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职生英语论文范文

高职生英语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职生英语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职生英语论文

第1篇:高职生英语论文范文

(一)学习意识淡漠

高职生的智力因素不是学习英语成败的关键,而非智力因素却是学生学好英语的最大障碍。改革开放的社会、全球贸易的世界、竞争激烈的就业,都需要学生有英语的一技之长,但是,学生对高职阶段英语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倍感茫然。学习无目标、无计划、无准备、无方法、无认知,依赖老师,依靠课堂。学习仍沿用高中时的背诵和做题为主的方式,被动学习和机械学习成为了高职生学习英语的普遍现象。对自我的无束,对英语的无趣,对学习的无法,对知识的无求,对未来的无望导致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淡漠。

(二)学习习惯懒散

很多学生上英语课“三不带”,即不带书、不带笔、不带本,上课迟到、睡觉、玩手机非常普遍。对英语课不预习、不听课、不复习;英语知识不笔录、不记忆、不练习;英语技能不动口、不动手、不训练;高职生学习盲目性大,没目的、没目标、没计划、没准备;学习随意性强,不努力、不积极、不主动、不自信;学习主动性差,被动性、机械性、他主性、随意性。习惯不是一日养成,英语不是一日学好,很多学生对英语望而止步,英语课懒散懈怠、自暴自弃便成了一些学生的常态。

(三)学习策略缺失

高职生不仅学习意识淡漠、学习习惯懒散,而且学习策略更是欠缺。不能掌握背诵生词方法——词汇量少;不会掌握认知分析策略——语法错误多;不会掌握交际交流模式——听说能力差;不会掌握阅读理解的技巧——阅读水平低。英语学习策略的缺失导致学生英语学习没有目的性、没有成就感和愉,制约了学习能力的发展,妨碍了学习效率的提高。

(四)学习能力薄弱

高职生学习意识淡漠、习惯懒散、策略缺失,最终导致的是学习能力薄弱。高职英语考试仍是检验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考试成绩仍是衡量学生学习好坏的主要标准。教师还多沿用传统的教师主导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学生感到学习过程枯燥、乏味,学习内容重理论轻实用,考试形式无法体现自主发展和个性展示。学生对生词的记忆能力差,对语法的概括能力差,对文章的阅读能力差,对信息的转化能力差。讲英语是“哑巴”,听英语是“聋子”,读英语是“瞎子”。有些学生学英语“事倍功半”,不愿学、不会学,所以才没学会、没学好。

二、素质教育下培养高职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实施素质教育要体现高职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着眼于高职生职业发展的要求,引导和培养高职生的学习态度、意志、能力和策略,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全面提高高职生的综合素质。掌握英语能提升高职生的层次和素质,能提高自身的就业机会和社会竞争力,是现代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标志。素质教育体现能力与创新,要求学生有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将英语知识、文化意识与素质修养有机结合。语言知识是基础,交际应用是根本,素质教育是内涵。素质教育培养高职生的学习意识、态度、意志、策略和能力,自主性学习是学生在学习目标的要求和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认识结构和需要,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完成具体学习任务。高职的学习过程是实践—理论—实践的过程,翻转式课堂、任务型教学、理实一体课程都要求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创新应用。英语学习结合专业为未来岗位服务,英语掌握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层次,拓宽就业渠道,改变命运轨迹,自我意识上要“能学”,内在学习动机上要“想学”,掌握学习策略上要“会学”,学习意志上要“坚持学”。自主的意识、坚定的态度、坚韧的意志和有效的策略,可以克服学生对英语的畏惧心理和畏难情绪,增强学习信心,提高英语水平和综合文化修养,顺应市场经济需要,真正成为高技能型人才。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高职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提高,不单对英语习得,知识获取,甚至对学生终生学习和工作,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素质教育下高职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自主意识是指学生对自己的意识,包括自我认知(对自己的观察、思考、想象、判断、评价等)、自我体验(对自己的接纳、肯定、喜欢、赞美、尊重等)、自我控制(对自己的动机、情绪、理想、行为、监督等的调控)。美国斯坦福大学的FredHangadon说:“Halfofacollegeeducationhastocomefromthestudent”。高职学习期间应加强对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让学生自己管理好自己,积极、主动、自觉地学习知识、技术和能力。首先,培养学习自我中心意识。课堂上教师应从“teacher”成为“director”,引导和指导学生学习英语。学生应由“student”成为“researcher”,自主和探究学习,从“学”英语转变为“用”英语,逐步消除厌学情绪。英语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实际出发,学习学生感兴趣和有用的东西,学一点,用一点,学以致用,树立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其次,培养学生自我构建意识。根据学生知识和能力差异选择学习内容,可难可简,可长可短,从“被动学习”向“主动探究”转变,贵在参与学习,从自主学习中获得乐趣和满足感,然后,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意识。通过循序渐进地学习,使学生在学习态度上从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在学习效果上从“学习的奴隶”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最后,培养学生自我体验意识。从学习认知上由英语学习“无用论”变成“有用论”,知道为谁学、为什么学,我行、我能、自我认可,我能学习英语,我能学好英语,英语能为我所用,英语能助我成为有用的人。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培养高职生形成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学习意志品质,积极主动、努力拼搏的学习态度,自我约束、自我调节、自我管理的学习能力,以及自主、探究、反思、总结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能促成一种学习倾向。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学习态度端正——“要学”,学习目标明确——“想学”,学习策略恰当——“会学”,学习意志坚定——“好学”。从课堂常规讲,课前确定目标、制定计划、自我检查,课间提前预习、认真听讲、及时复习,课后查缺补漏、勤于思考、自我总结。从英语学习方面说,坚持自觉练习听力、朗读英文、记忆生词、阅读文章。从学习方法上说,情景交际——练习听说,任务驱动——读写明确,自我调控——有的放矢,团队合作——互助协作。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自我准备、自我计划、自我调控、自我理解、自我探索、自我归纳,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学好英语。高职生只有尽快适应从基础教育的被动学习向高职阶段的自主学习转变,才能提高高职英语学习的能力和水平。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就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的学习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包括学习策略、认知策略、自我监控策略、自学策略、实践策略等。Holec认为“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对过程和内容的心理反应”,即给予学习者机会,选择和实施学习策略。《英语课程标准》将学习策略正式列入课程的内容和目标,指出:“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且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高职生由于英语基础差而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面对大学英语,减轻心理压力,消除抵触情绪,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责无旁贷的发挥主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教材、网络、电视等方式多途径学习;指导学生探究适合自身的教学策略,更成功,更有目的,更愉快地学习,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英语学习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管理自己的学习行为技能的运用和发展,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开展小组讨论,发表意见看法,探究质疑问题,自主习得知识。高职生适用简单、直观的策略,趣味性强、实用性强的策略,易操作、见效快的策略,对于策略的掌握和应用,教师要通过策略展示—示范—训练—评估—扩展等环节,培养学生运用策略的意识、习惯和方法,让学习策略对高职生的英语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英语是国际社会交流交际的工具,高职英语学习的主要目的不仅要强化交际运用、沟通与交流,而且还要突出实用功能,服务未来岗位需要。高中英语与高职英语的根本区别在于高中学英语为考试,而高职学英语为专业应用服务。根据《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高职英语课程的目标是“职场交际”、“学以致用”,而不是“理论知识”和“考试成绩”,目的是“应用”,而不是“应试”。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英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高职教学必须坚持英语语言知识与学生专业实际应用的结合与统一,用实际应用验证所学英语知识,使学生从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服务专业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教师要根据语言内在知识发展的需要设计教学活动,用“知识内化”的心理特点挑战学生潜能,用语言“检验假设”监控学生的策略尝试,用“语言输出”了解学生的技能运用,用语言“支持”创造交流、激励、互助、合作的机会和课堂气氛。让学生“用中学”习得知识,“学中用”实践技能,自主、独立地进行英语的学习、探究、实践与总结。

四、结语

第2篇:高职生英语论文范文

(一)教育生态学

由美国学者劳伦斯•克雷明提出的“教育生态学”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兴起的一门交叉边缘学科,是生态学原理与方法在教育学中渗透与应用的产物。它依据生态系统、自然平衡、协调进化等生态学原理,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揭示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生态机制,进而掌握并指导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该理论为后来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种重新审视教育的思维模式,它促使教育者们在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及其成因时重视各教育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及整体性,从而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率,在宏观和微观层次上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是美国教育家杰克逊于1968年在其《课堂中的生活》一书中正式提出的。根据现代西方课程理论,“隐性课程”是相对于“显性课程”的一个学术概念,是对学校课程的拓展与延伸,是“课程内外间接的、内隐的,通过受教育者无意识的,非特定心理反应发生作用的教育影响因素”。如果说显性课程是以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形式明确陈述的课程,那么隐性课程则是以教育的物质环境、精神氛围等方式存在的、未明确陈述的课程,两者在教学过程、教学结果,以及教学环境三个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具体说来,隐性课程具有以下特点:1.内容的多样性;2.影响方式的弥散性、间接性和持久性;3.影响效果的双重性;4.功能的潜隐性。就学校而言,隐性课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层面:1.制度层面:主要是指学校的成文或不成文的制度对学生产生的间接内隐的影响;2.物质层面:主要指校内建筑、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对学生产生的影响;3.精神层面:主要指思想观念、人际关系、校风、教师的行为作风等。

(三)教育生态学与隐性课程的关系

从隐性课程的定义中我们不难发现,以教育的物质环境、精神氛围等间接而内隐方式存在的隐性课程,其建设实质就是教育环境与教育氛围的建设,构建良好的隐性课程其实就是对教学生态系统环境的优化,具体到学校,就是对学校内部生态环境的优化,即学校物质环境、组织环境和规范环境的优化。由此可见,隐性课程与教育生态学在研究视角、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上一脉相承、不谋而合,而教育生态学所强调的联系共生,动态平衡、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等原则都能被有效的借鉴并运用到隐形课程的构建中,从而使隐形课程的建设更具科学性与有效性。可以说,离开生态学所揭示的三大环境系统,即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隐性课程研究也就失去了它所要探索的对象。

二、高职院校英语隐性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始终存在以下困境:1.学生学习习惯与自觉性差,缺乏学习动力与热情、自卑厌学情绪严重;2.学生知识结构不够完善,综合素质相对薄弱;3.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教学资源不足,教学模式单一。与此同时,英语学习强调重复记忆,枯燥乏味,需要较强的毅力、耐力、学习内动力、良好的学习氛围与精神鼓舞。而所有这些困境与问题,单纯依靠显性课程的力量是难以解决的。依据现代课程理论,课程是一个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复杂体系,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虽然各有特点,但两者在很多情况下相互依存、互为补充。显性课程展示明确的教学目标与任务,隐性课程则为目标的实现趋利避害,营造有利的环境与条件。只有两者相辅相成、协调发展,才能更好的实现英语教育和教学的目标。可以说,高职英语教学面临的困境,更需要隐性课程的有效配合与支持。

三、教育生态学理论指导下的高职英语隐性课程构建策略

为了将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进行有效融合,笔者从目前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以“教育生态学”所倡导的整体性、联系性及平衡性等原理与机制为原则,从教育生态环境的优化入手,从制度、物质和精神三个层面提出构建英语隐性课程的策略,以期能对高职英语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高有所帮助。

(一)制度层面

1.学校制度层面制度层面是隐性课程建设的保障体系。制度实际上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它对教师和学生价值取向和角色抉择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在我国目前的教育管理体制下,学校管理层在外语教学上的观念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该校英语课程的走向和实际执行情况。在有的职业院校,尤其以理工专业为主的学校,大学英语和专业英语经常被视为费时低效,甚至无用的课程,此观念所导致的结果就是大量删减甚至取消大学英语课程或专业英语课程。同时对外语教师的培养和发展也相应降低。由此,英语隐性课程能否在高职院校顺利展开,管理层对英语教学的态度和观念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2.系部制度层面除了学校全局性的规定,各专业系部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来促进英语隐性课程的开展。例如:外语专业可实行早读制度并将之纳入期末考核评定;外语专业学生必须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或达到某个分数才能毕业或才能参加优秀毕业生的评选。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则根据专业特色和未来就业与外语运用的关联程度,采取适度的规定,例如外贸、报关、酒店等专业,要求学生必须通过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或B级才能毕业。

(二)物质层面

1.校园布局、教学设施、课外活动美国学者德伯里认为,校园各种物质景观积淀着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的价值,蕴含着巨大的潜在教育意义。由此,我们应努力创设有利于语言学习的校园环境和教学设施。例如,在图书馆、体育馆、食堂等公共场所,悬挂中英文对照的名言、警句、小常识或温馨提示;学校的各类课室、各部门办公室、各类公共和专门设施可采用中英对照的方式来标明。学生置于这样的环境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学会一些英语词汇或表达方式。同时,学校或系部应积极搭建英语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免费的网络学习室,不断丰富学生的英语学习资源。图书馆也应不断丰富更新英语图书的收藏,多引进英文原版图书、报刊和杂志。学校和系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邀请外国专家开设英语讲座,组织全校性质的英语竞赛,开设英语选修课,开办英语广播台,建立英语角,开展英语板报宣传栏,从而构建一个全方位、多维度的英语教学环境。2.教室布置、班级规模、座位编排教室是学生外语学习活动的主要地方,也是物质形态的隐性课程的主要载体。良好的英语课室环境包括三个方面:(1)教室布置:应尽力营造和突出外语氛围,例如在课室粘贴英文的名言警句,让学生定期轮流制作英文板报。(2)班级规模:根据格拉斯———史密斯曲线分析,人数少的班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师生关系更融洽。由于英语教学更强调实操与师生互动,所以在英语班级规模上,不应超过30人。(3)座位编排:大量的研究结果证明,课堂座位编排方式对学生的人际关系以及整个学习活动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我国学校教室多采取传统的‘秧田式’座位模式,这不太利于师生以及学生之间的语言交流,并造成师生间非平等的关系。由此,外语课堂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灵活采用圆形排列法、小组排列法、马蹄形排列法等不同的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三)精神层面

1.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风气作为隐性课程的深层结构,精神层面具体表现为校风、教学观念、价值取向、人际关系等。校风、班风是学校的一种集体行为风尚和无形的环境因素,这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以一种潜在的方式支配着集体成员的行为和生活。由此,营造积极向上、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氛围非常重要。2.营造良好的英语课堂心理环境轻松、愉快、上进的课堂教学环境是隐性课程精神层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并创建和谐健康的课堂环境,才能确保教学质量与效果的提高。首先,我们要优化课堂环境,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针对高职学生英语学科基础薄弱的特点,尊重学生不同需求以及个性化特征,平等的对待每个学生,多给与他们肯定性评价,让他们在课堂上充满自信。其次,教师要经常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改革与创新,积极创造民主的课堂氛围,对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进行分析,采取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勤于思考、乐于实践,使他们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厌学变成乐学。3.提高英语教师综合素质在学校教育活动中,教师的个人修养和教学行为被认为对学生学习和行为培养具有最直接的影响。除了知识水平、教学方式以外,教师的仪表气质,思维方式,个性特征,言谈举止及师生间关系等均会以潜在方式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所以,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下,英语教师应不断增强责任意识、情感意识和创新意识,在英语教学中突破教材,积极挖掘教材内隐含的内容,在英语课程实施中增加人文关怀和文化取向,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四、结语

第3篇:高职生英语论文范文

关键词:职高;英语;动机;情绪;自信心;兴趣

1职高生英语学习中的心理问题

1.1学习动机欠缺。职高学生的一个普遍性的特点就是学习没有明确目的,这点在英语学习中表现的也很突出。由于不知道学习英语有什么用,怎么来学习,认为出国、上大学与自己无缘,何必学英语,导致外无压力、内无动力,没有学习的欲望和要求,没有学习的紧迫感。也有的学生学习英语只是为了应付差事和免受教师家长的责备,认为自己所学专业与英语无多大关系,不会英语,同样能掌握该专业技能,同样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在学习上表现为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是学习的奴隶。

1.2学习情绪消极。有的职高学生因英语基础差,思想包袱沉重,顾虑重重而产生焦虑,常为学习英语而惶恐不安,上课时怕被老师提问,思想难以集中,严重影响学习,学习差又会引起新的焦虑,不少学生陷入焦虑与学习成绩不好的恶性循环中不能自拔。有的学生有强烈的独立意识,这种意识驱使他们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安排和指导。他们可能以前跟老师发生过争执,或由于英语成绩不好受过教师、父母的批评,没有得到同学的理解和支持,特别是没有得到老师的同情、关怀和鼓励,得不到公正的处理,自己又不能正确对待,从而形成情绪上消极、行动上对立的一种扭曲心理,和任课老师产生“对立”情绪,转而对英语学习产生“反感”、厌恶英语,放弃英语学习。

1.3学习信心缺乏。有些学生已经认识到学习外语的重要性,有认真学习的决心,而一旦遇到具体问题,又觉得自己缺乏学习外语的才能,一无是处,丧失信心。有的学生由于英语考试屡次失败,又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法,感到学好英语没有希望,丧失信心,看到英语书就头疼,把学习英语视为畏途,往往唉声叹气或独自垂泪,认为自己太笨了,产生自卑心理。

2职高生英语学习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2.1社会、家庭原因

任何心理问题的产生都与思想问题的产生一样,都有着深刻的社会及家庭原因。学生英语学习心理问题的产生也是如此。现在社会上,真正用英语的人还是少数,再加上很多没有学过英语的人照样创业、照样发财,英语的重要性被许多人忽视。而作为独生子女的这一代中学生,他们的生活比较单调,所接触的生活空间也很狭窄,父母的误导、社会上一些消极观念、不良风气的影响,使他们产生了一种新的“读书无用论”、“外语无用论”思想。家境的富裕,使他们产生了一种依赖性强、懒惰、自私、不能吃苦等心理缺陷。他们在学习上不愿下苦功,稍碰到点困难就畏惧不前,产生厌学、拒学心理。

2.2教师原因

教师是决定学生学习情绪的最主要的外部因素。一方面,教师对待学生的情感、态度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现在职高的许多教师往往以为职高生已经成年,思想意识较独立,自学能力较强,不用教师多管,往往上课来去匆匆,课后较少深入到学生中去,缺少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师生关系冷淡,造成师生之间情感上的分离与隔阂,容易引发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当前,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仍有部分教师把有限的课堂时间大部分或全部花在词语解释、中文翻译、语法分析和归纳规则上,教法单一且模式化,忽略学生自主学习,忽略学生的语言实践,课堂气氛沉闷,对学生英语学习不从方法上给予正确的指导,久而久之,必然导致学生兴趣索然,厌烦心理由此而生,并日趋严重。

2.3学生自身心理原因

畏难自卑心理。有的学生入学时雄心勃勃地制订了学习计划,准备大干一场,可一遇到困难和挫折,便望而生畏,失去耐性。有的学生回答老师提问时唯恐答错,有的学生考试时紧张过度,头脑一片空白,有的认为自己的英语底子薄,根本就不是学英语的那块料,畏难情绪较大。

受挫不振心理。有些学生从初中到职高,英语都是弱项,加上学习不得法和不良的学习习惯,屡经失败,反复努力也不见效果,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学生学习不得法或对失败归因不当以及教师对学生期望过高等,都可能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受挫心理的产生,从此一蹶不振,自暴自弃。3健全职高生英语学习心理的对策

3.1强化学习动机

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关键的是引导学生正确归因。归因理论提出者维纳认为:归因是一个人用来解释自己或他人行为活动成败的原因的看法。他认为,可把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即责任主要归结于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以及运气(机遇)好坏这四个因素。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对成败有不同的归因,并对其后继行为产生巨大的动机作用,而起动机作用的关键因素是能力和努力这两个内部因素。因此,教师应纠正学生的归因偏差,尽量引导学生把失败归因到自己努力程度不足上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防止受挫失败的学生归因偏差。

3.2提高学习兴趣

英语教师要因材施教,辨证评价,给学生创造一种轻松舒适的学习氛围。任何好的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同样适合所有的学生。只有在一般教学的基础上,同时估计到每个学生的智能发展水平、认知活动的特点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性格、习惯等,采取相应的个别教学措施,才能使所有学生都有效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教学不仅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感情互动交流的过程。师生之间是否融洽直接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因此,教师要重视感情的投人,要用真心的爱唤起学生的共鸣,通过自己的言行,给学生传递亲和、信任的情感信息,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第4篇:高职生英语论文范文

美国教育家温斯顿·布伦姆伯格曾说过:“采取只知语言而不懂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语言与文化自古以来就是不可分割且相互渗透的。人类用语言创造了文化,文化反过来又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广义上说,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政治经济制度、宗教信仰、风俗人情的总和。在教学中,我们常把文化分为两个层面:即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通常交际文化要比知识文化更直接地影响跨文化交际和言语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对文化所包含的这两个层面的熟悉、掌握、运用程度,就是我们要探讨的社会文化能力。

中国加入WTO以后,社会对涉外人才的培养数量和层次提出了更高要求,各行各业对外向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也愈益迫切。高职英语教学作为高职教育与社会需求接轨的一个重要环节,日益受到重视。但从目前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来看,还存在很多不足。例如:(1)高职学生入学成绩参差不齐,英语基础相对薄弱,阅读、听说能力也比较差。大约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学生只能进行最简单的日常生活会话。(2)高职英语教学的师资力量不是原来中专学校或中学里过来的,就是刚毕业的应届生。教学方法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特点,事倍功半。(3)在英语教学中,人们普遍忽视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认为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语言知识的传授,没有把文化渗透和学生的语用能力相结合。

2000年10月,教育部高教司组织修订的《高职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明确提出了“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教学目标。[1]新的基本要求体现了以下特点:(1)高职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突出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2)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将语言基础能力与实际涉外交际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满足21世纪经济发展对高职人才的要求。(3)为适应改革开放对涉外业务交际能力的需求,加强听说能力的训练以及加强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职外语教学的当务之急。

高职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进行涉外交际,高职英语教学应加强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但是,应用能力不但泛指应用语言的一般能力,更是指把语言运用到实际涉外交际环境中的能力。后者也可称为“社会文化能力”。应用能力是社会文化能力的基础,社会文化能力则是应用能力的最终表现。因此,高职英语教学应以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为最终目的。

实际上,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在英语教学的各个阶段、各个层次上都可以进行,它存在于语言教学的各个环节。

首先,作为高职英语教学引领者的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海姆斯(Hymes)曾说过,外语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在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不该说话,对谁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谈什么。”从这个意义上看,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语言能力与文化能力是不可分离、相辅相成的。对英语学习者来说,学习英语既是为了掌握一种新的交际工具,也是为了学习和了解其他文化;从教师教学角度来看,教授一门语言同时也是在传授一种文化。教师不能只顾教授语言知识,也不能教语音的只管教语音、教语法的只管教语法。英语教学“只有考虑到文化因素,我们才能全面地理解语言行为”(Crane,1981),才能更有效地交际。由此可见,我们必须从根本上更新教育观念,把教学指导思想从“语言为本”向“以语言运用为本”转变,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为宗旨。

其次,教学模式也要作实质性的改革,具体描述如下:

以大纲为依据外语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予以取舍,而必须按大纲要求去做。要在仔细研究大纲,研究学习主体的入学水平、学习兴趣、学习方法、个性差异等的基础上准确施教。立足本校实际,加强集体备课,商定每一单元文化导入的内容、要求、重点、难点等。日常教学中适时融入介绍、告别、聚会、访问等文化因素的讲解,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领会“不仅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还要重视语言运用的恰当性”,使其文化能力与语言能力同步提高。

课程设置及教材选择课程设置应服从和服务于教学目标。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既可以请外籍教师开设口语课、语言文化系列知识讲座,也可根据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尝试开设一些辅修课,如“文化与交际”、“涉外礼仪”、“外企文化”等。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的领悟力和接受程度。另外,教材不合适也会影响教学效果,阻碍学生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因此,学校应选择富含英美人实际交际中的“真实语料”的教材,在方便教师教语言的同时又能结合文化内涵展开教学活动。当然,教材内容应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学生有持续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其中的乐趣,同时也要使学生觉得“易学”和“好用”。另外,高职外语教学中读、写、译的学习重点应是涉外应用文,所以教学素材的选择在着眼于典型性的同时,也应注重实用性。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典型性、实用性、趣味性强的语言材料对学生进行职业文化的培养。

课堂教学英语课教学要注重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训练,运用多种方式增加课堂语言实践活动,如role-play,group discussion,pair-work,热点话题辩论,实用文写作等。要克服班级规模偏大、人数偏多的困难,实施教师为场外指导,学生为场上队员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语用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另外,针对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培养。比如口语训练中,让学生学会句式表达的同时,也要让学生了解该语言适合的语境、包含的文化因素等,避免出现交际中的语用错误。因为缺乏文化背景知识的语用方面的错误,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后果,听者或许会认为是粗鲁和恶意伤害的自然流露,从而导致交际失败。[2]又如阅读课中应加强风俗、文化、宗教等的介绍,因为现今教材的阅读材料多取自英美国家,只有放在一定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下,才能让学生更好地领会其中的含义,增强语言功底。此外,在词汇教学中也应注重文化介绍,因为词汇中同样也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各种文化信息。有些词语因人们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历史背景、心理特征等综合起来的文化意识不同而在不同的语言中有着不同的内涵。如blue一词,在英美人的眼里,除了颜色,还可代表心情忧郁;在中国,称赞人家小孩的时候往往用“胖乎乎”这个词,但英美人受社会文化影响认为“fat”是个贬义词,因而不用“fat”而用“cute”。类似的例子很多,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文化差异在词汇教学中进行有意识的跨文化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

考试项目的调整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运用该语言进行成功的涉外交际。如果对学生语言学习的测试仅停留在知识点的考查上,那么最终导致学生只会用纸笔交流,掌握的只是用规则硬套的哑巴英语。因此,我们应提供多种   测试途径(听、说、读、写),设置不同的语言环境,考查学生实际语言运用的恰当性和应对变化的灵活性,使语言学习真正为语言交际服务。

英语教师培训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高职英语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学方法的墨守成规和师资队伍的年轻化是两个最大的问题。许多英语教师自身就缺乏对语言所包含的文化信息的广泛了解。因此,一方面教师本人应及时“充电”,进修专业知识、提高学历;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为英语教师创造更多的培训机会,让教师走出国门,感受英美国家的语言及文化环境。教师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才能在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时起到指导作用。

第二课堂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不仅限于课堂上进行,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其他渠道。例如,课余利用英语广播电台播放原汁原味的英语新闻、英语歌曲,或利用多媒体电教设备播放一些原版的影碟,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又可让学生对异国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等方面有直观的感性认识。还可以请一些外籍人士与学生定期开展交流活动,或以讲座形式向学生介绍国外的社会生活风貌等。通过这些方法获得的文化背景知识更容易让学生领会、掌握,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

第5篇:高职生英语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主要方向

伴随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改革就一直不停,很多英语老师和专家在教学探索和改革中也都付出了很大努力,也获得了很多成果,但是就目前整体看来,还存在不少的问题。笔者结合所在高职院校英语教育的情况,对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进行了分析。

一、教学内容注重衔接和专业特色

高等职业院校英语教育内容的改革是目前高等职业院校英语改革中最为核心的内容。教学内容改革是英语教学理念和高职生培养目标的主要载体。我们在高等职业英语教学内容的改革上要大力宣扬“实用为主”和“够用为度”的指导理念,要更加注重高职学生基本听说读写译等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要注意实现不同种类、不同教育形式的学历非学历英语教育教学内容的有机衔接和过渡,并注意英语课程服务于专业课程的实施。

(一)注意不同种类、不同教育形式的内容衔接和过渡

要努力改变传统的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各个教育种类、学历层次英语学习内容重复、脱节和难易不当的情况,在英语内容上需邀请中职、高职、和本科职业类院校老师参与。还要加强普通教育和继续教育不同层次的英语老师相互沟通,要极力避免内容由高职院校一家单独管理,要努力遵循高等职业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使普通教育、职业院校和成人培训中的英语学习内容有机、无缝衔接。另外,高职教材内容也要注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间的协调,努力“打通各类教学层次英语教育壁垒”。

(二)教材针对专业、突出特色

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这也就决定了高职院校要以“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定岗实习”为模式。因此,我们的高等职业院校的学习内容和课程应当根据“基于工作过程”来选择系统化的实践导向课程方案体系。我们的高职英语教学应当尽量结合高职生的专业方向,努力体现高职培养目的的职业化和实践化特点,把课程大力服务专业能力培养。应广泛听取不同专业教师和不同企业和专家的想法,大力结合高职院校所在地区的区位优势和特色经济,努力加强校企合作深度,把职业标准和英语等级考试结合起来,根据所在学校专业设置,整合英语教学的内容材料,有针对有区别地编写英语教学计划,突出英语在不同专业中的针对性。

二、把英语课堂拓展

我们职业教育的主体始终是高职学生,英语课堂学习是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最为主要的环节,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是唯一的环节。目前,高职英语课时被不断压缩删减,在此情况下,高职院校的英语老师要努力通过引导,不断“将英语的学习环节从课堂上向课堂外拓展和延伸”。要结合高职生的学习兴趣和具体的需求,并依据学生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除课前预习、课中思考、课后复习、课外阅读等常规性学习外,还要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性组织学生学习。我们可以以作业、英语广播收听、英语论文、英语选修课、英语学术报告、英语学术交流、国外文化考察交流、外企实习、英语角、英语诗歌朗诵、英语歌曲演唱大赛、英语影视欣赏、英语话剧排练等形式,广泛发动,让高职学生更加有效地利用课外时间来学习英语,鼓励学生自主安排英语学习的时间,引导学生接触英语。在组织的过程中,我们的英语教师要“扮演好策划者、组织者、管理者、评估者和督促者,使拓展延伸能有效地实现”。

高职英语文化构建是锻炼学生英语能力,提高学生英语素质的重要平台,也是促进学校内涵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我们要通过英语文化构建,促进高职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诸多方面的综合素质提高,从而有利于我们将高职英语知识和能力内化为学生的习惯和思维。我们高职学校要摒弃校园英语文化搭建重娱乐和轻教育的不良倾向。高职院校的英语老师不仅要认真完成基本的英语教学任务,更要组织开展英语选修课、英语讲座、英语报告、英语辩论、英语导游,英语朗诵、英语话剧等形式,从而激发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