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当代科技论文范文

当代科技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当代科技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当代科技论文

第1篇:当代科技论文范文

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带来的主要伦理问题

1人的生命安全伦理问题

这主要体现在转基因食品的大量推广上,目前转基因食品在超市和厨房里占据了主导地位。转基因生物体和转基因食品是否会破坏食物中的营养成份、对人体是否有毒、是否会破坏抗体、是否会削弱免疫力等问题在科学上既无确证也无否证,但转基因技术已经在广泛应用推广,对人类生命安全造成了潜在的危胁。国际消费者协会认为,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影响人体抵御病毒的能力,而且这种不良后果,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反应出来。一些实验室通过对动物进行实证,发现其严峻的负作用已经显现。

2环境和生态安全伦理问题

若那些经基因工程改造过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流散到自然环境中,可能会对其他生物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甚至产生出新的病原,对人类生命安全构成新的危害和威胁。同时,转基因生物进入生态环境后,也会改变自然界的正常遗传体系,进而破坏其生态平衡和进化秩序。

3人的尊严和人体伦理问题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存在着侵犯人尊严的问题,特别是对人类胚胎干细胞的提取和利用,导致人的细胞、组织、器官、胚胎都可能成为试验操纵的对象和商业获利的手段,严重侵害人的尊严。基因组检测和基因诊断等生物技术手段的应用,以及基因治疗、辅助生殖技术、器官移植等治疗手段也均在不同程度上侵犯了人体基本权利和尊严。

4公正性和隐私权伦理问题

当下,“借用子宫”、“借用”、“母亲”、“试管婴儿”等生物高技术现象已有发生,依赖现代生物技术孕育的生命体从一开始就存在生命变异风险,同时其基因隐私信息也可能暴露无遗,带来的后果是社会歧视、畸形成长及不正常的伦理道德关系,其生存和发展的公正性和隐私权均受到了侵犯。

发展现代生物技术的基本伦理原则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引发了诸多现实问题,从伦理属性上来说均可归属于生命伦理范畴,其核心问题是“该”与“不该”发展、“应当如何”发展和“实际如何”发展等伦理问题,其基本伦理原则是尊重人、不伤害人、有益于人、公平对待人等伦理问题[4]。生命伦理学的出发点是“不伤害人”,落脚点是解决“应当如何”的问题,“应当如何”包含有“应当”可持续发展、“应当”公平发展、“应当”共有责任等伦理原则。只有在遵守这些伦理原则的基础上,发展现代生物技术才能造福人类、有益人类,同时使现代生物技术规避安全问题,形成良性的可持续发展态势。

1不伤害原则

现代生物技术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结果,其目的是为人类服务的,是满足人类需要的实践活动,应该是有利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绝不能因为眼前利益、经济利益驱使和极少数人的需求而伤害整个人类。不伤害原则的伦理规范包括3方面:①不伤害人的生物属性,即不伤害人的本原基因,不能对人的基因进行跨物种基因重组和提取重组;②不伤害人的社会属性,现代生物技术揭示了生命的本质和奥秘,于是生命检测技术、辅助生殖等技术也得到应用,人的隐私权、自受到侵犯,自然伤害到人的社会属性;③不伤害人的生存和发展,这主要是指大量转基因技术、酶工程等在食物上的应用可能使人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不伤害原则是现代生物技术伦理的根本原则,是现代生物技术研究和推广活动所必要的道德义务,包括“不应该造成、应该阻止、应该消除恶和伤害,应该尽力提升好”[5]。它可约束和调节研发主体的行为,把“不伤害人”作为最基本的伦理道德准则。

2可持续发展原则

至今为止,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已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威胁,资源枯竭已是世界性难题。在这一背景下,现代生物技术将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新物种的研发和新型绿色能源的替代缓解了人类资源压力。然而,现代生物技术缓解地球资源是有限的,甚至具有潜在破坏性。现代生物技术研发活动是一种人工技术,打破了物种之间的界限及生物进化中的自然秩序,跨越了物种之间的天然屏障,创造了新的生物体,重塑了自然界的生命,使自然生物链时刻处于复杂紊乱中,人的生存环境和整个地球生态系统处于重新融合和调节中,影响着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人类对其的主观能动性要有所限制,在改造自然和人类自身的时候要进行理性选择和伦理分析,不能脱离可持续原则创造新的生物体,不要偏离伦理道德关系改造生存环境。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发展现代生物技术,使技术的发展、人类的安全和自然的保护三者统一,才能达到人类发展的可持续性。

3公平发展原则

地球和自然环境是全人类的,共同公平地存在和发展才是一个良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公平发展原则包括3个层面:①人类代际公平发展,现代生物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一定要考虑到当代人的利益,也要考虑到后代人的利益,要兼顾到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绝不能因为眼下的生存发展压力和商业利益的驱动而广泛滥用现代生物技术,把潜在的危险和伤害留给后人;②人类与其他生物群种的公平性,人类应与其他生物群种和谐相处,保护地球上所有的物种就是保护自身的生存环境,不能破坏生物链和生物的多样性,人类只有与其他物种在生态系统中公平的生存和进化,才能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③不同国家与地区公平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是世界各国共同的任务,世界各国和地区有可能为了自己的发展而伤害了他国的环境,这种做法显然违背了人类的公平和伦理道德,世界各国家或地区所实施的现代生物技术应以全球整体利益和共同发展为前提,互相间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生物技术引发的灾难性事件。

第2篇:当代科技论文范文

1 医药档案的起源、形成与管理

1.1 医药档案的起源

出土卷于是出土医药档案的重要内容,其中以敦煌出土卷子数量居多,敦煌医学卷子的很大一部分保存收藏于海外。1900年,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内,发现了封存九百余年的近五万卷六朝和隋唐五代时期写录的卷子书籍,现称为“敦煌遗书”,其内容涉及我国古代文化的各个方面,是二十世纪人类文化史上的重要发现。这批珍贵文物在发现后不久即大量外流,其中以英人斯坦因和法人伯希和盗劫的卷子(今编号为s和p)最多,现藏英国伦敦博物院和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

医经残卷有十余卷,内容包括《内经》、《伤寒论》、《脉经》的片断及《玄感脉经》、《明堂五脏论》、《五脏论》和《平脉略》等。

针灸残卷有六卷,包括《新集备急灸经》和灸疗图等。

本草残卷有七卷,包括《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食疗本草》等。龙530卷,现藏日本龙谷大学图书馆。首残尾全,基本完整。《本草经集注》卷一,内容 包括弘景序、序例本文及陶注。抄写时间,一说据卷末所记为唐开元六年(718年);一说据不避唐讳及实物考证,为六朝写本。

医方残卷有三十余卷,共录方近千首。其中,有的题有书名,有的为唐人选录署名医家的医方,大多则不知书名及撰者。

藏医卷,是1983年罗秉芬和黄布凡编译出版的《敦煌本吐蕃医学文献选编》,经藏医学家强巴赤列审订,内收敦煌石窟出土的用藏文抄写的四卷吐蕃时期的藏医文献。

2.3 以石刻为主的地面遗存的医药档案

石刻,是先在石头上写字再进行雕刻来传播知识的一种载体。在石头上刻字是原始人的一种风气,至今能见到的有石窟、摩崖石刻、石碑乃至庄重的“石经”。

龙门石窟现存窟龛2100多个,碑刻题记23600余块,其中久负盛名的“龙门二十品”和唐代书法家褚遂良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魏碑和初唐楷书艺术的代表作品。窟群中的“药方洞”洞壁上载有治疗40余种疾病的民间验方,用药150余种。摩崖石刻也是传播医药知识的方法之一。位于广西桂林南溪山的刘仙岩上,以粗健的楷书,书刻了宋代宜和年间,当地防治岚瘴之气所致病的药方“养气汤方”的来源、组方、煮服法与治疗效果。石碑传播医药知识较多见,四川绵阳李杜祠的石碑上以隶书为主,书刻了汉代名医涪翁隐居涪水渔父村时曾用针石治病取效的情况。北宋医官王惟一为铸造针灸铜人模型,首先辑写了《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不久将它用清秀的楷书写刻于石碑上,内容含十二经、657个穴位,供后人抄录流传,洛阳兴国寺的一块石碑上,用楷书刻写了宋代无际禅师留传后代的“换骨丹”药方。由于石碑上的宇可以不断地拓片流传,故为后来印刷术的发明打下了基础。

2.4 以编研成果形式保存下来的医药档案

档案汇编虽不是档案原件,但由于是根据档案编研而成,因此可以与档案原件具有同等原始性意义,它们也可被列为直接遗存。

第3篇:当代科技论文范文

【参考文献】

[1]张勇.文化、制度与发展——制度与文化比较视角的发展分析[J].经济学家,2008(5).

[2]曾小华.关于文化的定义[J].学习时报,2004(2).

[3]葛蓓.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历程与任务[J].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2010(3).

[4]李玉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回顾与评价[J].会计研究,2001(9).

[5]蔡静.我国会计文化研究综述[J].当代经济,2012(8).

参考文献:

1.冯虹.我国政府会计的相关问题与改革建议[J].财政监督,2011(14)

2.陈均平.中国政府会计问题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

3.杨亚军.我国政府会计理论框架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

4.李定清.论政府会计准则理论结构[J].商业研究,2002(23)

【参考文献】

[1]阎华红: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环节的改进[J].会计之友,2009(1).

[2]陈兵:论研究性教学的本质、特征与要素[J].教育与职业,2009(3).

[3]杨任尔、曾兴斌、黄青年:毕业论文过程中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1).

[4]徐建邦:对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几点思考[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7(4).

参考文献:

[1]费文星.西方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7.

[2]葛家澍,刘峰.会计理论[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1998.

[3]李守明等.对管理会计在我国会计实践中应用前景的若干思考[J].中国经济评论,2003(5).

[4]刘爱东,蔡建平.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的研究综述[J].当代经济管理,2007,(2):117-120.

[5]刘运国等.管理会计前沿[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6]林万祥.中国管理会计的历史演进、现状与未来[J].当代财经,2008,(9):112-117.

[7]孟焰.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8]毛付根.管理会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9]潘飞.中国管理会计研究如何走向世界[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8,(9):8-15.

[10]潘飞,王悦,沈红波.管理会计经验研究方法述评:比较与借鉴[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7,(2):112-136.

[11]孙茂竹.管理会计理论思考与架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2]王宏.浅谈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实践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3).

第4篇:当代科技论文范文

就业指导论文参考文献:

[1]刘建平.增强责任意识.全方位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2004(6).

[2]金晓明.浙江省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现状研究[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3(4).

[3]袁贵仁.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开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局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3(23).

[4]河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意见[EB/OL].http://zepc.edu.cn/bys/renzheng/rz_Show.asp?id=216,2007-11-13.

[5]孙英浩.欧美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及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4(11).

[6]周济.统一思想,狠抓落实,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2004(6).

就业指导论文参考文献:

[1]林友照,吴昌标.高职生就业取向与就业心理研究[J].职业,2007,(21).

[2]管军.浙江省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调查结果与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8).

[3]覃干超.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1).

[4]邱勇强.我院毕业生就业心理调查分析及对策思考[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7,(1).

[5]王耀华,叶青.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的现状、归因及对策研究分析[J].科技信息,2007,(20).

[6]王君君.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心理状况调查[J].教书育人,2007,(3).转

就业指导论文参考文献:

[1]周妍.浅谈就业指导课的课程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9(9):142-143.

[2]刘筠.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问题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46-50.

[3]朱永平.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11.

[4]朱丹.《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解读与思考[J].就业与创业,2009(7):33-35.

[5]王正斌,李春雷.新时期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创新与发展探析[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6):50-54.

[6]刘海斌.新时期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方法初探[J].改革与开放,2010,20:175-176.

[7]孙立民,刘丽彤.职业生涯规划视野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探析[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2,01:71-73.

[8]丁力轩.“多管齐下”做好高职院校的就業指导[J].中华建设,2013,09:130-131.

第5篇:当代科技论文范文

(金昌市社科联,甘肃 金昌 737100)

摘 要:变数易是现代易学研究的标志性成果之一,目前已形成独具特色、自成一体的系统文献资料。为便于查阅下载、传播交流、研究鉴评,本文从概述、论文、专著等方面综述了变数易的文献检索问题。

关键词 :变数法;变数易;甘肃王氏易学;金川易传

中图分类号:B22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5-0266-04

收稿日期:2015-01-08

作者简介:王在华(1963-),男,甘肃榆中人,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荣誉会长,名誉院长,社科联副主席。研究方向:经济学、哲学、易学研究。

一、概念

变数易文献指变数易近20年研究过程中形成的论文、专著或内部交流资料,文献独特、系统、规范、完整,涵盖易学构建、易经释法新说、易经经文新说、易经易图新说、易经易数新说、易经筮法新说、易经管理新说等。

变数易指以变数论即“王氏易学理论:易经新释方法”为理论基础,全面模拟并量化分析了卦、爻的变化属性及变化趋势,提出了应对卦、爻变化的法则和谋略。变数易的核心是以“变数论”为理论基础进行了量化模拟装卦,形成了新的易数、易符、易图、易文,并完成了管理易学基本原理的构建。变数易初稿成于2004年12月,历时9年;最终定稿于2011年,又历时6年。其相关专著近13部。其代表作为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变数易》,该书为变数易的集大成之作,计65万字。1996年至2015年,甘肃学人王氏历经19年科学新说易经,演绎现代伏羲文化,首次提出“变数论”即王氏易学理论:易经新释方法,并对易经之数、符、图、表、文进行了新的通释演绎,完成了对该新说的普适性验证,形成了独具原创性的系统的易经新演成果,该项成果通过85篇现代易学研究论文全部刊发于国家学术刊物及学术数据检索系统,同时以13种不同版本在国内外传播交流,这表明独树一帜、自成体系并作为现代易学研究标志性成果之一的变数易即甘肃王氏易学已完成基本构建。

二、论文检索

(一)期刊论文

1.总论部分

(1)“变数易导论”,《中外企业家》,2011年12月。

(2)“变数易术语辑目”,《当代旅游》,2014年12月。

(3)“变数易文献检索”,《中外企业家》,2015年第3期。

2.易学构建新说部分

(1)“现代易学概论”,《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

3.易经释法新说部分

(1)“王氏易学理论:易经新释方法”,《学理论》,2010年第6期。

(2)“变数论”,《当代旅游》,2011年12月。

4.易经经文新说部分

(1)“《易经》乾卦新释”,《网络财富》,2010年第7(2)期。

(2)“《易经》坤卦新释”,《网络财富》,2010年第8(1)期。

(3)“《易经》屯卦新释”,《工会博览》,2010年第6期。

(4)“《易经》蒙卦新释”,《时代经贸》,2011年8月。

(5)“《易经》需卦新释”,《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第7期。

(6)“《易经》讼卦新释”,《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8期。

(7)“《易经》师卦新释”,《当代旅游》,2010年第7期。

(8)“《易经》比卦新释”,《当代旅游》,2010年第5期。

(9)“《易经》小蓄卦新释”,《黑龙江史志》,2009年第11期。

(10)“《易经》履卦新释”,《理论探讨》,2009年第6期。

(11)“《易经》泰卦新释”,《科学时代》,2010年第9期。

(12)“《易经》否卦新释”,《学理论》,2010年第8期。

(13)“《易经》同人卦新释”,《网络财富》,2010年第10(2)期。

(14)“《易经》大有卦新释”,《商业文化》,2010年第6期。

(15)“《易经》谦卦新释”,《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35卷。

(16)“《易经》豫卦新释”,《网络财富》,2010年第11(1)期。

(17)“《易经》随卦新释”,《网络财富》,2010年第1期。

(18)“《易经》蛊卦新释”,《科学时代》,2010年第7期。

(19)“《易经》临卦新释”,《黑龙江史志》,2010年第9期。

(20)“《易经》观卦新释”,《中外企业家》,2010年第1期。

(21)“《易经》噬嗑卦新释”,《网络财富》,2010年第11(2)期。

(22)“《易经》贲卦新释”,《网络财富》,2010年第12(1)期。

(23)“《易经》剥卦新释”,《网络财富》,2010年第12(2)期。

(24)“《易经》复卦新释”,《中外企业家》,2010年第5期。

(25)“《易经》无忘卦新释”,《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6期。

(26)“《易经》大蓄卦新释”,《时代经贸》,2011年8月(旬刊)。

(27)“《易经》颐卦新释”,《时代经贸》,2011年2月(中旬刊)。

(28)“《易经》大过新释”,《商业文化》,2010年第5期。

(29)“《易经》坎卦新释”,《网络财富》,2010年第9(2)期。

(30)“《易经》离卦新释”,《当代旅游》,2010年第7期。

(31)“《易经》咸卦新释”,《南北桥》,2009年第10期。

(32)“《易经》恒卦新释”,《管理观察》,2009年9月中旬刊。

(33)“《易经》遁卦新释”,《时代经贸》,2011年第3期。

(34)“《易经》大壮卦新释”,《时代经贸》,2011年4月(旬刊)。

(35)“《易经》晋卦新释”,《管理学家》,2009年第10期。

(36)“《易经》明夷卦新释”,《时代经贸》,2011年5月(旬刊)。

(37)“《易经》家人卦新释”,《黑龙江史志》,2010年第8期。

(38)“《易经》睽卦新释”,《时代经贸》2011年第11期。

(39)“《易经》蹇卦新释”,《科学时代》,2010年第8期。

(40)“《易经》解卦新释”,《商业文化》,2009年第10期。

(41)“《易经》损卦新释”,《时代经贸》,2011年6月(旬刊)。

(42)“《易经》益卦新释”,《时代经贸》,2011年第11月(旬刊).

(43)“《易经》夬卦新释”,《时代经贸》,2011年7月(旬刊)。

(44)“《易经》姤卦新释”,《时代经贸》,2012年2月。

(45)“《易经》萃卦新释”,《时代经贸》,2011年9月(旬刊)。

(46)“《易经》升卦新释”,《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9年第12期。

(47)“《易经》困卦新释”,《当代旅游》,2009年第11期。

(48)“《易经》井卦新释”,《科学时代》,2009年第17期。

(49)“《易经》革卦新释”,《时代经贸》,2011年7月(旬刊)。

(50)“《易经》鼎卦新释”,《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第9期。

(51)“《易经》震卦新释”,《商业文化》,2010年第7期。

(52)“《易经》艮卦新释”,《网络财富》,2010年10月。

(53)“《易经》渐卦新释”,《天水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9月第9期。

(54)“《易经》归妹卦新释”,《工会博览》,2010年第6期。

(55)“《易经》丰卦新释”,《商业文化》,2010年第8期。

(56)“《易经》旅卦新释”,《中外企业家》,2010年第3期(下)。

(57)“《易经》巽卦新释”,《网络财富》,2010年第9期(1)。

(58)“《易经》兑卦新释”,《网络财富》,2010年第8期(2)。

(59)“《易经》涣卦新释”,《时代经贸》,2011年9月(旬刊)。

(60)“《易经》节卦新释”,《时代经贸》,2011年10月(旬刊)。

(61)“《易经》中孚卦新释”,《网络财富》,2010年第7期。

(62)“《易经》小过卦新释”,《网络财富》,2010年第6期。

(63)“《易经》既济卦新释”,《时代经贸》,2011年10月。

(64)“《易经》未济卦新释”,《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第34期。

5.易经易图新说部分

(1)“河图新说”,《网络财富》,2010年6月。

(2)“洛书新说”,《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3)“太极、两仪及四象图新说”,《网络财富》,2010年第4期。

(4)“八卦及六十四卦图新说”,《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5期。

6.易经易数新说部分

(1)“易数新说”,《学理论》,2010年5月。

7.易经预测新说部分

(1)“现代易经预测原理”,《时代经贸》,2011年12月。

(2)“变数筮法原理”,《时代经贸》,2013年第5期。

(3)“变数经概论”,《当代旅游》,2014年12月。

8.易经管理新说部分

(1)“太极管理原理”,《管理学家》,2010年第3期。

(2)“阴阳管理原理”,《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4期。

(3)“五行管理原理”,《商业文化》,2010年第3期。

(4)“现代易经决策原理”,《时代经贸》,2011年12月(旬刊)。

(5)“管理易学概论”,《经济研究导刊》,2015年2月。

9.鉴评部分

(1)“一部对现代易学作出开创性贡献的书——评王在华的《易经新传》”,大易特刊《涪州点易》,世界文明出版社,2006年3月。

(2)“一部对现代易学作出开创性贡献的书——评王在华的《易经新传》”,《金昌发展研究》,2006年第3期。

(3)“微言大义 旧邦新命——评王在华的《易经新传》”,《祁连论丛》,2007年第1期。

(4)“易经变化奥义的系统破译及经文的现代阐释——评王在华的《易经新传》”,《伏羲文化研究》,2007年第2期。

(5)“易学名家.王在华”,世界易经学会 世界周易学会 涪陵易经学会网,2007年11月。

(6)“我与现代易学”,《金昌文史资料》(15),2010年12月。

(7)“王氏易学鉴评”,《黑龙江史志》,2010年第6期。

(二)会议论文

1.《现代易学概论》《现代易经预测原理》《现代易经决策原理》在2006年4月世界易经学会主办的“第二届易经与现代文明学术研讨会”上发表交流。

2.《现代易学概论》在2006年5月国际易学联合会主办的“2006年国际易学论坛大会”上发表交流。

3.《现代易学概论》在2006年5月安阳周易研究会主办的“第十七届周易与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交流。

4.《易经与现代决策之对接研究》《易经新释方法》在2007年7月美国耶鲁大学东亚研究会、中国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主办的“敦煌佛教的世俗化——理论与实际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交流。

5.《易经变化奥义的系统破译:易经新释方法》在2007年8月“第十回世界易经大会”上发表交流。

6.《易经的现代阐释》在2007年12月“甘肃省委党校29期学员论坛”上发表交流。

7.《<易经>蒙卦新释》《<易经>既济卦新释》在2009年10月“第二十届周易与现代化国际学术研究会暨第三届传统文化促科技创新国际论坛”上发表交流。

8.《<易经>鼎卦新释》《<易经>归妹卦新释》在2010年9月“第五届国际易学与现代文明学术研讨会”上发表交流。

9.《<易经>丰卦新释》《<易经>旅卦新释》在2010年10月“第二十一届周易与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交流。

10.《变数易》《易经管理原理研究》在2014年5月在重庆乾元国学研究院、台湾正先书院主办的“首届渝台两地国学论坛”上发表交流,2014年5月。

(三)报刊论文

主要包括:

1.“《易经新传》在海内外出版发行”,金昌日报,2006年3月。

2.“《易经新传》受到专家学者推崇 王在华荣鹰‘现代易学特别贡献奖’”,金昌日报,2006年3月。

3.“一部对现代易学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书——评王在华的《易经新传》”,金昌日报,2006年3月。

4.“一部对现代易学作出开创性贡献的书——评王在华的《易经新传》”,大易特刊《涪州点易》/《金昌发展研究》,2006年3月。

5.“桐华万里丹山路——王在华创新传统文化填补易学空白综述”,金昌日报,2007年10月。

6.“王在华和他的现代易学”,甘肃经济日报,2008年5月。

7.“耕炼学海 无悔人生——中国管理科学成就奖获得者王在华速写”,甘肃经济日报,2009年2月。

8.“王在华易经新说《变数易》出版发行”,金昌日报,2012年2月。

9.“王在华专著被收入甘肃学人文库”,金昌日报,2012年6月。

10.“王氏易学理论的形成及发展——王在华易经新说《变数易》解读”,2013年1月。

(四)其他论文

1.网络论文

(1)“序(《易经新传》)”在2006年2月世界周易网上发表。

(2)“《易经新传》成功出版”在2006年2月世界易经学会网上发表。

(3)“变数易导论”,国际易学联合会网,2013年5月。

(4)“河图新说”,国际易学联合会网,2013年5月。

(5)“易经新释方法研究”、“现代易学概论”、“易经与现代决策之对接研究”,世界易经学会网,2008年2月。

(6)“王在华在第二届易经与现代文明学术研讨会上致辞”,世界易经学会网,2006年4月。

(7)“易经变化奥义的系统破译及经文的现代阐释——评王在华的《易经新传》”,敦煌研究院网,2007年3月。

2.期刊论文

(1)“《易经》萃卦新释”,《今日科苑》,2009年第10期。

(2)“《易经》睽卦新释”,《中国青年科技》,2009年第10期。

(3)“易经与现代决策之对接研究”,《伏羲文化研究》,2008年第3期。

(4)“现代易经预测原理”,《伏羲文化研究》,2009年第1期。

(5)“现代易经阐释原理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6)“易经新释方法研究”,《伏羲文化研究》,2007年第3期。

(7)“现代易学概论”,《祁连论丛》,2006年第1期。

(8)“现代易经阐释原理研究”,《金昌发展研究》,2005年第6期。

3.文集资料

(1)“《易经》益卦新释”,《当代易学名家精品论文集》(国学文化培训管理中心编),2009年10月。

(2)“易经变化奥义的系统破译:易经新释方法”,《易经与和谐世界》(第十回世界易经大会论文集),2007年8月。

(3)“易经与现代决策之对接研究”,《敦煌佛教的世俗化——理论与实践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美国耶鲁大学东亚研究会、中国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编),2007年7月。

(4)“现代易学概论”,《2006年国际易学论坛大会论文集》(国际易学联合会编),2006年5月。

(5)“现代易学概论”“现代易经预测原理”“现代易经决策原理”,《大易集成》,2006年3月。

三、专著检索

(一)公开出版版本

1.《易经新传》,世界文明出版社(香港),2006年3月。

2.《变数易》,中国文史出版社(北京),2011年12月。

(二)内部准印版本

1.《现代易经》,甘出准016字总0176号(2005)035号。

2.《现代易学》,甘出准016字总0177号(2005)036号。

3.《金川易传》,甘出准016字总205号(2007)066号。

4.《易经成功顾问》,甘出准016字总0205号(2007)065号。

5.《王氏易学》,甘出准016字总0216号(2010)003号。

6.《王在华现代易学研究文集》,甘出准016字总0214号(2009)074号。

(三)其他版本

1.《甘肃王氏易学研究文稿复印资料全集》,王在华著,1996年——2012年。

2.《变数易——甘肃王氏易学研究文稿复印资料全集》,王在华著,甘肃伏羲文化研究会、涪陵易经学会、金昌市社科联编,1996年——2013年,2013年8月。

3.《变数易占法研修培训讲稿——易经量化模拟预测研究》(电子版),王在华著,2012年12月。

4.《变数易占签解大全》(电子版),世界易经学会、国际易学研究院、涪陵易经学会编,2011年12月。

5.周易预测新说《变数筮法》卷一:《变数筮法教程》(电子版),世界易经学会、国际易学研究院、涪陵易经学会编,2012年12月。

6.周易预测新说《变数筮法》卷二:《变数经》(电子版),世界易经学会、国际易学研究院、涪陵易经学会编,2012年12月。

7.周易预测新说《变数筮法》卷三:《变数签》(电子版),世界易经学会、国际易学研究院、涪陵易经学会编,2012年12月。

8.周易预测新说《变数筮法》卷四:《变数法则》(电子版),世界易经学会、国际易学研究院、涪陵易经学会编,2012年12月。

9.周易预测新说《变数筮法》卷五:《变数谋略》(电子版),世界易经学会、国际易学研究院、涪陵易经学会编,2012年12月。

四、检索方法

(一)期刊检索

变数易的全部论文均可通过以下国内外学术期刊数据检索系统查阅浏览并下载: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CEPS中文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美国《数学评论》(MR)、德国《数学文摘》(ZBL)、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系列数据库、中国知网、龙源国际期刊网等。

(二)图书检索

中国国家图书馆,甘肃、山东、陕西、山西、安徽、湖南、湖北、青海、新疆等近30个省级图书馆;广东、宁夏、内蒙古、河南、重庆、云南、广西、四川、浙江、江苏、福建等近20多个省社科院图书馆;清华、北大、北师大、深圳大学、华东师大、东北师大、天津师大、山东大学、西北师大等近40所重点大学图书馆;港澳台有: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台湾东南大学、国立台湾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大学、淡江大学等图书馆;国外有:美国耶鲁大学、夏威夷大学、康奈尔大学、缅因州大学、圣地亚哥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法国第七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日本东京大学、韩国园光大学、俄罗斯科学院等图书馆;国内外易学组织有国际易学联合会、东方国际易学研究院、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易学与科学委员会、香港世界周易学会、世界易经学会、安阳周易研究会、涪陵易经学会等易学研究团体编发的易学资料,另外还有部分博物馆、档案馆等可查阅变数易的相关图书资料。

(三)网络检索

部分论文也可通过百度文库、百度空间、论文中国、论文中心、清华学术网、职称网、中国发表资讯网、豆丁网、中国新书通报网、论文秘籍网、道客巴巴、吾喜杂志网、KNS数据平台、文发网、应届毕业生求职网、国学大讲堂、世纪图书馆、各类易学网等众多网媒浏览下载。

参考文献:

[1]王在华.变数论[J].当代旅游,2011(12).

[2]王在华.变数易导论[J].中外企业家,2011(12).

[3]王在华.王氏易学理论:易经新释方法[J].学理论,2010(6).

[4]王在华.变数易[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12.

[5]世界易经学会 国际易学研究院 涪陵易经学会 编,变数筮法(电子版),2012,12.

第6篇:当代科技论文范文

题目:涂鸦艺术的图式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一、选题来源与研究背景

选题来源

信步于欧洲城市街头,不论是在罗马、巴黎、柏林、马德里等各个文化都市,还是在街头的门窗、墙壁、抑或飞驰的地铁上,都充斥着一种兼具野趣与生命力的艺术形式--涂鸦。上个世纪末,嘻哈文化如泉涌般不断四散,涂鸦艺术这方丽水也开始缓缓流入亚洲大地,这一新生的艺术文化现象相继出现在日本、中国、泰国、新加坡等国家。

涂鸦艺术这种生长于草根、丰富于后现代主义风格上的艺术形式,在极短的时间内蓬勃壮大,可谓是影响到了当代生活的各式领域。

笔者在欧洲以及国内各大城市走访时,便被这种开放的艺术形式所震慑。涂鸦艺术家们将自身对世界的体验与感知,透过最质朴、原生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创造出一系列或惊艳怪诞、或趣意童稚的绘画图式与艺术符号。涂鸦艺术纯真朴实、个性时尚的特质和自由的创作精神亦与视觉传达设计的内核相得益彰,它也开始悄无声息地渗透着视觉传达设计的各个方面,在颠覆与整合中逐渐成为一种不可多得的视觉元素进入大众息息相关的生活。

从一方面而言,涂鸦艺术尽管看似处于“亚文化”之中,但却是真正来自民间的艺术,其大众性和视觉传达设计实质相同,反映出平民化的审美需求;从另一方面而言,涂鸦的绘画图式、艺术符号及其色彩均是视觉表达的形式之一,与视觉传达设计有种不尽相同但又密不可分的联系。翻阅相关文献资料不难发现,目前对涂鸦艺术的图式和视觉传达设计的研究中,部分是以一种陈旧和静态的观点去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审美“泛化”的时代,如何让视觉传达设计与个性化的涂鸦艺术结合产生新的形式?如何不仅仅停留在涂鸦艺术的表层,而是内外深度剖析寻找与视觉传达设计之间的桥梁?在当代语境和新媒体科技下,涂鸦艺术介入设计领域后又会有怎样新的发展?带着这一系列的疑问与思考,笔者立足于涂鸦艺术的图式,开始了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通过对这一领域的探索,不仅提升涂鸦艺术的社会影响,赋予它在新时代语境下的多维度价值;更为此艺术形式的多元和发展添砖加瓦,开启一种与视觉设计联结的跨界新形式,也为今后在此方向研究的人们提供一个新的参考,增添一份新的探索。

研究背景

涂鸦艺术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俨然成为一种世界性现象。这种在争议中发展却又兴盛不绝的图画传统,起源于 60 年代美国城市底层大众的街头文化。西方的涂鸦艺术从违规的街头肆意创作、涂鸦地区划分的合法化、到涂鸦艺术学科的设置和博物馆的诞生,再到如今多元化、多媒体结合的涂鸦艺术形式发展,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演进历史。

文化研究领域上,早在 1983 年,美国便诞生了两部有关涂鸦影像的经典纪录片--Charlie Ahearn拍摄的《野性风格》(Wild Style)与Tony Silver导演的《风格大战》(StyleWars)。片中呈现了对各涂鸦者在家中或街上的创作片段,真实还原了艺术家们涂鸦的构思过程与生活状态,为世人提供了研究涂鸦艺术的宝典与创作的基础范本。同时,也逐步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具有影响力的涂鸦艺术家,如Blek Le Rat,Jean-Michel Basquiat,Keith Haring,Banksy,Pure Evil,Faile,The London Police,WK Interact等。笔者在欧洲走访期间,在街头任一书店均能翻阅到大量与涂鸦艺术相关的英文专着,因此不论从历史还是大众渗入度而言,都可见国外对于涂鸦艺术的研究及其所涉猎的领域探索相对更为宽泛,在视觉艺术、图式领域等也都有着诸多论述及相关着作。

就国内而言,涂鸦艺术这股艺术的春风在 20 世纪末开始吹入国土,尽管短短二十年不到的时间,已然成为一个具有顽强生命力的长期艺术运动,全国各地随处可见它的踪影。国内涂鸦艺术家不断涌现,涂鸦艺术的创作语言和内容形式也随之发生变化--本土文化元素被纳入其中,成为新的表达形式。如老一辈涂鸦艺术家叶永青,曾灶财,张大力,黑荔枝,李球球;当代青年涂鸦艺术家DEBE,4Get,Candy Brid,黑鸡先生Mr.OGAY等。同时,涂鸦团队遍布中国各大城市,不论是民间的自办活动,还是全国性的大规模比赛或展览,都可见此艺术形式正以其张力迅速走入年轻人的文化圈之中。

涂鸦艺术作为一种鲜活、创新的视觉传达语言,萦绕于大众生活周围,重塑着人们的都市文化,它的发展空间无疑不是广袤且具有潜力的。近年来我国对涂鸦艺术的研究虽与日俱增,但多以“网络涂鸦”盛行。在目前我国所涉猎的各中学术论文中,研究涂鸦艺术与视觉语言特征并将其应用于视觉传达设计之中、科学讨论两者的交融与差异尽管俯拾皆是,但对此课题部分仍是泛泛而谈、观点老旧,且举例的论证大多仍是多年前的案例。笔者在图书馆翻阅中文专着时,国内有对涂鸦艺术作理论研究的专着相对较少,多以图片展示为主。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能多维度去探讨涂鸦艺术和视觉传达设计两者的关系,而不仅局限于对它们外部形式的分析以及往昔案例的陈旧研究。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本文试图从涂鸦艺术的历史溯源、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入手,从“外”的具象表达去感知涂鸦艺术,同时以对涂鸦艺术图式的研究角度,剖析其“内”的艺术符号、图像叙事与审美精神,以求对涂鸦艺术有更进一步和深层次的认知。

涂鸦艺术作为一种都市视觉文化符号,出现在大众生活周围,并影响着视觉传达设计。如今以涂鸦为表现风格的视觉艺术设计作品已是恒河沙数。但鉴于涂鸦艺术进入中国时间尚短且无完整的中文理论支持,人们对涂鸦艺术表现语言的应用上大多流于表面与外在的形式。本文将对现有的国内外涂鸦着作及相关文献进行旁征博引,并对来自全球各地的艺术家们的涂鸦或相关结合的视觉设计作品进行分类与解析,观察其在审美与创作手法上的方式和特点,对比涂鸦艺术与视觉传达设计在创作与思维甚至精神内涵上的异同,尝试探索涂鸦艺术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的创新方向,为现有的理论做出完善与补充。

同时,在观察对比中融入时间维度--结合当代语境(如当代艺术与现代科技),试图找寻对涂鸦艺术的图式又一崭新认知,希望能够通过对这一领域的探索,不仅提升涂鸦艺术的社会影响,赋予它在新时代语境下的多维度价值;更为此艺术形式的多元和发展添砖加瓦,同时开启艺术形式的多元化大门,打开一种和视觉设计联结的跨界形式,也为今后在此方向研究的人提供一个新的参考,增添一份新的探索。

三、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阐述涂鸦艺术的图式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研究,所以首先简要介绍了涂鸦的历史发展与创作风格,再通过对涂鸦艺术艺术符号概念以及涂鸦大师作品的剖析,探求涂鸦艺术的内在审美与符号。然后将此与视觉艺术设计结合,在当代的作品案例下,分析两者的表达应用与拓展的可能并进行总结与展望。本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 绪论。讨论了选题的来源、背景与目的、意义,及论文内容与框架。

第二章 涂鸦艺术综述。阐述了涂鸦的源起、发展与创作手法和表现内容,对涂鸦的历程有一个简要的梳理以及对涂鸦的工具和形式等进行了详解。

第三章 涂鸦艺术的图式研究解析。在本章从“符号学”与“图像学”相关角度,深入分析涂鸦的艺术符号与图式的内在审美。同时结合典型的涂鸦艺术大师的作品作为例证解析其艺术符号的运用。

第四章 涂鸦艺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表达与应用。将对涂鸦艺术的研究与视觉传达设计联结,通过对当代作品的解析,分析两者的互动与表达。

第五章 设计实践。本章是笔者在对本文进行总结后结合自身兴趣点所作的涂鸦插画设计。

四、提纲

目 录

摘 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来源与背景

一、选题来源

二、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一、研究内容

二、创新点

第二章 涂鸦艺术综述

第一节 涂鸦艺术的源起与发展

一、涂鸦溯源

二、涂鸦艺术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涂鸦艺术的创作形式演进与表现内容

一、涂鸦艺术的创作手法演进

二、涂鸦艺术的基本表现内容

第三章 涂鸦艺术的图式解析

第一节 涂鸦艺术图形符号简析

一、涂鸦艺术的符号概念

二、涂鸦艺术大师们的艺术符号解析

第二节 涂鸦艺术的图像表达

一、文本与图像的互动转换

二、图像表达的即时性思维

第三节 涂鸦艺术的图式审美

一、表达心灵的幻象之美

二、荒诞世界的童趣之美

第四章 涂鸦艺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表达与应用

第一节 涂鸦艺术的视觉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表达

一、色彩的情感表现

二、线条的运动性与笔触肌理

三、图形空间的形式与构成

第二节 视觉传达设计中对涂鸦艺术表达语汇的应用

一、字体设计--风格化与情感化的应用

二、海报设计--个性与趣味的相映

三、广告设计--时尚与公众娱乐性的结合

三、插画设计--手绘的自由表达

四、公共艺术--城市空间的点缀

第五章 设计实践-毕业设计

第一节 创作背景

一、灵感来源

二、借鉴资料

第二节 《山海经》手绘涂鸦画作创作

一、草图绘制

二、画作表现

第三节 设计延展应用

总结与展望

参 考 文 献

致 谢

五、创新点

把涂鸦艺术与的图式与视觉传达设计通过跨学科的研究,融合图像学、符号学、心理学、视知觉的方式来探究其多元价值,让对涂鸦艺术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表层,而是进行深度的内外剖析,解析其内在的图式审美。

通过实地调查、文献研究、案例分析、跨学科研究和人物走访的研究方法,将涂鸦艺术的纵向时间发展和多元化价值的横向拓展相交叉结合,对涂鸦艺术进行全方位的研究。让其风格形式更好地应用于视觉传达设计中,在涂鸦艺术与视觉传达设计之间搭建一座桥梁,让它具有更大众、时尚、潮流和个性的特质。

结合当代艺术与现代科技,在当代语境下进行更新的深入研究,不仅给涂鸦艺术带来一种新的扩展可能性,也让涂鸦艺术这种独特的语汇给视觉传达设计带来新的形式。

六、进度安排

20XX年11月01日-11月07日 论文选题、

20XX年11月08日-11月20日 初步收集毕业论文相关材料,填写《任务书》

20XX年11月26日-11月30日 进一步熟悉毕业论文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0XX年12月10日-12月19日 确定并上交开题报告

20XX年01月04日-02月15日 完成毕业论文初稿,上交指导老师

20XX年02月16日-02月20日 完成论文修改工作

20XX年02月21日-03月20日 定稿、打印、装订

20XX年03月21日-04月10日 论文答辩

七、参考文献

(一)中文原著[1]陈琦。城市节奏系列:画在墙上的声音--涂鸦文化史[M].山东:山东美术出版社,2010.11:87.

[2]赵毅衡。广义叙述学[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13.12:211-213.

[3]孟瑾,方二。涂鸦Urban Wallpaper[M].第1版。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3.

[4]曹方,乔爽。视觉图式[M].第1版。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1:19-42.

(二)中文译著

[1](美)丹尼格雷戈里。手绘的奇思妙想:49位设计师的创意速写簿[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

[2](德)Rose Fleck-Bangert着。许玉梅译。孩子的画告诉我们什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4.

[3](德)弗里德里希·黑格尔着。朱光潜译。美学[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7:81.

[4](德)瓦尔特·本雅明着。王才勇译。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01:101.

[5](美)鲁道夫·阿恩海姆着。孟沛欣译。艺术与视知觉[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8:228.

[6](美)科德瑞着。陆香,丁硕瑞译。创意城市:百年纽约的时尚、艺术与音乐[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21.

[7](美)苏珊·朗格着。刘大基译。情感与形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12.

[8](俄)瓦西里·康定斯基着。吴玛悧译。艺术与艺术家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08:83-136.

[9](英)安娜·瓦克拉维克。赵成清译。全球视野艺术丛书:涂鸦与街头艺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1:90-136.

[10](西)吉玛·嘉丝奇,琼瑟·阿什辛着。黄超成等译。西班牙现代绘画教程:色彩[M].第1版。

广西:广西美术出版社,2007.12:10

[11]刘隽编。鄢格译。涂鸦变迁Graffiti Now[M].第1版。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5.

[12](英)E.H.贡布里希,(美)朱利安·霍赫伯格等着。钱丽娟译。艺术、知觉与现实[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9:62.

(三)期刊论文

[1]林家阳。涂鸦艺术与涂鸦文化[J].中国广告,2006-03: 23.

[2]杨时旸,张大力。我无法脱离底层[J].中国新闻周刊,2009: 3.

[3]李永超。城市中的涂鸦文化:一种空间社会学的解读[J].美与时代·城市,2017.7:109-110.

[4]晓东。概念流利与图式理论[J].山西师大学报,2010.3:150-152.

(四)学位论文

[1]樊清熹。后现代视角下的涂鸦艺术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6:33-35.

[2]周成璐。公共艺术的社会学研究[D].上海:上海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3.

[3]王冰冰。涂鸦艺术符号的视觉审美取向研究[D].湖南:湖南工业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8.6:38-39.

第7篇:当代科技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作为人类社会早已存在的应用写作与文学写作两大部类的写作活动,其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水平存在着应用写作滞后于文学写作的现状。由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应用写作人才的需求,当今应是真正建立起科学化的、当代应用写作学理论体系和教学训练体系的年代。“当代应用写作学”的理论与训练体系,应由“两个理论层次”:“当代应用写作原理学”和“当代应用文体写作与训练学”共“九论”构成,在“九论”研究中要科学界定其研究对象、范围、内容和重点。

一、问题的提出

新时期写作学理论研究与建设经过三十年的探索和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写作学理论专著、教材和论文成果的丰硕,足以令我们感到鼓舞和振奋。然而,作为人类社会早已存在的两大部类的写作活动——应用(或实用)写作与文学写作,其学科理论研究水平相比较而言却存在着一定的不平衡性,即应用写作还滞后于文学写作的研究水平。

应该说,近二十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普遍从重视文学写作研究转向了越来越重视应用写作研究。在应用写作研究领域,同样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诸如著作、教材和论文等),其中不乏有创新之作。但从学科建设的视野审视,应用写作学还未能形成较为完备、科学的理论体系;应用写作教程,仍明显地停留在“知识+格式+例文”的经验和方法的归结层面上,未能建构起深刻揭示应用写作自身本质特征和内在写作规律的科学化的理论与训练体系。当代应用写作学还未能出现像“文学写作学”那样的诸如“诗歌创作论”、“小说创作论”、“散文创作论”、“戏剧影视文学创作论”等那么多的宏篇理论巨著。这种研究现状不能不令我们写作学界同仁倍增时代责任感。

2O世纪9O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更新了人们的思维观念,开阔了人们的研究视野,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都在逐步转轨变型,现作活动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应用文体写作的适用范围几乎遍及了国内外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外交、商贸等各个领域和科学技术、文化交往的各行各业。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建设对应用写作人才迫切需求的客观事实,不允许人们对当代应用写作学的研究与理论建设问题等闲视之,所以,20世纪9O年代成为应用写作大发展的年代,成为应用写作学的理论体系和训练体系逐步形成的年代。笔者认为,到了21世纪初期的今天,应该是当代应用写作学的理论研究和建设尽快提高质量和层次与水平的年代、是真正建立起科学化的当代应用写作学理论体系和训练体系的年代。

二、首先应准确界定当代应用写作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与内容

建立科学化的当代应用写作学的理论体系和训练体系,首先必须弄清楚和回答四个重要而又基本的问题,即何谓应用写作?何谓应用写作学?应用写作学独特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应用写作学的研究范围与内容如何界定?这些根本而又重要的理论问题。写作界学者们虽已有多种论述,但认识却很不统一。

我们说,作为人类所特有的精神生产的写作实践活动主要分两大部类:一类是具有审美功能的文学写作活动,一类是具有实用功能的应用写作活动。所谓“应用写作”,是指在经济社会管理中,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种商贸组织所广泛运用的各种行业性的常用文章的写作。它一般包括处理公务的机关应用文和处理私务的日常应用文两大类。

从现当代文体分类学的角度看,写作学界一般把当代文体分为四大部类,即文学类文体、应用类文体、理论类文体、新闻类文体。而广义的应用写作,除包括上述应用类文体(公务应用文和日常私务应用文两大类)外,还包括一些习惯上人们不称之为应用文的新闻文体、理论文体等,人们又多以“实用写作”称之(相对于文学写作而言)。

就当代应用写作(广义)而言,又通常把它分为四个部类:第一类是行政公文写作(十三类);第二类是工作事务文书写作(诸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工作报告等);第三类是日常应用文写作(诸如书信、申请、协议等);第四类是行业专用文书写作(诸如法律文书、财经文书、新闻文体、理论文体、外交文书、军事文书、科技文书等)。对现当代应用文体要进行系统归纳分类,可多至数百种。

应用写作的“应用”二字,是其基本的特性和功能,它具有以下四层含义:一是它的写作内容是经济社会管理和社会生产与生活以及实际工作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具有直接的应用价值,在经济社会管理中起到“中介性”①和“工具性”的功能作用(它不像文学写作那样对阅读欣赏者只是在潜移默化中产生思想情感的共鸣作用);二是它有着直接明确的写作目的,或传播信息、或交流经验、或指导工作、或指挥行动、或协调关系、或告知事项等,其针对性很强,行使着行政管理的社会职能(它不像文学写作那样主要是为了审美愉悦和消遣,作者的创作思想是靠“形象”描写本身予以间接地表现的,其创作目的在于寓教于乐,陶冶人们的情性);三是它的写作表现方法不是采取文学写作的艺术化的方法(如虚构、夸张、典型化等),而采用的是朴实简练、准确真实、实录直书式的表达方法,直接宣明写作的主旨和目的,靠无可置疑的事实材料表述和逻辑分析论证来理智地“说话”;四是它的文体结构组合形式一般都有大致的规范性和格式化的要求(它不像文学文体那样没有结构的格式化要求,追求创意性的特色)。由此可见,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工作问题、明确写作目的、真实具体的写作内容、朴实简练和准确直书式的语言表达、写作格式规范性的要求、直接产生实际工作效率的写作价值,以及在经济社会管理中起到“中介性”和“工具性”的管理功能作用等特点,构成了当代应用写作活动的本质特征。

应用写作和文学写作其精神劳动的最终成果形式固然都是文章,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客观事物在作者头脑中思维、反映的产物,运用的表达工具都是语言文字,写作目的都是为了表达思想情感和传达信息,但二者的区别却是十分明显的。最本质的区别在于二者的社会功能作用不同:应用写作的直接目的和作用主要在于指导经济社会的生产、发展和管理,以及日常工作的开展,主要行使经济社会管理的“实用性”功能;而文学写作的主要功能是“审美性”,即通过艺术形象的塑造,对阅读欣赏者实现着审美愉悦和陶情冶性的教育影响作用。“实用性”是应用文体写作成为经济社会管理的“中介”和“工具”的本质功能;“审美性”是文学文体写作成为大众“审美欣赏教育”的本质功能。这既是两种写作活动的“个性”特点,又是二者的本质区别点。

由此论之,所谓“应用写作学”,就是研究现当代应用文章的写作特点、过程、功能作用、写作规律和写作规范、方法、技巧的一门学问。

根据同志的“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矛盾论》)之说,应用写作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当代应用类文章在写作实践活动过程中所具有的各种特殊的矛盾性的问题。

由应用写作的特殊的矛盾性问题,决定了当代应用写作学的主要研究范围和内容应由九个方面构成:一是应用写作活动运作过程、特征、功能和写作规律的研究;二是应用写作学理论体系构成的研究;三是应用写作活动产生、发展历程和历史经验的研究;四是应用写作作者应具备的智能素养研究;五是应用写作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论的研究;六是应用文体的分类与分类原则和方法的研究;七是各类各种应用文体的写作原理、写作规范、写作方法和技巧的研究;八是各类各种应用文体的写作训练体系和训练方法的研究;九是当代应用写作工具与手段的现代化变革(如电脑写作操作技术)的研究等。

三、当代应用写作学理论与训练体系的建设

由以上对当代应用写作学的学科概念、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内容的探析,我们认为,建立起科学化的“当代应用写作学”的理论体系与教学训练体系,应由“两个理论层次”与“九论”构成。其理论体系的层次构成为:

上编为写作基础理论层次:“当代应用写作原理学”,主要由五个部分构成:

(一)应用写作行文过程、特征、功能与规律论——主要是对当代应用写作行文运作过程的研究,包括对应用写作的取材、炼意、谋篇、行文、定稿、成文与行文办理程序的研究;包括应用写作活动的本质特征、社会功能作用、写作行文规律的研究等。它旨在阐明应用写作活动行文运作过程的特点、内容与规律。

(二)应用写作理论体系构成论——主要是对应用写作学的研究对象、范围、任务、内容、方法和理论体系构成的研究,以及对应用写作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与区别的研究等。它旨在阐明如何科学地建构当代应用写作学的学科理论体系与训练体系。

(三)应用写作产生发展流变论——主要是对应用写作的产生与发展历程、学科理论的逐渐形成与发展、国内外应用写作学的研究状况等理论问题的研究。它旨在阐明应用写作产生、发展与演变的特征、内在规律与历史经验。

(四)应用写作作者智能素养论——主要是对从事应用写作的作者应具备的智慧、能力、素养以及智能结构如何合理形成的研究。它旨在阐明从事应用写作的作者要成为高素质的写作人才应该具备的主、客观条件和智慧与能力。

(五)应用写作教学目标与方法论——主要是对应用写作课程的教学职能、培养目标、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研究。它的研究应做到:针对不同专业的特定教学对象和培养对象,制定科学的培养目标、文体写作与训练的类别和内容。针对长期以来写作教学与社会对写作人才需求存在的偏差问题,其研究应注意做到:纠正写作教学目的的误区,使应用写作人才的培养与当今务实致用的社会需求相结合;纠正写作教学培养目标的误区,使应用写作人才的培养与为当今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相结合;纠正写作教学方法的误区,使应用写作人才的能力培养与人文素质的全面提高相结合;最终实现“懂理论、会写作、能办文”的(“学者+作者+实务者”)“三位一体”应用写作人才的培养目标。

下编为写作技术理论层次:“当代应用文体写作与训练学”,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

(六)应用文体分类论——主要是从文体分类学的角度对当代应用文体分类的原则、标准、方法、意义和作用等进行研究,从而对当代所有应用文体作出系统、全面、科学的类别划分。它旨在阐明各类文体的独立意义、个性特征和社会功能作用。

(七)各类应用文体写作原理、规范、方法论——主要是对当代各类各种应用文体的文体特点、写作原理、写作规范、写作方法与技巧等的研究。它的研究应做到各种文体写作原理、写作规范和写作技法论述的理论性与写作实践训练的可操作性达到有机结合;其研究应改变过去那种“知识+格式+例文”的旧格局,构建起“写作理论+写作规范+写作方法技巧+例文导学”的新模式,力求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八)各类应用文体写作实践训练论——主要包括对各类应用文体写作教学实践环节的写作技能训练(工程)体系的研究;各类应用文体写作训练效果测评体系的研究等。它旨在阐明各类应用文体写作技能训练的特点、内容、过程、途径、方法和写作规范与要领等,应力求达到文体写作理论指导与文体写作实际训练的有机结合与最佳结合。

第8篇:当代科技论文范文

随着今年全国经济形势的好转、铁路改革的深化和机车车辆产品市场需求的扩大,我厂今年的经营状况有了明显的好转。基本上实现了扭亏的目标。但工厂的资金仍然很紧张,很多技改、大修项目欠帐太多,技术革新和技术攻关活动很难组织。使我们科协工作受到很大限制。尤其是去年九月,工厂为了增加销售额,把我们科协的科技咨询业务全部上收到工厂销售部,使我们技协本来就不高的经济收入更陷入困境。如果没有我们自己的经济实体,我们的工资都成问题。这就迫使我们必须下力量加强实体建设,调整我们内部的核算分配机制,在基本保证我们自己工资的前提下,尽量筹积一部分活动经费,力所能及地开展科协的活动。今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发展经济实体,落实经济责任制,巩固科协经济基础。

今年初,我们对办公室内部机构和作用进行了调整,并相应制定了经济责任制考核办法和职能作用考核办法。打破了过去的统算统分,形成了按经济效益和职能作用独立的考核机制。明确了各部门工作的指标和目标,并实行独立核算。一年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科协自己创办的机械加工厂在去年股份制改造的基础上,实现了经理和骨干的新老交替。使企业在年轻化、产品化、规模化方面有了新的进展。经济效益得到巩固。科技楼自年初施行独立承包以来,充分挖掘内部潜力,不断寻求新得经济增长点,调整资产和人才的合理配置。经营和管理有了很大提高。不但承担起科技楼所有消耗费用和办公室一半在职职工的工资,还自费更新了一部捷达汽车。增加了科协的自有资产。办公室本部在搞好科协活动的同时,注意资金的合理利用和投资收益的回收。有效的保证了科协的经济来源。弥补了失去厂内科技咨询业务收入的损失。为科协的生存和科技活动的开展提供和了有利的保障。

二、围绕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开展科协活动。

我们对办公室内部机构的调整和独立考核机制的实施,使办公室本部的职能作用突出出来。使我们可以拿出更多的精力,投入科协活动的开展。今年,我们围绕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在科普宣传、科技论文评选、科技讲座、科技培训以及丰富科技人员业余文化生活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5配合社会形势和工厂中心工作,开展政治与科普宣传教育。今年我们的科普橱窗共出刊八期。(160个版面)

5春节前,我们与厂报社联合,搞了一期集知识性、科技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科技知识竞赛活动。主要内容是一年来厂报上刊载的工厂科技信息、科技动态以及与铁路机车车辆行业有关的科普知识。全厂职工踊跃参加,共收到答卷846份,由于大家认真查阅有关资料,答卷的正确率很高。有124人获奖。

5今年三月,我们还组织全厂科技人员参加了中国科协举办的科学知识答题活动。我们作为一个分赛区,把中国科普研究所出的科学知识竞赛题转载在厂报上。还买了80本《当代科学知识》发至各科协分会供大家参考。此次活动得到广泛参与,共收到答卷1860份。(全部报到中国科协科学知识竞赛组委会)经验卷,95分以上的就有951份。我们为随机抽取的120名参赛者发了奖。此次活动获中国科协科学知识竞赛组委会组织奖。

5今年上半年,我们组织了科技论文评选活动。对征集来自科技一线的40篇科技论文,组成了包括总师、副总师在内的专家评审组进行了认真的评审。最后以打分的办法评出一等论文二篇,(各奖1000元);二等论文四篇,(各奖800元);三等论文六篇,(各奖500元);四等论文八篇,(各奖100元)。并将入选论文编辑成科技论文集印刷1000册,用于厂内外科技交流。我们还从中优选四篇推荐参加第四届__工业企业优秀科技论文评选。其中两篇获三等奖,两篇获鼓励奖。

55月16日,协助__市技协在我厂工人文化宫举办了由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袁正光教授主讲的科技报告会。各单位参加报告会的有600多人,其中我厂职工有近500人参加。

5今年9月中旬至11月中旬,我厂科协配合教育处,举办了工厂中层领导干部微机基础知识普及培训班。以适应办公自动化和信息化的要求,提高其掌握、运用微机进行办公的能力。这次参加培训的共有196人,按不同的基础分为A、B、C三个班,每周半天脱产学习,有考核,有考试。大家感到收获很大。

5在“__科技周”活动中,我们组织科协、技协骨干50多人,参观了中国科技馆、观看了穹幕电影《梦想成真》并游览了居庸关长城。

5评选厂级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26名,并又科协出资组织他们赴张家界、三峡参观旅游。

5今年,我们出资两万多元给全厂1400多名科协、技协会员每人购买了一本由我们总公司编辑出版的《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新技术》,做为日常学习的科普资料。也为 我们下一步组织科普知识竞赛打下基础。

5今年我们还在全厂科技人员中,组织了业余飞标比赛。先给各分会配置了120个标盘,让大家练习、选拔,然后进行分组预、决赛。共有近千人兴致勃勃地参加了这项活动。三、配合厂工会开展“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活动。

今年四月份,厂工会下发文件,决定在全厂职工中开展以“技术比赛”、“创一新”和“征三绝”(绝活、绝技、绝招)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活动。我们科技协办公室做为组织成员之一,积极配合这项活动的开展。

第9篇:当代科技论文范文

英文名称:Contemporary Foreign Languages Studies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当代外语研究》编辑部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上海市

种:双语

本:16开

国际刊号:1674-8921

国内刊号:31-2039/H

邮发代号:4-303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0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