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散文摘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有把伞撑着。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不过那—块土地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裙边扫一扫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吧。
2、《提醒愉悦》:简言之,愉悦就是没有痛苦的时刻。他出现的频率并不比咱们想象的少,人们常常只是在愉悦的金马车驶过去很远时,捡起地上的金鬃毛说,原来我见过它。人们钟爱会为愉悦的标本,却忽略了愉悦披着露水散发清香的时刻。那时候咱们往往步履匆匆,瞻前顾后,不知在忙些什么。世上有人预报台风,有人预报蝗虫,有人预报瘟疫,有人预报地震,却没有人预报愉悦。
3、母爱也是文学和音乐的永恒主题。文人以母爱为题,写出的文章便滋润蕴籍;乐师以母爱为题,弹奏的曲调便清柔幽美,余韵绵绵。想起了母亲,志向消沉就会化为意气风发;想起了母亲,虚度年华就会化为豪情万丈;想起了母亲,羁旅漂泊的游子就会萌发起回家的心愿;想起了母亲,彷徨无依的心灵就找到了栖息的家园。
4、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5、树正在长成新叶,好像某事呼之欲出,初绽的嫩芽悄然绽放,点点新绿恰似某种幽怨。是否它们再获新生,咱们却颓然老去。不,它们也会死亡,它们簇然一新,年年如是的把戏,正被刻写在树的年轮上。永不静歇的树丛依然摇曳,在成熟稠密的年年五月,去年已死,它们似乎在诉说,开始重生,重生,重生。
6、谁说秋天就代表着凄苦寓意着凋零?秋天是美好的,生命是顽强的,人类的勤劳自强更是可歌可泣,即使萧瑟秋风也无法扼杀掉人们对新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为了季节的丰硕,为了更幸福的生活,一代又一代的农人前仆后继,苦点累点又算得了什么了?秋天也许会老,会逝去,但生命将涅磐,希望永远都在,灿烂的日子一天胜过一天。
7、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雨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在海峡的船上,清明这季雨。雨是女性,应该最富于感性。雨气空蒙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点薄荷的香味。浓的时候,竟发出草和树沐发后特有的淡淡土腥气,也许那竟是蚯蚓和蜗牛的腥气吧,毕竟是惊蛰了啊,也许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许古中国层层叠叠的记忆皆蠢蠢而蠕,也许是植物的潜意识和梦吧,那腥气。
8、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一个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朵漂浮的白云。
9、风从水上走过,留下粼粼波纹;骆驼人沙漠上走过,留下深深的脚印;哨鸽从天空飞过,留下串串欢韵;岁月从树林穿过,留下圈圈年轮。啊,朋友,我们从时代的舞台走过,将给社会留下些什么?花从春走过,留下缕缕花香;叶从夏走过,留下片片荫凉;风从秋走过,留下阵阵金浪;雪从冬走过,留下种种希望。啊,朋友,我们从人生的四季走过,将给人生留下些什么。
10、既然目标是遥远的地平线,就该多一些冷静和从容。秋天的累累硕果全靠春天的辛勤播种;成为大海的一脉热血,全靠小溪日夜不停地奔涌。也许,付出了汗水,不必须能收获那个日渐成熟的梦;也许,洒下了热血,并不必须拥有那片火红的风景;也许,黑暗中的苦苦挣扎,并不必须迎来灿烂的黎明……。可我并不一味伤感。尽管默默地耕耘,还未听到性命的回声,但钟爱性命的我,必须会赢。
11、读书人的命运在外人看来是崇高的,在读书人自我看来是凄凉的,在某些有权位的人看来,读书是消遣,消遣就可有可无,有所谓也无所谓。因此,只有读书人自我才能体会其中的甘苦。
12、像阳光一样的人,像阳光一样的事,像阳光一样的爱,像阳光一样的慈悲,世界上遍地都是。一声温暖的问候,一个甜甜的微笑,一句简单的祝福,一回小小的帮助,一次善意的举动,无不是我们生命的阳光。我们何不把它们收藏起来,让它照耀我们的人生路,温暖我们需要温暖的内心?心底的阳光多了,自己就是个太阳,还有什么风雨大到能够浇灭太阳?
13、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14、衣袂在肆意的享受中变得零乱,像收拾不起的心情。将清愁抛洒,在风中飘起落下,凝聚成一张洁白的纸,呼唤童稚的回声,留下轻重的折痕,幻化成一只纸飞机,在风做道路的时光隧道中飞啊飞。空中划过的弯曲的弧线,是笑容、哭泣还有未做完的梦。当纸飞机一圈圈地滑行时,思绪也在一个个延续曾经的温度中畅游。飞机在缓缓的落下时,记忆便在波光中被揉碎了,而藏在风里心愿还在做着余音袅袅的怅惘。
15、生命,也许是宇宙之间唯一应该受到崇拜的因素。生命的孕育、诞生和显示本质是一种无比激动人心的过程。生命像音乐和画面一样暗自挟带着一种命定的声调或血色,当它遇到大潮的袭卷,当它听到号角的催促时,它会顿时抖擞,露出本质的绚烂和激昂。当然,这本质更可能是卑污、懦弱、乏味的;它的主人并无选择的可能。
16、有人不择手段地沽名钓誉,结果名声扫地;雷锋做好事从不留名,却享誉神州;有人要写长留世上的文字,结果速被遗忘;鲁迅惟愿文章速朽,却光耀千古。问天下文章几篇能留住 繁星满天,只取一勾新月。有人千方百计地追求长命,结果生命平庸。王勃英年早逝,却留下千古绝唱。问世上几人声名传天下 恒河沙数,惟有钻石闪光。问古往今来几人垂青史 大浪淘沙,只剩些许真金。
17、越走,视野越宽;越走,越靠近了你的胸膛。我似乎听到了你磅礴的心跳,那么高亢有力,那么的款款深情。我知道,此刻,你沉甸甸的结晶一定高挂枝头,犹如家书捷报,连连串串都写着激动的喜讯,颗颗粒粒震撼着人的心灵。也许,唯有知晓你的农家汉子,才能真正懂得高高渲染所赋予的厚重涵义。
1、走过许多寂寞的往日,聆听往日里的寂寞,寂寞并非像转说中演绎的那样的可怕,想无孔不入的魔鬼,更不像那些百无聊赖的人描摹的心情与梦都无处停放,孤寂的没有心魂和自己,荒芜到了颓废的顶端,简直无法比喻和形容那种无法慰藉的疯端。
2、走过那么多的路,遇见形形**的人,才发现世界上的人好坏各一半,你会遇到对你微笑或给你帮助的好人,也会遇见无聊甚至小偷的坏人时间推移,你也会发现人心难测,彼此之间是有隔阂的,惟有那些曾经一起奋斗,一起成长的人才最真,而有些人看似亲密无间,一旦触及本身利益就变得陌生的可怕时光可以带走很多东西,唯有最真的那份友谊距离无法阻断,时光也无法冲淡。
3、纵算水尽山穷,叶落成空,那老去的年华依旧可以风姿万种。纵算岁月朦胧,天涯西东,依然可以觅寻当年遗落的影踪。忽然间红尘梦醒,又是一场盛宴散去。将万千心事寄放天涯的年龄早已过去,那份年少时的冲动,也被岁月消磨得荡然无存。早已擦肩而过的何必追忆,反反复复,终究还是和昨天告了别。
(来源:文章屋网 )
这是一句网络语言,比较常见于网络上的一些个性签名,网络短音乐、网上小视频制作、以及一些散文摘抄等。句子带一些古风的味道,对于一些古风爱好者颇受欢迎。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以简洁生动的形式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偏爱,发展神速。
网络上冒出的新词汇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生命力,如果那些充满活力的网络语言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广大网友就可以接受。网络语言的出现、传播主要依存于网络人群,还有为数不少的手机用户。
(来源:文章屋网 )
1.营造自主、投入、清醒的阅读氛围。
每个身心发展正常的学生,都有与生俱来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并非难事,问题是绝大部分的初中学生只是把课外阅读当做一种消遣调剂,而有一部分的教师、家长把课外阅读看做提高考分的一种手段,这样的阅读就难以发挥书本应有的作用,体现出阅读的力量。相反,有时还可能对学生“作为人的清醒的意识造成遮蔽”,“可能伤害学生的学习意愿和健康成长”。这种阅读就成了一种有害的阅读。因此,必须注意为学生的课外阅读营造一种自主、投入、清醒的氛围。
在实践中,笔者发现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地点,让学生初尝自主阅读的乐趣,感受阅读的魅力这一环节非常重要。我们可以抓住学生对机械的抄写、无聊的练习深恶痛绝这一心理,在经过必要的准备以后,尝试在本该进行的语文训练或考试中宣布到阅览室去读自己喜欢的书,请要求学生把感兴趣的内容摘抄下来,想想自己为什么要摘抄这些内容。事实上笔者的这一步已经让所有的学生都喜出望外,他们十分珍惜这节不同寻常的课,选择自己爱看的书后,个个都像饿汉一样扑在书上,边看边想,边记边抄。课后,笔者还组织学生把摘抄的内容在班级的黑板报上展览出来,供同学在课余时间中互相欣赏,口头点评。这样,学生在自己阅读时,评点他人的摘抄时,动口、动手,又动脑。在这样的氛围下,坚持一段时间以后,不仅要读书的学生学有收获,而且原来读书兴趣不浓的同学也受到了熏陶和感染,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再一味地附和别人的见解,而是经过自己的思考,有了独到的看法,初步具有批评的意识。这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来说是一种可喜的变化。理性能够使学生辨别是非与真伪,独立会让他们的思想更自由。
2.推荐书目,使课外阅读教学循序渐进。
当今社会,文如海,书如山。一个人“在势固不能尽读,在理也不必尽读”。特别是青少年学生,更应审慎地选择读物。亚瑟·李在《给一位爱好读书的孩子的信》中说:“你最好尽可能选些能震撼你心弦的高贵作品来读,这种作品对于你心灵的激荡,才有真正的好处。”
在课外读物的推荐上,教师应坚持两条基本的原则,即经典性与前沿性。对于经典性的作品,要选适合学生阅读的最基本的篇目,这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基本保证。划定的这些作品,要让学生原汁原味地去阅读,可以用“注释引导”的方式扫除学生读文过程中的障碍,帮助学生阅读,而不应该“改编删译”后让学生阅读。因为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过程,不仅是吸取精华的过程,也是鉴别、欣赏的过程。对于前沿性的作品,教师要精挑细选,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和积极的指导,使学生既能把握时展的脉搏,又不至于在浩瀚的书海中迷失方向。
具体而言,向七年级的学生可推荐以童话、寓言、神话、故事为主的读物:对八年级的学生推荐以青年修养、理想情操、名人传记、科普读物为主的读物;向九年级的学生可推荐以中外名著为主的读物。如本学年,笔者向七年级的学生推荐了以下书目:《木偶奇遇记》、《安徒生童话选》、《西游记》、《福尔摩斯探案集》、《鲁宾逊漂流记》、《爱的教育》、《谁动了我的奶酪》、《哈利波特》、《上下五千年》、《读者文摘》、《故事大王》;向八年级的学生推荐以下书目:《唐诗选》、《宋词选》、《余光中诗选》、《走近袁隆平》,《鲁迅作品精选》、《少年天子》、《中华散文百年精华》、《射雕英雄传》、《老人与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希腊的神话和传说》、《名人传》;向九年级的学生推荐以下书目:《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堂吉诃德》、《巴黎圣母院》、《泰戈尔诗选》、《普希金诗选》、《莎士比亚悲剧四种》。
3.进行阅读方法指导。
每学期伊始,我并不急于讲授新知,而是立足于长远,向学生展示自己和过去学生的“语言积累本”,望着一本本精美而又充满个性的积累本,学生们个个神采飞扬,羡慕之情油然而生,都想拥有一本自己的积累本。此时,让学生建立自己的“语言积累本”已经是水到渠成,良好的积累意识和习惯便在学生的心中开始扎根。开学第一天,我们的阅读之旅便启程了。我给每位学生发放假期准备的一些读物。如一年级新生,我为他们准备的是学生熟悉的儿歌、古诗、汉语拼音情境歌:《国旗》《拍手歌》《上学校》《静夜思》等,我带领学生一边学习课本知识,一边学习自编的小册子。学会的生字积累在“语言积累本”上,不会写的字,也可以请家长帮忙书写。对于识字较困难的学生,我采用歌诀渗透,帮助他们记忆。如“黄”字:“共字分开手,由字坐当中。”如“夜”字的歌诀:“一点一横长,左下单人旁,右下有个夕,再加一捺要拉长。”歌诀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对歌诀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学起来轻松有趣。学生的识字量大大增加,一年级结束时,学生平均识字2000个左右,相当于三年级学生的识字量,为以后的阅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初次品尝到了阅读识字的快乐,养成了注意积累、善于积累的好习惯。
二、 指明途径,拓宽积累渠道
1. 在扩展阅读中积累语言。作为语文教师,有责任,也有必要指导学生在扩展阅读中积累语言,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语言仓库。可以以教材为点,以课文为“经”,以优秀课外读物为“纬”,引导学生运用读书方法,从而构建“经纬”交错的阅读网络。例如: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就可以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一书;学了《海底世界》一课,可以推荐《海洋》一书;学习了《蟋蟀的住宅》,激发学生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学习《渔夫的故事》一文,激发学生阅读古代阿拉伯著名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等等。教师既要有目的地向学生推荐读物,更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运用于课内,促进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当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与教材配套的课外读物,便于学生迁移自学,是阅读的好材料;可以订阅少儿刊报,如《儿童文学》《儿童时代》等;可以结合学校开展的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借阅;可以与家长沟通,鼓励购买《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及各类故事书等。再次是开展学生喜爱的课外阅读活动。如开展“名著交流会”“手抄报竞赛”“班级赛诗会”等活动。既检查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又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这也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2. 在影视节目中积累语言。如今的影视节目少儿节目中有许多语言具有形象性、趣味性的特点。如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中的“大风车”、动画片中的《蓝猫淘气三千问》、《喜羊羊与灰太狼》、《猫和老鼠》等,都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节目,我不反对学生观看动画片,但要求学生在观赏过程中,积累优美的词汇和有趣的语言。新闻联播的语言规范,简明、得体;电视散文图文并茂,意境优美;走进科学奥妙无穷,令人回味。收看这些节目时碰到新词妙句,学生随时摘记。
3. 在观察生活中积累语言。
学习语言只有同绚丽多彩的生活联系起来,学生的语言才会富有鲜活的灵性。平时,我就经常鼓励学生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做生活的有心人。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留意手机短信、春节对联、颁奖词、歇后语及精妙的广告词、精炼的标语和一些幽默诙谐的群众语言,随时记录在生活笔记本上。同时,让学生去观赏日落余辉、小桥流水,去捕捉农村、城市那欣欣向荣的镜头,拓宽学生视野。当学生耳闻目睹到与自已生活相关的文字时,便会把已有的语言材料进行选择、重组,活化为自己的语言。
三、 渗透方法,落实积累效果
1. 诵读法。诵读比简单的朗读更有助于从作品的声律气韵入手,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这一方法有助于培养记忆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助于积累素材、培养语感。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有选择地尽量多背,并把小学应背诵的80首古诗落在实处。此外,我还根据现有教材,增加了一些诗文或优美片段,定时发放给学生,鼓励学生熟读背诵。结合我校开展的古诗词考级活动,每学期我要求学生必背古诗词60首,记忆力好的学生能背一百多首。不论是课本,还是课外书,我都要求学生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进行口头填空,体会词语运用的精妙,这是学习语言的好方法。
2. 摘记法。摘抄,是伴随阅读的重要积累方法。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画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及时丰富语言词库,为表达和写作做好充实的资源储备。我引导学生平时一有空就拿出摘记本看一看,读一读,利用早读时间推荐摘记认真的同学,朗读自己的摘记内容。对于班中摘记特别认真、兴趣特别浓厚的同学,我还指导他们把摘记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以便查看。每学期每个学生最少都会有两本厚厚的积累本。通过摘记,学生们形成了自主积累语言的好习惯,很多学生在作文或者平时的交际中都能很自然地运用摘记的内容,提升了学生的鉴赏和审美能力。
四、 鼓励运用,提高积累实效
关键词:“语文味” ;丰富多彩的活动;诗意美感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3-030-1
按理说,学生在各门功课中最不应该感到乏味的应该就是语文了,然而实际情况恰恰相反,现在学生感到最无聊乏味的就是语文课。他们在语文课堂上不是让老师牵着鼻子走讲到哪里就把课本翻到哪里,就是随着自己的性子想听就听,不想听就“神游”一会,管你老师唾沫横飞,天花乱坠。究其原因,还是语文课堂失去了本应该具有的浓浓的“语文味”,让学生感悟不到语文的魅力。对此,笔者针对这种现状,深入研究,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做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用严谨细致的态度增添“语文味”
许多经验教训证明: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还是生活,都需要一种严谨细致的态度,才能有所成就。在语文课堂上,“语文味”的体现还是要求语文老师特具严谨细致的态度,让语文课在浓浓的语文学科特殊味道中浸润、发酵,散发芬芳。
严谨细致的态度应该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特别的氛围。在课堂导语设计中,我们应该精益求精,力求科学严谨。例如我们在学习孙犁的散文名篇《黄鹂》时先展示黄鹂插图以及其文字说明,让学生能够细致认识黄鹂,然后再切入古诗词中黄鹂的形象,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既兴致盎然又学到了科学知识。在课堂提问环节,我们更加不能够不经过设计就匆忙上阵,让学生不明就里,不知道问题的关键在什么地方。同样是问题,我们可以有许多种不一样的问法,那么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问法呢?当然是经过精心设计后提炼出来的最精当最切中要害的一种问法。让学生易思考好回答,才是问题的关键。
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无论是人格上,学习方法上,对我们学生都要十分重视用严谨细致的态度去培养他们,还要努力从多方面去积极引导,从点点滴滴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尤其要指出的是,培养习惯,正面引导非常重要,语文老师率先垂范,让学生在老师严谨细致的态度感召下形成自己的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我相信,在我们老师严谨细致的态度引导下,“语文味”必将回归语文课堂,让师生在课堂享受语文课浓浓的“语文味”。
二、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增添“语文味”
我们知道,语文就是语言文字的艺术,而语文教学语言的生动性是对语文教师的要求。我们老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表达时就更应该富有情趣,善于使用一些成语、典故、比喻和穿插一些风趣睿智的话,以增添教学语言的感染力和情感色彩。语文教师就应该善于形容、比拟,绘声绘色,充分发挥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感,以唤起学生的思想,促使他们去想象,使学生容易理解学习的内容。生动活泼的语言,是最令人深省、最能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语言,语文教师如能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就能使语言充满魅力、富有启发性,就能启迪学生的思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就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动脑去思考、动眼去观察、动口去表述,学会写作,从中获得知识。
我们在学习《听听那冷雨》的时候,读到这样一段“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雨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在海峡的船上,清明这季雨……”我们应该特别动情特别有味道地吟诵,才能够让学生体味一种空蒙而迷幻朦胧的意境。这样,我们通过生动活泼的语言增添了“语文味”,“语文味”必将紧紧笼罩在语文老师周围,散发浓浓的香味。
三、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增添“语文味”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活动是增添语文课堂“语文味”的关键所在。语文课的活动可以是诵读,可以合作交流,可以辩论,还可以比赛拿积分,我们老师在课堂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把常态的某个教学环节设计成一个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堂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去求知、去探究、去发现、去创造,这样学生就可以在一种自发而强烈的学习欲望驱使下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那么,我们在语文课堂上采取什么样的活动形式是不是有讲究?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常见的分角色、改编成话剧等等形式在此就不一一赘述,笔者在实践中使用了循环比拼赛的方法取得良好的效果,让学生兴味盎然,教学效果显著。
[摘要]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合理地规划,科学地安排,彻底地落实,不仅坚定了老师的信心,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从基础知识笔记化、阅读理解模式化、作文训练序列化三个方面,对中考语文模式化教学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中考 语文 模式化教学
年年岁岁学生相似,岁岁年年经验不同,一批批的学生展翅高飞,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的教学思考。关于语文中考,经验方法也是五彩纷呈。最基本的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立足教材,立足中考实际,密切关注相关信息,使初三语文的学习、复习紧跟最新形势。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把各种适合学生的经验方法落到实处,切实地将落实进行到底。
反思以往初三语文所取得点滴成绩,大概可以归纳为“三化”。
一、基础知识笔记化
大家都知道,基础知识的备考有两点很关键——积累和留心,就是自己在平时留心易混易错的词语读音及字形,并且把那些易错易混的词语读音及字形积累下来。但是,大部分同学在急躁情绪的影响下,往往觉得很难下手,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而“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我们就去帮助学生开了个好头。我们搜集了大量资料,将易混易错的字词即易考的成语(连同解释)按照首字母的先后顺序排列,整理好后,印发给学生,帮助学生建立了活页积累本,学生以我们整理的作为开头,再把平时自己留心到的易错易混字词及成语随时的填充进每类的活页中,积少成多,井然有序。这既稳定了学生的情绪,又增强了学生的信心,受到了很好的效果。另外,我们整理了一些如“成语误用例析”等的资料印发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并要求学生反复翻阅,加强记忆。
关于语病题,我们先做了一个前期工作,对语法的系统讲解,然后结合例子详细讲解病句的六大类型,并让学生把握病句诊断的方法,做题时,主要从结构入手,注意审读句子中易致病的部位——关键词(或短语),而不要单纯凭借语感来做题,这样即使句子的信息容量很大,也可以较快地发现病因。同时,我们也整理印发了一些带有例句分析的资料,以便学生随时查阅。标点符号题虽然有淡化的趋势,但我们依然为学生做了准备,以不变来应万变。语病和标点的相关原则,也一并整理在了积累本上,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语文复习最后阶段,不至于因为不知道再看些什么而慌了手脚。
二、阅读理解模式化
阅读是中考语文试题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较高的分值在中考中占据重要位置。在这一部分中,学生最易按照自己的个性理解去解读文章,从而丢分。所以,在这里,我们要求学生要有一些“求同思维”,只有顺着出题者的模式去思维,才能越来越靠近出题者的思维方式,才有利于我们的中考。因此,我们带领学生进行了阅读理解模式化训练。具体为:
1.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是我们复习的第一个重点。复习过程要步步为营,稳扎稳打,重点字词、虚词、背诵采用练习方式,以旧通新,归纳串联,牢固记忆。
文言实词的复习,我们注重根据语境推断,坚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学会推断词义、语境分析、结构分析、进行猜读、形训等技巧,评讲时,不仅要讲“是什么意思”,更要给学生示范“怎样推断实词词义”。关于文言文翻译,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做到逐字逐句落在实处,特别是那些关键词语要仔细斟酌才能落笔。训练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九字法,即“留、补、删、换、调、选、译、固、意译”的方法,明确知道哪些词可以照抄,哪些词必须准确的翻译,哪些内容需要补充上,甚至哪些词就是得分点。
2.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部分,学生总感到无从下手,得分较低;而复习起来也往往是事倍功半。我们认为,除去考生本身理解能力的个体差异外,要加强对学生现代文阅读技巧的指导,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分析。具体做法是:
(1)讲清文体特征,整体把握主旨。
(2)讲清各种手法,构建常见手法的知识体系。比如,人称表达,第一人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第二人称拟人化,互告抒情,更强烈感人,便于对话,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称,直接表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如。
(3)指导技巧,总结答题模式。例如,分析人物形象的回答模式:修饰语(人物的处境、品格、精神)+中心语(人物身份);表达技巧的回答模式是:运用了什么手法(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效果。
(4)分析题干内涵,明确大体方向,题干明确了答题范围、答题角度,同时也隐含了答题信息,给我们一定的解题指向。
(5)紧扣文本,组织答案,扣题意(审题)、重提取(题干对应的字句)、分表里(切分文本)、重条理(分条作答)。
三、作文训练序列化
中考作文在中考中占极大的比重,是所有功课中的所有题目力战份最多的一道题,可见,作文不能听天由命,最后复习不可忽视。在初一初二的时候,我们进行阅读课练习,也指导学生进行了美文摘抄,即使在初三如此紧张的氛围中,我们依然也在坚持落实着美文的阅读摘抄,这就为我们作文复习奠定了一个好的基础。
在具体复习实施过程中,我们不但注重文体的规范性,训练学生写规范的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等;还注重作文的审题立意,避免立意的严重失误;而且我们还进行了作文的序列化训练,即在某段时间内集中讲解训练作文的某个部分,为作文拟定一个好题目,为你的文章开一个好头,为你的作文接一个好尾,等等,集中训练,集中讲解。
一、“我”本无罪――阅读的意义
几乎每一个老师都知道,课外阅读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陶冶学生的性情、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其终身学习的习惯。在此,我想就社会、学校、家长、学生最关心的高考来谈谈阅读的“实用”意义。
1.课外阅读能训练思维、发展智力
智力是指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及思维能力,其中思维能力处于核心地位。
苏霍姆林斯基曾揭示出课外阅读与增强记忆力之间成正比关系。因为通过课外阅读对课内的有关知识进行了延伸,为课堂学习奠定了一定的智力背景。这时的识记就成为有理解的阅读,成为一种思维分析的过程,而不是死记硬背。而记忆力是智力的重要组成因素,是一切学习的必要前提和基础。记忆增强了,智力也就发展了。
而一个人在认真阅读时,实际上是在不停地思考、想象、判断、推理,既要理解词义、领悟语句的含义,又要细致地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认真地思索作者的观点立场,还要将新发现的知识与大脑里已有的知识或现实生活进行广泛的联系和比较。阅读中这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使阅读者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判断、推理能力等,都得到了全面的锻炼。
2.课外阅读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课外阅读能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干国祥老师认为“学生贫乏的只是阅读和思想,而不是生活。要讲生活的贫乏,没有谁比史铁生、张海迪更贫乏。阅读是写作的语言之源,也是写作的思想之源。心灵的丰富主要取决于阅读的丰富,而不是生活的多姿多彩。”[ 姜广平,干国祥,贺学根.新课程下的写作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3(30):16]阅读是汲取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可以弥补学生直接生活经验的不足。有了丰富的阅读积累,“活水”自然涌出,久而久之“其言皆若出自吾之口”“其意皆若出自吾之心”,他人的字词句篇、思想感情都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写起文章来也就能像史湘云一样锦心绣口。
课外阅读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教育家于漪认为:“朗读多了,优秀作品的语言、自己的口头语言,会相互沟通、融会渗透,时间久了,会在自己的写作在反映出来。”[ 于漪.苦战能过关[N].光明日报,1978,11(7)]他还认为,多读好文章,逐字逐句透彻理解、深入体会、反复揣摩,这对文章的立意大有教益。而张鸿苓说:“阅读对写作来说,是吸收、积累和借鉴,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促进写作能力的发展,还可以转化为写作能力。”[ 张鸿苓.语文教学方法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24]
学生长期、大量地阅读古今中外各种文体、不同立意的作品,自然会接触到许多种谋篇布局的方法,遣词造句、修辞方法,这使他们写作时有多种可供参考的模式,然后通过自身的尝试和不断地实践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二、“事”出有因――存在的问题
既然阅读对语文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什么校领导、家长还要对它下达“禁令”呢?因为当前的课外阅读的确存在一些不好的问题。
1.读什么?
2007年5月9日,《中国教育报》刊登了一份针对在校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报告,最受学生喜欢的书依次是科技科幻类读物、漫画、卡通读物。看看我们自己的学生,看的无非是些粗制滥造的武打言情小说、网络电脑游戏、写当代影视歌星、体坛明星之类的时尚杂志、幽默、卡通画册……几乎不见严肃读物的身影,带有浓厚的消遣休闲娱乐成分。汉代史学家刘向曾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长期阅读这些低层次的书会玷污学生的精神、残害他们的灵魂。
即使阅读的是经典名著,但有不少学生会选择看简缩版、影视版或连环画,极少有学生会抱着大部头的原著仔细研读。这种重图轻文的阅读倾向,会影响学生逻辑性思维的发展,文字阅读的缺失容易造成理解力、思考力的下降。
2.怎么读?
苏轼曾在书中写到:“故书不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朱熹也认为读书要“有疑”,但据调查发现:有很多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还要吃零食、看电视,遇到看不懂的地方就持放弃的态度,直接跳过去,不知道也不愿意、更不会想方设法去解决难题,很少有学生会做些必要的摘抄或圈点。
注重情节、走马观花的阅读无法使学生深入地走进文本,去品味作者的语言、分析作者的思路、理解作者的感情。从应试的角度来说,囫囵吞枣的读,也很难使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事件留下深刻的印象。要问他们从中得到了什么教益、获得了哪些知识,往往是一问三不知,脑子里模糊一片。要他们复述看过的书中的一个情节或分析一个人物,他们便支支吾吾、茫然无知,更不要说作文时能用上其中的一些优美语句、精巧构思或经典事例。
三、双管齐下――应对的策略
1.学校、家长――尊重学生的阅读权利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课外阅读收到明显的实效,唤起并维持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不二法门。一旦学生对阅读产生了兴趣,便有了足够的热情,就会想方设法地去阅读、去思考、去探究。
学校应利用学生大会、家长会的机会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教室、走廊、楼梯转角、宣传栏等场所张贴一些有关课外阅读的名言警句;图书馆应多购置适于学生阅读的书籍;在校园艺术节的时候可安排学生朗诵名篇名段、排演经典的话剧。通过各种形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激励他们更好地热爱书籍,让他们愉快地读、津津有味地读,尽情体味阅读的乐趣。
而家长们,不管学历如何、从事的是什么职业,都应在“开卷有益”的大前提下鼓励孩子多读书、读好书。平时,在孩子做作业时,家长可关掉电视、捧起书本,即使是看看报纸也会给孩子一种阅读的暗示;饭桌上的话题除了学习、成绩之外,也可以谈谈各自读书的心得体会,逐渐在家中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甚至是争得面红耳赤的阅读氛围。
2.语文老师――合理引导学生有效阅读
“不动笔墨不读书”――语文老师应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我每周检查一次学生的读书笔记,其中需包括三段优美词句、一个典型事例、一点赏析感悟(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可别小看了这摘抄的功夫,它并不是一种机械的劳动,而需要思维的参与。为何只抄这一段而不抄那一段,说明学生已对他读过的文本进行了信息的筛选,他摘抄的是他认为有效、有价值的信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慢慢就具备了辨别文章、文字好坏的能力。而写读书心得体会则使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所看内容,将看过的材料、道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我拨出每堂课的前五分钟并让出了三尺讲台,让学生交流、展示自己课后的阅读情况。具体做法是这样的:一位学生朗读一段认为有价值推荐给同学看的文字,并作简要的评析,其他同学可自主发言,最后,教师发表自己的看法或作适当的评析。具体的选材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可以是国内外重大新闻、校内外的热点话题、名家散文……为了能引起同学对其所读内容的关注和共鸣,很多学生都订阅了不少有益的读物,如:《语文报》《青年文摘》《微型小说选刊》《读书》《杂文报》《扬子晚报》等,他们留心生活、润色词句、做着精心的准备。其独到的见解、丰富的情感、飞扬的灵性常常令我惊叹不已!此项活动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面,点燃了学生的激情,沟通了师生的情感、激发了竞争意识,学生的积淀在不知不觉中丰厚起来。
也许我太过于功利,但我想:只有正视“惨淡”的现实并对症下药,才能切切实实地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些不相悖逆的东西,为教学的有效性献上自己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王思勇.读应该是为了写[J].现代语文(理论研究版).2005(1)
[2] 朱永新.改变――从阅读开始[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
[3] (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第2版.
[4] 姜广平,干国祥,贺学根.新课程下的写作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3(30)
关键词:课外阅读 探索实践 提高
中图分类号:C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4-0000-01
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但是,仅凭语文教材和《语文补充与阅读》,难以达到这一目的。这时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续,就显得尤为重要。
《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五万字,中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四十万字,高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一百万字。”这就给小学生课外阅读作了明确规定。所以,教师应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通过多种渠道指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有诸多好处:能够深化课内已学知识,提高阅读水平;能够帮助拓展学生知识,陶冶性情;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学生茁壮成长;能够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学生人生打好基础。那么作为语文教师,该怎样指导学生进行卓有成效的课外阅读呢?
一、创造阅读气氛,掀起学生阅读的热潮。
要想让学生进行卓有成效地阅读,就要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吗,而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必须要创造阅读氛围。针对阅读氛围的创造,首先,教师要率先垂范,给学生作出榜样。作为语文老师,要带头阅读,在行为上感染学生,使他们对阅读产生兴趣,营造乐于阅读的气氛。事实证明,一个热爱读书的老师很容易教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学生。除了以身作则,还要给学生推荐好书。现在的这届学生我已带了近五年,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精心地指导他们读书,低、中年级让他们阅读浅显的童话、寓言、古诗和民间故事,进入高年级,则向他们介绍《三国演义》、《水浒传》、《鲁滨逊漂流记》等名著。具体来说,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第一,每天让学生抄写一句格言,每周背一首古诗或一段名篇,每月读一本好书。第二,鼓励学生把自己收藏的书拿出来放在班级图书角与同学分享,同时指导学生多去学校的图书馆、街道的书店,让学生感受书香气息。第三,鼓励学生订阅报刊杂志,这学期,我们班学生订阅了《小海燕》《学生文摘》《七彩语文》《七彩作文》等十余种报刊读物,大大开阔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学生的阅读量。另外,在切实上好每周一节的阅读指导课基础上,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利用每天午间1:30到1:50的20分钟时间让学生根据个人爱好诵读经典诗篇、散文、小说、故事。这样多管齐下,给学生营造了浓厚的阅读氛围,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掌握阅读技巧,有效提高阅读的效率。
读书氛围有了,兴趣也浓厚了,也有合适的书读了,但是学生却不知如何高效去读。仅是浮光掠影地读,学生根本得不到有效的积累,可以说阅读的收效甚微。要想让学生爱读、会读,读得有效,还需要一定的读书技巧。这更是阅读获得成效的保障。阅读方法有很多,我认为较好的阅读方式大概有以下几种:
1、略读法。现在处于知识爆炸的时代,各种各样的书籍浩如烟海,我们不可能对所有的文章都仔细阅读,因为时间不够而且也没有必要。对于那些篇幅较长的或内容不重要但学生又必须知其大略的,可采用这种方式。
2、精读法。对于那些文质兼美,容人细细品读但篇幅又不长的文章,可采用此法。这类文章可以让学生品味语言文字,揣摩其精巧的构思,进而把握文章的内容,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从而获得知识信息,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如五年级的《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莫高窟》等文章就值得学生仔细去品读。这类文章不仅能让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能让他们的心灵得到满足。
3、摘录法。这种方法就是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优美的词、句、段乃至全篇文章抄录下来,以便将来使用。
4、批注法。就是当学生读书时,让他们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使用不同的符号圈、画、批、注,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5、让学生记下读书感悟。它的形式很多,可以摘抄优美的语句、写主要内容、列出文章的提纲、制作读书卡片、写读书体会等。特别是中高年级学生,尤其提倡写读后感。因为读后感属于创造性读书,它使学生的阅读行为发生了质的变化,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的想象,也使学生的情感活动得到锻炼,加强了学生的阅读深度,提高学生的品读技巧,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设立展示平台,促使学生阅读的个性化和独特性得到显现。
俗话说得好:“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阅读,也只有不断寻找一个个激活点,才能荡起一层层新的涟漪,让学生一步一步得到提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借助丰富的教学活动作为学生阅读的“激活点”,让他们在活动中形成新的动力,在展示中享受成功的欢乐。如美文诵读比赛、读书交流会、讲故事比赛、对名言名篇的感悟、诗文朗读会、习作比赛等,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读书乐于读书的情趣,促进了读、议、写的结合和运用。在开学初学校举行的手抄报评比中,我班有十多人榜上有名;在上周学校开展的“美文诵读大赛”上,我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最高,获奖人数最多,一举夺得中高年级组第一名。成绩的取得,不仅让学生体会到阅读带来的甘甜,也使学生产生了新的读书动力。
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学生阅读的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