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师教育理念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缺乏保障公共艺术教育高效开展的运作机制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教育部先后颁发《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确实从某些程度上推动了艺术素质教育的发展。但从高校总体教育水平来看,公共艺术教育仍处于相对薄弱的环节。学校的投入力度、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等都难以达到公共艺术教育高效开展和运作的要求。主要原因是认识上的不足。由于艺术教育实用性不强,尤其不与学生的就业等切身利益直接挂钩,因此在当今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下,艺术教育仍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很多学校可以为一些有实用价值的项目一掷千金,但在艺术教育上的投入却谨小慎微,致使硬件设施落后,没有实施艺术教育和活动的专门场地和场馆使得艺术教育和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影响了学生的兴趣,打击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制约了艺术教育和艺术活动的开展。
(二)缺乏系统完备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纵观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学,从教学目标到教材选择、从内容设置到评价机制至今没有统一的标准,各高校基本是自成一家,由任课教师根据自身经验选择和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法。而许多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师都来自于专业艺术院校,接受的是专业的艺术教育,其教育理念常常带有浓厚的专业背景色彩,并不能完全适应没有任何专业基础的普通学生。因此,师生之间形成一道鸿沟。虽然教师讲得热情投入、丝丝入扣,但学生仍听得云里雾里。
二、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改革思路探索
(一)处理好普及与提升的关系,培养“全人”的教育通识教育的内涵之一就是培养“全人”的教育,这里所说“全人”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通识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保障每一个学生在大学期间都有机会接受到通识教育;二是指通过通识教育使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得到充分的发展,培养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提高感受世界和通融识见的能力,做一个拥有自由、独立精神,追求卓越、富于社会责任感的完整人格的“全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不是培养艺术家的教育,不应该是小众化的教育,应该是一个人人参与的大众化的渗透式教育。艺术通过美的形式和形象感染人、打动人,激发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这种美的力量甚至可以直击人的灵魂。因此,要做好艺术教育的普及工作,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触艺术,体验美和感悟美,进而用艺术的思维和美的眼光看待事物,对待生活。同时对于有一定艺术功底和特长的学生要能给予适当的平台和有效的指导,让其在自身基础上有所提升,提高表现艺术和表达美的能力。当前很多高校由于师资、场地及设备的限制在艺术课程的设置上不尽合理,也不够全面,艺术课程基本上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覆盖面达不到半数以上,有些学校甚至在10%以下。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借鉴一些知名高校的做法,如南京大学艺术课程的开设结构就比较合理,从文学、音乐、绘画、舞蹈、戏剧、雕塑、影视七大分支进行课程设置,范围广,系统性强。当然,对于知名高校来说,各方面力量雄厚,增设几门课程是轻而易举的事,而普通高校由于受师资队伍和教学条件的制约,要做到这一点比较困难。因此,这就要各级领导和教育工作者转变教育观念,在现有的基础上寻找突破口,在加大硬件设施投入的同时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培养一专多能的教师,既在专业领域有较高的水平,能担负起有艺术专长的学生专业提升的指导工作,也具备深厚的文化整合的功底,能承担起艺术普及教育的工作。
(二)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和评价机制,培养探索精神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通常以辅修课的形式出现,每门课的总课时一般在30课时左右,即每周2节,一学期结束。而艺术博大精深,包罗万象,30课时涵盖的内容非常有限,只能选取一部分知识做一些蜻蜓点水般的总体介绍,课堂教学也一般采取传统的灌输式的授课模式,学生难以真正触及和领悟到艺术的真谛,没有达到艺术教育真正的目的和应有的效果。通识教育主张培养人的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艺术教育的课堂也可以打造成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的阵地。与其让学生囫囵吞枣地去了解一些艺术知识,不如给其自主发挥的空间,如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课题,课题的范围由教师提供,也可自拟,然后报教师审批。同时要注意,课题要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学术价值;弘扬传统和时代精神的结合,引导学生通过查阅、探讨、分析渐渐深入艺术的领地,探寻艺术的价值与真谛。而课堂只作为阶段性研究成果汇报和各课题组交流的平台。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作为一个主导者参与进来,从总体上进行宏观把握,确定方向,给予思路上的点播。课程结束阶段,每个课题小组负责人进行成果汇报,然后该课题组所有成员接受大家的提问,进行答辩。最后要留出相应的课时让教师对每个课题组的研究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并对所涉及的知识做一个条理性的疏通。由点到面,触类旁通,使学生既对自己研究的知识有深入了解,同时对该门课程的知识也有一个全面且系统的认识。学生往往对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出的结论会非常珍惜,甚至记忆终生。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一个问题,即课题组成员不宜过多,4人至6人为宜,为避免有的学生袖手旁观、工作量不均衡等问题,在前期的课堂汇报中可采取轮流制的形式。在评价机制上,可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公共艺术教育的成果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不仅考查学生对理论的掌握程度,更关注的是对学生艺术素质、完善人格的养成,审美能力的提升和情感的发展等,这是一个动态复杂的过程。因此,公共艺术教育的考核方式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过程评价与考核相结合。例如美国高校上世纪80年代广泛采用的“档案袋评价方法”,把学生的艺术作品、资料、小论文、调查报告等都搜集起来对学生学习的整体进行评量,应该是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
(三)注重艺术实践课程的开发,培养“博雅”的教育目前很多高校的公共艺术课程多是以艺术导论、艺术欣赏等理论课的形式出现,而艺术团也一般只招收有一定基础的艺术特长生。所谓的艺术实践课仅仅是针对少数艺术团的艺术骨干提升水平而设,真正让大多数学生参与进来的艺术实践课程在很多学校还是空白。艺术实践课程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直接参与艺术活动的平台。当代大学生很多在中小学阶段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艺术教育。对于很多艺术爱好者来说,其迫切希望将压抑多年的“艺术梦”得以释放,而艺术实践课程恰恰可以给他们提供亲密接触艺术和感悟艺术的机会。艺术实践课程应不设门槛的面向所有学生,只要有意愿者就可以参与进来。选择一些方便携带,简单易学的乐器,开设一些难易适中的技能训练课,学生兴之所至时,在环境允许的前提下随时随地可以拿出来练习。学习乐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还可以把很多学生从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拉出来,用艺术愉悦心灵,丰富情感体验,感受现实生活的美。同时也让学校的每个角落都充满浓郁的艺术气息,营造一种礼乐融融、弦歌声声的校园文化氛围。
(四)加强艺术团建设,关注文化艺术活动的学术内涵,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学校艺术团一般汇集了学校的文艺骨干,是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的生力军。但目前许多高校的艺术团常常成为学校各类活动的点缀,没有发挥出自身应有的价值。要定期举行各种形式的艺术团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才华的平台,让学生充分感受舞台的艺术魅力。同时要增加具有学术气息的活动,目前许多学校的文化艺术活动政治性、娱乐性突出而学术性不够,学校是传授知识的主阵地,要充分发挥出艺术团在弘扬传统,传播先进文化中的作用,多举行具有学术内涵的文化艺术活动可以提升校园文化品位。1967年,美国反思了教育中重科技轻人文所导致的不良后果,为了均衡人才知识结构,发起了著名的“零点计划”,即从头开始发展人文艺术素质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沈致隆在《中美两国大学非职业艺术教育的几点比较》中提到:“从1993年起,哈佛大学举行一年一度的艺术节。艺术节的名称为‘艺术第一:哈佛庆典’,持续4天时间”,在艺术节期间有200多个活动举行,除了在音乐厅和露天剧场的正式演出外,在图书馆、校园广场和草地上随时会上演一场精彩的艺术秀。因国情不同,我们不能照搬美国的做法,但我们可以像美国推行“零点计划”的决心一样,从零开始,让艺术一点一滴地渗透到学生心灵,打造多元化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
三、结束语
教师职业的成功建立在教师教育能力的建构和完善过程中,在此过程中,需要创造什么样的环境和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以促进教师教育能力发展,尤其是独立学院这样的环境下基于学生的需求如何促进教师教育能力发展已成我们必须关注的一个问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我国一直以来都对教师教育能力有所研究,一般多以普通高校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对独立学院青年教师教育能力的发展研究较少,尤其是对于独立学院所培养的应用型学生基于对教师教育能力的需求研究更少。基于上述背景本人将以“独立学院青年教师教育能力的发展研究”为课题。试图通过课题研究从独立学院青年教师教育能力发展面临的问题入手,分析目前独立学院教师已有的教育能力为参考,分析独立学院青年教师教育能力发展的内涵、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促进独立学院青年教师教育能力发展提出相关的对策。独立学院顺应了我国高校扩招发展的需要,满足广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因此,队伍不断壮大起来,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独立学院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但对于独立学院发展的研究相对滞后。外部环境来说,人们对独立学院以及教师能力缺乏信任,开展独立学院青年教师教育能力发展研究有利于独立学院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人们的广泛认同。
二、基于学生需求的独立学院青年教师教育能力现存问题
1.独立学院青年教师教育能力。
1.1教育能力的界定。教育能力是指教师所应该具备的能够进行成功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是教师是否能够胜任教育工作的关键。关于对教师教育能力的论述学术界有各方观点。总的来看,教师的教育能力就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能够促进学生的能力以及素质得以提高的品质和能力。
1.2独立学院青年教师教育能力的结构。教师教育能力由多因素构成的教育实践能力,而教师教育能力的结构,就是构成教师教育能力的各种因素的集合。独立学院式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核心力量大多为青年教师,研究青年教师的教育能力结构问题,是研究如何提高青年教师教育能力问题的前提和基础。一般而言,教育能力被划分为动力因素、效能因素和个性因素三个部分。独立学院青年教师教育能力的构成、发展和培养问题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课题中将从独立学院这个高校发展过程中的新兴产物中青年教师的特点以及教育能力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2.当前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的优势与问题。
当前作为独立学院教学主体的青年教师具有一定的优势不同于中老年教师。比如,他们具有较高的学历层次基本都有硕士学位,有些还有博士学位。具有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接受新知识快的特点。大多是直接从学校进入学校具有与大学生很多共同点的特征,善于与学生交流沟通,容易得到学生认同。同时,由于他们大多都是刚从硕士或者博士毕业直接参加工作,没有受过系统的师范培养,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能力都缺乏,具体变现如下:
2.1没有完全进行角色转换,并未适应从学生转换为教师。由于大多数青年教师直接从学校毕业就参加工作。思维模式还是以学生的思维模式处事,有的工作一两年还没有完全角色转换。
2.2业务素质不高,各独立学院的绝大多数青年教师都没有经过系统的师范教育,对于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对于提高其教育理论实践水平收益甚浅。他们缺乏教学实践经验,如何育人的认识体会不深,教学水平不高。
2.3轻科研的现象。独立学院青年教师收入普遍偏低,教学任务量较大,使得青年教师没有精力做科研。科研和教学是相互相长的一个关系,最终也会导致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停滞不前。
2.4敬业精神有待提升。独立学院青年教师普遍存在带课门数太多,部分教师有急功近利的思想,情绪浮躁缺乏责任心。
3.当前独立学院双师型教师发展困惑。
独立学院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要求教师不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还要求教师应该具备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经验。以此在课堂教学以及实践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双师型教师就是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素养,并且具有专业实践工作经历。独立学院需要双师型教师,但是在其发展上出现了一些困惑:
3.1独立学院入职教育的缺乏。独立学院大多是青年教师直接从学校毕业进入高校缺乏基本的教育理念,也没有教学技能方面的培训,因为缺乏课堂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培训,产生教学压力。
3.2企业实践缺乏有效途径。作为青年教师要成为一名双师型教师就必须走出校门,走进企业,学校应该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师的企业实践活动中来,起主导作用,要花费经费及精力鼓励青年教师外出实践。
三、独立学院青年教师教育能力发展对策
1.注重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思想教育工作能力。
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作为青年教师其思想状况直接关系到科研与教学质量,当然也会影响到学生的思想状况。因此,加强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其思想觉悟政治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对独立学院来说加强青年教师德风建设应做到以下几点:
1.1提高青年教师素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学校应该不断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2理论学习尤其政治理论学习,使其端正观点、立场和方法分析当前的社会问题。
1.3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使青年教师懂得分析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提高学生教育的能力。
2.树立现代教育思想理念。
牢固树立现代教育思想理念对青年教师来说可以提高其教育水平,促进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进步。对于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杨德传在《关于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之探索》中指出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在教育观上要由“知识本位”向“素质本位”转变。在质量观上要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培养创新型人才。在教学观赏向整体化知识教育转变,把注重教师的“教”转为注重学生的“学”。
3.独立学院重视构建青年教师发展平台。
据调查,有近四分之一的教师认为其所在的学校不太重视青年教师的教育能力培养。独立学院对青年教师教育能力的培养无论从意识上还是经费设备支持上都没有足够的重视,也没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提升青年教师的教育能力。我们知道青年教师作为独立学院的主力而独立学院又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促成部分,他们的教育能力直接关系着国家科教兴国和人才培养战略的实现。所以独立学院必须得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特别是教育能力的培养。
4.独立学院青年教师自身学习与修养。
要加强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的教育能力,一方面主管部门要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搭建平台,比如经费支持,培训支持,硬件设备支持等等。另一方面还需要青年教师自己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加强自身学习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并且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反思、提升,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与水平,真正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不断提升自己挖掘自己的潜力。
5.独立学院青年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独立学院需要双师型教师,在教师队伍尤其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中应该遵循教师发展规律,针对双师型教师的专业教学和职业实践两方面采取有效行动。
5.1推动企业和社会行业主动参与。行业企业作为独立学院培养人才的接受者和受益者,应该全方位参与进来,与独立学院合作共同进行专业建设,保证实践教学的真实性,能让专业教师掌握一线最先进的技术和实践经验,运用所学知识知道一线人员的操作。
5.2发挥独立学院校主体的作用。严格独立学院双师资格证书制度以及强化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对于独立学院教师而言,不仅要求他们具有一定的学科知识与教育教学知识,而且必须达到一定的实践水平,要有指导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能力,因此就得具备不但只有学历资格的证书还需要有双师型职教的资格,反应其职业资格的证书。
5.3建立教师评聘制度。当前最急需解决的就是研究开发教师的职称评审标准以及晋升制度,并且与相应的工资级别挂钩,引导教师朝着专业化发展的方向努力。
(一)建立富有人文性的管理体系
1、专业的管理团队。
组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培训项目的管理团队,首先要考虑的是在研修内容、指导实习、后勤保障、沟通协调、摄影摄像等方面具有一定能力、基本能独当一面的老师,这样能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在参训教师班级管理上,管理团队要及时和专家沟通,设计好课程方案,并及时反馈参训教师的建议,保证活动的成效
2、敬业的班组团队。
在管理上,要充分发挥参训教师和师范生的优势,以达成自我管理和共管的目标。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培训项目组班一定要打破地域的界限,把不同地域的学员分到同一小组,小组成员以5-10个为宜,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参训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在理念、方法、习惯等产生互动、形成碰撞,最终擦出智慧的火花,从而提高培训效果。
(二)选择富有人文性的管理内容
1、学业管理。
学业管理的要求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参训教师研修及学生顶岗的效果。首先,应开设一些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急需的课程,如留守儿童心理、农村教师心理调适等,这样才能使培训更切合农村小学教师的需求,使培训效果最大化。其次,还要妥善解决好专家的研究领域与课程方案不一致的问题,例如,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和考试中占的分量比较重,不少一线的小学语文专家都对阅读教师有自己的理解和研究,在选择培训课程时基本趋同讲授阅读教学相关的课程。
2.学习成果的管理。
不管是参训教师还是顶岗学生,管理团队都会提出一些具体的任务和要求,这些任务和要求通过作业的形式来物化,以形成学习成果。学习成果不但要求提交纸质版,同时要求学员和学生充分利用QQ、音像等现代媒体技术平台,部分作业要求在QQ群上完成,部分作业要求提高音像材料,这样便于成果的交流和保存。
(三)采取加强人文性的管理策略
1、专业敬业。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培训项目要取得成效,对管理团队的要求必须是在人文性的基础上做到“专业、敬业”。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培训项目的管理团队的“专业”,一是要求管理团队成员在管理上的专业,二是要求管理团队成员在研修项目上的专业。因为项目涉及到的单位和人员较多、较复杂,而项目的时间又较短,这就对管理团队提出了高要求,必须具备比较专业的管理能力和水平,每个成员都必须能独立展开工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2、以“学”为本。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培训项目的管理,应努力做到以“学”为本,才能确保项目得以有效实施。“以学为本”,其中的“学”包括学习、参训教师和学生。不管是参训教师还是顶岗学生,其最终的目标都是通过培训学习,获得专业的进步和发展,所以项目的关键是培训学习方案和顶岗实习方案的制定,这些方案制定科学、合理,才能使培训和顶岗收到实效。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应尊重参训教师和顶岗学生,以他们为本,实施人性化的管理,灵活处理各项管理事务,这样才能确保项目方案的顺利实施。
二、结语
我们以孔子和朱子的教育思想为例,找寻中国传统教育中的人文通识因子,从而为我们今天更好地推行人文通识教育提供学理上和方法论方面的借鉴。
一、君子不器、有教无类――孔子的教育理念
孔子是儒家创始人,是人类文明轴心时代的代表性人物,其所开创的儒学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的影响自不待言,就其传播文化的方式而言也是高明到举世罕见的地步。
孔子作为教育家出现在历史舞台上,是春秋时期特殊的政治环境造就的。春秋之前,学在官府,有资格进入学校接受教育的都是贵族子弟。公元前八世纪以后,周朝王室逐渐衰微,诸侯国力量不断增强,国家对学校的控制能力也随之减弱。原来只有贵族们才能享用的典籍逐渐流落到民间,一些通晓诗书的知识阶层开始在社会上活跃起来,这便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士”。这些“士”凭借自己掌握的文化知识,聚众讲学,发表政见,力图为社会改造和发展指明路径,由此产生了许多思想流派,“私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作为“人伦之楷模,万世之师表”,孔子本身有着极高的人文素质,而他对弟子的人文精神的养成和多种才能的修炼也是颇为重视的。孔子的教育思想无比丰富,其中最具有垂范意义的是“有教无类”和“君子不器”的思想。
(一)“有教无类”是就受教育的对象而言的。
孔子之前,接受教育是贵族子弟的特权,“六艺”之类课程的设置是为了让统治阶层提高素质,从而更加具备统治人民的资格。是孔子首次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观念,将受教育的机会推广开来。不论贫穷富贵,只要带来“束”作为见面之礼,表示愿意前来学习者,孔子一概接受。在孔门弟子中,穿着狐裘坐着马车的富家子弟与身居陋巷衣食寒碜的贫士可以同席读书,“闻一以知十”的英才与反应迟钝者可以共同切磋学问,父子兄弟也可以成为同学。不论出身贵贱、天分高低,孔子皆一视同仁,绝不歧视。因此,慕名前来求学者很多,以致形成了“弟子三千”的壮观局面。正是这种“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打破了学在官府的落后局面,为那些出身寒微的贫士提供了进身之阶,为社会提供了更多人才,对于提升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促进社会发展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二)“君子不器”是就受教育者的培养目标而言的。
古代学校的教学内容是有一套完整体系的。以先秦为例,当时贵族子弟学习的科目称为“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教育在夏代已经萌芽,到了西周进一步达到完善。其中“礼”就是各种礼节,即今天所称的“德育”;“乐”指音乐、舞蹈、诗歌等;“射”是射箭技术;“御”是驾驭马车的技术;“书”是书法(书写、识字、文字);“数”指数艺九科,是数学等自然科学。“六艺”教育的特点是文武并重,知能兼求,并按照年龄差异分别施教。“六艺”中礼、乐、射、御称为“大艺”,是贵族从政必须具备的能力,主要在大学阶段得以完成;书与术是“小艺”,是民生日用之所需,是小学阶段的必修课。“六艺”教育几乎囊括了那个时代人类所能具有的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技能,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我们今天学校教育要求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就是对先秦教育思想的一种传承。
二、格物致知、明道济民――朱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之后,中国教育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先秦儒家的教育思想在后来各个历史时期基本上都产生过巨大影响,同时其他学派的思想,如佛学、道学、玄学等也在或多或少影响着教育,使得中国传统教育在“独尊儒术”的基础上也能够兼学别样,推陈出新,从而能够使几千年的文明绵延不绝。但同时,随着专治制度的不断加强和科举制度的强化,“德业”与“举业”的矛盾不断加深,应试教育下实用性、功利性的弊端不断加强。
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系统分为官学和私学两种,其中,官学(尤其是中央官学)在科举考试时显示出的优越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也就成了最容易滋生教育腐败的地方。
有鉴于官学教育的种种痼疾,一些具有儒家正统观念的教育家和要求平等的平民弟子,都迫切希望实行教育改革,革除官学之弊,破除官学一统天下的局面。在时代的催生下,书院教育成为官学之外最受欢迎、影响最大的教育机构。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材;作文教学;劣势;对策;
作文教学是我国中学语文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作文育人是中华文化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我国《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学生可以通过作文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个人的独特观点,彰显文学的艺术魅力。在教师指导和训练学生写作的过程中,我们对作文教学是这样定义的:“作文教学是按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进行写作,使学生形成写作能力、养成写作习惯的教学活动。”学生在作文教学中,能够培养表达能力,促进智力发展,融合各类知识,发展良好个性,陶冶审美情趣。
这里讲的中学语文教材,特指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它的编写充分明确了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该达到的作文知识程度,必需掌握的作文训练能力和能够具备的作文文化素养。我们可以结合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具体探究中学作文教学的实施与运用,发掘中学作文教学的改革与策略。以下是立足于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材中,关于作文教学在训练系统和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系统中的体现,通过分析作文教学体现的特点,进一步探究作文教学的劣势与不足,提出有关作文教学的有效对策。
一、作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教育体现
语文教材是作文教学的主要课程资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参照,结合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材,有关作文教学的内容主要集中在课后的研讨与练习,还有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中。通过具体地分析和探究,作文教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在写作内容上,经过基础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作文教学应突出“学生是学习作文的主体”,作文教学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作文思想。结合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材,围绕“以学生为本”的作文教育观主要体现在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学生可以在学习专题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和写作。例如,在人与自我、人与语文、人与自然、人与科学、人与家庭、人与想象、人与成长、人与国家、人与名人、人与艺术、人与探险、人与动物的主题学习活动中,学生可以创意写作,有感而发。正如语文新课改的要求:“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因此,在语文教材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作文教学训练,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创造,感性抒发和理性思考,例如,情景作文,写出特点;命题作文,写出启示;自拟作文,写出情感;想象作文,写出特点;观察作文,写出新意。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和探究活动,力图能够在写作中提高语言表达水平,培养人文素质能力,树立完整人格形象。
在写作形式上,有关作文教学训练的方式花样众多,主要体现在语文教材课后的研讨与练习中,基本突出有以下各种形式。例如,启发作文,以课堂学习内容为前提,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写作;活动作文,以观察、搜集和整理资料为主,指导学生开展写作探究;情境作文,以课文蓝本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情感熏陶,人文写作;想象作文,以课堂学习目标为出发,指导学生进行联想写作;改写作文,以课文范例为参照,指导学生进行改写写作;仿写作文,以课文范例为参照,指导学生进行模仿写作。根据这些多种多样的写作训练形式,学生可以自主写作,研究写作,创意写作。同时,在文章的立意,情感的抒发,意识的创新,取材的范围,思维的培养上,写作教学进行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具体表现为由统一化趋向弹性化,主要将教材内容灵活处理,增加具有自由性和多元性的写作训练方式;由工具化趋向人文化,重点在作文教学中弘扬民族化,本土化,培养传统优秀伦理道德,塑造人本内涵精神品格;由模仿化趋向创造化,注重在作文训练中突出想象开发、思维发散和创造培养,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写作。
以上就是作文教学在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材的训练系统和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系统中的呈现。结合作文教学的教育体现特点,我们可以发掘和探究有关作文教学在中学语文课程改革中的劣势。
二、作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教育劣势
目前,为响应轰轰烈烈的语文课程改革,作文教学作为重中之重,一直被教育界视为改革的领头军。然而,我们的作文教学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整合改革,表面上风风光光,形式上热热闹闹,但究其教学本质,还是处于“学科无地位”“教材无重点”“教育无突破”的“三无”状态。作文教学一直困扰着语文教育,教师难教,学生难学。虽然国内的教育者没有间断对作文教学的研究,但最终没有形成完整的有效的作文教学体系。结合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我们可以探究作文教学的存在问题,具体有以下劣势。
1.作文教学地位不突出,缺乏专业性编排
纵观现代语文教材,它是作文教学的主要课程资源,是教师进行作文教学的重要参照,但教材仅仅是个例子,还严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例如,受地方文化、经济、社会等诸多因素影响,有的内容未必符合本地区学生实际的作文需要。同时,教材改革比较滞后,多年反复地训练同样的题材或内容,与现实社会脱节,使作文教学缺乏了创新的个性。
最关键的是,我们的教材不能明显地突出作文教学的地位。翻翻中学语文教材,有关作文教学的专题内容基本围绕在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系统中,在这些花样众多的训练学习拼盘内,写作不过是一道毫不起眼的小菜,为装点我们的语文课程改革充当门面。学生可以在所谓的面面俱到中进行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但是,学生真正可以掌握到的写作专业知识又有几成呢?
通过对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编排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每一个主题单元中,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活动所占篇幅比重较大,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的实践内容较多。只有在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关于“我爱我家”的主题活动,重点表现出作文教学专项训练。这说明,写作活动还只是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活动的附属,写作活动还不能作为单独专题训练而成立,教材主要突出口语交际训练和综合性学习训练,因此,学生在讨论交流、实践活动的比重远远大于动笔写作,教材几乎将听说读做整合编排完,最后,才煞有介事地把写作介绍出来,这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姿态,是不能充分突出作文教学地位,明确写作专业知识构造的。
再结合教材的课文内容,我们的作文教学只能是依附于课后的研讨与联系,作为一种呼应课文精神而延伸的所谓作文教学训练。试想,作文教学作为语文课程改革的主体,如何实现独立式教学训练?怎样成为专项式知识指导?所以,有关语文教材的作文教学不过是被动地写作训练,隐性地写作教育。
2.作文教学环境受限制,偏隅课堂教学指导
由于教学时间的有限性,多数教师除了利用教学计划的课时外,很少把作文教学拓展到课外,更缺乏在生活中指导作文,有关生活化作文训练也等于形同虚设,空摆架子。其实,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没有生活也就缺少了素材,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学会积累,边生活边写作,这是作文教学的最佳途径。要让学生建立生活与写作的联系,就要先明确写作目的,然后指向生活,再由生活回归写作。
结合中学语文教材,有关作文教学的生活化指导也确有一二,例如,活动作文里面就有相关生活观察和体验的教学指导,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里面也有有关生活气息的作文指导。但是,这些作文生活化教学过于纸上谈兵、好高骛远,容易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绿色蝈蝈》中,作文教学指导要求“学生去户外静听虫鸣鸟啼,辨别这些声音,并用一段话形象地描写出来”。请问,生活在高楼大厦里的城市学生,如何能够接触到虫鸣鸟啼呢?这就是不考虑学生的真实情况而夸张了生活化作文的误区。
因此,作文教学需要真正走近学生的生活,作文训练应该真切符合学生的实际。我们的中学语文教材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确实要努力建构适应人性化的“大语文”教育环境,树立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真实典范。通过确立生活本源观,能够旗帜鲜明地摒弃那种苍白贫血的应试作文,力图还学生作文以原汁原味,注重作文教学回归生活,拓展学生的生活视野、丰富其人生经历和体验。
3.作文教学训练单一,拘泥命题写作指导
现在的作文教学仍然没有摆脱老框架,仍旧强调作文的写作技巧,讲究语言的表达方法,交待文章的结构布局。我们认为作文章法是重要的,但对作文教学来说,不是最重要的。作文教学要适合学生的作文心理,符合学生的语言的发展规律。作文就是表达,作文内容应该反映的是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态度。受传统的思想意识的制约,要求学生作文必须反映积极的并有一定的价值取向的内容,或者我们总用成人的思想去量度学生的意识,那么也就在某种程度作文真的成了“作”文了,过于为文造情、为文造势,这样就显得矫揉造作,本末倒置。
看看我们的作文教学,还是侧重命题作文训练,自主性和实用性的作文表达能力训练还没能有效的走进课堂。我们应该反思现代的作文教学模式,考虑作文教学的实效性。长期以来的作文教学方法都是来应对应试教学,忽略了学生对自主表达能力的训练,致使有些学生只会机械地写作而不会自觉地创作。我们要全面发展学生语言知识表达能力,要从单一的书面命题作文中走出来,训练方法多样化,培养形式开阔化,改变学生对作文的因袭,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知识,提高作文的含金量。
同时,作文教学仍旧强调模仿,一味地遵照教材的教学设计要求,指导学生照本宣科的套写作文,生搬硬套的模仿范文。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理想》中,作文教学是这样设计的:“诗人给理想打了许多比方,异彩纷呈,含义深刻。试模仿第一段也写几句”。学生在模仿作文中,虽然可以强化和巩固写作知识,但是这样的作文,是没有个性色彩的文章,是没有独特生命力的作品。
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的世界是天真浪漫的,他们对事物往往是感性的认识,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思想意识,指导他们抒发自己的独特感受,畅写个人的奇思妙想,表达内心的创造热情,突出创新作文的有效运用。“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我们不是要训练写作的仿制者,而是要培养写作的创造者。
三、作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教育对策
结合作文教学的实施过程,有关作文教学的主体还是比较模糊,教材不能明显地体现作文价值体系,教师难以突出地体现作文教学过程,学生缺乏有效地落实作文教学目标。如何在中学语文新课改中促进作文教学的运用与发展,真正体现出作文教学的核心和本质,这是值得教育者作出的思考和探究,针对作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材改革中的劣势,具体有以下对策。
1.在编排上,加强作文教学主体化地位
面对语文新课改,我们的作文教学应以主体性姿态,在语文教材中突出其重要地位,组织其系统编排,呈现其专业特点。根据教育家列伏夫的研究,运用什么方式可以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作文?列伏夫认为,通过叙述让学生掌握语言的范例,而提出作文让这些范例得到运用。他认为激发动机是掌握书面语言的主要条件,他所建议的发展书面语言的作文,再现了书面语言的一个功能———转换空间的创作。由此可见,在语文教材的编排上,课文范例的选用就是很好的作文教学动机,结合课文文本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再现作文的实施和创作。
同时,列伏夫的作文教学把掌握连贯的书面语言,看成是先学词语、再学造句、最后才学写文章的多级的过程。按照列伏夫的意见,在书面语言的结构中包含着下述操作成分:(1)理解作文题目;(2)选择与题目有关的材料;(3)按照一定的顺序安排材料;(4)根据规范语言的标准和表达的需要用词造句;(5)修改文章。通过列伏夫的作文教学启示,语文教材的编排应该紧扣作文教学的主体要求,突出课文文本与写作材料的有效联系。
具体来看,围绕中学语文教材,我们可以开设有关作文教学专栏,将作文文体知识融入到教学的方方面面;我们可以突出作文修改过程,将作文写作技能活用到教学实践环境;我们可以运用作文评价标准,将作文教学反馈贯彻到教学互动成果;我们可以选择有关作家写作的课文例子,将作文训练指导渗透到课本的阅读学习;我们还可以增加课外文本浏览,将作文文章典范充实到课后的学习拓展等等,这些有关作文教学的对策,是需要将我们的语文教材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最终,才能实现作文教学的主体地位,突出作文教学的专业构造。
2.在教学上,加强作文教学生活化特色
语文教育界泰山叶圣陶先生说过:“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新课标》也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学生作文反映出他们在思想认识、生活经验、表达能力、人格素养等多方面的情况。这表明,自由写作、个性表达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策略。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提倡生活化写作、个性化写作。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爱写的内容。让学生在放松的生活状态下心灵松绑,无拘无束的发散和驰骋创作思维。
值得指出的是,将生活化作文内容虚假、夸大是作文教学中的常见病。教材在设置作文训练的环节,教师在指导学生创作的过程,为了吸引学生的目光,就把作文生活化内容神奇化、虚假化、浮夸化,以博得学生的青睐,显得不切实际,生搬硬套。作文是需要夸张,也需要适理的创造,但不能过分的浮夸事情的本质,更不能子虚乌有的生成文字。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健康素质成长,与作文教学的生活教育脱离了关系。写人就要写实实在在的人,写景就要写目所能及的景物,写事就要写真真切切的事实,抒情就要抒发内心深处的感情。教师在指导作文时务必强调所写内容要与现实生活相符,这样作文才能“活”起来,是真实、真切、真情的生活化作文。
因此,在新课改中,加强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理念特点是使学生在求真、立诚、平等、尊重、无压力的轻松氛围中受到启迪,在生活的怀抱里浮想联翩,在心灵的世界中坦诚相待,将教条、死板、逼迫的作文教学由“要我写”变成“我要写”,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实践证明,这些改革的成效是显著的,学生通过多种多样的作文训练形式,能够充分实现自由写作,丰富表达,提高素质,优化内涵。更重要的是,我们学生的文章清新自然,真情流露,个性纷呈,擅于表达。
3.在训练上,加强作文教学创新化架构
目前,我国中学课程改革掀起一股创新作文热潮,它要求在以不断挖掘和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下,一方面学习和继承传统作文教学的精华,另一方面更注重冲破旧的作文观念及思想的束缚,选取新的视角,开拓新的意蕴,不断变革进取,从而达到自主创新的写作活动。
但面对写作教学的现状是,教学框架性严重束缚学生的个性,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改变作文教学尴尬的处境,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真正地表现自己的思想,提高作文能力,张扬写作个性,提倡自主创新,这应该是我国作文教学的重要课题。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加强丰富多彩的作文模式架构,从而突出学生自主探究、创新写作的地位。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提出要进行创新写作,就是要摒除传统的教条主义,突出作文教学训练在作文拟题、作文形式、作文内容和作文评价上的创新。在作文拟题上,教学训练要注重让学生自主命题,尽量考虑拟题角度是否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激发学生的独特感受;在作文形式上,教学训练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创造表达,尽量采用多种多样的文体体裁和形式指导学生或启发、或活动、或情境、或想象,提供丰富多彩的创作平台;在作文内容上,教学训练要提高学生的思想发展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在实际生活的观察、感悟和体验,进行正确而大胆地创造,从而充分而准确地提炼作文的奇特内涵;在作文评价上,教学训练要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加强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相结合,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作意识。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评价,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迸发出个性创造的激情。
结合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材,我们可以将作文教学的训练系统分为启发作文、活动作文、模仿作文、情境作文、想象作文、改写作文和仿写作文。其中,启发作文、活动作文、情境作文和想象作文是需要我们大力提倡和实施的。启发作文是树立相关作文命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与联想,具有开发性和导向性;活动作文是组织作文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与体验,具有活动性和实践性;情境作文是创设相关作文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情感抒发与感受描写,具有情境性和感悟性;想象作文是构造有关作文主题,指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与联想,具有创造性和想象性。通过这些多姿多彩的作文教学训练,教育要打破模仿作文和命题作文的死板框架,努力拉近学生创新化作文的距离,创造属于学生独特的写作视角,丰富学生的创作趣味和人性之美。
方法:使用自制问卷对县级医院共116名低年资护士进行包括注射前准备、注射部位选择、胰岛素抽吸方法、胰岛素注射方法、胰岛素保存方法、注射局部不良反应的处理共六个方面问卷调查。
结果:本次116名低年资护士测试合格率为64.53%,平均分为69.52±10.44分,其中得分率最低的三项分别为:胰岛素保存方法(26.85%)、胰岛素抽吸方法(40.54%)、胰岛素注射方法(47.33%)。
结论:低年资护士对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较差,临床护理教育普遍存在培养环境较差、教学质量粗糙、低年资护士自我评价能力及主动学习能力较低的问题。医院应改善临床培养环境,切实加强对低年资护士的临床护理教育,增强其临床理论与技能。
关键词:低年资护士 临床护理教育 胰岛素注射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317-02
临床护理教学是现代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护生临床教学和生产实习、新护士岗前培训、护士规范化培训、继续护理学教育、护理进修生培训等[1]。临床带教质量将直接影响所培养护理人才的素质和护理教育的整体质量[2]。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可波及全身多个系统及器官,导致许多致命的并发症。它与冠心病、癌症被称为人类生命的三大杀手。中国现有DM病人约4000万人,占全球DM病人20%[3],而作为治疗糖尿病的常规方法,胰岛素注射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一种重要技能。目前,在临床应用中,胰岛素制剂种类多,其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不尽相同,增加了使用者的学习难度。尤其是对于低年资护士其工作经验缺乏、专业技能有待提高,测试低年资护士对胰岛素注射的掌握情况,将有利于了解临床护理工作中所存在的不足,并采取改进措施,提高低年资护士的临床工作能力,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择县级医院116名低年资护士(工龄
1.2 方法。对县级医院116名低年资护士进行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问卷调查。问卷由从事糖尿病专科护理的临床护理多年专家制订。题型包括是非题及选择题两部份。是非题主要测试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由注射前准备、注射部位选择、胰岛素抽吸方法、胰岛素注射方法、胰岛素保存方法、注射局部不良反应的处理6部分组成,共25道是非题,每题4分,合计100分。选择题部分主要涉及低年资护士对胰岛素注射知识掌握情况的自我评价、胰岛素注射知识来源、胰岛素注射临床护理教育中应加强的环节等,可多选。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16份,回收有效问卷116份,有效回收率100%。将所有数据输入Excel电子表格进行描述性统计。
2 结果
2.1 本次调查问卷,116名低年资护士问卷合格率为64.53%,最高分86分,最低分42分,平均分为65.52±9.44分。其中得分率最低的三项分别为:胰岛素保存方法(26.85%)、胰岛素抽吸方法(40.54%)、胰岛素注射方法(47.33%)。本组调查对象本次测试是非题得分情况及得分率最低的五个题目分别见表1,表2。
2.2 本组调查对象中,对胰岛素注射知识掌握情况的自我评价,选择“良好”者占48.44%,选择“一般”者占38.50%,选择“较差”者占7.55%,而选择“优秀”者不足5.00%;关于胰岛素注射知识来源,100%的低年资护士选择“在校期间理论学习”,此外还有98.54%的低年资护士选择了“临床实习期间一对一带教”和45.65%的低年资护士选择了“医院基础技能培训”而选择“与他人研究讨论”和“主动查阅相关专业文献”者分别为12.54%和0;在胰岛素注射临床护理教育中应加强的环节方面,74.56%的低年资护士认为应“增加统一培训及操作示范次数”,59.34%的低年资护士认为应“增加胰岛素注射实践机会”,值得注意的是还有6.33%的低年资护士认为应“加强临床师资力量,提高带教水平”。
3 讨论
3.1 低年资护士胰岛素注射知识普遍有待提高。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低年资护士胰岛素注射知识合格率为64.53%,最高分86分,最低分42分,而平均分仅为65.52±9.44分。其中,主要的误区集中在胰岛素保存方法、胰岛素抽吸方法及胰岛素注射方法的细节问题上。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1 临床护士培养环境较差。本组研究对象最高学历为专科,均来自护士学校,平均年龄为18.32±1.08岁。目前,护理学科在我国发展严重滞后,护理学教育水平虽已逐渐向高等教学发展但主体上仍停留在中职教育水平。李皎正等[4]在对护理教学的研究中指出,护生对教师“临床胜任”的评价得分最低。因此对于护理人才在培养定位上也低于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过程相对粗糙,无法达到精确、细致的培养要求,重“量”而不重“质”。而另一方面,临床医疗环境严峻,临床护士在学生阶段中的实习护生身份属于非正式从业者的身份,既无法得到患者的充分理解,更无法在法律上站住脚。本组研究显示,在胰岛素注射临床教学中应加强的环节方面,6.33%的低年资护士认为应“加强临床师资力量,提高带教水平”。使低年资护士走上工作岗位有良好的临床基础。
3.1.2 低年资护士对知识掌握程度的自我评价能力较差。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低年资护士在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的掌握方面客观测试不合格率为35.47%,而在自我评价中认为对胰岛素注射知识掌握选择“较差”者不足8%。由此可看出,低年资护士对自身知识结构完善度及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估能力与真实情况具有较大的差异。
3.1.3 低年资护士主动学习能力欠缺。通过本次调查研究,低年资护士胰岛素注射知识来源的主要途径为“在校期间理论学习”(100%)及“临床实习期间一对一带教”(98.54%),其次为“医院基础技能培训”(45.65%)等较被动的途径,而缺乏类似“与他人研究讨论”和“主动查阅相关专业文献”等主动来源途径。由此,可看出低年资护士缺乏主动获取知识的意识与能力。
3.1.4 临床护患比例失调目前我国各级医院都普遍面临着临床护患比例失调的现实问题,护理人员超负荷工作。本组研究对象均为工龄不到两年的低年资护士,多数还未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扮演着助理护士的角色,其主要工作为不涉及医疗内容的基础护理。所以,未取得护士执业资格的低年资护士无法进行如胰岛素注射等技能操作。本组研究中,在胰岛素注射临床护理教育中应加强的环节方面,74.56%的低年资护士认为应“增加统一培训及操作示范次数”,59.34%的低年资护士认为应“增加胰岛素注射实践机会”,也反应了这一问题。
3.2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强化低年资护士临床护理教育的薄弱环节:
3.2.1 加强职业教育,增强低年资护士职业使命感。低年资护士学习缺乏主动性,导致知识结构单薄欠缺、专业技能粗略原始,主要是因为低年资护士面对的临床现状低于期望值,对临床护理的兴趣减低。护士学校及医院领导应分别在在校教育与临床护理教育阶段加强对低年资护士的职业教育。
3.2.2 严格甄选指导护士,提高低年资护士专业技能。在测试本组研究对象胰岛素注射知识获得途径时,只有不到一半(45.65%)的低年资护士选择了“医院基础技能培训”。这样的数据提醒我们,医院在对低年资护士的临床护理教育上,不仅需要加强教育宽度,还应加强教育的深度。
3.2.3 注重细节,加强临床护理教育效果评测。护理工作是一种注重细节的艺术。细节决定成败,也决定着患者的生命健康。本组研究中,表2低年资护士胰岛素注射知识测试得分率最低前五题显示,低年资护士在胰岛素注射上最容易失误的是在胰岛素保存温度、抽吸顺序、注射方法的细节问题上。所以,护理临床护理教育应该是注重细节的教育。
参考文献
[1] 郑鸿,彭丽娟.临床护理教学师资现状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7,21(2):463
[2] 杨瑞.临床护理带教的现状与展望[J].护理研究,2003,17(11B):1308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阅读能力
低年级语文教学是小学生母语教育的起步阶段,在这个学段的阅读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中高年级阅读能力的高低,因此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便成为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阅读能力的培养并不容易,这就为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一、语文教师要让学生爱上阅读
1.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低年级学生因为年龄的限制,对感兴趣的文章才会充满兴趣,才会喜欢阅读。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到快乐。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并在读中寻找自己独特的感受,在读中寻找到阅读的快乐。阅读为孩子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阅读中孩子体会到了现实世界得不到的快乐。
2.教师要选择符合低年级学生阅读特点的阅读内容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科书中有一些能够发挥学生想象空间的课文,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作品让学生进行阅读,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补充一些课外的童话、故事、寓言以及儿歌、童谣等文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丰富多样的情感。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文本进行想象,并感受语言的优美,还要根据自己的感悟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并在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借鉴。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个性化的阅读思维以及对文本的认识都会得到深入的发展。
二、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在低年级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选择图文结合的内容,并让学生读思结合
低年级语文教材基本上都会配有形象生动的插图,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进行图文对照阅读课文。插图给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在阅读中能够图文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对于没有插图的教材文本,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进行图、声、文结合的演示。这样安排阅读,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对学生读懂课文、理解字词句有帮助。对于课外阅读,教师也尽量选择图文并茂的阅读内容。
在学生进行阅读的时候教师要尽量在学生阅读之前提出恰当的问题,让学生以读促思,在阅读中感悟,并巧设交流的环节让学生就问题提出讨论,启发学生的思维。时间久了教师就会惊喜地发现,学生的阅读能力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2.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读说、读写、读演、读画结合
低年级学生的感性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乐于表达、乐于表演。当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训练时,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对文本进行口头表达或者让学生对富有情节性的文本内容进行表演。学生通过说把阅读得到的信息表达出来,经常性的训练,不仅拓展了学生说的能力,而且也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深入下去,提高了阅读的能力。而对于声情并茂的课文,可以让学生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自找伙伴自编自演文中的故事情节。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被激发出来,学生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中学得扎实,也更能够对文本深入挖掘。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的读让学生学会写一句或者几句生动形象的话,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习惯。另外还可以让学生边读边用笔画出课文中的生字以及优美的语段,或者让学生根据文本,想象并描绘出自己心目中的文本。
三、教师要教会低年级学生进行阅读的方法
1.教会阅读,在把握文路中学会感悟
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借助汉语拼音读准每个字的音,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本。在阅读的过程中,要能循着作者的思路去把握文路,并能逐步感悟到作者的写作目的,学会理解文本的方法。
2.对阅读教学进行整合
教师要有效指导学生进行段落整体阅读,完成一定质量的自主阅读。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放手让学生抓住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文章的整体阅读,围绕主线设计突出文本内涵的思考。
总之,小学低年级语文是一门极富情感和极易激发学生想象力的学科,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中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需要,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在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精神,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逐步发展自己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殷平华.引导低年级学生走进阅读的殿堂[J].广西教育.
一生物科学类本科生毕业论文教育管理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院教学管理——缺乏一套全程跟踪、可操作性强、符合生物科学类专业研究特点和需要的毕业论文管理监控体系
目前,高校内部教育教学管理上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毕业论文的质量保障体系还不完善,措施力度还不够。已有的管理制度缺乏具体的操作规程与管理措施,特别是在过程管理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3]。每年我校教务处会定期召开毕业论文工作会议,从宏观角度出台一系列规章制度和规范,要求严格,目标明确。各学院在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布置会上要求严格,但缺乏认真检查,缺乏督促师生认真完成毕业论文工作的全程跟踪管理监控体系。而且各学院、各专业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果完全按照学校整体安排统一执行,很难满足生物科学类专业研究的特点和需要,从而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二)指导教师责任意识淡薄——指导任务重,精力有限,偏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壮大和发展,毕业论文工作面临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
近三年来,我校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数与学生数比例维持在1:5左右,即平均每位教师指导五名左右学生。然而,目前,高校对教师教学业绩量考核逐年加大,大多数指导教师都承担着大量的教学和科研任务。而且学生做毕业论文时间相对集中,致使指导教师指导任务重,精力有限,责任意识淡薄,学生又不愿主动学习,导致同一个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论文写作进度基本相似,大体框架基本一致,缺乏创新性,与目前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相差甚远,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三)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对毕业论文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学术素养
在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大背景下,学生普遍认为毕业论文与就业关系不大,对毕业论文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一开始就抱着应付的态度。我校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论文安排在第七学期第十周开始到第八学期。那时恰好是学生找工作、考研的关键时期,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不能合理安排毕业论文写作时间。学生由于招聘会、考研、考公务员等经常请假。学生实际工作量小,调研不充分,实验数据缺乏完整性,文章的可信度低。甚至有少数学生采取抄袭、拼凑或网购论文等手段蒙混过关[4]。同时,由于平时缺少积累,学生学术素养普遍较差,集中反映在毕业论文写作语言基本功差、思维逻辑不严密、外文翻译和文献检索能力差、书写格式不规范等。
二生物科学类本科生毕业论文规范化管理的改革与探索
(一)构建院级毕业论文组织管理体系和全程跟踪的毕业论文过程管理监控体系
根据生物科学类专业研究的特点和需要,制定出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毕业论文工作实施细则,规范毕业论文工作进程。学院采用“院领导研究所所长督导老师指导教师辅导员/教学秘书/教务员”五级管理体系,构建以毕业论文领导小组、毕业论文督导小组、毕业论文管理小组、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毕业论文答辩小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毕业论文督导老师和学生毕业论文联络员为一体的管理模式,对毕业论文教学工作实施全过程的检查督导与监控管理。重点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围绕学生,各级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应有的管理功能。
(二)设计生物科学类毕业论文模板
为了规范管理,统一格式,在参照学校毕业论文模板的基础上,结合生物科学类专业毕业论文的实际情况,细化各项指标体系和格式要求,对一些细节问题,如字体字号、段落间距、图表公式编排、参考文献著录等格式方面的规范化要求在毕业论文模板上做好批注,给学生作统一说明,设计出符合学校要求的生物科学类本科毕业论文模板,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论文写作的规范性。就近几届毕业论文的浙江省抽查和校外专家评审结果显示自制毕业论文模板在毕业论文规范化要求方面效果明显。2008届我校生物科学专业在浙江省本科毕业论文抽查工作中获得同类专业第二名的好成绩,2009届我校生物技术专业在浙江省本科毕业论文抽查工作中获得同类专业第三名的好成绩,2010届毕业论文中期检查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荣获全校第一的好成绩,2011~2014届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规划化管理模式得到了专家的好评。
(三)毕业论文督导老师联系制
为了加强规范学生毕业论文过程管理,学院成立了毕业论文督导老师联系小组,由各研究所推荐人员组成,主要协助研究所所长管理好本研究所教师指导的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毕业论文督导老师主要督促学生按计划进度完成毕业论文相应内容,把关毕业论文格式并给学生作毕业论文提供咨询和帮助,也给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特别是缺少毕业论文指导经验的青年教师提供建议和帮助。学院自2008届开始就已建立毕业论文督导老师联系制,给每位学生配备毕业论文督导老师,从而加大了毕业论文质量保障力度,确保全程跟踪的毕业论文管理监控体系的有效实施。
(四)通过毕业设计指导课程教研模式改革,提升学术素养和技术规范
生物科学类专业开设有毕业设计指导课程,通过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让学生扎实掌握技术规范,提升学术素养。在2013届生物科学专业毕业设计指导课堂中已进行初步尝试,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到课程教研模式改革有一定成效,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语言基本功、思维逻辑、外文翻译和文献检索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高,书写格式也更加规范。本次教学改革以2013届生物科学专业为实验对象,以2013届生物技术专业为对照组,分别统计毕业论文格式规范化初审通过率,经x2检验显示两者之间的差异性。2013届生物科学专业学生毕业论文格式规范化初审通过率明显高于2013届生物技术专业学生,x2检验显示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
(五)启动本科生毕业论文分批次答辩
为了缓解考研、就业与毕业论文工作的冲突,规范毕业论文进程安排,进一步提高毕业生毕业论文质量,学院对毕业论文答辩采用了分批次答辩方案。对于不考研的同学要求于第七学期结束前完成毕业论文答辩;对于考研的同学可申请第八学期中后期完成毕业论文答辩;我校生物科学类专业从2012届开始实施分批次答辩,从2012届至今已经开展三届分批次答辩,此种答辩形式深受学生欢迎和好评。
(六)制定考核办法和奖惩激励机制
我校已将毕业论文指导工作量纳入到教师教学业绩考核中,教学工作量可以代替部分科研工作量要求。学院层面拟定了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考核办法和奖惩激励机制,将毕业论文指导工作量纳入到学院绩效考核分配方案中。同时毕业论文指导工作量也作为教师评定其他教学奖励的一个重要前提和依据。学院还从学校拨付给学院的教学业务经费和创收经费中提取毕业论文专项经费,制定相应的支付标准,支持毕业论文工作,充分调动指导教师的毕业论文指导积极性,切实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综上所述,毕业论文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文从一系列促进毕业论文教学研究工作的有效措施共六个方面探讨了我校生物科学类本科生毕业论文规范化管理的实践过程。根据生物科学类专业的特点,我们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加强研究探索,使毕业论文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从而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九生,管爱娟.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09(2):109-110.
[2]袁励红.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化管理与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89-92.
[3]曹桂飞,吴宏.加强过程管理,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J].传承,2009(7):114-115.
[4]熊小琴.关于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探讨[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1(3):53-56.
关键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6-0057-02
2015年两会政府报告提出“中国制造2025”、“以体制创新推动科技创新”等新的发展战略和论断,在这种人才、创新要素驱动的新常态下,如何结合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特点,提高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工程素质,以适应国家对高层人才竞争力的多样化需求,提升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软实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1]。
一、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征
与传统的学术型研究生的教育模式相比较,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它以培养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研究生人才的适应性和竞争力,具有重点突出专业素质培养、重视学业与职业相接轨和强化锤炼工程创新能力的特征。
研究生在学习期间既要重点掌握学术领域的理论知识,又要掌握职场领域的相关专业知识,形成高技术含量和高专业化程度行业所需的专业素质,对他们的教育要突出培养具有明确、独特行业背景并与职业资格相接轨的专业素质。我们的教育提出了“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职业教育目标,并把就业定位于实际工作部门,具有明显的职业指向性,通过校企联合培养平台、社会化学习、职业任职资格教育等一些方式改善了职业化进程,对他们的培养侧重于工程创新,即运用系统性工程思维,投入工程活动中的设计、试验、制造、管理、服务等领域或环节中一个或多个方面,开展创新性的生产活动。工程实践创新能力体现了工程意识、工程思维、工程的综合与集成理念,这正体现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色。
二、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价值
教育部在2009年增招的硕士研究生,全部都是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的本科应届毕业生,这说明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转变了以在职攻读学位为主的情况,已经成为研究生招生、教育重要的组成部。
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及国际地位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重视研究生工程素质的培养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共同的新的发展趋势。随着国家的发展,只有提高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素质的培养,才能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高级人才的需求,这也是工科高等院校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搭建全日制R笛位研究生工程素质培养的路径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工程素质是指该教育体系培养的高端人才面对工程问题所具有的潜能和适应性,体现在遵循工程规律的能力,追求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自觉性上,也是工程人才知识储备和能力结构的综合表现,决定着工程人才在专业工作领域的质量和水平分[2]。工程素质的培养,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及国际地位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重视研究生工程素质的培养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高等工科院校改革与与创新发展主要趋势。
(一)工程教育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工程教育理念是在工程知识的积累过程中形成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工程理念和创新思维需要在学生的潜意识里植入。潜意识会在某种外因的刺激下,不自觉地从大脑深层跃至大脑表层转为意识。潜意识动力一旦被挖掘,将会产生无穷无尽的力量。因此,如果能将工程教育理念植入教师和学生的潜意识之中,在理论和实践环节无疑将会起到很大作用。
在培养过程中,要树立融合自然科学、新技术、人文社会科学、思想道德规范和工程实践的教育理念。重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理论知识应用到行业企业的实际工作当中去,强调工程教育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重视培养研究生形成工程教育理念和工程思维、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课程教学体系使研究生的思维方法得到熏陶,创新精神得到培养,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得到提升。同时,它使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设计研究方案、收集研究资料、选择研究方法、调整研究过程、得出研究结论和撰写研究报告等多个环节的工作中体现出较高的工程能力和水平,以及良好的工程素质。
(二)以理论结合实践,注重行为的正强化
理论课程知识教学与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有机结合,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模式,在课程设置时,就要大幅度增加实践环节所占的比重,要求研究生走进实验室、走进工程现场,将理论知识体系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将基本理论应用于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启发活跃学生工程思维和工程意识,培养掌握分析与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实际工作经验的丰富,能够有效地缩短学生就业期限,提高就业和创业能力。学校需要聘请行内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给学生授课,或者开设博后讲坛,让学生们了解到更多的国际前沿发展动态。
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应用强化理论,强化能够使行为发生改变,所以可以通过控制强化物来控制行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用分段正强化模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来选择强化物,比如说学生的学分和成绩,教师的微笑和赞扬等。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强化手段达到强化的目的,比如说如果将前面提到的工程理念潜移默化地植入到学生的潜意识当中,在学生的潜意识当中将传递的信息进行强化, 逐一建立起工程理念,这样就能够不断地提高学生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和水平。
(三)加强实践,促进教育转型
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侧重将本学科领域的客观规律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的能力,实践环节不容忽视。保证不少于半年的集中或分段相结合的方式的企业实践,校企双方共同实施教育管理,企业在参与教学组织和管理时,要加强指导,不能流于形式,可以采取参与导师横向项目或自主发现生产实践中现实问题的方式来完成[3]。高水平稳定的实践基地的建设是确保学生完成学位论文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依托平台。学位论文环节要采用双导师制的校企联合培养方式,论文主要应该以校内导师的指导为主,而选题和实践过程的研究等环节可以由外聘的兼职导师参与指导。通过双导师的共同培养保障培养质量,学位论文实行“双盲”评审制度,盲评通过之后方可以参加答辩。研究生的培养要突出其特色,注重提高工程素质和工程创新技能,注重培养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注重培养标准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标准接轨,注重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工程伦理规范、敬业精神以及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其追求科学、追求真知的潜能。
(四)注重师资工程实践经历,优化教师工程知识结构
授课教师应当具有实际的工程经历,导师也应当有工程项目研究背景和素养,坚持人才引进、校内选拔和兼职选聘相结合的原则,构建适应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要注重加强教师自身工程教育教学理念的形成,面对工程教育的要求,教师也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工程意识,并不断完善、丰富自身的知识水平。鼓励教师积极从事与企业生产相关的横向课题,提升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到企业中锻炼,将自己的科研成果产业化等,使教师具备工程实践经历和较高的工程素养[4]。
(五)依托技术创新载体,拓展工程素质教育外延
高校工程教育受到实践条件不足、教师缺乏工程实践背景、企业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的制约,目前全日制专业研究生工程素质的培养水平相差悬殊。工程素质的培养可以通过研究生参与技术创新,申请专利和转化实施专利加以改善,技术创新的融入是素质教育的继续。当前高校技术转移有利于高校面向行业和企业实际问题开展创新活动,也有利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全过程培养。研究生参与专利的撰写和专利的转化实施可以使大学在科学研究上一直保持前沿,为学校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同时企业也可以为研究生的分配就业创造机会。在专利的创造、保护与实施运用的过程中,参与的研究生通过撰写专利文件可以浓缩创新灵感、体现创新意识、保护创新成果。
(六)构建政产学研平台和协同创新平台,全面提升研究生工程素质
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尤为重要,在设置课程时就必须考虑增加其学分比例,在完成企业实践、学位论文、创新实践过程中,还应注重充分吸纳和使用社会资源,合作建立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政产学研就是政府、产业、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优势互补,集先进的研究、开发和生产系统建立于一体,在运行过程中能够体现出综合优势。政产学研用是技术创新上、中、下游及创新环境与最终用户的对接和耦合。政产学研用将推进知识创造、转移、扩散过程的集约化、规模化、市场化和科学化。高校具有参与协同创新的重要基础,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对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起到重要作用,也为研究生选择就业发挥更大的作用。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应以企业为主导,训练研究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企业的生产实践当中去。同时建立反馈机制,高校依据协同创新平台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培养体系和培养模式,使理论教学机制和创新实践机制有机连接和良性互动[5]。
总之,随着我国由人才资源大国向人才资源强国的转变,社会对工程创新人才的需求日渐增多,这就要求我们高校必须转变思想教育观念和培养理念,增强与企业的紧密联系,科学定位培养目标,改革课程体系,更新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环节,盲审学位论文,建设具有工程践能力的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践基地等,才能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质量要求,并尽快形成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统一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制。
参考文献:
[1]黄宝印.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时代[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10).
[2]高文波.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践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2,(34).
[3]于福莹,漆汉宏.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