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课程项目化范文

课程项目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程项目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课程项目化

第1篇:课程项目化范文

关键词 岩土测试技术 项目课程 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推进,以“项目课程”为“项目化”改革已经成为不少职业院校的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项目化课程应依据专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的结果――各级工作模块,对这些工作模块进行处理,从而形成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是课程改革的关键。①我们在教学中不断进行课程改革的学习、实践,并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总体要求,在《岩土测试技术》课程中进行了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课程模式教学实践。

1 项目课程的设计

1.1 设计原则

项目课程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一种课程模式。《岩土测试技术》项目课程设计的原则:一是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注重知识的实际运用,关注运用的条件、方法、手段及效果的评价等,重点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二是面向岗位,突出职业性,针对土工测试岗位群的需要,培养学生所必需的职业素质,完成上岗前所需知识和能力的各种准备。

1.2 设计思路

《岩土测试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它以培养学生的试验操作能力、数据处理分析能力、土工试验成果报告编制能力等为基本目标,紧紧围绕土工试验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土工试验的实践活动过程中掌握试验技能,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通过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具备相关职业高等应用型人才所必需的常规土工试验、三轴压缩试验、击实试验等相关试验原理、试验方法和仪器设备的使用,试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以及试验报告的编写等技能。

课程教学内容是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高职教育学生学习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按照“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嵌入式的设计要求确定的;强调实用性,切实为专业学习及实践能力培养服务。同时,考虑到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现在学到的“必需”和“够用”的知识去获得新的知识与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适应就业市场变化的能力。因此,我们在选取学习项目时依据岩土测试涉及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以面向岗位实践为原则,选用土工试验室进行的常规土工试验项目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产生了具体的学习项目。

项目教学安排上根据能力序列提升的要求,结合该岗位所特有的工作任务逻辑关系,将理论教学、技术训练等有机结合在一起,合理确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1:2.5)。通过大量的实验、实习等教学性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职业技术应用能力。

教学考核采用技能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的考核依据和考核标准为基础,要求学生取得相关职业技能证书,并能通过相应的学历考核。同时,为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在教学评价中增加了工作态度的分值。

2 项目课程的实践

2.1 项目课程的开发

2.1.1 工作任务分析

项目课程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一种课程模式。②《岩土测试技术》项目课程开发的首要任务是进行工作任务的分析。

首先本专业教师与相关岩土试验室的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共同进行了调研与讨论,针对土工测试岗位群,确定了该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结构,并对生产、经营、管理、服务过程中的实际工作任务进行分析,选取了典型的工作任务,确定了以下工作模块(表1)。

2.1.2 项目课程结构设计

在项目课程的结构设计上,由于土工试验常规项目之间具有相关性,故以递进式安排此类项目,同时将它与其余项目以并列式进行组织。

2.1.3 项目课程内容设计③④

表1 岩土测试技术工作任务模块划分

项目课程内容是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按照“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土工试验员)嵌入式的设计要求确定的;强调实用性,同时考虑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因此,笔者在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开发,选用土工试验室进行的常规土工试验项目为重点,将工作任务模块转换成具体的学习项目(表2)。

为了便于教学实施,在每个学习项目中笔者根据课程要求均设计了不同的模块,项目和模块均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具体的学习任务,并分析相关实践性知识、相关理论知识、拓展性知识。各模块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同时由于土工试验各项指标之间存在相关性,因此模块之间在理论上和技能上均具有相关性。

表2 岩土测试技术学习项目

2.1.4 项目课程教材开发

在行业专家和专业教师的合作下,制定了《岩土测试技术》课程标准。根据此标准进行了项目课程教材的开发,编写了项目课程校本教材《土工试验技术》,并在教学中使用。在使用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新技术在企业工作中的应用,笔者对教材进行了二次修改,补充了相关软件的使用操作。

2.2 项目课程教学实施

在项目教学实施上,笔者将各项目分解为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在实施时体现为若干项工作任务。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试验技能的操作;在对操作结果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教师在学生进行工作的同时,进行技能的指导;在对结果的分析过程中,启发、引导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在每项工作任务完成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点评、总结。

2.2.1 教学安排

(1)教学分组。在实际工作中,任务是按组完成的。因此,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具体教学。

(2)项目实施。由于课程各项目、各模块之间在知识和技能上具有相关性,因此笔者根据生产实践的工作流程,将项目及模块进行了安排。根据不同项目,各组成员在组长的领导下,在项目实施前进行讨论,分析工作任务,确定工作实施的步骤;进行分工协作,确定各人的工作任务与工作目标;在工作中分阶段交流各自完成的情况。对于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求组内合作解决。解决不了的,可通过组间讨论或向指导教师请教,以保证按时完成任务。

项目进行之前,各组提交一份实验安排,确定各实验步骤,明确各成员职责;在项目结束后,所有学生均需提交本次项目工作的工作记录(实验记录、实验报告),同时各组提交一份实验总结,对组内各成员的工作进行评价,并对本次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

表3 《岩土测试技术》课程评价表

注:A:优、B:良、C:及格、D:不及格

2.2.2 项目课程教学评价

项目课程教学评价采用技能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的考核依据和考核标准为基础,要求学生取得相关职业技能证书,并能通过相应的学历考核。在评价时,综合考虑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具体的评价方案如下:

3 结论

通过《岩土测试技术》项目课程教学,学生的学习过程实现了以行动为主的自我建构过程,以完成工作化的学习任务为基础,在有目标的行动化学习中积累实践知识、获取理论知识;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将“理论融于实践,动脑融于动手,做人融于做事”;学生在实践性学习、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学懂了知识,掌握了技能,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也强化了团队之间的协作意识,培养了实验组织管理能力,其职业能力由此得到了加强。

注释

① 蒋庆斌,郝超.高职项目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7(6):120-121.

② 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5(22):46-50.

③ 姜大源.论德国职业教育专业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职业性与模块化的融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07):67-69.

第2篇:课程项目化范文

[关键词]项目化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120162-01

一、引言

在高职教育大力发展的今天,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就软件行业来讲,用人单位希望毕业生只需要经过简单的上岗培训甚至不需要经过培训就能直接从事软件开发相关的工作,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实际项目开发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质。

目前,笔者单位刚刚进行了大规模的项目化教学改革。笔者对《Web

程序设计》这门课程的教学也进行了比较大的调整,本文介绍了本课程改革的设计方案。

二、课程改革整体方案

(一)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通过开发设计“在线购书网站”,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技术开发小型电子商务类、管理信息系统类网站。

1.能力目标:

能使用SQL Server 2000来设计网站数据库结构;能使用Visio 2003来规划网站页面文件结构;能使用Visual Studio2005来创建网站;能使用Themes来设计网页风格;能使用Skins来设计网页元素的皮肤;能使用Visual Studio 2005的SqlDataSouce控件、GridView控件来实现快速访问数据库;能使用“动软.Net代码生成器”生成实体类代码;能调用实体类的方法访问数据库;能利用Session来存储在线用户私有数据;能利用ViewState来存储在线用户私有数据;能利用数据库来存储在线用户私有数据;能综合使用SqlDataSouce控件、GridView控件、Session技术实现业务单据的管理。

2.知识目标:

了解网站规划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理解中Themes技术和Skins技术;掌握中DataSource控件和GridView控件的使用方法;掌握数据库实体类的概念和使用方法;掌握中Session、ViewState

的使用方法;掌握中处理业务单据的方法。

3.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组织协调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增强学生沟通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文明法制意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专业外语单词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课程内容设计

(三)课堂安排(以第一次课为例)

能力训练项目:在线购书网站

能力训练二级项目:网站规划设计

拟实现的能力目标:

1.能编写系统功能模块说明书;2.能使用Visio绘制系统文件布局图;3.能使用SQL Server设计数据库;4.能使用Visual Studio 2005创建网站。

相关支撑知识:

1.SQL Server 2000企业管理的使用;2.Visio 2003创建网站页面文件布局图;3.Visual Studio 2005创建网站项目的步骤。

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

设定项目情景,进行角色定位。教师担任技术顾问,学生按每组4-5人进行自由分组,担任开发人员。

布置任务:开发在线购书网站,完成系统功能模块说明书、系统文件布局图和数据库的设计工作。

任务完成的方式手段与步骤:

1.要求学生先在网上使用一些在线书店(省略),分析其大致功能。2.教师宣布项目开始,列出需解决的问题。3.由各组选派代表汇报此次任务完成的情况。4.根据汇报情况,教师指出不足之处,项目组间进行相互点评,解决部分出现的问题。5.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作为技术顾问利用多媒体课件、现场演示等方式进行技术指导。6.重新修改方案,完善系统功能模块说明书、系统文件布局图、数据库文件。7. 教师进行考核、点评方案,总结归纳。8.布置下一次课的任务。

结果(可展示):

1.系统功能模块说明书。2.系统文件布局图。3.数据库文件。

三、结束语

用项目引领课程是比较适合于软件开发类课程的,因为软件开发本身就是非常典型的项目。学生在项目化课程的学习中,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完成项目开发的同时,学习到了技术知识、锻炼了开发能力,提高了职业素质。

基金项目: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院级教育研究课题《基于产品型的高职项目化课程体系的内涵及其实现方式研究》部分成果

参考文献:

[1]石伟平,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思路,《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第1期.

第3篇:课程项目化范文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 村镇规划课程 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伴随着我国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加大力度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村镇规划与建设发展领域的重要性日益提升。与此相对应,在全国各个高校相关专业培养计划中,村镇规划课程的开设日益增多,教学改革的研究也逐渐深入,课程的教学也日益提升。

项目化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同时它也是规划设计类专业适宜选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课程教学方法,其教学效果行之有效。这种方法主要是让学生分工协作完成某一项目,通过项目的实际运作,实现学生对项目最为直观的感受和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升华,从而真正掌握该课程。

1 村镇规划课程的特点

村镇规划课程是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初步了解村镇规划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掌握村镇总体规划与村镇建设规划编制的一般技术要求和方法,并能结合实际加以应用;熟悉村镇规划实施与建设管理的基本程序,掌握村镇建设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一书两证”的审点与报批程序。

村镇规划课程教学内容具有综合性强、相关学科知识交叉性强和实践性强等特点。课程一般安排在大学最后一学年的上半学期进行,鉴于学生有前几年课程的积累,该课程容易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

同时课程内容要严格遵照国家标准。《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作为我国于2007年新颁布的村镇规划与设计建设领域的国家标准,明确规定了规划设计的各项细节,在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必须严格遵守。因此,在进行项目化教学的时候,应该着重考虑对国家标准中的各项规定进行重点分析与讲解,并应用于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将具体的村镇规划与设计实例和《镇规划标准》的条款相结合进行教学,既可以加深对“国标”的掌握,又会对具体的案例有直观的体会,使教学过程生动直观,学生易于掌握国标。

国家标准的内容作为一种行政规定,在教学过程中不够生动形象,如果

2 传统村镇规划课程的授课思路

传统的授课方法,将村镇规划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课堂讲授和实践操作两部分。实践操作通过案例教学形式开展,而案例教学往往是授课教师通过讲解几个实际项目,老师讲学生听,未真正做到实践教学,而学生也并没有亲身参与到项目的实际操作过程中。

3 项目化教学概述

3.1项目化教学的特点

实践性:项目的主题与真实世界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自主性:提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内容和展示形式的决策机会,学生能

够自主、自由地进行学习,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

发展性:长期项目与阶段项目相结合,构成为实现教育目标的认知过程。

综合性:具有学科交叉性和综合能力的运用的特点。

开放性:体现在学生围绕主题所探索的方式、方法和展示、评价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

评价特点:项目型教学的评价注重学生在项目活动中能力发展的过程,测评内容包括学生参与活动各环节的表现以及作业质量。

3.2项目化教学实施的流程

项目化教学要求项目结束后应有一件较完整的作品。其实施流程如下:

1)明确项目任务:教师提出任务同学讨论。

2)制定计划:学生制定 教师审查并给予指导。

3)实施计划:学生分组及明确分工合作完成。

4)检查评估:学生自我评估教师评价。

5)归档或应用:记录归档应用实践。

4 项目化教学法在村镇规划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实施

4.1基本思路

笔者认为,在村镇规划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的基本思路为:首先将课程设置两个项目,内容分别为镇区总体规划和村庄详细规划;其次为学生提供基础的资料与地形图,下达规划设计任务书;然后明确该规划的任务、内容、原则、基本方法,由学生通过网络搜索、查阅相关资料等多种方法收集规划需要的其他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初步分析与讨论,同时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具备的规划原理和相关方法来解决案例中的现实问题;最后得出具体的规划设计方案,提交规划设计说明书和文本。

4.2教学过程的管理

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组,5人一组,让学生进行团队工作,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分布完成规划设计,每一阶段任务完成后,小组安排学生代表汇报成果,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轮到一次汇报,进行评定成绩。我院《村镇规划》课程的主讲教师在ABBS论坛的学生广场下,开辟帖子“村镇规划教学录”,进行教学实况转播,方便学生交流提问,并展示学习成果。

4.3项目的选取

1)案例应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在规划类课程中成功运用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典型性村镇规划方案的选取上。在教学中必须有目的地、合理地使用案例,注重将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地理、人文、经济社会特征的村镇规划方案和抽象概括、难于理解掌握的规划基本理论相结合。

2)案例应侧重于现实科研项目。由于村镇领域发展迅速,教材内容略显滞后于发展实际,因此,在应用项目化教学时,应侧重于教师自身从事的相关在研项目,特别是本区域的项目,来弥补教学中教材的滞后性,以此拓宽学生的思路和眼界,也使学生对该领域的科研工作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来促进日后的规划工作。

4.4考核方式的完善

《村镇规划》课程考核注重过程考核,将项目划分为5个阶段,分为现状分析、道路交通规划、用地规划、市政工程规划和总体规划。每个阶段工作任务完成后,采取小组汇报的形式,以此作为评定成绩的依据。

第4篇:课程项目化范文

关键字:高职教育;项目化;实训教学体系;人才培养

G712.3

一、高职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课程项目化

在当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中,学科本位的思想还根深蒂固,教学体系不能适应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由于理论化教学的观念造成学校学习的内容与实际工作相脱离,教学内容的学科化与职教人才类型不适应;与岗位工作要求不适应;与学做合一不适应;毕业生C合职业素质不突出,在工作中不能很快适应、融入工作。从更深层次看,是没有重视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学术性人才的培养方式,其教育核心任务是以就业为导向,以高质量的专来技能要求为目标,以岗位实践为考核依据,在校内实训体系的支撑下开展教学活动,向社会输出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人才。

教育部对高职课程改革非常重视,早在[教高2004]1号文件中《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就是要“面向社会,向社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 岗位实践能力高,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而令人遗憾的是,当时实训教学在全国各地职业教育中未引起人们的关注;教育部在[2006]16号文件中再次着重提出: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其中,明确提出对项目制教学的要求。

为了符合国家教育部的要求,许多高职院校开展了项目制教学的研究,但效果均不理想。现今的项目化教学体系,往往陷入了两个极端,即“打着项目化教学旗号的理论教学”和“完全脱离理论内容的技工性教学”。

由于学科化倾向的影响,许多项目制教学仅仅流于表面,或者仅仅在部分课程中加入部分独立的单个小型项目,没有综合性和贯穿性;最后变成了打着项目制的例题,标着项目制教学的理论化教学。

为解决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问题,建立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类型的课程模式,我国高职教育界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包括引进国外发达国家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在引进的诸多模式中,近年来对我国高职教育课程建设影响最大的是项目课程和“学习领域课程”。项目课程是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成功地解决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问题。“学习领域”是一个由学习目标描述的主题学习单元。一个学习领域由能力描述的学习目标、任务陈述的学习内容和总量给定的学习时间等三部分构成。一般来说,每个专业由3-4个学习领域组成,各学习领域之间没有内容上和形式上的直接联系,但每一“学习领域”均以该专业相应的职业行动领域为依据,其基本内容都是以工作过程为取向的。

本校管理学院工程造价专业在上述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院情和专业特色,创新出基于不同项目类型的工程造价专业教学体系,跟据职业能力培养需要和地方行业发展趋势,首先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结合后引入项目课程系统化开发理念和开发方法,建构系列项目课程,其次再在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形成项目课程系统化的课程模式。目前,工程造价专业教学体系基于不同的项目类型,基本形成“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项目化课程体系”、“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项目化课程体系”、“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项目化课程体系”三大部分,每部分均包含有不同的理论、项目、实践教学课程,提出“以工作技能为内容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只能来自于其职业工作体系中”把企业的工作项目作为课程的核心内容,以岗位实践为考核依据。

二、职业教育项目化教学体系的建设

我院在“以就业为导向,以高质量的专来技能要求为目标,以岗位实践为考核依据”的思想指导下,结合项目化课程设计三原则:(1)实践性原则,课程内容来源于企业实际项目,与学生走向社会后从事的专业岗位息息相关,这样的项目才具有能动性,通过思维与实践的结合,主动地、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学习。(2)相关性原则,把企业实际项目细分成若干模块,把内容相关及兼容程度较高的任务模块组合在一起,形成按照企业实际项目工作流程体系进行课程项目化门类的划分。(3)启发性原则,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承认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在课程中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问题和学会思考,在教学中发扬民主教学,注意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研究后,拟完成以下几个目标:

(1)工程造价专业“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项目化课程体系”体系构建;包括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理论课程体系构建、建立完整的实际性建筑工程项目案例库,完成建筑工程项目实训课程体系构建。

(2)工程造价专业“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项目化课程体系 ”体系构建;包括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理论课程体系构建、建立完整的实际性安装工程项目案例库,完成安装工程项目实训课程体系构建。

(3)工程造价专业“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项目化课程体系 ”体系构建;包括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理论课程体系构建、建立完整的实际性建筑工程项目案例库,完成建筑工程项目实训课程体系构建。

(4)针对于三种不同的项目类型,建立完整的综合实训项目体系。

(5)工程造价专业基础理论体系构建;提炼上述三种课程体系的共同的基础理论,建立工程造价专业基础理论体系。

以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的参照点,以不同类型的工程项目为载体、以不同的施工过程为导向,学期领域采用前期以理论为基础,后期以项目为单位组织课程内容并以项目(任务)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把企业真实项目、岗位工作任务与成果应用性紧密结合,加强课程内容与项目工作之间的相关性,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效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工程项目每一个环节,包括收集信息、设计方案、施工安装、施工预算及运行调试等工作。培养学生职业意识与职业专业技能,通过课程体系的划分,更好的明确职业方向,增强学生的专业方向的能力。

三、课程项目化的相关配套建设

课程项目化的相关配套建设分为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

(1)软件建设:

软件建设核心内容就是教材的选择和自编,现实中的问题是实训教材的质量参差不齐且种类严重匮乏导致了实训教学质量不理想,于是我院领导注重鼓励教师通过对课程概念、理论知识等的系统归纳编写和创新与课程项目化相配套的实训教材。自编教材包括纸质教材、课程教学软件、PPT课件、照片、多媒体声像资料等多种形式的“立体化”教材,并且教材不是一层不变的,必须要跟据本地区本行业的不断发展进行动态的调整。

(2)硬件建设:

建立实训教学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应坚持现实化、实用化、专人管理化的原则,以满足学生日常实践及教师教学的需要。学生能在实训教学基地中扮演企业项目中该专业的不同角色,通过不同角度锻炼和提高专业技能,而教师在实训教学基地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使得实训教学活动具有可控性、仿真性和重复性。

课程项目化的目标就是要做到“学以致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立足于学生、学校和企业多方面互利共赢的目标进行设计。首先通过校内实训教学基地完成基于不同项目类型的项目实训课程;其次要为校企合作提供良好的平台,在保障学生健康安全为前提下搭建校外实训基地,可采用学工交替合作模式、项目化合作教育模式、“订单式培养”模式。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实现资源共享,利用企业优越的实践环境拓宽实践教学的领域,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此外,还可以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推进课程项目化的改革。比如:适当增加高职院校课程项目化改革的专项经费投入;根据项目教学的需要重新制定引进人才的标准;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明确教师开展课程建设的岗位职责,加大对课程建设有功人员的奖励力度;对课程项目化的开发实行招标,实施专项管理;采取倾斜扶持政策,积极推进课程项目化改革的相关“精品课”建设等。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春燕.高职院校项目化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 《教育教学论坛》, 2014(48):141-142

[2]王海鸥.浅谈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缺陷及对策 《华东科技:学术版》, 2013:43-43

[3]于桦楠.基于课程项目化的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探讨 《西部资源》, 2012(2):44-45

[4]路海萍.课程项目化:高职院校课程改革走向的选择 《大学:研究与评价》, 2009(3):33-38

第5篇:课程项目化范文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项目化教学课程改革

1项目化教学的内涵

所谓的课程项目化,即根据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并且密切联系地方产业发展的实际,把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为具体技能的训练项目,然后再根据项目组织来实施教学和考核,使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得以实现。项目化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可以摆脱传统的纯理论的教学,通过对于一个完整项目的实施,来综合地掌握各种知识,使得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都能够得到有效的锻炼,使得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大大提高。课程项目化是围绕着一个统一的目标来进行的,这个目标就是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而且项目化教学也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所关注的是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课程项目化所注重的则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加侧重于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课程项目化教学可以说是教学与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一个融合,因为这种教学方式是以开展项目来加以实施的,而这些项目往往又是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紧密相连的,是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必须要面对的。项目化教学实现了对于生产现场的模拟,而且课程项目化也使得理论知识很好地与实际操作进行了融合,通过理论来对实践加以指导,再通过实践使得学生对理论的认识更加深刻。在项目化的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同时担当着项目负责人的角色,在项目的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在各方面对学生加以指导,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使得项目目标得以实现。而且项目化教学还需要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密切配合,企业要为高校创造一个项目开展的平台,而高校则为企业项目的实施提供相应的帮助。

2当前高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项目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项目设置较为随意

就我国当前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现状而言,许多高校虽然认识到了课程项目化教学的重要意义,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都是采用的模拟项目,并不是真实的企业项目。而且许多教师在进行项目设计的时候,往往都只是从网上下载一些项目,然后再对这些项目进行适当的修改之后,便将其作为教学的项目加以使用。这种项目设计往往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而且在项目的设计过程中,教师也没有对市场进行考察,就使得项目缺乏了真实的贸易背景,因此实施这样的项目往往意义不大,不能够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而且在国际贸易中,往往所面临的是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所以在对项目进行设计的时候,往往都与当前的市场缺乏一定的关联性。

2.2教学的内容有所滞后

在国际市场中,经济环境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但是在高校进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的时候,其教材和教学内容往往是跟不上这些发展和变化的,所以就在教学内容方面有一些滞后于市场发展。尤其是在近些年,电子商务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正是因为电子商务的兴起,使得国际贸易中的交易手段和交流方式都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国际贸易对于网络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对互联网的使用更加频繁。所以说这就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普及一些电子商务的相关知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材往往是没有这方面的内容的,而且教师也没有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就使得教学内容难以对当前的实际环境加以适应,阻碍了项目化教学的发展。

2.3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项目化教学对于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方面需要老师有着良好的理论基础,可以向学生教授相应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还需要老师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给于学生实践上的指导。但是当前的教师往往都只有理论知识方面的储备,而缺乏相应的项目实施经验。由于教师自身没有足够的经验,所以说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就不能给予学生有效的帮助。师资力量过于薄弱是当前许多高校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所以许多教师在开展项目教学的时候,往往也感到力不从心。

2.4重理论而轻实践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在进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的时候,往往都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而没有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实践。往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以各个知识点为主线,向学生进行完备的知识讲解。而在这一个过程中,学生往往都是处在被动的位置,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也无法通过实践来对相应的理论加以掌握,所以说学生往往在听完教师对理论知识的讲授之后,学生并不能对知识加以灵活的运用。而且过分地注重理论知识,也会使得学生在将来工作的时候,缺乏相应的动手能力,使得企业的培养成本大大增加。

2.5各种教学资源较为匮乏

在高校中,“国际贸易实务”的相应配套学习资源还较为缺乏,许多高校都缺乏有效的项目教材,许多高校都是依据学科的知识体系来对教材进行选取,虽然与国际贸易实务相关的教材高达三百多个版本,但这些教材在内容和结构体系上往往都没有较大的差别。而且由于许多的教材中都缺乏相应的项目实例,所以就更加不利于项目化教学的开展。除了教材之外,许多高校还缺乏具有实训功能的实验室,同时也缺乏相应的教学基地,所以说就使得项目化教学不能得到系统开展。

3加强我国“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策略

3.1科学地确定项目目标

根据美国专家约翰•宾的理论,所谓的项目,就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同时在预算规定的范围内需达到预定目标的一项一次性任务。也就是说,在进行项目的设计的时候,就必须要对项目目标加以确定,而且要求一个明确的项目开始时间和项目结束时间,一个项目所需要完成的是前人从未做过的工作。所以说,在进行项目化教学时,必须要对项目的目标加以确定。首先,必须对外贸领域的从业者进行走访,通过他们来对行业的前沿加以了解,然后再根据这些从业者的建议来对项目加以设计,使其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同时,在这一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充分结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内容,对学生的学习目标也加以确立。比如说在学生的专业能力目标方面,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进出口贸易合同的编制,学生通过项目化教学,必须要学会合同的编制;其次,学生还应该具备相应的进出易磋商的能力;最后,学生还应该能够对国际贸易中存在的风险加以规避,能够对贸易纠纷进行有效的处理。在社会能力方面,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

3.2制定更加合理的课程考核方案

对于“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的考核不应当局限于试卷考核,因为这是一门注重实践的课程,所以在进行考核的时候,必须要对传统的考核方式加以改革。传统的考核过分地强调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在进行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同时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考核,将笔试成绩在学生的最终成绩中所占的比例适当加以降低,同时在考核中加入实践能力考核这一项。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主要是依据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的参与积极度和其对于项目目标的完成所做的贡献。除此之外,在对学生进行考核的时候,不光要老师来对学生打分,还要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因为往往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不能够对每一位学生的表现都进行仔细的考察,而小组内的成员则可以依据成员在项目开展过程中的实际表现来对其他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

3.3师生共同合作完成项目任务

在完成了对项目的设计之后,就需要由学生和教师共同来完成项目,所以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充分发挥其作用。首先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分组,如果是比较大的项目,则可以让每一个小组来完成该项目的不同部门工作,如果是比较小的项目,教师则可以让每一个小组独立地来完成该项目。并且每一个小组都应该有一位组长,来对项目的开展进行相应的管理。学生在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是处于主体地位的,所以项目绝大部分都应该由学生来完成,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则应该对学生积极地加以引导,使得学生项目的实施不偏离正确的轨道。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之下将项目完成。

3.4注重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项目化教学中是占据着重要地位的,因为项目化教学的开展就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因此教师必须要通过项目的开展来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加以锻炼,使得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来强化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通过实践来使其具有一定的项目实施经验。

4结语

对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而言,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要在高校中有效地开展项目化教学,就必须对现有的问题加以解决,培养出高素质的国家贸易人才。

参考文献

[1]郭琳.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2):114-114.

第6篇:课程项目化范文

【关键词】课程项目化改造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C-0083-02

一、课程项目化改造的必要性

课程项目化改造和项目教学是当前职业教育课程发展的基本方向,其实质是课程与项目的双向整合,即课程项目化与项目课程化,是一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课程改革模式,在目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机电一体化应用技术课程为例,研究职业教育课程项目化改造。

(一)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

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已成为共识,职业教育的发展理念和改革思路日益清晰,推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但是,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生源素质也不断下降,而近年来产业结构的调整及经济体制的变化,市场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技能型人才的呼声越来越高,职业教育面临新的调整和变革。

(二)符合高职教育教学的需求

传统的实践观往往把过程与结果割裂开来,把实践仅仅理解为技能的反复训练,从而导致了实践的异化。而项目化课程的实践观把实践理解为过程与结果的统一体,认为实践只有指向获得产品才具有意义,才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目的;打破学科体系,建立基于工作体系的课程体系和项目化课程,是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取向,这是由职业教育的性质所决定的。

(三)满足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

机电一体化应用技术是一门控制技术及应用的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专业能力培养中起到培养职业关键能力的作用。但是,由于教学模式和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不一致,致使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毕业生没有具备控制技术应用的特长,而是与机械制造专业的毕业生没有多大的区别,造成了专业界限模糊、千人一面的培养模式。高职课程大都采用先理论后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理论时没有控制系统的整体感,感到课程理论抽象难懂,随着理论学习内容的深入,难点越积越多,不清楚如何利用计算机对控制对象进行控制,不了解控制系统是如何搭建的,逐渐产生抗拒学习的心理,教师很难继续开展教学活动,到课程后续阶段需要学生动手实践时,又因没有理论基础或无法结合理论而影响实践教学,最终导致教学效果差,无法达到能力培养的目的。因此,必须对课程进行项目化改造,以满足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

二、课程项目化改造实例

(一)明确课程定位,确定课程教学目标

机电一体化应用技术课程的前修课程有计算机文化基础、电工电子技术、光机电一体化等,为本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后续课程是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自动生产线控制与维修、毕业设计与制作等;该课程在专业教学中起到知识应用与职业关键能力培养的作用,将前修课程培养的能力进行运用的同时,为后续的毕业设计与制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通过调研,了解到该课程对应的工作岗位是机电设备安装工、设备调试工、机电设备维修工、售后服务、程序员、机电产品设计员、技术主管等,由此确定课程的培养目标,包括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能力目标是能够应用单片机、PLC搭建控制电路;能够编写相应控制程序,实现对控制对象的有效控制;知识目标是了解单片机和PLC的控制原理,了解程序编写方法,掌握电路设计与制作工序和工艺,理论知识还包括单片机的内部结构及控制方法、程序编制、PLE结构、梯形图程序的编制等;素质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安全操作与环保意识、创新意识及责任感。

(二)课程项目设计思路

课程项目设计总体思路是以典型产品为载体,从功能的角度看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项目设计的理念是以典型的单片机应用配合机电控制过程系统进行课程的项目化改造,项目的设计包含了单片机通用I/O口的控制、键盘和显示的人机交互的控制、模拟信号的输入输出控制以及电机控制。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且直观展现效果的环境中,掌握51单片机应用的知识和技能,并且掌握一种独立学习的方法和套路,使学生在工作中面对新问题时,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在构建课程内容体系的过程中,考虑到课程对应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组织教学,将原课程知识点全盘打散。重构于9个项目中,每个项目基本上都包含了一个完整的单片机应用系统,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得以反复并渐进地学习和训练,使职业能力得以学习、提高、强化。表1所示为将机电一体化应用技术课程中的单片机部分设计成9个综合项。

(三)典型项目设计举例

为便于在教学中把握知识深度和能力培养的侧重点,对每一个项目都要根据项目教学的目的设计明确的教学目标、项目成果。详见表2。

三、课程项目化改造的教学效果

本课程的项目化教学于2009年开始实施,经过两年的不断摸索和提升、完善工作项目,编写项目化教材,推行集中式教学等,教学效果显著。首先,通过项目化教学,将课程原有理论内容打散重构于各教学项目中,以项目驱动教学,“教、学、做”一体化,在课堂上,因为有任务、有控制对象、有直观的控制效果,还有团队间的竞争,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掘。其次,通过项目化教学,学生的自信心在项目制作过程中得到强化,技能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积极参加与本课程联系密切的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在2009、2010、2011年三年中,开展了项目化教学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在参赛人数和获奖人数上,都大大超过了系部中未开展本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其他专业,在校内也名列前茅。

四、课程项目化改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办法

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的非常复杂的工程。从长期来看,课程改革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课堂中师生任何一个行为的改变都非常困难,更何况以课程项目为主导思想的根本性改革;从复杂来看,课程改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学校层面的课程改革,都要做到周密计划、全盘考虑,尤其要设计好配套措施。课程项目化改造目前有些条件也确实不够充分,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设备不足

目前,为保证教学效果,项目化课程的教学多采取连续的集中式教学,一个班级在实验室连续集中4周的时间完成本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使得其他需要使用该设备的班级难以开展实验实训教学。目前的解决方案是将理论知识点的教学安排到计算机房或多媒体教室,利用仿真软件演示、讲解理论内容,腾出实验室给其他班级。

(二)教师不足

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边做边学,教师则是边做边教,全班的十余组学生各自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急需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指导,而每个班级仅配备1―2位教师,难以给予及时有效的解答,导致部分小组因无法自行开展任务而出现懈怠、焦虑、信心受到打击的情况。尝试过先指导部分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由他们帮忙解决各小组出现的问题,但是效果不太理想,原因是本课程在程序设计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类型多样,需要积累一定的经验才能进行指导。现在正在摸索,考虑充分发挥本系自主学习中心微机协会的作用,多招揽一些感兴趣、学得下的学生,培养他们的程序设计能力,积累足够的经验,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借助于他们的力量,给“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适当的分流。

第7篇:课程项目化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商务英语;口语;项目化教学

在新时期如果仍旧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则无法体现出商务英语口语课程的重要性,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构建符合时展的要求,在本文中通过探究高职商务英语口语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的设计方案,为商务英语口语课程教学提供理论基础。

1新时期高职商务英语口语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构建的现实意义

1.1商务英语口语课程为项目化教学奠定了基础

众所周知,在高职商务英语口语课程中主要包括的课程内容涉及广泛,包括各类基础课程以及商务知识,在迈入高职院校之后学生具备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并在学习中逐渐掌握商务知识,这一发展格局下,学生利用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为开展项目化教学模式奠定基础。

1.2口语课程的性质决定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商务英语口语是结合英语语言、商务知识为主的课程,具有实践性与实用性,主要的内容是让学生在课堂中利用英语进行商务活动模拟,旨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1]。其中在口语课程教学中涉及到了众多的商务活动,只有实现交流才能达到目的,并且职业教育作为就业为导向的教育,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还有一点便是商务英语具有复合性,很多情况下学生需要掌握商务背景知识,故此,只有通过实施项目化教学,才能真正将学生的商务英语口语与社会生活进行整合,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其口语表达能力。

2高职商务英语口语课程中项目化教学模式的设计

2.1按照工作过程分解且整合传统口语课程内容

要想真正实现商务英语口语课程中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则需要进行调查与分析,对企业缺口职位以及毕业生岗位资料进行了解,分析迈入社会中的商务英语专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如此一来则可以按照一线岗位的口语要求以及教学内容完善教学理念与教学计划[2]。其中在口语课程项目化课程改革的时候,需要分为商务英语口语与外贸口语两个课程,并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商务英语口语主要的内容包括了商务文秘、外事接待以及翻译等,而外贸口语主要包括了各类外贸业务以及物流业务等,不仅可以让高职生对工作目的与目标有所了解,在突显学生主体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对口语课程的学习热情,在潜移默化中会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与水平。

2.2按照工作任务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

为进一步分析其教学效果与教学水平,可以以“办理护照与签证”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的编写有效的项目教学方案计划。教学目标是依据自主涉外商旅的要求进行护照申请以及签证面谈,对签证面谈过程中的口语交际活动进行完善。工作任务包括:①依据工作要求感性认知办理护照与签证的机构;②对护理办理与签证的工作流程进行熟悉;③对护照办理以及签证办理的相关事宜用英语进行表达;④与签证官员在签证面试的时候采取英语交流。活动设计:①采取小组划分的方式,对护照与签证办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以英文的方式进行汇报;②对护照办理与签证办理的视频加以观看,了解主要的工作流程;③依据教材的内容提供对话范例,包括护照与签证办理时的各项情景对话;④要对护照办理以及签证面试的句子等有所掌握。除此之外,还需要对理论知识加以学习,比如对出国政策与不同情况下出国问题进行分析,了解护照的种类,掌握护理办理以及签证办理的基本流程。通过上文对商务英语口语课程项目化的整合分析可以清楚的认识到,采取项目化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商务口语的控制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逻辑更加的清晰,甚至还会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与课程目标。根据实践分析,在项目化教学后商务英语口语课程演变的具有真实性与操作性,学生自主活动的范围扩大,对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开发具有重要的推动性。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其中仍旧存在非常多的问题,需要不断努力,如此一来才能真正为学生活动提供信息资料。

3结语

综上所述,在时代的不断发展下,商务英语口语课程备受关注,传统模式逐渐被摒弃,取而代之的是新的教学方法,其中项目化教学作为近几年研究的重点,在商务英语口语课程中占据了重要的比例,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完成项目作业。从属性分析,项目教学是比较完成的体系,需要教师具有创造力与应变力,但是从某个角度分析,在开展项目化教学的时候,需要不断的进行调整,所遇到的困难也比较多,需要进行改善与调整,真正推动高职商务英语口语课程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姚建华,邱凤秀,李文春,朱晓琴,王真.高职商务英语口语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95-99.

第8篇:课程项目化范文

一、《仓储与配送》项目化课程改革的内涵

项目化教学是近年来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课程项目化改造按照企业(行业)调研——调研分析——确定行动领域——确定学习领域——形成学习情境(项目)——教学实施——对比分析的路径推进。在学习领域的整体设计上,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运输业务为载体,以完整的工作过程为行动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通过任务驱动构建课程项目体系。

二、《仓储与配送》项目化课程改革的实施

(一)明确课程的地位和培养目标

仓储与配送是物流的两大主要功能,《仓储与配送》课程是研究物资流通领域物资储存保管与配送规律的一门科学,物流管理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也是重要的专业技能课,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应用性。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讲授本课程,并参加一定时间的实习实训,使学生能够掌握物资储存、保管和配送规律,并将其运用到仓储与配送管理的实践中去,以保证物资在仓储保管与配送过程中质量完整、数量无损。

《仓储与配送》课程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较系统的仓储管理和配送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操作,使学生具有为仓储管理与配送的整个生产经济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的初步能力。了解有关仓储管理的规章制度,掌握仓储业务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学会合理布局和进行仓库的规划、建设;掌握各种物资的保管技能;牢固掌握仓储安全管理知识;并了解保税仓库情况。了解配送的概念、分类、环节;了解配送中心运作管理。掌握配送组织方法、配送运输技术和配送商务管理要求等。

(二)《仓储与配送》课程项目化课程改革的思路

《仓储与配送》课程根据典型的工作任务,设计出商品入库管理;商品储存规划及商品养护管理等项目主题,每一个项目为完整的一个工作过程。通过模拟仓储与配送活动的工作情境,把工作过程采用项目化形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觉认识到每一项仓储与配送活动所要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三)《仓储与配送》课程项目化课程改革的要点

将职业能力标准充分结合到教学内容中,把职业能力标准细分为知识目标(应知)和能力目标(应会),并以之作为我们物流教学的培养目标,将能力目标细分为具有商品出入库管理能力、商品储存规划及养护管理能力等能力。同时把这些能力目标融合到基于物流工作过程而划分的任务中去,然后通过这些任务的驱动,真正让学生掌握真实物流行业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掌握相应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这样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就有了很实在的内容,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增添了砝码,工作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加强。

(四)《仓储与配送》项目化课程改革的实施

对《仓储与配送》课程项目化改革的实施过程进行分析,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标准出发,在一定程度上与工作过程相联系,根据典型的工作任务,设计出商品出入库管理、商品储存规划及养护管理等项目主题,每一个项目为完整的一个工作过程。从职业情境中的工作过程导出“行动领域”,再经教学整合形成“学习领域”,并通过具体的“学习情境”来实施,每个学习情境包含多个不同的工作任务,通过多个不同工作任务的训练,把该学习领域的所有知识点都涵盖进去。秉承我院“工程教育、职业取向”办学理念,基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仓储与配送》课程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课程坚持项目化导向的课程开发理念和方法,以仓储与配送管理工作过程为主线,形成教学内容的逻辑框架。在教学内容的选取方面,各项目注重知识和技能结构的完整性、系统性。注重技能训练,注重体现岗位技能和综合技能的相互结合。在学生的学习方法方面,注重工学结合和教学做一体的教学实施过程。

1.将职业能力标准细分:①具有仓储与配送市场调研能力;②仓库机械设备的识别与应用能力;③商品出入库管理能力;④商品储存规划及养护管理能力;⑤库存管理与订货技术方法;⑥配送中心系统设计能力;⑦配送中心作业管理能力;⑧配送运输路线优化能力;使学生具备一线业务操作与管理的基本职业能力。

2.根据典型的工作任务,设计出如下项目

①项目一:仓储与配送市场调研

仓储与配送市场是仓储与配送生产者和仓储与配送需求者之间进行仓储与配送服务产品交易的场所和机制,是仓储与配送活动的客观反映。在完成仓储与配送任务前,首先要对仓储、配送市场进行调研,了解市场情况,为企业的仓储与配送生产做出合理安排。市场部组织工作人员对仓储、配送市场进行调查,调查货主的仓储与配送需求、仓储与配送供给情况,对仓储与配送市场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结果做出本期的仓储与配送生产计划。

通过课堂上讲授仓库的分类、不同类型仓库的特点、不同行业对仓储管理的要求、中国仓储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组织学生对不同仓储市场进行调研,分析仓储市场的特征,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进行改进。讲授配送的类型、配送的模式、中国配送业的发展趋势、配送中心的分类及不同配送中心的功能,组织学生对不同配送市场进行调研,分析配送市场的特征,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进行改进。

通过本项目的训教,使学生掌握了仓储与配送市场调研的方法和调研的内容,具备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的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制定仓储与配送计划的能力。

②项目二:仓库与配送机械设备的识别与应用

仓储与配送机械设备对于仓库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机械化和自动化的设备的采用极大地提高了仓库内部的作业效率。

在本项目中,要使学生掌握容器及负载单元化设备、物料搬运设备、储存设备、自动辨识及通讯设备的识别与应用。能够了解这些机械设备的原理,使用的基本方法及注意事项。

③项目三:商品出入库管理

商品仓储保管是商品流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分为货物流动过程和信息流动过程。货物在仓库的流动过程是货物从库外流向库内,经过必要的保管再流向库外的作业过程。商品的出入库管理就是对商品进行从库外流向库内、再流向库外的作业过程的管理。

本项目要求学生掌握仓储保管各环节的主要作业内容和基本要求,熟悉仓储业务,达到具有管理仓库的能力或实际作业的能力。具体来说,要能够了解商品接运的主要方式、掌握商品验收的作业流程、熟悉商品入库作业的影响因素及其管理、掌握商品出库的方式和方法、熟悉各种商品的出库方式、掌握出库程序和商品出库业务的后续工作。

④项目四:商品储存规划及养护管理

由于储存商品的类型繁多、特性各异以及储存的条件千差万别等原因,在商品的储存过程中必须进行储存的规划。商品养护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保持库存货物的使用价值,最大限度地减少货物的自然损耗,杜绝因保管不当造成的货物损害,防止货物损失。本项目要求学生掌握商品储存规划中的选址及其分区分类储存的方法;掌握商品养护中堆垛、苫垫的要求和形式;运用温度、湿度的变化规律进行养护措施的选择和控制。

⑤项目五:库存管理与订货技术方法

库存是仓储的最基本功能,除了进行商品储存保管外,它还具有整合需求和供给,保持物流系统中各项活动顺畅进行的功能。企业存货不足,会造成供货不及时、供应链断裂,丧失市场占有率或交易机会;整体社会库存不足,会造成物资贫乏、供不应求。而商品库存需要一定的维持费用,同时还存在着商品积压和损坏而产生的库存风险。因此,在库存管理中既要保持合理的库存数量,防止缺货和库存不足,又要避免库存过量,发生不必要的库存费用。

本项目要求学生掌握库存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掌握经济订货批量、定期订货批量和定量订货批量以及安全库存的确定等基本的库存控制方法。

⑥项目六:配送中心系统设计

配送系统的规划设计主要是针对配送中心的规划设计。配送中心是一个系统工程,其系统规划包括许多方面的内容。应从物流系统规划、信息系统规划、运营系统规划等三个方面进行规划。通过系统规划,实现配送中心的高效化、信息化、标准化和制度化。本项目中,要求学生掌握配送系统规划设计的基本内容、设计程序、总体设计的基本要点;配送中心选址的原则;物流网点的合理布局;配送中心的内部作业功能。

⑦项目七:配送中心作业管理

现代物流利用配送中心的集约化和高效率运作,充分发挥调配社会资源的作用,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务,从而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其中分拣配货作业和流通加工作业是配送中心内部作业中的两个关键环节,它们直接影响配送中心的集约化和高效率运作。本项目中要求学生掌握配送中心的基本作业环节和流程;配送中心分拣配货作业内容和系统规划;流通加工作业的作用和分类。

⑧项目八:配送运输路线优化

配送运输由于配送方法的不同,其运输过程也不尽相同。影响配送运输的因素很多,如车流量的变化、道路状况、客户的分布状况和配送中心的选址、道路交通网、车辆额定载重量以及车辆运行限制等。配送路线设计就是整合影响配送运输的各种因素,适时适量地利用现有的运输工具和道路状况,及时、安全、方便经济的将客户所需的不同物质准确送达客户手中,以便提供优良的物流配送服务。在本项目中,要求学生根据不同客户群的特点和要求,选择不同运输线路设计,最终达到节省时间、缩短运行距离和降低运行费用的目的。每一个项目为完整的一个工作过程。

3.教学考核与评价

教学考核与评价以过程考核为主,期末考试为辅的考核方式。课程的学业成绩由过程考核成绩×70%+期末考试×30%两部分组成。在每一个项目训教过程中,围绕项目的训教目标,从学习态度、职业素养、任务完成质量、团队精神进行综合性考核。过程考核由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老师评价相结合。每一个项目结束后,都有一个完成该项目的成绩,根据项目的难易程度,定出每一项目的权重,所有项目完成后,得到过程考核成绩;期末考试主要是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仓储与配送》项目化课程改革的总结

《仓储与配送》项目化课程改革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积极参与,从被动听讲的从属的知识接受者的地位,转变为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地位。实践证明,基于职业能力标准的项目化课程改革的理念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操作的可行性,为解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这个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周慧.《仓储与配送管理》教学改革与实践[J].九江学院商学院,2012,(8).

第9篇:课程项目化范文

关键词:电气控制;项目化;课程;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1-0101-02

职院校电气类及机电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电气控制课程通常作为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的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后能具备对电气控制系统的分析、安装和调试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为将来从事电气类、机电类行业中的电气控制工作岗位做好准备和打下坚实基础。在本次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我们引入了项目教学法,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对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的实现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电气控制课程教学现状

电气控制课程是我院机电类专业的一门技能核心课程,在以往一般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这个过程中通常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课堂教学内容更偏重理论知识,实践性不强。当前高等院校电气控制课程教授普遍偏重理论知识,内容比较空泛和抽象,知识点大都按逻辑递进关系为主的方式讲授,实践性训练课时偏少。由于很多电气、机电类专业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抽象判断思维能力参差不齐,这就使得他们因为所学习内容使用过于理论化的语言表达而晦涩难懂、导致学习兴趣的丧失。教学内容与行业实践结合不够,缺乏对电气控制系统没有全面感性的认知,导致学生感觉所学知识更多只是纸上谈兵,停留在表面。对于学生迫切需要提高的维护使用电动机、变压器、常用低压电器等电气控制设备的能力和电气控制线路分析、安装、调试、维护的能力帮助不大。

2.教学方式单一。目前高等院校电气专业关于电气控制课程的教学方法仍然较多采用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学生在接受知识时比较被动,导致学生成为机械的学习记忆机器,无法融会贯通,更谈不上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今后的实际工作岗位中,而高等院校电气或机电类专业关于电气控制这门课程的教育目标应该是更多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为主。目前单一的教学方式与高等学校电气控制课程教学目标相背离。长此以往,学生所学与行业、企业所需会严重脱节,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就业及后续发展。

3.考核方式落后。目前高等院校电气控制课程的考核方式还比较落后,主要以期末书面考试方式来衡量学生对知识点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这种考核方式应用在技能考核上就显得空洞,忽视了高等电气控制课程应侧重的实践内容方面的考核,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有效考核。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只顾理论知识的记忆,而忽略理论知识的应用及操作技能的培养,考核方式与课程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相脱节。

二、项目化教学的实施方案

1.课程设置突出项目式教学。在我院机电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包括了公共基础知识课程和专业理论基础课程,为我院机电专业学生学习培养提升专业技能和后期专业可持续性上提供知识保障。项目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项目作为授课载体与基础的教学法,在教学活动实践中创造出在实际工作和应用过程中的相关情境,最终问题的解决方式没有标准答案,这种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中来,专业教师不再总是扮演知识教授者,而是引导学生融入工作情景积极参与问题的解决,教师侧重扮演激励者与设计者的角色。学生在项目中学习并应用相关电气控制专业知识解决情境中设置的实际问题,通过参与该问题的解决过程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项目化教学法,学生拿到项目后,在解决项目问题的过程中要主动查阅和学习各种必要的知识,这在无形中加深了他们对电气控制理论知识的理解,学生的最终所获都反应在了知识的积累与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上。学生在项目式教学中所提出的解决方案需要教师随时引导,这也促进教师不断思考,不断优化整合电气控制课程的教授过程,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有促进作用。通过使用项目化教学法,促进电气控制理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不断相互转化,通过具体的情景设置,将电气控制专业隐性的知识外显,显性的知识内化,促进学生对电气控制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吸收。

2.从项目中提炼学习工作任务。据调查,企业对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在电气控制科目技能的要求着重在编程实践能力、操作系统、数据库、算法知识、软件功能及硬件调试这几个方面,都偏重实践。更多的企业会重点关注应聘者是否具有实践经验,是否参加过项目或有过相关实习工作经历。这使得在课程项目选取与情景设置时要更加突出实践性,一定要从实际工作中选取真实工作任务作为项目。“项目化”W习方法是否能得到普遍认可,关键在于针对学生设计什么样的学习任务可以促进他们的职业能力发展。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核心课程中的各项目应该是来源于实际工作中的有代表性的学习工作任务。教师在优化与整合、设计项目化课程时,要对来源于实际工作中的有代表性学习工作任务根据课程体系教学目标要求按照教育目的进行性修正提炼,使得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在设计工作任务情景时,教师还应注重企业的管理要求、产业市场响应的变化及技术的更新,适时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把各种典型电路如自锁电路、正反转电路、顺序控制等作为项目任务让学生动手搭建,鼓励学生自己设计构建相关电路。在项目中培养学生从设计电路到使用电路,再到最后所设计电路可以有一定创新性的阶梯式成长。

3.课程设置与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紧密结合。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时间是短暂而有限的,除了学习必备的理论知识以外,更应以提升自己的学习观念,培养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为重,尤其是处在现如今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更应让自己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体表现在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着重引导、培养学生提高自己的收集、学习、整理、分析相关专业信息的能力,拓展专业知识,提高实操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在电气控制课程的教学中项目设置一定要突出实践性、应用性,要将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与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相结合。教师要以培养电气控制应用技术型人才为己任,不断摸索改进课程设置,走适合学生发展之路,培养实践型电气控制应用专业人才。

4.目化教学过程实施要点。“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实施为主线、教师教学侧重引导、学生为教学过程的执行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得多,学生只需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它以项目模拟工作过程,融技能于工作任务,落实“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而构建的一种训练教学体系。通过情景设置、明确学习任务,资料收集、制定学习方案,互助协作、学生具体实施,教师引导、侧重过程检查,展示成果、对比修正完善,评估检测、巩固提升拓展六个步凑实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任务时一定要注意指向明确,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使每一个学生都清楚学习任务。方案的制定可以是教师引导下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也可以是教师统一制定,方案中一定要明确成员分工、学习内容、操作任务。学生实施过程是项目化教学的关键点,我们依据学习方案要求,应该由学生个体独立自主完成的必须自行完成,要求小组协作完成的必须小组成员协作完成,这一过程既是理论知识认知也是技能操作训练的过程。过程检查中教师要注意巡视的全面性,检查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情况,可以采用自查、互查、组间交叉检查、教师检查等多种形式开展。通过自查自纠、互查互纠、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让各小组的每个学生找到自己的弱项所在,更正错误。通过设置相应难度的检测环节,学生独立完成相关任务,教师提供参考标准,学生对比标准自行评分、小组评分,学生自我总结,巩固所学,不断提高。

三、结束语

对电气控制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实践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电气类、机电类专业学生能熟练应用有关电气控制理论知识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养成。电气控制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后,力求在项目结束时能让学生具备完成现有项目任务的能力,并具备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从理性与感性两个方面掌握项目所要求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因此项目化课程教学可以为学生今后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电气控制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改革实践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摸索,不断进步与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活.高等工程机械电气设备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时代教育,2015,(3):238.

[2]王海花,郑明军,王军.“工程机械”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16):59-60.

[3]杜柳青,余永维,周康渠,米林.以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为目标的机械工程系列核心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36):42-44.

[4]李浪.项目化教学在《电气控制与PLC》课程中的应用[J].机电技术,2010,(3).

Project Reform and Practice of Electrical Control

XU Bin

(Engineering Technology,Meishan Vocational&Technical College,Meishan,Sichuan 620010,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