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商企业管理课程范文

工商企业管理课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商企业管理课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商企业管理课程

第1篇:工商企业管理课程范文

为了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率,培养高质量的技能型实用人才,国内职业院校积极探索对传统的学科型课程模式进行根本的改变,专业课程的项目化改革已经成为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近年来我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一直积极探索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根据行业和合作企业岗位技能要求,整合利用合作企业资源创新教学模,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实施项目课程开发是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校企合作项目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1.培养职业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项目课程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做”项目,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项目课程教学模式要求在各个环节紧紧围绕“培养职业能力”这一目标来进行,学习内容是企业或职业活动中典型的工作任务,课程的编制与教学实施必须打破学科型专业知识的纵向体系结构,实现相关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横向构建。并且明确指出预期学生“能够(会)做什么”,更加强调的是在复杂的工作情境中进行分析、判断并采取行动的能力。从而让学生明确自己能做什么,会做什么,可以做什么,从而提升就业竞争力。

2.有利于进一步深化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专业课程改革是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项目课程开发会带动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的一系列改革,并且项目本身意味着设计、意味着选择,意味着对特色的追求,校企合作的项目课程开发是对原有学科课程开发模式更新,根据岗位能力的需求选择理论知识的范围和难易程度,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一体化的目标,也将为形成自己特有的专业课程体系提供重要基础。

3.整合资源实现“多赢”

首先对学校而言,校企合作背景下开发项目课程,学校可以更好了解企业一线的要求,学校可以派教师深入企业一线进行调研和顶岗,了解相关岗位(岗位群)需求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这样可以增强课程开发的实用性,有助于课程内容紧密与实际岗位内容相关联,同时可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摆脱教师单独开发课程脱离职业岗位需求,企业参与课程开发积极性不高,学生学习成果与企业实际要求不相符的矛盾,从而降低学校课程开发成本,提高课程开发的有效性。

其次对企业而言,校企合作背景下开发项目课程,企业通过新员工培训期前置,解决了人才梯队建设脱节的问题,减少了员工在岗培训的时间和费用,降低了企业用工风险,减少人才流失比率,提高竞争力,聘请企业能工巧匠参与项目课程开发对其自身也能起到激励的作用。

最后对学生而言,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项目课程面向行业、企业,操作性强,、注重实用性,能让学生获得他们将来从事工作所需的技术和实践经验。实践机会的增多在某种程度上能提升学生操作能力,在合作企业现场实训环境下完成真实的实践项目,真正实现了“零距离”上岗,学生能更好的融入到企业中,在真实的工作环境整训练出岗位所需的各项能力与素质。

4.项目课程开发有利于校企合作进入更深的层面

校企合作实施项目课程模式后,教师和学生可直接了解企业经营流程和管理规范,学校与企业合作可以真正接轨。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能真正落实到细节,即学校为企业解决发展难题、提供服务,企业获得真正需要的人才,如企业与学校教研结合,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场地、指导教师和学生操作、接收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安排学生就业等。企业不仅安排学生顶岗实习,还为学校教师进行岗位培训,负责学生就业,学校与企业全面合作,长期而稳定,双方会签订协议,实行“订单式”培养。项目课程模式下教学场地模拟真实工作环境,指导教师专业能力等同企业能工巧匠,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符合企业实际要求,项目教学中专业知识与技能整合学习,学生作业是完成工作任务或制作产品,这些项目课程模式的特点全部符合深层校企合作发展趋势,项目课程模式有利于校企合作的加深。

二、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课程开发

项目课程的开发以学校、企业及课程专家为主体,以教学做合一为基本理念,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开发流程可以概括为:教师企业顶岗或调研工作任务分析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课程结构分析课程设置课程标准开发项目单元设计。在项目课程开发实践中,工作任务分析、课程结构设计和项目活动设计是项目课程开发的核心环节。

1.岗位工作分析

结合宏观经济发展的趋势,在深入行业、企业调研的基础上,从2009年开始我院高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了主要面向第三产业,同时瞄准商贸服务行业,职业岗位面向商贸服务企业各职能部门的基层管理岗位,包括零售终端门店管理、营销项目策划、客户服务管理、行政人事管理等,这些都是需求量大,而且很缺乏人才的基层管理岗位。

明确产业、行业及企业岗位定位后,我院工商管理专业先后与东莞都市丽人实业有限公司、长沙通程商业公司展开全面的校企合作,签订“都市丽人店长班”、“通程商业经理班”订单班培养。针对管理职位零散性、非规模性的特点,积极深入湖南拓维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湖南运达实业有限公司等一些的行业标杆企业调研,探索如何针对企业需求量大的某一基层管理岗位,例如客服管理岗位、市场开发与策划岗位开展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已逐步形成工商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特色。

校企合作项目课程改革的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技能、技术型人才,因此我院工商管理专业在课程改革过程中邀请了多位企业一线的运营经理、大区经理、购物中心店长针对零售终端门店管理、品类管理、楼面管理位进行岗位工作分析。同时通过走访行业协会、调查企业、回访毕业生及召开专家研讨会,共确定了零售终端品类主管、零售终端门店店长、客户主管3个典型工作岗位及相应的素质、能力要求。依据零售行业职业标准和典型的工作过程,梳理筛选出必要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系统有效的工作任务分析,统一意见后形成层次分明的工作任务分析表,并确定销售终端门店运营与管理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开店准备、货品管理、运营管理、客户管理、打烊业务管理等。

2.项目课程结构的构建

在学科性课程体系中,工商管理专业开设有《现代企业管理》、《连锁门店运营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经营管理实务》四门课时共256课时。每门课程按照各自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进行组织,学生完成每门课程的学习,掌握的是和每门课程相对应的相对独立系统的知识,理论与实践知识一般分进行,在湖南凯源珊珊便利店顶岗实习3个月时间,一般只能在普通店员岗位,学生毕业时并不具备门店运营管理的综合能力,这就和岗位工作分析对学生的职业能力的要求有很大差距。在项目课程中,为了使学生具有门店运营管理能力和楼面经营管理能力,我们按照岗位工作分析获得的工作内容来构建8个项目35个项目活动(任务),项目之间的结构根据具体课程来确定。为了便于教学实施,项目分解为若干项目活动(任务),任务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顺序设置。确定课程设置后,再按照学生学习经验的建构规律设置课程,以课程结构图的形式来表达这些课程的逻辑关系,如表1。

3.编制课程标准

确定课程的设计思路后,依据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分析确定学生应获得的知识、技能与职业能力。编制课程标准的程序是先确定技能要求,然后按照技能要求确定知识的内容及要求,再按照标准体例进行编制。依据工作任务进行知识和技能分析,以工作任务为单位分解原来的知识体系,按工作过程序化知识,把知识均匀地分配到各个工作任务中去,以各个具体的工作任务作为项目活动的划分载体。以商品盘点作业管理课程为例,基于工作任务的分析描述,设计出召开盘点会议、商品归位与整理、库存控制与防损、损益计算、差异处理等五个项目活动情景。

4.项目活动设计

项目课程的基本构成单位,即项目活动是基于精心选择的典型产品或服务来设计的,每一个项目活动由若干工作任务构成,其特点是体现工作任务的、设计严密的、旨在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项目课程实施的具体教学载体。其特点表现在:项目活动设计强调教师在课堂上应作为引导者,并把自己和学生视为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项目活动设计强调在更少的内容中达到更深的程度,根据项目课程的内在要求,项目活动设计要求用各学科间交流的方法进行教学;项目活动设计强调与实际岗位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把他们的理解运用到现实工作中。由此我们认为在实施项目活动中,应该由教师现提供框架,帮助学生学习新观点和新技能;以颁发项目任务书的方式组织、引导项目活动的开展;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相互合作,理解并解决问题;最终完成项目任务,提交以检验所学知识、技能的产品。

5.项目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

校企合作项目课程的教学评价以完成实际项目活动的质量为依据,采用教师评价、企业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相结合、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方式。注重评价方式多元化、评价手段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角度多元化。实施现场评价、作品评价、仿真软件虚拟评价、企业导师评价。建立企业行业共同参与的由任课教师、专业教师、企业指导教师、学生、学习小组等组成的教学评价队伍。通过完成项目活动对专业技能评价的同时,还要注重当前企业最为关注的职业素质的评价,增加对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往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抗压能力、对待工作任务的敬业精神、责任心和吃苦精神等。

三、结语

第2篇:工商企业管理课程范文

(武汉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56)

摘 要:工商企业管理,是对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包括计划、组织、领导、人员配备、指挥和控制在内一系列职能的总称。随着我国国力增强,经济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就业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企业对人才需要量也随之增加,人才培养自然而然也就成了各企业和院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工商企业管理领域也不例外。

关键词 :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培养;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8.012

1 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工商企业管理领域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不断地改革创新,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长远来看仍然存在诸多不足需要进行改革与创新。

1.1 工商企业管理共性以及教学内容重叠

人才培养市场需要多样化人才,无论是人才培养目标还是课程设置都缺少个性以及专业特色。同时,由于培训教师之间没能及时进行沟通,导致教学内容重叠,学生多次重复学习相同内容,也浪费了学习时间。

1.2 人才培养模式更重视理论学习

理论课程,在整个教学课程体系中占据了较大比重,但由于培训过程之中,教学条件存在局限性导致培训过程中许多课程无法真正开展,这样就不能对学生进行工商企业管理该专业创造与创新能力的教学。也不利于参加培训人员的全方位发展。

2 工商企业管理模式创新

工商企业管理领域的创新需要构建和完善与各院校企业合作机制。通过构建与各院校及企业合作机制,为政府和中小企业服务提供在完善机制下培养出来的各类人才,同时也服务于教师建设、学生实训和就业。建设具有特色的工商企业管理模式就需要进行不断地改革优化和创新,这样不仅能提升专业领域整体水平也能培养出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

2.1 建设成熟、完善的教学体系

对于工商企业管理领域来说,教学过程中实践最为重要,没有实践就没有认识,不理解实践也就不能正确地运用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的目的就在于改变世界以此在最大限度上来满足社会以及市场需求。实践是人类社会关系的本质和基础,也是人类学习过程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必须保证学生在学习了足够实际运用的理论知识后,也要进行最大程度的实践学习。

2.2 对课程结构及教学内容进行优化

改革和优化创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因素和动力。创新最终目的是为了社会更好地发展,是人们追求更健康更美好生活的重要因素。先进思想文化,对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有着重要推动作用。为了学生全面发展,根据教学规定要求教师需要听取各方专业人士建议,最重要是需要向各企业了解各个岗位对各种知识的需求,清楚各方面专业知识在其中所占比例分布,建设能反映出专业领域特色且符合各专业人才实际需求的教学课程,再以此来构建健全完善的课程体系,提升各专业领域人才的核心价值和能力。

3 工商企业管理课程设置现状

3.1 模式单一落后

工商企业管理教学模式过于传统停滞不前,更新速度较慢。教学过程应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不是只侧重强调某一章节,这样会导致教学过程单调贫乏,不利用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也不利于开发学生创新思维。

3.2 课程教材内容旧

工商管理此专业领域教材在我国更新速度较慢,一些教程往往在很多年都一直被重复利用,这样无法为学生提供在培训过程获得该领域最新资料保障,也浪费了学习时间,不利于人才培养。

3.3 课程体系不合理、定位不准

近几年,我国工商企业管理领域教学课程体系一直维持传统思维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分强调理论知识和系统性传授,过分强调该专业领域知识内部的完整与系统性缺点。加上教学过程中课程复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负担过大也不易抓住学习重点和主要知识。一小部分不合理课程内容被融入到课程教学过程之中,这样的内容脱离了社会实际发展轨道,偏离了课程实际需求,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抓住学习重点,往往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也没能达到原有设计规划,解决不了最实际问题。不完善不合理的教学系统不利于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后就业前景发展。与此同时,教学体系课程定位不合理也在很大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学生后续发展。

近些年,我国对工商企业管理领域课程体系的改革没有为未来发展制定明确方向,缺少顶层规划,这样使得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盲目性,改革措施也不符合改革实际需要。改革往往在实施过程中脱离原先设定轨道,偏离了设计者的最终目的,无法达到理想效果。改革过程之中也有人多次强调要以学生利益为最根本出发点,让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最大程度获得专业知识。但也有部分人呼吁减轻学生负担,这就要求课程内容和时间都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缩减,使得原先就不富裕的教学时间更加少,导致教学过程之中教师的讲解内容也需要进行适度缩减,这就直接影响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获得和理解。因此,教学体统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完整性。

3.4 理论实践分布不合理

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分布不合理,理论教学占据了最大部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接受老师及教材里所传授的知识,极少通过自己亲自动手来累积实践经验,在这种理论实践分布不合理体系中培养教育出来的人才,往往对待教程中知识可以达到娓娓道来的程度,可是实际操作中一旦遇到关于该领域专业问题就变得束手无策。工商企业管理教学过程中忽视对学生实际实践能力培养是影响学生全方位发展导致理论与实践不能最大限度相结合,学生实际能够使用知识量低的最大因素。

4 以就业为前提的工商企业管理教学改革

4.1 建设多方位发展教学体系

教学课程体系应该要以市场的需求为前提,在课程上形成突出以知识应用性、优化知识结构、基础知识厚实、专业性强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近几年,学生的知识结构没能得到实践,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与社会对此领域的需求不符合,就业竞争力也没得到预期发展。学生在院校学习过程中,前两个学期进行基础知识学习,课程中包括经济、管理、政治课程构成了新型多方位发展教学体系,从而使学生对工商企业管理产生浓厚兴趣。后面一个学期学生可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和兴趣来选择将来就业的具体规划。这一模式可让该领域学生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内容有一定了解。然后再通过所学知识规划职业发展,就不会导致选择专业时产生盲目心理,使得未来规划得到最大最好发展。

4.2 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

职业能力是将理论知识有效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它是决定课程改革是否成功的标志,也是课程改革的指南针。理论与实践是无法分离开的,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结合实践操作,以此来寻找理论知识与实践中的关系,明确两者之间的连接。考察目的是检验学生对其所学专业知识的了解和熟悉程度,传统考察方式和人才培养目的不相符合,这样子的考查方式会使得学生在培养方向上偏离市场对其领域专业人才的需求,在培训过程中学生只是通过记忆力来进行学习,实际上并没有从根本上理解其理论知识的内在意义,忽视了对自身能力和素养的培训。正因为如此,各院校应该通过构建健全完善的评价体系来考察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以及职业素养。

4.3 实行阶段式实训模式

工商企业管理教学过程中后期是让学生以及企业进行双向选择,使学生明白自己所处位置,明白自己不仅仅是毕业生,同时也是企业实习生,在实际工作过程之中应该主动发现问题并且及时解决问题。学生在正式进入各个企业单位进行工作之后,就成为了该企业的正式员工,也就意味着正式从学校以及学生这个位置上下岗,成为在社会上通过自身努力获得精神及物质财富的企业正式员工。

5 结语

各大院校是培养该领域高素质专业人才的主要机构,院校教学质量是影响我国工商企业管理领域发展最重要因素之一。传统教育体系下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在社会就业竞争力较低,创新教学培养模式,通过对各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可以提升工商企业管理该领域专业人才教学质量。所以各院校必须制定优秀健全教学体系来顺应时展,让该领域毕业生更靠近社会和市场对工商企业管理领域专业人才的最终需求。

参考文献

1 周堃.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思路研究[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

2 蔺琛.工商企业管理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J].商场现代化,2014(14)

第3篇:工商企业管理课程范文

CDIO模式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

一、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反思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认识

1.对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反思

实践性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独立于理论教学之外的一个教学环节。作为高职学生,除了要学习必要的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实践操作能力,能运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目前,在高职院校的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常采用的教学模式。

虽然这些实践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得到提升,但实际操作中存在以下问题:

(1)理论与实际脱节,教学与职业工作实践割裂。在高职教学计划安排一定比例实践教学时数,设置了一些独立的实训课程,这些实训多采取软件仿真手段管理业务,在所开设的实训课程里缺少职业工作的真实任务和完整的工作过程。由于缺少按照职业工作任务或业务流程开发的实训项目和相应的实训手段,导致教学与职业割裂。加上在实际操中进行一些实训往往比较简单、零散,致使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不能够形成对于企业管理的整体性的认识,缺乏综合运用的能力。

(2)先理论后实践,学习与应用训练割裂。目前高职的实训内容还多限于理论的探讨,由于受教学时间限制,上述实践模式中实践内容各种环节孤立的存在着,很多课程学完半年后,才进行课程设计,前面所学的理论、方法忘了很多,导致实践训练虚化,不能够把知识理论迅速转为真正的实践能力,这对于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是十分不利的。

2.对CDIO教育模式的认识

CDIO是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行(Operate)4个英文单词的缩写,它是“做中学”的集中概括和抽象表达,特别是构思与设计两个环节,对于学生主动完成任务和做成事的能力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教育实质是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来学习,使学生养成的职业素养。借鉴CDIO教学理念对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设计,遵循知识技能学习认知规律,按照“识岗――学岗――用岗――顶岗”构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在参与中学习”,由转变认知模式到转变态度,再到改善行为,“练中学,学后用”,保持培训后“长期保存效果”。

二、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设计的构思

CDIO理念是充分利用大学学科齐全、学习资源丰富条件,以尽可能接近工作实际,以实际项目为主要载体,结合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CDIO的全过程中不断地在理论知识,个人素质和发展能力、协作能力的大系统适应与调控能力4个方面得到全面的训练和提高。管理类专业的实践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其目的在于克服管理学科体系结构化内容的学习,而有利于与工作过程相关内容的学习。

工商管理专业有别于工程专业,在运用CDIO教育模式设计实践教学活动,应顺应学生认知和学习规律,按照“识岗、学岗、用岗、顶岗”模式顺序来构建,即“认识企业――识别岗位――学习各岗位技能――整合岗位能力――实践检验”把岗位职业能力贯穿整个管理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从管理岗位业务和岗位技能两个维度出发,将学习内容按岗位划分学习项目和任务,以“岗位―任务―流程”设计职业能力训练体系与内容。在此框架下按照“技能点―岗位线―企业面”构建实践教学,需围绕某一典型工作任务或项目设计,设计具体“典型的工作任务”(如企业招聘任务书、招聘信息等)单一的技能训练,再将一个个单一技能整合为招聘工作,然后将多个岗位任务(如采购、生产、销售、核算等)一个个岗位的技能,按企业运作过程设计实战型实践教学,以模拟加实战方法整合岗位核心能力,训练学生岗位综合能力。例如,以真实产品为载体,利用校内生产加工中心实训基地,企业运营模拟实训,把单项技能和岗位核心技能整合起来,此外,还需训练学生团队合作、协调、决策等职业能力,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的融合,提升学生职业岗位能力。

CDIO教育模式设计实践教学活动,旨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教会学生学习和工作的方法,改革传统的理论教学为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融“教、学、做”四位一体,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实施FMS教学组织模式,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协调下,在自己动手操作的实践过程中从做中悟出相关原理,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三、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整体设计

实践教学就是让学生在校期间尽早接触企业实际工作环境,建立管理意识,尽早地地接触企业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建立起牢固的企业管理概念,这是CDIO教学模式中实现工作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在大学期间创造条件尽早使学生实现从科学思维意识向管理思维意识的思想转变;在培养方案中尽可能多设置管理能力训练的课程教学环节,是当前管理人才培养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结合多年实训教学经验,按照CDIO教学模式,逐步探索形成了涵盖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的分层次、多模块、相对独立、相互衔接的“递进多层次实训教学体系”。该体系是按照“认岗――学岗――用岗――顶岗”学习规律设计,从工商企业管理职业岗位分析入手,提炼出从事职业岗位工作所需的核心职业能力、专项能力以及综合能力要素,根据这些能力要素来确定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然后,据此设计实践的实验、实训和实习等实践课程体系,达到提高学生用岗、顶岗位能力的效果。

1.“识岗”阶段

新生进校后要了解专业方向和对应岗位,学习管理岗位的基本技能,该阶段的实训以校内企业现场场景、产品装配、管理岗位模拟室和校外合作基地参观,让学生认识企业和岗位,通过认识实习使得学生了解企业运作系统。进入大一后期对学生进行职业倾向测评,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和职业倾向,通过企业认识实习和沙盘模拟认识企业运作过程、企业管理岗位、管理者基本能力了解。特别是“沙盘对抗模拟实实训”、“企业经营仿真决策实训”模拟真实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系统地将企业的经营管理整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团队组建、采购、生产、广告到销售决策等都由学生共同完成,在模拟中学生感知各岗位的工作内容及技能要求,明确下一阶段学习的方向和模块的选择。

2.“学岗”阶段

进入大二后,学生开始学习专业课程,这个阶段实训重点是培养学生岗位技能和岗位核心能力。根据用人单位和学生就业岗位调查,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集中在会计出纳、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四个方向。围绕四个岗位方向,以“工作任务―业务流程”为载体系统化设计单项技能训练项目,如生产模块中企业进销存技能点、生产计划与控制技能点等单项技能训练学做练,一般在理论讲授中穿插,每个模块的各门课程学完后在通过2周综合性实训整合各个单项技能,让学生掌握该岗位核心能力。

3.“用岗”阶段

大二期末和大三期初是校内实训主要阶段,该阶段学生已经学完专业核心课程,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何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并能进一步提升专业岗位能力。为此,我们设计以真实产品为载体,学生进行产品生产和经营管理整合岗位技能,以“职业人”的身份进生产、经营,根据学生就业行业,设置两个方向的综合实训项目,形成“全真+仿真”的教学模式,培养和锻炼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企业运营模拟实训是利用校内加工中心(内雕机、外雕机、手工生产线)的企业运营实战,即从市场调研、产品的决策、产品设计、原材采购、生产加工、销售、财务核算完成6周的生产经营;工商模拟市场是通过市场调查,选择经营产品、进货、销售、核算体会零售业运营过程的管理。在“用岗”阶段把专业所学课程打通,讲“学岗”阶段零散的知识、单项岗位技能融合贯通。

4.“顶岗”阶段

进入大三后半阶段主要是学生自主创业、校内山科生产运营中心和校外企业中顶岗实践,该实践环节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建立学生顶岗的质量保证体系。在教师指导下部分学生自主创业,一类是网上开店,一类是实体店铺。大部分学生到企业工作,部分没找到工作岗位学生安排在学校校企合作实训中心工作。学生在此阶段主要以员工的角色学习,教师主要任务帮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指导学生处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四、结论

通过运用CDIO教学模式构建,按照“四岗”(即识岗、学岗、用岗、顶岗)认知规律,构建了“技能点―岗位线―企业面”的“仿真+全真”的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可以整体性解决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岗位能力培养,较好地实现 “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钟金明,李苑玲.基于CDIO理念的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改革初探.实验科学与技术,2009,(12):67-69

[2]吴奇志,姚建文.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课程实践环节的实施研究――以生产运营管理课程为例.中国校外教育,2009,(3):119.

[3]刁爱梅.工商管理综合模拟实验室建设探讨.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9,(12):46-47.

第4篇:工商企业管理课程范文

关键词:工学结合 高职院校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 ERP实践教学体系

一、引言

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ERP在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企业自然是对ERP应用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企业实施ERP需要大量既懂得管理科学,同时又懂得ERP软件实施应用的复合型技术应用人才。教育部在教职成〔2006〕4号中提到,高职院校应该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实现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突破。在此二者背景下,所以许多高职院校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相继将ERP实践教学体系的相关课程列入了人才培养方案或计划。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ERP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进行了解和分析,提出了构建在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ERP实践教学体系的设想。

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ERP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

1.目前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对ERP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一般而言,企业对于ERP人才的需求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人才是为了将来开发软件的,是ERP的软件研发人员。他们要精通编程和计算机技术、掌握尖端技术发展趋势,对企业业务运作模式有一定的了解,熟悉ERP原理;第二类是ERP实施维护类的人才。他们要熟悉企业业务运作流程,熟练ERP软件的应用,了解IT技术的运用,具备事实上的IT技术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等:第三类是ERP软件应用类人才。他们熟悉自身所负责的业务流程,熟练ERP软件的使用,具备基础电脑和ERP软件操作能力。

基于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学特点,笔者认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应该选取第二类人才作为培养目标的定位。

2.目前ERP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设计不合理。ERP实践教学体系应该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应用,需要完整的综合理论知识体系和实践知识体系。在设计ERP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时出现了以下问题:

(1)ERP相关课程设置不完整。ERP实践教学体系的综合性特点要求学生要具备一定的ERP基础原理、计算机、财务管理、生产运作管理、物流管理等基础知识。很多高职院校很少能设置与ERP软件相完整的课程,或者说没有有效进行整合。

基于此特点,高职院校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至少应该开设以下课程:首先,应该在第1-2学期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管理学原理》、《ERP基本原理》、《会计基础》、《ERP沙盘模拟》等课程,这里需要重点提到《ERP基本原理》这门课程,这是大多属高职院校没有开设的;然后,应该在第3-4学期开设《财务管理》、《生产运作管理》、《市场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等课程,在这些课程当中应该着重介绍与ERP业务处理流程有关的理论知识;其次,在第5学期开设《ERP综合实训》课程;最后一个学期则可以开设与ERP毕业实习有关的课程。这样自然就不会出现衔接不当的问题,也不会出现前导课程和后续课程颠倒的现象。

(2)ERP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训实习层次设置的不科学。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ERP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训实习设置应该体现层次性、递进式和渐进式等特点。

根据高职院校现有的软硬件条件和学生的认知和学习特点,笔者认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ERP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训实习层次应分四个层次。即:

一是带学生参观ERP应用企业和软件提供商,让学生感性了解ERP软件是如何研发出来的以及应用企业是如何运用ERP系统进行业务流程的处理;

二是运用企业物理手工沙盘+电子沙盘进行企业ERP认知教育,依托沙盘教具,进行管理角色的真实扮演,促使学生从较高视角审视企业管理,体验企业经营流程,了解企业运作的基本规律、企业的组织结构设置、管理体系,深入理解企业业务处理流程,强化战略决策管理、市场竞争、危机意识,并将分散的各功能模块联系起来。高职院校还应该组织学生参加全国举办的ERP沙盘对抗大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是利用企业的仿真数据和管理角色分配开展ERP综合实训,通过仿真模拟企业ERP运营,将生产制造、财务、供应链、人力资源集成起来,深入了解ERP的业务流程、操作流程和数据流程,并掌握系统软件的参数配置和技术架构。同时高职院校还应把ERP职业技能认证课程纳入到实践教学体系中来,让学生在完成实训项目的同时,还通过参加认证考试来训练职业技能。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还可以将自己的实训室作为认证考点,最后组织学生参加全国举办的ERP信息化大赛,与全国各大院校进行交流,提升学生的ERP综合技能素质;

四是安排学生去校企合作单位进行实地实习,以此获得符合企业用人要求的ERP技能。

3.目前ERP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在ERP实践教学体系的实际教学中常常出现以下问题,需要克服:(1)忽视ERP管理思想的传授, 以软件功能的介绍和操作为主;(2)在ERP原理的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不牢,习惯死记硬背等现象;在ERP沙盘模拟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沙盘规则学生听不明白、缺乏真实的企业案例教学、“重沙盘操作、轻理论”等现象;在ERP综合实训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满堂灌、被动模仿”的现象。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听课、盲目听课、被动操作、盲目操作等状态,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不能很好的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教学方法和手段不符合学生的学习情境,主要采取案例教学法、机械操作法等,这些方法在实训过程中很难起到作用,学生很难提升动手能力;(4)教学上过于注重ERP软件公司提供的配套教材,按部就班,缺乏灵活性,导致学生操作过程中遇到很多不能解决的问题。还有就是ERP实训教材版本严重滞后,内容不能反映先进性。笔者所在的院校目前采用的便是金蝶软件公司配套的2007和2010版的ERP实训教材。

笔者认为:基于以上问题,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结合情景、角色扮演、仿真应用等的模式开展ERP实训教学,能取到良好的实践效果。

对ERP沙盘模拟课程,我们采取分组实训,角色扮演,实施“做中学”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战略思维和战略执行力。在ERP沙盘模拟教学中需要由多个学生组成小组,在模拟的市场环境下,充当企业的不同管理角色,分工合作,开展企业的运营,小组之间通过ERP企业经营沙盘模拟平台进行竞争对抗,并由教师提供管理咨询,市场监督。

对于ERP综合实训课程,我们通过采取分组实训、模拟企业真实岗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和能动性,通过教师对ERP综合实训项目的提炼,根据不同的项目体验不同的管理角色,进行不同业务模块的操作和练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充分利用ERP综合实训教材、整体实训手册和各模块软件的操作指导进行训练、并且提倡学生在操作过程自行解决问题能力,以此达到提升学生整体的ERP综合技能。

对于整个ERP实践教学体系的相关课程,我们采取建设精品课程网站,提供完备的教学资料,包括模拟企业背景、经典的国赛和省赛ERP技能大赛的案例资料、真实企业的基础数据和业务处理数据、软件配置参数,业务流程处理要求,实训操作指导等资料,对于这些资料要求做到正确性、统一性、整体性,实行教学资源共享,同时开放校内的ERP实训教学平台,让学生在课外时间也能进行各项实训项目的操练。

对于ERP实践教学体系的相关教材,我们应该集合学校、应用企业、软件提供商等多方力量,合作编写具有仿真企业实际业务流程处理特点、又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同时又能反映目前ERP发展趋势的教材。

4.目前ERP实训室建设存在的问题。(1)传统的ERP实训室建设大多是在原有计算机机房的基础上通过安装ERP实训模块软件改造而成的;没有进行有效仿真;(2)目前各高职院校购买的ERP软件品牌杂乱,使学生要适应多种操作界面以及环境,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3)目前各院校ERP实训室的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各系部相关的ERP实训室各自为政,相互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导致实训课程安排凌乱,无法安排跨专业课程,同时也导致实训室无法共享,造成资源浪费。

所以,笔者认为应建立实用的ERP仿真实训中心,它就是根据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运作管理等各职能管理模块所需的实训功能,整合和集成企业职能业务,在同一中心内设置统一的、通用的综合性ERP信息系统,搭建一个仿真制造业、商业服务业的社会平台,以此突破以往独立设置ERP实训室的传统做法,从而打破壁垒,实现能涵盖ERP 软件的各个专业模块,构造完整的ERP 知识链,对学生进行相应的“ERP综合实训教学”,让学生达到能将所学的ERP软件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综合运用ERP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从而实现将课堂实训与社会就业岗位的“零距离”衔接,让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就提前完成了由学校学生向社会所需专业人才的过渡。

同时,在设计ERP仿真实训中心时要力求做到实训环境的仿真、企业岗位角色的仿真、实训项目和内容的仿真。

5.目前ERP实践教学体系的教师结构不完整。目前在高职院校讲授ERP相关课程的教师,要么是计算机专业和信管专业的教师,要么就是经管类专业的教师。计算机教师授课主要以信息技术为主,经管类专业教师则以管理知识为主。从事管理的不懂技术,从事技术的不懂管理,导致管理和技术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这样既懂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教师非常少。

笔者认为为了满足ERP实践教学体系的培养目标要求,需要建立一支技能互补、结构完整的教学团队。该教学团队主要包括:一是计算机实验员教师,他们主要负责ERP仿真实训中心的软件和硬件的安装调试和管理;二是各职能管理课程的理论教师,他们主要负责讲授财务管理、生产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等相关理论及业务流程;三是职业竞赛指导教师,他们主要负责指导ERP沙盘模拟大赛和ERP信息化大赛,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四是ERP综合实训的教师,他们主要负责ERP整体业务处理流程的软件操作指导以及ERP信息化职业认证考试的培训工作。五是来自ERP软件提供商的技术顾问,他们主要负责在ERP实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软件BUG问题的解决,六是与高职院校有校企合作关系的ERP应用企业的负责人,他们负责提供学生实习和就业机会。

三、结束语

本文对构建ERP实践教学体系做出了初步的探索,认为ERP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最可能实现的专业应该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该专业具有天然的优势,能开设ERP所需的多学科课程,能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能较好的实现从ERP认知到ERP基本理论的掌握到熟练操作ERP软件到运用ERP管理思想于企业之中的整个过程。另外,希望能解决高职院校将ERP实践教学过程局限于一门课程的困境。

参考文献:

[1]叶彩虹.基于应用型的ERP课程的教学模式探讨[J].现代计算机:上半月版,2012年 第2期

[2]郭强.《ERP原理与实践》教改中的问题分析与应对[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09月

[3]袁平.高职院校建设ERP仿真实验实训中心的思路[J].高教论坛.2012年7月第7期

[4]申彦,刘秋生,刘春华.ERP实践环节教学方法的深入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1年第6期

第5篇:工商企业管理课程范文

【关键词】亲验式教学模式 现代企业管理 课程教学 运用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4C-0068-02

一、亲验式教学模式

亲验式教学模式是一种革命性的教学模式,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的情况,倡导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让以往作为教学客体的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通过设计各种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的教学形式,全面调动学生思维、情绪,让学生在体验、操作和实践中,获得知识、技能和经验,一举实现知识内化、技能习得和实践经验获取的教学深化过程,从而大大加快学生对知识从学习到运用的进程和速度,极大地提升教学效果。

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亲验式教学模式实现了很大的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与应试教育相对应,关注的重点是学生的学业成绩,即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亲验式教学模式与素质教育相对应,关注的重点是学生的职业能力,即学生胜任工作的素质和能力。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围绕固定的教材进行,以教师口头传授知识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最终的考核集中落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亲验式教学模式中,教学围绕学生的能力提升进行,以各种学生参与的实践环节为主要教学形式,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起设计、引导、指导和辅助等作用。

与目前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补充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以验证理论知识的做法不同,亲验式教学模式以各种实践形式为主要教学形式,更强调学生积极参与,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深入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最终实现能力的提升。亲验式教学模式并不是要摈弃理论学习,它与理论学习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理论学习是实践学习的必要基础,实践学习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启学生的思维,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二者都对提高学生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本文探讨亲验式教学模式在现代企业管理课程中的运用。

二、现代企业管理课程的特点

(一)边缘性和综合性。现代企业管理是一门边缘学科,广泛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其他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现代企业管理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介绍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不同于其他专门的管理学,该课程是从多门管理课程中概括、抽象、提炼出一般企业管理共同的东西,形成系统的企业管理理论。现代企业管理课程综合涵盖了广泛的内容,包括企业组织结构、企业经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营销、企业财务、生产过程组织、质量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企业物流管理等,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其他的很多专业课程如管理学原理、战略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基础、生产运作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运作管理和物流管理等都存在一定的交叉。因此,单一的理论教学方法很难满足该课程学习的需要,必须借助亲验式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企业管理的实际密切联系起来。

(二)实践性。现代企业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进行企业管理的理论学习,就是要将系统化和规范化的企业管理理论运用到指导企业管理的实践中,提高管理效率,为企业创造效益。另外,现代企业管理受到企业众多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很难找到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管理模式,所以采用权变的管理思维,在具体的实践环境中提高将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是该课程学习的重要目标。因此,靠枯燥的理论、空洞的说教、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或者仅仅在现代企业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加入案例分析和讨论,而很少有与企业的直接接触,将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亲验式教学模式在现代企业管理课程中的具体运用

企业管理活动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和权变性的特点,要想让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企业管理的各种原理和方法,单靠空洞、单向的理论知识讲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多种教学手段尤其是实践性教学手段,通过设计能让学生参与其中的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和主动思考,从而直观形象地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企业管理的专业技能,为学生今后进入真实岗位积累前期经验,培养实战思维和能力。笔者总结了亲验式教学模式在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中运用的五种主要形式,具体如下。

(一)参观企业。组织学生到企业中参观,让学生到现场体验和学习真实的企业是如何经营运作的。亲眼所见和亲身的感受能让学生对企业氛围和企业环境等有直接的感性认识,通过企业的介绍,学生也能对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等有所了解,一些可直接观测的企业活动如生产运作流程和质量控制管理等,也能将课本上的理论真实动态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案例分析。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案例教学要经过事先周密的策划和准备,使用特定的案例并指导学生提前阅读,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或争论,形成反复的互动与交流。案例教学一般要结合一定的理论,通过各种信息、知识、经验、观点的碰撞来达到启示理论和启迪思维的目的,能很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种教学方法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生可以从案例中认知抽象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在加深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能够学到理论知识的运用技能,扩展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讨论,鼓励学生从企业的角度,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尝试解决企业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要做好案例分析,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有效的课堂组织和正确的总结和评价。因此,选择合适的案例、作出正确的分析引导、自由而有序地讨论组织、恰当的学生观点评价和正确的总结,都是用好案例分析法的重要保证,这也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能力要求。

(三)情景模拟。情景模拟是指模拟现实工作情境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赋予参与者一定的角色,由参与者在设定的角色下对问题进行应对和处理,并对参与者的表现作出评价的方法。情景模拟让学生置身于仿真的情景中,使学生获得面临实际问题的切身体会,角色的设定使学生必须从岗位要求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使得学生加深对实际岗位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模拟之后对参与者表现的评价和总结,更能使学生认识并改进自身的不足,提高职业能力,积累职业经验,增强职业信心。使用情景模拟法,应注意围绕教学目的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模拟情景,并且提前帮助学生理解设定的角色,组织和配合学生的现场演练,鼓励学生用职业的身份和创新的思维尝试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模拟结束后鼓励学生自评、互评和自由讨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肯定亮点,指出不足,以加深学生的理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招聘部分,市场营销管理中的客户管理、促销技术等内容可适用此法。

(四)沙盘实训。企业经营管理沙盘实训是将学生分成若干团队,接手一个同一经营起点的制造型企业,连续从事6个会计年度的经营活动。通过直观的企业沙盘,模拟企业实际运行活动,内容涉及企业内部的产品研发、生产组织、采购组织、市场开发、销售、融资、财务核算等每一个运行细节,所有公司在同一个市场中竞争,让学生在竞赛游戏般的企业模拟经营中,体验完整的企业经营过程,感悟正确的经营思路和管理理念。在实训中,学生们将遇到企业经营中常出现的各种典型问题以及市场中变幻莫测的各种情况。他们需要一起发现机遇,分析问题,制定决策,并且加以执行。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训练是一种更加系统真实和有效的实训,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操性,在沙盘实操中的表现,能有效地反映和锻炼参与学生的自信心、计划能力、沟通能力、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压力承受能力等。沙盘模拟经营可以是物理沙盘也可以是电子模拟沙盘,一般要求有一定的实习场地。如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比较常用的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有“ITMC企业经营管理沙盘”、“用人之道”、“销售之星”和“创业之星”等系列经营模拟软件,并通过组织专业技能比赛的形式强化学生对沙盘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五)实践操作。实践操作的方法是通过让学生操作企业中实际使用的一些工具和方法,或是让学生完成企业中实际需要处理的一些工作,或是让学生在真实的岗位上亲身体验企业的日常工作和管理,从而使学生掌握符合现代企业真实之需的知识和技能。如在现代企业管理课程中的财务管理部分,可安排学生实操填报目前企业中实际使用的各种单据报表;也可以将企业真实需要的市场调研,按企业要求的标准以作业的形式布置学生去完成;让学生学会使用现代企业管理中使用的各种ERP软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兼职,或利用假期到企业的真实岗位上工作;学校设置专门的顶岗实习时间,安排学生在理论学习结束后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并对学生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 指导,让学生在岗位上边工作边学习,将理论知识运用到适应和改善岗位工作上。

【参考文献】

[1]刘刚.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作用机制及其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8(5)

[2]吴绍春.漫谈美国大学课程考试与教学方法的多样性[J].哈尔滨工业大学报,2010(2116)

[3]张国宝,焦立新.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10(2)

第6篇:工商企业管理课程范文

刁兆峰,山东省定陶县人,出生于1962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和企业管理专业博士生导师,1993-1998年任武汉工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1999-2002年任武汉工业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院长,2002年起任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湖北省省级品牌专业――工商管理专业负责人。

社会兼职。中国建材企业管理协会常务理事、湖北省数量经济学会副理事长、武汉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武汉市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武汉市汉阳区政府咨询委员、武汉当代企业发展顾问中心副主任及首席战略咨询专家、广西工学院等多所大学兼职教授。湖北省新产品、新技术项目评审委员会、湖北省优秀学位论文评审委员会和武汉市招投标评审委员会成员。

从事领域。主要从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企业管理等学科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为本科生领衔讲授的《管理学原理》课程于2008年荣获湖北省省级精品课程,并连续3年(2006、2007、2008年)被学生网选为“心目中最喜爱的老师”,另为校内研究生和MBA学员讲授《高级管理学》和《企业战略管理》等学位课程,获得一致好评。主要研究方向有二,一是企业战略创新及其管理,主要探讨企业战略创新模式与途径、企业战略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机制及其风险管理;二是企业持续成长及其管理,主要探讨企业持续成长障碍、企业持续成长机制、企业持续成长评价,以及企业持续创新促进企业持续成长的机理与模式等。

研究成果。近年来,在企业战略管理、管理创新与创新管理等研究领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和湖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武汉市科技攻关项目和大型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有10余篇被“EI”、“ISTP”收录,出版著作3部,作为编委会主任编撰出版“21世纪工商管理课程系列教材”(14部)、和“21世纪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新编系列教材”(18部),并多次再版,获得社会广泛好评。参与完成的科研成果《湖北大别山区建材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与企业集约化经营理论分析及实证研究》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京珠高速公路公司化、商业化研究》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湖北省水路交通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获武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另外,近年来曾多次参与国内大中型企业的经营策划与管理咨询工作,并为省内、外多家企事业单位举办《论执行与执行力》、《企业持续成长的门槛及其克服》、《21世纪管理发展新趋势》、《企业战略发展新思维》、《企业战略创新的逻辑与途径》等学术讲座几十场,并获得普遍好评。

第7篇:工商企业管理课程范文

[关键词]专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现代企业管理;教学内容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是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根本途经。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是我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创新是管理的重要职能,有效的企业管理离不开创新,在企业管理中,我们要进行目标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等创新;成功的创业也离不开管理,无论是新创企业还是在企业内部进行创业都要进行有效的管理。企业管理实践中用到的原理和方法正是现代企业管理课程的重要内容。可见,现代企业管理课程中蕴藏着较为丰富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所以,我们应对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重构,挖掘和充实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课程教学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1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内容存在的不足

1.1教材内容更新不及时

教材内容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展,一些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新的商业模式也在不断涌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在发生变革。企业中出现的新变化对学生创新创业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引导作用。但是,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教材内容往往滞后于企业实践,未及时引入企业实践中出现的新变化。如果学生接触不到企业实践中出现的新事物,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精神、思维和能力。

1.2理论与实践脱节

实践出真知。通过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创业素质。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但是在教学中,普遍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不足,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不透,难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不利于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探索、检验,不利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1.3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不紧

在高校中,专业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主阵地。专业课程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紧密结合是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一般包括企业战略管理、文化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涉及面广。虽然在企业管理中需要进行创新,也有很多企业强调在企业内部进行创业,在现代企业管理课程中也蕴藏着较为丰富的创新创业教育机会,但是,很多教师在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上大多过分依赖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注重让学生掌握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而没有充分挖掘课程中蕴藏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和机会,没有将课程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紧密结合,影响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2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内容重构的思路

2.1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教师要有意识地关注企业实践中出现的新事物、新现象,更新知识储备,从而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新业态等传达给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自学、网络、合作企业等途径来获取企业实践中的新变化,通过课堂教学、实习实训、信息共享等方式让学生学习,使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素质。

2.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紧扣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兼顾创新创业教育,合理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创新创业素质。一是针对某个知识点设计相应的实训项目,强化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二是根据课程特点设计相应的竞赛项目,通过比赛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潜力;三是学生到企业进行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让学生在企业中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企业中学习企业中先进的技术、工艺、管理方法等。

2.3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

在创办企业前要对各种企业有所认识和了解,在创办企业后要对初创企业进行管理。所以,认识企业是创办企业的准备工作,管理企业是创办企业的后续工作。鉴于此,本课程将教学内容分为认识企业、创办企业和管理企业三大模块,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一是增加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如增加了认识企业、创办企业两个项目;二是在每个项目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三是在每次课中考虑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

3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内容的重构

第8篇:工商企业管理课程范文

【关键词】企业管理;课程改革;任务引领式教学;情境模拟教学

中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的会技术懂管理的复合应用性人才。作为企业管理教学的组织者,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管理人才,是现今职业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当务之急。企业管理本身就是一门相对抽象的专业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实施困难较多,难度较大,因此任课教师在课程规划和组织实施上,都愿意避重就轻,多讲纯理论知识,不安排或少安排实践教学的时数,即使是安排了实践教学,大多也是安排类似看影片、参观等象征性活动,其结果是培养的学生只懂理论,不会实践操作,更没有良好的管理意识,难以达到一个合格的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要求,这既不符合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要求,也不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对企业管理课程现有的教学体系及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的调整已经是势在必行了。

一、改革课程教学目标,突出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要求

面对新的社会需求和专业培养预期目标,企业管理教学应该满足于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内在要求,大力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增强学生能力的培养。近年来,为达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目的, 在《企业管理》教学中,我院建立“以教学方法创新为重点, 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的宗旨, 在教学目标上树立以培养管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根本的教学理念。在知识目标上,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一般管理方法。在能力目标上,培养学生的洞察力、综合分析能力、沟通能力、社会能力、工作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的态度。

二、改革企业管理教学内容,采用基于模块的任务引领式教学

职业院校企业管理的教学,应围绕着工商管理专业岗位技能体系结构确定所需的理论知识。理论知识不求体系化,只求知识的应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理论知识是为岗位技能培养服务的,只要做到“必须、够用”则可。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将教材内容按管理流程设计成六大模块,其中“企业创建”和“资源管理”模块属于“基础模块”,“营销管理”和“生产运作管理”模块属于“应用模块”,“文化与战略”和“质量管理”模块属于“提高模块”。“基础模块”是企业管理最基本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企业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应用模块”与实践联系最为密切,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模块,主要介绍企业运行链条上的最基本环节的运作;“提高模块”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灵活选择的部分,主要介绍了企业该如何做大、做强的知识,引人了现今与企业管理相关的最新知识和技术。

在教学中围绕工作任务阐述相关理论知识,理论知识分为引导知识、核心知识和延伸知识。引导知识是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基础信息和理论,核心知识是完成任务所必需的重点知识,引导知识和核心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延伸知识是学生视自己的掌握情况来学习的外延知识,这部分主要是学生自学并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并解决问题。用模块层级式的内容设计打破原有章节式的设计,从教学内容上可以增加课程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改革企业管理教学方式,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突出情境模拟教学

1.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

通过案例教学,能够使学生把枯燥的理论主动应用到一个逼真的具体场景中,促使学生关注现实问题,激起其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尝试热情,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在进行反复巩固阶段,可采用其他项目或单位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

2.采用小组讨论法

分别组成不同的小组对教师提成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决策性的方案和建议,并在小组间进行研讨和辩论。在讨论中运用头脑风暴。头脑风暴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启发学生,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到关于管理人员的责权利问题时,采用头脑风暴法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3.运用管理游戏

管理游戏是提高学生创新力的一种很好的方式。通过一个完整的游戏过程,学生能得到更多方面的视角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方法,以利于在学习、生活和未来的工作中作出更多不同角度的观察、更正确的判断。我们尽力为学生创设富于变化、利于互动、便于交往、学生乐于体验的管理游戏,为学生培养团队协作意识以及创新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提供一定的感性认识。

4.采用情境模拟教学法

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学生经常会遇到一些一次性、以后不常会遇到的工作任务。这种任务如果采用上述的几种方法完成,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此时,采用情境模拟教学法就是其中一种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够提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授到采购方式时,要求学生掌握招投标的程序及技巧,就可以设置一个招投标的场景,将学生分为几组,一方为招标方,其他几方为投标方。教师可根据情况确定一个招标主题,招标方按照主题展开工作,投标方可按照招投标程序进行投标,然后由教师协助招标单位选出中标单位,最后招标方与中标单位进行谈判最终签订合同。这种方式,既让学生主动了解这一项目的知识点,如招投标概念、招投标程序、招投标注意事项等内容,又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让教师更清楚的了解学生的薄弱环节,以便以后的教学工作更有针对性。

四、改革课程考核办法,努力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既然本课程的改革倾向于学生能力培养,那么运用各种措施手段作为有效的考核方式,建立考核制度,有利于促使各个实践项目的效果达到最大化。在考核办法上应采取考试成绩与学习成果相结合的考核办法,即采取基础知识点理论考试加实践知识点学习成果考核的方法。理论考试采用期末试卷考试,期末考试成绩比例缩小到50-60% ,学习成果考核采用随堂考试、考勤和态度、小组作业情况、个人作业、课堂发言、课内实训报告、课程论文等,其所占比例可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但总比例不能超过50%。考核中要不断加大过程教学比例,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实做能力。总之,利用不同的考核方式巩固实践环节的运行效果,力求达到理想状态。

【参考文献】

1. 冯宇,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实践,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8,P136-137

2.郭凤兰、韩彩霞,《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7.第7期,P121-122

第9篇:工商企业管理课程范文

【关键词】工作过程;五阶段;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1―0134―03

在目前的教学环境下,学生核心职业技能的形成基本上依托于一个完善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然而,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欠缺造成行业和社会认可度不高,在现有的学科教学体系下很难改变这一现状,而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其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培养模式,帮助高职学生顺利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

现代物流业是以客户满意为第一服务宗旨、追求的是经济效率和经济效益最大化、强调的是资源整合、遵循的是互利共赢原则。在不花钱、少花钱、办实事和创效益的思想指导下,我院物流管理专业遵照国家高职人才培养的宗旨和物流行业特色,挖掘校内、外资源,开辟物流实训场所,创新物流实践教学体系,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技能物流人才。

一 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绝大多数的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手段,主要就是在校内建立物流实训室,在校外建立实训基地。表面上看起来非常合理,但是,无论校内还是校外实训,都还是沿袭了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1],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工作过程理解力都非常的欠缺,因此急需一种全新的实训课程体系来培养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技能,以适应教育部门的要求和企业界的需求。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一体化实训是当前最普遍的三种实践教学方式。

1 校企合作。一方面可以加速学生对物流企业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另一方面,可以结合所学的知识对现有的企业管理写出心得,提出建议,解决目前理论教学和校内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既可衔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人才需求,又为企业本身和学生就业双向选择提供必要条件。

2 工学结合。根据教育部对“工学结合”定义的描述,通俗一点可以理解为“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训体系建立制度化、规范化操作体系。切实让学生接触专业实际操作技能,把握社会实践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的毕业综合实训落到实处,教学实习与专业技能实践形成对接。

3 一体化实训。实训项目的开发,其核心在于业务流程的设计。首先根据供应链一体化原理,设计出不同节点上业务相对独立的反映企业实际需求的业务流程作为基本模块,这些流程主要用于专业课程的实训需求[2];然后根据不同专业教学需求,对这些基本业务流程进行适当组合,形成业务流程更复杂、反映不同企业和不同部门信息需求的组合实训项目。

这些强调能力素质和技能培养的实训课程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和成效,但是存在着一些根深蒂固的问题:

1 先理论后实践、教学与职业工作实践割裂。传统的教学是遵循理论学习应用实践再理论学习再应用实践的循环,课程安排顺序依然是从基础到专业、从理论到应用(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不能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效地融为一体。

2 教学形式传统、僵化、单一,缺失完整的行动过程。教学依然是以教师为主导,实训中教师讲的多、布置多、规定多,学生则生搬硬套,刻意模仿,缺少独立的进行“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从而难以有效学习和掌握工作过程中的经验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3 实训缺少职业情境,难以达到实训目标。教学计划中许多课程虽然安排了30%-40%左右的实践教学课时,也设置了一些独立的实训课程,但是由于缺少按照职业工作任务或业务流程开发的实训项目和相应的实训手段,导致实践训练虚化;开设的实训课程缺少职业工作的真实任务、完整的工作过程,学生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零散的、局部的、孤立的、机械的、静态的低层次和低水平训练。

4 专业实习缺乏合作的基础、实习目的难达到。由于工商企业管理类专业没有什么专业对口的行业和企业,缺乏与企业合作的共同利益点,因此,在目前中国的体制下,很难有企业愿意有组织的接受学生到企业进行业务管理实习。

二 五阶段实践教学体系模型

体验――模拟――深化――综合――应用是人们一般的认知规律,特别是高职高专学生,对既有的学科体系难以接受,而充分强调学做一体的五阶段实践教学方法,更加适合于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得到学习[3]。通过这五个实训阶段的进阶,融入其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实现了从浅显到深刻;从简单到复杂;从机械到灵活;从静态到动态;由低级的实物模拟到高级的软件模拟;从模拟到实际的工商经营管理活动实践(如图1所示)。

三 基于工作过程的五阶段实践教学体系在物流管理专业的应用

五阶段实践教学体系符合基本的学习规律,具有很强的普适性,但是缺乏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下面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说明五阶段教学法在专业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按照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业务流程(市场开发、方案设计、物流运营、方案优化、客户服务),从工作过程出发来设计实训课程,即物流管理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五阶段实践教学体系如表1所示。

1 市场开发实训

通过对五个物流企业和五个工商企业的实地调研,了解物流企业市场开发策略,工商企业的物流服务需求,从而找出市场开发的新途径来更好的满足客户的物流需求。学生在学习理论之前,先给学生一定的按照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的模拟实践机会,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去学习理论,大大提升学习兴趣,并且主动地去学习自己所需要的应用理论知识。实现切身体验、感性认知的实训效果。

2 方案设计实训

通过沙盘模拟,使学生将理论与物流企业的实际运营相结合,既能从战略高度来观察物流企业管理的全貌,也能从执行角度来亲身体验物流管理的主要环节,并学习如何解决实践中会遇到的典型问题。设置组建团队、学习规则,静态计划管理,动态订货管理,运输方式选择和货物装配管理五个实训项目,为期两周,达到深入体验、实践提升的实训效果。

3 物流运营实训

物流运营主要包括运输、仓储、配送、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为了使学生掌握每一个具体环节所要求的基本技能,本实训模块将在物流运输管理、仓储配送技术与实务、物流技术与设备等课程设置相应的实训项目,实训内容由专业统一制定,突破了任课教师个人的认识水平和教学能力。达到学做相联、理论提升的效果。

4 方案优化实训

本实训模块将在物流综合实训平台上完成,能提供多种实训手段和方式,包括三维模拟现场操作、角色扮演业务流程的演练、业务单证实训、丰富的教学演示素材等。涵盖物流整个业务流程的核心环节,从接收客户订单开始,到物流中心管理,运输管理,配送管理,结算管理、生产运作管理、生产质量管理、企业资源计划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供应链交互信息管理等,形成一套完整的物流业务流程。 突破企业局限,能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来设计优化物流解决方案;实现综合实践,全面提高的目的。

5 客户服务实训

虽然在物流客户管理课程中安排了一定的实训项目,但难以真正接触到客户,对客户服务的认识还停留在理论和想象的阶段。因此,通过企业顶岗实习,可以很好的弥补学校教学资源的局限性,实现校企融通,在工作实践中认识客户的真实需求,体会客户服务的困难和重要性。真正实现在实践中应用、在反思中升华。

四 经验与心得

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真正把培养高技能人才落到了实处,使每一个实训模块都对应具体的工作岗位,完全按照工作要求和岗位职责来设置实训课程,有效地衔接了理论与实践、教学与就业。五阶段实践教学方法,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环环相扣,步步提高。基于工作过程的五阶段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和学习型人才的完美结合,把学生培养成懂管理、会经营、能操作的实用型、成长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贺政纲,廖伟,张小强.高校物流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构建探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31(8):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