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范文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第1篇: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范文

即将踏入大四,面临即将实习找工作问题的我们,对大学生就业知之甚少。

而专家认为“将有六成应届毕业生面临岗位缺口。”那么我们就业究竟面临哪些问题呢?利用寒假时间就大学生就业问题,做了个小调查。

从此次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略微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

一、就薪金的期望值

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对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最低,文法类、经济类、理工类和医学类的大学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都在1500-2499之间,管理类的学生大都希望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在2500-3499之间,同时也是艺术类的学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为3500以上的比重也相对较大、经济类、管理类次之。

对于产生这个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综合比较其他相关问题及因素得出,产生这方面的原因是由于专业本身的原因,艺术生的精神取向相对自由,他们更是侧重于自身的自由,艺术工作相对比较特殊。对于理工类,文法类和医学类在薪酬取向集中在1500-2499。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这个是当代大学生一般首次工作可以接受的心理价位。低于则不符合其多年学习的知识积累。高于此价位又又不符合当今就业压力越来越紧张的社会现实。

二、大学生区域就业心理分析(农村、城市)

来自农村和城市的大学生在就业看法、就业态度、就业单位等方面有所不同。

(1)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但是两地学生的薪酬期望都集中与1500-2499,薪酬期望在1499以下和 2500-3499,城市学生高于农村学生,但在3500以上,城市远高于农村学生。具体数据如下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对于第一份工作的薪酬要求不一样。正是因为他们的背景不一样。农村的学生就业心理较为严重,他们渴望尽快找到好的工作以缓解父母的压力,为自己的家庭解决负担。而城市学生则不一样,他们相对与农村学生而言,比较轻松,但是由于在城市长大的背景,使得他们的就业的初次薪水价位相对与农村更为高些。

(2)城市学生选择工作注重行业前景和个人喜好,农村学生最注重行业前景

从数据统计来看,城市大学生在选择工作首先考虑的因素是行业前景和个人喜好,农村大学生最注重的是行业前景,在薪水、地理因素和个人喜好方面,城市高与农村;在行业前景、办公环境和其他方面,农村高于城市。

产生这个方面的原因,我们依然可以理解为两个不同生源地的就业生的就业背景不一样而导致的。城市的学生因为自身以及家庭的原因,相对比较自由,以后跳槽或者的短期内选择新的工作的机会比较大。而来自农村的学生则以行业的前景为主,愿意找到一份前景好,比较稳定的工作。

(3)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愿意在就业区域的选择上注重发达的大城市

从数据统计上来看,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愿意选择在发达的大城市工作,其次是不限地域,重在具体工作,中小城市和国外,没有人愿意选择在县城工作;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更看重具体工作,不限地域,其次是发达的大城市,中小城市,县城和国外。这个是在我们的意料之中,事实上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不仅是城市,包括农村的学生的就业取向也比较侧重大中城市。

(4)来自两地的大学生都教青睐国营企业

从数据统计来看,在最期望选择的就业公司上,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比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乐意选择民营企业、国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而在私营企业、合资企业和自主创业上,来自的城市的大学生的期望值高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但是,两地大学生都较青睐国营企业。

(5)信息产业仍是大学生最青睐的职业部门

从数据统计来看,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最青睐与信息产业,依次是金融保险业、教育业、制造业、政府部门、科研部、房地产和服务行业;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最青睐信息产业,依次是教育业、科研部、政府部门、房地产、制造业、服务行业和金融保险业。

三、缺乏实际技能与经验是当前大学生认为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调查显示,缺乏实际经验是当前大学生认为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就业人数过高。因为大学毕业将面临一个从学生到社会职业人的角色转变,而这一过程又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投资。大多数企业侧重倾向于那些有实际技能,以及工作经验相对比较丰富的学生。而我们的调查记过显示,当今的大学生在这个方面更为薄弱。

四、目前平均就业率不高

从数据统计来看,在已毕业和即将毕业的人来看,平均就业率为49%以下的占29%,50%-69%的占28%。产生这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就业人数过多,就业生自身的条件相对不能满足就业单位的要求。另外还有其他的因素,例如部分学生选饿出国或者读研究生。

五、在求职途径的选择上,现场招聘会、上网和亲友介绍成为最主要的途径。也有少数人选择报刊和上门推荐。

由此可见。大多数的学生在就业途径还是比较侧重于现场招聘,不过网络招聘也已经成为近来部分学生求职的途径之一。

六、现在大学生普遍认为自己具备了道德品质修养、与人合作的能力、团队精神相对与前三种能力,竞争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应变能力大家认为较弱。

从这个调查的结果我们也不难联系现实情况分析出由于缺乏实际的实践技能是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就业问题的解决思路

一、解决结构性就业难问题是关键

企业人士更多的认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首先在于调整大学生的就业心态,而从针对大学生的调查结果看,大学生在就业区域选择、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都有趋同现象,“经济发达地区、高薪酬、外企或政府机关”仍然是多数毕业生的首先,但是现实的情况是能够实现这种愿望的大学生的比例其实是很小的,那么多的大学生都在争夺很少的职位而忽略的其他的职位,这可能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很重要的一方面原因,而受教育成本的急剧增长,可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背后的真正原因之一。正如同企业对大学生建议一样,既然不能改变既定现实,只能首先调整自己就业心态,在选择就业区域、就业单位性质、薪酬期望等方面不要过度集中于一点,最好适当的扩大自己的就业选择。

二、就业观念的转变应该慎重

品德不应该受冷落,对比大学生和企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认识,可以看出,大学生如果一味的为“先就业后择业”而“先就业后择业”的话,并不一定是非常合适的就业观念,这方面在用人单位那里已经有所反应。而该确立怎样的就业观念,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而大学生就业时对品德的冷落,更是章显出在当今社会的大背景下,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重大转变,而这种转变值得人们深思,应该引起相当关注。

第2篇: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范文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的关键阶段,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用工市场已经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尴尬局面,大量毕业生“漂浮”于社会。广东省副省长宋海指出,当前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2007年我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超过27万人,比2006年增加6万人,增幅达28%,加上外省院校来粤就业的毕业生,以及前两年未落实就业岗位的省内外高校毕业生,预计2007年在我省求职择业的毕业生可能超过40万人。根据人事部进行的有关统计,近几年大学毕业生的需求量不断下降;而根据教育部的数据,近几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却不断上升。由此可见,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一般说来,大学生“就业难、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就业率的高低和就业满意度的高低。

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近年,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有一句话可以很生动的形容现在大学生的现状和就业形式:“本科满街走,硕士多如狗,只有博士可以抖一抖。这就是中国特色的就业行情。”说起来可笑,现在为就业发愁的大学生,从小接受的教育是“世界是你们的……”“要有历史的使命感……为21世纪中国四化建设贡献力量”。N年寒窗下来,才发现自己不但不是什么国家栋梁,而是连参与建设的机会都几乎没有了。曾经的天之骄子,你被谁抛弃。大学生已被用人单位抛弃!用人单位困惑:大学生在写字楼干事不如中专生,在工厂干事不如技术工人。他们能干什么?大学生也困惑:居然被招过来搞跑腿打杂,收入也压得低低的(尤其应届生)。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现在的大学生就业难,首先是由于近年来的大学生扩招,使得市场上的大学生就业供过于求,大学生的就业形式也就日益严峻了,而究其原因,大学生自身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1、考证存在盲目性:2、先就业后择业渐流行:3、对企业不够了解:4、对薪酬的期望更加现实:5、职业规划意识不够强:6、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

三、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就业心理准备不足

(1).自我角色转换不够及时

对于80%的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习、生活、交际都较有规律,这样的生活与现实社会自然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大学生活结束之际,踏上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转换,做好就业心理准备。就是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客观、冷静地进入求职状态,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以自身的实力,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社会需要.

(2).自我认识,自我了解不够准确

个性是个体统一的心理面貌,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中那些稳定的,具有个人特色的心理特征与心理倾向组合成的有层次的动力整体结构。它以个体稳定的行为模式与态度体系表现出来。能力、特长应包括教育培训的程度,因为教育和培训可以转化为能力、特长。能力是求职择业以及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2、择业过程中的心理素质参差不齐

(1).敢于竞争,善于竞争。

(2).正确对待挫折

人们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人生总保持着自信心,如丧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开拓新生活的勇气。顺境中有自信心不足为奇。逆境中更需要自信心的支持。

四、大学生就业政策

1、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结构性就业难题

各专业毕业生就业水平虽然会不平衡,冷热不均,但是社会对不同专业的需求量会有所变动。如果能够放低期望值,愿意到西部、到基层去工作,应该说无论是热门专业的学生,还是冷门专业的学生,都可以找到工作。

2、招聘单位将更加理性化

大部分用人单位一改印象中非名牌、高学历毕业生不用的状况,现在更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培养。

3、民营企业将成为就业机会的最大提供者

一些名企仍将为大学毕业生提供相当数量的工作岗位。

4、就业空间将就一步扩大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可能。

5、人才市场趋向在转变

据调查显示,人才市场未来长期的趋向是,有新知识,高技能的良好品质的人才有机会,而非大学生身份,这就要求我们大学毕业生,必须在毕业后,继续学习各种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五、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思考

如前所述,我们学院毕业生近三年的就业率虽高,但仍面临着“就业难”问题。要有效解决此一现实问题,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大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端正就业意愿和提高供求匹配的效率。

1.大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构成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可分为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其要素主要包括知识结构、心理素质、交流表达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追踪和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其中,知识结构是基础。只有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求职者才会显得“有内涵”。而心理素质是否过硬,已越来越成为“双向选择”成与败的关键。交流表达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追踪和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则是能否持续工作和取得工作成功的关键。

第3篇: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范文

而专家认为将有六成应届毕业生面临岗位缺口。那么我们就业究竟面临哪些问题呢?利用寒假时间就大学生就业问题,做了个小调查。

从此次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略微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

一、就薪金的期望值

二、大学生区域就业心理分析(农村、城市)

来自农村和城市的大学生在就业看法、就业态度、就业单位等方面有所不同。

(2)城市学生选择工作注重行业前景和个人喜好,农村学生最注重行业前景

从数据统计来看,城市大学生在选择工作首先考虑的因素是行业前景和个人喜好,农村大学生最注重的是行业前景,在薪水、地理因素和个人喜好方面,城市高与农村;在行业前景、办公环境和其他方面,农村高于城市。

产生这个方面的原因,我们依然可以理解为两个不同生源地的就业生的就业背景不一样而导致的。城市的学生因为自身以及家庭的原因,相对比较自由,以后跳槽或者的短期内选择新的工作的机会比较大。而来自农村的学生则以行业的前景为主,愿意找到一份前景好,比较稳定的工作。

(3)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愿意在就业区域的选择上注重发达的大城市

从数据统计上来看,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愿意选择在发达的大城市工作,其次是不限地域,重在具体工作,中小城市和国外,没有人愿意选择在县城工作;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更看重具体工作,不限地域,其次是发达的大城市,中小城市,县城和国外。这个是在我们的意料之中,事实上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不仅是城市,包括农村的学生的就业取向也比较侧重大中城市。

(4)来自两地的大学生都教青睐国营企业

从数据统计来看,在最期望选择的就业公司上,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比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乐意选择民营企业、国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而在私营企业、合资企业和自主创业上,来自的城市的大学生的期望值高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但是,两地大学生都较青睐国营企业。

(5)信息产业仍是大学生最青睐的职业部门

从数据统计来看,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最青睐与信息产业,依次是金融保险业、教育业、制造业、政府部门、科研部、房地产和服务行业;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最青睐信息产业,依次是教育业、科研部、政府部门、房地产、制造业、服务行业和金融保险业。

三、缺乏实际技能与经验是当前大学生认为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调查显示,缺乏实际经验是当前大学生认为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就业人数过高。因为大学毕业将面临一个从学生到社会职业人的角色转变,而这一过程又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投资。大多数企业侧重倾向于那些有实际技能,以及工作经验相对比较丰富的学生。而我们的调查记过显示,当今的大学生在这个方面更为薄弱。

四、目前平均就业率不高

从数据统计来看,在已毕业和即将毕业的人来看,平均就业率为49%以下的占29%,50%-69%的占28%。产生这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就业人数过多,就业生自身的条件相对不能满足就业单位的要求。另外还有其他的因素,例如部分学生选饿出国或者读研究生。

五、在求职途径的选择上,现场招聘会、上网和亲友介绍成为最主要的途径。也有少数人选择报刊和上门推荐。

由此可见。大多数的学生在就业途径还是比较侧重于现场招聘,不过网络招聘也已经成为近来部分学生求职的途径之一。

六、现在大学生普遍认为自己具备了道德品质修养、与人合作的能力、团队精神相对与前三种能力,竞争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应变能力大家认为较弱。

从这个调查的结果我们也不难联系现实情况分析出由于缺乏实际的实践技能是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就业问题的解决思路

一、解决结构性就业难问题是关键

企业人士更多的认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首先在于调整大学生的就业心态,而从针对大学生的调查结果看,大学生在就业区域选择、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都有趋同现象,经济发达地区、高薪酬、外企或政府机关仍然是多数毕业生的首先,但是现实的情况是能够实现这种愿望的大学生的比例其实是很小的,那么多的大学生都在争夺很少的职位而忽略的其他的职位,这可能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很重要的一方面原因,而受教育成本的急剧增长,可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背后的真正原因之一。正如同企业对大学生建议一样,既然不能改变既定现实,只能首先调整自己就业心态,在选择就业区域、就业单位性质、薪酬期望等方面不要过度集中于一点,最好适当的扩大自己的就业选择。

二、就业观念的转变应该慎重

品德不应该受冷落,对比大学生和企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认识,可以看出,大学生如果一味的为先就业后择业而先就业后择业的话,并不一定是非常合适的就业观念,这方面在用人单位那里已经有所反应。而该确立怎样的就业观念,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而大学生就业时对品德的冷落,更是章显出在当今社会的大背景下,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重大转变,而这种转变值得人们深思,应该引起相当关注。

第4篇: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范文

大学生就业意识在这里指的是大学生为顺利实现就业所作的观念准备。主要包括大学生对我国现行的大学毕业生分配就业政策的理解、对我国大学生就业发展趋势的认识、对社会人才需求状况及对自身就业竞争能力的评估等。大学生现代就业意识是实现大学生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和谐共荣的基础,同时也是大学生作为个体的人实现人生价值的保障,尤其是能为保持其可持续发展态势的能力提供其动力。也就是说大学生个体有意识地自觉地按照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发展规律,与时俱进,不断地调整自身的行为方式,提升自身生存发展质量与层次,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一、 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2010年4月-5月,湖北经济学院青年基金《武汉地区女大学生就业意识调查研究》课题组对武汉地区在校女大学生的就业意识进行了实地调查,选取六所高校,采取无记名问卷调查的方式,随机发放了430份问卷,共收回有效调查问卷393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1.4%.。调查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此次调查的受访对象男女比例分别为男生42%、女生58%,一本学生占38.7%,二本学生占30.8%,三本学生占28.8%; 各年级占比分别为大一占14.2%,大二占50.9%,大三占28.2%,大四占5.6%,各专业占比分别为财经类21.9%,管理类34.6%,法学类5.1%,哲学与人文类9.9%,理工类24.7%,其他3.6%。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女大学生的自我评价

本研究从11个方面对武汉地区的女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进行测量,并将男女大学生的自我评价进行了对比。从11项评价指标的均值来看,女大学生的自我评价分值均低于男大学生,仅仅在勤奋一项上,女生均值高于男生,在人际关系一项上两者得分接近。大多数女生认为自己学习勤奋,人际关系还不错,但是在其它方面的自我评价低于男生。除性别因素外,本次调查还发现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学校的层次、以及父亲、母亲的工作岗位在本次调查中表现出对男女大学生的个人评价均产生了较为显著的影响。从总体上看,一是学校层次越高,大学生的个人总体评价水平越高,说明高考的结果对大学生的自我评估依然产生持续的影响。三本院校的大学生总体上自我评价水平低于一本院校。二是大学期间担任学生干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对自身交往能力与心理素质的肯定等。三是在众多本研究考察的社会因素中,父亲与母亲的工作岗位对大学生的自我评价的影响表现得最为显著,父亲与母亲的职位越高,大学生的个人评价水平也越高。与父母亲的政治身份(是否为党员)、家庭收入、生源地等因素不同的是,父母的工作岗位也可近似为社会地位对子女成年后的自我认知是非常敏感的。

(二)女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

调查结果显示相对男生,女生在选择职业时更加关注收入、福利、工作稳定性、工作兼顾家庭。从统计检验结果来看,女生较男生显著的更加偏好收入高福利好的职业;更加显著的偏好稳定性高的职业;虽然女大学生在价值观上更加偏好收入高福利好的职业,但在校女大学生较男大学生对市场薪酬要求低。在理想职业的选择上,女大学生对收入较高的外企、稳定性较高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兴趣较大,对风险较高、变异性较大的自主创业、民营企业的偏好较低。

职业价值观的性别差异反映了当代女大学生社会性别观念的多元化与复杂化,现代男女平等就业、独立进取的社会性别观与传统的女性属于家庭、男性属于市场的性别观在她们身上矛盾交织。女大学生和男大学生一样具有自我实现的潜在动机,希望多年的勤奋努力能得到社会的认可,通过工作获得薪水和福利来证实自己的能力,就业意识中的独立自主得以彰显。另一方面,女大学生又受到传统性别观的束缚,依然将工作服从与家庭,经济收入和福利是为家庭提供物质支持,工作稳定能兼顾家庭更是体现了当代女大学生家庭优先职业的价值观,进而同时表现出创新动机不足,竞争意识薄弱等特点。

(三)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

受访的74%的女生对未来就业感到焦虑,53%的男生对未来就业感到焦虑。仅有2%的女生对就业毫无焦虑,男生的这一比例是12%。52%的家长对女生就业感到焦虑,35%的家长对男生就业感到焦虑;对女生就业不感到焦虑的家长仅仅占2%,而这一比例的男生家长则达10%。当被问及“是否对毕业后获得满意工作有信心”,有3%的女生,2%的男生完全没信心;40%的女生、26%的男生没什么信心;53%的女生、56%的男生有点信心;4%的女生、16%的男生非常自信。男生比女生对毕业后获得满意工作更加自信。在校女大学生对当前女大学生就业难是有感知的,这种感知已经转化为心理上的焦虑以及就业上的信心不足等负面效应,而心理上的焦虑如果不能积极的转化为就业准备,而是悲观自弃的话,则将会进一步加剧女大学生就业上的弱势。

(四) 女大学生的就业准备

本次对武汉地区几所高校的女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女大学生一致对于提高实践能力表现出强烈的认同(98.7%),且绝大部分(88.3%)女大学生认为大学期间进行社会实践是重要的,对就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受访女大学生中不到一半认为高校对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是重视的,且女大学生对于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表现评价不高,仅只有1.8%的女大学生认为高校做得非常好,20.4%的女大学生认为高校做得比较好。绝大部分女大学生对高校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评价较低。

女大学生中有八成均参加过不同形式的社会实践,表示参加过学校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的女大学生占27.8%,参加过院系组织的专业实践的女大学生占22.5%,可见,当前高校均在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但是活动的覆盖面依然有待扩大。参加过任课教师要求的社会实践的学生的比重仅仅为18.1%,可见目前高校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环节仍有待落实。有23.3%的女大学生参加过社会上组织的社会实践,有34.8%的女大学生参加过同学自发的社会实践活动,33.5%的女大学生参加过勤工俭学,仅仅只有9.7%的女大学生表示从未参加过任何形式的社会实践。由此可见,在校女大学生有强烈的愿望提高实践能力,并自主尝试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表现出在就业准备上的主体意识,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

半数以上的大学生从大学二年级开始思考职业选择的问题,就业准备则大多数是从大学三年级开始的。在这两个问题上,女大学生均比男生起步早,本研究中的女大学生83.2%在大一、大二已经开始思考职业选择问题,而男生的这一比例则仅为65.6%。52.2%的女生在大学二年级就开始做就业准备,92.9%的女生大三均已经开始为就业做准备;相比之下,男生的就业准备则启动较晚,仅有37.4%的男生大二开始做准备,而83%的男生大三已经开始为做准备了。可见实际上女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的忧患意识比男生强,且在就业准备上也表现得更加积极。从就业准备上的性别差异,我们发现女大学生在职业生涯中的主体意识增强。在就业市场化的进程中,大学生已经意识到在劳动力市场上,大学生本人要对自身的求职就业、职业发展等承担最终责任,在潜意识里她们非常渴望在大学阶段提升就业能力,也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学历层次来证明自己,这种要求甚至比男生更加强烈,这表明潜意识里女大学生对传统的性别定位是不完全服从的,她们也试图抗争和摆脱传统对女性的束缚。然与之矛盾的是,传统社会性别文化中女性角色的被动、依赖、软弱对女大学生的影响也非常显著,她们在诸多就业影响因素中对社会关系的关注较男生显著,体现女生就业心理上的依赖性。在就业信息的收集渠道上,女生对家庭、亲戚朋友的依赖比男生显著。

(五)女大学生对婚姻与就业的认识

本研究发现男、女大学生在两性的社会分工、女性成功标准的判断以及女性阶段性就业等问题上意见不同。绝大多数女生反对“男人养家糊口、女人相夫教子是合理的社会分工”的论断,但尚有22.7%的女生认为有些道理,而较为赞成这一说法的男生的比例是42%。认为“女大学生干得好,不如嫁人得好”有道理或者有些道理的女生占38%,男生占53%。对于女性在孕产期阶段性就业的提法,分别有55%的女生和73%的男生表示赞同。

当代男大学生性别意识依然较女大学生传统,近一半的男生潜意识中对女性的社会性别角色的定位是以家庭为重,夫权思想、“男外女内”的分工模式对当代男大学生的性别意识影响显著。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之下,大学生的社会性别意识出现了向传统性别观复归的趋势。部分女大学生面对就业中的困难望而怯步,转而将希望冀望于婚姻,女性独立、自信的价值观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遭到挑战。

76.4%的女生认为女大学生在就业时面临比男大学生更大的困难,持这一观点的男生比例为43.7%,可见女大学生对自身的就业困难的感知更加强烈。但是,对于女大学生就业中面临的最大的困难,男女大学生观点基本一致,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招聘方的性别歧视以及传统的社会性别观念的影响。调查发现大学生普遍认为应该从主客观方面提高女大学生就业,女大学生自身应提高就业技能促进就业,学校要加强女大学生就业指导;国家重视对企业性别歧视现象的监督; 以及全面推行生育保险制度等。但是男女大学生在一些观点上依然存在较大的差异,比如有21.6%的男大学生认为女大学生应该降低就业标准,而仅有6.6%的女生同意这一观点。

三、调查结论及政策建议

大学生在就业中的主体意识增强,女大学生的成才意识、竞争意识在提高,现代性别意识对女大学生自我发现、自我实现有明显的推动。同时,女大学生依然受传统性别规范的束缚,女大学生的自我评价水平较男大学生低。女大学生及其家庭承受的心理压力更大。女大学生在职业价值观上表现出更明显的功利性。女大学生在就业准备上主动性与被动性并存。大学生的性别意识出现了向传统复归的倾向。当代男大学生性别意识较女大学生传统,男大学生男大学生潜意识对女大学生就业有排斥,部分女大学生对婚姻的寄望高于工作。

就业中存在性别利益,男大学生与女大学生对公共政策期待的差异表明,缺乏社会性别意识,公共政策可能出现性别歧视。政府应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到各项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中去,考虑政策对两性的差异化的影响,缺乏社会性别意识的公共政策,可能会导致看起来性别中性的政策实际运行效果却导致性别歧视或者性别偏向。基于社会的、个人的等等原因,男女大学生的就业意识存在一系列的差异,高校应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到对大学生就业意识的培养、就业指导、就业心理健康的调试工作中去,特别是应针对当前就业形势下,女大学生就业观、就业心理、就业准备等方面出现的新问题进行具有性别意识的差异化干预,促进女大学生就业。

基金项目:湖北经济学院2009年青年项目《武汉地区女大学生就业意识调查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901.

参考文献:

[1]纪月梅、秦蓓.性别工资差别与人力资本--来自大学毕业生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文汇》,2004年第六期

[2]谭琳,陈卫民M女性与家庭———社会性别视角的分析[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3]范元伟,郑继国,吴常虹.初次就业搜寻时间的因素分析——来自上海部分高校的经验证据[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年第二期

第5篇: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范文

但是这并不代表所有的女大学生都可以得到一个相对满意的工作,大量女大学生仍旧面临着择业难的窘境。这是一个常见的社会问题,男性与女性相比,在很多方面存在不同。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中,女性是从属地位,被限制在家庭这个范围中。另一方面,女性相较于男性的生理优势并不明显,甚至存在弱势。虽然在社会进步中,女性逐渐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并在其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但就业难这一问题仍然困扰着女性。特别是我国经历了高校扩招阶段,就业制度不断产生变革,高校学生数量逐年增长,学生内部之间产生了激烈的竞争,女大学生的择业问题愈加剧烈。

双向选择、自主择业隔了大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和自主权,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才干,创造更多的可能性。然而,有利必有弊。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带给女大学生的不仅仅是好消息,还有一些不利影响,造成了一些困难。中华几千年的文明留下的不仅仅是精华,还有对于女性的不尊重和忽视,再加上女性自身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因素,对自身的职业选择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事物的形成和发展并不只是受一个因素的影响,而是多方面因素所决定的,而女大学生的求职选择亦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要多方面全角度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针对新时期的时代特点,灵活客观分析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并积极寻找新的思路,提出新的确实有效的建议,帮助女大学生更好就业,对推动我国两性平等事业进步也具有重大意义。

2.文献综述2.1女大学生就业难相关理论在就业这一问题上,国外的研究视角更大,主要集中在女性这一极大范围,从整体的视角分析整个女性群体的就业形势,而很少具体到女性群体之中的某一群体的就业问题研究,而专门针对本文研究的女大学生择业问题则是屈指可数

。研究普遍表明,女大学生择业较难。国内外囿于自身的国情及环境差异,对于此问题给出了不同的解释和阐释。

偏好歧视理论认为雇主在劳动力市场的选择中起决定作用,囿于雇主在选择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歧视偏好”,且偏好于男性,显然,女性就成为了门外之客。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尔(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女性在就业市场上所遭受的差别待遇,主要是因为女性个人的人力资本不如男性,使得其在职业分布和收入方面男性明显优于女性。大卫·李嘉图(17世纪)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男性的比较优势在外部市场生产,而女性的比较优势在内部家务劳动或非市场工作。比较优势理论说明在就业择业这一方面男生优势是远大于女生优势的。

2.2择业及其他相关理论择业动机理论则认为择业动机是有两方面决定的--职业效价和职业概率。(数字计算公式为:择业动机=职业效价*职业概率)在这个表达方程中,择业者目标职业的期望度或选择意向就是择业动机,择业者对于某一个职业的评价,对其价值的估计就是职业效价,而择业者过的职业的可能性就是职业概率,与职业需求量、竞争能力、竞争系数、随机性这四个因素息息相关。特性--因素论认为特殊性是普遍存在的,个别差异现象不可避免的存在于每一个个体之中。我们每个人都有其独特性,这种独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能力模式和人格特质,而这又与职业选择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每一种职业都有特别之处,同时需要一些特殊的技能和才能,从而匹配到拥有这一特殊人格模式的人群。人格类型理论是由美国职业心理学家Holland最早创立的,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于人才测评的重要意义。霍兰德对于人格和职业的相互关系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2.3小结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可以看出对女大学生择业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女大学生就业难及成因等方面,而对女大学生的择业方面(即依据个人偏好就业)国内国外均少有研究,尤其在择业影响因素方面更是少于企及。本文将以女大学生择业的影响因素为突破口,重在解决女大学生自身存在的择业弊病,提高女性择业的可能性,促进女性的就业率提升。

3.研究设计3.1女大学生与择业的界定3.1.1女大学生的界定在本文中所提及的女大学生的主要含义是指在高等学校接受本科教育,还未完全走进社会,在大学毕业后取得学士学位的全日制女性本科生,即女大学生。

3.1.2择业的界定与择业观择业,顾名思义,选择职业。而选择的过程必然会考虑到多种因素,而且必有一些因素作为择业的主导因素,或者是个人理想,或者是社会需要,或者是个人能力,不一而终。一般来说,只要是具备劳动能力的人,都需要进入到社会进行职业选择。

择业观属于一种观念,是择业者自身持有的信念,以此作为自己选择职业的过程中的标准。择业者依据自身的择业观,对某种职业进行多方面的考量和评价,最终作为职业选择的依据。它是择业者个人观念的一种体现,体现了择业者的职业理想和意愿。

3.1.3择业与就业的关系就业的意义所在就是使得每个人在社会中能够各尽所能,处于社会这一个群体之中,并发挥自己的作用,是社会分工的一部分。而择业是就业的基础部分,它既是就业的前提,也是就业不利的必然选择。二者紧密联系,不可分离。

3.2模型基础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奠定了以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基础,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女性在就业市场上所遭受的差别待遇,主要是因为女性个人的人力资本不如男性,从而使得男女人力资本投资存在数量和质量上的性别差异,进而使其在职业分布和收入方面存在差异,为了提高研究的准确性,我们在设计问卷时加入了收入这一现实因素。

2. 根据前文提到的佛隆的择业动机理论,在设计问卷调查时职业效价因素及职业需求量、竞争能力(学历和个人能力)等也是十分重要的考量因素。

3.根据威廉的特性--因素论,在设计问卷调查时职业匹配度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

4.根据人格类型理论中的匹配问题,不同的人格需要匹配不同的环境,因而在设计问卷时也要充分考虑到职业环境这一因素。

5.Kniveton (2004)发表了《择业标准量表》,该量表要求根据重要性程度对15项择业标准进行评价:经济报酬、工作兴趣、特长所在、社会地位、工作环境及时间、满足感、成就感、实爪性、安全保障、发展前途、助人利他等。

最终,在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及参考周璧董的《大学生职业因素结构问卷》,在陕西地区与部分女大学生进行座谈和个别访谈,发放了关于此问题的问卷,并总和前人的研究,总结出了对女大学生择业影响较大的15个因素作为本次调查的测试因素,分别是:薪酬福利(收入),职业效价,职业需求量,竞争力,职业匹配度,职业环境,地域,家庭,企业地位,职业理想,职业兴趣,助人利他,成就感,满足感,经历等15个部分。

4.实证分析4.1问卷设计及调查实施过程4.1.1问卷设计本文拟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以自身方面因素分析为重点,统筹外界条件因素等方面综合分析,并建立了女大学生择业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运用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各因素对女大学生的择业影响程度。

第一,查阅国内外相关择业理论、择业动机的文献,参考周璧董的《大学生职业因素结构问卷》,编制《女大学生择业影响因素预测试问卷》。预测试问卷包括薪酬福利(收入),职业效价,职业需求量,竞争力,职业匹配度,职业环境,地域,家庭,企业地位,职业理想,职业兴趣,助人利他,成就感,满足感,经历等15个部分, 基本信息包括年龄、专业2 个方面。问卷采用6点评定法测量(0——不看重 ,1——不太看重, 2——略微看重 , 3——比较看重 , 4——十分看重 , 5——至关重要 ) , 要求被试在6 个等级上做出选择。

第二,对《女大学生择业影响因素预测试问卷》进行发放并回收统计。本次调查的对象是某某大学女大学生,包括管理学院等多个学院的女大学生。预测问卷主要通过网络的形式发放。预测问卷样本数量为60份,回收数量为59份,问卷回收率达98%。经筛选获得有效问卷数56份,并根据回收的56份问卷进行数据统计。

第三,对预测问卷的所有项目进行CR值的计算。CR值,又称为“决断值”,指计算各样本的总得分,依照高低排序后,将得分最高的27%作为高组,将得分最低的27%作为低组,为两组的样本分别增加一个变量,分别赋值1和2。再对两组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以计算其两组样本在所有项目上的平均数的差异。若P值大于0.05,则未达到显著性水平,此项目的CR值未达到显著,即此题项对所有被调查者不具备区分性,该题项应当删去。经t检验,问卷中的4个项目应当删除。分别是:助人利他,成就感,满足感,经历。

第四,经过以上步骤最终形成11个择业影响因素项目, 分别是:薪酬福利(收入),职业效价,职业需求量,竞争力,职业匹配度,职业环境,地域,家庭,企业地位,职业理想,职业兴趣,将这些项目随机排列。问卷采用6点评定法测量(0——不看重 ,1——不太看重, 2——略微看重 , 3——比较看重 , 4——十分看重 , 5——至关重要 ) , 要求被试在6 个等级上做出选择。

4.1.2调查实施过程及样本情况学科人数百分比法学18 8.78工学18            8.78管理学19            9.27教育学157.32经济学3416.69理学25           12.20体育类8            3.90文学125.85艺术类146.83哲学4220.49                   描述性统计(表1)

1.样本。本次调查的对象是某某大学女大学生,包括管理学院等多个学院的女大学生。此次调查问卷主要通过网络的形式发放,共发放问卷约240份,回收211份,问卷回收率达87.92%,经筛选获得有效问卷205份。在被调查者中,不同学院的女大学生人数及比例如下表(表1):

2.信度检测 。统计中所谓“信度”是指测量的一致性,即一群受试者在同样的测验问卷上,测验多次的结果是否都具有一致性。主要是用于检测测量结果的可信度而不是测量结果的正确性。即不管检测次数的多少,检测的最终结果是否具有一致性。测验结果的一致性与信度呈正相关关系。信度是问卷分析的前提,只有问卷的信度足够高,才能够更全面而深入法人进行问题分析。就本实证研究而言,问卷的信度是指女大学生择业影响因素调查问卷中设置的问题反映女毕业生真实评价的可靠程度。测验多次测量的结果的一致性越高则测量结果的可靠性越高。由于误差大小与信度高低成反比,因此信度可作为测量结果受不确定因素影响的程度。在进行测量时,误差是总是难以避免的,这就使得真实值和测量值之间是不可能完全一致。一般来说,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关系用公示表示为:X=T+E(其中真实值为T,测量误差值为E,测量值为X)。一般来说,测量误差与真实值是相互独立的,并且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忽略测量误差,假定它为0,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个结论:真实得分与测量得分的总体均值是一致的。

本文采用目前社会科学研究比较常用的Cronbach’a系数和相关系数对本次数据进行信度分析。每一个可信度都可以用相应的Cronbach’ɑ系数进行表示,以下是具体情况(表2)

                      系数与可信度的对应关系(表2)

可信度

Cronbach’ɑ系数

不可信

Cronbach’ɑ系数<0.3

勉强可信

0.3<Cronbach’ɑ系数<0.4

可信

0.4<Cronbach’ɑ系数<0.5

很可信(最常见)

0.5<Cronbach’a系数<0.7

很可信(次常见)

0.7<Cronbach’ɑ系数<0.9

十分可信

0.9<Cronbach’ɑ系数

利用spss软件计算出各测量值的Cronbach’ɑ系数值。得出择业影响因素模型的Cronbach’ɑ系数为0.799,表明Cronbach’ɑ系数值显示本次调查问卷的测量值是可信的。

3.效度分析。效度是指量表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测量出想要考察的内容,即有效性。本文使用KMO 检验和Bartlett’s球形检验来测量问卷的效度。

KMO 與 Bartlett 檢定(表3)

Kaiser-Meyer-Olkin 測量取樣適當性。

.873

Bartlett 的球形檢定

大約 卡方

95.238

df

55

顯著性

.001

如表3所示,本文所使用问卷的KMO值为0.873。根据Kaiser的观点,KMO值大于0.9是最好的,大于0.7是中等水平,小于0.5则不适合作因子分析。因此本文使用的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适合作因子分析。Bartlett’s球形检验结果也达到显著水平,即p为0.01小于0.05,表示适合作因子分析。

4.探索性因子分析。本文选择了最大方差正交旋转的方式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本文选取特征值大于或等于1的因子,放弃特征值小于1的因子以确定因子的数目。同时,在进行排序时,忽略因子负荷小于0.4的量。因子负荷是指原始变量与提取的因子的相关系数,因子负荷量过小说明提取的因子不足以解释该项目。经过SPSS 22.0的处理,因子方差解释如表4,旋转成分矩阵如表5。

說明的變異數總計(表4)

元件

起始特徵值

擷取平方和載入

循環平方和載入

總計

變異的 %

累加 %

總計

變異的 %

累加 %

總計

變異的 %

累加 %

1

1.545

14.044

14.044

1.545

14.044

14.044

1.375

12.500

12.500

2

1.298

11.801

25.845

1.298

11.801

25.845

1.357

12.336

24.836

3

1.272

11.561

37.406

1.272

11.561

37.406

1.320

11.998

36.834

4

1.195

10.862

48.268

1.195

10.862

48.268

1.236

11.238

48.072

5

1.051

9.558

57.826

1.051

9.558

57.826

1.073

9.754

69.826

6

.944

8.581

66.407

7

.904

8.214

74.621

8

.818

7.438

82.059

9

.755

6.864

88.924

10

.669

6.084

95.007

11

.549

4.993

100.000

擷取方法:主體元件分析。

 

旋轉元件矩陣(表5)

元件

1

2

3

4

5

职业理想

-.704

薪酬福利

           .666

职业匹配度

.524

.438

企业地位

-.711

竞争力

.651

地域因素

.777

职业环境

.569

家庭因素

.681

职位效价

-.644

职业兴趣

          .478 

.520

职业需求量

           .896

擷取方法:主體元件分析。

 轉軸方法:具有 Kaiser 正規化的最大變異法。

a. 在 6 疊代中收斂循環。

由表4可知,新生代员工的学习动机共存在5个因子,总的方差解释量为69.826%。方差解释量是指所提取的5个因子能够解释原有11个项目信息的百分比。由表5可得,11个项目中:职业匹配度和职业兴趣项目分布在2个的因子内(表格中已加粗表示),鉴于研究结果最终是为实践服务,因此将这个变量分别划入第5个因子和第1因子中(即加粗数字所在列)。最终将新生代员工学习动机取向划分为五个维度(因子),分别是:理想兴趣纬度,企业条件纬度,地域环境纬度,其他方面纬度,能力匹配纬度。

具体结果如表6所示:

女大学生择业影响因素因子分析结果(表6)

因子

项目

理想兴趣

职业理想

职业兴趣

企业条件

薪酬福利

企业地位

职业需求量

地域环境

地域因素

职业环境

其他方面

家庭因素

职位效价

能力匹配

竞争力

职业匹配度

4.2资料数据统计及分析一、   描述性分析

    各因子各项目的基本情况见表7.8.9.10.11

表7影响女大学生择业影响因素:理想兴趣纬度的描述性分析

理想兴趣纬度项目

频数

频率

职业理想

3

1.5

1

13

6.3

2

17

8.3

3

39

19

4

27

13.2

5

106

51.7

职业兴趣

6

2.9

1

38

18.5

2

112

54.6

3

29

14.1

4

10

4.9

5

10

4.9

表8影响女大学生择业影响因素:企业条件纬度的描述性分析

企业条件纬度项目

频数

频率

职业需求量

7

3.4

1

88

42.9

2

71

34.6

3

22

10.7

4

8

3.9

5

9

4.4

薪酬福利

2

1

1

10

4.9

2

4

2

3

48

23.4

4

76

37.1

5

65

31.7

5

8

3.9

企业地位

4

2

1

11

5.4

2

2

1

3

49

23.9

4

77

37.6

5

62

30.2

表9影响女大学生择业影响因素:地域环境纬度的描述性分析

地域环境纬度项目

频数

频率

职业环境

4

2

1

18

8.8

2

52

25.4

3

85

41.5

4

32

15.6

5

14

6.8

地域因素

3

1.5

1

19

9.3

2

53

25.9

3

91

44.4

4

30

14.6

5

9

4.4

表10影响女大学生择业影响因素:其他方面纬度的描述性分析

其他方面纬度项目

频数

频率

职位效价

6

2.9

1

15

7.3

2

33

16.1

3

103

50.2

4

32

15.6

5

16

7.8

家庭因素

6

2.9

1

40

19.5

2

108

52.7

3

32

15.6

4

11

5.4

5

8

3.9

表11影响女大学生择业影响因素:能力匹配纬度的描述性分析

能力匹配纬度项目

频数

频率

职业匹配度

6

2.9

1

6

2.9

2

5

2.4

3

38

18.5

4

70

34.1

5

80

39

4

76

37.1

5

65

31.7

竞争力

4

2

1

86

42

2

70

34.1

3

24

11.7

4

12

5.9

5

9

4.4

二、差异性分析

    经多组独立样本秩和检验可得,不同学科在职位效价、职业需求量、职业匹配度、职业环境、职业理想、职业兴趣、薪酬福利、竞争力、地域因素、家庭因素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企业地位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2

                       表12不同学科在择业因素的差异性分析

法学(N=18)

工学(N=18)

管理学(N=19)

教育学(N=15)

经济学(N=34)

理学(N=25)

体育类(N=8)

文学(N=12)

艺术类(N=14)

哲学(N=42)

X2

P

职位效价

87.58

143.94

156.21

106

87.09

109.54

93.13

56.63

101.04

91.69

42.765

<0.001

职业需求量

90.19

106.92

94.05

105.4

97.46

107.96

186.31

101.75

82.18

102.96

22.045

0.009

职业匹配度

127.33

96.33

86.87

124.7

87.12

133.92

107.75

94.25

125.64

83.48

25.491

0.002

职业环境

84.06

98.83

96.26

193.9

105.12

92.88

114.5

105.88

94.29

87.69

45.821

<0.001

职业理想

69.61

145.11

83.18

113.7

84.4

86.1

61.31

109.13

85.86

141.43

53.565

<0.001

职业兴趣

88.47

72.56

79.45

75.2

101.12

124.08

90.56

90.21

196.21

106.79

61.569

<0.001

薪酬福利

113.36

100.94

71.68

86.6

164.71

79.88

82.88

115.67

128.89

74.86

67.664

<0.001

竞争力

194.75

77.83

109.13

110.3

77.94

120.78

102.38

107.33

92.07

81.31

69.187

<0.001

地域因素

109.81

110.44

52.89

137

79.1

116.46

100.13

121.13

100.43

114.98

32.183

<0.001

家庭因素

114.94

79.5

83.71

95.3

94.88

110.14

83.69

182.96

143.57

89.06

45.506

<0.001

企业地位

103.14

93.03

121

107.6

113.21

104.78

110.5

95.42

102.36

89.06

6.65

0.673

4.3择业影响因素重要度分析

为了分析女大学生择业影响因素的强弱排序,对上文中择业影响因素平均得分进行统计,以明确这些因子间的相对重要性。统计结果如表13。

                            描述性統計資料(表13)

因子

项目

平均数

理想兴趣

职业理想

               3.03

职业兴趣

企业条件

薪酬福利

 

3.16

企业地位

职业需求量

地域环境

地域因素

2.78

职业环境

其他方面

家庭因素

2.54

职位效价

能力匹配

竞争力

2.93

职业匹配度

从上表可知,择业影响因素的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企业条件,理想兴趣,能力匹配,地域环境,其他方面。由此可以看出企业条件,理想兴趣等在择业影响因素中占较大比重。

4.3小结从择业影响因素的选取到设计调查问卷再到最后的统计分析,由开始的模型基础到最后实证数据,每一步都按照严格的要求执行操作,尽最大可能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全面性,并最终在复杂繁冗的数据中进行了严密准确的统计分析,以保证最终统计分析结果的真实性,以便提出创造性的建议和意见,更好解决女大学生择业就业难的问题,提高女大学生的就业率。

5结论企业条件方面影响最大,女大学生不仅仅看重经济待遇,更着眼于企业地位和发展前途。新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在择业时的选择更加谨慎,不再是仅仅考虑单一的经济因素或者是前途发展因素,而是会兼顾两者,力求在两者之间需求一个平衡点,使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得到统一。

理想兴趣方面占重要比重,可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兴趣对女大学生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女大学生应该以长期的眼光看待问题,而非一时的利益,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高校和社会也要引导女大学生树立正确地职业理想,培养职业兴趣,协助女大学生更好择业。

能力匹配方面比重偏小。可见女大学生在自我认识方面还有所欠缺。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是科学地认识自我,合理地进行“职业自我”认知的有效手段。个人能力影响到女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女大学生在做出职业选择之前,应该对个人的能力倾向进行客观认知。一个人必须建立在正确的自我认知基础上,正确的自我悦纳、积极的自我体验、有效的进行职业匹配。职业匹配度应该成为女大学生择业的重要考虑因素。如果个人能力与职业不匹配,首先,工作单位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工作的内容并不是择业者能够驾驭的内容,由此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其次,择业者的个人发展会受到阻碍。因而,女大学生可以先充分审视自身的优势,评价自身的才能,在进行职业的选择,力求选择一个与自身能力匹配的职业,以便更好择业。

地域环境因素占一定比重,女大学生身为女性,在地域方面考虑的远远大于男性。因此作为母校,也应该适时适量地设置相关的课程对学生进行相关教育,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去经济不发达地区进行择业创业。加强学校、社会和学生三方面的交流深化,提升择业指导的内容与形式,这不仅仅依靠就业指导中心,更要依靠三方面齐心协力,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毕业生对择业的需求,才能减小地域因素对择业的限制,帮助女大学生更好就业。

第6篇: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范文

Abstract: The survey results of the 18 questions in the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questionnaire were analyzed, and a preliminary understanding of the students' awareness of issues related to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was got. As a whole, the students' awareness for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is positive, affirmative, rational and objective,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gives recommendations accordingly.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创业;问卷调查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questionnaire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29-0284-02

0 引言

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即将跨出校门的大学生对就业创业的了解程度,加强学校与毕业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正确引导广大毕业班同学认清形势,把握相关政策,提高就业创业指导教育和服务的针对性,我们特做了《大学生就业创业调查问卷》,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1 调查问题及结果

此次调查采用记名方式对18个问题进行了调查,共有617人参与调查,每个问题的调查结果如下:

①在对“当前就业形势的了解”问题中有7.4%的人表示相当了解,有82.9%的人表示了解的不多,9.7%的学生表示没有了解。

②在对“您感觉到了就业的压力吗”问题中,有50.8%表示就业压力很大,42.9%的学生表示有压力,但不是很大,只有6.3%的学生表示没有压力。

③在对“您是否了解当前各级机关国家有关就业创业方面的政策”问题中,有2.9%学生的表示相当了解,62%的学生表示了解不多,有35.1%表示没有了解。

④在对“您对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了解多少”的问题中,有1%学生的表示相当了解,82%的学生表示了解不多,有17%表示没有了解。

⑤在对“如果有机会,您是否愿意做兼职锻炼自己”问题中,有63%的学生表示相当愿意,31%的学生表示看情况,6%的学生表示不做兼职。

⑥在对“如果您做过兼职,请问您是如何找到的”问题中,有4%的学生通过学校推荐,55%的学生通过同学介绍,5%的通过中介介绍,36%的学生是自己独立找的。

⑦在“您毕业后是否会从事所学专业”问题中,21%的人表示肯定会,76%的人表示看情况,3%的学生表示绝对不会。

⑧在“在择业中,从专业角度选择职业的态度”问题中,有83%的学生表示最好是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15%的学生表示与自己专业无关,2%的学生表示无所谓。

⑨在“您的职业价值标准是什么”问题中,有24%的学生选择丰厚的经济收入,17%选择能够发挥个人才能,2.5%选择有较高的社会地位,8%选择有优越的工作环境,38%选择有良好的发展前途,10.5%选择具有再学习,培训的机会。

⑩在“您参加工作后至少能接受的月薪是多少”问题中,有1%的学生选择1500以下,32%的学生选择1500~2000,65%选择2000元以上,2%的选择无所谓。

{11}在“您择业时首选地区”问题中,56%的选在家乡,27%选择东南沿海等经济发展地区,2%选择西部等边远地区,6%选择京、沪等大城市,9%的人选择其他。

{12}在“通过多次或某次择业,您认为在择业过程中应该怎样”的问题中,56%的学生选择扩大知识面,做一名复合型人才,8%选择学好专业,14%选择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21%选择应有一技之长,1%的选择其它。

{13}在“在求职过程中,您认为自己最为缺乏的个人条件”问题中:26%的人选择扎实的专业知识,14%的人选择学生干部的经历,13%选择大学期间所得荣誉和奖励,27%选择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3%的人选择外表形象,17%的人选择社会关系。

{14}在“您怎样看待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的违约行为”问题中,4%的学生选择可以随意违约,学校不应限制,49%的选择可以违约,但学校应该规范学生,尽量减少违约,44%选择不能违约,要注重大学生诚信观念,3%选择无所谓。

{15}在“您在择业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有”中,大多数单位状况欠佳有32%的学生选择,单位要求过高有48%的学生选择,招聘会有效性太低有41%的学生选择,需求量太小有27%的学生选择,学校的就业技巧培训缺乏有27%的学生选择,所学专业太冷门有36%的学生选择,用人单位态度较差有11%的学生选择,有有11%的学生选择其它。

{16}在“您认为哪一种因素对您的个人发展影响最大”

中:37%的学生选择了工作环境,26%的学生选择了经济收入,32%的学生选择了学习交流机会,5%的学生选择了其它。

{17}在“您对学校在就业指导方面所做的工作是否满意”问题中,24%的学生表示满意,64%的学生表示一般,12%的学生表示不满意。

{18}在“您认为目前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怎样”问题中,25%学生选择了非常有用,53%的学生选择比较有用,22%的同学表示一般。

2 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此次问卷调查,初步了解了学生对就业创业相关问题的认识。从整体上讲,目前大学生对就业、创业是持积极的、肯定的、理性的和客观的态度,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目前的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对指导内涵理解不够,就业创业服务多于就业创业指导。针对专业实际,加强实践能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强化学生自身定位等方面比较缺乏。忽视了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教育功能,缺乏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创业指导工作分散在在教务、学工、招生就业、团委等不同部门,没有整合资源,导致创业指导工作缺乏力度。②就业创业指导内容枯燥乏味,效果不明显,大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职场现实,他们不知道怎样才能把理论的东西转化为求职的需要,与用人单位和社会缺乏真正的交流和沟通。③就业创业指导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少诸如心理咨询师、就业咨询员、创业咨询师等专业的指导人员,对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指导缺乏专业性和针对性,影响了就业创业指导效果。

第7篇: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范文

>> 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探讨 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思考 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研究 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探析 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探究 高校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探析 女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 当前高校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实证分析 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研究 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 贫困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 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 基于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分析 基于博弈论的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 基于女大学生自身方面关于女大学生就业难的思考 女大学生就业为什么这样难? 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②周飞.女大学生就业急需政策引导[N].中国教育报,2012-12-03.

③闵维方,等.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1):38.

④黄敬宝.提高就业能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关键[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2):52-53.

参考文献:

[1]应届毕业生求职网.《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调查报告》[EB/OL].(2012-12-28),.

[2]周飞.女大学生就业急需政策引导[N].中国教育报,2012-12-03.

第8篇: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范文

硕士生就业压力最大

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从今年4月1日起,对5000余名大学生群体做了就业压力调查,其中以本科生为主,包括在校生、应届生和往届生。在今年的调查中,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感受平均得分17.80,与正态的18.00基本吻合,表明今年的大学生就业压力感受在总体上已趋正态,对比2009 年的就业形势,2010 年的大学生就业压力显得相对较小。

在四类被调查人群中,以硕士和专科学历的人群压力感受最为强烈,尤其是硕士的情绪指标最为突出,本科生的情绪指标低于硕士和专科生,博士的总体压力感相对较低。

20%本科生可接受“零月薪”

调查显示,调查者期待月薪随着学历的增高而增加,专科生期待月薪接近2000元;本科生月薪期望为2500元;硕士生为3000~3500元;博士生主要集中在4500~5000元。与2009年相比,专科生的期待月薪增加了500元,而博士生月薪期待值下降了500元。

“零月薪”现象是本次调查中值得注意的一项内容。在2009年的调查中,仅有1.3%的被调查者“愿意”接受“零月薪”,而今年却有18%的被调查者表示“愿意”接受“零月薪”,其中专科学历与本科学历人群中愿意接受“零月薪”的比例分别为18.5%与20.0%,硕士与博士学历中也有一成以上的人明确表示愿意接受“零月薪”。

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熊汉忠表示,接受“零月薪”的原因主要集中在“积累经验、提升能力、长远发展、感兴趣、是否值得付出”等方面。“接受‘零月薪’只是一种灵活的积极心态,这种心态显然可以降低求职者的就业压力。”

近五成毕业生可以考虑去基层

第9篇: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范文

企业薪酬调查报告篇【一】

调查原因:在当前金融危机波及面不断扩大、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社会整体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多重背景下,进一步明确当前大学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分析就业策略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积极意义。

社会形势:

在金融危机的海啸过后,虽然这次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没有像其他国家的影响那么大。但是从对大学生就业的这个方面讲,它所带来的也就并非一般的影响了。目前,已经有不少大学生在校园招聘会上发现, 现在来招聘的单位没有往年多,而且需要的名额也十分有限。 有一位企业的总裁说过:如今,企业都在大量裁员,很多在职的精英我们都不得不忍痛割爱,更别说再去招聘没有经验的高校毕业的大学生了。这也足以见得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了。

但是社会还是需要人才的,前提是你一定是个人才。一个人如果能做到让人家无可代替的话,那么他就一定是成功的。

毋庸置疑这对大学生的在校学习又发起了一个新的挑战。这对大学生本身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大学生职业发展而言,自己唯一可控的就是自己的就业能力。首先,企业目前需要的到底是哪方面的人才?他们对大学生的要求是什么呢?他们对我们的忠告又是怎样的呢?

就每个个体而言,就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与市场能力两个部分。在专业能力方面,以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为代表的态度型资产是大学生专业能力中的关键,以解决问题能力为代表的知识技能型资产是专业能力的基石。在市场能力方面,为寻找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大学生必须要了解现在整个劳动力市场,特别是大学生的劳动力市场的总体供求数量信息和结构信息,要了解职位具体的职责要求,扩大自己的认识面,更要要了解自己个人就业能力的水平,同时还必须改进自己的展示能力。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调查结果:企业对研究生的需求仍然较大,本科生供需基本持平,专科生供大于求;学科专业失衡:当前的就业市场,文科专业的就业形势与理科相比不容乐观。然后,企业对于大学生的要求是希望他们能有实战的经验。希望大学生能多参加社会实践来锻炼自己的能力从而能更加积极坦然的面对自己得与失。这种现象就是很多人在进入社会以后,就很容易有挫败感,而显得精神萎靡。这就要我们大学生在校以及走上社会以后要锻炼自己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有一个很生动的比喻,一对面粉放在面板上,你用手一拍,这对面粉就散了。,这就是现在大学生的承受能力。你把他加点水再拍就不一定散了。但还是一对很松软的面粉,如果你在给他不断地加水,再接着揉。揉到最后就变成了一个面团。你再怎么拍就不会散了。你继续给他揉,揉到最后,他就不仅仅是一对面团了。你即使用手给他拉,他也不会断,这就成拉面了。人的神经承受能力,一定要达到这种状态才能去参与社会。所以我们需要锻炼的正是这个。其实在现在的社会上有些企业提供了一些职位,这些职位是能够让大学生作为一个起步的位子,让他们锻炼自己的机会。当社会给大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而且他们是可以做到的,但他们又会觉得这个不符合我的爱好,或者这个不是我的发展方向,又或者这个工作岗位的工资太低了。这样的情况很多。企业又针对大学生提出这样的建议:切勿浮躁。目前有很多企业的老板都发觉现在的大学生也就是很多的年轻人心态十分地浮躁,看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很多年轻人也时常会抱怨,社会对他不公平,总是抱怨人家的家庭条件好,只要靠靠关系就能走上一条舒服的路。而自己呢身无分文,什么都没有。但是我们应该觉悟到人的出生时由不得自己选择的,但是人生命的终点是由我们自己选择的 。难道真正的原因不是在我们自己身上吗?如果我们总会觉得社会就是我们的敌人,自己生活的不幸的来源就是社会,这样的想法本身就是大学生也可以说是年轻人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断正自己的态度也是决定人生的一大要点。如果我们换一种思维的话,把自己当做是社会的主人的人,这样我们才能够在社会上争得一席之地。要靠着自己的能力才能够成功。

企业薪酬调查报告篇【二】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是调查企业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期间企业人工成本、薪酬及最低工资政策实施效果等情况,使用2016年的调查软件,统计口径仍以2015年统计口径为准。

二、调查时间安排

2016年6月28日-7月10日前企业自行统计汇总数据上传至薪酬调查数据系统及填报《企业职工工资情况调查表》;7月11日-12日企业将审核无误的数据及调查表报送至县人社局230室。

三、调查企业户数安排

全县60户。

四、调查要求

1、请相关企业按时间要求认真完成调查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