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融资担保档案管理范文

融资担保档案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融资担保档案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融资担保档案管理

第1篇:融资担保档案管理范文

突出管理规范化,把好制度关

信贷基础管理是农发行安全经营的“基石”,必须常抓不懈。为着力提升信贷基础管理工作质量,该行结合银监会贷款“新规”,从合规经营和规范化管理着手,把各项制度的执行融入到业务经营全过程,规范信贷操作,努力防控管理风险。一是完善信贷管理制度。近年来,随着农发行业务范围的不断拓展,上级行从制度层面先后下发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于利基层行规范操作。为确保各项制度执行“不走样”,该行在认真学习、消化和严格执行的基础上,从客户、信贷与风险、资金计划三个层面将相关制度进行了整合,相继出台了《贷款客户综合评价考核办法》、《重点客户监测分析管理办法》、《贷款发放和贷款支付尽职操作管理办法》、《信贷与风险非现场条线考核办法》、《法律事务工作意见》、《贷款风险排查管理办法》、《押品管理办法》等制度,完整构成了全行信贷管理制度框架,实现信贷管理制度系统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不断推进信贷基础管理质量提升。二是做好客户营销与维护。严把客户准入第一道关口,实行客户分类排队和分类管理是农发行信贷管理的基本要求,绝不能“带病准入”。针对今年新的粮棉收购政策和贷款资格准入规定要求,该行首先对重点客户进行营销和培植,通过召开“银企座谈会”“客户走访”等活动,了解客户需求,宣传政策,加强沟通,形成共识;其次,认真做好客户评级授信工作,坚持“宽授信、严用信”,强化银企合作,实行“一企一策”。同时,结合秋季粮棉收购“新规”,优化客户结构,对原有贷款客户股权结构与经营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抗风险能力减弱或较差的企业,逐企业进行剖析,实行退出机制,今年来,主动退出了6家贷款客户,其中粮油3家,棉花2家,农业小企业1家。三是严把“三关”。即:严把贷前调查关,认真甄别企业提供的各类申报资料,确保材料的真实性,在坚持 “不打白条”防控风险的前提下,重点支持“中”字头、“省”字头和风险承受能力强的黄金客户、战略客户自主收购,巩固和发展核心客户群体,积极审慎支持一般加工龙头企业收购,确保不出现“卖难”等政策性问题;严把贷款审查关,既对调查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规性进行把关,又对客户的考核评价如资金归行率、日均存款、账户管理、存贷比、偿债能力等进行把关,并找准贷款风险点,认真进行集体审议,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依据;严把贷款投放关,重点是严格贷前条件落实、资金支付和作业监督审核,凡贷前条件不落实的一律不放贷,确保每笔贷款手续齐全规范和合法有效。

突出检查常态化,把好执行关

制度执行力是农发行安全合规经营的“生命线”,绝不能有丝毫怠懈,必须真抓实干。为确保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落到实处,该行始终把“检查督办”作为落实信贷基础管理“试金石”。突出重点,定期开展检查督办。一是定期对客户进行监测分析。市县级两级行按月召开业务经营分析例会,对重点客户进行监测分析,认真剖析成绩与问题、找准差距,拟定措施,迎难而上;班子成员每周对各自分管工作进行问询推动,实行领导包片、部室包点,每月对不同时期重点工作进行专项检查,并每人每月拿出300元绩效工资与“对口联系行”工效挂钩;行长及分管行长对各部室按月检查督办情况进行再监督,推进基层工作出成效、出成果。二是定期进行风险排查。重点对客户的经营风险承受能力进行监控,按月对企业的资金使用,货款回笼,经营现状,社会性融资,民间借贷,各种抵押担保手续落实,履约能力等进行排查,对重点客户进行“现场与非现场”序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下发“风险提示函”,督促承办行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防患于未然。三是定期收集整理信贷档案。信贷档案是农发行信贷基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全银行信贷资产的重要法律依据,是银行与客户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因此,该行十分注重信贷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先后制定下发了《农发行荆门市分行信贷档案管理工作方案》和《农发行荆门市分行县级支行信贷档案管理考评表》,明确要求每个县级支行对每个企业必须按年度整理一整套信贷档案资料,主要包括 “贷款申报资料,贷款发放资料和贷后监管资料”,并装订成册,做到有索引、有目录、有页码、有档案专用章,确保每份信贷档案合规、合法、有效。同时,定期开展开展信贷档案展评活动,通过信贷档案“展评”这一载体,推动和促进各客户经理把信贷日常基础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突出合同标准化,把好法律关

信贷契约是农发行安全经营“保障”和屏障,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对待。该行从银企借款合同的文本入手,突出契约的合法性与规范性,在全行大力实施“三项措施”,确保每笔贷款发放合法、有效、安全。一是认真修订仓单质押合同,完善补充协议。针对部分兄弟行暴露出企业挪用农发行贷款资金形成库存再融资案件,该行为确保贷款资金安全,对照《合同法》和银监会“三个办法、一个指引”,重新修订并在全行实施了新的《仓单质押协议》和《动产抵押合同》,收到较好成效。如原钟祥恒达面业有限公司用农发行贷款形成的库存小麦在他行融资1300万元,因其公司老总突然遇害,他行欲变卖该库存粮食偿还贷款,但因农发行早已签订《动产质押合同》,从而保全了农发行信贷资金安全,这一做法得到省分行充分肯定。二是规范动产抵押贷款协议,实施“三方监管”。今年秋季粮棉收购恰逢“双节”,又逢党的十即将召开,面临“市场与政策交织、责任与风险并存”双重压力,为切实做秋季收购资金供应与管理工作,既有效保护农民利益,不出现“卖难”问题,又有效防控信贷风险,该行对“动产抵押贷款”,一律实行第三方库存监管,并与之签订完善的“第三方监管协议”,严格动库报告制度,保障资金安全。截止10月底,全行共办理动产抵押贷款18笔,金额4.0192亿元,比年初增加1.5339亿元,无一笔法律风险。三是实现风险全覆盖,大力推行担保贷款。为着力提升风险防控能力,该行十分注重与专业担保公司的合作,对商业性贷款除极部分实行抵押担保贷款外,一律实行保证担保贷款;对政策指导性贷款原则上采取抵(质)押担保贷款,并致力完善保证担保贷款与抵押担保贷款手续,确保所有合同文本规范、完整、合法、有效。据统计,该行元至10月,共办理保证担保贷款48笔,金额达7.079亿元,比年初增加2.779亿元;办理抵押担保贷款64笔,金额16.141亿元,比年初增加2.6746亿元。同时,全面办理企业资财产保险,在全省率先实现信贷风险全覆盖,确保贷款安全。

突出信贷电子化,把好监测关

第2篇:融资担保档案管理范文

[关键词]电力企业;会计档案;会计档案利用

[作者简介]钱菊,广西送变电建设公司档案管理员,馆员,广西南宁530031

[中图分类号]G27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06-0072-04

电力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产业和公用事业,电力企业作为公用事业,其建设资金绝大多数来源于国家财政,实行的是微利原则,有利润也是应用于公用事业。2004年,全国净增发电装机容量4929万千瓦,发电设备总容量达到4407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2.6%。另外,全国共投产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22912公里、变电容量10625万千伏安。区域电网和省级电网网架得到加强,全国联网格局基本形成。2005年,新增发电装机容量约7000千瓦。电网建设投产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25000公里左右,变电容量约14000万千伏安。电网建设将对电网保护与控制设备、输变电设备、电力计量设备等行业内企业产生直接影响。新增发电装机容量创下峰值年,电网建设滞后于电源建设的局面将有所改变。

2005年是电力装备制造业供货任务最繁重的一年,特别是国家投资336.2亿元对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全面启动,输变电设备的需求缺口加大,输变电设备生产虽然受到原材料上涨的冲击,仍然有一定的利润空间,但是以目前电网企业的赢利能力,还达不到能够正常发展的水平。要解决这一问题,电力企业除了努力消化成本增支挖潜降耗外,还应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利用现有资源――文书档案,寻求新的闪光点。本文提到的文书档案侧重于会计档案。

一、会计档案的定义

作为文书档案的一种,会计档案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告等会计核算专业材料,是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会计档案主要来自立档单位的财会部门或财务会计人员。会计工作是由会计核算、会计分析和会计检查三个部分所组成,而会计核算是会计的基本环节,会计档案则是这个环节的集中反映和副产品。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登记账簿的重要依据。会计凭证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种。会计账簿是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地、连续地、科学地记录和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会计报表是用统一的货币计量单位,总括地反映企业、事业、机关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情况的报告文件。会计报表分为月报、季报和年报。会计档案应由财会部门按照归档的要求,负责装订成册或整理立卷,按要求移交归档。

二、会计档案的特点和功能

(一)会计档案的特点

1、专业性。会计档案是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过程中的产物,与会计工作活动密切相关。

2、广泛性。从形成会计档案的部门与单位来看,凡是具备单独会计核算的单位,都会形成会计档案。

3、严密性。会计档案形成过程具有严密性,一环扣一环,联系紧密,在反映经济活动与财务收支方面缺一不可。

(二)会计档案的功能

1、为国家经济建设进行决策及对宏观经济进行监督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

2、小范围能为加强企业内部微观经济管理提供丰富的原始数据,大范围能为保护国家财产和打击经济领域不法行为提供有力证据。

3、为研究财政经济、历史和发展提供可靠史料。

三、电力企业会计档案利用的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电力企业逐步成为自主开发、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电力企业面临着新时期电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首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逐步显现,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用电市场开拓难度加大。其次,受第二轮煤电联动电价调整政策以及枯水期电价上浮影响,高能耗企业的用电需求将进一步萎缩,市场形势更加严峻,并且极有可能导致政策性欠费及电费坏账的大幅发生。此外,枯水期需购入计划外电量填补缺口,将增加购电成本2亿元。

会计档案是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料,充分利用好会计档案将为企业发展带来巨大的利益。可惜的是,电力企业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起重要作用的会计档案并没有运用在增效上。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多数企业只重视对事业收入、经费支出、资金的管理利用,而对会计档案资源利用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很少利用会计档案来分析经济管理过程中的各项活动,在一定程度造成了会计档案资源的浪费。同时,由于电力企业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中或多或少地存在过分强调保密的问题,对利用会计档案人员的身份和利用目的作了严格的限制,导致一批现实的会计档案用户被拒之门外,潜在的会计档案用户得不到转化,会计档案的史料和参考作用难以最大限度地发挥。

四、电力企业会计档案利用的意义

从各类权威电力投资信息分析材料得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力市场进人了新一轮景气循环,城市化和重工业化的高速发展带动了电力需求的强劲增长。2005~2007年,我国将新增电力1.80亿千瓦,到2010年我国电力装机容量将达6亿千瓦,2020年将达到10亿千瓦。从2004年到2020年,我国电力将翻一番。我国特高压电网工程的建设给输变电行业带来新商机。据预计到2020年,全国特高压及跨区电网的输送容量约为2.1亿千瓦,其中800千伏直流约为5600万千瓦,另外约1.5亿千瓦由交流构成。从投资角度看,2020年,特高压交流加直流的市场约为4060亿元,其中交流2560亿元,直流1500亿元。

在输配电设备行业,虽然行业资质与产品研发量核心要素至关重要,但企业营销策略也正在逐步成为制胜的重要手段。电力企业档案记载企业的历史,信息连着企业的未来。充分利用会计档案,可以对市场范围广、投资战线大的电力企业提供工程的投标、预算,自身可支配资金的动态,整体资金状态的参考分析,以及其他资金状况的分析和预测、战略决策支持,以便更好地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

我们知道,所谓预算管理,就是用货币来计量,将决策目标所涉及的经济资源配置,以计划的形式具体地、系统地反映出来。简言之,就是决策目标的具体化。“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古语早已确切地道出了预算的重要性,因此做好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这又正是会计档案所能提供的。会计档案所记录的是投入价值中的历史成本,而历史成本的可靠性是不言而喻的。

我们知道,资产的定义是预期能够流入企业未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我们可以看出会计档案资源和物资资源都符合此定义,即两者都有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能力。会计信息的需求者最关心的是

档案数据为企业创造的价值大小,期望会计档案信息能帮助他们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对档案价值的需求相对而言要小些。也就是说,利益关系人并不太在乎企业档案本身的价值大小,他们更关注企业取得和利用会计档案的成本和档案信息给企业带来的效益。总的来说,充分利用会计档案,可以实现以下管理效果:

(一)掌握整个企业的整体资金状况

企业管理者随时都能方便地对会计档案目录、数据进行查询,实时、动态、完整地掌握整个企业范围内的整体资金状况,包括账户基本情况、交易记录、余额信息,提高分析和驾驭市场的能力。从而针对各地区用电结构差异和不同时期用电特点,研究制定出多种营销策略组合。

(二)监控资金动态。防范风险、堵塞漏洞

利用会计档案可方便地随时监测异动,加强对投资、融资、担保和汇率等方面的风险管理,为企业减少风险;同时,可方便随时摸“家底”,查问题,找原因;对症下药,堵塞漏洞,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内控制度,提高管理水平,为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利用会计档案,实时掌握企业可支配的资金总量,可以向商业银行争取较高的协议存款利率,可以在公司内部调剂余缺,可以尽量利用自有资金、减少财务费用,向资金要效益,提升企业价值。

(四)对资金状况进行各种分析和预测,提供决策支持

根据资金需求和存量,作出资金预测;通过对资金支付信息的分析,安排对企业最有利的资金付款计划;通过对企业范围内的现金流量的完整分析,作出全面的资金规划;通过对不同银行间存款余额、协议存款利率、实际贷款利率的综合比较分析,对融资结构和存款结构进行最优规划。

(五)深化预算资金管理

利用会计档案,继续扩大企业账户规模,加强运作。贯彻国家电价调整政策,确保执行到位。继续做好西电东送输电价格两部制及丰枯电价机制研究。建立统一高效的保险管理模式,加强税务筹划,争取税收优惠政策。

(六)为搞清单位债权债务、理顺和明晰产权关系发挥作用

某些企业的会计人员岗位变动大,情况复杂,但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可以通过会计档案,明确单位与单位之间、单位与内部成员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划分经济责任,理顺和明晰产权关系。

(七)为努力消化成本、挖潜降耗提供数据分析

利用会计档案,建设节约型企业,坚持开源与节约并重的原则,把节约放在首位。通过各种数据分析对比节约成本,整改降耗,同时开展节钢、节水、节电、节油为重点的节约工作,牢固树立电力企业节约意识,使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电力企业利用会计档案管理取得的成果

迄今为止,南方电网公司创造性地运用会计档案的相关数据,取得了不俗的成绩o,

(一)利用档案资源,多方面为企业提供有力证据。有效地挽回了经济损失

从2006年初开始,陆续开展预算执行检查,逐个单位跟踪,逐个指标落实,确保完成全年资产经营任务。有计划地安排已完工项目贷款提前还贷,压减利息支出3000万元,缓解了融资成本上升的压力。

2003年,广西送变电建设公司经审理的案件在2004年已全部结案并进入执行阶段,公司诉玉林市某工行分理处存单纠纷一案为公司挽回经济损失85.6万元;公司诉玉林某农村信用社存单纠纷一案为公司挽回经济损失85万元;公司诉中国农业银行南宁某分理处存单纠纷一案为公司挽回经济损失50万元;公司铁塔厂在与甘肃省天水市锻压机床厂改造合同纠纷一案中运用调解手段维权,与对方达成和解协议,妥善解决了纠纷。

(二)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效益稳步增长

南方电网公司电价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改善了经营环境。全面预算管理继续深化,经济活动分析质量得到不断提高,加强了对基建成本、购电成本和可控供电成本的管理。因购电结构优化,公司平均购电单价下降了15.33元/千千瓦时,可控供电单位成本比预算下降了2.67元/千千瓦时。出台了《“十一五”节能降损纲要》,继续强化线损管理,全网综合线损率为7.16%,比年度计划指标低0.2个百分点。2006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售电量1788.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2%,应收电费余额比上年同期减少9.9亿元。公司在全球500强企业中排名上升了50位,列第266位。

(三)南方电网公司配合广西壮族自治区经委、物价局出台了丰水期低谷时段优惠电价政策。开拓低谷用电市场

有60万~80万千瓦的停机负荷重新开机生产,拉动低谷平均负荷增加30万千瓦。重点跟踪的273家企业开机负荷达到253万千瓦,开机率达74.2%。恢复了业扩紧急金,从第一期资金的使用情况看,对开拓居民、商业、非普等优质用户市场,解决局部配网卡脖子问题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公司抓住国家实施第二轮煤电价格联动政策的机遇,配合物价部门制订了广西煤电价格联动方案,疏导电网输配电价矛盾。从2006年7月1日起,销售电价平均提高3.33分/千瓦时,较好地解决了电网建设还本付息、来宾BOT电厂新增电费和国家出台优惠电价造成的电费缺口。重新修订内部经营责任制,实施新的量价结合,更注重市场差异的内部经营责任制考核,调动供电局开拓市场、提高效益的积极性。开展市场调研,分析电价调整带来的影响,为下半年营销工作做好准备。

六、加强电力企业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企业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实施细则

电力企业财务部门要结合本单位会计电算化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按照财政部《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制定适合本单位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实施细则。对会计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编目、销毁和有效利用等形成一整套的实施细则规章制度。定期对会计电算化系统产生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收费报表、系统日志等数据用统一纸质打印装订成册并进行存档,这种管理方法与传统的会计档案管理方式相一致。计算机打印的会计账簿应填制账簿启用表和科目目录,账簿封面要填写账簿名称和单位名称,对账簿、报表还要打印页码,认真做好会计档案立卷工作,并根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要求,填写案卷目录和卷内文件目录。还应设置专职会计档案管理岗位,由专人负责向公司档案室移交会计档案,在交接时要认真清点,保证归档数量准确,确保会计档案安全完整。应对计算机环境中形成的会计档案实行多备份:一是采用在专用计算机上进行电子档案备份;二是在磁盘、光盘上进行电子档案备份;三是对电子会计档案进行异地备份,以防发生事故时使会计档案尽失。同时还应将制定的管理制度,特别是要形成电子会计档案的管理制度,推行电子档案与多套保管制度,对所有

备份的电子会计档案数据以最优质的光盘刻录备份,从而保证数据的实体和信息安全。

(二)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的硬件投入

电力企业存放电子会计档案的场所,应具有防尘、防磁、防潮等必备的硬件条件,接收入库的会计电算化档案要装入特制的软件盒中,软件盒须放在特制的防磁档案柜内,对电子信息的归档、立卷、查询等建立明确的程序和授权批准制度。为保证电子会计档案信息的安全,要制定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措施,防止计算机病毒造成电算化信息的重大损失。由于目前会计核算系统多采用局域网形成,病毒容易从外来软盘或光盘的渠道带来。因此,企业要加强计算机系统管理,对一般操作人员的计算机一律去掉软驱和光驱,所有需安装的软件都必须由系统管理员执行,从根本上解决病毒的威胁。

(三)加强组织领导。提高会计档案管理水平

领导重视是搞好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关键,只有建立和落实各级会计档案管理工作责任制,明确各人职责,才能使会计档案收集、归档、保管等工作得到落实。企业在会计档案管理人员聘用上,要从整体利益出发,不拘一格,择优选聘,把好会计档案管理人员人口关。要将那些有责任心、有耐心、有经验、有专长、业务能力强的会计人员选聘到会计档案管理岗位。通过他们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提高会计档案管理水平。对会计档案管理人员设立奖惩措施,奖勤罚懒,使物质奖励、精神奖励与相应处罚同步,鼓励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积极参与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坚持岗前培训,合格上岗。通过竞争激励机制的引入,使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综合素质始终处于动态的发展过程,促使会计档案管理人员安于并乐于从事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同时,档案部门和财务部门要联合起来,组织会计人员学习《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和本企业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使每位会计人员认识到会计档案和会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保证会计档案归档前各项工作的完成质量。对会计档案的使用要严格借阅手续制度和使用权限制度。电子会计档案信息未经单位负责人同意,严禁拷贝给其他单位或个人,会计数据盘片不得带出档案室。另外,对存储会计档案信息的盘片应定期检查,防止出现人为或自然损坏等问题,以免造成电子会计档案信息的丢失。

(四)加强会计档案利用工作

第3篇:融资担保档案管理范文

三、树立高效服务意识,行政后勤工作运转顺畅

树立大行政、大后勤、大服务意识,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类行政后勤、会务组织及接待工作。一是精心做好会务及大型活动组织工作。圆满完成“第十一届桃花节”、“第二届唐河漂流节”、“重点项目开工剪彩”、“全县重点工作观摩调研”等重大活动及县政府会议的组织服务工作,一年来共承办各类大型会议15次。二是创新做好公文传递工作。为加快公文运转,认真借鉴上级办公厅的经验做法,成立了机要文书室,制定了公文传递工作制度,配备了专职人员负责各类公文的传递,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全力做好机关后勤工作。实行双人双岗、值班日志和备案制

五、大力推进依法行政,法制承办工作规范有序

六、强化宣传教育,人防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按照“长期

七、狠抓基础性工作,方志、档案工作扎实开展

续志工作进展顺利。加强《顺平县志》续修工作资料的搜集和编辑工作,11月底完成了90万字的送审稿,并上报市方志办。今年我县代表保定市接受了省政府续志工作督导检查,得到了上级的认可,修志工作进入全市先进行列。年鉴工作顺利完成。完成了《保定年鉴》、《河北年鉴》的资料供稿编辑和上报工作。我县内容首次入编《保定年鉴》和《河北经济年鉴》彩页,实现了新突破,对于宣传顺平,提高顺平知名度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积极谋划启动了《顺平年鉴》的编纂工作。认真做好档案工作。加强农村档案工作,认真实施1个示范乡镇和10个示范村活动,全面带动农村档案工作。按照重点项目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加强对重点项目管理,严格把好验收关,确保项目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

八、完善各项制度,应急管理工作不断加强

加强组织机构建设。调整充实了应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指导各乡镇、部门、重点企业建立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全县应急管理组织网络体系基本健全。加快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组织完成并审

核了多项专项应急预案,预案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加强应急管理网络建设。完成应急管理体系“一网五库”建设,应急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切实发挥职能作用。做好上传下达、信息报告、值班值守等工作,确保了突发事件无重大损失。精心组织应急演练。组织各学校开展地震灾害自救演练20多次,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的实战能力不断提高。

 

第4篇:融资担保档案管理范文

1、现金及支付业务管理。严格执行企业现金管理和银行结算制度,坚持财务手续,严格审核,根据记账凭证报销内容收付现金、转账,对不符手续的凭证不付款;加强日常库存现金的管理和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财务资金使用风险,加强对现金和银行资金的管控,实现职责分离、专人专岗。每日负责盘清库存现金,按规定程序保管现金,保证库存现金及有价证券安全,登记日记账,保证日清月结,定期向会计核对现金与账目,发现金额不符,做到及时汇报,及时处理。

2、银行结算管理。公司银行账户的开立、注销、审批手续及备案按公司资金管理办法要求执行。每月及时收取银行单据,避免未达账项的发生,每月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逐笔查明未达账项的时间、事由和金额,当月及时解决,当月不能解决的应向财务负责人报告。规范使用支票,保管好各种空白支票、票据、印鉴,对于填写错误的支票,及时做“作废”处理,规范使用网银和密码器,按规定使用网银进行企业付款、购买理财,实时查账,保证公司资金的流动安全。负责接收各项银行到款进账凭证,并传递到有关的制单人员。

3、银行每日资金余额管理。每日下班前编制银行余额资金报表,及时了解与掌控各银行账户资金情况,对各子、分公司资金往来进行划拨,为领导资金决策提供依据。

4、发票和收据管理。及时收回公司各项收入,开出发票与收据,及时收回现金存入银行,避免坐支现金,及时提现。与各关联公司及时沟通,核对往来,做好交接和传递资料的工作,对往来款做好票据的开具、收发与对接,及时清账。

二、税务工作

1、申报纳税。每月按时抄报税,按时填制申报表办理纳税申报业务。每月15日前编制国税申报表(增值税)、地税申报表(城建税、教育附加、个人所得税、印花税等);每季度末编制城镇土地使用税、残疾人保障金申报表,每季度初编制工会经费申报表;每半年进行房产税的编制与申报,每年6月份编制并进行所得税汇算清缴申报。在规定时间内按时交纳增值税和各种地方税费,负责登记职工工薪所得税台帐。

2、增值税发票的管理。根据最新的税收法律法规及政策的要求,对收到和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应及时更新和学习发票的最新开具规定、了解发票税率的变动,以进行查询和验证;及时于月底前认证抵扣进项税发票,与账上留底税额进行核对,做到收到发票能及时验证真伪,保证发票管理工作的及时性与准确性,按时纳税、合理避税。责对已使用的发票进行装订成册入档保管,并认真按照税务规定对填写错的发票,进行冲票或重开具正确的发票。及时学习新的税务知识,了解新的税务政策,以增强公司报税管理,降低公司税务风险。

3、配合完成税务部门安排的各种检查以及其他工作。

三、工资审核和发放

根据人力资源部提供的数据,对人工薪资进行审核,与银行相关部门联系,完成职工工资和其它应发放的经费发放工作。仔细核算员工保险,为每月支付社保中心员工保险做好准备;仔细核算个人所得税,为次月缴纳个税提供依据。

四、融资业务

1、完成银行授信工作,对银行给予的每一笔授信、融资进展情况编制台账,准确把握每一笔已批款的额度、利率、期限、抵押及担保情况,确保贷款的及时发放,满足公司的用款需求。

发放的每一笔贷款编制台账,详细反应贷款金额、利息和期限,提前做好本金和利息的偿付工作。

拓展公司自身融资资源,获得适合公司运作所需的各项融资资源,建立良好的沟通机。负责管理和维护公司与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投资基金等客户的公共关系,建立、维护支撑公司融资的统一平台。配合项目的运营,尽快落实项目资金的来去,保证资金的对冲顺利、对接顺利。

2、与晋金所进行沟通,按相应合同办理直接融资计划。

五、账务工作

每月使用财务账套,完成凭证的填制、记账、对账、结账及对相关业务进行账务处理,使用固定资产账套,按企业制度规定对固定资产进行账务处理。于每月末出具财务报表。每月末进行公司经营指标的编制和分析,根据公司的重组和分立情况及时更新财务数据和分析口径,及时为管理层提供公司经营情况和经营决策依据。

配合国信集团相关财务工作,提供各项财务报表和财务数据及资料。

六、档案管理及其他工作

第5篇:融资担保档案管理范文

突破传统营销思维,

开创“花山营销模式”

竞争依靠营销,资源依靠整合。武汉市花山新农村示范区建设项目是一个集新农村建设、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和两型社会建设为一体的湖北省政府主导下的经营性项目。该项目总投资41亿元,其中项目资本金11亿元,向我行贷款30亿元,由花山公司的母公司湖北省联合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北联发投)提供全额保证担保。湖北联发投是“1+8”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政府投融资平台,其实力十分雄厚。由于花山项目不仅得到各级政府重视,而且风险可控,因此该项目自始就成为众多商业银行参与竞争的对象。俗话说“酒香也怕巷子深”,尽管农发行拥有资金、利率、规模和“建设新农村的银行”品牌等众多政策优势,但如果不辅以适当营销战术,则势必不能将优势转化为资源。对此,江夏区支行坚持突破传统营销思维定势,在营销花山项目过程中总结出了一套“花山营销模式”。一是争取上级支持,开创了三级行联合的联动营销模式。花山生态新城建设贷款项目金额高达30亿元,属于总行审批权限范围内的项目,如果仅仅依靠支行单兵作战很难完成从立项到审批过程中涉及的各方面沟通协调工作。因此,在项目营销上,始终把争取上级行的鼎力支持作为营销高端项目的重要一环,花山项目营销全过程均得到了从营业部到省分行及相关专业部门的大力协助。二是对内开展项目“招标”,开创了项目营销考核模式。江夏区支行每年将制定的全年项目营销工作总目标实行细化分解为若干个子项目载体,然后实行内部“招标”,落实到项目小组或个人,并根据项目难易程度配备相应费用和奖金,鼓励多劳多得,充分调动了全员营销的积极性。三是对外开展“量体裁衣”,开创了一企一策的个性营销模式。对优质的大客户,如花山项目是“以宅基地换房”方式进行新农村示范区建设,将农民集中安置后实行迁村腾地,整理出来的超过安置区建设用地的土地按国家规定出让,项目公司再以土地出让收益收回投资和实现盈利。项目涉及用地1万亩以上,涉及总人口3.3万余人,项目实行滚动开发,建设周期较长,支行根据企业的实际信贷需求,从融资方案设计到用贷的每个环节均为企业量身打造融资解决方案,得到了企业的认同,为项目的成功营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整合资源优化服务,

开创“花山服务模式”

服务源自真诚,感动来自点滴。为了赢得用户满意,树立农发行的良好形象,支行提出在全行推行“整体营销”战略,即在支行内部,所有部门都要从“让客户满意”和促进业务发展的目的出发,积极配合客户部门开展各项工作。在处理客户需求时,各部门也要从“让用户满意”出发,互相协调,统一行动,千方百计达到客户满意的效果。一是客户部门挑选精兵强将,成立“项目金融服务团队”。由行长亲自挂帅,客户部门成立客户经理小组,同时设立A、B、C角,配备充足人力资源,做到随时响应和应急补位,以满足客户的服务需求,并以文件的形式明确各岗位职责。针对花山项目,江夏支行还坚持创建金牌客户营销维护团队,打造高标准“示范项目”。由于花山项目涉及上下级行相关部门之多、内外影响之大,支行坚持把该项目定位于全省“示范项目”的高度进行精细谋划,实行工作方案早制定、发现问题早排除、管理机制早完善,掌握了应对复杂局面的主动权。二是至诚服务,提高营销深度。支行坚持集中精力对优质客户持续开展深度营销,每个项目都成立客户服务小组,落实专人、专车,为客户提供从申贷到用贷的全程一条龙的随时上门服务,赢得了客户的信赖,收获了不少“回头客”。如以往在对江夏区城司路网建设项目营销中,成立了以分管行长为首的服务小组,帮助起草合作协议、贷款委托书、贷款资金使用监管协议等文本,为其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解决办贷中的实际难题,仅用20多天就将1.7亿元贷款发放到位,随后很快赢得了该公司另外一个2亿元的项目。三是实行部门间协同作战。建立了各部门之间的联络协调机制,由办公室与会计部门紧紧围绕着业务发展这个中心,做好后勤保障和资金结算服务,切实做到“要人有人、要车有车、结算畅通无阻、营销费用向客户营销和一线倾斜”。“整体营销”策略的实施改变了以往部门之间以及部门内部相互扯皮、相互埋怨、效率低下的状况,使全行在服务客户中站在了主动积极的位置上。各部门的团结协作和相互配合,不仅使支行形象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时也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和好评。

严守贷款新规要求,

开创“花山支付模式”

合规创造价值,执行人人有责。花山项目贷款的投放恰逢银监会“三个办法一个指引”贷款新规的出台。根据《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对单笔金额超过项目总投资5%或超过500万元人民币的贷款资金支付,采用贷款人受托支付方式,做到“实贷实付”。面对银监部门贷款新规的要求,支行一方面对全员做好业务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的细致培训,另一方面耐心向企业做好解释和宣传工作。但是,面对新农村建设项目贷款资金支付流程和支取凭证审核操作上没有以往经验可以借鉴,在实践中结合贷款新规和农发行相关制定规定,边干边总结,摸索出了一套“花山支付模式”。一是合理分工,严控信贷资金支付流程,确保贷款资金用途合规。资金支付监管是防范贷款风险的关键关口,为了切实做好专款专用,在贷款资金支付使用时严格逐级逐笔审核。每笔资金支付需由2名客户经理审核签字后提交客户主管审核签字,最后由有权签批人审核签字通过后会计结算部门方可支付该笔资金。二是资金支取凭证审核。如花山项目资金支取依据:其一,凭花山公司内部的“合同付款支付审批表”。该审批表需列明相关合同号、工程进度、付款进度,以及本次付款金额,并经花山公司内部各个相关部门领导审批签字同意付款;其二,相关工程合同及发票;其三,严格按照农发行江夏区支行、花山公司和农商行化工新城支行三方监管协议支付农民拆迁补偿款,涉及到农民拆迁补偿款的需提供“个人拆迁资金开户通知书”,经花山公司和农发行江夏区支行双方盖章确认后农商行方可将资金划拨到各个农户存折中;其四,项目征地款主要是由花山镇各征地村与花山镇财政所签订委托收款协议,由花山镇财政所代为收款管理,征地款支付主要根据相关征地补偿协议及土地收储情况和资金需求申请等拨付资金,并由花山财政开具相关财务收据。项目实施以来,支行按照项目实施的特点和贷款新规的要求,教育全行员工努力克服怕麻烦的思想情绪,严格坚持根据项目进度和信贷投放计划分期分批签订合同,先后投放花山项目贷款15.66亿元,涉及借款合同6份,借款借据13份,资金支付审核488笔。按照贷款用途划分,分别支付拆迁征地及农民拆迁补偿款12.12亿元,工程款及其他3.54亿元;按贷款支付方式划分,贷款资金受托支付11.73亿元,自主方式支付3.93亿元,自主支付部分严格用于支付500万元以下工程款及拆迁款等零星支出,目前贷款累放额度中受托支付比例为77%,防范了贷款使用风险。从2010年9月28日第一笔贷款的投放至今,先后接受了总行监事会、总行客户三部、湖北省银监局等大大小小十几次的内外部门检查辅导,贷款投放及贷后管理工作均得到充分的肯定。

精细信贷基础管理,

第6篇:融资担保档案管理范文

关键词:房地产交易档案 功能 利用 社会化服务

中图分类号:F29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2-246-02

房地产交易档案是房地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房地产权属管理的前提和基础。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房地产交易已成为房地产管理的重心,对于预测房地产市场的走向、制定房地产调控政策、规范房地产权属管理、建立统一有序健康的房地产市场体系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如何充分发挥房地产交易档案的多重功能、提升其社会化服务水平,是当前房地产交易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谈些看法和意见。

一、对房地产交易档案多重功能的定位

房地产交易档案与其它类别的档案一样,具有着档案的基本功能:

1.保管作用。通过收集、整理、归类、装订,把分散、零乱的各种资料,集中统一管理,具有一定的保密性。

2.鉴证作用。通过查阅、复制档案,可以对某一事件、某一物品的有关情况,提供其真实存在或归属的证明。

3.编研作用。通过对档案所反映的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分析研究,形成对曾经发生过的事情的正确认识,对以后类似事情有引导、规范特别是借鉴作用。

同样,任何类别的档案,由于其自身内容和性质的不同,也必然会在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有延伸,形成自身独特的功能。就房地产交易档案而言,其功能也是多重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房地产权利人交易行为的保护功能。房地产交易是依法依规、按权利人的真实意愿进行的,其交易行为受法律保护,交易完成后各种资料统一归档保管,既使权利人的交易资料得到安全管理,又为权利人提供一定程度的保密服务,是国家和政府主管部门对权利人合法权益的有效保护。

2.对房地产权利人合法权益的鉴证功能。当权利人的房地产权属受到他人的质疑、侵害或形成纠纷时,房地产交易档案可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原始凭据;当权利人的房地产用于质抵、担保、融资或是转让时,房地产交易档案可提供合法的权益证明。同时,也可以为司法、纪检监察机关办案提供有力的佐证。

3.对房地产交易双方乃至更大范围提供的服务功能。在房地产交易之前,交易双方可先行对拟交易的房地产的有关政策和权属情况进行了解、查询或复制有关资料,为顺利实现交易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应在保护权利人隐私的前提下,通过一定的信息平台,为更大范围的人群提供房地产交易档案公开查询的服务。

4.对房地产交易市场动态的监测功能。房地产交易量大小,反映了市场的活跃程度。某一类房地产(如集资房、二手房等)交易的突显或低迷,反映了某一类房地产在政策调控下的现实状态;房地产抵押量的多少,则反映了金融政策的变化。通过对房地产交易档案作统计分析,可以对市场运行作调整,对于制定房地产发展宏观政策和规范房地产市场有着重要的决策参考作用。

二、目前房地产交易档案利用中的主要症结

随着房地产交易档案管理的不断规范,档案利用也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就房地产交易档案的功能发挥,特别是社会化服务水平而言,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很大差距。主要表现为:

1.缺乏统一的档案利用规范要求。尽管住建部门实行了房地产档案管理规范化考核,但仍然偏重于管理,突显的是“保管作用”和“保护功能”,对档案的利用则缺乏刚性要求。比如,既讲公开查询又讲要保密,但没有具体明确的类别和范围;具体到一宗交易行为,哪些应保密、哪些可当事双方查询、哪些可供公开查询、哪些可供司法机关人员和纪检监察部门查询或复制,没有具体的规定;再者,查询、复制的无偿提供与有偿服务如何区分界限,也没有统一的规定。

2.缺乏对房地产市场的动态监测。房地产市场的运行是否良好,直接反映在交易档案上。但从目前房地产市场的监测内容和方式看,主要是看商品房销售价格,很少有人从房地产交易档案方面作分析;调控房地产政策更多的是依赖于行政措施,从交易市场反映的内在规律作分析不够深入。事实上,也没有赋予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统计分析的职能,更不用说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和信息平台。

3.缺乏提供社会化服务的平台。服务是双向的,你能提供哪些服务、我需要你提供哪些服务,有了交流互通的平台,服务才能有针对性、有实际作用。现在房地产交易档案服务的社会化程度很低,主要就是交易双方办手续时查阅、复制有关资料,出于保密考虑其他人不能查询,提供的信息量很少,没有能与房屋买卖、租赁等中介服务融合形成一个大的平台。

4.缺乏与土地交易档案的有效整合。现行管理体制下,在一些较大城市和土地房屋统一管理的地方,房地产交易是整体进行的,但在中小城市,房产与土地整体交易严重受阻,房产交易与土地交易是由不同的管理部门负责的,各自按本身的交易程序进行,形成各自的交易档案,把本不应分割的一宗房地产人为分割,各自所管理的交易档案都不能反映出该宗房地产的全部交易内容,更谈不上发挥交易档案的功能和作用。

三、提升房地产交易档案社会化服务水平的现实途径

着眼于房地产交易档案的功能定位,分析目前房地产交易档案管理和利用中的症结,得出的结论是:必须充分发挥房地产交易档案的多重功能,从而提升其社会化服务水平。笔者认为,目前应选择和积极探索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应尽快制定实施统一的房地产交易档案利用规范。坚持“管用并重、服务社会”的方针和“保护中利用、利用中提升”的指导思想,由省级以上制定并实施房地产交易档案利用规范。应把握的原则:一是安全保密的原则。利用档案必须在保护权利人隐私的前提下进行,不得泄露权利人个人信息。二是分类界定的原则。应在规范中明确哪些档案、哪些内容可逐级公开,哪些数据应定期向社会公布,哪些档案的查询或复制是有偿服务。三是权责法定的原则。应当明确对于权利人或交易双方而言,涉及本人房地产权属的内容,可以随时或多次有偿或无偿查阅,对于司法机关、纪检监察部门可凭有效证明调阅档案;对于其他人凭有效证件可查阅无特定权利人的档案。目的就是,让查阅档案成为查阅人的一种法定权利,提供档案成为档案管理部门的一种法定义务。四是方便快捷的原则。设定的档案查阅或复制等利用程序,应便民利民、高效快捷,提高档案利用效益。

2.应抓紧建立完善统一的房地产交易动态监测和信息平台。立足于建立安全、全面、准确、及时、开放的房地产交易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寓保护、鉴证、监测、服务功能于一体,面向社会提供更全面、更及时的服务。具体来说:一是对房地产交易档案进行全息扫描。在交易申请受理时,即把申请人提供的各种资料进行扫描,办理中形成的审核资料和办理后提交的成果资料同步扫描,在纸质档案形成的同时,完成电子档案的建立。二是建立房地产交易档案电子信息库。对交易档案进行分类归档、电子编目,并吸纳房地产权属调查测量图形成果,实现坐标定位、图库一致。三是实现房地产交易档案公开查询。根据房地产交易档案利用规范的有关程序和要求,查阅人通过登陆系统网站查阅有关资料,属有偿服务的付费后可下载。四是实行房地产交易信息定期制度。对逐日交易情况进行,对每月、每季、每年交易情况进行分析,定期分析报告。同时,可对某一类房地产交易进行专题分析,为交易双方以及房地产主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3.应逐步建立和推行统一的房产与土地交易协调机制。从目前房地产管理体制的现状出发,因地制宜,逐步推进。比较稳妥的办法有:一是强化前置要件审查。严格按房地产管理法的要求,规范房产和土地登记程序,坚决制止和惩处不依法定程序登记发证行为,杜绝房产部门不管土地是否登记、土地部门不管房产是否登记现象,该哪个部门先登记的,后登记的部门必须作为强制性要件,否则不得登记。二是试点实行房产与土地登记联合会审办法。由同级政府行文明确,由先受理申请的部门作为牵头单位,另一部门作为协办单位,共同参与审核、共同勘测绘图、共同报请同级政府审批、同时颁发两证。这样既方便了办事群众,也各自保管了完整的房地产档案。三是逐步实现房产交易与土地交易的联网。在同级政府的统筹下,按照“数据共享、平台共建”的原则,实现房产交易与土地交易的网上同步运行,进而构建一站式的房地产交易网。

4.应加强对房地产交易档案的编研工作。档案编研的目的,是为了在更广范围内利用档案,使受阅者更全面地了解我国房地产交易的有关政策,交易市场运行情况,是一种更广泛的宣传和服务。通过编研成果的发行或,增进全社会对房地产交易的了解,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促进房地产交易档案的运用,从而提升房地产交易档案的社会化服务水平。

第7篇:融资担保档案管理范文

【关键词】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不良贷款

近年来,个人住房贷款在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的带动下获得了迅猛发展,个人住房贷款规模在银行资产中的比重迅速上升,不少商业银行也将个人住房信贷视为低风险的信贷品种,并将其作为信贷业务扩张的重点。下表显示1997—2001年5年间,我国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增加了近33倍,银行信贷资产权中提高了近20倍。

但在当前特定的金融市场环境下,个人住房贷款对商业银行来说,并不见得就是低风险的金融产品。在特定意义上说,当前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所面临的潜在风险还要高于其他贷款类型。事实上,个人住房贷款有面积分散、技术大、期限长的特点,潜在风险很大。如果商业银行不能对当前个人住房贷款面临的潜在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与控制,那么,未来个人住房贷款的快速扩张反而可能成为商业银行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风险源。因此,当前应当把完善个人住房信贷风险作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点。

一、个人住房贷款所面临的风险

(一)银行的流动性风险

对于银行来说,个人住房信贷等中长期贷款的快速增长和比率的迅速提高,可能会带来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无力为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提供融资,即无法以合理的成本吸收负债或以合理的收益变现实现资产来满足储户提取存款、客户合理的贷款或其他即时的现金要求而使银行遭受损失或引发危机的可能性。我国住房贷款没有实现证券化,银行房贷资产变现能力较差。同时也没有完善的住房二级市场,银行处置抵押房产很困难,流动性风险化解难度大。当贷款购房的概念普及以后,处置抵押房产的需求将强烈起来。

(二)个人的信贷风险

信贷风险是指借款人不按约偿还贷款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从信用风险的角度来看,个人住房信贷所带来的是借款人由于家庭、工作、收入、健康等因素的变化,不能按期或无力偿还银行贷款,被迫违约放弃所购房屋,从而给银行利益带来损失的违约风险。由于信息不对称,银行无法准确判断借款人是否诚实守信和是否具有持续的偿还能力。而中国目前个人住房贷款中的浮动利率制度,使得贷款者承担了相当大比率的利率风险,这使得贷款者在利率上升周期中出现贷款违约的可能性加大。

(三)贷款中的操作风险

从操作风险的角度看,由于缺乏必要的相关法律约束,再加上各大商业银行之间激烈的竞争,银行的房贷部门有时为了扩大其业务范围,竞相降低贷款人的首付比例,或者放松贷款人的审批条件。在操作过程中,没有严格的抵押住房登记制度,贷款的前台、与后台没有进行责任上的严格区分,对客户的资信情况没有进行严格把关。从当前的情况看,目前各商业银行在同一城市经办个人房地产信贷业务网点偏多,在授权不严格的情况下,贷款者可以在多家银行的经营网点同时申请小额住房贷款,一旦贷款人无力偿还,抵押物往往很难处置,资产无法分割,也没有相应的法律保障拍卖、折价程序的顺利实施。

二、完善个人住房信贷风险管理

(一)改善个人信用风险的识别与评估环境

较为理想的目标,当然是要着手建立一个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该体系的核心是个人信用制度,即能证明、解释与查验自然人资信,能够监督、管理与保障个人信用活动规范发展的一系列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制度与行为规范,包括个人信用登记制度、个人信用评估制度、个人信用风险预警制度、个人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个人信用风险转嫁等。这就需要设立专门的信用机构,信用授予人将信用消费者日常在金融机构和商业机构的信用支付情况连续地提供给信用机构,由信用机构将这些信息汇同来自司法、税务等机构的公众记录加以整理、分析,记入该消费者的历史档案,当授信人面对消费信贷申请时,可以从信用机构获得申请人的信用报告,并据此做出决策。由于信用机构的建立还有待时日,银行为了化解信用风险,必须在其审批个人住房贷款的过程中扮演好信用机构的角色,将个人信用作为考查的重点,设立相关的个人信用档案,这里最为关键的就是建立专业化、规范化、初具规模的数据库,为信用管理打好基础,对已有借款人以及贷款申请人违约的可能性做出预测,并建立信用缺失的预警机制,一旦发生信用危机,就可以立即采取补救措施。目前,我国的部分城市建立了针对本市居民的个人征信系统,实际上这些信息的采集对于进行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判断并不足够,同时,还应当鼓励个人信用信息在金融机构之间的共享,因为贷款人可能同时在不同的金融机构或者同一金融机构设立在不同地区的营业网点申请住房贷款,信息的共享使借款者更加高效、准确地做出决策。

(二)应积极鼓励商业银行采取市场化的手段转移风险

首先,逐步推行住房抵押贷款二级市场的建立,即房地产抵押债权转让市场,房地产贷款由贷款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创造出来以后,再转售给其他投资者,或者以抵押贷款为担保、发行抵押贷款债券的市场。通过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的衔接,提高银行资金的流动性,一方面,银行通过发行抵押贷款债券可以获得充足的资金满足个人信贷需求,另一方面,贷款的额度与债券发行量相匹配,分散了流动性风险一在此基础上,住房贷款的证券化应当提上日程。

(三)推进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其作用可以有效地分散和转移风险

住房抵押贷款经过证券化处理以后,发行的证券可以在证券二级市场上自由地流通转让,这样住房抵押贷款面临的各种风险均可以通过证券市场得到转移。另一方面以住房抵押贷款为担保发行证券之后,集中在银行的住房抵押贷款风险就被分散到众多的投资者手中,使每个参与者都能把风险控制在与收益对称的可接受范围内。由于抵押证券不以具体的房地产为标的物,而是一组房地产的组合所对应的住房抵押贷款集合,是一种住房抵押贷款的投资组合,个别违约或抵押风险就显得微不足道,因而可以有效地分散违约风险和抵押的风险,使损失得以减少。

(四)预警机制防风险

从完善和健全制度的角度出发,制定了《个人住房贷款操作规程》、《个人贷款档案管理规程》以及其

他各类相应的补充规定,将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具体操作标准化、统一化;从建立内部制约机制着手,严格按照信贷新规则的要求,执行审贷分离,落实贷款各个环节的责任人;从风险控制的角度出发,采取一些较为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如充分利用市房地资源局数据资料库提供的资源,以确保房地产交易的真实性、房产抵押登记的有效性;借助个人征信系统的资源,对借款人的资信情况进行调查,从源头上有效遏制了不良贷款的发生。

(五)推进房地产融资的多元化

目前,我国房地产金融以债权融资为主,股权融资比例较小,其融资格局较单一。根据统计估算,80%左右的土地购置和房地产开发资金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商业银行信贷。而在成熟的房地产金融市场上,房地产开发和经营的融资不仅有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两种基本形式,且在债权和股权融资一级市场以外,还存在着发达的证券化二级市场。推动房地产融资的多元化,有助于降低房地产融资对于银行信贷的过分依赖。

(六)提高个人按揭贷款的成数

这对购房者来说,肯定要增加个人承担贷款风险的压力,挤压一些个人住房虚假的需求。同时可以减小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不过,这些影响与作为不会太大。最为重要的是,近年来,国内一些商业银行个人住房信贷翻倍地增长,不在于按揭成数高低,而是对个人住房贷款审查往往是只是形式,例如,不管个人收入水平如何、信用如何,只要在律师事务所开出所需要的证明就可能办理。如果对个人住房贷款审核按银监会的指引执行(即个人住房贷款每月还款额不得少于个人收入50%),那么就可以把一些贷款条件不合格的人拒绝在外。这样做不仅可以让整个房子需求降下许多,也减少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可以面临的风险。

三、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管理需政策支持

第8篇:融资担保档案管理范文

(一)湖北省小额贷款公司信贷风险的现状

自2008年湖北省人民政府《湖北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暂行管理办法》正式在全省范围内开始试点以来,湖北省农村小额贷款公司一直坚持“小额、分散”的原则,为“三农”提供低成本和便捷的小额贷款服务,以满足“三农”发展的融资需求。但是,借款人的违约风险作为资金借贷市场普遍存在的非系统性风险,在面向数量众多、资信能力较差的农村群体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的小额贷款领域尤其明显。至2014年3月底,湖北省有小额贷款公司366家,去年累计投放贷款740.3亿元,但全省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占注册资本比例为92.73%,资金高位运营。①根据中联信、华创和融通等几家小额贷款公司的数据显示,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回收率大多只在50%左右,并且存在着骗贷的现象。这也促使部分小额贷款公司为满足经营需要铤而走险,采取非法集资、高息放贷及暴力收贷等非法行为。正是由于这种现象的存在,2014年7月湖北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联席会议办公室要求各市(州)政府组织针对辖内小额贷款公司非法集资、高息放贷及暴力收贷行为逐一进行现场检查,及时查处小额贷款公司的违法行为②,以规范小额贷款公司的运营。

(二)湖北省小额贷款公司信贷风险的成因

1.农村经济的风险性。湖北省小额贷款公司贷款的主要用于“三农”建设,其信贷风险与农村经济休戚相关。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生产项目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比较大,缺乏必要的抵押品,这就决定了农村小额贷款公司信贷业务的高风险和高成本。③另外,2008年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共同的《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规定将小额贷款公司纳入信贷征信体系,但是缺乏具体的方法和途径的规定,使得湖北省农村小额贷款公司难以实现对农村信用体系的信用征集和评级,不能对农村经济风险做好及时的防范。

2.缺乏贷款损失补偿制度。小额贷款公司本质上是普惠性金融体系理念的实践,普惠金融体系认同的是使所有需要金融服务的人,包括过去难以得到金融服务的更贫困和更偏远的群体都能得到各种应有的金融服务。④农村小额贷款公司作为农村普惠金融的典型代表,发挥着公益金融的作用,应该得到引导性专项扶持资金的支持,为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损失进行适当的补偿。但在实践中,除了浙江省等部分的省市出台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将小额贷款公司纳入政府“三农”贷款风险补偿的范围以外,包括湖北省在内的大部分省市还没有出台相关的文件将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纳入到农业贷款风险补偿范围中。

3.农业保险不完善。农业既是我国的基础产业,也是弱质产业,具有区别于工业和第三产业的特殊风险。目前,我国农业保险的法律保障体系薄弱、风险分散机制不健全和财政支持不足的问题使得我国农业保险业发展严重滞后,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无法有效化解农业生产中的风险。这一形势也使得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的信贷风险无法通过农业保险实现转移,导致风险积聚。

二、湖北省农村小额贷款公司信贷风险法律防范思路

(一)完善担保制度

1.物权担保制度。担保物权制度在现代经济交往中,对于维护交易安全,降低交易风险,满足融资与投资需求,发挥着其他制度所不容替代的作用。⑤完善物权担保的思路着眼于充分利用农户所有经济资源的交换价值,用以担保借贷债务人履行还款义务。根据我国《物权法》的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外,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抵押。由于缺乏有效的土地流转机制和流转市场,农户所有的大部分经济资源不得用于抵押,典型的物权担保难以实现。另外,农业生产收益权浮动抵押作为以农户现有的未来的生产资料与生产收益权进行抵押获得贷款的担保方式,具有风险难以预测和控制的特点,有待于实践的进一步检验。⑥

2.信用担保制度。信用担保,又称人的担保,是指债务人以外的第三人以其财产和信用为债务人提供的担保。⑦国际上在农村小额贷款公司信用担保方面的成功经验是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中的联保、互保机制,通过利用农村“熟人社会”的特点,利用农村人缘地缘和血缘等因素约束借款人的还贷。⑧目前这种制度在湖北省以及全国其他各省市的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已经被广泛运用以防范信贷风险。

(二)健全农业保险体系

农业保险是WTO《农业协议》的“绿箱政策”,不需要做削减承诺,是支持和保护本国和地区农业发展的重要政策手段,农业保险理应成为农业保护制度的主要形式。⑨农业小额贷款的主要投放领域是农业生产,风险主要来自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而农业保险以农业生产中的各种风险为保险对象,通过加快农业保险立法,构建完整的农业保险制度可以把小额贷款公司的部分风险转移到农业保险,从而降低小额贷款公司的信贷风险。

(三)建立违约风险补偿基金

风险违约补偿金是一项政府鼓励和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增加特定方向的贷款的引导性专项扶持资金,主要用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补偿和信贷风险控制奖励。根据《指导意见》,小额贷款公司是由自然人、企业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依法设立的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并不属于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能纳入政府小额“三农”贷款风险补偿的范围。但是,这样的规定与小额贷款公司的设立宗旨和业务方向不相称的,应该将涉农小额贷款纳入政府小额“三农”贷款风险补偿的范围。

三、湖北省农村小额贷款公司信贷风险法律防范措施

(一)农民组织组建动态联保降低风险

湖北省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具有灵活性高、方便快捷的特点,不同于商业银行以物权担保为主的授信方式,在授信模式的选择上以信用担保为主。因而,在完善担保制度思路的引导下,具体措施创新的重点应该放在信用担保方面。借鉴孟加拉乡村银行动态联保机制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农村村民自治组织的实际国情,可以采取由农民组织组建动态联保的方式,将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民组织相结合,在形成信用担保的基础上,实现小额贷款的充分有效利用,实现互利共赢。

首先,要通过小额贷款实现农民的组织化,实现稳定保证和互助合作。我国的农村经济以小农经济为主,具有分散性,农户个体的资信能力较差,难以达到农村小额贷款的担保要求。通过小额贷款的发放,可以使申请同类或者相关用途的农户个体形成以血缘和地缘为基础的,具有一定合作基础和担保能力的动态联保组织。对于农民动态联保组织的组织形式可以采取法人、合伙或者其他组织等多种形式。这样既实现了“熟人担保”的定型化,也有利于充分利用小额贷款的使用价值和担保价值。

其次,要建立可靠的农村信用体系,准确对农民组织和单个农户进行资信评级。由于申请小额贷款的单个农户通常不具备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的资信能力或者没有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的经验,信用档案的建立可以通过县一级和镇一级地方政府的协助对申请贷款的农户的经济状况和信用状况进行调查,建立资信档案,并通过全面对小额贷款的贷中和贷后管理掌握单个农户的生产信息,及时对资信档案进行更新。在进行授信过程中可以参照商业银行的个人信用评级方式进行,针对单一信用风险敞口设定授信限额。而对于农户组织的资信评级则根据农民组织的组织形式和紧密程度而参照相应的商业银行信用评级方式对农民组织进行信用评级和信用档案管理。

最后,要加强贷后管理,将农村小额贷款公司贷后的贷款用途审查和农民组织充分利用资金相结合。农户组建动态联保组织虽然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担保组织,但动态联保组织的功能并不限于担保功能,还具有自主创业、共同经营、创造财富的经营功能。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在进行贷后审查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资金和客户资源优势引导农民组织将资金用于生产技术培训、拓展销售途径等业务,并为农民组织提供必要的帮助。这既有利于贷后贷款用途的监控,防范信贷违约风险,也有利于农民组织的经营和发展。

(二)政府出资建立风险补偿基金补偿风险

目前,湖北省尚未将省内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的“三农”贷款纳入到政府“三农”贷款风险补偿的范围。根据走在农村小额贷款公司法律规制前列的浙江省2008年出台的《浙江省实施意见》,虽然“三农”贷款风险补偿金推出时面向的是银行业金融机构,但是政府应该将小额贷款公司纳入政府“三农”贷款风险补偿范围,由各地财政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按照“专款专用、结余留成、滚动使用、超支不补”的原则,用来鼓励和引导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加大对“三农”信贷的支持力度。

根据农村小额贷款公司“三农”贷款普惠性、高风险性的特点和国家鼓励和支持“三农”发展的政策和法律,湖北省应该将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的“三农”贷款纳入到政府“三农”贷款风险补偿的范围,由省内各级地方政府财政部门为农村小额贷款公司提供专项的配套资金,建立风险补偿基金。作为一项重要的风险补偿机制,政府出资建立风险补偿基金可以有效填补小额贷款公司贷款违约带来的部分损失,保持湖北省小额贷款公司的运营持续性,避免湖北省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因为信贷违约导致小额贷款公司资金链断裂,出现经营困难,甚至破产的情况。

(三)健全农业保险制度转移风险

农业保险作为一种分摊农业生产风险,消化农业生产损失的一种经济制度和通过农业保险合同建立的一种保险法律关系,对于转移湖北省农村小额贷款公司信贷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健全我国农业保险的关键在于建立和健全农业保险立法,用以指导和规范农业保险的具体运作。在保险立法上,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农业保险立法的成功经验,加快农业保险立法,明确农业保险的实施范围、保险费率和税收,区分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商业性农业保险,从法律上明确政府、投保人、保险人和被保险人之间在保险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要通过立法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通过社会保险对农业生产损失给以必要的补偿,并增强农业生产的抗风险能力。同时,要鼓励商业性保险机构拓展农业保险业务,引导商业保险业务向农业生产领域延伸。有条件的省市和地区还可以建立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保险公司和合作经营的农业保险公司,从事农业保险业务。

注释

①湖北将试点小额贷款公司发行私募债券补充可贷资金,http://hubei.gov.cn/zwgk/rdgz/rdgzqb/201404/t20140414_496341.shtml。

②关于严格加强小额贷款公司管理的通知,http://hbxdxh.com/xwdt/tzgg/36657.htm。

③参见邬枫.《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的法律控制研究》,载《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年第26期。

④杜晓山等著.《中国公益小额信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1版,第1页。

⑤陈本寒著.《担保物权法比较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页。

⑥罗一涵,王立.《小额贷款公司法律问题研究》,载《法制与社会》2009年10期。

⑦马俊驹,余延满著.《民法原论》(第四版),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547页。

第9篇:融资担保档案管理范文

关键词:产业集群;小企业;信贷;互助担保基金

文章编号:1003-4625(2011)08-0024-06 中图分类号:F830.39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2009年,全国工商联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进行了专门调研,并指出融资难已经成为我国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制约。近年来,基于小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或专业市场,凭借其空间集聚优势、专业化分工以及根植性等特征,在世界范围内逐渐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随着产业集群的不断形成与发展,银行开始关注起产业集群,并尝试利用集群内部天然的信息互通机制和道德约束机制来解决小企业在融资中透明度低、资信度不高、有效抵押不足、交易与监管成本高等问题。目前,已有多家银行以各地的产业集群为平台创新出多个小企业的贷款品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小企业的资金需求。然而,随着业务的推进,集群内的小企业组合成立的企业间的联保互助或核心企业担保等相关贷款保障措施,在当前的运行机制下,并没有充分发挥信息公开和互助担保的作用,从而未能真正满足银行在信息量与融资保障方面的需求,乃至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有感于此,本文对广东省产业集群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以产业集群融资情况为切入点,并以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对产业集群发展小企业贷款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作进一步分析,在总结前人对产业集群担保情况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基于产业集群平台的小企业融资的制度与产品的创新与改进,破解当前我国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以促进银行、小企业和产业集群三者共赢局面的实现,并进一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广东省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及其融资情况

(一)广东省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

广东的专业市场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发展迅猛,具备一定生产规模和能力水平的各类产业集群达123个、各类商品交易市场达6000多家,专业市场及其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广东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和重要竞争优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广东省具备一定生产规模和能力水平的各类产业集群共123个,其中规模较大、水平较高、产业配套较完善、有一定知名度的有75个,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电气机械及专用设备、纺织服装、金属制品等行业,年产值50亿元以上的有45个,年产值100亿元以上的有24个,产业集群总量及销售规模在5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目前,在广东珠江三角洲的404个建制镇中,以产业集群为特征的专业镇占了1/4。如佛山南海西樵(纺织印染)、盐步(内衣)、中山沙溪(休闲装)、东莞虎门(服装生产和贸易)、大朗(服装)、云浮罗定(针织)、佛山石湾(陶瓷)、南海南庄(陶瓷)、顺德三镇(伦教、龙江、乐从)(家具)等。

从市场成交金额来看,除广州(占比为36%)和深圳(占比为18.07%)外,在小广东19个地区中,佛山地区专业市场成交金额位居小广东榜首(占比高达11%),茂名和东莞占比均为5%,珠海、汕头、江门和中山占比均为3%。

从亿元交易市场成交金额分布情况来看,除广州(占比为49%)和深圳(占比为11%)外,在亿元交易市场成交金额分布情况中,佛山地区较为突出。从交易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看,经过近几年的规模扩张和数量型增长,亿元市场正日益转向批发主导型和专业化。2008年以批发为主的亿元市场有197家(占比为58.98%),但其成交额为2884亿元,占亿元市场总成交额则高达82.44%;以零售为主的亿元市场只有137家(占比为41.02%),但其成交额为614.4亿元,仅占17.56%。交易市场以生产资料为主的特征比较明显。

(二)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的产业集群平台的小企业融资现状

目前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对产业集群的小企业贷款已先行先试,其针对产业集群的小企业经营特点,基于产业集群对小企业的融资模式进行了创新,围绕广东省各类、产业集群、工业园区及优质服务项目等,根据不同的特点精心创新设计出解决产业集群内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各类产业集群贷款品种。

截至2010年末,该行创新产业集群小企业贷款品种共23个,基于产业集群的小企业贷款余额共46亿元,占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全部小企业贷款余额(580.8亿元)的7.92%,其中担保方式多以保证(联保、核心企业或市场管理方担保)、小部分抵押为主,信用方式的贷款为零。总体上,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产业集群小企业贷款的信贷质量优秀,不良贷款率为零,贷款风险可控。从其分布情况来看,该行的产业集群小企业贷款主要集中在中山(10.7亿元)、惠州(7.4亿元)、珠海(5.7亿元)、广州(4.1亿元)、湛江(3.2亿元)等五个城市,贷款合计31.1亿元,占全部产业集群小企业贷款的67.61%,地区分布较为集中。总体上,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在产业集群小企业贷款业务的发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整个行业的发展相比较,在规模上仍然具有升级发展的巨大空间,在担保方式上仍需进行不断地创新,以满足小企业的银行融资需求。但该行的产业集群平台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在产业集群担保方面仍有所缺陷,虽然小企业自发性地成立了企业之间的联保互助措施及市场管理方或核心企业进行担保,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部分企业的贷款问题,但受制于联保的临时性组合、市场管理方的担保额度有限等因素影响,在整体的制度方面,尚未形成全面的互助保障机制,从而限制了银行的业务空间。

2.在公开信息及担保制度保障方面仍然有所欠缺,目前产业集群内的信息搜集相比以前更加容易,但仍未能真正满足银行的信息量及融资保障需求,主要体现在信息交换不充分(银行不够清楚企业的经营、企业未能熟悉银行的产品和流程),从而未能整体提升以专业市场为主的小企业产业集群的竞争力,银行对此仍有所顾虑。

(三)基于产业集群小企业融资的启示

基于产业集群发展小企业融资具有以下的优势:

1.增加企业经营信息的对称性。集群内的众多企业围绕着某一系列的产品或服务发展,区位集中,产业特性明显,且企业间业务往来频繁,信息共享度高;同时,集群有着行业协会、商会、市场管理方等能促进企业自律、合作与发展的非官方组织,有利于银行收集与掌握有关企业的规模、财务状况、资金需求情况等信息,从而减少信贷的逆向选择。

2.改善融资规模不经济的状况。集群内众多的企业具有经营的同质性、合作的紧密性以及交易对象的相对稳定性,因此,基于集群的担保融资,对银行、对企业都有改善融资规模不经济的效果。对银行而言,贷款的交易成本降低了。对企业而言,基于

集群的担保,能协助企业以较少的成本获得较多的融资款项;而融资款项的获得,又能协助企业进行专业化技术的引进、服务的升级,进而促进产业的发展;产业的发展最终带来的便是集群内企业所独享的外部经济与范围经济。

3。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1)减少企业的违约风险。集群的内部约束机制能有效地规范企业的信贷行为,使得重视长久发展的企业不会轻易地做出违约行为,以避免高昂的迁移成本。(2)转换个别企业风险为产业集群的系统风险,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分布在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上,供应链和价值链将它们有机地关联起来,企业个体的发展与集群整体的发展之间就形成了较强的相关性,产业集群将企业个体的风险部分地转化为企业群的风险。而产业的发展有着自身的特殊周期与规律,具有一定的可预测性,因而风险便更容易把握和规避了。(3)企业抗风险能力的提高,因为有整个产业环境作为依靠,企业有着更高的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经营状况发生变异的系数较小,倒闭率也相对较低。(4)具有事后弥补机制,灵活的产权及设备转让市场,为银行的信贷提供了事后的风险弥补机制,许多专业性的抵押物在集群内部比较能实现再使用的价值,所以,在中小企业无力偿还贷款时,银行可将其抵押物直接出售给集群内的其他企业。

4.增加银行收益。对集群内的中小企业贷款,银行可对贷款利率做一定范围内的上浮;同时,利用集群内企业间的密切联系,通过同行拆借、延缓支付等手段,达到资金在产业链上的放大效应,继而通过商业银行的货币乘数效应进一步扩大资金的效用,以最终达到区域经济的较快增长与银行收益的较大提高。

通过上述分析,由于产业集群具有机构系统性、空间集聚性与关联性、专业化特征明显的优势,以此发展产业集群融资具有减弱信息不对称、改善融资规模不经济等比较优势。随着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提高,风险管理手段的加强,银行通过发展产业集群融资具有自身内源性发展的必要性,其具体作用主要为:

1.有效拓展小企业金融资源市场。产业集群给银行的小企业金融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可深入挖掘的巨大潜力和广阔空间,通过发展产业集群融资,以信贷业务为发展推手,能够以此切入企业的结算业务、中间业务等各项银行业务,从而整体带动银行的综合业务的发展,拓展整体的小企业金融市场,拓宽客户基础。

2.有利优化银行信贷结构。近年来,银行的信贷投放大多集中于政府平台企业或具有政府背景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银行贷款出现贷大户、贷款期限长、贷款集中度高的特征,银行的信贷结构整体有所失衡,因此,迫切需要对自身的信贷结构进行调整,通过发展产业集群融资,能够形成银行大中小信贷客户协调发展的局面,有效拓展贷款户数,并以此带动信贷结构的调整。

3.有利于节省银行的资本占用。从资本消耗的角度分析,同样的贷款规模下,投向项目贷款消耗的资本是投向贸易融资的4倍、小企业贷款的3倍、流动资金贷款和房地产贷款的2倍。从资本回报的角度分析,占用同样的经济资本,投向小企业的回报是投向项目贷款的5倍,是投向房地产和一般流动资金贷款的2倍,投向贸易融资的回报更高。因此,发展小企业业务更有利节省银行的资本占用,提高资本回报。

4.有利于银行产品创新。但产业集群内的小企业其经营相对稳定,具备一定的现金流量,银行可以通过控制小企业的现金流和第一还款来源为抓手,对产业集群进行了融资创新探索和尝试,以专业管理和产品管理为突破,进行有着重点的产品创新,从而开拓小企业业务。

三、产业集群融资担保模式的对比分析

目前,国内采用的产业集群融资担保模式有市场管理公司担保模式、核心企业担保模式、网络融资平台模式、小企业联保模式、企业间轮流信用模式及互助担保融资模式等。由于产业集群内的小企业实力不强,从银行的经营角度出发,在能够锁定小企业还款来源的基础上,仍需通过控制部分第二还款来源,提高企业的风险违约对价,进行实现整体控制风险的目标。通过对国内、外产业集群融资担保模式的研究分析,核心企业担保模式、企业间轮流信用模式、互助担保等模式各自的优缺点都较为明显,难以形成真正的规模化效应,并解决企业单个成本高的问题。

从银行角度来看,银行需要解决的是信息不对称、单位成本高企、能够适当取得第二还款来源以提高违约对价等三个方面的问题。以产业集群的小企业为载体,建立互助担保基金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1.产业集群具有互,为产业集群互助担保基金的推出奠定主体基础。由于产业集群空间的集聚性与关联性,集群内的企业存在较高的相关性,更重要的是企业群体具有基本一致的商业价值观和集群品牌维护意识,同时企业群体处于特定的网络环境,存在较强的协作机制,从产业集群平台提出的信用互助协会等互助担保措施可见产业集群整体具有良好的互助文化基础,只要运用得当,即可转化特点为集群优势。

2.近年来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为产业集群互助担保基金创造组织条件。企业整体集中在某一物理空间,形成地理范围的集中及集群内稳定的交易关系、物流、信息流的协调合作,产业集群一般都有其协会或市场管理方,从而为互助担保基金提供了组织和制度基础,为互助担保基金的建立和运行提供有利条件。

3.小企业发展力量的壮大及其中短期的融资需求特点,使建立互助担保基金成为促进发展的客观现实需要。产业集群的不断发展扩大,以及小企业经营实力的提高,要求提高互助担保的风险保障程度。但由于商业性担保机构的综合费用较高,产业集群的小企业对短期资金的需求占比较大(60%-80%),融资主要目的也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从而变相加大企业的负担。因此,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拿出小比例的资金,在不挤占企业营运资金的情况下,组建互助担保基金,促进企业解决贷款问题,具有现实需要及可行性。

总的来看,基于产业集群、通过制度设计而成的小企业互助担保基金,以机制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吸引多方资金、引入银行监督运营机制,能够从基本上解决担保额度的问题,取得银行、企业、基金平台三者的信息分享,通过银行监督基金运营、基金平台监督企业信用情况,从而取得整体规模化经营的效果,克服其他担保模式的缺点,实现地方经济、产业集群、基金平台、银行、小企业多方的共赢。

四、基于产业集群的小企业互助担保基金模式设计

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银行对第二还款来源的要求以及银行出于规模化经营、节省成本的要求,使资金的供需双方难以真正形成业务对接。因此,以互助担保基金作为桥梁,进行制度化设计,以此扫清银行、小企业之间业务对接的阻碍,使两者的业务得以发展。

(一)设计的原则

作为链条连接的纽带,互助担保基金具有捆绑银行与产业集群会员企业,并形成一个经营共创、利

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的作用。因此,小企业互助担保基金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1.可持续发展原则。互助担保基金是可以不断成长壮大的,能满足集群内企业数量增加、贷款规模增大的总体的贷款担保要求;2.信息互通原则。互助担保基金可以成为产业集群、企业、银行的信息共享以及沟通平台;3.具有有效筛选能力。互助担保基金应该为银行提供一个企业的信用评判标准,并增强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要求;4.简化原则。通过缩短业务流程或提高风险容忍标准,达到满足企业及银行的业务效率要求。

(二)运行的原理

互助担保基金是立足于小企业本身的现状和前景,实行市场化和企业化运作,有利益共享、风险分担的特点。互助担保基金的设定的目标为:短期内是在有效控制担保风险和运营风险的前提下,更好地为产业集群的小企业贷款提供信用担保,打通产业集群的融资通道;长远目标则是努力提高产业集群内小企业的整体素质,实现产业集群平台与小企业共同成长,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高社会整体的信用水平,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吸引银行、再担保机构、再保险机构进行投资,形成多方风险共担。互助担保基金的具体运行原理为:

互助担保基金是一种参与主体多元化的复合式专家型担保基金,它以产业集群为基础,以自愿、互助与互利为原则,为集群内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由专家管理团队进行经营。以投资主体的流动性、资金在一定条件下可自由进入和退出而构成其开放性,以基金持有企业之间的相互提供信用支持而构成其互,帮助解决产业集群内小企业的银行贷款问题。

互助担保基金的最高权力机构为基金委员会,负责决定基金的重大事宜,制定章程和管理规范,聘请专业基金管理团队负责基金的运行管理,进行担保的风险管理,并接受基金委员会的监督考核。同时设立执行委员若干,其中必须有一个席位由银行派人参加,以银行的专业性监督基金的运营。建立一个参与各方能够实现信息共享、互动的平台,规范基金平台的经营,加强行业自律和企业经营的信用约束。引入再担保或再保险、政府资金的补贴,加强风险补偿能力,提高银行贷款保障性。通过一系列的规范化运营,控制信用风险,通过低费用实现互助、互惠,以信息的共享及有效的监督实现参与各方的互利,以此,吸引更多产业集群的小企业参与,实现参与各方的协同发展,整体促进产业集群的扩大发展。

(三)互助担保基金的基本构成

1.互助担保基金的参与主体

(1)发起人:可以是产业集群的市场经营者或产业集群的核心企业,也可以是政府主管的企业,作为发起人其本身的资本实力较强,在当地具有一定的政府基础,能够利用政府适当理顺部分关系,也可以成为当地政府对当地经济的一种间接调控手段。

(2)参与企业:为产业集群内的小企业,成员企业主要选取产业集群内信誉良好、无不良信用记录,具有良好的还款意愿及还款能力的企业。

(3)协作银行:协作银行主要是作为银行信用的提供者,并为互助担保基金经营者、产业集群内的小企业提供金融产品培训、风险培训等服务。协作银行一般可根据产业集群的经营情况、集群内企业的经营状况、信用情况、担保基金的发起人实力和对其的支持力度情况,给予5-10倍的担保基金扩大倍数用作贷款担保。

(4)再担保机构或再保险机构: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可引入再担保机构或再保险机构对互助担保基金给小企业提供的担保作反担保或再保险,降低银行贷款风险,提升银行、基金平台和产业集群的整体运营信心。其费用可通过沟通协议,按低要求执行,减轻整个基金平台的负担,并推动互助担保基金的发展。

2.互助担保基金的资金构成

(1)基金的担保投入资金。该部分资金由各成员企业按其经营意愿及准备贷款金额的比例投入,作为对外担保的运营资金。在成立之后,可以吸引新的产业集群小企业进入,形成不断补充担保认购的资金。

(2)基金的对外担保收入。为维护互助担保基金能够正常运作,确保担保基金的日常经营的资金需要以及对风险资金的计提需要,担保基金对外担保可按企业贷款金额2%的担保费率向担保企业收取一定的担保费,用于担保基金的日常经营维护以及提取基金对外担保的风险准备资金等。同时,基金可以通过有效的调研分析,为企业有偿提供行业分析、企业分析报告等各类报告来增加基金收入。

(3)基金计提的风险资金等。担保基金计提的风险损失资金准备资金是担保基金平台风险缓释的第一道防线,一旦企业违约,可用损失准备金先期用于偿还。因此,担保基金计提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按当年担保收入的5%提取,担保赔偿准备金按不低于年末担保余额1%提取,按税后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风险准备金(达到担保余额的10%后可不再提取)。

(4)接受的捐赠。互助担保基金能够接受政府、社会团体或个人赠予企业的资金或资产,按照捐赠者的意愿运用资金或资产。

3.参与企业的准入要求

担保基金成员企业的准入至关重要,为此对参与企业的选择仍需设定条件,即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成长性、具有一定的现金流量,在需要时能够提供合法的财产抵押或其他反担保方式的小企业。其准入方面基本要求如下:

(1)主要经营者具有本地户口、从事该行业满2年(含)以上且无不良嗜好;(2)银行信用等级为A级(含)以上,经营状况良好;(3)产品质量和服务较好,履约记录良好,与上下游客户具有良好稳定关系;(4)行业协会会员优先,经营良好,盈利能力强,以往没有发生因货款问题而涉及诉讼或贸易纠纷问题;(5)有义务提供必要的、真实的经营资料。

4.产业集群贷款预算总额及互助担保基金出资比例

互助担保基金成立之前,应该先对产业集群内小企业的贷款预算总额情况进行摸查,首先估算各个成员企业年度预计所需的贷款需求,然后汇总得出产业集群的贷款总需求,确定产业集群内小企业的贷款担保所需要的初始投入的基金规模。互助担保基金每年初,需要对贷款预算总额进行重新估算,根据贷款需求的增减变化情况补充资金额度。

一般情况下,互助担保基金的发起人其出资比例可适当控制在5%-15%之间,其余资金缺口部分可由按成员企业各自的融资需求的规模比例进行确定,若某个成员企业临时贷款需求增加而其担保基金额度已用的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自己补充担保资金的方式,并注入担保基金内作为保证金为其新的贷款进行担保。

(四)互助担保基金的运行与管理模式

1.互助担保基金的进入和退出

互助担保基金有新的成员企业申请加入时,将先由银行对申请加入的企业进行严格的审查,包括该企业资产情况、经营情况、债务偿还状况以及信用记录等,除首批成员企业之外,以后加入的成员企业必须要有至少两个成员企业为其推荐,才允许其加入,严格把好准入关口。

互助担保基金根据企业的还款记录,动态调整

各成员企业的信用等级,对还款情况良好的成员企业予以提高信用等级;对出现不良还款记录的成员企业,降低其信用等级,并通过信息平台进行公布,实现成员企业之间的相互监督,促进整体水平的提高。对累计出现3次不良记录,将被要求强行退出基金。退出时须向基金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须在履行还本付息全部责任后方可提出退出申请,经基金委员会批准后方可办理退会手续,并收回原来投入资金。

2.互助担保基金的信息平台

互助担保基金须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成员企业按照要求提供其相关的经营信息和信用信息,该信息数据存入数据库并建立成员企业档案,并以此设立一个能够互动、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为互助担保基金参与各方提供信息,并且各参与方能够将自身掌握的信息进行,促进信息交流与互动,形成基于网络的统一管理,进一步促进基金的规范化经营和有效的信息。同时基金信息平台须将成功贷款的企业情况录入管理数据库,在贷款到期前十天,由系统自动发出提示信息,督促成员企业还款。

3.互助担保基金的组织架构

互助担保基金借鉴商业性担保公司的运作模式,采取“有限合伙制”的公司形式,以非盈利性为目的(该非盈利是指收取的费用,用以覆盖基金的日常运营以及提取风险准备金等基金支持运作费用),并以基金的份额对担保的贷款进行有限的风险总额承担,利用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确保担保基金在成员企业及基金会管理层的领导下和赋予的权利范围内进行运作,确保独立自主。所有投入资金统一管理并进行登记造册,委托银行进行资金监管,全部用作担保,全部进行封闭运行,确保能够专款专用。

巨助基金的组织机构可以由基金委员会、执行委员、理事长(或总经理)、下没基金管理部、风险管理部、担保业务部、财务部等部门组成。

4.业务办理流程

巨助担保基金的担保业务风险控制层次由担保业务部、风险管理部和风险评审委员会组成,其中:担保业务部负责营销、保前调查和保后检查;风险管理部负责资信审查和产品开发,保后监管,档案管理。风险评审委员会由总经理、副总经理和部门经理组成;其中总经理拥有一票否决权,但对审查否决或者其他委员集体否决的项目没有赞成权。业务办理流程一般为:担保申请、实行两人调查、审保分离、专家审查、集体决策、定期跟踪、资产分类、风险预警、有效识别、防范化解风险。

担保违约处理流程:对不能在规定期限内偿还贷款的,由互助担保基金代偿后,基金可给予企业一定的宽限期,并由专人进行追缴清偿,同时通过分析企业的资金问题,帮助其解决问题,提高偿付能力。对经过努力仍无法偿还的企业,作贷款违约处理,有反担保物进入反担保物的处置程序,反担保物争取在产业集群内部进行消化,尽量提高其受偿率,同时在信息共享平台进行信息。

5.基金的使用、担保与管理

(1)基金的使用。互助担保基金由总经理具体负责互助担保基金的经营管理,并接受基金委员会的监督,并对资金的保管、申请使用流程、信用担保、信用评估、逾期违规处罚、资金回收、风险责任和产权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形成了程序化、制度化的风险控制和制约机制。通过制度保障,确保了互助基金的运作透明、操作规范,担保审批公开透明。避免基金管理上的不作为、挪用以及其他增加信贷成本和风险行为的发生。

(2)基金的担保。对成功贷款的企业,基金须及时划转保证金到银行指定的账户,为保证互助担保基金能够及时代偿,基金须保证一定的流动性(如可按担保贷款总额的5%左右),其他资金可在不影响安全性的情况下,购买国债、银行理财产品,确保资金不贬值。互助担保基金按担保金额的1%-2%之间,根据成员企业贷款期限的长短及贷款金额的大小,按照企业贷款风险程度收取担保费用。对出现代偿的企业,按照贷款期限的长短及贷款金额的大小收取贷款金额2%-3%的代偿费。

(3)基金的管理。基金对外担保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明确各个工作岗位的责任,每笔担保业务均形成全过程的运作记录,建立考核制度的绩效评定系统,并将其与收入分配,惩罚制度挂钩,形成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规避基金的内部风险。并通过建立独立的审计制度,形成权力的制约机制,防止造成基金低效运作的现象。同时,基金委员会须在每年3月31日前,对担保基金的经营运作情况、上年度业务报告及经费收支结算,本年度业务计划及收支预算等进行审定,形成定期的监督制度。

(五)互助基金的风险管理机制

互助基金的风险管理可先通过业务流程控制和制度建设,以规范业务流程和员工行为,对担保企业实行双人调查、审保分离、专家审查、集体决策、定期跟踪、资产分类、风险预警等,建立在保项目风险预警体系,对担保项目实施全程风险控制,完善操作管理机制,实施总经理负责制。建立保前双人调查、保中独立审查、保后专人监控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的业务操作流程和内控机制,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内部稽查制度,实施全程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