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文化站站长培训总结范文

文化站站长培训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文化站站长培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文化站站长培训总结

第1篇:文化站站长培训总结范文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安全生产工作,自觉坚持安全发展指导原则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大文化市场隐患整治,健全安全生产保障体系,构建长效管理机制,强化政府、企业两个主体,

落实治理责任,加快源头治本,加大安全投入,夯实监管基础,努力减少一般事故,有效防范较大事故,杜绝重特大事故,推动安全生产状况的持续稳定,为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组织机构

为加强此次“文化市场安全工作专项整治”活动的组织领导,决定成立本次活动领导小组,由镇安全办主任何其炎、文化站站长张晔任组长,镇居民区党委副书记俞良任副组长,镇安全办同志和各村、镇属各公司安全干部为组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安全办,由镇安全办主任助理夏佩杰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三、责任分工、检查范围和重点

责任分工:

以签约单位为责任主体,按照“属地管理、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和“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责任,行政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

检查范围:

全镇辖区内所有浴场、KTV(包括歌舞厅)、网吧、酒吧、茶座、游艺厅(包括游戏机房)等。

检点:

进出口通道是否畅通、电梯是否检测(年检)、消防设施是否按规定配制、消防设施运转是否正常、灭火机性能是否有效、应急照明灯工作是否正常、电器使用线路敷设是否规范、同一防火分区内是否有生产经营、储存、居住“三合一”,各种证照是否齐全,法人是否参加培训持证上岗等。

四、具体安排

整个“文化市场安全工作专项整治”活动,从年12月1日开始至年1月10日止,共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自查自纠阶段

1、时间:12月1日—12月15日

2、范围:全镇辖区内所有浴场、KTV(包括歌舞厅)、网吧、酒吧、茶座、游艺厅(包括游戏机房)等。

3、方式:各生产经营单位业主和法人代表,组织本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开展自查自纠自改。各村(居)委、镇属各公司及有关部门对各自辖区内组织安全检查,除对被检查单位开出整改意见书外,要对本辖区安全生产状况认真进行一次梳理,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单位(经营户),需要上级部门对该单位(经营户)作出停业整改或关闭或加大执法力度的,写出书面意见,主要领导签名、盖上公章后上报镇安全办。

第二阶段:整改实施阶段

1、时间:12月16日—12月25日

2、重点:人员进出口通道是否畅通,电梯是否检测(年检),消防设施配制、运转情况,应急照明灯工作情况,电器使用线路敷设情况,“三合一”情况,各种证照办理情况,法人参加培训持证上岗情况等。

3、方式:各村(居)委、镇属各公司和派出所、镇安全办对存在的事故隐患单位实行全过程监督指导;事故隐患单位要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措施、指定专人负责,确保整改人员到位、整改经费到位、隐患整改到位。

第三阶段:跟踪复查阶段

1、时间:12月26日—12月30日

2、重点:按照开出的事故隐患意见书,逐条对照检查看整改是否落实。

3、方式:镇安全办会同镇有关部门和所在村(居)委对这次活动中凡开出事故隐患整改意见书的单位,组织力量进行一次跟踪复查,确保把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第四阶段:验收总结阶段

1、时间:年1月5日—1月10日

2、方式:由镇领导带队,镇安全办牵头,镇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以抽查方式到经营单位进行验收。

看台帐:看对员工安全宣传教育记录,召开安全工作会议记录,开展安全检查记录,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干部和农民工培训情况,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等;

查现场:对重点单位进行现场检查验收,并对整改不力的单位进行责任追究。

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单位由镇安全办汇总后报镇领导和区有关部门。

五、总体要求

1、思想要高度重视。要在思想上提高对安全工作极端重要性的认识,树立“治理一项隐患,有可能避免一起事故,增加一分安全”的思想,真正把安全生产提到确保社会安全、经济安全、财产安全、生命安全的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

第2篇:文化站站长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公共文化;公共服务;公共服务均等化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6-0863(2013)05-0057-04

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单位,指在文化领域从事研究创作、精神产品生产和文化公共服务的组织机构。一般由政府主管部门审定资格,主要包括演出、艺术创作、图书文献、文物、群众文化、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编辑、新闻出版等事业单位。公共文化服务致力于保障和实现公民作为社会人之本质属性所内在规定的基本文化权利,公民的文化权利与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同等重要,是共同决定公民幸福指数的关键指标之一。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即在公平原则和社会文化平均水平的前提下,在尊重文化自由选择权的基础上,对所有公民的文化需求提供均等的产品与服务。[1]着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是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利、回应公民文化需求的基本要求;是坚持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质要求;是实现文化资源平等共享、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2]

本研究基于公共财政视角,对A市文化公共服务机构进行了全景化的实证研究。

一、A市公共文化服务单位现状分析

A市位于河北省东部,该市历史悠久,秦汉时期已有行政设置,文化遗存较为丰富,具有厚重的文化积淀和底蕴。现有人口12万左右,民众对公共文化活动的参与度较高,认同性较强,表现出一定的创造精神和创新意识。隶属市文化体育局的事业单位主要有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电影公司以及梆子剧团等。前三者为享受全额财政拨款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后两者为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产品属性均为准公共产品,但电影公司属于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梆子剧团则为准公益性事业单位,由财政进行差额补助。各公共文化事业单位收支情况如表1和表2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收入方面,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主要依赖于财政资金收入,其他收入较少,说明社会资金投入文化领域的很少;三者的经营收入全部为零,这一方面说明该市在推动免费性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做出了不少努力,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些基本公共服务文化领域必须通过加大政府投入来拓展发展资金。就支出方面而言,表2揭示出公共文化单位的资金主要用于日常办公和人员支出,而在固定资产等基础建设投资方面投入还非常匮乏,这严重制约了公共文化单位可持续发展和提升服务水平的能力。不仅于此,从收支平衡的角度来说,除了博物馆和图书馆勉强能维持盈余运转之外,其他基层文化单位显著收支失衡,入不敷出的情况相当严重。尤其是电影公司,由于缺乏财政拨款且“送电影下乡”活动广泛开展,资金缺口巨大。另外,该市文化服务机构可用财力水平一直较低,财政部门为了平衡预算,只能在压减公用经费的同时,降低个人部分开支标准;在项目资金安排上,每年都面临着钱少事多的窘境,多数情况下只能撒“胡椒面”。文化公共服务陷于极其困难的被动局面。

二、A市文化公共服务方面存在问题剖析

调查表明,该市提供给公民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不论从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城乡居民的实际需求。

(一)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服务缺乏公民参与,偏离民主意愿

“强大的民主是共享参与式民主模式。确切地说,参与式民主模式致力于公民自治而不是以公民的名义为代表的治理模式。并不要求公民在每个环节每个项目中都直接参与治理,而是有经常性的政策制定的权利,尤其是涉及到关乎民生及重大利益的政策制定中需要公民的深度参与,以确保重要权力资源配置公平合理。”[3]在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上,各级政府的意志、长官意志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政府意志偏离民主意愿,公共政策的制定、公共财政的投入领域和投入数量、公共服务项目的执行监督,均缺乏公众广泛有效的参与,公民和政府之间因参与沟通渠道的不畅,民众意志和愿望难以在政府政策中得到体现,政策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受到质疑。公民文化方面的需求尤其受到忽视,真实文化诉求无法得到表达,文化的需求者、享有者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只能扮演被动的接受者。公共文化产品不是基于公民需求来供给,被忽视的民众要么对偏离其意愿的决策持淡漠态度,要么持反对态度,甚至有过激的言论与行动。症结在于公民文化权利中自主性参与的缺失。因而,在包容性社会发展环境下,畅通公民参与的渠道、促成民主意愿的达成成为当务之急。

(二)文化事业财政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资金筹措渠道单一,重文化产业投入而轻文化服务事业投入

财政投入是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重要保障。公共文化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共财政的投入力度。但是该市用于文化事业发展的经费更是捉襟见肘,乡镇新建文化场所和设施大多处于停滞状态。表4表明:全市文化事业支出、乡镇文化事业支出、乡镇文化活动经费在全部财政收入中占极小的比例,每年增长的比例也不大。乡镇文化站经费大多用于人头费,办公活动经费极少,村级文化室基本上没有经费来源,实际上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农村税费改革后,文化事业费主要依靠上级转移支付,而且主要投入县级以上文化事业,用于乡村的比例很低,村级文化事业建设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

基于各级政府财政支出结构的视角,公共文化服务属于中央和地方的共同责任,但中央和省级政府尽管集中了主要的财力,但事权却大多落在财力较弱的县乡(镇)政府肩头上。

(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文化供给水平低下

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匮乏,建设经费和维修经费及其短缺。目前,全市现有文化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两处,一是市图书馆,二是市电影公司和剧团。市文化馆1994年拆除后其收入用于图书馆大楼建设,现有2100平方米的图书馆大楼,市文化局机关使用700平方米,市文化馆使用700平方米,图书馆使用700平方米,导致文化馆、图书馆均达不到三级馆的条件要求。梆子剧团无办公场地,只好占用电影公司办公用房。现有的市电影公司建于1992年,由于缺少维修经费,主要设施长年失修,已不能正常使用,导致全市一些正常的文化服务活动无法开展。此外,乡镇和农村文化设施更少,只有5%的乡镇、农村有图书室、文化活动室,远不能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要。

基层群众对于文化服务的诉求,不是单纯的文体娱乐活动,而是整体和广义的文化需求,因而需要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文化服务供给。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短缺和功能弱化,使乡镇、农村失去了开展文化活动的载体与阵地,乡镇基层文化站的功能也逐渐呈现出弱化的趋势。

(四)文化机构功能逐级弱化,文化市场监管不力,文化公共服务呈边缘化趋势

由于文化体制障碍,经费和基础设施方面的限制,全市乡镇文化专职干部身份地位尴尬,文化服务工作专职人员“外行”、“老化”、“兼职”现象十分普遍。例如乡镇文化站站长同时兼任计划生育、卫生、民政等多项工作,难以履行职责,甚至出现以文化工作为“副业”的“倒挂”现象。文化领域的专职工作人员在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组织文艺创作、举办展览、开办培训班等方面的工作动力不足,人员流失现象严重,在岗人员业务素质相对较低,缺乏创新。

此外,部分基层领导认识存在偏差,把农村文化工作放在次要位置,认为农村文化工作可有可无,只做表面文章,文化公共服务提不上议事日程。由此,造成县、乡镇、农村三级网络纵向、横向联系脱节,基层文化工作与其他工作相比,没有什么硬性指标,基本上处于无量化考核状态。

在一些农村,公益性文化设施被挤占、挪用,甚至拍卖用作商业性活动。据统计,全国城市平均每万人有文化市场管理人员15名,农村3名。该市农村没有专门文化市场监管机构,文化主管部门人员配备更少。一些偏远村庄由于管理跟不上,非法出版物、封建迷信活动还有一定市场,文化主渠道作用难以发挥。个别富裕村的图书资料室、放映室、文化活动室少有对村民开放,公共文化的服务功能偏离了预定的轨道。

(五)农民收入偏低制约了文化消费支出

近年来,虽然该市通过实施“富民工程”促使农民收入有一定增长,但仍然偏低,且制约了农民群众在文化领域的支出。如表4所示,人均订阅书报支出、人均广播电视支出、人均体育器材支出、户均技术培训支出几个指标看,消费支出增长幅度较小,有些指标还出现负增长,户均技术培训支出从第一年的人均支出32.8元下降到第五年的17.4元,最低的年份仅有10.2元。

可见,除保障日常生活、扩大再生产、改善住房和子女就学外,没有更多的余钱投向文化消费,实际消费偏向与文化渴求形成鲜明反差。

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

真正意义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构,需要以包容性、开放性为价值导向,在尊重公民文化选择、地域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关注民生民意,调动社会力量,向公民提供符合其偏好和意愿的均等化的公共服务。

(一)进一步理顺政府与文化事业单位的关系,实现公私合作治理

转变政府职能,要真正做到政事分开,依法管理,把文化事业单位尽快从行政机关剥离出来,改革和完善财政支出方式,深化文化事业单位内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这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转变政府职能,就是要从经办文化事业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精力放到定政策、做规划、抓监管上来,转到依法行政、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上来。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引入非政府的服务主体,借助市场力量,形成公私合作治理的“善治”之举。

文化体制改革的前提是把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和经营性文化事业区分开来。这是由公共文化事业服务部门的性质和功能决定的。要对区分开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实行分类指导,引入市场机制,对经营性文化领域大胆实行企业化经营模式,着力发展文化产业。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国家对文艺演出、图书音像出版发行、电影电视等行业实行了经营性业务分离、投资准入门槛降低,社会资本开始进入,文化产业的潜能被释放激发出来。政府在发展先进文化、满足公民文化需求的指导思想下,遵循市场规律去引领文化事业的发展。

就某县级市而言,应该考虑推动经营性文化事业尽快实现向文化产业的转变,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发展模式,重塑文化市场主体,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条件。如该市梆子剧团、影剧院属于经营性文化产业,要实行企业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允许社会资本进入,提高市场运作能力,通过扩大产增加收入,激发出这些文化产业的活力;如该市博物馆可以推出一系列文博鉴赏项目:一是定期举办文博鉴赏讲座和知识普及,请专家结合实物讲解某一主题,适当收取费用,还可以由浅入深、办成系列讲座或培训班;二是精选一些馆藏文物包装成复制品,配上鉴赏文字说明,作为礼品或旅游产品出售;三是与该市学校、社区取得联系,在政府宣传部门、文化主管部门支持下,组织大中小学生、社区居民进博物馆参观,定期推出不同内容的展览;市图书馆可以开展录像放映、书画展销、图书销售、乐器维修、服装租赁、艺术摄影、文物修补、工艺美术、广告装潢、灯光照明、教具维修等业务,也可举办各种文化知识补习班、兴趣特长班,举办读书讲座、开展科普教育、科技咨询、文献信息查询等业务;该市应重视本土文化的挖掘,对于有形和无形的文化资产加以策划包装。

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要注重民间创意,组织动员民主和社区广泛参与,强化民间力量的集聚,开发具有活力的地方性文化资源,使之在文化发展中释放出能量。要植根本土化的文化生态,整合盘活地方文化产业资源,发挥文化产业发展的辐射功能。

(二)建立健全多元化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机制和文化建设投资模式

政府作为单一的公共产品供给主体难以满足公民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偏好,难以实现文化服务的帕累托最优。在公共财政有限性的约束之下,政府不可能单打独斗,而是要凝聚社会力量,动员社会组织,形成多元化的服务格局,建立健全提供机制,形成新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之相适应,要求构建多元化文化建设投资模式,具体措施包括:一是要优化财政投入支出结构,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就该县级市而言,要畅通资金筹措渠道,使之与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相得益彰,把有限的经费投入到经济基础薄弱、文化生活相对落后的乡镇和村庄。建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专项建设基金,保障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二是要整合资源、凝聚力量,利用多种途径推进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组织发动和引导本地成功人士、知名企业、社会团体、中介组织和该市籍贯的海内外知名人士,通过冠名、入股、设立基金等多种形式,推动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建设发展。

(三)强化公民参与,强化基础文化机构职能,让城乡共享优质文化资源,实现包容性增长

政府公共政策制定、执行的全过程,都应该广泛引入公民的参与,让公民在资源配置过程中有话语权和决策权。公民的文化权利体现在对公共文化事务的参与程度之中。包容性语境下的公共文化服务致力于弱势群体、老少边穷地区境遇的改善增进,以公民的文化需求为导向,把公民的广泛参与作为价值引领,公共文化权利体现在公民的参与权、选择权和决策权上。文化主管部门和文化事业单位要紧密结合实际,秉承公平正义的服务提供理念,探索扩大和改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途径,盘活文化资源,缓解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匮乏的问题,提高公共文化资源的利用效率,为公民基本文化权利的实现创造均衡的环境,奠定均等的基础。

要加大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部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投入,努力拓展乡镇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职能,改变文化站、农技站、广播站、劳务站等部门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局面,对这些部门进行整体化的职能重组,整合成融宣传引导、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广播电视、咨询服务、技术培训、职业介绍等一体化的综合性农村文化活动中心,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的载体和链接点。通过资源整合,协同治理,提高农村公共文化资源的利用效率,为公民提供愿参与、易获取、能享用的高效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

(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部门绩效管理

公共服务部门推进绩效管理不仅要“花钱买服务”,更要实现“花钱买效果”。绩效是指“从过程、产品和服务中得到的输出结果,并能用来进行评估和与目标、标准、过去结果以及其他组织的情况进行比较”。[4] 绩效也是指可量化或者已经实现的事业目标或事业效果。政府绩效是指政府在社会经济管理活动中的结果、效益、效能,是政府在行使其职能、实现其意志过程中体现出的管理能力。[5]绩效管理是文化公共服务部门改革的重要策略,是指以目标——效果为导向的财政管理模式。

实践经验表明,文化公共服务部门绩效管理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把更为客观的外部评估主体如非营利性的研究机构、专业性的咨询公司、高等学校的专家学者等纳入到评估体系中来;二是要关注目标和使命以及组织愿景的实现,将财政管理方式由过程管理转向结果管理。如将演出场次与财政效率、公民收益与满意度联系起来,以若干可量化的特征值指标来描述的事业目标或效果;三是基于公共责任,厉行节约、杜绝浪费的前提下,把评估与改进结合起来,激励促进公共部门在总结经验、修正偏差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完善,实现增进提高;四是绩效评估要以公共利益、公民福利、公众文化诉求的达成为目标,致力于政府、社会、公民为主体的整体性治理方略的实现,建构起公民对公共部门的信任。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边继云.河北城乡公共文化均等化存在问题及产生原因[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9(12).

Bian Jiyun. Problems and Causes of the Equalization of Rural Public Culture in Hebei. Journal of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2009(12)

[2]曹爱军,杨平.公共文化服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Cao Aijun, Yang Ping. The Practice and Theory of Public Culture Service. Beijing: Science Press,2011.

[3] B.Barber, R.Strong. Democracy: Participation Politics for a New Age. Berkeley and Los Angl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4.

[4]龙晓云.绩效优异评估标准[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Long Xiaoyun. Evaluation Standards of Excellent Performance. Beijing: China Standards Press,2002

[5]陈振明.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