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管理学心得范文

管理学心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管理学心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管理学心得

第1篇:管理学心得范文

一、目标管理:首先、团队目标一定要明确、要数字化、有计划有步骤、有时间限制。团队目标是团队主管根据团队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通过团队拼搏能完成的目标。以一个长期目标为导向,以不同时期的短期目标为实战任务,短期目标的总合要大于长期目标的20%,长期目标才能完成。其次为个人目标,是以团队成员个性化条件为基础、引导成员制定比他平时成绩高出20%以上的目标,才能完成团队主管制定的团队任务目标(任务目标不能提前让队员知道)。所有队员的任务目标总和要大于单次短期目标。

二技能培训:队员可分为两类:一是有经验的、二是无经验的;培训也分为两类:一是心态培训、二是技能培训。对于有经验的员工进入公司,他自认为有自己的一套,不太愿意按公司领导的指示做事,待他将老客户资源用完,业绩就会迅速下降,这样将会严重影响其心态,甚至会影响其他员工的心态。这样的员工首先要对其进行心态调整,最重要的是在监督过程中及时找到这人的技能不足之处,助其提高业绩,他才会全身心投入工作、并带动其他人工作。对于无经验的员工、他们很听话先摆正心态再详细培训沟通技能,包括产品知识、与其它同类产品对比的优势、卖点,最重要的是跟客户沟通的话术、语气及肢体动作,并且亲自带动新员工拜访客户、助其签单,让他感觉这工作也不是那么难。

三、团队凝聚力的营造:团队首先要调节情绪达到巅峰状态,每个人都有拼命三郎的精神,每天都要开晨会15分钟;其次、始终相信队员能够成功,经常以成功的字眼,肯定的语气负相交流;第三、主管要将自己树为标兵;第四、主管要帮助员工完成目标;第五、要将目标作为团队的使命;第六、团队领导要有将所有员工劲往一处使的号召力。

第2篇:管理学心得范文

一、通过信息化,让机构编制管理实现联动化

机构编制管理处于行政管理的源头位置,但其自身的能力和资源有限,需要组织、人事、财政等相关部门随后拿起管理的接力棒,才能有效完成整个行政管理过程。就当前现状而言,机构编制管理部门与组织、人事、财政等行政部门,在事实上经常处于相对分离的割据状态,虽有业务联系,但联动效果不能有效实现。其主要原因是数出多门,本该在人事、财政等管理环节作为工作依据的编制信息不能实现有效共享,同时也没有相应保障措施来维护编制的法规性尊严。因此,亟需在部门之间构建一个协调配合、资源共享的联动管理机制,而不是相互争权、彼此冲突的耗散机制;同时,就机构编制部门本身来讲,也需要建立并完善一套包含申请、审批、核准、公示、督查、处理、反馈等递进的管理流程,让管理无处不在,才能真正管住、管好并用活有限的执政资源。

随着计算机、网络以及通信技术等信息化手段的广泛应用,尤其是网络的介入,把行政管理的各个工作环节都联结到了一起,就像一个有机体一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管理效应,随着制度的健全,正在逐渐形成,至少已经从技术角度为机构编制信息共享和联动管理提供了平台。目前,中央编办研发的《实名制管理系统》,吉林省编办正在建设并应用的《编制人事财政综合管理系统》,都是为达到联动管理效果,实现管理的协调、配合和制约而开发的。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信息化管理工具,吉林省编办独立设置后才出台了审办分离的管理措施,以及空编使用的管理规定。从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了机构编制管理的联动效果:过去虽然也规定空编进人必须符合相应的结构标准和职数要求,但是没有相应的保障措施,很难实现这一管理目标;现在,有了《编制人事财政综合管理系统》,则可轻松实现这一目标了。随着《编制人事财政综合管理系统》功能的健全和配套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凡与机构编制相关的信息都将逐渐统一由系统来管理,以彻底解决数出多门的问题。凡涉及机构编制管理的业务内容也将统一通过系统来办理,以达到数据共享、根除底数不清的问题。届时,机构编制管理的联动局面自然也就形成了。

二、通过信息化,让机构编制管理趋向质量化

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是机构编制管理的核心内容。每一名机构编制工作者都知道,要依据职能设定机构,依据机构核定编制,但依据什么来确定职能呢?从编制管理学角度讲:“职能的产生取决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所以,应该依据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来确定职能。但要掌握始终处于变化中的社会发展客观需要,仅靠数量有限的机构编制工作者,无论在人力上,还是在能力上都是不可能的。因此,实际工作中的机构编制管理,只能相对偏重于事前审批,而审批之后的效能管理以及审批之前的职能确定等工作环节必然会受到弱化,导致机构编制管理中出现一些漏洞,造成超编、混编、混岗、吃“空饷”、底数不清等问题也就不可避免了。

今天,电脑代替了人脑可以无限存储并处理我们需要的各种资料,互联网可以随时提供我们需要的各种信息。联网后的《实名制管理系统》和《编制人事财政综合管理系统》可以让管理触角伸到每一个工作环节。基于这样的信息化背景,机构编制工作完全可以由阶段式管理走向全程控制。吉林省编办已经提出,今后不仅要管数量,更要管质量。今年,独立设置后的吉林省编办非常忙,主要原因不是因为工作多了,而是因为新的机构编制管理模式正在形成过程中,目前已经完成的机关基本制度建设、基础资料政策法规的收集整理、机构改革成果的检查验收、机构编制信息的核查以及正在进行的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情况调研,都是为实现“质量化”的管理目标而做的基础性工作和积极的努力。随着信息化手段在机构编制管理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入,调研工作变得越来越高效和快捷,机构编制管理也越来越客观和科学,单纯的数量审批式管理正在逐步趋向包含职能研究和效果评估的质量化管理。

三、通过信息化,让机构编制管理实现同步化

统计工作是机构编制管理的一项基本业务,也是检查机构、编制执行情况的重要手段。过去,人工的统计方式不仅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误差,有时还会出现为了掩盖管理问题而人为修改统计结果的情况,更为不可避免的是,等到统计结果作为管理者决策依据时候,实际工作中数据已经发生了改变,因此决策依据的只能是相对准确的统计结果。决策的滞后必然会带来管理的滞后。可在今天,网络时间处于一种无始无终的状态。随着《编制人事财政综合管理系统》等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和完善,政府专网的联通,尤其是随着机构编制业务办理与中心数据库的联通,机构编制信息会随着业务的办理,自动同步更新到中心数据库中。目前,吉林省编办正在将各类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等信息录入到数据库中。机构编制网络数据库健全以后,同步动态的机构编制管理模式自然也就形成了。那时,统计将不再是一项基本业务,更不用由专人来管理了,因为机构编制工作基础信息健全后,相关的管理信息时时都会自动更新。可见,在信息化背景下,基础信息的建设工作尤为重要。因此,今后一段时间内,要把信息的建立与完善做为机构编制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编制人事财政经综合管理系统》的应用,并不意味着机构编制管理范围的扩大,其主要目的在于确保管理的效果,体现机构编制的法规性。因此这套涉及编制、人事和财政等部门的综合管理系统仅限于编制部门使用还不足以达到同步的管理效果。通俗地讲,在《编制人事财政综合管理系统》的使用上,机构编制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是确保机构编制相关信息的全面与准确,人事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是对号入座,依据机构编制情况来配备人员,只有在此基础上,财政管理部门才能在相关的管理环节上有所依据,并体现出编制的法规性,实现同步化的管理目标。

四、通过信息化,让机构编制管理走向机制化

机制与体制同属制度范畴,但机制不同于体制,体制是形之于外的由不同组织构成的制度体系,它通过组织行为实现其特定目标。例如,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从政府的组织设置上就可以看出是从中央到地方的分级管理体制,这次的大部制改革以及省管县的设想都属于体制层面的调整。而机制是形之于内的由不同要素组成的制度系统,它通过要素间的相互协调来实现其特有的功能。例如,交通路口的摄像头,表面看就是一个摄像装置,但其实是一套交通管理机制,它是由摄像头、网络以及影像处理程序和配套的交通管理规定等要素组成的。在这一机制面前,首先是不敢违反,其次是如果不小心违反了就一定会受到惩罚,这是机制不同于一般制度规定的约束功能。吉林省编办正在逐步完善的《编制人事财政综合管理系统》,是为解决超编、混编、吃空饷、数出多门、底数不清等问题,而建立的包括编制、人事、财政信息的综合管理机制。从理论上讲,人事调整一定要用到编制,财政拨款必须要依据编制,这是编制的法规性体现,但要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贯彻,仅有规定是不行的,因此在启用《编制人事财政综合管理系统》的同时,除了制定相应的配套管理制度外,还要在管理实施过程中设置相应的管理环节,让管理工作只有通过系统处理才能正常运行,就像车辆必须通过装有监控装置的路口一样,管理的目标自然也就实现了。由于这类机制只有在计算机、信息处理程序和网络等信息化工具的基础上才能建立,所以完全有理由说机构编制管理的机制化建设是信息化时代带给我们的必然选择,它让人力做不到的事情变得可以做到了,让人力不能控制的事情变得可以控制了。

利用信息化工具进行机构编制管理的机制化建设并不仅限于横向的部门之间,纵向的、甚至是纵横交错的管理模式,在网络面前都将不是难事。通过网络,上级可以随时对下级的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下级也可以及时掌握上级的管理动态。甚至不同部门、不同级别的机构之间,只要存在着共享信息,就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相应的机制来保障管理效果的实现。但是信息化手段本身并不是万能的,只有在科学配套的管理制度支撑下,才能真正起到机制的制约与保障作用。

五、通过信息化,让机构编制管理转向服务化

今天,我们正在创建服务型政府。但是,信息不对称意味着的是地位的不平等,地位不平等,服务就无从谈起。因此在政府垄断并控制着各种管理资源的条件下,尤其是机构与编制管理信息被做为一种秘密资源进行管理的背景下,服务是无从体现的。目前,吉林省政府一方面将带有管理性质的审批职能从相关部门逐一剥离,成立了“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的政务大厅,从体制上在转向服务化;另一方面,机构编制管理的信息也正在由政府垄断并控制的封闭状态转为向广大人民群众公开的开放状态,从客观上正在形成地位平等的服务局面。在大家都掌握信息、了解政策的情况下,我们拥有的不再是管理的权力,而是肩负着服务的职责,因此工作实质就是服务,服务意味着要走出去,而不是过去的等着人家找上门来。

第3篇:管理学心得范文

学习时间:2013年6月29-30日

课程:《员工关系管理与劳动法实务》

授课老师:魏浩征

心得:

魏教授以平实的语言、丰富的实战经验,详尽地阐述了在这个领域需要关注的内容,让我受益匪浅。简述如下:

一、要处理好人事事务,做好员工关系管理,要求人力资源从业者涉猎人力资源管理学、法学、心理学、统计学及财税学。对从业者来说,这极具挑战性, 是一个长期学习与实践的过程

(一)员工关系管理目标:

1、预防法律风险与劳动争议。

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这项工作的难度在逐渐加大:1)法律更新频繁,且对劳动者的保护力度越来越大,如:无固定期限合同,在广州不能终止劳动关系;2)劳务派遣约束更多;3)辞退前提:得有原因、有程序、有违约金、有成文文件规定违约行为、有充足的证据链;4)劳动者维权手段变得多元化:起诉、上访、投诉、群体事件如罢工等、曝光。

2、确保人员稳定。

3、确保和谐解决劳动纠纷(合规、合法、人性化)。

(二)劳动关系相关法规特点:

1、政策非常繁杂,制定部门多,查询出处难,时间跨度长。

2、变动性大。

3、社会保障体系及劳动法适应条例地区差异太大。

二、要做好员工关系管理,从业者除了具备专业能力外,还需要有与财务部、其他用人部门强大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人力成本涉及薪酬成本、政策成本、风险成本与服务成本,非常高昂,我们应该集合企业所有人的力量来优化:

1、需用人时,先确定雇佣模式。雇佣模式有八种,每一种带来的成本与风险各不相同,且最后考虑的模式才是“全日制”。在确定用人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模式。以本公司为例:保洁员与保安员,可以采用“非全日制”模式,这种模式最大便利处在于用工灵活,可以无理由解约而无需赔偿;法务人员可以采用“服务外包”模式,这样可以得到更专业的服务,还可以随时更换人员,随时结束委托。

2、守法成本与违法风险,两害相权取其轻。完全按照现行法律法规执行,不是意愿可解决的问题,还得与现实结合起来,让这项成本能为企业所承受。

3、岗位、聘期分离,解决"无固定期限"弊端。合同可以是无固定期限,聘书可以是有期限的。用法得当,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员工更心无旁骛地投入工作,而无需考虑公司是否会与自己续约的问题。

三、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力所能及地完善相关制定,尽可能做到“有法可依”

1、关于商业秘密与保密制度、保密协议与竞业限制协议的适用情况。保密制度适用于全员,保密协议适用于关键岗位,竞业限制协议适用于核心员工。要善用保密制度,慎用竞业限制制度。另外,还要整理并保存好相关会议记录、工作总结、业务合同…这些都是必要保留的证据。

2011年,本公司当时的人力资源负责人让全员签署了竞业限制协议(听老师的解读后,才知道条款是不合法的),现在还在生效。魏教授说,应该立即解除与在职、离职员工的竞业限制协议。这是一项马上要进行的工作。

2、各项规章制度的合规性、可操作性及送达方式选择。

第4篇:管理学心得范文

一、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理论基础与体系结构

从系统的角度,管理科学为基础,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优化管理工作。遵从软件工程的原则,开发运行稳定、质量可靠、互动性好的MIS软件系统,配置合适的硬件环境,构建新的管理信息系统,涉及硬件技术、软件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管理开发过程的项目管理、质量管理和网络技术。

项目管理包括配置管理、质量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规划阶段进行可行性研究,涉及技术经济学方面的指示,如投资分析。分析阶段,涉及管理信息系统、系统论、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等方面的知识;设计阶段涉及管理信息系统、系统论、管理学和通信网络技术;实施阶段涉及软件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和配置管理、测试管理。管理信息系统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二、工商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体系

结合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理论基础和体系结构,结合现有文献提出的管理信息系统改革方法,提出以下改革建议。根据工商管理类专业的特点,减少MIS开发方法和开发过程所占的比例,添加MIS与企业竞争优势、MIS管理、经管领域MIS应用等知识模块。工商管理类专业MIS理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

(一)管理信息系统基础理论篇

1.管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信息、系统、信息系统以及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

2.管理信息系统理论基础:管理理论、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行为科学、数学以及运筹学等基础理论学科的把握。

3.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基于管理层次的分类、基于管理职能结构的分类、信息资源的空间分类以及技术架构分类。

4.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结构:概念结构、层次结构、功能结构、软件结构和硬件结构。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基础篇

1.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

2.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条件:企业业务流程分析与企业业务改革,领导的支持与参与。

3.系统的开发方法:结构化开发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和计算机辅助工程。

4.数据库技术基础:概念模型、关系模型、概念模型和关系模型的转换、关系模型的规范化。

5.通信与网络: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三)系统开发与管理篇

1.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必要性、目标、内容与组织管理,管理信息系统规划模型,系统规划的主要方法。

2.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系统分析的目标、任务及步骤,系统详细调查与分析,新系统逻辑方案的建立。

3.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系统设计的任务与原则,系统功能结构设计、系统配置方案设计、系统流程设计、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

(四)典型应用篇

1.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的发展、物料需求计划、制造资源计划、企业资源计划。

2.决策支持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的概述,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历程,决策支持系统功能与支持,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群体决策支持系统。

3.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的概念、分类,电子商务的应用框架,电子商务中的支付,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

三、工商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课程教学改革尤其是教学内容改革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一些文献分析了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措施和方法,如梁妍和王知强针对信息管理系统学科的特点,对管理信息系统的教材、实践教学、教学方法、教师素质等方面进行了改革研究。

关于教学方法已有较多研究,如讨论法、案例法、项目驱动法、自主实验法等。管理信息系统是管理科学、系统科学、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和通讯技术等多学科综合发展起来的边缘学科,它既具有较深和较宽的理论基础,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特点,在教学内容上避免以纯理论和纯技术的观点描述信息系统,而应将信息技术、管理方法和组织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从管理和应用的角度介绍信息系统。在教学手段上应多采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实际系统调查等加强对信息系统的整体认识,结合上述教学内容提出一种专题讨论和案例启发相结合的教学法。

(一)并非课程全部内容均适合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可根据教学实际从上述四部分内容中选取一些作为案例讨论的专题。如管理信息系统对管理的影响,管理信息系统与企业竞争优势、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成败的因果等。

(二)建议对学生分组,如每组4-5人,小组式任务安排可使任务量合理化,学生间团结协作。

(三)针对专题内容,选择有针对性。本土化的新颖案例可由教师指定或由学生小组自行确定。

(四)为保障教学效果,要求学生课前认真准备。

如,讲解管理信息系统成败原因分析这一专题时,安排学生准备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学生分小组准备资料和课后在课堂讨论互动,教师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通过成功案例总结管理信息系统成功的经验有哪些?通过失败案例分析失败的教训是什么?如何准确把握企业信息系统的需求?如何确定信息系统的开发策略?如何分析和选择软件供应商等,最终由教师总结归纳管理信息系统成功的关键因素。这种教学方法注重营造开放、互动的课堂气氛,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培养信息化环境下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四、结论

如果对于案例教学的方法没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很多人会将案例教学当做是教师讲述理论概念后的故事举例,进而总结结论,再要求学生提交阅读案例的心得,而实际上,案例教学是以具体问题为学习和讨论的焦点,选择贴近现实的问题要求学生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的学习过程。在案例教学中,学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在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中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升,学生挖掘隐含在案例之内的知识点的过程更是一个深化知识理解和掌握的过程,希望以上的探讨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邓三鸿,许鑫,王昊,等.案例教学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的实践探讨[J].现代教育技术,2012(22):120-125.

[2]徐生菊,徐升华.经管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2(1):7-11.

第5篇:管理学心得范文

【关键词】乡镇成人学校 管理 创新

【中图分类号】G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024-02

乡镇成人学校是开展基层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工作的骨干,工作内容繁杂。学校教师人数较少,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内容日益丰富,内部管理的创新早已成为自身的迫切之需。近年来,围绕乡镇成人学校的管理创新这一主题,芳桥成人学校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进一步提升了办学水平,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

一、立足社会需求,创新办学模式

(一)“借鸡生蛋”,联合办学。学校与有关大学主动协商,采用联合办学模式,利用大学的办学资质和师资力量,在学校内设立教学点,开展成人中专、大专和本科学历教育,满足本地学员的需求,解决工学矛盾。学校主动出击,加强社会宣传,努力做好成人学历教育的招生工作。同时,严格执行《宜兴市社会教育机构学历教育班规范化管理要求》,进一步加强办学过程管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服务质量。

(二)依托优势,打造品牌。芳桥镇乡镇企业发达,需要大力加强企业职工的岗位培训。这是我们学校可以依托的区位优势。为了充分发挥芳桥成校的办学优势和办学功能,开展有针对性的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创建办学特色,更好地开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学校与市教育局、技监局及街道办主动协商,积极打造岗位培训品牌。

二、加强制度创新,实施精细管理

学校以制度创新为抓手,强化工作执行力,坚持不懈推进精细化管理工程,提高工作实效,不断提升学校内涵建设水平。

(一)完善规章制度。学校的规章制度要体现三个特点:一是全,规章制度应该是全方位的,做到事事有章可循;二是细,内容具体明确,操作性强,便于精细化管理;三是严,纪律严明,赏罚分明。几年来,我校积极推进精细化管理工程,根据宜兴市教育局下发的“两项规范”基本要求,结合成人学校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创新工作制度。(二)创新过程管理。提高工作执行力,狠抓日常过程管理,做到“四个有”。一是每周有工作汇报。学校召开每周工作例会,相互交流工作经验,提出疑难问题共同商讨解决,督促日常工作。二是每月有工作检查。每月组织检查每位教师分工职责落实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并做好记载。三是每季有阶段总结。学校每季度组织一次阶段性工作总结,表扬先进教师,指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协商解决。四是年终有绩效考核。对教师进行年度绩效考核,体现优劳优酬、奖勤罚懒原则。

三、创新培养模式,提升教师素质

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管理与创新的关键,是保持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学校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常态性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培养模式,做到“四个结合”。

(一)队伍建设与系统培训相结合。开展校本培训,做到全员参与。培训内容结合工作需要,讲求针对性和实用性。例如围绕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建设、村(居、企)业余学校示范校创建等内容开展校本培训,为实际工作提供具体操作程序。同时指派教师积极参加市级组织的集中培训,为学校培养骨干教师。

(二)队伍建设与读书活动相结合。学校制定了读书活动实施方案,根据市教育局要求购置读书活动相关书籍,做到教师人手一册。读书征文比赛要求教师全员参与,同时做好校内选拔,选派教师参加市级知识竞赛。读书活动已成为教师培训的新形式和新常态。通过读书活动着力培育学习型、研究型教师,积极构建书香校园。

(三)队伍建设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学校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教师全员参与。采用“研训一体”模式,将工作问题研究和教师素质培训紧密结合,从工作现状出发,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开展研究内容和实践过程的培训。围绕实践性问题,如学校内部精细化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开展课题研究,最终实际问题,提高教师科研水平。

(四)队伍建设与结对帮扶相结合。学校作为宜兴市社区教育中心示范校,抓住与其他薄弱乡镇社区教育中心的结对帮扶工作这一契机,发挥引领作用。由本校主管业务的骨干教师具体负责教师结对工作,并以全面提高学校双方教师业务水平为重点。一是加强教育科研合作。采用教学研讨、课题研究等形式,做到相互学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二是加强教学管理合作。学校双方及时交流管理心得,共同探讨学历教育精细化管理的实践经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参考文献:

第6篇:管理学心得范文

国人叙事状景,甚是喜好宏大。恰如前些年基辛格博士的《Diplomacy》被译成《大外交》,这本《The Future of Management》也被夸张为《管理大未来》,或许因为作者之一曾经有过类似的著作被译为《竞争大未来》。如此“大”之,终究难以掰扯清楚到底是书大、作者大,还是书中描述的事体大,抑或给人的感觉大。总之,崇大、攀大,大概是国人的积极误读与自作多情。就算西文作者本人原本意欲“大”之,也通常不敢如此明目张胆。

实话实说,加里・哈默(Gary Hamel)是一个悟性极佳、洞察力极强的作者。

游走于世界一流的管理学者与实践者之间,自然会看到一些有趣的企业,接触到一些有趣的人,听到一些有趣的观点与事情。加之思维敏捷,文笔优美流畅,写出来的书,好看可读,并不奇怪。在当今“大师”满天飞的年代,称之为大师,也不算什么稀罕事儿。然而,大师攒一本书,是否就注定是巨著呢?未必。此书亦不例外。

看了一本书,听说一些新观点,知道一些新案例,受到一些新启发,足矣。如果一本书能够搞定乾坤,要么著者是天才,要么读者是蠢材,或者二者同时成立。当知,看一场梅兰芳的新戏,并不一定就窥知京剧大未来,但是,这并不影响欣赏梅老板的那场戏,仅此而已。以这种心态来读书,则像戏迷看戏品戏,书也就被摆在了适当的位置,其主要价值在于认知感应与审美体验。如此,此书尚值一读。

如果谁搞个现代京剧《梅兰芳开创京剧大未来》,恐怕很搞笑;而更搞笑的是,这种搞笑本身已经被认为是严肃的艺术创作。未来的京剧界是什么样的呢?京剧,好在仅就旦角而言,就有四大名旦及张君秋,并非一枝独秀。未来的管理是什么样呢?是否家家学“谷歌”、人人仿“全食”(Whole Foods)?是否就是作者所极力提倡的那种所谓的“The”未来呢?作者如此地自信,恐怕给译者(或出版者)往“大”上走背书了默许。

写一本书,提倡一种观点、说法,甚至理论体系,至少要介绍其概念基础、前提条件、适用范围,而这种写法,是畅销书所不屑关照的。畅销书首先要强调“传统的”或者“现有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统统都没用了。我们需要全新的模式云云。哈默博士此书的开篇,恰恰就是这样可以预见地耸人听闻。很难想象梅大师会说“传统的皮黄已经不适应现代京剧要求了,需要全新的声腔体系。”

什么是新腔呢?接下来作者重申“管理创新”如何重要,并举例(Anecdotal Evidence)阐述如何创建“目标社区”和“创新民主机制”,同时强调要注重“时时进化创新”。然后,作者鼓励管理者“挣脱旧桎梏”,“拥抱新准则”,开启创新思维,引领创新潮流,管理创新2.0,等等。按照保守的估计,再过20年,再写“管理大大未来”时,这些标题也仍然不会过时。只需将2.0改成3.5或者C21D30。

记得当年陈岱孙先生曾言,浸于经济学说史之研究既久,每当一种新的理论出现,总是情不自禁地在心里掂量:这一理论在学说史上究竟能占一章,一节,一段,甚至只是一次提名。同样,一本书,在管理思想史上能否获得一次提名,换句话说,若干年后,一本书是否还会有人研读,应该是判断其存在价值的一个最基本的尺度。

哈默与Prahalad教授当年有关战略意图(Strategic Intent)的描述可谓精彩,有关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的总结可谓扎实,映衬着学界众多学者的研究结晶。而其后的著述,则日益沉浸于自我营造的语境与灵感。虽如此,智者箴言,对许多初入道者而言,仍然会受益匪浅。

一本有分量的著作所必需的案头工作,调查研究,分析思考,整理编纂等,其工作量,少则三年五载,通常十年八年,多则甚至数十年。按这种标准来衡量,现在出书的周期可能已经短于当年日报新闻稿的准备周期。某些所谓的“大师”,一年能攒好几本书,而且自然是一本比一本新。至少各类日报不会自鸣得意地标榜说我们今天印的东西比昨天的新。

第7篇:管理学心得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行政管理;教学探究

引语

网络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行政管理的教学中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网络资源信息量大,信息传递速度快,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另外,开放自由的信息获取方式,使得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主动探索有关的行政管理课程知识。网络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的课堂讲授的教学方式,也改变了学生接受知识的习惯。在以前的行政管理教学中,教师掌握了课程教学地主动权,决定了课程教学的内容和进程。而网络资源可以方便学生自主规划学习的内容和进度, 让学生掌握了在行政管理课程教学中的主动权,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提高。在行政管理教学中,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对于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1.网络信息技术在行政管理教学中的优势

(1)网络信息技术拓宽了行政管理课程专业知识、教学手段和学习方法。网络的信息承载量远远超过了教材、书本所能够记载的。而网络信息方便的获取方式以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使得学生可以便利地检索自己感兴趣的课程知识。网络信息技术在处理信息方面的优势,极大地拓宽了行政管理课程的教学资源。在一个网络上将行政管理课程的相关知识集中,并进行合理的分类。这在传统的行政管理课程教学中,受到信息载体的限制,往往是难以实现的。此外,音频、视频等媒体的广泛应用,也改变了单一的黑板教学模式。学生可以通过声音、图像、视频来获取更直观的知识。这种直接的感性认识可以给学生更深刻的印象,便于学生接受。而在网络上检索和学习新知识的方式,给予了学生在学习上前所未有的自由。

(2)网络给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联系提供了便利。网络可以增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其高速的时效性也促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信息交换。透过网络,学生可以快捷地与其他学生交流学习心得,讨论学习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教师也可以及时获得行政管理课程的教学反馈信息,针对学生的疑点、难点对教学内容和方法做出相应的调整。宽松、愉快的网络环境给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氛围。信息传递的高效率让师生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网络的出现使得学生个体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教师不再是行政管理课程教学的主宰者,而更像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这种差异性教学方式,充分考虑了每个学生的特点和不足,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2.网络信息技术在行政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尽管网络信息技术相比于传统教学方式,有着上述优势,但其在行政管理教学中的应用,仍需要研究和探索。作为一个新的信息传递媒体,网络已经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其对学生的影响可谓相当深远。但这些影响并不都是积极的。很多学生上网并没有明确的目的,只是为了消磨时间,浏览各种网页,没有充分利用网络上的资源进行学习。而另一方面,网络上的信息既多且杂,如何消除负面信息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是个严肃的问题。而且,网络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这学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笔者认为,在行政管理教学中应用网络信息技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加大网络教学的力度。从目前来看,网络信息技术在行政管理教学中的应用的前景是很广阔的,但其现状却并不能够让人满意。一方面,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相当明显,学生们迫切希望在行政管理教学中更大力度,更大规模推广网络教学模式。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理性地认识到,目前网络信息技术在行政管理教学中的应用并不成熟,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和方法,教学效果也差强人意。这就需要我们加大网络教学的力度,将网络资源与行政管理教学合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充分发掘网络教学的优势,扬长避短,合理利用网络资源,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学习。

(2)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的资源优势。随着各级政府门户网站的相继投入使用,可用于行政管理教学的网络资源已经越来越丰富。而很多专业的网站也提供了大量的行政管理教学资料。不管是马列主义经典理论,还是国家有关政策法规,乃至国内外时事评论,都可以在网络上方便地检索到。而且,网络上搭载的各种媒体以多样的方式将这些信息资源表现出来,为学生提供不一样的学习感受。在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的资源优势的同时,教师也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作用,避免消极信息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

结语

在行政管理教学中应用网络信息技术,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又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网络教学的模式打破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观念,突显了学生个体的主体性和差异性。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获取丰富的行政管理学习资源,并根据自身的知识水平和学习习惯进行有针对性的自主学习,学习效率得到明显提高。(作者单位:南昌工学院)

参考文献

第8篇:管理学心得范文

关键词:独立学院 学生管理 思想政治教育 模式创新 学生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3.060

针对我国现有教育体制的情况,社会上出现了技术性实用人才培养的空当。同时,这也是当前独立学院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与挑战。我国的独立学院是由国有普通高校和社会民有机构合作办学而创立的民办学校,其在办学和管理上是相对独立。我国自有独立学院以来,它对于社会人才的培养是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的,主要表现在学生思维活跃、社会实践能力强、情商高、主动积极要求进步等方面。独立学院,是对高校模式改革与办学机制的一种大胆尝试下的产物,是一种新兴的办学模式。独立学院要想有自己独特的品牌,就必须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形成一套适合自身办学模式和体制的管理模式,进而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第一线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充分发挥独立大学的办学特点,以“应用”为主旨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重视学生的应用型技术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独立学院不能沿用所依托的公立高校学生管理模式,而应该针对独立学院的学生特点,探索自己的管理模式。

1 针对自身特点,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在高校,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教育机构的一贯优良传统。保证好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我们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特别是对于独立学院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是刻不容缓的任务,我认为针对于独立学院的生源特点,应认真做好以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第一,独立学院应多开展“文明办校”、“创建校园文化”等主题活动。学院教师应多组织学生参加类似的主题校园活动,从而培养学生了解学校、热爱学校,自发的创造文明校园,净化校园环境。真正的培育独立学院的自有文化,提高自身的大学形象,使之精神不断的传承,发扬,周而复始。

第二,积极开展各项专题的爱国、爱校教育活动。在活动中使学生汲取养分,从而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优良的生活作风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第三,在学校内部建立学生工作的信息网络。在信息化发展如此快速的当代,就迫使我们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广播、校报、讲座等各种媒体,做好本学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网站为平台,通过充实网站上的学生管理方面的内容,完善学生管理工作的建设和改革,发挥网络传递信息的快捷性、及时性、互动性的特点,让学生在了解学校日常功能工作情况的同时,也让学生管理工作者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从而及时的解决学生实际困难。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应不断加强对网站、论坛、贴吧的规范和管理,从而把学院中的正能量传播到广大的师生中去,要正确的引导网上舆论,同时加强学生工作者同大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为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及时答疑解惑,正确引导,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第四,当今,对学生管理工作者来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越来越重要的一项工作。针对独立学院的特点,我认为更应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独立学院的学生普遍成绩不高,学费相较公立院校又高出很多,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比普通高校大。独立学院应通过心理讲座、心理健康的宣传活动、心理健康测试等手段,做好大学生的日常心理咨询工作,建立和完善学生个人心理健康档案,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克服心理障碍。

2 针对独立学院办学宗旨,学院应转变自身办学理念

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我们要意识到“一切为了学生发展”服务的理念要贯穿于学校教育和管理中,这样才体现出学校的管理者和服务者的双重身份的需要。另外,学生工作要在学校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上、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上,展现学生自我的舞台上踏踏实实工作,认认真真为学生谋利益。

3 建立健全独立学院自身行之有效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

独立学院要着重培养大一、大二学生的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要从大一开始杜绝迟到、早退、旷课、夜不归宿等现象,不断完善学院自身的规章制度,从而在制度上达到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其次要发挥辅导员和班主任的日常管理监督作用,促进学生养成自身良好习惯。坚决阻止不良习惯的形成和蔓延。为此,我们学生工作管理者应从学生一进校就下大力气抓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4 建立一支过硬的适合独立学院自身特点的班主任队伍,切实做到尽职尽力

根据独立学院学生存在的特点,必须建立一支专业性强,有责任心的班主任(或辅导员)队伍,针对学生专业方面、生活方面、心理方面进行辅导和教育,班主任(或辅导员)工作是学生工作的基础,班主任(或辅导员)的工作水平高低决定着整个学生管理工作的优劣。因此,独立学院在选拔班主任(或辅导员)的过程中,应该对其专业性放在首要考虑之内。

5 独立学院应根据自身专业特点,积极开拓就业渠道,树立学生正确的就业观

现今大学生在就业大环境中很难正确定位自己,所以普遍存在就业期望值过高的现象。作为学生工作管理者,必须在平时做好学生的就业观念引导工作,帮助大四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形势,形成理性的就业观念。独立学院也应不断的了解社会环境,针对本学院培养的专业性人才在社会上的就业形势,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技能,输出适应社会就业大环境的有自己学院教学特色的人才。

第9篇:管理学心得范文

【关键词】以身作则 ;科研兴校; 民主决策;理念

1 树立以身作则的理念

有道是学生看老师,老师看班子,班子看班长。作为一校之长,应是班子成员的表率,老师们的榜样。有什么样的校长,就会带出什么样的班子;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因此,校长要以身作则,要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凡是要求老师做到的,自己不但要首先做到,而且要比老师们做得更好。只有这样,老师们才会心悦诚服;也只有这样,你的号召才会有人去响应,你的决策才会有人去执行,你布置的工作才有人去出色地完成。大量的实例证明,老师们喜欢“跟我上”的校长,不喜欢“给我上”的校长;喜欢“说话是巨人,行动也是巨人”的校长;喜欢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校长,不喜欢宽以待己、严以律人的校长。

2 树立科研兴校的理念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靠经验决策,凭感觉办事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现代教育教学工作科技含量较高,传统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已严重地威胁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要解决教育生产力,要使学校上水平、竞位次、可持续发展,作为校长必须树立科研兴教、科研兴校、向科研要质量的理念。目前社会以及学生家长评价一个学校的优劣,再也不像过去那样,单纯看升学人数的多少,而是更重于看待学校的办学方向、科研水平、师资力量、所培养的人才素质等。因此,校长要加强学习,更新理念,下大力气,沉下身子,扎扎实实地带领老师进行科教活动。在教科研工作上,要敢于当先,要舍得经济投入,要把教科研工作摆到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有钢要用到刀刃上,要拿出学校的精兵强将,组成坚强有力的科研队伍。对待科研工作要克服 “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忘掉”的现象。要完善和建立教科研的评价机制、监控机制、激励机制。要调动老师们搞教科研的积极性。那种只搞应试教育,只考虑短期行为,没有长远发展计划,不重视教科研工作的校长,绝对不是称职的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