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效学习方法总结范文

高效学习方法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效学习方法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效学习方法总结

第1篇:高效学习方法总结范文

自主高效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已经广泛应用到各个教育领域的各个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有所涉及。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就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全面构建自主高效课堂。本文主要针对构建小学语文自主高效课堂进行分析研究,并且提出部分有效的技巧。

【关键词】

小学;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现阶段,在新课改背景下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教师更加关注的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真正关注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与运用程度,构建自主高效课堂的重点不仅在于学生,同时还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是构建自主高效课堂的根本。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一,存在的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不强,通常情况下主要是教师在讲台上进行讲解,学生则在下面安静地听讲,通过练习与课后作业来巩固所学习的语文知识。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学习状态,无法自主、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从而严重影响到其学习语文知识的主动性,高效课堂也就无法构建。第二,存在问题的原因。首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长期以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学模式都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虽然曾经起到较好的作用,但是已经不适合现代教学的发展与需求;其次,小学生自身特点的影响。在小学教育阶段,由于学生年龄小,自主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难以发挥自主学习意识,并且学习注意力不易集中,进而无法构建自主高效课堂。

二、构建小学语文自主高效课堂的有效技巧

(一)创设自主学习的轻松氛围

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提倡素质教育,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构建自主高效课堂,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素质教育中要求教学主体为学生,需要围绕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从这一角度出发,小学语文教师在备课与教学环节都需要换位思考,以学生的角度来分析教材和钻研教材,从而设计出适合本节课的教学计划,组织教学活动,在训练中提升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需要尽量创设有效的自主学习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学习,并且应该给予其充分表现自己才能与优势的机会,让所有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自主参与到学习中来,通过不断的自主学习来构建高效课堂,提升学习效率。

(二)传授给学生正确学习方法

在构建小学语文自主高效课堂过程中,教师需要传授给学生正确学习方法,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小学生就能够有效地进行学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构建自主高效课堂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认知能力有限,所使用的学习方法一般都由教师所传授,自己所感悟出来的较少,并且还具有强烈的独立性、好奇心与求知欲,如果教师完全放手,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如果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那么就会感到很茫然,毫无目的地进行学习。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小学生总结和掌握学习方法,先教他们如何学习,然后再引导其对学习方法进行总结,并且用自己所总结的学习方法展开自主学习。长此以往,小学生就能够掌握自学方法,学习效率也能够得以明显提升。

(三)教师设计问题要精确有效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所设计的问题也十分关键,问题具有引导和探究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所设计的问题不仅精确还要有效,所探究的内容要有合作性、价值性与开放性。在构建自主高效课堂过程中,教师所开展的教学活动需要以实现学习目标为目的,采用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究。需要注意的是,问题不能太琐碎、太多,要讲究精确性和有效性,重视质量而不是数量。教师需要紧抓核心问题,并且把问题的难点、疑点鼓励学生自主分析,在遇到困难时应该给予及时指导,帮助他们理解学习难点与重点。另外,设计的问题需要有价值,值得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值得探讨交流;难度要适中,不能过于困难,也不能过于浅显,要尽量做到灵活多变。

(四)教师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

在小学语文知识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倾听学生发言,并且引导他们互相尊重。学会倾听他人发言,由于听与说是密切联系的,让教师认真倾听学生发言时,就是对学生的尊重,而对于学生来说是得到教师的重视与肯定,是对问题积极思考与探究的结果。在小学生发言时,教师尽量不要打断学生,不要插言,但是可以使用提示性用语或眼神来指导与鼓励。在学生发言完毕之后,再对其进行评价解读。虽然耗费的时间较多,却是实现学生自主有效学习的关键措施之一,自主学习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对语文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并且还能够培养其勤于思考、乐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进而增强其创新能力、探究能力与合作意识,可以有效推动构建小学语文自主高效课堂。

三、总结

综上所述,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师在构建自主高效课堂过程中,需要充分接受新课改的理念,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在自主学习的推动下,构建高效课堂,从而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

作者:刘铎 单位:辽宁省阜新市蒙古族自治县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杨秀玉.浅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赤子(上中旬),2015(6).

第2篇:高效学习方法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中理科;学习方法

1. 前言

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必要条件,看看周围成绩好的学生并不是那些智商高但不努力的学生,而是那些才貌平平但擅长寻找和总结学习方法的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是广大学生寒窗十多年所必备的素质,然而高中理科各个学科的学习方法特点突出,致使大多学生的理科学习方法也大不相同。

2. 高中理科各学科学习方法

高中理科的学习具有渐进性、逻辑性、技能性、自学性等特点。

2.1 数学

数学的考察主要还是基础知识,难题是在简单题的基础上加以综合。

(1)首先,对课本上的内容上课之前预习一下,否则上课时有一个知识点没有跟上老师的步骤,下面的就不知所以然了。

(2)其次是要善于总结归类,寻找不同的题型、不同的知识点之间的共性和联系,把学过的知识系统化。比如:高一代数的函数部分,我们学习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等好几种不同类型的函数,可以将这些函数的上述内容制作在一张大表格中,对比理解记忆,并在解题时将函数表达式与图形结合使用。

(3)最后是要加强课后练习。课后练习题要认真仔细的做,也可以在课后复习时把课堂例题反复演算几遍。除了作业之外,找一本好的参考书,尽量多做一下书上的练习题(尤其是综合题和应用题)。熟能生巧,从而加快解题速度。

2.2 物理

物理的学习可以参考“多理解,多练习,多总结”的“三多法”。

(1)多理解,就是紧紧抓住预习、听课和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层次、多角度地理解。预习可分为粗读和精读。先粗略看一下所要学的内容,对重要的部分以小标题的方式加以圈注。接着便仔细阅读圈注部分,进行深入理解,即精读。上课时可有目的地听老师讲解难点,解答疑问。课后进行复习,对公式定理进行理解记忆,理解解题的“中心思路”,即抓住例题所应用的定理公式,使其条理化、程序化。

(2)多练习,既指巩固知识的练习,也指心理素质的“练习”。巩固练习是指要认真完成课内习题和课外练习,同时有选择地做一些有代表性的题型。基础好的同学还应该做一些综合题和应用题。另外,平日应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增强自信心。

(3)多总结,首先要对课堂知识进行详细分类和整理,特别是定理,要深入理解它的内涵、外延、推导、应用范围等,总结出各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其次要对多种题型的解答方法进行分析和概括,并就是在平时的练习和考试之后分析自己的错误、弱项,以便日后克服。

2.3 化学

学习化学要做到三抓,即抓基础、抓思路、抓规律。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是提高能力的保证。学好化学用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基本概念及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在做题中要善于总结归纳题型及解题思路。化学知识之间是有内在规律的,掌握了规律就能联系和记忆知识。如化合价的一般规律,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非金属元素通常显负价,单质元素的化合价为零,许多元素有变价,条件不同价态不同。

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因为化学要记要背的东西很多,而且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阅读与动手、动笔结合。要自己动手推演、计算、写结构式、写化学方程式,或者动手做实验,来验证、加深印象和帮助理解,有时还要动手查找资料来核对、补充某些材料。

2.4 生物

生物跟生产生活有着紧密联系,主要参考下面的三步法:

(1)不断回顾,温故知新。生物教材中有些知识会在前后不同的章节中出现,如关于DNA的知识,我们会分别在绪论、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遗传和变异等部分学习到,这些内容在学习后面的知识时应注意不断回顾,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理解,形成知识网络。

(2)利用图表,善于归纳。教材中有大量的图表,这些图表在课后复习时应很好地利用。另外许多知识点我们在复习时也可以自己通过列表进行比较,如线粒体与叶绿体的比较、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比较等。

(3)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在复习生物学知识时,注意理解科学技术和其所代表的社会价值之间,并且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去解释一些现象、解决一些问题。

3. 高中理科的基本学习方法如何掌握

3.1 掌握不同学科的学习方法

高中理科各学科的学习方法有所不同,学生应该对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归纳总结。比如:对于数学,学生应该先学方法再做题,并重视知识与知识的相互关联起来;对于物理,应该分割学科内相对独立的部分进行分而治之,从而理清相关概念和提高学习效率;对于化学,应该把散落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进行记忆和比较,同时重视实验课以便从实验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3.2 对思维习惯进行拓展

学生们在接受传统教育的时候,思维往往停留在了教师设定的情境中,引起了思维定势和思维依赖性而很难进行独立思考,这是刚步入高中的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障碍。高中理科涉及到的知识范围很广,因而知识面窄和知识层次低成了全面学习的阻碍,学生只有学会用严格的逻辑判断和思维来对待每一道理科习题,才能在实战中对自己已形成的思维习惯进行不断拓展。

3.3把听讲与自学结合起来

高中的授课方式通常是把三年的全部知识在高一高二便讲授完,而留下高三一年的时间来进行高考复习,因此课堂容量大和教学内容多致使许多学生没法及时消化课堂内容而顾此失彼。因此,学生想要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和进度,不但要认真听讲和努力思考,而且有时候需要进行提前预习和自学。自学可以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学生对自学获得的知识记忆深刻,因而自学是掌握知识的一个捷径。学生课前先自学,在课堂上便可以有针对性的听讲,从而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巩固已掌握的知识和理解难点。如此一来,学生在课堂上不但能够学到基本知识,还可以慢慢的掌握学习技巧。

3.4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教师是知识和学生之间的传送带,其责任和义务是把知识传达给学生,然而联系实际和学以致用是学生需要独立完成的任务。比如生物学,应当利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释一些现象与问题,加深理解和学以致用。

第3篇:高效学习方法总结范文

第一,教给学生学习策略。

和学生一起研究学习策略是教师应把握的重点,是提高课堂教学的一个前提条件。

如何让学生学得更好更高效,很多教师非常喜欢交给学习方法,这些学习方法既有针对某一学科的,也有针对某一类题型的,当然也有通用性质的教学方法,比如一些学习习惯,听课技巧等等。这些学习方法,是教师的有益总结,对学生是有帮助的,但是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同,基础不同,学习内容不同,学习对象不同,学习环境不同,必然造成学习方法的千变万化,纷杂繁复。所以在教学实践中,除了教给必要的学习方法,我更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学习者经过对学习任务、学习者自身特点,以及学习对象的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反复考虑后产生的方案和谋划。具体的学习方法可以用来达到一定的学习目的,完成学习任务,但不考虑最佳效益,而学习策略是以追求最佳效益为基本点的。把握了学习策略的这两个特点,我们就有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标准,同样学生也有了创建自己的学习方法标准。有了这个标准,我们再到实践中去的时候,就如鱼得水,就不会盲目。其结果是不仅自己对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有了深入认识和改进,学生也有被动接受学习方法变成主动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而师生在针对具体的学习方法切合中,以学习策略为出发点,总是能够找到师生都满意,学习效率最高的学习方法,同时对于教学也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课堂教学尤其应该注重学习策略的引导,只有好的学习策略,才能让学生紧跟老师的教学,及时消化吸收老师的教学内容。例如文言文翻译是高中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中和同学探讨研究之后,我们采取“容忍模糊”(如果某些部分不太明白继续读下去,不要终止,在后文中会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猜测”(前后文结合猜测不清楚的字、词、句的含义,并继续读下去,看看自己的猜测是否合乎逻辑)“重读较难的段落”(有时候最简单的策略往往是最有效的)的策略。当基本策略制定以后,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或者修改,其结果是无论哪一个层次的学生,对于文言文学习都有了一点自己的看法,有些学生甚至于把学文言文的一些学习策略迁移到了英文阅读上。

第二,积极的心理干预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职责。

除了学习策略的培养,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积极的心理干预是非常必要的。高中生正是心理快速发育的阶段,也是心理波动剧烈的时期。一方面他们渴望成熟,心理层次向成年人靠拢;另一方面青少年的幼稚和容易冲动又占有很大的成分。这一时期的心理特点对他们的学习影响很大。如果教师不能及时积极地进行心理干预,势必会影响到他们的课堂学习。仅以学习动机的激发为例,很多老师还注重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但往往会忽视学习动机激发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学习动机能否有效并得以持续和学习效果关系密切。当学习内容比较简单,学习效果明显时学习动机会得到加强。当学习内容较难,学习成果并不明显,学生产生挫折感,这时候仅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不能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以提高,反而让学习效率降低,也就是心理学上的元认知产生焦虑,这个时候教师的心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我采取的方法非常简单,也非常有效,那就是和学生一起研究问题产生原因,帮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精神上及时疏导不良的情绪。有人说一个合格的教师,是半个心理医生,这话一点都不假。影响学生学习的除了自身心理因素之外,学生的家庭影响、人际交往、社会压力等方面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一定影响,作为教师要注意观察了解,并进行相应的干预,只有做到这些我们的高效课堂才能有坚实的基础。

第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有利于学生正确了解自我,坚定信心,掌握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有利于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

人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识,往往带有主观性,即使是高中生有时也很难准确评估自己学到的知识。实际上这就涉及到“元认知”,“元认知”即自我认知,对认知的认知。是一个人对于他自己的思维或学习活动的支持和控制。教学中经常碰到有学生抱怨,自己感觉已经掌握了某些知识,但是考试的时候却发现对某些知识的理解实际上是模糊不准确的。这个时候我们如果能够交给学生心理学上“元认知监控”的一些基本知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当然,我们不必讲授烦难的心理学术语,只要交给具体的方法就好。具体的方法可以是让学生反思整个学习过程:我学会了哪些知识?掌握了什么技能或方法?我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在解题中有没有什么遗漏和错误以及怎样才能避免?在今后的学习中怎样做才能学得更好?以此提高学生认知的正确率,并为以后学习同类知识提供借鉴。又比如在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时我不仅要求学生回答问题的结果,还要求学生说说做这个答案时的解题思路。然后师生一起讨论这个过程那些可取,那些需要改进,那些错误应该摒弃。这样的结果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调整学习策略,积极自觉地监视学习过程,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样以古文背诵为例,高中阶段需要背诵的古诗文较多,学生耗费大量精力背诵,其结果往往并不理想。很多时候学生抱怨背得越多,遗忘越快。这个时候我就从心理学的角度告诉学生,遗忘是大脑的功能,不必抱怨,应该坦然面对并接受。另一方面我也给学生讲授一些记忆的规律,比如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临时记忆,长时记忆等,让学生结合个人的特点和习惯,寻找科学合理的背诵方法。同时坚定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对背诵过程中的遗忘能够有一个科学理性的态度,减少不必要的挫折感。

第四,积累课外阅读,是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补充。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而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继续和扩展。课外阅读会给学生打开认识广阔世界的窗口,拓宽他们的视野,让学生在对文学作品的生动感悟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审美能力。课外阅读有着比语文课内学习更为广阔的空间,更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极好的催化剂。在教学实践中,我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读书标准,“有关国家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积极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情趣和感悟能力,交给学生阅读方法,如泛读发、浏览法、略读法、精读法、点评法、取舍归纳法,使学生养成了选择读书和精读的好习惯,达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境界。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资料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当作礼物来接受。”进行课堂教学,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力求内牵外联,用课内的精品去牵引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课外的营养滋养课内的理解。如教学《林黛玉进贾府》中,先大致介绍《红楼梦》的作者和背景的相关知识,又为学生介绍了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更谈到了现在很多大家对此书的评价和理解。在精彩的介绍中,学生自然而然就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谈谈自己对书中人物的理解,学生就能全身心地投入了,课堂教学效率自然提高。

第五,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跟上时代步伐。

当今的时代科技迅速发展,各种理论层出不穷,为我们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了硬件上的可能,多媒体和信息技术的引入,为高效课堂奠定了硬件基础。比如有效导课采用多媒体手段,就远比教师简单用语言描述来得生动形象,来得高效,对于课堂情境的创造是十分有益的。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教学手段的更新,让课堂学习更加丰富有趣,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声、光、电”的多种作用下,抽象枯燥的内容得以形象化,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激发他们积极思考,加快融入到老师设定的教学情境中去。

第4篇:高效学习方法总结范文

我个人认为: 在学校课堂教学模式下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应以学科渗透为主;同时有固定的时间安排进行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的训练。学生学习的差异主要问题不是智力,而是学习策略的差异。学生经过小学、初中的学习已经在使用各种不同的学习策略而不自知,同时又必须认识到没有一种学习策略可以适用所有的情况,学习策略需根据具体情况加以选择和使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个人情况,恰当地采用适合个人的策略,使学生在领悟和综合思考后能自发地、创造性地选择一定策略和方法,进行创造性学习,往往会轻松、高效地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就此我谈一下个人对高中学生学习策略指导内容和通常做法。

一、复述策略

复述策略是指在学习者的有意控制下,象“放电影”一样主动地以语言的方式,出声或不出声地重复先前学过的材料,以帮助记忆。特别是一天学习任务完成,复述整天内容;一周学习任务完成,复述整周内容,小步子,快反馈的复述策略在日常学习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成绩大幅提高,得到学生的认可。

1.累积复述

即当刺激出现时,要把到目前为止所看到的所有刺激项全部依次重新说出来。例如分析一道物理题,可以用牛顿运动定律;如果有位移可以考虑用动能定理;如果有时间可以考虑用动量定理;依次类推。

2.部分复述

当刺激项出现时,你重新说出先前所呈现过的刺激项中的至少一个刺激项的名字。如背出第一个英文词,学生可以复述课文中有这个单词的整句话。

3.叫出名称

当刺激项出现时,说出该刺激项的名称。例如,当看到图片时,就说出包含的意义及规律。

二、精加工策略

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习能力更强,可以尝试去粗取精、删繁就简、把握精髓的浓缩书本信息的方法即精加工策略

1.划线法

小学老师就教划字词,但进入高中学生并不觉得它有多大效益,原因是有的学生不会划线。大多数学生不能决定什么材料是最关键的,只是一味地划,在课本上划出过多无关信息。划线是学生常用的一种学习策略,应用广泛,教师要教会学生划出课文中重要的和相关的信息,特别对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要求学生每段只划一句最重要的句子,决定哪一句是最重要的句子就需要较高水平的加工,学生要谨慎使用划线。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方法:①在重要的段落前面加上星号;②给自己作注释,如公式的物理意义、适用范围;记下不同点和相似点;③画箭头表明关系;④注上评论,标出总结性的陈述。所以,要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划线法的训练。

2.笔记法

一到高中很多学生放弃了记笔记,一是高中内容多、课堂容量大,教师讲课快,记笔记就跟不上老师的进度,顾此失彼;另外一个原因是参考书上已经详细总结罗列,学生感觉没有必要再抄一遍。但实际上记笔记是阅读和听讲中较为普遍的精加工策略。学生借助笔记可以有效地控制自己认知过程和材料加工过程,有助于发现新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即把自己听课或阅读时的想法、意见等,写在卡片或笔记本的某一单独部分(与课堂记录内容分开),并加上标题和索引,编制成提纲、摘要、分类别群;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而不像参考书把知识硬塞给学生,学生则囫囵吞枣,成了机械记忆。

3.卡片法

高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但又不能科学高效的自学,卡片法是非系统性自学最适宜的笔记形式。它广泛应用于零散资料的收集,将要记录的内容写在卡片上,既有利于归类存放,又有利于存取、批注。

第5篇:高效学习方法总结范文

关键词 探究;自主;合作;创新和发展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316-(2014)06-0113-1

近几年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很大的转变,主要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为基本形式。当前,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尤为重要,不仅对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培养未来社会、促进科教兴国具有历史意义。为此,在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实施学法指导更加迫切。

一、在教学中加强探究学习方法的指导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实施,强调要给学生留下真实、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思考。在探究、讨论过程中,当学生集体遇到困难时,教师用直观的教具、图象或语言等做有针对性的启发,当学生探究误入歧途时,教师点拨一下,引入正轨;有时学生的探究成果非常丰富,尤其是一题多解的探究题,学生的奇思妙解不断涌现,应把学生的成果尽量多地在课内交流,并组织学生反思和回顾探究的过程,总结成功的经验。教学中应紧扣新课程的特点和要求,多营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的氛围,多提供实践、探究的素材,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中认识数学。

二、在教学中进行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

《新课标》倡导:“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课改就是要致力于改变学生的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要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师启发帮助下,以主人翁的姿态来分析与解决问题。教师在设计教学时,不能片面地认为“自主学习”就等同于“自学”。因此,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自学中发现问题,在数学活动中去体验、感受数学,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新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自学中发现问题,这是新旧知识的碰撞,是学生独立思考的表现,是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逐步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在教学中注重合作学习方法的指导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五会:(1)会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2)会倾听、交流,对别人的发言作评价;(3)会质疑,吸纳与众不同的观点;(4)会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做总结发言;(5)会实践与创新,参与小组动手操作活动,体验每一次成功的喜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有效的内容进行合作学习,引进竞争机制及激励性评价,使小组间通过竞争共同提高。例如讲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课前教师给各小组准备一根笔直的铁线和一个铁线做成的圆,然后出示本节课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1)动手实践,共同探讨直线与圆有几种位置关系;(2)给直线与圆的不同位置命名。学生自主地观察、实践、猜想、归纳、分析、验证、推理等一系列学习活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高效的学习方法

第6篇:高效学习方法总结范文

[关键词] 大学物理;学习方法障碍;归因;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3)02-0046-04

0 引言

大学生物理学习中普遍存在方法障碍,已经引起研究者的关注,如有文献从提高观察、实验、思考、总结、应用能力等角度提出学好物理的方法和具体要求[1],但这类研究通常局限于提出某种物理学习方法及教学措施,鲜见系统研究物理学习方法障碍及教学对策,同时利用教育实验证明其有效性的文献。本研究从大学物理学习方法的现状调查入手,分析大学物理学习方法障碍的各种类型及其产生原因,提出比较系统的教学对策并应用于教学实践,通过较严格的教育实验来检验教学对策的实际效果。

1 研究概况

选取荆楚理工学院2010级材料控制与成型专业2班(实验班)和3班(对照班)进行实验,实验时间为2011年春季学期,实验内容为大学物理力学和电磁学部分。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了解本科生物理学习方法的现状,归纳学习方法障碍的类型并分析产生原因;采用行动研究法摸索出学习方法障碍教学对策;利用实验方法检验和判断教学对策的教学效果。

2 学习方法障碍分类、归因分析及教学对策

2.1 问卷调查情况

利用大学物理学习方法调查问卷对理工类本科生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524份,回收有效问卷512份。

2.2 学习方法障碍分类

物理学习方法因人而异,因内容而异,按不同标准分类可以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为便于学法指导,不必拘泥于物理学习方法的严格分类。通过问卷调查将大学生物理学习方法障碍归纳为以下五类。

1)方法意识障碍。调查表明从不与同学探讨学习方法的占42.9%,近半数学生方法意识淡薄,不注重学习方法的应用与总结。

2)程序方法障碍。程序方法指物理学习各环节所采用的方法,学生在应用程序方法时,或缺失部分学习环节,或在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总结各主要学习环节中方法应用不当。统计结果表明:从不预习的学生占35.6%,不愿意听课的占8.7%,课后不及时复习的占58.5%,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的占20.5%,学完一章后不及时总结的占55.7%。

3)常规方法障碍。常规方法指物理学习的通用性、一般性方法,包括观察、实验、思考、迁移等方法。由于缺乏系统的学法训练,学生通常不了解常规方法的种类和应用要求,不会应用或应用时出现各种偏差。

4)自学方法障碍。大学生经常采用自学方法的比例不足40%,大一新生缺乏自学意识,没有养成自学习惯,缺乏自学方法,对自学不主动无信心。

5)个性方法障碍。学习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调查表明没有形成自己独特学习方法的占89.3%,即绝大部分学生没有形成大学物理学习的个性方法。

2.3 学习方法障碍原因分析

1)方法意识障碍原因分析。高中阶段学生陷于题海战术而不能自拔,无暇研究学习方法。大一新生受学习惯性影响,尚未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走出,学习上仍处于被动依赖状态,只能简单沿用高中的学习方法来应付大学物理学习。

2)程序方法障碍原因分析。大学物理内容多课时少,教师在课堂上只能讲解重点、难点和疑点,学生不可能在课堂上理解消化所有内容,必须重视每个学习环节才能学好大学物理。学生普遍对学习各环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而忽略某些学习环节,又没掌握好各个环节的学习方法,往往引发程序方法应用障碍。

3)常规方法障碍原因分析。教师偏重知识传授而疏于学法指导,导致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常规方法缺乏系统了解;教材中涉及的学习方法往往隐藏在知识内容之中,学生只注重知识学习而忽视方法学习;缺乏学习方法系统训练,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零碎的而不是系统的。上述三种原因导致学生应用常规方法时力不从心,比如观察无计划、无重点、无总结;实验时只知照本宣科,而对实验原理和实验思想缺乏深入钻研,对实验现象和出现的问题缺乏理论思考,只有直觉兴趣和操作兴趣,缺乏因果认识兴趣和概括性认识兴趣;思考茫然而无头绪,没有经过抽象概括形成概念的习惯,只注意规律的表述本身而忽视其建立过程,只有物理知识而没有物理思想;应用知识只限于解题,不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去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

4)自学方法障碍原因分析。学生依赖心理强,自学积极性低;独立获取学习信息的能力差,不善于利用图书期刊和网络信息解决问题,畏难而放弃自学;自学方法不当,盲目贪多求快不求甚解,问题越积累越多最后不得不放弃自学。

5)个性方法障碍原因分析。大一新生由于方法意识淡薄,程序方法不愿用,常规方法不会用,自学方法不能用,方法水平还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无法通过坚持使用程序方法、活用巧用常规方法、不断创新自学方法,逐步形成独特而系统的个性学习方法。

2.4 教学对策

必须采取系统化的教学对策,才能有效地消除物理学习方法障碍。教学对策的指导思想是:以自学能力的培养为主线,以方法意识树立为前提,以程序方法指导为基础,以常规方法训练为核心,以个性方法确立为目标,全面统筹学法指导,寓学法指导于知识传授之中,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1)牢固树立方法意识。教学过程中一手抓传授知识,一手抓学法指导,方法得当则事半功倍。中国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达尔文名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都非常深刻地说明了做事方法的重要性。制订学习方法培养大纲,将方法培养与知识传授有机地渗透和结合起来,并精心安排到每次课的教学中去。树立班级内部学习方法的好典型,激励其他同学积极探索大学物理学习方法,形成人人重视学习方法的良好氛围。

2)夯实程序方法基础。强调学习环节的重要性,促使学生克服惰性,坚持使用程序方法,避免环节缺失给学习造成不必要的困难。利用绪论课系统讲解各学习环节的学习方法及具体要求,通过教师随时抽查和学生自查互查相结合的办法确保学生按要求完成每一次课的学习循环。掌握程序方法并不难,难在长期坚持,刚开始需要教师耐心督促和鼓励,当学生感觉到应用程序方法的好处时,就会自觉地坚持下去。(1)预习方法。弄清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并分类标记,梳理知识脉络,行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完成课后练习以检查预习的效果;(2)听课方法。留意教师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达到巩固重点内容、突破难点内容、澄清疑点内容的目的,简记内容要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补充知识及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或疑点;(3)复习方法。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研究表明,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变慢。课后要尽早复习避免遗忘,如利用课间时间迅速将所学内容在头脑中过一遍“电影”;复习既要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又要将知识条理化,还要对听课时产生的疑点进行深入思考;复习要在作业之前完成;(4)作业方法。独立完成作业既能通过对知识的直接应用来巩固知识,也能准确地暴露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面对问题先独立思考,反复思考仍无法解决时再请教。归纳各种题型及其常规解法,探讨一题多解和最优解法;(5)总结方法。总结是巩固提高的过程,每次课后做个小结,每章后做小总结,学期末做大总结,总结可以使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便于形成网络化的知识结构,促进知识融会贯通。

3)结合知识传授进行常规方法指导。常规方法是物理学习的核心方法,物理学习过程离不开观察、实验、思考、迁移等方法。各种方法的运用要点如下:(1)观察方法。先做观察计划,再确定观察步骤等细节,确保观察有目的、周到、细致、深刻,最后总结观察内容,有些情况下需要经过多次观察才能达到目的;(2)实验方法。避免盲目实验,从实验目的、实验仪器的选用、实验原理的推敲、实验内容的确定、数据处理方法的选择、从实验中合理得出结论等方面都要认真钻研,务必通过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感性认识、巩固理论知识;(3)思考方法。思考是学习的核心任务。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得到合乎规律的理性认识,完成从实践到理论的第一次飞跃离不开思考的积极参与。物理学习就是要善于通过抽象和概括的方法形成物理概念,通过归纳、演绎、概括的方法建立物理规律,通过分析、综合、比较等方法解决物理问题;(4)迁移方法。迁移就是物理知识在其它条件下的应用。解题是物理知识最直接的应用;运用物理知识解释自然现象能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实际作用,产生成就感并从内心深处激发学习兴趣;解决实际问题是理论向实践的第二次飞跃,也让物理知识应用的进一步深化和活化。常规方法伴随学习过程的始终,常规方法学法指导是一项经常和长期的任务,应抓住一切教学时机结合教学内容反复进行指导和系统归纳,促使学生对常规方法从模仿使用到熟练使用,从无意识使用到自觉使用,逐渐掌握常规方法的应用技巧和规律。

4)促使学生探索自学方法。终生学习主要依靠自学,自学方法应该成为大学阶段的常规学习方法。自学方法没有统一的模式,也不是单一的方法,而是包含程序方法、常规方法的方法体系。大学生缺乏自学经验,需要老师善加引导才能逐步掌握自学方法。一是要介绍自学的基本方法,明确自习、复习、作业、总结等学习环节的基本方法和具体要求;二是要教会学生获取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各种媒介获取学习信息的能力;三是要做好四个结合:即学与思结合,学与问结合,学与习结合,学与用结合;四是要不断探索最佳学习方法;五是要磨练学生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5)鼓励学生形成个性方法。个性方法是个体面对物理学习内容时获取知识的特殊方法。个性方法具有综合性、独特性、高效性和创造性的特征。综合性是指个性方法并非单一的学习方法,而是融合程序方法、常规方法和自学方法于一体的方法体系;独特性是指个性方法具有与学生个性特点相结合的特殊性;高效性是指个性方法具有比共性方法更高的学习效率;创造性是指个性方法是对学习方法的创新。上述四个特征是检验学习方法是否为个性方法的标准,应引导学生在坚持使用程序方法和熟练掌握常规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提高学习方法理论素养和借鉴优秀的学习方法,结合学习基础、学习内容和个性特点不断完善和创新自学方法,力争形成一套高效率的个性学习方法。

3 教学对策的实施效果

开展物理教育实验,具体步骤如下:(1)利用观察、访谈等方法初步了解大学物理学习方法障碍现状;(2)设计大学物理学习方法障碍调查问卷并实施调查统计,归纳大学物理学习方法障碍的各种类型并分析原因,提出针对性强的教学对策;(3)在同一专业随机编班的基础上,通过前测试卷了解各班的物理基础并从中挑选出实验班和对照班。前测试于学期初进行,考查高中物理力学和电磁学内容;(4)实验班采用学习方法障碍对策教学,对照班采用常规教学法教学,实验过程中教师相同,教材相同,学生都在不知情的自然情况下参与;(5)通过后测试卷评价教学对策的教学效果。后测试于学期末进行,考查大学物理力学、电磁学内容。实验班和对照班测试时间相同,批改采用流水作业;(6)分析成绩统计数据以检验教学对策的实际效果。

教育实验中应注意以下问题:(1)保证教育实验的必要前提,即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习基础差异要在实验允许的范围内;(2)创造教育实验的良好条件,一要让学生在不知情的自然情况下参与,二是教师在对照班的教学中要避免使用实验班的教学对策;(3)精心设计测试试卷,测试问题要能较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方法水平,这是测试能否达到目的和实验结果是否真实可靠的关键。实验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以2010级材料实验班与对照班为对象。

差异显著性检验采用 检验[2]。设 , 分别为实验班和对照班成绩的标准差, 分别为两班的人数,,分别为两班的平均分。两个平均分差数的标准误差和统计量 分别为:

由表1,实验班和对照班前测平均分的统计量 =0.630.05,说明实验班和对照班前测成绩无明显差异,满足实验条件。实验后 =2.64>2.58,

测试卷各题型具有相应的测试和诊断功能,选择题主要考查对物理概念、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和物理规律的认识、判断、辨析、理解和应用等,可以较准确地考查学生对物理概念的含义或物理规律的适应条件及运用范围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对物理规律和物理图象较浅层次上的应用等。填空题考查的内容一般为重要的概念、原理、物理过程、实验现象、基本计算,既可以考查需要识记的内容,又可以考查运用物理知识分析、推理和计算的情况,可比较准确地考查学生判断能力的高低和计算的准确性。计算题可以用多种方式考查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思维方式或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计算题的分析解答过程可以很好地反映学生分析、判断、综合知识的能力水平。由表2,实验班各题型的平均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班约7个百分点,说明实验班学生物理学习方法障碍有所消除,方法应用能力有所增强,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掌握情况较好,物理知识记忆更准确、理解更透彻、运用更熟练,进一步证明教学对策取得了实际效果。

4 结束语

对本科生物理学习方法障碍进行归因研究并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对策,理论上可以丰富大学物理学习方法论的内容,实践上可以为教师的学法指导提供参考建议,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物理学习方法,提高物理学习的效率。提出的教学对策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初步验证,还需要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实验验证,并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完善和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第7篇:高效学习方法总结范文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高效课堂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自由、灵活,学生可以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学习。高效课堂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高效课堂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探索数学知识。学生在高效课堂中能够实现自己的主体地位,培养自己的学习积极性。

一、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的教学现状

小学数学教学由于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落后,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数学和其他学科是不同的,除了公式就是定理,除了繁琐的解题就是复杂的分析,因为本身是缺乏趣味性的,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是需要一种趣味性教学模式的。学生在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之下,感觉学习数学是一种负担,很难提高学习兴趣。因此,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社会的有用之才,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不断地参加一些专业培训,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可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改进之后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并且在讲课过程中融入一些创新观念,这样课堂才会更加有创意,学生才会更加喜欢学习数学课程。

二、创建小学低年级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年龄比较小,这个阶段也是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建高效的课堂,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1.了解学生的个性需求

教师只有真正地了解学生的个性需求,才能制订出符合学生心理的一个教学策略。例如,低年级的小学生在学习中是很喜欢得到老师夸奖的,因此,可以在开展数学教学的时候,经常开展一些小型的竞赛活动,以此来增强小学生的竞争意识,对一些表现比较好的小学生,教师可以对他们进行夸奖,能够满足小学生的虚荣心,也能够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知识。当小学生得到教师的认同之后,他们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就会更加充满信心,这样对于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是有很大帮助的。

2.教师给学生介绍学习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介绍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真正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例如,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需要学生解答大量的应用题,但由于小学生平时缺乏对教师所教方法的总结,所以在解题时存在很多困难。教师针对这个问题就应该专门为学生开设一个关于解题方法的课程。教师应该让学生去解决应用题,不仅要采用分析法和综合法这两种基本方法,还应该把已知条件调一调,绕个弯做一做,把隐蔽条件找一找等辅助的方法。教师在对这些辅助方法进行全面的分析后,学生就能够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好的学习方法是提高解题效率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小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教学学习方法之后就能提高解题水平,这样对于构建高效课堂有着深远的影响。

3.营造合作进取的学习氛围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是否高效也要看学生学习的效果。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进取的学习氛围,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指导小学生进行分组学习,从预期课前预习开始到课内探究和课后的总结环节。无论是教学中的哪个环节,学生在学习中都能针对薄弱的环节和同学之间交流互动,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就会形成一种进取心理,小学生就可以在互帮互助中一起解决预习和学习中的一些问题。当然,教师指导小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还应该关注小学生在讨论中的一些错误。例如,当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走神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的这种错误行为及时的制止,让学生认识到讨论的重要性,还应该让学生认识到集体的重要性,这样学生就能积极参与到教学讨论中,教师在学生讨论之余还应该对学生不断激励,以此来实现全体学生的高效学习。

总之,高效课堂的创建是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数学教师只有认识到高效课堂建立的重要性,不断改善教学模式,才能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为企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数学人才。相信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在建立高效课堂之后将会迎来数学教育发展的春天。

参考文献:

[1]王德学.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才智,2013(13).

第8篇:高效学习方法总结范文

关键词:数学;高中;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6-281-01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更是一种艺术,是人类思维的自由创造。数学学习方法,简称数学学法,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学生不能只掌握学习内容,还要检查、分析自己的学习过程,要学生对如何学、如何巩固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校正、自我评价。

学会学习就是主动学习和善于学习。它不仅指学习者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动机强烈、学习态度积极,学习中能克服困难并能持之以恒,更强调学习者要善于运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将思考与创新精神贯穿于具体的学习活动及整个学习过程中,从而实现有效学习和创造性学习。

一、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区别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这些语言都具有专业性,不利于学生准确理解其含义。

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初中学习中习惯于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不良的学习状态

1、学习习惯因依赖心理而滞后。初中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是很明显的。第一,学生依赖于套用教师提供的题型“模子”;第二,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回家后辅导也是常事。升入高中后,教师的教学方法变了,套用的“模子”没有了,家长辅导的能力也跟不上了,由“参与学习”转入“督促学习”。

2、思想松懈。有些学生把初中的那一套思想移植到高中来。他们错误认为高一、二根本就用不着用功,只要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发奋一、二个月,也一样会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的。

3、学不得法。一部分学生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

三、科学地进行学习

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1、良好的心理素养、痴迷的学习兴趣。喜爱也就是做一件事的理由和把事情坚持下去的最强动力。良好的心理素养、近乎痴迷的兴趣是高效率学习数学的前提,也是在最后的考试中取胜的必要条件。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等多个方面。

(1)制定计划。从而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打稳扎,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练学习意志。

(2)课前自学。这是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3)专心上课。“学然后知不足”,这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

(4)及时复习。这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效,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5)独立作业。这是掌握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必要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作业练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3、循序渐进,防止急躁。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发现新知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第9篇:高效学习方法总结范文

一、课堂“效”的呼唤

根据新课程“三维目标”,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关注:知识不是传授,能力不容忽视,学习过程在于体验,学习方法需要感悟,“情感态度价值观”尤为重要,没有情感驱动的教学效率不高。教学的问题直接取决于评价,传统的教学评价都是以知识为主,因此产生了“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讲、问、练、考”——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辛苦,长期的辛苦让学生生烦、生厌,哪里谈得乐意接受、情感驱动?没有内动力,效率如何高得起来?

新课程寄希望通过拓展课程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施过程中,课程门类增加以至课时压缩,而课程内容并未减少,教学任务与课时产生冲突,短时间如何完成重任务?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盲目:为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课堂过于放任,缺少主导作用,教学低效;为追求课堂的“活”,泛用协商合作,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教学低效;为提高兴趣而创设的情景,漫无边际,半天不着主题,兴趣倒是有了,但没有实效。怎样才能达到实效?

鉴于以上诸多问题,我们思考: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养成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因此,我们需要在新课程理论指导下,把发展学生思维作为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把“高效课堂”作为我们追求的理想教学境界。

二、课堂“效”径探索

如何达到课堂教与学的高效率?我认为重要的是解决“时效、思维发展、主动构建”的问题,因此课堂应该做到:

1. 环节“简约”省时增效。传统课堂,偏重知识的学习与应用,课堂教学环节设计中,教师心中是自己,想的是预设如何顺利进行;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主体活动,注重能力与思维,课堂教学环节需要简约:即“问题情境——探究归纳——拓展应用”。新课程要求教师心中要有学生,教学设计要为学生学习需要着想。“问题情境”引入学生知识经验,引发学生思考问题,良好的教学导入将是高效课堂的引擎。“探究归纳”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课堂上要有一个时间段,给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比划、比较、摆弄、顿悟,形成自己学习的“作品”;学习过程的总结、知识梳理、学习方法的归纳,都可以交给学生解决;教师的主导应该是课堂调控,帮助学生有效思考和有深度的探究学习。“拓展应用”既是知识链接的过程,也是知识应用的过程,是“有效学习”的体现,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到“学习有用”而不枯燥。

2. “厚度”学习促进思维发展。“厚度”表现为“宽、深、活、实”,让学生“在一定的容量下有思维地更加开放地”学习。表达是思维的外象,学生的“作品”展示是关键,课堂上要有一个学生表达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将思考过程充分描述出来,并在交流中生成新的思考,引起其他学生的争辨,吸引更多的学生产生共鸣,形成新的认同。“高效”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思想、方法;“高效”是学生在顿悟新知的基础上,在教师适当点拨下形成更宽的学习思想、方法、知识经验;“高效”是让学生运用新建立的策略方法去解决新的学习问题,实现新知识的二次应用。这样的课堂学习学生思维有厚度。

3. 过程“生态”促进主动建构。精彩的学习过程是高效课堂的核心,学习过程“生态”通俗地讲就是“顺势学习”,心理学叫“最近发展区”,即适合学生思维发展的学习(思维有坡度)。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前,教师要设法唤起学生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以熟知解决新知,以已知推理未知;在解决问题的策略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转换”,即把思维难度高的转换成几个浅难度的梯级问题,分层级探究学习,解决问题水到渠成,不能让学生在“陡坎”面前冥思苦想。所以,教师的主导水平就是在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思考,由复杂到简单地解决问题,并能够总结方法,形成一般规律,加以应用。

三、课堂“效”益追求

学习能力人人都提高。关注差异性,面向全体不是齐步走,教学应由传统共性和整齐划一的教育转变到更加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要把整体目标分解为层次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强化学习方法的指导,让所有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都有提高。淡化教学“进度”,强化“学习能力”,人人学会才是目标。用一种思路做十道题,不如一道题找出十种思路。揪住一个知识点“无限”放大,四处出击,形成上挂下联、左顾右盼,致力于学习能力的培养,达到“学习能力”、思维力、生成力、表达力(听说读写思)效益最大化。

课堂活动人人都踊跃。高效课堂应该关注学习状态,学生积极参与,情绪饱满,思维活跃,主动索取,这也是效益。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理解学习内容,提出思考问题,寻求解决方法,总结一般规律,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达到动眼观察、动手摆划、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动心感悟效度深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