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创新创业项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基于当前社会就业情况,部分学生在毕业时未能及时找到合适工作,而找到工作的学生,会因多种因素影响,频繁换工作,不利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而高等艺术院校实施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借助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师团队等,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提升学生专业化水平和创造性思维。学校鼓励学生利用在校期间的各种资源和创业平台,把所学知识转变成现实生产力,学生通过自主创业,也能在校内产生影响力,带动更多学生参与进来,形成更多创业项目,提供更多工作岗位,以缓解就业压力。2.顺应国家发展战略。高等艺术院校实施创新创业项目孵化,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业,顺应了国家鼓励、支持创业的战略需求,在缓解就业压力的同时,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也有利于对本土文化的传播。学校通过与政府、企业的合作,搭建大学生科技创业园等,能够促成生产力转化,有利于成果孵化。另外,高等艺术院校实施的创新创业项目,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和服务性,有利于树立本土文化品牌。
二、当前高等艺术院校实施创新创业项目孵化面临的困境
1.指导力量薄弱。大学生创业成果孵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多方力量辅助完成,其中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就业指导方面的老师扮演了关键角色,发挥着重要指导作用。然而,当前我国艺术院校在指导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中,存在指导力量薄弱现象。如老师对于学生的指导,仅局限于课程培训、法律援助、心理辅导等层面,而后期实践性较强的跟踪指导、项目推介、招投引资等环节,老师给予的指导力度不够。2.平台建设力度不够。高等艺术院校建设创新创业平台可以帮助大学生孵化成果,推动创新创业发展和技术进步,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然而,当前一些学校在相关平台建设方面力度仍需加大。3.学生积极性不足。艺术类学生思维活跃,独立性较强,但是也有着显著的依赖和从众心理等共性问题。如有些学生在角色转换后,从紧张的高中过渡到大学,开始放飞自我,对学习降低要求,只要拿到学分即可,而对于学校开展的一些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认为这些与自己关系不大,不积极不主动。部分学生受传统思想影响,对自己未来的择业依靠父母或老师,自主性不够,创业勇气不够,这些因素都在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4.品牌形象不突出。品牌形象对企业来说,会影响到它的生存和发展,而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品牌形象也极其重要。可以说,品牌形象能够发挥巨大的凝聚效能,能将学生牢牢凝聚起来,让学生立足团队转变思维方式,为了最终的项目孵化克服困难共同努力。然而,部分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易受市场化、功利化影响,品牌意识淡薄,眼光不够长远。没能充分依托艺术院校独有的文化氛围,孵化的项目成果缺少特色,缺少本土性,缺少一定的文化承载力,艺术性和服务性不足,造成综合竞争力较弱。
三、促进高等艺术院校创新创业项目孵化的有效措施
1.完善孵化基地功能,提升指导水平。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需要多方力量助力,除了学校还需政府、企业等发挥合力,为大学生提供场地、资金、科研等方面的支持。一方面,高等艺术院校继续发挥教育者作用,立足不同院系和学生的专业特点,结合市场最新动态,及时掌握前沿信息,不断完善课程设置,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同时,为学生提供政策、法律、心理等方面的援助,帮助学生解除后顾之忧,让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创新创业项目中。另一方面,不断提升指导水平,完善基地各项功能。项目孵化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除前期课程培训等,更需关注后期的跟踪指导、项目推介、招投引资环节。因此,高等艺术院校除了要重视对校内老师综合能力提升外,还需不断加强指导力量,加强校内外合作。学校可以聘请有企业经营经验的优秀企业家、投资人、校友等担任创业指导师,对学生的项目孵化、项目推广环节给予更为专业、科学的指导。2.加强沟通平台建设,促进信息共享。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需重视平台建设,相关主体也需要借助专门的平台来对大学生提供服务和指导,实现信息共享。鉴于此,艺术院校需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一定支持,来加强专门的服务和指导平台建设。同时,不断丰富平台模式,可借助互联网技术,促进线上线下结合。如吉林艺术学院在2015年牵头创建的“i未来原创艺术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提供原创艺术展示、信息交流和商品交易,吸引了大量艺术人的关注和用户注册。平台建成之后,为了充分发挥其作用,还需重视宣传和后期维护。如可通过校园网站、公众号等进行推广,设置信息反馈平台,便于平台及时改进,还可邀请领域内优秀人员来校进行现场指导等。总之,平台作为一个重要载体,将有利于带动新项目发展,助力新项目孵化。3.建立奖励机制,激发师生创新创业激情。高等艺术院校在实施创新创业项目孵化中,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可以有效调动广大师生的参与热情,助力学生创新创业。学校可以根据地方政府推出的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开设专门的创新创业基金、奖学金等,如设立创新奖学金、创业奖学金,一是对创新人才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以奖学金或“优秀成果奖”的形式进行奖励和鼓励。二是奖励在创新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业、创业实践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颁发创业奖学金或者“创业先锋奖”。对于完成项目组建,获得较好成果的项目组成员,可依据创新创业学分的赋分标准认定学分。同时将教师创新创业项目指导情况计入教育教学工作量,在校内绩效分配、教师考核奖励、职称职务评聘以及各级各类人才项目、教学科研项目遴选立项等工作中予以适当倾斜,稳步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权重,最大限度调动师生参与积极性。4.借助艺术院校文化优势,打造本土文化品牌。高等艺术院校以其自身的优势,有着深厚的校园文化气息,将这些优秀的物质、精神等文化融入到创新创业项目孵化中,将有利于拓展创新创业新思路,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精神风貌和创新思维。因此,在实施项目孵化中,相关主体要注重发挥艺术院校独特的校园文化功能,借助各种文化资源,秉持原创精神,让项目更具艺术性和服务性,体现出艺术院校独有的特色。同时,要在继承优秀传统过程中,赋予新鲜血液,使其与时代接轨。所以艺术院校在实施创新创业项目时,要鼓励学生立足本土优秀传统文化,从本土文化中找寻灵感,打造本土文化品牌。
四、结语
【关键词】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综合素质;收获
大学的四大功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引领,其中人才培养是大学的主体功能,为了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充分实现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教育部2007年起推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借以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激发学生创新热情,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创新创业项目来源
大学是学习理论知识和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阶段,为学生毕业后服务社会积累必要的技能和知识。近年来国家提倡大学生自主创业,出台了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支持措施,但是由于学生缺乏创业经验,因此很难在毕业后短期实现自己的创业理想。为了积累大学生创业的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大学期间应鼓励学生参加一些创新创业项目,创新创业项目来源主要有三类。
1、教育部推行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项目逐步培养和锻炼学生创新能力,创新创业项目不仅会督促学生学习、掌握和灵活应用理论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交际能力。
2、学校设立的大学生创新项目
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设立一些校级学生创新项目,可分为重点项目和普通项目来支持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实验研究,尤其支持行业特点明显,转化能力强的项目,项目产品市场化,实现以项目推出产品市场化,以产品保障项目进一步完善。
3、企业设立的科研项目
企业针对生产经营过程出现的产品需求、技术难题、经营困境等具体问题,联合高校设立科研项目。一方面收集到了一些创意性很好的信息,从而促进企业的实际生产活动,另一方面起到了宣传企业的作用。
二、“新价值”二手书籍与用品代卖平台项目的建设内容
笔者2012年申请立项了国家大学生创新项目:“新价值”二手书籍与用品代卖平台,项目成员主要由会计学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组成。近年来国家提倡环保、绿色经济,秉着“服务学生,低碳校园,奉献社会”方针,旨在最大限度对在校大学生闲置二手书籍与用品进行循环利用,方便学生,同时建设低碳环保校园的共享平台。
1、项目主营业务
项目将建立网络和实体两个平台,废品代售和寻找货源两个方向,主营二手书籍与用品的代售代买和出租两项业务,兼营物品寄存和后期捐赠,主攻二手书籍市场,并以专业化的视角将其分类管理,从而达到创办初衷,兼顾企业效益和社会责任。
(1)代售业务。与闲置物品物主联系,对物品进行估价,与物主确定物品交易价格区间,达成物品保管代卖协议。将收集物品统一保存,按照使用价值分类存放。具体分为:二手书籍、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类别。其中,将二手书籍具体分为:各专业各学科教辅书籍;英语等级考试书籍;计算机等级考试书籍;各专业职业资格考试书籍;优秀学生学习笔记;课外阅读书籍等多个针对性专区。同时对包含笔记重点等附加值的书籍进行特殊标记,适当调高估价。在网络交易信息平台于实体店面中交易信息,卖出物品,获得代卖提成。
(2)出租业务。对非专业书籍,及其他二手购买价值不大的物品,进行情况分析,将适于出租的物品分类存放。在信息交易平台上相关信息,完成出租,获得佣金。若存在物主不愿出租的现象,可预期进行协商,低价买进,进行出租。
(3)后期捐赠。定期清查库存,将长期未卖出物品统一存放,与物主联系,提出捐赠意见,征求物主意见,将物品捐入慈善机构和附近贫困地区,如遇物主不愿捐赠的,将物品低价买入进行捐赠,或归还物主。
2、项目特色
(1)针对大一新生与大四毕业生提供针对。大一新生“省钱省事入学快车”、毕业生“一站式旧物安置安心离校平台”等特色板块。
(2)建立“安心回家”假期寄存服务专区,对假期寄存物品进行统一管理。
(3)建立“城乡校园手拉手”互助版块,将长期无人购买物品,或有捐赠意向物品统一捐赠。
3、项目运行效果
项目平台搭建后,二手资料信息,一个月内需求信息46条,销售信息62条,成交35笔,取得135元的佣金。试运行期间,信息界面较为美观,交易信息平台运行正常,基本功能能保证项目实施。
三、创新项目实施的收获
1、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新价值”二手书籍与用品代卖平台项目,从选题、可行性论证、资料收集、二手资料收集、平台试运行,项目成员全面感受了创业流程,将以前所学的分散的知识有机融合到实际项目,打破了课程的限制,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对所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大综合。学生在实践中训练灵活性思维、求异型思维、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思维,开发思维的灵活性、精确性、敏捷性及变通性,激活了创新潜能和创新的主动性,从而提高了综合素质。
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
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发挥自身潜能,分工协作,统筹兼顾,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从而克服自身毅力不足而可能半途而废的缺陷,在共同商讨下得到一个一致认可的可行性解决办法。团队成员有效沟通,使整个团队协调一致,有条不紊地运转,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最终完成项目建设。
3、增加学生学习热情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原来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得比较模糊,知识原理停留在书本上,一些概念结论感觉比较抽象,缺少感性认识,因此学生在推动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动脑筋,查阅文献,并进行归纳总结,搭建交易平台,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对所涉及的概念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为以后创业积累经验。
四、结语
大学生通过参加创新创业项目,从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学生已学过的基础知识,加深了对课程的理解,掌握了一些新的知识和技能,开阔了思维,增强了参加科学研究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为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尽快的适应工作环境提供了条件。
【参考文献】
[1] 韩连山,俞小勇.国家大学生创新计划课题实施的一点经验[J].中国电力教育,2009.4.128-130.
[2] 魏宇翔.创新项目对工科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11.20.64-65.
[3] 王霞晖,刘喆.谈参加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的几点收获[J].探索,2012.9.140-142.
[4] 李海霞,杨清林.应用型本科高校实施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的探索与建议[J].价值工程,2012.18.254-255.
[5] 张继梅.创新项目制实践教学模式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10.70-72.
【作者简介】
关键词: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课程改革;计算机专业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3022802
0 引言
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另一方面大学生“睡课堂”现象层出不穷,二者相互胶着促使教育不断深化改革以适应人才培养的新目标。随着就业压力的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上了创业之路。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计划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本科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逐渐掌握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创新实践的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湖北省于2013年启动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提出不仅要重视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科研能力,而且也应将创新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并提供平台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我校申请的“校园行――音乐播放器”项目被立项为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该项目以Visual Studio 2008为开发平台,选用C#作为开发语言进行Windows窗体应用程序的开发。通过项目实践,组员对计算机专业课程中的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实战中学习前沿的软件开发技术,整合所学课程知识、查找网络资源、选取开发工具,无一不在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切实体会到大学生创新性计划训练项目对于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积极意义。
1 计算机类课程改革面临的问题
计算机类专业课程对实践性要求很高,不仅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程序开发能力,还要具备软件项目的整体管理理念和团队合作精神。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完成验证性实验为辅。通过调研发现,高校中95%的实践类课程其理论和实践比例低于1:1,实践环节严重不足,加之计算机专业课程被分散到在大学四年中,课程之间相对独立分散,不利于整合性学习,学生开发能力不强,创新能力不足更谈不上团队合作。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1.1 传统教学方式与现有人才培养目标不适应
高校普遍采用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在绝大多数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课内实验阶段,学生多完成验证型实验,以C语言为例,验证型实验同设计型、拓展型实验比例为8:1,教学目标并未以自主分析和创新为核心对整个课程进行有效掌控。绝大多数学生并未真正参与完整项目实践。
1.2 教学时长和项目不匹配
一周4课时为国内高校普遍采用的教学形式,在学习了一定的基础知识(通常1-4周)后,转为一周2课时理论加2课时课内实验的形式。对于计算机专业课程而言,实践的紧密性与知识的不连贯性之间的矛盾容易让学生产生不知所措的倦怠情绪,学生不能有效地深入知识体系。一周2次课的时间间隔,使得在下一次上课时不得不重新对上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回顾。课时短、间隔长导致无法用项目背景去引导教学过程,使得学生在学习时因知识的零散和抽象感到迷茫,因知识的不连贯和脱节而感到浮躁。
1.3 专业课程分散难以整合为开发能力
由于在大学里计算机专业知识体系被分散到四年的课程中进行学习,课程在结构上较为松散。如我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为:大一开设计算机导论和C语言程序设计,大二开设Java语言程序设计和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Web应用系统设计,大三开设Hibernate、Struts、Spring框架技术、编译原理、软件工程,信息安全,大四主要为选修课。由于在基础课程阶段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导致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一旦涉及技术上的问题就感到困难和排斥,不能进行深入的自主式学习,学习的驱动性不强。
1.4 目标不明创新意识匮乏
通过调研发现,大多数学生在入校选取专业时具有盲目性,并不明确自身的就业规划方向,因此缺少学习目标和动力,惰性在三本院校表现得尤为明显,学生创新意识淡薄。良好的创新环境氛围的缺失,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基于应用型大学对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鼓励学生多参加课外实践锻炼,在实际开发过程中不断地自主探索新技术,通过实践掌握系统开发的完整知识体系。
2 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在计算机课程建设中的必要性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将“创业”提到一个新高度,要求各地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健全创业成果和学分转化教学管理制度,允许大学生休学创业。政策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非常大。创业的前提是具备创新意识,但是由于高校缺少创新训练环节,学生缺乏实际创业环境与经验,所以毕业后很难在短期内实现自己的创业理想。因此在校内提前进行创新创业人才孵化是非常有必要的。湖北省从2013年起每年开展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项目逐步培养和锻炼学生创新能力,创新创业项目不仅可以督促学生学习、掌握和灵活应用理论知识,还能培养团队合作能力、交际能力。与此同时,各高校也意识到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如加大校级学生科研、教研项目扶持的力度,设立素质学分,支持并鼓励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建设校内人才孵化基地;加强校企合作等。
2.1 创新创业项目的建设内容
我院承担了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多项项目。以“校园行――音乐播放器”项目为例,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有力的促进了项目组成员对计算机相关课程的深入学习实践,激发了学生对前沿技术探究的兴趣。本项目具有四个优点:无弹窗无后门,安全性高;内置校园广播和网络电台;独有的一键进入夜间模式和轻松休闲的动感娱乐游戏。从选题、可行性论证、资料收集、软件开发、运行测试,项目组成员全面感受了创业流程,将以前所学的分散的知识有机融合到实际项目中,打破了课程之间的桎梏,在实际应用中对所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全面整合。对目前主流音乐播放器所采用的技术进行充分的调研并撰写技术文档,拟定项目实施计划,完成需求分析、软件设计和编码,设计测试用例及小范围地用户体验调查。系统采用MVC设计模式,对于视图层(View)进行界面的统一设计,控制层(Controller)进行统一管理,根据用户操作发送的命令请求一层一层的进行判断选择,最后调用模型层(Model)提供的接口响应用户的具体操作。
2.2 项目依托的计算机相关课程知识
C语言、C#、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编程语言类课程,数据结构、离散数学等算法类课程,数据库系统概论、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编译原理等系统原理课程,及软件工程、专业英语等基础课程的学习均为项目实践提供知识基础。安装Microsoft Office Visio、Power Designer等建模工具,展开分析设计、绘图等。项目组成员以项目为依托进行自发性探索学习,对计算机相关课程进行了整合实践,将原本分散的课程知识汇聚到一起,不仅巩固原有知识,而且对各课程知识之间的联系有了一定的掌控力。
3 探索计算机专业建设改革思路
德国教育宣言曾经说过: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人们适应传统的世界,不是着眼于实用性的知识和技能,而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主动性,抽象的归纳力和理解力,以便使他们在目前无法预料的种种未来局势中,自我做出有意义的选择。计算机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够自主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为以后创业积累经验。改革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3.1 课程模式调整
扩大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比例,可采用目前流行的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放到课外,通过慕课、微课、网络课堂等形式让学生自学,而将项目引入课内进行讨论,学生在实践时产生疑问,以疑问带动讨论,激发学习兴趣。翻转课堂时间以4个课时为宜。
3.2 鼓励大学生科研立项
高校应多鼓励在校大学生参与校内,省级,国家级科研项目、创新创业项目的申报,校内申报条件可适当放宽,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大一新生跨年级、跨专业进行联合项目的申报。
3.3 建立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基地
校内建设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基地,引入企业支持,迎合市场需求,找准切入点,实现项目推出的产品市场化,以产品保障项目进一步完善。在大三阶段可挑选部分学生率先进入基地,参与企业级项目的实践。
3.4 建设计算机专业课程圈
由于计算机专业的课程群体系庞大,不利于对低年级学生开展创新意识的培养,所以提出课程圈的概念,即针对每个年级设立不同课程圈,相关课程组成
圈,圈圈环绕形成整个计算机课程群。图1表示课程圈详图。圈与圈之间用课程设计相连,课程设计采用企业工程师和专职教师联合授课的形式。大一学生可围绕C或者Java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完成不带界面的简单项目,如运动会计分系统、校园歌手大赛系统、银行系统等;大二可进行Web项目实战,如教师工资系统、物业管理系统等;大三下学期部分学生可进入企业扶持的校园孵化基地;大四争取所有学生进入孵化基地锻炼。
图1 课程圈
4 结语
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项目实践,需综合运用已学过的课程知识,在团队协作和沟通中相互促进。既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创新创业项目实践训练的角度,为今后的计算机建设改革提供了思路,对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胡桂兰,覃志东,董国胜,陈捷.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对软件工程课程的积极意义[J].计算机教育,2012,(12):5659.
[2]曹剑辉,周合兵,罗一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8):195198.
[3]陈洋,闫达远,明道福.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的实践与思考[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9396.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创新创业;教师培训;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5-0154-02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中国的国家战略之后,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创业创新的风潮。据不完全统计,从2013年至今,国家出台了至少22份相关文件促进创业创新。其中,2015年12月,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高校要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1]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并纳入学分管理。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类研究机构和创新创业类课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虽然早在2010年,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就强调,要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引导各专业教师、就业指导教师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案例研究,不断提高在专业教育、就业指导课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2]然而,随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推进,高校师资力量缺乏的问题日益凸显,难以全面而有效地展开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因此,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提高整体师资队伍素质,进而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化发展。
一、项目教学法的引入
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培养学员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技能等各种创新创业综合素质,并使其最终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这对教师综合能力要求很高。为了更好地提高创新创业教师的教学综合能力,各地高校纷纷开展了各种活动,其中,培训是最主要的方式之一。那么,应用何种方法来对教师进行创新创业教学能力的培训呢?笔者在这向大家介绍实践效果甚好的项目教学法。
(一)项目教学法
基于建构主义的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项目为主线、以能力为本位、教师为引导、学员为主体”的、以学员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它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注重学员主动思维、主动探索、主动实践的意识和能力。[3]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项目教学法有三个典型的变化:一是“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员为中心” 转变;二是“以教材为中心”向“以项目为中心”转变;三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向“以学员的‘训’为中心”转变。在项目教学过程中,随着教师角色的变化,教师摆脱了类似百科全书或资源库的作用,将“教”实现为“导”。通过对学员实际的分析和观察,根据项目目标,教师设计不同的社会情境,引导学员个人或小组进行有目的的实践,让其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中做、做中学”,在实践中消化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去完成项目,进而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可见,项目教学法赋予了学员更多的自主机会,让学员成为认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项目教学法能更好地激发学员的兴趣、端正其态度、增强其自主性、开阔其视野、提高其能力。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师生的角色,使得师生得以以合作的模式共同完成项目,互相促进,共同获得进步。
在进行项目教学时,应注意项目设计的几个问题,具体如下。
1.项目任务说明应结构完整、任务明确、内容清晰、指引到位。
2.项目任务应该是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融合体。
3.项目任务应该与企业实际业务或生产紧密结合,选择典型任务或服务为载体进行设计,是对其进行直接再现或高仿呈现。
4.项目任务应充分考虑学员实际进行设计,应保证其能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自主性为主的学习和操作。
5.项目任务不仅是对原有知识和技能进行巩固,更应是一定量的新知识、新技能的补充。
6.项目任务应要求学员进行成果展示,因此要设计明确、具体且可行的成果形式要求。
7.项目任务应重视教师的评价作用,应要求教师对学员表现做出及时的评价反。
(二)创新创业教师培训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师资培训主要是针对教师所需的硬实力和软实力进行设计的。创新创业教师的硬实力方面主要是指其应具备相应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教师应能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知识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实现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同时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而软实力方面主要是对教师在职业素养方面的要求,包括团队意识、创新思维、领导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创新创业教育教师不仅要能正确运用自身的硬实力来制定和实施教学策略,还要能运用软实力去挖掘和刺激学生创新创业的潜质,通过教学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勇气,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开拓思维,为其日后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将所学所训逐步转变为创新创业实际打好基础。因此,采用项目教学法,应坚持“以学员为中心、培训师为主导”的原则,通过精选的培训项目,在培训师对任务进行铺垫的基础上,由学员进行项目的实践,最后进行成果展示和评价,完成整个培训过程。项目教学法具体如何应用?我院邀请到于子正培训师为我院创新创业教师进行培训。整个培训现场气氛非常活跃,所有成员都积极参与到培训的各个环节,培训效果很好。于老师运用了多元的教学方法来开展培训,其中“创业项目的践行模拟”项目教学法(见图1)特别受欢迎。
二、创新创业教师培训采用项目教学法的优点
利用项目教学法开展创新创业教师培训,是对教师硬实力和软实力的有效的综合培训。该教学法具体有以下三大优点。
第一,项目教学法便于多种知识和技能的整合。每个创新创业培训项目在设计中都会设计到多个知识点和技能点,甚至出现跨课程、跨岗位的知识与技能。如在“创业项目的践行模拟”项目设计中,就会涉及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等不同领域的知识,同时,也会涉及管理、策划、财务、文秘等不同岗位的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通过“项目”被很好地整合在一起。项目的训练,能更好地帮助学员领会和应用相关知识与技能。
第二,项目教学法能更好地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在“创业项目的践行模拟”项目实施过程中,培训师的理论输送所占学时很小,主要以学员自身的实践为主。每个组员都被赋予了不同的身份,职责分明,加上奖惩机制,学员都希望通过实操去体验创业的点滴,体验成员间态度的变化、团队合作的价值,这为日后学员承担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做了很好的铺垫。
第三,项目教学法更有利于学员个性的塑造和软实力的培养。在“创业项目的践行模拟”教学过程中,每个学员根据自身的目标选择创业项目,自愿组成小组后,根据各自特长和优势进行岗位选择,这为其在之后的项目开展过程中发挥专长、培养特长打好基础。项目的开展鼓励集思广益,通过全面地讨论和积极地沟通来寻找最佳方案,这不仅有利于项目的有效、高效开展,更有利于学员的个性发展和心理需求的满足,同时也有利于其自主学习、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创新思维等软实力的培养。
三、结束语
虽然项目教学法在各地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培训中有一定程度的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其还处于不断探索的阶段,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随着创新创业教育受重视程度的不断加大,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强调实践性综合素质培养的项目教学法亦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随着项目教学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它必⒋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整体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育部文件教学[2015]12号.
关键词 医学院校 创新创业 观察
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于2016年3月24日已经正式拉开序幕,大赛的主题是:“拥抱‘互联网+’时代,共筑创新创业梦想”,3月~5月各高校参赛报名,6月到7月各高校初赛,8月~9月份各省市复赛。从官方网站可以看到,这次大赛全国各个高校大学生创业者达到54万人次,创业项目11万个。
笔者从事于创新创业教学和辅导工作,特别关注医学院校的参赛情况,由于有机会接触一些院校的参赛项目,因此搜集了全国80所各类医学院校生的创业项目,希望通过这些项目的分析,对医学生的参赛水平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这80所医学院校分别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陕西、甘肃及宁夏等23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的部分本科类的医科大学及专科类的医学高职高专等院校,截止到2016年7月17日,共有1200个(其中创意组的项目为1100个,占91.7%;初创及成长组为100个,合计占8.3%),全部为初赛项目,经过统计,参赛人次为5753人次(每个项目平均参加人次为4.79人次)。本文将对这些项目进行一些系统的分析:
1参赛项目所涉及的医学专业领域
在所统计的各个医学科大学和医学高职高专院校1200个初赛创业项目中,与医疗健康有关的项目有626个(占了52%,见图1),其中应用到医学专业(按照医学专业一级学科分类标准)的项目有429个,涉及了所有的医学专业领域,其中临床医学的数量最多,详见表1和图1。
2参赛项目移动医疗的产品的细分领域
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今天,比起其他行业来讲,移动医疗健康具有信息高度破碎化、信息高度不透明及生B链缺少协调统一等特点,笔者参照美国医学界对移动健康(mHealth)的定义,将移动医疗健康应用细分为十三类,分别是:慢病管理服务平台(主要针对老年人、伤残人士、脑瘫儿的健康与护理)、单科领域的应用(牙科、孕期前后、糖尿病、医疗美容、心理健康)、医生(医学生)交流平台(社区、继续教育、学习)、健康管理数据监测、物联网检测、筛查工具和平台、医疗新媒体(通过传递医疗资讯,进行患者健康教育,同时可以连接医生、制药企业和患者,并可以建立社区,为患者服务)、互联网便捷服务(挂号、查询、预约导诊及报告单)、患者自诊或预诊医患沟通平台、远程诊断在线问诊、医疗大数据应用和精准医疗、公共卫生服务、医药电商平台及PBM。
我们对与医学相关的626个参赛项目进行了逐一分析,有523个项目融入了互联网的技术,因此,我们把这些项目按照移动医疗细分领域进行了归类,(见表2、图3)。
另外,从这些商业计划书中,提及了开发相应APP移动端应用的有397项,微信公众号的有68项,Web形式的有19项,见图4。今天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参加互联网+大赛的项目,采用手机APP作为产品运作或营销手段是非常重要而常见的形式。
笔者有机会通读了这些医学院校初赛的1200个创业项目计划书(与医学专业相关的有626个),有以下发现:
(1)本次大赛来自医学院校医学生的创业项目,有半数(本次的统计数据为52%)的创业项目涉及医学领域,其它的来自非医学专业领域,可见当前医学院校大学生创业项目中,创业思路是丰富的,特别是互联网创业领域,并不完全限制于本专业;
(2)从52%的与医学专业相关的创业项目(表2)中,可以发现,医学生创业的专业相关领域,临床医学、中医学(如针灸、推拿按摩及拔火罐等)及药学领域(包含医药管理、流通、中药炮制等等)的创业项目占据了前三,占了医学相关领域创业项目的82.3%,说明这些领域是当前医学生创业主要涉及的领域,也是同学们比较关注的市场;
(3)从移动互联网医疗的创业领域来看,如今的医学生在医学健康与互联网相关联领域的创业思路是非常广泛(表3),几乎涉及目前最主要的互联网+医疗的领域,同时,也提出了自己创新创业的设想。其中创业项目最关注的领域是慢病管理服务平台,占了24.5%,是关注度最高的细分领域,这其中老年人健康与养老领域占了首位,特别是养老与社区的结合的APP项目,说明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医学生越来越关注这一潜在而巨大的市场,也提出了许多有创意的互联网、数字化技术的解决方案和设想;另外,医疗新媒体、医疗数据应用等比较前沿的互联网数据应用领域,不乏优秀的创业设想,如由四川大学医学生选送的《“Medlinker”医生联盟学术交流平台》和《SMART+MED云病理共享平台》分别获得了本次大赛第26名和27名的好成绩。
不过,参赛的创业项目中未有人涉及在国外非常流行而且重要的PBM形式,这应该与中国现有的医疗体制有关,其实也是未来医疗改革的重要方向。所谓PBM,指的是医疗服务市场中的一种专业化第三方服务,提供该服务的机构一般介于市场内的支付方(商业保险机构,雇主等)、药品生产企业、医院和药房之间进行监督管理和协调工作。PBM基于患者就诊数据的采集分析,药品处方审核等对整个医疗服务流程进行管理和引导,从而达到对医疗服务进行有效监督、控制医疗费用支出、促进治疗效果的目的,应该有互联网技术很好的用武之地。
总之,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创新创业教育作(下转第25页)(上接第21页)为通识必修课逐渐融入到医学院校的课程体系中,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逐渐增强,思路更加开阔,通过“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培养医学生开放、多元、跨界、共享的互联网思维,让广大医学专业学生有更好的展示自己开拓创新的舞台,涌现出更多的创新创业项目。
作者简介:张文杰(1969,6-)月、男、汉族、江西南昌、讲师、工商管理硕士、市场营销和创新创业教育。
关键词:竞赛项目;创新创业;商务卓越;人才培养
整合创业和创业资源,促进创业项目社会化,已成为全球创新创业教育,二十一世纪科技与创业投资的新趋势。清华大学将启动国内商业计划竞赛,已发展成为中国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最具影响力的挑战杯。这被看作是一个学习和创业实践的理论,大学平台和社会资源有机结合的重要载体,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竞争力分析,创业教育中的创业竞争分析路径,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创业竞争模型。
一、竞赛项目综述
如果大学作为一个结构,竞争匹配功能必须是“继承动机”,换句话说,大学竞争的原因至少应该包括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高与创业教育的开放展览,社会关注释放的有效性。一方面,创业竞争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另一方面,它也是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竞赛的目的是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服务系统。
(一)打造创新竞赛校园文化氛围
通过设计与创业的竞争,进行全面梳理,促进国家、省等行业创新创业封闭政策,激发师生积极性;支持创业、赞美成功的校园创新创业,积极寻求举行一场比赛,与多种形式的媒体合作,加强舆论宣传,突出竞争创业已成为典型的项目示范,让领导校友体验,创业资源丰富,创业者,天使投资越来越多,专家学者参与到赛事的组织和运作中来,参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及时总结经验,更好地促进就业。
(二)“镜子”功能测试创新创业教学教育质量
通过开放性设计,企业家竞争掌握学生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培训,培训创业质量,加强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阶段的影响。第一阶段,获得基本技能,识别商机,了解经济市场;第二阶段,发掘创业潜力,了解问题;第三阶段,把握创业能力,模拟实践项目;第四阶段,提高自我能力,提升战略方法;第五阶段,有效解决问题,提升自身实力。那就是冠军的基础,扩大创业的竞争,“镜”功能体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在实施企业信用改革中,灵活的教育体系教学,解决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知识导向与能力导向的高职教育,知识转化标准的能力。
(三)构建人的整合人才培养模式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从这个角度看,创业竞争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应发挥重要作用,联结内部关系,调整内外机构,高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与外部环节的融合改革。通过竞争,专业+创业实施建设项目群培训,计划“2+1”人才。因此,评价机制的改革是以“信用导向”为基础的,对于柔性系统的序贯实施。加入行业、企业联合企业活动,动员广大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热情,打造创业导师的组合库,发展推广创业教育课程,创新创业教育一系列衔接课程,立足实际提升。通过竞争整合,引导品牌建设各类优质创业资源,走出校园,发展区域经济需求与人才培养相结合,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行业人力,鉴于此,我们应该借鉴载体功能,融合三步动机和类型,将提高学生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教育体系。
二、竞赛项目现状分析
竞争的根源在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有限碰撞,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家庭与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与创新,经济方向、风险等这些因素表明,创业竞争具有高度的内部整合。目前,中国的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创业竞争不仅是检验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这是非常重要的,以获得潜在的项目,为学生创业和社会创业,需要注意的是,在认知竞争开始之前,不同国家、地区或单位,以竞争的形式举行,目标是不一样的。
(一)国内外创业竞争的特点与趋势
政府主导是在国家(地区)以外的高校。高校、企业发起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经济利益和社会效应往往紧密相连,突出创业竞争公益博弈;二是社会企业家素质人类发展趋势凸显大学、社会与竞争的融合;三是团队参与,优势互补的专业和创业方向的融合,四是竞争品牌竞争个性化趋势,凸显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点表面键合,效应高职院校存在。
(二)创业竞赛问题
在目前,以“挑战杯”为代表的大学生创业竞赛项目越来越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风险投资与政策资源的有效整合。但总体而言,其竞争目的大于创业目的。创业大赛提供了很好的创新创业氛围,传播了创新创业的种子,使得大学生的创业技能得到提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转化为了实际的案例。但是这种情况所占比例是非常少的,在对于挑战杯等商业竞赛中,学术界也是有着自己的目的,在中国的传信创业竞赛中,功利主义与精英主义占据了大部分,因为导师们的期望价值体系的影响,导致这些人才的科研参与率是非常低的。所以,有必要在创业竞赛的形式与功能进行思考,建立科学合理的发展理念,创办符合大学自身特点的创业竞争模式。
此外,在中国并没有建立完善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在竞赛表现上,因为一些高职院校为了达到一些好的成绩,其往往选择比较优秀的项目,与国内的企业或多或少的进行了一些合作。从目前来看,当前的竞赛模式已经从知识竞争转向了企业力量竞争的模式,在竞赛的目标以及竞赛内容的设计方面,都是比较看中企业所需要的内容,企业的评价变得非常重要。
总的来说,以此竞争效果得到的项目,其进入市场的能力是非常低的。在对于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上,我们给予一些建议,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需要学生学会终身学习,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在竞赛项目的实质上,可以根据政府对于教育目标的需求。合理的进行竞赛项目的设定,也可以根据市场的需要,在对市场做充分的调研之后,在去举办创业大赛,使得中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上,可以与竞赛项目合理对接,从而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
现代农业是一个高科技的综合体,都要用到科学技术。你要看到产品里面的成分是什么,对人体有什么好处,有什么营养,还要关注它的产量,它的抗性(就是对天灾,虫害的抵抗力),这些要素都是必要的。
农产品好吃或是有个好故事不等于模式好,更不代表这个项目就值得投资。比如说褚橙,它的意义对不同人是不同的,对褚时健的意义是什么,是寄托;对消费者的意义是很甜,是励志的。是每个人都能吃到吗?不是,因为它量不够。对于投资者来说,有一段盈利高增长的阶段被我获得了,我才能实现盈利。我的能力在于发现它,高增长的前期并且在它实现之前投资进去。好多人都觉得我的东西很好,但对于投资者来说是没意义的,这个话说起来是很伤人,很无趣的,但是你替投资者想想,你怎么保证你的模式像细菌一样放大。你能保证复制吗?能不能拿到更多的地,能不能找到足够多的人去种,销售是否通畅等,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创新始终是新农业项目的灵魂
比如,无法复制的特产是好卖的,不假!但是,你仅仅是证明了种出高质量的东西是好卖的这个基本逻辑,中国有很多这样的东西,但不能做大。我们在选择项目的时候,一个创始人故事还没有讲完,我们最关注的几个点就已经听完了,我们无非是寻找他项目中的创新点。通常每当听到一些创新点,我们谁也不能说是对是错,需要去验证的话,我们会考虑这种项目。因为创新始终是新农业项目的灵魂。而我们投资者买的不过是颠覆性农业项目的成长空间罢了。
我觉得在这种情况下(指拥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才有路演的必要。如果说这个企业做了十几年,始终没有做得特别大,但也活下来了,掰开揉碎来讲,不算创业,因为你没有什么新的东西。你的模式都是旧的,都是别人用过的。这种企业基本上就筛掉了。任何一个企业的故事讲完了,我们都用波特的五力模型替你想一想,比如说五个方向剩下的四个方向,你都能有所考虑,有一两个方向甚至你还有新的模式,这会增强你的谈判力。那就是一个可能的好模式。
什么样的农业项目需要风险投资
对于新农业从业者,大致分为几种,有人想做公益,把做新农业视为推进环境保护的一部分,有人厌倦了城市生活,回归田园生活(就是企业家的庄园梦),还有就是真正想要通过新技术新方法做大做强的农业企业家。最后这一种人是说我能够做得特别大,而且是高品质,生产模式不像现在这种在农药化肥的堆积下发展起来的低品质农业。因为每个人的关注点不同,他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会不同。比如你要奋力做大了才有融资问题,自给自足的话可能只是一个技术问题。
农业投资人怎么选择农业项目
我是一个农业的投资者,所以我只关心两类农业项目。第一类是想做大的人经营的农业项目,我会考察他试了什么错,他认为哪块是对的,他试错的经验给我什么样的启示,并最终决定是否与他一起去共同试错。另一类是高品质高溢价的小众的东西。
比方说非常高端的、昂贵的、低产量的有机稻,或者不打药的橙子和苹果,不带任何激素的猪和鸡。这是产业链的一种形态,也可能会成为我的投资对象。
在做农业投资的时候有一个最简单的分析方式,就是我们首先看这个企业的基本生存模式、经营方式,他使用了一种新的经营模式,或者有一部分是新的。
我们判断新不新,从这样三点来判断。第一,过去没有人用过,没有人证明是错的;第二,现在还没有看到他被击败的明确原因,还是值得试一试;第三,发展下去的话他会有很高的增长空间,有好的盈利模式,是值得尝试的,这时就会有投资家说我愿意投给你试错一下,所以说投资者和创业者是在共同试错。
那什么是农业的创新呢
其实任何一个项目都具有很多要素,这些要素构成一个项目的全部。因此我们讨论一个项目的时候,往往就会考察这个项目背后的若干个要素。一个我们发现的农业项目,我们就会围绕这些要素去问项目的从业者你们这些要素做得怎么样了?如果我们发现和别人没什么不同,我们估计这个项目就不用看了,如果这些要素对别人是问题,对你不是,那就是优势。
新农业创业者如何选择自己的创业方向
新农业的未来有两个,一个是高端的精品农业,一个是解决了旧农业问题的规模化农业。不过我看重农业产业链条中的中端环节(包括支持农业生产的产品和服务)。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中端产品,研究农业的产业环节,你会发现里头的空白点还是很多的,在这些环节中做出大公司是有可能的。
农业是一条复杂的链条,因为我们今天的很多人不懂农业,误以为新农业就是那几个环节。其实不然,田间管理就需要很多技术,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有很多事情可做。比如说电脑,有做硬件的、软件的、操作系统的、游戏的,都有很多事情可做,绝不是说我们看见的最后把电脑送给我们的那个人是做电脑的,所以也不是说硬着头皮养牛或者种水稻的就是做农业的,那样的想法就太原始或者太粗糙了。
从整体看来,很多高端的精品在中国有成千上万家,大家都有机会,但是都没有做大的,尤其在数量上很难做大。
新农业创业者的一些问题
首先,现在很多种植的、养殖的项目都在用老的套路,有一段时间中国这种特色的产品都已经萎缩得很小很小了,现在大家生活好,消费升级了,就冒了出来。第二,很多新农业者坚持认为使用任何现代科技是错的,是会导致低质量的。因此,他们使用的种植养殖的方法还是跟过去一样的,甚至加了点现代化的要素,但却是不好的要素,比如说给西瓜加膨大素啊,类似这种东西,造成了低质量,这种东西显然就是套路不对。如果你总是做这种低价的东西,市场也不会接受,出了大问题,国家也会监管。而且这种生产方式也没有使用现代科技,甚至你也没有探讨一下使用现代科技改善一下你生产效率的可能性。第三,替代模式的思考。如果你做出来的牛肉、大米很好吃,你可不可以告诉我为什么好吃,以至于让我们相信它的好吃确实是因为你的方法。如果说这些东西是先天好,但不可复制的话,和我们投资者也是做不到一块的。
给新农业从业者的建议
首先,要重视科学技术。现代农业是一个高科技的综合体,都要用到科学技术。你要看到产品里面的成分是什么,对人体有什么好处,有什么营养,还要关注它的产量,它的抗性(就是对天灾、虫害的抵抗力),这些要素都是必要的。
其次,依靠科学技术对旧农业进行改造,仍然机会巨大。我们是不是应该发现低毒的农药或者无毒的农药或者无毒的防治虫害的各种各样的方式呢?这也是农业问题的一部分。比如说育种好,那应该使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去使它别的要素也提高,以便它变成一个各项要素都比较平均的、高产、优质、抗性好的产品。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比如说育种、生产的专家,正确的加工,正确的渠道销售,一定会有现代科技的东西,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在规模化的过程中,把现代科技的元素适当加进去。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项目教学;能力培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3-0107-02
党的十七大以来,国家对创新创业教育越来越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加强,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但是还有一些问题存在,不容忽视,因此,党的十进一步对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积极健全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进一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如何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成为了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工作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一、材料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目前存在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在创新创业教育在全世界范围内兴起大背景下,我国教育部宣布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5年的基础上,启动“十二五”期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为学生创业就业提供训练机会和平台,以创业促进就业。可以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将创新训练的研究成果进行模拟或实际产品市场推广和运作,通过经验的积累,实现从科研创新到实际创业的转化。
本科工程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一部分,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造就了大量的工程科技人才。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工程科技人才就业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才的结构和质量与社会生产需求出现了差距。在新形势下,工程复杂性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也给我国工程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工程教育越来越表现出不适应性,从学生表现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不足。
创新是工程的灵魂,造成工程科技人才质量不高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缺乏创新性工程实践教育。对于工科学生而言,大学阶段是参与工程实践、形成工程思维、获得工程经验、提升创新能力的最好机会。而目前,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意识和能力的欠缺,教学方式方法单一,针对性不强;创新创业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密,与实践脱离;缺少创新实践平台,指导帮扶不到位等问题仍然存在,因此,作为教育体系重要组成的实践教学部分成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薄弱环节。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现代工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培养学生求实的科学态度、严密的逻辑思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客观公正地反映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必须完善现有教学模式,基于科研项目驱动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为保证教学质量,美国十分重视跨学科的科学研究,提出“工程教育回归”的理念,鼓励教师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入手,根据相关学科的发展情况开拓出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并以此为基础建跨学科的科研小组,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国长期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授课方式过于偏重课堂讲解,学习效果考核上还是采取考试的方式进行评价。传统的教学及评价方式导致过于注重试题答案的规范性和标准化,注重学生对知识记忆的考核等弊端。
目前,国内同类高校已经开始针对这种传统教育的弊端提出了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完善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制度等对策,并取得一定的效果。整体创新创业教育趋势朝科学化发展,但是,实践性不强,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和专业针对性。
针对材料类专业课与科技发展紧密联系的特点,我们提出以教师的科研项目为基础,在创新创业理念下,通过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践平台,合理调整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环节、评价方式,使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完善材料类创新型工程人才的培养模式。我国在材料领域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特别是在经济新常态和工业4.0大背景下,新材料领域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具有极高的战略意义,而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以此为契机,也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以及成果推广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条件和展示平台。
二、材料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
辽宁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启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通知,要将“大创计划”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要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导师队伍建设,重视“大创计划”实施的条件建设,要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搭建项目学生交流平台。
辽宁科技大学2014年在多次筹划、依托辽宁科技大学创新管理研究所,整合了新兴产业创新创业管理平台、电子信息技术创新创业平台、法律和金融服务创新平台、新材料和绿色冶金平台、先进制造技术创新创业平台以及校工程训练中心、大学生科技园等资源后,获批为省级创新创业基地。本着“依托基地、项目引导、实践教学、提供创新创业平台,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思路,对整个培养模式从课程设置、教学及考核评价模式、实践平台建设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工作安排。围绕“大创”工作,从科研专项立项、学生、优秀学生选拔、创新平台培训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方案。特别强调,一是要充分发挥“实践教育基地”的作用,改革人才培养机制,协同育人新机制和交叉培养新机制,根据各相关学科的特点及关联性,发挥科教优势,利用实际科研项目,引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参加“大创”,培养创新创业综合能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二是要提高专业教师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各方向专业教师分工负责、协调配合,从学生角度思考问题,根据具体实际项目合理安排教学及实践内容,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充分激发学生创新科研热情,培养创业实践信心。切实有效地通过项目引导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三是将产学研用的思想传递给学生,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将教师科研项目与学生“大创”课题、毕业设计论文相联系,为学生创造创新创业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已培养出实践能力强、适应面广、工程素质高的理工科人才。
三、建立开放式项目实践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要求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既开展丰富的科研实践教学活动,同时,也需要配合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工程实际问题,更深刻的认识创新创业能力对他们今后工作、科研的重要意义。通过教学内容和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提高培养学习兴趣、提升综合创新能力,以满足新工程人才培养的需要。
改革教学与考核评价方式,严格过程化管理,注重平时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将传授知识与考试有机结合。将课程内容进行拆分,结合教师科研项目,以专题形式进行划分,首先进行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再进一步讲授这些知识如何运用与新材料、新技术的开发研究工作;再进而与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共同讨论。在保证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创造性的空间和平台。考核评价采用结构分数考核制,将学生从课本带入科研项目。
根据课程特点,从科学态度、逻辑思维,实践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领导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效率等多角度考核学生的综合创新创业能力。构建综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矩阵,完善开放、多元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在教学互动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拟定合适的课题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专业教师在完成自己科研项目的同时,及时给与学生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将科研项目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将所学知识进行实践,增强学生创新创业的信心和动力,全面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
四、结语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高等学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注重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与发展,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有利于提升和拓展大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背景下,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积极性,提升专业教师的素质与能力,研究项目实践教学材料类人才培养模式,对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业素质、创业能力的高水平工程人才、科研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刚群,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若干思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7):19-21.
[2]于猛,构建创新能力训练体系的探索与研究[J].石油教育,2011,(2):73-76.
关键词:创新创业;项目管理;教学改革
一、前言
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强调创业教育要结合专业,强化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探索跨学科、跨院系、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根据国家文件精神,湖南文理学院制定的《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确立了“努力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知识传授向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转变”的总体目标。
二、《项目管理》课程教学现状
《项目管理》是信息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综合性、理论性、交叉性、应用性很强的特点,有机融合了计算机技术和管理知识,涉及到了管理、金融、计算机应用等多门学科。它是专业知识的启蒙课、行业技能的入门课、职业道德的培育课、项目创业的引领课,更是重要的职业拓展课程。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在于引导信管专业学生提高专业素质,强化创新实践能力和应用技能,为将来从事具体软件项目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
随着各高校信息管理专业的不断进步,专业对基础课程的教学更加重视,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不断进行探索和改革,以更好地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满足社会的需求。近年来,信息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项目管理》教学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依然存在一些显著的问题:
①课程教学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运用、重计算轻分析,教学方法缺乏特色和创新,绝大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组织中都围绕“案例导人、教学理论、知识讲授、实训、作业” 五大段进行,学生的学习激情和教师的创新意识较弱。
②忽视学生群体知识、能力、需求的差异性,课程建设缺乏层次性。高校学生群体由于个体兴趣差异,在知识、能力、需求方面呈现出很大的不均衡性。而项目管理师有初级、中级、高级层次之分,不同的层次对象有不同的课程标准。而目前《项目管理》课程常常是不同层次人才同用一个版本教材,然后参加不同层次资格考试。
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人才的培养往往不能满足现实企业的需求。当前课程设计与项目管理行业的人才需求不匹配,导致学生所学习到的知识和社会实际工作岗位需求脱节。学生学完了《项目管理》不知道能干什么,到哪去应聘找工作,就业方向不明、就业岗位不清、岗位职责不明,对就业和创业缺乏信心。
④考核方式单一,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性的发展。目前该门课程通常以提交论文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看重老师的甄别能力,这种考核方式很难全面、正确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加强创新性教学改革,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应用管理人才,已成为信息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而创新创业教育关注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分析思辨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培育学生基于专业知识的创业素养和应用技能。课程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面临困境与机遇下《项目管理》教学改革提出的必然要求。
三、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项目管理》教学实施
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根据信管专业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1)改革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项目管理职业价值观,形成创新性、整体性的思维风格,愿意克服障碍,愿意冒险,逐步培养学生创业的内在动机,在知识、技能和心理上提升学生在项目管理领域的竞争力、适应性和发展潜力。
(2)提高师资水平
积极培育“双师型”教师,鼓励教师获得项目管理师资格,与企业合作真实地参与到项目管理活动中,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学习企业优秀管理知识和方法,提高自身素质。
(3)整合教学内容
以职业应用型为导向,教学内容紧密与执业资格考试相结合,通过讲解案例习题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报考项目管理师。同时引入高校创新创业的成功项目作为案例素材,让学生对真实案例进行探索分析,潜移默化的介绍创新创业教育,训练学生的反思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4)创新教学方法
强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在理论讲解阶段,采用案例教学;在讲述项目管理工具和方法时,采用类比关联教学法,对所学内容既有继承又有发展,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章节综述时采用研讨式教学,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多向式”的沟通。
(5)更新教学工具
当与时俱进,引进项目管理软件TimeLine、Project2013,教导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项目管理,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6)改革实践指导
教师主要围绕实践主题开展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合作性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项目、自行成立团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同时加强与企业合作,共同建设实践、实习基地,引进真实的企业项目,通过岗位实践、企业实训等教学环节,让学生感受社会需求,增强创业应用技能。
(7)变更考核方式
教学评价对于课程教学来说是举足轻重的,它贯穿于整个教学实施过程。改革后的项目管理教学把考核内容分为平时成绩、比试成绩、技术应用考核、实践成绩四部分,各占的比值为:总成绩 = 平时绩效积分(20%)+ 理论研究积分(笔试,30%)+ 技术应用积分(上机,30%)+ 实践应用积分(以实践各阶段报告为依据,20%)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