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枸杞的功能范文

枸杞的功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枸杞的功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枸杞的功能

第1篇:枸杞的功能范文

0引言枸杞多糖(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LBP)是传统名贵中药枸杞子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良好的调节免疫、抗肿瘤、抗辐射、降血糖、抗氧化等作用. 研究[1]发现,LBP对实验性糖尿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本实验使用硝普钠(SPN)直接作用于小鼠胰岛细胞NIT1,通过给予不同浓度的枸杞多糖,观察LBP对小鼠胰岛细胞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小鼠胰岛细胞NIT1(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实验室提供);LBP(纯度31.9%,宁夏农科院枸杞研究所);SPN(北京双鹤药业公司);小鼠胰岛素放免试剂盒(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研究所).

1.2方法NIT1细胞用含150 mL/L胎牛血清的DMEM低糖培养液培养,分为对照组;SPN组(终浓度40 mmol/L);LBP 200,400,800 mg/L不同浓度+SPN组. 培养24 h后,对上清培养液和细胞进行检测. NIT1细胞按3×104个/孔,置于96孔板,分组处理如上,采用MTT法在波长490 nm处测各孔吸光度A值并检测细胞增殖活性. 用终浓度为2.8 mmol/L,16.7 mmol/L无血清葡萄糖培养液进行葡萄糖刺激胰岛素释放,1 h后收集上清培养液,采用放免法测定各组胰岛素含量. 操作按SOD,MDA试剂盒说明进行,分别于550 nm和532 nm波长处,1 cm光径测定各组吸光度值,并计算SOD活性(103U/L)和MDA含量(μmol/L). NIT1细胞按3×105个/瓶,接种到50 mL培养瓶,分组处理同上,操作按NO试剂盒说明进行,于550 nm波长处,0.5 cm光径测定各组吸光度值,并计算NO含量(μmol/ L). 用流式细胞仪与碘化丙啶双染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 所有数据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P

2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PN组细胞增殖活性和SOD活性下降,高糖刺激胰岛素分泌显著降低;NO含量、MDA浓度和细胞凋亡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2型糖尿病与氧化应激之间关系密切,在高糖、脂质及多种细胞因子致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NO成为介导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的重要介质[1]. 本实验中,外源性NO供体SPN在40 mmol/L浓度时能够明显降低胰岛细胞SOD含量,并使NO,MDA含量升高,降低胰岛细胞增殖活性,增加细胞凋亡率,使胰岛细胞分泌功能受损. 这提示过量的NO可能通过增加氧化应激产物、降低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对细胞直接或间接损伤来影响胰岛细胞的功能,这与2型糖尿病发病过程中NO的过度表达和氧化产物增加的研究结果一致.

有研究[2]表明,LBP具有较强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的能力,还发现LBP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病变和四氧嘧啶致大鼠糖尿病模型的血糖改变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3]. 本研究发现,LBP各浓度组可以有效地抑制SPN引起的胰岛细胞功能和氧化损伤指标的改变,随着LBP剂量的增加,其保护作用增强,说明LBP具有清除过量自由基、降低脂质过氧化程度,并能降低SPN对胰岛细胞功能的损伤作用,这与LBP使四氧嘧啶致大鼠糖尿病模型血糖降低和LBP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病变的研究结果存在一致性. 提示LBP能够提高胰岛细胞的抗氧化能力,改善胰岛细胞分泌功能,对外源性NO引起的胰岛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但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宋春红. 一氧化氮在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5,21:88-89.

第2篇:枸杞的功能范文

关键词:企业 政工干部;沟通能力;思想政治

一、企业政工人员加强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分析

企业政工人员主要职能是做员工的思想工作。在日常工作中,由于员工群体在性格、文化、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使得政工工作要动态掌握员工的思想动向、情绪变化、共性诉求,运用灵活、反复、综合的方法妥善处理问题。这种工作性质,要求企业政工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所谓沟通能力,是指人的多角度的思维方法、思维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政工人员的沟通能力非常重要,善于与员工沟通,能够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就会在工作中打开局面,赢得宽松和谐的生产经营氛围。优秀的政工人员能够吸引员工的注意力,选择适当的时机把领导班子决策信息及时传达给员工,增强企业群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沟通需要双方的真诚。如果没有真诚作为基础,沟通就无从谈起。结合我们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沟通既是宣传党的方针和政策、贯彻企业制度、措施的方式,沟通也是解决员工群众的思想问题和心理,赢得群体的理解和响应,进而提高工作的积极性。政工人员往往是沟通的主动方,具有明确的沟通目的和企望达到的目标,因此,政工人员的真诚尤为重要。

卓有成效的沟通,能够使得工作事半功倍。首先,政工人员要有较高的政治站位,要有较高政策理论水平,对党和国家及上级的方针、政策有比较透彻的理解,对班子决策有深刻的领悟,能正确把握员工思想上的疑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其次,政工人员要有较强的调查研究、综合分析的能力。企业员工是一个复杂性、多样性、情绪化的群体,这就决定了沟通需要常态化、科学化。因此,政工人员要实现与员工的有效沟通,就必须动态地掌握员工的思想状况、群体诉求,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解剖、汇总,提出应对策略或是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三,政工人员要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尽管与员工沟通的形式有许多形式,但面对面的语言沟通是最普遍的,也是基本功。要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政工人员要反复与员工摆事实、讲道理,实现有效沟通。这种时候,没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大道理讲不到点子上去,论据不够充分,讲话逻辑混乱,就很难引起员工思想感情上的共鸣,甚至会遭到员工的嘲笑。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交际的一门艺术,良好有效的沟通,需要高度的技巧。平常在工作中,我们党委的同志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同样的一件事、一个理儿,同样的沟通对象,但在不同的时机、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方式或是换不同的人去沟通,效果往往不一样,有时甚至出现截然相反的情况。

以上可,企业政工人员的沟通能力和沟通方式在处理企业与员工之间关系中的重要作用,政工人员的沟通与协调是处理企业中各种矛盾最为简便有效的一种方式。

二、企业政工人员提高沟通能力应该注意的问题阐述

作为政工人员,要注重培养和练就良好的沟通能力,结合工作实际,笔者认为要重视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沟通要学会把握时机。员工在不同的心境下接受他人的观点、意见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因此,政工人员选择沟通的时机时,要充分考虑到沟通对象的心境。一般来说,在对方心情轻松愉快的时候,在对方急需了解某种信息的时候,双方进行沟通的是最合适的。比如,我们在企业搬迁这个问题上,事先向职代会讲明搬迁后企业发展前景,并在员工三三两两地急于打听政策时,政工人员分头到车间、班组与员工沟通,对有些女同志提出的上班路远、哺乳时间等问题一一解答,使得企业搬迁工作上下一心、全员支持。

第二,要耐心地做倾听者。有的政工人员存在着这样不足:工作中有急躁情绪,沟通中不能做到积极倾听,先入为主或有偏见;按自己的思路去思考问题,而忽略员工的建议或意见;认为自身的能力高于对方,喜欢掐着腰说教展现自我。这样与员工沟通收效甚微。乐意倾听、耐心倾听,意味着尊重对方的。有时员工对企业的某项决策、某项工作或某个领导心存不满、心里郁闷时,我们政工人员让他痛痛快快地倾诉出来,给他一个释放心理压力的机会,他会觉得好受许多,原先的牢骚怪话也会减少。此时,我们政工人员再做思想工作,员工阻力就会小很多,通过沟通消除误会和隔阂。

第三,要运用多种沟通方式。在企业里,我们有切身的体会: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会心的点头…都可能是一次成功的沟通,运用得当,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当员工对企业、对管理者有误解、面对面的交流可能造成尴尬的时候,政工人员可以试着给员工发微信、发短信,还可以运用找人代以传达,让员工的亲人帮助做工作等形式。特别是,政工人员在与人面对面沟通时,还要注意说话要顾及员工的面子,只要对方稍有改进即加以鼓励,嘉勉要诚恳、赞美要大方,既要给员工台阶下,也要给员工树形象。企业员工上千人,群体差异性大,只有根据不同的人、找出共同语言和共同情感的结合点,我们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通过有效沟通营造和谐共赢的企业文化。在企业多年的实践中,我认为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沟通开始。

第四,要善于创新沟通手段。在网络环境下沟通并不是以面对面的单一沟通方式存在,基于企业各种现实因素的考虑,政工干部要善于利用网络平台与员工进行沟通,以此增强沟通的实效性。例如传统的面对面沟通可能会因为涉及的内容比较尬尴,而影响沟通的效果。如果依托微信、微博等媒介则可以消除该负面影响,从而让员工与政工干部可以畅所欲言的进行沟通。同时利用网络平台还可以提高沟通的时效性,能够及时掌握员工存在的问题,便于政工可以快速的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因时而变,注意变换沟通形式和手段是现代信息技术这个大环境下对企业政工人员提出的新的要求。

三、结束语

总之,在经济新常态环境下,企业正处于供给侧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更加突显,因此作为政工干部必须要及时将上级的政策下达给员工,同时还必须要将员工的意见反馈给企业管理者,所以提高沟通能力是政工干部的基本素养,也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这就要求企业政工人员时刻加强学习,提升自己,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杭东.较强的沟通能力是新时期政工工作的需要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02).

[2]高娟.企业政工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养[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16(01).

[3]安合义.企业政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06).

第3篇:枸杞的功能范文

关键词:化学观念;微粒观;分类观;化学价值观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11-0002-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11.001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把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化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科学素养的核心是让学生头脑中形成科学观念,而化学学科素养的核心是化学观念,是学生在学习化学学科后对所学知识形成的深刻性、整体性认知。目前还有很多教师认为化学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传授化学知识,尤其是高考中的热点、难点知识,化学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它是化学观念和其他观念建构的载体,但它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忘记了在学校所学的一切之后剩下的东西。”学生或许会很快忘记化学学科知识,但是学生不会忘记学科的基本观念、学科的思维方式、学科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化学观念不是具体的学科知识,而是在学习化学学科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反复概括、提炼而形成的,是学生充分理解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基本看法和思维品质,它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化学观念,增进对化学科学本质的理解是培养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化学观念按照知识类可分为元素观、微粒观、平衡观、守恒观等;按照方法类可分为分类观、实验观等;按照情感类可分为化学价值观等[1]。这些观念基本上囊括了化学学科发现并认知物质世界常用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对这些观念深层次的认识必须要贯穿到具体的化学课堂教学中去,这样建构起来的学科观念就能更好地提升学生对物质世界的认知水平,为其将来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选择微粒观、分类观和化学价值观等三种化学观念,探讨这三种化学观念的建构及其教学功能和价值。

一、建构和利用微粒观,促进学生对化学概念及原理的深层理解

微粒观是化学基本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基本观念的最基础的构成元素[2]。微粒观是利用微观的视角,从微粒的存在形式、微粒间的反应、微粒的种类和数量的变化等角度,形成对物质性质、 变化、规律、用途的深刻认识。建构微粒观,有利于学生去认识和考察物质间反应的基本原理。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学不好化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在头脑中未能很好地建构微粒观,因为微粒观能够很好地揭示物质的本质、物质深层次的特征以及相互间的联系。学生一旦建立微粒观之后,就很容易把宏观的物质性质与微观知识紧密联系起来,学生就能清晰地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深刻理解化学基础知识的精髓,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化学观念。教师在微粒观的建构中一定要将微粒观的内在含义体现在对知识分析、学情分析、目标制订、过程设计、结论提炼等方面上,同时结合“四重表征”(宏观表征、微观表征、符号表征、曲线表征)教学模式[3]以达到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帮助学生对事物的认知由宏观到微观、由现象到本质、由一般到特殊,通过对概念原理的不断学习,逐步形成自身的化学观念。

如在盐类水解的概念教学中,学生在分组测定CH3COONa溶液、NH4Cl溶液、NaCl溶液的pH后,如果直接引出盐类水解的概念、实质、规律的话,这样的教学环节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只是在知识层面上短暂性地记住了相关内容,而并未在头脑中形成观念。

教师可以从微粒观的角度设计几个递进式的问题来探究NH4Cl溶液呈酸性的缘由:

①NH4Cl溶液中存在哪些电离,电离后会产生哪些离子?

②溶液中存在哪些微粒,微粒数量之间有何关系?哪些微粒之间会反应?

③这些微粒反应后,会导致水的电离如何变化,造成溶液中H+与OH-如何变化,溶液酸碱性如何变化?

④若将镁粉投入到浓NH4Cl溶液中,可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

⑤工业上为什么常用NH4Cl溶液处理铁锈?

请结合以上问题,尝试着从微粒的角度归纳出盐类水解的概念原理。

在以上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从微粒观的角度不断地对课堂教学进行层层设计与尝试,促进教师对概念原理教学进行新的反思,教师的教学理念逐渐从学科知识的教学转变为学科观念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从微粒的种类、微粒数量关系、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及微粒数量的改变等多角度认识并得出盐类水解的概念原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了自主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了学生学会学习的科学素养。

二、建构和利用分类观,促进学生对事物性质、规律的深刻把握

分类观是重要的化学观念之一,是人们用来学习和研究物质的一种重要工具。分类观的建立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深刻认识物质,掌握物质的性质、变化规律及其用途。分类观作为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多种能力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很多学生学不好化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由于化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化学学科涉及物质种类、性质、规律、用途非常多且零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只是采取机械的记忆和模仿,未能做到灵活应用知识、真正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与本质,那么这种学习是表层的、肤浅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分类观对零散的化学知识进行整理与重组,发现物质的性质及物质间的内在关联,不断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概括、整合及分类的水平。这样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掌握和审视化学知识,学生在反思中不断实现自我突破与创新,逐步提高对本学科知识的系统性、深刻性水平,对化学知识形成结构性的认识。

如在鲁科版高中《化学1》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设计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来引起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学生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分析并解决问题,教师将知识中蕴含的分类观转化成问题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和领会物质分类观的本质,以达到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相关概念的目的。

①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有哪些?它们的分类依据是什么?CO+CuO[=][]Cu+CO2属于四种基本反应吗?

②Na在反应中怎样变成Na+呢?Na与Na+在结构、价态等方面有何区别?

③从物质中元素化合价是否变化的角度,还可以把化学反应分成哪几类?

④氧化还原反应外在特征是元素化合价变化,那么其内在的本质是什么?从电子转移的角度可把化学反应分成哪几类?

⑤如何从价态高低来判断物质具有的氧化性或还原性?根据分类列出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⑥常见的氧化剂与还原剂之间一定会反应吗?

学会学习是每位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是学生能够进行终身学习的重要前提。通过设计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学会应用分类的方法进行学习,根据物质的类别及反应规律预测物质性质与反应特点。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分类观有助于学生借助分类的手段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同类事物、同类反应的本质,增强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并对化学知识进行不断深化。

三、建构和利用化学价值观,促进学生对化学实用价值的深度认同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同时也是一门富有实用性、价值性、创造性的科学。课程标准指出: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4]。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人类必须合理利用化学物质,尽量避免化学过程对人类带来的不利因素。化学价值观的建立有利于学生认清及解决当前化学面临的种种信任危机,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倡导绿色化学,实现自然与社会的和谐统一。或许在很多人的心中,化学就是意味着“有毒、有害、没价值”,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化学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在“NaCN的性质”教学中,教师首先设计教学情景:2015年8月12日,天津滨海新区的一处集装箱码头发生爆炸,发生爆炸的是集装箱内的易燃易爆物品氰化钠,并造成附近水域严重污染。然后将NaCN相关资料呈现给学生:氰化钠的化学式为NaCN,白色结晶颗粒或粉末,易潮解,有微弱的苦杏仁气味。剧毒,皮肤伤口接触、吸入、吞食微量可致人中毒死亡。熔点563.7℃,沸点1496℃。易溶于水,易水解生成氰化氢,水溶液呈强碱性,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电镀、冶金和有机合成医药、农药及金属处理方面。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处理NaCN废水呢?教师分别从不同角度设置几个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方法一:根据氰化钠溶液的CN-中的氮元素的化合价,可以选择哪种最佳物质与它反应呢?选H2O2还是选NaClO?如果我们选择用H2O2作为氧化剂,那么在碱性条件下,氰化钠溶液的CN-被双氧水氧化为HCO3-,同时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方法二:利用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我们能否处理除去含CN-、Cl-废水中的CN-?

如果我们控制溶液pH在9左右,阳极产生的ClO-将CN-氧化为两种无污染的气体,那么阳极和阴极材料有何要求?电极反应式该如何书写?该反应怎样除去CN-?

方法三: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发现用双氧水、NaClO等氧化剂氧化,存在耗药量大、成本高,且难以达到排放要求,若先热分解后氧化效果更佳。

这样的教学设计,一方面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用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已有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学化学是一个“从生活走进化学、用实验探究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过程,学生就能真正领略到化学知识的实用价值,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毕华林,卢巍.化学基本观念的内涵及其教学价值[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6):3-6

[2] 梁永平.中学化学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第4篇:枸杞的功能范文

关键词:柬埔寨语 构词 词缀 屈折 黏着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2)10-045-02

柬埔寨语又称高棉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高棉语支语言,系柬埔寨现今的官方语言。柬埔寨语是在古高棉语的基础上演变和发展起来的,在历史上由于与印度宗教之间的密切关系,柬埔寨语吸收了许多巴梵语词汇;同时也与周边国家语言发生接触现象,如汉语、泰语、越南语、老挝语等等;近代由于法国殖民统治和现代科技的发展,也吸收了不少英法词汇。本文拟对柬埔寨与的构词法及其语法功能进行分析说明。

一、单纯词的构词方式---内部屈折法

柬埔寨语中的单纯词主要是单音节词汇、和双音节词汇,多音节词汇比较少。

(一)在单音节词汇中存在以元音长短对立区分词义,如:

(二)以辅音清浊变化区分词义的变化,如:

二、合成词的构词方式

合成词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组合而产生的一个新词。柬埔寨语常见的合成词构词方式主要为附加和复合两种。分别介绍如下:

(一)附加式构词法(派生形式)

附加式是一种派生的形式,派生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构词方式,它是指运用语言中的原有材料和构词规则创造新词,具体说,就是在词根上加上附加成分构成新词。

(1)采用加前置音的方式(前缀)来构词。在柬埔寨语中能充当前加成份的音节有:k、kh、me、d、p、ph、t、th、m、k、kn、kom、kη、kam、kr、ch、c 、cη、cэm、cum、 cr、dэn、dom、tη、dη、bη、bn、bom、br、r、roη、rum、lum、s、soη、sэm、sэn、sr等42个。其中,一些词根出现的频率高些,另外一些则不常用。下面我们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A、附加成分加词根同时还起到构形作用。

①在动词词根前加上前加成分,构成新的名词,如:

②不带附加成分的自动词,带上前加成分变为使动词,如:

③不带不加成分的单独动作,带上前加成分变为表示相互动作的动词,如:

④不带附加成分的形容词词根,带上前加成分变成名词,如:

⑤不带附加成分的形容词词根,带上前加成分使变成使动词,如:

⑥在动词或形容词词根前加上前加成份,表示动作的重复多次或形容词程度的加深。

⑦在动词或形容词词根前加上前加成份,使变成另外的词汇,但词性不变。

⑧在名词词根前加上前加成份,使名词变为形容词。

⑨在动词词根前加上前加成份,使名词变为形容词。

B、此外,在柬埔寨中还存在许多的前缀,但是前缀大多数是外来词,因为柬埔寨语曾受到巴利语、梵语的影响。而且这些前缀多是由实词虚化而来的,前缀的数量比较多,如:

① 通过在形容词前加前缀 ak,使词汇产生相反的意思。

② a'nu,加在名词前,构成派生词,意为“副、次、下”。

③ nεak ,一般加在名词和动词前,构成派生词,具有极强的构词能力,意为“家、人、者、人士”。

④ ka:,一般加在名词和动词前,构成派生词,具有极强的构词能力。

⑤ mak ha:,一般加在名词之前,构成派生词,表示巨大的、很大的。

(2)中缀的构词形态,中缀也成为词嵌,它是把一个或一组辅音插入到词根中间,从而派生出新词。加中缀构词是柬埔寨语一种十分重要的语法手段。柬埔寨语的中缀构词分以下两种:

①辅音中缀,是指在动词词根当中插入单一的辅音,从而构成新的名词词汇柬埔寨语中能充当辅音中缀的辅音主要有 m、 n、 p 三个。

②音节性中缀,是指中缀辅音插入到词根中,与第一辅音组合构成新词汇的前置音,而词根第二音节则成为一般音节。此类构词法具备既能将动词转换成为名词,又能将形容词转换成为动词的语法功能。

柬埔寨语中常见的音节行中缀有:-n-,-um-,-om- 。

部分词汇在加上辅音中缀-um-,-om-后,出现送气音脱落的现象。

此外,柬埔寨语中音节性中缀还存在一种较为特别的方式,即音节性中缀的一部分与词根前半部构成新词汇的前置音,另一部分部与词根的后半部构成第二音节。

(3)后缀的构词方法

在原始的柬埔寨语中是没有加后缀这样的构词形态的,但是随着大量巴梵语的借入,现代柬埔寨语中也出现了这样的构词形态。例如-phi?p、-thua、等等。在组合成词的过程中,这些后缀担负了组合成新词的功能,它们往往放在名词或形容词后面构成新的名词,或动词和形容词的名词形式。从来源上看,柬埔寨语的后缀主要是来源于巴梵语借词。

(二)复合式合成词

复合词主要由两个根词语素组成,根词组成成份之间的关系主要有偏正、支配、修饰、并列、陈述和重叠六种格式。柬埔寨语的复合式合成词主要是有并列式、支配式、重叠式和修饰式四种。

⑴并列式

并列式也成为联合式,其中相结合两个语素在意义关系上比较密切,它们或相似相近,或相反相对。

①n1+n2,n1和n2表示人、动物或物象。

②v1+v2,v1和v2都是表示动词的语素。

③a1+a2,a1和a2是表示性状的形容词。

⑵ 支配式。支配式复合词的两个语素,一个表示支配,另一个表示对象。支配在前,被支配的对象在后。

⑶ 重叠式

① n1+n2,两个语素都是名词,表示一类事物或人群,

② a1+a2,两个形容词的重复,表示形容词或副词的最高级化。

③ 两个数词的重复,使词义发生变化(但这类词仅此一个而已)。

⑷ 修饰式。修饰式复合词的两个语素,一个是全词的中心意义,表示事物的现象性质等属性,另一个起修饰作用。这类复合词,起修饰或限定作用的语素在后,中心语在前。

① n+a ,a是一个形容词语素,在词中指性状,对事物进行修饰或限定。

② n+x ,x是一个名词性的语素,它对事物起修饰和限定作用,。

③ n+v ,v是一个动词性的语素,它对事物起修饰和限定作用。

三、结论

柬埔寨语是南亚语系中最为重要的语言之一,因为她是南亚语系中依然作为官方语言的一种语言。通过以上对柬埔寨语构词方式和构词形态的全面分析,我们可以清晰的了解和掌握柬埔寨语构词方式的方方面面,除了原始高棉语的构词方式之外,由于与外来的巴利语和梵语的大量接触,也具备了某些巴梵语的构词方式。这对我们下一步进行同语系语言的语法比较做了铺垫。

参考文献:

[1]肯素(柬埔寨).柬埔寨语法 [M].柬埔寨皇家科学院出版社,2007.5.

[2]颜其香、周植志.中国孟高棉语族语言与南亚语系 [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5.4.

第5篇:枸杞的功能范文

关键词:保温;节能;带双梁的框架结构;热桥;热工性能;传热量

中图分类号:TU111.41 文献标识码:A

在目前普遍使用的框架结构、异形柱结构、剪力墙结构房屋中,框架梁、框架柱、异形柱、剪力墙均构成房屋结构冷热桥.以框架结构为例,特别在中高层建筑中,框架柱、梁的尺寸较大,导致结构冷热桥大面积存在,新型自保温墙材在建筑中的实际使用量很少.而现在比较流行的外墙保温技术有外墙外保温、外墙内保温和夹芯墙体.内保温由于保温层做在墙体内部,减少了商品房的使用面积,影响居民的二次装修,可能产生内墙体发霉和结露等现象.外保温技术也有不成熟的地方,比如施工困难、成本较高、易脱落、渗漏,使用寿命较短、维修困难、节能投资成本较高且影响外墙装饰装修等,甚至有引发火灾的危险;夹芯墙体则易产生热桥、施工相对困难、墙面裂缝不易控制、抗震性能较差.

目前国家正在积极推进墙体技术改革,工信部的《新型建筑材料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十二五”期间,墙体材料单位产品能耗降低10%,新型墙材占墙材比重从2010年的55%提高到2015年的65%.市场和国家政策都为新型建筑材料及其节能体系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自隔热保温墙体材料[1-6]和建筑真空玻璃[7-8]在国内外的研究与应用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与此同时,建筑工艺水平、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环保意识也日益提高,这就要求新型建筑材料及其体系[9]向着安全、节能、环保和经济等复合功能方向发展.

带双梁的框架结构节能体系正是积极响应国家相关政策和适应建筑市场需求的实用性创新产物,是从建筑结构本身提高热物理性能的系统,是一种更适合绿色生态节能建筑要求的新的结构体系.本文主要对该体系的实现进行论述,并借鉴文献[10]对墙体保温隔热性能的分析方法,对该体系与普通框架结构的节能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1 带双梁的框架结构节能体系的实现

1.1技术原理

带双梁的框架结构节能体系是从主体结构(框架结构)中伸出一段挑梁(框架梁)或牛腿,在挑梁或牛腿上搭接钢筋混凝土外叶梁(类似主梁和次梁的搭接),再在外叶梁和框架梁以及挑梁或牛腿上砌筑新型自保温墙材,墙体通过拉结筋与柱子连接,使得其平面外受力性能与普通填充墙一样.为了使结构立面平整,柱的墙体厚度要比梁上的墙体厚度小.外叶梁与框架梁共同承担墙体荷载,形成双梁,中间以保温隔热材料填充,隔断其带状冷热桥,其协同工作性能将在另文中讨论.由于保温材料填充在两根梁之间,与外界完全隔开,因此其耐久性很好,保温系统能达到与建筑物同寿命,且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新型自保温墙材砌筑而成的墙体把框架柱与外界隔开,其传热系数也大为降低.这样结构冷热桥只剩下挑梁或牛腿的断面部分,形成小面积的点状分布的冷热桥,见图1.为防止外叶梁挠度过大,结构内的次梁也可以从主体结构(框架结构)中伸出一段与外叶梁搭接,减小外叶梁的跨度.

带双梁的框架结构节能体系能大幅度减少结构冷热桥的出现,保证新型自保温墙材的大面积使用,并且无须再做外墙内、外保温,避免了这些技术的诸多弊病,可促进自保温隔热系统的真正实现.新型自保温墙材可根据工程实际需要选择陶粒混凝土砌块、加气混凝土砌块等.

1.2点状冷热桥的处理

带双梁的框架结构节能体系中,梁、柱形成的网状冷热桥消失,只在挑梁或牛腿部分断面存在点状的冷热桥.由于各地保温要求不同,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宜的保温措施,且点状冷热桥的面积很小,只需在点状断面使用保温砂浆便能达到消除冷热桥的效果,既不影响墙体的装饰装修,也节约建材,经济适用.

2梁、柱节能分析

2.1数学模型

软件模拟计算时,室内外空气温度是确定的,为方便计算和比较,定义墙体两侧均为第一类边界条件,即取墙体壁面温度恒定计算.在计算时取外墙梁、柱交接处的一个典型单元,单元的四周边界看作绝热边界条件.

2.2基本计算参数

由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特点,本文取冬季采暖条件下的稳态温度分布情况,根据定义的第一类边界条件,取墙体内表面温度为18 ℃,取墙体外表面温度为0 ℃.

普通框架梁、双梁(外叶梁和框架梁)、普通框架柱和带双梁的框架柱的水平剖面图如图2~图5所示.以梁、柱面积比为30%为例,忽略图1中位于室内的框架梁,取外墙梁、柱交接部位及其填充墙为一个单元,以梁、柱的中心轴为坐标轴分别往上下、左右延伸2 500 mm和1 250 mm,则单元的面积为5 000 mm×2 500 mm,框架梁及外叶梁高取500 mm,跨度为5 000 mm,柱宽取500 mm,高度为2 500 mm,其他具体尺寸如图2~图5所示,单元示意图如图6所示.材料的热物理性能参数见表1.

2.3分析结果及讨论

采用有限元仿真软件Fluent分别对普通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和带双梁的框架结构体系的典型单元进行计算分析,对两者的总传热量、单位面积传热量、热桥传热量、单位面积热桥传热量进行比较,两种结构及其梁、柱的温度场分布对比分别见图7~图9,计算对比结果见表2.

(a) 普通框架

(b) 带双梁框架

从传热过程来看,由于室内外存在18℃的温差,热量从室内向室外传递,普通框架结构的梁、柱部分只有钢筋混凝土一种传热介质,是典型的热桥,热量在梁、柱部分损失很大.而对于带双梁的框架结构,热量在柱子部分的传递主要从钢筋混凝土柱子内壁到加气混凝土墙体内壁再传到室外,多了一层加气混凝土墙体保温层,热阻增加,传热减少;从梁部分传递主要是从钢筋混凝土梁内壁到中间的挤塑聚苯板,再传到外叶梁内壁,然后传到室外,中间多了一层挤塑聚苯板,热阻增大,传热减少.

从上述的计算结果来看,普通框架结构的梁、柱总传热量占整个单元总传热量的71%,热桥的能量损耗很大,而带双梁的框架结构梁、柱总传热量的比例为37%,通过梁、柱的能量损失大幅降低,降幅为48%.在外界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带双梁的框架结构单位面积的热流量为15.8 W /m2,与普通框架结构相比降低了59%,单元总的传热量明显降低;而带双梁的框架结构梁、柱单位面积热流量相较普通框架结构降低了79%,有效消除了梁、柱处的热桥影响,保温隔热效果显著.同样从温度场的分布图可以看出,普通框架结构的梁、柱是典型的热桥,而带双梁的框架结构梁、柱因经过处理,形成良好的隔断,消除了热桥的影响.

瞿燕等人[12]对大量实际工程进行统计得出外墙热桥(如梁、柱、楼板等)部分占整个外墙的面积按照建筑层数分为4类:1)4~6层:40%;2)7~11层:80%;3)12~17层:90%;4)≥19层:96%.由此可看出由于高层建筑的结构形式主要为剪力墙结构,其外墙钢筋混凝土的面积远远大于主墙体的面积,即热桥面积随着建筑层数的升高而不断增大,热桥部分的能量损耗也会相应增大.由上文的分析可知,当梁、柱面积比为30%时,带双梁的框架结构总传热量相较普通框架结构降低了59%,若随着建筑层数上升,热桥面积比重达到90%时,带双梁的框架结构梁、柱处的节能比例将达到77.4%,节能效果显著.

3结语

带双梁的框架结构节能体系,是结合现今建筑市场发展需求和国家推进节能政策的创新科研产物.该结构体系的双梁中填充保温材料,柱子有新型保温隔热墙材包围并与外界隔绝,墙体采用新型保温隔热墙材,与普通框架结构相比节能59%,梁、柱部分的热流量降低了79%,有效消除了梁、柱处的热桥影响,节能保温效果显著.

对带双梁的框架结构节能体系的设计方法及其性能的研究,为今后的新型节能体系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与依据,也有助于节能政策与新墙材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清春. 保温型混凝土砌块的研制及应用[J]. 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 2006(5):13-17.

[2]王洪镇. 断热节能复合砌块的研制及其建筑保温系统的应用研究[J]. 新型建筑材料,2009,36(4):44-48.

[3]田斌守,章岩,杨树新,等. 节能65%目标与自保温混凝土砌块[J].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08,1(2):49-52.

[4]AlJABRI K S,HAGO A W, AlNUAIMI A S, et al. Concrete block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hot climate[J].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2005, 35(8):1472-1479.

[5]KUMAR S. Fly ashlimephosphogypsum hollow blocks for walls and partitions[J].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2003, 38(2): 291-295.

[6]SIMONSEN J. Utilizing straw as a filler in thermoplastic building materials[J].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1996, 10(6):435-440.

[7]NG N, COLLINS R E, SO 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thermal insulating properties of vacuum glazing[J].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 2007, 138(2): 128-134.

[8]WANG J, EAMES P C, ZHAO J F, et al. Stresses in vacuum glazing fabricated at low temperature[J]. Solar Energy Materials and Solar Cells, 2007, 91(4): 290-303.

[9]黄靓. 一种点状分布冷热桥节能墙体系[P]. 中国: CN201020232687.9, 2011-5-11.

[10]汤莉,汤广发. 三种墙体保温隔热性能的数值分析[J]. 湖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8, 35(2):31-34.

第6篇:枸杞的功能范文

关键词:江门市;生态园林;构建原则;功能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2-0178-1

江门市位于珠江口西岸,是全国著名侨乡,侨乡文化独具魅力,有“中国第一侨乡”的美誉。江门地处华南亚热带,受海洋性季风影响,气候特征是温暖多雨,四季常春。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为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江门的园林绿化在“大园林观”的指导下,坚持“生态优先”原则,抓好种树绿化工作,扩大绿化面积,提高绿化质量,全力向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迈进。如今,“生态、文明、美丽”已经成为江门对外展示宣传的名片。

下面就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原则、功能进行系统的分析,以期对生态江门建设提供一些指导。

1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原则

1.1 艺术性原则

把绿色进行简单罗列不能称之为艺术,生态艺术是建立在一定审美基础上的园林建筑。这是生态园林的发展和提高。植物配置要抓住艺术要领,始终坚持统一、调和、均衡、韵律四大原则。在植物景观设计中,植物的形状、色彩、线条、质地都要有一定的比例,体现出景观的差异和变化,构建多层次、多样式的景观效果,让人感觉到柔和、平静、舒适和愉悦的美感。

1.2 景观性原则

城市的生态园林在配置过程中要坚持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和谐,要体现出植物群落的美观、美感,要掌握各种植物的观赏性和造景功能。根据美学原理,从人们的观赏要求出发进行合理配置,达到“收四时之浪漫”“体现无穷之态,招摇不尽之春”的效果,丰富群落美感,提高观赏价值。

1.3 生态位原则

根据经验,认真研究每个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配置各种观赏植物,避免植物之间产生不良竞争,进而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群落稳定、错落有致的生态园林景观。根据植物的生态位,不同区域要用不同的植物群落。比如,污染严重的地方,要选择吸收能力强且具有对抗性的植物类型;在医疗机构附近,要选择杀菌、保健功能强的植物群落;绿化道路就要选择容易成活,对水、土、肥要求低的植物。

1.4 生物多样性原则

生态学上讲:要保持植物群落稳定、协调发展,就要充分保障生物多样性。多样性的物种能够加强群落的对抗性和韧性,能够有效避免其他有害物种的入侵,维持群落的稳定,同时还可以提高群落的观赏价值,满足人们挑剔的审美眼光。在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保证物种多样性的同时,要选择以乡土树种为主进行合理配置。江门市也是如此,不要盲目引进外来树种,以防群落的不稳定。

1.5 因地制宜原则

城市园林植物是城市中唯一具有生命的公共设施,它只有适应了某种环境才能得以存活,也就是植物是进化的结果,是长期的系统发育中形成各自适应环境的特性。所以我们要遵循客观规律,坚持用因地制宜的原则来建设生态园林。

2 生态园林的功能

2.1 调节气候

L.J.Batten认为小气候是在地面以上10米到100米之间,是人类生活和动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空间。植物的生长、发育影响着小气候。

植物叶片的蒸腾作用,有效的调节了小气候的温度、湿度,吸收了大量太阳辐射。根据资料显示,当城市温度达到27.5℃时,草地和森林温度为20℃~24.5℃,这说明园林对气温的调节作用是非常大的。由于绿色植物具有强大的蒸腾作用,不断向空气中输送水蒸气,故可提高空气湿度。据观测,绿地的相对湿度比非绿化区高10%~20%,行道树也能提高相对湿度10%~20%。

2.2 改善环境质量

2.2.1 城市中的生态园林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维持碳氧平衡 根据相关调查得知,每ha绿地可以吸收二氧化碳900kg,可以生出600kg氧气,每ha阔叶林地每天吸收二氧化碳1000kg,产生氧气750kg,这些氧气可以供1000人呼吸,城市生态园林在平衡碳氧平衡中作用显著。

2.2.2 吸收有毒气体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人类健康构成危害的有毒气体很多,主要有SO2、N0x、Cl2、Hg、Pb等,而吸收有害气体是生态园林的重要功能之一,正是它的存在让有毒气体较少,从而减小了对空气的污染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除此之外,城市的生态园林还具有降低噪声和杀菌、除尘的作用。

第7篇:枸杞的功能范文

[关键词]网络政治参与;参与能力;网络权利;数字鸿沟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10X(2016)02-0056-06

党的十报告提出,要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近年来,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网络新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应用,公民所应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基本权利也日益从制度设计走向现实,并从现实世界延伸至网络空间,使得“最大多数的民众关心、参与政治成为可能,使信息公开可以落实到每个具体的公民,使政治权力主体及各级官员开始受到来自方方面面、全天候的监督”[1],从而为公民普遍而充分地实现基本政治权利,促进公民合法、理性、有序开展政治参与活动提供政治基础和有效保障。

一、实现网络权利构成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能力基础

权利是能力的基础,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水平,往往与其能够获得的基本权利的程度密切相关。网络公民权是现实公民权利在网络空间上的具体反映,主要表现为网民、网络共同体等网络活动主体在互联网上应享有的网络信息知情权、网络政治参与权、网络权益表达权、网络舆论监督权等项权利,这些权利及时而充分的实现是公民能够合法有效开展网络政治参与活动的基本前提条件,其实现程度也往往能够直接决定和体现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大小,深刻影响着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质量和实效。

(一)网络信息知情权

网络信息知情权是指社会公众能够依法利用网络媒介收集和获取信息资源的权利和自由,也是公民通过互联网参与协商讨论和发表意愿诉求的信息前提,以及实现和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条件。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互联网+”技术、“微媒体”平台、网络社区论坛等的出现和广泛利用,我国已快步迈入全方位的“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在这个时代,公民对网络新技术的广泛使用,不仅有利于降低意愿表达的门槛,使其能够运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普遍而充分地享有网络知情权,而且有利于其形成更为科学、准确的判断,合法、理性地参与国家公共事务。

(二)网络政治参与权

网络政治参与权是指社会公众依法利用网络互动平台,享有表达自身权益诉求,影响国家行政决策,参与国家公共事务管理的基本权利。当前,互联网已成为推动数以亿计网民卷入政治参与浪潮的催化剂,能够为公民的多元权益表达提供更为便捷、开放、自由的平台,有利于保障公民切实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地位,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沟通交流,从而更加便捷地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同时,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权的充分实现也有利于促进政府与社会公众进行及时有效的信息沟通和良性的互动协商,以提升公共事务决策与执行的公信力和透明度。

(三)网络权益表达权

“表达自由是民主社会的重要基础,是每个人发展与进步的基本条件。”[2](P3)从传播学的视角看,民主政治实则是话语政治,民众的政治权益表达可以说是一种“无形的”政治参与行为。互联网以自由为基础,网络表达权的本质就是公民追求自由表达意见诉求的基本权利。互联网的便捷、开放、匿名等特征,能够打破政府话语权的集中和垄断,为普通民众开拓一个信息和观点能够多元传递、平等交流的权益表达空间,在更大程度上为公民网络表达权的实现提供契机。网络权益表达权通常包括接近和使用媒介权、表达网络言论和权益诉求权、信息沟通交流和信息传播权、网络监督批评权等。这些权利普遍而充分的享有和行使,能够激发和强化公民网络权益表达的兴趣和愿望,提升政治参与效能感,从而推动其理性释放不满情绪,更为自由、全面地表达权益诉求,提升网络政治参与的实效。

(四)网络舆论监督权

网络舆论监督权具体包括网络批评权、网络建议权、网络申诉权、网络控告检举权等项权利。在网络信息时代,网络舆论监督直接来源于网络主体的意愿表达,而基于互联网的隐匿性和意见建议表达的便捷性,有利于避免“被代表”和中介对监督性质及力度的削弱,使得网络舆论监督的普遍性、合法性更加凸显[3](P47),从而有利于公民撕开现实社会中因恐惧权势而可能不得不为的伪装,使其能够更为放心大胆地进行监督举报,也能使相关举报信息更容易被监督机构获知,从而保障公众充分发挥强大的民主监督的主体作用,增强民主监督的实效。

二、现实数字鸿沟导致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能力差距

所谓“数字鸿沟”,通常是指“信息富有者”与“信息贫困者”之间因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方面的客观差异而形成的能力差距,它主要表现为三个层面。

第8篇:枸杞的功能范文

[关键词] 公司 企业人员 家属 共犯

公司、企业人员,是指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行为。另外,公司企业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为个人所有的,也构成本罪。可见,在商业活动中要单独成立本罪要求行为人必须是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但是,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公司、企业工作人员的家属参与到前者收受商业贿赂的行为中的情况屡见不鲜,根据其具体实施的不同行为,对之以公司、企业的共犯认定展开研究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一、公司、企业工作人员家属之教唆行为

在公司、企业工作人员不具有受贿故意的情况下,家属鼓励、怂恿其利用职务之便向他人索取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实现权钱交易的,由于公司、企业工作人员犯罪故意的产生是基于其家属的教唆,在公司、企业工作人员的行为构成商业受贿犯罪时,其家属应当以共犯进行认定。它既可以表现为在受贿行为发生之前,家属引起公司、企业工作人员产生受贿意图,由公司、企业工作人员独立实施索取他人财物行为或者非法收取他人财物行为,也可以表现为家属在向他人收取财物后,指使、劝诱公司、企业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为行贿者谋取商业利益。在公司、企业工作人员不知情的情况下,家属索取贿赂后,事实上也存在教唆行为。尽管家属在索取财物时,由于公司、企业工作人员的不知情,无法利用后者职务的便利,但如果家属告知公司、企业工作人员,指使其利用职务之便为行贿人谋取利益,而公司、企业工作人员向行贿人做出为其谋取利益的承诺,或者事实上利用职务之便为行贿人谋取了利益,那么,其家属就应当以公司、企业人员的共犯论处。

需要指出的是当家属的教唆没有得逞的情况下,对公司、企业工作人员家属的行为予以认定的问题。在家属向他人索取、收受财物后,唆使公司、企业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利益,而公司、企业工作人员拒绝了教唆,或者在接受教唆人的教唆之后,放弃了实施商业受贿行为的犯意,实际上没有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利益或者承诺为他人谋取利益。根据教唆犯的处罚原则,对于被教唆者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减轻处罚,在家属教唆公司、企业工作人员受贿未遂的情况下,由于具有特殊身份的公司、企业工作人员不构成,家属也就不可能按照其教唆的公司、企业人员从轻减轻处罚,而应该就索贿、受贿做分别处理。在索取财物的情况下,按敲诈勒索罪论处,而对于单纯的收受贿赂的情况,不宜按犯罪处罚。

二、公司、企业工作人员家属之帮助行为

如果公司、企业工作人员已经具有受贿的故意,而家属认知到其犯罪的意图,加入到其正在实施的商业受贿犯罪行为中,实施向他人索取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的行为,对家属的帮助行为,也应当按照公司、企业人员的共犯处罚。在这种情况下,家属在共同犯罪中通常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应以的从犯定罪处罚。

认定家属的帮助行为构成公司、企业的共犯犯,应该坚持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不仅要求家属存在帮助行为,也要求家属认识到其帮助公司、企业工作人员在实施犯罪,二者具有共同的受贿故意。所以,对于家属在没有与公司、企业工作人员形成通谋的情况下,接受他人的财物,只是将所受的财物转交公司、企业工作人员的,即使后者利用其职务便利为请托人谋取了利益,其家属的行为仍不能作为商业受贿的共犯认定。这是因为在家庭型商业受贿的共同犯罪中,由于公司、企业工作人员与家属关系的紧密性和财产的共有性,帮助行为很容易发生,如果家属不是主动地参与受贿活动,积极促成受贿行为的实现,也就没有与公司、企业工作人员一起打击的必要。而对于家属明知公司、企业工作人员收受了商业贿赂而单纯地与其共享所受财物的行为,不能仅凭家属主观上明知公司、企业工作人员收受贿赂而与之共享,而公司、企业工作人员单独利用职权为他人谋取利益,就认定家属构成的帮助犯。由于家属没有帮助的故意,尽管客观上存在共享行为,也不应作为帮助犯认定。

第9篇:枸杞的功能范文

豪华购物场涉及多个领域研究,包括品牌的战略性目标、个人的人际交往体验等。而本文的目的在于研究品牌旗舰店的结构和外观,包括建筑、装饰、空间布局、象征性元素、地点,以及研究品牌旗舰店作为一种功能性建筑,如何通过展示美好的购物环境,让品牌旗舰店成为实现品牌传播目标的一种有效途径,从而让消费者对品牌和商店有更好的消费认知。本文具体探讨了品牌旗舰店设定的消费者体验目标,以及影响购物体验的一些决定性因素。

作者采访了一些主要的国际奢侈品品牌旗舰店经理及其客户,重点探讨品牌旗舰店的品牌战略,了解品牌旗舰店的客户体验情况。

作者通过调研发现,不同的奢侈品品牌旗舰店各有特点,其不同之处包括品牌建设战略差异、零售做法差异和消费者体验差异。了解品牌旗舰店的差异,可以让管理者更明确地了解打造奢侈品品牌旗舰店的目的和意义,有针对性地制定品牌旗舰店建设战略,改善客户体验。

作者主张从审美的角度建设品牌旗舰店,让品牌旗舰店更好地发挥功能性的作用,最终的目的则是提升客户体验。作者重点探讨了奢侈品品牌旗舰店的两个关键点:一个是从品牌旗舰店管理者的角度—以品牌建设为目标运作品牌旗舰店;另一个是从客户的角度—客户的决策深受品牌旗舰店体验的影响。

不确定性和风险性:领养父母群体的购买意向研究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准父母的消费文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文化层面看,社会对传统家庭予以极大的重视和关注,却忽视了非传统家庭。虽然此前的消费者调查文献探讨过传统家庭的消费情况,但是却缺少对收养家庭消费情况的研究。而本文作者则希望研究收养家庭中影响收养父母购买意愿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作者重点探讨造成收养家庭消费不确定性的心理因素,因为它和当事人的购买决策密切相关。作者通过文献调研和定性研究,以及建立焦点小组的方式,搜集收养家庭的相关数据,建立分析模型。

作者通过调研发现,养父母作为消费者而言,因为缺乏参照对象,在为孩子购买物品时很大程度上有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呈现出一种不满的模式。就收养父母而言,他们对那些有助于改变生活现状的商品、服务往往缺乏兴趣。而在购买意愿的形成上,他们受其他家庭、朋友和营销者的影响较小。收养父母把更多的兴趣放在媒体传播渠道上,希望以此让自己拥有更强的能力,形成对自己更有利的购买决策。

此项调研为营销者提供了一个研究收养父母消费群体的独特视角。调研结果表明,有意向锁定收养父母消费群体的企业,可以将营销重点放在影响收养父母购买意愿的决定因素上,从而锁定这个富裕的收养父母群体。了解收养父母购买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有助于营销者更好地制定营销策略,进而与收养父母群体互动。

消费者共同创造及其产品开发

客户需求不断变化,要求企业必须加快新产品的开发流程。而网络和社交媒体可以让企业更好地与客户互动,并进行知识分享,进而调动客户的积极性共同开发新产品。此项调研的目的在于研究企业如何通过客户参与最终实现产品创新,衡量客户在新产品开发流程中起到的作用。

由于难以找到相似的调研案例,作者采用了个案分析法,重点研究一家国际食品企业。这家企业在新产品创意期和创意筛选期,就开始采取相应的措施调动客户参与。

研究结果表明,调动客户主动提供有价值、原创性、可行性的创意,能够推动产品和服务创新,同时有可能带动新产品开发流程创新。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