让对方准备好需要赠送的礼品,等到下一次相会时相赠,以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阿都方言区彝族青年男女情歌对唱,按照习俗女方须带三、五、七、九同伴来赴会,意思是组合完了一对后,剩下的仍由其他的来组合之含意。男方的人数也要如此相应,故此要唱明。

二、初恋歌

阿都方言区的彝族青年男女通过唱探寻歌以后,男女青年之间一旦有了好感,双方就可以自由接触和交往,也可以悄悄地约会。彝族唱初恋歌首先以初恋的内容唱起,并以一问一答的形式把如何爱慕的绵绵情话向对方吐露,而且大量地采用比喻、排比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或用彝族传统的、优美的克智诗或尔比格言来向对方展示自己的英姿和美丽,传递爱的信息。其中可用比兴和比拟、夸张、谐音等方式进行,主要是向对方吐露心声;或者用传统美德向对方训导,表达爱意,逐渐把双方的感情和心音逐步拉近。歌声如果打动了对方,感情不断深化的话,情歌对唱可以转入下一个程序。如“男:啊呀啊呀——啦,/那位贤惠的表妹哟,/我俩约会的这一晚上,/但愿莫遇上阴雨夜,/天边无云不打雷,/但愿十里无雷声;/但愿响雷响干雷,/但愿雨丝不着身,/但愿林雨不寒冷,/好让表哥表妹一路顺遂来相会。//女:啊呀啊呀——啦,/那位贤能的表哥哟,/啊呀啊呀,相会趁良宵,/啊呀啊呀,但愿阿爸出远门,/啊呀啊呀,但愿阿妈早入睡;/啊呀啊呀,但愿姐姐去婆家,/啊呀啊呀,但愿兄弟去赶集,/啊呀啊呀,但愿猎狗撵猎去,/啊呀啊呀,但愿今晚无客扰,/啊呀啊呀,好让表妹无忧敞心扉。”

三、热恋歌

阿都方言区的彝族青年男女通过前面的探情、初恋歌的对唱后,当男女之间逐步产生了好感,或者被对方的唱词深深吸引被打动的话,相互有情有意,甚至达到了“热恋”的程度时。这对男女可以悄悄离开集会点,走入密林中,走进山花烂漫的原野,继续歌唱他们的情歌。彝族唱热恋歌,一般以缠绵的、生动活泼的,情趣盎然的情话为主调,展示自己的英姿和美丽。唱热恋歌的内容必须以健康的思想,深切的内涵,清新的意境,丰富多彩的比拟,优美的韵律,欢快的节奏,不停地向对方示意,争得对方的欢心。甚至把自己的心里话向对方吐露,向心爱的人表达真情,或阐明爱上对方的深理。如“男:啊呀啊呀——啦,/那位贤惠的表妹哟,/北斗星已偏移到达基沙洛,/月亮已翻过冷升山峰;/千人百众已入梦,/生灵万物梦正浓,/贤惠的表妹哟,/咱俩也该早歇身。/早睡身体好,/早起如得宝。//女:“啊呀啊呀——啦,/那位贤能的表哥哟,/你急个什么呀,/自小睡到今,/睡得耳朵成卷卷,/睡得脸面扁又扁,/睡得背背溜溜平,/睡得脚杆纤纤细,/贪睡贪吃猪生活,/闲暇坐坐唱唱又何妨。/谈心胜得十头牛,/情语顶得一双羊,/谈情情更浓,/传情情更长。”

四、相思歌

阿都方言区的青年男女经过多次的接触和交往后,彼此间的爱慕和感情不断得到发展,为了达到下一个目标,就唱“相思歌”。如“男;啊呀啊呀——啦,/那位贤惠的表妹哟,/刺痒之物惹人农耕,/高山燕麦芒刺惹人爱,/磨成炒面揉成情;/掐人女惹人爱,/姑娘争人都诱人,/缘深意切情亦真;/荨麻虽是扎人痛,/织成麻袋常帮人,/蜜蜂虽蜇人,/蜂糖甜嘴又补身。/表妹哟表妹,/你从岩边过,/带来气息蜜糖香;/你在山坡走,/散出芳香荞花味;/你从沼泽边上过,/水仙羞红了脸;/你往高山行,/索玛花从此妩媚。//女:啊呀啊呀——啦,/那位贤能的表哥哟,/那位贤能的表哥哟,/在那宁尼山岩上,/是那岩鹰筑巢地,/巢边鸡毛似云絮;/在那斯匹山那方,/是虎狼栖息处,/窝旁白骨积成堆;/曾经我俩嬉戏地,/绿色酒瓶像柴堆;/花花糖纸果皮屑,/风起蝴蝶在翻飞;/白色蛋壳铺满地,/如像灰窑堆石灰,/这些怎么能忘记。”唱“相思歌”必须巧妙地应用谐音、双关的手法,特别是夸张和双关,紧紧围绕着相思的内容,即兴唱出婉转而动人的爱慕之曲,用煽情的情歌来表达彼此间的爱慕和痴情,用婉转动听的情话深深打动对方,向心爱的人吐露相思的情话,唱得入心入脑,争取把对方引入深深的爱河里,不能自拔。因此阿都方言区的青年男女所唱的相思歌,通常是如泣如诉,非常感人,使两个相爱的情人难舍难分,一日不见如丢魂魄似的。相思的话儿如此深厚,如此激烈,其巧妙程度令人叹服。

五、盼望歌

阿都方言区的彝族青年通过情歌对唱后,使双方的感情进一步深化,相思的感情日夜继增,因此在情歌对唱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把思念和盼望的歌词融为一体,这种叫做“盼望歌”。“盼望歌”的唱词不仅要朴素、天真、深情,入情入理,情意深刻,含蓄、贴近生活,褒贬得体,而且要把民族风俗、饮食、服饰、礼仪汇集在一起,用夸张、比喻、排比的手法,尽情歌唱美好生活,赞美心目中的情人。这类盼望歌比喻十分恰当,很有哲理性,给人以回味无穷的感觉,听后令人信服。而且它全都出自于阿都方言区的心理和生活,因而在彝族民歌特色上显得格外动人心弦,很有意味。如“男:啊呀啊呀——啦,/那位贤惠的表妹哟,/可知痴情表哥在等待你,/白日巴望你急迫送太阳过山,/夜晚想念你久久待天明,/天上大雁眼里来,/地上姑娘月里藏,/望得眼欲穿,/等得腿脚酸;/盼你与我同放牧;/山中同砍柴,/井前同背水;/陪我把锄同耕耘,/一齐挥竿收庄稼,/欢欣共晒场,/风雨并肩一条路,/同乐齐赶街,/相伴屋檐下,/共吹铜口弦,/同桌共木杓,/合心同喝酒一杯。//女:啊呀啊呀——啦,/那位贤能的表哥哟,/所作所为赖于脚,/所思所想心之故,/所吃所嚼为牙齿,/所唱所言是舌头,/所看所望靠眼睛,/所见所闻系耳朵,/过往之事到此止,/旧日思绪就此住。”

六、离别歌

阿都方言区彝族青年男女的情歌对唱,除了上述的情歌外,还有“离别歌”。“离别歌”通常按照情歌对唱的程序,即兴编唱很有哲理的如尔比格言、克智诗、典故、美德教育等唱词来训导对方,阐述世间的动物也好,人类也好,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必须离别的道理,用比拟的手法劝慰堕入情网的年轻人要面对现实,到了一定时候不得不忍痛相离别的深理。阿都方言区的彝族青年男女所演唱的离别歌哲理性强,听后使人深受感动,而且触景生情,情深意长。这类离别歌对往事的怀念,约会、分离、控诉、寻觅等整个过程,充满了无限的悲伤和回忆,对即将离别时的痛苦心情,离别后的爱慕和牵挂,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彝族的离别歌里不仅有非常动人的诗词,而且有许多缠绵悱恻的情话,使人听后回味无穷。如“男:啊呀啊呀——啦,/那位贤惠的表妹哟,/太阳早晨出,/为送别情人头顶升。/犁头不愿分牛把它分,/骏马不愿分跑道把它分,/朋友不愿离道路把它分,/姑娘不愿离婆家把它分。/母亲与女儿相陪伴,/越陪伴越孤单;/狗与崽子相结伴,/越伴越凶悍;/小伙沾赌博,/愈赌愈晦气;/父与子相伴,/枯坐两对面,/情人两相伴,/难分又难舍;/唱分不愿分,/眼睛盯眼睛;/唱走不忍走,/千言万语才开头。//女:啊呀啊呀——啦,/那位贤能的表哥哟,/杉树瓦板当房盖,/大河大江可捕鱼,/撵入山林有猎物,/平整大田播稻谷,/精耕细作多施肥,/粘糯米性能足。/野苕绵绵能作稠,/表哥表妹情更稠。/爱你爱得难动步,/恋你变得成痴憨,/围猎捕猎在一山间,/恰似套獐把你圈。/但愿园中围棚栏,/蜘蛛吐丝把你缠,/水中密网把你网;/你像天上明月亮,/我是伴月一颗星;/我愿夜夜常相伴,/千里万里紧相随。”

七、期盼歌

阿都方言区的彝族青年男女通过多次的交往后,双方除了追忆彼此之间从相识到相爱的缠绵情景外,可以尽情地对自身、对所爱、对故土、对物产等赞美,也可以尽情歌唱各自的内心世界,期盼为爱情殉身,期盼心爱的人永远不分离,期盼表哥和表妹心贴心,期盼共享欢乐不分离。这类歌称呼为“期盼歌”。唱“期盼歌”的时候,唱词必须围绕着“期盼歌”的内容进行,而且以比拟、对照、形容、幻想为题,尽情吐露爱情的不幸,诉唱婚姻不自由,期盼着与心爱的人长相守,但愿望却难以实现等歌词来训导对方。阿都方言区的青年男女所唱的期盼歌十分婉转动听,令人难忘,完全符合彝族青年的心理特征,彝族青年的美好愿望,彝族青年的道德情操和坚贞的爱情追求观。如“男:啊呀啊呀——啦,/年轻的小伙想唱歌,/那位贤惠的表妹呀,/唱美当数月亮美,/冷月不如你艳丽,/明亮温暖数太阳,/温情脉脉不及你;/土司讲规矩,/不如你识礼;/牯牛叫声大,/不如你声甜;/青冈树虽硬,/难比你坚强;/山芋粘涟涟,/不如你情牢,/表哥和表妹,/相处情绵绵。//女:啊呀啊呀——啦,/那位贤能的表哥哟,/原谅我唱句过头的话,/山上羊群被人赶,/没撵我的我不管;/坝上猪儿被狼叼,/没叼我的不操闲,/夜间别家儿女被人抢,/没动我的心泰然;/人家情侣遭横祸,/表哥无恙我心安。/只因姑娘心意诚,/夜间想你难安眠,/白天想你难咽饭,/心中好像老鼠打洞洞。/天空繁星数不尽,/星中之王只一颗;/地上草丛密密麻,/草中之王只一窝;/世间人儿千千万,/我心中只装着你一人。”

八、分手歌

阿都方言区的彝族青年男女情歌对唱到一定程度后,双方经过了多方面的交锋和接触以后,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两者相互有情有意,萌发了长相依、相爱的念头,眼下分手的话,都是依依不舍,但现实生活又不得不使这一对含情默默的情人忍痛分手,因此阿都方言区的彝族男女青年在情歌对唱中都要唱“分手歌”。彝族的“分手歌”一般以比拟的手法,向对方唱各种分别的道理,以此来唱服教育对方,阐明任何事情做到一定程度后,要适可而止,避免深陷其中,不要给对方带来痛苦。阿都方言区的彝族青年男女在一起玩耍,在一起谈情唱爱,即使是没有缘分相爱下去,互相分手也是相当自由和彼此尊重的,始终如一地把爱意深藏心中,并且将事先备好的礼物相赠。分手时男方馈赠给女方的礼物一般以耳缀、领口或者是口弦为主,女方回赠给男方的礼物一般是以戒指、头帕为主,以示永久纪念。如“男:啊呀啊呀——啦,/贤惠的表妹哟,/与父母离别,/分手是在火塘边;/与弟兄离别,/分手是在内庭院。/羊群相离别,/分手在草原;/五谷相离别,/分离晒坝间;/老狼相离别,/转背在山巅;/獐麂相离别,/分散在林间;/鸡鸭相分离,/分群在屋前;/朋友相离别,/分手在路边;/情人相离别,/痛苦在心田。//女:啊呀啊呀——啦,/贤能的表哥哟,/无主作权不调解,/毕摩不会念经不沾腥,/艺浅休揽银匠活,/不明事理少开口,/生冷食物莫张嘴,/不会针线莫穿衣,/污浊生水别下咽。/智者走敌方,/化敌为友朋;/蠢人至友处,/使友变成仇。/过去的所作所为,/也许是我的过错,/过错酿别离,/不得不分手。/兄长为领主,/弟弟成奴仆,/父母分开时,/赠给思念服;/兄弟分手时,/情谊饭相酬;/情人分离时,/互吐肺腑言;/表哥表妹两分手,/割爱忍痛楚;/从今远别离,/相思心中囿,/闭目影憧憧,/耳里语绵绵。”

九、尾声

阿都方言区的彝族青年男女情歌对唱,內容相当丰富,像这样的情歌不管你怎么唱,三天三夜都无法唱完相爱的歌,十天半月也无法倒尽缠绵的情话。尽管如此,阿都方言区的彝族青年男女的情歌对唱到一定程度后,双方都要严格遵守彝族的唱歌规则和习俗,不管如愿以偿否,参与情歌对唱的青年男女则由各自的朋友劝和,即停唱,并且将事先备好的礼物赠送给对方,以示留念,护送回家,把心中的爱慕和相思的情意永远深藏在心中。如“合唱:啊呀啊呀——啦,/情深意长俩情人,/啊呀啊呀,绵绵情话吐不尽,/啊呀啊呀,千言万语诉不尽,/啊呀啊呀,嫩笋茁壮拔不尽,/啊呀啊呀,长条嫩笋长在后,/啊呀啊呀,俊秀男女还会有,/啊呀啊呀,相逢日子还会有,/啊呀啊呀,吐露机会还会有。/啊呀啊呀,今天这夜晚,/啊呀啊呀,对唱就到止,/啊呀啊呀,待到相逢日,/啊呀啊呀,你我再相聚。//啊呀啊呀——啦,/啊呀啊呀,情深意长俩情人,/啊呀啊呀,怜惜今日忘从前,/啊呀啊呀,有眼相视眼已迷,/啊呀啊呀,/有手相搀劲已足,/啊呀啊呀,有脚相随愿已偿,/啊呀啊呀,情话绵绵心已醉,/啊呀啊呀,情饭相待肚已饱,/啊呀啊呀,情意相赠已富足,/啊呀啊呀,互敬糖果甜在心,/啊呀啊呀,相互掌伞蔽风雨,/啊呀啊呀,相盖披毡共暖身,/啊呀啊呀,口弦相诉成知音,/啊呀啊呀,爱恋之情记心头。”

综上所述,凉山阿都方言区的彝族情歌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其唱词内容十分丰富,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不仅体现出较高的传播和研究价值,也是少数民族歌谣的奇葩。阿都方言区的彝族情歌主要以对唱的表现形式在高山峡谷或田间地头随意呈现,信手拈来,质朴地流露出彝族青年男女的心声,表现了他们对美满爱情的憧憬和幸福生活的向往。这些感情真挚又富有诗意的情歌是最容易把人的感情煽动起来的精品情歌,不管你的思想多么守旧顽固,只要听了这类情歌对唱,一定会使你那陈旧观念有所改变。同时它又包含着那么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思想内容。

参考文献:

第9篇:离别也是爱情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做好基础工作――制定切实有效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地,对教学具有导向、激励、调控和评价功能。语文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契合文体的特点,《再别康桥》的目标定位是通过多元主体的对话与探究,通过分析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唤起学生的共鸣,体味荡漾在康河柔波里的美丽情怀,激发学生对美的感知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语文教学目标的确立还要契合教师自身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具有的某些特长,都是课程的重要资源。教学《再别康桥》的教师,若善于言辞,就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和引人入胜的讲演去感染学生,体会诗作的音律美和意境美;若长于分析,就使学生在深入理解诗作的同时提高对诗作语言的感受力;若擅长写作,就领着学生翱翔于模仿诗歌创作的自由天空。

二、搞好氛围营造――创设切实有效的问题情境

新课程教学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述、评价和质疑。当前培养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为人们所重视,而其问题意识的形成则是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键。语文课堂教学要善于创设切实有效的问题情境,让问题来自学生,学生独立阅读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应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着力点。在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教学时,教师不能包办代替,而是要让学生自己独立解决。学生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则启发、引导、组织大家一起解决。这是更深层的针对性,即不仅针对学生的问题,也针对学生的能力。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教学,能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得到强化、培养,使教师的主导性不断转化为学生的主体性,进而达到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少讲授、学生多涵泳”的理想效果。

三、深化内涵建设――开展切实有效的课堂对话

新课程倡导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一种以课文为对象,以教会学生学习为目标的师本对话、生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过程。例如在《再别康桥》课上有一个课堂对话片段――生:“从这首诗歌中我读到了诗人的潇洒与干脆。在他消逝的爱情里有些感伤,但带着甜蜜。”老师:“哦!你发展了我‘甜蜜的忧愁’的观点。”生:“诗中写到‘悄悄是离别的笙箫’,‘笙箫’在字典里解释为奏乐,所以这里笙箫可以理解为优美悠扬的音乐。”师:“笙箫的英文翻译为美好的音乐。”生:“作者说悄悄是离别的笙箫,可见作者认为这里的离别是非常美好的,既然是美好的音乐,是需要演奏出来的,而这里却说是悄悄的,说明这种美好的心情,作者是想要把它保留在心中的,可见他认为这种离别之情是难以言说的,也是无需言说的。”师:“知人论世是解读诗歌的一种好方法,刚才提到了在这首诗歌里是不是也曾经有诗人失落的爱情?‘寻梦’,他到底要寻什么梦?诗人在这里用了一个问号,他仅仅是寻找自己失落的爱情吗?刚才还提到了一个意象‘笙箫’,为什么笙箫是奏出来的,可是诗人却用了一个非常矛盾的词“悄悄’?也许此时他觉得整个康桥的一切都应该被宁谧所孕育吧!或者那笙箫也根本奏不出离别的阳光曲,此时无言才是最好的表达,沉默才能抒发出作者更多的感情。”可见,在对话的过程中,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可以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目标。

四、重注后期总结――进行切实有效的教学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