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怎样教育好孩子范文

怎样教育好孩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怎样教育好孩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怎样教育好孩子

第1篇:怎样教育好孩子范文

关键词:基础教育;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成才条件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5-0069-02

21世纪里,中国人能不能将民族复兴的辉煌写进世纪的史册,关键在于我们的教育能不能继续深化改革,培养出适应21世纪要求,能迎接新挑战的足够的人才。基础教育在人才培养中扮演着主要角色,必须顺应世界教育改革潮流,树立新的教育观、人才观、知识观,为每一个孩子创造良好的成才条件。本文拟对此作以粗浅分析。

一、正确认识我国目前基础教育的优劣,是为

孩子创造良好成才条件的基本前提

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建国60多年来,我们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进行了艰苦的努力,并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任务,在中国教育史上谱写了辉煌的篇章,这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成就。然而,在我们 这样一个人力资源丰富的国家里,我们的教育却没有出现过一个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这是有着几千年文明史的中国人的遗憾,从一定意义上讲也是我国教育的遗憾。是不是应该从我们的教育中,特别是基础教育中找一找原因?

原因之一,重知识,不重能力。这是我们基础教育存在的严重不足。我国的基础教育在培养人才的模式上,还是把传授知识作为重点,把培养创造力放在次要的位置。许多教师仍然认为,传授给学生的知识越多,学生的能力自然会越强。我们以往把知识看成比什么都重要的东西。我们的教师跳不出这个框框。这个知识点不能丢,那个知识点也不能丢,教师认为把一个个知识点系统教给学生,是作教师的职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是就语文课来说,你说哪篇文章是必学的,如果这篇文章不学就会对学生一辈子造成影响?这恐怕谁也说不清楚。事实上,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产生不是因果关系,不能“水到渠成”。

诺贝尔奖获得者、美籍华人杨振宁教授,针对中国教育的时弊,曾语重心长地指出:中国的教育基本是教师教、学生记的模式。这种模式如果不改变,再过30年也很难有人能获得诺贝尔奖。

原因之二,重结论,不重过程。这也是基础教育中出现的一大偏差。一位外国教授对他的中国朋友说:“中国的学生最大的特点是不发问,这是中国教育应该改变的一个重点。”我们的学生的确习惯于老师讲,自己记下老师讲的一个个过去的结论。似乎老师把结论告诉给学生,教育的任务就完成了;似乎学生记下了结论,也得到了知识上的满足。重结论,不重过程造成灌输式的教育在我们的课堂中随处可见。这种教育也可以出人才,但是效率太低,人才质量不高,特别是难以出现原创性人才。

我们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体验、内化的过程,就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我们的基础教育恰恰忽略了这个过程。因此,我们学生“没有问题”、创新能力“先天不足”也就不言而喻了。

原因之三,认识上的错位。教育是培养人的,但是我们的教育在人才培养上存在观念上的问题。譬如,我们只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人们普遍认为上大学是唯一的成才之路;我们采用统一型号的人才“加”模子造就我们认为是人才的人,等等。

二、树立人人都能成才的思想,是为孩子创

造良好成才条件的关键因素

近年来,国内一些专家和教育实践家们越来越多地在思考和谈论关于21世纪人才培养的问题,他们通过对以往教育的反思,通过对未来社会变化对人才需求的思考,逐步形成了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观念,即:“人人都能成才”。应该看到“人人都能成才”,它不仅仅是对教育提出的一个新理想,更是对21世纪教育功能和人才广泛性的理解、认识和概括。那么“人人都能成才”能不能作为21世纪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呢?我们认为,完全可以。

(一)不能无视的新变化。人才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谈人才,多是指有学问的人,我们国家历来如此。但是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现在谈什么是人才,是以人为社会所作的贡献作为衡量标准,看的是人在对新社会作贡献中体现的自身价值,而与他的学历、经历、地位相等的东西看得越来越少。当然不是说人才跟学历没有关系,可能学得越多、经历越多,会对社会作出的贡献越大,但这不是绝对的因果关系。比尔・盖茨的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大学都没毕业,要用过去 观点看,他成不了人才,可是他却成了世界上公认的杰出人才,所以现在看人才越来越实际了。社会的多个层面、多个系统人才将呈现多样性、多“品种”,需要科学家、企业家、思想家、政治家,也需要有一技之长的专业技术人员等等。人们已经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现代产业不断分化,尤其是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知识综合程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企业的兴衰和重组的过程比过去明显加快。过去一个行业巨头要经过长期的发展和积累,才能被公认为是社会上有分量、有才能的人。而现在时间大大缩短了,也许只有几年的时间,就可以出现一个在世界上很有影响的企业,企业中又会聚集一批人才。这种变化速度的加快,使各种各样人才成长的机会增多。特别是新兴产业的崛起,为人才脱颖而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面对这些变化,我们的人才观应该走出过去那种狭隘的“境地”!

(二)一个令人惊醒的事实。武汉有个舟舟,他生下来就不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孩子,从相貌上看他明显带有那种弱智儿童的特征。他智力低下是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当有一天他站在舞台上,从客、潇洒、成功地指挥一个交响乐团时,人们震惊了。在这以前,谁能相信,一首首有十几个声部、几十种乐器、节拍复杂的交响乐曲能在一位智障少年的指挥捧下如此美好地流淌,可是这也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那么,舟舟是不是人才?北京十一中学校长李金初说:“他绝对是人才。”但是按以往的标准来界定,舟舟似乎不能被称为人才,因为人才总是和聪明、才智、有学问连在一起的。

舟舟没有上学,他总是被爸爸带去上班。爸爸在乐团工作,舟舟也就在音乐的熏陶下逐渐成长。舟舟的父母不知道他有什么培养前途,只是偶然地无意地给他提供了这样一个接触音乐的机会。这使他的才能潜质得以开发,使他的音乐才能得到超越性的发展,舟舟走上了成功的道路。

很明显,“舟舟现象”对人才培养问题给我们的思考是:智力上残缺的人都能成才,那些智力健全的孩子更应该能成才。那么为什么他们不行?就应该有其理由。第一,人成才的关键在开发。开发人脑的潜力,实际上是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但现在我们开发的办法还很不够;第二,开发人脑的关键是创造一种适合儿童的教育,创造适合儿童成功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多阶段的,任何一个阶段的教育如果不适合,都可能带来对儿童教育的不成功,造成不可弥补的缺失。

相信“人人都能成才”。过去只有少数人成才,多数人没有成才,对这个现实,没有人不接受。甚至很多人认为这是正常的。现在我们应该提倡人人成才的人才观。理由是:第一,人才是分类型的,因为才能是分类型的。某个人在一方面表现出特殊的才能,可能他在另一方面就一窍不通;第二,人才是分层次的,因为才能有层次,我们一般可以把人才的层次分为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能工巧匠也是人才;第三,对人的大脑潜力研究,为人人成才打下了坚实的生理学基础,第四,“舟舟现象”为人人成才提供了有力的实践证明;第五,随着社会的信息化、教育的大众化,成才的难度降低了等等。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要树立“人人都能成才”的思想,是为学校创造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各得其所而进行实践的依据,这种实践对我们培养人才是多么可贵,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开辟多条成才之路,让学生选择最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

三、为孩子积蓄成才的足够力量,是为孩子

创造良好成才条件的现实选择。

社会变化太快,因为人才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只有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培养他们成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品德素质应放在人才培养的首位。德是一个人成才的关键因素,一些好品德,是一个人显露他的才华的必要条件。未来人才应具备四种品德:一是在对国家、对社会的态度上,要有社会责任感,这对一个人成才非常重要,一个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很难有一番成就;二是对事业的态度,要有事业心,要有进取精神,要有敬业精神,这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三是对他人的态度,要有竞争的态度,也要有合作的精神,更要有团队精神;四是对自己的态度,要有否定自己,超越自己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创新,最终成功。从现实教育看,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从小就要教育他有责任感,要学会负责,乐于负责,善于负责。这种责任感,将来就是他的职业道德,这是将来从事任何工作的基础条件,也是一个人成才的必备条件。

(二)学会学习是21世纪的人基本的生存素质。高速发展的社会变化会十分激烈,知识更新会更快。适应变化是一个人的基本生存素质,这就要求这个人必须有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没有学习能力,一个人终将被社会抛弃。

我们的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更要教会学生学习的能力和技巧,使他们善于学习,具有学习的能力,从某种角度而言,这比什么都重要。获得知识从某种意义是讲他人类成长的本能,因为自然界里的每种动物在成长阶段都在学习生存的本领;学习与吃饭一样,是人的天性。这里应该强调的是我们的学校教育应该自觉地走出结论学习的模式,要注重经验式学习,让学生边做边学,使知识与技巧、经验产生互动,这会大大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能力。

(三)应该像我们重视知识一样,重视实践能力。中国学生实践能力差,这是不可回避的现实状况,有位教授在上化学实验课时,发现好多学生不会划火柴。有的家长知道学生今天要做实验,都给准备了大头火柴,以防学生烧到手。可是在发达的美国他看到了另一情况:在一个学校木工房里,有一个学生在做书柜,学生告诉他,妈妈要过生日了,他要做一个书柜送给她。对比两种情况,我们怎不感慨?

现在我们的教育过分强调书本知识,放弃实践出真知的原则,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在理论和书本知识上是巨人,在实践中是侏儒。因此,我们要反省教育,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参加到实践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非智力因素在某种意义上比智力因素更重要。不同于品德因素,这里谈的非智力因素仍是一个人的能力范畴,主要是指人的意志、品格、心理素质和情感等因素。对于一个创业者和创新人才来讲,在某种程度上,成功的心理素质的作用不亚于知识和能力。当机会出现的时候,你有没有判断,有没有冒险和不甘寂寞的精神,或者当挑战来到时,你能不能或敢不敢面对,都是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特别是21世纪,人类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就更需要这方面的素质。

教会学生沟通合作和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现在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学校的关注,而这正是孩子了解他人、尊重他人、培养团队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的基础。将来的社会,越来越多的发明、创造不能依赖个人单枪匹马地去成就,很多成果往往是一个集体的结晶或是与人合作的结果。这就要求我们从孩子小时侯就培养合作、团结的精神。

(五)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民族的希望。怎么才能培养创新能力呢?培养能力,事实上是要靠学生自己去经历的一个实践、感悟、内化的过程。过去我们恰恰是缺了这个环节,只是把结论作为知识告诉学生。结果错过了培养能力的好机会。学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时,应该真正体现素质教育,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学表述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变学生由“学会”转向“会学”再到“创造学”,变教师“教”转向学生“学”与“创”,把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能力放在首位,实践证明创新学习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点。

学生的创造力培养还有家庭、社会、学校教育等因素的影响。无论是在家、在学校,还是到社会上去,评价一个孩子好坏的一个标准就是听不听话,听话就是好孩子。这也阻塞了孩子创新精神发展的通道。时间久了,孩子的新思路、新念头会越来越少,他就会变得不动脑子,只会听话了。

还有加强知识结构、课程的改革,以适应学生创造力的开发,改变过去思维结构与受教育年龄搭配不尽合理的局面,选择创造力最佳的时期,加强培养。

(六)个性化是人才形成的基本要求。人才之所称为人才,必然有他个人的特色。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很可能用一种模式来塑造学生,希望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心中的那种人才。事实上,这样做很可能是在埋没人才。

第2篇:怎样教育好孩子范文

一、要重视幼儿礼仪教育

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仪,对一个社会来说,是一种文化,是一个国家社会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集中反映。礼仪教育要常抓不懈,使全社会深刻认识礼仪的重要,形成学礼仪、懂礼仪、用礼仪的浓厚氛围,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使幼儿从小认识礼仪,养成学礼仪、懂礼仪、用礼仪的习惯,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十分有利。因此,要重视幼儿礼仪教育,切实把幼儿礼仪教育抓好,促进幼儿文明健康成长。

二、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礼仪教育

幼儿是人生中的第一阶段,其心灵十分幼稚单纯。因此,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要区别于其他年龄段的人,采用特殊的方式方法,做到与小学生的礼仪教育相衔接,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礼仪教育。潜移默化就是采用讲故事、做游戏的方式,不必说明这是礼仪教育,而是在礼仪教育中,使幼儿明确该怎样说话,怎样做事,怎样与小朋友交往,怎样听父母和老师的话。使幼儿自然而然做到礼仪,成为一个聪明活泼、人人喜爱的一名好孩子。

三、让幼儿亲身感知、实践文明礼仪

要通过实境教育和实践教育,让幼儿亲身感知、实践礼仪,做到文明礼貌、举止行为规范。在幼儿礼仪教育中,切实抓好三方面内容:

1、做到语言文明。语言文明是礼仪教育中最重要的内容,让幼儿做到语言文明,一是要讲普通话,讲尽量不讲方言、土语。二是用词文雅,要检点语气,显得热情、亲切、和蔼、友善、耐心。三是语言礼貌,要多说“你好”、“请”、“谢谢”、“再见”等日常礼貌语言。

第3篇:怎样教育好孩子范文

《看上去很美》是六七十年代一部反映幼儿园生活的影片,当时我一看到这个题目,就觉得表面现象和本质一定截然不同,结果不出我所料。剧中的方枪枪一颗天真无邪的的童心就被那个年代李老师泯灭了,我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剧中的许多情节值得我深思:

李老师是孩子的“最高统治者”,一声令下,要求孩子乖乖顺从,听从她的指挥,否则将严加惩罚。李老师冷酷无情,高高在上的神态,令所有的孩子望而生畏。她教育孩子必须按她的规则游戏进行,循规蹈矩。如果孩子做到,就能得到用她的奖赏——一朵漂亮的小花。虽然是一朵小花,但是在孩子心目中小花是神圣的。而方枪枪活泼、好动、调皮、捣蛋,有时也挺可爱。他有个坏毛病,自理能力特别差,不会自己穿、脱衣服,还经常尿裤子。李老师认为他是“坏孩子”,“眼中钉”。方枪枪曾努力尝试多次,想得到老师的小花,但是李老师全盘否定。李老师从不欣赏他,还把他禁闭起来,这让他很失望。当然李老师对孩子严格要求,是为孩子后路着想,但是要严而有度,特殊孩子,特殊对待。像方枪枪这么大的孩子,拉屎、撒尿,并不是孩子自我控制的,是孩子身体发育的一个过程,尿裤子是很正常的事。李老师却对他严加管教,从此使它变得孤僻、专横霸道,产生了一种报复、反抗心理。造谣说:李老师是“大妖怪”,还鼓动全班的小朋友,趁李老师熟睡时想出幼稚的办法对付她,我认为李老师罪有应得。作为孩子的老师,树立形象至关重要,幼儿园生活本来是丰富多彩的、幸福的、快乐的。李老师却扮演一个可怕的大猩猩角色,让所有的孩子都害怕得不得了,孩子睡觉也做噩梦,吓得魂不守体。这部影片折射出当时那个年代孩子的童年生活暗淡无光,没有自由,没有幸福,更没有快乐!

我认为现在时代变了,社会进步了,幼师的素质提高了。作为幼儿园老师应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不但吃、喝、拉、撒要关照好孩子,而且要教育孩子怎样做人?怎样生活?怎样学习?孩子年龄较小,模仿力特别强,孩子就是老师的影子,老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时时处处给孩子做个好的表率,老师的言谈举止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孩子做的不对时要及时矫正,对做的好的要多表扬、多鼓励,学会赏识教育。“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小题大做、无限夸张,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充满自信,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第4篇:怎样教育好孩子范文

一、时时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

小学生从进入学校的那一刻起,老师就应将孩子们纳入自己的视线,时刻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关注他们的点滴变化,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对于孩子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二、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紧密结合,共同担起教育的担子

教育学生不但是学校的责任,它还需要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一起担起教育孩子的重担。

学生在学校期间,出现了不良现象,老师要及时与孩子的家长取得联系,家校双方共同做好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对与错,是与非,都该让孩子明白,正确引导学生走上正轨。

第5篇:怎样教育好孩子范文

1995年,我的孩子呱呱坠地,《怎样教育婴幼儿》开始派上大用场。书中第一个观点就吸引着我:“好母亲”要有培养好孩子的坚强意志和深厚感情。我清晰记得在书旁写下的一句心得:“父母良好的心态、平衡的性格、丰富的情趣,是进行幼儿教育重要的方法。”我品味着书中的每一句话,把书中的教育理念用在儿子的教育上。于是,从儿子出生的第1天起,我们就坚持每天写成长日记,第6天起每天坚持播放最美的声音给他听,第14天开始给儿子做“被动体操”,第18天开始定时把尿……

读书,两种心态要不得,一是无限信奉书中的教育观点,二是动辄批判书中的教育方法。最好的方法是验证。“幼儿教育从出生的瞬间开始”“用耳濡目染的方法就学得快”“使孩子处于‘饥饿状态’,才能自发地进行学习”等做法在我的孩子身上成功实践,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13岁,儿子考取南京外国语学校高中部;15岁,提前被南京大学录取;19岁,提前保送研究生。我也被评为南京市第六届“十佳家长”。

《怎样教育婴幼儿》一书还激发了我研究教育的热情,读着读着,我的心慢慢地被它绑架,从事多年教育的经验再一次被激活,一种从未有过的兴奋被搅动在心底,2000年起,我开始着迷地研究起“家长教育”来。

家庭教育是科学的、理智的教育行为,需要有合情合理地规划。在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我将自己的身心交给了“家长教育”这一事业:在家庭教育中,首倡“免疫式教育”“自然式教育”理念;建立“清之风教育工作室”博客,访问量突破70万人次;应邀到中小学、幼儿园、社区开展家庭教育讲座100余场,成为省内外知名的“家长教育”研究者;建立0-12岁父母学堂QQ群,为全国各地的家长提供教育咨询;参与撰写家长教育读本《给您一只金手指》,推广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洛克的《教育漫话》、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卢梭的《爱弥儿》,都放松了儿童的早期智力开发,这在中国家长看来是一个缺憾。而《怎样教育婴幼儿》回应了当代中国家长的需要和期待,也让我坚信,静下心来从事教育,才是中国教育今后会走的路。

2013年,我辞掉了学校行政工作,从一年级教起,专注研究一个班的孩子,带好一个班的家长。“学习未必需要认真”“没有父亲的教育无法培养孩子的社会性”“和母亲一起受教育,会增加孩子的兴趣”,我又把书中的教育理念用在班级教学、家长教育中,重视孩子的性格、智力和身体发展的关键年龄,既想办法尽早开发孩子的智力,也尽早培育好孩子的性格、锻炼好身体。

第6篇:怎样教育好孩子范文

家庭也是教育的起点,是孩子的天然学校。在家庭中,父母的行为习惯,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行为习惯,父母的思想感情,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思想感情。有很多父母认为教育是学校单方面的事,孩子学习好不好是老师的事,这其实是一个很严重的误区。尤其有一些家长只拿学习成绩衡量孩子的好坏,从而忽略了孩子的品德修养教育,甚至在孩子面前放任自己的行为习惯,这就更加危险了。殊不知,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尤其在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行为养成阶段。

有人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话是有道理的,但是还不全面。我认为:合格的父母应该是孩子终身的老师!家庭教育对一个人来说,既是启蒙教育,也是终身教育。

父母要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适合社会高速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首先就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和学校一起担负起教育责任。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修正自身的行为习惯,在孩子面前展示自己的正能量和真善美,以榜样的力量言传身教!

稍加留意你就会发现: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小气的父母往往会引导出孩子的自私;张嘴就骂人的父母也往往引导出孩子的满嘴脏话。父母勤奋,孩子往往少惰性;父母做事有章法,孩子也往往守规矩。我认识一位母亲,她是一位自学成才、大器晚成的女画家。她的小女儿是小学三年级学生。全年组的多学科状元,开朗活泼、健康快乐、多才多艺、乖巧懂事、有很好的读书学习习惯和超强的生活自理能力。学校家长会上,这位母亲说:“教育孩子其实没有什么特殊的方法,我只是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孩子产生的影响。”据我了解,这位母亲一直保持着很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她读书,女儿也跟着读书;她作画,女儿也跟着信手涂鸦;她常常和女儿一起按菜谱下厨房,女儿还很小的时候就能包出漂亮的饺子,还能独立做出好几道中餐和西餐。画画时,她总是播放着悠扬的音乐或国学讲座,女儿就在这样的环境里陪伴着妈妈,嬉戏、玩耍、写作业。这位母亲说:“有人说我女儿的优秀是天生的,我说不是。她的优秀完全来自于日常生活里的耳濡目染和良好健康的行为习惯。在健康的家庭中,我的女儿从来听不到脏话,从来没见过麻将,从来没见过我出席任何无聊的酒局交际。”――这个例子说明: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有利于培养孩子独立的个性,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家庭教育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的开端,是完成孩子心理和行为塑造的重要环节。

那么作为父母来说,应怎样教育孩子?给孩子的成长应提供怎样的空间和条件呢?

一、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理智的家庭氛围。全家人要建立好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对孩子的教育目标要一致,严格要求孩子,事事处处做好孩子的榜样。

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是孩子终生受用的财富。在家庭中,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兄弟姐妹关系……对孩子性格品质形成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作为父母必须尊重、孝敬老人,对待兄弟姐妹要宽容和帮助,夫妻之间理解和信任,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孩子才可能获得稳定、温暖的家庭幸福,并从中学习到关心与信任。也为孩子未来走上社会善于沟通打下基础。

二、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起良好的榜样。有人说:家庭是孩子的一面旗帜,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可见,父母是对孩子影响最先、最深的人,是孩子模仿最早、最多的形象。因此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是在孩子面前,家长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一个堂堂正正的形象。堂堂正正的人应该是一个正直的人、有责任心的人、言行一致的人、守时惜时的人……那种贪婪、自私、斤斤计较、欺善怕恶、吹牛、违犯法纪、缺乏爱心的行为是最损害形象的,一旦印入孩子心中,不但难以磨灭,而且常常是导致孩子自悲、自我封闭、自暴自弃等病态心理的主要原因。《三字经》中就有“养不教,父之过”的精辟论述。还有的人说,从孩子身上能看到家长的影子。因为孩子从出生的第一天起,见到的第一张面孔是父母的面孔,听到的第一个声音是父母的音。孩子认识的第一个字是父母教的,孩子听到的第一首歌是父母唱的。孩子的良好的品德是家长从小培养的,孩子不良习气也是在家庭中逐渐养成的。《增广贤文》中有关家庭教育的论述是“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同样也是在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

三、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培养全家良好的学习习惯,造就孩子,也提高自己。正如所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好父母是学出来的,好孩子是教出来的,要想教育好孩子,就必须不断学习,充实自己。课堂已经不是孩子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了。电视、广播、电脑、手机等都是孩子获得信息的重要渠道。有很多时候,孩子们知道的知识,我们家长未必完全知道。这就要求我们做家长的,及时更新自己现有的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和孩子共同学习。有的时候还需要俯下身来,甘当孩子的学生。

四、要保护好孩子的心理健康,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相信孩子,欣赏孩子。作为家长,我们不能给予孩子无与伦比的聪明,但可以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生活、如何正确对等问题,做孩子最好的老师,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独立解决困难,自信面对挑战,远离恶习,主动承担责任,热情地投入生活,友好地看待他人,这样为孩子铺下一条成功的路,赢在人生起点!

五、保持与学校和老师积极有效的沟通,和学校携手,全面掌握孩子的身心动态,多鼓励,少批评,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循循善诱引导孩子健康发展。播种赏识,收获自信;播种信任,收获自立;播种尊重,收获自爱;播种激励,收获自强。

总而言之,个人组成家庭,家庭组成社会。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必然是由一个个高度文明的家庭所组成。在这个高度文明形成的过程中,教育是贯穿始终的关键环节。而教育,绝不仅仅是学校的事、老师的事,它必须得到家庭和家长的共同参与!

第7篇:怎样教育好孩子范文

长幼互动式评价,巩固幼儿的积极情感

在游戏评价中,最常用的是师幼互动式评价,它指教师与幼儿交替发表自己的观点,在相互平等交流中达到一致的评价结果。在家庭中,家长们也可以举一反三,代替老师的位置和孩子交流。如针对服务员言行的游戏评价中:

师:“游戏结束了,今天谁是你满意的服务员呢?”

幼甲:“理发店的贝贝,她端水给客人时说了‘请喝水’。”

幼乙:“图书馆的小雅,她对客人说了‘请进’。”

幼丙:“饭馆的辰辰,客人走的时候,他说了‘欢迎下次光临’。”

师:“懂文明、讲礼貌,这样生意才会更兴隆。”

大人和孩子围绕最满意的服务员进行互动式评价,从而使孩子在游戏中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并将这种习惯迁移到晨间入园、课间交往、家庭生活、社会活动之中,鼓励孩子时时刻刻这样做,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规范。

幼儿反思式评价,提升幼儿的积极情感

4、5岁左右的孩子已能熟练评价他人的行为,并能在成人的引导下反思自己的行为,因此,家长不妨学习一下幼儿园的做法,采用幼儿反思性评价来促进孩子积极情感的发展。比如在“感谢事件”中,教师这样采用幼儿反思式评价。

师:“瑶瑶,今天你好像有话要说呀?”

幼:“嗯,今天我是小客人,在手工作坊里穿编菠萝,可我有点不会,是林林帮助我,和我一起穿编的。”

师:“真的吗?林林真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那你想对林林说什么呢?”

瑶瑶走到林林身边,“谢谢你,林林。”“不用谢。”

师:“当你得到别人的帮助,别忘了说声‘谢谢’。”

在情感教育中,学会感谢,懂得感激,对于现在的独生子女非常重要。现在的孩子早已习惯获取,觉得别人为他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应该的、理所当然的,有了这样的观念,往往会使他们缺少爱心,缺少责任感。一声谢谢,无形中给孩子树立了一个榜样,让他懂得当受到帮助时应该感谢。

同伴支持性评价,强化幼儿的积极情感

支持性评价是一种正面的、积极的情感的养成,除了依赖于自身的努力,还有赖于他人的肯定。

幼:“今天在图书馆看书,我和佳豪一起抢迷宫书看,不小心把书撕破了,老师,我错了。”

师:“阳阳主动承认错误,大家觉得阳阳是个怎样的孩子?”

幼甲:“阳阳很勇敢。”

幼乙:“阳阳很诚实。”

幼丙:“阳阳主动认错,是个好孩子。”

第8篇:怎样教育好孩子范文

“小朋友今天打我。”

“你怎么不向老师告状?”

“老师批评他,让他对我说‘对不起’,我说‘没关系’。”孩子说,听完孩子的话,这位年轻的母亲一反常态地吼道:

“真没出息,对不起算个啥?你怎么不打他?”

“打人不是好孩子。”孩子噘着小嘴说。

这位妈妈使劲把孩子一推,厉声喊道:“蠢货!记住,以后谁要打你,你就打他……”

笔者听完上边的母女对话,从内心生出一种莫名的悲哀。这位年轻家长训斥孩子的一番话,严重地伤害了孩子,在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了一层阴影,使孩子在评价道德行为时产生了迷惘:到底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到底应该怎样处理和别的小朋友之间的关系?

第9篇:怎样教育好孩子范文

今天很荣幸能在这里和大家交流一下孩子的礼仪教育,礼仪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孔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可见,礼仪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培养孩子的文明礼仪,应该从小培养,幼儿时期文明礼仪培养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要求孩子具体要懂得多少礼仪知识和做到多少礼仪行为,而是培养他遵循文明礼仪的习惯。孩子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而我们大多数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却都忽略了这个问题,等到遇到问题的时候才会想到没有教育好孩子,幼儿园正好为我们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那么我们家长应该做的就是配合幼儿园,来把礼仪教育做的更好。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

一:家长是孩子的模仿对象和榜样

孩子除了上幼儿园,每天与家长在一起的时间最多,家长的行为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因为现在的时期孩子的模仿性是最强的时期。例如:这几个周幼儿园发给孩子的就餐礼仪,生活礼仪等等,其实上面的每一条都是我们家长知道的,可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次,所以趁着这次机会,我陪着孩子一块儿把每一项礼仪每天都边说边做,不但让她复习了礼仪知识,我们大人也真正的规范了自己的行为,这样就比我们家长自己不做专门让孩子自己做效果好很多。

二、对孩子不当言行应及时纠正

有时候孩子的言行欠妥,他本身并不知道,如不及时予以纠正,他下次还会如此。例如有一次我带孩子去一家店买东西,她着急出去玩儿,于是开门后也不管门怎么样了,手一松门“轰”的一声关上了,当时我就把孩子叫了回来,告诉他这样做很不礼貌,也容易把人家的店门给损坏了,告诉她以后应该开门后手扶门轻轻的关上,并让他对店员阿姨说了对不起。这样下次再开门他就会记住应该怎样关门。孩子每一个错误,家长都应该明确的指出来,这样孩子才知道自己错在那里,她也知道以后应该怎样做。比孩子犯了错误,你批评一顿,打骂一次有效的多。有时候不方便当场纠正的,应该在最短的时间内纠正,这样才能最有效的帮孩子纠正言行的不妥。

三、培养孩子文明礼仪的习惯不能急于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