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好习惯的养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有着更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需求。
从PC诞生时起,凡是使用电脑的用户,
就会面临文件查找和内容查找的双重需求。
本地搜索使用的方法和工具不同,
搜索所用时间和搜索效率就会有很大差别。
如何快速从本地的系统、用户分区甚至
公司局域网中找到自己需要的文件或内容,
是每个使用PC的用户应掌握的基本技能。
充分利用长文件名优势
Windows系统可支持的文件名长度为255个英文字符(包含扩展名在内),也就是说最多可以用127个中文字符为一个文件命名。但是,日常很少有人用这么长的名字为文件命名。而这并不表示微软这样的设定是无用的。恰恰相反,因为日常使用过程中一时手懒或过于草率地为文件随便起一个短的名字,从而酿成了日后信息搜索难度加大的祸患。
因此,尽可能利用微软提供的文件名长度优势,在文件命名过程中尽量使用详细的概括信息来命名文件,才算得上是好的文件命名习惯。
分类字段补扩展名的不足
虽然扩展名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分别文件的种类,但对于文件的具体内容来说,扩展名是无能为力的。给文件主文件名进行分段命名,有利于实现文件按关键字定位,有利于实现文件的快速精准筛选。
比如,给收藏的连续剧或剧情图片命名,可以用如图1所示的分段命名法。从一个文件名中,就可以看出这个连续剧属于动画片,是国产的,名字叫什么,总共有多少集,用户喜欢程度指数为多少。同样是微软提供的一个文件名条件,如果你不用这一优势,只是给你的连续剧起些诸如ABC01、ABC02这样的名字,那么,要弄清这个剧的内容,你恐怕不仅需要去播放,还需要去看序幕,再去网上搜索好半天,才能获得有关这部剧的所有情况(图1)。
时间字段解决日期戳错乱
有时候,你对文件的日期很在乎,比如创建日期、修改日期等。虽然系统默认的文件属性中已经包含有文件的几种日期属性,但是,因为操作系统使用杀毒软件或文件转移情况的影响,文件的日期属性都可能被改变。这样一来,从文件属性的日期就不能真实反映文件的创建和修改日期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在命名文件的时候,在主文件名中增加一个日期字段(图3),那么无论什么软件如何修改文件的日期属性,你都可以看出文件的创建或修改日期了。
权属字段弥补部分文件不足
大家知道,在Windows系统的文件属性中,可以设置显示文件的“作者”信息字段(图5),在用Word或WPS等软件创建文件时,文件中就会包含这样的作者信息。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文件中都默认包含这样的作者信息,例如用记事本或抓图软件抓得的图片,即便你在资源管理器中将此字段设置为显性,也看不到任何作者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要在日后能分辨出这些文件到底是由谁创建的,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文件名体现出创作者的信息。具体方法就是在文件名中增加一个权属字段。我们常看到一些网上共享的文件名中,就有“-by某某人”或“-by某网站”这样的文件尾巴(图6),虽然这些多有广告宣传的用意,但起码可让人一目了然地知道文件的具体来源。
在多人合作完成的工作中,如果能养成在自己的文档前后添加所有者字段的习惯,对高效工作很有帮助。因为这样做可以让同事不打开文件就能知道文件的主人是谁了。
制定自己的文件命名规则
除了在某些工程或公司项目中有具体规定外,文件命名一般均由用户自己来把握。但是,正因为这样的自由和无拘无束,才造成不少人对文件命名的放纵和随便,也成就了不少文件命名的懒汉。如果你不想给自己今后的文件搜索添麻烦,建议从现在开始就养成文件命名的好习惯。
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制定一套基本的规则。如何制定自己的文件命名规则,因人而异,因项目而异。有的人可能习惯于用一句完整的话来描述文件的含义,将此作为文件名,例如“老王头2014年3月5日的工作总结第三稿.DOC”。还有的人则善于用分段文件名,如“[工作总结][2014-3-5][老王头][第三稿].DOC”。规则不拘一格,但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便于在日后通过关键词来检索。技术要点是,要保证在文件名中能够包含尽量多的有效关键词。
资源管理器中的文件搜索
在Windows 8.1资源管理器的某个文件夹内搜索文件,一般采用浏览的方法。但是,如果文件夹中的文件较多,浏览到需要的每个特定文件可能需要较长时间(具体时间取决于你的文件数及组织方式),因此需要一定的搜索技巧。
文件夹中的关键词搜索
在Windows 8.1资源管理器中,最省时省力的文件搜索方法是使用搜索框进行搜索。搜索框位于每个窗口的顶部。若要搜索文件,先打开某个文件夹作为搜索的起点,单击搜索框,输入关键词搜索。系统会用所输入的文本来筛选当前符合条件的文件。如果搜索字词与文件的名称、标记或其他属性(甚至文档内的文本)相匹配,则将文件作为搜索结果显示出来(图1)。
灵活自定义项目搜索
搜索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按自己的需求定制优化的搜索方案。在Windows 8.1资源管理器中,点击搜索框激活“搜索工具”选项卡,选择“优化”搜索分组中的相关项目(包括按日期、类型、文件大小、其他属性等),可以自由定制搜索方案(图2)。
例如,如果希望按文件修改日期进行搜索,那么可以通过“搜索工具搜索修改日期”,选择今天、昨天、本周、上周、本月、上月、今年、去年等基本时间段。如果希望按文件大小搜索,则可以通过“搜索大小”选择从空文件到超大文件之间的7个档次。这样就有效地缩小了搜索范围,若再配以适当的关键词,很快就能搜索出想要的文件。
跨分区资料的联合搜索
如果要搜索的文件位于不同的硬盘分区中,而不是在一个文件夹中,那么就需要使用跨分区的联合搜索。而要实现这一搜索目的,只需要改变搜索起点,从“这台电脑”为起点进行搜索即可。
在资源管理器中,点击搜索框,激活“搜索工具”选项卡,从“位置”分组框中选择“这台电脑”(图3),这样搜索的目标就包含了本地所有硬盘分区。同时可以看到,搜索选项自动启动了“所有子文件夹”的项目,说明项目将囊括这些分区的各级文件夹。
接下来,按上面所述的搜
索方法进行文件搜索即可。
Windows 8.1搜索功能的发挥与“库”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将文件包含在库中,且已经编制了索引的条件下才能被搜索到或提高搜索效率。
让“消失”的库再现形
升级到Windows 8.1后,也许你一时找不到库在哪里了。其实,它们仍然是存在的,而且工作方式也没有发生改变,只不过是在文件资源管理器的左窗格中处于隐藏状态。如果打开“桌面”,在“收藏夹”下仍能访问到它们。如果自定义了库并希望在左窗格中看到它们,只需单击“查看”,再单击“导航窗格”,然后选择“显示库”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使用的是按流量计费的移动网络,又是通过“搜索”超级按钮功能进行本地搜索,Windows 8.1会浪费流量,因为默认搜索设置中将包含网络搜索内容。这时,如果关闭此设置,则“搜索”超级按钮仅搜索电脑和OneDrive上的应用、文件和设置。关闭网络搜索功能,只需在Windows 8.1“设置”中,单击“更改电脑设置搜索和应用搜索”,滑动“获取Bing中的搜索建议和Web结果”滑块,关闭此功能。
深层搜索和文件内容搜索
除了在当前文件夹中搜索文件外,有时候你可能需要从当前文件夹的各级子文件夹甚至本分区的所有文件夹中搜索文件。这时,需要首先将起点切换到某文件夹或驱动器上,然后通过“搜索工具搜索位置”,选择搜索位置为“当前文件夹”或“所有子文件夹”(图4)。
如果要搜索的内容不仅仅限于文件名,还希望包括文件内容,那么需要设定包含文件内容。具体方法是,通过“搜索工具”选项卡下的“选项”分组中的“高级选项”下拉列表,选择“文件内容”一项(图5)。
设好条件之后,再按照以上介绍的基本方法进行文件搜索。
一、以一日生活为载体,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我们特别注重利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对幼儿进行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的教育。如:新入园的小班幼儿很多不会自己吃饭,一开始,老师给予悉心照顾和呵护,等孩子基本适应幼儿园生活,则通过耐心指导和教育,让他们较快学会自己吃饭,并做到不挑食、不偏食;教会孩子根据自身冷热穿脱衣服;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搬椅子、拿杯子、喝牛奶等这些事情都要自己自觉去做;午睡之前知道去小便,会自己脱鞋袜并摆放整齐,躺在床上盖好被子不讲话,能够自己慢慢入睡,起床后自己整理床铺,等等。
二、通过日常活动对幼儿进行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
首先引导督促孩子讲好个人卫生。教育孩子不留长指甲,勤洗手,必须用自己的毛巾擦手,用自己的水杯喝水等等。我们知道,洗手这一环节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个人卫生要求,但我们发现,很多孩子在入园之前,根本就不会正确洗手,只是双手掌心简单搓一下就行了,因此,我们认真细致按照六步洗手法教会孩子正确洗手,并牢记于心。
第二是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根据平时的观察,我们发觉,很多孩子有乱扔垃圾的行为。开始我们采用强制的方法让他们捡起来,但效果不是太明显。而且外出游览的时候,孩子们也把垃圾扔的满地都是。面对这样的情景,教师们在日常生活中,就有针对性地孩子们进行环保教育,并进一步地谈谈我们生活的地球,讲讲地球上正遭受的危害,在孩子心目中形成一种初步的环保意识,从而改正乱扔垃圾的行为。
三、通过主题教学活动的开展,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游戏习惯
本学期我在班级中通过多种教育活动的渗透,不断引导和强化孩子的学习活动、游戏活动,使孩子们在学习、游戏时的行为习惯越来越好。如:对于玩具,知道玩具是幼儿园的公共物品不可以随便带回家,不随便乱扔玩具,在老师指导下会自觉收拾散落在外的玩具,在玩玩具时不争抢,如果发生冲突会寻求老师帮助;对于图书,知道图书要轻拿轻放,一页一页轻轻翻看,不折书页,不卷书本,看完之后会把书放入书柜等等;参加集体教学活动时有良好的坐姿,认真倾听别人的讲话,积极回答问题,大胆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在老师的带领下能积极主动参加各种游戏活动。
四、通过礼仪课题研究,提升幼儿习惯养成教育质量
在孩子习惯培养过程中,来自于家庭的教育尤为重要,父母的言谈举止都将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因此,我们通过礼仪课题研究的方式,要求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习惯养成教育活动中。在礼仪教育中,首先注重礼仪环境的创设,营造礼仪教育氛围。二是把礼仪教育纳入教学课程中逐步渗透。三是利用生活环节进行拓展教育。四是面向家长定期开展礼仪讲座,来提高家长自身礼仪素养和家教能力,实施家园同步教育。
养成良好习惯的励志演讲稿范文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好习惯伴我成长》。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一个人取得的成绩往往取决于性格上的伟大。“而构成我们性格的.,正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个好习惯。好习惯养成得越多,个人的能力就越强。
记得一家企业公开招聘管理人才,在应聘者当中,有海外归来的博士,有品牌大学的研究生。但最后总经理却选中了一位在走廊上随手捡起一张废纸的应聘者。后来,有人问这位总经理为什么选中那位不占任何优势的应聘者。这位总经理回答说:”一个有好习惯的员工,就是一座金矿,一定可以为公司创造更多的财富。“
是的,当一个人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他的人格魅力便会自然得到提升。
因此,在生活中,我们不妨试着去养成一些好的习惯,比如:习惯于主动打扫卫生,形成爱劳动的习惯;习惯于说声”谢谢“、”你好“、”对不起“,形成以礼待人的好习惯;习惯于每天坚持锻炼,形成健美的体魄;人际交往中习惯于理解、宽容,便能化干戈为玉帛;习惯于提前预习,课后复习,才能形成高效的学习方法;当然,我们更应该习惯于用爱心去面对周围的世界,升华我们的人性。正如的教育家叶圣陶所说:只有用行动,才能让”习惯成自然“。
人们常说: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是一切成功人士所具备的特质,所以,就让我们将好习惯的种子埋下,用恒心去浇灌,去成就我们生命的精彩。最后送给大家一个歌谣,希望大家都养成好习惯:小学生上学校,好习惯要记牢。课堂发言要积极,认真听讲不能少。午间阅读要安静,用心看书不吵闹。教学楼内不奔跑,上下楼梯往右靠。只要大家齐努力,学校一定更美好。
谢谢大家,我们的演讲结束了。
养成良好习惯的励志演讲稿范文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号召大家讲卫生。
大家都知道,随手乱扔垃圾会给地球带来很大的危害,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空气不清新,还会让地球妈妈受到伤害。
大家都知道,在我们的学校,有很多的同学随手乱扔一些小纸片什么的东西,造成了校园不干净的现象,从现在起,我们要讲究卫生。
讲卫生要先从我们的校园里做起。
第一,我们用完的纸或者签午休条的纸千万不要扔,我们可以放到自己这儿也可以放到老师那里,多了可以回收了卖钱,这样既讲究了卫生,而且还能回收点儿钱,这样多方便快捷啊!
第二,在教室里,也需要讲卫生的,要每天检查好自己的座位,不让它有一点儿小的纸片,使自己的'座位更加干净。要保证被人来检查整个教室的时候,每个人的座位上都没有一张小的纸片儿,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不光让自己和全班座位上没有小纸片,还得把窗户、窗台都擦得干干静静的,没有一点儿灰尘,这样,每个班都把窗户擦干净,那么,我们的这个校园就会减少了一些灰尘。
第三,不光在校园里讲卫生,而且在外面也要讲卫生。吃完的香蕉皮不乱扔地上,不乱随地吐痰,我们要是在大街上看到了一些大的纸张,要主动去把那些大的纸张捡起来放到垃圾桶里,这样就可以给地球减少一点污染。
讲究卫生,让我们的地球更加美好,空气更加清新吧!我们一起努力创作美好地球。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养成良好习惯的励志演讲稿范文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都知道:良好的行为习惯会对人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会让一个人终身受益。
摘 要:幼儿期是孩子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在这一阶段对孩子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有利于尽早形成良好的、稳定的优良品格和有益的学习、生活习惯。通过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把空洞的说教变成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获得积极的感性体验,有助于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家庭;学校;幼儿;习惯养成
幼儿期是孩子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在这一阶段对孩子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有利于尽早形成良好的、稳定的优良品格和有益的学习、生活习惯。古代的“遇物而诲”,近代的“教育即生活”,使我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家庭教育在人格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把空洞的说教变成生动有趣的活动,从孩子生活实际出发,让孩子获得积极的感性体验,萌发孩子进取意识,使孩子懂得什么是健康有益的、积极向上的,发自内心地去努力改掉学习、生活中的不良行为习惯,可以最终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一、利用家庭生活中蕴涵的教育资源
现代的教育观点中,有人提出了“生活教育”,种种精辟的论点和不断完善的理论使我们认识到:我们苦苦寻觅的教育真谛,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对于幼儿来说,自己生活中,每一天都充满了有趣的事物,说是包罗万象也不为过,无论从知识到品德,还是从身体到心理,亦或从智力到能力,都能从生活中找到丰富多彩的教育源泉及无处不在的教育契机。因此,让教育回归生活,在生活的大课堂中遇物而诲、应景而学,已成为现代家庭教育尤其是早期家庭教育当然的发展趋势和明确的方向。作为家长则应该及时把握孩子的心理变化,结合孩子已经在学校教育中初步树立的一些道德意识、生活常识,因地因事地加以适当的引导。
二、通过生活体验可以获得丰富情感
随着时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教育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如今早期教育重心已从知识转到情感能力,再发展到全面和谐发展的完整人格教育。小孩子之所以单纯,并不是笨,而是没有阅历和经验,没有生活体验的人不可能有丰富的情感。因此,我们在学校时,可以采用做游戏,排演童话剧等形式,来让幼儿体验生活,从而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比如:在听了《狼来了》的故事以后,孩子们都很奇怪,为什么狼真的来了时,没有人去救那个放羊的孩子呢?通过教师解说,大多数孩子都知道了做人不能撒谎的道理,可是也有的幼儿觉得那个小孩子只是“在跟大家闹着玩呢”,为什么大人就不再管他了呢?通过表演“大人”,设身处地的体验了“大人”们急匆匆地跑来赶狼,却一次次被戏耍的感受,孩子们懂得了不诚实就会失去他人信任的道理。
三、开展社会实践有助于能力的锻炼
通过亲身实践来锻炼能力,这样的学习是参与式的、富有趣味的,因而孩子能够从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孩子可以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同情、关爱和相互合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感受到自尊、自信、责任和自我价值。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城市学校有丰富的形式和相对稳定的实践基地,就不详细表述了。对于农村学校来说,表面上看农村的学校相对来说实践基地较少,但是其实只要充分发挥农村的优势――树林、果园、农田等丰富的资源,就会增加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而且多数学校通常还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校田地,站在体验大自然的角度,还是占有很大优势的。
农村学校可以开展一些参观活动,在春耕秋收时节,把孩子们带到田间地头、果园菜地,观察农民伯伯们辛勤劳作的场面,再想一想自己的爸爸妈妈也是这样辛苦,就会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还可以布置一些具有一定自主性的家务作业,比如在过节时帮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养成。父母是首要的责任人,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基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行为习惯跟父母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最好的教材。孩子的教育必须从小抓起,从点点滴滴小事做起,哪怕是生活中的琐事。比如说尊老爱幼。父母在孩子的面前善待老人。那么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就受到教育。将来也会善待父母。相反,如果在孩子面前,对自己的老人呼来喝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又怎能成为尊老爱幼的人呢?另外,父母要有良好的工作和生活习惯,如果父母没有良好的生活和工作习惯,工作消极敷衍,夜不归宿,不以身作则,又怎能要求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呢?所以,对于孩子的教育,家庭教育应放在首位。父母对于孩子的行为习惯要作以下要求:热爱劳动,劳动是光荣的;搞好个人卫生,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外出之前先向父母长辈打招呼;对待他人要有礼貌;见到长辈要主动打招呼;说话要文明;不说脏话;不打架;收看内容健康的电视节目,不上网吧、游戏机室等场所玩乐;不迟到早退;有事有病能请假;爱护公物;保护环境;不随便丢弃垃圾;没有征得主人的同意;不翻动别人的东西;更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要及时归还。
以上内容实际上都是对孩子的常规教育了,但真正在家庭中做到的还是为数不多。学校里老师经常讲,时常抓,常抓不懈,但总是事半功倍。效果不佳。因为孩子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塑造的。这些不光是口头上的教条,更需要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从点滴养成教育做起:养成按时的学习和娱乐习惯,见到垃圾捡起来,爱护公物、下楼梯靠右走,坐车主动给老人让座等等。别看这些都是些小事。往往就是质的飞跃的积累。
这些小事是要从小做起,家长就责无旁贷了。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居多。大部分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父母娇惯孩子的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以至于孩子到了中学时,这样不会做,那样不能做,没有半点生存的能力。我认为孩子在家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很必要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生活小事做起。许多生活中的小事会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反之,孩子的不良行为也是从小事开始的。新生儿犹如一张白纸,就看家长、老师怎样引导孩子用五彩的画笔去描绘了他的人生。
从小的教育就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养成教育既有一定的继承性。父母的习惯,往往也会延续在孩子的身上。诚然,孩子良好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学校教师的引导,老师对学生的教育一样责无旁贷。在集体生活和学习中把学生的养成教育抓牢、抓实、抓严、抓细、抓早、抓好。(1)初一的学生进校后。我觉得军训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军训,让学生养成遵守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的习惯。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只有通过行为训练才能磨练学生的意志,增强学生集体主义意识和服从指挥的责任。(2)抓好行为习惯。不只是进校的时候的事。要强调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切不可一曝十寒。可以通过国旗下的讲话。班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行为教育。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利用一些实例通过影视的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
二、学习习惯的养成
1.养成认真听课的习惯
首先要让孩子养成听好课的习惯。认真听课,是学习的最重要的基础环节。现在,由于孩子的学习不好,许多家长让孩子纷纷进补习班,请家教。事实上,所谓的补习班和家教,无非是花钱把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又讲一遍而已,这样又费时,费财,费力,学生往往学成了夹生饭,学习效果也不明显。这样反而养成孩子上课不认真听,依赖补课的习惯。所以,作为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一方面要关注全体学生,另一方面又要关注个体。不吃夹生饭,
2.养成上课做笔记的习惯
学生在听课时,认真做笔记,是保持注意力集中是最好的办法,俗话说:“好记性不必烂笔头”。学生通过做笔记的意义,一可以让学生记下课堂上老师教授的重点难点。二可以让学生提高注意力,避免外界的干扰。三是记好笔记便于复习。四是通过记笔记可以更好的开拓思维能力,在记笔记的过程中思考,做好注解,提高分析能力。五是老师通过记笔记可以观察到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对于厌学的学生,可以通过检查笔记来督促。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养成自觉复习预习的习惯
教育家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可想而知,复习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如果学生没有复习的习惯。时间越长,忘记的就越多,所以我们老师感觉,学生学东西就像猴子扳包谷,搬一个掉一个,学了前面的,忘了后面的。怎样做好这个环节呢?在这个环节上,家长要把责任负起来,督促孩子复习,最好是每天给孩子的作业签字,必要时和老师取得联系,了解每天的作业情况。监督一段时间后,孩子就会养成自觉学习和复习的习惯。孩子的在家学习习惯和复习习惯养成了,家长也会一劳永逸的。
4.养成好学好问的学习习惯
“人非生而知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问是良好学习习惯之一。老师要鼓励学生多问,因为学生有问题问,说明学生有求知欲望,或者已经思考过了。如果你耐心的给他讲解,他会收获匪浅。同时也养成了他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通过问。老师也知道了该学生的学习程度,为“对症下药,因材施教”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供了依据。
三、教师的引领作用
教师在教学和管理中的引领作用,也是学生养成习惯的因素。一般来说,教师在学生教学管理中的引领作用主要通过科任老师和班主任来完成。
(一)科任老师的必须具有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
科任老师的必须具有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首先,任何一个老师必须具有驾驭课堂的能力,能做到对课堂管理的收放自如。走进课堂,安安静静,学生一言不发,“安静得地上掉一根针都听得见”,这样的课堂成为老师的一言堂。又或者,老师在讲台上歇斯底里的讲课,学生在下面各行其事,置若罔闻,叽叽咕咕;甚至你疯我打,大声喧哗。这样的课堂,又怎能教学?作为老师,在课堂上要有教学相长、师生互动的理念。教学不是老师一人的事,要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进来,通过学生的参与,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在保证纪律的前提下,让学生有一个通过思维获得知识的环境,而不是老师满堂灌的死记硬背,还学生一个轻松愉快学习的一个课堂!其次、科任老师要时常和其他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经常交流,掌握学生的动态,因为一个班级的科任老师是一个整体,只有形成合力,学生才能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思想变化,学习概况,老师之间只有通过交流,才能了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避免学生的偏科现象。最后,科任任老师也要和学生培养感情,学生做对的;做得好的;要及时的表扬鼓励,学生做错了也要宽容,循循善导。让学生知道错了,错在哪?有问题及时解决,而不是学生有问题就丢给班主人就完事了。
(二)班主任必须具有的引领作用
一般来说,班主任的引领作用,对学生在学校的影响是最大的,以至于对学生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要培养孩子良好养成教育,班主任的言行举止举足轻重。一个班级里,什么样的学生都可能会遇到。作为班主任,要做到以下几点:
1.班主任老师要正确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面对学生的不良习惯,班主任不要急于求成。急于求成,只会增加学生逆反心理的膨胀。反而加重教师与学生的矛盾。要学会慢慢疏导,淳淳诱导,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时间进行理智的思考,发现自己的错误。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教育,又有利于教师的心理健康。
2.班主任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当一个班级具有了良好的班风,那些个别的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由于从众心理的作用自然就会向好的方面发展,所以班主任工作中要善于发挥集体效应。多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班级活动,让学生对这些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把较多的时间花在这些有益活动中,从而达到转化不良习惯的目的。与此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大型的活动,通过学校组织的12.9运动会及5.4文艺汇演,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所以作为班主任要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良好的形象做表率,潜默移化的影响激励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道德品质的提高。要善于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是学生在良好的育人环境中快乐成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四、总结
关键词:秩序;卫生;教室文化;习惯;细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198-01
期末考试期间,我被派到新城区一所学校初一年级监场。两天的时间,虽然只是监考,没有与学生和老师交流,没有查阅各种资料,但,仅仅是透过表面上我所能看到的现象,就让我感觉到这是一所管理非常到位的学校。
现象一:秩序井然。
考务办公室设在办公楼,与教学楼U形相联。我拿着试卷从考务办出来,穿越安静的走廊,来到教学区,只见学生们在各自的考场前,分别站成两列纵队,四列队伍静候在楼道两侧,中间留出了一个宽松的通道。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楼道里,黑压压排满了学生,我拿着试卷穿行在通道中,没有一个学生打闹、碰撞,这份井然的秩序无疑给外面的大雨天一个安静的呼应。入场铃声响了,学生们鱼贯进入教室,径直走到自己的座位,原来,学生们在外排队是按考号排的。除了抻动椅子的声音,没有人说话。外面的雨水,本来使得老师们上班来都淋湿了衣服,心情自然不爽,可是学生们的井然有序,让我感受到了他们的沉着与镇定。
一连几场都是这样。是一种怎样的管理,让学生们如此有秩序?欣喜之余,我不禁在想,这种秩序从学校的管理和学生的习惯养成角度来说是很好的,可是学生的天性是活泼的,正是灵活好动的年龄,他们创造性的思维会不会受到抑制?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利是弊呢?这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才能得以检验。
现象二:卫生整洁
今天已经是第二天考试,我看到刚打扫过的水磨石地面,颗颗石子都洁白如新,这种透彻的的干净,决不是因为有外校的教师来监考而做的面子活,这种透彻来自每天的清洁与保持。教室的门后,十几把扁头的拖布,排列地象士兵一样整齐。黑板下面的粉笔槽里一尘不染,只有我刚刚写完主、监考姓名飞落的几点白沫。一块粉色的抹布,叠地整整齐齐,放在暖气片上。窗台上,一排饮料瓶去掉口做的花瓶,水培着十几株吊兰。
我正在思索这个学校是一个怎样的日常管理,才能做到如此整洁。一个女生的细微动作,引起了我的注意。现在初中生基本上都是有透明胶带改正,粘掉的字迹和表面的一层薄纸会粘在胶条上,只见她把粘过字的透明胶带剪下来,很自然地放在了自己的笔袋里。正是这个她毫不经意的小动作,让我知道这个学校的日常管理的到位,已经养成了学生们自律的习惯。每个学生,都能约束自己,卫生自然就不会有人破坏。
现象三:教室文化
我继续审视这个考场的教室文化,希望能从中找到管理的奥秘。教室的北侧墙前垛子上,有个栏目叫“情报站”,分上下两行整齐地贴着各种学校通知文件,我走近发现,这些文件是整整一学年的,按时间发放的先后顺序,一张张贴上去,虽张贴的时间不同,可是,贴文件的红胶带却整齐得连成如出一辙的直线,可见,这位班主任做事情是多么有计划性又多么严谨。
教室北侧墙的后垛子上,是自主管理评比栏。全班一共划分了十个组,每个组由组名、组规、组铭、组长、组员五项组成,在组长和组员后面,有标志着奖惩的红旗和减分情况。十个组的表现一目了然。看来,这里的学生确实把自主管理落在了日常。
教室前后开关上,分别贴着两张小卡片,写着开关的责任人某某,卡片周围用彩纸折的心形,装饰得很精美。这让我想起,去年曾经去听课的一所学校,一个电工师傅正在更换损毁的开关,他拎着一大袋子,说每年都要换几次,现在改成声控的,省得这么浪费。其实,正是在这细微之处,才体现着管理的疏密,也正是在细小之处,一点一滴地培养孩子做人的道理。
教室前黑板的两侧,贴着各种量化成绩评比表、作息时间表、课程表等各种表格。其中有一个张卫生责任表,每天的值日生都在一张表里列了出来,工具摆放责任人、桌椅摆放责任人、黑板责任人、前门责任人、后门责任人、窗户1-4分别安排责任人,玻璃责任人细到了某块……每个学生都有分管的领域,每个学生,都是班里的主人,每个学生都对班级的财物有监管的责任。
教育专家提出:孩子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家长走出爱的误区。过分呵护剥夺的是孩子独立承担困难与挫折的机会,而这恰恰是形成良好意志品质与行为准则的必由之路。家长退一步,孩子进一步,这才是成长的自然法则。
一位出差在外的家长,因为孩子习惯了每天有人叫醒才起床,不得不定点给家打电话完成“任务”,否则孩子很有可能上学迟到。另一位家长无需坐班,眼睁睁看着孩子在闹钟响过依然沉睡,一直睡到两节课过后自然醒来,面对孩子的惊慌失措,家长平静地告诉他:自己的问题就得靠自己解决。孩子从此再没有将自己的事“分摊”给大人。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引用一位名人的话提醒望子成龙的家长: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
孙云晓特别指出,如果我们对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暴露的哪怕点滴不良习惯容忍迁就不加指正,就可能因非智力因素残缺限制其发展。
怎样科学引导孩子的习惯养成?孙云晓教授的公式是培养好习惯用加法;克服坏习惯用减法。培养孩子读书习惯,结合孩子兴趣特点先选择故事书,由浅入深,由短到长。不在一朝一夕,贵在长久坚持。刚上学的孩子坐不住板凳是正常现象。一位细心的妈妈观察写作业的儿子,一会喝水,一会撒尿,不到一小时出来四五次。这位妈妈看在眼里却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在第二天孩子写作业前给孩子提了个建议:坐下前把该办的事办好,我看你写作业时出来3次完全可以。孩子在妈妈的鼓励下果真少出去一次;过几天妈妈又提议再减少一次,孩子又轻松做到了。家长的要求依次递减,直到孩子可以集中精力把作业写完,既帮孩子克服了不良习惯,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孩子的自信心。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还有很多常见的方法:如讲述、规定制度、适时提示等等,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用心去教,细心去想,耐心去做,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训练,不仅是学校工作的整体要求,也是体育课上最基本的要求。教师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根据体育课的内容把握与创造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氛围,有目的地加强教育,反复训练,才能有利于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通过我的教学实践与教学经验的总结,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的训练:
一、使学生确立遵守体育课堂常规的习惯
体育课的课堂常规有许多种,包括:着装的要求、请假的制度、课堂上对教师的配合以及课后的器材管理等等,这些常规的制定不仅是为了使课堂教学程序能够有序的进行下去,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遵守纪律、正确学习的良好习惯。因此,使学生明白并遵守这些课堂常规就显得很重要。但是,我也明白要心理和生理素质不成熟的学生在短期内全部掌握或遵守这些常规,也是件困难的事情。因此,我在第一个阶段选择了“培养学生上课铃声响快速到指定地点集合、课堂上听到老师的哨声马上停下所有的行为看老师、下课前再次参与整队”这三个常规要求进行改革。在这个过程中我采用了条件反射和行为定势原理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渗透和引导,再对个别学生进行单独强化的方式,终于让学生养成了预定的目的。如此一来,学生的课堂行为习惯就确定下来了,再进行技能教学时就比较轻松了。
二、充分发挥良好行为的示范作用
首先,发挥行为习惯良好的学生的模范作用,启发全体学生自觉尊重和学习先进榜样,达到学生之间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效果。其次,通过良好形象的塑造,潜移默化地起到身教重于言教之实效。教师有意识地在师生共同的学习活动中起表率作用,例如:提前到操场、举止文雅、言行一致、带头搬运器材等。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为学生作表率,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感染力,促进学生文明习惯的形成。
三、及时妥善地处理体育课中的违纪行为,敦促良好习惯的养成
体育课课堂组织形式较为灵活,一般都是室外课,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违纪现象,如果不认真对待,渐渐就会形成散漫的课堂习惯。因此遇到学生的违纪情况,教师则需及时妥善处理,当然不一定非要呵斥或者体罚,有时候只需用眼神、沉默、走近等方法便可对学生进行警告处理。如果一个学生有明显的违纪行为干扰教师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必须立即处理,并按情节采取提示、暗示、制止,甚至轻微惩罚。为了维持课堂纪律,对一些违纪学生的惩罚是必要的。惩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挫折型:即暂时中止违纪学生参加体育学习活动的权利。比如在游戏比赛活动时中止违纪学生参加;二是否定型:即当众批评,课后留下来。在运用惩罚时,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惩罚的是违纪行为而不是人,一般情况下不搞集体惩罚。总之,在处理中尽量不中断教学的正常进行。
四、在细节中培养学生守时、守信、守规的行为习惯
习惯都是通过一点一滴的小事来培养的,在体育课上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教学细节来培养学生守时、守信、守规的行为习惯。
1.守时。学生时间观念的培养要加强,让学生们做一个与时间赛跑的人,否则在课堂中会出现集队艰难、做事拖拉的现象更加多,也许学生经常会说“等一等,再过一分钟,再进一个球”等等这种拖拉现象。针对这些现象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比如根据小学生的好胜心理集队的时候可以大声倒数五数“5,4,3,2,1”,当学生听到时,就会拼命奔跑集队,久而久之时间观念就会慢慢增强。
2.守信。守信是学生做人的根本。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一些奖惩措施来诱导学生做个守信之人。
3.守规。课堂规范是保持课堂顺利进行的底线,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遵守课堂规范、游戏规则等,做个守规之人。
五、不断强化
养成体育习惯要经过漫长的过程。不少学生经常下决心进行体育锻炼,却坚持不下来,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外部和内部的强化。对那些经常性的体育锻炼行为要给予积极的强化;对那些体育锻炼的中断行为要给予提醒和引导。外部强化的手段包括教师评价、家长褒贬、集体舆论、批评奖励等。然而,内部强化较之外部强化更为有效。因此,体育教师应帮助学生寻求参与活动的“能源”,不断丰富他们的体育知识,加深对体育锻炼价值的理解,特别是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体育锻炼给身心带来的好处。
总之,体育课堂习惯培养的范围较广,这里仅例举三个方面,旨在抛砖引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只要教师做有心人,从点滴小事入手,培养学生从我做起,长期坚持,使其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王勇江.谈谈新时期体育教学的策略[J].成功(教育);2009年06期.
2.陆志成.如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J].体育科研;2003年01期.
关键词: 幼儿教育 礼仪教育 习惯养成
习惯是一种行为,是一种有目的的实践活动。礼仪教育包括兴趣、动机、情绪、意志、性格、品德、行为习惯等,是幼儿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塑造幼儿健全人格、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重要途径。情感教育属于一种非智力能力的培养,它与智力因素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我们采用情感引导和礼仪规范的课题研究,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
一、优化习惯培养的良好环境
(一)创造心理环境
幼儿期是情感体验迅速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幼儿特别敏感,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会对幼儿产生积极或消极的作用,因此,我们把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放在首位,让幼儿在平等、融洽、和谐的人际氛围中获得教育和发展。
(二)构建互动环境
我们把活动室墙面的处理权给幼儿,让他们自由展示自己的手工、绘画作品,鼓励幼儿与环境互动,拉近幼儿与环境的距离。
(三)提供体验环境
幼儿园的环境与大自然的事物相比,资源十分有限。要满足幼儿的各种需要,就必须让幼儿从小环境走向大自然的大环境中,进行各种情感的体验,让幼儿的自主性得以充分发挥。
二、开设礼仪课程
(一)有计划地实施礼仪教育
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实际情况及教学计划,定期展开礼仪教育。一方面,我们把礼仪教育的内容按计划定期向幼儿进行教授。另一方面,我们注重将礼仪教育渗透在各学科中。如:在活动中,幼儿在借东西的时候要讲礼貌,说:“谢谢!”不小心把别人的作品弄坏了要说:“对不起。”需要别人帮忙时说:“请帮帮我。”
(二)在游戏中获得礼仪教育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通过游戏,孩子们不但巩固了礼仪知识,而且理解了其意义。如:在“娃娃商场”游戏中,营业员热情接待,说:“你好,请问想买什么?”顾客说:“谢谢,麻烦你了!”在“娃娃家”开展“做客”游戏,让幼儿学说:“请进,请坐,请喝茶。”通过这类游戏,幼儿得到了良好的礼仪习惯练习,良好的礼仪习惯得到了进一步锻炼。
(三)因材施教
独生子女一定程度上具有不良个性品质,如自私、爱发脾气、任性固执、听不得批评,等等。因此,对这类幼儿一定要因材施教,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对性格较怯懦的,以培养勇敢品质为主;对个性霸道的,以培养宽容、和谐与人为善的个性为主;对逆反个性较强的,采取综合训练的方式,对其主要进行不良个性的矫正训练,等等。每个幼儿的家庭教育影响的环境和方式不同,因此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三、实施生活化教育
(一)以教师的言行影响幼儿
教师的言行举止可以作为幼儿的表率,可以有意无意地引发幼儿的模仿,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示范性影响。努力以自己的文明礼貌言行感染幼儿,影响幼儿,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习得良好的行为。
(二)在一日生活中随机进行礼仪教育
来园、离园要求幼儿能主动向老师、小朋友问好打招呼,要求幼儿文明用餐,安静入睡,使用礼貌用语,友好和同伴相处。
(三)在环境中渗透礼仪教育
在区域活动中,要求幼儿能礼貌地和同伴打招呼,请求别人帮忙时,给别人造成麻烦时……使幼儿在游戏中形成良好的礼貌言行。营造具有暗示性的环境,如:在活动区里放一个纸篓,可以起到暗示幼儿不随地扔垃圾的作用。
四、家园共育
在进行礼仪教育时,如果家庭中没有以同样的礼仪规范要求幼儿,那么家庭与幼儿园之间就会出现教育断层。而这样的断层,对幼儿园的教育不能及时巩固,大大影响了幼儿园的教育效果。所以要培养幼儿的礼仪,必须有家庭的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因此教师应该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向家长宣传幼儿园对幼儿礼仪教育的要求,使家长按照幼儿园的教育要求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
幼儿在家庭中的时间多于在幼儿园的时间,他们往往对来自家庭中的教育因素的影响接受得更快一些。如:出门做客、公园游玩、公共场合等,可以让幼儿多多使用礼仪。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陈鹤琴指出:“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须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幼儿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形成,幼儿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离不开家长的积极支持和合作。
(一)家庭教育中影响幼儿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的原因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在家庭教育中影响幼儿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部分家长对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缺乏重视,我们应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帮助家长树立培养幼儿文明礼仪的意识。
2.家长礼仪素质不高,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无意间不文明、不讲礼仪的行为习惯,孩子往往会记在心里,并跟着去做,慢慢地就会养成一些不良习惯。
3.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影响幼儿文明礼仪习惯的形成。由于家长对幼儿的文明礼仪教育目标、内容缺乏认识和了解,在培养幼儿文明礼仪行为中不能掌握正确、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幼儿文明礼仪习惯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
(二)家园共育是幼儿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有效策略
针对现状,我们通过家园合作幼儿养成教育活动,探索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有效策略,帮助家长树立新观念,掌握新知识,新方法,形成家园共育合力。
1.帮助家长树立培养幼儿文明礼仪的意识
我们定期为家长举办文明礼仪知识讲座或座谈会,帮助家长了解和掌握文明礼仪的相关知识,向家长宣传文明礼仪教育的信息,帮助家长端正与更新教育观念,让家长成为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监督者。
2.将文明礼仪教育渗透到家庭教育之中
帮助家长正确把握培养孩子良好文明礼仪习惯的要求和目标,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文明礼仪培养目标和具体要求,懂得良好的行为养成教育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配合幼儿园对孩子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在幼儿文明礼貌和行为规范教育方面保持一致,使文明礼仪教育发挥持续的作用和价值。
3.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理念
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本着尊重、平等原则,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让家长了解孩子、了解幼儿园、了解养成教育,树立全新的育儿观念。
家园共育一直以来是幼儿园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发挥家长独特的教育优势,充分满足家长了解教育、参与教育的需要,取得家长对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理解、支持与配合,才能真正提高幼儿园文明礼仪教育的质量和成效。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的文明礼仪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我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一定会在成功的喜悦中品尝到甘甜。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评价手册.北师大出版社,1994.
[2]孙云晓,邹泓主编.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北京出版社,2006.
[3]孙云晓,张梅玲主编.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北京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