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三分钟演讲材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课前三分钟说话训练;训练方法;语文教学
说话,要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具有一定的美感,能起到打动、感染、折服听者的效果。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每节语文课课前安排学生轮流上台进行三分钟左右的说话训练,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如何利用课前三分钟呢?下面从五个方面谈谈具体的训练方法。
1.调动兴趣,实现“敢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前三分钟说话训练要立竿见影,学生的成就感才会增强。老师要善于抓住契机,让每位学生主动参与,并在“活”的基础上,力求内容与形式的趣味性,让学生达到“乐此不疲”“流连忘返”的境界。课前三分钟演讲形式多样,讲话的体裁不限,内容主题自定,充分给予了学生发挥的空间,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也符合他们渴求个性与自由的心理愿望。
有了一定的兴趣,不一定就敢在大众前说话,部分学生对上台讲话存在畏惧心理。刚开始,训练要求不宜过高,要“寓教于乐,启智于趣”。比如先背诵诗句篇章、名人名言,再鼓励学生讲述一些简单的笑话、小故事、寓言、童话等,帮助学生克服羞涩与胆怯心理,调动其说话的兴趣,燃起“想说”的焰火。因为这时候哪怕是一点小小的成功,都能激发学生奋进的波澜。所以,训练的目的在于锻炼胆量,丰富词汇量,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训练学生说话的准确度、简洁度和合理性。
2.演绎灵动,激励“愿说”
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讲台不再陌生,害怕心理也已消除,这时应让每个学生“置身事内”,充分表现个性,并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变“要我讲”为“我要讲”,并结合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积累,将说话重点转入语言的锤炼、思维的拓展方面,训练学生说话的巧妙度、有效度和生动性。
即兴演讲就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式,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场合、对象选择简明得体的语言表达方式,这样,他们说话的水平也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3.展示个性,培养“会说”
“会说”即说得优美。美,也就是语言表达得形象、生动,富有情趣。“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为,美就在我们的身边,所以养成有礼貌的说话习惯很重要。据此,在平时的训练中,应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根据情境设计语言,做到有礼貌、得体等。说得美,还包括说话时体态的优美,如说话时能配合较自然贴切的手势,有的还能眉目传“情”。
4.增大源流,继续“善说”
在说话的教学中,即使有良好的说话技能以及训练有素的心理准备,如果没有充足的素材,那你的说话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说”的素材。语文课本是最好的说话训练材料,教师要把“说”的训练与语文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随时进行训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听,充分利用多媒体、录音等,向学生提供大量的听力材料,并开展丰富多彩的听的活动,扩大学生的语言信息量。这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又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5.方法灵活,游刃有余
(1)自由畅谈。口头描述与生活、学习有关的事件,从自己的生活见闻、感受入手,准确描述事物特征、所寓事理,得于心,应于口,用于手,同时训练他们思维的严密性。
(2)自主品评。评价的内容可以针对演讲者的说话技巧,也可以针对演讲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听者认真聆听,丰富了知识,拓宽了视野。及时点评,既可提高听者自己的评析欣赏能力,又可促使演讲者扬长避短,真正意义上提高其能力。
(3)自发辩论。教师在一定时期内,针对一些敏感的、热门的话题给出一些论题,让学生在三分钟内自发自由地辩论,既可训练学生的瞬间反应力、创造性思维力,又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力。
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作为社会交际的一种手段,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愈来愈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对初中学生进行语文课前三分钟说话训练,旨在改变以往语文教学重文字写作、轻语言表达的倾向,有利于扩大学生阅读面,达到以说促读、以读助说、以说带写的目的,从而促进初中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课前三分钟演讲给予学生的不仅是一个说话的机会,更是一个建立自信心的平台。一节回味无穷的语文课,需要丰富多彩的三分钟演讲来奏响课堂教学主题曲的前奏。我们期待课前三分钟演讲可以带给学生更多的精彩,我们相信课堂可以更灵动地演绎,我们正在摸索中前进,以便更好、更有效地服务于课堂。
参考文献:
[1]叶 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09).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实用性 有效性
新课标要求初中语文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强调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注重学生审美情趣,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但是由于每节课都有既定的目标,在课堂中语文的实用性往往被弱化。有些看似语文基础比较好的学生,离开课本一无所知,书写能力、朗读能力、表达能力差得很远,甚至连一张请假条都不会写。课前三分钟的有效利用能很好地弥补语文课堂的不足。抓好课前三分钟,语文将会大放异彩。
我们发现很多用心的语文老师都会在课前候课,有些老师会安排学生朗读课文,背诵文言文,也有安排学生演讲、讲故事的,但是更多的是一种形式,目的是让学生静下来,为上好本节课服务。其实抓好这三分钟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做好准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那么如何有效地抓好课前三分钟呢?
一、精心组织,多元化呈
有些班级组织了演讲,学生刚开始认真准备,但是慢慢就失去了兴趣,采取应付态度。演讲完没有点评,组织比较涣散,往往是演讲的同学在上面演讲,其他同学在下面“演讲”。其实,要想让演讲真正有效果,刚开始组织时老师必须身体力行,精心组织,首先保证纪律。其次,要有具体的要求,比如演讲,为什么演讲,演讲什么,怎么演讲,时间多长,几人演讲,如何评价。可以定期设置特定主题,进行讲故事比赛,也可以即兴演讲,充分提升学生的表达水平。老师应从声音、表情、内容、情感各方面进行有效评价或打分,刚开始老师评价,慢慢地可以让学生互相评价。初中三年,如果一直演讲学生就必然失去兴趣,就不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可以开展美文朗读,培养朗读能力,朗读自己的日记,每天课前积累一成语,一首诗,一名言。还可以进行书法欣赏、书法练习,加强书写训练。课前准备的安排有很多种,我们可以让学生想,充分发挥孩子的主动性,再考虑是否可行,加以甄选,然后精心组织,这样既可以集思广益,又可以博采众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演讲丰富多彩,多元化呈现。
二、将趣味性与实用性紧密结合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留给了后世宝贵的财富,其实生活中的语文无处不在。课前三分钟活动的准备要接地气,有趣味。每年都有很多节日,可以结合节日安排一些特定的小活动,比如元宵节可以猜灯谜,端午节讲屈原,春节对对联。针对国家发生的一些时事,网络上的一些焦点问题可以进行讨论,比如“神舟”“嫦娥”“奥运”等可以激发学生爱国热情,通过比尔・盖茨、马云、俞敏洪等人的成长经历谈谈名人成功的秘诀,通过“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最美妈妈”“最美乡村教师”“最美司机”等内容搜集相关材料进行分享,既可以做到情感教育,又可以为写作积累素材。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要写的请假条、书信、邀请函等,这些应用文体的格式让孩子自己搜集学习并进行讲解,尝试写作,进行分享学习。充分利用课前这三分钟时间可以弥补课堂的不足,能更好地让语文融入孩子的生活。
三、教师做出表率,使之成为一种习惯
有些老师规定了孩子课前准备,要求的很多,但是落实的不多。起初亲自参与,但是往往坚持不住,孩子的自控能力比老师要差得多。要让学生做好,老师首先应当做出表率,课前三分钟必须到班,精心组织这些活动并积极参与。无论是演讲还是朗读老师都应当以最好的状态为学生作出示范。记得学生刚上初一的时候,为了训练学生的书写能力和表达能力,我任意在班里选了10名学生,让这些学生在黑板上写下自己最喜欢写的字,可以是一个,也可以多写几个。学生写完以后歪歪斜斜,大小不一,大多很潦草。我认认真真一笔一画用楷书在黑板上写下了我的名字,足足用了一分钟,写完后教室里响起了掌声。接着我用行书、隶书、草书、小篆分别写了我的名字,学生惊讶地睁大了眼睛,尤其是小篆,很多孩子不认识,写完后很多孩子感叹原来汉字是这么美。最后我把孩子在黑板上写的所有字用自己的语言有序连在了一起,也很好地讲完了学习书法的精髓,学生又响起了掌声。老师的示范会让学生很钦佩你,更强烈地喜欢语文。一个月、两个月、一年、三年,慢慢地课前的这种准备就成了一种习惯,一种享受,一种成长。
四、巧妙设计,自然过渡进入新课
部分老师的语文课前虽然有准备,但是效果不佳,尤其是与课堂学习直接割裂,导致课前准备与课堂学习脱节。针对这种问题,课前几分钟可以这样安排,每天让孩子在黑板的一角写上一个成语或者是一句名言,课前准备从积累成语和名言警句开始,让孩子齐读背诵。一方面能够为学生夯实基础,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很快进入状态,安静下来。接着进行演讲或者其他活动。课前准备结束后如何与课堂对接呢?认真思考你会发现很多课前准备与课堂授课内容有很多相关内容,这样可直接导入课文,活动的安排也可以将时事与课堂成功对接。比如“嫦娥三号”成功发射登月这是家喻户晓的热点话题,正好初一学生要学习《月亮上的足迹》,上课前可以来一段激情演讲,也可以播放“嫦娥三号”发射的视频,这样既是课前的准备,又是课堂的导入,二者合二为一。可以用过渡语言实现对接,语文课堂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运用能力,从课前到课堂其实也是一种过渡,老师在组织学生演讲等活动时,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活动内容思考过渡语言,活动结束,自然胸有成竹,水到渠成。
五、设置一些有效的奖励措施
关键词:天然药物化学 教学改革 课前三分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1.015
天然药物化学(Natural Medicinal Chemistry)是一门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研究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该课程以有机化学为基础,以化学和物理方法为手段,研究各类天然药物的提取、分离、结构特点、理化性质、生物与化学合成、结构修饰及其用途,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之一[1]。但该课程主要是介绍性的学科,教学知识结构呈现出知识点多、关联性大的特点,并且自然界天然产物的结构复杂多变。由于大多数学生缺少相关的实验经验,面对繁重的教材和复杂的分子结构,不知道从何学起,所以在思想上就产生了抵触情绪,总觉得内容繁复杂乱没有一点规律,于是也就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为了帮助学生很好地学习天然药物化学,我院教师尝试在天然药物化学教学过程中利用课前三分钟,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 课前三分钟,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在活动的整个开展期间老师只是起到引导、督促和评价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导演”。而学生作为主体,掌握着活动的主动权,相当于编剧和主演,在活动中体现学生个人的个性,不仅促进了人才的个性化培养,而且还促进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教学与学习的互动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这个活动关注的是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参与、感受与获得,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着重培养学生在天然产物化学学习过程中的知识取得能力。活动中根据学号先后顺序或随机抽签的方式,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参加的机会。老师要根据各个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任务,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2 课前三分钟活动的主要形式
课前三分钟的参与人数可多可少,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积极向上,可以是对话、故事、演唱、复述课文等。学生也可以利用图片、多媒体设备等。
第一,主题演讲式。每节上课前三至五分钟左右的时间,由上节课指定的学生轮流到讲台上,提前准备好材料进行演讲,师生听完后发表简单讨论。演讲的话题主要为课本中贴近生活的内容。天然药物在日常生活的膳食、医药中应用广泛,生活实践应用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为探索天然药物中活性成分的奥秘等都可以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有一次在讲到天然产物的主要提取分离方法时,有个学生就介绍到她用的百雀羚化妆品中就采用“冷浸技术”提取护肤的有效成分。学生就可以掌握到冷浸、热提、水蒸汽蒸馏是提取天然产物的常用方法。在讲到挥发油时,可以让学生准备他们感兴趣的话题:香薰疗法所需的精油来源?这些精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是那些?怎么样提取精油?学生会事先通过预习、查找资料、搜集信息和社会调查等,对教学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和准备,再经过课堂的探讨和整合,对挥发油理化性质和提取分离等理解掌握。
第二,多媒体课件随着计算机及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课件已成为最主要的教学方式。课前三分钟,也可以让学生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参与教学的内容。以应用性内容和文献学习为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自主学习,查阅文献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讲授。学生讲授结束后教师引导听课学生进行课堂讲评。比如萜类化合物,青蒿素是我国重要的自主研发的抗疟新药,具有良好疗效并广泛应用,可以让学生做个青蒿素的发展史的课件,不仅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青蒿素,而且使学生认识到萜类化合物的重要性。通过该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将这些萜类化合物怎么命名、分类、有什么理化性质等等,使学生感到所学内容很具有实用性。
短短的几分钟不一定能达到融汇贯通的效果,但是要讲出这些内容对演讲的学生却有很高的要求。这就促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寻找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且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教学资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也体现了“温故而知新”的教学原则,同时也提高了学生采集信息、分析提炼和综合运用的能力。
第三,实验课演示。
天然药物化学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实验性,实验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课不仅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观察、剖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技能有一些基础的实验操作,如分液漏斗、布氏漏斗、移液管的使用、回流装置的搭建,样品萃取,脱盐,重结晶,干燥,熔点测定等。这些基础实验操作在实验室已经学习和操作过,但仍然有很多细节问题未能掌握。可以在课前三分钟,先让学生演示如分液漏斗的用法和注意事项,一边讲解一边操作,然后教师从中指出正确的操作,可以让学生当场认识到存在哪些不足点,比教师单一的示范更能让学生清楚正确的实验操作。在做“人参皂苷的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实验时,学生都对人参表现很高的兴趣,于是安排学生课前三分钟随意讲解自己对人参的了解,那节课笔者告诉学生采用加热回流的方法提取人参皂苷,没有先给学生示范怎样操作,而是让学生自己搭建设备。这样通过探索性实验或研究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前三分钟活动的效应及影响
为了培养学生对天然药物化学的学习兴趣,我们药物化学教研室无论在理论课还是实验课都尝试了活用课前三分钟,通过多种方式,调节学生的心理环境,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的沉闷死板,给学生以新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可以增长知识、拓宽视野、提高能力。也从多方面提高了教学水平,保证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读稿式;脱稿式;提纲式;即兴式;辩论式
陶行知曾说过:“演讲如能使聋子看得懂,则演讲之技精矣!”这句话足能体现出演讲的魅力。演讲使用的语言悦耳动听,具有旋律感、节奏感,它不仅注重“讲”,更加注重“演”,只有在“演”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讲”,并且演讲要求演讲者的仪态整洁大方,自然、高雅,配合辅助表情达意的态势。
我们从2011级开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行课前三分钟小演讲的教学实践。实践证明,演讲能有效发挥学生的语言潜能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在每节课前利用三到五分钟时间,通过演讲的形式探索语文教学改革的新途径,以达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增长知识、形成健全人格的目的。
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而年青人在这一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正是利用了高中生这一心理特点。例如,在初级操作阶段,我提前为学生确定了以《我想对父母说》为主题的演讲任务,先让学生准备了一周时间,然后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上讲台演讲,每个人都中规中矩地写了一大堆关于感恩父母的话,最初的时候大家都感觉很枯燥。通过“学生演讲―学生点评―老师再评―方法提炼与总结”这样几个主要环节的操作,慢慢的,大家发现了演讲的乐趣!为了有效地培养他们主动性,我们由最初的按学号或座位轮流演讲方式转换成竞争式的主动性演讲方式,通过这样一种方式的训练,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培养起了学生演讲的兴趣,学生的创造性就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记得在一次演讲中,某同学在以“盲从的害处”为主题的演讲中,他是这样开头的:“上课前,大家陆续来到教室,发现最早来的一个人在仰望天花板,大家也都仰起头来。好久没有发现什么异样,但还是引首仰颈。最初仰头的人反而发生了疑问:‘你们都在看什么?’‘我们都看你在看……’那人哑然失笑:‘我刚才点了滴鼻药。’”听众轰然大笑,演讲由此转入正文。这种滑稽幽默的开头方式,实属学生创造性的一种体现,与最初的中规中矩的演讲相比,实在有了很大的进步。
演讲要想达到较高水平,教师必须不断地深化下去,这时就需要了解一些演讲的理论性东西,对学生进行演讲理论的教育。演讲方式大致可归纳为五个类型,即读稿式、脱稿式、提纲式、即兴式、辩论式演讲。具体来讲:
(一)读稿式演讲,就是平时所说的备稿演讲,演讲者事先准备好稿子,然后在大会上逐字逐句地向听众念一遍。其优点是演讲者对所讲的内容能事先加以慎重考虑,反复推敲,这样写成的演讲稿结构严谨,措词得当,这种演讲方式适合在比较重大比较正式的场面中运用。
(二)脱稿式演讲,要求演讲者事先写好稿子,并且反复练习,背熟后脱稿向听众演讲。它是演讲比赛中运用最广泛的一种方式。其好处是,演讲者事先能够在演讲稿上精雕细琢,然后认真练讲,反复背诵,默记于心,有了一定的把握才上台演讲。这种方式比较适合于初学者。
(三)提纲式演讲,它不要求演讲者一字一句写成完整的演讲稿,只要把演讲的层次结构按提纲形式写下来,然后就借助提纲进行演讲。演讲者根据几条原则性的提纲,当即发挥,阐述论题。此外,提纲式演讲也保持了读稿式演讲和背诵式演讲的优点――对所演讲的内容可以事先有所准备。可以有一定的时间收集材料,考虑演讲要点和论证方法,采取提纲挈领的方法,把整个演讲的结构层次,主要例证用简练的句子排列出来,以便演讲时靠它来开启
思路。
(四)即兴式演讲,这是演讲的高级阶段,这种方式演讲者在演讲前没有任何准备而临时组织语言演讲,有主动和被动两种。所谓主动是指没有外力的推动和督促而发表的,演讲者一般是会议的主持人。所谓被动是指演讲者本未打算演讲,但在外力推动下,不得已临时发表演讲。
(五)辩论式演讲是指就某个问题或某种情况进行论辩、比较,以断定其是非曲直的演讲。常用于政治界、学术界、外交界和一些演讲比赛。
高中语文课前小演讲常用的方式是前三种。通过前三种方式的训练,我们相信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相信语文课前三分钟小演讲这种方式,一定能在语文课改的道路上增光添彩!
参考文献:
晋会平.开展课前演讲,培养说话能力[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08).
七年级阶段,由于学生的英语功底尚浅,我只要求他们将自己喜欢的文章或者能带给人启示的材料讲给大家听。为了给老师和同学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演讲者通常会在课外做充分的准备。但是当学生初次站到讲台上时,内心非常紧张,表情很不自然,语言吞吞吐吐,声音也是低如蚊虫。这时,我会不失时机地在点评时渗透一些演讲技巧,如演讲时的仪态、表情、动作、语速等等,并给学生增加一些必要的开场白及结束语。学生似乎体会到了作为"演讲者"的快乐,他们越来越愿意参与到这种活动中来,体会到了成就感,同时也肯定了自己的英语学习。
进入八年级,学生对于课前演讲已经非常熟悉甚至有些麻木了。于是我改变了策略,提出演讲形式可以不拘一格,比如短剧、诗歌、谚语、歌曲、配音、小品、双簧、猜谜等等,只要是跟英语相关的能展现出个人特色的活动都可以尝试,每次演讲结束我都找同学来点评优缺点,并让全班同学担当评委,由他们决定给参与演出的同学加多少量化分。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又变得浓厚了,参与的热情也空前高涨,课前三分钟竟呈现出"你方唱罢我登场,一天更比一天强"的态势。
课前演讲使全班每个学生都有上台锻炼口才的机会,不但提高了他们敢于表现自我的勇气和信心,而且有效地训练了其口头表达和演说的能力。有一部分不愿意说话的人也在"不得不说"的氛围内变的愿意说了,而绝大部分学生也渐渐地能听懂很多常规性的英语课堂用语。
坚持学生全程独立操作,使其有足够的空间和自,锻炼他们多方面能力,比如筛选剧本、组织排练、制作道具、准备服装、选取背景音乐、布置黑板等等,这样一来,当演讲获得同学好评时,参与演出的学生就很容易有种成就感,从而大大提高其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关键词】英语 口语 训练 方法
英语口语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一个“练”字,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在高一到高三的英语教学中,我坚持用课前三分钟演讲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课堂口语训练,并在不同阶段安排不同能力的口语训练,使学生的口语能力得到了大面积的提高。我主要分以下三个阶形式来实施的:
一、“尽情发挥”式训练
操作要点是首先老师应当给学生足够的信心和勇气。 学生初次上讲台面对全班同学讲话,需要勇气和胆量。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走好这一步至关重要。这一阶段老师要给学生充分的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并明确告诉学生: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人人都参与,无一例外。学生既知没有退路,也就勇往直前了;其次,向学生宣布进行口语训练的具体要求。这些要求是:(1)课前要作好充分准备,尽可能演讲自己写的围绕某一主题的一段话,也可以录用平时摘抄的好的语句;(2)所讲内容不限,只要是积极健康;(3)发音标准,声音响亮,让每位同学都能听清;(4)每节课原则上是一课一人,按学号轮流;(5)每人脱稿演讲时间不超过三分钟,不少于一分钟;(6)同学上台时,大家鼓掌欢迎,讲完后,无论讲得怎样都应报以掌声。结束后,老师作简要评分。
“尽情发挥”式演讲,由于内容不受限制,学生兴致很高,可准备的材料很多,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内 容相当丰富。因此,从学生演讲的内容看,有学生自我介绍的;有讲自己兴趣爱好的;有回顾自己最难忘的一 段经历的;有谈异国风情的;有讲成语故事的;有讲名人轶事的;有讲热门话题的;有说我的爸爸、妈妈的; 有谈我的老师的;有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和经验的;甚至还有讲我的弱点的等等,涉及面很广。通过演讲,无论 讲者听者,都拓宽了自己的思路。
值得注意的是,在英语口语训练的起始阶段,由于学生的自身素质、性格特点、心理承受能力、口语 表达能力都存在差异,演讲的效果可能不尽如人意。对此,教师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对那些胆量小、口头表 达能力较差的同学,教师不仅要及时鼓励,更要有足够的耐心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尤其是每次讲话结束,老师 评定分数时,要尽可能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信心和自尊。
经过这一阶段的练习,绝大多数同学消除了胆怯的心理,对每课一讲的训练产生了兴趣,特别是每节英语课上都有可能出现新奇的演讲内容,对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吸引力。但这一阶段学生的兴趣尚停留在感性认识上 ,就锻炼口语来讲,还只能是量的积累阶段
二、“主题演讲”式训练
这里所说的“主题演讲”式训练是在“尽情发挥”式训练基础上的提高,它符合认知规律,适应学生的求知愿望和心理要求,也是使英语课堂口语训练活动深入下去的必然趋势,否则活动就失去了生命力。
这一阶段我采用两种训练方法:
第一种是以科代表为首,由各小组长、学习委员和同学代表组成“命题小组”,负责出口语训练题目。每次演讲后,由老师指定一名学生进行评分,并于课前向学生公布。这种方法要求学生根据题目快速构思、列提纲、 打腹稿,语言要连贯、流畅、严密。
题目由学生自己设计,他们的爱好、年龄、兴趣、水平等都很接近,演讲的学生一般不会感到困难,大都 能较好地扣题展开,而且讲得有声有色。出题的学生,出于荣誉感、责任心,平时特别留心观察生活,了解同 学的生活情况、性格特点,看书看报也勤了,思考的问题也广了。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增 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学们在准备过程中互相竞争,各显神通,大大挖掘了自身的潜力。
学生出的题目丰富多彩,有生活气息,有时代感。如:“中学生的苦恼”“我最想对老师说”“我最想对父母讲”“我与流行歌曲”“抄作业之我见”“考试考好以后”“假如你是一个大企业家”“跨世纪人才要有 什么条件”等等。
第二种是根据所学课文,由老师临时命题,学生稍作准备,当堂演讲。这种形式的训练讲,要求学生在充分 熟悉和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想像、归纳和总结,使某一局部的内容扩展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有时 给某个情节加个结尾,有时扩充某个内容,有时从课文中整理出一个故事。学生要完成这个训练,不仅需要熟 知课文,还需具备一定的创造性和想像力。
这类口语训练方式不仅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够扩展学生的思路、培养学 生的创造性和想像力。与“尽情发挥”式训练的要求、内容相比,难度明显增大,但只要老师使用正确的手段及时引导, 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完成这项训练任务是不成问题的。
三、“突然袭击”式训练
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本阶段训练方式是在前面两个阶段训练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具体做法是:由老师任意指定一名同学上台即兴演讲一至三分钟,不再受命题的制约,并由一名同学对讲话同学的讲话内容、结构、语言、仪态、普通话等方面 加以评论。要求充分肯定长处,指出不足,也可作必要的补充。教师作适当评点。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生演讲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而且强调“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在口语交际中树立自信,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方,善于倾听,敏捷应对。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借助语调、语气和表情、手势,提高口语交际的效果。应重视指导学生在各种交际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交际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口语交际教学。”所以,研究出一种有效的演讲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演讲水平,借以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是语文教学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85%是靠他的人际沟通和演说能力,只有15%跟他的专业技能相关。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表达符号,人们需要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良好的演讲能力与口才,能够帮助我们减少不必要的麻烦,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发展生活与事业。
在美国,从幼儿园到大学设置了不同级别的演讲练习课;而在中国,从小学到初高中几乎没有设置演讲课。虽然课本中设置了演讲单元,新课标对演讲也提出了明确要求,但仅仅一个单元的课程很难将提高学生的演讲水平落到实处。为了提高学生演讲水平,老师们大多采取了“课前三分钟演讲”的模式。但多年以来,这种寄予了语文老师莫大希望的教学模式收效却不尽如人意。有的课前演讲表面热闹,却流于哗众取宠;有的上面的同学面无表情,下面的同学昏昏欲睡;有的演讲时间过长,影响了主要课程的进行……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点:
一是时间的安排随意无定。演讲的设置往往成为某个老师的个人行为,如果中途换了老师,原来的内容很难进行下去,会让学生难以适从。
二是内容的安排没有层进性。不同老师内容差别很大,或是内容相同但前后缺乏一个由浅入深的层进性,不符合学生的接受规律。
三是演讲的要求不够明确。既缺乏对每个阶段的具体要求,也没有演讲技巧的点拨,没有必要的检验环节。这样结果就是演讲的同学难以操作,应付了事,最终没有提高,做听众的同学则事不关己,索然无味。
四是目标的设定孤立单一。“课前演讲”没有很好地与作文、阅读等教学相联系、相结合。
二、研究现状
目前,有关高中语文演讲的研究成果不多,见诸期刊杂志上的论文不过十几篇,主要集中在对语文课前演讲的作用、开展原则、活动形式等方面的研究。如:房玉清《课前演讲的整体效应》,葛成石《课前演讲DD奏响在语文课堂上的一段序曲》,王进《课前演讲DD听说训练的有效途径》,周宝玲、沈道成《课前演讲:作文教学与口语训练的双赢模式》等文讨论的都是语文课前演讲的作用;张洪的《课前演讲: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和安光祥的《语文课前演讲中的循序渐进原则》重点阐述了课前演讲要遵循的原则;彭伟的《课前演讲DD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方式》,桂启升的《雕虫也要有好技DD课前演讲谈片》,王作云、刘淑萍的《课前演讲的“分级训练”法》讨论了课前演讲活动的形式。 由此可见,在以前的研究中,研究者已经开始意识到语文课前演讲对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作用,都提及了语文课前演讲对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写作水平、加强思想教育的积极影响。找到一套切实可行、循序渐进、要求明确的教学模式是我们的研究任务。针对演讲教学目标不够明确、要求不够具体、落实难以到位的现状,本课题主要想通过行动研究法,分层训练,对每步教学提出具体要求,注重检测结果,阶段性巩固升华,从而切实提高学生演讲能力。
三、研究目标
(1)使学生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
(2)提高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组织材料能力,阅读写作能力。
(3)提高评价、分析能力,增强竞争与合作意识。
(4)锻炼发表个人见解的胆魄,培养完善的人格。
(5)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发展的意识。
四、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研究初期,调查学生演讲存在的问题,选择、确定课题;个别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了解中学生心理表现及演讲的现状及成因。
(2)文献研究法:明确本课题的研究方向、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价值等。
(3)行动研究法:研究培养高中生演讲教学的有效模式。
(4)个案研究法:对不同个性心理特征、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前三分钟演讲进行长期的成长记录,及时调整课题研究的思路、方法等。
(5)经验总结法:不断将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及信息进行定性分析,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五、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15年8月-9月):申报准备阶段。
一方面,认真选题,制定研究方案,学习新课程改革与实验的相关理论。
另一方面,通过开学初年级组织的演讲比赛,笔者发现学生中除了少数班干部,其他同学很少有当众演讲经历。再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同学们对演讲充满期待,但却因为没有经验和技巧而感到难以操作。
第二阶段(2015年10月―2016年11月):实施阶段。
第一步:(2015年10月―2016年1月,高一第一学期)初步掌握,大胆表达。
学习内容:语文必修二演讲单元,看中外名家演讲视频。
演讲主题:“我喜欢的一本书”或“我崇拜的一个人”。
技巧要求:准备时间定为一周;演讲时间固定三分钟;大声表达,保证在场每个人清楚地听到演讲者的声音;身体站直,目视前方,衣着得体;能够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
点评主体:以老师点评为主,老师点评以鼓励为主。
巩固提升:学期末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我要当……”的竞选演讲比赛。
第一步效果:让每个学生拥有一到两次当众演讲的经历,能够清楚自信地表达自己;同时锻炼了学生阅读的能力、搜索信息的能力、积累素材的能力。
第二步:(2016年3月―2016年7月,高一第二学期)熟练掌握,生动表达。
学习内容:给学生放《超级演说家》等视频,激发学生对演讲的热爱。
演讲主题:“时事评论”。
技巧要求:除了第一步的基本要求,还要在某些方面提高学生演讲的标准。准备时间改为三天;生动表达,讲究声音的抑扬顿挫,通过声音增强演讲的感染力;眼睛注视观众,调动观众的注意力和热情,必要时通过得体的身势语帮助自己表达;表达观点有一定深度。
点评主体:老师点评,增加学生打分,评出周冠军、月冠军、班级冠军,代表本班参加学期末演讲比赛。
巩固提升:举行一次全年级大型演讲比赛,同高一入学时的演讲水平进行比较。
第二步效果:让每个学生能够放松、自信、热情地表达自己,基本掌握常见演讲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关注时事、关注生活、关注国家命运的热情。
第三步:(2016年9月―2016年11月,高二第一学期)熟练掌握,个性表达。
学习内容:丰富学生的演讲技巧,教会他们如何开场,如何幽默表达,如何在特定的场景下展现自己。
演讲主题:抽取素材库材料,素材可以是高考作文材料,可以是高校面试演讲,也可以是求职竞聘演讲。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演讲的基本技能,本环节重点在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技巧要求:除了第二步要求,本环节可以让学生尝试个性化表达,以便发挥自身的优势。
点评主体:老师学生共同打分,评出周冠军,参加学期末即兴演讲比赛。
巩固提升:各班举行即兴演讲比赛,选手提前二十分钟抽取比赛题目。
第三步效果:让每个学生能够放松、自信、热情地表达自己,展示自己的个性才华,锻炼学生的反应速度和应变能力,使学生都能成为演讲达人。
第三阶段(2016年11月―2017年1月):总结阶段。
参考文献:
[1]高正保.语文教学中学生演讲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2).
[2]胡冬玲.精彩五分钟――课前五分钟演讲的实践与收获[J].陕西教育,2014,(21).
[3]王远征.语文课前演讲的问题及对策[J].文学教育,2011,(8).
[4]陈丽娟.高中语文老师怎样利用课前五分钟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J].吉林画报,2013,(9).
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高一到高三的语文教学中,我坚持用课前三分钟演讲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课堂口语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自由演讲”式训练
1.1老师应当给学生信心和勇气。高一的学生初次上讲台面对全班同学讲话,需要勇气和胆量。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走好这一步至关重要。这一阶段老师要给学生充分的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并明确告诉学生: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人人都参与,无一例外。学生既知没有退路,也就勇往直前了。
1.2向学生宣布进行口语训练的具体要求。这些要求是:(1)课前要作好充分准备,尽可能演讲自己写的围绕某一主题的一段话,也可以录用平时摘抄的好的文字;(2)所讲内容不限,只要是积极健康;(3)用普通话,声音响亮,让每位同学都能听清;(4)每节课原则上是一课一人,按学号轮流;(5)每人脱稿演讲时间不超过三分钟,不少于一分钟;(6)同学上台时,大家鼓掌欢迎,讲完后,无论讲得怎样都应报以掌声。结束后,老师作简要评分。
高一阶段的自由演讲,由于内容不受限制,学生兴致很高,可准备的材料很多,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内 容相当丰富。因此,从学生演讲的内容看,有学生自我介绍的;有讲自己兴趣爱好的;有回顾自己最难忘的一 段经历的;有谈异国风情的;有讲成语故事的;有讲名人轶事的;有讲热门话题的;有说我的爸爸、妈妈的; 有谈我的老师的;有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和经验的;甚至还有讲我的弱点的等等,涉及面很广。通过演讲,无论 讲者听者,都拓宽了自己的思路。
值得注意的是,高一阶段是口语训练的起始阶段,由于学生的自身素质、性格特点、心理承受能力、口语 表达能力都存在差异,演讲的效果可能不尽如人意。对此,教师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对那些胆量小、口头表 达能力较差的同学,教师不仅要及时鼓励,更要有足够的耐心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尤其是每次讲话结束,老师 评定分数时,要尽可能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信心和自尊。
经过这一阶段的练习,绝大多数同学消除了胆怯的心理,对每课一讲的训练产生了兴趣,特别是每节语文 课上都有可能出现新奇的演讲内容,对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吸引力。但这一阶段学生的兴趣尚停留在感性认识上 ,就锻炼口语来讲,还只能是量的积累阶段。只有逐步使学生从理性上认识到口语训练的必要,训练才能真正 达到目的,逐步形成为语文素质。
2.创设语言环境,让学生大胆说英语
要学生能流利地用英语进行表达,语言环境尤为重要。在传统的英语口语表达训练中,大多是在课堂上,在方式方法上主要以师生间的问答,对话、阅读、看图说话、课文复述等为主,而且,以往的英语口语表达基本限制于课堂之内,在课堂外很少间学生用英语来进行表达。创设语言环境,就是要让学生从室内走向室外,从沉默走向呐喊。
在创设语言环境中,首先是要让学生形成角色转换。很大学生不敢开口说,就是因为在说英语的时候将自己看作说英语的工具,而不是情境中说英语的那个人,因此,在口语表达训练中,教师就可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来实现学生角色的转换,当然,模拟情境也有较好作用。如在"Technology"模版中,教师可将学生模拟为一个手机设计师,先用图画的方式来表现自己所想设计的手机,然后以手机的颜色、大小、形状、材料、功能和价格为介绍重点,以模拟招标的形式来让学生尽力去描述自己的手机。其次,要围绕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组织讨论和辩论。在学生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矛盾的事,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些矛盾,让学生在讨论和辩论中来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也是不错的办法。如网络的利弊,高中生该不该谈恋爱等就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3.放下负担,走出阴影
英语是外语,我们在说英语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感觉有些别扭,这不仅有文化背景的因素,也有心理的担忧。但要想说好英语,就必须放下所有的负担,能大胆地去模仿,去说。在英语口语表达教学中,教师可多组织学生观看英语电影,在观看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模仿主人公的动作、语气、语调等。在平素生活中,可采用一对一口语训练组的方式进行,即两个同学为一组,就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问题用英语来进行表达。如最常见的上学、购物、交友、聊天、学习等问题,在说的过程中不要太拘泥于我每一句话是否都是正确的,而要从我能否流利地进行表达,我是否可以大胆地说层面进行,在遇到问题时,可多向同学或老师请教。如果出现不能找到同伴,或同伴不在的情况下,可自我练习。
4.口语训练与词汇教学相结合的模式
词汇教学,通常是教师讲解词汇的用法,学生记,属于典型的"填鸭式"教学,枯燥乏味,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参与和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发展。所以我们不能再花大量的时间去讲解词汇知识,让学生单一地去死记一些单词的用法,而是要优化词汇教学的方法,使学生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内化词汇的用法。
一、课本剧表演
课本剧,顾名思义,就是以语文教材中的有关课文内容为基础,将其改编成学生能够通过讲台、教室、操场或舞台表演的相声、小品或小型话剧。英国教育家洛克曾经说过:“最好是把学习变成一种游戏似的,在游戏中学习知识,这是优良教育的基本原则。”
在讲授《罗密欧与朱丽叶》、《祝福》、《林黛玉进贾府》等课文后,就可以选择其中故事性强、矛盾冲突激烈的章节,发动学生改编成课本短剧,进行表演。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去努力了解、消化学过的知识,同时又能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在指导表演时不但要让学生注意行动、神态的表现,更要提醒他们注意语言的准确性、条理性和生动性,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口头作文的能力。
二、辩论赛
辩论赛的核心词汇就是一个“辩”字,是围绕辩论的问题而展开的一种思维反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竞赛。一次成功的辩论,既能有效地锻炼学生口才,又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问题的认识水平。高中阶段,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独立性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他们往往会对书本上一些结论或争议性的主题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对别人的看法和见解,也有一定的分析批判能力。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争议性的问题进行辩论。辩论时要求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陈述完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听清楚并抓住对方的概念和词语的运用、论点的合理与切题、论据的准确与充分等要素,旁征博引,据理力争,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地进行陈述和反驳。同时要求不参加辩论的学生认真做好双方选手发言的记录,仔细分析,思考各位辩手有无逻辑上的问题或论证上的漏洞,以便有针对性地评点。
三、课前三分钟演讲
配合作文训练序列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可以分为三轮进行。
第一轮要求演讲者事先做好准备,在可以带稿子的基础上,能够口齿清楚、条理清晰、声情并茂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演讲时要与听众形成互动,语言要有亲和力。演讲话题和题材在教师的调控下由学生自行选择确定,但演讲稿必须自己写作,演讲时间控制在三分钟左右。演讲顺序和评点顺序按顺序确定,演讲结束后,由评点同学作完整点评,必要时教师可给学生以示范。同时采取一定的激励机制以保证活动高效率进行,开展每周“演讲之星”和“评点之星”的评选,一轮结束后,再对演讲稿进行评奖。
第二轮要求学生做到脱稿,第三轮则要求学生能够现场构思,即兴演讲。第二轮和第三轮演讲的顺序和评点的顺序都由抓阄确定,力争让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做好准备。面对演讲,学生热情空前高涨,许多学生为了有一个良好表现,反复修改稿件,对着镜子练习肢体语言,听着录音琢磨语气语调。
四、采访
采访是不同于演讲的一种口语交流的形式,演讲主要是以“我”为中心进行的个人口语表达,采访则是要从采访对象那里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这个交流是双向的。它要求采访者不仅要事先准备好大量的材料,以便采访能顺利进行;而且要求采访者必须有准确流畅的口语表达能力,要语句连贯,条理清楚,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心情,努力使对方理解。
采访的对象可以是学校的老师、同学、员工,也可以是学校之外的家长、亲友、陌生人。开展采访活动可以充分进行听说训练,既可以更高层次地培养学生为达到一定目的而同别人进行对话的能力,又能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知识,一举两得。
五、训练原则
1激发学生兴趣
布鲁诺说过,“使一个学生对一个学科感兴趣的最好办法,是使这个学科值得学习”。学生对作文感到头疼,主要是因为作文还提不起他们的兴趣。要使口头作文发挥功用,提高学生听说能力,就必须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教师要注意搜集、选择那些时代感鲜明、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共性很强的话题,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让他们对话题产生强烈而浓厚的兴趣,以兴趣去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以兴趣去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创造的激情,让学生感到有话想说,有情要抒,有感要发。有了好的话题,调动了学生口头作文的兴趣,学生会乐此不疲,轻松愉快地使口头表达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2训练应与阅读、写作教学有机结合
口头作文与书面作文均是通过言语的表达完成的。在要求上两者是相同的,都要求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力。为此,在处理两者关系上,应注意两者“并举”,“以语言为门径,以文字为重点,达到语言和文字都提高的目的”。在学生全身心投入口头作文训练的时候,他的阅读范围扩展了,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因此,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把口头作文训练坚持下去,有机地结合阅读和写作教学的要求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训练,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要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
3切实加强思维训练
从心理学原理看,思维与语言是紧密联系的。口语表达是思维活动最直接最迅速的反映,思维总是通过语言的运用表现出来,这就决定了思维训练只能通过语言训练来进行,因此口语交际训练应特别注重口头表达的思维训练。实际教学中可以给学生提供几种开头或结尾的方法,如以景入境法、以物引入法、比喻排比法、引用题记法和开门见山法等,使口语交际亲切感人,情意盎然。
4多维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