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实验教学体系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要: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教学质量。教学评价效果是由教学评价主体来评析和判定的。评价主体主要由领导、同行、自我、学生及家长组成的。不同的评价主体由于视角、能力的不同,评价角度、评价结果也具有差异性。学校应根据实际,建立和发展多元的、切合于本校的评价制度,提高评价的实用性,改善教师教学质量。
一、引言
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方面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目前我国进行的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其中心和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主要实现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课堂教学改革成为课程改革的重点。教学改革,离不开教师的直接参与。教师教学水平直接决定着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成败。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立积极有效的教师教学评价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教学评价是整个教育评价的重要环节。从理论上说,教学评价主要由两个目的:一个是提高教师的效能,即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明确目标、衡量结果、评判等级、奖优罚劣或解聘不称职的教师来保证教学质量。另一个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即通过评价,发现问题,提供给教师自身的优缺点信息和建议,协助教师不断完善自我,提高业务素质和专业发展水平。
与上述两种评价目的相对应的评价制度是:奖惩性教师评价和发展性教师评价。作为终结性评价和量化评价,奖惩性教师评价以奖励和惩处为最终目的,通过对教师工作表现的评价,做出解聘、晋升、调动、降级、加薪减薪、增加奖金等决定,这种评价直接与教师的切身利益相关联,势必会影响教师的坦诚态度,导致教师的积极参与度不高;而发展性教师评价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为最终目的,它是一种双向的教师评价过程,建立在双方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和谐的气氛贯穿评价过程的始终。在新的教学理念引导下,发展性教师评价成为教学思想领域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
不论是奖惩性教师评价还是发展性教师评价,都需要评价主体来评价。教育评价具有多元主体性。而作为教育评价的子系统—教学评价的多元主体性也存在其合理性。“教师评价主体是教师评价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
教师教学评价的主体一般有: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者(领导)、同行、学生、教师、家长、专家等。评价的目的直接影响着评价主体的选择。评价主体需要的差异性使得评价方式和结果不同。学校管理者对教师进行评价是要考核教师能在多大程度上完成工作要求,主要是考核教师的外在行为表现,教师绩效评价的主体应为学生、同事、领导;教师个人对评价的需求是出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使教师发现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以使其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这时的评价主体就应该是教师自己,因为教师最了解自己的教育价值观念,最了解自己的内在心理活动。因此在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活动时,要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选择合理的评价主体,并将经济、效率等因素考虑在内,力求评价的最优化。
二、对教师教学评价的主体性分析与探讨
1.管理者(领导)评价
管理者评价主要由学校领导来执行,学校领导评价中奖惩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并存,其中大部分学校以奖惩性评价为主。教师教学评价直接与学生成绩挂钩,尤其是以升学率作为对教师教学的认可度。发展性评价主要是学校领导通过听课的方式对教师进行督促和指导,且日益成为学校关注的重点。但学校领导忙于行政工作,无暇顾及教师教学,这也是学校领导疏忽于教师发展性评价的重要原因。
2.同行评价
从理论角度出发,教师教学评价应由其同事和学校教学负责人(如教导主任)来具体操作,他们在教室里听课、检查教学,更广泛更全面地收集相关信息,但这一作为的负面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一些因素如利益关系、个人主观态度等会影响同行与领导对教学工作评价的投人,以致影响对其评价的客观性,无法了解评价者的真实想法。某校在对1985年以来的“同行评价和领导评价”的分析中得出,同行评价主要或只能作为教师自我教育的手段,不能作为决策依据,要么全优要么全差要么弃权的评价结果存在着相当大的普遍性。
3.自我评价
教师教学自我评价注重教师在整个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促进教师主体意识的形成,因此教师教学自评有利于教师自我反思、自我改进和自我提高。开展有效的教师教学自我评价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
教师自我评价是教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对象依据评价原则,对照评价标准,主动对自己的工作表现做出评价的活动。它是一个批判反思的过程,更是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教师的自我评价有利于教师自我反思、自我改进和自我提高,对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育质量有重要作用,是实施教师终身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措施之一。“我们的自我评价充满着危险。作为教师,我们工作中都有盲点,有时我们看不清它们,因为它们离我们太近。”同时不应忽视的是,教师自我评价可能会导致个人夸大自己的绩效。人们有把自己不良的绩效归咎于外部因素的倾向。
4.专家评价
专家评价方式属于直观评价范畴,是以评价者主观判断为基础的一种评价方法,应用较为广泛。专家评价由于专家本身的特殊身份和独特的视角,评价着眼点更多的放在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否达到教学目标等方面上。充分发扬专家的鉴赏加评价方式,并对教师存在的问题给予相关的建议,将有助于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5.学生评价
教学过程的理论研究表明,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在他们身上得以体现。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技能,引起学生在能力、素质等方面的理想变化,因而教学中的主要矛盾是学生。教师的教学是否已经使学生获得了预期的学习效果,这是教学评价中最重要的内容。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学生最有发言权。但亦有学者对此提出异议。章立早认为,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种对教育现象的“价值判断”活动。“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是人们认识外界环境或自身状况的两种最基本的方式。所谓“事实判断”解决“是什么”的问题,“价值判断”,是个体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在事实判断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价值作出评判,主要解决是好还是差的问题。教师评价直接关系到教师是否被聘任和能否晋升职务等切身利益,必须以严肃和公正的态度来处理。由于学生年龄、知识、经验和判断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再加上教师的教学意图不一定全部都告诉学生,因此学生对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情况只能具有“事实判断”的资格,也就是说只能描述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情况,没有资格对其进行“价值判断”,即没有资格评价是好还是差。
把评价的权利教给学生,师生共同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是现代教学评价的一个新理念。构建合理科学的教学评价规范和制度,是中小学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重要保障。
6.家长评价
从已有的研究看,家长评价更多的是集中在学校管理、学校规划上,而较少地对教师具体教学做出评价。家长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主要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基准,以获得知识的多寡、班级升学率为评判标准,也就是说更多的是从教学结果而非教育过程来关注教师教学。课堂教学作为相对封闭的环境,教师对家长参与课堂教学是排斥和反对的,他们认为家长参与会扰乱课堂秩序,不利于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而家长对参与教学评价亦不积极,在中国尤其如此。中国传统的尊师重教思想使得学生家长对学校存有敬畏心态,家长会是中小学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主要方式,而这种单向的家长—学校交流也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要讨论话题,即使这种家长会的交流方式也是很有限的。因此,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参与学校教学评价,将是一个长期和逐步深化的过程。
三、建立以自我评价为主,多元主体的参评体系
课堂教学的主要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因此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要求教师和学生更多地在评价中发挥作用。现代教学评价强调自我更新自我调控,更多的从自我接受的角度评价教学工作。在评价方式上讲究自我评价为主,对自身的课堂教学活动不断进行判断反思和分析,不断自我提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统一和具体化教师自我评价的标准性
教师教学自我评价要能够有效地得以开展,合理、科学的评价标准是基础和关键。学校的管理者和上级行政负责人要组织教师与专家共同商讨,确定教师自我评价的标准和尺度。具体说来,教师自评的标准采用半开放式评价,为教师提供基本的分析框架,但不过分细化各项指标,留出教师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空间。同时,指导教师采用可操作性强的评价尺度,如现今流行于教师群体中间的博客日志、反思日记,引导教师详细具体的分析自我,并发现不足自我改进。再如通过教师学习者的经历和教学自传获得教学洞察力,提高课堂管理水平,等等。为了使自评的内容更加真实、客观,避免教师在进行自我评价时出现不顾实际地抬高自己、文过饰非的现象,必须将自我评价与教师的晋升、提拔、奖惩等各种个人利害关系脱钩,使教学自我评价的教育性原则得以正确地体现,其正确的导向作用得以充分地发挥。
(二)建立规范的学生参与教学评价制度
学生参与教学评价,带来的是教学、学习与管理等多方面的积极互动,影响的是学生、教师等的促进性发展。因此,深刻认识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积极探讨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策略或实践方式,建立合理的规范与制度是当务之急。
建立一种规范学生参评制度是合理科学评价的必要条件。制度是行动的保障,没有制度规范与指导的行动,易带来实践中的松懈、拖拉甚至敷衍。通过制度规范的制定,可以对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意义、目的、要求、程序以及整个参与方式等进行规范。学生依照参评标准对教师教学评价,更能反映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以及教师的优势和特点。当然,学生参评工作需要学校做好相关的保密工作,以避免在日后的课堂教学中因学生参评而带来的负面影响,对中小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三)评价主体多元化
教师教学评价在关注教师自评和学生评价的同时,亦不能忽视领导、同行、家长、专家等其他群体的评价,教师教学评价应建立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学校领导、学生、教师、专家、家长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主体,即把自我评价、同行评价、专家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领导评价结合起来,使教师能从多渠道、多角度获得评价信息,不断自我反思、自我提高。
论文关键词:创设实验环境提高实验复习效率
实验复习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多年来数百份中考物理试卷抽样分析得知,在学生的实验能力考核中,实验题得分率较低,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大多数是复习时单纯重复课本中的几大实验,淡化了实验复习效果。事实表明,实验复习应在原有基础上,根据不同实验要求创设出新的实验环境,调动学生积极性,挖掘和拓展概念规律的内涵和外延,增大实验容量,有效利用实验复习时间,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
一.创设实验环境,展示实验通性
分析近几年来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卷可知,中考物理实验题型基本要求大致为:能分清实验仪器的名称、用途及装置结构;熟悉实验原理、目的及实验器材;能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步骤和有关表格;会画有关示意图;掌握操作过程;会读各种仪表示数;会填写实验报告;会根据原理公式进行相关的计算;会判断实验过程中的操作错误或装置错误;会分析处理实验数据;会分析和排除实验中的故障;会根据条件设计探究性实验。实验复习围绕上述内容进行强化训练大有裨益。创造性是中考物理实验题的灵魂,实验复习着重体现实验内容与创造性紧密联系,突出学以致用的原则,有效促进学生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复习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实验时,设置这样一些情景:用刻度尺能估测矿泉水瓶的容积吗?用刻度尺还能做哪些实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反馈出多种信息:声学中,验证音调与频率有关;热学中,钢尺和木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不等,说明不同材料的热胀冷缩程度不同;电学中,塑料尺、木尺可做摩擦起电实验、绝缘体实验;力学中,尺可当简易杠杆使用教育学论文,与报纸配合可验证大气压是很大的,可制作跷跷板,特殊长度测量中离不开刻度尺。可谓“一尺激起千层浪”,使之形成科学思维方法,让学生把手里的“冷粑团”加工成美味佳肴。
二.创设实验环境,丰富实验内涵
素质教育替代“应试教育”,旨在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新课标的落实给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带来了生机,为初中物理实验复习创设了有利条件。在实验复习课中,应充分发挥实验室的功效,比如复习电阻和电功率的测量,实验室仍摆出伏安法测电阻的器材,而黑板上的实验要求却大有变化:①若将电流表换成一个已知电阻的小灯泡,能否测出未知电阻和电功率?②将电压表换成已知电阻的小灯泡,能否测出未知电阻和电功率?③伏安法测电阻中,电流表无示数,如何用电压表检查其断路位置?④测小灯泡额定功率时,电源电压为6伏,灯泡额定电压为3.8伏,电压表15伏量程已坏不能使用,其余器材完好,不能换用其他仪器,如何测出小电灯泡的额定功率呢?画出电路图并加以说明。⑤电源电压为4.5伏,现只有一个电流表,一只标有“0.2A”的小灯泡,一个开关和一只“20Ω 2A”的变阻器,若干导线,估计小灯泡的电阻为12.5欧左右,能否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⑥用电能表,秒表如何从测出一个用电器的功率?⑦上述测量中用了哪些近似条件?通过布障设疑,加深知识横向和纵向联系,丰富了实验内涵,又如测量密度实验时,可列出下列条件:①不规则小金属块、细线及轻弹簧、刻度尺、盛有适量水的容器,测金属块的密度。②细杠杆和支架、盛水容器、砝码、细线、刻度尺,测量金属块和密度中国学术期刊网。③弹簧秤、盛水容器、细线、小金属块、未知液体,测量小金属块的密度和未知液体密度。④一些金属粒、烧杯和水、天平、砝码,测量金属粒的密度。⑤压强计、刻度尺,测待测油的密度。⑥U型管和水、刻度尺,测量菜油密度。到此,学生对密度测量有了较深认识,对密度内涵形成丰富认识,复习其他它演示实验及学生实验进亦如此。
三.创设实验环境,拓展实验内容
简单的重复,平铺直叙的讲述不利于实验复习。实验复习课灵活多变,旧题型新包装,使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可以将近几年中考物理实验题型加以整理,梳理成型,归纳成类,通过训练操作逐步形成规律,在新、趣、奇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如复习密度测量时,附加条件不同,解决方法也各异:①一大池盐水体积为V,给一质量为M的量筒教育学论文,天平和砝码,估测池中盐水里含盐的总质量,写出简要的步骤和最后表达式。②一块坚硬岩石质量约1千克,要求在一般家庭条件下用杆秤为主要测量工具,粗略测量这块岩石的密度,请简要写出测量密度的主要过程。③给你一支弹簧秤、空瓶、水、油,如何测出油密度?④一个量筒,水和金属盒,用这些工具能测出该金属盒的密度吗?若能测出,写出方法和最后的表达式;若不能,还需哪些器材?金属盒能放入量筒内吗?⑤为测石蜡块的密度,无天平量筒,只有两个杯子和一桶水,一根大头针还有一根自行车胎气门芯用的细长橡皮筋,请写出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和最后密度表达式,蜡块可放进杯里。⑥用天平、刻度尺可以测出地图上某地的面积吗?把知识拓展,避免学生背实验步骤、画实验图的呆板复习方法。
总之,在初中物理实验复习教学中,教师要深钻教材,总结规律,紧扣复习内容,创设出新趣奇的实验情境,让学生在问题的情境中不断思索、分析、归纳、总结,发展自己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初中物理复习的各个环节如同一支交响乐,达到齐奏谐鸣,异曲同工之效。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问题;措施
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为了紧跟技术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步伐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立的一门必修课程,将学生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目标,将操作性、实践性以及创新性作为主要特征开展相关教学。
1.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学校未认识到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少学校相继设立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该课程在初中的普及时间较短,有部分学校的领导没有形成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对教师教学水平评价的唯一标准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中考升学率,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立不够重视,有的学校的机房设备十分的简陋,还有的学校为了迎接评估和评优,经常花费大量的资金购置诸多的硬件设备,而日常中这些硬件设备一直闲置,资源浪费现象极为严重。因为学校人员的不重视,导致信息技术教育发展速度缓慢,同时,还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与体系结构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1.2学生信息技能存在差异性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教材从小学到初中连接的不紧密,经常会有重复内容的出现,加之课时设置的不合理等原因的存在,致使教育者无法组织安排教学内容,最后造成各学校、各环节的教学内容大相径庭。而由于学生之前所学习的信息技术课内容都不相同,所以,当学生年级越高,信息技术能力的个体差异就越大。比如,有的学校学生来自于一些城区和农村,由于在小学时期所学的计算机知识以及信息技术课内容都不一样,在上了初中以后,教育者上相同的信息技术内容时,部分来自城市中心的学生,能够很快的掌握与了解老师所讲授的内容,而部分来自农村的学生,因为基础水平较差,对于相关内容的掌握速度很慢。有部分学生表示以前就读的小学对信息技术课不重视,很少真正有上机操作的时间,用电脑的机率微乎其微,更有部分学生甚至连电脑是什么都不知道。由于学生基础能力和认知水平有很大的差异,加大了教育者教学活动的开展难度,严重阻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
1.3师资力量薄弱
在学校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课时很少,并且,不会面临升学的压力,再加上学校领导对这门学科不够重视,缺乏一批专业的信息技术课教育者,现有的人员要么是兼职,要么是改行任教,就算有专业的教育者,但经常会因为课时少,工资、待遇低而另寻发展,造成专业队伍流动性大,难以稳定。信息技术课专业教师很少有相关的培训活动,并且,大部分的教师也从未受过正规的培训。有的仅仅对电脑常识了解,而在课件制作等方面总是与标准相差甚远,没有充分掌握基础的网络知识。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信息技术教学效率极其低下。
2.应对措施
2.1提高认识,树立新观念
学校的领导者与教育者必须形成良好的现代教育信息化意识,加快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步伐,全面实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首先,要转变观念,注重信息技术学习,将信息化作为增强教育质量水平的核心载体,应集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日常教育教学为一体;其次,学校要把《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纳入到正式的考试科目中,同时,还要构建一系列高效、完善的考核标准及考核制度,以此调动教育者的教学积极性以及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促进师生良好信息素养的形成,从而推动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有效运行。
2.2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促进共同发展
教育者实际备课时,应针对班级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以将以往的统一标准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个性化教学模式。实际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教学能够有效解决学生间信息技能的差异。结合学生技术的实际掌握情况,设定相应的教学目标,要让每位学生在之前的基础水平上得到更好的发展。比如,教学中,可将学生按程度分组,实施异步教学的方式,一部分学生根据教育者的引导逐步的完成课堂任务,另一部分学生则进行自主学习完成更高层次的课堂任务,同时,可要求信息技术基础水平高的学生结合自身具体情况,朝着更高的学习目标上发展。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原本一无所知的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有个基本的了解,进而产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能够让原本学习速度慢的学生提速前行,实现教学进度要求。并且,还使得基础水平高的学生找到了与自己实际相符的教学目标。
2.3加强师资培训力度
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育者除了要具备基本的素质外,还必须具备信息时代下的新型教育者应有的素质。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不仅发展速度快,而且更新速度也较快,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育者要在已有的知识与教学能力水平上加强学习新知识、新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会与信息时代共同发展。学校应加大信息技术师资队伍,不断增强教育者信息技术教学水平。制定一系列的激励措施,吸收更多的专业人员来校就业。另外,对于本校信息技术教育者,应定期开展相关培训活动,利用培训学习使教育者产生一种紧迫感,提高自身意识,然后,自觉地对信息技术课程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运用先进高效的教育手段,提升教学效率,确保信息技术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2.4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由于计算机学科中部分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与接受上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要求教育者用简单的方式对深奥的理论进行讲解,让学生们一听就懂。比如,运用生活实例,通过形象的比喻法导入教学,或者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综合数据、文字、图像、声音,制作课件播放给学生看,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还可设置相应的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充分采用了发现学习模式,使得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的清晰化。实际教学时,教育者应注重学生信息意识与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不断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问题的解决与表达能力,全面调动他们的探索欲望,从而实现良好的综合素质能力。
3.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当前,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诸多的困难与挑战,作为信息技术教育者的我们,应不断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树立新的教学思想,将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与信息素养作为教学目的,促进学生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齐运锋,朱庆峰.信息化社会教师信息素质的培养[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2]王红,沈玉红.探索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漫谈[J].成才之路,2009年28期 .
关键词:食品科学;示范中心;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0-0218-02
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实验教学中心是湖南农业大学乃至湖南省相关高校的食品类专业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平台。以提高农学院校食品科学与技术相关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为宗旨,实现有限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2006年将食品化学和微生物实验室、食品工程工艺实验室合并组建为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实验教学中心,构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食品科学类专业实验教学体系。2008年6月本中心通过了国家财政部组织的专家评审,列为“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建设点”;同年,食品科学技术实验教学中心成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2006至2008年中心建设了3个“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实习教学基地”。
中心实验用房使用面积4624m2,仪器设备1571台(件),仪器设备总值1123万元;中心现有教师52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8人,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23人,博士17人,硕士9人,国家农业部高级专家2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湖南省优秀教师1人,学校教学名师1人,学校优秀教师1人;专职实验教学人员22人,正高级职称教师3人,副高级职称教师5人,博士4人,硕士11人。
中心下设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及其应用技术、食品工程原理与机械、食品工艺实验、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五个模块实验室。中心承担全校11个学院、20个专业24门课程的实验,年实验学生人数2362,年实验人时数119572。实验开出率为100%。并接受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毕业论文、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实验。
一、实验教学中心教学质量保障制度措施
采取实验教学改革立项、综合性实验单独设课、教师科研成果引入教学等措施,鼓励教师开展实验教学内容改革,通过增加综合性、设计性性、创新性实验比例,设立独立实验课程与实验教学学生评教评学指标体系,各级领导加强实验教学管理,深入实验教学各环节加强质量监控确保实验教学质量,使教学内容符合不断发展的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符合社会对食品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根据《湖南农业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监控手册》,形成了科学的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质量保证体系包括教师实验课程规范、实验室专职、兼职教师守则、实验室学生守则、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入室教育制度、预习检查制度、阶段辅导制度、实验验收制度、期中检查制度、期末考核等系统的开放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保证体系。实验教学质量控制手段主要有:(1)领导听课与检查;(2)学校和学院督导团听课与指导;(3)学生对实验课的意见反馈;(4)同行教师听课与评议;(5)教学文件检查。
二、专业实验成绩评定办法
采用多元化实验课程考核办法,重点考核学生知识点及实践技能掌握情况,考核采取平时成绩与期终考试成绩结合、笔试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实验课程学期末总评成绩按100分计算,由考查成绩(占70%)和考试成绩(占30%)组成。
三、实验项目考查成绩记分办法
1.验证性实验:课前预习分(20%)、课内实验状况分(40%)、课后实验报告分(40%)。
2.综合性实验:实验设计与操作(占50%)、实验结果(占30%)、实验报告(占20%)。
3.(设计)创新性实验:设计方案(占40%)、实验过程(占30%)、撰写的科研论文或报告(占30%)。
4.研究性实验,考核综合能力,并将考核结果进行量化。从基本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撰写科研论文的水平等按一定的比例进行量化考核,考核后给予1~2个学分。
如果平时成绩或期末考核成绩低于及格,或期末考核成绩低于60分(百分制),则总评成绩为不及格。
实验课如不及格,必须补考,补考不及格,则需重修。
根据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学生一学期无故缺课两次以上者,则不得参加本实验课程的考核,需重修。
四、实习考核、成绩评定办法
1.教学实习结束后,要求学生按照实习教学大纲、教学指导书、实际内容,上交实习报告、实习记录日记,方可参加实习考核。
2.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习期间的表现、实习报告、实习日记、实习单位指导人员评价等进行实习考核综合评分,按照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等给予评定
3.实习考核等级为不及格的学生,要求下一年重修该项实习。
4.考核成绩各等级评定标准:
优:完成实习教学大纲全部要求,实习报告内容详细真实反映实习过程与收获,并对实习进行全面的总结,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刻的分析,动手能力强,整个实习过程表现优秀。
良:完成实习教学大纲全部要求,实习报告内容详细真实反映实习过程与收获,并对实习进行全面的总结,动手能力较强,实习教学中表现良好。
中:完成实习教学大纲全部要求,实习报告内容详细真实反映实习过程与收获,并对实习进行全面的总结,动手能力一般,实习教学中无违纪现象。
及格:完成实习教学大纲基本要求,实习报告内容有待进一步完善,动手能力有待加强,实习过程中有轻微违纪表现,经教育后能改正。
不及格:不能成实习教学大纲中基本要求,实习期间在岗时间不足实时间2/3者,实习报告内容有明显错误,动手能力较差不能完成考核,实习中有严重违纪现象,学习态度不端正且教而不改。
五、毕业论文
鼓励学生个性与兴趣相结合的研究,遵循一人一题的原则,每学年的选题应力求创新;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必须由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具有一定科研实践经验、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或实习单位中的科研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担任。
六、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要求及成绩评定
1.按照毕业论文(设计)时间安排,学生将毕业论文(设计)在各阶段指定的时间内交给指导教师审查。答辩前由指导教师审查学生答辩资格。属下列情况之一不得参加答辩:毕业论文(设计)有明显错误;论文(设计)经指导教师提出修改而未修改者;论文(设计)格式不符合学校统一要求;抄袭或由他人代做。
2.经过答辩资格审查的毕业论文(设计),由答辩小组组织公开答辩。答辩前,答辩专家须详细审阅答辩的毕业论文(设计),了解论文(设计)的内容和水平,提前为答辩作好准备。答辩中,学生报告自己毕业论文(设计)主要内容(10分钟左右),认真回答答辩小组专家提问(10分钟左右)。答辩时间为每个学生20分钟左右。
3.答辩过程中,由答辩小组秘书认真做好答辩记录,答辩记录应包括答辩的时间、地点、答辩专家成员、专家提问及学生回答等。
4.答辩工作结束后,答辩专家组按统一评分标准和评分办法,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进行成绩评定,并给出相应等级,按照以下五个等级评定: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以下)。具体办法参照《湖南农业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评分参考标准》。
5.答辩委员会审查毕业论文(设计)最终答辩成绩,对其中评定等级为优秀、不及格及成绩评定有争议的毕业论文(设计)重点审核,有争议时可组织第二次院级答辩,最终给予成绩及等级评定,并向学生公开公布。
6.最终统计时,所有专业学生的成绩应近似于正态分布。其中成绩优秀的比例应小于15%,良好、中等、及格比例控制在75%左右,不及格比例小于10%。
7.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获及格及以上等级学生,方可获毕业论文(设计)学分。凡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为不及格或被取消答辩资格者,不能获得毕业论文(设计)学分。按照要求同下届毕业生再次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实施及答辩,答辩合格方可取得毕业论文(设计)学分。
8.对抄袭的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按照课程舞弊进行处理。学校与实验教学的相关政策和措施,为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参考文献:
[1]易有金,邓放明.食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0,13(6):1-2.
[2]廖卢艳,吴卫国,易有金,李清明,邓洁红.食品工程机械应用技术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轻工科技,2014,(2):161-162.
关键词:实验教学改革可操作性实验考核
物理科学伴随着物理实验的发展而发展。在教育教学领域,物理实验教学发展到今天,对物理教学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新课程标准提出“三位一体”的目标应该是我们教学实践追求的终极目标。然而,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往实验教学中存在的缺陷逐渐暴露出来,也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为解决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就需要我们找到问题的“瓶颈”。
1.问题的提出
1.1新课标的实验要求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1〕明确提出:实验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资源。
观察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明确的认识,这是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必要的基础。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技能,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大力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学校和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安排足够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验室现有的器材,力求利用多年闲置的器材开发新的实验;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实验室的丰富课程资源,尽快改变实验室的封闭式管理状态,实验室应该尽快向学生开放,鼓励学生主动做课外实验。
开设“物理实验专题”模块,目的是使学生较为深入地学习物理实验的有关理论、方法和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激发学生实验探究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养成交流与合作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本模块中,学生应完成不同难度的实验,原则上实验数量不少于8个。模块的设计尤其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1)经历实验探究过程;(2)强化实验方案的自我设计;(3)深入对实验过程和实验误差分析;(4)重视对实验方案和实验结果评估。从中我们不难看到新课标已经重新审视了基础教育中的实验问题,并提出明确的要求,中学物理实验的改革势在必行。
1.2实验教学的现状
我们的物理实验教学现状还是不容乐观,归结起来,主要有教师、学生和评价体系三个方面的问题。
1.2.1来自教师的主要问题
(1)学校和教师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
不少高中学校对物理实验重视不够,而且实验教学的效果也不理想。在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念里,口头上讲素质教育,实际上还是重理论、轻实践,重分数、轻能力,只关心考纲考什么,学生考试分数如何,而很少问学生做了什么,能力如何。尤其是物理学科,由于教学中的“书本上讲实验”、“黑板上开机器”现象的存在,本应在生动、有趣的实验中,通过学生自身的感受、自己动手建立和发展起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老师枯燥无味、晦涩难懂的理论说教中泯灭了。
(2)实验教学模式僵化,物理实验教学的基本原则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教学方式呆板
当前,实验教学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都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就分组实验来说,教材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仪器、操作步骤到注意事项,写得面面俱到,然而每次实验课教师还要花相当长的时间根据教材讲实验目的、原理……然后学生照着现成的实验步骤或跟着教师动几下,取几个数据,实验就算完成了。学生草率完成、凑数据等现象屡见不鲜。这样的实验课,实际效果很差。
综上,核心问题是教师观念有待更新,素质有待提高。
1.2.2学生的主要问题:
笔者在多年的高中物理实验会考监考中,发现很多问题,主要有:
(1)对基本测量仪器的使用不规范
①使用某些仪器不知道调零或不会调零;②不明确仪器的测量范围,不会正确选用合适的仪器进行测量;③没有掌握仪器正确的使用方法;④不能正确地读取数据。
(2)动手操作能力差
操作过程中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程序颠三倒四。例如,测量未知电阻的阻值时,电路图能够画出,但实际连接电路时便错误百出。
(3)以“背”实验结论“代替”实验操作
当一部分学生拿到实验题目后,首先做的不是根据题目要求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际操作,依据实验记录,推出实验结论,而是只凭脑子里死记硬背的知识,机械地默写实验结论,以“背”实验结论“代替”实验操作。
综上,核心问题是学生操作技能明显滞后于理论知识的掌握。
1.2.3评价体系不完备
另外,教育现实中,学生实践能力的教育和培养还存在着如学生实验在一些学校没有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学生的实验能力也不能进行评定,实验操作评价理论与实践缺乏全面的深入整合,难以找到可行的评定标准……学校的教育评价很多时候只是简单的文化课的考试,即使是具有权威的“高考”也不能对实验操作、亲身实践等环节进行直接评价,我们深思这种状况,其结果是学校、老师和学生都忽视了实验的本真意义。核心问题是缺乏到位的可操作性评价体系。
2.实验教学研究的现状
目前,广大学者和物理教师对高中物理实验的重要性的认识加深,并已经开始着手分析和解决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研究的内容也比较丰富,但综合来看,主要有这样三个方面:
首先,人们开始关注实验教学的功能,从具体的实验教学模式出发,提出各种实验教学模式,并探讨它们所能起到的对于学生发展的作用。例如:中学物理实验情境教学研究〔2〕、中学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研究〔3〕、设计性物理实验的设计与实施研究〔4〕、高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探索和实践〔5〕、高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的实验研究〔6〕、探索性物理实验的教育功能及其设计的研究〔7〕、开放式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8〕……
其次,对学生实验能力的测量。例如:中学物理实验能力测量研究〔9〕……
再者,是对中学物理实验的评价问题的研究和探索。例如: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目标分类测量与评价体系〔10〕、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目标的分类测量与评价初探〔11〕……
毋庸置疑,以上各种研究和探讨,不论从哪一方面,对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都能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尤其具有指导性价值的例如张军朋教授(注11)和丁玉祥老师(注10)在论文当中对实验教学的目标分类和建立相应评价体系的讨论。但是正如张军朋教授所指出的“物理实验教学目标的分类与制定和实施的可操作性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11〕,在现实的实验教学改革中,要实现目标和实践的接轨,光有理论框架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架起一座联系二者的中间桥梁,这便是以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为基点,加强实验考核。
3.问题的思考与实践
3.1对问题的思考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弊端存在是现实,高考、会考及其存在的价值是现实,教师的观念亟待更新是现实,普通高中现有的实验条件和实验员的配备是现实,社会、学校、家长、学生对考试的需求是现实……;物理教学需要改革,物理实验教学需要改革,实验教学目标需要贯彻,相应评价体系也需要建立并付诸实施……从新的课程改革提出到现在,还是没有多大改观,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这问题出现的根源不在于实验重不重要,不在于客观环境条件允不允许,不在于教学改革是否合理,不在于评价体系是否完备,不在于有多少人做多少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笔者认为只在于“考”。这也正是为什么有很多人做各种有益的教学模式的尝试与研究,而在实践中却只表现出做做样子,研究过后还得回到起点,使研究的意义变得索然的原因。
笔者不是反对考试,“考试”的观念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而且考试有它存在的必要,这是不可否认的。就从高考选拔的角度来看,正如人民教育出版社主编、国家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研制组负责人张大昌先生在2006年11月河北省骨干教师培训当中所讲:高分低能是有的,但高分高能是具有统计意义的。那我们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为何不能从“考试”入手呢?
针对以上分析,笔者认为,为避免教学改革的形式化,符合普通高中的教学现状,使改革具有现实价值,实验教学改革应以实验考核做为切入点。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当理论体系相对完备,客观条件比如学校教育教学体制以及人们观念相对成熟一些时,再逐渐地将理论和实践进行完美地融合。正所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们应该允许这个渐近过程的存在。
3.2强化实验考核──我们的实践
在实验教学总目标的指导下,我们没有将每个实验目标具体细化,这种分解细化后再进行考核的方式由于涉及到教师素质、参加实际测量的教职人员、仪器以及测量时间等的分配问题,实行起来非常困难,就我们的现实条件还不允许。从可操作性角度出发,我们做了一系列的尝试。
(1)从考核形式上,我们采用的是实验操作与书面相结合的方式。教师根据实验教学目标进行命题,由学生在实验操作的基础上完成试卷。
(2)实验操作考核测量过程。
测量前,根据操作领域的实验教学目标,编好若干实验操作题,并提供一定量的仪器设备。试题突出典型实验,题目形式多样,包括排除故障式,读取数据式,设计实验方案式等,题目按名称,仪器要求等栏目写成卡片编号。由学生抽签决定考核哪些内容。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当观察记录,然后综合评定成绩。
4.总结与展望
这种方式包含动手动脑的操作内容,以操作考试为主,笔试测量为辅,两者有机结合,在实验教学领域当属有益的尝试。在引起师生对物理实验重视的同时,学生在实验方面的精力投入也相应增加,对实验的理解、操作和设计等方面都有较大程度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在准备考核的过程中,学生由不会、不懂、不能完成实验到能较好地完成实验,并能进行实验设计,收获了自信,体验了成功,为完成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当然,我们的实践还很不完善,距离我们的目标也还有很大差距。但我们坚信,以实验考核作为实验教学改革的切入点,以“考”带“改”的策略在实践当中是有其实际价值的。以此为出发点,结合具体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及实验教学目标制定和评价体系的逐步完善,必将会使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向着有效性方向发展。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聂六英.中学物理实验情境教学研究〔G〕.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4.4
〔3〕衡耀付.中学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研究〔G〕.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4.
〔4〕漆建军.设计性物理实验的设计与实施研究〔G〕.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4.6
〔5〕汪端红.高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探索和实践〔G〕.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4.5
〔6〕胡凤花.高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的实验研究〔G〕.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5.8
〔7〕李科敏.探索性物理实验的教育功能及其设计的研究〔G〕.广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1.4
〔8〕刘峻松.开放式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G〕.江西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3.8
〔9〕王振东.中学物理实验能力测量研究〔G〕.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3.10
〔10〕丁玉祥.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目标分类测量与评价体系〔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1.12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教学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6-0234-02
根据化学学科的研究方法和学科的成熟程度来看,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科学,目前关于化学体系的化学性质、结构及变化规律等知识的获取,仍然主要依靠系统的实验研究。化学实验教学在整个化学学科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教学中,怎样体现化学是一门实验为主的科学,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有许多问题值得认真进行研究。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应不断改革和更新。
一、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作用
化学实验教学的主要作用体现在5个方面。首先,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热情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由于化学实验手脑并用,感知与思维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化学实验教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创新意识的萌发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其次,能够培养学生正确地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归纳、综合、正确处理数据、分析实验结果、作出实验结论的能力。第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用语言表达实验结果的能力。第四,能够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第五,有利于培养学生事实求实的科学态度,准确、细致、整洁等良好的科学习惯及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敬业、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养成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勇于实践。
二、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化学实验教学在教学体制、内容、方法、管理等诸多方面均存在着与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不相适应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体现在化学实验教学体制方面。我国大学的大多数化学实验室过去是按理论课进行设置,每门理论课都隶属于某个教研室,每个教研室都有自己相应的教学实验室,这样就造成了各门化学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各自独立,互不相让,均强调该实验课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独立性,因此不同的实验课程往往会存在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重复,没有一个统一的实验教学课程框架体系,相互割裂缺乏有机的联系。这样造成了实验教学在人、财、物(房屋、设备等)方面的浪费,导致实验室技术人员管理分散,同类人员不便统一管理,统一考核,教学设备经费、材料费不集中,存在2次分配,各个实验室设备重复购置。其次,体现在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方面。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的取舍,许多学校都过分强调验证理论知识。验证性实验虽然有利于认知化学现象,能加深理解和记忆理论知识的作用,但是,由于学生观察到的化学实验现象以及影响化学过程的因素与书本一致,实验教学所起到的作用与教师课堂演示或多媒体演示的效果差不多。因此,验证性的化学实验教学,达不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培养目标,还会引起学生对化学实验兴趣的下降,基本达不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如此,有些化学实验课的教学内容陈旧,部分实验内容基本上反映不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现状,实验内容与现代化学教育视为重点的结构化学理论和热力学理论之间脱节。“三性”实验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探索性实验相对较少,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最后,体现在化学实验教学方法方面。目前实验指导书极为详细,学生“照方抓药”,这种教学方法往往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第四,体现在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方面。在过去的教学模式中,低年级学生做各种基础性实验,高年级学生做专业实验和毕业论文。各门基础实验课具有自身的基础理论、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学生在这些基础化学实验课中采取分别学习的方法,各门课的知识和技能也是分别学习和掌握,学生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融会贯通,缺乏各种实验方法和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高年级的专业实验因为专业划分相对过细,知识分割相对过窄,学生掌握的实验方法和技能较单一,所以,学生在毕业论文阶段相对缺乏综合运用实验技能的能力,实验方法单一,当面临研究中的问题时,就不知所措。因此我们必须改革实验教学模式。
三、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
根据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第一,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以整合实验教学体系、优化实验课程结构为重点。将4门基础化学实验课程的有关原理和方法经过整合、整理和充实,统一合并为基础化学实验,5个学期完成,内容基本包括大纲所规定的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基本物理量的测定原理和技术、物质分离原理和操作、化学合成的一般方法、物质组分分析的主要手段以及实验方法概述等。这样可以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第二,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以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探索性,加强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指导思想。按基本实验、设计实验、研究实验3个层次组织实验教学,努力构建立体式、递进式实验教学体系,建立多元化的化学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按照“三个层次、四个模块”的教学体系实施实验教学。将实验项目按照难易程度和教学方法分为基础验证性、综合性、设计与创新性三个层次,根据实验教学内容分为基础性实验、专业性实验、创新性实验、拓展性实验四个模块。在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不但要精选基础实验内容,加强现代仪器操作的使用训练,而且要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力度,并逐年增加,形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化学实验教学体系。根据各学期化学实验课程的特点和条件,安排不同的设计性实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完成实验教学。此外,也可适当安排部分研究探索性实验。研究探索性实验可以采取教师指定实验训练题目,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实验;也可以采取让学生自己查阅文献资料,选定实验题目,设计实验方案,组成研究小组进行实验。开设设计性和研究探索性实验,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参与意识得到增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得到强化。第三,第5~6学期开设综合化学实验课程。综合化学实验取消验证性实验,全部改为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提高学生实验基本技能及实验技巧,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在实验内容的选择上,主要考虑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综合化学实验应该将反映当代化学学科前沿的最新科研成果和实践应用成果转化为“三性”实验项目,使学生真正了解学科前沿,领会化学的作用,激励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综合化学实验应包括无机、分析、有机、物化、高分子等方面的实验项目,主要包括无机、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实验合成及结构、组成表征,各种物理化学性能的测定,天然样品的处理及其中痕量物质的测定,使综合化学实验真正做到合成—表征—应用的有机结合,这样可以克服“照方抓药”的弊端,以及传统实验中实验方法与实验技能互不相干的脱节现象。在综合化学实验中,我们开设了一定量的研究探索性实验,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在一定范围内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实施自己的设计思想,独立地完成化合物的制备合成及性质测试。这样,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了研究化合物的一般程序和步骤,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四、利用学科专业实验室平台,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鼓励学生积极申报省级、校级的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热情;鼓励学生提前进入教师科研实验室开展研究,学生独立设计、实施实验方案、撰写论文、完成课题;鼓励教师与企业合作,指导本科生参与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并完成毕业论文培训,与服务社会相结合。在完成这些过程的实践中,直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将本科生毕业论文纳入教师科研课题的研究之中,让学生亲自参加科学研究工作,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目前我们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主要依托的学科平台包括:环境友好化学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新型能源存储与转换湖南省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先进功能高分子材料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锂离子动力电池湖南省高校产学研示范基地,化学省级重点学科,功能高分子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化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博士点,化学一级硕士点及应用化学硕士点,中央与地方共建基础实验室/化学实验中心,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化学综合实验室,国家特色专业/化学,湖南省高校基础课教学示范实验室/化学实验中心,湖南省重点专业/化学,湖南省优秀实习基地/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浏阳生物医药工业园,中石化催化剂长岭分公司等。
五、重视实验教学的师资队伍培养
为了造就一大批满足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大学毕业生,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落到实处,应该重视实验教学的师资队伍的建设。首先要更新人才观念。科研有学术带头人,教学有学科带头人,实验室也要有技术带头人,应该对从事实验教学和实验教学研究的教师的技术工作及教学研究成果进行积极全面合理的评价,保护他们从事实验教学改革及开发新实验的积极性。其次要注意引进和培养年轻的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充实实验技术队伍。再次要培养一支对高档、精密、大型仪器设备能够使用、会修理、善于功能开发的专门人才队伍。最后要重视高级维修工人的培养,建立一支能工巧匠队伍。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实践教育示范中心;冶金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6-0167-02
一、建设目标与定位
冶金工程实践教育示范中心由苏州大学沙钢钢铁学院和沙钢集团联合建立,以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适应冶金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创新性人才为目标,新模式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创建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和合作建设实践教学平台,将实践教育中心向更高层次推进,为建设国家级的冶金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奠定基础,并在相关领域发挥重要的示范与引领作用。
中心为冶金人才培养提供工程实践训练和岗位实践训练的平台,从而满足冶金行业工程实践人才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通过培养标准和评估机制的建设,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应用与创新相结合、多学科专业相互融合的培养新模式,从而为本校工科的发展打造出特色模式,进一步强化学校与企业的全方位合作,双方充分发挥各自科研和技术装备的优势,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在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实现共赢发展,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多层次实验平台
(一)构建“三层次、四结合、五模块”的实验教学体系
冶金工程领域是研究从矿石等资源中提取金硕或金属化合物,并制成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和经济价值材料的工程技术。基于冶金工程学科的特点,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为出发点,秉承“注重实践、倡导创新,尊重个性、全面发展”的方针,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路,建立起新型的冶金工程实践的实验教学体系并在实践中应用。为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适应冶金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我们将中心建设成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发挥积极的示范与引领作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立足点,以培养能力为核心,以实践创新为最终目的,构建“三层次、四结合、五模块”的实验教学体系。此实验教学体系是指分层次、分阶段、分类别设计实验教学体系及其内容,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分层次的能力培养,分为基础层次、综合层次和创新层次,并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虚拟仿真与现场实践、学术实践与科研创新相互对应、相互结合,构建基础实验模块;自主综合试验、认知实习和生产实习模块;虚拟实训和课程设计模块;自主创新实验和本科科技创新模块;本科毕业论文模块,以提高学生专业基础技能与实践创新能力。
(二)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和结构,增强实践性及综合性
1.不断调整和更新实验内容,如增加冶金资源高效利用、湿法有色冶金、微波冶金等新领域实验内容,适应当前科技和行业发展,同时达到为学生补充新知识的目的。
2.增加动手课时,将实验分为必做、选做实验,满足学科发展和学生兴趣的需要,增强学生的自主选择性,尊重个性。即“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个性发展,拓宽知识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取消了大部分演示实验,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至90%以上,同时必须注重提升实验内容的质量,通过高质量的综合性实验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达到了提高学生综合把握和运用学科知识能力的目的。
(三)建O合作培养实践教学平台
建设校内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子平台。
1.两个基础实验平台――冶金过程基础实验平台和先进冶金技术实验平台。通过这两个平台,学生可以学习掌握冶金过程的基础物性和全流程冶金工艺技术的测试方法,培养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2.两个综合实验平台――生态与循环冶金实验平台和冶金工艺流程虚拟实践平台。学生通过固体废弃物利用、生物冶金等实验的学习,开展冶金二次资源处理与利用研究,了解冶金资源与环保等方面的前沿知识。通过冶金工艺流程虚拟实践平台实现“虚实”交互式实践教学,通过高炉炼铁工艺虚拟仿真、炼钢工艺虚拟仿真和连铸工艺虚拟仿真等模块,开展钢铁冶金虚拟仿真实践。
3.一个创新实验平台――创新教育平台。冶金工程学科教师直接参与实验教学环节,将先进理论、技术与科研方法融入实验教学内容,并结合钢铁企业生产的热点和重要技术问题,引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在教师指导下开展创新立项活动,学生组成小组,自行设计、实施和完成项目,并选拔优秀项目,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以及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通过理论联系实践,使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提升学生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的能力,充分体现了科研支持实验教学、服务人才培养的作用。
三、创立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一)健全创新实践活动组织和管理办法
1.完善钢铁模拟大赛制度。逐步形成成熟的大赛机制,增加考题的数量,让比赛内容更加丰富;改进考题的内容,使大赛更加准确地结合生产与理论;合理比赛时间,保证学生能够参与大赛;完善大赛规则,使大赛更加公平合理;设立炼铁、炼钢和连铸单独奖项和综合奖项,颁发个人奖与团队奖,使得大赛向更加健全和规范的方向发展。
2.开设竞赛式自主创新实验。在已有的实践教学中,开设自主实验,通过这些实验,增强学生的自主创新、综合实践能力。但实验内容相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来说,实验方式灵活性小,学生发挥的空间小,因此拟引入竞争的形式,开设竞赛式的自主创新实验,拓宽学生发挥想象的空间,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实践热情。
3.创立“双师延续协导实践型科技创新与毕业论文设计”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机制,即采用校内校外双导师制度,全程协助指导学生的实践型科技创新,并延续科技创新方向,开展毕业论文设计研究。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机制,不仅能解决当前本科生科技创新活动与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的问题,而且增强了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量、难度以及创新性,从而提升了大学生的综合实践创新能力。
(二)设计教师队伍的培养、引进和激励制度
1.教师队伍的培养:定期开展校内实验教师的岗前培训和专题培训,选派中心的实验教师到外进修;建设期间,鼓励教师申请留学基金,前往国外大学进修实践教学知识与技能;从外聘请专家,到中心交流座谈;从国内外大学引进兼职的实践教学教师,保持教师队伍的先进性。
2.教师队伍的引进要注重年龄、学历、经验的均衡组合,使得队伍具有较好延续性。将从企业引进经验丰富的现场专家与从大学引进教学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相结合,在保证实验教学的同时紧密的结合实际,最终打造一支多元化的年龄、能力和知识结构的实验教学教师队伍。
3.建立教师激励制度。中心要结合教师工作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和规范简便的评估办法,用制度和机制来保障教师的实验教学质量。中心对成果突出、进步明显的教师进行表彰,激励教师队伍不断前进。
四、结语
我校冶金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充分发挥校企深度合作优势,将校内实习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实行一体化建设,全面解决了认识与生产实习时间短、学生多,难于深入观察了解,更无动手操作条件等问题,使其成为国内领先的冶金工程实习基地。
“三层次、四结合、五模块”的实验教学体系,明晰实验教学体系的过程、环节和指导思想及其相互关系,为提升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适应冶金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提供了实践教学体系保证。通过创立“虚实”交互式实践教学和“双师延续协导实践型科技创新与毕业论文设计”以及建设虚拟实验自主学习平台,改进和创新了学生能力培养环节,建成了实践教学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为实现卓越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的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5):1-17.
关键词 教学示范中心 实验教学 基础力学
中图分类号:G644.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10.005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level Mechanics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
JIN Liqiang, XING Huainian, LIU Zengli, LI Da, SUN Kai, LI Shuhui, ZHANG Xiaopeng
(Department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Liaoning 116024)
Abstract To construct the national-level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 is regarded as the opportunity, combining with the specific cases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of the laboratory of the mechanics experimental center in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he guidelines, the reform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contents and methods, the construction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the construction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team, the effect of experiment teaching.
Keywords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 ;experimental teaching; elementary mechanics
0 引言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是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的内容之一,代表了高校实验教学的先进水平,起到引领实验教学改革方向的作用。大连理工大学力学实验教学中心以我校力学重点学科为依托,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形成了与工程实际、科学研究紧密结合的教学特色,为培养工程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①②
1 实验教学理念与改革思路
大连理工大学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在课程管理、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实验室基础设施、教学条件的建设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政策措施,有关政策已经得到配套落实,真正将实验教学作为促进学生个人素质、能力、知识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中心教学改革立足于面向21世纪培养创新型高层次人才的需要,加强基础实验教学基地建设,提高本科生一、二年级学生的基础力学实验教学水平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注意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把国内外有关科研和教学的先进方法和实验手段融入到实验教学中,使学生了解到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前沿。努力把实验中心建设成在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设备和实验技术等方面都处于国内先进水平的开放型实验教学中心。
2 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
2.1 改变教学观念
在新的实验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做法,而是要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出来,让学生自己来动手操作,增强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2.2 基础力学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
(1)长期以来,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实验内容简单、缺乏思考性和创新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在新体系中对一些纯验证性和缺乏思考性的实验,进行了内容上的更新和改造。
(2)增加了从工程实际中转化而来的工程模拟实验。一直以来,实验课都被认为只是理论课的“附属”,为了改变这一看法,同时也是为了让学生树立起可以通过用实验课上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信心,让同学学好力学实验的积极性得到激发,在实验教材中增加了全新的工程模拟实验。因为这些实验内容贴近工程实际,可以让学生体验一次准真刀真枪的实验,在实验中了解和感受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全过程,让学生感受工程、认识工程,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概念。将来自工程实际的模拟实验简化与提炼,使之能够适合在实验室内完成。③
(3)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指导学生写研究性论文,直接参与科研课题。经过改革后的实验教学在内容上丰富了,形式上也多样了,这就给学生写研究论文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同学们在实验教学中写研究论文的同时,还能感受到理论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养成求知精神和创新意识,同时还会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很大的帮助。通过让学生参加课题研究,可以将其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验技能相融合,既增强了实验与研究能力,又培养了科学精神,真正实现了多种能力培养和提高。
2.3 教学方法的改革
(1)采用多媒体、电视片、幻灯片及网络等多种形式教学。丰富了实验教学内容,扩大信息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开通网上选课系统平台,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灵活选择自己的上课时间,大大方便了学生的学习,提高了教学效率。
(2)在实验教学中,充分发挥实验课的特点,采用“四多”的教学方法,即引导学生“多看、多想、多动、多用”。多看,就是观察实验现象。多想,就是动脑思考,培养思考能力。对观察的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引导学生去联想,启发他们灵感、挖掘创造力。多动,就是培养动手能力。动手操作是实验课的特点之一,让学生操作,自己进行实验。多用,就是练习用学过的原理、技术、和方法解决工程问题。多用的另一含义是通过知识融合、贯通,达到知识创新。采用“四多”的教学方法追求的是对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即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解决实验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3)采用组合式教学方法,追求科学性、系统性和融合性。科学性――知识学习由低到高螺旋式上升,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系统性――把实验原理操作、应用和总结提高串起来,形成一个系统性的学习过程;融合性――把知识学习、技能训练、能力培养等融合在一起。
(4)采取开放式的实验教学。实验室采用开放式教学,不仅在时间上开放,而且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实施教学内容上开放,同时还对大连市兄弟院校开放实验教学。④
3 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经过几年的不断改革与探索,通过对实验课程的整体框架的调整,对实验项目和内容的重新设计和改革,我中心已经基本建立起了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框架下的基础力学实验新体系,并编写出版了相应的基础力学实验新教材。新体系由四个层次构成: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实验和研究型创新实验。⑤
(1)基础实验。根据课程的要求,精选几个基本的实验,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系统训练,包括改进后的拉伸实验、电测法基本原理及技术、弯扭组合应力测试、振动实验等,该部分实验占总实验学时数的30%左右。
(2)综合实验。是基础实验的补充和延续,实验内容涉及面较广,具有一定综合性,学生可按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条件选做。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该部分实验包括组合梁应力分析实验、综合振动实验等,占总实验学时数的20%左右。
(3)设计性实验。由学生完成整个实验过程,具有设计性和研究性。着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和研究能力,有利于他们潜力的开发,该部分实验包括传感器制作、船用脚手架应力测试分析、高强螺栓连接板抗滑移系数测定、设计振动实验等,占总实验学时数的40%左右。
(4)研究型创新实验。主要采用两种方法,其一是新材料,新的结构形式和新实验技术的力学实验,让少数优秀学生完成,具有探索性和研究性。其二是由学生自拟题目和内容,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仍然具有探索性和前沿性。对这两种学生实行导师制,有利于拔尖人才培养。该部分实验占总实验学时数的10%。
新体系包含的四个层次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内容上不仅前后融合贯通、互相连接,而且逐步向更高层次上引导学生。例如从基础到综合,是补充和延续,从基础到工程模拟,是应用前面知识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从工程模拟到设计实验则是从“用”又回到更高层次的“学”,包含自主性、研究性和创新性。
有机整体还体现在把素质教育作为一条红线贯彻始终,不仅要具有科学的知识结构,而且还要把塑造学生素质的思想寓于教学之中。例如在每一个实验的前面有一“引子”,或说明问题的提出,或说明实验的工程背景,用以指出每个实验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使学生了解任何科学知识都源于生产实践并且有其历史发展形成过程,这是一种集成的过程,有益于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4 实验队伍建设
力学实验教学中心教学队伍的建设首先得益于学校对实验师资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为此,学校根据实验中心教学工作量明确实验教师的编制,有计划地为中心引进高水平人才,提高实验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在工作量考核、教学酬金的发放、职称评定等政策方面,实验教师都与理论课教师享受同等待遇。政策措施的得力,激励了一大批高水平的教师积极投入到实验教学中来。
本中心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校力学重点学科建设的有力依托与支持。力学实验教学中心承担了世界银行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项目,工程力学系有一大批高水平教师积极参与该项目,并得到了学校、系、兄弟院系及大连市部分兄弟高校的大力支持。材料力学、理论力学、工程力学、光弹性力学、流体力学等教研室的授课老师多次与实验室教师一起探讨实验教学的改革及其与理论课程的贯穿与协调问题,使实验课真正成为与理论课相互支持相互印证的重要课程。
为了保障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本中心制定了完善的措施与制度,其中包括专职教师必须参加相关理论课程的听课、考试制度,组织全体教师定期的教学研讨制度,新参加工作人员的培训考核制度及与外校老师定期进行学习交流制度等。实验中心还积极为教师科研创造条件,制定相应奖励政策,并且鼓励中心专职人员参加理论课教学工作,鼓励参与教材、教学参考书的编写以及教学软件的研发等工作,使他们自身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同时还鼓励新留校工作的年轻教师继续深造,攻读更高的学位,至今已有6人攻读博士、硕士学位。
5 实验教学效果
力学实验教学中心从优化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角度,从加强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高度,建立了基础力学实验课的新体系,对原有实验项目和内容进行了更新和改造,增加了设计性和研究型的实验,增加了工程模拟实验和工程课题转化实验。实验内容和方法改革的实验项目占总项目的20%以上,新增设的工程模拟实验有4项,转化工程课题实验5项,设计性或综合性的实验达到30%以上,极大地丰富了实验教学内容。
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和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了,对实验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上所提的问题增多(下转第67页)(上接第11页)了而且思维更加开阔了,学生开始主动学习,学习质量明显提高,对实验中深层次的问题进行探究。从学生的评价和体会中看出教学效果。“以前看老师做实验,现在自己动手做实验,参与设计和操作,体会很深。做完实验似乎有种成就感,使自己更有激情投入到学习当中。”
从学生的实验报告中看到教学效果。通过对动力系三个班级的统计,改革前学生在实验报告中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的占10%左右,而改革后在报告中提出创新见解的占70%;改革以前只有个别同学写小论文,现在写小论文的达30%。
6 结语
根据大连理工大学建设研究型大学的总体目标,结合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标准,配合并依托我校力学重点学科建设目标,以实验教学改革促进实验中心建设,在培养学生能力和提高学生素质等方面实验教学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实验中心在实验教学质量、软硬件建设、管理模式和师资水平等各方面均达到国内同类实验中心一流水平。
在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中,将实验教学与科研课题、工程实际相结合,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完善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管理模式和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一整套实验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可供推广的经验。基本技能训练实验和综合性实验以现有的教学内容、师资队伍、管理模式为主体,确保大多数学生的实验教学质量。研究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以高水平教师为主要指导力量,发挥教研室、科研团体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为优秀学生的成长创造条件。配合学校力学重点学科的建设,充分发挥我校力学学科雄厚的教学与科研师资力量,使我中心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更上一层楼,为培养现代科研创新型人才提供深厚的土壤。
注释
① 杜明辉,叶朝良,刘鹏.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7):130-133.
② 张亦良,张伟.突出地方大学特色,建立“开放创新试验室”[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2):16-19.
③ 徐红玉,王彦生,刘宗发,梁斌.工程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12):133-135.
论文关键词:高校 实验教学 质量监控体系 构建
论文摘要: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主要对构建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意义以及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传授学科知识、验证学科理论、掌握基本技能,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开拓意识、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以“全面教学质量管理”原理为基础,结合学校实验教学的实际,利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实验教学各环节进行评价与监控,使实验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目的的一个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综合体系。
一、构建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意义
高等学校的实验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实验教学相对理论教学更具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它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构建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实验教学质量全面管理,对于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有利于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构建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是加强宏观管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需要,是实现目标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解决轻视实验教学的必然措施。通过对实验教学各环节的有效监控,可以充分调动实验教师以及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工作潜能,全面促进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2. 有利于优化实验教学管理
通过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使教学管理部门及时、全面地掌握实验教学信息,准确地掌握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的基本情况,通过对评价信息的分析与研究,及时纠正工作偏差,调整工作方式,优化实验教学过程及其实验管理,实现实验教学管理的科学化。
3. 有利于深化实验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质量监控的建立,对实验教学工作具有激励、监督和导向作用,通过对实验教学评价、反馈,可及时获得实验教学方面的信息,使不合理的计划、方案、做法得到及时调整,使实验教学工作不断改进和完善,从而促进实验教学工作的深化改革,改革传统的教育观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4. 有利于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实验教师队伍,保证实验教学质量,就要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验的状况。实验教学人员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辅助人员,他们不仅承担着实验教学任务,还承担着科研工作,他们的思想状况和业务水平直接影响着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科研的进展,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建设一支思想作风过硬、热爱本职工作、业务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结构合理的实验室队伍,有计划地定期对实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使实验人员的知识与技能不断得以更新,素质不断提高,同时保证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实验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
(一)建立实验教学质量监控队伍
实验教学质量监控队伍由校、院两级督导组人员、实验管理人员、实验教师、学生信息员等组成。校级督导组主要负责对全校实验教学的指导和监督,协助实验教学主管部门制定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标准,通过期中教学检查、实验(实习)报告抽查、深入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现场等方式有重点地监控和指导实验教学过程,评价实验教学质量,对实验教学进行检查和评估;院级督导组主要负责所在院(系)的实验教学督导工作;实验管理人员主要负责组织对实验教学的检查、实验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的制定、实验室的评估等;实验教师负责实验教学的讲授、指导、信息的反馈;学生信息员负责收集来自学生的大量真实的关于教学条件、教学资源利用、教与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教改等方面的教学信息以及学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二)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科学的管理制度是学校管理工作的生命线,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离开了制度建设,管理工作将失去重要依据。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结合实验教学的实际,及时修订和完善有关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如“实验教学管理办法”、“实验室工作人员职责”、“实验教学中期检查办法”、“实验技术人员管理办法”等,使管理有章可循,有章可依,避免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真正能够科学、高效地运作。
(三)制定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
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涉及到很多方面,评价指标体系应根据考核要求、考核情况制定,主要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1. 教学态度。实验教师课前准备是否充分,讲稿是否完备,实验课程指导书等教学文件是否齐全;教师是否做到实验开始前试做,讲课目的是否明确,精神状态如何,是否耐心指导实验并认真批改实验报告,是否按时上下课。
2. 教学内容。实验教师是否按照实验教学大纲要求安排实验内容和实验项目,内容安排是否合理,讲授内容是否正确,并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重点是否突出,难点处理是否得当;是否开设研究性、创新性实验,不断更新实验教学内容。
3. 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是否按照实验教学大纲组织实验教学,并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指导实验是否富有启发性,语言是否清晰规范、表达准确;是否运用现代技术教育手段进行教学。
4. 教学效果。学生是否实验课出勤率高,课堂秩序是否良好,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实验,自我动手技能和科研创新能力是否强,是否做到安全规范操作、设备损坏率低。
(四)建立信息反馈系统
建立和健全实验教学信息反馈系统,全面准确地收集实验教学信息,是进行实验教学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是实验教学管理工作实现有效性和预见性的重要保证,也是对实验教学质量实施有效监控的前提和基础。应通过常规性的教学检查、实验报告的抽查、教学管理日志的检查、召开师生座谈会等,向实验教学管理部门反映与实验教学相关的情况与问题,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
总之,实验教学质量监控是一项十分艰巨而又紧迫的任务,需要各级领导的重视与各实验部门的配合。将实验教学与学校的整体教学活动融为一体,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才能使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断完善,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叶辉.高等院校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件与实施[J].高等农业教育,2005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