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工程设计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尽管质量监督对建设工程具有重要作用,相关单位也注重采取措施,提高质量监督水平。然而,由于思想观念、制度、人员等方面的制约,当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仍然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监督制度不完善。
缺乏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没有明确工程质量监督目标,对工作人员的职责要求不明确,没有建立完善的责任制,影响质量监督工作效率的提高。
(2)人员配置不合理。
一些施工建设单位和监督机构没有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忽视工作队伍建设,没有对工作人员进行严格培训,使他们缺乏必要的工作技能,难以严格按照流程和要求开展质量监督,对存在的问题没有及时处理,影响工作效率的提升。(3)监督过程不规范。没有严格按照要求开展质量监督工作,忽视施工现场的巡查工作,监督检测记录工作不到位。没有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不足也没有及时采取预防对策,影响质量监督工作水平提高,对整个工程施工建设也带来负面影响。
2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的策略
为了弥补质量监督存在的缺陷,促进建筑经济效益提高,结合建筑工程建设实际情况,笔者认为今后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完善策略。
(1)完善质量监督制度。
为了促进质量监督水平提高,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制度,使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例如,建立质量监督告示制度,提高监督工作透明度,从工程施工建设开始,各方都应该享有知情权,了解监督的内容、手段和方式,提高质量监督单位工作积极性,预防质量事故发生,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建立集体监督模式,配备专业监督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确保质量监督落实到位。建立事前监督模式,提高监督工作预见性,及时发现可能出现质量问题的部位,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预防质量事故发生,促进整个工程建设效益的提高。另外还要明确质量监督人员职责,落实监督责任制,确保质量监督工作有效进行。
(2)合理配备监督人员。
重视质量监督队伍建设,引进高素质监督工作人员,为开展质量监督工作准备人才队伍。加强对监督人员的管理和培训,使他们严格遵循各项规章制度,熟悉工作流程,认识做好监督记录,促进质量监督工作水平提高。
(3)加大监督资金投入。
增加相应的资金投入,用于购买先进的仪器设备,促进质量监督工作顺利进行。同时加大资金投入还要用于提高工作人员待遇方面,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确保资金落实到位,为整个质量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
(4)重视事前监督控制。
在工程建设之前,要明确质量监督目标,任务,要求,合理配置工作人员,明确各方职责和权限,做好事前监督控制,为提高监督工作水平奠定基础。要针对不同的工程类型,制定有效的监督方案,确保质量监督有效到位。例如,对深基坑工程,应该加强基础维护和开挖工程的监督,对装饰装修工程应该加强装饰材料、室内环境检测,确保工程质量合格。
(5)加强施工巡视监督。
工程监督人员要严格遵循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巡视,定期和不定期开展施工现场检查,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相关记录工作。对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要立即采取措施处理,确保质量合格。积极倡导并开展工程创优工作,消除质量隐患和缺陷,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促进建设工程经济效益的提高。
(6)做好事故处理工作。
重视工程竣工验收监督,做好工程每部分的检查。同时,在质量监督过程中,对出现的质量问题需要及时做好处理工作,消除质量事故可能带来的损失,促进整个工程建设效益的提高。
3结束语
关键词:给排水设计建筑节能节水
中图分类号: S276 文献标识码: A
1、给水工程设计
1.1 给水供应系统没有固定的形式,设计时根据用户的要求结合室外给水系统的实际情况经技术经济比较或采用综合评判法确定合理最优的供水方式。
1.2 高层建筑内为解决上部供水不足一般需要增设加压设备,目前一般采用无负压供水和变频供水设备加压供水,加压设备一般采用自动化系统智能控制以减少管理费用。
1.3建筑内部生活用热水多采用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及锅炉集中供热等方式供给,电热水器及太阳能供应系统在住宅设计中较多采用,所以在设计时应预留安装热水供应设施的接口,预留热水管道。
1.4 生活热水管道热力膨胀引起管道伸长及断裂,生活热水管道安装施工时的温度与正常运行时的温度相差较大,往往是施工时为常温,运行时输送热水,温度的变化会引起管道伸长、缩短,产生热膨胀与冷收缩。为此,常采用管道上分段设置固定支座或留一定量的缓冲拉应力变形空间,常见的是在两个固定支座之间设置补偿器或采用自然补偿的办法解决。
1.5 适当增设单体建筑室外及室内控制阀门,使管道检修的影响降到最低;避免因局部管道破裂造成更大损失。
1.6 给水管道压力超过0.3-0.4Mpa, 且管径≤20mm及管路较长时,管道会由于水流高速运动与管道系统产生共振引发管道啸叫及振动。综合防治措施为适当加大管径、采用曲绕橡胶接头、支架与管道接触处加橡胶垫以及加装减压阀等。设计中为避免噪音问题应合理选择管径,控制管道内液体流速。
2、消防系统的设计
2.1 消防水池设计问题
应科学、合理地进行消防水量的设计计算。在消防水池储水量的设计上应明确的一点是建筑内部最大可能同时动作的消防灭火系统并不一定是建筑内所有的消防灭火系统全部动作,在计算消防用水量时,应结合概率进行科学的测算评估;以便经济、合理、科学的利用建筑消防水量。
2.2 高层建筑中室内消火栓的减压问题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消火栓栓口的静水压力不应大于1.00MPa,当大于1.00MPa时,应采取分区给水系统。消火栓栓口的出水压力大于0.50MPa时,应采取减压措施。建筑设计中一般在系统静压大于0.3-0.4Mpa的位置设置减压稳压消火栓,在静水压力小于此值的场所设置普通室内消火栓。尽量减少减压孔板的使用,以保证系统的安全使用和正常运行。
2.3 消防水泵的问题
设计中参考NFPA20的规定可以解决消防系统中超压和泄压问题。NFPA20对消防水泵的性能规定如下:水泵出流量为选定工作点的流量的150%时,其扬程不小于选定的工作点的扬程的65%,关闭水泵时的扬程不大于选定工作点扬程的140%。其实际是规定了水泵的性能曲线为一条平滑的曲线。
2.4 室内消火栓布置的原则
①保证有两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室内的任何部位。
②消火栓的间距不能太小。
③消防电梯前室的消火栓不能计入室内消火栓总数内。
④应根据防火分区布置消火栓。
3、排水系统的设计
3.1 对于多层住宅,目前设计多采用底层污水单独出户,避免因堵塞造成的一层泛水的难堪局面,减少邻里矛盾。二层以上采用排水伸顶通气立管。
3.2 建筑设计中应考虑屋面雨水及空调冷凝水的排放,设置空调搁板及冷凝水排水管,这样不仅可以使建筑物外墙美观,而且避免了空调冷凝水随意流放,影响楼下行人。排水管应设专用管道并散流至附近雨水口,不宜直接接入雨水井。
3.3 地漏是排水管道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附件,功能是排除地面积水,设置在经常有水溅落的卫生器具附近地面、地面有水需要排除的场所或地面需要清洗的场所。住宅可以用作洗衣机排水口,设计选用高水封防臭型地漏(水封高度≥50mm)。
3.4 室内排水管最小管径:一般讲,污水池、小便器(槽)等器具的最小排出管径为DN32~50,而含有粪便污水的最小管径为DN100。经过观察研究后发现这些规定只适用于楼面排水不适于地面排水。原因如下:DN32~50的管径太小,容易堵塞,不宜疏通,设计中地面排水最小管径一般控制为DN75以上。
3.5 立管排水:对于建筑底层设置架空层、商场或商铺的情况,上部排水管必须在底层进行转换,以不影响底层的使用功能。
3.6 排水管道噪音问题:排水管道的水流呈不充盈和重力流状态,噪音难免,且受管道材质影响。建筑排水立管应选用螺旋消音型UPVC管材或芯层发泡型UPVC管。
3.7 室内排水管没有设置伸缩节及废水有续排放室内排水管道在夏季管外环境与管内温差过大而结露,应进行保温。
3.8 聚氯乙烯排水管受环境温度和污水温度变化的伸缩长度是相同条件下钢管伸缩长度的5-7倍,管道应按长度比例设置伸缩节。
3.9 在设计中应要求甲方确定洁具型号及设施安装的具体结构位置,以便在设计中确定排水口的位置。设计中座便器排水口距装修后墙面300mm左右比较适宜。
4、节水节能技术
4.1 合理设计建筑给水系统。主要可以通过下列方法实现::充分利用市政管网的压力,直接供水;合理进行竖向分区,平衡用水点的水压;采用并联给水泵分区,尽量减少减压阀的设置;推荐支管减压作为节能节水的措施,减小用水点的出水压力;合理设置生活水池的位置,尽量减小设置深度,以减少水泵的提升高度;优先考虑无负压供水。
4.2 推广采用节水的卫生器具。如限制卫生器具的流出水头、红外线感应龙头和便器等,不应采用无控制长流水的小便槽。
4.3 具备条件的,应当至少选择一种可再生能源(指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海洋能等)用于建筑物的热水供应。
4.4 排水和雨水
①排水应尽量采用重力排水的方式。
②污废水管道的敷设应就近排放,并应避免压力提升。
③中水的利用。
④利用空调凝结水排水。
⑤蒸汽凝结水的回收利用。
⑥雨水的收集和综合利用。
4.5 冷却水,冷却水宜循环利用,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4.6 建筑中水的回用,主要包括厕所冲洗、园林灌溉和道路喷洒等。推荐的中水处理工艺为:原水-机械格栅-毛发过滤器-调节池-生物处理-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中水池-中水泵-中水供水管道系统-用水点。
5、结束语
住宅建筑的给排水管道系统看似简单,但确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关系到了人民的生命安全、身心健康,应引起高度重视。要正确的选择系统的形式、节水节能且噪音低的设备、合适的管材及附件,以满足人们对居室内环境的要求。
在21世纪,建筑给排水将担负新的历史重任,面临新的挑战。建筑给排水将更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并将重点调整到民用建筑与工业建筑并重,公共建筑与居住建筑并重,冷水供应与热水供应并重,供水的水量、水压与水质并重等方向上来,走上全面、均衡、务实、安全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2009年版
1.1设计概念
剪力墙设计有着其自身的设计概念,一般而言剪力墙通常又称称为抗风墙或者是抗震墙以及结构墙。在建筑工程中剪力墙的主要作用在于更好地承受风荷载或者是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及建筑物的竖向荷载。与传统的木墙相比,剪力墙虽然与其几何特征较为相似,但是却有着更高的工程强度。除此之外,在剪力墙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确保其墙体水平、垂直方向上的作用力以及墙体整体结构作用力,并且在这一过程中精确的计算出其正截面承载力,并按照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进行分析和验算,从而促进剪力墙整体载荷水平的有效提升。
1.2设计分类
剪力墙的设计分类有着其自身的特点,例如剪力墙开洞应成列布置、上下对齐,形成明确的墙肢和连梁,各墙肢刚度应相差无几。并且其受力特点主要体现在能够在连梁处突变并且在整个墙肢高度上没有发生反弯点。除此之外,与此相对应的实体墙则既没有开洞也没有开洞面积,其受力特点主要是弯矩图既不发生突变也不产生反弯点并且变形多以弯曲型为主要的变形方式。因此在剪力墙的设计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遵循着控制剪力墙的高度和宽度的原则来对其进行设计分类。
1.3设计原则
剪力墙自身有着明确的设计原则,即剪力墙的结构主要是由墙肢和连梁这两种结构来组成,并且这两种结构分别有着不同的抗震性能和不同的建筑刚度,因此在进行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时设计人员应当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来对其进行选择。除此之外,剪力墙的设计原则还包括了为了能够使剪力墙结构在建筑工程的结构中能够充分的发挥出自身的优势,设计人员应当对其进行合理设计和安排。并且在设计完毕后通过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来促进设计工作整体可靠性的有效提升。
2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剪力墙设计
2.2合理布置结构
合理布置结构对于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剪力墙设计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众所周知在剪力墙水平方向的安排中,设计人员如果想要将剪力墙的重量核心和其刚度核心尽可能的布置在一起,则应当尽可能的将剪力墙平面设计以对称的方式来进行,这能够有效减少剪力墙扭矩的出现并且有效提升剪力墙的抗震性。除此之外,剪力墙合理布置的结构过程中设计人员还应当减少单向形式的设计,从而能够有效避免其对于剪力墙结构中的抗震性能产生不良作用,最终促进建筑工程抗震性能的有效提升。另外,在合理布置结构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使剪力墙侧向刚度能够充分发挥,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剪力墙设计抗震效率的持续提升。
2.3延伸性处理
通常来说由于剪力墙的结构自身存在着较大的延伸性,因此这意味着在进行剪力墙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其也当具备相应程度的延伸特性,这将会直接影响到剪力墙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除此之外,在延伸性处理的过程中为了有效的避免剪力墙结构中出现相应的破坏问题,在进行剪力墙设计时设计人员应当确保其能够满足承载力的相应要求,并且通过均匀、对称、上下连贯的设计方法的有效应用来促进其整体支撑效果的有效提升,最终在此基础上促进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剪力墙设计可靠性的不断进步。
2.4提升强度与性能
提升强度与性能是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剪力墙设计的重中之重。根据我国相关机构出台的《高规》中所规定,在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过程中一般的剪力墙的水平和竖向分布筋的配筋率都应当得到可靠的保障,即对于非抗震设计和四级抗震设计时这一数据应当在0.20%之上,与此相对应的则是,当对于一、二、三级抗震情况的建筑工程设计时,设计人员应当确保这一数据不小于0.25%,从而能够促进建筑工程抗震强度与自身性能的有效提升。除此之外,在提升强度与性能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还应当遵循《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相关规定,即通过约束边缘和构造边缘的剪力墙构件来促进矩形截面剪力墙的极限承载力能够优化40%以上,并且促进其抗震能力得到20%左右的提升,最终促进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剪力墙设计合理性的不断进步。
3结束语
关键字:给排水工程建筑设计
一、问题的由来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对工作环境、生活质量,特别是对美的追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原有的一套设计习惯。并且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确立,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更要求对以前不受建筑设计重视的给排水工程的设计来一个较大的改革,以适应日趋变化的业主市场。
长期以来,给排水工程设计采用的是一种封闭静止的方法,就工艺而工艺,就生产而生产,仅仅只是为了满足单一的一种功能,没有综合地考虑各种要素,因此工程的最终结果必然不能全方位地满足业主的各方面要求,更不能满足日趋重要的环境要求。
近年来给排水工程设计的经验教训告诉人们必须在设计的观念上要有一个较大的革新,或者说必须有一个新的认识才能真正确保给排水工程的设计质量的提高,即良好的功能和良好的建筑形象的高度统一。良好的功能可为生产和管理人员创造舒适安全和整洁优美的环境,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良好的建筑形象也是一种功能,这种功能不光是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
水厂建筑的特点:一是工业建筑范畴,但不能忽略其美观;二是建筑物匍伏于地,尺度不大,并且形式单调均一分散、变化不大;三是构筑物所占比重特大,表现在体量闷沉、笨重,而且一般布置在厂区平面显眼的中心位置;四是污水处理厂气味重而难闻;五是为使水厂的环境更加接近自然,需有大面积的绿化。因此,水厂的建筑设计的意义倒并不完全在于如何做好工艺(这是很重要的),如何画出一张美丽的图画,而在于其理想的目标能得以实现,完美的构思能得以表达,合理的功能能得以兑现,以及优雅的环境能得以体现。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水厂的建筑设计首先应该在确实掌握丰富的信息、详实的资料的条件下,在加强内部工种联系的前提下,在正确的设计原则指导下和正确的方式组织下,有步骤、有计划地应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去加以制订(其中还要特别重视国外的各种先进经验)。我们不能把设计的全过程看成是一个封闭———自立门户的模式;单一———就事论事的模式,稳定———一成不变的模式;而应该看成是一个持续发展的、不断开放的、经常变化的动态体系,才能确保设计出一个完美的优秀工程。
二、要注意的几个因素
1工艺流程的要求
给水处理厂即一般常称的自来水厂。由于原水水质不同,工艺流程有各种组合,但它的基本工艺为混合、絮凝、沉淀、过滤和消毒。在城市水厂中,基本流程为原水一级泵房加药絮凝池沉淀或澄清池滤池消毒清水池二级泵房用户。水厂内的主体处理构筑物中沉淀池、滤池基本上都高出地面,只有清水池可以埋入地下,而当沉淀采用平流式沉淀时,其池长达100余m,在水厂中会形成单调冗长的池体,都需加以仔细设计。
大多数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流程一般为提升后的污水重力经格栅沉砂初沉曝气二沉消毒出流。如果排入的水体是感潮水体,有时亦会在处理水排入前有提升泵站,以解决时污水厂的出水问题。
对于地下水位高的地区兴建的污水厂,为了解决构筑物的空池抗浮,往往以出水末端构筑物的高度为控制,而将进水泵站以后的构筑物以高出地面3~4m布置,这样就必须对这种沉闷不堪的大体量砼面作建筑处理,同时也必须对池间联系的狭小的通道走廊作恰当的建筑处理,否则作为一个整体环境来讲是极不理想的,往往也不易被人们所接受。
2总体规划的要求
总体规划非常重要,它是设计的灵魂。在规划时首先要有一个总体布局的构思,其中应包括:工艺布局的合理、道路走向的清晰、广场的适宜、地域的平衡、人流的互不交叉和公建用房(即生活区,其中包括办公、科研、试验、管理、会议室、食堂、厨房等内容)的最佳布置,然后按照①功能分区合理、简捷、便利、经济的原则;②风向、日照、地形有利的原则;③构图优美、对比均衡、空间流通的原则等,根据工艺流程的要求,结合厂址的自然条件及环境条件(包括地形以至地质条件、厂外道路系统、绿化条件、朝向、原有建筑物等)来进行总体规划。在总体规划中必须注意要创造良好的日照、空气和通风条件,还要尽量避免噪声的干扰,合理安排和大量利用绿化,把生态环境放在首位统一规划(特别是厂前区),然后将建筑物(或构筑物)布置在经过深思熟虑的绿化等环境中。在绿化设施中须充分考虑到生态绿化和景观绿化的有机结合,并多种植些可以释放有益气体和减少尘埃的树种,以改善厂区环境,减少空气污染,提高厂区的明洁度。
同时,建筑物(构筑物)的设计原则还必须在立足于“环境、空间、形式”三者统一的原则基础上,使群体形象和个体形象都能表现出一种内在的含蓄和谐调,并通过曲直、高低、虚实、明暗、黑白、凹凸、方圆、上下等造型元素和设计手法的运用充分体现出工艺工程设计的新境界。
3传统观念的改革
传统是指技术上、文化上历史的凝聚、沉淀和积累,它是人们长期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是固有的客观存在。它之所以能长期继承,经久不衰,并在某些方面形成一种固有的心理态势,就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耐人寻味的余韵,因此它往往极易被人们长久地、习惯地循套,自然地袭用,即使有时会出现一些问题和不足,但对成功来说总往往可加以原谅,或者最后说总的还是成功的。我们如果辩证地看,则可以这样说,在继承传统之余必须要有充分的创新,即从“现实的需要出发对传统作转变的工作”。如果工艺总是老一套形式,形式总是老面孔,色彩总是陈调重弹,即使在功能上还可以过得去,能满足业主的一般要求,但从社会发展来看,从两个文明来看,无论如何在组织形式上、在事先指导上、在各专业的协调、在通气上都应该重新思考,不能一味循旧。在工艺上必须要创新、要提高、要有些新东西。在选型、色彩上必须要美观、要有所升华,否则就不能使业主感到非常满意,不能心情舒畅。为此可以说挑战创新是必须的,是绝对的,没有创新就会暮气沉沉没有生气,就不能前进。
4防止专业之间的各行其是
长期以来,给排水工程的习惯做法是工艺一马当先,先提出设想,后再递交给其它各工种,尽管各工种可以回提条件给工艺,但由于已成习惯,且因为各专业对工程总的概念认识不足而未能充分进行必要的商榷了解,互相质疑,因此就提不出内在的、关键的问题,致使矛盾隐蔽得不到圆满的解决,有时还会引起返工,最后造成木已成舟的尴尬局面,导致项目得不到最佳的方案,达不到最理想的质量。
从管理科学上来说事先指导,预先协商,不把问题的解决拖到最后,这是最科学也是最有效的工作方法。如果一个专业的设计,一味地关在工作室里,并且总是闭门苦思(即没有和其它有关专业认真商量研究),就只会把这些设计(即使是本专业中最优秀的设想)从一个社会现象变成了一个孤零零的个体,并且将这个专业完全裹入到“绝对正确”之中而一丝也动弹不得,其结果必然是感觉迟钝且视感平平,最后远不能满足业主的总要求。因此,在整体设计中要非常重视事先的协调,重视事先的各有关专业的参与协商,并且必须认识到这不光是一个单一的项目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优劣的关键必然是组成这个组织内的各有关要素的综合,而决不是一个主导专业的所为(当然,它是很重要的)。所以决不能允许各专业各行其是,或者说是过分地突出自己,而缺少必要的整体相融性。只有通过组织有序的精心的全面的设计安排,我们才能把一个初看好像支离破碎、意见分岐、没有完整性的模糊、凌乱的印象,变成一幅诗意盎然、变化有序、排列恰当、构图完美的图画。
5建筑设计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建筑设计(特别是工业建筑)在思想上趋于封闭狭隘,在形式上趋于呆板一律,在色彩上趋于灰暗、单调,总之建筑在如何体现满足人类的舒适和精神要求这方面考虑得太少了,更谈不上在美观的构思上多下功夫,而只片面单纯地理解为单一的功能性构筑物,仅为满足生产而已,别无它求,诸如环境、空间、选型、尺度、色彩等方面都无关紧要也无须多考虑。
因此在工业建筑中,建筑的地位一直不高,也没有什么发言权,最后造成厂区建筑不美观,品味不高,大家不满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不仅仅满足于需要有一流的先进的工艺、能生产出较好的社会需要的产品,人们的追求向更高层次发展,更需要有一个包括优美的环境,良好的工作条件在内的赏心悦目的舒适的氛围,更需要防止和减少工业建筑常有的废水废气对周边环境的污染。这就需要进行全方位的综合的建筑设计,对污染进行充分有效的处理,保证有清晰的水质和洁净的空气。建筑设计虽然不像工艺设计那样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从全局、长远的效应来看,其对提高生产效率、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社会的文明都能起到很好的、积极的能动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给排水工程中建筑设计这个概念有一个新的认识,它必须是全面的、综合的、整体效应的结果并必须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贯彻始终。设计实践告诉我们应该有一个懂总图的设计师来进行总的牵头、控制和协调,平衡各专业,取其所长限其所短来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我们暂且称此设计师为总协调建筑师吧。在建筑设计全过程中,总协调建筑师要始终以能形成最佳环境景观的观念为依据,充分考虑到工艺流程的最先进、最便捷,结构布局的最经济、最合理,不断地向各有关专业的负责人就当地环境景观的形成进行有方向性的引导,并不时向他们提供大家能接受的各种状态建议或者能取得平衡的一些构想,以达到最广泛的共识,统一的行动。
为了对全局进行有效的控制,总协调师还要根据其对环境景观形成的基本观念预先策划制定各项设计细则,它将作为整体设计的原则引导各个单体在循序渐进中得以贯彻、实现、完善,起到启发创新的作用。在此前提下,又要避免造成对各单体专业自由构想的束缚,以细则为依据进行整个设计运作的协调,在各专业之间按照具体的变化情况就整体和单体衔接部分之间进行柔和的调整,使之达到统一。
此外,总协调师还要在尊重各专业特点的前提下,为实现全局的一种“缓和宽松的秩序”而进行工作,也就是说总的协调是指制约的开放性,或者说是在整体观上充分保持单体设计(专业设计)者的自立性,充分发挥其个性特点,把所谓的束缚性因素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最后达到辩证的统一,即互相限制了各自的不足,又保留了各自长处,而且彼此心情愉快,形成最佳的综合效应。
建筑物的设计处理大体有以下的一些手法:
1公共建筑(1)总平面要结合地形地貌,因地制宜,构图优美,比例匀称,并注意韵律。(2)功能相近者尽量合并,减少地面分散的构筑群,要做到大中见小、见透。(3)要处理好内外部空间,做到宽松、明亮、空透、轻灵。(4)立面和平面都力求避免过于平直、呆板,可适当组织上下、左右、高低参差,和配以局部的弧形以示流畅、舒适。(5)色彩上可区别于厂区建筑,但又不能太过于突出,必须符合统一中求变化的大原则,即在和谐中求局部的突变和醒目。(6)屋顶的处理可以在平屋顶的基础上适当配以小斜顶,或局部注以建筑符号起到全区的点缀、装饰之用。
1.1景观建筑的立意和作用
总体来讲,景观建筑的立意具体就是指通过对景观建筑的具体应用,能够将设计师心中的艺术构思及具体想法能够充分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不仅需要考虑到园林工程的具体功能要求,同时还需要考虑到环境条件,在这两者基础上将工程设计进行艺术化的表达。这种立意是分为两个层面的,不仅有主观层面,还有客观层面。主观层面主要是指园林设计师的艺术构思以及设计想法,客观层面具体就是指园林工程的环境条件以及工程资源等可利用条件。在进行具体的景观建筑设计的环节,立意以及构思是核心内容,总体来讲,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园林工程的主题概念,通过对这一点的深刻把握,充分在景观设计过程中表现出来,同时还需要能够站在园林工程全局的高度上进行统筹规划,使得整体的景观布局科学合理。在整个园林设计的环节中,通过立意能够将整个工程的各项内容有机串联起来,通过整体的设计规划,来实现设计师的艺术构想,立意将对园林工程有着系统性影响,是整个园林的核心思想,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园林工程的整体建设水准。
1.2立意的理论基础和手段
立意是贯穿于整个设计环节的核心内容,通过科学精准的立意,使得景观建筑能够在发挥实际作用的基础上,更具有艺术内涵以及人文底蕴。但是天马行空的不顾客观规律的空想,是与立意的理念背道而驰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要兼顾到工程的实际条件,其中不仅有自然环境,还有可利用的自然资源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的安排,通过对各方面内容的精准把握,进行针对性的规划,使得每一项资源和条件都能够科学合理的被利用,能够使整体效果更具艺术气息。总体来讲,设计时能够通过多种形式进行立意,第一就是模仿立意,通过模仿使得景观建筑能够得到初步构建,以此为基础进行进一步发挥,添加进设计师自身的构思和创意。第二就是生态立意,在这一过程中,以生态环境为基础,避免生态破坏的发生,使得生态环境能够与园林景观建筑和谐共融的存在。第三就是诗画立意,在这一过程中添加进文化元素以及思想内涵,使得景观建筑可以呈现出如诗如画的艺术效果。最后就是本土风情立意,在景观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将本土化的人文风情进行适当体现,使得地域性特点以及地方性的本土文化元素能够在园林中出现,这样一来,整个园林将于这座城市达到水融的效果。
二、景观建筑的实际应用
2.1凉亭的应用
在园林中凉亭是绝对必不可少的,凉亭是我国园林构成的标志性元素之一。通常情况下,都是将凉亭设置在园林的中心位置,从园林工程学角度出发,凉亭不仅有古典式凉亭,同时还有现代式凉亭。现代式凉亭的样式相对较为单一,古典式凉亭构成元素更加多样,而且样式也更加丰富。凉亭的构成材料主要是钢筋混凝土,也有利用石料以及木料的情况。通过凉亭展现出的层台累榭、雕梁画栋,人们将能够在凉亭之中感受到古韵古香,产生神游天外的感觉。凉亭是重要的景观建筑,在园林工程中不可或缺。通常情况下,都是将凉亭与山明水秀的景色相搭配,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仅能够感受到湖光山色的怡人景色,还将在清风拂面之下,产生心旷神怡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游客必将会流连忘返。
2.2桥的应用
在园林工程中,通过加入河流的元素将能够使得园林景观变得更加丰富,同时还能够扩展园林景观的心理空间。更重要的是河流还能够对园林的整体气候进行调节,使得空气变得更加湿润,这将使得园林环境极大改观。不仅如此,河流的流动还将使得园林更加富有活力,使人们的视觉感受更加多样,同时还能够通过河流与大自然产生更加亲近的感觉。如果园林规模相对较小,桥梁通常都是用来对水面进行划分,这样一来就使得景观的整体面积有所拓展,同时还能够使水面焕发出幽深的感觉,从而使河流的景观作用进一步展现出来。不仅如此,在进行桥梁设计时,还可以设计成拱桥,这样一来就能够变得更加简约质朴,简化了人们的感官心理,能够更加沉静的与自然融合在一起。
三、结语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设计;裂缝控制。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在建筑当中,混凝土等一些建筑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物理特性,所以,裂缝的问题不可避免,可是如果这种情况经常发生,那么长此以往,裂缝的程度和数量也会随之发展恶劣,甚至会引起渗漏或是墙皮脱落的现象,严重还会出现混凝土碳化的想象,会导致建筑结构的耐久性和持久性减弱。那么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发生,就要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来防止裂缝的出现,将裂缝的宽度控制好,对有害裂缝进行处理。
一、建筑工程出现裂缝的原因
按产生建筑工程裂缝的原因划分,可以将裂缝大体上分为以下两大类:
第一类:由外部静态或者动态的压力过重产生的裂缝,或者其有此引发的其他外力导致的建筑裂缝;第二类:由于形态改变而产生的建筑裂缝:如建筑工程内部的温度或者湿度改变导致其结构的收缩、扩张或者高低不同的沉陷等因素造成的建筑工程裂缝。
二、从工程设计上防止建筑工程出现裂缝的方法
1..现浇混凝土楼板出现裂缝的预防方法
房屋建设与大家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建筑物产生了大量的裂缝,对于使用者或者居住者来说是一件非常烦心的事情,从外观上看有碍观瞻,从使用上看会造成很多烦恼,甚至有时候因为裂缝过于严重有可能危及使用者的安全。因为建筑物的使用者并不清楚房屋的具体结构情况,如果房屋产生了裂缝,就会非常恐惧和担忧。给用户带来许多烦恼。所以建筑工程设计人员要给予工程裂缝高度的注意,细心研究,尽可能在设计中尽量消除建筑裂缝的隐患。基于进行有效预防或降低现浇混凝土楼板出现裂缝,应重点加强以下的措施:
(1)在进行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时,要尽可能确保建筑结构的一体性刚度。为了减少房屋结构抵御温度应力的效果,必须要预防因结构缺乏均匀性沉降而出现的内部拉应力和剪应力。
(2)要尽可能采取直径比较小、钢筋与钢筋之间距离较小的配筋办法做现浇混凝土楼板的配筋工作。做到“细一点、密一点”。一般来说,同一层面上的走向相同的钢筋其直径的大小至少要多于一个级别。全部选取经过热轧的有肋钢筋来提高建筑房屋的握裹力,以此确保裂缝发生的位置;同时,可以选取经过冷轧的钢筋,同时改变钢筋的形状来作为现浇混凝土楼板使用的分布筋以及构造筋来提高钢筋和混凝土的握裹力,因为这种钢筋比光圆钢筋更有利于降低建筑工程的裂缝。边跨一侧支座的负弯矩钢筋要全跨进行拉伸,最后通向下一个支座,这样,如果墙体或者混凝土的楼板出现了形状改变就可以经过全面拉通的负筋不断地传导至内跨,使这三个部件因为温度应力效应出现的改变得到逐渐的协调。一般来说,混凝土楼板一个单位的距离上要设置多于五根的分布筋,如果建筑工程所在地的有较大的温度差异,要适当增加一定量的分布筋。
(3)当建筑工程屋面层东西跨度之和不小于3.9m的时候,必须配有双层两个方向的钢筋,其阳角地方钢筋与钢筋之间的距离应小于1m;如果和跨度不小于3.9m,楼板钢筋与钢筋之间的距离就应小于1.5m;如果跨度不大于3.9m时,楼板的负弯矩钢筋就要进行一隔一拉通的安排。
(4)房屋外侧墙角的地方要配备放射筋。其配筋的面积应该大于或者等于板跨的1/3,其配筋的长度不小于2.0m,而且每一个转角要配备7根以上、钢筋与与钢筋之间的距离在1m以内的放射筋,以保证板角应力效应。这样一来,混凝土楼板所出现的裂缝的应力和放射筋相适应,减少了裂缝的出现。
(5)在建筑施工时,在事先铺设PVC管的时候要配备稳定的支架,这样可以谨防这些管线给混凝土楼板带来的不利影响,两根电线的PVC管绝对不能交叉或者重叠设置,确实无法避免交叉时,为了避免大量的管线交叉而降低混凝土楼板的厚度,要在交叉的位置配备专业的塑料电线接线盒,而且要在预埋的电线管上方设立钢筋网片。
2.设计中建筑工程温度裂缝的预防措施
建筑工程墙体出现温度裂缝的原因一般是因为面板本身受到阳光的长期照射后,建筑工程的墙体温度要远远低于屋面板的温度,据统计,夏季一般墙体温度仅是屋面板温度的一半;同时,即便温度上没有差别,墙体砖砌体的膨胀系数也仅为屋面板混凝土的一半,所以墙体的形状改变程度要远远低于屋顶板膨胀的变形程度,这种不同步的形状改变,必然会对房屋墙体产生比较强的水平移动力,从而减少屋面和墙体的衔接面。如果离心力比墙体的强度大的时候,建筑工程的墙体就会出现诸如水平、垂直或者斜裂等走向不同的裂缝。如果房屋的地平面是长方形,那么建筑工程最边上第一个开间的承重墙所承受的温度应力最为突出,所以,墙体也最容易产生裂缝,而且也最为严重。所以,一般房屋两头的墙体产生的温度裂缝最为严重,中间部分较轻;有阳光照射的地方最为严重,没有照射的地方就比较轻。所以,温度裂缝经常存在于砖混结构的建筑房屋上。鉴于建筑房屋裂缝有可能产生的巨大潜在危害,所以应采取以下措施降低危害:
(1)在进行房屋设计的时候,要尽量合理设计房屋的高度,使房屋整体的标高最大可能的一致。如果是错层的建筑工程,在错层位置的纵墙和横墙的交汇处设置墙体构造柱。
(2)为了防止出现由于温度而引起的裂缝,其最好的处置措施就是设置圈梁。因为构造柱和圈梁配合使用,各个方向的墙体都得到了横向与竖向的制约,这样一来,四个方向上的墙体相互连接成了一个类似箱形的稳定性结构。从而通过改变房屋墙体的受力方向和能力,降低了房屋墙体的裂缝情况的发生几率。为防止应力集中效应,在建筑工程设计的过程中,不要使用半圈梁。建筑工程其他各层设置圈梁的时候也要符合相关要求。
(3)建筑工程结构抵抗温度裂缝有效方法之一是选取微膨胀混凝土。如果这种混凝土的材料配比适当,养护工作到位,微膨胀混凝土的选取可降低房屋屋面板出现因为温度差异而引起的裂缝。另外,在建筑工程设计时,超长建筑的混凝土尽量不要选取添加微膨胀剂。
(4) 建筑工程砌体砂浆的强度越高,则砌体的抗托、抗剪的能力就越强,反之则越弱。所以,要加强砌体抵御裂缝温度效应、降低温度裂缝的发生几率,就要尽可能提高房屋顶层砂浆的强度。房屋屋顶砌体的砂浆强度不能低于M5.0,砖强度也不应该低于MUIO,而且砖砌体得厚度要不小于240mm。
(5)因为减小建筑工程屋盖与建筑工程墙体的温差是减低温度裂缝的前提条件。所以,在进行建筑工程屋面设计的时候,一定要采取类似设置架空层等相应的屋面隔热保温办法。
3.在建筑工程裂缝控制设计中的钢纤维混凝土应用
在设计建筑工程结构时,计算钢筋混凝土梁有可能产生的裂缝宽度时,往往会出现其裂缝宽度不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这些可以通过许多方式来解决,诸如加强混凝土的强度、提高截面的大小、缩短钢筋直径、扩大钢筋截面的大小等等。运用以上这些措施一般就可以使裂缝的宽度合乎设计的要求。然而因为一些特殊的情形下,以上这些措施满足不了需要,特别是因为原来建筑工程、建筑结构的制约绝对不能选取这些方式。
三、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与设计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能反馈给设计者非常多的实际信息,以利于及时调整整体设计方案;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指导性能够非常准确地得到落实。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人员到建筑施工现场,可以了解具体的、实际的施工工艺及存在的与建筑工程设计相悖的实际问题,能不断积累经验,提高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斌,张建政。浅析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裂缝问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6).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筑设计方法发展
引言
水利建筑本身作为一门跨专业的学科,工程往往由水利工程师担当设计,故使用功能、耐久年限等一般不会有大的问题,但不少水利工程师由于缺乏足够的建筑学知识和艺术训练,往往只注重功能的需求而甚少涉及建筑艺术和美观的需要,做有建筑艺术化、环境景观化的水利工程设计力不从心,使得大部分水利建筑给人们的印象都是粗老笨重的钢筋混凝土形象。而建筑艺术创作设计属建筑学理论范畴,但建筑师往往因缺乏水利专业技术知识和对农村水利工程环境的了解,无法胜任水利建筑的设计。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水利建筑越来越多地开始注意视觉效果,很多水利建筑还与旅游景点相结合,成为旅游景观的一部分。南京地区有很多老“三边”水利工程,基本上没有非工程的措施和可持续发展的资源配置,更无力考虑建筑艺术、生态环境等问题,随着水利事业的不断进步.发展与布局矛盾日益突出,管理单位纷纷提出申请,要求进行改造和调整。因此,创造条件进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兼顾、综合治理,实现“以人为本,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新发展战略,以适应当今社会对水利发展的要求,高质量地进行水利工程建筑设计已势在必行。
一、水利工程建筑艺术创作设计方法
水利工程建筑艺术创作设计的几个关键为:
1.1总平面设计水利建筑总平面设计一般包括水利工程主体建筑物和其他配套设施的总平面布局,主体建筑物一般包括闸、坝、泵站等,配套设施包括管理用房、生活用房、绿化、活动场地等。以泵站为例进行总平面设计,泵站枢纽一般包括的建筑物有:泵房、配电房、办公楼以及职工宿舍、食堂、车库、锅炉房、大门传达室等附属建筑。过去的总体设计中,往往只做水工工程位置图,而不做配套建筑和环境总体规划设计的传统设计模式,这样缺少了对建筑的合理布局和对环境的规划,总图往往有大片位置无设计内容,对这一大片空白区建设单位对其的使用和建设存在普遍的盲目性和无序性。我们调整了过去老的设计模式,详细规划和建筑环境设计环节,基于水利建筑一般坐落在城市边缘或离城市较远,常与风景区结合等特点,水利建筑的总平面设计不仅要满足基本的使用要求,做到功能分区布局合理,内部交通流线简洁、顺畅、有序,建筑物之间联系方便,减少不同使用功能之间的交叉干扰,而且应注重环境设计,考虑设计绿化、休息空间.职工体育运动场地等,丰富整体空间造型。同时各个建筑物也有集中和分散各种布置方式,各有其优点,具体采用哪一种布置方式,则应因地制宜,根据具体环境而定,或突出建筑,或强调环境。
1.2建筑平面设计同总平面设计类似,一般水工建筑物的设计程序首先是由水工专业、水机专业、电气专业等提出专业设备布置要求,然后由水工专业和建筑专业共同确定水工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形式,建筑专业主要把握建筑在总图布置中与交通的关系,建筑物本身在建筑防火、使用尺度、安全性、内部交通关系等方面是否满足规范以及使用需要。
同时建筑设计人员应积极发挥主动性,考虑建筑空间的有效使用和综合利用。
水工建筑有其固有的特点,其结构的布局是按水工设计规范,满足水力条件和机泵设备安装的要求,在与建筑专业的配合上,需要多方面、多回合的商讨,才能相互协调。几年来,从多项工程的设计中我们体会到,水工结构与建筑艺术的配合过程,是一种磨合和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过程。水工设计不仅为水利建筑艺术化创作设计提供了技术保障,更是为营造新型的景观水利、城市化水利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水工与建筑设计巧妙结合,可达到减少投资,优化设计,美化环境多重目的。做好水利工程建筑艺术创作设计,树立创新意识,对设计思想的发展非常重要。只有大胆探索,勇于尝试,才能创造出一流品质的现代化水利工程。
1.3建筑造型设计建筑造型的设计往往反映一幢建筑的性格特征:或粗犷豪放,不拘一格,或温文尔雅,小家碧玉;或强调现代高科技韵味,或注重历史文脉,运用符号、象征等手法表现一种文化底蕴。总之一幢或一组建筑所表现出来的性格,应与它所处的具体环境相协调,而不是靠在设计时凭空想象,或单纯为追随某种所谓“时尚”而臆造出来的东西。同时,即便是在一个整体环境下的一组建筑之间,由于体量的不同,各个建筑物也存在着性格上的个体差异,而这种差异是存在于统一性之中的。如:泵房一般平面为简单的矩型,高度较高,体量较大,这是它的体量本身所表现出来的性格就是大度豪迈。对于这类建筑,由于其本身不可能像公共建筑一样有什么大的形体上的组合、对比关系,设计中要注意“粗中有细”,尽量利用其本身大的体量,通过开窗方式、墙面与柱子关系的进退等手法丰富其细部,以使其看起来不那么单调。如泵房配电房毗邻设计,还可利用与其靠在一起的配电房,使泵房体量作为形体组合的一部分,泵房、配电房一并考虑,以取得形体对比较丰富的组合效果。
对于像启闭机房加两侧桥头堡类的建筑,由于机房本身一般长度较长,有时可达到几百米,设计中应充分运用“韵律”的造型手段,使每跨作为一个造型因素,形成一系列有节奏、韵律的线性体量。桥头堡作为端部的收尾,则形成类似交响曲尾部的,较高的体量同时成为整个工程的标志性建筑,达到令人过目不忘的效果。至于建筑具体的风格是采用现代风格还是仿古甚至所谓欧陆式,一方面多多少少要受到一些流行因素和建设单位喜好的影响,更主要的则是建筑设计师要根据当地的地理、人文环境设计出因时、因地,与环境相宜的建筑。总之,建筑风格的确定,事关整个水利工程外观表现成败的关键,所以提倡建筑师在设计之前一定要到现场实地考察一下,精心揣摩,想象一下工程建成后的实际效果。
1.4建筑材料建筑的颜色和质感取决于所用材料,同时也同建筑的造型设计息息相关。由于水工建筑多处在野外.所以抗风性和耐脏性成为比较突出的问题。抗风性主要表现在所选门窗能否承受超常的风荷载.耐脏性问题则要求在建筑表面装饰材料的选材上,尽量选用耐脏性较好,不易积土,耐于水冲刷的材料,如饰面砖、石材、优质外墙漆、铝塑板等。另外为表现水利建筑的特点,在颜色的运用上常用蓝色、白色等冷色系,但不可一概而论,有时暖色系的运用,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一、施工组织设计与预算定额关系
建筑工程预算定额是反映建筑工程实体施工过程每一分项工程或每一结构构件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的消耗标准。它是施工图预算、工程承包合同价和工程决算价格计算的重要依据,也是确定工程造价的主要依据之一。而预算定额是在正常的施工条件下,以目前多数施工企业机械装备程度、合理的施工工期、施工工艺、劳动组织为基础编制的每一分项目工程的消耗量。但项目施工中有些特殊情况,即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不一定与预算定额规定的模式一致,正如目前在预算定额中规定“……依据施工组织设计确定”等内容。例如湖北省土建工程预算定额中,关于人工土石方工程量计算规则规定:
(1)人工挖基糟、挖基坑、挖土方,需放坡或支挡土板等按施工组织设计规定计算,如无规定时,按定额规定计算;
(2)基础工程施工需要增加的工作面,按施工组织设计规定计算,如无规定,按定额规定计算;
(3)土石方运输工作量计算,如施工组织设计规定有运距,按该运距考虑,如无规定则按定额规定计算等等。这就明确了施工组织设计在工程预、决算中的合法性。
二、施工组织设计与工程造价的关系
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与其工程造价有着密切的关系。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内容有:工程概况和施工条件分析、主要工程的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平面图。其中“施工方案”的确定,如:施工机械的选择水平运输和垂直运输方法的选择、主体结构的施工工艺等等,均直接影响着工程预、决算价格变化。在保证工程质量和满足工期的前提下,优化施工方案是控制和降低工程造价的重要措施。
三、重视施工组织设计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需要
实际工作中,无施工组织设计常常引起工程决算的经济纠纷;施工组织设计流于形式或者虽有施工组织设计,但对其中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未进行严格审查、监督,同样也会引起经济纠纷。在投资来源发生变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激烈竞争中,施工组织设计不仅是组织施工、指导生产的文件,而且是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内容。因此,应重视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审查工作。
1、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应与预算定额相结合
预算定额具有“整体上的通用性和个体上的不融合性”的特性,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应熟悉和掌握预算定额并与预算定额相结合。具体做法是:
(1)熟悉预算定额采用的施工方法。预算定额分部工程说明中,通常明确规定了采用的施工方法,对于那些预算定额中提到“……应当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规定计算”的内容,应注意其施工方法和现场条件等内容的设计。
(2)熟悉预算定额规定的工程量计算规则。预算定额每一个分部工程通常明确规定了工程量计算规则,而有些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计算和施工方法直接有关。因此,施工组织设计中对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和相关的工程内容应有明确的规定,便于直接套定额或调整换算后套定额。
(3)掌握预算定额中有条件限制执行的项目。如:材料二次搬运费在“其他直接费”中已作了综合考虑,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列场内二次材料搬运费;预制构件运输定额一般要求从堆放地点至安装地点一步到位,也不允许取材料二次搬运费。但是,确因施工场地狭窄、地形限制必须二次搬运时,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给予部署,并得到业主认可才能计算。
(4)重视特殊工程的机械配备。对于特殊形体的工程,其机械配备超过了定额规定的范围时,应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对于那些结构形体并不特殊,但由于地形、地质、水文条件等特殊情况,超过了定额规定的机械类型和功能时,也应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2、施工图预算的编制应与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同步
施工图预算是指按照特定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完成项目施工所需的预算价格,而施工组织设计主要指为完成该项目施工而确定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一旦某施工方法有变更,则施工图预算相应部分的价格也应随之调整。如地基土方处理时,施工组织设计因地下水位线需设置泵、井等进行排水、降水,施工图预算中应列出相应的预算量、价。又如施工组织设计考虑了整体安全防护,则施工图预算中,也应计算相应的内容。总之,施工方案的变动会影响到施工图预算价格的变化,因此,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与施工图预算应同步进行,以利于控制工程造价。
一般说来,通过施工组织设计可以看到对施工全过程的安排。因此,施工企业应重视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工作;项目业主应当重视施工组织设计的评审、监督。
关键词:电器节能民用建筑施工与设计
引言
能源问题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能源短缺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建筑中的节能设计已得到充分重视,做到合理使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能源的节约提供了保障。民用建筑是建筑的耗电大户,近几年民用建筑电气节能的重要意义已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
建筑电气节能应坚持的三个原则是:①满足建筑物的功能。②考虑实际经济效益。③节省无谓消耗的能量。因此,节能措施也应贯彻实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原则。
照明节能设计就是在保证不降低作业面视觉要求、不降低照明质量的前提下,力求减少照明系统中光能的损失,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光能,通常的相应节能措施有以下几种。
1高效节能光源的选用
应合理选择灯具的配光,以提高利用系统。设计时办公室主张采用T8或T5稀士三基色荧光灯管。这是由于T8或T5灯管具有更高的显色指数和光效,光衰小、寿命长、用汞量少,更符合节能、环保要求。门厅、走廊等场所采用紧凑型荧光灯替代以往的白炽灯,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2高效节能照明灯具的选用
灯具按光通量在上下空间分布比例分为五类:直接型、半直接型、全漫射型、半间接型和间接型。①灯具的结构应便于安装、维护和更换光源。一般办公区优先选用直接式灯具,在有吊顶的办公场所优先选用高光效格栅灯具。②合理选择灯具的配光。
3高效节能电器附件的选用
3.1使用节能电感镇流器和电子镇流器
推广使用低能耗性能优的光源用电附件,如电子镇流器、节能型电感镇流器、电子触发器以及电子变压器等。一般电感式镇流器自身能耗为光源的10%-15%,而电子镇流器本身能耗极低,并且有恒功率输出的特点。
对于一体化节能灯和单端小功率荧光灯(功率不大于25W),由于对它们的谐波要求、异常保护功能以及预热要求均比较低,应优选电子镇流器。对于25W~65W的直管荧光灯,优选节能型电感镇流器。
3.2实行单灯电容补偿
灯具单灯补偿就是在每套灯具上并联一个电容器进行补偿,将荧光灯、气体放射灯功率因数均提高到0.9以上,这样既能减少电路无功功率,又能降低线损和电压损耗,同时由于线路电流的降低,还可以减小导线的截面面积。
4其他照明节电措施
4.1充分利用自然光,节省照明用电是照明节能的重要途径之一。
4.2GB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规定了各种场所的照度标准、视觉要求、照明功率密度等。
4.3改进灯具控制方式。
4.4选择合理的照度和功率密度值。新修订的GB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规定了一般照明照度的标准值,局部照明应按该场所一般照明照度值的1倍~3倍选取。
4.5减少供电线路上的损耗,照明配电箱应靠近照明负荷中心且便于维护的位置。
4.6灯具布置及回路控制的节能设计。
在民用建筑场所内使用的多为单相电感性负荷,因其自身功率因数较低,在电网中滞后无功功率的比重较大。为保证降低电网中的无功功率,提高功率因数,保证有功功率的充分利用,提高系统的供电效率和电压质量,减少线路损耗,降低配电线路的成本,节约电能,通常在低压供配电系统中装设电容器无功补偿装置。
无功自动补偿按性质分为三相电容自动补偿和分相电容自动补偿。三相电容自动补偿适用于三相负载平衡的供配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