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一数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的基础知识.
2.进一步弄清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重点
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
弄清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填空【演示课件“数的意义”】
0、1、79、、0.25、0.6、100、、、、85%、30、90%、7、8、2.35……
学生分类填数:
2.导入:上题同学们填得很正确,这就是我们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几种数: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这节课我们就把这几种数的意义和有关知识进行一下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数的意义)
二、探究新知【继续演示课件“数的意义”】
(一)整数
1.小组讨论.
2.师生总结.
自然数:0、1、2、3、……
自然数是整数.
教师说明:在小学只学大于0和等于0的整数,进入初中就要学习小于0的整数.
想一想:自然数有什么特征?
总结: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说明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二)分数.
1.引导学生思考:
①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什么数?(分数)
表示其中一份的数是这个分数的什么?(分数单位)
②在整数范围内能计算2÷9吗?有了分数以后能计算吗?为什么?
2.填空练习.
①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是;把3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
②的分数单位是(),它至少再添上()个这样的单位就成了整数.
3.教师说明:两个数相除,它们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
即:
4.教师提问:同学们想一想,分数可以分为哪几类?
教师板书:
谁能说出真、假分数的意义及有关知识?(举例说明)
①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②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者等于1.
③分子是分母的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化成整数.
④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化成带分数.
⑤反之,整数和带分数也可以化成假分数.
教师板书:假分数
教师说明:假分数、带分数、整数可以相互转化.带分数是由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它是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的另一种形式.
(三)小数.
教师引导:从分数的意义联想一下,小数的意义又是什么呢?还学了哪些有关的知识呢?你能举例说明吗?
教师板书:
教师说明:整数和小数都是按十进制计数法写出的数,其中个、十、百……以及十分之一、百分之—……都是计数单位.各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数位是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
(四)百分数.
教师提问:你们还记得百分数的意义吗?
教师板书:百分数(百分率或百分比):用%表示.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整理和复习了数的意义及有关知识,并形成了知识网络,对数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四、随堂练习【继续演示课件“数的意义”】
1.填空.
(1)把根3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7段,每一段长是这根铁丝的,每段长米.
(2)分数单位是的最大真分数是,它至少再添上()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成了假分数.
(3)10个0.001是(),10个0.01是(),10个0.1是(),101是(),10个10是().
(4)最高位是百万位的整数是()位数;最低位是百分位的小数有()位小数.
(5)最小的四位数是(),最大的三位数是(),它们相差().
2.判断下面的说法是不是正确,并说明理由.
(1)自然数既可表示有“多少个”,又可以表示是“第几个”.
(2)0不是自然数.
(3)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五、布置作业.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题的商.
9÷1116÷1214÷2139÷26
2.把下面表中的各数互化.
小数
分数
百分数
0.75
120%
六、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朗诵会
活动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亿以内数的读法.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一些含有数字的小文章,做成幻灯片(或卡片),并对每篇文章进行编号.
2.教师准备一些写有“读书小能手”的证书和同等数量的大红花.
活动过程
1.学生抽号,教师按号出示幻灯片.
2.学生抽完签后立即开始朗诵,其他学生监督,要求特别注意其中数字的读法.
3.对读得又对又快的学生颁发“读书小能手”证书,并授予大红花.
智力拼数
活动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亿以内数的结构,并能快速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活动准备
1.若干组数字牌(上写零、一、二……九等大写数字)和文字牌(上写十、百……千万等数位)
2.若干组写有亿以内数的纸牌(如13459000).
活动过程
1.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4~6人.
2.教师出示纸牌,学生进行拼数.
3.最先完成拼数的小组举手示意,其他小组停止拼数,共同检验.
(一)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二)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加法的算理.
(三)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难点: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步骤,解决“进位”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听算式写得数.
8+59+37+86+6
2.看算式(卡片)说得数.
35+285+45+204+33
20+1460+2117+8026+50
3.口答:
(1)下面各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得多少?
30+(9+5)40+(5+5)
(2)27+2=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板书:
师:两位数加一位数,要先算个位数加个位数,得出的结果再和整十数相加.
(二)学习新课
1.导入.
将27+2变成27+5.
师:这道题得多少?应该怎样计算?这就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
2.教学例1.
(1)教师示范,建立表象.
教师先摆27根小棒(2捆零7根),再在7根的下面摆5根.演示7根小棒加5根小棒是12根小棒,着重说明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是一个十,并放在表示20根的2捆一边(表示进位).
(2)学生操作,强化表象.
教师指导学生操作.让学生先摆出27根小棒(2捆零7根),再摆出5根小棒.(检查全班学生操作是否“到位”)
师:7根小棒加5根小棒是多少根?(12根)把12根小棒中的10根捆成一捆,放在20根这边,数一数一共是几捆零几根,是多少根?(一共是3捆零2根,是32根)
(3)语言表述,内化表象.
师:刚才我们用摆小棒的方法演示了27加5的计算过程,谁能用自己的话再把这个过程说出来?(指2~3名学生叙述.为了突出“进位”,学生回答后,教师要追问学生)
师:结果为什么多了一捆?
(4)抽象概括,弄清算理.
师:根据我们摆小棒的过程和同学们的讲述,请同学们看着算式说出计算27+5应怎样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请同桌的同学互相讨论.
指名由学生表述,教师板书:
想:7加5得12,20加12得32.
师:27里面只有2个十,加上5以后,为什么得数里多了一个十?(因为个位数相加时,满十要向十位进1,所以得数里多了一个十)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补充课题,板书“进位”)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先算个位数加个位数,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编成儿歌:
相同数位要对齐,
再从个位数加起,
个位满十别着急,
请向十位去进一.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齐读两遍.
(5)及时仿做,巩固新知.
口算练习(出示卡片)
46+527+835+944+8
74+953+866+789+4
26+838+967+556+6
3.导学“做一做”第1题.
板书:5+35=____
师:这道题与刚才做的题比较有什么变化?(两位数与一位数交换了位置)这道题该怎样计算?
(1)让学生独立摆学具,教师适当提示.(先摆5根小棒,再摆35根小棒,用5根小棒加5根小棒得10根小棒,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放到30根一边,一共是4捆小棒,是40根)
(2)请一名学生上讲台摆学具,讲算理.
(3)教师板书:
想:5加5得10,10加30得40.
(4)仿例练习:
38+186+249+578+64
(三)巩固反馈
1.说出在里填几.(投影片)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8+76+5736+20
7+4068+949+6
9+625+384+56
3.照样子填数.
4.游戏——夺红旗.
采取分组接力赛的形式,每组5人,每人一题,把得数填在方框里,从后往前传着做,看哪一组做对的题数多且速度又比较快,哪组夺得红旗.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是在20以内进位加法和整十数加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设计了3组复习题做铺垫和迁移,使新课的导入自然,点题精要.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学习新知识时,教师的示范操作,建立表象是完全必要的.在指导学生操作,强化表象时,特别注意指导学生操作“到位”,无论对养成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还是对学生接受新知识,分散难点都是极为重要的.对“做一做”的导学,设计的恰到好处.再一次指导学生操作,再一次讲述,既有“摆”的升格,也有“讲”的升华.使学生切实弄清了算理,掌握了算法.编成儿歌紧扣教学内容,突出了重点知识,且把知识形象化、趣味化了,使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记起来方便容易.
数
的
意
义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结合现实情景,进一步认识小数及小数的计数单位,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十进关系。
2.
让学生清楚明确的归纳小数的意义。
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小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结合现实情景认识小数及小数的计数单位。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及十进关系。
教学准备:
师:课件、米尺等。
生:直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师:同学们,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要进行测量和计算,下面,老师请一名同学到上面来,用这把米尺测量黑板的长度,其他的同学用直尺测量数学书的宽度。(操作完,让生说测量的结果)
2、师:测量下来黑板的长度是3米多一些,余下的不足1米,用米作单位,就不能用整数示出来,你们知道可以用什么数表示?(生回答,师板书:小数)
师:刚才下面的同学用直尺测量了数学书的宽度,用厘米作单位,数学书的宽度能用整数表示吗?那可以用什么数表示呢?(生回答)
师:那什么是小数呢?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探索。(板书课题)
二、展开新课
㈠、复习以前学过的关于小数的知识。(出示课件)
㈡、教学例1。(出示课件)
1
、一位小数的意义
问:这里有一个完整的正方形,孩子们数一数,它被平均分成了几份?
问:现在看被涂成红色的占其中的几份?(1份)用分数表示是多少?小数呢?(点击课件,两份)现在呢?
问:再数一数(师操作7份)现在涂红色的占整个正方形的几份?(7份)
问:那么怎么用分数来表示涂色部分呢?(生答)
提问:用小数又怎么表示呢?(生答)
这个7/10和0.7你是怎么想的呢?
(7/10表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7份,而0.7也可以表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7份。)
提问:0.7里面有多少个0.1?(生答:7个。)也就是说0.7是由7个0.1组成的。
小结:像我们刚才接触到的0.1,0.3,0.5,0.7这些一位小数都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1份或3份、5份或7份,也就是说,一位小数表示的是十分之几。(板书: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2、教学1和0.1之间的进率及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出示课件)
①孩子们再看这两个正方形,老师把它们平均分成了10份,再给它们分别涂上颜色。
(点出课件)出示问题1。提问:图⑴和图⑵的涂色部分用数怎样表示?(生答:1、0.1)
②两个涂色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
看一看,数一数,1里面有几个0.1?多少个0.1是1?1是0.1的几倍?
③由此可见,1和0.1之间的进率是多少?(10)
刚才,我们知道了0.7是由7个0.1组成,那么0.5是几个什么组成的呢?0.8呢?
④由此可见,一位小数都是由若干个什么组成的?(0.1)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就是什么?一起回答老师:0.1(师板书:计数单位0.1)
⑤做一做(出示课件)
3、两位小数的意义(课件)
①师:孩子们,请看这个正方形,老师把它平均分成了100份,把其中的一份涂成红色,用分数表示是多少?(1/100)用小数表示呢?(0.01)
②点击3份继续问:现在红色的占3份,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用小数呢?点击7份问:现在呢?(7份,分数:7/100.小数:0.07)点出45份问:现在红色部分有多少份?用分数表示是多少?小数呢?
这里的45/100和0.45代表的是同一块红色的面积,它们都表示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0份,取其中的45份。一个红色的小格代表0.01,现在红色部分是0.45.看一看0.45里面有多少个0.01?
4、讨论(出示课件)
现在,请前后的孩子们讨论一下:百分之几写成几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生答,师板书: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5、教学0.1和0.01之间的进率及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出示课件)
①师:这是两个相同的正方形,第一个老师把它平均分成了10份,第二个平均分成了100份,分别给它们的一份涂上红色
点出问题1,问:图⑴和图⑵的涂色部分用小数怎样表示?(0.1,0.01)
②老师现在把代表0.01的红色部分平移到代表0.1的红色部分里去,大家仔细看。(师平移图形)
③点出问题2:现在请孩子们想一想,两个涂色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
④点出问题3:这说明0.1和0.01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10)
⑤刚才,我们知道了0.45里面有45个0.01,也就是说0.45是由45个0.01组成的,那0.08是由几个什么组成的?0.15呢?
由此可见,两位小数都是由若干个0.01组成的,所以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就应该是多少?(板书:计数单位0.01)
⑥出示课件“做一做”
6、反馈练习(课件)
刚才我们学了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的知识,老师这里有几个题目我们来算一算,前面括号填分数,后面括号填小数。抽生回答。
㈢、例2教学三位小数的意义(课件)
1、师:我们知道,1米等于10分米,等于100厘米,也等于1000毫米,当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长是1毫米。谁能用分数把1毫米是多少米表示出来?(1/1000米)小数呢?(0.001米)
146毫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小数呢?(抽学生回答)
如果是正方体来分呢?请孩子们打开书看到70页第4排,把一个正方体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的1份,25份,107份……各是这个正方体的千分之几呢?自己在书上填一填。(生填后,抽生回答,师纠正。)
2、讨论:现在请前后桌的孩子们讨论一下:表示千分之几写成几位小数?三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抽生归纳,师板书。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1,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01,那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多少呢?(抽生回答:师板书计数单位0.001)
三、小结:(出示课件)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了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单位是0.1;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计数单位是0.01;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计数单位是0.001.那四位小数呢?(万分之几,计数单位是0.0001)
小数位数不断增加,它所表示的分数也不断变化。(板书:……)但不管怎么变化,小数都是表示的分数。现在请前后的孩子讨论并归纳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生讨论后,抽生归纳。
请孩子们看到70页下面,把表示小数意义的这段话勾下来,自己读一读。
四、巩固练习
1、练习
①课堂活动第1题。
②课堂活动第3题。
③课堂活动第4题。
2、练习十四第4题(课后做)
3、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刘翔叔叔吗?喜欢他吗?来,我们来读一读这段话。出示课件。
4、对学生进行克服困难的教育。
五、总结本课内容。
(出示课件)
板书
小数的意义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计数单位
0.1
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计数单位
0.01
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理解同底数幂乘法的性质,掌握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
2.能够熟练运用性质进行计算.
3.通过推导运算性质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4.通过用文字概括运算性质,提高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5.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尝试指导法、探究法.
2.学生学法:运用归纳法由特殊性推导出公式所具有的一般性,在探究规律过程中增进时知识的理解.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幂的运算性质.
(二)难点
有关字母的广泛含义及“性质”的正确使用.
(三)解决办法
注意对前提条件的判别,合理应用性质解题.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复习幂的意义,并由此引入同底数幂的乘法.
2.通过一组同底数幂的乘法的练习,努力探究其规律,在探究过程中理解公式的意义.
3.教师示范板书,学生进行巩固性练习,以强化学生对公式的掌握.
七、教学步骤
(-)明确目标
本节课主要学习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性质.
(二)整体感知
让学生在复习幂的意义的基础之上探究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意义,只有在同底数幂相乘的前提条件之下,才能进行这样的运算方式即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其中、、分别叫做什么?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叫底数,叫指数,叫做幂),同时,教师板书.
个
.
.
提问:表示什么?可以写成什么形式?______________
答案:;
【教法说明】此问题的提出,目的是通过回忆旧知识,为完成下面的尝试题和学习本节知识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
2.尝试解题,探索规律
(1)式子的意义是什么?(2)这个积中的两个因式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1)与的积(2)底数相同
引出本课内容:这节课我们就在复习“乘方的意义”的基础上,学习像这样的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
请同学们先根据自己的理解,解答下面3个小题.
;
;.
学生活动:学生自己思考完成,然后一个(或几个)学生回答结果.
【教法说明】
(1)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感知规律的存在性、一般性,从而建立对同底数幂乘法法则的感性认识.
(2)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探索新知识的热情.
(3)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3.导向深入,揭示规律
计算的过程就是
也就是
那么,当都是正整数时,如何计算呢?
(都是正整数)
(板书)
学生活动:同桌研究讨论,并试着推导得出结论.
师生共同总结:(都是正整数)
教师把结论写在黑板上.
请同学们试着用文字概括这个性质: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运算形式运算方法
提出问题:当三个或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是否也具有这一性质呢?
学生活动:观察(都是正整数)
【教法说明】注意对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方法的培养,揭示新规律时,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
4.尝试反馈,理解新知
例1计算:
(1)(2)
例2计算:
(1)(2)
学生活动: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例1、例2,由2个学生板演完成之生,由学生判断板演是否正确.
教师活动:统计做题正确的人数,同时给予肯定或鼓励.
注意问题:例2(2)中第一个的指数是1,这是学生做题时易出问题之处.
【教法说明】学生在认识的基础上,尝试运用性质,加深对性质的理解.学生做题正确与否,教师均应以鼓励为主,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5.反馈练习,巩固知识
练习一
(1)计算:(口答)
①②③
④⑤⑥
(2)计算:
①②③
④⑤⑥
学生活动:第(1)题由学生口答;第(2)题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同桌互阅,教师抽查.
练
下面的计算对不对?如果不对,应怎样改正?
(1)(2)(3),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4)(5)(6)
学生活动:此练习以学生抢答方式完成.注意训练学生的表述能力,以提高兴趣.
【教法说明】练习一主要是对性质运用的强化,形成定势.练中主要是通过学生对题目的观察、比较、判断,提高学生的是非辨别力.(1)(2)小题强调同底数幂乘法与整式加减的区别.(3)(4)小题强调性质中的“不变”、“相加”.(5)小题强调“”表示“”的一次幂.
6.变式训练,培养能力
练习三
填空:
(1)(2)
(3)(4)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法说明】这组题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练习四
填空:
(1),则.
(2),则.
(3),则.
学生活动:学生同桌或前后左右结组研究、讨论,然后在练习本上完成.
【教法说明】此组题旨在增强学生应变能力和解题灵活性.
(四)总结、扩展
学生活动:1.同底数幂相乘,底数_____________,指数____________.
2.由学生说出本节体会最深的是哪些?
【教学说明】在1中强调“不变”、“相加”.学生谈体会,不仅是对本节知识的再现,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总结能力.
八、布置作业,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P941,2.
(一)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
(二)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和推理能力.
(三)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和解答“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
难点:理解“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学会分析这类应用题.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看图回答.(投影片)
(1)和比较,谁多谁少?
(2)的个数可以分成哪两部分?
(3)和同样多的有几个?比多的有几个?
(4)比多2个,还可以怎样说?(比多2个,也就是比少2个)2.操作.
请同学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三角形和圆.按要求在课桌上摆.
师:第一行摆7个圆,第二行摆三角形,比圆多2个.第二行摆几个三角形?生:第一行摆7个圆,第二行摆三角形,比圆多2个.第二行摆9个三角形.师:你是怎样摆的?
生:先摆和圆同样多的7个三角形,再摆2个三角形,一共摆9个三角形.师:圆和三角形比,谁多谁少?
生:三角形比圆多,也就是圆比三角形少.
师:怎样计算三角形的个数?
生:7+2=9(个)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5.
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摆,其余学生在课桌上摆.教师行间巡视.
师:第一行摆5个圆,第二行摆三角形,比圆少2个怎样摆?
学生边摆边说.可能有两种摆法:
第一种摆法:
第一行摆5个,第二行先摆5个(和同样多),再去掉2个,第二行摆3个.
第二种摆法:
第一行摆5个,比少2个,就是比多2个,第一行5个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和同样多,另一部分就是比多的2个,从5个中去掉多的2个,剩下的和同样多,所以应该摆3个.
师:比多几个?还可以怎样说?
生:比多2个,还可以说比少2个.
师:比少2个,就是比多2个.所以从的总个数里去掉比多的部分,就是和同样多的部分,因此要摆3个.
2.教学例6.
师:今天我们学习“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板书课题)学习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谁比谁少”和“少几”是什么意思.
板书:例6有红花8朵,黄花比红花少3朵,黄花有多少朵?
(1)审题.
指名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教师画批,贴出下面的实物图,边讲边把条件、问号在图上补充完整)
(2)分析.
①师:从图上可以知道哪种花多?
生:红花多.
师:从题目上看,你根据哪个条件知道红花多?
生:根据第二个条件.黄花比红花少3朵,也就是红花比黄花多3朵.
师:红花的朵数可以分成哪两部分?
生: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和比黄花多的部分.
师:要求黄花有几朵,怎样想?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讨论后,全班进行汇报)
(3)解答.
甲生:我是这样想的:黄花比红花少3朵,就是红花比黄花多3朵.红花多,红花的朵数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黄花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黄花多的3朵,从8朵红花中去掉红花比黄花多的3朵,剩下的就是红花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也就是黄花的朵数.列式:8-3=5(朵).
乙生:我是这样想的:假设黄花和红花同样多都是8朵,再去掉黄花比红花少的3朵,就是黄花的朵数.列式:8-3=5(朵).答:黄花有5朵.
学生口述时,教师板书.还可以再请几个学生说一说思路.
(4)归纳.
师:同学们讨论得很好,你们想出了不同的方法.可以把较大数分成两部分,去掉比较小数多的部分求出比一个数少几的数;也可以把较小数假设和较大数同样多,再去掉比较大数少的部分就是较小数.因此,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用减法计算.
(5)巩固.
师:比15少8的数是多少?怎样计算?
生:15-8=7,比15少8的数是7.
师:比30少6的数是多少?怎样计算?
生:30-6=24,比30少6的数是24.
(三)巩固反馈
1.拍手游戏.
(1)老师拍6下,同学们比老师少拍2下,同学们拍几下?
(2)同桌同学仿照上面的做法,进行拍手游戏.
2.做教科书第104页“做一做”的第1题.
(1)指名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提问:
①哪种猴多?
②你是根据哪个条件知道的?为什么?
③小猴的只数可以分成哪两部分?
④要求有多少只大猴,怎样列式?
⑤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3)让学生做在书上.然后集体订正.
3.让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的第2题.完成后把思考过程小声说给同学听一听.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看图列式计算.
5.按要求补充条件使应用题完整,再解答.
公园里有松树25棵,________,有柳树多少棵?
(1)补充条件使题目成为一道“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再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有柳树________棵.
(2)补充条件使题目成为一道“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再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有柳树_________棵.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是低年级教学的一个难点.为了分散难点,在复习准备阶段做了孕伏.如:圆比三角形多2个,也可以说三角形比圆少2个.为了突破难点,让学生动手摆、动口说、动笔写,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全过程,使学生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领悟出“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仍然是把较大数看作两部分组成的,从大数中去掉大数比小数多的部分,就是小数与大数同样多的部分,也就是小数的数值.也可以通过“假设同样多”去透彻地理解比一个数少几的实际意义.确实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这类应用题用减法计算的道理和解答方法.
同学们:
青少年学生安全健康,不仅关系每个家庭幸福,更关系整个社稳定祥。近年,学生交通事故不断出现,因学生交通安全意识薄弱,过马路欠心,违章行驶自行车,以及没有采必安全防范措施所引发交通事故最突出。交通事故发生给家庭带不幸,给学生带无穷痛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遵守交通规则们应尽责任义务。只们每个人都严守交通规则,们社就向着文明彼岸又迈进步。此,生命安全,课件下载[***]们郑重向全市20万名学生提出几点倡议:
1、认真学习交通法规知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过马路走斑马线;
2、同学结伴行走时,不公路追逐玩耍,三五成群并肩行走或聚集停留;
3、不贪图方便翻越、钻跨交通隔离护栏;
4、骑自行车横过机动车道时,应车推行;
5、站台或人行道等候公交车。车辆停稳依次先,遵守“门车、门车”规则。
遵守交通规则从做起,从事做起,从[***]今天做起。同学们,家庭幸福、社安定、让们积极行动起,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珍惜彼此宝贵生命,共同营造个讲交通安全、守交通法规良好氛围,起走向更加美好明天!
交通事故安全倡议书范文【2】
当我们背起书包,肩负着家人的希望,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蓝图,走进凤中美丽校园时;当我们朝气蓬勃,漫步于人来人往的宽阔街道时,你是否注意到隐藏在交通线上的危险呢?一组组惊人的数字、一幕幕惨不忍睹的画面、一个个载着锥心伤痛却又一去不返的年轻生命,这一切的矛头不约而同地指向了共同的事实,不遵守交通法规即是不珍爱自己的生命。
我们拥有年轻的身躯、远大的志向,却往往会忽略交通安全这种"小事"。校门外,我们经常看到部分同学横穿马路,在公路中央嬉笑打闹,而他们身边就是疾驰而过的车辆。我们谈理想、谈报国,却常常忽视"珍爱生命"这一底线。遵守交通规则不仅仅是我们所有人的义务,更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件件血的惨剧时时刻刻警示我们:对交通法规的忽视就是对安全的忽视、就是对生命的不负责任!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多么希望生活的每一天都五彩缤纷,每一天都能成为美好的记忆,为了你们和家人的幸福,甘谷网特向全县市民朋友们发出如下倡议:
1、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从自身做起,增强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法制观念;
2、自觉遵守交通信号、交通标志、交通标线,服从交通警察的指挥;通过路口要遵守"红灯停、绿灯行";
3、过马路时不横穿公路,走人行天桥,不在公路上追逐玩耍或聚集停留;
4、行人须在人行横道内行走,在没有人行横道的路段要挨路边右侧行走;不贪图方便而翻越、钻跨交通隔离护栏;
5、集等公交车时,站在站台或人行道上等候,车辆停稳后,遵守"先下后上"的规则;客车行驶中,不将身体的任何部分伸出车外;
6、从影响自己的家人开始,劝告自己的家人、亲戚要珍爱生命,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安全乘车、安全乘船、安全骑车、安全走路。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遵守交通规则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严守交通规则,我们的社会就会向着文明的彼岸又迈进一步。遵守交通规则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今天做起。同学们,为了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安定、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珍惜彼此宝贵的生命,共同营造一个讲交通安全、守交通法规的良好氛围,一起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交通事故安全倡议书范文【3】
亲爱的同学们:
当前,我县正处于交通大建设、大发展时期,道路交通出行环境复杂,交通安全形势严峻。在校师生的安全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心,可是,在我们学生当中,不遵守交通法规的现象仍然随处可见,交通事故时有发生,交通安全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的交通行为关系着城市的文明形象,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更是我们珍惜生命的体现。在此,我校向同学们发出倡议:
1、认真学习交通安全常识,自觉遵守交通秩序;
2、靠路边行走,横过道路走斑马线,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
3、不闯红灯、不乱穿道路、不在道路上嬉闹玩耍,不越护栏、不追车扒车、不抛物击车;
4、排队乘车,不向窗外乱扔东西,从右侧下车,不乘坐带病车、超载车和农用车;
5、不乘坐非法营运的电动三轮车、残疾车、无牌无证三轮车、摩托车等“四小车”;
6、骑车靠右,不逆行、不双手离把、不互相追逐、不扶身并行、不突然猛拐;
7、遇交通违法行为及时纠正,遇交通事故主动报警;
教学目标:
1、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必须先通分的道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让学生体验数学中的“化归”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计算法则,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
教学过程:
一、组题引新:
1、老师在投影仪下出示4张卡片:
(1)现在请你摸2张,有几种可能?(哪几种?)你是怎么知道的?
(2)如果由摸出的两个数组成一道加、减法算式,共有几道?
(3)请你把这12道算式写在草稿本上。(写完后学生说,老师板书)
二、理解算理,掌握法则。
1、这些题你愿意做一做吗?选择你会做的做。(师巡视,并提示可以用折纸、画图等方法来思考或验证。)
2、反馈:
(1)你认为这些题中,哪几题最好算?(+、-)为什么?等于几?板书)
(2)[1]揭题:
为什么剩下的题没有这两题好算?(因为它们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板书课题)
[2]我们来看看这里的“+”你是怎么算的?还有别的方法吗?(画图的、计算、折纸都用投影出示)
[3]刚才我们用了哪些方法来计算这道题的?(通分、化小数、折纸、画图)同学们很会动脑筋。
[4]那么这儿还有哪几题也可以用这些方法来算的?
(-、-、+)结果分别是多少?
(3)剩下的题你们是怎么算的?(选一题投影说)同意吗?强调格式时指出:看这儿,如果我们用通分的方法来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就应该按照***(学生名字)的格式,把通分的过程写在计算过程中,不要单独列成一步。若错,师板演。
[1]这道题还有别的方法吗?(折纸、画图)这样的方法算起来太麻烦。为什么没人用化小数的方法?这说明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般、常用的方法是——通分。
[2]计算这样的题,为什么要通分呢?
[3]剩下的5题你可以任选一道加,一道减完成,快的可以都做。
[4]反馈。
3、那你们认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该怎样计算呢?
(生答,教师板书:通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三、巩固反馈:
1、计算,并验算。(投影显示)P1223
(1)现在我们来看P1223这儿几个要求,另起一行写出“验算”后再验算。可以任选一道加、一道减完成,快的同学可以都做(中间可提问:怎么验算的?)
(2)投影反馈,还有做另外两题的吗?
(3)计算了这几题后,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吗?
(化简,验算方法,验算时要用原数)
四、课堂练习: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练习卷
你可以任选A组或B组题进行练习,A组简单点,B组难一点。
A组:1、计算,并验算。(任选2题)
+-+-
2、P1224
B组:1、同上
2、计算阴影部分的面积。
(1)(2)
(3)(4)
……
2n-11
2n2n
这样一直做下去,将会出现什么情况?
五、全课总结
第一课
教学准备
教学
目的
认识和学会使用写字工具。养成爱惜写字用具和书本的好习惯。
教学内容
1、认识写字工具
2、书写姿势
,正确的坐姿,正确的执笔。
3、认识田字格。
4、每课一个书法小故事。
本课
教学
目标
1、认识和学会使用写字工具。养成爱惜写字用具和书本的好习惯。
2、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养成对坐姿、执笔的良好习惯。
3、初步感知手写汉字之美。
课前准备
第一册教材、同步训练册、铅笔(HB或B型)、橡皮。
总课时
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讲授本课知识:
1、认识写字工具(图)
铅笔
分H型、B型和HB型。写字选用HB或B型铅笔。
橡皮
用于擦改铅笔痕迹。力争不用或少用橡皮擦改。
卷笔刀
用于刨削铅笔。学生应学会自己刨削铅笔,提高动手能力。
2、学习书写姿势和执笔方法(正面图
、侧面图)
上身保持正直,微向前倾,胸部离桌边一拳左右,两小臂成八字形自然放于桌面,左手扶纸,右手写字。
3、学习执笔方法(正面图
、侧面图)
三指拿笔,即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笔杆、笔杆垫在中指第一关节,自然斜靠在虎口食指跟处,无名指和小指自然弯曲。纸离笔的高度大约离鼻尖2.5厘米左右。
4、教师示范坐姿及握笔姿势,学生练习,教师现场纠错。
5、认识田字格(图)
田字格是由一个实线的正方形格和虚线的“十”字组成,形状像“田字”,所以叫田字格,田字格分为左半格、右半格、上半格、下半格和左上格、左下格、右上格、右下格;中间“十”字叫横虚线和竖虚线。
6、教师引导学生在纸上划一划,说出并指出田字格的组成名称。
7、教师板书在田字格中示范书写笔画“横(一)”、“竖(丨)”,讲解横竖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横写在横线上,竖则是在竖虚线的中间。(不要求学生掌握横与竖在田字格中的笔画特点)。
8、教师要求学生在本课“课堂训练”中参照例字临写“横(一)”、“竖(丨)”
,教师巡视,指导。
9、教师板书在田字格中示范书写“十”
,讲解“十”是由横竖交叉写成的汉字,横竖的位置不会因组合起来而改变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不要求学生掌握笔画特点)。
10、教师要求学生在本课“课堂训练”中参照例字临写
“十”,教师巡视,指导。
11、教师板书在田字格中示范书写“二”、“三”
,讲解“二”第一个横在田字格的上半格,第二个横在田字格中的下半格,上短下长。“三”第一个横在田字格的上半格,第二个横在田字格中间的横虚线上,第三个横在田字格的下半格,前两个横短,末横最长(不要求学生掌握笔画特点)。
12、教师要求学生在本课“课堂训练”中参照例字临写
“二”、“三”,教师巡视,指导。
13、教师板书在田字格中示范书写“川”
,讲解“川”是由三个竖组成,我们一起来看看三个竖组成的汉字该怎么排列在田字格中。第一个竖撇在左半格,第二个竖在中虚线上,第三个竖在右半格。(不要求学生掌握笔画特点及认识汉字)。
14、教师要求学生在本课“课堂训练”中参照例字临写
“川”,教师巡视,指导。
15、教师板书在田字格中示范书写“丁”
,讲解“丁”是由横与竖钩组成,上面的横在田字格的上半格,下边竖钩是一条腿站立,所以要写在田字格中虚线上,像我们刚学过的“川”字,下边有三天条腿,所以中间的腿在竖虚线,取正中的位置,但“丁”只有一条腿。(不要求学生掌握笔画特点及认识汉字)。
16、教师要求学生在本课“课堂训练”中参照例字临写
“丁”,教师巡视,指导。
17、教师板书在田字格中示范书写“王”
,讲解“王”是由三横一竖组成,上面的横在田字格的上半格,中间的横在田字格横虚线上,底横在下半格,竖则在正中的竖虚线上。(不要求学生掌握笔画特点及认识汉字)。
18、教师要求学生在本课“课堂训练”中参照例字临写
“王”,教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练习
学生描写、临写本课所学内容,教师巡堂、指导、纠错。
课后
作业
(1)理解四种命题的概念;
(2)理解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能由原命题写出其他三种形式;
(3)理解一个命题的真假与其他三个命题真假间的关系;
(4)初步掌握反证法的概念及反证法证题的基本步骤;
(5)通过对四种命题之间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6)通过对四种命题的存在性和相对性的认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7)培养学生用反证法简单推理的技能,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难点:反证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四种命题
一、导入新课
【练习】1.把下列命题改写成“若则”的形式:
(l)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
2.什么叫互逆命题?上述命题的逆命题是什么?
将命题写成“若则”的形式,关键是找到命题的条件与结论.
如果第一个命题的条件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且第一个命题的结论是第二个命题的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道命题.
上述命题的道命题是“若一个四边形的四条边相等,则它是正方形”和“若两条直线平行,则同位角相等”.
值得指出的是原命题和逆命题是相对的.我们也可以把逆命题当成原命题,去求它的逆命题.
3.原命题真,逆命题一定真吗?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个原命题真,逆命题也真.但“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的原命题真,逆命题就不真,所以原命题真,逆命题不一定真.
学生活动:,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口答:(l)若同位角相等,则两直线平行;(2)若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则它的四条边相等.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旧知识,打下学习否命题、逆否命题的基础.
二、新课
【设问】命题“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除了能构成它的逆命题外,是否还可以构成其它形式的命题?
【讲述】可以将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否定,构成“同位角不相等,则两直线不平行”,这个命题叫原命题的否命题.
【提问】你能由原命题“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构成它的否命题吗?
学生活动:
口答:若一个四边形不是正方形,则它的四条边不相等.
教师活动:
【讲述】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条件的否定和结论的否定,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否命题.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另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的否命题.
若用和分别表示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用和分别表示和的否定.
【板书】原命题:若则;
否命题:若则.
【提问】原命题真,否命题一定真吗?举例说明?
学生活动:
讲论后回答:
原命题“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真,它的否命题“同位角不相等,两直线不平行”不真.
原命题“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真,它的否命题“若一个四边形不是正方形,则它的四条边不相等”不真.
由此可以得原命题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真.
设计意图:
通过设问和讨论,让学生在自己举例中研究如何由原命题构成否命题及判断它们的真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活动:
【提问】命题“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除了能构成它的逆命题和否命题外,还可以不可以构成别的命题?
学生活动:
讨论后回答
【总结】可以将这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互换后再分别将新的条件和结论分别否定构成命题“两条直线不平行,则同位角不相等”,这个命题叫原命题的逆否命题.
教师活动:
【提问】原命题“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的逆否命题是什么?
学生活动:
口答:若一个四边形的四条边不相等,则不是正方形.
教师活动:
【讲述】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的否定和条件的否定,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为逆否命题.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另一个命题就叫做原命题的逆否命题.
原命题是“若则”,则逆否命题为“若则.
【提问】“两条直线不平行,则同位角不相等”是否真?“若一个四边形的四条边不相等,则不是正方形”是否真?若原命题真,逆否命题是否也真?
学生活动:
讨论后回答
这两个逆否命题都真.
原命题真,逆否命题也真.
教师活动:
【提问】原命题的真假与其他三种命题的真
假有什么关系?举例加以说明?
【总结】1.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2.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3.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设计意图:
通过设问和讨论,让学生在自己举例中研究如何由原命题构成逆否命题及判断它们的真假,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教师活动:
三、课堂练习
1.设原命题是“若,则”,写出它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并分别判断它们的真假.
学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