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管理学基本常识范文

管理学基本常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管理学基本常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管理学基本常识

第1篇:管理学基本常识范文

[关键词] 旅游管理 实践教学 教学建议

一、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1、社会发展的需要。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旅游产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快速发展趋势,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旅游从业和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例如,用人单位在进行招聘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毕业院校和学习成绩的关注度逐步下降,更看重的是应聘人员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然而,还有很多高校仍然按照传统的思维,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不够,认为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管理型人员和研究型人员,这就导致了学校的培养目标与社会发展需求的矛盾,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因此,通过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由于旅游管理专业是在最近十几年才迅速发展起来的,快速膨胀的同时导致师资力量的紧张,所以很多旅游学系的教师多是从其他相关专业如管理学、历史学、经济学、地理学等专业转行而来的。在这些转行而来的教师中,他们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旅游高等教育,缺乏旅游行业实践操作的基本经验,在日常的教学中依然遵循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同时,他们在课程的整体设计中,仅仅是参照国家教育部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而设计,导致实践教学方面的内容涉猎得较少,这和社会需要的人才标准有较大出入。因此,通过加强实践教学,有利于加快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面的改革步伐。

3、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需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在日益激烈的旅游企业竞争中,要想做大做强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和人才开发。因此,高等院校应该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实时调整教育和教学内容,努力培养出市场需要的具有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与旅行社、酒店以及旅游景区等相关部门的联系和合作,有利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实践教学的目标不够准确。高等院校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比较明确,就是根据旅游行业的实际需要,培养出操作能力较强的管理型人才。由于旅游行业发展迅速,其政策和法规也总是在不断地进行着调整,这就造成实践教学的计划相对滞后一些,不能准确反映出旅游行业和社会的实际需求。例如,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实践活动安排过于集中,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相互脱离,导致实践的内容与理论教学对应性不强。这样安排的直接后果是学生不能及时在实践之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更难有效地利用理论来指导实践。

2、专业课程的实践性较差。在目前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仍然存在着偏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实践教学内容设置不科学。虽然目前许多高校都比较注重实践,但采取的形式多为简单的室内实践操作,这种方式不能从根本上开发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另外,有些高校按照本校的师资情况来安排课程,造成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差别很大,甚至取消实践环节,使旅游管理高等教育缺乏自身的活力和特色。第二,实践教学方法陈旧落后。实践教学的显著特点是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而我院的旅游教育还是沿用普通学校的模式,注重系统理论知识的教学,没有遵循旅游专业的教育规律开展教学。

三、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建议

1、明确定位实践教学的方针。实践教学既是对课堂理论教学的应用,又是培育学生的动手能力的主要环节。在拟定实践教学的方针时至少包含以下几点:一是注重能力的培育。旅游打点专业的实践教学必然要按照当前社会发展,培育出适合旅游市场需要的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二是环绕市场培育人才。旅游管理人才培养要符合当前的旅游经济现状,确定旅游专业的培育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所培育出的学生能够满足旅游人才市场的需要,成为人才市场的“抢手货”。

2、构建科学合理的旅游课程教学系统。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要在完善基本课程、专业课程设置的前提下,增强实践性课程的设置,逐渐形成“基本课、专业课、实践课”三足鼎立的模块化课程系统。基本课程模块由公共基本课和专业基本课组成,其教学方针是为专业进修打下深挚的理论基本,首要培育学生把握基本常识和专业基本常识,提高进修能力和专业进修的乐趣,即培育学生的根基素质、根基能力和根基手艺。专业课程由旅游饭馆打点、旅行社打点和旅游资本开发与打点三个标的目的的专业课程组成,其教学方针是培育学生把握旅游专业的常识能力,打造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使其具备从事旅游工作所需要的现实操作能力。实践课程模块由与旅游业相关的学科课程所组成,其教学方针是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3、增强实习基地建设。校内实习基地作为学生把握旅游管理专业动手能力的场所,能够供给学生一个与现实岗位相接近的练习情形,经由过程实施模拟性极强的练习,让学生慢慢熟悉未来的就业岗位,培育学生发现问题、剖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育学生成为实践操作能力强的旅游人才。同时,高校也要成立校外实习基地。在成立校外实习基地时,要开展多方试探,在互惠互利的基本上积极与旅游企业开展合作,实现双赢和配合成长,只有这样,才能成立起不变的实践教学基地。

4、增强师资队伍培养。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不仅常识性强,而且实践性也十分凸起,这就要求旅游管理专业的任课教师不单要具备理论常识,而且还要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因为任课教师缺乏现实的旅游工作经验,高校在招聘旅游专业任课教师时应该有意识地吸引既有理论功底,又有实践经验的旅游业资深人士到教师队伍中来。同时,在教师完成教学使命的前提下,鼓舞激励教师从事旅游实践,这样既能丰硕教师的实践常识,又能使教师体味到旅游业成长的最新状况,提高其教学能力。此外,还要为教师多供给一些外出交流和进修的机会,定期选派教师、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知名的旅游院校,开展学术访问或进修,从而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第2篇:管理学基本常识范文

安全生产事故多有发生,以广东省为例,2011年上半年共发生建筑施工生产安全事故15起,死亡15人。其中,责任事故12起,共死亡12人。从事故类别分析来看,高处坠落事故死亡有6人,占广东省施工安全责任事故死亡人数的50%;坍塌事故共死亡2人,占总数的16.7%;物体打击共发生2起,占总数的16.7%;机具伤害事故发生1起,占总数的8.3%;起重伤害发生1起,占总数的8.3%。

二、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分析

从人员上来看,房地产企业中从事建筑活动的人员基本都来自农村,这部分人员的文化程度较低,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基本也不了解安全生产的基本常识和安全操作规程。从材料上来看,有一些安全防护用品本身就存在着较多的安全隐患,例如材质不合格、没有合格证以及相关的检测报告等等。这些安全防护产品的价格通常比正规厂家生产的安全防护用品低很多。还有一些施工单位为了单方面的追求经济利益,“降低成本”,经常使用一些破旧的安全网;施工工地上所用的也是一些在市场上购买的价格低廉的所谓安全防护用品。从机械上来看,施工工地上有些施工机械设备处于年久失修的状态,或者干脆就是带“病”作业,在加上为了赶工期,这些机械在施工中超负荷运转,让这些设备加速老化,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从方法上来看,主要包括了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与安全管理方法。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是否正确,对建筑施工安全也有很大影响。企业安全管理方法简单或不正确,未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责任制,没有很好地以制度管理人,以制度约束人,只是一味地凭口说。从环境上来看,在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利于施工的天气,例如刮大风、下大雨等等,此时如果进行施工就很不安全,尤其是高空作业更危险。

三、运用安全生产动态管理模式加强管理

第3篇:管理学基本常识范文

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由于中职学生基础差,理解能力低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知识缺乏感性认识。《企业管理基础》课程理论知识空洞、乏味、理论性强,很多理论知识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虽然有学习的愿望和兴趣,但由于缺少学习成功的经验而缺乏学习的自信。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多以理论教学为中心,普遍忽视了实践性教学。该课程学习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将来的就业能力。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根据当前市场经济的改革与发展,以实际教学中的一些教学改革为例,谈谈管理学基础课程在实践教学中的教法改革。

一、 合理“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1.认真分析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教学效果的好坏,课前备课是关键,教师必须以现代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为切入点,围绕教材和学生来备课。当今社会的网络、社会传媒等方面对学生的心理、理念、信念、知识结构形成了深刻地影响,他们能从不同渠道获得很多零散的知识架构。如何将这些零散的知识具体化,让学生能理解基本知识点的概念、特征和功能,深切领会企业管理的意义,明确没有企业管理,我们的生活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等这样一些现实问题,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由浅入深,使学生能学懂理论,理解方法,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要达到这样的目标,作为授课教师,就要对所传授的知识进行潜心的研究。对教学过程,所教对象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年龄特征、心理状态、知识情况,研究课程的知识框架、章节布局,然后选择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理解,使他们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认真分析教材对概念、特征和功能等枯燥的理论知识,通过事例分析使枯燥说教的理论具体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往往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A、以讲授企业概念、特征和功能为例:我在上课时,并未直接要学生去记住概念,而是通过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引发学生对企业概念和特征的思考。如:“你认为下列组织哪些是企业,若是企业它们有什么特点?”学校、医院、政府机关、研究院、银行、烟草公司、饭店等。

非企业:学校、医院、政府机关、研究院。特点是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公益性原则,经费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

企业:银行、烟草公司、饭店。特点是以营利为目的,从事商品的生产经营或服务活动,经济独立核算。

通过这种事例分析的方法,让学生理解概念、功能比直接要求学生去记忆概念要容易接受得多。

B、对管理学原则、意义等内容,教学中采用故事引导法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从而掌握各种管理方法的原则、意义。借助故事这种学生易于理解接受的形式,将管理学知识巧妙的融入其中,使学生在开心之余引发思考,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如:讲述企业管理的原则和意义时,我采用“非洲土人穿鞋子“的故事,让学生明白面对挑战,同样的境况却有不同的观点与结论。我们只有理解了企业管理的原则和意义,在工作中总是往好的、积极的方面去思考的话,我们就能挖掘出许多意想不到的机会。

C、 对管理结构、设计、管理策略等方面的内容的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使学生对组织结构的设计、实施有充分的感性认识,提高其学习与训练的兴趣。在案例教学中,补充一些企业案例,让学生有真实感和亲近感,从而理解各职能组织结构模式和该模式下的管理策略。如讲述企业组织结构模式时,我将“布朗公司的组织管理“通过内容描述给出组织结构图,根据公司各管理层组织结构,分析该公司在组织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初步的对策思路。通过这种对实例情况的分析,使学生对企业各组织结构的构成方式,内部管理的分工协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理解公司管理机构对公司和管理策略、财务控制、重大人事安排及监督权力,理解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模式。

二、 合理“创建活动”,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

企业管理学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基层岗位综合管理技能。综合管理技能的提高,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获得。在学校教育环境下,很难得到亲身体验,但课程学习又必须完成。因此,我在教学中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完成体验过程,使学生能在“做中学”,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能力。

1.应用情景模拟法创建活动。

企业管理活动的特殊性,即要求必须在管理实践中管理,又限制了在校外真实环境中学管理,这样只能寻求模拟管理方式,让学生获得真实体验,提高学生学习与训练兴趣。如在学习了“企业管理功能和管理”内容后,我要求学生将这种管理功能应用到班级管理活动中去,一个月以后,要求班组长及学生分别谈谈这种管理方法应用后的真实心理感受。通过这个管理活动,同学们普遍反映:这种管理方法需要平时有更大的责任心,要有很强的团队协作精神。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体验到了为什么说管理是由一些纵横交错的层次、部门和岗位组成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每一个成员必须积极主动去完成自己的份内工作,才能使整体工作协调完成。

2.应用团队任务去创建活动。

团队任务法是实践性教学的另一种方法。我在“企业管理策略课”程结束后,将班级学生分为四个团队,要求每个团队通过上网查资料的方式搜集一个国内知名的品牌企业,列出该企业的经营方向、重大经营方针与主要的管理策略。一个星期后,各个团队的资料提交上来了,每企团队都认真完成任务,还把各部分资料整理得很完整。通过这种带着任务去获取资料结果的方法,使学生学会了主动观察、整理加工、判断比较,从而自主构建知识,促进了教师从灌输式教学向启发式教学的转变,引发学生积极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管理综合能力。

3.应用游戏训练法创建活动。

利用游戏本身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我们在学习了“商贸企业经营管理过程”这部分内容后,我们模拟组织了一次销售活动,以销售手机为销售对象,将学生分为售货员、顾客两种身份,分别体验一次销售活动中,销售员通过接待顾客、介绍商品、包装商品、收款付货、送别顾客等整个销售过程的体验,使同学们真实感受到做一个销售员必须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认识到接待客户必须具备基本的商务礼仪知识 ,销售过程中必须有很强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这各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快乐体验中获得知识。

三、 改进考核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企业管理基础》这门课程的考试采用闭卷理论考试的方法已经不能达到对学生的考核目标了,以一份试卷定学生的成绩的优劣,很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难于衡量学生的真实水平,体现不出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还容易出现作弊等违纪现象。因此,可采用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来核算学生综合成绩比较合理。

平时考核占学生学期成绩的50%,分为每次活动的参与度与态度、能力表现、每堂课要求的作业或书面材料完成情况都要进行评估与考核,课程平时成绩是所有评估与打分的总和后的平均数,最后算出占百分制成绩的二分之一,加上期末考试成绩按50%折算后的成绩就是该生的综合成绩。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的方法,考题分为基础理论试题和实际操作主观题两个部分。基础理论占60%,重点考一些企业管理学基本常识。实际操作主观题占40%,重点考一些案例分析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评价。这样的考核方式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学效果和质量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四、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就业能力

第4篇:管理学基本常识范文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应用型人才;培养建议

1 引言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传统中文系中最常设的一个专业,也被誉为文科的万能专业,毕业的学生供不应求,可以从事社会人文领域的很多工作。但随着学科门类的增多,专业的细化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人才市场开始倾斜。导致这一现象的一个本身原因是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缺乏应用性的缺陷,加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改革的一大问题。

2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教学内容重纯文学,然而经济、政治、哲学、法律内容偏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集中的问题。

2.1 培养目标不清晰:

汉语言文学专业曾以其深厚的文化积淀一度非常辉煌,学生能够拥有稳定的职业,一度拥有很强的文化优越感与专业自豪感,近几年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汉语言文学专业失去了过去的专业优势。

再加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很多高校依然抱着传统优势专业意识,未及时调整培养目标,找准定位,更没有考虑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的学生与社会实际需求形成反差。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并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优势专业成为了劣势专业。

2.2 教学内容重纯文学轻社会学:

教学内容是对教学计划的具体落实,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步骤。因而教学内容的设置必须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然而,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内容大多是文学史、文学概论、文学作品等,教学内容脱离了社会,远离政治、经济、法律、哲学社会学科,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毕业后与社会格格不入,脱离实际,只会做文字游戏。

教师所教、学生所学,都是闭门造车,对于热点的生活,广阔的实践,基本没有接触。思维方式和写作方式都陈旧落后,极大地约束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顺应时代和就业的需求,把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到综合应用型现代化人才上。当代社会各部门和行业之间的融合渗透越来越多,单纯的汉语言文学工作者已经不能满足各个部门和行业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要进行深入研究,重新定位。根据不同行业、领域对人才规格的需求,重应用,对专业进行分流,形成基础加特色的培养模式。另外随着现代化媒体技术的发展,熟练运用现代媒体,也是不可或缺的。现代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是要有过硬的写、说能力,还懂得编辑与制作,将语言文字传播、影像传播和网络传播融会贯通,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4 汉语言文学应用型课程体系设置

根据汉语言文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行厚基础、多方向、因材施教、灵活多样的育人模式,建立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新体系,对传统汉语言文

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重新调整。

4.1 基础课程:

培养学生从事语言教学和语言教育科研的能力,是一个应用型模块。主要开设语言教育提高系列课程,设置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研究方法、教师发展研究、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语文课件制作、语文教学艺术、语文教材篇目研究与教学设计、现代职业礼仪、演讲与口才等课程。

4.2 提升课程:

主要提升专业理论,训练科研能力,着眼于学生升造。可开设现代汉语语法专题研究、现代汉语虚词研究、修辞学研究、文字学、音韵学、文献学、逻辑学、汉语语法学史、中国语言学史、国外汉学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专题、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影视艺术欣赏、杂文创作艺术论、外国文学专题等类课程。

4.3 应用行文课程:

开设应用行文相关的理论、实务、实践系列课程,培养学生从事机关文员工作能力。主要设置了应用写作、秘书学、行政法学、编辑与采访、公共关系学、新闻采访与写作、公务员基础知识管理学、广告学、人力资源管理、档案管理学、办公室礼仪等课程。

5 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建议

5.1 全程辅助职业生涯规划:

在大学一年级利用新生入学教育契机向学生灌输职业规划的理念,介绍就业工作的相关概念和基本常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指导学生制订大学四年规划。对二年级则进一步深化就业观教育,帮助他们分析就业形势,调整完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积极锻炼就业必备的素质和技能,夯实基础。大三这个年级阶段我们应注重分类指导,帮助学生分析几种职业去向,是深造读研,当公务员还是企事业单位工作者,或是自己创业?根据学生的不同选择通过专题讲座、报告会、个别辅导等形式集中资源优势进行分类指导。到了大四进行考研与就业分流,对考研学生重点进行学科纵深教育,对准备就业学生重点学习就业相关课程和参加专业技能实践。

5.2 增加实践环节:

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除了课程设置科学合理,各门课程都要围绕这一主旨有重点地训练学生某方面的能力外,最重要的就是强化实践环节,使学生在实际的工作中得到充分锻炼,增强能力,以适应、胜任未来的工作。

从大三开始分专业方向,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将来的就业意向,在所开设的课程中添加实践内容。将“听、说、读、写”能力训练落实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如公务员、教师方向的,其秘书学、行政管理学、中学语文教学法等课程的教学,设置三分之一的实训课程,主讲教师一边讲理论,一边带学生到实习基地观摩、见习、实习,从而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见习、实习让学生查找理论学生中的不足,在后续的课程学习中加以弥补。

依托实验室优势,强化学生办公、制作等操作实践,培养学生“做”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参与到每一个实验中去。进一步强化学生办公技术和制作等方面的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第5篇:管理学基本常识范文

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中担任着两种角色,在课堂上是教师,教授学生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承担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任务;另外在学校使用信息技术改革教学管理与各学科的辅助教学中还起着规划者与执行者的作用,也是学校信息系统的管理者和维护者等等,所以信息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对学科、学生、学校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在现在信息化的社会环境中,信息技术更新换代很快的条件下,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和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来深化自身的认识。

一、 要系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常识

信息技术教师自身也都掌握了这些专业内的知识,但是需要系统化,特别是对中学教师而言,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处于基础阶段,掌握信息技术方面的基本常识尤为重要,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有的老师对基本概念只知其一,而不能深究,更甚者,有的教师上课时只是照着课本宣读,而不向学生解释基本概念所蕴含的具体意思。教师只有自己熟悉地了解这些常识,并简单通俗地把这些知识教给学生,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信息时代的许多信息的意义。比如什么是比特?什么是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几个关键性阶段,各个阶段代表性的产品和系统是什么?现在的WindowsXP系统和以前的系统有什么不同和先进之处?信息技术对于社会和人类有什么影响?信息技术有哪些不好的影响等等。以上所举的这些例子,在教师的上课过程中都是需要向学生仔细讲解的,这对培养学生对这门学科的认识有基本的导向作用,对他们兴趣的培养和以后的专业和职业选择也有很大的作用。

二、 具备掌握现代教学媒体与技术,尤其是利用网络技术来服务教学的能力

这其中就包括了对资源的获取、处理和使用的能力。大多数人利用信息技术的目的是从信息资源中获取有利于自身工作和生活的各种信息,信息技术教师也不例外,特别是现在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方便。作为教师,应该了解,如网上有哪些对自己有用的站点?可以通过哪些工具查找,下载?如何帮助其他学科的教师利用网上资源丰富教学内容?这些也是最基本的。除此之外,信息技术教师还应具备对各种网络教学资源与光盘上的教学资源的利用和二次开发的能力,具备一定其他学科知识,理解其他教师教学设计思想并且能够把这些教学设计思想通过多媒体设计出来,以供更多的人参考,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在不同的学科整合中发挥了自身的作用,这种能力的培养在以后的学科整合发展中会更加显著,对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掌握对信息技术教师自身发展是及其重要的。

三、 信息技术能力

这也是在新形势下,教师必须要提高的能力之一。教师要迎接信息化的挑战,就必须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从世界范围内来看,教师信息技术技能标准化已成为趋势,美国在2000年就已经提出了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化的标准,我国也已成为趋势。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此项素养的提升更为重要。如对各种软件的操作与使用,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应用与鉴别、评价等能力上,教师都应有良好的训练,这样才能适应教育信息化的新要求。另外在技术操作和概念领域中,也要求教师显示出在应用信息技术教学领域不断进步的知识和技术,在教学和课程领域中,要求教师在技术提高的环境中管理学生的学习活动等。教师教育信息化也是各国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所以教师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自身这方面的能力的增强也就尤为重要。

四、 软硬件的维护和管理能力

从信息技术教师作为学校信息技术系统与应用的支持人员的任务来讲,学校的各种信息系统除了问题,教师和学生在应用信息系统中有了问题都会需要信息技术教师的帮忙,特别是在中小学,大多数学校还未引进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信息技术教师在这方面的作用也就异常突出,信息技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和科研中要注意自身这方面能力的提高。如在我国中小学中实施“校校通”工程后,大部分学校已根据自身的条件或者正在逐步建设信息系统的硬件,主要用途包括办公室与课堂的单机应用、单机机房、校园网等,信息技术教师在这种电脑技能的推广着担任着主要角色。软件方面如通用的办公室自动化软件、信息学科所需软件、各个学科所需的教学课件、资源库等,作为学校的管理人员,信息技术教师为保证本校的信息资源的安全性,要定期做好检查、杀毒、备份等工作,并且要防止网络黑客对本校资源的破坏,这些工作都是需要信息技术教师来做的,所以作为教师在平时要自觉的提升自己此方面的能力和素养。

五、 除了上面提到的四个方面的能力和素养外,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在以下方面也要加强自身的素养

如敏锐的文化判断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信息文化意识,让学生免受不良文化的侵蚀,这点在对青少年的教育中是要强调的;网络社区参与意识,创建相关的网站,从而扩大网络信息文化教育影响,推动社会信息技术教育和网络文化教育的发展;协作能力,如在课程软件的开发方面,一位教师可能不能顺利成功的完成任务,加强与其他人员的合作,资源共享、成果共享,来共同推动信息技术的发展;其他的还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对技术的敏感性与发展预测能力等,在此不多赘述,这些是我们每位信息技术教师都要意识到和需要深化认识的方面。

总之,在现代化的教学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师要根据社会科技发展、自身角色的转变来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养,不能只局限在以往的能力范围内,计算机学科本身就是更新换代很快的学科,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也要加快自身的“更新换代”,在教学和学习中不断反思,加深自己的认识,提升自身的素养,只有这样才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才能更好的为教学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薛维明等编著.中学计算机教学法,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2月

[2] 吴文虎主编.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

[3] 刘成章主编信息技术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8月

[4] 郭绍青主编.信息技术教育学科课程整合.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年7月

第6篇:管理学基本常识范文

关键词:管理 教育管理 理念

引 言

管理是“这样一种活动,即它发挥某些职能,以便有效地获取、分配和利用人的努力及物质资源,来实现某些个目标”;管理是“为在集体中工作的人员谋划和保持一个能使他们完成预定目标和任务的工作环境”;管理是“以最少的时间、金钱、原材料或最少的劳累为代价”来达到目标。理念是看法、思想、思维活动的结果,行动的先导。没有理念创新,改革就不能向前推进,事业就不能向前发展。然而理念的创新,既是教学改革的总结与需要,也是各时代教学理念的继承与发展。管理理念是组织在运行过程中指导管理活动的信念及秉承原则。是管理者对管理所持的信念和态度,是对管理的理性认识和理想追求。科学的管理理念是科学治校的先导。教育管理本身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归根结底是保障全体公民的受教育权利,并为实现国家的教育理念,促进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条件。这些管理者为学校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做着积极的工作。那么如何在不断加强学校的硬件建设,即改善办学条件,整顿校容校貌的同时,更好地提高软件水平,使学校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我认为教育管理者应树立以下四个基本理念。

1、学生是学校发展的基础

根据顾客是上帝的理念。没有学生的学校是不存在的,所以学生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这是教育管理者必须树立的根本宗旨。应当把千方百计管住学生的观念转变为想方设法为学生服务,其中包括提高教学质量和改善教学管理等各个环节。如今有许多学校因为招不到学生而关闭,而有的学校却挤破了门,问题就在于学校是不是为学生负责,真正培育出合格的人才来。

后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师和学生是对话的交互主体,倡导教师和学生发展平等的对话关系,通过对话,“学生的老师”和“老师的学生”之类的概念不存在了。在对话过程中,教师时而作为一个教育者,时而作为一个与学生一样聆听教诲的求知者;学生也可以作为教育者;他们共同对求知过程负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由英国职业教育的宗旨决定的。反映在教育观念上,提倡个性充分自由地表现和发展,鼓励学生表现出与众不同的个性,在学术上标新立异,他们认为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使学生通过思考已有的各种知识,发展理解力、判断力和独创精神;重视心智的发展在于知识的获取;发展学生的理性精神,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反对学生把知识看作是无需证明就理所当然地加以接受的教条。以学生为中心,更强调学生团队活动与群体组合。合作是最有效的互动方式,合作型交往,学生在认知、情感、个性诸方面将得到全面发展。

2、学校发展的关键是教师

教师是向受教育者传递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专业人员,是人类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政府和学校的要求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创造性地贯彻执行教育教学计划,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从而为社会培育合格的公民。

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学,而教学的主力和功臣是教师。教师是知识分子,享受国家公务员的待遇和教学津贴,教育岗位上的教师在领取工资和奖金的同时,也有丰厚的教学津贴,所以,教师的收入高于管理者,这是十分正常的。激励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倡有教学资历的管理者抽时间担任兼职教师,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优质地完成教学工作,这是教育管理者的重要责任,也应是教育管理者需要树立的基本观念。教师有知识分子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教师和管理者在同样享受工资及奖金的同时,应当额外享受超课时的讲课津贴,这是正常的,因为尊师重教就是尊教重师。

3、教与学应融为一体

教学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教,一个是学,“教”是对教师提出的,“学”是对学生提出的,所以教学永远是教育工作的第一线,教育管理者必须明确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学生管理是教务管理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不能有任何脱节,这是教育管理者的基本常识。如学籍管理、学生成绩和档案的管理等。

教育系统的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为教育教学第一线服务的,学生管理也不例外。科学有效的学生管理,有助于维护正常的学校教育教学秩序和学生生活秩序,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科学有效的学生管理,能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更自觉地投入到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去,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会大幅度滑坡,国家的教育目标就难以实现。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有效的学生管理,是教育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支撑,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石。

4、后勤是教育管理的保证

后勤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是保证学校安全与稳定的重要环节,是学校实施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重要阵地。当前,学校后勤工作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学校教育教学和后勤保障管理工作相辅相成。良好的教育资源不仅体现在学校的办学水平与教学质量上,还应体现在学校教学设施的完善、育人环境的优化和全面、科学、高效的后勤保障服务上。食宿问题历来是教育管理者的大难题。后勤工作要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是头等大事,防止食物中毒,避免各种伤害和各种事故等是重中之重。

总而言之,抓好学校后勤保障与管理是具体的科学发展实践。学校后勤工作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项工作又赋予了新的内涵、新的使命。 ■

参考文献

第7篇:管理学基本常识范文

关键词:居民住宅小区火灾隐患;现状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9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12-0187-01

1 引言

居民住宅小区建设也随之飞速发展,规模越建越大、功能越建越完善,不断住宅建筑火灾荷载越来越大,但由于早年的消防技术和消防规划的局限,在消防安全布局、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建筑内部消防设施设置等方面没有进行高标准规划和设计,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导致出现大量历史遗留消防安全问题,城市居民住宅小区的火灾越来越多,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也呈上升趋势,因而居民住宅小区的消防安全工作显得更加重要。

2 居民住宅小区普遍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

2.1 建筑数量多,使用功能复杂

随着社会发展和城镇化程度加快,居民住宅区内的多层、高层住宅楼数量呈现逐步增多的趋势,居民住宅楼底层商业服务网点与住宅部分防火分隔和安全疏散设施不符合技术规范要求。

2.2 消防设施维护管理差

一些建设年代较早的居民住宅区,没有设置消火栓;一些设有消防设施的住宅,由于维护管理不到位,消火栓被圈占、遮挡,消火栓配件丢失、损坏等现象普遍,大大降低了居民住宅小^的消防安全系数,导致火灾发生后不能及时控制,小火变大火,造成严重后果。

2.3 堵塞通道,疏散困难

一些居民住宅区的建筑与建筑之间,安全距离不足,一些业主在住宅区内道路上随意停放车辆,临街商户占道经营,堵塞消防车通道;有的住宅楼楼梯间、楼门口、楼梯拐角、走道乱堆摩托车、家具等可燃物,影响人员疏散。

2.4 火灾荷载,燃烧迅速

现代家居组装修多为追求豪华舒适而大量使用可燃材料,且日常家居用品多为人造材料及化纤织物,因而火灾荷载大,燃烧迅速,且燃烧时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及烟雾,加上住宅空间相对狭小,通风条件差,有毒气体和烟雾一时难以散去,极易造成人员伤亡。高层住宅的电梯井、管道井、电缆井等竖井在火灾发生时往往易成为火灾蔓延的通道,起到助长火势的作用,对人员安全疏散和火灾扑救造成巨大困难。

3 居民小区消防安全隐患整改存在的困难

(1)社区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不健全,职责不明晰;物业企业和居民楼管理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不落实,未按要求组织开展防火检查、巡查,不能及时发现并消除火灾隐患。(2)部分居民住宅中的消防设施比较缺乏,一些地区城市规划改造严重滞后,老居民住宅小区建筑密集,无法满足防火间距和消防车道的设置要求;居民用火、用电和用气时麻痹大意。(3)居民消防安全意识淡漠、逃生自救能力不强,发生火灾后不能正确判断火势、正确选择逃生路线。现在的居民住宅防盗要求高,多数住户装设有防盗栏、防盗门,因而给人员的疏散和外部灭火、救援带来很大困难。(4)大量私家车占据小区主干道和消防通道成为消防救援首要障碍。私家车的剧增不仅给小区停车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更是给小区消防救援带来严重威胁,消防通道被堵塞,成为消防救援的首要障碍。(5)消防宣传力度不大。近年来,消防监督部门和社会新闻媒体在消防宣传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使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有所增强,但由于受财力、物力、人力以及群众文化素质等因素的制约,群众消防安全知识的普及还远远不够,缺乏基本的防火、灭火知识。直接导致许多居民住宅火灾的发生。

4 加强居民住宅小区消防安全隐患整治对策

4.1 切实履责,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根据消防法律法规要求各级政府统一组织实施居民住宅小区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工作,明确乡镇、街道、社区及村(居)民委员会按照本辖区居民住宅小区火灾隐患实际,明确责任、明确时间、明确专人,制定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具体负责居民住宅小区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对居民住宅小区的消防安全管理交由物业管理公司全面负责管理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规定,切实履行职责,接受公安消防机构和公安派出所的监督检查。

4.2 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居民住宅小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各级政府应当因地制宜地在辖区公共区域建设与城市发展实际相适应的防火灭火设施。还有,应落实城市居民住宅小区的消防水源、消防通道;一些城市的老城区电气线路老化,应及时更换老旧电气线路;对于部分耐火等级比较低的居民住宅小区,要坚决地采取措施,推进改造。

4.3 加强消防安全教育和消防安全宣传

预防居民住宅小区火灾,就要大力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目前,城市居民大多消防法制观念、消防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公安消防机构大力推进消防宣传进社区、进家庭和纳入社区警务室的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从长远来看,要普及消防安全知识,提高国民消防安全意识。构筑消防宣传阵地。充分发挥微博、微信等互联网平台、定期播发消防广告或防火灭火基本常识,关注消防安全热点问题和点评有典型重特大火灾案例,曝光违法违章行为。

参考文献

第8篇:管理学基本常识范文

论文摘要:安全教育是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深入细致地做好这项工作,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对高校实现又好又快的建设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高职高专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的意义、现状、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思考。

一、加强高职高专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的意义

学生的安全教育问题是教育行政部门和高职院校管理者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大学生的安全是其在校学习、生活、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根本前提,是高职院校稳定和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我国高校中频繁发生的各类事故令人触目惊心,“80后”、“90后”大学生的安全问题心系千家万户,既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也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未来。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高职高专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的现状及成因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中普遍存在思想认识上忽视或不重视,管理制度和机制不健全,内容不明确等问题,高职院校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尚存缺失,大学生的安全状况、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等现状不容乐观。

影响当前安全教育管理的因素有客观方面也有主观方面,存在于学校领导、教师、学生自身、社会家庭等各个层面之中,存在于设施建设、服务质量、管理教育等各个方面之中。

客观方面:第一,高考制度改革后,大学生的年龄差距增大,其生理与心理差异很大,在应试教育和独生子女两大背景下,大多数高职高专学生,进入大学后普遍缺乏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基本常识,导致事故发生;第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娱乐和消遣方式呈多样化,校园及其周边的娱乐场所迅速增多,但配套的规范管理还不到位,各类娱乐场所成为治安事件和事故的多发场所;第三,高职院校大多实行半开放式管理,校外人员进出校园流量猛增;第二,高校后勤社会化,校内外聘人员、临时工增多,存在管理上的安全隐患。

主观方面表现为高校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缺位,如部分高校管理层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认识不足,安全教育在高校日常工作中的重要程度得不到体现;安全教育在高校各部门中权责划分不明晰;现有安全教育无体系可言,没有规范的教材,安全教育经费不足,多数安全教育活动流于形式等。

三、加强和改善高职高专学生安全教育的对策

(一)落实安全教育管理的责任制,做好安全管理

学院领导应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注重长效,建立一个领导有力、机构健全、措施落实、信息畅通、工作有效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层层负责。把安全管理细化到每个部门、每个教研室、每个班级,做到人人皆知,措施明确,责任到位,对学院的防火、防盗、防爆、食品卫生、交通安全、公寓安全等诸多工作要做全面彻底的检验。学院领导、教师、辅导员和其他教辅人员要本着为学生、家长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细化管理。层层抓,反复抓,形成党委领导,全员参与的责任负责的长效机制。

(二)加强安全教育管理的内容规范。提高安全意识

安全教育重在培养安全意识,懂得安全规则。安全管理贯穿到学院各项工作的始终,要以安全防范教育为主导,认真作好学生的安全思想教育,将安全教育的内容规范化,使安全教育进课堂。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使之规范化、制度化、在教学计划上,制订安全教育计划,既要考虑高职高专学生整个在校期间应接受的安全教育,掌握安全知识,又要考虑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时段、完成的教育内容、学生的思想、专业的性质,采取灵活、生动、有效的方法,使用科学规范的教材,提高安全教育的水平和效果,使安全意识能深入学生内心。  (三)注重安全教育管理的方法,消灭安全隐患

目前,学院设立专职辅导员管理学生,增设各楼区专职保卫人员,同时学院成立了大学生公寓管理委员会,使学院的安全管理工作有了很大提高。

1. 学生工作处、总务处等职能部门要加强协作,齐抓共管。在人员相对集中的场所,如教学楼、办公室、宿舍楼、食堂应配置必要的安全防范设施。如消防、报警、防盗设施,生活设施不符合安全标准的要立即整改保证安全。

2. 辅导员要作到深入班级、宿舍、教室、活动场所与班级的学生党员、团员、干部及学生保持密切联系,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做好日志统计工作。

3. 舍务管理要严肃认真,坚持查寝制度,对旷宿的学生认真落实做好记录并报有关人员查清事实,对违反宿舍管理规定的严重违纪行为坚决制止并报学生工作部给予处分,决不姑息迁就,放任自流。检查卫生的同时,更要彻底排查宿舍安全隐患,如私接电线,使用电器,烧蜡烛、动消防器材,使用管制刀具等情况,对进入学生宿舍的外来人员严格实行登记制度,杜绝外人进入学生宿舍或留宿。

4. 加强各值班岗位管理力度,对外人进入院内楼内进行登记,维护学院的正常教学秩序要教育学生遵守本院校的规章制度,和谐相处,减少学生之间矛盾。

(四)创新安全教育管理的形式,真正讲究实效

学院要根据当前的社会形势和学院的具体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如将“消防日”、“安全日”、“世界艾滋病日”等节日作为教育契机,利用这些节日及典型安全事件等形式邀请相关行业专家进行安全教育系列讲座;举办安全知识竞赛;进行消防实战演练普及社会公德、举办心理健康讲座,观看专题录像等特色活动,增强大学生安全保护意识,内容更贴切。更真实。还可以通过校园广播、校园网络、橱窗等形式进行安全教育。

结束语

高职高专学生的安全教育是一项不容忽视,长抓不懈的重点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紧密配合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更需要学校各部门的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只要领导重视,全员参与,时刻不忘安全管理的重任,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学院的安全工作就会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李峰,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做好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教育与职业,2009(12)

[2]刘勇,如何做好高校安全教育,科技资讯,2008,(6)

第9篇:管理学基本常识范文

用电检查工作是供电企业确保供电质量的必要措施。本篇文章主要从基层供电企业用电检查工作的工作现状入手,对基层供电企业用电检查安全管理的应对策略问题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用电检查;安全管理;安全问题;应对策略

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让电力资源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农村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也让农村地区的电力需求有所增加。在国内电力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配电电网技术和配电设置的应用,给基层供电企业的电力检查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为了提高供电企业的服务质量,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促进用电检查的科学化管理三大问题,成为了供电企业自身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基层供电企业的用电检查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探究。

一、基层供电企业用电检查工作的发展现状

在对基层供电企业的用电检查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探究之前,我们首先要对基层供电企业用电检查工作发展现状进行了解。通过对基层供电企业用电检查工作的现状进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在基层供电企业之中,电力需求侧管理化技术和电力负荷预测技术已经在基层供电企业的用电检查工作中得到了应用。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的应用使得供电企业可以给通过制定激励措施的方式,让用户自行提高用电效率[1]。负荷预测技术的应用,为供电企业在不同条件下制定不同的侧管理计划指标提供了帮助。但是在用电检查工作安全管理领域,供电企业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在用电检查工作开展过程中,一些供电企业对用电检查工作缺乏重视,受到地区发展差异的影响,一些基层供电企业经常对用电检查工作进行忽视,在用检设备的配置方面也存在着配置不足的问题;第二,用电检查工作人员工作技能欠缺,安全意识淡薄,也是影响基层供电企业用电检查安全管理的重要问题,监察人员工作技能欠缺所带来的用电检查事故除了会造成设备损毁以外,还会造成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除此以外,用电检查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用户配合热情不高的问题,也会对用电检查工作的开展造成一定的阻碍。

二、基层供电企业用电检查安全管理的应对策略

(一)对现有的用电检查制度措施进行完善

用电检查制度是维护正常用电秩序的重要措施,在基层供电企业用电检查管理中,加大用电检查制度的完善,是提升用电检查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在对用电检查安全管理体系进行构建的过程中,国家电网佛山供电公司从自身的用电检查工作特点入手,制定了《安全生产一体化管理手册》和《生产班组一体化工作手册》两本读物,供用电检查人员使用[2]。在对这两本读物中的内容进行应用的过程中,该公司的用电检查管理工作呈现出了一种工作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的特点,这就对用电检查的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加大客户服务力度,开展专项宣传工作

在日常生活中,电力企业开展的用电检查工作既是对供电方和用电方的权利进行明确的措施,又是对供电方和用电方之间的义务责任进行明确的有效措施。在用电检查制度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要求用电检查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通过用电检查的方式,提升用户的安全用电水平,也就是说,用电检查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通过转变工作思想,用心开展巡查工作的方式,让用户对用电检查工作的重要性进行了解。在加大客户服务力度的过程中,宣传措施的完善,是帮助用户了解电力检查工作重要性的有效措施。在开展相关宣传措施的过程中,供电企业可以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等方式,对安全用电常识进行宣传。针对出租屋、网吧等人员密集场所,供电企业可以通过发放宣传单、张贴宣传海报的方式,对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和基本方法进行宣传。除此以外,供电部门还可以与公交部门进行合作,利用公交车的车身广告和车内广告宣传安全用电常识。

(三)加大培训力度,促进检查人员的能力提升

针对基层供电企业用电检查过程中暴露出来的技术素质不足和安全意识缺乏的问题,基层供电企业可以通过加大检查人员培训力度的方式,让用电检查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安全意识得到强化。在对一线检查人员进行培训的过程中,供电企业要通过电工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让检查人员对电动机、发电机、变压器等电力设备的结构性能,电工仪表的使用方法进行熟练掌握。进而让检察人员对违章用电和窃电行为的判断能力得到有效提升[3]。第二,在对检查人员进行培训的过程中,供电企业还要对检查人员的公文写作能力进行强化,在检查人员的日常工作中,用电检查报告和供电用电合同是他们经常要接触的公文材料,通过对检查人员的公文写作能力进行强化,检查人员的专业素质会得到有效的提高。第三,供电企业也可以通过开展事故警示教育的方式,提升检查人员的安全意识。

(四)在基层供电企业中构建安全文化

在供电企业的自身发展过程中,企业文化的完善,也是构建用电检查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措施。因此,在基层企业中构建安全文化,也是提升用电检查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南方电网公司采用的“三不一鼓励”活动,就是以安全文化建设促进员工安全意识提升的有效措施。

结论

用电检查管理是维护电网安全的有效保障,用电检查安全管理模式的构建,是提升供电单位用电检查水平的有效措施。在用电检查安全管理模式的构建过程中,检查人员的技能培训和事故警示教育,是提升监察人员自身能力和安全意识的有效措施,安全用电宣传工作的开展,是为用电检查工作减轻阻力的有效措施,只有对这些措施进行合理应用,才能对用电检查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

作者: 单位: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襄阳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李伯文.浅谈用电检查的安全管理[J].中国电业(技术版),2013,11: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