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石油化工安全论文范文

石油化工安全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石油化工安全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石油化工安全论文

第1篇:石油化工安全论文范文

当前我国石化企业对于消防安全的重视程度有所加强,取得了一些成效,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总体说来,我国石化企业的消防工作还存在下面一些不足。

1.1企业消防安全意识不高

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石化企业通常注重生产而忽视消防安全,消防安全的防范管理工作比较薄弱,存在消防设施不足、配置不全等现象,一些石化企业甚至对一些消防安全防范设施也不进行必要的维修、维护或更换,很容易由一些小问题酿成大事故,如泄漏、跑冒等小事故导致爆炸事故等。

1.2法律制度相对落后

目前,专门针对石化行业的消防管理制度比较少,通用的国家法律法规只有《消防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对石化企业消防安全组织建设和救援事故有指导性作用,但对具体的消防安全建设并没有强制性要求和体现。并且地方性公安、消防机构对石化企业的消防安全也没有构成系统化的体系,一旦发生重大火险往往不能拿出最优预案,错失救援时机。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出现了很多新的行业或新的特点,法律制度规范的更新速度相对滞后。特别是石化行业,由于专业性强、新工艺不断进步,法律制度规范很容易与之脱节。不过,随着新安全法和新环保法的颁布,这一局面已在慢慢好转。

1.3职能部门监管不力

除了市一级消防总队到县一级消防支队,消防从业人员承担着本地的救火、防火、监督、检查任务。但是,很多地方的消防人员配置还是按照建国初的编制,随着经济发展和企业规模的增长,消防人员配额严重不足。这导致在很多地方消防部门疲于执行灭火任务,疏于对企业的日常消防检查和督导工作。还有,由于石化企业的专业性较强,对消防部门的审批、鉴定技术要求较高,监管也存在技术壁垒,所以对石化石油企业普遍存在监管不足的现象。

2加强消防安全的措施与建议

从检查到监督到整改过程要完备,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极有可能造成难以弥补的遗憾和纰漏,进而造成严重安全后果。如果要杜绝安全问题,从企业方面来讲,管理一定要精细化、系统化、制度化,责任一定要明确。

2.1构建安全机制

管理不妥、流程不规范、操作不当等都可能引发爆炸起火,因此环境、物和人是石化企业安全事故主要因素。对此,企业务必实行岗位责任制,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将消防安全分层落实,将其责任细化到每个部门甚至是每个人身上,调动起员工消防安全意识。企业的消防规范制度务必要与国际发展方向相结合,了解最新的国际资讯以及最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并且将其与自身企业相融合,从而保证石油化工企业规范的及时有效。安全生产要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企业还要建立起相应的作业规范制度和隐患排查治理、风险预防控制体系,坚持常抓共管,形成企业的一种长效运行机制。

2.2设置专项资金

完善的消防设备可以在火灾初期有效地完成预警以及灭火任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火灾的发生或减少火灾损失。因此石化企业必须对消防设施加以完善,定期进行适用性检修,保持其完好的使用状态。这样消防专项资金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多数效益较好的石化企业能够保障专项资金的专门使用,每年都有专项资金用于消防安全技术或措施改进。但是还有一部分盈利不好的小型石化企业,在这方面仍有待改进。

2.3强化培训上岗

石化行业是个特殊的行业,石化企业应特别重视对员工安全意识的主观提升。除了员工入职前的岗位培训外,还要在企业内部组织一些消防安全相关的活动,对消防安全工作做得好的员工给予奖励,对做得不好的员工进行处罚,以提升员工做好消防安全工作的积极性。在强化消防安全管理方面,领导必须以身作则,企业上下一心,接受系统专业的消防安全知识培训。企业的消防职业化培训应该包括岗前培训合格和岗中培训学习、强化训练等,使熟知消防安全和掌握必要的消防技能成为员工上岗的必要条件。

2.4转移安全风险

投保本身虽不能直接为企业主带来高收益率和经营利润,却能通过保险公司提供的风险控制服务有效地防范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提高化工企业的风险控制水平与技术,同时也可以在有险情发生时得到相应的赔偿,对企业的持续经营起到应有的保障作用。

2.5主动接受监督

随着我国新安全法和新环保法的颁布和实施,新消防法也在逐步完善和制定中。对于现行的法律法规,企业应该做到遵纪守法,主动配合和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与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将火灾隐患控制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3结语

第2篇:石油化工安全论文范文

[关键词]石油化工业自动化仪表及系统

中图分类号:TQ056;TE9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6-0105-01

1 石油化工工业

石油化工工业是由化学工业发展而来,石油化工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加工工业。石油产品主要包括各种燃料油和油以及液化石油气、石油焦碳、石蜡、沥青等。生产这些产品的加工过程常被称为石油炼制。石油化工产品以炼油过程提供的原料油进一步化学加工获得。生产石油化工产品的第一步是对原料油和气(如丙烷、汽油、柴油等)进行裂解,生成以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为代表的基本化工原料。第二步是以基本化工原料生产多种有机化工原料(约200种)及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这两步产品的生产属于石油化工的范围。有机化工原料继续加工可制得更多品种的化工产品,习惯上不属于石油化工的范围。

2 石油化工自动化

石油化工自动化也分炼化自动化、油气田自动化、海上平台自动化及输油、气管线自动化等分支。从20 世纪60 年代起,我国在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已经形成了石化工业和创新体系。2006年9 月投产的茂名年产100 万吨乙烯工程,新建裂解装置国产化率达到了 87.8%。目前我国在裂解技术、有机原料生产技术和聚合技术三大领域均有了一批自己的专利技术。炼油厂的燃料产品中,压缩天然气(CNG)和液化石油气(LPG)等气体燃料将成为21 世纪汽车的主导能源,加上天然气原料增加因素,对于炼化工业的工艺会有一定影响。由于节能、环保、有效利用资源的要求,石化技术正出现新的突破,即出现第二代石化技术。

3 自动化仪表及系统

3.1 自动化仪表

自动化仪表主要有压力仪表、温度仪表、物位仪表和流量仪表四种。

①压力仪表压力范围为负压到 300MPa(高压聚乙烯反应器)压力传感器、变送器和特种压力仪表采用多种原理,而且可用于脉动介质、高温介质、腐蚀介质、粘稠状、粉状、易结晶介质的压力测量,精度可达 0.1 级。

②温度仪表石化现场设备介质温度一般都需要指示控制,温度范围为-200℃到 +1800℃.大多数采用接触式测量.在现场指示的水银玻璃温度计多被双金属温度计取代,最常用的是热电阻、热电偶。

③物位仪表在石化行业一般以液位测量为主,由于测量过程与被测物料特性关系密切,物料仪表没有通用产品,按测量方式分为直读式、浮力式、辐射式、电接触式、电容式、静压式、超声波式、重垂式、激光式、音叉式、磁致伸缩式、矩阵涡流式等。

④流量仪表如今所说的流量,不是一般的流速,是单位时间内流经有效截面的流体的体积和质量,另外还需要求知管道中一段时间内流过的累积流体的体积和质量(流量积算仪)。

3.2 其他仪表

3.2.1 分析仪和在线过程分析仪

从工艺上看,生产过程中对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工艺参数的保证,只是间接保证最终产品或中间产品的质量合格,所以对过程中物料成分的直接分析和对最终产品的成分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又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排放的物质也是要分析和在线监测的。多变量控制已在炼油,石化行业开始进入生产阶段,它以DCS为基础,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是一个软件包,它与多变量动态过程模型辨识技术,软测量技术有关,多采用测控与PID串级控制相结合方式等。

目前在炼油厂中,对于分析仪器和在线过程分析仪的需求很旺盛,分析仪器的高科技含量,特别是对多学科配合要求高等,使得近年来分析仪器的科研和应用投入力量大,主要有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紫外及红外光谱、核磁、电镜、原子吸收及等离子发射光谱、电化学等分析仪器。

3.2.2 执行器

由执行机构和调节机构联动构成。石化行业经常使用的是气动执行器,少数液动执行器,其中气动薄膜调节阀又是最常用的,另有少数气动活塞、气动长行程执行机构。调节机构(阀)由阀体、阀芯、阀座、上阀盖等构成,其中阀芯有平板、柱塞、开口3种类型。按阀体结构分调节阀的产品有直通单座、直通双座、三通型、隔膜型、软管阀、阀体分离阀、凸轮挠曲阀、超高压阀、球阀、笼形阀等。

3.3 控制和安全系统

①常规控制石化工业自动化的连续控制、批量控制、顺序控制的基本控制策略没变。其中主要为连续控制,或称反馈控制、回路控制,仍然以 PID 调节为基础,功能块之间连接可以是多重串接、选择性连接、并联连接,自动补偿、自动跟踪、无扰切换,多配方自动改变参数或功能块连接方式。它能在保持系统稳定的基础上满足复杂参数的计算、综合指标的显示和监控,从而帮助操作人员实现回路操作、单元操作应付多种燃料变化、原料变化,实现生产指标、节能指标,保证环保运行,完成大型装置的开、停车、一般故障处理及一般连锁保护。但石化行业目前的主流控制策略仍是适应多回路控制站的功能块复杂组态能力的控制策略。

②智能控制和优化在现代控制论的推动下,各种智能化算法应运而生,其中除智能 PID 控制器外,多变量预测控制已在炼油、石化行业开始进入生产实践阶段。

③人机界面目前石化企业正在由一个装置一个控制室逐步过渡成数个装置一个控制室,而且最终是以 CRT 或 LCD 屏幕显示为主,辅以少数显示仪表和指示灯,以鼠标、键盘操作为主,辅以触摸屏及少数旋钮和按钮,工业电视摄像头摄取的画面也由专用屏幕逐步纳入 DCS 操作站的屏幕。

④安全仪表系统石化装置由于大型化、连续化及工艺过程复杂、易燃、易爆、对环境保护要求高等原因,安全性要求日益提高,由 DCS 等设备完成安全连锁保护的方法,在某些企业已经不能满足要求,所以紧急停车系统(ESD)等为 DCS 之外的单独设备。此外还有火灾和可燃气体监测系统(FGS)、转动设备管理系统(MMS);特别是压缩机组综合控制系统(ITCC,因其防喘振而特殊)等。现在自动化仪表行业兴起的基于 IEC61508 和 IEC61511 的安全仪表系统(SIS),正是为了进一步满足石化企业的需求而开发的。它是在安全总概念下,不同于3C强制安全认证、Security保安等的Function Safety 功能安全。SIS 是专门的工程解决方案,它连续在线运行,当侦测任何不安全过程事件时,能够立即采取行动,以减轻可能造成的损失。功能安全还应结合风险度、安全指标、安全完整性等级(SIL)等,正确选用 SIS(或直接称 ESD)系统。

结语

近几年来,我国在自动化仪表的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现代自动化仪表的智能化技术及系统改善了仪表本身的性能,影响了控制网络的体系结构,其适应性越来越强,功能也越来越丰富。

参考文献

[1] 期刊论文李桢.Li Zhen 自动化仪表系统供电方案的改进-石油化工自动化2008,44(6).

[2] 陆德民.石油化工自动控制设计手册(第三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2.

[3] 期刊论文陈缃雯.邱宣振. Tube与自动化仪表系统工程-石油化工自动化2009,45(4).

第3篇:石油化工安全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全球工业化已经成为必然发展趋势。石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更是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石油化工泵在设计的过程中为了型号统一等需要,导致不少机泵并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工作效能,“杀鸡用牛刀”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石油化工泵电能、功效的浪费。因此,本文通过详细介绍石油化工泵的具体应用,探讨石油化工泵的节能技术,真正做到节能减排,合理应用。

一、我国石油资源的现状以及石油化工泵节能的根本原因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突破节能关键技术,实现降低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的战略目标。石油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人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能量资源。

但是我国石油等能量资源依靠国外进口的程度已经高达百分之四十七,不仅严重影响到了我国能源的安全,而且对于全面落实产业结构调整,节约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国策提出了挑战。

作为石油化工等领域必不可少的基础设备,机泵的节能技术的先进与否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石油化工等能源的开发和成本结算。由于常年为了适应生产弹性的要求,石油化工企业大多数的机泵经常会出现“杀鸡用牛刀”,“小马拉大车”的情况。导致不少机泵的工业效能没有得到合理的配制和发挥,经常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此,加大力度探讨石油化工泵的节能技术啊,已经成为我们发展石油化工等重工业的必然趋势。

二、石油化工泵的节能技术

1、输送泵过剩扬程控制技术

为了适应生产操作的弹性要求和真正做到节能减排,维护数据质量的良好局面,加大能源统计分析力度,严格按照有关的技术指标的规定,积极的收集、整理、上报相关数据,增强技术指标统计工作的指导作用。方便更加深入的进行耗能原因的分析以及探讨石油化工泵的节能技术的结构原理,切实做到节能减排,提高能效的根本目标。

输送泵过剩扬程控制技术的关键是做到出口节流、进口节流、旁路调节以及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和实施是否需要切割叶轮外径,减少叶轮数量、更换叶轮大小。

首先,由于应用输送泵过剩扬程控制技术不适于调节要求太大的机泵,特别是具有陡降扬程性能曲线的机泵。所以出口节流成为机泵最常见、最简单的调节方法。通过关小出口阀的方式来增加管线系统损失,减少工作流量。但是阀门的开度一般不能够小于百分之五十,否则将会出现泵过大的情况。

其次,尽量避免进口节流比出口节流扬程少的情况发生,因为这种情况极有可能引起输送泵过剩扬程控制技术、抽空,会随时损坏机泵的轴承。因此,我们通常采用的方式是,利用对串联运行的第二台机泵的进口,吸入压力较大的裕量。这样不仅能够避免多级泵因为轴力的突然改变而引起的零部件的损坏,更能够节省能源,发挥机泵的最大效益。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旁路调节,即在机泵的出口管线旁设立另外一条管线,使部分液体返回泵的进口或者吸液罐。这样就可以保障实际泵送量比需要量大,不至于出现因为低于最小流量而产生的液体过热、气蚀和震动。

除了上述的几个基本方法以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根据流量或者扬程超过需要量的3%——5%时,切割叶轮外径,降低其流量。但是值得强调的一点是,叶轮切割时候,一定要注意叶轮是否是原型叶轮,如果之前因为某种原因,已经对叶轮进行了切割,那么再次进行切割时一定要注意切割量的掌握情况。避免叶轮外径和导叶内经间隙过大的情况发生;多级泵不能在进口处拆除叶轮,否则会出现因为阻力增加而导致的气蚀现象。因此在多级泵的流量或者压力调节较大的情况发生时,可以在排除端减少叶轮的数量并加定距套,保证机泵的正常运转。

2、变频调速节能技术在石油化工泵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通过应用变频调速节能技术,我们可以更好的控制风机、泵类的负载量,进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换句话来讲,变频调速节能技术已经成为各个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举措,因此,变频调速节能技术在石油、化工等多个领域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

首先,变频调速节能技术在化肥装置渣油进料泵中的应用。以A-GA101渣油进料泵为例,该设备是将减压渣油原料输送到汽化炉,并合成氨装置的重要设备。该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采用控制出口阀门的方法进行控制,即利用差压变送器检测系统的流量信号送至PID调节器,并通过PID调节器来控制出口调节阀的开度和输出控制信号,从而保持机泵流量的稳定。通过变频调速节能技术在石油化工泵中的应用,我们不仅解决了源系统中节流量较大、浪费大量电能、控制度低、电机噪声较大的问题,而且由于变频技术的改造,机泵投入运行之后,操作工艺控制的更加平稳,变频器的调节程度更加精准,不仅使系统控制的精准度达到了优化标准,而且节约了渣油进料泵的电源能量。

其次,积极实践渣浆泵的多段调速变频技术。在平时的生产环节中,尾矿泵是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尾矿泵一般都是流水连续作业,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尾矿系统的耗电量一般会比较大,因此,积极实践渣浆泵的多段调速变频技术是提高尾矿泵运行效率,实现自动化的重要保障。例如,某公司在利用花费装置检修的时候,针对3台渣油进料泵进行了变频优化节能改造。在经过调速变频技术之后,工艺控制水平逐步平稳,系统控制精准度也大幅度提高,不仅减少了以前机泵控制系统的有关滞后现象,更使得机泵的运行压力日趋平稳,工艺运行指标也得到了优化。

参考文献:

[1] 钱伯章.石化行业节能降耗的潜力与途径[J].资源节约与环保,2007,23,(2):22-25.

第4篇:石油化工安全论文范文

[关键词]工程实践 教学模式 综合实验 认识实习 生产实习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1-0084-0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化工专业)以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化石能源的加工利用为背景进行人才培养,满足国家能源化工发展重大战略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是教育部特色专业和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校化工专业具有鲜明的石油石化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石油加工类专业课程的开设,包括“石油加工工程I”、“石油加工工程II”与“有机化工工艺”3门专业限选课,“近代炼油技术”专业选修课,以及40学时的“石油加工工程实验”必修课;2.在国有大型石化企业设立了实习实践基地,以此为依托开展专业认识实习与生产实习;3.绝大多数专业教师有着良好的石油实践背景,不仅讲课案例多与石油有关,而且为学生提供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及大学生课外科研训练题目也多与石油相关;4.学生就业去向主要是石油石化企业以及与此相关的单位。

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我校化工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主要通过实验、实习、设计、科研训练、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进行培养,其中在专业实验与实习方面进行了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项目导向的研究式专业综合实验模式

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石油加工工程实验是我校化工专业的重要专业实验课程,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程研究与实践能力,创新了实验教学模式,优化了实验教学内容。石油加工工程实验的开设以项目研究为导向,主要内容包括30学时的油品综合评价实验和10学时的中试演示试验,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协作意识与表达交流能力。

油品综合评价实验以原油评价为核心,先通过对原油的实沸点蒸馏切割得到汽油、煤油、柴油、减压馏分和减压渣油等不同馏分油,然后让学生分组完成各个馏分油的性质测试,最后小组内部汇总各位同学的测试数据,撰写综合实验报告,提出原油的可行加工方案,并答辩汇报。[1]通过这一研究式综合实验,使学生掌握了原油蒸馏和馏分油性质测试的基本方法,模拟了石化企业对原油评价的整个研究过程,体会了石油炼制工业过程的内涵,学会了针对原油性质确定合适的加工方案,不仅学习巩固了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并通过最后的答辩环节培养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

中试演示试验依托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强大的科研平台和化学工程学院中试科研基地而开设,主要内容涉及原油的二次加工过程,包括渣油溶剂脱沥青、多功能提升管催化裂化、固定床催化加氢、碳四烷基化以及冷模流态化。学生分组参加中试演示试验,指导教师结合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讲解各中试装置的用途、原理、特点、工艺流程以及相应技术的工业应用状况等,并进行现场提问与讨论。通过中试试验的训练,引导学生了解了石油化工工艺发展的最新动态,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放大意识以及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并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和实践热情。

二、“校内―校外―校内”的三段式实习模式

实习是工科专业工程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将学生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实践过程,是深化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途径。我校化工专业的实习环节包括金工实习、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三部分。其中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分别在大二暑假和大三暑假进行,主要依托校外实习实践基地来开展。但是目前大型石化企业的自动化和技术集成程度越来越高,在企业“安全第一”的要求下,学生几乎失去了动手操作的机会,在企业现场的实习“只能看,不能动”,致使实习效果不佳。

为解决上述问题,提高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的教学质量,学校在校内建设了学生可以动手操作的实践基地,包括设备拆装实验室和炼油化工与自动化仿真实践教学基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并实践了“校内―校外―校内”的三段式实习模式。学生首先在校内实习相关的理论知识,然后到校外实习基地(炼油企业)进行现场实习,最后回到校内实践基地进行操作训练。

(一)认识实习

认识实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炼油企业,对企业、生产车间、生产装置有个初步的印象和概念,简单了解主要的炼油工艺过程、原油及石油产品,掌握加热炉、换热器、蒸馏塔、反应器、泵、风机、压缩机、管道、阀门等常见单元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主要用途等,并为《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认识实共2周时间,首先在校内花约2天时间学习加热炉、换热器、蒸馏塔、反应器、机泵等常见单元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主要用途。然后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一周的现场实习,主要是在炼油厂参观典型化工设备,如泵、风机、换热器、过滤机、精馏塔、反应器等,请企业技术人员讲解设备的操作、维护与保养。另外,简单了解石化企业对原油的加工流程、典型加工过程,如常减压、催化裂化、加氢、重整装置等。通过现场学习,使学生对石化企业单元过程设备以及由其组成的工艺过程有初步的感性认识,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最后回到校内的设备拆装实验室,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和现场的参观实习,对照图纸进行设备拆装实习,了解化工设备内部的实际结构及特点,如蒸馏塔的塔盘及装填方式,压缩机活塞、进气阀和排气阀、离心泵的轴承座等的机械密封结构,安全阀和控制阀的执行机构的特点等。通过拆装实习,学生对设备的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有了直观和深入的理解。

(二)生产实习

我校化工专业生产实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炼油企业的生产过程,熟悉原油特点、实际加工方案及主要加工过程的工艺流程,了解或掌握某一生产车间的原料与产品、工艺流程与原理、产品质量控制指标与控制方法,加深理解主要工艺设备的结构、原理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安全与环保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并为《石油加工工程》、《有机化工工艺》和《近代炼油技术》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生产实共4周时间,具体实施步骤如图1所示。首先结合炼油企业的具体实习车间,在校内用两三天时间学习原油加工方案与主要工艺过程的原料、产品、工艺流程、操作参数等理论知识。然后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两周的现场实习,并采用“集中-分散-考核-集中”的现场学习模式。[2]第一个“集中”是指学生进入企业后,请企业培训人员向学生集中介绍企业概况、车间概况、安全与环保规范及案例等,并到石油化工安全实训基地接受与企业员工类似的安全培训。“分散”指的是将学生分配到具体的车间进行岗位实习,熟悉学习车间的生产原理、工艺流程、原料处理、产品精制及用途、装置特点及作用、工艺操控、事故处理方案等。“考核”是指岗位实习一段时间后,由指导教师逐一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现场考核。最后一个“集中”是指现场实习结束前一两天,由指导教师分组带领学生对企业进行参观学习,让学生对各车间以及其之间的联系有一个宏观的了解。通过现场实习,培养学生的生产安全与环保意识,了解石化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生产车间与岗位的工作环境与规范要求,熟悉工艺过程与生产原理。最后回到校内的炼油化工与自动化仿真实践教学基地,进一步学习主要炼油工艺过程的原理、流程,特别是产品收率与质量调控方法,并进行操作模拟,了解装置的开停工操作,掌握工艺参数调整对产品收率与质量的影响规律、生产事故的排查与处理方法。通过仿真实践环节,解决了现场实习“能看不能动”的缺陷,培养了学生的工程运行能力。与此同时,学生要完成生产实习报告和仿真培训报告,按照标准绘制现场实习车间与仿真单元的详细工艺流程图。

图1 生产实习实施步骤示意图

三、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

实践基地是开展工程实践教学的载体,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实习质量与效果,因此需要加强实验室与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3]为更好地实践三段式实习模式,我校在校内建设了设备拆装实验室和炼油化工与自动化仿真实践教学基地,并在燕山石化、华北石化、石家庄炼油厂等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与燕山石化共同建设了国家级石油化工安全实训基地。

(一)设备拆装实验室

设备是拆装实验室的主体。为此,从石化企业引入了一批典型设备,如换热器、压缩机、热油泵(单级与多级)、计量泵、螺杆泵、控制阀、安全阀等设备;专业教师提供了不同类型的蒸馏塔盘;设计建造了加热炉、往复泵、轴流泵、蒸馏塔、反应器等有机玻璃动态演示模型。

(二)炼油化工与自动化仿真实践教学基地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学校于2010年建成了炼油化工与自动化仿真实践教学基地,包括炼油化工过程的仿真培训系统和催化裂化半实物工艺流程仿真系统两部分。

炼油化工过程的仿真培训系统基于霍尼韦尔先进的ePKS(即Experion过程知识系统)DCS控制系统及Unisim模拟平台。该系统与目前石油石化企业仿真培训系统一致,与企业保持技术零距离。该系统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包括一套ePKS DCS控制系统;第二部分包括5套Unisim仿真模拟系统和5个标准工艺模型(常减压CDU、连续重整CCR、柴油加氢DHDS、加氢裂化HCU、催化裂化FCCU),其中催化裂化FCCU模型为定制开发,与所建设的半实物工艺流程仿真装置匹配。

催化裂化半实物工艺流程仿真系统按照真实炼油厂催化裂化装置进行8:1比例缩小建设,包括反应再生设备、塔、压缩机、机泵、换热器、空冷器等设备构件,体现提升管反应、两段再生、外取热、原料掺渣油、小回炼、催化裂化产物分离、液化气生产、汽油处理和稳定等过程的特点。装置内不运行实际物料,部分重要输入输出数据与真实DCS相连接,以DCS控制系统为中心,获取操作员仿真培训系统中催化裂化五套标准工艺模型的数据,反应―再生和分馏系统的重要数据在实物装置上显示,重要阀位数据可现场显示和调节双向传送。

(三)石油化工安全实训基地

石油化工安全实训基地是我校与燕山石化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共同建立的。在基地的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了燕山石化公司的设备、人力、场地、师资条件,并融入学校在安全方面的研究成果,提高了实训基地的技术水平。该实训基地是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全实训基地位于燕山石化教育培训中心,包括基本安全技能实训室、现场安全操作和安全管理技能实训室、提高型安全实训室三部分。基本安全技能实训室包括个人防护基本技能实训室、抢险救护基本技能实训室、安全监测技能实训室、公用工程现场模拟实训室、危险品标识实训室五部分。现场安全操作和安全管理技能实训室包括电气安全实训室、危险化学品物性测试实训室、现场直接作业环节安全管理技能实训室、应急救援能力实训室、事故模式预测实训室。提高型安全实训室包括人机工程安全实训室、设备危险性预测实训室、综合现场管理实训室。

四、结束语

实践教学是培养工科专业大学生的重要教学环节,伴随我国高等教育对工程教育的重视,近年来各高校纷纷强化工科专业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工程实践教育的实施需要依托有良好的实验室和实践基地,更要有可行的实践教学模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工专业创建了良好的专业实验教学条件与稳定的大型国企实习基地,并拥有中试研究基地、设备拆装实验室、炼油化工与自动化仿真实践教学基地等特色校内实践基地,以及石油化工安全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专业教师多年来致力于工程实践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具有石油特色的工程实践人才培养模式,如项目导向的研究式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模式、“校内―校外―校内”三段式实习模式。良好的工程实践硬件设施与可行的实践模式相结合,必将培养出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李瑞丽, 徐春明. 石油加工工程综合实验的教学与实践 [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7, 24,(4): 108-109.

[2] 孟祥海, 孙学文, 周亚松. 提高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生产实习质量的措施 [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S2): 124-126.

[3] 刘淑芬. 以教育规划纲要为指导全面提升工科高校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J]. 大学教育, 2012, 1(8): 27-28.

第5篇:石油化工安全论文范文

本文对Retinex去雾算法进行了介绍,分析了Retinex算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Retinex算法在雾天石化企业安防监控中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能有效的提高监控图像的对比度,再现严重雾霾条件下图像场景。最后对Retinex算法在雾天图像处理中的应用做了展望。

【关键词】Retinex去雾 石化企业 视频图像清晰化

1 前言

在石油化工企业,由于生产工艺复杂,生产原材料和产品都是易燃、易爆品,易突发灾难事故,安全生产尤为重要。同时石化企业大气污染严重,雾霾天气多发,这会降低安防系统所获得的图像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对监控目标的检测和识别,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安全生产。因此有必要对视频监控图像进行清晰化处理。

2 Retinex去雾概述

目前国内外对图像去雾处理的研究主要有图像复原和图像增强两种方法。这里讨论基于图像增强的Retinex算法。Retinex理论中图像可以表示为:

即图像的任何一个像素点可以表示为环境亮度L和景物反射R的对应点的乘积。

3 Retinex去雾算法在雾天石化企业图像清晰化处理中的意义

石化企业产品易燃易爆,安全生产在石油化工企业中尤为重要。由于石化企业污染严重雾霾多发,雾霾的存在使得石油化工企业室外视频监控得到的数字图像质量退化,降低视频监控质量。这将会对工作人员的监控造成严重的干扰。Retinex去雾算法可以有效的处理石化企业严重雾霾时的图像,改善图像的视觉效果,提高降质图像的对比度,对安防监控显得意义重大。

4 Retinex去雾在雾天石化企业图像清晰化处理中的应用

Retinex理论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4.1 随机游走Retinex

指的是下一个像素是从当前像素的邻域中随机选择,设图像路径上有n个像素点,起点A和终点B之间的明暗可以表示为:

4.2 同态滤波Retinex

同态滤波Retinex方法是将随机游走Retinex方法的一维路径扩展到二维路径,将像素比较运算代之以空域卷积运算,也称为局部Retinex方法。

4.3 泊松方程式Retinex

此法反射分量简化为分段线性常数,其导数会沿着图像边缘为较大值,而其它处为0。表达式为:

4.4 基于迭代计算的Retinex

如果输入图片为(M、N分别为图像的宽和高),图片中像素的最大值,求得像素的间隔

然后将图片中的所有像素初始化为图片的。对选定路径上的像素进行比较,与上一次的比较结果累积,当累积结果超过原始图像亮度最大值的时候,保持为原始图像的最大值。

4.5 中心环绕Retinex

中心环绕Retinex法无需迭代计算,容易实现、运算速度大幅提高,实际应用广泛。它包括单尺度Retinex(SSR)、多尺度Retinex(MSR)、具有颜色恢复的多尺度Retinex(MSRCR)。

4.5.1 SSR数学形式如下式所示:

是Retinex在第个颜色谱段的输出,根据Retinex理论,图像等于照度、反射分量二者的乘积,此时,结果图像不依赖环境照度分量,颜色恒常。

4.5.2 MSR

MSR方法为多个尺度SSR加权平均:实验发现,采用一个小尺度、一个中尺度、一个大尺度可以产生较好的颜色,无明显的光晕。MSR方法通过多个不同尺度的SSR结果加权平均,图像的色感一致性好,能够削弱光晕,使图像的处理效果更理想。

4.5.3 MSRCR

SSR或MSR分别处理一幅彩色图像的R、G、B分量,易造成颜色失真,使图像的局部区域呈现灰色。由此提出了MSRCR。该方法先是进行颜色转换,将图片由RGB空间转换到HIS空间,对亮度分量I使用多尺度Retinex算法、进行滤波处理,得到估算出的图片的反射分量,对得到的反射分量进行加权平均,之后进行空间反变换,将图片由HIS空间转回RGB空间。最后进行颜色恢复,得到清晰的图片。

5 Retinex图像清晰化方法仿真结果分析

基于表1的分析,我们发现在石化企业严重雾霾天气下,可以采用Retinex增强监控视频图像的对比度。原图像对比度低、细节信息模糊,颜色偏向灰白色。经SSR处理后得到的图像部分偏亮,颜色失真。经MSRCR算法处理后得到的图像对比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同时图像颜色无失真。Retinex算法处理后得到的图像方差和信息熵都增加,表明图像对比度增加,信息量更加丰富。平均灰度更接近于128,表明增强后的图像色彩更加适合人眼系统。

6 结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图像去雾技术在不断发展进步,在图像去雾方面,基于Retinex去雾算法对提高石化企业严重雾霾图像对比度效果显著,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在算法方面,今后在应用上主要注重处理的实时性,这对今后图像去雾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赵晓霞.基于Retinex理论的视频图像增强系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博士学位论文,2011.

[2]钟仡龙.单幅图像去雾处理算法研究及软件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2012.

[3]Jung C,Sun T, Jiao L.Eye detection under varying illumination using the retinex theory[J]. Neurocomputing,2013,113:130-137.

[4]周景超,戴汝为,肖柏华.图像质量评价综述[J].计算机科学,2008(07).

第6篇:石油化工安全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具有较强职业性和应用性的一种特定的教育,教学过程要将国家职业标准职业要求和技术技能标准引入教学,分析企业职业活动特点和职业能力要求,以典型乙烯生产企业做蓝本,开发项目化教材,加强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在认识实习、现场教学、生产实习、毕业实习(顶岗实习)以及仿真实训经历职业体验,成为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是突出职业性、地方性、应用性,具有从事专业岗位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专业技能,能在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应用技术人才。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在高职学生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突出职业性,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行业的国家职业标准 

高职教育的教学过程要将职业要求和技术技能标准引入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我国的社会职业划分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职业),约4700多个工种。根据有关行业的发展要求,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又陆续新增了约31个职业。国家职业标准是在职业分类的基础上,根据职业(工种)的活动内容,对从业人员工作能力水平的规范性要求。它是从业人员从事职业活动,接受职业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以及用人单位录用使用人员的基本依据,如图1国家职业标准结构图。 

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分析职业活动特点和职业能力要求:再进行课程设计。如图2石油化工行业化工生产工职业活动特点和职业能力要求分析。 

二、以行业典型的企业作为教学蓝本 

高职教育是通过企业把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人才培养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高校教育及企业管理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加快企业自有人才的学历教育,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典型的企业具有行业的普遍性,还有其特有的特殊性,选取企业作为教学蓝本要注意的原则是: 

1、具有行业代表性:如某学院选取兰州石化作为教学蓝本,因为兰州石油化工公司是中国西部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是炼油化工一体化的大型的国有企业,学院多年与兰州石油化工公司开展校企合作、互惠互利的教育教学活动,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生产工艺技术具有典型性:如某学院与广州石化作为教学蓝本,广州以原油作为原料,生产液化气、汽油、煤油、柴油、重质油等燃料油以及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等“三烯、三苯”,生产合成材料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具有典型的工作过程,典型的工艺技术,典型的单元操作。 

3、操作技术具有先进性:采用dcs集散控制系统,装置安全程度高,自动化程度高等,在行业中有先进的工艺过程、工艺技术、工艺设备及安全管理模式。 

4、真正做到校企业结合,前校后厂,实现“黑板上下来,从教室里出去”,深入工厂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 

三、采用项目化教学 

采用以工作过程为主导的项目化教学,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开发项目化教材。

项目化教学的职业性首先体现是教学过程的逻辑起点,不是学科的知识系统的内部逻辑,而是职业、岗位(群)对知识、技能和素质的综合要求的内部逻辑,是生产过程导向(或工作过程、工作内容、工作任务导向)的内部逻辑;同时项目化教学强化职业氛围,仿真的、模拟的或真实的环境,加强了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例如高职化工生产国家职业标准职业定义是操作、监控或调节一个或多个单元反应或单元操作,将原料经化学反应或物理处理过程制成合格产品的人员。涉及的主要生产装置包括乙烯裂解装置、丁二烯抽提装置、碳五精制、芳烃抽提、苯乙烯生产装置等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生产装置以及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三大合成材料”合成橡胶、合成树脂、合成塑料等生产装置。覆盖的岗位群包括反应岗位精馏岗位、裂解炉岗位、流体输送岗位、制冷岗位、压缩岗位。 

从职业、岗位(群)对知识、技能和素质的综合要求作为教学过程的逻辑起点,分析典型的乙烯生产核心岗位,以工作任务为导向,选取七个教学项目进行学习,包括12个技能实训工作任务,27个工艺知识,1周乙烯厂实习等如表1《乙烯生产技术》项目化教学内容。 

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必需、够用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具有普遍适用性,又有针对性的乙烯生产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的职业意识与职业技能综合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四、加强实训、实习的职业体验 

高职学生应该加强实践环节的学习,包括认识实习、现场教学、生产实习、毕业实习(顶岗实习)以及仿真实训等。 

认识实习是学生进入专业课学习阶段的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由学校到工厂,由理论到实践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通过实地参观学习,接触工人,了解工厂,热爱自己的专业,扩大视野,增强学生对实际工业生产的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为今后创造性地从事专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实习目标:采用的模式:预习-实地观看(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系统)-工厂技术人员讲解-讨论、答疑-写报告。 

现场教学(课堂实习)是指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实现“黑板上下来,从教室里出去”,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比如在某典型化工单元操作的教学中,把课堂带到工厂,在生产现场讲解理论知识;再比如把课堂设在实训室,一边讲原理,一边将原理的应用及操作。现场课堂教学现象生动,把抽象的原理概念具体化,学习效率高,采用的模式预习-教师讲基本原理-现场讲解原理的应用场所、设备-教师讲解设备位号、意义-学生现场指出设备流程坐向。 

生产实习是学生进入专业课学习阶段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深入工厂的实际工作环境,体验工人的生活,了解企业的企业的生产状况,管理经营情况和行业发展前景,熟悉掌握石油化工生产工艺原理、工艺流程、主要设备、基本工艺操作、工艺技术指标,并将学过的基础理论和知识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要求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谦虚好学、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采用的模式是:预习—下班组—跟定师傅-倒班-写报告-答辩 

毕业实习是在学生基本完成专业理论课程学习,开始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前的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是通过实习,熟悉化工产品生产过程所使用的工艺方法和工艺措施,了解工艺设计原则和有关的技术指标、存在的技术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与经验。采用模式:预习--定岗位实习-调研-收集资料、检索文献-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仿真实训解决下厂实习“只许看,不准动”的难题。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模拟开车、停车和典型事故处理训练,能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并采用了实验预习(现场与计算机仿真模拟)-实验操作-实验数据处理(计算机辅助计算与手算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强化了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单元过程与设备的模拟优化与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2006,11,16 

[2]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519 

第7篇:石油化工安全论文范文

1机械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改革的总体策略

在人才培养越来越注重个性化、创新性的今天,高等学校应该改变过去单一的知识传授的教育方式,增强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体系应该有自己的特色与个性。通过领会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的发展战略,为适应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的发展形势,我们深入分析了机械工程领域的优势特色和发展难题,借鉴国内外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确立了石油特色机械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改革的总体策略。即:依托石油石化企业发展优势,进一步增强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促进导师队伍建设,加快具有石油特色的实验室和校内外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开阔全球视野,推进国际化办学,拓宽学科发展空间和就业渠道;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借鉴国际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新理念,培养知识面广博、适应性广、实践创新能力强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2机械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的构建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的构建涉及培养目标、研究方向、课程设置、实践基地、培养方式、学制、学位论文、导师队伍、质量管理等要素。

2.1培养目标全日制专业学位是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脱产学习,其培养目标与非全日制专业学位应有所不同,与学术型学位有明显差异。机械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具有坚实的数学、力学、机械工程、计算机技术基础;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专业文献;掌握现代机械设计、制造、机电控制、车辆工程等领域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了解本学科专业发展前沿;在石油机械工程、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电控制、车辆工程等某一方向或领域,从事科技攻关、技术开发、工程设计与施工、工程规划与管理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2.2研究方向经过机械工程学科与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石油化学与化工技术、油气田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等石油特色学科或方向的长期交叉渗透,融合凝练成东北石油大学机械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研究方向:a.石油机械工程;b.机械设计及理论;c.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d.机械电子工程;e.车辆工程;f.工业设计;g.安全技术及工程;h.材料腐蚀防护与失效分析。

2.3课程设置在实行弹性学分制的同时,将研究生所学课程分为学位课与非学位课,以及为加强实践能力培养而设置的必修环节,为跨专业学生设置的补修环节。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修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专业学位课程不少于12学分,必修环节至少5学分。为了突出石油特色,注重知识的前沿性、交叉性和渗透性,除了对常设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更新的同时,新设置了油井举升工程前沿技术、机械制造前沿技术、机电控制前沿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前沿技术、机械装备故障检测与分析前沿技术、石油化工设备安全技术、流体参数测试实验等课程。

2.4实践创新基地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采取多种模式、拓展多种渠道,在加强企业实践基地建设的同时,要更加重视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我们依托黑龙江省石油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石油HSE安全检测与评价重点实验室、钻井修井井架及设备检测评价国家计量认证实验室等高水平实验室,整合学科、学院实践教学资源,构建了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内实践基地。由多个实践教学平台组成:石油钻采机械实践平台、海洋石油钻井采油工程技术与装备实践平台、多相流分离技术与装备实践平台、特种工程车辆实践平台、石油化工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实践平台、石油化工装备腐蚀防护与失效分析实践平台、流体传动与控制综合应用实践平台。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一个实现自主创新、自由探索的实践环境。

2.5学制与培养方式实行弹性学制,一般培养年限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具备提前毕业资格的研究生,修学年限可为2~3年。研究生培养采用“三跨”模式,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自由择时、择地、择专业课学习。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导师为主要责任人,指导团队培养相结合。应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主导作用,努力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积极调动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帮助研究生按时制定好个人培养计划。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2.6教师队伍充分利用地处大庆油田这一地理位置的优势,选派青年教师到石油石化企业去挂职锻炼,他们将得到大量的直接面向工程实践的“实战机会”;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积极开展联合课题研究和科技服务,使年轻教师都参与到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科技创新的实践中来,工程创新意识不断得到增强,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也得到相应提升。同时,现场工程知识的积累及科技创新,又促进了专业理论水平的提高,逐步建成“双师型”的导师团队。充分利用与石油石化行业长期全面合作办学的各种资源,完善校外导师聘任制度,扩大校外导师队伍,落实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双导师制”。

结束语

第8篇:石油化工安全论文范文

关键词:改扩建工程;工艺管线;碰头口;焊接管理

中图分类号:TG4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新老工艺管线的碰头口焊接问题是石油化工装置改扩建工程建设中经常遇见的问题。新老工艺管线的碰头口不仅规格不一,而且材料相对复杂,同时还可能涉及到异种钢之间的焊接问题。此外,新老工艺管线的碰头口多是一些固定性焊接,焊接条件相对较低,而且焊接完成后的系统压力试验无法有效完成。这些接踵而至的不利因素均给石油化工改扩建工程带来了严重的质量隐患。因此,如果能够根据石油化工改扩建工程的具体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焊接质量,已经成为石油化工装置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

一、改扩建工程工艺管线碰头口焊接管理的准备工作

改扩建工程工艺管线碰头口焊接管理的准备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点是对相关的焊接技术进行科学的评定,确保管理工作可以有效展开。良好的准备工作是提高管理效率的第一步。碰头口的焊接技术水平的评定过程比较复杂,在进行技术评定的时候需要评定的工况条件比较多,一般包括新、旧管线的具体规格及材质,所使用的不同焊接材料,原来使用的管线的温度、压力等数据分析。做焊接管理准备工作的时候,需要依据原先的设计图和有关的文件材料,并和现场的管理情况进行有效对接,使得理论与实际吻合。

第二点是要考核焊工的基本操作技能和知识水平。依据焊接技术人员的从业管理条例,要对焊工的焊接技术水平做出科学的评定,只有经过考试合格的焊工、并持有上岗准许证的焊工才可以上岗。不仅要重视焊工理论知识的考核,对一些特殊的材料和操作难点,应进行现场技能考核,通过后还要根据据具体的施工现场进行专项培训。进行现场模拟考核的时候需要将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都考虑进去,例如焊接空间比较狭窄的时候如何进行非常规操作,焊缝的周边存在一些不能移动的障碍物体时应该怎样进行焊接等。

第三点是要选择最为恰当的施工工艺,为焊接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对通常情况下对新管线实施压力测试的时候,不对再对旧管线进行压力测验,如此一来,新增加的管线要在无损检测以及压力试验之后,方才可以和原来的旧管线进行碰头焊接,这就会导致焊接以后无法实施系统压力试验。为了保证焊接的质量,可以通过采取以下的措施来达到预期的目的:

首先要在做准备工作的时候,与相关的技术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尽量在碰头的地方使用三通连接的方式,防止在旧管线处开马鞍口实施承插焊接技术。

其次可以在施工的具体操作中,加强焊缝根部的牢固程度,所以施工优先选择的施工工艺是“氩—电联焊”的方式,在具体的操作时,用氩弧焊对所有的接缝焊接打底,再使用电弧焊工艺对填充盖面进行焊接。

提高改扩建工程工艺管线碰头口焊接过程控制水平

在改扩建工程工艺管线碰头口焊接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关键的控制环节就是焊接过程的控制,在这一控制过程中,相关的技术人员要及时对现场焊接准备工作进行认真的检查,提高管理过程的流畅程度。焊接过程的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认真查看焊接材料是否符合标准,尤其是要仔细查看焊接材料内含的化学成分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或者是施工工程所需要的用量,同时也要确保焊接材料中的机械性能达到实际需要值。最后要确保所有的焊接材料的型号、规格和焊接工艺卡上的规定一致。有时候要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对施工的材料进行二次检验。

二是要认真检查在现场的焊条的存放环境和条件,尤其要查看周围的温度和湿度是否符合焊条的存放条件,需要烘烤焊条时要注意控制烘烤的程度,不能过度,避免损坏。此外可以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规范领用和发放焊接材料的程序,防止施工的混乱。对一些特殊的材料,还可以建立一套完善的回收制度,避免材料浪费。

三是要及时检查焊接技术人员的操作工艺是否符合相关的标准,选择恰当的焊接工艺参数,同时要确保焊接电流值和电压值不能超过一定的标准。焊接的速度也会影响焊接的质量,因此要控制好焊接的速度,并查看焊接线能量有没有得到良好的控制。

四是在关键的位置采用承插焊接的方式时,可能会导致焊接完成后不能实施正常的射线探伤的检验,对焊接的质量有所影响,所以在进行碰头口的焊接时,可以视现场情况采用磁粉、表面着色方式进行检验,以此来确保焊接的质量。例如,可以在原油处理扩建工程工艺改造的施工现场中,要在原有的管线上另外凿孔,目的是方便焊接短管的接头。综合考虑现场施工的相关因素,该焊接过程使用的是承插焊接接头的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焊接的效果。

做好改扩建工程工艺管线碰头口焊后检查工作

焊后检查工作是确保焊接质量水平的最后一步,也是重要步骤,本文介绍的焊接方式更需要进行全面的、严谨的焊后检查,这是因为碰头口焊接缝不能进行系统的压力试验。做好焊后检查工作需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方面,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最为适宜的检测方式,这样在降低试验检测成本的基础上还能够保证质量。当焊接位置周围有钢结构的或者其他障碍物的时候,单独使用射线探伤机就没有办法获取比较全面的检测资料,这时候只有在射线探伤的基础上再使用超声波检测的方式。有些焊接施工会受到焊接材料管壁厚度、口径大小、具置的限制。因此单独使用超声波的方式也无法进行全面的检测,在实际的操作时,要将射线探伤法、磁粉检测法、表面着色法结合起来使用。

另一方面,在检查的时候,也要抓住重点,避免重复检验,不仅浪费时间,还带来不必要的成本损耗。例如原油处理厂的排污管线碰头口焊接检查,可以直接使用表面着色的检查方式,或者使用磁粉检查法。因为这些管线本身承载的压力不大,焊接的工艺要求也不高,一般都是选用凿孔连接的焊接方式,焊接时的要求就是依据100%磁粉、着色探伤标准进行的,因而检查的方式也无需复杂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石油化工装置的改扩建工程中,充分使用上述方法,不仅能够使现场的条件得到充分有效的应用,而且还能够将新老管线的碰头口焊接问题与检验问题得到良好的解决,同时有效实现了新老管线碰头口的焊接质量管理。实践证明,以改扩建工程的具体情况为基础,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与措施是非常有效的,势必为石油化工装置改扩建工程的焊接质量提高保障。

参考文献:

[1]陶象明.改扩建工程工艺管线碰头口焊接管理[J].石油化工建设.2005(05)

第9篇:石油化工安全论文范文

关键词:要石油工程;项目管理;风险管理

引言

在石油工程项目中,实施风险管理是非常必要的。随着石油工程项目的展开,就要同时提供风险管理机制,采用风险技术措施预测风险,对风险因素进行识别、详细分析,同时还要做好评估工作,将具有可操作性的处理对策制定出来,落实到具体的实施中,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实现预期的效益,即获得最佳的项目效益。石油工程项目存在风险性,这种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不确定性。如果这些风险发生作用,就必然会给石油工程项目造成一定的损失。所以,石油工程项目中做好风险管理工作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对风险产生认知,采能够对风险准确预测,针对风险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采用这种风险管理方式,可以对潜在的风险起到预防的作用,这也是石油工程项目中实施风险管理的关键所在。

一、实施石油工程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石油企业属于是风险系数很高的企业,要确保石油企业安全稳定的地运行,就要做好风险管理工作。处于行业市场的竞争环境日益激烈的今天,石油企业运行中面临不可避免地要面临各种风险,不仅要对风险现象进行分析,还要探索造成风险的主要原因,以具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率。石油工程项目是石油企业运行中的重点项目,在运行中就会存在各种风险。在石油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要避免风险产生,具备风险意识是非常必要的。作为工程管理人员,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同时,还要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员工。风险管理在本质上就是对人的管理,风险管理人员如果管理意识不足,没有掌握相应的知识,且缺乏实践处理经验,使得石油工程项目在运行中会面临更大的风险。所以,实施石油工程风险管理是非常必要性的。在风险项目管理工作中,不仅要研究风险管理理论知识,还要研究处理风险的方法,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动态化的风险管理机制。目前的石油工程项目不断地扩大规模,风险事故也会接踵而来,将风险管理渗透到整个的工程项目管理中,让风险成为石油行业管理中的一部分,提高所有参与工程项目的人对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目前对石油工程项目实施风险管理的部门主要包括美国的风险与保险管理协会、国际石油工程管理协会等等风险管理部门,对石油工程项目实施专业化的风险管理。由此可以证明,石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在石油行业倍受重视。

二、石油工程项目管理中要提高风险管理意识

提高风险管理意识是降低风险发生几率的关键。在石油工程项目中,由于工程项目运行中的风险因素比较多,做好风险管理是基本的前提条件。石油工程项目管理人员要重视风险管理,强化对工作人员的风险管理培训工作,让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技术能力有所增强。在项目运行之前,要做好人员安排工作,对于项目管理人员要从工程性质、工艺技术以及工程项目的难度等几个方面进行选择,以保证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经验都能够满足应对风险的要求。此外,还要做好风险管理方案进行论证,对于各项资源合理安全,以保证石油工程项目顺利展开。

三、对石油工程项目中所存在的风险点进行识别

(一)对风险点要尽早识别

对石油工程项目中所存在的风险点进行识别,就是要对项目风险所在位置进一步明确,以评估项目风险,将具具有操作性,可行性强的风险管理策略制定出来,确保风险管理具有针对性且科学合理。做好风险点的识别,就是要认识风险点,对风险点以及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确定风险的程度,预测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等等,以对风险有效控制,采取技术措施转移风险,实施必要的风险管理策略。对于风险进行识别,要做到提前预防、及早发现、对风险全面认识,以及时地采取防范措施,采取合理有效的技术管理措施,可以降低风险管理成本,石油工程项目所获得的收益也会提高。

(二)对风险点要本质性识别

风险点普遍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不确定性。这就需要在识别风险点的时候,要能够进行本质性识别。根据石油工程项目的形式,所存在的风险点包括内部风险点和外部风险点。因此,在进行风险点识别中,要做好内部风险的识别工作和外部风险的识别工作。内部风险中,技术风险对石油工程项目具有直接影响,还包括人员风险、管理风险和经济风险。这些风险都与工作人员密切相关。如果对于这些风险都没有有效识别,就难以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应对措施,风险事故发生的几率是非常高的,甚至会造成人员伤亡。内部风险传播速度快,只有采取预防措施以及及时应对,就可以有效解决。外部风险多为客观性的风险,诸如自然环境、行业市场等等,都会对石油工程项目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风险具有不可控制性,需要采用规避的措施,以降低风险造成的损失。无论是任何一种风险,都要正确识别,才能够使应对措施具有针对性。识别风险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各个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参与讨论,包括环境保护部门、物资采办部门、项目配套部门、工程安全部门、对外协调部门等等,都针对风险点提出自己的简介,通过共同分析确定风险问题,以对风险点合理识别,将风险防范措施制定出来。同时,还要对风险防范措施进行技术性评估,确保措施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发挥时效性。注意识别风险点时,要大量地收集资料,做好客观识别,并综合形分析,以保证识别的结果准确。

四、风险管理方案要科学合理

风险管理工作要有效展开,就要确保管理方案科学合理。对于石油工程项目中所存在的风险点要准确识别,根据所获得的信息将风险管理方案制定出来,以使得风险管理方案具有针对性,在具体的应用中能够发挥时效性。在制定风险管理方案的过程中,要积极地借鉴风险评估经验,根据本工程项目的需要进行完善。将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建立起来,还要注重风险管理的信息化,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风险管理,不仅可以提高风险管理效率,而且风险管理更为规范而有序。诸如,影响石油工程项目的风险因素、风险点、风险预警、风险应急处理措施以及风险防范措施等等,都纳入到风险信息化管理范畴中,使石油工程项目运行的过程中,能够对风险及时把握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在石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运行HSE体系,实施内部安全管理控制,建立有利于工作人员的安全环境,可以使风险管理工作系统化、规范化,风险管理工作可以按照既定的程序展开,有关部门还可以对风险管理进行监督控制。结束语综上所述,石油是重要的能源,也是不可再生能源。在石油工程项目中存在着诸多的风险因素,由于这些因素具有不确定性,而且是客观存在的,所以,一旦这些风险因素发挥作用,就必然会产生重大的安全事故,不仅会给石油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还会威胁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针对于石油工程项目中所存在的各种风险,就需要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将风险管理措施制定出来,以降低风险事故的发生几率,保证石油工程项目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文文献:

[1]李良才.石油化工工程项目施工风险及管理[J].化工管理,2014(18):195-195.

[2]要建东,祖振昆.石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探析[J].价值工程,2013(02):65-66.

[3]庞勇,陈丽娜.浅谈石油化工行业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问题[J].化工管理,2014(08):19-19.

[4]黎藜,刘宝发.石油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综述[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6):97-100.

[5]刘晓光,李爽.国际石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的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9):54-55.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