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师培养策略范文

教师培养策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师培养策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师培养策略

第1篇:教师培养策略范文

【关键词】新教师培养;以老带新

近年来,我园每年都有新教师加入,如何让这些新教师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更快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我园是这样对她们进行培养的。

第一步:岗前培训――利其尽快适岗

经过对新教师的跟观察,我们发现不少新教师在初入园时都会出现相似的问题:1.不知道保育员、老师的具体分工,不知道自己在班里主要负责做什么事情,要等班上其他老师告知;2.刚进班里,不知道如何配合老师上课,所以班上老师上课,她们不知道该干什么;3.不知道在什么时间应该组织什么样的活动等等。参加工作时间越短的教师,这些问题表现得越突出。

仔细分析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是新教师对教师、保育员的工作职责不太了解,对幼儿园工作环境、工作流程不熟悉,对一日活动各个环节的任务和目标不明确,她们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知道每个环节要做什么,要做到什么程度,要达到什么目标。同时,由于新教师的专业水平有限,她们不能够结合班级情况实际组织开展活动。因此,我们将新教师培养的第一步放在岗前,即在假期里对她们进行岗前培训学习。

首先是组织每一位新教师学习《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工作纲要》以及《3~6岁幼儿发展指南》,帮她们树立新的课程观,然后分别负责前后勤的园长、主任按新教师分工的不同,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向她们介绍教师、保育员的工作职责、工作要求,向她们讲解《幼儿园一日活动管理要求》,讲述进班里的每一个人的具体的工作分工,以及如何与配班老师的配合等等,让她们先做到心中有数,尽快地胜任幼儿园的常规工作。

其次,对新教师进行专业业务能力的观察了解,请她们自我介绍并进行弹唱、舞蹈、讲故事、画画、备课说课等一系列测试,让她们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爱好,以便分配最适合她们的岗位。

第二步:以老带新――助其快速成长

为了尽快提高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组织能力,提升她们的专业基本功,我们采取了以老带新的方法来助其快速成长。

1.但凡有新教师加入,园内都会挑选骨干教师与她们结成师徒对子,让有经验的老教师带她们,这样一对一地、手把手地教,组成了新老搭配的学习共同体。

2.园内每学期组织的轮教活动,每次教研小组开展组织的“一课三研”、“一课多研”的教研活动,都有意识地让新教师多讲、多练,并请老教师们与她们一起备课、一起研讨,给她们提出改进意见,并让她们多反思,勤总结。在对新教师进行有效指导方面,我们做到了:(1)大胆“猜”“想”。在新教师每次活动前,师傅首先要鼓励她们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思考、去“猜测”――幼儿可能会怎么回答,然后站在教师的角度去“想”――我应该用什么方式来回应,怎样提升幼儿的经验。这样的活动,有助于提高新教师对活动的把控能力和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2)鼓励“问”“说”。师傅多多鼓励新教师追问“为什么”或“怎么办”,让他们在一步一步的“问”和“说”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3)以“示”促“长”。在新教师实施教学过程中,师傅对他们不能处理的教学细节,会亲身示范,让他们知道该怎样处理,从而使新教师对整个活动过程更加清晰,在不断改进的过程中获得提升。(4)及时“反馈”“调整”。在每次活动后,师傅都要在第一时间和新教师教学互动,及时地让新教师了解活动中的亮点和不足,并明白以后再进行这样的活动应该如何调整。

3.每学期开展新教师基本功过关考核,如边弹边唱、简笔画、舞蹈、讲故事等技能技巧,对于不理想的项目园内进一步组织老教师对其进行重点辅导,同时督促其下次顺利过关。

第三步:委以重任――促其展翅翱翔

首先,她们自己制定一份自我专业发展的规划,这样做到心中有目标,有方向,工作起来更有劲头,更有奔头。有些年轻教师,勇于克服了懒、散、享乐的坏习惯,利用假期、休息时间,报考了成人自学、函授大学等的学习,提高了她们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现在我们全园有90%以上的教师都有了本科文凭。

其次,当新教师对幼儿园工作比较顺手了,我们就敢于放手,让师傅退到幕后,将结对子的徒弟推到台前,让她们勇挑重担,先尝试着做班主任工作,强化了她们的责任意识,提高了她们的班务管理能力。这些“新”的班主任不仅要学着制定各种活动计划,尝试着规划班级的各项活动,还要克服各种困难主动与家长接触和交流。为她们搭建了学习和展示的各种平台,让她们更加成熟,更加优秀!

第2篇:教师培养策略范文

一、认识到位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华东师大兼职教授赵才欣说过:教师职业发展分为5个阶段。1-3年为生存与发现期,重点是入职培训、重新认识教育工作和自我定位;4-6年为稳定期,增强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职能;7-18年为尝试期与自疑期,利用革新机会,积极创新、进行反思和自我更新;19-30年为宁和期和保守期,重点是课堂与教学领导、自我总结与理论提升,重唤事业激情;31年以上为游离悠闲期,重点是唤醒专业兴趣与热情。尤其是1-5年教龄的新入职教师的培养最为关键,这段时间是新入职教师教学习惯和教学行为的定型期。

学校环境对一个新入职教师成长至关重要,教育理念先进、文化底蕴深厚、管理科学规范、教育成果丰硕的学校,能使新入职教师尽快尽早成长起来,养成终身受益的好习惯,能轻松地成为未来的骨干教师和区域名师;反之,较差的学校则是给新入职教师养成终身难以改掉的不良教学行为、习惯,更为可怕的是形成终身难以改变的错误认识和错误观念。因而同一大学、同一专业毕业的教师,在不同学校会形成不同的工作作风、会有不同的发展,甚至差距很大。所以,一个学校的校风对一个新入职教师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敬业爱生

清华附小的教师誓词是:“我是清华人,努力用敬业、博爱、儒雅成就每一个学生,把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当作我们的最高荣誉。”敬业是一个很传统的话题,但作为社会人而言,不管是哪个行业,这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爱生,就是对待学生要全心悦纳、真诚投入、舍得精力、乐于付出,这是教师崇高的职业操守。只有敬业爱生精神的教师,才能专心致志于其事业,献身教育,心系学生;才会严以律己,为人师表;才会严谨治学,诲人不倦;才会终身学习,追求进步;才会成就自己,成就学生。

吴正宪老师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市崇文区锦绣街小学,那个暑假她一天没歇,找来小学1-12册数学教材,全面通读一遍,亲自做了一遍例题、思考题和有代表性的练习题,正是凭着这种敬业精神,她成功地完成了“小学数学归纳组合法”教学实验,她的课堂教学艺术在全国引起了轰动效应。《人民教育》杂志的一位记者给她这样的评价:“一个教师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的教学执著于自己的学科,又超越于自己的学科,从而进入到关联着灵魂的教育境界。”钱梦龙老师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自己一天“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2014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仲威平,在小兴安岭南麓一个教学点里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坚信“教育需要执着的坚守”,展现小教学点里的大爱情怀。

三、成就课堂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说:“上好课是教师最崇高的师德。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往往取决于教师学养的深厚程度。一名教师,可以有自己的个性甚至缺点,但不能墨守成规,更要杜绝 ‘不学无术’与轻慢课堂。”

新入职教师要解决在课堂教学中常见的8个问题:照本宣科、缺乏创新,重难点处理不当,教学目标不符合要求、脱离学生实际;教学过程设计不合理、时间安排不恰当,内容空、难度过大或过小、节奏不协调;教态严肃呆板、语调平缓、缺乏激情不能感染和吸引学生,语言逻辑混乱或口齿不清;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教案或自己的思路上,只顾自己唱主角,让学生为配合自己服务,不敢撇开教案、走下讲台授课;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情绪低落,学生注意力分散,课堂秩序混乱;师生配合不够,讨论的问题内容属浅层次、低水平,合作讨论不充分,只追求表面形式,而无视实际效果;学生举手答题效率低,学生很少有发表见解的机会,学生自主独立思考的时间很少;学生学习态度很被动或紧张,缺乏上进心、自信心,不积极参与思考或分析问题思路狭窄、不灵活。

新入职教师要精心备课,让课堂教学更为扎实有效;细化教学目标层次,面向全体;讲求课堂提问的技巧,激起学生思想上的波澜,点燃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转变教与学的方式,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课堂小结要精彩,梳理、归纳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学生记忆;作业要分层次,新课要有预习作业,充分利用错题集,认真批改作业并及时反馈;坚持写课后反思,要善于总结每节课的得失。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3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反思可长可短,几句话也行。

第3篇:教师培养策略范文

一、健全职前和在职培训保障制度

国外通常采取立法形式,促使职校教师培训制度化。美国《成人教育法案》规定联邦政府教育部门负责全国性高等教育师资的培训工作,并要求各州至少设立一至两所高等学校,专门负责进行职校教师培训。同时还规定联邦政府每年必须划拨专项经费用于职校教师培训。英国颁布《终身教育法》,规定职校教师每7年必须轮流脱产进修培训1次,并要求在任何时间都有3%的教师能够带薪进修学习,不断充实专业新知识。

我国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之路上,也应伴随一系列的配套法律法规,以保障职校教师职前培训、在职培训的切实运行。

二、多层面强化激励机制

为培养出更多“双师型”人才,院校应从多个层面采取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鼓励其向“双师型”教师发展。

首先,在薪酬制度方面,可以将教师工资分类更加细化,分为基本工资、技术津贴、绩效工资等大类,这样可保证“双师型”教师在实践培训、实践教学环节的付出有所回报。

其次,在职称晋级时,将“双师型”作为晋级加分的条件之一,可以增强教师自觉、主动地成为“双师型”教师的意愿。

再次,学校对于有意愿接受在职培训或去企业挂职锻炼的教师进行一定的政策倾斜,不但实施带薪培训的政策,且对于培训、进修费用给予适当补贴。

最后,帮助教师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规划中不仅应涉及教师学术生涯发展,也应充分强调教师培训与轮岗规划,努力引导教师发展成为“双师型”人才。

三、整合资源,完善培训机制

职校的教育培训经费来源构成主要是政府拨款。除此之外,职校应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社会服务、与企业合作开发横向课题并参与企业或科研机构的技术开发,或由院校牵头创办附属企业,由此所产生的经济来源可以作为职校教育培训经费的重要补充,以改善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现状。

职校还可利用自身的软硬件资源以及院校所具有的口碑及区位优势,建设功能齐全、适度超前的校内培训基地和专业实训室。这样不但可以落实教学中的实践环节,还可用以培训“双师型”教师。

另外,职校应积极开展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组织教师短期或长期培训,并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提升“双师型”教师素质。对于目前存在的校企结合、产学结合关系不能长期健康发展的问题,解决的根本还需要国家出台政策,对合作双方进行有效制约,促进合作有序发展。在政策上应对开展校企合作的企业方进行一定倾斜,使校企双方利益共存、风险共担,逐步达到学校、企业、教师和学生各方都满意的状态。

四、构建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

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师评价方式为多种评价方式的有机结合,积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针对“双师型”教师和普通教师制订不同的评价方式,并构建以培养“双师型”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为主要评价指标的科学的教师绩效考核机制。

引入发展性教师评价,强调以促进教师发展为主要目的,突出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根据教师的个体和发展潜能,制定明确合理的评价内容和评价体系,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评价。注重动态评价,改变以往学习实践一次而终身受用的现状,唯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跟得上职教发展的“双师型”人才。

第4篇:教师培养策略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教师技能培养 策略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people pay more attention with the culti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ers as the professional skills of teachers from the essential stage of education. many colleges are related to the reform of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professional skills training. but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still focus o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education theory. Dilute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teaching skills. ignoring th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in teaching theory and students' teaching skill training can effectively.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professional skills training to enhance students'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in this paper,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a reference to several other universities in Fujian province take the method of interview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Combined to analyzed the status quo of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professional skills train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problems and reasons existing in the training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help to promo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professional skills training reform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er skill training strategy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及推进,众多高等师范院校对本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技能的培养进行了相关改革,在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效,实践在一线的中小学教师对各式教育理念已不陌生,对教学应当遵守的规范也了然于胸,然而,从当前高师院校中思政学生教师技能训练的实际来看,思政专业的教师技能培养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很多高校的培养目标偏向于科研与理论教育,忽略了教师技能的培养,这将阻碍学生日后的发展,不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

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技能培养现状

通过对闽南师范大学及其他几所师范院校中思政专业教师技能培养方案的研究,结合对相关人员的访谈与问卷,我们了解了当前众多高师院校中思政专业教师技能的培养现状,并总结得出以下几点问题:

(一)设置的课程不全面,难以满足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的需求

教师技能培养主要包括职前技能培养、入职技能辅导和在职技能提高的一体化培养模式。我们小组成员着重调查探讨职前技能培养这一方面。所谓教师的职前技能培养就是,使师范生掌握终身学习、教育科研与学科教学的基本技能,解决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能上岗”问题。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小组成员对思想政治教育师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对各类教师技能培养有着较高的需求,但从大部分院校目前来看,除开设专业学科课程以及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三门课外,还缺乏专门的从事职业技能培训的课程,比如,怎样组织和指导课外活动等。

(二)缺乏必要的从师技能训练

作为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职业技能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将会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教学技能是在多种条件、以不同方式的练习而逐步形成的,因此,练习是技能不可缺少的环节,不同于教学理论知识的获得。可在调查中我们小组发现,受访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121名学生中,有76人(占62.81%)认为“缺乏必要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是提升自己教师职业技能的最大障碍。大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认为,他们缺乏必要的从师职业技能,教学基本功不过关,不能很好的适应中学的教育教学工作。目前仍在校就读的大学本科生,其教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及准备状况,也不容乐观。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师范生在必备的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上,有着严重的缺陷和不足,要是让这种状况继续下去,只会给中小学输送去不合格的教师。如此,将会造成低水平的教育专业训练造成低素质的师范生成为低能力的新师资,低能力的新师资又培养出低质量的新一代的恶性循环。

相比技能的培养课,专业学科建设会被放在首要位置之上,重视专业学科意识培养,忽视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甚至将学生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视为附带工作。虽然学生社团在课外之余会组织比赛来加强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但参加比赛的只有那么一小部分同学参与其中,学生得不到普遍锻炼。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得不到专业的老师指导,久而久之,学生训练的各种师范技能很难得到提高。

(三)不能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能上岗”问题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小组成员还专门采访了实习结束或者已经上岗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师范生(处于见习期),对他们的教学实践做了深入了解,发现实习支教等教学实践环节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并对他们在在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出了以下总结:

1.师范生并没有认真对待见习和实习工作。学生自身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只为完成任务得到学分,没有自觉地养成对自己教学过程的思考,对不懂的问题也没有主动向老师请教,同学间也缺乏相互交流与学习。

2.在校期间重视理论的学习而轻实践锻炼,导致了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脱节。以至于学生不能很好地学以致用,无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在导课技能方面,导入没有与学生的特点相适应,脱离学生的心理特征;在课堂提问方面,提问的设计没能讲究方法、技术和策略;在板书技能方面,板书华而不实或内容繁多等等、各种问题不一而足。

3.缺乏组织和指导课外活动的能力。师范生在实习支教过程中,不仅面临着缺乏教学基本技能的问题,在班主任工作、组织开展学生课外活动方面也力有不逮。在受访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中,大多数人表示他们在开班会,组织学生完成文艺活动方面都不能达到理想效果,这体现了我校师范生教学素养不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不太科学。

二、思政专业教师技能培养问题存在的原因

(一)对思政专业教师技能训练不够重视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高校及教师自身对教师教学技能培训还不够重视,在回答“您认为您所在院校是否重视对学生加强教师技能培训?”的问题时,8.0%的学生认为非常重视,31.2%的学生认为比较重视,43.5%的学生认为一般重视,17.3%的学生认为不重视。在回答“您认为您所在院系的教学技能培训设备完善吗?”这个问题时,6%的学生选择了很完善,20.6%的学生选择了较完善,51.3%的学生选择了一般 ,22.1%的学生选择了很欠缺,;而在与教师的访谈中,当问及教师是否清楚所在院校教师技能培训计划和目标时,大部分教师回答较为含糊,可见,在被调查的学校中,学校对培训计划和目标的设定,培训过程的实施及培训结果的考核仍缺乏有效的管控,教学技能培训组织还不到位,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还不能很好地保证,且教师参与教师技能培训指导的积极性也有待提高。

其次,在访谈与资料的查找中,我们发现国家一系列的项目评估、人才工程及奖励很少涉及教师的教学技能,许多教育文件对教师的教学技能强调不足,各个有关部门对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也重视不够,整个教师培训体制在总体上更加注重师德风范、理论教育或是专业知识的培训,而忽视了教师技能的培养。

此外,学生也忽视了自身教学技能的提升。在回答“你认为教师技能培训对于师范生是否重要?”这个问题时,15%的学生选择了非常重要,46.8%的学生选择了比较重要,29.2%的学生选择了一般,9%的学生选择了不重要,不难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师技能比较重要,但也有不少学生不重视教师技能的培训,仅将有关的培训视作一种形式,只是为了通过最后的考试或拿到相应的学分。这种情形下,培训越来越流于形式,达不到提升教师教学技能的效果。

(二)课程体系设计不合理

高等师范院校对于思政专业的师范生培养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专业理论知识的培养,另一部分是教师技能的培养。调查显示,在回答“您认为您所在院系关于教师技能培养的课程设置如何”这个问题时,4.5%的学生认为非常合理,21.7%的学生认为比较合理,45.6%的学生认为较不合理,28.2%的学生认为不合理;可见,大部分学生认为当前自身所在院系教师技能培养的课程设置较不合理,结合访谈和问卷,我们发现,长期以来,思政专业学生培养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过分偏重于文化知识,学生在校四年,需要完成的专业理论知识方面的课程数和学时数要远远大于完成教师技能训练中所需要的课程数和学时数。

以闽南师范大学思政专业为例,我们不难发现,当前,大多高校在大学一年级设置的课程多是基础课,极少设置教师技能训练课,传统的教育学、心理学、课程论等理论专业课程的抽象概括程度太高,过于理论性,学生难以将其与实际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相结合;而到大学二、三年级设置的课程以专业课居多,但科目过多,学生压力太大,顾此失彼,难以认真对待教师技能的训练;大学四年级面临做毕业设计和就业的压力,主要心思放在找工作上,更不能投入到强化教师专业技能的训练。 这样的设计不能形成对师范生技能培养的完整、严谨的课程结构体系。另外,学生在校期间除了要完成必须的专业学习外,还要花精力和时间去学习像英语四级、六级、国家计算机二级这样的等级考试。很多学生将课外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准备这样的等级考试上面。因此,学生在接受教师技能培训的时间自然就减少了

此外,学生在回答“您认为是否需要加强对师范生教师技能的实践性指导?”这个问题时,51%的学生选择了非常有必要,22.4%的学生选择了有必要,11.3%的学生选择了没什么必要,6%的学生选择了完全没有必要,也有9.3%的学生认为无所谓。从这个问题可以看出,学生对实践性指导的需求较高,渴望获取更多的实践机会与锻炼平台。但由于课程体系设置及等级考试等众多原因,导致学生实践时间不充足,学生的教师技能培养未能得到大量的练习时间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教育实习偏向于走过场

调查显示,学生在回答“您认为教育实习对自身教师技能的发展是否重要?”这个问题时,20%的学生认为非常重要,34.6%学生认为比较重要,29%的学生认为一般,也有16.4%的学生认为不重要,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实习还是较为重视,但也存在为数不少的学生采取了无所谓的态度,认为教育实习的重要性一般甚至毫不重视。实习作为高师思政专业师范生最好的锻炼教师技能的实践课堂。但是,为何那么多的学生不重视教育见习实习,甚至认为其只是一件走过场的事情呢。

通过访谈与调查,我们概括出了以下三点原因:首先,对于学生来讲,见习和实习多半被安排在大三或者大四,而大三、大四正是学生要准备考研、找工作、写论文的时间。因此,很多师范生并没有认真对待见习和实习工作,甚至有的学生开出虚假的实习证明以换取自己不实习的机会,学生自身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只是为完成任务得到学分,没有自觉地养成对自己教学过程的思考,对不懂的问题也没有主动向老师请教,同学间也缺乏相互学习与交流。其次,对于接受师范生进行实习的学校而言,其积极性也不高。一是怕影响教学计划,二是怕影响学校的升学率,因此,大多数实习学校不让实习教师进行授课或者只给实习的学生提供数量有限的几节试讲课。实习中,学生不能真正走进初高中,不能走上讲台,将直接影响到师范生见习实习的效果。最后,对于高师院校中安排的指导老师,由于学生多、安排的指导老师少,且高校与实习学校距离较远,指导老师往往难以有足够的时间对学生的实习进行现场的、具体的指导与反馈,只是在实习中进行一次简短的访问,重视度不够。以上这三方面都造成了高师思政专业师范生实习很难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提高高校思政专业教师技能培养的策略与途径

大学四年是有限的,把所有技能训练都纳入正规教学是不可能也不必要的,关键应在于如何建设好训练体系,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基于思政师范生在技能训练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我们探讨得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学校需要建立其一系列的师范生培养方案

在这个问题上,学校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应当是为了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的培养配备相应的设施。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一所学校连基本的配备的欠缺的话,那么其师范生的培养一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例如,在福师大,我们看到其有一栋专门独立的微格教学大楼,以供师范生进行日常训练,福师大之所以能成为全国排名第十的师范类院校,培养出那么多优秀的教师,与其设备完善有很大的关系。

其次,学校需尽力完善课程建设,学校不仅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的理论教学,多开设一些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使他们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来应对将来的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也为其教学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还要开设一定的模拟教学课程,例如开设微格教学课程,即理论学习―观摩示范―编写教案―角色扮演―反馈评价―修改提高等五个阶段来使师范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最为系统的模拟训练。

最后,学校还要注意师范生的见习与课外活动问题。在中学的训练可分为见习和实习两部分,高校可安排学生进行见习,通过与附近中学合作,聘请合作中学教师为教育实践的导师,安排课时让师范生到导师的一线课堂临摹学习,从而使师范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教学有机结合,学生在见习后进行反思,总结内化为自己的经验知识,建构相关理论知识,此外,可以不定期地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合作中学担任班主任或学生课外辅导员,开展主题班会,直接感受中学生对师范生的技能要求,增加学生班级组织能力,锻炼师范生的实际教学经验。此外,也可以请中学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来校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宣传,使师范生充分了解中学教学的需要,并进行更有针对性地学习和训练。而在相关活动的开展上,学校与院系可以举办一些教师技能比赛供师范生参加学习,如创办讲课协会让有经验的学长学姐按微格教学的形式对大一大二的学生进行训练等。

(二)在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的培养中应重视支教实习

实习支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是否今后想要从事教师这个行业。根据以往就业经验,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大部分都会进入中小学进行思品或政治教学,因此各大院校选择的实习地点为中小学学校,在这里,实习学校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据相关专业人士的经验和这几年的教招情况可知,好的实习学校将会影响学生的就业和教师技能水平往好的地方转变,通过调查显示,福建师范大学思政专业的师范生大部分是到各地区的一级达标中学进行实习,并且要求各地区的名师对学生进行教师技能培养。但美中不足的是部分师范生并没有进行实质性的教学,而且实习时间也相对较短,一切都像走马观花一般。因此,高师院校在和实习中学签订合约的过程中应注意适当延长一些实习时间并监督中小学对优秀指导教师的选择。

其次,中小学学校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校的实际教学中,让他们真正体验到作为老师的辛苦和不易,在与学生的实际互动中获得师范教师技能的提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师范生不进行真正的实践操作,那么就很难得到技能的提升。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特点也告诉我们,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要做的不仅仅是进行政治教学,更重要的是要对祖国的新一代花朵进行思想和人格上的塑造,让他们在道德上做一个高尚的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在来到中小学实习时,应当要投入当地学校的教学中,用自己所储备的知识去从事实践教学。

(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师教育技能,光靠外界给予的那么多优质的条件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靠自身的努力。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要从思想上坚定自己将来要从事教师行业的决心。根据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我们知道思想是行动的先驱,没有思想作为行动的指南,想要培养其教师技能是不会有太大作用的。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要自身多创造机会为自己的教师技能培养得到保证。根据师范院校学生的兼职情况调查,师范生选择的兼职一般为家教。虽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因为其学科特点,很难找到所谓的对口家教。但其可以通过全职辅导锻炼自己管理学生的能力,用自己所学到的思想去影响那些孩子,在帮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教师教育技能。另外,根据调查结果,院校为了培养教师教育技能,一般会开展教师技能比赛以及去中小学任教的体验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应当积极参加,为自己争取更多的锻炼能力,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自己的教师技能。第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光靠课堂上学到的一点儿皮毛是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自己在课外要多多看一些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书籍和教师技能培养类的书籍,院校邀请的名师讲座也要积极参加,在多听多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储备,为将来从事教师工作保驾护航。

总而言之,当前,很多高师院校和师范生未能正确看待实习的地位与作用,众多院系只在实习前安排一次试讲,甚至没有安排,见习指导不到位,实践性学习应有的功能未充分发挥,而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技能的内容又在不断丰富,内涵与外延都在不断地扩展当中,就业竞争日趋加剧,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为此,高校与师范生必须增强对教师技能培养重要性的认识,并与各个中心学加强交流,积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寻找培养过程中的不足,进而进行自我改进,实现自我超越,全面促进师范生的教师素质,从而为我国教师教育的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潘少兵等.高校师范毕业生职业能力培养模式探讨[J].高

等农业教育.2009.(6).

[2]曹长德.教师专业化与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J].当代教师

教育.2008.(3).

[3]王桂波.论师范院校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J].松辽学刊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

[4]刘霄.高师生职业技能模式探析[J].教育探索,2007.(1).

[5]李庆春.新时期师范生的教师技能训练体系的完善与研究

[J].新课程研究,2012(02).

[6]徐哲.高等师范院校教学实习研究现状、问题及对策[D]

.上海师范大学.2012.

[7]孟宪凯.微格教学基本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

版社.1996.

[8]徐志伟.关于高师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之思考.(绍兴

文理学院,浙江绍兴312000)

[9]陈晓凤.中学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现状与对策研究[D].河南

大学.2014.5

[10]乔应平、罗玲.教师教学基本技能状况分析与对策[J].价

值工程.2011.11

[11]陆万昌.浅析师范生教师技能的培养[J].经济与社会发

展.2010(7)

[12]王孝红.师范生中学课堂教学技能的培养方法研究[D].

西南大学.2008

[13]杨柳.提升教师基本技能的策略探究[J].教育教学研究.

2011

[14]荆华飞.新课程下高师院校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研

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15]刘继荣、杨 潮.试论高校青年教师培养体系的构建[J].

教育发展研究.2008.

[16]廖红燕,刘相臣.从SECI看新媒介环境下职前教师技能

第5篇:教师培养策略范文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

“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经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特色,也是培养高技能“银领”人才的根本保证。

何为“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宽博的知识结构,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并且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岗位技能,取得相应的技术类资格证书。

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应突现以下方面的素质:了解并掌握所授专业相对应行业的技术动态,能够通过专业授课、实训、实习,使学生掌握就业岗位所需的技术和职业技能;具备肯动手、会动手、勤动手的实践修养,引领学生走“从书本到实践,再从实践到书本”的技能提升之路;能够教育学生形成相关行业的职业素养,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能够通过应用项目的研究和应用技术的创新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技术革新、创新意识和能力。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人才,考核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高低,其最终指标是考察培养的学生是否能够适应企业的需要,这就要求高职教师也应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综合运用能力,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对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策略。

1.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发展规划

民办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并与本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需求相适应,合理制定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规划。着力提升教师素质,优化队伍结构,健全管理制度,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这对民办高职院校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深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建设

师资队伍是民办高职院校的薄弱之处,必须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民办高职院校需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完成培训一大批“双师型”教师、聘任一大批有实践经验和技能的专兼职教师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推动和加强民办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

学院可选派具有中级及以上教师职务的专业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培训。采取集中培训、企业实践、小组研讨等组织形式,学习职业教育先进教育技术和课程开发方法;学习专业领域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技能;学习相关行业先进技术、生产工艺与流程;学习相关企业管理制度与文化、岗位规范与用人要求等。使学院师资队伍能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的需要,促进民办高职教育科学发展。

3.积极引进企业生产一线技术人才,推进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兼职教师是高职院校师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下车间、又能上讲台,既是能工巧匠、又是专家学者”的“双师型”队伍,是实现学生技能培养的关键。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密切相关,许多课程应用性较强,需要由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来担当。通过聘用兼职教师,可以将课程与生产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调整课程内容来适应社会相关行业的要求。

学院外聘的老师,需要他们既有非常丰富的工作经验,同时要掌握一定的教育学生的能力。对于兼职教师,参照其职称与工程实践资历,把兼职教师分为兼课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实行分类管理,承担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兼职授课和实训指导等不同教学任务。学院聘任企业、行业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改善了师资队伍结构,有利于高职人才的培养。

4.建立有利于“双师型”教师成长的长效管理机制

民办高职院校要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逐步探索并建立“双师型”教师成长的激励机制及教师发展性评价导向机制,对“双师型”教师教学工作、学术水平和科学研究进行考核。建立以专家评价、领导评价、企业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全面动态地评价“双师型”教师。

学校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教育资源、实训基地和社会影响,建立良好的“工学、产学相结合”的创业机制,鼓励教师在业务对口的条件下兼职和创业,帮助具有“双师”素质,能在“工学、产学”中创造较好效益的教师先富起来,以稳定“双师型”教师队伍。

5.以人为本,为“双师型”教师提供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条件

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的流动性较大,学院必须根据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下大力气解决“双师型”教师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实际问题,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使其安居、乐业、乐教。如建立规范化与人性化的人才入校手续,解决教职工的人事档案问题;引导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设计,为教师提供继续教育的平台;着力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按工作量以年薪计酬;为教师购买“五险一金”,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解决教师住房困难,为教职工建设集资房,从而使老师们“进得来,且留得住”,并对学校产生认同感,教师自我也有归宿感。

6.将青年教师送到对口企业进行锻炼,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资建设,青年为基。青年教师大部分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企业实践经历,将他们送到企业锻炼,有利于提高青年教师的产业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水平,特别是实践教学水平和课程设计开发能力。利用寒暑假时间,进企业进行调研和实践,学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明确提出了教师实践锻炼的具体要求,建立了考核标准,成立产学合作办公室,全面负责教师企业锻炼的岗位落实、过程检查和结果考核等工作,规范了组织实施程序,使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落到了实处。

通过青年教师下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使教师们参与专业实践,了解企业生产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技能,也熟悉了自己所从事专业的发展趋势,明显提升了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7.加强同企业的广泛联系,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和培训基地

校企合作办学是促使教师深入生产第一线的最佳途径,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突破口。通过创新工作思路和模式,完善企业参与机制,推进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不断提高项目合作的质量。选派骨干教师到相关企业,边实践,边学习,参与企业科研课题研究,把行业和技术领域中的最新成果不断引入到课堂,在教学和实践中培养“双师”素质。

加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民办高职院校要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纳入重要议程,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提出明确的目标和具体要求,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相结合,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步伐,实现民办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教师培养策略范文

[论文关键词]教学能力 双语教师 教育质量

一、引言

双语教师的教学能力既是双语教师专业素养在双语教育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体现,也是双语教育资源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接受双语教育的学生的学习成效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双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也就是说,双语教师的理解力与教学实践经验可以为学生理解学习内容、积累知识、提高语言水平提供富有意义的学习环境。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双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必须要研究双语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及培养策略。

二、高校双语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

教师的教学活动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综合性活动,教学能力是高校教师顺利完成教学活动所必需的,并直接影响教学效率的职业素质。以英汉双语教学为例,高校双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双语表达能力。双语表达能力在双语教师教学能力中居于基础地位,不具备良好的双语表达能力就不可能成为优秀的双语教师。讲授法是各科教学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对教师的教学语言表达有很高的要求。双语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英语能力,所以双语教师就必须具备良好的双语表达能力,不仅能用双语听和读,还要准确地运用双语说和写。双语教师要能用流利的英语和汉语讲述知识、表达思想、指导学生。

2.用双语统驭学科内容的能力。开展双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双语、双元文化知识与能力的专业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在熟知双元文化的同时,还必须拥有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统驭学科内容的能力是高校教师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所授学科的内容并能够根据情况灵活地使用教材,使教学为学科教学目标服务的能力。目前高校的双语教学是各高校根据情况自选课程、自选教学模式和英语教学比例、白选教材或者使用自己编写的教材。因此,即使同一课程的教学目标相问,各高校所使用的教材却千差万别,教学模式各有特色。这就要求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所授学科的内容,建立开放的学科知识体系,不断地吸收本学科的新知识、新方法、新材料,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地处理教材,从而顺利地实现双语教学目标。具体来说,教师应该对所授学科的历史、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所存在的问题、没有解决的课题等方面有充分的认识,并能够用双语进行科学评价,为学生提供国际最新研究成果的英语资料以供查阅;在讲课时不仅要在本学科内部的知识之间建立联系,而且要在不同学科之间建立联系,有意识地将课程中的概念、原则、原理与实际有机地联系,将有关的社会现象纳入到所授学科的知识体系中,拓展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用双语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为了有效地进行双语教学,双语教师还应当具备用双语处理、组织和传授专业知识的能力,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有效地进行双语切换。

第一,合理确定并用双语整合教学内容的能力。合理确定教学内容是指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在双语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和生活背景,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双语整合,对各种素材进行双语的再创造,合理确定分别用英语和用汉语讲解的内容,使二者有机统一,为学生创造和谐的双语教学氛围,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学习。

第二,灵活选择并优化教学方法的能力。“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尤其对双语教学来说,不存在对任何学生都有效的“万能”的教学方法。因此,要从实际出发,借鉴先进的现代教学方法,例如“合作教学法”“暗示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对话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使多种方法有机结合,以最少的教学时间实现最好的教学效果,达到教学方法的整体优化。

第三,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双语教师要能创设实施双语教学的语言环境,有针对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现代教育技术为双语教师进行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提供了便利,因此,双语教师应该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编制设计与开发教学软件,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为学生创设虚拟学习情境,根据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认知引导和智能辅导。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开展网络教学,让学生在适合的时间、地点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

4.用双语组织教学的能力。第一,双语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力。双语教学中,教师要以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学习,仔细观察学生,从学生的表情、动作等外在表现分析学生的心理,并创设适宜的情境,使师生双方产生共鸣,根据学生的双语理解程度,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去建构新知识、生长新知识,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用双语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和探索的思维习惯。

第二,精湛的双语授课能力。用明确的双语教学目标、清晰的双语教学思路、完整的双语教学环节、科学的双语课堂提问、生动艺术的双语教学语言、精炼的双语板书组织双语教学内容,清晰、完整、生动地向学生传达信息,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不同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的学生都能积极思考,形成一个自觉学习的集体,激发学生的探究和创造精神。

5.教学监控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是指为了保证双语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双语教学是教师促进学生进行双语思维、完成正确知识建构的过程。教师要在充分满足学生个性需要的基础上,对教学进行全面的监控,包括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地监测、评价;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对已经完成了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反省。

三、提升高校双语教师教学能力的策略

提升高校双语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多种途径和策略。这里主要从教师自主发展、学校以及政府的措施等方面探讨如何有效促进高校双语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1.教师自主发展。第一,通过教学反思,提高教学能力。双语教师要在教学中观察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事件和教学效果,并及时地对双语教育教学过程进行调控。例如,在双语课堂语言呈现方面,教师通过教学反馈和教学反思,可以适时地改进自己的语言表达,如分解长句、调整语速等,以确保语言表达与学生的英语理解力相适应,提高双语教学的实效。

高校双语教师可以通过撰写反思日记、自传等方式对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理念等做出评价,确定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存在的教学问题,从不同角度去审视问题,收集与问题相关的资料,探究解决问题的手段,并对这些手段进行评估,从中择优选取解决问题的方案,最终落实到教学的全过程。在实施过程中还要不断观察和反思实施效果,随时对行动方案进行调整。

第二,通过教学行动研究,提高教学能力。教学行动研究是由双语教师为解决自己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所开展的研究和调查,目的是不断改进双语教学方法和提高对双语教学过程的认识和理解。教学行动研究不仅能增强双语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自我反思意识,提高自我决策、A我评价、自我更新能力,而且有利于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形成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印证并发展教学理论的更新机制。

第三,通过借鉴学习,提高教学能力。高校双语教师适当地开展有质量的理论阅读,可缩短重复摸索教育经验的时问,提高教师自我理解和自我反思的水平。通过教师之问的听课、说课、观摩、研讨等现场交流形式更直接、更真实地了解他人的思想和观点,总结教育经验,也迫使自己更加主动地提出问题,表达感受、见解和创意。

2.高校提升双语教师教学能力的策略。第一,营造良好的学术文化氛围,为提升双语教师教学能力提供保障。良好的学术文化氛围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教师素质,因此高校应关注自身的学术文化个性,构建学习型高校,营造鼓励竞争、奖励创新的氛围,使双语教师积极主动地进行教学工作和实践探索。

第二,构建双语教师培训体系,为提升双语教师教学能力奠定基础。学校应该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从提高双语教学水平出发,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双语授课教师培训体系,合理确定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时间、培训效果评估方法等,使得双语教师通过培训不断充实专业知识,提升教学能力。

第三,开展双语教学效果检查和评比活动,为提升双语教师教学能力增加动力。学校可以经常组织各种层次的“听课、评课”活动,进行公开观摩、讲评,有目的、有重点地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探讨、研究、示范,使双语教师得到启迪,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四,建立双语教学科研实施方案,为提升双语教师教学能力搭建平台。学校应鼓励并积极支持双语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开阔思路,提高认识,丰富知识。学校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双语教学科研实施方案及评价机制,通过完成科研任务来带动学科建设,提高学科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

3.政府提升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策略。第一,构建终身性双语教学能力培养体系。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双语教师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的整体规划,设计、制定双语教师培训的专门课程、专门途径和专门评价标准,采取集中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专家培训和教师自学相结合的形式,促进双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为双语教学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

第二,建立一套完善的“双语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教育管理部门应该规范双语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提高双语教师的入职门槛,建立严格的双语教师专业标准和相应的教育机构认可制度,逐步建立起双语教师资格注册、年检和档案管理制度,使双语教师资格的更新与继续教育和教师管理制度相结合,这是促使双语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有效策略。

第7篇:教师培养策略范文

关键词: 教师素质 中学英语教师 培养策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基础英语教育改革更深入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普及英语和培养英语人才,是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21世纪公民素质的需求。因此,提高中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势在必行。

一、中学英语教师素质结构

中学英语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按照英国爱丁堡大学应用语言学专家PetrStevens的观念,应有三方面的素质。

1.个性品质。

中学英语教师内在的品质特征应是身体和心理健康无缺陷,有较大的潜力,有坚强的性格,感情成熟。通过教育培养而形成的品质特征是受教育程度高,有比较广泛的兴趣,有渊博的知识,精通所掌握的语言。

2.教学能力。

中学英语教师对教材要有创造性使用的能力,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改编与设计,有控制课堂教学的能力,能分析所教学生的成绩和问题,使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3.事业心。

中学英语教师能把自己的工作当做是教育事业的一部分,并为之不懈奋斗;能正确理解英语教学现状和发展趋势,并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

美国有一项调查认为中学英语教师素质结构的比例应为:学识20%;教学态度10%;工作计划20%;组织能力15%;表达能力15%;教学方法20%。

由此可以看出,学识和个性品质是中学英语教师素质结构的基础,是教学能力赖以发展的前提,而教学能力是素质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教师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就我国实际来说,中学英语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个性品质、必要的知识水平和一定的教学能力。个性品质是中学英语教师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广泛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活泼开朗的性格和民主的态度。知识水平包括中学英语教师的英语知识和语言技能、汉语知识和技能、心理学、教育学及外语学科理论知识。智力水平指中学英语教师应具备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和科学思维能力。中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师应具备的教学工作能力和从事教学研究的能力。按照中学英语教学的特点,具体包括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模仿表现能力、创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能力和教学行为研究、经验总结、教学法研究乃至语言教学研究等工作能力。

二、中学英语教师素质滞后的主要表现及原因

1.教学理念滞后。

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明确表达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新教材采用交际教学法的教学理念。“交际教学思想的核心就是把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来教、来学、来用,而不是把教会学生一套语法规则和零碎的词语用法作为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不少教师一方面不能正确理解交际教学的思想,片面地把交际教学法理解为只重视口语,不重视书面语;只重视交际能力,不重视语法知识,因而排斥交际教学法。另一方面,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认为掌握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虽然教材是新的,但观念是旧的,教法也是旧的。其实,交际教学不但重视听、说、读、写,而且认为语法知识,包括词语用法是交际能力的组成部分。英国的交际教学法专家Littlewood认为交际能力的组成有三点。

(1)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structures and vocabularies

(2)Knowledge of the potential communicative functions of linguistic forms.

(3)The ability to relate the linguistic forms to appropriate nonlinguistic knowledge in order to interpret the specificfunctional meanling intended by the speaker.

可见,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即能听得懂、说得出、读得懂、写得出词汇使用和语法结构正确的句子。但是,语言知识归根到底是为发展语言能力服务的。某些教师未能认识到这一点,教学观念仍停留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层次上,认为语言知识应尽量详细地给学生讲,语法知识应系统全面。在这样的教学观念的影响下,课堂仍是教师一言堂、填鸭式地灌输,只重视语言知识的积累,忽视语言实践;只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加上新教材容量大,因此就产生教不完、课时不够的困惑。

造成教学观念滞后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1)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旧教材在编写上以语言知识为中心,以语法系统为线索;在教学思想上强调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语言技能的培养。新教材把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强调大量的语言实践。教师如不能认识到这个转变,就不能适应新教材的教学。

(2)受高考指导思想的影响。语言能力或语言水平的考查按理应包括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但由于客观的原因,NMET试题未能对听、说加以测试。因此,即使有些教师已意识到新教材在指导思想上的变化,仍不能以新的教学观念来指导教学,而是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应试准备上。

(3)教师对新教材的使用在思想上准备不足。有些教师没有接受过新教材培训,对新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体系、特点认识肤浅,没有对新大纲、新教材进行深入的学习和钻研,认为不管什么教材,语言的教法总是一样的。观念没有转变过来,造成“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2.知识与能力滞后。

新教材的编写以话题为中心,题材有自然科学、环境保护、道德与法制、行为规范、文化教育、风俗习惯、文体活动、旅游幽默、新闻出版、广告、发明创造等。内容丰富多彩,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贴近学生生活。要求教师除了应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外,还应具有广博的知识,尤其是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英语是跨文化的人文学科,英语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目标语国家的民族、文化、历史及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知识。有些教师不注意这些知识的积累,不注意知识的更新,除了课文和语法外,其他方面知之甚少,因此上课内容单调,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新教材对教师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只是充当讲师(Lecturer),而新教材要求教师集各种角色于一身。在复习时是记忆激活者(activator),在呈现新内容时是示范者(demonstrator),在操练时是组织者或指挥者(organizer or conductor),在学生自己练时是管理者(supervisor),在巩固环节时是帮助者(helper),在五个不同环节中教师所发挥的作用不一样。教师能力滞后体现在只会当演讲者,无法在不同教学环节中变换角色,组织有效的课堂活动,激发起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热情。

造成知识与能力的滞后有几方面原因:首先,中学师资状况欠佳。一方面师范类院校英语专业生源欠佳,大部分在中学时英语学得好的学生不愿选择教师这一职业,从而造成整体素质不高。另一个方面师范类院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弊端。长期以来,英语专业师范生学的是以语言知识和文学为主线的课程。虽然师范类院校也开设教学法及心理学等课程,但一般来讲这些课程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新教材所体现的交际教学思想要求教师对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都有所了解。但实际情况是,某些教师对这些学科理论知识知之不多。其次,由于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一些教师习惯采用“单词―课文―巩固―操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乐当演讲者的角色,不愿尝试的新的教法。因此,其他方面的能力长期以来得不到锻炼,个别人甚至连用英语组织教学都有困难。再者教研风气不浓,教师缺乏业务进修的自觉性。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有些教师满足于对课本的教学能过得去、学生能听下去就行,整天埋头批改作业、卷子,而深入钻研教材、提高业务的热情不高。久而久之,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那样,新知识得不到补充,仅靠原先在学校学到的那点知识已不能满足不断变化的教学需要。正由于有些学校教研风气不浓,对于听课、评课流于形式,难以鼓励有改革创新意识的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的素质很难得到提高,甚至可能下降。

三、中学英语教师素质培养策略

既然中学英语教师尚有如此之多的令人担忧的地方,那么如何提高中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呢?针对上述情况提出如下对应策略:

1.树立中学英语教师“终身教育”的观念。

广大中学英语教师在主观上要自觉、自愿地不断接受继续教育。中学英语教师中尚有部分学历没有达标,学历达标的教师也只能说明具备一定的知识量和教学能力。知识信息的不断更新,对教师的固有知识也不断提出新的挑战。教师们切不能满足自己的毕业学历,树立终身学习观念,积极、主动地接受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是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拓宽知识面、提高英语水平和教学能力,由经验型教师转化为教研型、专家型、应用型教师的根本途径。继续教育最重要的是要重视对英语教师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外语教学理论、教育教学能力、教学方法及手段的培养与提高。

2.通过课题研究提高中学英语教师自学和教育科研能力。

信息时代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中学英语教师要不落伍,与时代同步发展,就要不断获取新知识、新观点、新思想、新理论,不断给自己“充电”,使自己在教学中释放出足够的能量。除了传统的阅读学习书刊文献、查阅资料外,还要注意从网上获取信息。坚持不懈的自学和开展教育科研是教师提高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学习中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教学研究和学术研究。积极参加教改实验和课题研究工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总结、论证、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检验研究成果,并及时将教研成果应用于教学中,要善于总结经验,以实践经验验证、补充理论,并升华为理论。

3.树立中学英语教师“自教”意识。

接受继续教育是提高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从教育要贯穿人的一生来说,教师要认识到“自教”的重要性。教师应克服平时课程重、家务繁忙等不利因素。利用工作之余的点滴时间进行自我充实和涉猎新知识、新信息,坚持收听国内外英文广播;经常向理论水平高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求教;主动、认真观摩同行的示范教学;熟练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广泛涉猎英美原版小说及报刊、杂志、广告、函电等,使自己的英语口语和书面语永远有新词汇和新信息出现。

4.充分认识中高考改革的必然性。

初高中英语新大纲的颁布,新教材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使用,必然导致中高考的改革。近几年的高考试卷对测试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与往年相比,提出更高的要求。高考对学生语言测试的交际性的偏重是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催化剂。要求教师由原来重传授讲解、轻交际能力培养转向重实际运用的方向上来,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至落伍。

5.中学英语教师注重外语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学习和探索。

复旦大学孙俪教授说:“历史上曾流行过的教学方法实际上是种种教学理论,而不是简单的方法。”现行的初高中英语教材都是以结构法和交际法为主要依据,以结构主义语言教学理论和社会语言学理论为指导而编写成的。国内外英语教学方法日新月异,英语教师应时时对其理论和方法进行探讨和研究,因为教学理论和教育实践有密切的联系。HaiLiday教授在讨论语言学理论对语言教学的作用时曾大声疾呼:“理论是有效实践的一种指路人―它可以使实践更自觉、更系统、更有目的,而不是随心所欲,摇来摆去,无头无脑的。”中学英语教师不妨读读新版的有关应用语言学、心里语言学、教育语言学等语言学理论书籍。一个受过正规语言学理论武装的英语教师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在最新教学方法的把握上游刃有余。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新的发展形势对中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牢记自己的使命,认真履行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用人格感染人格,用智慧点燃智慧,用生命影响生命,为成为高素质的中学英语专业教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Lyons,John.Linguistic Semantics:A n Introduction [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2]Saeed,John I.Semantics [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3]Brown H.D.Teaching by principles: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 Hall Regents.1994.

第8篇:教师培养策略范文

关键词:语言艺术;培养;策略;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8-0196-02

语言是一门艺术,是一门教师们应当掌握的教学艺术,这门艺术对于教师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在教育事业中,教师拥有一门语言艺术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最基本的素质之一。教师语言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同时也决定了教师授课的效果。如何培养教师的语言艺术,则是教师授课效果好坏的关键。

一、培养课堂中教师语言艺术的意义

语言艺术是运用语言手段创造审美形象的一种艺术形式。教学语言艺术是指教师创造性地通过语言进行教学的艺术实践活动,它是教师教学表达艺术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现代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评价一堂课教学是否成功,就看它是否做到了以下五点:课堂教学内容是否丰富并且新颖;课堂教学方法是否运用得灵活恰当;课堂教学语言是否具体艺术性;课堂板书设计是否精巧美观;课堂精神态度是否端正充满激情。其中,最重要的是课堂教学语言是否具有艺术性。它是教师日常教学表达活动中最重要的教学手段。修养良好的教师语言活泼、丰富、幽默、清晰,这样良好的教学语言常常会使教学效果上锦上添花,它能把模糊又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能把枯燥无味的道理变的充满生机,能把静态的现象变得充满感情,使学生如临其境、置身其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培养课堂中教师语言艺术的策略

(一)注重提高自身素养,增“值”教学课堂

1.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正如于漪所说:“语言不是无情物,情是教育的根。”教师在课堂中的语言要注重以情感人。对于每一个教师而言,所做的工作、所教的学科以及所面对的学生,才是其最重要的工作动力。如果一个教室对学生没有爱心、没有耐心、没有责任感,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就不会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语言艺术。只有钟情于自己事业的教师,才会研究出丰富的、有益于学生并且受学生喜爱的教师语言;只有对学生拥有满腔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的教师,才会在这无止境的教育教学的追求中,拥有创造性的情感,创造出多姿多彩的教师语言艺术。正如魏书生魏老师那样,早在他20多岁的时候就有一个教师梦,并为此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正是因为他对教育事业的这种热爱精神,才使得他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创造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如今的魏老师,完全可以脱稿讲课,并且能够绘声绘色地讲好几个小时,在他的课堂上,听众们更是心无旁骛,完全沉浸在他那绘声绘色的授课中。反而言之,如果一个连自己工作都不喜欢的教师,怎么能付出真情实感,打动学生?

2.提高综合能力,拓展教学。语言艺术与人的素养是息息相关的。古人云:“惠于心而秀于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拓展科学的文化知识。一名教师不能将知识面只仅限于教材知识上,还要精通与所教学科有关的其他知识,这样在课堂上讲起课来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才能把教师语言发挥到极致。教师语言艺术不能只在语言技巧上做文章,还应当注重以丰富的内在素养为基础,不然就会显得苍白、毫无生命力。

(二)善于运用创新语,增“乐”教学课堂

1.针对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教师语言。对于不用的学生,不同的性格,所受教育的方式也有不同,教师语言也要根据这些差异有所变化。例如:课堂上针对学生不愿举手发言的问题,任课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性情使用不同的激励方式动员学生。对于性格内向、胆怯、不爱发言的学生,我们可以这样说:“没有举手的同学,你们是不是还没做好准备呢?没关系的,在没有完全准备好的情况下说出自己的想法也是一种自信的表现,同学们应当集思广益,敢于发言,即使答得不好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且让老师知道你心中的想法并加以指导对我们的学习岂不是帮助更大?”对于态度诚恳但表达能力不强的学生,我们可以这样做“做事的态度对于事情的成败是至关重要的,回答不一定完美,但是我相信以你的诚恳足以打动大家,同学们和我一样都欢迎你的真诚。”这样一来,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运用不同的激励语言,不仅适应了学生的心理状况,而且也鼓励了学生积极发言。这样的课堂定能产生学生踊跃发言、师生协调配合的愉悦氛围。

2.用发展的眼光组织教师语言激励学生。每一个教师都应该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在对待学困生和后进生的问题上,教师们应该耐心积极地处理问题,特别是青年教师,更是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耐心和责任心。对于那些自暴自弃或者过分自卑的学生,教师们可以这样说:“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我们都应该向前看,将来的事情谁也说不准,老师们对你的将来表现充满希望,也都相信你可以用实际行动来证明,同时你自己也更应该有这种决心,相信自己是可以的。”其实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老师的鼓励占据着很高的位置。当学生有点滴变化和进步时,教师们继续使用创新语言加以鼓励:“你看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功夫是不会负了有心人的,你的努力早晚一天会有成效的,这和进步一样,只是个时间的问题,瞧你的进步多快。”相信有了这番话,学生会受到更大的激励。所以说,教师应该运用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个学生,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引导激发学生,那么对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的帮助之大是毋庸置疑的。

(三)灵活运用体态语,增“效”教学课堂

学生们都喜欢看动画片、电影以及娱乐节目等,但是这类节目有什么魔力让他们乐此不疲追捧呢?就是因为这些影视有生动形象的表演。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形象的表演来感染学生,比如朗诵诗词,我们可以加上动作表情,有感情地去诵读;阅读叙事文章时,不妨找学生把它表演出来,制作成一部舞台剧。这些方法,既能改变过去平淡的语文教学的授课方式,也能把现在的语文授课方式变得有声有色,充满立体感,让学生们能在语文课堂上感受到类似于戏剧的“表演”,又能使过去的这种老师讲学生听的枯燥乏味的课堂变为学生主动活跃积极参与的快乐课堂这种表演,既能让语文课本中的人物变得栩栩如生,又能映射出文本中所反映的生活画面,这样教师的课堂教学就具有感染力,学生也更乐于接受。

(四)巧妙运用网络语,增“彩”教学课堂

目前,网络语言在生活中的出现越来越频繁。教师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借助网络语言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学习中去,这样不仅更好地了解学生,也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分析问题,理解学生的动态,给学生带来惊喜,构建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比如,教师可以把学生们耳熟能详、经常使用的“童鞋”(同学)、“酱紫”(这样子)、“打酱油”(漠不关心、相当于路过)、“给力”(表示很厉害、很棒)等这些网络中的热词运用到课堂中。当学生看到老师如此的潮、这些自己平时跟伙伴之间才能听到的词居然出现在课堂上,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就会瞬间提高数倍,对老师的喜爱崇拜之情更如长江之水一样“滔滔不绝”。学生对教师的佩服、喜爱,会引发他们对教师所讲知识和学科的兴趣和喜爱。

(五)学会运用提问语,增“智”教学课堂

现代的教学方法提倡的是启发式教学,反对过去那样的灌输式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多多给学生创设情境、制造悬念、引起质疑,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因此,教师要精心备课,设计好教学模式,提出合情合理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去听课、去学习。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讲授内容的深入浅出,并因势利导,用问题支撑课堂讲授,使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受到启发,思考问题,探索新知识,掌握新内容。但是这种启发性的教学方式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启发的目的是调动和激发学生听讲的积极性,将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接受。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必须提纲挈领,言简意明,但是不应该把所有问题都明确地表达出来,应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诱导和启发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自己的思维方式给问题给予补充和发挥,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集思广益,令同学之间相互补充,这样不仅让学生产生更多的联想渠道,而且也开阔了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对教师授课的内容理解更加深刻。

三、结束语

语言的培养对教师来说是极其重要的。教师在授课讲解时,一定要能够运用恰当的语言准确并且流畅地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把握语言的力度,做到抓住人心、打动人心并且深入人心。教师更应当依赖自身的思想、智力和知识,协调体态、网络等途径,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胡娟华.从语用学角度分析教师语言艺术[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9):78.

[2]孙利.论语言教学和教学语言艺术[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5):145-148.

第9篇:教师培养策略范文

1.1“双师型”教师概念的提出

“双师型”教师这一概念最初是由德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提出来的。这些发达国家极为重视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对教师的专业实践经历、专业实践能力及相关执教能力都有严格的要求。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教育部针对职业院校“重理论而轻实践,重知识教授而轻技能应用”的现状,提出了“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尽管我国比发达国家“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较晚开展,但也是顺应了时展的趋势,是一种提高职业教育事业和促进教师终身学习的先进理念。

1.2“双师型”教师的涵义

我国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开展得较晚。因此,对“双师型”教师的界定标准还没有达成共识,理论界上有“双证说”“双能力说”“双职称说”“双资格说”等10多种说法。针对“双师型”英语教师概念模糊的情况,国家教育部在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合格学校评价体系中提出“双师型”教师评定标准要符合下列条件之一:①有两年或以上基层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指导本专业实践教学,具有中级或以上教师职称。②既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专业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及其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③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加两项及以上应用性技术项目研究,研究成果已被社会企事业单位实际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④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效果良好。

2.商务英语专业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笔者从设有商务英语专业的3所中职学校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的“双师”情况进行了调查,其结果难以令人乐观,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单一的英语师资来源

在被调查的3所学校的32位商务英语专业教师中,除3位教师是学商务英语专业的,其余的29位教师都毕业于师范学院或普通高校的英语语言学专业或英语师范专业,这些教师虽然在教学方面不存在问题,但没有商务背景,缺少商务经验。然而,商务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它是一门以语言学理论为指导,涉及国际贸易、经济营销、企业管理、国际金融和国际法律等多门类知识的复合交叉性学科。商务英语的教学内容应该包括英语交际技能、英语语言知识、商务专业知识、企业管理技能和世界各国特别是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这些要求将英语知识和商务知识完美地结合,就需要教师既要有一定的商务实践经验和商科专业知识,又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然而,现在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就是,既没有商务知识又缺少实践经验的教师在教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时,只注重词、句子、语法和全文的分析,而对于商务专业术语根本不懂,如“商务英语函电”课程,课程中有很多的商务术语,大多数教师只能讲授信的格式和对每封商务书信进行翻译式教学,避而不讲术语的含义。

2.2缺乏商务英语专业职业技能

在调查中发现这3所中职学校,目前只有1位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在对外贸易公司中有过5年的工作经验,虽然没有相关职业技能证书,但也可称作是实质性的“双师型”教师。还有2位通过理论考试拿到了相关职业资格证。可其余29位专任教师是既没有商务活动的实践经验,也没有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这些教师本身在商务活动中的实践经验就不足,如何指导学生的实践操作?如:“外贸单证操作”是一门实训课程,但很多教师就只能照本宣科地照着书上讲,这些实训课都是走过场,无法达到真正训练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怎能符合社会所需求的高素质的涉外商务人才?

3.商务英语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策略

3.1制定好商务英语专业“双师型”教师的职业发展方向,并完善评价激励措施

学校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商务英语专业的特点来制定出具体的“双师型”教师的资格评定标准,使教师自己有明确的专业发展方向,并把“双师型”师资建设纳入学校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建立继续教育培训制度。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安排商务英语教师参加一些培训,如全国商务英语研讨会、暑期全国商务英语翻译师资培训、还有全国商务英语专业院校教学联席会议等。学校积极鼓励教师通过在职学习获得硕博士学位,特别激励商务英语教师攻读工商企业管理方向的硕士、博士学位。因为商务英语所涉及的商业知识很广泛,如国际贸易、国际商法、国际管理、国际金融、经济管理、企业管理等。只有教师通过自己的不断学习,扩充其商贸知识才能在课堂上避免照本宣科或把商务课上成翻译课的处境。商务英语教师也可自行去听工商管理教师上课,提高其商科知识的理论修养。

3.2建立校企合作机制

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与当地的企业开展校企合作。首先,每年利用假期选派一定数额的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践,了解所从事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充分将英语与商务专业知识技能相结合,为实现教学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鼓励商务英语教师到企业兼职或专职一段时间,让教师参与公司的谈判、跟单、产品翻译、网页翻译以及合同翻译。了解并学习公司企业的工作流程和企业文化,增强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学校还要建立“双师型”教师评价考核制度。如: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工资和课时费,优先评职晋级,给予更多外出学习、进修和考察的机会等。

3.3拓宽教师队伍的来源渠道

学校不应仅局限于从高校毕业生中选拔教师,而应更多地从企事业单位引进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商务人才如:报关员、跟单员、翻译人员和涉外文秘人员来从事实践课程的教学,担任学生实习的指导教师,并在政策待遇上给予适当倾斜。也可聘任一批具有外贸外企从事实践经验的高素质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还可邀请一些国内外知名的商业精英来校,定期开展有关商务英语实践方面的讲座。通过讲座,可以拓宽商务教师的科研视野,了解该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还可以更好地指导商务英语教师的教学。毋庸置疑,这些有着丰富实践经验商务专业人才的加盟定能弥补专职英语教师队伍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为商务英语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

3.4鼓励教师考取商务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及参加各类竞赛和评比

常言道,教学相长,考学结合。教师通过考证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市场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要求,更好地培养市场所需的商务人才。参加英国剑桥商务英语考试办主办的商务英语BEC考试、商务部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主办的中国国际商务英语证书考试CNBC、中国商业联合会主办的中国商务英语翻译证书考试ETTBL、全国商务英语认证考试考评员资格证书、报关员证、报检员证、跟单员证、秘书资格证书、高级口译证等。通过理论考试,教师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完善和发展自身的知识体系。为了促进教师学习技能的提高,学校应常举行教师技能比赛,并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市级及以上的技能竞赛。同时鼓励教师带学生多参加各种技能竞赛,使得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同时,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