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教师的文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一届“秋溢峰影”的举办
2006年秋天,幼儿园为了迎接省优质园的展示,提出了“秋溢峰影”主题活动的构想――通过师幼合作的创意制作,凸显幼儿园的特色和环境创设。园本教研活动时围绕三个问题,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我们展示什么?――找材料:引导教师们合作互助,一心一意做活动准备。第二,展示当天怎样出效果?――磨课:组织教师集体备课,互相听课评课,反复试教。第三,我们做得怎样?――总结:鼓励教师互相欣赏、提出建议。
活动中,老师们找来了秋天的许多植物或废旧物品,带领孩子们开展各种制作活动,展示自己的创意设计。活动后,大多数老师感受到了成功,体验到了快乐,也有部分人感到失落,有不同看法。面对教师强烈的倾诉欲求,我们把大家请进了茶楼或者咖啡馆,以“茶话会”的形式,组织同级部老师、年级组长、青年教师等各个层面的会议,创造了畅所欲言的宽松氛围。
多次畅谈后,达成了一些共识,找出了一些问题:教师关注较多的是自然物怎样布置,环境如何美化,关注孩子的需要不够;创意更多来自教师的冥思苦想,作品以教师为主,孩子参与的方式还比较单一;对儿童发展的促进价值不明显,形式化的东西较多等等。
园长顺势提出:我们再来反思一下“秋溢峰影”主题是什么,目的是什么。老师们开始了热议,随后提出建议:以后的“秋溢峰影”要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将视角转向对儿童需要和发展的关注,让环境更多地为孩子的成长服务。她们发自内心地说:这样的学习、讨论很有意思,我们也需要指导。
第二届“秋溢峰影”开始了
伴随着活动进程,设计的园本教研方案是围绕创意美术活动中如何顺应儿童的学习方式,分五个阶段展开:第一阶段发起网上交流,再次反思上届活动,对本次活动提建议;第二阶段梳理问题,邀请专家参与,思考活动形式、活动内容与儿童发展的关系,预设方案;第三阶段发现具有创新价值的思想,给予及时肯定,并研讨方案的实施,如年级组探讨自然资源的环境布置,课题组研讨如何有效利用自然材料资源,开展创意美术活动等等;第四阶段年级组围绕创意美术活动中如何顺应儿童的学习方式,开展课例研究;第五阶段网上论坛,整体反思并设想下一届“秋溢峰影”活动应该怎么做。
教师人人上网、对话,争论了十多天,共发主题帖40多个。从中,可以感受到教师们的热情、思考、期待或困惑。
今年秋天的“秋溢峰影”即将举行
教师们又在思考:丰富多彩的秋天,可以用哪些创意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给孩子哪些活动经历和体验?要让幼儿园成为儿童灵性表达的场所,也许换一种思维,美就在不经意间。大家献计献策,热情很高。有一个老师在方案的策划中这样表述:
活动主题:秋天的童话
活动目标:展现一个秋天美丽的童话世界,充满清新、梦幻的色彩
系列活动:
1.秋天的愿望:需要 心情 情境 幻想
2.秋天的足迹:湖边 山林 田间 感受
3.秋天的故事:综合 多元 丰富 感动
4.秋天的味道:采集 制作 分享 感恩
5.秋天的表情:创意 灵性 自由 喜悦
这一届“秋溢峰影”活动,教师们期待活动的过程能进一步关注儿童的天性和个性,一切从儿童的需要出发,结合儿童的生活、关注儿童活动;期待教研的过程能进一步注重课程的审议、内涵的提升、价值的挖掘,并关注传统与创新、活动与课程、特色与发展、能力与素质、教师与幼儿园等多个方面;期待教师的艺术修养、审美眼光的进一步提高,期待让教师和孩子多拥有一些经历,多一些需求的表达和满足,多一些问题的发现。
由历年的“秋溢峰影”活动,我们真正认识到:基于实践问题的教研,才是促进教师成长的关键。
幼儿教师每日的工作是纷繁琐碎的,以单向性知识传授方式为特征的教师继续教育,往往难以介入教师的实际经验,很难适应她们的成长需求。教师谋求自身专业发展的学习方式有很多,而结合自身实践中的问题,研训一体,学以致用,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这一案例,也启示着我们对幼儿教师培训方式进行了一些思考。
第一,要根据教师的需要,设计园本教研的合适方案
心理学研究证明,只有当学习活动能带来某种可以期待的积极的结果,才能唤起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因而,幼儿园的教研活动必须针对她们的专业需求进行设计。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与开展的园本教研过程,其实是一个不断“引发问题――触发需要――满足需要――解决问题”的历程。首先,要善于发现需要,并对需要的性质、状态、影响程度等因素进行分析,确定价值度。其次,能多层次、多角度地满足教师的需要,设计多个园本教研的方案,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这样的园本教研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的艺术,更有利于增强教师的教学研究的能力。
第二,建树共同的目标,形成学习和研究的共同体
国外学者关于“共同学习方法”的研究表明,当人们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工作时,就自然形成一种团结的力量。几届“秋溢峰影”活动,争论、学习、尝试伴随着活动的进程,每一个教师都在思考、实践,她们都是围绕着同一目标在努力的同伴,都是“秋溢峰影”的“主角”,都需要走到台前,用自己精心组织的活动和设计的环境,表现自己的教育理解与能力。目标一致了,共同语言更多了,交流就会随时随地进行,哪怕观点不完全正确,但每次相互的交流,都是一次思想的碰撞,还会促发新的问题。一些问题在互相交流、厘清之后,上升到一个较高的理性层次,进而成为大家共同拥有的知识、经验资源。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层次变化了,讨论从浅层的争辩趋向深层的思考,她们更多地发现了孩子的差异,也发现了教师的差异,并宽容甚至欣赏这种差异的存在,而这种对待差异的积极情态,则会触动教师学习的主动性和发展的内驱力。她们会自觉地去求知、践行,汲取同伴的智慧,解决自己的问题,再回馈给同伴,一个“研究的共同体”逐渐形成。
第三,创设富于激情的园本教研氛围,激励教师成长
我们将“激励”渗透在了日常的管理机制中,创设了富于激情的管理氛围,营造了充满快乐、美感、智慧的氛围和良性竞争的态势, 使教师与园长、教师与教师的情感、心理发生共鸣,在同伴互助的氛围中,能情绪饱满、自觉自愿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及研究实践中,并体验到成功的幸福感和成长的自豪感。
关于青年教师成长心得体会范文 今天听了几位名师教育教学经验介绍,深深地吸引着我、感动着我,让我的心潮起潮伏,让我的心灵震撼。让我从全新的视觉角度审视“我”、“教师”这个职业,好多以前处于朦胧状态的问题迎刃而解,眼前豁然开朗。我收获最大的是体会到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丰富自身的底蕴,倾情投入教育教学工作,积淀方法,摸索经验,在活动中历练,才能促成自身的专业成长。要想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一番出色的表现,没有捷径,只有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地去学习,去探索,去实践,去思考。教师,作为培养人才的人,教学素质必须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树立现代教学思想,掌握渊博的知识,具有较强的信息素质和学习能力。我作为教师中的一员,必须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教学工作,必须脚踏实地地学习研究,才能在自己的专业素养上成长起来。
一、时刻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教师是一份平静的职业,教师的工作是平平常常的,心态决定教师的素质和教育教学工作业绩。教师要以良好的心态勇敢地面对挑战,适应时展的需要。工作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主动去做,这样不但会锻炼自己,也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同时也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机会。作为一名教师要有奉献精神,不去计较个人得失。如果什么事情都需要别人来告诉我们,我们就已经很落伍了。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缺陷,都有自己相对较弱的地方,只要不断学习,去吸收时代的、别人的、科学的、优秀的东西。学会学习,就会成功。
二、做个有心人,及时的反思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说,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因此,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我们最需要反思的就是自己教学行为,从教材解读与设计、教法与学法的选择、课堂细节的处理等层面去反思。作为日常的教学,近年来我常常用这样的几个问题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这节课,我投入激情了吗?对教材的解读,有更恰当的角度吗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合理可测吗?这节课中最难忘的一个细节是什么?这节课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如果重新来教这节课,哪个地方最值得改进?反思的深度,决定着教学所能达到的高度。活跃在教坛上的大师们,其实也是反思的高手,也是通过一步步的成长,才成为今日的“明星”。
三、要上善于赞赏孩子
赞赏孩子、信任孩子、鼓励孩子,赞赏每一个孩子的独特性,赞赏每一个孩子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赞赏每一个孩子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帮助孩子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让孩子感到学习是自己的一种荣誉。
关于青年教师成长心得体会范文
多年来,学校始终重视对新教师的培养,“青蓝工程”是培养青年教师成长的重要途经。这一举措为我开拓了专业成长的空间,搭建了锻炼展示的舞台,我也在一次次的参赛过程中,不断地提升着教学水平,使我的教学技能,从各个方面得到锻炼,得到提高,实现了用3—4年培养成学校的骨干教师的目标。我已有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成长为学校的语文教研组长,20xx年成为“合肥市第三批骨干教师”。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一直踏踏实实,兢兢业业。自成师傅培养对象以后,我更是立足本职、自我加压。现就近四年的成长之路,总结如下。
一、用良好的师德引领人,先进的教育理念影响人。
不管在生活、学习还是教学工作中作为师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身作则、关心爱护我为我解疑排难。师傅虽然工作繁忙,但是工作热情高,做事认真、细致、踏实让我这个徒弟崇敬、佩服不已。师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文明的生活观念带动我鼓励我做到敬业、精业、勤业。师傅每学期推荐一本教育专著共同阅读,定期交流读书心得。这样的教育理念让我受益匪浅,只有多积累,课才能上的有韵味。
二、在互相听课、评课中进步。
相互听课、评课是徒弟们向师傅学习的过程中最为直接的一种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我有很大的收获。教学质量是检验一个老师的重要标准之一,而课堂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主阵地。师傅非常重视我在教学上的每一个细节:从备课到课堂,从课堂到点评反思,虽然师傅自己的工作很忙,但是只要是我这个徒弟的事,师傅从不推脱从不马虎,而是仔细地帮我修改,认真地听我上课,诚恳地对我进行指导。师傅在评课时对我的指导不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是体现在具体的每一个环节中,让我懂得课堂上应充分关注每一个学生,细心倾听学生的回答,从而使我明白一堂课该如何真正达到有效。
三、参加教研活动,不断学习进取。
在师傅的要求、指导下,我通过参加培训、座谈会、听专家讲学、阅读有关杂志书籍等各种方式获取课改信息,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通过这样长期地认真实践、及时总结我的教学水平也在不断地进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都能做到认真备课钻研教材遇到教学中的难点、重点、疑点主动向师傅请教,与师傅共同钻研教材和备课,虚心接受师傅的建议,修改不足以更好的吃透教材。我积极参与了学校教研组活动及区教研活动每次活动,认真学习,积极发言,撰写反思。
四、多上公开课,竞赛课。
师傅常鼓励我多上公开课。每次正式上公开课以前,师傅都给我提意见,我的教案和课件得以反反复复修改,这样的精心准备使我上课时有了信心。并且每次做课后我都能从中有所得、有所悟,课后老师们对我的课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令我倍受激励,这都和师傅的悉心教导与关怀密不可分。
有了师傅的教诲和点拨,我积极参加比赛,飞快地成长着。20xx年十月在第九届全国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中获二等奖。20xx年获瑶海区第六届教学评比一等奖。20xx年论文《以主题单元阅读拓展课外阅读》在合肥市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成果评选中,荣获一等奖。20xx年获得“合肥市第三批骨干教师”。所以的荣誉取得,都与师傅的敦敦教诲分不开,深情地说一声:师傅您辛苦了!
关于青年教师成长心得体会范文
一、时刻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教师是一份平静的职业,教师的工作是平平常常的,心态决定教师的素质和教育教学工作业绩。教师要以良好的心态勇敢地面对挑战,适应时代的需要。工作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主动去做,这样不但会锻炼自己,也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同时也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机会。作为一名教师要有奉献精神,不去计较个人得失。如果什么事情都需要别人来告诉我们,我们就已经很落伍了。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缺陷,都有自己相对较弱的地方,只要不断学习,去吸收时代的、别人的、科学的、优秀的东西。学会学习,就会成功。
二、懂得感恩是教师成长的必备素质
要想成为一个优秀老师,得有一颗感恩的心,也就是要具有良好的教育心态。因为感恩,你才有爱心,才会爱生活,爱从事的工作;有了爱心,才能长智慧,有了爱心,你才会努力,才会勤奋,才会反思,才会坚持,才会成长……现在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我觉得自己所付出的一切都源于感恩,是在感恩中静心学习,尽心工作,用爱心回报社会。
三、做个有心人,及时的反思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说,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因此,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我们最需要反思的就是自己教学行为,从教材解读与设计、教法与学法的选择、课堂细节的处理等层面去反思。作为日常的教学,近年来我常常用这样的几个问题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这节课,我投入激情了吗?对教材的解读,有更恰当的角度吗?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合理可测吗?这节课中最难忘的一个细节是什么?这节课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如果重新来教这节课,哪个地方最值得改进?反思的深度,决定着教学所能达到的高度。活跃在教坛上的大师们,其实也是反思的高手,也是通过一步步的成长,才成为今日的"明星"。
作为一个老师,我们除了反思教学,还可以反思为人处事,反思一切可以反思的东西。同时,要边反思,边记录,用键盘留下文字,为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提供鲜活的案例。
四、总结经验,梳理出一套属于自己的班级管理方法
"班级管理讲究艺术,要多动脑筋,考虑孩子的需求。从教学方法、教学艺术上动脑筋,哄着孩子跟你走,制服犟牛用再大的力气不如一把青草效果好。所以教师要形成自己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坚持下去,成为制度。在安排各项工作要统筹兼顾,考虑问题要周密,使各项工作井井有条,井然有序。要制定明确具体,切实可行的管理目标。善于培养幼儿自主、自信、自立的品格,善于寓教育于管理之中,使每项管理活动都成为教育机会。总之,一个好的班级,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管理。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要想有一个积极向上的良好班级氛围,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作为管理者的教师就必须掌握孩子发展的脚步,把工作做细、做好。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处处有教育,营造健康向上、个性张扬的班集体。
五、有承担才有成长
除了做好本职的工作之外,更要兼顾好领导安排的工作。这个学期我接管电教工作,我觉得是领导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学习和锻炼的平台,虽然有的方面我不是很懂,但是我每次都很虚心的像杭舒虹老师请教。对于新来的几位教师上传新闻、建立自己的工作室、备课的格式与要求等等,我也是积极的指引,发现问题及时修改。经常到班级里查看电脑的安全性,提醒老师注意维护自己班级的电脑,尽量不要浏览一些安全性不高的网站。总之,我会尽我所能、用心的做好领导安排给我的这份工作。
六、有爱心、耐心,认真对待每一个孩子
论文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
校长是受党和国家委托,领导和管理学校,全面主持学校行政工作的负责人,是一所学校的法定代表人。教育家陶行知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它的校长”,这充分说明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只有高素质的校长才能带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办好一所学校。校长要真正成为学校教师队伍中的一面旗帜,一所学校的灵魂,就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校长专业化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称《刚要》]要求“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农村中小学校长重任在肩,因此加强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培养,提升他们的办学本领应该是校长队伍建设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就其培训模式作肤浅的思考。
一、农村中小学校长基本现状调查。
某县中小学校长基本情况抽样调查,从全县24个乡镇抽取了13个乡镇,共30所中小学作为样本,基本情况如下:1.学历层次较高,绝对高于教师队伍学历,但多为后续学历。中小学校长达到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81.6%,专科学历占15.6%,中专学历仅占2.8%,但绝大部分是中师生通过进修和二次进修而取得的;2.职称层次较高,中学,具有高级职称的校长占69%,中级职称的占31%,没有初级职称;小学,具有小学高级以上职称的占93.8%,中级职称的占6.2%;3.年龄结构偏大,男女比例失调。30-40岁占26.5%,40-50岁占56.7%,50岁以上占16.8%,女校长比例不到10%;4.大多数校长参加岗位培训,具备任职任职资格,具有一线教学经历和中层干部管理经历,对新理论、新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教育管理论文,但职前准备不够充分,缺乏管理知识深度。 二、新时期农村中小学校长的基本要求
在《刚要》中,“校长”这个词共出现过20次,对校长的素质和校长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目标:“制定校长任职资格标准,促进校长专业化,提高校长管理水平。推行校长职级制”①,“那就是校长要成为教育家”,“不仅理论研究要有成果,更要是个教育实践家”,实现教育家办学,要求校长首先“应当是政治家”,“还应当促进专业化发展,提高管理水平”,因此校长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就是“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出名师,育英才”②。因此可见校长的行政性在淡化,长官化在消减,不再是纯粹的法定代表人,更不是“大当家”,而是专业化专家化的人才。农村中小学校长目前是校长队伍中最大的群体,《刚要》的要求自然是农村中小学校长的追求,是适应当地教育且引领当地教育发展的专家。
三、提高农村中小学校长素质的策略。《刚要》要求农村中小学校长要成为教育家,教育家不是天生的,“教育家成长的规律是先成才后成名再成家”,由于农村学校的特殊性,大多数学校校长都是教师出身,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校长专业知识训练,因此,科学系统的培训就成了校长专业化的捷径,要抓好培训工作,培训模式非常重要。我们认为,农村中小学校长的培训除《纲要》的“校长轮岗交流”“ 海外研修培训”等模式外,目前较为实效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以镇为主,县级联动长效培训模式。由于农村中小学分布相对分散,要经常性开展全县大规模集中培训,这很不现实,因此可以以镇(或将全县划分为几个片区)为单位开展经常性培训,县教育主管部门督查。
(二)镇县分层培训模式。县教育主管部门重点培训中小学校长教育思想、理论素质、专业化要求,以专家讲座、外出进修等形式,提高校长的专业水平,乡镇重点培训镇域管理、特色发展等。
(三)校本学习与自我反思模式 ③。目前,教师缺编严重,教学管理人员更是紧缺,农村中学校长都承担一定量的上课任务,走出校门学习的机会很少,因此校本学习与自我反思是促进校长专业化发展的最重要的方法。那就是指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机构的指导下,校长在学校(或家)里进行的一种培训与学习。主要摘要之间的矛盾,培训时间不受限制,培训的方式灵活,通过学习、研究、反思、实践的方式提升校长素养,是校长终生学习很好的模式。
(四)专题式培训模式 校长最关注的是什么?④调研全国第一期基础教育改革动态专题研修班的95名校长“校长最关注的问题”,在回答“当前办学中所遇到的最大困难和压力”时:教师队伍问题居第一,占35.1%教育管理论文,其次是安全问题,占30.8%,第三是办学经费和校园硬件建设,占15.7%,第四是升学率,占12%。这些观点不一定全面,但至少说明校长在这些方面渴求得到很好的解决办法。调查发现,面对当前办学中所遇到的最大困难,95%的校长希望有高人指点,最好是“药到病除”,农村中小学校长除上述“四个关注”外,校长知识深度更是最大的短板,因此,应该进行这些专题培训,让他们立即走出困境。
(五)个性化培训模式。《纲要》指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学校要办出特色,校长就必须进行个性化培训,即有针对性的根据学校特色,对校长进行特色方面的进一步提升。
(六)分层分岗的培训模式。调查发现,农村中小学校长年龄结构、知识素养、管理水平等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有必要进行分层,比如中学小学、年龄老少、任职长短、学校规模大小等进行分层培训,便于相互间有共同的话题等。
参考文献:
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②《中小学校长》2010.12孙宵兵.《<教育规划刚要>对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的新要求》;
③《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年12期《促进农村中学校长专业发展的培训模式的实践研究》;
④《中小学校长》2010.11樊平军《校长关注的四大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 专业成长 策略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果,随之我国的教育事业也迎来了繁荣发展的新局面。特别是现今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大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并且越来越重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可以说教师在教育事业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教学水平的高低。而小学语文教学又是最基础的教学,在人们的教育阶段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做了相关的分析和探讨,并为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出了具体的策略。
一、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化要求
小学教育本是一门最基础的教学工作,是学生为以后更好的学习打基础的阶段,而小学语文又是一门最基本的并且具有实用价值的学科。语言是一种最基本的交流工具,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反映。通过对小学语文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言交流工具,慢慢积淀语文素养,并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而语文教师,作为我国教育事业中最光辉的职业,历来受到人们的尊崇,人们总是把教师比喻为“辛勤的园丁”,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诗句来形容教师的奉献精神。可以确定的说,教师确实在我国的教育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新课程背景下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更加专业化的要求。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不仅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对教师的专业化程度要求更高。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也面临着新课程改革的巨大压力。
首先,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性增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不再是简单的语文课程的授课者,同时还必须要提高和具备专业的教学知识,参与语文课程的设计、研发和管理工作。另外,新课程要求的语文课程综合性比较强,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增加自身的综合素质,强化对综合教学知识的掌握,利用创新性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新课程语文教学的能力。
其次,小学语文教师的责任感增强。为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再是简单的灌输教学知识,而是通过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技巧,让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主动去学习,并探索新的语文教学知识。而老师要做到及时指出他们自主探索过程中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增强他们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创新教学技巧,转变教学观念,教师还要在学习自主开展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发挥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二、促进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质不断增强的过程,也是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教学能力的过程,它需要具备专业的教学技能和手段。只有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水平,才能更好的促进现代化教育的开展。所以说促进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现代素质教育工作的重心。下面,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介绍一下促进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
(一)自身方面
一个人的专业化成长水平是与自身的发展和成长分不开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在后天的教育过程中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和能力。
1、努力提高自身专业成长
首先,小学语文教师,要明白自己的职业性质,是为了国家的教育事业,投身于教育工作,是一份十分光荣的工作,自身价值的实现在自身的教学成果中体现。因此,为了追求自身更高的价值体现,小学语文教师要时刻以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能力为目标,切实为教育事业献出一份力。其次,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增加学校教师培训等活动,也可以自己通过网络资源学习现代化的教学方法等,着力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
2、自我反省,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免存在不恰当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师的自我反省是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师专业水平能力的重要举措。教师自我反省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自我探索,自我进步的过程,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对自身进行教学反省,不断完善教学专业能力,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水平,使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更合理、更科学。
(二)学校方面
1、定期进行教师专业成长培训
一各教师的专业成长水平不仅与自身的后天努力有关,还与学校的培训教育有关。学校有义务和责任对教师开展定期培训工作。教师进行的定期培训能够及时补充教师的知识,使老师掌握最新的教学技能成果,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能力的重要举措。这样学校要根据教师的特点,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师网络资源教育,并且不断开发合理的教师培训途径。
2、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学校对教师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开明的学校管理当然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而传统封闭式的教学管理,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因此,学校要切实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为小学语文教师成长搭建一个广阔发展的舞台。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水平,对促进我国的现代化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作为一名在教育工作具有基础性作用的小学语文老师,要不断各种途径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的专业成长水平。同时作为学校,也要不断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铺设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张向秋.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9(09)
[2]孙菊霞.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03)
[3]俞黎黎.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质提高之我见[J].科技信息,2008(10)
北京铁路局:
你局《关于请求返还农民合同制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的函》(京铁保险函〔1999〕8号)、《关于执行北京市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若干问题的请示》(京保险〔1999〕9号)收悉,经研究,现将有关问题函复如下:
一、在行业统筹期间,铁路企业的农民合同制职工按铁道部规定参加了行业养老保险统筹。在1998年9月行业统筹移交我市管理后至1998年底期间这部分农民合同制职工仍在我市缴纳了养老保险费。按照《农民合同制职工参加北京市养老、失业保险暂行办法》(京劳险发〔1999〕99号)的规定,我市农民合同制职工自1999年6月1日起才开始参加养老保险统筹,故铁路行业各企业、单位做法与我市规定不宜衔接。因此同意你局关于行业统筹移交我市管理后其农民合同制职工1998年9~12月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经核算扣除其已发放的养老金后全额返还。
二、由于按原行业养老保险统筹有关规定,你单位职工1993年10月至1994年6月缴纳养老保险费的缴费工资基数不是按上年本人工资总额而是按本人岗位技能工资,因此缴费工资基数较低。为了保证行业统筹移交地方后,职工的基本养老金不因计发办法的改变而降低,同意你单位1999年1月1日后符合退休条件的职工,在按北京市人民政府1998年第2号令及有关规定计算过渡性养老金时,其1993年10月至1994年6月的缴费工资基数不参与计算,即计算s时,以1994年7月至1997年12月的缴费工资基数计算,12n=42(n=3.5)。职工在1993年10月至1994年7月期间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可按你系统原规定的比例及计帐利率记入个人帐户。
此复。
[关键词] 双师型;教学能力
一、文献数量及分布情况
1、关于“双师型”文献
截至到2013年1月,在中国知网上的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将检索篇名设置为双师型,在社会科学Ⅱ中的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范围内进行检索,检索到的论文共1759篇。文献数量逐年分布情况如下:1991至1999年20篇,2000至2004年每年不足50篇,2005至2006年每年不足100篇,2007至2009年每年不足200篇,2010至2013年1月每年研究均超过200篇。这些数字表明人们对“双师型”问题的研究还在持续的进行着,而且逐年呈递增的趋势。这一方面与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办学质量有关;另一方面也说明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双师型”教师自身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我们对它的研究还存在着较大的探索空间。
2、关于“教学能力”文献
以教师教学能力为篇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硕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所得到的高职教育教师教学能力的论文共30篇。从历年研究成果的分布来看,2004年至2008年间,每年的篇数不超过5篇,而从2009年以来篇数虽有明显增加,但还是不足15篇。这说明在学术科研方面还没有充足的理论为高职教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提供丰富的指导。
3、在百度中搜索到的国家职业教育的政策文件关于“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方面的自1995年至2010年主要有十部。
二、文献研究概述
1、国外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国外的研究在中国期刊网上并未直接检索到以“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为篇名的文章;以“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为题的文章也不多,从1994年至2010年共15篇,主要谈国外“双师型”职教师资的结构来源、培养模式、考核晋升制度、地位待遇等内容。文献篇目之少,究其原因,是因为国外的职业教育中没有“双师型”这样的概念,但他们培养出的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自身却已具备了“双师型”教师的素质。原因如下:首先,国外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具备了两个特点,即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训练相结合、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其次,实训在教育中占有主导地位,所以培养出的学员技能操作的本领很强。具体而言,国外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分为职前职教师资培养和职后师资培训、进修与提高两类。职前在专门设立的技术师范学院、技术教育学院或可授予职业技术教师资格文凭(合格证)的教育学院或系的院校如综合性大学、普通师范学院、技术院校内进行职教师资,通过培训使即将踏上教学岗位的从业人员既具备理论教育知识,又具备技术专业知识,还要掌握实际操作的技能。与此同时,这些从业人员还应在职业技术学校进行一至两年的实习,然后参加国家考试,考试通过后才获得职业技术学校任教的正式资格。职后培训分为个人进修和集体培训两种形式。培训机构一般是学校、国家设立的部门和大型企业;培训的内容既有教学方法、专业课程方面的知识,又有实践技能培训方面的知识;培训经费往往由国家资助,但在国家无法满足社会对职业师资的需求下,教育部门、学校就需与生产部门、工厂、企业进行合作办学,即企事业单位将理论实践的高尖人才输送给职业技术学校,以弥补学校师资不足。
2、国内研究现状
以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为篇名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检索,结果为零,所以国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我们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综述。
1.高等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
关于高等学校教师教学能力的论述最早是由我国高等教育界的泰斗潘懋元先生在1996年提及的。他认为“大学教师教学能力”就是“大学教师进行教学和组织教学的能力。广义地讲,它也应该包括治学能力,即大学教师一方面要具备不断更新知识和调整知识结构,提高自己学术水平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应该具有研究治学规律、寻求最佳治学方法的能力。”而学者吕纪增和张予英则认为: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是“高校教师顺利完成教学活动所必需的、并直接影响教学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这不仅强调了教学能力的目标指向,也突出了教学能力的效率取向。
2.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
截至2013年1月,以教师教学能力为题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硕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所得到的高职教育教师教学能力的论文共30篇。从历年研究成果的分布来看,2004年至2008年间,每年的篇数不超过5篇,而从2009年开始数量明显增加,但到2010年每年的篇数还是不足15篇,而2011年以来的文献也不多。其中最早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文章是李春华和程君2004年在职业教育研究上发表的《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探讨》一文。他们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教师教学能力不仅包括教学基本能力,还应包括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这说明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师所应具备的突出能力。在随后的几年中,也有学者谈到了高等职业教育教师教学能力结构、能力的构成、能力培养、评价体系等内容,这都为研究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3.“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
一方面国内学者对“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是伴随着对“双师型”师资队伍的研究而逐渐展开的,另一方面“双师型”师资队伍的管理体制、培养模式、策略等内容也为“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双师”最早的含义是于根元在《1991汉语新词语》中提到的讲师和工程师,或教授和高级工程师的意思,主要运用于工科类专科院校的师资队伍。而最早提到学校要注重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是王义澄。他于1991年发表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上的《努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文中指出“上海冶金专科学校在培养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实践中,要建设一支又红又专、能文能武、理论密切结合实践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同年12月凌德麟《关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政策的探讨》一文对国家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政策及措施进行了论述。文章强调“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不仅是高等工程专科学校、也是大部分部委和省市地方所办的工科本科院校的需要,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课题”。这两篇文章指出了高校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必要性。
1999年至2006年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还是沿用本科学科型的教育模式,并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教育体系;在实际工作中也没有按照提出的高职理论规范的那样去做,这就导致了高职教育质量提高得并不快。在这种背景下2006年11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出台并指出在师资建设方面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建设,“逐步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研究制订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任职标准和准入制度。”受国家政策的影响,陆续有学者写出关于“双师型”教师能力的论文。
三、文献研究不足
从1995年至2010年间,15年来国家陆续颁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性文件每次都要提及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但其关键“教学能力”问题在已检索到的“双师型”论文中却很少提及。所以“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的内涵及构成因素是什么?目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成因是什么?解决的对策是什么?这些都是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1]艾咏梅,袁衍喜.国外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概述[J].外国教育研究,1997,(2).
[2]曹晔.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的内涵及发展趋势[J].教育发展研究,2007,(19).
[3]贺文瑾.国外职教教师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6,(16).
[4]季春元,马维平.高职高专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之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6).
[5]唐林伟,周明星.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研究综述[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5,(4).
[6]曾拓,李黎.教师教学能力研究综述[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
[7]祝文钢.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因素及分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0,(1).
关键词:概念图;中职英语阅读;读前活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9-0121-03
很多中职学生抱怨生词是造成其理解文章最大的障碍。依据图式理论,读者丰富的背景知识可以弥补其低层次的字面解码能力不足。也就是说,如果中职学生在阅读文章时能联系自身的背景知识,那么,词汇对于理解的影响将大大降低。鉴于背景知识的重要性,在阅读课堂中,用于激活背景知识的读前活动就显得至关重要。如何有效开展中职英语阅读读前活动,应当成为教师首要考虑的问题。
中职阅读课堂读前活动的现状分析
读前活动有两个任务:一是激活背景知识;二是提前学习新词。据笔者观察,中职阅读读前活动是根据读前活动的两个任务进行的。首先,由教师向学生介绍生词,之后,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文章标题或向学生提出问题,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对文章内容进行猜测。
但是,这样做的效果并不理想。在学生阅读时,词汇对文章理解的影响依旧很大,学生难以理解文章。究其原因如下:(1)中职学生词汇匮乏,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不仅生词对其理解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其原有词汇的匮乏也不利于理解。因此,教师仅处理生词的做法,并没有真正帮助学生扫清阅读中的语言障碍。(2)背景知识没有系统的建构与激活,教师让学生根据题目或提出的问题激活学生背景知识的做法,可能会产生两个问题:一是学生被激活的背景知识比较零散,不够完整,不利于对文章内容的猜测。二是学生缺乏理解文章所需的背景知识,难以从文章题目或问题中猜测内容。因此,教师仅依据标题或某些问题来建构和激活背景知识的做法是欠妥的。
由于目前阅读读前活动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有必要调整教学策略,从而提高读前活动的有效性。
概念图定义及结构形式
(一)概念图的定义
概念图最初是由约瑟夫·D·诺瓦克(Joseph D Novak)和他的同事于1970年在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提出的。诺瓦克把概念图定义为: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实用工具,是一种以科学命题的形式显示概念之间的意义联系,并用具体事例加以说明,从而把所有的基本概念有机联系起来的空间网络结构图。很多学者认为概念图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的图示法。
(二)概念图的组成要素及结构形式
概念图主要由概念、命题、交叉连接和层级结构要素组成。概念是同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命题是对事物现象、结构和规则的陈述;交叉连接表示不同知识领域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层级结构是概念的展现方式,一般情况下,最一般、最概括的概念置于概念图的最上层,从属的概念则在下层。
概念图的结构包括节点、连线和连接词,概念图由概念节点和带有标签的连线组成。概念图的图表形式是概念放置于方框或圆圈中,用连线连接两个概念,用联系词表示概念之间的关系。
概念图用于中职阅读读前活动的意义
随着对概念图研究的逐步深入,研究者发现概念图蕴含着丰富的教学功能。概念图已从最早的评价工具逐步拓展到作为新的教学技能及策略加以应用。将概念图作为教学策略运用到阅读读前活动的意义如下。
(一)概念图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
动机是一种驱使人进行活动,从而满足需要、达到目标的内部动力。只有当外部刺激和个体需要相结合时,才能产生活动的动机。教师让学生依据文章的话题绘制概念图的活动,让学生了解到“What do I know?”同时,这项活动又激发学生思考 “What do I want to know in the text?”也就是说,概念图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内在需要,加上文章蕴涵着学生期望知晓的内容,两者相互作用,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动机。
(二)概念图能有效激活和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
人们头脑中的知识是相互联系的结构形式,但是这种结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高度抽象的。概念图是人脑中储存的关于某一主题知识结构的一种图式表征形式。换句话说,概念图用直观形象的图表形式将高度抽象的内容表现出来。概念图的制作过程实际上是学生思考与话题有关内容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大脑中背景知识被激活的过程。概念图将背景知识可视化后,可以随时为学生理解文章提供支持。
(三)概念图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扫清阅读时的语言障碍
中职学生阅读的语言障碍主要是词汇。不仅生词对学生理解文章产生障碍,其原有词汇的匮乏也是一大问题。教师在考虑如何解决词汇问题时,应当首先考虑中职学生原有词汇的激活及巩固。根据词汇提取的各种表现,研究者们很早就认识到大脑词库中关于某一主题的相关词汇是存放在一起的。依据概念图可以将某一命题或知识结构用图表表现出来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概念图激活及巩固学生原有词汇。
安德森和保尔(Anderson & Bower)认为:如果新信息能够很恰当地嵌入到已有的图式中,则这种信息比无法嵌入的信息更容易理解、学习和保持。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在讲授生词时,若教师能将生词合理嵌入原有词汇的概念图中去,将更有利于学生对生词的理解。也就是说,概念图可以提高生词学习的效率,帮助学生扫清阅读时的语言障碍。
综上所述,概念图作为一种教学策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激活及提供学生理解文章所需要的背景知识,有效地帮助学生扫清阅读时的语言障碍,从而达到读前活动的目的。
概念图在中职英语阅读读前活动的应用
英国著名学者卢姆哈特的相互作用模式表明:读者的阅读能力由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及形式图式来决定。语言图式指读者对阅读材料的掌握程度,如语音、词汇等。内容图式指有关阅读材料的话题、背景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形式图式指关于文章体裁方面的知识。语言图式是理解文章的基础,内容图式是理解文章的依据,而形式图式是掌握全文结构的途径,三者缺一不可。在读前活动中,若能从这三个方面有效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将大大降低学生理解文章的难度。但是,图式是高度抽象的,又具有个体差异性,在教学中很难把握。鉴于概念图能够用直观形象的方式来表达知识结构,能有效呈现思考过程及知识关联,引导学生进行意义建构,教师可从三个图式的角度出发,运用概念图策略有效设计英语阅读读前活动。
(一)语言图式的激活
语言图式的激活分为两部分:一是激活及巩固学生原有词汇;二是在原有词汇的基础上教授生词。这样既解决了中职学生词汇量不足难以理解文章的问题,又解决了生词对学生理解的障碍。
利用概念图归类学生被激活的单词 教师可以利用与阅读文章相关的图片、话题等引入某个单词,让学生对这个单词进行“头脑风暴”。之后,教师根据学生被激活的单词,对单词进行分类,绘制概念图。通过合作学习所建构的概念图的词汇量远远大于学生的个人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概念图不仅解决了阅读的困难,并且帮助其扩大了词汇量,夯实了基础。
将生词合理嵌入被激活单词的概念图中 教师可以根据概念图中的词汇所表达的话题,通过对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等方式呈现生词,并将生词归类至概念图中。这样的做法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生词的理解,加速学生对生词的吸收。
(二)内容图式的激活
掌握语言文字并不一定能理解文章,关键在于是否有相关的背景知识。对于学生来说,背景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已知的理解文章所需的相关背景知识;另一类是未知的背景知识。针对两类不同的背景知识,教师可以利用概念图帮助学生激活及建构。
利用概念图激活学生原有的背景知识 教师先向学生提供一张关于某话题背景的图表,图表中不包含具体信息。之后,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关于话题背景方面的内容。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逐步激活图表中所需的具体信息。利用概念图能够系统地激活背景知识,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帮助学生理解文章。
利用概念图建构新背景知识 教师向学生提供某一话题,让学生围绕话题进行“头脑风暴”,思考想知晓的内容,随后,学生向教师提问。当教师回答完问题之后,向学生提供一张关于话题的图表,让学生依据图表要求,利用刚刚获取的信息完成图表。这张概念图不仅解决了学生因缺乏相应的背景知识而难以理解文章的问题,且将新获取的知识结构化,更利于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
(三)结构图式的激活
有了语言知识,也有了相关背景知识,对于文章理解已经没有任何问题,但要提高阅读的速度必须具备篇章知识。读者对文章结构越熟悉,阅读时就越容易把握思路、层次,对文章的框架结构和各段落的组织排列及文章的逻辑关系也就越清楚。也就是说,在学生阅读文章前,如果能够提供文章的框架及段落组织形式,将更有利于学生迅速找到想要获取的信息。
对于激活篇章层次的结构,可以按文章通常的组织方式,把握文章脉络。一般来说,文章由三大部分构成:开篇、正文及结尾。由于学生对于篇章结构较为熟悉,教师只需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学生便能够绘制关于篇章结构的概念图(如图1所示)。
文章段落的扩展方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过程顺序及例证法、定义法、因果法、归纳法、演绎法等。因此,段落组织结构比篇章结构要复杂。这就需要教师向学生提供不同类型段落扩展方式的概念图,帮助学生激活或建构段落的组织方式。例如,若段落是以时间顺序或过程顺序组织的,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表示一连串事件的序列图(如图2所示);用于表述某一复杂问题的原因及各个因素之间关系的鱼刺图或因果图(如下页图3所示),可以表示以因果法组织的段落结构。概念图不仅能够简化学生对段落组织的认识过程,并且能够让学生把握段落中重要信息的位置。
语言、内容及结构方面的背景知识是学生理解文章的关键。英语阅读读前活动设计应当从这三个角度出发,利用概念图策略有效提高读前活动的质量,达到读前活动的目的。
笔者探讨了概念图用于中职英语阅读读前活动的意义及如何利用概念图有效激活中职阅读读前活动。探讨的角度是从教师出发,由教师向学生提供概念图。本文并未涉及教授学生如何建构概念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何教会学生利用概念图进行有效学习将是须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David Nunan.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2]王立君.概念图在促进认知和评估知识结构方面的理论与实证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
[3]胡小勇.概念图教学实训教程[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董艳萍.心理语言学与外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5]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6]郭亨杰.心理学教程[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7]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一、关于作文指导
指导是指学生作文前的指点,引导。初中生还处于学习写作的初级阶段,尚缺乏独立写作能力,下笔前没有教师的指导,很难正确领会作文要求,写出来的文章,毛病必然很多。如果在作文前给予充分的指导,就会使学生初步弄清楚为什么写,如何写,就会使他们受到鼓舞,提高作文的积极性。
作文指导要着力于激发写作兴趣,打开思路,并给学生留下思考、想象的空间。在作文指导中,教师应指在要害处,导在兴趣上。对于一些题目,老师不应讲得十分透彻,应该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在学生作文前,教师先设法给学生各种各样的启发和素材,如看图画,读书,听音乐,看戏剧,讨论等,以唤起学生作文兴趣。
二、关于作文解说
说文指的是学生针对作文题目和作文要求而进行的“即席发言”。它是作文指导的继续,又是学生写作文的基础。说文的时间一般为10分钟,说文的内容包括说文章的题目、说文章的主题、说文章的体裁、说文章的构思、说文章的布局谋篇等。说文的形式可以个人说,可以小组选出代表说,教师也可以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其中说。要求学生在听取别人意见的基础上要有自己独到的构思和见解。
安排“说文”这一环节,既便于学生之间相互启发,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又便于老师发现问题,现场指导;既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路,又利于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进而为“初作”创造条件。
三、关于作文修改
修改是整个写作训练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教师要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习惯和能力,要把修改初作作为不可缺少的步骤,并及时检查。
修改时,可采用学生自改、学生互改、教师批改等方式,我们主要采用学生互改和教师批改相结合的方式。不论采取哪种方式,都要让学生做到“十查”:一查观点是否明确;二点是否突出;三查内容是否充实;四查扣题是否紧密;五查详略是否得当;六查结构是否完整;七查文笔是否简练;八查句子是否流畅;九查用词是否确切;十查标点是否准确。在“十查”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进行修改。修改之后,还应让学生写出200字左右的批语,谈出自己修改作文的意见或感想。让学生真正明白了自己作文中存在的毛病,对进一步提高作文水平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四、关于作文讲评
学生在完成初作之后,不仅急于知道自己写得怎样,而且迫切希望知道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因此一般都爱听评讲。教师应善于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采取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讲评。根据每次作文的要求,从学生的作文中挑选有代表性的让大家分析评论,指出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好,哪些地方写得不好,为什么不好,应该如何写,使学生在讲评中得到启发,然后对照自己的作文,或让学生读范文,引导他们将范文与自己的作文对照分析,领会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或由教师讲课前把初作本发给学生,要求他们对同学和老师批改的地方仔细琢磨,写出心得体会,然后选几个体会得深的学生做重点发言,并引导其余学生作补充。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发言作出总结。这种方式能促使学生重视批改,扩大批改的效果。
评讲可概括为:“概说全局,肯定成功,分析不足,指津引路”。这样评讲起来,有点有面,有正有反,材料丰富充足,内容具体贴切,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收效比以前大得多。
讲评宜注意以下几点:(一)讲评要有充分的准备。首先要把批改中发现的主要优缺点记录下来,然后分析综合,确定讲评的内容。(二)讲评要有重点。教师要紧扣作文要求,一次集中解决一两个问题,不能面面俱到。对讲到的那一点必须抓准、讲透,分析得情理俱足,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三)讲评要贯彻表扬为主的原则,要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四)讲评要师生共同活动。教师既是讲评的组织者,又是讲评的参与者。
讲评是作文指导的再现和提高,是作文修改的深入和继续。通过讲评,使学生明确自己习作中的优缺点,进而获得理性认识,为“再创作”铺平道路。
五、关于作文“再作”
长期以来,教师的作文教学,往往是一题一作,学生写完交给老师,老师批改讲评完发给学生就算了事。这样,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失去了再认识、再实践的机会,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通过我们的摸索和探讨,认为“一文再作”是比较有效的途径之一。
“再作”的训练过程是在指导、说文、写作、批改、讲评的基础上所作的复作和复批。“复作”是指学生在修改、讲评的基础上进行的又一次写作。复作要达到以下要求:(一)标题、段落合乎书写的格式;(二)标点符号清楚正确;(三)字迹工整,卷面整洁。(四)行文流畅、语言规范、富有新意。对复作这个环节要严格要求,这不仅可以促使学生重视文章的形式美和内容新,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
我国新颁布实行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就明确指出,语文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阅读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语文教学与学习应当在平等的对话过程中进行。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对话关系既不是平常简单的问答,也不是形式与表象的交流,而是在认识活动中,主体之间能发生心灵上的沟通与升华。在以平等对话为基础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师与教材编写者及阅读文本、学生与阅读文本、教师与学生关于阅读文本、学生与学生关于阅读文本等多种对话关系。教师弄清这些对话关系,则可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及综合素养的提升。
2教师与阅读文本之间的对话
教师与阅读文本之间的对话本质上指的是教师认真研究阅读教材,做好备课工作。教师应强调对话,首先要以一个读者的心态去感受阅读文本。在新颁布的语文课标中,就指出阅读应让学生开展积极主动的思维情感活动,在加深体验和理解的基础上,得到思考与感悟,获得美的感受。为使学生有所思考感悟,得到情感上的升华,教师首先就应当有自己的感悟,在心灵上得到震撼。
首先,教师应对阅读文本的声音进行认真倾听,在亲近文本时,运用现代人的身份和自身心境进行解读,从而产生属于自己的理解与感悟。例如阅读完《寡人之于国也》这篇课文,在感动儒家仁政思想的同时,也认真反思梁惠王治国政策不合时宜的具体原因;阅读完《我为什么而活着》这篇散文时,教师应思考学生如何才能理解生存与生命的真正意义等。教师对文本的这些理解、反思、感动等心理活动,即为对阅读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与感悟。
3学生与阅读文本之间的对话
在现代阅读理论中,指出文本的意义需在读者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进行构建,这也说明文本的意义应当由读者自己进行构建与生成,不可复制。中国清代文学家王国维曾提出“有我之境”的观点,其指的是以我观物,所观之物赋予了我的色彩。语文阅读为走进文章美妙世界中的一项过程,教师应当让学生成功进入有我之境中,同阅读文本进行直接对话。例如,在讲授《我有一个梦想》这篇文章时,教师可让学生反复朗读,使其对文章进行感知与质疑,进而将学生思维创新能力充分激?l出来,使其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伟大祖国的繁荣及人类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然而,由于课时有限,学生经常还未能进行充分感悟,教师便让其进行情感交流,同阅读文本之间的对话常被教师与学生之间反复的问答所代替,学生难以自主获得文本的意义与感悟。在此种形势下,教师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文本对话时间,首先,让学生仔细阅读文本,切实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正确的文本解读;其次,学生在经过认真阅读后,会将相关的各种知识及经验激活,从而产生深刻的感悟;最后,不同的学生在对文本进行深入阅读时,会产生不同的解读,这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阅读文本的自主积极性。学生阅读文本这一过程不可省略,只有学生与文本进行了倾心对话,才可确保语文阅读教学的顺利、有效进行。
4教师与学生关于阅读文本的对话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充当好对话者这个角色,平等介入有关阅读文本的对话中,将自己的理解与感悟传递给学生,在对其产生影响的同时,促进整个对话过程的互动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做到以下两点。
4.1对学生进行认真倾听
当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感悟进行交流时,教师应认真倾听并欣赏学生的表达,将学生文本理解的深度及偏差准确判断出来,并决定需要补充哪些内容等。例如,莫泊桑的《项链》这一堂课,教师首先可以给学生20分钟左右的讨论时间,在此过程中,认真去倾听学生的理解,并做好记录。完成讨论后,教师再将自己与学生对女主人公马蒂尔德的认识及理解做好小结,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也能使学生与教师、阅读文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为缩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审美差距,教师就应对学生的表达进行认真倾听。
4.2确保教学相长
由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还比较稚嫩,因而教师需做好帮助与引导工作。同时,教师应以宽容、平等的形态同学生进行对话,在启发学生的同时,也得到学生给予的精神方面的馈赠。例如,在讲授《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一课时,笔者采用分组讨论问题的方式开展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对翻译关注的同时,注重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完成阅读后,有的同学学会了举一反三,对邹忌的劝说及齐王的做法表达自己独特的理解,一些笔者备课时未注意得到的细节也被学生发现。在对话式阅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相互促进,共同得到了提高。
5学生与学生关于阅读文本的对话
学生与学生关于阅读文本的对话指的是学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与他人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并共同获得了更为深入的理解,以及合作学习、互相探讨的乐趣。在关于文本的对话中,学生对文本进行不断的质疑与解疑,在将自我真诚展现出来的同时,虚心接纳别人的意见,从而实现自我的不断完善。在讲授《项链》这一课时,对于持女主人公马蒂尔德的性格是虚荣的学生,另外一些学生提出了质疑,马蒂尔德为了得到社会及他人的认可,从而作出众多的努力,能简单评价为虚荣吗?学生通过与他人之间的对话,充分丰富了自己的视界及对事物的看法,实现了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