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语文演讲材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写作意识
阅读和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两者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阅读是写作的重要积累过程,而写作是阅读语言素材的体现途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深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写作意识强化能够点燃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在切实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创作能力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引导小学生掌握合理的阅读和写作学习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小学生阅读方法和写作方法的引导教学,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首先,在阅读教学方法,引导小学生进行阅读和思考的相互结合是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同时也是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方法之一,在阅读教学中做到边读边想能够有效提升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将内容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具体的说,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小学生针对不懂的地方多问几个为什么,通过上下文联系的方法对文本进行思考分析。引导小学生对阅读文本进行批注也是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一个重要方法,在阅读过程中将看不懂的地方、理解不了的地方以及认为比较精彩、喜爱的地方进行标注,这样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动手与动脑相结合提升文本阅读质量。其次,在写作教学方面,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认真记录,例如,在《陶校长的演讲》这篇课文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根据课文教学内容引导小学生对日常学校组织的“国旗下的讲话”或者是组织的相关演讲比赛活动进行观察,从而记录好关于演讲文章的写作思路和方式,在日常中积累演讲题材写作材料,提高写作能力。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对文本的开头、结尾和每一段的中心句进行标注和体会,并且通过仿写等手段对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相应的培养。
2通过刺激内在兴趣动力激发小学生动笔写作的欲望
兴趣动力激发是强化小学生写作意识的重要基础,只有小学生对某个主题、某个话题有着浓厚的兴趣,才能够开展有效的写作学习,并且兴趣动力还能够激发小学生对写作的表达欲望,在提升小学生写作创新能力方面也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以《恐龙》教学为例,这是很多小学生都喜欢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以“我想象中的恐龙世界”为写作主题,并且以这个主题为主导,开展这篇课文的阅读教学,对小学生的写作意识进行强化,实际上很多小学生对“恐龙”有着较为广泛的认知,在幼儿阶段就已经接触到“恐龙”,并且市面上有很多关于“恐龙”的儿童读物和儿童影视,这就为这节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具体的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恐龙的图片、视频、影视作品等进行多角度的展示,对小学生脑海中关于恐龙的相关认知进行进一步的强化,然后在课文阅读的基础上构建自己心目中的“恐龙世界”,通过这样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知识储备的教学能够对小学生的兴趣进行有效激发,从而在阅读教学中过程不断积累相应的写作欲望,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自己恐龙世界”的描绘写作过程中。
3注重阅读教学中的练说训练
语文文本教材中的很多词语、语句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文本的涵义,并且在掌握相关词语、句子的应用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关键词、关键句是课文文本语言的典范,对于小学生更好地掌握作者写作意图、熟悉作者在文章中的情感发展思路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这些关键词、关键句的教学也是提升小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方法,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练说训练。所谓的练说训练,就是让小学生根据文本阅读的相关内容,在周围实际生活中寻找实例,将文本中的词语、句子应用到实例描述和表达过程中,掌握优美词语、合理修辞方法的应用,从而对小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进行有效提升。在文本阅读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练说训练。首先,让小学生在文本阅读过程中根据自身的实际对文本内容进行概括,对课文表达的主要内容进行掌握。其次,教师要带领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悟进行再次的提升,尤其是要对文章中体现语境的词语、句子进行分析。最后,要对学生的感悟能力进行培养,具体的说就是让小学生表达自己在文本阅读学习过程中的感悟。通过练说训练对小学生的文本阅读理解能力、写作思维掌握能力进行有效培养。4重视写作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阶段的写作内容大都是从小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兴趣爱好出发形成的,但是不论是哪一个写作主题,都要求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这是写作最基本的要求。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逻辑思维进行感受,并且在生活实际中寻找逻辑思维,遵循逻辑进行写作。例如,在《负荆请罪》这篇课文的额学习中,有了蔺相如和廉颇之前的矛盾误会,才会有后来的负荆请罪,这是一个简单的因果逻辑,在阅读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个逻辑进行掌握,并且应用到相关的写作中,强化文本的逻辑性。在阅读教学中强化写作意识就是要通过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积累素材,通过兴趣激发、练说训练和逻辑思维培养等促进阅读和写作的共同提高。
作者:刘雪影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沛县胡寨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林海涛.强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写作意识[J].中国校外教育,2015,(8):36.
[2]叶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写作意识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3):175.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070-01
小学语文是思想性很强的基础学科,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尤为必要。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充分的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积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结合教学需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落实德育教育,提高教学效率。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谈谈几点看法: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分析
所谓的德育教育,指的就是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以道德影响的活动。其内容包括提高道德觉悟和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树立道德信念,培养道德品质,养成道德习惯。德育教学过程是小学语文教学开展的关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使学生真正意识到自身道德观念存在的不足,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其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解决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作用发挥不够的需要。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虽然很多教师认识到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且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就整体状况来说,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的作用发挥仍然不够,主要表现于:一是受教师教育观念的影响,二是小学语文教师对教材的德育内涵挖掘不深、不透、不够。面对诸多的教育问题,只有不断地使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注重发挥其德育功能,才能切实加以解决。其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完善小学德育内容、充实小学德育手段的需要。从小学阶段德育的内容来看,教育部确定的六个方面的教育内容是:开展热爱学习、立志成才教育,开展尊重国旗、国徽,热爱祖国文化的爱祖国教育……这些内容,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或多或少有所体现,并且更为具体化、直观化。而有效的德育渗透,能完善德育内容,有助于充实小学德育手段。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分析
1、充分挖掘教材,在教学内容中进行渗透
陶行知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由于现代经济浪潮的冲击,很多学生性格孤僻、心理压抑扭曲,不热爱自己的生命更不热爱生活。小学语文教材到处渗透着开导的良药。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开展有效德育教育活动的前提在于教学内容应与德育教育紧密结合,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充分的把握好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有效的在教学内容中进行渗透,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引导,通过语文教学内容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自身修养,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的幅度,感受祖国发展的时代脉搏等等,从而激发学生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语文的热情。
2、联系实际,在课外活动中进行渗透
通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是小学语文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针对当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应更新教学观念,有机地将德育引入语文教学的主渠道,从形式到内容进行创新。语文课外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教学中,我们教师在教学内容上积极渗透德育教育的同时,我们还应积极的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引导学生实践,有效选择活动内容,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习得德育知识,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促使教学效率不断提高。例如:小学生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独立性与依赖性错综复杂,充满矛盾的时期,他们的行为富有模仿性。所以课外活动还要坚持选择正面良好的榜样,以培养优良品质、积极进取精神、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感。这样,通过有效的课外活动,在有效的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动脑的能力,教学效率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3、联系课外,在课外阅读中进行渗透
对小学生来说,做好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语文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涵养,塑造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人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除了课堂教学这一主要的寓德育于语文教学的渠道外,我们教师还应积极的联系课外,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或是通过演讲比赛、读书交流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把德育渗透于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中,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例如,教师可以推荐一些如《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之类的读物,以培养学生自我献身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念和顽强坚忍的意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教学效率。
总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并没有一种固有的模式,我相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学中,只要我们教师认真总结,不断吸取教学经验,不断拓宽教学途径,德育教育就能得到有效的落实。
参考文献:
一、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探究背景
小学是思想和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对小学生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教材的编写还是平时的课堂教学,阅读几乎占据了大半壁江山,同时现代文阅读及写作也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
新课改的目标也要求我们必须重视语文阅读教学。但是,传统的阅读教学受到教师教学方法、学生阅读兴趣、阅读时间与空间等因素的制约,教学效果往往不佳。所以在增强学生基础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广度,增强学生探究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探究的方法,就成了当务之急。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在使学生获得必需知识的同时,有必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每一位学生创设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成长空间,最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加学生的人文底蕴,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探究实践
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只依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而学校的图书馆、电子阅览室里藏有大量的图书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阅读参考,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正处在长身体、学知识的黄金时代,阅读是他们扩大知识领域、陶冶情操、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所以需要把学校图书馆的图书资源和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中,为课堂教学服务。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总是有意识地把一些知识的获取留给学生自己去完成。比如在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和《独坐敬亭山》等古诗时,在课前布置学生去图书馆或利用网络查阅相关背景知识,以及课文中涉及的人物百科、地理常识、历史文化等,这样既让学生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自主学习,又加强了学科间的联系,更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兴趣。
针对学生读书少,文学素养不够的实际情况,笔者还带领学生开展名著阅读综合实践活动。首先召开了开题会,确定有关真善美的主题,教师指导学生去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寻找真善美的事例和人物,然后写出读后感。学生兴致很高,自主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活动持续了一个多月,其间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出入学校图书馆和电子阅览教室,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小组内分工明确:每人负责到图书馆读两部作品,找出相关材料进行分析并写出感悟,然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交流,再写出心得体会。学生反映,在交流中他们利用最短的时间学到了更多的知识,而且体会到了分享的乐趣。学生还进行了相关社会采访和问卷调查,从中学会了与人交流。两个月后的阅读成果展示课上,一场以“走进人间真善美”为主题的演讲、辩论会令人赞叹不已,活动内容充实,事例感人,充分展现了当代小学生的风采。
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探究收获
学生的演讲涉及《巴黎圣母院》《哈姆雷特》《红楼梦》《三字经》等古今中外文学作品,而且还有经过交流思考的心得体会。他们这样评价活动的收获:从图书里获得了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了解了东西方文化,体会了真善美的真谛。这次活动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拓宽了我们的视野,陶冶了我们的情操,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懂得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让我们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自己去寻找答案,体验徜徉在“书海”里的快乐。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课前三分钟演讲;口语训练;新课标;作用
在新一轮课改中涌现出一种新的课程理念――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学课堂。在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交往日益密切,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日益广泛、知识、信息的传播日益频繁,在这种形势下,一个思想平庸、知识浅薄、口齿不清的人根本无法适应时代的飞速发展;就算是一个品德高尚、学识渊博、技巧超群的人,如果不善言谈,也是无法充分发展自己全部聪明才智的。所以作为现代人,我们必须时时注意训练自己的口才,训练自己说话的能力,让自己会说话,说好话,适应时代的飞速发展。
说话能力的训练同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然而,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严重的轻说现象。当前,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对语文教学作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大胆的改革,但大多数老师还是围绕书面能力的培养进行的,致使很多学生说话能力差,讲话语无伦次,没有中心,也不注意语言的条理性,更无法谈及语言的准确严密,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能言善辩”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增强竞争能力的重要工具。在当今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们又往往只注重“听”、“读”、“写”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说”的能力训练。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三分钟课前演讲”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到上面来演讲,对学生“说”的能力训练等方面有许多好处。
为了让学生在演讲中有话可说,我不断丰富和完善课前演讲的内容和形式,主要有:
(1)介绍作家作品或背景资料。即紧扣近期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讲些与课文有关的东西,如作家作品常识、创作背景、写作意图等。这类内容的演讲,把口语训练和课堂教学紧密联系起来,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诵读优秀诗文。内容可以是班上同学的优秀习作,也可以是课外读物中的优秀诗文,将其诵读出来和大家一齐欣赏,并进行简要的分析,以加深大家对文章的理解。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了阅读面,提高了阅读量,听的同学也受益匪浅。
(3)故事演讲。搜集和阅读成语故事、历史典故、神话故事、童话故事、中外名人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等,并将它们生动地讲给大家听。
(4)名言警句赏析。名言警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对人们的生活起着鼓励、警示和鞭策作用。我要求学生讲他们最喜欢的或是他们感受最深的名言警句,除了要讲出句子外,还要他们结合生活实例,谈认识、谈感受、谈启迪。同学们为了作好演讲,搜集阅读名言警句,进行思考、重组,从中受到不少教益和启迪。
(5)广告词赏析。随着商品市场化的加速,广告以各种形式进入了人们的生活。我要求学生先从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中搜集广告词,演讲时先向同学们展示广告,再对广告词从语文的角度进行分析。通过对大量广告词的学习,许多同学懂得了对偶、双关、谐音、排比、用韵等语文常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既丰富了他们的语文知识,又引发了他们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同学们不但会表演广告,还会自编自创广告。
(6)课本剧表演。在学习了一些课文后,我组织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设计表演。
(7)即兴演讲。在课前几分钟告诉学生演讲主题,学生通过精力高度集中、思路高度活跃的思维活动,在极短的时间内调动起积极的思维,使所有的精力和心思都高度集中在演讲的题目或讲说的中心上,迅速组织好演讲的内容。 采用这些变化多样、趣味横生的课前演讲形式,每一次课前演讲都能使同学们激情迸发。
下面就具体谈谈我对小学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的看法。
(1)锻炼了学生的胆魄。很多学生第一次上台是畏首畏尾,现在是争先恐后;开始是无话可说,现在是滔滔不绝;开始是忸怩拘谨,现在是声情并茂;开始是不知所措,现在是潇洒自如。
(2)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三分钟课前演讲”活动,是学生在课上的一种有组织的活动,是一种表现个人能力,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尝试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是配角,是指导者、是听众,或者说是导演,学生是主角、演讲者、演员,虽是短短的三分钟,但他们要把一个故事、一个成语或一句名言完整地准确地表达出来,需要课前充分的准备活动:查找资料、组织文字、熟记于心等,因此,课前演讲是系统而行之有效的口语训练。
(3)丰富了语文知识的积累。刚开始开展演讲活动时,学生缺乏足够的勇气,只是有几个较大胆外向的同学主动要求出来演讲,而且还是带着讲稿在读。这个阶段,我积极首肯这些同学的发言,并稍稍提出一些中肯的方向性的建议。经过几次课前小演讲后,其他同学的积极性也开始被调动起来。为了台上那短短的几分钟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花费了大量的课余时间去搜集材料。学生在课余时间查找演讲的材料,这本身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从而启发了同学们的心智,丰富了语文知识的积累,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扩大了同学们的知识面,提高了同学们的语文素养。
(4)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方法,每人每学期写作文八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效果总是不甚明显。通过“课前三分钟演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为学生要想三分钟演讲取得较好的成绩,必须演讲前要组织好材料,查阅资料,选择摘抄。因而说的过程,也是写的过程,要想说好必须做好选择性阅读和选择性摘抄的前期工作,不能应付,这样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学生的作文水平大有提高。
(5)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竞争。我们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激烈的竞争在所难免。课前演讲正是提高学生竞争意识的有效途径。每学期一个人的演讲机会至多只有三次,大家都非常珍惜,也仿佛在比赛中看谁新颖,看谁成功,看谁有“语不惊人誓不休”的韧劲儿。有一个学生这样告诉我,第一次走向讲台,听到同学的热烈掌声,内心真是激动,决心一定演讲好,这次不行,下次一定要行,决心向班级中几个演讲好的同学学习,一定赶上他们。演讲使班级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个个身上好像都有使不完的劲。
【摘 要】核心素养在教育教学中的理念引导与发展让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意识到全人培养的重要性,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学生在情感认知与知识储备和自我人格的发展都处于初级阶段,努力培养学生独立人格与健康积极的语文素养是当代小学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本文紧扣核心素养的理念要求,以小学语文课堂评价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档案袋法来凸显多元评价的优势。
【关键词】档案袋法;小学语文;课堂评价
1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的基本原则
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方法是否得当,课堂教学效率是否高效的主要标尺之一。良好的教学评价对学生的语言学习的兴趣培养以及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学习成就感等积极情绪的培养都具有良好的作用。另外,科学高效的教育教学评价也是体现教师专业素养,教师专业发挥在那说明的衡量标准之一。把握好课堂评价对于教师和学生的成长与进步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1适时原则
评价的及时性,要在学生做出反馈后做到及时评价有助于学生的自我价值感的培养。评价的及时性原则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众所周知,学生在学校的学校教育生活中,对于来自集体的表扬与老师的肯定看的非常重要,因为及时的评价一方面是对他们个体在课堂表现上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学业表现与课堂学习认知能力的一种检测,学生很想知道自己的表现是否达到了教师的要求。
1.2客观性原则
本原则要求教师的评价不能利用主观的情感因素,不能带入个人的感彩,要依据学生的具体表现,包括课堂的发言,小组活动、课后作业等,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这些评价要涉及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与教师总评,要让学生感到评价公正中肯。
1.3多元评价原则
多元评价就是摒弃传统的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文分数论的评价模式,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例如可以从过程性评价中关注学生的课堂发言,学生对某个问题独特新颖的观点,学生的作业书写等。多元性评价从评价方式上来看,主要涉及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总体评价。总之多元性评价能够从不同角度实现对学生多方面的评价能够体现出学生的综合性表现。
1.4评价的语文性原则
这里的语文性原则也称为长期的育人原则,也就是本文的档案袋法的引入,随时记录学生一个课堂的表现,进行长久跟踪,档案袋随着孩子的成长而丰富。档案袋法的优点在于全面记录学生每个大的阶段的发展变化。而且具有连续性与动态性,档案代法的评价模式更加人性化,更加生态化,科学化。
2档案袋法的简述与优势
2.1系统性优势
档案袋法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中中小学教学评价改革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性质的评价方式。它是指教师与学生有意地将各种有关学生表现的材料收集起来,并进行合理分析与解释,来反映学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综合表现。
以小学人教版六年级的“桃花新木”为例,老师可以从学生对课文的重点词汇的理解、主题思想、造句遣词的表现用课堂记录表进行详地记载,最后经过一个学期的收集,来综合反应档案袋法记录评价学生的系统性优势。
2.2动态性优势
档案袋法的动态性优势在于它能随时随地的记录学生的不同阶段的各种表现,譬如学生的课堂反馈,作业质量、课后的实践性作业,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的表现,展现出一定的动态性,学生某个时期表现不够良好,但还是某段实践表现又突出了,这样一来,能够动态反应学生在不同时期的表现,体现出了核心素养理念中的人性化,人文化的素质教育,不会一棒子把学生打死。例如人教版《两小儿辩日》文言文学习中,老师可以通过课文故事讲解、画图作文、学生辩论赛等形式来记录学生在不同活动中的优势。有的学生不擅长口语表达,但还他的绘画水平,或者作文遣词能力强,而这些都可以通过档案袋的动态特征记录。
2.3规范化优势
档案袋中储存的评价表和材料一般都是严格按照某个学校的课堂评价表或者管理单位用来考核学生用的量表,在信度与效度方面比较可靠,评价的维度涉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社会实践、学业成绩、思想品德等多个维度。所以相比较一般的评价方法,更加具有规范性。例如学生的语文周记、书法本、课堂比较都可以利用规范的档案袋表格进行记录。
2.4创新性优势
档案袋法的内容并没有明确规定一定要装什么内容,一定不能装什么内容,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自己课堂的评价需求或者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对学生的评价材料进行创新,例如,如果是小学生,可以在档案袋里装上孩子不同时期的优秀作业、绘画,优秀作文等,当然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写的升旗演讲稿等。语文教学的范围比较广,演讲、作文、书法、班级活动设计方案都属于语文学科素颜的体现,这些方面的评价经过细化,都可以档案袋的系统创新来实现。
3档案袋法在语文课堂评价中的运用
3.1小组活动评价的收集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兴趣爱好决定了小学的语文课堂要基于语言文字设置更多的课堂活动,认学生的活动实践中不断掌握有效的语言知识。这就要求语言教师要把学生课堂活动中的表现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记录装在档案袋里。例如:我们可以把语文课堂中的小组活动中小学生的竞争、合作、个人表现等利用科学的量表进行收集,归入档案袋。
3.2问题回答与个体展现评价的收集
本维度的评价主要是关注的是学生的个体表现,譬如:一文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悬念来检测学生对文本的主旨、细节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举手竞答,点名竞答等形式来考察学生个体表现,通过设置一般、良好、优秀的等级来记录学生问题与个体展现的情况,最后归入档案袋。
3.3师生互动模式下师生互评模式的材料收集
师生互动模式下的师生互动模式评价既可以设计成描述性的语言材料,也可以制作成表格。但是核心是要体现学生与教师双向评价,让学生客观描述自己心目中语文课的授课应该是什么情景,自己希望达到什么样的程度。而教师主要通过学生的发言、课堂自律、课堂任务的完成度等来综合考察学生本堂课的表现,由于在学生人数较多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作业批改、课堂观察与量表记录来记录学生课堂综合表现,每周末,可以在班干部的协助下进行周总结,这样就减少了语文教师的工作量。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经典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可以用“小女孩的天堂生活”“小女孩为什么微笑着走了”。这两个话题老师可以先做示范性情景设置,把学生领入小女孩的内心世界,然后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3.4学生特长表现资料的收集
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要只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还要切实关注学生的语言特长:例如我们可以把寓言教学中的故事演讲、故事续集续写等,选出优秀的作品记录在特长生的档案袋里。
4结语
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堂评价原则的系统论述,向我们突出了课堂评价对于语言文字教学的重要性,要落实国家教育部关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总教学目标,要通过高效科学的教学策略落实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就要重视课堂评价,而本文把西方20世纪80年代从美国引进的档案袋法引入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并就如何操作进行了细化,这是本文的创新之处,也是研究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葛姗姗.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运用的现状与改进策略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关键词] 初探 语文教学 培养 创新思维
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新时期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就是以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教学改革。
对于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语文要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目的,反思自己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本人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点滴体会。
一、构建创新型课堂教学环节
根据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自主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迸发出创新火花。现代教育理论也认为,教育的个性化原则要求教师要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导者上,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与学生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关系。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就可以自主平等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出自己的主人地位,变“要我学”为真正的“我要学”。自主是创新的前提,没有自主就谈不上创新,有了创新,就可以实现自主探索,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就可以随意展现自主,使学生养成勇于探索的精神。探索精神的培养是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墨守成规,扼守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师道尊严,教师只给学生装知识,课堂上一塘死水,学生处于“被克隆”的固定僵化状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就无以置喙。
1.多种形式,巧设情景,引学生入胜
课堂教学的引入环节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起点,因而我在构建创新型课堂教学环境时,灵活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讲故事、猜谜语、设置疑问、教学挂图、师生对答等传统的引入法;也借助多媒体视频、PPT课件、MP3音乐激励等现代教学资源,精心设计紧扣课堂教学的导入语,在第一时间为整堂课的教学敲响不同凡响第一锤,为整堂课的自主探索和师生民主平等和谐对话营造良好氛围。
2.亲身探“险”,体验创新,激学生共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在学习中意识和感受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在尝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时,我根据学生的个性不同,加强自主性和探索性的训练,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亲身探险,人人参与活动,让学生获得体验、经验、知识等,从而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因此会体验创新的快乐。然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要尊重学生,与学生互换角色,换位思考才能创设出适合学生实际的问题情境,从而达到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多方位、多角度思考、讨论,在快乐和谐的活动中让学生创造性提出自主的独特见解,促进学生创新思维欢乐发展。
3.民主平等,双向互动,唤学生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不同类型的课文,我采用不同策略,重点实施培养学生的“创造”和“创新”思维,在民主中突出培养学生彰显自主性,在平等中突出培养学生的探索性,在互动中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在思维培养中增进学生的民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我在语文教学中,一般采用谈话、读讲、自学等开放式授课形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彻底被开放。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创新的欲望彻底爆发,学生变得思维活跃。我因势利导,学生之间协作学习,互相发问,我的角色彻底变换,营造了一种宽松、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不断迸发,在课堂教学中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
二、构筑学生创新思维展示平台
小学生年龄偏小的特点决定他们一般都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表现欲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为了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会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在课堂内外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活的具有启发性、实践性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通过想象、辨论、创意、表演等方式,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构筑了展示平台。
1.依托读写训练,激发学生想象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根据语文课程的特点,非常适合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利用一切可能创设的想象空间来启发学生大胆发挥自己的丰富想象,达到课文的字句不是“背”出来的,而是“想”出来的境界。
(1)借助课内外阅读给学生插上想象翅膀。阅读能教学生思考,而思考又会激发学生想象。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一定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对于课文中的重点篇章,要求学生根据文中的形象描述达到闭着眼想象,从而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而自己创造出新的形象。想象是创造力的源泉,教师要以课文为凭借,铺设意境,给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激励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语言实践,在实践中积极发展语言。这样做,既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感知、理解课文内容,突破重点和难点,又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2)借助写作训练培养学生想象力。想象与创新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人类创造性劳动所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任何一种发明,都是想象的实现。所以创造需要想象,而想象是创造的前提。根据儿童富于幻想的心理特点,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作文训练中,通过看图作文、改扩写、续写以及想象作文等多种形式来培养学生想象力。特别是想象作文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最佳手段。通过形式多样的想象作文可以有效增强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进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开展辩论、演讲、表演课本剧等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辩论、演讲、表演课本剧是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这些活动很容易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可以借助课文题材,深入挖掘,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设计好辩论、演讲、表演剧主题,准备好材料,让学生做好技巧、心理准备。特别是辩论,学生除了要不断地触摸文本,理清课文,寻找根据,还得组织清晰而有说服力的语言来驳斥对话,让对方信服。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下不得不开始新的学习活动,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中,语文课真正成为师生心灵交汇的场所,师生智慧碰撞的阵地,这既是思维训练也是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争辩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由此看来,在课堂上组织有效的争辩,不失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好办法。另外,教材中还专门设计了许多以辩论为主的口语交际活动,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辩论的兴趣,鼓励学生大量的搜集辩论所需材料,教给学生辩论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提高。
3.开展丰富的创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组织一些创造性的创新实践活动。同学们结合课内课外学到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自己开动脑筋,大胆想象,在老师家长的指导和帮助下,既完成了实践任务,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同样,我们也可以把这种创新设计运用到阅读教学中去。我们不管他们的设想能否实现,也不管学生的想法有多么不切实际,总归他们敢想会想,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也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三、拓展学生创新思维广阔空间
创新思维产生的基础就是知识的积累和储备。在语文的教学中,我为了丰富学生知识,多渠道地引导学生利用课内外的教学资源。
1.综合应用各科知识,夯实创新思维基础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但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各学科知识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融合在语文教学中十分明显。小学语文课本是学生最重要的知识来源,可以为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语言创新能力积累丰富的文字材料;同时教材中有中外著名人物创新的成功范例,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了优秀典范。在语文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利用这些知识,为培养创新思维夯实基础。
2.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拓宽创新思维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我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引导学生从书报,广电,网络中搜集资料,获取更丰富信息。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知对象,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独特的作用。现代媒体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了更广阔的空间。
3.置身社会大课堂,开拓创新思维空间
随着近代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对当代学生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教育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青少年综合素质的发展是每一位教师和家长最关心的事情。素质教育的广泛普及,小学语文课堂多元化教学作为一个新内容被教育者推广到实际教学中去。小学语文课堂多元化教学是一个教学的新方法,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为培养21世纪新型人才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多元化教学 实践探析
时代在不断进步,但是古代伟人留下来的经典篇章依旧是当代小学生学习的重要材料,其中富含经典的文学意义,还有前人总结出的人生道理,供现在的小学生学习体会。随着时代的进步,小学生的教学方式也应该进行一定的创新,当代小学生语文课堂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被很多教师采用并获得广泛好评,为了素质教育的广泛实施,教师和学校应该改善当前传统的教学方式,本文就小学语文多元化教学策略实践探析做了简要的介绍和分析。
一、当代小学课堂的教学现状
(一)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认识存在偏差
当代各个方面的科技发展速度较快,与此同时,也给教育带来了很多压力,家长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而教师也不得不对小学生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改变。由于各种考试压力的存在,大部分教师非常注重学生升学率水平的提高,而忽视了学生语文教学方式的探索,开创一个新型的增强语文课堂互动的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会对语文素质提高起到很大的作用。从发展的角度看,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不仅仅对学生的升学率有很大的帮助,对学生的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也会起到相应的促进作用。
(二)教学方式枯燥单一,缺乏互动交流
正确的进行小学语文课堂多元化的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如果教师只是为了单一的升学率而教学,就会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对于小学语文课堂互动交流的教学模式的研究只是徒有虚名。小学教师以往都是站在讲台上单一的向学生传递知识,由于小学的部分语文知识内容都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很多教师用传统的方式讲起来,学生对讲解的内容不太理解,很多学生有些手足无措的感觉,渐渐对语文的学习失去兴趣。
二、小学语文多元化教学策略的具体方法
(一)丰富小学生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
在传统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多采用“我讲你听”的教学方法,学生一般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方面,对于老师而言要改善教学氛围,进行小学生多元化的语文教学,应多增加一些课堂互动环节。教师是学生的指明灯和引路人。在上课选材时要多和学生们接触找到其感兴趣的点和面,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结合这些东西准备上课内容,这样会使学生对小学语文课程的接受程度增加。找一些学生近期议论比较热烈话题,然后将其转变成相应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进而引发学生对多元化语文课堂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综合发展能力。
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带动学习气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敢的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还可以在每节课上留出一些活动时间,让学生准备一些演讲或材料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分享。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引导学生们发现一些不同寻常的主题,还能最大化的发散他们的思维,想出一些创新性有关语文的学习技术和方法。在上课的时候,多多鼓励学生对古典的语文知识进行自主研究和探索,勇敢的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鼓励学生提出与前人不同的新方法。
(二) 开展丰富的与语文教学相关的实践活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信息技术的课外活动也是十分必要的。学校有必要为学生提供一些课外活动的平台,通过各种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少数带动多数,进而带动那些对语文不太感兴趣的同学对这些项目的关注程度。让语文多元化教学在学生中普遍的流传开来。此外,学校还可以联系外部的一些机构,共同合作组织一些有关语文的信息技术设计大赛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的语文功底能力最大化的实现,让其对学过的语文知识的认识更加深刻,进而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新时代背景下需要的综合素质人才。
例如,学校需要制作一些基本的有关语文的表格或一些简单的程序,可以找一些对语文知识感兴趣的学生组队,然后让每一个队伍完成其中的一些项目,找学校内部一些专业教师对他们的作品进行指导和评估,选出一部分制作出优秀作品的团队,并且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荣誉。这样不仅能开发学生们关于语文设计方面的能力,还可以在竞争中更好的发展自我,通过每个队伍之间相互交流和学习,促进自身在语文技能方面的学习和进步。
(三)重视小学生语文教学方式的创新
对于当代的小学教师而言,在学习语文过程中积极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语文学习的真谛,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在课堂上多进行一些师生互动的环节,进而激发学生对其学习的主动性。
小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就是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增强课堂的交流互动,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获得相应的知识,利用多元化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加深其对生活实践,语文课程的理解。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信息技术教学的需要,为培养新时代所需的高新技术人才,多元化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是十分有用的。改善以往的教学模式,利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使其成为新时代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志平.语文教学:关注并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3(4)
【2】葛晓燕.点亮儿童心中的阅读之灯――公共图书馆如何培养儿童阅读兴趣【J】.图书情报工作, 2009
1.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21世纪的小学生多是独生子女,被父母、祖父母过分溺爱,什么要求都会被满足,自私、任性,这种坏习惯也被带到学校与老师、学生的交往中,另外,小学生年龄小、没有接触社会,难以适应复杂的环境,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以笔者多年的教育经验来看,小学生心理问题事件层出不穷,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解决目前小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发展。
2.心理健康教育是贯彻落实新课标改革,适应时展的需求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现阶段,小学生犯罪、自杀事件层出不穷,其中主要的原因便是小学生的承受能力、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很大问题。因此,当务之急是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思想品德,帮助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自然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课具有人文性、独特性、工具性,其学习内容与人的生活经历、社会经验、内心感受、个人情感相关联,将这些人文因素紧紧联系在一起,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非常好的平台。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一套在小学生语文教学中自然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1.在语文教学课堂上,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
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课堂上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注意调节学生对待学习的心理状态,促进全面发展。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阵地,要想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教师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营造快乐、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一视同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倡导陶行知提出的“民主教育”,在课堂上民主教学,尊重每一位学生。比如,教师在课堂上要保持微笑;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紧张或者错误时,老师要鼓励学生,而不是责备、训斥,以减轻每个学生因为学习而产生的心理压力。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调动他们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
第二,塑造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教学情境。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有针对性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活跃学生敏锐的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编写学生喜爱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将教学内容活灵活现地表演出来。让每个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始终保持美好的心境,快乐、轻松、上进等健康的心理就渐渐被培养了。
2.挖掘教材,寻找融入点,并有效渗透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找到能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点,可以直接根据教学内容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如,笔者在讲解《小马过河》时,让学生仔细、多遍读小马和老牛、小马和松鼠、小马和妈妈的对话。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点。这个点找到了,就需要有效地方法进行渗透,笔者让学生把自己当作小马,体会过河时不同的心态,或者夏天时带领学生在学校附近很浅的小河沟模拟过河场景。让他们亲身体会小马的感悟:面对困难时要学会独立思考、勇敢探索,不能过分依赖任何人,成功教导他们树立自立、自强意识,有利于降低小学生过分依赖父母、老师、朋友的心理。
3.开展各种课外活动,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上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应该被巩固,让学生牢记,开展课外活动便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第一,开展多种多样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因为好的语文课外实践集开放性、愉悦性、自主性、活动性于一身,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在活动中,可以融入思想健康教育,加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增强抗压能力,这种渗透,针对性较强,并且潜移默化。我带领学生开展过“我的独家技能”活动,学生的参与度很高,引导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遇到挫折永不言败的精神。这样,有利于学生提高集体意识、合作能力。
第二,开展针对性的演讲比赛。这种实践主要培养学生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培养他们发散性思维。我组织开展过一次“我是一个快乐的人”主题演讲比赛。给他们一个月的时间去准备演讲材料,准备的过程也是他们自己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快乐就是一种心态。笔者比较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去感受道理,去感受快乐!
三、结束语
一、坚持课前几分钟的口头作文训练
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淡自己所发现的周围事物的变化。如家中发生的事、路上见闻、广播、电视或报刊上听到、看到的自己感兴趣的消息。要讲清楚内容,并能说出感想,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怎么想就怎么说,不要束缚学生的表达。
二、认真设计问题,让学生多思考、多说
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发展的最佳年龄阶段,我们应当从“应试教育”的泥潭中走出来,用多渠道进行口语训练,让词汇烙印在学生的脑海里,输入他们大脑的“语言材料库”中,以切实发展他们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向“出口成章”的目标进军。我在讲课时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设计出多方面的问题,让学生在回答问题中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进行说话训练。如《珍贵的教科书》一文,我让学生讨论张指导员昏迷时的几句话。我设计以下几个问题:(1)敌机投下炸弹后,张指导员首先想到的是什么?(2)“我”醒来以后看到了什么9(3)张指导员身负重伤生命垂危时,念念不忘的又是什么?(4)张指导员的举动说明什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改变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学得生动,并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同时,对学生的语病进行纠正。这样,既达到进行思想教育的效果,又对学生的口语进行了有效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