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内能教案范文

内能教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内能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内能教案

第1篇:内能教案范文

a.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

b.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改变

c.知道热量的初步概念,热量的单位为焦耳

d.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教学建议

“热传递和内能的改变热量”教材分析

分析:本节围绕如何改变内能和如何度量内能改变大小展开,遵循观察现象(实验日常生活现象),再分析推理,最后得出结论的思路.

“热传递和内能的改变热量”教法建议

建议一: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相对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应把重点放在如何用热量度量内能的改变上,以及热传递和做功在改变物体内能上的等效性.

建议二:在讲解热传递和做功在改变物体内能上的等效性时,为增加形象性和便于理解,可以先设置问题:已知某铁丝的温度升高了,是做功使其内能增加,还是热传递使其内能增加?然后再说明热传递和做功在改变物体内能上的具有等效性.

另外,在实际过程中,物体内能的改变常常同时伴随做功和热传递两个过程.

“热传递和内能的改变热量”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

热传递和内能的改变热量

教学重点

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知道热量的初步概念

教学难点

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教学方法

讲授、综合分析

教具

知识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

实质是能量由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

热传递具有方向性,只能自发地由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

二、热量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可以度量内能的改变量,单位为焦耳.

三、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内能

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例题:如果铁丝的温度升高了,则()

A.铁丝一定吸收了热量

B.铁丝一定放出了热量

C.外界可能对物体做了功

D.外界一定对物体做了功

答案:选项C正确

四、小节

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内能

五、作业

P20页-1、2

复习上一节内容,提出问题:要是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除了对它做功,还有别的方法吗?

讲解

问题:有一铁丝的温度升高了,则是否就知道是做功还是热传递使其内能增加的?

思考问题

自己分析出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

思考并回答问题,得出结论: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第2篇:内能教案范文

[中图分类号] R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5(a)-0133-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combined with case-based learning on 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 of neurology students. Methods Ninety-two clinical medical students in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and practiced in Xuanwu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September 2014 to July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class and experimental class by random number table. The control class was received traditional learning and the experimental class was given problem-based learning combined with case-based learning. Test scores, learning ability, 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 recognition and satisfaction of two classe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oretical test scores of neurology, physical examination of the nervous system, case study and total scores of the experimental class were all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class (all P < 0.05); scores in learning initiative, communication ability, cooperative ability,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ability and self-management ability of the experimental class were all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class (t = 4.180, 2.247, 2.219, 3.269, 2.273, all P < 0.05); scores in history-taking, physical examination proficiency, disease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ability, assessment and plan establishment, 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 and literature-consulting ability of the experimental clas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class (t = 7.570, 5.799, 5.426, 4.052, 6.185, 5.648, 5.439, P < 0.05 or P < 0.01); recognition in stimulating studying interest, enlightening clinical thinking, enhancing communication ability and improving studying effect of the experimental clas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class (χ2=4.039, 7.180, 4.979, 6.035, all P < 0.05); satisfac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class (91.30%)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class (76.09%) (χ2=3.093, P < 0.05). Conclusion Problem-based learning combined with case-based learning can stimulate learning interests of students, promote their initiative studying and improve their 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

[Key words] Problem-based learning; Case-based learning; Learning ability; 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

随着医疗卫生改革进程的加快,医患关系的紧张,需要掌握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实际操作能力和具备良好沟通能力的新型医学人才充实到医疗卫生服务中,这为医学院校的教学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中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医学院学生教学工作的重点[1]。问题式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讨论式教学方法,经国内外多所医学院校的教育实践具有良好的效果[2]。病案式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以临床具体病例为基础,通过病例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神经病学以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神经病理学为基础,学生掌握起来较为困难,必须具备一定的临床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将这些片段性的基础知识连贯起来,加以整合后运用到临床的诊治中。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在神经内科教学实践中采用问题式教学法与病案式教学法相结合的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4年9月~2015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学习的92名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班和实验班,各46名。对照班:男30名,女16名;年龄22~26岁,平均(24.61±2.18)岁;入学时考试成绩(586.47±65.32)分。实验班:男26名,女20名;年龄23~26岁,平均(25.28±2.47)岁;入学时考试成绩(581.65±72.05)分。两班学生性别、年龄、入学时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授课模式,即先向学生讲授神经内科理论知识,进行教学安排组织学生进行相关课题实习。实验班采取问题式教学法结合病案式教学法的模式。①老师和/或学生对临床神经内科遇到的典型病例写成报告,让每位学生独立分析该病例在诊治过程存在的问题。②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广泛阅读该病例相关的教材、专著及文献,了解该典型病例发生病因、发病机制,及国内外最新诊疗进展,既加深了理论知识,提高临床逻辑思维能力,又可以锻炼专业文献查阅及概括能力[4]。③师生共同报告各自分析的结果,每位学生结合自己的临床知识体系掌握情况,将该病例对神经系统生理、病理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具体的诊治方案。每位学生报告10 min,报告完毕后老师组织所有学生积极参与病例讨论,分析分歧出现的原因,鼓励学生大胆发表各自的意见,对关键问题进行启发总结,最终使每个学生全面、系统的认识该病例并熟练掌握诊疗方法,达到锻炼学生临床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目的。

1.3 评估方法

1.3.1 考试成绩 期末组织两个班级学生进行神经内科学考试,考试内容包括神经内科学理论成绩、神经系统基本体格检查、病案分析三部分,其中神经内科学理论成绩满分50分,神经系统基本体格检查满分20分,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病案分析满分30分,总成绩满分100分。

1.3.2 学习能力 参照罗冬平[5]文献资料设计《神经内科学生学习能力问卷调查表》,包括学习主动性、沟通能力、合作能力、伦理素养、观察分析能力、自我管理能力,采用0~5分6级评分法,分值越高,相关能力越强。问卷经学院3位教授3次修订,并通过预调查,经检验具有良好的信度:Cronbach's α = 0.825~0.934。调查问卷设计引导语,交由经过培训的学生会成员进行调查,数据整理分析由教研室老师完成。

1.3.3 临床能力及思维能力 参照姚永刚等[6]文献资料评估两个班级学生的临床能力及思维能力,包括病史采集、查体熟练程度、疾病信息整合、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诊疗计划的制订、临床思维能力、查阅文献能力等方面,各单项满分均以100分计分,比较两个班级学生的考核成绩。

1.3.4 教学模式认可度 参照张玉梅等[7]文献资料设计《神经内科学生教学模式认可度调查表》,包括激发学习兴趣、启迪临床思维、增强沟通能力、培养职业道德、提高学习效果等,采用“是”“否”选项。调查表3位教授3次修订,并通过预调查,经检验具有较好的信度:Cronbach's α = 0.816~0.925。调查表设计统一指导语,交由经过培训的学生会成员调查,统计分析由教研室老师完成。

1.3.5 满意度 采用自制《教学方法满意度调查问卷表》,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四项,满意度为非常满意、满意所占总学生人数的百分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神经内科考试成绩

实验班学生神经内科考试理论成绩、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病案分析、总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学习能力

实验班学生学习主动性、沟通能力、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个班级伦理素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临床思维能力

实验班学生在病史采集、查体熟练程度、疾病信息整合、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诊疗计划的制订、临床思维能力、查阅文献能力方面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见表3。

2.4 学生认可度

实验班学生对激发学习兴趣、启迪临床思维、增强沟通能力、提高学习效果的认可度明显高于对照班(P < 0.05),两班学生对培养职业道德的认可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4。

2.5 学生满意度

实验班学生非常满意18名,满意24名,总满意度(95.65%)明显高于对照班(6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向好,老百姓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高热量饮食和缺乏运动使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神经系统解剖结构复杂,神经生理学、病理学涉及的范围广而零散,脑血管病变可引起相应支配区域的功能障碍[7-8],因此,神经内科学医生必须具备扎实的神经系统理论学习,还应具备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才能从千变万化的临床症状中做出恰当的诊断和治疗。这就为神经内科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神经内科学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9]。

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方法延续了很多年,学生被动接受医学知识,无法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和实践容易脱节,一旦步入临床,对特殊病例的诊断、处理则显得力不从心[10-11]。PBL教学模式结合病案式(CBL)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典型具体的病例,发现问题,并以为问题中心引导学生展开分析讨论,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至实际病案的诊治中,既巩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又探寻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提高了病案分析及解决能力[12]。这也可以从两组学生学习能力的比较中得到证实,正是由于学习能力的提高,实验班学生神经内科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班,国内外学者也有类似的文献报道[13-14]。

薛寿儒等[15]指出,PBL教学法可培养学员以病例的诊治为中心的发散思维和横向思维,提高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临床医师最重要的基本功。问题式教学法结合病案式教学,由学生自行采集典型病例的临床资料,逐步掌握典型病例问诊要点,建立问诊的临床思维[16-17];通过问诊,了解患者症状和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此即发现问题阶段;进行病因分析,结合体格检查发现伴随症状及阴性表现,通过思考问题提出诊断意见;通过相关实验室、影像学检查和阅读相关文献资料进行鉴别诊断。最后整合上述信息提出诊治方案,完成对典型临床问题的思考。通过组织讨论,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神经内科疾病发生的多重机制,掌握最新治疗动态,使自身水平进一步提高。本研究中,实验班临床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全面考核评分均高于对照班,与杜永亮等[18]和徐斌等[19]文献报道相似。

第3篇:内能教案范文

四、核电站

(一)教学目的

1.常识性了解核能发电的大致情况.

2.介绍我国核能发电的发展远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教具

核电站的原理挂图或录像.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教师:通过前面的教学,我们知道重核裂变时可释放出巨大的核能,而且我们已经掌握了控制裂变链式反应速度的方法.利用核能发电的电站叫做核电站.目前已建成的核电站都是利用重核裂变的链式反应释放的能量来发电的.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核电站的大致情况.

2.进行新课

板书:<第四节核电站>

(1)核电站的工作原理

教师结合课本图14—10或挂图讲解:

核电站的核心是核反应堆,世界上第一座铀核链式反应堆是在物理学家费米领导下于1942年12月在美国芝加哥大学体育场建成的.目前常用的反应堆的结构原理如课本上图14—10所示.它以铀235为核燃料,为了有效地利用反应堆中释放的核能,设计建造了两个循环回路.

①第一回路

在第一回路中,先用泵把水或其他液体压入核反应堆,在那里获得铀核裂变释放的核能,被加热,然后进入热交换器,在那里把热量传递给第二回路中的水,再被泵压回反应堆重新被加热.

②第二回路

在热交换器内,第二回路中的水被加热成高温高压蒸汽后,进入汽轮发电机推动汽轮机做功,把内能转化成电能.做功后的蒸汽温度和压强都降低了,它将进入冷凝器冷却成水,再由泵压回热交换器重新加热成高温高压蒸汽.

③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

通过两个回路的不断循环,把核反应堆中铀核裂变释放的核能,源源不断地转化成第二回路中水的内能,去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转化成我们所需要的电能.这就是核电站的工作原理.

板书:<核电站的工作原理

第一回路——核能内能

热交换器:把第一回路中的内能转换成第二回路中的内能

第二回路——内能电能(推动发电机发电>

(2)核电站的特点

①消耗的“燃料”少

核电站只需消耗很少的核燃料,就能产生大量的电能.例如一座100万千瓦的火力发电厂每年要耗煤三、四百万吨,而相同功率的核电站每年只需核燃料三、四十吨,这就大大减少了燃料的运输.

②成本低

虽然铀燃料的开发和提炼比煤要复杂得多,但是最后核算下来的成本仍然要比火力发电站低20%以上.所以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大力发展核电站.到1989年,全世界运行中的核电站已有434座,总装机容量约32000万千瓦,发电量占全世界总发电量的17%,预计到本世纪末,核能发电将达到世界总发电量的30%以上,核能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能源之一.

(3)我们的努力目标

我国虽然有丰富的煤炭、水力和石油资源,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拥有量并不高,而且资源分布很不均匀:水力资源的70%以上分布在西南地区;煤炭已探明的储量有80%都分布在北方,而江南8省只占2%;江南8省,再加上山东、河北、辽宁、吉林及河南共13个省的能源蕴藏量只占全国的13%,而人口却占全国的63%,能量消耗约占全国的65%.这种能源储藏和消耗上的不平衡,迫使北煤南运和西电东送,

要用来运送煤炭.所以在交通紧张的华东、华南和东北地区发展核电站是迫切需要的.

我国第一座实验性反应堆是在1954年6月建成投入运行的,我国自行设计研制、建造的秦山核电站已经运行发电了;广东大亚湾电站第一期工程也已建成,并运行发电了,全部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100亿度.同学们都是21世纪的建设人才,希望在你们身上,同学们好好努力吧.

因为铀核裂变有放射性污染,因而建设核电站时必须采用可靠的防护措施,防止放射性物质泄漏,避免造成放射性污染,以保证核电站的安全运行.我国对核电站的安全非常重视,有专门负责安全监督的核安全局,保证核能的安全应用.

3.总结(略)

第4篇:内能教案范文

关键词:导学案:课堂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3-0029-01

什么是"导学案"?我认为:"导学案"就是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不是教师教案的浓缩。教案侧重于教师怎么教,而导学案侧重于学生怎么学。学生的"学"包括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巩固三个阶段。高效课堂的特点是先学后教,所以,高效课堂的导学案必须在"学"和"导"两字上下功夫。即导学案要体现学生学的内容,具备引导学生学习的功能,对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要有指导性。导学案的设计不要太复杂,要讲究实用性,要让学生能看懂,让学生知道每个阶段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就行了。需要学生看的就写,不需要学生看的就不写,不浪费学生时间,也不浪费纸张版面。下面我从学习目标、学生预习,课堂学习、归纳总结几个方面来分析学案的设计。

1.怎样设计导学案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的设定要简明,只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掌握什么就行了。我观察了许多的导学案,版面设计得很精美,有边框,有底纹,还有图案。但忽略了一点,实用性,而且过于冗长,光学习目标就有了两百多字。想一想,那么多的目标,学生光学你的目标,就要花不少的时间。更有甚者,还写上重点,难点,还分析教材,分析学情,讲解教法,体现价值观等等,请问大篇幅的写这些,是写给学生看的吗?学生会看吗?能看懂吗?这些都是写给老师看的,应写在教案上,而不应写在学案上。其实,之所以会出现繁琐冗长的导学案,原因只有两点:(1)设计者不会。(2)应付外行性"专家"的检查。更害怕。我认为第二点的可能性居多,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什么都写,少给外行性"专家"小辫子,不让他们挑刺。

2.课前学习--预习的设计

学案上体现的第二个内容,就是预习的内容。它有两方面的内容:(1)概念性及常识性的知识。(2)学习生通过预习后发现的问题及困惑。前一个内容可以以填空和问答的形式出现,它的功能是引导学生去看书,在看书时知道该干什么,要知道哪些东西。它的要求是学生通过看书或根据生活常识都能解决其中的问题。第二个内容是学生通过课前自学后所产生的疑惑、问题或建议。要让这些问题和建议在导学案中体现出来,它有利于后继教学的进行,更能激发学生课堂上的参与性。

例如我在设计《爱护水资源》这一课题的导学案时,课前预习是这样设计的:

(一)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45--49页,完成下列问题。

2.1.1 我们要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认为地球水资源丰富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资源宝贵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2 造成水资源紧缺的原因是:一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一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3 因此,我们必须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4 节约用水,要通过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减少大量工农业和生活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

2.1.5 水污染的形成:

⑴工业生产中的"三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农业生产中过量使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6 水污染的危害:

⑴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破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预习后我想说的是:

2.2.1 在预习中我感觉不会的问题有: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少写或多写)

2.2.2 我学习的知识点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可以多写)

对于第(一)点中的6个问题,学生看书后一般在几分钟内都可以搞定,属于基础性的问题,它明确学生预习时要做的事。对于第(二)点中的第1个问题,是学生自学时产生的问题,它的设置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的进行了,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问的学生有优越感,答的学生有成功感,让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在"问"和"答"中体现。

导学案中第(二)中的第2小点,是对预习的归纳,能让学生在预习后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总体性的认识。

3.课堂学习过程的设计

课堂教学是通过教师和学生一系列的活动而达成教学目标的。在课堂活动中老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为了实现课堂目标,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导学案来引领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可以在导学案中体现出来。学生是自主学习还是交流讨论,是合作探究还是上台展示等,都要让学生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做?如我《碱的化学性质》 "导学案"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

小组内交流讨论下列内容并展示之:

3.1 我能用氢氧化钠溶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来证实碱溶液能使指示剂变色。

3.2 我能用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和盐酸做实验证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3.3 我能用氢化铜与盐酸做实验证实碱能与酸反应。

3.4 我能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做实验来证实某些碱与某些盐反应

这几个问题的设计,它明确了学生要做什么,怎样去做。而且还有展示的功能。让这些问题在学生的探究、讨论、展示中得以解决,"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也得到体现。这部分的设计,我认为要做到三点:(1)在内容上要包含本堂课的重点知识;(2)对学生的行为要有指示性;(3)要有展示功能。

4.课堂小结的设计

这部分的设计要简单明了,要体现堂课的知识体系,字数不宜过多,只要能让学生有一个总体性的认识就行了。可以是标题型的,也可以是框架型性的。如我在《碱的化学性质》小结部分是这样设计的:

碱的化学性质(1)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2)能与酸性氧化反应生成盐和水

(3)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4)能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盐和碱

能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还能培养学生的归纳综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小结时也可这样设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可由小组进行简单的交流,回顾,讨论如何解决。

5.反馈练习的设计

第5篇:内能教案范文

应该说,讲的还是比较顺利的,我想这与自己课前的充分准备十分不开的。首先我是将这两首词,自己认认真真的好好研究了一下,能够有感情的背诵这两首词;其次我参考了很多比较优秀的教案,从中对自己没有能够掌握的知识点进行了补充,对自己的读法进行了纠正,以及其他知识环节进行了补充;第三,在把正式的教案拿给指导老师看之前,我与小组同学进行了磋商,让他们对我的教案提意见和建议,自己修改。然后才拿给指导老师看;教案通过之后,我开始了一遍又一遍的演习,直到自己能够完全熟识上面的每一个环节,无论哪个方面在正式上课前我都能说出个甲乙丙丁出来。《醉花阴》我用的是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教师适机点拨法;《声声慢》我采用的是小组讨论法。

在正式的课堂中,整个课堂进行的循序有进,我想这与教师的教学应变能力,教学机智十分不开的。在课堂是,可能是讲课紧张吧,我对“佳节又重阳”的“又”字,“薄雾浓云愁永昼”的“永”字分析掉了,后来等到第一个课时结束的时候,我才想起来,于是我巧妙的安排,做了一个调整,加入了一个课堂质疑环节,结果如想象当中一样,没有一个人有疑问,所以我只好自己问了。也就正好,把自己讲漏掉的两个知识点又补充了进去,

第三个方面,我想谈谈,这次教学重点一个发现。那就是无论自己准备的多么的充分,有可能还是会有意想不到的问题或者事情发,学生的思维是非常的活跃的。因而,我们应该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学,这或许比我们单纯上自己讲给学生的更多。刚刚说到了,对于那个教学质疑的环节,虽然没有同学课堂提问,但是课下还是有学生给我出“难题”了。她问道:“老师,我在有些参考书上看到的"佳节又重阳"是说的中秋节后又重阳节,这个又到底是什么含义呢?”幸亏自己当时灵机一动,才说出这样的话:“当然也可以那样理解。但是你想想,哪种理解更好,哪种理解更能够体现此人清照的那种思念丈夫的愁苦?”当然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后来我又下来查找资料,了解到“佳节”的出处就是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而且在很多的诗词作品中,佳节指代重阳节的比指代中秋节的多,因此后来我又给问我学生的问题补充了这个答案。真是活到老,学到老啊必须。另外呢,《声声慢》呢,我上的是一节讨论课,其中有两个地方让我发现了学生的智慧。针对上片我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乍暖还寒”好还是“乍寒还冷”好,我自己设计的答案呢,主要是围绕这个天气的变化来答的,结果学生们经过讨论分析得出不仅有天气的变化这一层,而且还从南渡前后此人的情感角度来思考,真的是很出乎我的意料,这比我仅仅简单的从一个方面来思考更加的全面、合理。在下片当中,我提的这样一个问题,也同样遭到这种待遇,就是针对“大雁”这种意象的理解,我设计的答案主要是大雁是一种候鸟,能够南来北往,而词人清照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不能够回到家乡。从而表现出对国破家亡的一种感慨。我的学生们不仅结合词人的身世谈到了我说的这个方面,还运用典故“鸿雁传书”来说这只大雁就是以前为自己和丈夫传书的大雁,从而来表达自己对丈夫的深深怀念之情。

这也是初次登上三尺讲台我的一些感悟:课前充分准备;课中灵活多变;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将课堂还给学生。我想只要我做到这几个方面的内容,我在以后的教学中遇到再多的困难,我也会处理的很好。这就是我对这堂课的反思!

醉花阴教学反思(二)

昨天和学生一起学习了李清照的《醉花阴》,教完之后得在导入和诵读这两个环节作了一点思考。

一、导入与新授环节要紧密结合

《醉花阴》是李清照南渡以前的作品,主要写对丈夫的思念,词的主旨不难理解。我设计用邓丽君演唱的李清照词《一剪梅》导入,试图带动学生的情感从而进入词作的赏析。随着音乐的响起,我把《一剪梅》词的内容通过幻灯片展示,学生对词的内容很感兴趣,甚至有个别学生跟着一起小声哼唱。学生们沉浸在音乐所营造的氛围中,这个情境的设置应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接下来我让学生说说她们了解的李清照,学生回答出李清照的词分前后期,两个时期的词风是不一样的,应该说学生在她们知识的范围内能答道这些也是很不错的,我于是对李清照的前后期词风进行了总结,围绕她的人生经历讲了很多,等到进入本课学习时原本营造的相思氛围已经一扫而空了。回过头来看,我想在导入之后就直接引入李清照爱情词及她早期的人生经历,进入本课的学习是不是效果会更好?因为本课属于前期词作,内容上并不复杂,后期凄惨的人生经历、背景不介绍对本课也没有影响,这些课后还可以再补充。导入的作用一般是为了引入新课,好的导入能让学生对文本产生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一堂好课必然会有一个精彩的导入,有了好的导入还必须和后面的环节紧密联系,不然就会失掉作用。

第6篇:内能教案范文

1、微课的定义

微课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例。微课教学视频是由微教案、微反思、微课件和微习题四个基本资源组成,具有主题突出、指向明确、资源多样、情境真实、短小精悍、用途广泛、半结构化、易于扩充、交互性强、使用方便的主要特点。微课类型有讲授型、解题型、答疑型、演示型及其他类型,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相应的类型。一次优秀的微课要做到内容新而实用,教法巧而流畅,要点明而有效,形式多而精良。

2、微课的特点

2.1 微课视频的时长较短。

微课视频长度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5-8分钟为宜,最少的1-2分钟,不同学科不同学习对象略有不同。这符合学生的视觉驻留时间只有5-8分钟的规律。

2.2 微课视频文件容量小、选题小。

微课资源容量较小,适于基于移动设备的移动学习;微课的选题小,教学内容较少,只针对某个知识点或者某道习题或某个学习环节进行讲解。

2.3 微课的设计精致、紧凑。

微课要进行完全的、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示范案例展示的是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

2.4 微课面向学习者,强调对学习者学习支撑的效果。

微课面向学习者,强调的是对学习者学习支撑的效果。一节微课是否优秀,最关键在于它是否能解决学习者的困惑。

3、微课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师的理念、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极大的改变。对教师而言,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培训模式都将因微课而改变,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基于微课资源库的校本教研、区域网络教研。

视频对学习者而言,可以有一个自定进度的学习,即按照自己的步骤、节奏学习,可以暂停、倒退、重播,有利于根据个人情况完成学习,夯实基础,有利于预防学困生的出现。同时,又是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学生既可用来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

4、微课在职业学校的实践探索

4.1 如何设计制作高质量的微课

1)选题

微课程的选题要精炼,教学内容要明晰,知识点必须足够细,10分钟内能够讲解透彻。一节微课只讲解一个特定的知识点或典型问题,如果该知识点牵扯到另一个知识点,详细讲解需另设一节微课。必要时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和加工。选题内容适合使用多媒体表达,适合加入丰富的图形图像、多姿的动画、声色兼有的视频;记住微课的使用对象是学生,微课是为学生的学而设计的。

2)设计

依据内容、结构、创意设计信息化教案。教学设计要求围绕教学目标,反映主要教学内容,与教学视频合理搭配,设计要引入有趣,逐步推进,层次分明,适当总结。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关键的知识。

微课片头含有微课名称、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微课适用对象及微课所属学科、教材、单元、知识点信息,以方便教师观摩与学生学习。要明确微课的学习目标、教学环节、评价方法,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目标来自主和个性化学习,能调动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微课设计时应有恰当的提问,问题的设计要安排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和核心问题,灵活使用多样化的提问策略促进学生思考。要注重教学活动和教学策略的设计。

3)制作

做微课时,可以采用多种工具,做出不同类型微课。可使用可摄像的智能手机对纸笔结合演算、书写的教学过程进行录制;教师可以事先制作好PPT,一边播放PPT,一边讲解,然后用录屏软件将PPT播放的过程和讲解的声音同步录制下来,直接生成视频;还可以通过手写板或交互白板,用PPT对教学过程进行讲解演示,并使用录屏软件录制;还可以使用数码相机对教学过程进行录制。其中,以对PPT演示进行屏幕录制,辅以录音和字幕这种方式的成本最低、最简单。

还可以将同一课的不同类型微课合并起来。截断、分割或者合并微课视频,要用视频编辑软件。合并后要尽量选取高清模式输出,不要选取一般模式,否则画面质量就会下降。

4.2 微课的开发

1)因师制宜,建设校本的微课教学资源库

以本校教师为主力,重点开发学科微视频教学片段及elerning自主化互动学习资源,构建校本微视频及自主学习资源库。

2)因生制宜,开展微课研究活动

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和目标。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微课程极大地拓展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无论在课堂或在课外都可以通过微课进行自主学习,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自主学习能力。

3)因课制宜,理性探索微课教学的有效性

微课程还处于探究中,与有效教学能形成怎样的关系,还不能过早下结论。很多专家认为:微课程来势过猛,而且现在倡导探究性学习,微课其实只是接受性学习的一种形式,翻转了教师讲课的时间和地点。如果作为主要的教学形式,翻转课堂中的微课会加重学生的课后负担。如果把微课直接用于课堂教学,会把生动的师生互动变为单一的看视频,教师也不能做到以学定教,所以,微课只能是课堂教学补充而不是主流,它适于如下方面:教师在备课时借鉴学习,转化学习困难的学生,学生的课后复习,缺课学生的补课和异地学习,假期学生的自学等。

4)建立有效的微课评价机制

什么是好的微课?第一,教学内容严谨,组织与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逻辑规律,过程主线清晰、重点突出,逻辑性强,明了易懂。第二,结构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作品不仅包含微课视频,还包括微教案、微习题、微课件、微反思等,可供其他用户借鉴与使用;第三,视频长度在10分钟以内,符合学生注意力特点;精心设计讲课脚本,讲解精炼、路径合理,重点突出;内容风趣、幽默、情境化,学生沉浸感强;第四,注意互动,适当提问,引发思考,留白,关键点重点提示;第五,尽量减少视频中的干扰因素,视频清晰而小巧,视频无抖动,声音清晰干净。

4.3 微课教学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和学生的使用设备和费用如何解决?如何控制学生在上网学习期间是学习的?如何保障自主学习任务单是学生自主完成的?在现有课时和教学环境下,学生利用什么时间去完成微课的要求?这些都是在微课教学实践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第7篇:内能教案范文

一、材料准备——职称评审第一关第一个关键词——积累

职称评定一般来说是有名额限制的,所以并不是说每一个刚刚踩线的人都会被评上,在这样严酷的竞争下,你必须为自己积攒足够的资本,只有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条件下,你才可能在职称评审中脱颖而出。老师们评上小高以后,切不可放松、懈怠,一定要督促自己在业务水平上努力进步,要多参加各级各类的各项竞赛,并多多执教高级别的公开课、多参加教研活动、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样一来你一定会比别人辛苦,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农夫,此刻正在播种、浇水、施肥,虽然这个种子现在还很小很小,但请你一定相信,它正在慢慢地生根、发芽,如果你不抛弃、不放弃,经过不懈的努力,总有一天你会看到它开花结果的。除了积极参加教研活动、竞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之外,还有极其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积极撰写教研文章。评审小中高条件中有一条就是必须有CN级刊物发表的专业论文。很多老师就因为这道门槛把他们拦在了小中高的大门之外。写文章的确很难,但作为教师,我们又必须要有教研文章写作的能力。它需要老师沉下心来,好好地从日常工作中选取主题,汲取素材并加以提炼,有条件的话还应该多请在论文撰写方面有经验的老师对你的文章进行修改、润色,然后再投稿。投稿当然不一定能够百发百中,多写作多练笔一定是没有错的。有一句话说得好:“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成功必须努力。”如果有一天,你写的文章真的在杂志上发表了,那种快乐的感受是无以伦比的。除此之外,课题工作是必须要承担的,当前小中高评审中一项硬性的指标是——必须是结题的县级以上课题的核心组成员,也就是说你必须是课题名单中排名前三位的成员。说到课题,我之前也和在座的各位老师一样,对这个东西特别懵。老实说,当初我在当教研室主任的时候,做课题是很不情愿但却逃脱不掉的事情,硬着头皮做了很多工作,写了一些与课题相关的文章……三年以后终于结题了。现在回过头来看,真是感慨万千:有时候干工作真的不要太计较,肯干、多干的人,短视来看好像是得不到什么好处,但是,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也许在不远的将来,老天会在不经意的时间段里回报你一份惊喜!第二个关键词——梳理有了积累,还必须要懂得梳理相关的资料。每一学年末我们都要填写年度考核表,在那个时候对一学年的工作做一个全方位的总结和梳理,请大家千万不要随便填写、草草了事,因为考核表其实就是我们职称评审中的原始档案,所以务必要好好对待它。因为考核表中未填的项目,后面补填是不被承认和允许的。小中高评审中的所有材料都必须与考核表完全吻合,不可以想当然地随便写。有些教师评上小高很多年了,时间长了,对于自己所获得的成绩难免有些淡忘,我建议大家自己做一份表格,将评上小高后的公开课、获奖、、指导教师、继续教育、表彰乃至自己的学历等相关的资料都集中梳理起来做一个全面的汇总,这样一来,在今后填写相关材料的时候就会更加便捷也更加清晰。第三个关键词——保存对于自己的毕业证书、聘任书、教师资格证、继续教育证书、考核表、的刊物、获奖证书等相关证件、证书都应该认真保存,不要东放一本,西放一本。应该固定地方集中存放,方便随时查找。这两年职称评定还增加了要上交教案和听课记录要求。听课记录相信每个老师们都有做,让你拿出这一个学期的听课记录也许很容易,如果叫你拿5年前甚至是更长时间的听课记录你能拿得出来吗?今年我市的职称评定就规定必须上交任小高以来所有年度的听课记录。拿我来说吧,2006年评上小高,到2013年正好是7年,所以必须准备7年的听课记录,老实说,当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整个人都傻掉了,因为幼儿园过去的“听课记录”并没有要求存档,而是发还给老师自己保存,很多老师在存放了一两年以后都认为没什么用处,往往会把“听课记录”当废纸丢掉、卖掉,这样的结果就是若干年后像我一样要苦逼地去补前6、7年前的“听课记录”,否则,“听课记录”不全是没办法评职称的。当然,这两年教育局学校目标管理考评中也对“听课记录”有所要求,所以幼儿园里也会将听课记录存档,大家现在知道“听课记录”的重要性还不晚,也希望大家能够写好听课记录,因为这将会是你未来职称评审中必须提交的材料之一。除了“听课记录”之外,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材料是教案,今年的评审要求提供2012~2013学年上学期的教案。各个县市对于教案的书写要求有所不同,我们县要求:教案可以是电脑打印,但是反馈必须手写。即将评职称的老师们,你们必须要从现在开始就做好教案的准备,因为教案的反馈书写是一项非常浩大的工程,最好的办法就是每周提前写好教案,把反馈一栏空出来,打印出来带到班上,活动一结束就马上把反馈分成“观察分析”和“调整策略”两部分写下来,尽量要写得详细一些、针对性强一些。然后,及时的把一周一周的教案整理成册,保存好,随时备查。公开课文档、公开课反思以及县级公开观摩活动、送课下乡的文件、都要及时地保存第一手的材料或者复印一份。对于有行政职务的中层以上管理人员,还要保存好自己的任命文书。因为现在的学校办公室也是“铁打的硬盘流水的兵”,几年下来办公室主任也许就换了好几拨,第一个人保存的文档第二个、第三个人也许就很难找到,这是客观事实。记得我当时回到以前的幼儿园去寻找教研室主任的任命文书时,就和现任的办公室主任整整找了2个多小时,才终于在办公室电脑里找到。在寻找任命文件的时候,我其实非常懊悔,后悔当时为什么不复印一张留着自己保存呢……幸亏后来还是找到了,所以,请老师们一定要注意材料、文件及时保存的这个问题。

二、面试考核——职称评审第二关第一个关键词——准备

面试环节绝对不能打无准备的仗。但该如何准备呢,因为当时评审的文件一直没有出来,所以,我还是一头雾水。于是,我把小中高评审条件的文件拿出来反复地看,认真地抠了下文件中的字眼,什么论文答辩、案例分析、说课、片段教学。晕,范围这么多,这么大,怎么办呢?我不是评委肚子里的蛔虫,所以,只能用最笨的办法——每样都开始着手准备。我先上网下载了一些案例分析、说课、论文答辩的内容。并开始针对自己的论文写答辩书。但准备了两三天之后发现不妥:自己不能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还是得问问有经验的前辈。果然,以前的学姐跟我分享了一些信息以及她的经验,比如这两年小中高面试考核的内容,以及在片段教学中时间的把控,目标的制定……对我而言还是很有帮助的。但面试是自己亲力亲为的事,别人的经验必须要自己消化、吸收才真正是自己的。在和学姐沟通之后,我放弃了论文答辩、案例分析,专攻片段教学。我大致分析了五大领域的内容,认为健康、社会、艺术领域的内容不太适宜片段教学,因此可以重点准备科学、数学、语言这三大块。但真正看了省编教材后,还是觉得教材里目标制定地比较笼统,指导要点也很含糊,如果参照教参来设计教案,一定没有什么新意。所以,我连教材都没有系统地看完,只是从各个领域中选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内容参考网络上的教学设计,逐个地理解、消化。第二个关键词——分析在邻近面试的最后五天时间,我终于看到了文件:今年的考核内容是说课(教材解读)和片段教学。总分100分,其中说课3~5分钟,占30%,片段教学10~12分钟占70%。我把说课分成了四个板块,分别是说教材、说目标、说重难点和说活动准备。因为教学方法和活动流程会在片段教学中予以展示,且考虑到时间的因素,我就不在说课环节赘述了。针对这次说课的侧重点是教材解读,我认为必须要把这块内容单独拿出来解剖分解。为了写好教材解读,我翻出了多年的幼教杂志和一些优秀教案,把其中写得好的活动设计思路以及教材分析都翻了出来,认真分析,仔细揣摩;同时,我开始认真地阅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活动设计方向,并将其中的一些内容用笔记下来,背下来,让自己能够在短时间内准确的把握和运用。渐渐地,思路在头脑中开始清晰了,我把“说教材”分成了以下几个方面:1.教材内容的描述,它在生活中的运用。2.《纲要》或者《指南》中的理论阐述。3.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年龄、认知特点。4.概括本次活动。以大班语言活动《摇篮》为例,我是这样分析的:大班语言活动《摇篮》选自福建省编教材大班《领域活动指导》下册。《摇篮》是一首充满温情的诗歌,它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蓝天、大海、花园、妈妈的手比喻成摇篮,将星星、鱼儿、花儿比喻成小宝宝,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整首诗歌采用反复的手法,朗诵起来朗朗上口,很有画面感。(教材内容地描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还强调:“语言能力是在运用地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纲要》中的理论阐述)大班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对大自然中事物的归属有一定的认知,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和模仿能力,能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但将其生活经验转化为诗句对他们来说仍具有一定的挑战。(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年龄、认知特点)因此,我设计了语言活动《摇篮》,旨在通过让幼儿在理解诗歌、朗诵诗歌、仿编诗歌的过程中感受诗歌的意境,体验诗歌创作的乐趣。(活动概述)接下来要说目标,目标制定我把它细化到认知、能力、情感三个层面。以大班语言活动《摇篮》为例,我是这么说的: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整个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因此结合活动内容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方式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我从认知、能力、情感三个维度制定了最适合大班幼儿最近发展区的三个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诗歌的内容,学习有感情地朗诵,学习动词:飘、翻。2.能力目标:能模仿诗歌内容进行仿编。3.情感目标:感受诗歌宁静,温馨的意境,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第三要说活动重难点,一般情况下,可以将细化出来的认知目标作为重点,能力目标作为难点。还是以大班语言活动《摇篮》为例来说:从活动目标中可以看出:本次活动的重点是理解诗歌的内容,学习有感情地朗诵。难点是能模仿诗歌内容进行仿编。最后要说教学准备了,可以从物质准备和知识经验准备两个方面来说。以大班语言活动《摇篮》为例可以这么说: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目标,完成教育活动,我从两个方面做了准备:1.物质准备:摇篮实物、诗歌内容图片、课件、图谱大表格、各种动物小图片、小背景图、诗歌空白图卡、摇篮曲音乐。2.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有过仿编诗歌的经验;对大自然中事物的归属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最后进行一个简单的小结,如下:以上就是我的说课,至于活动过程和教学方法我将会在下面的片断教学中予以展示,谢谢大家!第三个关键词——模拟作为教师,片段教学这几年多多少少体验过,印象最深的是我参加宁德市教师技能大赛中的失败经历:那一次,我拿着稿子完成了片段教学,结果拿到了很低的分数。从那以后我才知道:片段教学无论你准备的时间多么短,都必须要脱稿。虽然那次比赛失败了,但我观摩到在那届比赛中获得全市第一名选手的片段教学展示——她淡定、自然的教态,清晰、睿智的语言组织,精准的时间把控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那以后我知道好的片段教学应该怎么做。既然前期准备职称评审材料已经付出了那么多的心血,那最后的面试必须好好准备,不然前功尽弃也太对不起自己了。就是这样的想法让我对片段教学的准备显得更加的有的放矢。我从教材里随便翻了一个题目后自己掐时间设计教案,经过几轮的练习,我大概35分钟可以完成教案的设计。设计完活动后,我开始尝试进行片段教学,为了控制时间也为了发现问题,我用手机把自己的片段教学声音录了下来,前两次录的效果真是惨不忍睹,不停地卡壳,下一个环节是什么,我该怎么说呢?一两遍下来我甚至都有些沮丧了。我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脑子里老是会出现空白呢,想来想去,我觉得还是我太紧张了。于是,我看了很多关于演讲时如何克服紧张情绪的文章,甚至想起了以前看的电影《国王的演讲》,之后,我得出了克服紧张情绪的方法是:一是要做充分的准备,二是要给自己心理暗示:这些观众其实水平都不如你,所以完全不必紧张;或者——坐在下面的其实都是大白菜,你怕什么怕……就这样,经过一次、两次、三次、四次的模拟教学,我越来越淡定,越来越自信了。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庆幸自己曾经参加过福建省省级普通话测试员的培训、参加过很多的演讲比赛、上过很多的公开课,还经常参加一些比赛……这些经验和经历都能让我在讲台上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语言和体态,做到从容大方、亲切自然。所以,我觉得教师个人的职业历练真的非常重要,因为素质这个东西,绝对不是临时抱佛脚可以抱得来的。第四个关键词——淡定就这样,在不经意的准备中,我正在一天一天地进步。整套的面试流程与教师技能大赛如出一辙,都是不走回头路、全封闭的管理。面试15分钟进去一个,没多久就轮到我了,老实说刚走进备课室的时候那种气氛还是让人忍不住紧张起来,不过,坐下来一两分钟后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案设计上心就慢慢沉静下来了。因为有充分的准备,所以我35分钟左右就可以设计好教案,剩下的5分钟进行补缺补漏。时间到了,有监考老师带你离开备课室,在面试室门口等候,这时可以依稀听到旁边语文组老师声情并茂的声音——到了上战场的时候,我告诉自己,一定要淡定,心态有了,什么都有了。我淡定地走上讲台,微笑着环顾四周,开始我的说课。整场说课下来,我都是面带微笑的,像是在演讲,我真的感觉到自己的自信与气场了。我想,这应该就是充分的准备带给我的。接下来的片段教学依旧是顺利的,之前的准备让我的片段教学清晰、完整。当旁边的老师在最后2分钟举牌提醒的时候,我恰好在之后的30秒左右说完了我的全部内容。我说了大约10分钟吧。恰好在文件里要求的10~12分钟之内。讲完后,恰逢中场休息,我看到很多评委对我微笑和点头,有些评委开始交流:这个说得很好,思路很清晰,逻辑性很强;能在这么短时间内能说得这么好,不容易;这个说得好,可以作为今后这类活动的范本……我简直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但这的确是真的。啊,真是太令人高兴了!按照面试规则,在我完成面试后,报上一位选手的得分,然后可以观摩下一位选手的面试。面试完成后,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得出我最后成绩——90.63分,(小数点后面的数字有点记不清楚了),按照面试规则,我必须离开,到门房凭身份证领取了自己的手机,我的小中高面试考核结束了。

第8篇:内能教案范文

一、教材搭配必须遵循实效性原则

1.符合教师自身的实际

由于各教师间的年龄差距、性别差异和特长不同,因此在教学中,若不注意结合自身特点选择教材,则其教学效果无疑是令人担忧的。因此,教师在选择搭配教材时应尽量考虑到自身特点,以己之长克己之短,从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学中应注意学生在年龄、性别、身体条件上的差异,从而在选配教材时有的放矢,具有实效。

3.符合体育实践课的授课形式

现有授课形式一般分为混合班和分班两种,我们在教材搭配时应注意区别对待。分班授课的搭配教材可充分发挥分班优势,根据男女生特点选择适宜项目作为搭配教材,但是混合班的搭配教材,则要根据男女的特点分别选择,例如:以球类作为搭配教材时,男生可选足球,女生则可选羽毛球等其它项目。

4.符合实际教学条件

一种好的教材搭配形式,如没有与之相适应的场地布局,就会给教师教学管理带来不便。例如:在选择双杠与短跑教材相搭配时,虽然其搭配形式比较合理,但如果双杠区离跑道较远,就不便于组织管理和队伍调动,从而直接影响课的练习密度。同样若运动器材较少,也会限制学生的正常活动,这时就需搭配相应教材来弥补运动器材的不足。例如:为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教师安排推哑铃练习,然而,若哑铃数量较少,则应选择同样能发展上肢力量的掷实心球、推杠铃、俯卧撑等教材与之搭配,以充分利用已有条件来加大练习密度,使学生在有限的练习时间内能确保完成课的任务。

5.符合气候条件的实际

选择的搭配教材还应考虑到气候变化,从而通过搭配教材的调节,起到使人的生理规律与自然规律相吻合的目的。例如:在寒冷的天气上课,就需选择运动量较大的项目;在炎热的天气上课,就可以选择运动量较小的项目。

二、教材搭配必须遵循科学性原则

1.符合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

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一节课的运动负荷安排应使学生的心率曲线呈现出上升――稳定――下降趋势,为了实现这一规律,我们在实践课的教材选择上应注意运动量的大小搭配合理,以及强弱出现的时机安排恰当。例如:以长跑为主教材的课上,在课开始阶段可以安排运动量较小的武术教材,作为搭配教材,而在课结束阶段则安排一些舞蹈性的放松练习内容,作为搭配教材,从而可以确保学生整堂课的生理负荷有一个正常曲线变化。

2.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其注意力要比小学生更具有稳定性、目的性和选择性,他们能够长时间地集中注意于他们要完成的动作和感兴趣的事物上,不过对那些过分抽象、枯燥无味,与他们的感知较远的教材,则难以引起他们的兴趣和保持稳定的注意。鉴于上述心理特点,教师应注意选择生动活泼的内容作为搭配教材,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发生兴趣,从而能自觉努力地去学习。例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常把跑与球类教材相搭配,利用学生对球类项目的喜爱心理,相互弥补、调剂,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遵循全面发展的原则

中学生的身体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时期,合理搭配教材,能使学生身体的各个部位、器官系统的机能,各种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故在选择教材搭配时,应注意上、下肢搭配以及各项素质的搭配,如在上下肢搭配方面:跑、足球等项目下肢力量负担较大,则可以搭配一些以上肢负荷为主的双杠、单杠、实心球、铅球等项目;再如在素质项目搭配方面:举重、哑铃、引体向上等可以发展力量素质,但是由于其在灵敏、速度等方面发展比较欠缺,若以球类、短跑项目加以搭配,就能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三、教材搭配必须遵循实用性原则

1.教材搭配的引导性

合理的教材搭配,除了遵循以上的原则外,我们还可以从实用性角度考虑教材的搭配。例如:学习三级跳远主教材时,可预先练习与其相关的下肢力量素质内容,如单足跳、跨跳、双足跳等,从而为能学好三级跳远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2.教材搭配的辅

有时,一节课中,在教材搭配上还可以创编一些对主教材学习具有辅助较果的搭配教材,来有助于主教材的学习与巩固。例如:在篮球运球教学时,采用多种形式的运球竞赛以及运用各类篮球步伐组合的游戏与主教材进行搭配,从而起到了很好的辅助效果。

3.教材搭配的灵活性

根据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各年级均可安排一定时数的选用教材,这就为我们能根据各校特点灵活地选择搭配教材创造了条件。例如:一个排球传统项目学校,排球群众普及性好,学生参与这项活动的积极性也高,所以选择此运动项目作为那些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的主教材的搭配教材,必须能起到很好的调节课堂气氛的作用,并有助于主教材的学习。

四、改进体育方法遵循学校体育改革原则

(一)改变思想观念,提高对体育教育功能的认识,摆正体育教育工作的位置。学校在教学安排方面要保证体育课课时,与其他学科平等地进行教学、考核,同时利用课余时间,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使得从学生、教师到领导,以至全社会都重视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终生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与技能。

(二)改进体育方法

在现代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独奏者”的角色转变到“伴奏者”的角色,不再是领导者,而是引导者,帮助和引导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要由“学适应教”转变到“教适应学”;要把主动性还给学生,把体育课当成是给学生提供充分锻炼、发展自我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课堂的主人。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内在的体育需求创设一系列和谐、民主、宽松的体育学习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体育活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会学、乐学、善学,从而保证学生达到发挥和发展的最佳效果。

(三)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第9篇:内能教案范文

关键词:中学语文 教学 方法 思考

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形态,也是一种教学理想,其意义是为现实教学起到一种动力、牵引、导向作用。我认为,我们平时所说的轻负担、高质量、向课堂教学要效益等,都是“高效课堂”教学理念的折射和反映。当前的中学语文急切需要实施高效课堂教学,如何才能实现中学语文课堂的“三高”目标?这里我以自身的语文教学实践为基础进行反思,谈谈关于打造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想法。

一、中学语文教学呼唤课堂高效率、高效益、好效果

随着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备受人们关注,可是作为实现语文教学有效性的主阵地――语文课堂仍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有的教师在讲台上激情满怀,滔滔不绝,而台下学生两眼茫然,昏昏欲睡。语文课通常被学生当做休闲课、放松课。有的学生甚至认为:语文学与不学一个样。由于高考命题的材料几乎全部取自课外,只要背诵题是课内的,一些学生质疑:学了也不考,学了有什么用?因此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不高,整体的语文素养也是参差不齐的。而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高分,一些教师花了大量时间死记硬背繁琐的语文知识,功利地去告知学生答题方法。我们所有的目的就是提高高考语文那张卷子的分数。语文的人文性内涵被我们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课堂上为了追赶所谓的进度,往往是教师在唱独角戏,学生少有自己的思考。即使有提问,也是只能关注到少部分同学,不能关注全体。在这样的状态下语文不再是充满灵性的美文,润物细无声的熏陶,而是变成了面目可憎的说教,无边无际的试题。

二、教师要潜下心来读书,不断提高自身的学养

俗话说:“打铁还要自身硬。”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学无止境,教师这个职业比任何其他职业都来得艰难,需要不断加强学习。但是,读书对老师来讲是一种奢侈。成天是作业、试卷、琐碎的班务工作,繁重的工作把人碾压得佝偻苍白,读书这个必修之课成了奢侈的梦。

读书应该是教师的常态生活,语文教师更应如此。语文教师不读书,必定难致远处,课堂枯燥,解读低弱,语言乏味,了无生气,教学只能是压灭火花,扼杀灵性,捆绑灵魂,造就浅薄。我们无法想象一个从来不爱文学、不看“闲书”(教本教参之外的书)、不能有自己的感悟和解读的语文老师,能够让他的学生爱上语文、爱上读书。

所以,要实现语文课堂高效的目标,语文教师必须潜下心读书,不断提高自身的学养。

三、因材而设,目标明确,教学重点突出

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是一堂语文课的灵魂,它既是教师教的指南,又是学生学的指标,也是语文课堂评价的依据。语文教学目标首先要明确,一堂课要达到什么目的,教师上课前就要“瞄准最后的结果”,这个目标要根据教师选取的教材内容而定,这就要求教师吃透大纲精神,用好教材,研究学生,写好教案,做到脑中有纲,腹中有书,目中有人,胸中有案。其次,目标越明确,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就越紧凑,教学效果就越明显,教学的目标要重点突出。一堂语文课不能面面俱到,目标确定了,讲什么,练什么,既要全面又要保证重点。所谓全面,是指在课堂40分钟内能够解决的最大范围;所谓重点,是指从面面俱到的任务中找出占主导地位的任务。

四、精心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新课的导入是一门艺术,恰当的导入手段和精彩的导语往往能够在课堂中“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肯学、想学、会学”,使课堂真正达到高效。例如在教《林黛玉进贾府》时,我从时下最火的红楼梦中人的海选讲起,这是一个学生很感兴趣的话题;讲必修一读本《忙碌经纪人的浪漫史》时,导入由赵咏华演唱的《最浪漫的事》。这样,便很快地把学生带入到和谐有序的学习氛围中,使师生之间的知识传递融入和谐的情感交流之中,同时又使课内和课外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收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五、解放思想,把整个课堂交给学生

很多老师在实践中发挥才智,在实践中做出了不小的成绩,总结来说,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把课堂的某一部分交给学生,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1、下放导语权。每一节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活动,要求学生设计本课导入语。在学生激情的引导下,同学们已把目光聚焦到这篇课文上来,接着,教师乘势上课。

2、下放教学字词权。上新课前,布置学生认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词障碍。学生实际上已经在课前很好地按要求掌握了对生字词的学习。教学新课时,让一两个学生教学字词,着重理解多音字和形近字,实际上是组织一次对生字词的巩固练习,对难检字进行识记,再组织字词竞赛。

(二)把整个课堂交给学生,锻炼他们驾驭一节课的能力,以此提升组织及逻辑思维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能力较强的有特长的学生主讲他们喜欢的课文。在这之前,一般要对上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让学生和老师一起参与备课,查找资料,提供需要的教学参考书等,学生还可以向教师询问与上课有关的问题。总之,为了上好课,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意愿,大显身手,包括对教具的使用。最后,学生还要把自己所讲的内容,以提纲的形式整理下来,也就相当于教师写教案。无比的热情、极强的自尊心和好胜心,使上课的学生全力以赴,因而,走上讲台时,教态自然,语言流畅,俨然一位”小老师”,教学气氛十分活跃,大家都认真倾听,也乐于表达,教学效果令人欣喜。一节课不仅调动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而且锻炼他们的各方面能力,真正在乐学中提升能力。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