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范文

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第1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实践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过程中朗读的方法没有少用,读的时间也很多,但是为什么而读,学生究竟读懂了没有,在这样的课堂上无从得知。无论何种教学方法其最终是为达成学生的学习目标而服务的,不能把握这些教学方法的实质,“个性化阅读”就会成为随性阅读,“对话”只能流于形式。“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二)教师只关注教学方法的推陈出新,却忽视学生阅读学习的目的,看似新颖的教学方法依旧无法引发学生主动的学习。教学方法运用得是否合理就在于能否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三)教师盲目拓展延伸,学生的讨论探究缺乏效益。新课程背景下,大语文观使语文教学的外延不断扩大,拓展延伸得到了语文教学从未有过的重视。再加上语文教材自身具有综合性强的特点,多学科的知识融合于教材文本之中。逢课必拓展成了语文教学的常态,教师既要拓展语文的知识让学生听说读写全面开花,又忙着关注语文教材文本中其他学科的知识,引导学生讨论探究。

(四)教师过分依赖教参,指导学生阅读。教参给教师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使教师文本解读的能力日益退化,离开了教参一些教师就会感到寸步难行。缺少自己对文本的个性解读,教师就不可能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学生的感悟体验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没有自身对文本的细读体验,照搬教参是无法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和体验迈向更高层次的。

(五)教师过于深度解读,替代了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们有的深入文本挖掘文本的深层意义,并在课堂上传达出自己对文本的深度解读。为了保证这样的深度解读能在课堂上得以实现,教师只能加快节奏或把答案直接抛给学生,课堂成了展示教师自身学识和魅力的舞台,学生的主体地位再一次失落。学生的阅读缺乏自身的实践,谈何发展与提高?

(六)教师过于关注教法,忽视学生阅读学习的目的。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教师对于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自然成为热点。识字量往往限制学生的阅读认知和理解,学生语文成绩在一年级就出现了分化,两极差异导致低端的学生用更多的课外时间来完成各种阅读练习,大量的阅读操练使学生疲于应付,成长空间狭小。以阅读操练代替阅读能力的培养能取得短期效应,但从长远来看,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阅读的目的窄化。

二、小学语文阅读的几点建议

(一)品味关键词句。关键词句在文本中能准确表达文章的中心主旨,体现作者的情感,它能帮助读者快速准确读懂文本的有效信息。这些词句往往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作用。在阅读中关键词句常见的有总起句、总结句、过渡词和句,起限制强调作用的词语,反复出现的词句等,对于文本中有特殊表达作用的词句都应该细加关注。

(二)挖掘精彩空白处。阅读文本的空白处是指文本具体的描写没有明确表达意义,它需要通过读者的想像来构建其意义。文本中的“空白”就像国画中的“留白”技法,“知其白,守其黑”,虚实相生,意蕴相连。说出来的只是一部分罢了。还有一部分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没有说出来,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领会它。优秀的阅读文本总是包含众多这样的空白吸引读者驰骋想象,反复品味,积极思考

(三)还原动情之处。语文阅读教学需要学生情感的参与,在情感的起伏、激荡、熏陶中触摸文本的心灵,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动情”是学生在细读文本的过程中,个体情感体验与情感升华的关键点,也是个性发展的引擎。还原了生活的场景、生活的原型,缩短了文本与学生生活的距离,使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人物的心灵深处。

(四)研读疑惑之处。小学阶段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限于儿童的思维特点和生活经验,导致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面。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在他们的情感态度和经验背景下进行阅读会产生更多的疑惑之处。

第2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感悟阅读 生态教育观

小学语文教学,无论是感悟还是体验,都是一种主要来自小学生内心的学习活动,而要有效且顺利开展这种学习活动,非基于小学生的生活经历和认识规律不可,这就自然给小学语文老师提出这样的语文教学命题:怎样建立小学语文感悟阅读的生态教学观?下面,笔者就结合语文教材的特点和自己教学的体会,通过小学生的认识规律,浅谈如何建立小学语文感悟阅读的生态教学观。

一、创设丰富开放的教学

语文教学的环境应包括课堂环境和课堂外部环境,语文的课堂环境是动态的、具体的,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文学习、教研活动,利用各种因素,使学习环境呈现出一定氛围、风格、情调、气氛,以帮助学习模拟情景的创设,一般通过图画、录像、声音等媒介,或展示学习内容的背景、来源、相关内容,或创造某种情调、气氛、氛围、风格来帮助学习语文生态教学的外部环境主要是指学生的生活环境,学生没有自己的生活体验,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兴味索然,表现突出的是学生作文常常无病、脱离生活实际、空洞无物。因此,教师要加强语文课堂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联系语文,养成在生活中时时处处吸取语文知识与运用语文知识的习惯,做到学校生活语文化,语文教学生活化。

二、学生充分张扬自我个性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语文教育面对的学生是千差万别、各不相同的,这些差异更多的体现为学生的个性。学生的个性并非某一方面的特点,而是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个体所具有的综合特征之和,实施完全意义上的个性化的教学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实践可供操作的教学理念,实现学生的个性张扬,为课堂教学的改革,为课堂教学的创新提供依据,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应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本,还学生个性的张扬,维持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

三、对课程内容的扩展

课程内容不应是绝对稳定和客观的知识体系,课程实施不应注重阐释和灌输,每个课程参与者都是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也就是说课程是师生共同探索知识的发展过程,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新的见解,提出新的话语,并及时捕捉课堂上动态生成的资源,打破原有教学计划,因势利导。对预设教学的内容目标等进行补充和调整,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展,如此我们的课堂才能充满挑战与创新,充满气息与情趣。语文教材不应作为学生唯一的学习资料,我们要将视野扩广至广阔的世界,甚至整个世界都是语文教材,惟有学生语文学习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宽阔,对语文学习外部的系统进行延伸,并与内部系统相互沟通,语文才有绽放她无穷魅力的可能。

四、加强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

语文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学要让学生拥有自主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自主意识习惯的培养,教师应该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师生心灵的相互沟通,它不仅表现为问答与提问,还表现为欣赏与评价,独自与倾听,交流与探讨,它是一种实践性对话,是在个体经验和人与文本对话基础上进行的创造性、建议性的意义生成过程,教师应当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以宽容的态度、发展性的眼光处理课堂上的每一件事,并从中得到自我价值体现的愉悦。

1.鲜明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涉及价值导向的时候,教师应旗帜鲜明地加以引导。因为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在教授《我与地坛》后,为了对学生进行“苦难”教育,安排学生观看影片《活着》。当看到被游街的王医生饥饿之后吃多了馒头而死的镜头时,许多学生肆无忌惮地哈哈大笑。老师严肃地对他们说:“如果不懂得爱与同情,你们就没有资格做一高中生。”学生顿时静了下来,许多人羞愧地低下了头。

2.客观评价学生的发言

老师善于为学生搭建积极发言和讨论的平台,鼓励并尊重学生富有创意地建构文章意义,很好地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面对学生深浅不一的感受、鱼目混珠的见解,教师不能听之任之,抛弃引导的职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引导,是教师必须承担的责任。如果抛弃必要的引导,容忍对话活动在肤浅水平滑行,让阅读的教学变成学生自由交谈,听任学生对文本的任意解读,那么这种倾向发展到极端,就是一切由学生说了算,这就完全放弃了教师的职责。“尊重学生独特体验”并非是无原则认同,而是意味着要把学生在阅读文本时产生的收获和困惑作为重点和起点,一方面允许重视和严肃对待来自学生的或深或浅或对或错的感受和看法。另一方面允许学生出错,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勇于发表见解。

3.真诚地倾听学生的对话

课堂教学的过程,倾听是一种民主的氛围,课堂是学生放飞心灵的天堂,时时使课堂成为精神愉悦的、畅快的交流场所;倾听是一种真诚的谦虚,甚至像一个小学生一样谦虚,教师要蹲下身子,敞开心扉,眼睛平视,没有矫揉造作,没有故作姿态;师生双方来说,都是一种共享。师生之间心灵的理解、精神的交往、人格的相遇,便创造了也分享了真正的教育。这种教育,同时也是师生双方的生活,是他们成长的历程乃至生命的流程。倾听是一种热情的期待,关注每一个生,关注他们的个性差异,去满足他们的需求,主动地去指导他们,在情感上走进学生,达成心灵的共鸣;倾听是一种尊重和欣赏。

五、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

让学生对文本进行自主、独立的阅读才是显现真实问题的前提。真正有效的阅读,必须依靠阅读者全部的心智和情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知,把握其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及意义,与文本进行生动的热烈的对话,或者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传统阅读教学往往是把学生看作被动阅读者,即使让学生阅读了文本,教师也同样要按既定的“教学设计”来讲解课文。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提问与回答看似体现教与学的互动,其实只是学生不断猛烈猜测教师答案的追逐游戏而已,其最终结果还是“引导”出教师既定的“标准答案”。这样缺少阅读主体的真正参与的阅读教学忽视了学生作为读者具有的自由联想、进行创造的力量,剥夺了学生作为被教育者的质疑权,从而也使他们失去了阅读的乐趣。

具体的做法是:1.尝试自己在文章旁边做一点简单的点评,并记下自己发现的一些问题,准备下节课交流讨论。2.自主感悟。让学生再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弄清文章的大体结构。3.通读文章。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自己利用工具书去解决。4.三个基本要求,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完全让学生自己不受预设问题的影响直接面对课文。学生有时在默读,有时在轻声朗读,有时与同伴轻声交流讨论,有时也会拿着问题来向老师询问。虽然有些问题比较简单,但对于一些语文基础较差的同学,能提出问题至少说明他们在主动地进入课文了。

参考文献

[1]刘素雁,代雪琳,崔秀梅.开发语文校本课程构建理想阅读生态[J].当代教育科学.2009(05).

[2]古耀锐.创建和谐的语文生态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09).

[3]曾永成.培育生态人格.优化作文生态――“做人―作文”的生态学思考[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0(06).

[4]陈隆升.语文课堂生态的深度关注――2007年度语文教育研究论著评析之三[J].中学语文.2008(16).

第3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写作教学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效整合的重要性

通过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进行有效整合,能够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素材与思维,在写作的过程中去升华阅读的技巧;通过整合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不但能够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解决其在写作中面临的问题,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同时又能够通过写作练习来针对阅读感受进行验证,在写作实践的过程中有效巩固阅读的效果,真正提升阅读教学的针对性与写作教学的实践性;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有效整合,使得学生能够进一步联系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能够将两者进行融会贯通。

二、新课程背景下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有效整合的策略

1.以学生为主体,科学设计教学方法

由于中学生与教师之间在年龄、认知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导致双方在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性,教师倘若仍然根据自身的认知水平来进行教学设计,自然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这就需要广大教师综合参考高中生认知能力、个性特征以及高中语文教学目标,科学设计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当符合高中生认知水平与心理特征,在进行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整合的过程中需要彰显重点,解放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共同提升。

比如,在进行《荷塘月色》教学的时候,笔者先安排学生开展创作型的阅读,先后挑选班级中的学生开展个性化的阅读,在学生阅读的进程中让学生去思考文章中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等句子。在上述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每一段写了什么景,是从什么方面来写的?来进行再次阅读,然后让学生自己试着写一写自己观察到月色,让他们明白月色本是难写之景,而作者又是借助哪些景物,写出荷塘上月色的特点?明确:叶、花、树,写出了月色朦胧飘渺的特点。 当学生写完以后,笔者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与文章中的内容进行比较,对比文章中所采用的描写方法。在上述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散,通过对比自己的随笔与文章内容,能够进一步掌握文章作者的写作技巧,真正实现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共同提升的目标。

2.挖掘语文教材,从课文中寻找写作方法

科学研究提出,写作思维的发展循序渐进的一般规律主要呈现为积累―模仿―借鉴―创造的进程。创造都源自于模仿,然而模仿并非生搬硬套的抄袭,而是属于智能形式的模仿。叶圣陶也提出过,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在于模仿―创造。高中语文教材中蕴藏了大量的素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有效整合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引导,通过深入挖掘语文教材,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去寻找写作的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流程中,引导学生从模仿到创造:

纵观高中语文教材,当中众多文章在立意、选材、题材以及布局方面都是出类拔萃的典范,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些特征,在首读文章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初步模仿,模仿当中精彩的语句。比如,《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该种形象描写短小精悍、意味深长,本身在文学色彩与震撼力方面都极为出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在写作中去模仿该种形式,本身就是一个亮点。模仿是高中生学习的必经阶段,高中语文教材当中所选取的文章都是学生进行阅读、写作的典范,倘若教师抛开这些经典的范文,单纯让学生去阅读《作文选》等攻略,则显得舍本逐末了。所以,教师针对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进行甄选,通过引导来让学生尝试模仿,学生犹如绘画有了模板,练字有了字帖,无论阅读或者写作都能够得心应手。

3.以写作促阅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正如上文所述,高中生只有阅读更多的好文章,才可以写出更为优秀的作文,反之,写作也可以促进学生的阅读,两者之间存在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作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有效整合不仅需要主要以阅读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还应当以写作促进阅读能力的提升,真正实现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提升的目标。

比如,笔者在教学鲁迅先生《拿来主义》之前,先引导学生进行该种类型的写作练习,然后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系统的评价,指出当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学生通过写作练习,能够清楚的意识到自身在写作过程中面临的困难,笔者再指导学生学习《拿来主义》,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去审视鲁迅先生杂文的魅力。思考:作者是如何立论的,是如何论证说理的?是如何将一个深奥的问题用浅显易懂的方式讲清楚说明白的。这对我们日常写议论文有什么帮助。通过学生自主思考,教师适当点拨指导,让学生明白在以后的阅读过程中要更为注重相关的细节,在反复的过程中实现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共同提升的目标。

三、结语

高中时期是学生快速成长、持续吸收知识的关键时期,而高中语文在这个阶段发挥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其不仅是初中语文的进一步升华,同时也是为学生未来语文学习打下基础的关键所在。阅读与写作作为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两个主体,两者之间存在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作用,要想学好语文,两者缺一不可。所以,高中语文课堂针对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进行有效整合势在必行。这就需要广大高中语文教师意识到整合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重要性,通过积极的探索、大胆的尝试,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发挥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的作用,使得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能够进行更为深入的整合,以此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魏魏.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效结合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2] 温英.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结合[D].延安大学,2015.

第4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情境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3.083

焕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原有的活力,让学生徜徉于美妙的语文世界,接受语文的洗礼和塑造,就得保证充分发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缺少活力、丧失语文味是不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通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旨在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提供一个学习思考的教学场景,在其中学生能够切实感知语言文字的丰富性和生成性,以此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对阅读文本的体悟能力、以及对情感思想的表达能力。为改变小学语文阅读机械教学的状况,重新构建具有活力、语文味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广大的教师可谓挖空心思、想尽办法,找出不少可以彰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魅力,和增强教学有效性的新成果。其中情境教学的运用,就是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教学策略。

一、语文阅读情境教学内涵

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直接对阅读文本的感知和体悟。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极为重视学生对阅读文本本身意义的阐发与建构,甚至是对阅读文本的超越。语文阅读教学并非是单纯的知识性教学,更包含情感教学,是表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最好注脚。Z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智性思维与情感触动的双重介入,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就是在开展自我发现、自我生成、思考并解决问题的活动。而语文阅读情境教学能够充分地根据语文阅读教学的特性与特征,动用情境教学这一模式构建一个合适的教学场景,为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助力。语文阅读教学注重学生思维、情感的培养与提升。但是由于学生对阅读文本、作者的陌生,不能立马感知体会到文本所表现出的语文知识、思想情感。借助情境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从直观至深层地阅读感受,有目的地掌握文本的体裁结构、分析重点语句段落。

情境教学根据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阅读文本,精心构造适宜的教学情境。将考虑学生经验的联系与发挥,实现阅读教学的情趣性。情境教学,可以很好地把潜藏在文本文字深处的情感体验牵引出来,以此调动学生全身心地进入阅读文本的内在世界,生动形象地感知阅读文本内部对真善美的褒扬、假丑恶的批判,以此陶冶学生高雅的情操,塑造其正确的行为观念。情境教学对学生与阅读文本的交流体验有促进作用之外,还能够实现学生与教师的双向交流、阐发对阅读文本的不同心得体会。总之,情境教学避免了出现学生面对无声的语言――文字而无动情无思考的尴尬境地,让学生真切感知文字语言的冷暖与丰富的意蕴。

二、小学语文阅读情境教学的策略

在小学语文阅读情境教学下,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更加感兴趣,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是对其自我情感的体验和丰富。小学语文阅读情境教学,让学生欣赏文本之美、感受到阅读之美,从而唤起学生对美的接受和创造。要尽可能发挥小学语文阅读情境教学的有效性,就得确保具体的教学策略可行有效。以下具体阐述几种能够有效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情境教学的策略:

(一)充分发挥情感渲染的功能

情境教学最基本的特点之一,就是情感的激发与情感体验的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就是需要学生情感的介入。小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直接感知,其可能不能较好地体验到文本所表现出的情感体验。因此,需要教师于情境教学中对情感作充足的渲染。教师要先学生一步融入到情境教学之中,要传达出相应的情绪体验,以此感染学生的情感。教师除借助自身的情感体验带动和激发学生的情感之外,还可以借助相似情感性的音乐、图画以及故事来刺激学生的情感体验。为阅读教学造势,奠定浓厚的情感基调,才能让学生尽受其情,以此更好地融入阅读教学活动之中。小学生的情感感受能力较为敏锐,但还需外界的推动,学生才能深入感受,进入其内在的核心境地。因此,如果阅读文本是诗歌,教师便可以通过有感情地朗诵的方式来传递相关的情感给学生;如果是散文文本,那么就可以配乐朗读,或者分析文本的人与事。教师要发挥自身的教学优势,并结合教学媒介,尽可能为教学营造充分的情感氛围。

(二)加入必要的探究性问题

情境教学引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来,是为了帮助其更好地发挥教学有效性,为了让学生发展思维、提升阅读能力。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于教学中设置几个必要的探究性问题,以推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于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实现思维的培养和发展。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除直接性的语文知识之外,还有潜藏的情感世界,需要通过学生潜心对文本字词句、语气、甚至标点的分析与思索,才能真正感受领悟到其中意蕴深厚的思想情感。增设必要的探究性问题,让学生主动于文本中探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亦可以在探索过程中对阅读文本的细微处有深刻地认识与体会,以此增强学生思维的思考点和维度。

(三)依托生活经验构建相类似的情境

第5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扩展;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语言学科,阅读扩展是作为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而存在的,其有效实施能够改变传统以教师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模式,增强语文阅读教学的趣味性,突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展其视野,扩大其语文阅读的知识面,丰富其文化知识,进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与水平,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一、小学语文阅读扩展教学的意义

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多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空间,所以语文阅读课堂比较单调、乏味,教学效率较低。而阅读扩展教学策略,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拓展其思维空间,培养其信息搜集、处理与认识新事物的能力;同时,阅读扩展教学能够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和写作等能力,发扬其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并引导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审美观,陶冶其情操,增强其文学常识,提升其语文综合能力与素养。

阅读扩展教学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文本为主旨、以科学方法为主导的原则,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思考能力的发挥,以文章文本为基础,紧扣文章主题,引导其深入理解文章内涵;同时以科学的方法作为教学主导,拓展阅读教学内容,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高效性。

二、小学语文阅读扩展教学的应用策略

1.引导学生搜索阅读资源,实现课前扩展阅读

小学语文新课标强调了将学生作为阅读教学的出发点,提倡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有效结合,合理利用语文资源,形成语文教学体系。所以,教师首先必须备好课,准备好教学内容与延伸内容,并引导学生在课前搜索、收集信息,形成一定的知识积累与储备,提升语文扩展阅读教学的效果。

2.以相似型文章拓展学生视野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将与教材内容相似的文章引入课堂,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增加阅读量积累,真正落实扩展阅读教学;同时,拓展学生的视野与思维空间,整体上提升学生的阅读成绩与能力水平。

比如:在《和时间赛跑》这篇课文中有一部分内容是“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就永远不会回来”,多数小学生都不是很理解这一段内容。此时,教师就可以将相似的文章《匆匆》引入教学中,引导其思考“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现在又到了哪里?”同时,引导学生想一想去年的自己和今年的自己有什么不同?从而在问题的思考与讨论过程中,逐渐理解“日子一去不复返”的含义。

相似类型与题材的文章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有效提升了其思维与想象的空间与能力,并促使其向更加宽广的空间延伸,加强其感悟,实现语文扩展教学的目标。

3.有效创设问题,实现阅读扩展教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问题的巧妙设计,掌握合理的提出时机,从而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与探索,拓展阅读的空间与视野,激发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从而不断提升语文阅读扩展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比如:在《唯一的听众》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作者与这位特殊观众间的情感纽带是什么?作者能够在一个聋哑人听众的激励下获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从作者那你学到些什么?引导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阅读,实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加深情感体验,并通过自主交流、讨论与思考,深化文章的主旨。

此外,条件允许的学校可以开设一些阅读推荐课,以教师、家长、学生为主要推荐主体,为学生推荐适合其年龄段的优秀书籍、报刊、杂志及优秀课外读物等;同时,丰富阅读扩展教学的方法与方式,如:教师可以讲一些有趣的故事,饱含深情地诵读一些语言优美的作品,或者借助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将文章的精彩情景、人物形象或音频资料等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现于学生面前,提升阅读扩展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热情。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扩展教学是新课改不断深化的必然要求,教师应高度关注并重视阅读扩展教学方法与方式的更新与有效应用,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拓展其学习视野,培养其发散性思维,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与水平,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杨春娟,党振国.试析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6(3):74.

第6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重要性 有效途径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也在逐步的提高。但是,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难以实现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不断优化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创新教学方法,才能不断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下面我们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新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最基本的特点。语文教学研究专家对这一理念的理解是不仅要重视语文课的实用价值,同时还应该充分发挥语文课的文化教养功能;不但要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与提高,同时还应该让学生拥有一定的语文应用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能力;不仅要重视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同时还要求教师能够让学生在语文阅读过程中获得思想上的熏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换句话说,阅读教学必须把握住语文知识与学生能力这两个方面,在注重教学过程的同时重视教学方法的运用。新《课标》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避免为分数而教,学生要避免为学习而学,要让语文课堂散发出人文光芒。

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课标》指出,阅读属于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能用自己的分析来取代学生的阅读实践,必须让学生在主动阅读和思考的过程中加深理解,从而得出真实的感悟,获得情感熏陶,享受阅读过程。新《课标》要求学生在阅读素材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内容,通过自主思考来推敲出文中关键词句的意义,这都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加以引导。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途径

1.丰富阅读内容。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最重要不是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而是要将所学的语言知识进一步地灵活运用,开阔思维,提高阅读兴趣。语文教材经过几轮改革之后,丰富了阅读板块的素材,更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阅读水平,能够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但是光靠教材是不够的,教师还应该科学合理地运用现有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学习,而且还要拓展更多的课外知识,要鼓励学生读语文报纸、文学作品等等和语文相关的阅读刊物,通过让学生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文章,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创设阅读情境。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个学习环境应该具备高效、超强吸引力和丰富乐趣特点,学生在这样一个充满乐趣的学习氛围中,能够有效的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也就能够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语文阅读的学习过程中去,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切的体会到语文阅读的快乐。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教学,将文章中的较为抽象的内容运用图片、视频将其展示出来,让学生能真正的感悟和体味。对于其他那些常见的事物,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观察来得到真实的感受,比如说“蓝天上的白云”、“洒落空中的雨点、雪花”、“随风飘摇的树叶”等等,学生通过最直观的感受,进一步了解文章的寓意,理解文章的内涵,真正的读懂文章,提高对阅读的兴趣。

3.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学生通过课堂合作学习的讨论,进行相互的思维的交流,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语言的了解,让学生对课文里的情景和人物进一步的理解。例如,在讲授《索溪峪的“野”》时,可以采取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的方式,建议各小组在小组讨论中解决这几个问题:课文中的“野”指的是什么?课文对这种“野”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写的?课文是如何写出这种“野”的?这样,学生们在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之后,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就会积极的参与,深入的进行讨论,通过共同研究和学习来解决问题。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学习分析问题。这样学生们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交流和讨论,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从而大幅度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开展自学交流合作,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在课前必须要做好精心的准备,设计整理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在阅读教学开展中,教师可以把阅读提纲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自学。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毕竟很有限,在“自学交流”这个环节,语文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明确的说法,告诉他们应该自学什么内容,比如教材内容的背景、体裁以及着重要注意的问题等。教师还应该告知学生,自学交流与预习反馈是不同的,预习反馈是从教学目标上的泛读,自学交流则是将课本内容的了解更加具体化和细致化。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也可以有节制地和周围地同学进行交流,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多多走动,了解学生最不解的问题所在。通过自学交流,不仅能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更深地了解,课堂学习更轻松,而且能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教师也可以划定学习小组,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小组中巡回指导,尽量关注到每一位学生,这样才能真正使每一位学生学到更多的内容,进而才能达到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的教学中还是相对很重要的。小学阶段也是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应成为小学阶段总的教学目标。作为教师,应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开始分析,探讨出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通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改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甚至是综合素养,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语文教学改革的创新和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延云.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山东教育科研, 2001,(2):125-126.

[2]余文森. 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成绩与问题反思[J]. 课程·教材·教法, 2005,(5).

第7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只有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才能切实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现结合教学实践,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做几点思考。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学习的主人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自我。课堂中,教师要发挥好引领与助推的作用,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学会自己阅读并会阅读,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真正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如,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结合历史时代背景和相关故事情节,我抓住“借”字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要“借”箭?怎样来“借”箭?“借”字妙在哪里?然后让学生以这三个问题为线索来进行阅读和思考,学生在自主读文理解的过程中,还能借助名著《三国演义》来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了全篇内容并实现了拓展阅读。

二、重视阅读情境的创设

在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阅读的背景,创造利于学生自主阅读的情境,更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让学生走进文本,理解文章。在语文课堂上,教师都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可以故事导入、视频演示、即兴煽情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引发学生在读书中产生深层次的思考。通过学生反复咀嚼、品读读文,自然而然地就会悟出了作者的情感,实现了与文本和编者的对话。

三、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1.倡导“以读为本”。读是阅读教学的生命线,要让学生理解着读,体验着读,个性化地读,从读中真正体会到语言文字的优美,体会到潜词用句的巧妙。在阅读中,要注重方式多样化,如个人读、小组读、对读、诵读、配乐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

2.以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为目标,给学生充分读文的时间和自主读文的空间,在课堂上进行默读、浏览训练,实现在最有效的时间里能够自读自悟。

3.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带读,通过读与写的训练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引领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提升阅读教学效率并真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第8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模式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教学内容,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以及语文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意义。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没有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紧密结合,存在诸多问题。从理论层面对语文阅读读写结合模式的应用进行研究,有利于实际教学的发展。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和读写结合问题的成因分析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学中仍采用灌输式的方式,对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充分重视,学生在阅读作品的感知能力上比较薄弱,在感情上不够投入,课堂上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有限,这些都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此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放任式的阅读以及跑体式的阅读问题表现突出。教学没有结合实际的阅读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阅读水平,造成了阅读的整体效率低下。另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没有将读写结合应用,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缺少动笔的机会,再加上,教师对阅读比较重视,对写比较轻视。教师需要重视这些这些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解决。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问题的成因分析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加强语文积累,没有深入拓展及应用,还停在表面的阅读上;教师没有充分重视对资源的挖掘,放弃了阅读课堂中的对话环节,没有重视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发挥,没有重视读写结合。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模式的应用

1.应用小学语文阅读读写结合模式的作用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读写结合模式能够综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阅读能力,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阅读的内容,让学生熟练掌握写作技巧。写作和阅读是紧密结合的,只有将两者充分重视,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模式的应用方法

为将读写结合的模式在语文阅读中加以科学应用,笔者结合实际对应用方法进行了探究,这些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实际的阅读问题。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科学应用读写结合的模式,注重阅读的吸收积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充分注重学生的阅读积累,在教师的引导下,加强学生对文章字词句等语言的学习。学生吸收文章中的一些长处,不断提高写作水平。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积累文章的表现手法以及结构安排等,帮助学生丰富语感。

3.应用读写结合的方法,要注重基本途径

读写在语言文字、内容以及思想情感上有共通之处,这就需要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这些共同之处加以重视,在共通层面上加强研究,从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教师在读写结合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着力点,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应用下认识事物,不断提升自身的认知能力。

4.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紧密结合教材内容

教师要注重读后感的写作,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语文阅读读写结合的方法实施过程中,阅读和写作要同步进行,对学生的读写能力双向培养。教师在完成教材讲述后,让学生结合实际内容写读后感,留给学生充足的空间。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对原文进行改写,一边进行阅读一边加强写作。

5.读写结合的方法要注重生活化

教师要注重将具体方法和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以及写作水平。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用读写结合教学法,引进先进的教学技术,利用网络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写作提供大量的素材,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动态的环境中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写作水平。

三、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注重阅读教学,加强阅读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以及科学化。应用读写教学方法时,教师要充分注重方法的科学性,注重教学的重点,能够相互促进,灵活应用教学方法。从理论上对读写教学法的应用进行研究,有利于教师结合实际阅读教学解决出现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朱桂兰.小学语文以读促写之策略初探[J].内蒙古教育,2016(12).

[2]诸瑞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探析[J].新课程(小学), 2016(2).

第9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范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群文阅读 新课改 教学策略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建立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基础之上的课堂教学模式层出不穷。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群文阅读教学作为一种比较新型的教学模式,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击着小学语文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和传统单篇的阅读教学模式不同,群文阅读教学的模式,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之内积累大量的素材和知识,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当尽可能地结合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兴趣爱好,实施有效的群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一、群文阅读概述

群文阅读是近年来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模式。简单地讲,所谓群文阅读,是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将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提出观点,进而提高阅读力和思考力。和传统的单篇的阅读教学模式不同,群文阅读的重点是将“一组”文章组合在一起,这种结合是遵循某种既定的方式,以某个既定的议题为基础,将这些文章通过既定的议题结合在一起,形成系统的阅读知识体系。

二、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注意事项

群文阅读是以一组文章以特定的方式结合在一起进行阅读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选好这“一组”文章,并且要以合适的方式将文章组合在一起。这就需要一个中心的议题。因此,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注意的是议题的选择,教师可以通过确立一个或者几个议题,让学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讨论,并在讨论过程中达成共识。因此,对群文阅读教学来讲,议题的选择至关重要。其次,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让学生掌握速读的技巧,在速读过程中能够全面把握文章的内涵和中心思想。所以,对于群文阅读教学,第二个需要重视的问题是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教师要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并且要掌握在短时间内归纳和总结文章中心思想的本领,这些能力的提高都是强化群文阅读教学效果的基础和保障。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的群文阅读

1.选择合适的群文阅读内容

在群文阅读内容的选择上,教师的选择不应当是随机的。因为,群文阅读要求教师将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组文章组合在一起,并通过议题的选定,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讨论,达成共识。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应当具有一定的联系性,他们之间或者具有同样的中心思想,或者具有同样的内涵,等等,都是教师在选择阅读素材的过程中应当注意的内容。此外,教师在阅读内容的选择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知识面狭隘,阅读能力低下,以及心理、年龄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群文阅读素材,强化群文阅读教学效果。

2.选择合适的议题

群文阅读的核心是学生围绕一个或者多个议题展开讨论,并最终达成共识。这就要求教师在群文阅读的准备阶段,选择和确定好议题。在议题的选择过程中,教师也要考虑艺术性,即议题的选择应当充分结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年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水平。此外,所选择的议题应当具有启发性,帮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尽可能地发散思维,提出自己小组的观点和见解。而且,在议题选择的难易程度上,教师也要做合理的把控,不能太难,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也不能太易,让学生觉得缺乏挑战性。因此,议题的选择和把握,是教师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

3.强化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性

在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区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切不可越俎代庖,过度干涉学生的阅读过程和讨论过程,影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标准,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双管齐下,才能促进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效果的不断强化。

4.创设问题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是近年来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群文阅读沿着正确的道路和方向前进,提问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是引导学生阅读的良好方式。因此,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教学,引导学生的阅读沿着有效的方向前进,促进学生在群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5.重视教学评价

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结束之后,教师要重视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通过教学评价,及时发现自己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并通过积极改进,提高群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尤其重视群文阅读教学内容和议题的选择是否恰当,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等等。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群文阅读作为当前一种比较有效的阅读教学模式,对小学生今后的阅读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创新阅读教学模式,实施有效的群文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晖.链接生活,点击教学――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J].学周刊,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