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天气预报内容范文

天气预报内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天气预报内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天气预报内容

第1篇:天气预报内容范文

【关键词】 气象影视 天气预报 系统

引言:电视天气预报是一档基础预报服务性节目,节目用通俗的语言,丰富的图文解读天气,以最快的速度最权威的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自从有了电视天气预报,成了老百姓生活中离不开的获取气象信息的渠道;我们盟的电视天气预报栏目是气象部门对外服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窗口,无论是从节目的内容到节目包装,还是节目的形式到节目风格,它能把气象服务信息通过电视媒体向社会公众。我盟的天气预报电视节目分蒙语和汉语两档节目播出,而蒙古语语言是蒙古族日常用语,多年来我盟还没有一套完整的蒙语天气预报节目播出系统,我们需要有一个电视窗口对外蒙语天气预报服务信息内容。

一、锡盟电视天气预报制作流程

首先,制作人员每天从气象台“指导预报”文件夹里提取文件Z_SEVP_C_BFXL_20160715083000_P_RFFCSPCC-201607151200-16812、锡林郭勒盟地区未来24小时电视天气预报(旅游点)、锡盟气象台下午天气预报,一共三个文件用于制作当天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天气预报。

第二步:打开win-xcg文字编辑软件,进行数据更新和录入天气要素。

第三步:打开edius制作软件,进行视音频制作,经过edius编辑完成后输出,生成mpg文件,即每天要播放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

最后利用FTP平台把mpg文件及相关数据传送到电视台指定目标目录下用于电视台后期制作、播放。

二、锡盟电视天气预报分蒙语和汉语节目播出

1、制作蒙语电视节目与汉语节目最显著的区别是蒙语系统的建设有强大的视频输出的数据库和图片库,其借助于汉语节目制作系统的其它功能。节目系统软件操作简单,适合各类人群(不懂蒙语文字工作人员也可操作);蒙文天气预报节目系统软件整合了汉语系统的部分功能和优势,能够满足制作和播出的需求。

2、蒙语电视天气预报制作系统由引进WIN-XCG和EDUIS两个制作软件构成蒙语操作系统“蒙文预报(火险).ezp”和“锡盟xcg画面蒙文.pgm”,用于后期制作生成电视节目 “蒙文版.mpg”视频文件;应用蒙语“锡盟xcg画面蒙文.pgm” 操作系统,只需要在有天气的情况下在“天气现象―24A”栏中更改所需天气符号信息,其它的无需变动,然后存盘-图元更新-合成保存输出即可;添加火险项是在属性框播出列表里添加火险项。打开当前页屏,增加一行“【标题-气象[X行,蒙语火险][站名]】属性0/火险级别”,在图元属性中的“气象区站”更改生成,当通过调整确定气象要素图标位置后依次复制到各个页屏同时更改页屏行号,然后在“编辑预报资料”中存盘-图元更新-全部输出-保存完成。配置文件是在汉语配置文件“锡盟xcg配置文件.wth”的基础上增加【蒙语火险】等级项来完成;是否能及时播出天气预报节目的关键就是对这两个制作系统的操控和技术应用。

3、气象影视是气象部门对外的一个重要窗口,它把气象服务信息通过电视媒体向社会,在气象信息服务层面上有着自己的独特的专业性和社会性。因此,我们的产品在具有强大高效的视频处理性能之外,还着重的体现了气象的专业化、实用化特征。

三、锡盟电视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及受众情况

3.1锡盟天气预报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锡盟地区地广人稀,常住人口近百万,牧区牧民居住分散,根据当地这一特点,要加强和提高气象服务的覆盖面和效益,提高服务的针对性、专业性和满意度,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从各个方面满足人们对气象服务的需求,特别是要积极创新方式来提升气象服务的便利性和覆盖面,消除气象服务盲区,达到有灾关天气时全民皆知,防患于未然。

3.2 天气预报服务效益

蒙语、汉语电视节目每晚19:50在不同的频道播出,10:15重播,广大民众非常关注每晚天气预报的,尤其是在有天气的情况下关注度更高。

3.3对电视天气预报的评价及满意度

近几年,随着气象现代化设备的不断完善和技术人员整体水平的提高,天气预报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整体预报质量准确率在85%左右,灾害天气现象基本能准确的预报出来,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交通旅行安全有很好的提醒和指导作用。

四、小结

我盟电视天气预报节目, 从内容、技术层面等其它诸多方面还需不断改进和完善;在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还需要不断扩展才能满足广大用户对气象服务的更高需求,同时为观众带来更时尚更高品质的视觉享受。

第2篇:天气预报内容范文

[关键词]广播天气预报 有效

实用

受众本位

服务性节目

天气是与我们每个人生活都密切相关的自然现象。打雷下雨打把伞,冰雹雨雪少出门。出门前了解天气预报就可以避免很多麻烦。科学的天气预报最早产生于西方,用于军事。《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借东风可算是中国最早最知名的天气预报了。后来,官方将天气预报向民众,方便人们的生活。

天气预报,如今早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无论是广播、电视,还是报纸或网络媒体,几乎时刻在提供不同类型的天气预报信息。天气预报遂成为老百姓居家旅行的必备节目。从即时效果来说,广播电视中的天气预报节目最为引人关注。

一、广播天气预报节目新气象――听众本位

1、听众定位分众化。

虽然从传统角度来看。听众对于天气预报的需求差异极小,这类受众市场被称为是同质市场,但当传媒市场细分时代的来临,特别是网络、手机个性化信息时代的到来对电子传媒的冲击,以及每个广播频率的定位不同、时段不同、受众不同、广告投放对象不同,天气类节目理所当然在不同广播频率、不同时段针对不同的特定受众,而不是所有的受众。

2、节目内容丰富化。

一档服务性和实用性强的广播节目要力避同质化的趋势,栏目之间不能有过多的“交集”,从而出现替代的现象。所以,天气节目的内容不再局限于介绍降水、温度、风力等,附加在天气预报上的信息越来越丰富,例如介绍空气污染指数、紫外线指数、晨练指数、可吸入颗粒、酸碱度等等,除此之外,还会根据不同的天气、社会热点、新闻时事、特殊的节假日等。在节目中添加相关的信息。如天气与疾病的关系,春天告诉你如何抗过敏,阴雨天告诉你治疗风湿的方法,黄金周向你介绍各地的风景名胜,春运期间向你介绍飞机航班、火车车次以及公路的路况,对天气和自然灾害造成的泥石流、滑坡等情况进行跟踪报道,这些都是对天气预报的延伸,从而使其内容更加丰富。

3、节目形式创新化。

突出节目的个性,大打“差异牌”,形式的创新是节目形成品牌的“王牌”之一。广播天气预报节目在打造自身品牌时,节目形式出现了一些创新:

(1)出现天气资讯类节目。对老百姓来说,光知道是晴天还是下雨已经不够,所以现在除了一般天气指标。天气预报还提供“感冒指数”、“洗晒指数”等服务信息,使人对天气状况产生立体的直观的预期。例如湖北广播电视总台楚天新闻广播,运用天气服务三农。俗话说,种地要看天吃饭,天气的好坏与农民来年的收入直接挂钩。因此,楚天新闻广播的《乡村夜话》节目结合天气变化,介绍相关的农业科技知识,指导农民搞好农业生产。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好评。楚天新闻广播的《枫林漫步》节目,从人们十分关心的天气与疾病的关系入手,采写天气气候如何诱发人类疾病,如人们熟知的“季节病”,通过采访气象和医疗专家对此类问题进行提醒和预防性报道,贴近听众。

(2)滚动播出。传统的天气预报节目只在早、中、晚三个时间段出现,并且节目时间很短。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需求信息更加灵活。楚天新闻广播除了早中晚重要时段的整点之外,每逢半点都为听众提供全天候的天气及生活资讯服务,大大增强了时效性。上海东方广播电台新闻台(FM90,9)是全天不间断滚动播出新闻的,每20分钟就刷新一次内容。气象信息也在其中。

(3)预报时效延长。现在我们不光能够知道当天和第二天的天气,连未来三天、未来一周的天气都能大概了解到。2009年,该节目组在湖北全省各地农村采访时,专门让听众填写了收听调查表。很多农民朋友都希望天气预报能够在节目中的时间更长、范围更广。对此,该节目组和气象部门、农业部门联系,在每周一节目中专门开设一个栏目《一周农时天气预报》,根据全省主要农产品产地和频率的覆盖范围,挑选出12个地区,结合农时,预报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让农民朋友在周一就可以了解到来来7天的天气,方便农民朋友提前安排农事。

(4)互动性增强。随着受众本位意识的加强以及手机短信、电话、网络等通讯平台的搭建,天气预报节目改变了以往单方向传播的模式,开始了与受众互动的环节。楚天新闻广播的《畅游天下》是一档服务听众的旅游节目,该节目开通网络和手机短信平台,听众朋友想到哪里旅游,就来电咨询。《乡村夜话》节目报道农时,农民朋友因为担心田地里的庄稼,又牵挂远在他乡打工的孩子,也会自觉地关注天气情况,发短信或来电话询问有关天气,编辑和导播查询后,或直接回复或通过主持人在节目中公开回复,增强了互动性,提高了收听率。

4、主持风格轻松化。

主持人是广播节目风格的重要象征,也是吸引受众的重要因素之一。轻松化已经成为各广播节目除了传统新闻类节目以外的主要风格诉求。

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人们只能通过广播和报纸了解点儿天气。报纸上的天气预报很简短。那时候,广播里天气预报的语速是非常缓慢的,是以记录速度进行播报的,且很难懂。例如,5500米高空、冷涡、切变线、700毫巴等专业术语,能100%听懂广播天气预报的人寥寥无几。

一位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的主持人曾经在自己的博客中提到:曾有天气预报节目在地域表达上出现“西北地区东南部中部偏北地区”的说法,让听的人不知所云,无所适从。事实上,如果把它换成让老百姓都能听懂的说法,这就是指宁夏地区。

当时,或许是为了保险起见,天气预报节目用了过于专业也可能是过于严谨的表达方式。可是,这样一来,距离受众就太远了,传播效果大打折扣。作为在大众媒体上出现的天气预报,其语言既要科学,又要照顾到可听性、易懂性。而且,使用语言得当,受众对主持人的信任度也会增加,反之则减色不少。

时过境迁,上世纪那种无人听得懂的天气预报一去不复还了。如今,所有电台的天气预报都变得那么亲切、自然、易懂。广播《天气预报》节目为听众提供有效、实用的信息,是一档服务于全民的服务性栏目。

二、广播天气预报节目发展中存在的矛盾

1、受众获取信息的即时性与广播节目播出时间滞后性的矛盾。

信息社会中,受众对于信息的获取是一种即时的状态,无论何时何地,受众希望他们所需要的信息能够信手拈来。而传统天气预报节目早、中、晚三部曲式的播出模式,与受众的信息要求有着明显的滞后性,并且每次节目的时长只有几分钟,远不能满足受众的信息要求。同时,个性化信息时代的网络、手机推出的“个性化天气预报”,无疑又是对广播电视天气预报的一次大冲击。所以,电子传媒天气预报节目一是需要增加播出的频次,例如美国CNN电视台每20分钟播报一次天气情况,英国的BBC电视台每30分钟一次;二是适当延长节目播出的时间。

2、天气信息的丰富性与受众针对性的矛盾。

当气象与资讯结合在一起时,天气预报节目的信息量有了前所未有的增加。各种信息杂合,不同的电台、不同的频率所开办的天气预报节目形成一个个大拼盘,没有侧重,没有针对性,也没有展现自身电台、频率的特点风格。而受众的需要又是多样的,比如农业频率,针对的主要是农村受众群体,就要侧重于天气与农业;而城市频率针对的主要是城市受众群体。就要侧重于天气与出行等。同时不同受众定位的频率还可以制作相关的天气专题系列节目。例如天气与军事、天气与历史。另外,针对节假日一类特殊的受众,也可以制作相关的天气专题节目,例如春节天气、五一天气等等。

3、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与受众要求的矛盾。

第3篇:天气预报内容范文

摘要:电视天气预报是通过电视媒体传播气象信息的专题节目。如何将枯燥深奥的气象信息用观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是提高收视率的关键,也是我们电视气象人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本文以芜湖作为中小城市的代表分析和总结了目前电视天气预报解说词中编写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结合时代的发展以及受众的变化,对新形势下的中小城市的电视天气预报解说词的编写和定位提出几点较为合理的意见。

引言

电视是当前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最为贴近、最具影响力的传播媒体。目前国内大多数中小城市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编辑制作都是由气象部门独立完成的。各地市局的气象影视中心大多成立于九十年代的中后期,起步较晚。同时由于财力和人力方面的不足,虽然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但从总体来看,节目还是没有脱离传统电视天气预报严肃、克板的固有模式,专业术语频繁使用,行业气息浓。与平面媒体相比,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具有其独特的交流性和情感性。一套电视节目能否吸引观众的眼球,拥有较高收视率的关键在于节目传递的内容,其次才是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在这一点上语言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想要电视气象节目更好看,气象信息更好用,其核心和基础在于解说词的编写和定位。好的解说词能撑起节目、体现服务、贴近观众需求,引起观众的关注和情感共鸣。

1、芜湖市电视天气预报发展简介

1998年芜湖市气象局成立了气象影视中心,并且开始制作电视天气预报。最初的电视天气预报栏目是没有气象主持人的,只是简单的站点播报。所谓的天气预报解说词只有生涩乏味的二十来个字。然后通过电脑进行语音合成配上点风景画就算完成了。形式呆板语言生硬。这种简易的电视天气预报栏目在芜湖新闻台一播就是七年。2005年,为适应电视行业的不断发展,芜湖气象影视中心斥资筹建了演播厅并改造了制作系统,并通过社会公开选拔竞赛,确定了一男二女的气象主持人阵容。至此,有气象主持人讲解的正规化的电视天气预报栏目才正式出现在江城的电视银屏上。目前芜湖市气象局影视中心每天承担市区新闻频道、移动频道、图文频道、网络电视及四个县的新闻频道、生活频道的电视“天气预报”栏目制作,每天制作栏目的总时长已达910秒,播出时长达2500秒。

2、目前芜湖市电视天气预报解说词编写存在的问题。

从2005年至今,为做好电视天气预报栏目,芜湖市气象局不断投入资金对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制作设备进行升级改造。2011举办了第二届“芜湖气象主持人大赛”,聘用了决赛前三名选手担当气象主播。并以调整主持人为契机,对栏目进行了全新改版。改版后的电视“天气预报”栏目在形式上有了很大的突破:主持人更加年轻靓丽,画面更加清新活泼,配乐也更加悦耳动听。但在电视天气预报解说词的编写上却没有多大改观,仍然存在着以下问题:

2.1缺少综合素质。优秀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离不开优秀气象编导的打造。但俗话说:“隔行如隔山”,目前在气象部门,从事电视天气预报解说词编写的人,要么是只懂气象的不懂电视的预报员,要么是只懂电视不懂气象的主持人。预报员一般对电视语言了解较少,文字上难免专业深奥,无法贴近群众。而不懂气象的主持人在删改和加工气象信息时,又难以“恰如其分”往往“词不达意”造成失误。

2.2单调和重复。在天气系统持续稳定时,编写人员往往感到难以下笔,此时容易出现大同小异的内容或过于单调的包装,而观众往往有喜新厌旧的心理,比如在冬季的一段时间内,由于冷高压的控制,天气睛好,无风无雨。如果根据这样的天气内容每天换汤不换药地提醒大家要注意防寒保暖,注意感冒。难免会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没有兴趣再收看下去。

2.3喧宾夺主,主次不分。虽然气象与农林牧业、养生保健、交通、旅游、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密切相关。但在电视天气预报栏目中的关键元素还应该是我们的气象信息。而在我们的台词编写中,喧宾夺主,主次不分的现象却屡见不鲜。例如在一次解说词的编写中,提到天气的不过寥寥数语不到整个内容的20%,接下来的内容全部都是围绕在“鹌鹑”的话题上,从鹌鹑的疗效到鹌鹑烹饪一应俱全。整栏节目看起来倒更像是饮食类的节目。

3、电视天气预报解说词的定位

虽然电视气象节目从开播以来就被定义在新闻资讯类节目当中,具有极强的时效性、权威性和可信性。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的经济水平和欣赏水平都在不断提高。现如今的电视不过是大众用来消遣和了解信息的工具。以往电视天气预报的那种“我说你听”缺乏亲和力的旧模式,早已不再为观众所接受。另一方面,电视天气预报作为公共气象的一部分,其最主要的作用是防止和减少气象灾害对人民的危害,造福于人民。因此,电视天气预报解说词的定位应该是:具有预警性和新闻性的生活化的服务产品。

4、电视天气预报解说词编写的原则

电视天气预报栏目面临的对象不是政府也不是上级主管,而是最普通的人民大众。所以我们必须站在公众的立场上,本着信息性、审美性和科普性的原则,制作出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电视天气预报的解说词。

4.1信息性原则

观众收看电视天气预报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能方便快捷地知道准确的未来天气,以便提早对生活做出安排。所以天气预报解说词的编写首先要注重的是信息性。所谓信息性,就是指电视天气预报所传递的气象信息,必须准确及时有针对性。天气预报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了它的价值,一条错误的预报结论,不论措辞多么优美动听也只是一条无效信息。所以我们要在对天气形势及各类气象资料进行全面的分析基础上,认真谨慎地做出预报结论。并且尽量少使用含糊用语。如在预报中常常会出现:“今天夜里到明天白天,阴有小雨”,正常情况下,小雨不会连续一直下十几个小时,所以我们不妨把“今天夜里到明天白天”这个时段进行拆分,明确告诉观众雨到底是在白天还是晚上下。对于“部分地区”或“局部地区”这一类词,可以加上东南西北之类的方位词进行限定,这样将更方便观众理解。目前,由于科学发展的局限性,预报准确率还是无法尽如人意。在这种情况下,信息的及时性在很大程度上能弥补准确率的不足,尤其是对预警信号和短时天气预报,更是如此。天气预报里包含着多个气象要素。我们在编写解说词中要有针对性,会把握重点。要以写新闻的手法把最重要、最有服务价值的信息凸显出来。如下面这段解说词“大家好!欢迎和我关注天气:我地区已经连续四天最高气温达35度,今天芜湖市气象台继续高温黄色预警,预计明后两天我地区最高气温将在35℃以上,人体感觉非常闷热,市民朋友居家要注意通风降温,心脑血管病人要特别注意身体保健。”时值8月盛夏之季,最让公众关注的便是最高气温,该解说词弱化了其他一些变化不大,不太重要的要素,而是紧紧抓住了高温这个关键点,令人印象深刻。

4.2审美性原则

所谓审美性是指天气预报解说词要口语化,形象生动、亲切自然能引起观众的愉悦感。电视天气预报由于时间短,信息量大。所以我们在进行天气预报解说词的编写中要顾及到观众的理解速度,句子不能太长,结构不宜复杂,运用的词汇必须在常见的范围内,节目中的每句话在瞬间都能一听就懂。同时要掌握观众的喜好,把握住社会热点。讲述老百姓最关心最感兴趣的相关天气的话题,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下面两段台词就非常有特色。“大家好!欢迎收看天气预报。随着暖湿气流的加强和北方冷空气的南下,今天起江城又迎来了一次阴雨过程,并将持续到21日才短暂结束。预计明天雨势较明显,早间的最低气温5-6度,最高气温7度左右,随着冷空气临近,气温也将不断下降,此次来自新疆的冷空气正在东移南下,节前我国将出现大范围的雨雪天气过程,并会对春运造成不利的影响,请正在回乡返程的朋友们关注天气变化,做好防范。”一般情况下,中小城市的电视天气预报里只介绍本地的天气情况,很少涉及到别的地方。但由于是在春运特殊时期,这则解说词中便很适时加上了未来全国的大部分天气,提醒语贴切富有人情味,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再看另一则:“大家好!欢迎我一起关注天气。进入雨水节气后,暖湿气流的势头真的是挡都挡不住啊!冷空气带来的晴好天气根本就没机会站住脚跟就被赶出了天气舞台。未来两天江城的雨势还将进一步增大,温度虽然有所回升,但总体还是比较湿冷。在这样的天气里,大多数人感觉还是不太舒服的,心情难免也有些潮湿。有空的时候在轻快的音乐声中伸伸胳膊扭扭腰吧!强身健体的同时心情也会一起舒畅起来!”单调的连阴天通过诙谐幽默的文字诠释出来,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富有喜感,让人不觉忽视了下雨天所带来的沉闷。

4.3科普性原则

电视天气预报栏目是围绕着气象这个主题的,气象这一学科极强的科学性也决定了,解说词中科普性是它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并且由于全球变暖,极端性天气日渐增多,向公众普及必要的防灾减灾科普知识也是电视天气预报栏目的一项重任。但对绝大多数观众是不可能去花费心思琢磨和研究深奥的气象知识,同时考虑到我们的收视群体中占绝大多数的是中老人和儿童,所以在台词编写中对科普的部分一定深入浅出,轻松易懂。例如下面这篇以寒潮为主题的解说词:“大家好!欢迎和我一起关注天气。忽然一阵狂风,寒潮就这样来了。今天早晨江城的最低气温又重回“冰点”。正如不是所有的花都是玫瑰一样,也不是所有的冷空气都能称为寒潮。我国气象部门规定:当冷空气侵入造成24小时内降温达到8℃以上,且最低气温在 5℃以下,这样的冷空气才称为寒潮。未来两天我地区天气晴好,但最低温度还将持续下滑。天寒地冻.大家还是要“全副武装”抵御严寒。”这里就运用了最平实的语言,简单的比喻,让公众不费劲地就对“寒潮”这个专业气象术语有了大致的了解。另外在科普知识中,重点还是要侧重对气象灾害的防御上,如在雨季,如何防雷。大雪之时如何安全出行等

结语

电视天气预报是气象部门对外服务的窗口,它架起了一座气象科技走向社会,深入人心的桥梁。只有把握好电视天气预报的准确定位,立足基础从解说词的编写工作做起,不断提高创编人员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才能立足气象行业特色,以其独特的科学品质、生活情趣和人文关怀,将电视天气预报栏目打造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感亲切最为依赖的一档黄金档目。通过电视这一强势媒体,使气象服务实现最大化的传播,取得最佳的服务价值和效益。

参考文献

[ 1 ]肖亚峰;浅谈电视天气预报的制作;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年第8期

[ 2 ] 马秀清 谢小红; 电视天气预报解说词撰写技巧;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9年第S1期

[ 3 ] 梁妙芝 潘习文 卢香雪;地市级影视节目解说词常见问题及对策探讨;气象与研究;2009年增刊

[ 3 ] 何草青 郭洪权;地市级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演播稿的撰写技巧;气象研究与应用;2010年第12期

第一作者简介:姓名:杜文荣;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61年2月11日

毕业时间院校:2014年毕业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计算机专业;

职称:助理工程师

第4篇:天气预报内容范文

天气预报节目新气象――受众本位

受众定位分众化。虽然从传统角度来看,受众对于天气预报的需求差异极小,这类受众市场被称为同质市场,但当传媒市场细分时代的来临,特别是网络、手机个性化信息时代的到来对电视的冲击,以及每个频道的频道不同、时段不同、频道受众不同、广告投放对象不同,那么理所当然天气类节目在不同频道、不同的时段就应该针对不同的特定受众,而不是所有的受众。例如湖南卫星频道的一档天气咨讯信息栏目《天气365》,把节目的受众定位于关心天气的都市年轻人,一般是受过一定教育的中青年、学生或上班族,年龄集中在20~40岁,思想活跃、敏感,对时尚的信息较为关注。①

节目内容丰富化。一档服务性和实用性强的电视节目往往是以“内容为王”,要力避同质化的趋势,栏目之间不能有过多的“交集”,从而出现替代的现象。所以天气节目的内容不再仅限于介绍降水、温度、风力等,附加在天气预报上的信息越来越丰富,例如介绍空气污染指数、紫外线指数、晨练指数、可吸入颗粒、酸碱度等,除此之外,还会根据不同的天气、社会热点、新闻时事、特殊的节假日等,在节目中添加相关的信息。

节目形式创新化。电视节目品牌形象的设立代表着受众对于此节目的感受与印象,为了突出节目的个性,大打“差异牌”,形式的创新是节目形成品牌的“重要手段”之一。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在打造自身品牌时,节目形式出现了如下的创新:出现天气咨讯类节目,如中央七套的《天气与生活》等;滚动播出;预报时效延长;互动性增强;演播室向外延展,“气象先生”、“气象小姐”开始由演播室内走出;辅助元素更加的精致;字幕、图形、图表、动画、线条、音乐、色彩制作越来越精细精美等。

主持风格轻松化。主持人是电视节目的形象代表,是节目风格的重要象征,也是吸引受众的重要因素之一,轻松化已经成为各电视节目除了传统新闻类节目以外的主要风格诉求。之前大部分天气预报节目的“气象先生”、“气象小姐”穿着正式,表情严肃,解说词的专业性过强,一个个的数字从口中蹦出像是在念统计报表一样。但是现在的节目主持人更加的年轻化,穿着更加的随意化,言语更加的直白化,主持更加的轻松化,力图营造出谈天说地的氛围,节目也更加的好看。2001年凤凰卫视进行节目改版时,《凤凰气象站》主持人陈玉佳在屏幕上“活蹦乱跳”,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来播报天气,预报之前会神侃一番,出些谜语之类的,预报下雨的时候,会突然从身后变出一把伞撑起来,上面则有人往下倒水,节目中还穿插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来点题。

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发展中存在的矛盾

受众获取信息的即时性与电视节目播出时间滞后性之间的矛盾。信息社会中,受众对于信息的获取是一种即时的状态,无论何时何地,受众希望他们所需要的信息能够信手拈来。个性化信息时代的网络、手机推出的“个性化天气预报”无疑是对电视天气预报的一次大冲击。所以,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一是需要增加节目播出的频次,例如美国CNN电视台每20分钟播报一次天气情况,英国的BBC电视台每30分钟一次,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天气・咨讯》栏目也实行了滚动播出。但现在绝大多数的天气预报节目都没有实现天气信息的滚动播出。二是需要适当延长节目播出的时间。另外,我国尚未形成一个专业化的气象频道。频道专业化是受众导向的一种趋势。电视节目经历了由受众的高忠诚度转向随意调台的变化,专业化的电视节目频道是弥补忠诚度下降的措施之一,它可以重新凝聚起分散的受众。

天气信息的丰富性与受众针对性之间的矛盾。当气象与咨讯结合在一起时,天气预报节目的信息量有了前所未有的增加。各种信息杂合在一起,做成一个大拼盘呈现给观众。不同的电视台、不同的频道,其所开办的天气预报节目都是一个个大拼盘,没有侧重,没有针对性,也没有展现自身电视台、频道的特点风格。比如农业频道,针对的主要是农村受众群体,那么就要侧重于天气与农业。另外,针对节假日的一类特殊的受众也可以制作相关的天气专题节目,例如春节天气、五一天气等。

天气预报节目通俗性与庸俗性之间的矛盾。2003年5月,湖南卫视娱乐频道推出一档全新的天气预报节目《星气象》。《星气象》片头极其香艳,美女主持摇曳的身姿配上大段类似的音响,吊带装露背装双人床等镜头时隐时现,加上间杂的星姐灯下热舞镜头,使得节目一出来就引起了社会对于《星气象》是“新气象”还是“性气象”的争议,广泛的争议使得节目在一个月之内不得不更换片头。天气预报节目告别冷冰冰的专业术语,硬邦邦的主持风格,走向通俗化是节目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通俗化绝对不等同于庸俗化。节目想要圈紧观众,毫无疑问要从更多方面去满足受众的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满足受众低级趣味的庸俗需求,把这种庸俗当作卖点来开拓市场,同时其节目本身也玷污了以新闻性和实用性为目的的天气预报节目本意。

主持人年轻化趋势与整体素质下滑之间的矛盾。在眼球经济的时代,天气预报的主持人越来越年轻,也越来越养眼,不少电视台纷纷打出“美女牌”,旅游卫视频道的《旅游气象站》三位主持人均为年龄在22~25的美女型的时尚女孩,其中有一位还是影视演员。但受众却对当下的气象节目主持人颇多微词,因为气象节目信息性很强,集科学性、知识性与服务性于一身,作为气象节目的主持人,除了要具备主持人的最基本的一些素质之外,还要懂得气象、地理知识。但是现在绝大多数的气象节目主持人并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有着“花架子”的嫌疑,在主持节目的时候没有达到“说天气”的境界,还只是停留在“背天气”的阶段,并且普通话不标准,港台腔太重,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播报完,通常没有掌握好节奏,语速太快,气象地理知识缺乏,往往会说错话,例如把地名弄错、一些专业术语的混淆等。

注释:

①严雪、、布亚林:《由谈天气预报的定位》,《河南气象》,2006(3)。

第5篇:天气预报内容范文

关键词 精细化服务;电视气象节目;天气预报

中图分类号P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2-0013-02

0 引言

随着气象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气象服务手段在不断改进和优化,人们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要想提高电视气象节目公众满意度,就需要提高节目的服务价值,充分运用精细化服务手段,为公众提供无微不至的关怀,使电视气象节目更好地满足电视观众的需求,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找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1 气象影视发展需要精细化服务

干旱、暴雨、洪涝、地质灾害,近几年气象灾害越来越频繁,每一次重大的天气事件过后,除了带给人们深刻的思考和教训外,很大程度上也激发了公众对气象信息的关注程度。这也给电视气象节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为气象部门对外窗口之一的电视气象节目,如何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公众?如何才能带给公众有价值的气象信息?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国的气象影视服务已经走过了30多年不平凡的发展历程,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气温、风、湿度等等这些普通的气象信息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公众更关注的是有针对性的精细化服务。

2 精细化服务在电视气象节目中的运用

2.1打破传统模式,立足精细化服务

足不出户知天气,这个梦想人们早已实现。然而,人们在利用天气预报指导生产生活时,会遇到这样的“烦恼”:虽然预报明天下雨,但不知道雨啥时候下?因为,夜里下雨与白天下雨,对人们生活影响差别是很大的,而开展精细化服务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电视气象节目中的天气信息来源于气象台,而气象台的常规天气预报通常只是对大范围区域的划分,针对特殊天气也只会运用“部分地区”、“局部地区”等字眼,远不能满足节目精细化服务的需求。传统的电视气象节目往往直接将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内容移植到节目中,预报结论过于笼统,没有针对性,离精细服务相差甚远。

要想在节目中体现精细化服务,必须打破传统模式,将预报结论进行再包装,取其精华,舍其糟粕,深入解读气象信息,挖掘信息背后隐含的深层信息,在有限的节目时间内最大限度的传递有效信息。对预报结论中无关紧要的天气信息要敢于大胆舍弃,服务内容不要求面面俱到,但必须突出重点。针对不同季节、不同天气形势策划不同的重点服务内容,还可以在全省预报中找出典型加以重点描述,从大范围区域的划分精细到单个站点的预报,尤其要对已经发生重大天气灾害的地区进行跟踪服务,让受灾群众体会到人文关怀。

2.2精细化服务与防灾减灾

满足社会公众对气象防灾减灾服务的不同需求,加强突发性、转折性和灾害性天气的定点、定时、定量服务,是气象影视工作人员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而加强精细化服务在电视气象节目中的运用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每当灾害天气即将来临时,电视气象节目都会第一时间向公众传递准确、及时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而针对气象灾害预警的,如果只是在节目中悬挂天气预警图标,主持人口播气象台的预警内容,这样并不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记忆。我们必须从节目内容和节目表现形式两方面同时入手,首先,在节目内容上除了反应天气预警信息的类别、等级外,还应将预警信息所覆盖的区域进行详细介绍,并且通过地图将该区域准确的勾画出来,标注上具体地名,由主持人边讲解边指图的方式将预警内容呈现到观众面前。当预警区域过于复杂,地名较多时,还可将地图采取漫游和局部放大的方式突出预警区域,使观众加深印象。天气预警完成后,接下来还需要围绕天气预警展开服务,根据天气预警内容,告诉大家如何正确的采取防灾减灾措施,最大程度的减少灾害损失。而此类服务并不是一句“请加强防范”或“注意采取措施”就可以敷衍了事的,要想将精细化服务落到实处,必须深入了解各类灾害天气对社会民众的影响,指导公众在生产、生活中应该怎样正确防范灾害、躲避灾害。就好比遭遇暴雨灾害时,不仅要报哪个地方的雨下的大,还要告诉观众哪条街道容易发生渍水,如何绕道而行,暴雨天出行注意事项,以及如何躲避和防范暴雨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等等。甚至可以将暴雨和城市的治涝、排涝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得气象灾害的防御更有针对性。

3 精细化服务离不开预报产品的支撑

目前我国的天气预报产品正朝着精细化的方向发展,既包括时间的精细化,也包括空间的精细化。时间的精细化主要体现在天气预报时间的间隔越来越短,以前是逐24小时预报,现在已经有了逐6小时预报,以后将达到逐小时预报。空间的精细化则是指预报的区域越来越具体。湖北省已于2012年10月建立了乡镇精细化气象要素预报服务业务,该服务涵盖全省1062个乡镇,预报要素包括天气现象、温度、风向、风速、降水量等。2013年9月1日起,湖北省武汉、宜昌、襄阳三市也正式开展了精细化城市天气预报服务。武汉市从现有的116个自动气象观测站中,挑选出10个有代表性的站点实行精细化天气预报。然而,过去传统的天气预报只能提供武汉整体天气概况,无法精准到区域,气温实况和预报均以东西湖慈惠农场附近的武汉观象台为基准。但由于武汉面积大,天气状况复杂,“十里不同天”的情况时有发生,夏季高温天气时同一时刻各地的气温甚至相差3℃~4℃,例如:今年盛夏,武汉东西湖慈惠农场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的最高气温为39.5℃,而中心城区一些地方的气温均已超过40℃,有的地方甚至突破了42℃,导致不少市民对气象部门预报的气温表示质疑。所以,精细化城市天气预报的推出,能让同一城市中不同区域的老百姓,更了解自己所在区域的天气状况,气象服务更贴近市民生活需求。

传统的天气预报产品,无法体现出精细化服务的真正含义。而随着精细化天气预报产品的不断推出,电视气象节目也注入了新的活力,为节目中精细化服务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当然,根据受众需求,预报产品往往还需要进行再加工,运用电视表现手法,将其转变成观众耳熟能详的电视气象节目。

4 结论

依托精细化预报产品,通过对服务产品的深加工和包装,不断加强节目的精细化服务,为公众提供更加丰富的电视气象节目,是提高电视气象节目公众满意度的重要途径。以公众需求为引导,构建全新的精细化服务模式,在精细化需求上下功夫,随时掌握受众动态,提供准确细致的服务,是开展精细化服务的目标。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气象影视行业需要做大做强,开展精细化气象服务十分必要,精细化服务将成为气象影视未来发展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第6篇:天气预报内容范文

[关键词]天气预报;准确率;措施

中图分类号:TV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8-0007-01

绪论 :天气预报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特别是一些灾害性天气,如暴雨、暴雪、寒潮等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的天气预报对准确率的要求更高。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不仅是气象界,也一直是百姓关注的重点问题。县级气象台站是气象服务的重要窗口,在为当地政府和群众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县级气象台站天气预报准确率逐步提高,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如何提高县级天气预报水平已成为我们当前气象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天气预报概述

天气预报是应用大气变化的规律,根据当前及近期的天气形势,对某一地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天气状况进行预测。它是根据对卫星云图和天气图的分析,结合有关气象资料、地形和季节特点、群众经验等综合研究后作出的。如我国中央气象台的卫星云图,就是我国制造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摄取的。利用卫星云图照片进行分析,能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天气预报就时效的长短通常分为三种:短期天气预报(2~3天)、中期天气预报(4~9天),长期天气预报(10~15天以上),中央电视台每天播放的主要是短期天气预报。

二、制约县级气象局天气预报准确率的因素

1、人员的素质偏低。

天气预报员的学历、知识结构参差不齐。本科学历的服务人员很少,其中有部分服务人员通过自考、函授等获取大专学历,不过普遍的仍有很大一部分人员学历都在中专以下;极少有连续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服务人员,服务人员具有不稳定性;专业技术水平偏低,很少有天气预报相关专业的人员,对高科技的数值预报产品,云图资料、物理量信息以及雷达产品等不甚了解,严重缺乏应用经验;缺乏能力较高的科研技术,存在完全依赖上级进行灾害性天气的指导预报现象,订正服务技术不达标。

2、工作人员身兼数职。

县级天气预报气象服务部分台站专职预报服务人员不足,很多都是只经过短期培训便上岗值班的人员,普遍缺乏系统专业的预报理论技术;由于县局的业务人员少,预报服务人员一般情况下都是身兼数职,相对投入到预报业务的精力就少;大部分的服务人员都存在知识面不够、知识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无法达到当地的社会经济及进行服务领域拓展的需求。

3、业务流程亟待完善。

自从县级气象局建立了单收站,促使预报业务在体制及流程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根据国家、省气象局的要求,基于新的业务体制、新业务流程基础,县级的气象台站实施了一系列的措施,不过由于目前在工作流程、平台建设及技术路线等方面均不完善,因此影响了预报的准确率。

4、一些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效益尚待发挥。

气象现代化建设获得迅猛的发展,很多通讯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如自动站、新一代的天然气雷达、宽带及通信卫星等。气象预报时采用平台以及电视会商系统、对计算机技术进一步完善都有助于提高预报的准确率。为提升预报准确率,县级气象台站也在建设平台、完善业务流程、使用资料、建立补充预报的措施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不过依旧没有将总体的现代化建设效益充分发挥出来,依然存在闲置、利用率较低的设备,造成信息浪费,这种现象不利于提高预报准确率。

5、缺乏完善的天气预报服务目标任务。

虽然目前县级预报服务的内容和方式已经增加了很多,却依然沿用传统的考核办法,考核方式并没有发生转变。过多的注重是否、更新预警信号,灾情收集情况,服务产品内容多少等,注重完成目标任务,忽略了预报的准确率。仍需提高灾害天气预报的准确率,突出服务效果。

三、提高县级气象局天气预报准确率的措施

1、做好气象观测工作

虽然我国目前的气象观测环境存在一定问题,但是还是应该想办法改善这种情况,使气象预报准确率得到提升。例如可以在城市周边建立观测点,将本来已经划在城市中的观测站迁出,这样不仅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观测信息,而且也不会影响城市的发展。还可以多建一些气候校准站,与城市和城市周边的气象数据进行对比,通过对比数据的分析找出最合适的气象观测站设立地点,或进行相应订正。

2、通过先进方法得到全面气象信息

目前我国气象预报没有世界先进国家准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得到全面的气象信息。因此可以在每个城市气象观测的区域多设立观测点,从而让大气数据等信息得到的更加全面和准确。另外在观测技术方面可以采取全面自动化。传统的人工观测 的气象数据不仅准确率不高,而且不是线性信息。因此可以使用先进的气象观测仪器设备,通过每天24小时全面的观测来得到线性数据。

3、引进和本地化更加先进的气象预报系统

由于基层台站业务人员综合素质普遍较低,无法自行开发适合本地的预报工具,引进更加先进的气象预报系统后再进行本地化,提高预报的准确率。

4、强化综合观测基础作用

做好综合观测监测是提高气象预报预测能力、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开发利用气候资源的基础,因此要不断提高气象预报预测准确率、精细化和专业化水平,坚持观测系统建设,加强观测自动化进程和提高站网的密度,充分发挥气象观测系统效益。不断优化站网布局与设备更新,完善专业气象观测系统建设,健全观测业务规范、技术标准和业务流程,加强中小尺度天气等气象灾害和关键性、转折性天气监测;并通过提高观测资料的数据质量控制,逐步完善国家、区、台站三级观测资料质量检测与控制实时业务系统,深化观测资料及数据产品的应用。

5、完善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警预报系统

在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要提高气象预报预测水平,就必须加强气象监测点建设,加强雷达应用,提高气象灾害综合监测能力,加强对以往发生的极端天气事件的预报能力及灾害天气具体影响的分析、总结能力等。

6、做好预报预测业务人才支撑保障作用

拥有具备现代预报预测技术的高素质预报员队伍是提高气象预报预测准确率的关键,因此,要坚持以人为本,重点加强预报员人才体系建设,培养掌握扎实理论基础知识、具有较强天气分析预报实践能力和高度责任心的学习型观测预报员,加强常态化的岗位培训和集中轮训机制,重视预报员岗位锻炼,在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实践和预报技术总结交流过程中善于发现和培养骨干预报员,带动和促进观测预报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提升现代天气预报业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四、总结

总而言之,伴随着现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质量及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气象预报的要求标准相应提升。现今,民众对天气预报及其原理的认知仍存在初级阶段,当前天气预报正处在发展阶段,各种新方法、新资料不断涌现,唯有相关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天气的基础原理,研发多种天气模型,并广泛进行应用,才能够提高预报的精确度,为人们提供便捷服务。因此,对确保天气预报准确率的有效途径进行探讨是值得相关工作人员深入思考的事情。

参考文献

[1] 徐岗.气象预报误差的理解和应用决策方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9).

第7篇:天气预报内容范文

关键词:天气预报;文字信息;字体

中图分类号:J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7-0044-01

电视天气预报相信每个人都关注过,就是1分半钟左右的播放时间,收视率常年居高不下,受众面也是最广的一档栏目,节目的质量在这短短的时间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里面的文字又是重中之重。他即涵盖了文字本身的信息之外还有美学上的考究。可以说电视天气预报的文字即传达着语言信息,在表达概念的同时也通过视觉传达的方式传递天气预报的信息。然而,在很多电视版面设计中文字的版式设计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一、文字在电视天气预报中的作用

在设计艺术中,文字和图片都是其两大构成要素。文字排列组合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版面的视觉传达效果。电视天气预报离不开文字信息,而如果文字与文字之间排版缺乏协调性,则在某种程度上产生视觉的混乱与无序,从而形成阅读的障碍,使得天气预报信息无法准确传达,又或是没有美感,对于收看电视天气预报节目观众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折磨。如何取得文字设计要素的和谐统一呢?关键在于要寻找出不同字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对立的元素中利用之间的内在联系予以组合,形成整体的协调与局部的对比,统一中蕴含变化。

二、文字元素在设计中的运用

文字的版式在平面设计中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文字的大小、间距、颜色、字体等。但对于电视传播的这一媒介来说。就应考虑到电视天气预报是针对大众、服务大众的一挡电视栏目所以在清楚传达信息的同时要呈现出动态的美感,在稍纵即逝画面中显示文字设计的种种。

所以文字的大小对画面来说很重要,它的大小一定要满足整个画面,同时要考虑文字传达的清晰性,所以太小的文字观众在收看时会十分吃力,并可能收不到我们文字所表达出来的信息,但文字太大也可能影响收视,还有画面的美观性。

在色彩的运用当中,首先要追求画面的协调性,但一般字和画面的色彩协调就不会很醒目,所以在文字效果方面可以考虑投影或选择描边等特效,或在色彩方面采用对比,如纯度、色相和明度上选择对比,这样文字的信息产生突出的效果。

文字字体是一种造型元素,在运用中不同字体造型具有不同的独立品格,给予人不同的视觉感受和比较直接的视觉诉求力。当我们打字到画面上时,通常要考虑字体是否与文字的内容相符合、是不是代表了我们对栏目的定位。不同的内容应采用不同的字体,现在电脑中的字体形态有很多种,每种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在品质,为使文字在版式设计中与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风格特征保持统一,选择何种字体以及哪几种字体,要多作比较与尝试,发掘字体自身的特点才能更好的运用到节目中,文字所谓的“形”指字体所呈现出来的外形与结构。精心运用文字字体,可以制作出富有较强表现力天气预报文字信息。

常用字体中黑体是最普遍的,它笔划粗直笔挺,整体呈现方形形态,它属于无衬线体的一种,其字形略同于宋体,但是笔画粗细比较均匀且没有宋体的装饰性笔型,显得庄重而醒目,因此给观众稳重、静止的视觉感受,黑体又划分出粗黑、大黑及细黑体等多种字体,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似的元素,多适用于政治性节目的标题和强调性文字说明,很多类似字体也是在黑体基础上进行的创作变形。

然而现在的电视节目都在营造轻松愉快的节目氛围,所以在很多娱乐节目中会出现广告体、海报体、少女体、妞妞体等可爱的字体,它们的表现形式是生动活泼的。采用这种形式变化多样而富有趣味的字体能给人愉悦的视觉感受。还有一些电视节目要向观众表现震撼消息的时候电视屏幕上通常会出现霹雳体,所以字体选择的不同就会富有不同视觉感受。M

三、文字在设计中的发展

随着数字时代的日益更新,现代文字的设计呈现出多元化、艺术化、数字化的趋势,这将带给我们设计人员更多的选择,同时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在计算机应用于设计后,给设计领域带来了新的绿地,在这种碰撞中,有时会出现事先意想不到的效果,进而不断地激发排版的创作灵感,拓展思路。这对于从事电视天气预报相关设计工作的人员来说应高度重视文字排版这一重要的环节。

文字是版面设计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天气预报制作的文字信息的时候,让观众清楚的接受此信息的同时能感受到制作人员的用心。文字在节目设计中的应用形式、服务对象、创作方法等有了更多层次的拓展,文字版式设计在其中也将呈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8篇:天气预报内容范文

如今,经历了三十个年头的寒暑往来,这档节目日益发展成熟。如何始终保持节目的高品质从而让这档已经家喻户晓的品牌栏目拥有持久的活力,成为华风集团自成立之日开始就不断努力的目标。三十年过去了,华风坚持发展战略的多元化、国际化和差异化,充分发挥媒体资源优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今年的广告资源推介会更像是一场华风与客户的联欢,热闹的现场也不乏温馨的场面。主持人和客户代表同台献艺,开场的一首《选择》彰显了华风的自信,也体现了客户对华风的信赖与支持。

说起天气预报的影响,推介会现场最多的声音是“我是看着《天气预报》长大的”。的确,观看《天气预报》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特别在过去的几年里,无论是世界瞩目的背景奥运会、六十周年国庆,还是汶川、玉树地震、西南大旱等重大事件,都离不开《天气预报》精准的报道。正如主持人所说,关注13亿受众所关注的,这一切都影响着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与共和国共同成长。

今年,依托于宏观经济走势,广告市场也是持续升温,广告主信心指数不断上升,广告投入也是持续增加,《天气预报》景观广告也吸引了很多企业的投放。这同样得益于《天气预报》栏目的超高收视率。CTR统计数据显示,近一年来,新闻联播《天气预报》分月收视率保持在6%以上,最高达8.39%,收视份额保持在19%以上,最高接近21%。在西北地区,新闻联播《天气预报》收视份额占据半壁江山;即便在收视竞争激烈的华东、华南地区,栏目也取得超过8%的市场份额,收视表现突出。

从受众人群来看,人们依赖于电视媒体获取气象信息的比例有逐年升高的态势。在中央级媒体中,人们主要通过CCTV-1和CCTV-新闻了解天气资讯。通过连续两年的广告受众调查发现,观众对《天气预报》景观广告的主动收看率上升至50.8%,其中,积极收看、习惯性收看和选择性收看的比例均有所上升。通过权威监测,受众收看新闻联播《天气预报》“复方板蓝根颗粒”景观广告后,该品牌在观众心目中的偏好度、推荐度、预期使用率均上升了7成以上。这就体现了《天气预报》栏目的品牌价值。栏目知名度与满意度是评价栏目品牌价值的两个指标,分别反映了栏目在观众群中传播效果的广度和深度。新闻联播《天气预报》栏目呈现出形象成熟化、内容优质化的特点,其知名度和满意度在同类栏目中都处于前列。

世界银行的《2010年世界发展报告:发展与气候变化》指出,全球气候变化比金融危机为害更大。金融危机可能会在短期到中期造成困难和减缓经济增长,其持续时间很少超过两三年;气候变暖的威胁远比金融危机严重得多,持续时间也更长。因此,可以肯定的是,《天气预报》的品牌价值会愈加凸显。

从范围上讲,天气的变化越来越受到公众的高度关注,同时天气对人们的影响也深入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大众最关注的话题之一。从深度上看,社会上下对气象资源的关注已经从日常的关注发展为深度的关注,气象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因素。从高度上说,国家已经从战略高度来看待气象气候问题,气象资源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影响着政治、军事、经济等方方面面。

第9篇:天气预报内容范文

一、有米好做饭,地理资源多多选

1.课题图片的引入

诸葛亮火烧赤壁和草船借箭取得军事胜利,而其在上方谷火烧司马懿一战中却因天降大雨而军事失败,用正反两方面例子引入,让学生明白天气对我们的影响非常大,此图片中诸葛亮手摇扇子,神情自若,再加上学生在小学时学过上面两篇文章,内容熟悉,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天气符号的认知

可列举大量的天气符号图片,每一种符号都通过图片呈现并配有播放音效,加强学生识记效果。这部分是本课的重点内容,如此设计的目的意在引导学生通过观看图片进行抢答以加深对天气符号的认识,掌握每一种符号所代表的含义。

3.风符号的识别

风的符号包含风向和风力,可通过演示文稿认识。风的符号由风杆、风尾两部分组成。风尾指示方向,风由风尾的一端吹向没有风尾的一端。风的强弱用风力表示,一道风尾表示2级风,半道风表示1级风。风力等级大了,就用风旗表示。一面风旗表示8级风,超过8级就在风旗下边加风尾。对于这个难点可制作四张幻灯片,一张阐明风的符号含义、风杆和风尾标识的含义,一张表示8级风旗符号。第三、四张分别是检验学生对风的方向和风力等级判断的图片。

4.网络卫星云图片的截取

为了显示天气多变的特点,可从网上截取实时卫星图片,选取三个不同地区同一天的卫星云状况;另外,在演示文稿上标识“云阳”、“广州”、“新疆”等地名,让学生根据云层的厚薄来判断天气,尽量从多角度认识天气。

5.天气预报视频的选取

视频的选用主要在了解天气的途径以及认识天气符号后播报天气等环节。网上有天气预报的视频,下载后经多次修正,可选用两段视频:一段是多种符号都有的“全国天气预报”视频,另一段是城市天气预报视频。选用视频一是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天气预报的方法;二是让学生扮演主持人试播报天气,加深对天气符号的认识。

6.练习环节的呈现

整堂课共设计了五个填空练习,对前面知识进行巩固。练习包含天气的特点、天气符号的含义、天气预报播报等内容。练习部分也制成幻灯片,但没有音效和图片,只用文字直接呈现。

二、选米做好饭,课件资源细甄选

经过认真备课后,笔者进行了一次课堂教学,听课的同事虽对这堂课给予充分肯定,但也指出课堂中多媒体课件量太多、太杂,学生的感官应接不暇,课堂的确热闹,效果却不佳。

1.天气符号图片的精选

天气符号图片给学生以视觉感观冲击,给人印象较深,但由于图片太多,让学生认识并记住书上所有的天气符号有难度。学生对色彩丰富的图片兴趣盎然,但记不完全,不知道符号含义的同学大有人在,此时多媒体的优点并未太多显现。

修改及效果:减少多媒体天气符号图片的使用,集中在两张左右,且注重书本上天气符号的识记,让学生在静态中记住天气符号,然后教师播放两张图片检验学生记忆效果。这样修改之后,有静有动,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特征,且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有利于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掌握。

2.风符号图片的选用

学生对风向的认识是通过图片,然而风尾的标注位置是难点,部分同学判断不了,甚至有些茫然。仔细观察发现一方面是对风向认识未到位,另一方面,教师对多媒体课件的切换太频繁,学生对前面的知识短时未记住,又切换到后面图片,认知出现混乱,影响教学效果。

修改及效果:减少演示文稿张数,编好顺序。只选用三张图片,检验环节除了风向符号停顿于多媒体上,还让学生到黑板前板画风符号。学生画错了,经过纠正,再对照多媒体课件上的图片画,正确率就提高了。这样看、思、画后,学生亲自动手,实际操作能力、掌握知识的程度加深,而且印象深刻,提高了学习效率。

3.卫星云图片的加工

在卫星云图片中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层,云层越厚,表明该地下雨的可能性越大,这部分知识通过教师的简单提示,学生认真观察,容易判断云层的厚薄,预示天气的变化,过多的图片转换则浪费时间,属于无效劳动,学生会兴味索然。

修改及效果:只选取一张图片,把云阳、广东、新疆三个地方的名称标识在相应位置,让学生在一张卫星云图上判断三地同一时刻的不同天气变化。通过三个不同地点的云层厚度,学生很容易判断三地的天气,更加深对天气特点的认识。而且云阳是学生生活所在地,对环境熟悉,再者有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广东等地打工,场景的出现让学生兴趣盎然。三地在同一场景出现不用切换,既省时,又通过对比学习的方法,加深对卫星云图的印象。

4.天气预报视频的巧用

最初选取两段时长合计达5分钟的天气预报视频,其中城市天气预报视频用时过长,且每播放一个城市就会出现一幅广告画面,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集中到广告上,很少关注某个城市天气状况,从而影响学生了解天气预报所播内容,达不到顺利播报的效果。

修改及效果:只截取一段没有广告画面且近期的天气预报视频,让学生聆听主持人播报的内容,再配一张几个城市气温、天气的静态幻灯片,重点关注城市天气中播报的气温、天气状况,学生再挑战主持人播报就能得心应手,而不会唐突或不知如何下手,达到既掌握天气符号的认识和判别,又巩固所学知识、锻炼胆识及表达能力的效果。

5.总结性练习的安排

学生经过近40分钟的学习,心理上已经比较疲劳,单调的填空练习题与简单的幻灯片形式则让学生缺乏回答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