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热病人护理措施范文

高热病人护理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热病人护理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热病人护理措施

第1篇:高热病人护理措施范文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人体如何保持健康以及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门科学,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熟练的护理操作技术,还必须掌握心理学知识,在实际工作中通过语言、表情、举止行为等给病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使病人解除思想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1 高热病人的心理变化

1.1 疾病本身所致的心理变化:高热主要是神经系统和神经体液调节产生了紊乱,表现为大脑皮质功能失调。病情继续发展,体温持续升高,病人将出现心跳、呼吸加快,出汗、口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软弱无力等症状,有的甚至出现精神症状,如头痛、嗜睡、谵妄等。儿童尚可出现抽搐。

1.2 期待性焦虑心理变化:大部分病人期待医护人员重视自己的病情,要求在诊断上尽快确诊,在治疗上药到病除。

1.3 依赖、思亲的心理变化:病人因肉体上的痛苦产生变异心理,使他们更加思亲念故。病人在生活上、心理上需要亲人的照顾和安慰来减轻内心的压力。

1.4 恐惧性心理变化:为了尽快确诊,辅助检查繁多,如血、尿、粪以及有关体液的实验室检查,相应的仪器检查和注射、输液等。病人产生恐惧和不安心理,担心病情严重和留下后遗症。

1.5 确诊后的心理变化:如确诊为一般疾病,则病人心理得到满足,心情愉快,配合治疗;如确诊为恶性疾病,病人一旦得知,会惊恐万分,甚至走上绝路。

2 高热病人的心理护理

2.1 解除高热所致的躯体痛苦和心理反应:采用冰敷、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措施,保护脑、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另外,要重视疾病引起的心理反应,随时掌握病人的心理变化,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工作。注意防止自身的言行引起病人的误解,主动介绍高热常识,帮助病人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2.2 体贴病人,给予较多的心理支持,消除期待性焦虑心理,树立治愈信心。医护人员要以熟练的技术,沉着、礼貌、热情的态度取信于病人,才能融洽感情,配合治疗。如遇到急躁、粗暴、遇事苛求的病人,医护人员要耐心解释,满足其合理要求,这样才能逐步消除病人期待、焦虑的心理,树立治愈信心。

2.3 做好各种检查和诊断前的心理护理,解除病人恐惧不安的心理。高热病人检查繁多,医护人员将检查计划告诉病人,使病人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主动配合。在各项检查操作前,要说明操作时的方法和可能出现的不适。

2.4 作好病人的卫生及安全工作:高热病人出汗多,要注意随时更换衣物、被褥。对躁动、谵妄的病人,应加床挡或重点守护,防止意外。

2.5 确诊后的心理护理:如是一般疾病病人,多鼓励病人注意补充营养和室外活动,以早日康复。若为疑难重症,除上述各种方法护理外,在心理上应给予更多的护理,告诉病人心理因素与疾病康复的重要关系。

第2篇:高热病人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颈髓;损伤;护理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69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13例,年龄在20~68岁之间,伤后就诊时间为0.5~8h,致伤原因:高处坠落致伤24例,空中重物砸伤15例,车祸致伤30例。

2 护理

2.1心理护理:颈髓损伤后,病人往往产生恐惧、忧郁、悲观的心理状况[1]。在本组病例中所有患者均产生悲观、厌世的情绪。护士应与患者沟通交流,使患者对护士产生信任感,介绍一些颈髓损伤恢复良好的病例,使他们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指导家属积极参与、协助安排患者生活护理,使病人充分体会到亲人、朋友的温暖。以周到的服务、熟练的技术、耐心的解释、亲切的安慰,减轻病人的恐惧,消除其悲观的情绪,以积极的心态来配合治疗和护理[2]。

2.2呼吸系统的护理:经常与患者沟通,了解是否存在心慌、气短等症状。病人若出现呼吸困难,立即给予吸氧,有窒息危险时,及时行气管切开,气管切开后给予气道湿化。方法为:取1.25%碳酸氢钠溶液2-8ml,用无菌注射器沿管壁注入。注入的量及间隔时间根据痰液的粘稠度而定。有研究表明用碳酸氢钠气道冲洗是保证气道湿化和预防肺部感染较为可靠的措施。其临床效果明显优于生理盐水+糜蛋白酶[3]。及时吸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气管切口每日换药,气管内套管每日清洁消毒。随时观察气管套管有无松脱,如果自主呼吸消失,立即行人工呼吸,以呼吸机维持生命。

2.3颅骨牵引的护理:严密观察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以防止在牵引过程中发生意外。牵引重量从1.5kg开始,最多不超过10kg。牵引后将床头抬高20-30cm,保持颈部中立位,头部及枕部垫以棉垫,以防止压疮的发生。牵引针孔每日两次酒精滴注,防止针孔感染。经常调节牵引弓,防止突然脱落,并告之家属不可随意松脱牵引,以免发生意外。

2.4高热的护理:本组病例中高热病人16例 。护理措施:将病人安置在有空调的室内,给予物理降温。如果物理降温效果不理想可应用如下降温方法:将大量的输液如5%葡萄糖或林格氏液放置冰箱冷藏格,箱温调致4℃备用。使用时用棉套包裹好,按静脉输液法把低温液体按60滴/分左右速度输入病人体内,液体量在750-1000ml左右。其中14例病人体温在半小时开始下降,另2例病人在3h后体温开始下降。12h内全部病人体温均降至正常范围内。降温时每15分钟测一次体温,按体温下降的速度调节滴速与输入总量。当体温降至37.5℃时,停止输入低温液体,防止体温降得过低。

2.5褥疮的预防及护理:反复与病人及家属强调皮肤护理的重要性,讲解护理的方法及翻身的目的,以取得病人合作。2.6泌尿系统的护理:我科收治的69例病人均给予留置导尿。使用弗雷式三腔尿管。大大减少了逆行感染的机会。每日消毒尿道口两次,告知家属尿袋不能高于耻骨联合。每周更换一次尿管。伤后2-3周开始定期开放导尿管,训练膀胱括约肌。每周做尿培养一次。鼓励病人大量饮水,并将床头抬高20-30cm,以预防感染的发生。

2.7胃肠功能紊乱的护理:伤后一周应限制饮食,2-3周代谢趋于正常后,给予高蛋白、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及粗纤维食物,从流食过渡到半流食、软食、普食。少量多餐,多饮水,指导病人家属为患者做以脐为中心的顺时针按摩,防止便泌发生。经常向病人宣传饮食与疾病康复的密切关系,了解病人饮食习惯,创造良好环境,促进病人食欲,愉快用餐。

2.8功能锻炼:向患者说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及目的,鼓励患者做抬头、扩胸、深呼吸和上肢的运动,以增加心肺的适应能力,同时被动运动,按摩下肢及多关节,以预防关节粘连和强直。使病人及家属熟知功能锻炼的方法并执行。也可请中医师按摩,辅助理疗针灸。

3 护理效果

通过对病人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使病人放弃了悲观厌世的想法,能够积极地配合治疗护理;69例病人最终均恢复了自主呼吸;通过对16例高热病人进行物理及药物降温,病人的体温得到良好的控制;通过大力宣传褥疮的预防方法,我科自2006年起无一例病人发生褥疮;泌尿系的感染率比2005年下降30%;胃肠功能紊乱的病人住院期间胃肠功能得以恢复,并建立了良好的饮食习惯;病人出院时能够意识到进行功能锻炼的必要性,掌握锻炼的手法,自理能力得以加强。

总之,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密切观察颈髓损伤病人的病情变化,认真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工作,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减轻家庭及社会的负担。

参考文献

[1]陈玉春.心理干预对老年股骨颈骨折后的护理疗效观察 [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5):114.

第3篇:高热病人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汉坦病毒 低血压休克

        肾综合征出血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属病毒引起的以啮齿类动物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1]。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发热、出血、球结膜水肿、休克、蛋白尿及急性肾功衰竭等为其特征性临床表现;典型病人的病程呈五期经过,依次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重症病人可有二期或三期重叠现象,病情发展变化快。目前本病尚无特异性病原治疗,采取综合疗法、预防性治疗。2008年1月到2010年10月我院共收治出血热病人37例,经过积极治疗和及时、有效的护理,均痊愈出院。现将我们对出血热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8年1月到2010年10月我院共收治出血热病人37例;男29例、女8例;年龄19-61岁,平均45岁;农民26例、城镇居民8例、野外作业人员3例;轻型2例、中型27例、重型8例;住院23-45天,平均31天;经过治疗护理,全部康复出院。

        2 护理

        2.1发热期  

        2.1.1高热病人应以物理降温为主,可给予头部冷敷或大血管处放置冰袋,但不宜行酒精擦浴,以免加重小血管损伤,物理降温的同时要注意保暖。忌用大剂量发汗退热剂,以防血容量进一步下降。

        2.1.2卧床休息至多尿后期,给予热量充足(不少于900卡/日)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对因恶心呕吐而难以进食者,应静脉滴注含电解质的葡萄糖溶液,以提供热量,补充电解质和能量消耗,对抗外渗,预防低血容量,减少肾脏损害。

        2.1.3发热期病人出现头痛、眼眶痛、腰痛,称为三痛。应嘱病人绝对卧床休息,注意观察疼痛的部位和性质,给病人摆好舒适,以减轻疼痛。必要时按医嘱给予止痛剂。避免按摩肾区疼痛部位,以免发生肾破裂出血。

        2.1.4密切观察体温、脉搏、血压、脉压差、神志、尿量及末梢循环情况。一般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血压一次,详细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尤其在发热末期体温下降时,应特别警惕低血压休克出现。注意观察皮肤出血情况及呕吐物、排泄物的量、颜色和性质,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做好抢救护理工作。

        2.2低血压休克期  

        2.2.1病人取平卧位,切忌搬动,注意保暖,必要时给氧,供给足够热量。准备与抗休克有关的药物及器械,做好抢救准备工作。保持病房安静舒适,做好病人的心理支持和心理安慰,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2.2密切观察病情,每15-30分钟测血压一次,并注意病人的脉压差、神志、呼吸、心率、尿量、面色和末梢循环状况,准确记录出入量及呕吐物、排泄物的情况。

        2.2.3扩充血容量是抗休克的根本疗法,强调早期、快速、适量。休克早期进行扩容治疗,补液量少而扩容效果好;快速补充有效血容量可使功能性细胞外液恢复,矫正组织灌注量,维持血压;适量补液可防止加重心脏负担。 

因此,应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保证早期、快速、适量输液,遵医嘱及时、准确输入液体和扩容药物。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时应密切观察血压变化并做好记录,根据血压及时调整药物滴速,勿致血压过高或过低。

        2.3少尿期  

        2.3.1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注意尿量、尿的颜色和性质,及时留取标本送验。严格控制输液量及输液速度,量出为入,24小时补液量应按计划分配输入,预防急性肺水肿及心衰的发生。

       2.3.2少尿期应给予低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b、c、k的食物,少吃钾盐丰富的食物。氮质血症消失后可逐渐增加蛋白质和含钾丰富的食物。

        2.3.3少尿期的主要表现是尿毒症、酸中毒和水电解质紊乱,严重者可出现高血容量综合症,甚至使出血加重。因此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患者意识状态、消化道症状、出血倾向和呼吸的改变,密切观察可能发生的尿毒症、高血钾、高血容量综合症、心功能衰竭、肺水肿、脑水肿、出血及继发感染等并发症,并做好相应护理。明显的氮质血症、高血钾、高血容量综合症患者,可应用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透析期间按透析常规进行护理。

        2.4多尿期   

        2.4.1仔细做好出入液量的记录和相关化验检查,尽量鼓励病人进食进水,饮食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半流质和含钾食物,量出为入,不能进食者可静脉补液,保持水电解质平衡,谨防脱水而发生继发性休克。

        2.4.2防止继发感染。由于免疫功能下降,多尿期病人易发生呼吸道和泌尿系感染,因此需注意口腔卫生和泌尿道卫生,必要时做室内空气消毒,忌用肾毒性药物。

        2.4.3指导患者逐步增加活动量,但应避免劳累。切勿麻痹大意,防止意外发生。

        2.5恢复期 经多尿期后患者尿量逐渐恢复至每日2000毫升左右,肾脏浓缩功能好转,精神、食欲基本恢复,但少数患者可遗留高血压、肾功能障碍、心急劳损和垂体功能减退等症状,因此应嘱患者注意休息,一般1-3个月,补充营养,逐渐恢复正常生活和运动。定期复查营养状况、血压、肾浓缩功能等,并采取相应措施。                                                   

        2.6健康教育 积极推广接种出血热疫苗是预防本病的有效措施。野外作业人员要注意保护皮肤、防止损伤,避免接触螨、鼠及其排泄物,积极开展防鼠灭鼠及防螨灭螨工作。

        3 小结

        肾综合征出血热起病急、病情重、复杂多变、并发症多,临床治疗护理要求较高。需要医护密切配合,熟练掌握病程各期特点,勤巡视、勤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采取针对性有效措施,促进病人康复。 

第4篇:高热病人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外科感染病人临床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116-01

外科感染是指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感染性疾病和发生在创伤、手术、器械检查或有创性检查、治疗后的感染,临床较多见。

1 非特异性感染病人护理要点

非特异性感染的主要共同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肌能障碍和寒战、高热等全身症状。全身化脓性感染是致病菌侵入人体血液循环,并在体内生长繁殖或产生毒素而引起严重的全身感染症状。其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起病急、病情重、发展迅速,体温高达40-41。C,头疼、头晕、甚至淡漠,脉搏细速,白细显升高,代谢失调和肝肾损害。化脓性感染的病人的护理诊断有焦虑、体温过高、疼痛、营养失调,潜在的并发症有脓血症、感染性休克。护理措施包括:做好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全身疗法的护理等。

1.1护理要点

针对病情定时监测血压、心率、脉搏、呼吸及体温的变化。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降温过程中鼓励病人多饮水,防止虚脱,及时铡量并记录降温后的体温。及时协助病人更换衣裤及被服。脓毒败血症的病人,寒战、高热时遵医嘱进行血培养。遵医嘱对重症病人给予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必要时给予输血。遵医嘱早期、大剂量或联合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治疗中注意治疗效果及副作用的观察。观察伤口局部情况,保持敷料清洁、干燥,有引流者保持引流通畅。急性淋巴炎及淋巴结炎的病人,协助其进行物理治疗。丹毒为接触性传染,应实施床边隔离。护理时用枕垫将患肢抬高。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的病人,切开引流后肢体制动,患肢抬高。感染好转后指导其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疼痛的病人,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鼓励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半流食、直至普通饮食。加强基础护理,预防褥疮、坠积性肺炎及泌尿系感染的发生。

1.2健康指导

定时、定量、正规服药,注意药物副作用观察。指导病人及家属掌握如何预防疾病传播的相关措施。合理搭配饮食,满足机体蛋白质及热量的需要。保证充足休息及适当的体育锻炼。

2 特异性感染病人护理要点

特异性感染主要包括破伤风和气性坏疽。破伤风是破伤风梭茵侵入伤口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临床主要表现为肌肉持续性收缩和阵发性痉挛,病人开始出现张口困难,随后牙关紧闭,面部表情肌收缩出现“苦笑面容”颈部肌群收缩出现颈项强直,背部肌群收缩出现“角弓反张”主要的护理诊断为:吞咽困难、营养失调,潜在的并发症有肺炎和啼不张。护理措施:安置病人于特定的环境,遵医嘱给药,做好病情观察,防治并发症的发生,做好消毒隔离和健康指导。气性坏疽是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的一种以肌组织坏死或炎症为特征的急性特异性感染,起病急、愈后差。主要的护理诊断为:疼痛、组织的完整性受损、体温过高、营养失调等。护理措施:严格的执行消毒隔离,做好病情观察,做好伤口和疼痛的护理,做好营养支持的护理。

2.1 破伤风病人护理要点

2.1.1 护理要点

按围手术期病人一般护理要点。安置病人于隔离、避光、安静的单人房间,工作人员人室穿隔离衣,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尽量把各项工作安排在同一时段完成,避免诱发病人抽搐的发作,病室内备好急救药物及物品。询问过敏史,做TAT过敏试遵医嘱应用抗痉挛药物,若出现大发作前的征象,及时通知医生。遵医嘱加大解痉药物剂量,并做好病情观察及记录,协助医生尽早施行清疮术。若对病人采取冬眠疗法,做好冬眠过程中的各项监护,遵医嘱及时调节冬眠药物剂量,使其处于浅睡眠状态。满足病人营养供给,遵医嘱实施鼻饲或胃肠外营养。病人常因抽搐而致尿潴留,遵医嘱留置尿管并持续引流尿液。加强基础护理,预防肺部感染、褥疮、泌尿系感染的发生。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及用后的物品,均应严格消毒;伤口敷料进行焚烧,以防交叉感染。

2.1.2 健康指导

告知病人不可忽视对木头、锈钉等刺伤、深部感染伤口的处理,伤后及时到医院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合理搭配饮食,保证充足的营养。保证充足的休息及适当的活动。

2.2梭状芽胞杆菌性肌坏死(气性坏疽)病人护理要点

2.2.1护理要点

按外科围手术期病人一般护理指南。将病人安置于隔离病室,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伤口敷料给予焚烧,预防交叉感染。针对病情进展情况,必要时实施重症监护。对深而不规则的伤口,配合医生实施紧急清创手术,充分敞开引流。观察并记录创面情况,遵医嘱用氧化剂冲洗伤口,保持敷料湿润,改变厌氧环境。遵医嘱输新鲜血液,纠正病人进行性的贫血。高热病人及时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并做好高热的护理。遵医嘱给予大剂量青霉素抗感染治疗,青霉素过敏者可用其衍化物进行治疗,注意药物疗效及副作用的观察。为提高病人的血氧浓度,增强抑菌作用,一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高压氧治疗。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加强营养,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胃肠外营养。好转后鼓励其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加强基础护理,预防褥疮、肺部及泌尿系感染。需截肢者,耐心向病人及家属解释其重要性,使其能正确面对,注意保护病人的安全,防止意外的发生。截肢术后固定和抬高患肢,指导其进行功能锻炼,协助病人重新设计自我形象,建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2.2健康指导

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有关气性坏疽感染的传染性及消毒隔离的相关措施。向病人及家属讲明患肢功能锻炼的必要性和方法。协助伤残者制定出院后的康复计划。向截肢病人及家属交代用拐、装配义肢的时间与注意事项。合理搭配饮食,保证营养的供给。保持良好心态,促进机体康复。

参考文献:

[1] 杨靓,王卫,外科常见感染的临床护理研究进展.护理杂志,2007年03期.

第5篇:高热病人护理措施范文

【摘要】目的:是针对临床上高热病人降温后半小时体温不降或不降反升的现象,再次观察研究物理降温后效果。减少高热惊厥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高热;降温;复测体温

酒精擦浴、温水擦浴都是全身冷疗法,是高热患儿常用的物理降温措施。为观察二种擦浴方法的疗效,对80例高热患儿进行降温效果的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 本组80例均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未经任何治疗的初诊患儿。男42例,女38例,年龄1岁~4岁,平均2.5岁。体温(肛温)在39.5 C以上。随机分为二组,每组4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种上显著差异,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分甲、乙两组。甲组即酒精擦浴法,以75%的酒精加常温冷水配成浓度为30%的酒精,温度30 C左右,乙组即温水擦浴法,擦浴水温35―40 C。两组均按护理操作常规进行,在患儿腋下、肢体、腹股沟、窝、背部等部位,以离心方向边按摩,大血管处稍用力,擦至皮肤发红,避免在胸前,腹部及脚心等处擦浴,每次擦浴时间20分钟,空温21~24C。在擦浴前、擦浴后30分钟、60分钟各测一次体温,进行疗效比较。

2 效果观察

2.1 甲组:40例30分钟体温下降26例,无效14例,60分钟体温下降36例,无效4例。降温幅度0.5~1.3C。

2.2 乙组:40例30分钟、60分钟体温均有下降,降低幅度0.4~1.1 C。

结果 甲、乙两组比较,半小时内降温,乙法明显优于甲法。

3 讨论

小儿高热常会发生惊厥,属儿科急诊,此时常用擦浴法进行物理降温,以尽快降低体温,避免惊厥发生。我们通过对80例高热患儿采用酒精擦浴与温水擦浴对比观察,在擦浴后1小时降温效果看,两者差别不是很大。而在擦浴后半小时降温效果乙法明显优于甲法。酒精擦浴降温短时间内疗效欠佳其原因可能由于浴液温度比患儿体温低,皮肤对冷刺激敏感,使冷敏神经无兴奋性增高而抑制散热,同时由于酒精擦浴后,皮肤遇冷毛细血管收缩,有时会出现寒战、立毛反应,使散热障碍,也影响了其在半小时内降温。而温水擦浴的水温与体温差不多或稍高,加之按摩能使毛细血管迅速扩张,血液循环加速,达到快速散热之目的,并且不会出现寒战、立毛反应。温水擦浴操作简单易行,无需特殊材料,无副作用,病儿及家属易于接受。在提倡护理模式转变的今天,这项护理措施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指导社区,农村地区的家属及时处置高热患儿,减少高热惊厥等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张鸿敏,赵爱玲,杨秀芹,王艳玲.高热患者物理降温的护理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2006年08期

第6篇:高热病人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危、重诊病人;观察与护理

【中图分类号】R5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4-0110-02

1 危、重症急诊

1.1 呼吸、心跳聚停、休克、昏迷、癫痫持续状状。

1.2 急性心血管病 急性心梗、严重心律失常、高血压危象。

1.3 急性脑血管病 出血性(脑出血)、缺血性(脑栓病)。

1.4 急性消化道大出血(呕、咳、便)。

1.5 重症急性胰腺炎(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胰性猝死)。

1.6 急性呼吸困难、哮喘持续状态、窒息等。

1.7 急性中毒 有害气体中毒(CO)、药物中毒(安眠类)、食物中毒(亚硝酸盐)、有机磷类中毒。

1.8 各类创伤 多发伤(高坠伤)、颅脑损伤、胸外伤(开放性气胸)、腹部外伤(开放性、闭合性)、骨折、大面积烧伤。

1.9 妇产科 功能性子宫出血、黄体破裂、子宫破裂。

1.10 其它 自溢、溺水、电出伤等。

2 危症病人的观察与护理

2.1呼吸系统评估。

2.1.1呼吸道评估:①观察呼吸道是否有痰液及其它异物堵塞,及时清理,确保呼吸道通畅;②呼吸肌活动障碍者,(如格林巴利)护士应认真观察病人胸廓起浮动度,有效协助其拍背促痰排出,严重呼吸肌活动障碍者,通知医生迅速用药;③中枢性呼吸困难者,可使用呼吸兴奋剂,同时解除病变压迫。

2.1.2呼吸质量评估 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深度及性质变化,结合临床诊断,分析症状原因,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

2.1.3缺氧程度评估 依据不同的疾病,仔细观察患者的面色,口唇及指趾未端的紫绀程度,必要时立即进行动脉血氧分析,准确判定缺氧程度,及时调整吸氧流量或治疗。

2.1.4结合以上观察,对于严重呼吸困难者,除用药物纠正呼吸改善缺氧外,必要时立即采取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进行人工辅助呼吸。

2.2循环系统评估 当循环功能受损时,全身各器官功能和结构均发生异常改变,尤其是心、脑、肾、肺等主要的器官功能衰竭,成为休克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

2.2.1血液动力学观察 ①严密监测血压,观察病人面色、皮肤温度、大血管及毛细血管充盈度;②尿量的观察:详细记录每小时尿量、尿的颜色、监测尿比重,及时提供反馈性医疗信息。

2.2.2心电活动的观察 当心排血量下降时,可导致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如急性心衰、心功不全、休克、心搏骤停等,作为护士不应只掌握疾病一般症状的观察及护理常规,而应严格掌握其心电方面的常用知识,为抢救提供全方位的临床依据。

2.3神经系统评估。

2.3.1意识状态观察 明确病人所处的意识状态,注意观察意识的动态性变化,作到心中有数,发观异常应激处理,同时通知值班医生。

2.3.2瞳孔观察 观察瞳孔的大小、对称性、对光反射情况,如有机磷中毒病人的瞳孔小如针尖,双侧脑疝或阿托品化时,病人双侧瞳孔散大(严密观察阿托品化的度),单侧脑疝时,则一侧瞳孔大,一侧瞳孔小或忽大忽小等。

2.3.3应用肌松剂时,应观察或监测病人肌张力恢复情况,依病人的症状度,调整药物剂量。

2.4症状观察。

2.4.1高热 发热不是独立疾病,而是发热疾病的重要病情过程和临床表现,凡遇高热病人出现寒战、脉搏快、呼吸急促、烦躁、抽搐、休克、昏迷等时,应警惕超高热危象发生,一旦出现超高热,应以最快速度降低中心体温。

2.4.1.1严格降温原则 热者冷降,冷者温降[5],将体温迅速有效地降至38.5℃左右,是防止患者发生高热惊厥的重要环节。

2.4.1.2掌握降温措施 高热伴烦躁、四肢末梢灼热者,冰水擦洗或4℃0.9%盐水1000~1500ml快速静滴,如中毒、恶性高热者,即冰袋、冰帽、局部与全身冰水擦浴。

2.4.2抽搐 是局部和全身骨骼肌阵发性不自主的痉挛、僵直、抽动的一组症状群,当大脑、脊髓等下位神经系统病变,全身性疾病精神因素等均引起抽搐发作。

2.4.2.1观察内容 观察抽搐发作的时间、规律、部位、明确抽搐原因,并对症处理。

2.4.2.2护理措施 抽搐发作时立即将缠有纱布的压舌板、筷子或毛巾置于病人上下臼齿之间;及时解开衣扣、裤带,以减少呼吸道阻塞而改善缺氧;在四肢大关节处稍加压予以保护,防止肢体抽搐而致脱臼、骨折。抽搐发作后:抽搐停止或减缓后,使患者侧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口腔分泌物倒流而引起吸入性肺炎;抽搐并伴有肢体疼痛及尿失禁者,遵医嘱给药,并做好泌尿系护理。

2.4.3疼痛 凡引起机体痛性结构的受压、牵拉、移位、发炎、血管的扩张和痉挛、肌肉的紧张性收缩等,均可产生疼痛。

2.4.3.1观察内容 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强度、发作时间,缓解方式及其伴随症状

2.4.3.2护理措施 颅内压增高引起的头痛表现为持续性头部胀痛,阵发性头痛加剧并伴喷射性呕吐及视力障碍者,立即给予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滴,降低颅压及预防脑疝发生。如脑出血患者,应抬高头部15度,绝对卧床休息,给予吸氧;对头痛伴脑膜刺激征者,应保持大便通畅,但不宜进行高位灌肠。外伤,脑脊液外流或腰椎穿刺可引起低颅压,导致头部持续性胀痛,摇头后加重,立即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可使头痛减轻或缓解。颅内高压综合症引起的剧烈头痛,护士应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4.4出血。

2.4.4.1观察内容 观察出血的部位、色、质、量,出血途径以及引起出血的原因;严密监测意识、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因失血引起的相关症状。

2.4.4.2护理措施 立即配血,做输血准备;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对于外伤引起的出血,尽早进行手术,防止再出血,发现活动性出血时,应立即止血;对于内科疾病引起的出血症状,可及时对症止血处理,积极寻找病因。

3重症病人的观察与护理

3.1针对不同病种,观察危象征兆,立即报告医生。

3.2观察病情发展情况 ①创伤出血:仔细观察伤口有无活动性出血,骨折固定肢体的末梢循环;②内科出血:观察出血的量、色、途径,依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③症状评估:如腹泻、水肿等病人,应进行动态连续性观察与护理。

3.3特殊用药的观察 ①脱水药:使用脱水药时,应观察药物使用的时间,速度及症状的改善度,以便有效调整用药方案;②扩血管药:使用扩血管药物时,应严密监测血压,严格控制滴液速度,认真观察用药后的症状缓解情况,提供可靠的疗效依据。

参考文献

[1] 田萍.急诊病人的观察护理.实用护理杂志,2000;6:9

[2] 史玉泉,周孝达,汪无级.实用急诊学.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5:17

第7篇:高热病人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结核性脑膜炎;康复;护理

结核性脑膜炎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和脊膜的非化脓性炎症性疾病[1],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可能与环境污染等因素有关。在疾病的诊治过程中,临床护理对患者预后起关键作用[2]。我科于2007年10月~2011年12月对40例此患者进行护理,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40例患者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12~46岁,平均29.5岁; 临床分期:早期(前驱期)6例,中期(脑膜刺激期)30例,晚期(昏迷期)2例,慢性期(迁延期)2例;均经病史、体格检查、脑积液检查、脑CT、磁共振检查以及经抗结核治疗有效证实为结脑。

2 护理

2.1 常规护理 给予心电监护,患者进行低流量吸氧,备齐抢救药品及物品。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瞳孔情况、抽搐等情况。每2小时监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合度情况,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的变化。瞳孔是判断病情轻重的主要指标,特别是行腰穿或鞘内注射时,患者双侧瞳孔散大伴有呼吸、脉搏变慢或病理性呼吸,血压升高时,均提示脑疝的可能,及时报告给主治医生,做好抢救患者的准备[3]。

2.2 心理护理 结脑病程长、病情复杂,临床表现高热、头痛、呕吐、抽搐、偏瘫、癫痫、视力减退。患者常出现紧张、忧虑,对死亡的恐惧,或对症状失去信心等,头部疼痛的加剧反过来影响情绪,形成恶性循环。护理人员应以同情、安慰和鼓励的语言,设法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痛阈值。护理人员要主动和患者交谈,多开导、体贴、关心病人,耐心细致的介绍疾病的发生及各种治疗和护理的作用,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使其密切配合各项治疗和护理[4]。

2.3 高热护理 监测体温,体温>38.5℃时给予物理降温,可冷敷头部或大动脉,酒精或温水擦浴,持续高热、物理降温效果欠佳者,还可药物降温、静脉补液,对高热不退、昏迷的病例可口服或鼻饲安宫牛黄丸清热解毒,镇惊开窍。

2.4 高热惊厥 立即给予安定缓慢静注,同时将头偏一侧,给氧、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将纱布包绕压舌板置于齿间防止舌咬伤,窒息者行人工呼吸或气管插管,给予积极降温的同时,颅内高压者及时应用脱水剂,需要时可遵医嘱用冬眠疗法和亚冬眠疗法。

2.5 用药护理 医护人员要精心看护患者坚持规律、全程化疗是治疗关键,是保证患者获得最高治愈率的最有效方法,不规则用药或过早停药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患者在住院期间,护士应始终坚持督导化疗。同时,要掌握相关的药物知识,严密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并给予及时、妥善的处理,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2.6 基础护理 保持室内卫生、空气清新、温度湿度均适宜。注意补充营养,饮食以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为宜,以增强体质,增加免疫力。昏迷者给予鼻饲,同时做好鼻饲的护理,可选择混合奶、鸡汤、水果汁等高营养流质饮食,鼻饲饮食温度要适宜,每次进食后,应注入少量温开水冲洗胃管,避免食物残渣积存管腔中变质,导致胃肠炎或堵塞管腔。口腔及皮肤护理,高热病人易发生口腔炎, 可给予口腔护理。病人大量出汗后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衣裤,使病人舒适,防止感染,预防褥疮。

2.7 偏瘫的康复护理 早期偏瘫康复护理是预防萎缩最有效的方法。患者卧于硬质床上,保证正确的卧床姿势,且经常更换,在床上进行各部位的被动运动,有规律地运动瘫痪的关节,每日3~4次,每次每个动作10次左右,活动顺序由上而下,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幅度由小到大牵伸挛缩的肌肉肌腱及关节周围组织,多做与挛缩方向相反的运动,直到主动运动恢复。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及淋巴回流,以减少肿胀,亦是对患肢的感觉刺激。对肌张力高的肌群采取安抚性质的推摩使其放松,对肌张力低的肌群则予以擦摩和揉捏。有一部分患者会遗留下痉挛、肌力减退、挛缩畸形、甚至软瘫的后遗症,仍应继续训练,利用残存功能,防止功能退化和肌肉萎缩,并尽可能改变环境以适应残疾。

3 讨论

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不及时、治疗护理不恰当,其死亡率及后遗症的发生率仍然较高。通过护士对本组患者全面精心的护理,患者的治愈率明显提高,并发症、死亡率显著下降,说明护理在患者疾病的治疗及康复过程中起着重要重要,护士要加强患者的护理,是病人早日痊愈。

参考文献

[1]贾建平,神经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6版,2011:240.

[2]蔡伟,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6(5):97.

第8篇:高热病人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护理;探讨

笔者选取我院于2012年4月到2013年3月收治的85例流行性腮腺炎患儿,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其中48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37例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其中综合护理组患者在接受治疗以及综合护理后,临床治疗效果显著,现将其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2年4月到2013年3月收治的85例流行性腮腺炎患儿,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其中48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37例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其中所选取的85例患儿中,男49例,女36例,年龄为2-12岁,平均年龄为5.4±2.1岁,入院后患者均接受常规检查,被确诊为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出现头痛病症以及发热病症,其中单侧颌下腺肿大49例,双侧颌下腺肿大36例,单侧腮腺肿大49例,双侧腮腺肿大36例,单侧腮腺肿大并单侧颌下腺肿大15例。其中4例患者伴呕吐、恶心,6例患者出现腹胀以及上腹部疼痛。治疗主要采用三代头孢类抗生素、干扰素以及阿昔洛韦等对患者病症实施有效预防并对患者病症进行控制。

1.2护理方法

1.2.1常规护理

给予患者常规的饮食护理,患者多食用低脂肪、易于消化以及富含营养食物,避免食用过硬、过酸食物,且注意饮食七八分饱即可。过酸过硬的食物会导致患者唾液分泌增加,对导致患者腮腺病症加重。叮嘱患者多喝水,同时患者应注意增加维生素。如患儿并发急性胰腺炎,可给予患儿禁食,并向患儿家属讲解禁食的原因,有利于家属配合对患儿饮食进行监督管理。定时开窗通风,对病房定期进行消毒,患儿使用过的毛巾、食具等进行煮沸消毒;同时对患儿进行心理护理,患儿在患病后可能会因疼痛以及对陌生环境的恐惧,会出现恐惧害怕以及哭闹不止等,针对患儿的这种表现,医护人员可通过与患儿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多数患儿因害怕注射,医护人员以和蔼亲切的态度,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儿进行沟通,并给与适当鼓励夸奖。

1.2.2综合护理

同样给予综合护理组患者常规的饮食护理,病房消毒护理以及患儿的心理护理。并结合患者具体并发症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护理措施。先对患儿生命体征进行观察,注意观察患儿的呼吸,脉搏,体温以及意识等情况,早发现患儿病症,便于对其进行及早有效治疗。其中5例患儿并发轻中度脑膜脑炎,在患儿发病后2-7天,患者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呕吐、恶心、头疼、发热等病症,在给予患儿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使用20%甘露醇脱水对患者实施静脉滴注,且在注射过程中,尽量使用静脉留置针,减少实施穿刺对患儿造成的痛苦。其中6例患儿出现急性上腹痛、呕吐、恶心并发症,在做好 基本的对症护理后,在患儿急性病症期间,应注意卧床休息,绝对给予患者禁食,防止十二指肠受到感染。对患者实施床旁心电监护,对患者病情密切关注,如患者病症异常告知医师采取措施对其进行治疗。

1.2.3 高热护理 卧床休息,鼓励病人多饮水。体温>38.5℃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或物理降温。实施物理降温时用乙醇或温水擦拭体表大血管处,或用冰块、冰袋冷敷头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保持床铺、内衣清洁干燥,出汗后及时擦干汗液。出汗多时及时更换内衣,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大量出汗时防止脱水,遵医嘱给予补液治疗。

1.2.4 饮食护理 由于腮肿影响病人张口和咀嚼,进食前鼓励病人,让病人战胜疼痛。饮食应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营养丰富、无刺激性的易消化流食或半流食,如牛奶、菜汤、果汁、绿豆汤、鸡汤、鱼汤、拌汤等;温度适宜,忌食油、热、冷、辛辣等食物;少食多餐,循序渐进。病人拒食、厌食时给予静脉营养。

2 结果

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后,综合护理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常规护理组患者住院时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流行性腮腺炎是因腮腺炎病毒而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症的传染渠道为飞沫[1]。该病毒对神经组织以及腺体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可合并胰腺炎、脑炎、卵巢炎以及炎等多种并发症。该病症多发于青少年和儿童,该病症为自限性疾病[2]。但该病症具有广泛的器官系统损害性,应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所选取的患儿均因出现腮腺肿大,且体温较高病症入院接受治疗,住院后可见患者有较多并发症。针对该病症的治疗,应首先对患者进行有效的诊断,才可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同时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有效缓解患儿治疗疼痛,减少患儿住院住院时间。同时加强对患儿的健康知识教育,增强患儿家属的防治意识,让患儿家属充分了解关于流行性腮腺炎病症,可于日常生活中采取有效措施对患儿实施治疗。同时可有计划实行腮腺炎防治,让患儿接种腮腺炎疫苗的免疫疫苗,较少患儿的发病率[3]。

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后,综合护理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常规护理组患者住院时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胡静,马丽.流行性腮腺炎患儿的社区护理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1):153-154.

第9篇:高热病人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护理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9.204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9-2468-01

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新型传染病,人体没有特异免疫力,通过近距离飞沫传播,该病传染性强,致死率低,临床上以发热、咽痛、咳嗽为主要症状,重症病人可合并肺炎。自2009年9月至2010年1月,我院发热门诊共确诊并隔离治疗了14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平均住院时间6天,治愈出院14例,占100%,无死亡病例。针对确诊病例在进行及时报告、分开隔离、有效治疗同时并给予系统化整体护理,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确诊并留观治疗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14例,其中男14例,女0例,最小20岁,最大34岁,平均年龄25岁,体温>39℃的占50%,发热持续1-7天,白细胞总数正常或低于正常。

1.2评估患者体温:高热病人及时给予药物退热或物理降温,呼吸重点评估呼吸次数、频率,观察有无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心理方面:主动与患者沟通,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减少因社会因素及隔离环境对其造成的不良影响;营养方面: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必要时静脉补充。

1.3护理评估:根据甲型H1N1流感患者症状、体征、临床特点进行评估,并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及时评价所取得的护理效果。

1.4临床症状和心理问题。

表114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临床症状与心理问题统计

由(上表)可得,发热是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主要症状,全部1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发热;约有90%的患者表现为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在精神心理方面有35.7%患者出现恐惧、焦虑。

2.护理问题分析及措施

2.1体温过高。护理目标:体温降至正常范围,患者不适症状消失。

护理措施:①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变化,监测各项生命体征:体温>39℃的患者,每30分钟测一次体温;体温在38-39℃之间,每1小时测一次体温,并详细记录。②降温处理:体温>38.5℃患者,遵医嘱给予解热镇痛药物降温处理,体温过高患者,如不适症状明显或应用解热镇痛药物体温未能降至正常时适当给予糖皮质激素;体温

2.2恐惧、焦虑症状。护理目标:患者恐惧、焦虑症状消失,心理压力缓解。

护理措施:①针对确诊并需要隔离治疗的患者,护理时需要主动与患者交流和沟通,因隔离治疗,做好解释工作,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护理及治疗。②认真做好宣教工作,详细讲解甲型H1N1流感的相关知识,特别是该病是可防可控并能够治愈的疾病,消除患者的恐惧、焦虑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2.3营养支持。护理目标:患者体重未下降或增加。

护理措施:①患病早期多伴有发热、纳差,护理时饮食方面多给予软食或半流食为主,鼓励患者多进食。②恢复期鼓励患者多进食新鲜的水果及蔬菜,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增强患者体质,促进疾病的恢复。③考虑到患者需隔离治疗,不能随便外出,同时没有家人陪护,护理人员要做好临时家属这份工作,满足患者饮食方面额为的正当要求[2]。

3.讨论

通过这阶段的护理工作,我科护理水平有所提高,同时我们对护理工作有了更新的认识,针对甲型H1N1流感这种特殊疾病,与普通疾病有很大的区别,在护理工作中不但要重视疾病的护理,同时要关注该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心理变化,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的不足,进一步完善护理措施,调整护理方案,使患者的身心得到整体的护理,身体能够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