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老年护理的特点范文

老年护理的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老年护理的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老年护理的特点

第1篇:老年护理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老年慢阻肺;心理特点;护理干预

老年慢阻肺会在发病过程中对患者的呼吸道造成阻塞,让患者感受到呼吸苦难的折磨,并让其整个活动受到限制。由于慢阻肺的病情发展缓慢,这也在无形当中延长了治疗的时间,因此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会让患者产生一种焦躁、消极的心理情绪,甚至出现放弃治疗的情况。针对这种问题,护理人员要格外重视患者的心理特点,用最耐心的态度给予患者关怀,运用一定的沟通技巧了解患者对于治疗或护理的具体需求,让其树立乐观、自信的心理面对治疗,为日后的康复做好充足的准备。

1 慢阻肺概述

慢阻肺简称"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属于一种以持续的气流受到限制为主要特点的疾病,引发慢阻肺的主要原因为吸烟以及吸入有害颗粒等。慢阻肺属于一种慢性疾病,长期以往会对患者的肺部乃至整个机体造成极大的伤害,并会引发其他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质量。其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胸闷以及呼吸困难等,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患者还会出现呼吸变浅甚至心力衰竭等症状。

引发慢阻肺的因素主要为个体因素及环境因素两类。个体因素是指遗传因素而引发的慢阻肺,但最重要的仍然是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所引发的慢阻肺为吸烟、空气污染或者由于患者的职业等原因吸入粉尘或其他有毒物质。这些因素都会对患者的气道功能造成损害,为细菌的侵入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慢阻肺在老年人这一群体中具有极高的发病率。根据世卫组织的相关统计表明,慢阻肺在50岁老年群体中具有13.7%的发病率,并且这项数据还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因此要在临床中对其治疗给予高度的重视,为患者的康复创造一个优越的环境。由于慢阻肺的病情发展缓慢,治疗时间长,很多患者由于抵抗不住治疗的压力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影响其治疗与恢复。为了从根本上提升患者的生命健康治疗,护理人员就要对老年慢阻肺患者投入大量的精力,了解其心理特点以及对护理的具体要求,对其提供耐心细致的护理干预手段,既能促进其预后康复,又能建立起一个稳定和谐的护患关系。

2 老年慢阻肺患者的心理特点

2.1精神抑郁 在老年慢阻肺患者的众多心理问题中,以精神抑郁最为常见。受到年龄等因素的影响,老年慢阻肺患者会不善于与人沟通,也不善于将自己内心的感受与需求表达给护理人员,导致护理人员不了解患者的真实需要。久而久之,患者更加不愿意讲述自己的需求,并表现为情绪低落和注意力减退。老年慢阻肺患者会有半数以上存在精神抑郁的心理问题[1]。

2.2焦虑紧张 由于慢阻肺是一种肺部的慢性疾病,需要很长的治疗时间,然而其临床表现为咳嗽、胸闷、呼吸困难,对患者来说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折磨。大多数患者承受不了病痛的折磨,对治疗丧失了信心,就会产生焦虑紧张的心理。李姣佯[2]的一文中选取了其院的60例高龄慢阻肺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实际表现,总结患者的心理特点。研究结果表明,这60例患者中有48例具有焦虑紧张的心理,占总人数的80.0%。这些患者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失眠等,甚至在治疗过程中对护理人员发脾气,不配合治疗,也耽误了其最佳的治疗时间。由此可见,焦虑紧张的心理问题对患者的治疗会带来极其严重的不良影响。

2.3依赖性强 慢阻肺不易彻底痊愈,会呈现出反复发作的特点。由于慢阻肺的主要发病群体为老年人,病情的反复发作会给其生理及心理带来极大的变化,会将生存的希望全部寄托到医生和护理人员身上。老年慢阻肺患者会在不同程度上出现孤独的感觉,同时病情的治疗不彻底会让其产生一种绝望的心理,而将康复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医护人员身上,依赖性强。如果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觉得自己的希望破灭,就会在心境上发生明显的变化,不愿意配合治疗[3]。

3 老年慢阻肺的护理措施

3.1减轻患者的思想负担 在了解老年慢阻肺患者的心理特点后,能够得知这些心理问题会影响治疗效果,甚至会让患者产生绝望、轻生的念头。因此护理人员首先要减轻患者的思想负担,为其创设一个温馨和谐的治疗环境。廖鲁燕[4]的文中选取了某院68例慢阻肺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入院之前护理人员就对患者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将患者的病房布置的宽敞明亮,病房温度调节到让人舒适的环境下,为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2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树立患者自信 患者面对反复发作的病情,最容易丧失救治的自信。面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要加强和患者的沟通,起到一定的疏导作用,让患者能真正对护理人员卸下心防,准确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而护理人员也要对患者采取耐心的安慰,通过向患者讲述慢阻肺成功的病例激发患者的自信心。宋彦[5]等人的文章中,对其医院的老年慢阻肺患者提供全程优化的护理,其中最重要的环节为心理护理。通过这种护理方式,取得了患者的信任,在治疗中患者能够配合医护人员。大部分的患者最终都康复出院,很多患者也对护理人员的良好态度表示了感谢。

3.3对晚期慢阻肺的患者提供护理 晚期的慢阻肺患者长期受到病魔的折磨,同时还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逐渐会对疾病的治疗产生一种绝望的心理,甚至想要放弃治疗。根据相关的医学研究表明,晚期的慢阻肺患者会或多或少存在一种病态的心理,面对这种患者,护理人员一定不能对其刺激。针对晚期的慢阻肺患者,护理人员应尽可能满足患者的要求,同时对其家属进行宣传教育,叮嘱家属要在饮食起居方面照顾好患者,不要在患者面前提高关于疾病的任何字眼,让患者有一种心灵上的寄托,配合医护人员每一个环节的救治。

3.4服药护理 服用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以成人常用量的1/3或1/2为最佳状态,并且需要根据慢阻肺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加减药物的剂量。治疗慢阻肺的药物对患者身体机能影响较大,如果患者一开始就采用大剂量药物,尽管能够取得一定成果,但是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血液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功能性器官,造成患者服药后出现诸多不适症状。同时大剂量的降压药物也会造成患者耐药性的提高,导致日后降压只能不断增加药物剂量,对患者治疗及护理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治疗老年慢阻肺的药物的服用必须根据患者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用药剂量,从而获取满意的治疗效果。

4 结论

对于老年慢阻肺的患者,要想从根本上治愈患者,除了医疗上的进步之外,还要让患者信任医护人员、配合医护人员,这就需要在治疗过程中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随着护理模式的不断变化,人文关怀会愈发显示出其独特的作用。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只要护理人员对老年慢阻肺的患者给予一些关爱,就一定能让人们心中冰冷的医院成为美好的春天!

参考文献:

[1]殷娅.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0,08(14):118-119.

[2]李姣佯.对于高龄患者慢阻肺的心理护理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4,02(25):247-248.

[3]蒋艳.对老年慢阻肺合并气胸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4,07(14):64.

第2篇:老年护理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老年患者 心力衰竭 特点 观察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4-178-02

心力衰竭是老年人中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据统计,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的患病率为1.3%[1],是造成老年人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该病临床症状多不典型,给病情观察及护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已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 ,必将成为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难题。因此,熟悉和掌握老年人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与护理要点,有利于早发现、早治疗,提高疗效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本院自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共收治老年心力衰竭患者102例,现将其临床特点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本组患者102例,男65例,女37例;年龄65~89岁,平均70.1±7.2岁。均符合Framingham研究中的心力衰竭诊断标准[2]。其中:全心衰28例,右心衰30例,左心衰44例;病程3个月~12年,平均5.2±4.3年。缺血性心脏病25例;慢性支气管炎18例;冠心病36例;糖尿病28例;高血压病22例;心肌炎5例。心力衰竭的诱因:上呼吸道感染36例,房颤18例,过度劳累或情绪激动9例,其他无明显诱因者39例。

1.2 方法

102例病人,经过仔细的询问病史 ,总结出临床特点。在使用洋地黄类药物、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一种或几种联合用药基础上,根据临床特点实施护理干预。

2 结果 病情获得一次及以上缓解的共有90例,缓解率达到88.24%。

2.1 临床特点

2.1.1 疲乏、无力或(和)头晕常是老年人心力衰竭最早出现的症状。老年人因脑血管硬化及脑供血不足,记忆力差,病史常陈述不清,且常伴有全身多种疾病存在,临床症状错综复杂,而心力衰竭症状往往不典型[3]。老年人在脑血管硬化的基础上,心力衰竭加重脑供血不足,导致脑神经细胞缺氧及机能减退,可出现各种神经精神症状,出现表情淡漠或烦躁不安、神志恍惚、嗜睡等症状。

2.1.2 由于心力衰竭所致胃肠道淤血与低氧血症,可表现纳差,上腹胀痛不适、肝区隐痛或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甚至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极易误诊为消化道疾病。

2.1.3 急性左心衰及肺淤血早期多表现为轻咳、气促及肺底移动性湿音,临床应避免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混淆[4]。咳嗽多在活动时或夜间平卧时较重,休息或坐起后减轻,可能为肺循环淤血,肺毛细血管血量和压力增高引起。咳血痰可能为肺动脉高压引起支气管内膜微血管破裂所致。因此,咳嗽是心力衰竭早期症状之一,常出现于心力衰竭其他征象之前。而颈静脉搏动增强、下肢轻度浮肿、夜尿增多及体重增加等则常是右心衰的早期表现。

2.1.4 老年人免疫机能低下,症状多样,反复发作,且病情变化快,应结合临床征象全面分析,心律失常、输液、劳累、情绪激动、电解质紊乱常为诱发因素。

2.2 护理体会

目前的治疗手段尚不能使心力衰竭达到完全控制的水平,只能采取综合治疗护理措施,减轻症状、阻止病情恶化、提高生活质量。主要通过药物治疗、饮食调节、锻炼身体、加强护理及健康知识宣教等方法来实现[5]。由于老年人发生心衰多无典型症状,需要仔细观察病情,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加强早期心衰的诊治,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原发病,把握用药剂量,及时观察用药效果,对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要预防性地应用抗生素预防或控制肺部感染,做到有预见性的护理。

2.2.1 减轻心脏负荷 当患者出现心功能不全时护士应注意限制患者的活动,轻度心力衰竭可室内活动,心力衰竭较重时,应严格卧床休息,保持大便通畅,液体点滴速度不宜过快,15~20滴/min,每天输液总量不宜超过1000~1500ml。要教育患者不要作超能力的体力活动,当心力衰竭表现改善后,方可根据自身情况逐渐恢复体力活动。避免因长期不必要的卧床而导致肌肉萎缩,静脉血栓形成等。

2.2.2 饮食指导 由于心力衰竭,患者气闷,活动量减少,消化功能差,同时消化道存在不同程度的淤血,导致食欲减退。此外,钠盐摄入过多,可加重心衰。因此护士应向患者讲解饮食与疾病转归的关系,劝其进食应清淡、低热量、不产气、营养价值高、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根据病情适当控制含钠食物,以防钠盐摄入过多致体液潴留而增加心脏负担。当食欲好转后,进食不宜太快,避免过饱、腹胀而加重心脏负担,注意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服缓泻剂。

2.2.3吸氧 心衰时组织因灌注不足而缺氧,故须吸氧。一般氧流量2~3L/分,肺心病给予1~2L/分。

2.2.4控制感染 老年心力衰竭反复发作多为感染诱发加重。护士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病房管理,做好室内空气消毒。使用抗生素应观察用药后疗效和不良反应等。对咳嗽咯痰多的患者要经常协助其翻身拍背,对重病体弱痰液粘稠者可给予雾化吸入或吸引器吸痰,避免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对氧气湿化瓶及管道应严格消毒后晾干备用,干燥保存,使用中的氧气湿化瓶每天消毒,湿化液每天更换灭菌水。

2.2.5护理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是老年心衰患者常见的症状,不少患者对此已习惯,能耐受短时间的缺氧,所以在轻度发作坐起后呼吸困难渐缓解,就不愿麻烦他人,此时护士应重视预见性护理,要耐心、细心的询问,给予高枕卧位,吸氧或按医嘱给利尿剂、解痉剂或镇静剂。由于心力衰竭、呼吸困难,患者常取半坐卧位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同时也可使膈肌下降,肺活量增加,从而改善呼吸困难。患者床上取坐位或半坐卧位时,由于斜坡的关系,容易下滑。因此要尽量为患者创造舒适卧位,减轻因久坐产生的疲劳,防止褥疮发生。

2.2.6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 洋地黄类药物的用量个体差异大,且治疗量与中毒剂量较接近,故用药期间需要密切观察洋地黄的毒性反应,如患者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眩晕、嗜睡、视觉改变、早搏、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等临床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调整药物剂量。老年患者尤要慎重,宜从小剂量开始。应用利尿剂后要密切观察尿量,每日测体重,准确记录24h出入水量,大量利尿者应测血压、脉搏和抽血查电解质,观察有无利尿过度引起的脱水、低血容量和电解质紊乱的表现,尤其是应用排钾利尿剂后有无乏力、恶心、呕吐、腹胀等低钾表现。使用血管扩张剂时,要密切观察血压、呼吸、脉搏、心率、尿量等,慎防血管扩张过度,心脏充盈不足,发生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甚至休克等不良反应。

2.2.7 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压抑、焦虑和孤独等心理因素在心力衰竭恶化的临床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重要预后因子[6]。情绪激动可能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全身小动脉痉挛,加重心脏前负荷,导致心力衰竭而危及生命[7]。心力衰竭发作时,患者常因严重缺氧而有濒死感,护士应给予患者精神安慰及心理支持,增加安全感,保持患者情绪稳定,以减少组织对氧的消耗。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剂。

3 结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心力衰竭(CHF,简称心衰)的发病者基数和新发病人数呈明显上升趋势,成为心血管疾病中发病率上升的疾病之一。>10%老年人群(>70岁)发生心衰,在发达国家,约7%的人群患有此病。治疗同时应根据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做好耐心细致的健康教育和指导,必要时教育陪护人员。目的是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建立正确的遵医行为,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尽量避免诱发因素,低盐饮食;气候转换时要预防感冒,及时添加衣服;注意调整自我心态,学会放松技巧和用情绪转移达到心境平和,保持情绪平稳不要大起大落过于激动;详细说明活动量和每日应保持的睡眠时间及如何遵医嘱应用安眠药,适度体力劳动;详细交待各种药物名称、作用、剂量、不良反应及随意停药或乱用药的危害;定期复查,说明在出现何种情况时需要随时复查。

参考文献

[1] 顾东风,黄广勇,何江,等.中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患病率.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1):3-6.

[2] EugeneBraunwald,陈灏珠.心脏病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07-426.

[3] 陈国伟,郑宗锷.现代心脏内科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734-741.

[4] 成荣涛.老年左心衰竭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临床误诊误治,2003,16(1):70-71.

[5] 叶任高.内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59-160.

第3篇:老年护理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戊型肝炎 老年 护理

中图分类号:R51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11-0155-02

近年来,我国老年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1]。为了探讨老年戊型肝炎的临床特点和护理,所以,我们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发生的210例戊型肝炎病例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我院从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戊型肝炎210例,其中单纯戊型肝炎144例,乙、戊重叠感染66例。在单纯戊型肝炎中,老年(> 60岁)患者66例(45.8%),年龄60~99岁,男性41例,女性25例;临床类型分为急性黄疸型61例(92.4%),重型5例(7.6%)。非老年患者78例(54.2%),年龄20-59岁,男性46例,女性32例;临场类型为急性黄疸型69例(88.5%),急性无黄疸型9例(11.5%)。所有病例均符合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1.2 检测方法 全部病例使用ELISA法检测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抗HEV和(或)抗HEV-IgM试剂盒由华美及科华公司提供,同时采用日本奥林巴AVT700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生化指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或t检验。

2 临床特点

2.1临床表现 以厌食、恶心呕吐、乏力、腹胀、腹泻、巩膜黄染、尿黄多见,并有全身皮肤瘙痒、大便变浅、胆汁淤积等症状。

2.2 并发症和合并症 由表中可以看出,非老年组多合并脂肪肝、糖尿病。老年组多合并多种疾病,由以高血压、糖尿病、胆汁淤积等居多。

2.3 治疗方法 治疗包括休息,清单饮食。使用甘草酸二胺、硫普罗宁、还原性谷胱甘肽等,病情较重者给予促肝细胞生长素,同时给予血浆、白蛋白等支持治疗。

2.4 临床转归 老年组治愈30例,好转31例,但5例重症肝炎患者,虽经保肝、降酶、促进肝细胞再生、血浆置换等综合治疗仍未见好装,2例死于肝肾综合征,3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非老年组治愈42例,好转36例,无死亡病例。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3.1.1 恐惧心理 老年戊型肝炎患者病情重,病程长,重型肝炎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因此,应积极给予心理护理,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戊型肝炎的病因、治疗、愈后、护理和防护措施,介绍消毒、隔离的意义和方法,关心、体贴病人,消除其顾虑,增强信心,积极配合治疗,鼓励和帮助病人战胜疾病。

3.1.2 焦虑心理 老年戊型肝炎患者临床表现重,持续时间长,治疗反应差,易发生不良药物反应,康复缓慢,加上老年人心理承受能力差,思想负担重,容易产生消极情绪,焦虑心理,不利于病情恢复,所以,更应积极给予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使病人心情舒畅,积极配合治疗,缩短病程,增强康复的信心。

3.2 症状护理

3.2.1 瘙痒的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经常更换内衣裤,宜选用纯棉制品。如果瘙痒严重,要剪短指甲,严禁用手搔抓,可用温水擦身。

3.2.2 消化系统症状护理 以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为宜,应含有多种维生素,有足够的热量及适量的蛋白质,但脂肪摄入不宜限制过严,禁酒,不食用生、冷、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饮食规律。重症肝炎和肝昏迷前期,限制蛋白摄入量;有腹水病人要给低盐饮食,限制饮水量,每日测量腹围一次;有糖尿病患者,应进糖尿病饮食。

3.3 病情观察 观察临床症状是否减轻,注意用药后反应。按时测量生命体征,记录尿量,观察瞳孔变化,注意病人性格和情绪的变化。如智力减退、计数不清、沉默、急躁、谵妄、扑翼样震颤阳性等提示肝昏迷前兆;注意有无出血倾向,如口鼻粘膜出血、皮下瘀斑及柏油样便,如有消化道大出血时要积极抢救,安定病人紧张情绪,注意血压脉搏的变化,详细记录出血量,认真做好护理计划。长期卧床病人,应给予皮肤护理、口腔护理,预防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3.4 休息 绝对卧床休息,尽量减少病人的体力消耗,病室内保持安静清洁,温度、适度要适宜,保证病人安全。

3.5 隔离与消毒 戊型病毒性肝炎是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主要经过粪-口途径传播,并以污染的水源传播为主,也可以通过食物和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传染性强。病人发病后应与家人隔离一个月,生活用具需经常消毒,提倡分开使用。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食,不饮生水,蔬菜水果洗净后食用。

4 讨论

本组资料显示,老年戊型肝炎由如下特点:(1)临床症状重,持续时间长,治疗反应差,易发生不良药物反应,康复缓慢。(2)并发症和合并症多,重型肝炎发生率高,症状重,愈后凶险。通过研究结果证实,戊型肝炎虽然多见于青壮年,但是,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60岁以上人群仍有频繁的社会活动和较广泛的社会交往,所以,这一年龄组仍为戊型肝炎高发人群,且感染戊型肝炎后病情均较重,大多会有合并症和并发症,治疗时间长,恢复期延长。因此,对老年人戊型肝炎的预防、治疗及护理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以降低重型肝炎的发生率和减少病死率。

参考文献

第4篇:老年护理的特点范文

我国老年肿瘤患者逐年上升,老年人与其他患者有着较大的不同,是一组特殊的群体,临床上的护理工作尤显重要,不仅护理项目、程序较多,而且心理需求增加,我们临床护理人员应在掌握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特点的同时恰当运用护理措施,对提高该类人群的生存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老年肿瘤患者生理和心理特点

老年肿瘤患者在得知患上肿瘤后,对生理和心理产生较大的影响,临床上常见如下。

生理特点:患上肿瘤的老年人,机体上营养状态下降,导致各个脏器能量不足,正常功能受到影响,抵抗力下降,很容易合并上其他慢性病。机体适应能力下降,对药物的耐受性下降,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出现身体不适应症状。

心理特点:①焦虑心理:老年肿瘤患者由于癌症折磨,形容枯槁,生活能力下降不能正常工生活,一些文化程度高的患者感到被社会抛弃,社会地位下降,闷闷不乐,特别是相当一部分患者都是贫困的晚期癌症患者,由于反复长时间的医治,严重的经济负担,使患者担心家庭经济问题,思虑家属的生活问题,终日思绪不断,表现为六神无主、反复自言自语、睡眠差、记忆力下降等。②抑郁心理:在临床一部分患者中,有很多家属为了某些原因,对患者隐瞒病情,但由于患者偶然的机会获知自己的病情,因此,很想通过家属求证,面对面谈论自已的病情及治疗等问题,但遭到家属的回避,甚至拒绝,一些病人一旦了解了自己的病情,认为是宣告生命即将结束。此时患者就有很压抑的心理,感到自己不受关心,生存毫无意义,特别是老年人,由于年龄大,经济来源不充足,儿女关怀不当等,均可使其对生活失去信心,表现为整日闷闷不乐、少言寡语、不思饮食,无意睡眠、放弃治疗、自暴自弃,个别出现自杀念头等。③孤独心理:老年肿瘤患者由于病程长,特别是老年患者及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长期躺在床上,与外界不能接触,心理的孤独尤为突出。④愤怒心理:癌症患者在未得知病情时,寄予治愈很大希望。但当得知自已的病情无法医治,生命快到尽头时,心理会感到愤愤不平,心理的悲愤油然而生,常常出其不意地向他人发脾气,表现为烦躁不安、怨恨他人,敌视周围的人,甚至做一些过激的行为,如自杀、求安乐死。⑤恐惧绝望心理:由于对疾病治疗了解的不全面,病人一想到患上不治之症,而晚期癌症患者的主要表现为癌痛和恶液质,随着病情加重,患者的疼痛加剧,体质减弱,患者产生对死亡的恐惧,害怕离开自己的亲人,离开美丽的人生,表现为非常沮丧,精神紧张,反应过于敏感,食欲明显下降,失眠,也有表现出语言行为粗暴者。特别是当癌痛折磨时,患者感到似乎死亡即将来临,极度恐惧,甚至引致绝望心理。⑥乐观向上心理:临床上一般见于文化知识层次较高、思想境界较高、心理素质好、社会阅历丰富、对生活非常热爱、真正理解生命的含义、求生欲望强烈的人,在知道患上肿瘤后,能科学面对,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在治疗中追求提高生存质量,减轻痛苦,延长生命。

护 理

临床上大部分病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疑虑、抑郁、绝望,在护理工作中,要求我们制定一定的策略,采取相应的措施,正确引导患者,放下精神包袱,减轻心理压力,配合医生治疗,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命长度,对老年患者来说是最有实际意义的。

第5篇:老年护理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老年病人 心理特点 心理干预

老年病人因为各器官老化往往多病共存,以及躯体各种功能的衰退,一旦出现伤疾后,常有的病情严重,病程迁延呈慢性病化,有的病人遗留后遗症,有的久病卧床出现心理障碍,给本人、家庭和社会都造成沉重的负担。笔者根据多年的护理经验,对2000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病人应用心理学理论及治疗方法,通过陪伴、倾听、疏导、解释、安慰、鼓励的方法使病人恢复健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深受患者及家属们的认可,现报道如下仅供临床参考。

1.老年病人的心理特征及表现

1.1一部分晚期高血压、偏瘫或四肢瘫和久治不愈的糖尿病等老年病人,由于久病卧床不能生活自理,可产生失眠、焦躁、恐惧、抑郁等心理障碍,重者可出现精神失常,也称老年性精神分裂症,对这部分老年病人进行躯体疗法的同时,千万不可忽视心理上的治疗和心理护理。

1.2在住院期间,一般老年病人对其周围环境反应很敏感,并产生对疾病急于求成,要求用药越多、越高级越好,治疗方法越多,治疗时间越短越好。

1.3大部分老年病人患有多种慢性老年性疾病,经常反复而多次住院,顾虑多,思想压力大,经常猜测自己的病情是否有新的变化或加重,对医护人员的每一次工作都加以询问,如用些什么药,为什么要化验,为什么要透视检查,结果如何,甚至连体温多少、脉搏多少、血压多少等都要细细过问,多方面地猜测自己的病情,这类患者精神脆弱,神经过敏,在住院期间易产生多疑多虑、悲观忧虑等消极心理。

1.4由于多数老年病人的个性特征、文化程度及社会环境和地方差异,还有些老年患者由于民族和性别上不同,心理活动也有所不同。文化水平高的人,对病情极度敏感,经常与医生交谈、询问,查阅医生书籍,了解与自己病情有关的医学知识,稍有急躁心理,能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文化水平较低或无文化的老年病人,了解疾病知识的心理就不那么强烈,对医生的治疗和护理工作都不主动配合。

1.5由于多数老年病人长期用药,有的药物在治疗时显效,有些药物效果慢或出现无效,甚至有些药物出现副作用,因而产生精神紧张、恐惧心理,还有个别老年病人拒绝治疗。

1.6久病卧床或多病缠身的老年病人失眠,使病人产生了恐惧,有些离不开安眠药,在应用安眠药时甚至超过正常人的4-6倍,经常应用安眠药,不仅引起口服的副作用,而且还能增加病人的恐惧、焦虑、依赖,严重危及患者的身心健康,同时也严重干扰了患者的正常治疗,易给临床带来不利及麻烦。

1.7有部分老年病人在住院期间出现情绪抑郁消沉,有的病人悲观、绝望,对任何事情都缺乏兴趣,终日愁眉苦脸,沉默寡言,这些是老年病人一种普遍的心理疾病,但患者轻重不同,轻者仅表现为焦虑不安、烦躁、健忘或更易激动和冲动。

1.8部分离退休的老干部在职时,恭维他的人很多,一旦下岗后,特别是伤疾住院,来看望的人相对减少,在住院期间对护理要求要比一般人高,总希望护理人员能像对待自己的长辈一样尊重他们。

2.心理护理方法

2.1医生和护士首要任务是通过和患者的交谈与交往,为病人创造一个愿意接受治疗、保持良好合作的心理状态。首先应把病人看作是自己的亲人,对患者要有礼貌,言谈举止易让患者接受,并用轻巧又灵活的双手,从事各项操作技术,在操作中要认真细致,让患者感到你有诚意,并有安全感,轻轻安抚病人,减轻病痛,使患者有一个舒适和温暖的感觉,当你安抚患者时,患者便愿与你交谈。医护人员趁机进行语言上的沟通,这时是解除患者心理顾虑的最佳时间,只要医务人员讲的话病人都愿意听。

2.2尊重和理解老年病人的心理要求,特别是一些离退休老年病人,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老年病人的突出心理要求是被人尊重,维护其自尊心,使其被注意、被重视、被原谅、被理解。这时医护人员不仅要表现出对病人真心诚意的爱护和关怀,而且要在工作中时刻保持稳定、振作的情绪,使病人自觉地接受和配合治疗与护理。

2.3要关心病人,对病人要具有同情心 病人入院后若能得到亲友、单位领导同志的理解和关怀,可以唤起病人对亲人的依恋,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可以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坚强信念。

2.4要注意开展持久的支持性心理治疗,对病人进行疏导与劝慰 患者既是病人角色,又是社会角色,具有许多变态心理,医护人员要以同情谅解的态度启发诱导病人,压抑的情感很可能就是某些疾病和症状形成的主要原因,也是心理变态的主要症结。病人如能充分宣泄,病情也随之缓解,然后医护人员再以同情、鼓励、劝慰的方式进一步劝导,病人就会进一步减轻焦虑紧张的症状。

2.5要指导病人进行力所能及的活动 为防止病人在康复期间卧床若思、孤独沉闷,医护人员要充分利用医院的优美环境和新鲜空气,督促病人到室外散步,要教会他们一些自我治疗的方法,要争取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及理解,协助进行心理护理,使病人经常保持乐观情绪与疾病抗争。

第6篇:老年护理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 老年患者;心理特点;护理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 我国人口老年化的程度也日趋严重。老年人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均处于衰老与退化状态,而老年患者在人群中所占比重也不断加大,作为医务人员应该重视老年患者,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关心、尊重、照顾老年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使他们真正体会到生存的价值,增加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因此做好老年患者的护理工作包括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

1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1.1 恐惧紧张 主要见于一些病情发展变化较快和癌症患者,他们担心自己的自理能力下降为儿女增添负担或担心自己病入膏盲,慢慢接近死亡,因此产生恐惧心理。

护理措施:对这类患者要给以更多的同情和帮助,护理要更加细心,服务周到,言行要谨慎,不要让患者感觉到病情危重,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同时向患者讲明病情波动是常见的,可以减轻恐惧心理。

1.2 焦虑不安

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他们对自己所患何病,严重程度还不清楚而且老年患者有病程长,见效慢易反复,常对治疗失去信心或看到同病房的患者陆续出院自己还不知道何时才能治好等这些因素都会使老年患者产生焦虑的心理。

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就要靠敏锐的观察力来判断分析,了解患者焦虑的原因,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予以认真的解释,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特殊情况除外如癌症患者等),指出焦虑不安产生的不利影响,并进行放松训练(自我按摩、简易保健操等)。

1.3 孤独寂寞

老年患者住院后,周围接触的都是陌生的人和环境,身边缺少了亲人和朋友的陪伴再加上身体和所处环境的原因不能随意走动和与人交往因此会产生一种孤寂寞独感。

护理措施:护理上要主动与患者接触,交流思想,首先成为患者交往的对象,然后帮助患者与其他病友建立交流的通道,还可引导患者参加一些切实可行的活动,如读书、下棋、打太极拳等。多动员患者家属来医院探望,要关心他们的病情,经常与患者交谈、沟通,尽量满足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鼓励患者起床活动,适当给患者良性刺激和新鲜感。

1.4 悲观消极 主要见于一些病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患者,他们认为自己没有治愈的希望因此求治的主动性不高,往往被动接受治疗。

护理措施:针对这种情况要取得家属的配合,主动关心患者,使患者认识到亲人们爱他,盼望他能早日康复,讲解主动配合治疗的意义,在精神上要首先战胜自己。对患者每一点认识的提高和精神的振作都要给以肯定和鼓励。应该指出的是,家属的关心与支持是十分重要的。

2 护理体会

加强对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是促进患者病体康复的关键。

2.1 做好心理护理要求医护人员首先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会发自内心地为患者着想,体会到患者的痛苦,做到自觉、自愿、周到细致地为患者服务。

2.2 做好心理护理要求护士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立的思维方式,可以从患者身上获取直接资料,来判断患者的需要。

2.3 做好心理护理护士要具备较强的记忆力,良好的性格和耐心。老年患者所经历的病程长,产生了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这就要护士有良好的记忆力,包括记忆的敏捷性和持久性、准确性,取得患者的信任,有机地将心理护理和生理护理结合进行。

2.4 熟练的技术和热情稳定的情绪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关键,老年患者敏感、多疑、急躁等情绪的不稳定性,要求护士必须具有熟练扎实的操作技术,动作轻柔、灵巧、稳定,使患者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同时,护士积极的情绪、和善可亲的表情,往往能唤起患者治疗的信心,增强安全感和战胜疾病的勇气。

第7篇:老年护理的特点范文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080-03

肠梗阻:指肠内容物在肠道中通过受阻。为常见急腹症,可因多种因素引起。起病初,梗阻肠段先有解剖和功能性改变,继则发生体液和电解质的丢失、肠壁循环障碍、坏死和继发感染,最后可致毒血症、休克、死亡。当然,如能及时诊断、积极治疗大多能逆转病情的发展,以致治愈。急性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老年急性肠梗阻在老年急腹症中,仅次于胆道疾病和阑尾炎。由于老年人生理上的改变及肠梗阻病因、病理的不同,老年急性肠梗阻具有与中青年肠梗阻不同的特点,掌握这些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护理措施,是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

1 临床资料

31例中男20例,女11例。年龄62—79岁,平均68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2 h~7 d,病程24 h~23 d,平均12.5 d,均经病史,典型临床表现,腹部x线平片确定诊断,并经手术证实。31例中22例并存其他疾病,其中患有慢性支气管炎8例,肺源性心脏病2例,冠心病2例,高血压病6例,糖尿病4例,并存两种以上疾病者4例。

2 结果

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治疗,中发现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9例,29.0%;占腹内肿瘤7例,占22.6%;肠粘连7例,占22.6%;粪石梗阻5例,占16.1% ;嵌顿疝3例,占9.8%。手术后并发症5例,分别为吻合口瘘1例、切口感染2例、切口裂开1例、肺部感染1例。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患者的心理活动对疾病的感受及反应,以及护理人员对患者施加的心理影响,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心理问题有其特殊性,常表现不为同程度的恐惧、抑郁、孤独及依赖等情绪,丧偶的老年患者,这种情绪表现更为突出,需要护理中给予情感支持。老年急性肠梗阻起病原因复杂,癌性梗阻为首发病因,占54.8%。护士应以同情、理解的态度关心患者,尽量将患者安置在安静的小房间,热情接待患者,介绍病区的环境、主管医生、护士,使患者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并向患者介绍肠梗阻的治疗护理方法。同时在精神上给予安慰鼓励,设身处地为患者考虑问题,解决问题,以取得患者的信赖。在收集资料时,仔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根据不同的病因、家庭状况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尤其要了解患者家属对治疗的看法,取得家属的支持。例如有一位男患者,82岁,干部,因急性肠梗阻住院。他的儿女们因工作忙,为他请了看护,只能在休息时才能来院照看 治疗期间,患者表现出恐惧、疑虑、孤独的情绪,拒绝插胃管、灌肠。我们从患者是干部人手,在其它患者面前,赞扬他觉悟高,有战胜疾病的勇气,并请来已处于恢复期的老年肠梗阻患者向他介绍治疗的经过和经验,让年资高的护士为他进行护理治疗,并积极与其子女沟通,请他们抽时间陪伴老人,发挥亲情在治疗护理中的作用,使患者深受感动,主动配合我们进行治疗。10 d后患者痊愈出院。对痛症患者,护士应与其家属沟通,根据患者是否能够接受癌症这一事实达成共识,视具体情况告知病情。

3.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动态变化 老年人并存病多,治疗中用药复杂。非手术治疗期间,密切注意生命体征的动态变化,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对各种刺激反应迟钝,对疼痛不敏感,导致临床表现和病情严重程度 相符,重点应注意脉搏、血压的变化及腹胀的程度,如果患者m压有不断下降的趋势,腹胀明显,应及时通知医生做好手术准备。同时护理人员对患者并存疾病的严重程度要做到心中有数,出现病情变化时要综合分析,做出正确判断。如高血压患者已经出现肠坏死、休克、但血压可能仍存正常范围.

3.3 及时准确地做好各项治疗静脉输液在该病中贯穿整个过程,严格而准确的输液对该病的治疗起很重耍的作用。应开放两条静脉通道,一条供静脉输液,一条备特殊加药用,全天的液量要合理安排.使用微泵输液时,要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用药速度 同时耍注意药物间的配伍禁忌。老年人由于个体情况不同,对药物的个体差异较大,加上用药复杂,而且肝脏、肾脏对药物的解毒功能减退 药物剂量一定要准确,以免药物在体内积聚而发生毒性反应,抗生素类药物尽量单独使用。

第8篇:老年护理的特点范文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4-0091-01

【关键词】老年 病毒性肝炎 临床特点及护理

随着我国人群的逐渐老龄化,老年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975年国内报道老年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为1.5%~3%,1986年首届全国老年肝炎会议统计发病率为0.55~4.4%。根据笔者单位传染科2002年9月至2007年9月收治病毒性肝炎患者1212例的临床资料统计,老年病毒性肝炎患者有125例,占10.3%。由于老年人的肝脏再生能力、储备能力、解毒能力、蛋白合成能力、肝糖原和维生素等代谢功能均降低,所以老年病毒性肝炎患者有其固有的特点,在护理上有其特殊性。笔者就我院传染科2002~2007年收治的老年病毒性肝炎125例的临床特点加以分析,并针对老年病毒性肝炎的特点介绍护理体会如下:

1 一般资料

125例患者,男102例,女23例,年龄60~88岁,平均64.6岁。临床分型:急性肝炎58例(46.4%),慢性肝炎38例(30.4%),重型肝炎14例(11.2%),肝炎肝硬化13例(10.4%),淤胆型肝炎2例(1.6%)。

2 临床特点

2.1 临床症状多 出现黄疸者93例(74.4%)、腹胀90例(72%)、乏力7例(55.2%)、恶心呕吐49例(39.2%)、肝脾肿大37例(29.6%)、腹水30例(24.0%)、肝掌蜘蛛痣28例(22.4%)。

2.2 老年性肝炎肝功能及恢复情况 老年性肝炎患者肝功能损害严重,恢复慢,黄疸消退时间及复常时间明显延长。

2.3 夹杂症多而复杂 老年病毒性肝炎61例有夹杂症,占48.8%。胆道疾病13例,高血压12例,冠心病9例,糖尿病9例。肺部感染7例,脑梗塞、脑出血5例,其他6例。

2.4 病程长,恶化、死亡率高 本组病人平均住院天数56.1天,病情恶化率为9.6%。死亡率8.0%,两者累计17.6%。

3 护理体会

3.1 心理护理 病人入院后,因处于特殊的隔离治疗环境,一时难以适应,往往情绪不佳。加之对疾病缺乏认识,对治疗预后信心不足,心理压力大,产生孤独、忧郁、紧张、烦躁、焦虑等心理问题。护士要用所掌握的知识,根据病人不同的心理,客观实际地给病人做好解释、疏导工作,热情主动地帮助老年病人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对老年病人应付出更多的爱心,要关心,尊重老年病人,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心境,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2 饮食护理 老年病毒性肝炎患者腹胀,纳差、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的发生率高,因此要合理安排饮食。给予清淡、易消化、维生素丰富、低脂,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饮食,少量多餐,减少机体代谢消耗,促进肝细胞再生,忌烟、酒、刺激性食物,对有肝昏迷先兆者进低蛋白饮食,大量腹水患者择病情给予低盐或无盐饮食。

3.3 对症护理

3.3.1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恢复期生活规律,保证睡眠并可适当活动。

3.3.2 黄疸致皮肤瘙痒者应注意皮肤清洁,睡前用温水擦洗皮肤,及时修剪指甲,以免搔破皮肤。保持大便通畅。

3.3.3 预防感染,严格无菌操作技术。加强晨晚间护理,保持口腔、鼻腔、皮肤的清洁卫生。

3.3.4 大量腹水患者,应取半卧位。注意保持床位整洁、干燥,预防褥疮发生。每日应准确记录24h出入液量,观察腹水消长情况。

3.4 夹杂症的护理

3.4.1 高血压 教会患者进行自我心理平衡调整,保持良好的心情,竭力避免愤怒或恐惧、焦虑;注意观察血压波动情况,并做好记录,合理应用抗高血压药物,同时应预防急性低血压反应发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与医生联系。

3.4.2 冠心病 保持病室安静,注意休息,避免情绪紧张,并指导患者了解有关药物治疗和自我照顾的知识。常备硝酸甘油含片,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心绞痛先兆并立即处理。

3.4.3 糖尿病 制定合理的饮食疗法,合理应用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注意低血糖的表现,熟悉处理原则,定时检测尿糖。注意脚、足及趾甲的保护,每天用温水洗脚,避免感染。

3.4.4 肺部感染 应及时准确应用抗生素,祛痰药,注意观察应用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指导患者深呼吸,进行有效咳嗽、咳痰。协助患者定时翻身,拍背,必要时行超声雾化吸入。

3.5 出院指导

第9篇:老年护理的特点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86例老年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1例,女36例;年龄在62~82岁,平均年龄为75岁。

1.2 方法:观察分析每一位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特点,关心鼓励他们,并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行之有效的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

2 结果:通过调查分析,84人(96%)积极配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86人(99%)在住院期间对比较满意。(其中一人因医保报销问题保留意见)

3 护理对策

3.1 老年人心理特点分析

3.1.1 老年人的心理变化:

① 感知功能衰退:由于老年人脑组织萎缩,细胞功能下降,大脑皮层退化,加之眼、耳、鼻、皮肤等感觉器官的老化及病变,对视、听、嗅等感觉能力下降,引起反应迟钝、注意力涣散、依赖性增强,随之出现老年人心理上的孤独、悲观、抑郁、消极、冷漠等。② 思维能力下降:因记忆力减退,思维过程减慢;另外长期形成的思维模式和不愿意接受新事物使老年人固执、多虑、易冲动等。 ③ 记忆力衰退:记忆由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四个部分组成。老年人的记忆力衰退。表现为机械记忆力和近期记忆力差,爱唠叨、急躁、埋怨。④ 性格与行为改变: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性格也随着发生一些变化,有些老年人做事优柔寡断、顾虑重重;还有些老年人不愿与人接触交往,性格孤僻。⑤ 情绪情感变化:老年人的情绪变化时多种多样的,可由个人所处的环境、社会地位、职业、文化素养等不同而表现各异。有些老年人情感变得幼稚、不稳定,像孩子一样,稍不顺心便会生气、哭泣,有的则会因一点小事兴高采烈,或因较大刺激而反应强烈,情绪失控。

3.1.2 住院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

① 焦虑不安: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每个患者存在程度不同,一般以首次住院的患者入院第一周最为明显【2】。他们对自己疾病的相关问题及相关知识不了解,对疾病的严重程度及是否能治愈等还不清楚,因此焦虑不安,可出现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等。 ②孤独寂寞 :这类病人多性格内向,不善交往,由于住院时间较长或亲人陪护时间较少,而又不愿同其病人交往,病人感到非常孤独寂寞,情绪低沉等。③ 悲观恐惧: 主要见于病情较重或癌症病人等,感觉正向死亡靠近,加之病痛的折磨因此产生恐惧、紧张;还有些病人对自己病情预后不了解,缺乏信心,产生悲观失望心理。④ 多疑:在老年病人中较为多见,此类病人过于谨慎小心,过分关心自己的健康问题,如稍有一点不适,就怀疑自己是否患有何种疾病。

3.2 护理对策:

3.2.1 首先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语言是情感交流最主要的方式,护士可以通过交心谈心的方式接近患者,如聊天,拉家常,关心患者日常的生活方式,这样可以详细了解病人得病的根本原因,对疾病本身的了解程度,尤其是疾病发生以后的思想情绪的变化及各方面需求。这样也可以进一步了解对疾病的态度,是紧张害怕、悲观还是乐观,是否有战胜疾病的信心,及存在的实际困难。这样,就能有效地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消除消极因素,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为治疗疾病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3.2.2 不同情绪的心理护理

① 焦虑不安:首先了解影响患者焦虑不安的因素,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予以认真的解释,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特殊情况除外如癌症患者等),并可通过周围环境来改变患者的焦虑情绪,如可以再在床头上放一些绿色植物,或建议患者听一些舒缓音乐,并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自我按摩,简易保健操等),指出焦虑不安对疾病产生的不利影响,从而能减轻患者的焦虑不安情绪。 ② 孤独寂寞 :这类病人虽表面冷漠,但内心情感丰富,内心渴望有人关注,对于这类病人在护理上要主动与病人接触,打开患者心扉,然后帮助病人与其它病友建立交流的通道,还可引导在疾病许可的情况下,鼓励病人参加一些切实可行的活动,如下棋、打太极拳等。③ 悲观恐惧:这类病人一般病情较重,无法预后,对这类病人要给以更多的同情,护理要更加细心,言行要谨慎,在平时的护理及言行中不要让病人感觉到病情危重,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并可给患者讲一些同种疾病治疗成功的例子,增加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可以减轻悲观恐惧心理。④ 多疑:对此患者应耐心疏导,给患者讲解疾病知识,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及一些生理上正常的表现,消除患者多疑的心理。

总之,对老年患者的护理,既要遵循护理学原则,又要因人而异、因病而异,这样才能起到对疾病治疗的促进作用,促进老年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