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管理认知实习工作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职业能力;财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一、高职财管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一)职业能力的内涵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核心内容是职业能力,所谓职业能力是指人们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实践能力,也就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动地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能力。按职业对从业者从事职业活动必备的能力为依据,职业能力主要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方面构成。
专业能力是个体职业工作中的核心能力。专业不同的学生,其专业能力的要求也不相同,但主要的都是培养学生在特定方法引导下具有合理的知识能力结构,能够有目的地、合理地利用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包含工作过程的综合知识和综合技能)独立解决问题并评价其成果的能力,其中包括工作过程的方式方法以及对劳动工具、生产材料等的认识等能力。
方法能力是指个体持续发展的基本能力,主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运用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和管理能力。
社会能力既是个体基本生存能力,也是个体基本发展能力,主要培养学生构建社会关系,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交流能力、相处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能力,以及群体意识、安全意识、社会责任心和奉献精神等。
企业调研表明,高职财管专业毕业生可从事的职业岗位主要为:出纳、会计核算、筹资管理、投资管理、成本管理、资金管理、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财务咨询等岗位,主要从事出纳、会计核算、筹资管理、投资管理、成本管理、资金管理、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财务咨询等,这些岗位要求从业人员具备相应的的职业能力。
(二)财务管理职业岗位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
1.财务管理职业岗位应该具备的专业能力
财务管理职业岗位应该具备的专业能力指财务人员在履行企业财务管理职能时所必须具备的财务能力,具体包括:会计核算与全盘账务处理能力、税务处理能力、财务分析和诊断能力、资产管理能力、融资筹划能力、预算管理能力、投资决策与管理能力、财务成本控制能力和财务工具应用能力等。专业能力主要是通过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和专业实践体系来进行培养。
2.财务管理职业岗位应该具备的方法能力
财务管理职业岗位应该具备的方法能力主要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独立学习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决策能力、拓展自我天赋、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3.财务管理职业岗位应该具备的社会能力
财务管理职业岗位应该具备的社会能力主要包括:人际交流能力、公共关系处理能力、劳动组织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二、以职业能力为本的高职财管专业实践体系
职业能力是在实践活动特别是职业活动中经过反复训练而获得的一种能力,所以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应科学合理地安排实践教学活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反复进行实践训练,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即以课程单元实训为“点”,以课程综合实训为“线”,以专业顶岗实习为“面”。
(一)课程单项实训
课程单项实训应涵盖财务管理专业相关的主要课程,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税收实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财务报表分析》等专业主干课程。例如《基础会计》实训主要进行会计记录的书写、会计科目设置、复式记账法的应用、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各种账簿的登记以及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编制等单项实训,通过这些单项实训让学生增加对账证表等会计资料的感性认识。对《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税收实务》《成本会计》等核心课程的实训,要根据各学科的特点,进行专门的技能训练,如《财务会计》主要进行货币资金、存货核算、应收应付往来、固定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财务成果岗位、总账报表岗位等单项实训,《财务管理》主要进行货币时间价值、风险价值、筹资活动实训、投资活动实训、利润分配实训和财务分析、预算编制等单项实训,《税收实务》主要进行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等主要税种的计算以及纳税申报的实训,《成本会计》主要进行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预测和成本决策等实训。通过单项实训使学生熟练掌握财务管理专业的实务操作基本技能,促进知识技能向实际操作技能的转移。
(二)课堂综合模拟实训
学完《基础会计》后应安排一门《会计基础实习》课程,让学生进行一套较系统的实操演练,让学生对从填制原始凭证到编制会计报表的整个过程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学完《会计电算化》后,安排《用友软件实训》或《金蝶软件实训》课程;学完《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务实务》、《财务管理》等课程后,安排《会计岗位模拟综合实训》和《财务管理岗位模拟综合实训》,专业核心课程中实训和实习的实践课时应占总课时比例的50%以上,通过综合实训提高学生财务管理知识和会计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进行校外实习
此环节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课程认知实习。认知实习主要是指在进行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到企业参观、调查,让学生身临其境,及时了解理论与现实工作的差异。第二阶段是学生到企业进行毕业综合实习,毕业综合实习是学生就业前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可以让学生熟悉将来可能承担的工作,尽快把知识转化成生产力。毕业综合实习是直接让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跟班或顶班参加财务管理实务工作,可以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到实习基地,或者由学生自己选择实习单位进行实习。毕业综合实习可与学生就业同步进行,实践的内容包括顶岗实习,同时完成相关岗位的毕业综合实践报告。这一环节实习内容较广,包括财务管理、会计、审计、税收以及金融等方面的业务。
校外实习包括会计、财务管理课程开课之初进行的认知实习和最后一学年的综合毕业实习两个模块。校外实习使学生处于现实的工作环境中,学生通过身临其境主动式的实践性学习,从中亲自感受或体验这些专业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从而更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主动自觉吸收,增强了实习的真实性,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职业素质。
三、实施实践教学体系的条件与保障
由于目前高职财管专业实践环节的教学条件薄弱,经费投入相对不足,制约着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所以应在实验室、校外实习基地、师资以及实践教材等方面加大建设力度。
(一)建立和完善校内财务管理模拟实验室
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首先应建立模拟财务管理实验室,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进行经费投入,以保证场地、设备、教学软件的需要,尽量为学生创造一个仿真的企业财务管理实验环境。模拟实验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综合分析问题、适应社会需要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建立和完善校内财务管理模拟实验室是实施实验教学的保证,实验室建设的规模要能满足学生实训的需要,同时应注意高仿真性与综合性。
(二)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
单靠建设校内实验室远远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学校还必须拓展校外实训基地。企业具有一定的实体资源优势,学校具有智力资源和企业所需专门职业人才的优势,学校应协助企业搞好员工培训并为企业提供所需的职业人才,实现供需对接,校企双赢。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与企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涉及财务管理专业的单位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三)打造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
教师是实施教育的主体,学生实践技能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应坚持“专兼结合、外引内培”的原则,以专业带头人的培养为重点,以中青年专业骨干教师的培养为支撑,以优化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为主线,以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础,建设一支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和从行业企业聘请的技术专家、能工巧匠构成的专兼结合的专业师资队伍。
各个高职院校可根据自己不同的需要,以“请进来”的方式多渠道地从校外大力引进“双师”人才,增加实验实训人手,如配置实践教学秘书等,还可以以“走出去”的方式提供和创造更多的机会给校内的教师,让他们到真实的生产社会环境中丰富和检验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高职院校还应和本地区的企业建立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定期聘请校外企业专家到学校给学生讲课、指导,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广泛的专业交流,并积极地为教师进修、培训、下企业调研提供条件,加大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培训和观念的改变。
(四)加强实践教学教材建设
实践教材的建设是实施实践教学的基础,应根据实践教学内容的要求,进行实践教材建设规划,按统一规范制定实践大纲、实践指导书、教材、课件等,并根据企业理财环境的变化及人才培养规格的变化,适时调整实践类教材的内容,使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类教材建设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应以财务能力为导向。
四、高职财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评价
实践教学体系的评价是指对实践教学设计安排、实践教学组织实施、实践教学目标达成等方面进行的全方位评价,评价所获得的信息资料是改进实践教学体系的宝贵资料。实践教学体系评价主体包括行业企业专家、校内实践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学院督导、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学生。
评价的关键是学生能否通过实践教学的实施提升了其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由于财务管理专业的特殊性,可以以技能竞赛获奖和获取从业资格或初级的资格证书来评价实践教学的效果。按照财务管理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确定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和实践教学内容,设置实用性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由多主体进行评价,将财务管理的职业技能由点到面传授给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财务管理职业能力,以期通过科学的评价和考核,促使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达到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日强,许惠清.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的能力观[J].职教论坛,2004(11).
【关键词】 财务管理专业; 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 措施
近几年,财务管理作为热门专业,报考者不断增加。但同时,在人才市场上反映出来的却是高素质财务人才难求。这主要原因是用人单位要求学生不仅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对人才的实践经验、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目前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学生实践能力的缺失,使得学校的培养结果与社会的需求存在明显的脱节。因此,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重在解决实战技能的问题,积极构建“四层次五模块”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
一、目前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模式看,大部分学校都将主要精力放在专业知识的灌输上,能力培养没有被提到应有的重视水平上,其结果是,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差,满足不了社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要。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不够合理,实验教学内容简单,校外实践教学难以落实
近几年,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教育开始注重实践教学,不同程度地设立了实践环节,但在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和落实上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实践教学课时不足。长期以来,在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中,都偏重于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教学课时所占比重较大,专业实践教学课时仍较少,实践教学课时与理论教学课时比例一般约为1:2,有的学校甚至为1:3。这与教育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如美国高等学校教学计划中,教学实践与理论教学的比例为3:1;英国、法国为2:1。二是多数学校校内仅建立了会计模拟实验室并开设了会计实验课,而建立专供财务管理专业使用的财务管理实验室且开设财务管理实验课的却很少,会计模拟实验成了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进行校内实验的唯一内容。这样使得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与会计专业大同小异,难以实现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三是校外实习也常由于经费紧张、实习单位不愿接收等原因,安排学生实习遇到了巨大的阻力,导致实践教学计划的实施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学生实践能力无法得到真正锻炼。
(二)师资多偏重于理论讲授,实践水平普遍欠缺
目前大部分财务管理专业教师的成长经历都是从学生到老师、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参加企业的财务管理实践,对企业实际工作中存在的财务问题认识不足,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由于受我国高校历史沿袭与现有考核体系的影响,部分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存在着重基础、轻应用的研究导向与重纯粹学术、轻社会服务的价值导向。其结果是尽管他们学历较高,但由于缺乏在企业工作的经历,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如果靠他们去指导学生的实践,将会影响实践的效果,使实践教学水平下降。
为了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必须改变财务管理专业现有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
二、财务管理专业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
财务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在培养目标中突出强实践、善实务、能创新的要求。因此,财务管理专业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以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对财务管理人才的要求为导向,以基本能力训练为基础,以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创新精神教育为主线,其总体目标是:构建完整的符合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品德修养和综合素质,养成有助于个人发展的良好个性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二)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原则
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根据学生实践能力形成不同阶段的特点,按照认识发展的规律,进行系统设计,促进实践教学体系的整体优化,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实现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管理机制的有机统一,培养出的财务人才才能达到实践性和实效性的统一。
2.建立实践教学一体化。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建立集教与学、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为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及运行模式,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3.不断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注意改革实验、实训、实习等环节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紧跟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现代教育技术革新的潮流,努力将当代的高新技术、新方法、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实践教学。
4.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教育。努力探索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高素质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的教育模式,逐步形成和完善校企双向推动、双向管理、产学结合的管理运行机制,实现产学双方共同培养应用型财务人才的深层次合作。
(三)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
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包括:“四层次”、“五模块”。
“四层次”包括基本素质层次、基础技能层次、专业技能层次、综合训练层次。基本素质层次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品德修养和综合素质为主,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创业意识;基础技能层次从财务管理专业的角度出发,重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专业技能层次以吸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全面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全面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财务软件处理财务管理业务,具备从事财务岗位工作的能力;综合训练层次以探索性、设计性实验及科研训练为主,突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模块”即构建素质拓展模块、实验教学模块、实习实训模块、论文设计模块、科研创新模块。
素质拓展模块重在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适应能力,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养成有助于个人发展的良好个性品质,主要包括军训、“两课”实践、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公益劳动等环节。
实验教学模块是根据课程教学要求,安排学生在实验室进行的,财务管理专业的实验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基础实验。针对财务管理的各种原理设计若干个实验项目。此类实验的目的是加强学生对财务管理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基础实验可以安排在“财务管理原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二是单项实验。针对财务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分别设计若干个实验项目,通过单项实验可以提高学生对财务管理基本知识的运用能力。单项实验可以安排在“中级财务管理”课程的相关章节后进行。三是综合实验。将财务管理各方面知识融合在一起,设计实验项目,旨在培养学生对财务管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综合实验可以安排在“高级财务管理”课程中进行。
实习实训模块是财务管理专业方向,安排学生去企业、教学基地等完成课程实习、课程设计、专业实训、专业实习或调查等。实习实训作为一种“亲验式”实践性教学方法,不仅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通过参加企业岗位劳动,培养学生基本劳动技能和动手能力以及语言沟通、与人打交道的能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论文设计模块是根据专业培养的目标,在学生参加毕业实习的基础上,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通过毕业论文的设置,加强学生科研、语言文字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论文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科研能力的有效方式。
科研创新模块是根据创业型人才培养特色的内涵,安排学生在实验室、教学实习基地参加创业实践活动,包括学生科研立项、开放实验项目、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跳蚤市场与财会实务大赛、科技创业计划大赛等)等环节,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科研能力和创业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三、财务管理专业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保障措施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成立财务管理专家顾问委员会
为了使学校培养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更加符合市场的需求,学校应从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去向的单位中,选择并聘请有关业务领导和财务专业技术人员为学校的客座教授,组成财务管理专家顾问委员会,让他们定期参与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内外实习等重要问题的专题讨论,通过他们加强用人单位和学校沟通联系,使用人单位关注人才培养,并参与人才培养。
(二)加大投入,建立校内财务管理模拟实验室
建立财务管理模拟实验室是进行实践教学的基础。目的在于让学生不出校门,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亲身感受较为系统的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模拟活动、方案设计、角色扮演中,真实地感受到管理艺术的真谛,培养实战能力。
为保证实验的效果,可设计多种实验形式,例如“沙盘”式模拟实验。沙盘模拟实验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对抗性于一体的财务管理技能训练课程。通过直观的企业沙盘,模拟企业实际财务运行状况,让学生在游戏般的实验中体验完整的企业财务过程,增强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三)遵循“合作共赢”原则,选择和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拓展校外实习基地,目的是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办公环境、人才资源,弥补校内实践教学场地的不足,能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感受到财务工作的实际情态,了解财务工作的程序、内容和方法,强化学生对专业的认知程度,使学生得到系统综合的训练培养,提高综合素质。因此,实习基地的选择对促进产学合作教育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在选择和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时,应坚持互动互利、产学双赢的原则。一方面要让企业从联合中获益。高校的师生能够将所掌握的最新财务理论知识和业务处理方法带到企业中,能够帮助解决企业财务工作所面临的某些实际难题,帮助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另一方面高校要依据实践教学目标能否顺利完成去挑选企业,一般选择各行业的大中型企业。因为这些企业有着良好的运行机制;有着安全、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有一支较高专业水平的财务人员队伍,能够对上岗实习的学生进行业务指导,并能够接纳较多的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四)提高财务管理专业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
教师是实施教育的主体,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是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因素。在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下,教师的能力和素质应该突出其实践性。提高财务管理专业教师队伍实践能力的具体途径:一是对于青年教师以脱产或半脱产形式,直接到合作企业挂职、顶岗锻炼,到企业考察与实践学习,学校应通过制定工作量、业务考核和技术等级晋升等办法,鼓励青年教师参加社会实践;二是对于教授可以被企业聘为顾问,定期到企业进行调研和讲学,成为企业发展的智囊团;三是聘请企业内的财务负责人和财务总监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定期到学校讲课。
【参考文献】
[1] 莫惠林,杨近等.对技术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8(2).
一、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现状
笔者对部分财经类高校《财务管理》实践的开展情况做了调查分析,调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财务管理专业、会计专业、其他专业(其他经济管理专业),如表1所示。同时,笔者还对《初级会计学原理》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做了调查分析,如表2所示。从调查分析中,结合《财务管理》教学中的体会,总结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的现状如下:
(一)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 尽管在《财务管理》教学大纲中规定了实验课时,但由于《财务管理》内容的丰富以及课时的有限,导致大部分老师在讲课时只着重于理论部分的讲述,而无暇开展实践教学。因此,导致未能在教学中按照教学大纲开展实践教学。
(二)重会计实践教学轻财务管理实践教学 由于会计课程的特点是能够直接接触到凭证、账簿和报表,会计实践开展的时间较早,相对也较受重视。而《财务管理》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开展实践教学的难度,《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主要是利用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没有形成自己特有的完善的教学体系,在实验室设置上,几乎没有专供《财务管理》使用的实验室。
(三)重校内实验室建设轻校外财务管理实验基地建设 目前,大多数高校均建立有专门的会计实验室,这些实验室不仅承担会计学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也承担了《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的部分任务。但各校在校外财务管理实验基地上的建设尚显薄弱,表现为实验基地数量少,分布区域不均衡。大部分实验基地是在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和资产评估事务所,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能够在企业和银行等金融机构从事理财业务实习的机会很少。而且,出于商业秘密的考虑,实习单位不积极配合学生实习,学生接触不到所想要了解的资料,预期效果大打折扣。此外,由于近年来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数量增加,很多学生甚至没有机会参加实习。
(四)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欠缺 目前各校《财务管理》学科教师大多没有机会真正参加企业的理财实践,对企业实际工作中到底有哪些常规的财务问题不甚了解。
二、《财务管理》实践教学问题
通过分析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现状,可以发现《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实践项目的单一性问题 根据国内多数高校《财务管理》实验教学大纲,现有实施的实践项目主要是单项实验,即针对《财务管理》教科书中各章节的重要知识点分别设计的实践项目。如年金价值的计算、风险的衡量、资金需求量的预测、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等实验项目。虽然这些实验项目有助于学生掌握《财务管理》教材的理论知识,但由于这类实验对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的运用过于单一,与现实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相去甚远。因此,仅仅开设单项实验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财务问题、分析财务问题和解决财务问题等能力。
(二)实践教学素材的真实性问题 开设《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的宗旨是提高学生在虚拟的理财环境下,运用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分析财务管理问题和解决财务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实践项目的选取应该尽量真实,应该尽量模拟出真实的财务管理环境。这就要求实验应争取成为开放式的实验,实践资料所涉及的理论与方法是学生在《财务管理》理论教学之后所熟知的。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如何采集或加工财务信息?如何根据财务信息的加工结果分析和判断?如何提出整体的解决方案?这些问题应该完全由学生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使《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唤起学生的激情,才能使实践教学真正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理财问题能力的目的。然而,现行的《财务管理》实践教材上的资料大多达不到这样的要求,要么缺乏“真实感”,要么内容过于“理想化”。
(三)案例分析与财务软件脱节 目前的《财务管理》实践教材未能和财务软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要么是就案例分析案例,缺乏数据的处理工具;要么是就Excel讲述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缺乏真实的案例和到位的定性分析。
三、基于财务信息化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包括《财务管理》实验教学和《财务管理》实训教学两个部分。《财务管理》实验教学是指在虚拟的环境下,模拟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如利用 Excel或XBRL进行财务模型的构建、财务结果的分析和财务方案的判断等,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财务问题、解决财务问题的能力。《财务管理》实训教学是指在仿真的环境下,利用模拟数据进行实践教学,如利用软件系统生成原始财务数据和报告数据,运用财务管理的理论模型对公司财务活动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
(一)基于财务信息化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构建综合性、多层次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完善的实践教学计划。在教学计划中明确实践课程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内容、学时分布、学生应达到的要求以及考核办法,明确实践教学重点与难点,并以实践教学大纲的形式体现出来。
第二,多层次的实践教学内容。由于《财务管理》是关于资金筹集、投放、营运和分配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课程,同时财务管理实践活动受财务理论的指导。因此,教学内容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财务管理基本原理实训,该部分包括理财目标、理财活动、理财环境等实训以及理财过程中应树立的基本价值观念的实训;第二个层次是日常财务管理活动实践,包括资本结构决策实验、投资决策实验、营运资金管理实验、股利分配实验等内容。这一部分是实践的核心;第三个层次是财务管理活动综合实践,该部分通过案例将公司完整的财务管理活动展开。
第三,多样化的实验手段和实验工具。对上述第一个层次的内容,采用认知环节实验法,即接触企业财务管理过程当中的各项实际内容,如通过模拟帮助学生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资金运动过程;认识资本市场上各种筹资工具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对于上述第二个层次的内容采用单项实验法,即根据《财务管理》教学中的重要知识点设计一些实验项目。如资金需求量的预测、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存货经济订货量的决策、信用政策的制定等,分别设计若干单项实验项目,通过这些单项实验帮助学生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对于上述第三个层次的内容采用综合实验法,即把《财务管理》的相关知识点以综合案例的形式串在一起。如设计筹资方案选择的综合分析、投资项目的综合决策分析、并购重组决策的综合分析等实验项目,以此培养学生对《财务管理》综合知识的把握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案例时,可考虑增加实验素材的“研究设计性”。如当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变化时企业融资策略调整的模拟;当企业理财环境发生变化时,企业项目投资决策调整的模拟等,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采用课堂引导型,教师讲授为主,讲清原理,给出分析思路;也可以采用课堂讨论型,即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辅导为辅。鉴于财务软件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对每一个试验中分析都注重利用Excel或XBRL工具的使用,综合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以避免分析结果的单一。
第四,立体的实践考核方式。在考核内容方面,以学生平时实践表现、实验报告、调查报告或课程论文的撰写质量为准。课程成绩分为两部分,平时实践表现成绩占30%,调查或实验报告成绩占70%。总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调查或实验报告的考核按百分制评定成绩;期末成绩为全部调查或实验报告考核成绩总和按全部实验数目求平均数,对实验有独创见解,在期末考核中可以加分;没有提交平时实验报告成绩的学生期末课程成绩按不及格处理;缺课累计达6课时及以上者,不给予评定成绩。
《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体系要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通过认知实验等方法展开,运用excel或XBRL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并以立体的实践考核方式检验实践教学效果,如图1所示。
(二)基于财务信息化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特点 该实践教学体系遵循“认知实习到课程单项实验到课程综合实验到财务管理与决策沙盘实训”过程,其特点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全程化设计。从学生入学到第四学年,与《财务管理》课程相关的实验分为五大类,按其顺序为入学认知实习、课程单项实验、课程综合实验、财务管理与决策沙盘实训。
二是分层次设计。笔者设计的实践教学活动分为五部分,充分体现实验设计安排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的过程。一方面,符合教学进度的安排,另一方面,符合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识过程。具体内容如图2所示:
三是全面仿真设计。借助实物仿真、环境仿真、流程仿真、沙盘仿真等,使学生体会与现实工作环境高度相似的实验环境,采用模拟的设备、微缩的场景、集合的流程,使参与实验教学的学生充分感受实际的业务运作过程,强化学生实际理财能力。
基于财务信息化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体系有助于提高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理财能力,有利于提高财务管理专业老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本文系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10年度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基于财务信息化的财务管理学实验实训教学体系构建研究”、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0BJJ00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BJY020)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刘淑莲:《关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构建与实施的几个问题》,《会计研究》2005年第1期。
关键词:独立学院;财务管理;实践能力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价值管理,即理顺企业的资金运动周转程序、协调并处理企业与各方面经济关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实际财务管理工作时,需要将财务管理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紧密结合起来。因此,大部分用人单位都要求应聘者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与经验,因此如何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提高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竞争优势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 课程设置不合理,专业特色不明显
财务管理专业基本上脱胎于传统的会计学专业,这就造成了两者之间的课程设置差别不大,会计学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也基本上属于财务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特别是在现有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实际上借用了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平台,将会计学专业开设的会计手工模拟实验、税收实务模拟实验、财务软件应用等也在财务管理专业中开设,这就在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形成了会计理论教学一手工模拟实验一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的专业教学体系,其实践技能的培训侧重于会计方而,而对于财务管理专业的一些主干课程,例如《资本市场运作》、《证券投资学》、《风险管理》等却并没有开设与课程内容相匹配的实验课,财务管理专业特色不明显。
2. 实践性(实验)课程比重较低
实践教学课程包括了基础性实践、提高性实践和创新性的实践三大类。基础性的实践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职场认知体验、会计基本技能实训等。提高性实践则包括了毕业论文设计、专业实习等。另外包括了一小部分的创新性实践。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块累计学分为30个学分,这一学分数仅占总学分的18.75%。这可以看出实践性课程的比重较低,学院对于实践性课程与实验的重视还不够。
3. 验证性实验多而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少。
尽管目前财务管理专业开设的实验课程内容较为全面,基本涵盖了筹资、投资、财务分析、绩效评价等方而内容,但这些实验大多数是验证性实验,其实验过程和大部分实验内容基本上是己经设定好的程序,只需要输入数据进行验证就行了,只要数据输入不发生错误,结果都是一样的,这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如何针对本专业的特点,设计出既与实际相符又带有研究设计性的实验内容,是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而临的一个难题。
4. 实践性课程的考核问题
针对学院开设的实践性课程,例如会计基本技能实训,学生只需要按照老师的讲解将答案记录下来,形成流水线式的作业。由于缺乏相应的考核方法和评价标准,这种课程老师只需要给学生打一个相同的分数即可。学生被动得接受这些会计核算工作,不能激发学生的激情,老师也无法知道学生是否将这些基本技能掌握。学院组织的专业实习的考核方法和评价标准更加成为一个难题。学生只需要在实习结束后编造一份实习报告,并找实习单位盖一个章就万事大吉了。至于学生实习的真正情况,老师则无法监督到位。学生的实践性课程无法进行科学地考核,直接造成了实践教学质量的下降。
5.教师实践教学指导能力问题
实践性教学的开展,关键还是在于老师的指导。然而对于财务管理这门新兴的专业来说,老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课程指导能力还不够。目前教师大多没有多少相关的职业经历,特别是实践性课程教师十分缺乏。从高校直接走入课堂的教师只会按照书本进行照本宣科得讲授知识,实践教学的质量得不到保障。这也是造成学生实践能力缺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二、完善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措施
实践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之一,通过实践不仅可提高理论课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还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实践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培养质量,针对存在的问题,必须要有相应的措施,笔者认为可以考虑
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解决:
1.优化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以突出其专业特色
在原有的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优化。针对财务管理的一些主干课程,开设相应的实验课。例如《证券投资学》可以开设证券模拟投资实验,通过模拟实践,可以让学生直接感受证券投资的过程以及相应的证券知识。《风险管理》、《资本市场运作》等课程可以通过erp沙盘模拟,财务模拟对抗系统实训等实验课程,模拟公司的经营运作,并让学生扮演相应的角色。通过这些实践性实验,可以使财务管理专业有其鲜明的专业特色,与会计学专业更好得区分出来。
2. 加大实验课的比重并改革考核方法
要加大实验课的比重,必须先在思想上先重视实践性课程。针对学院提出的培养复合型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笔者认为,有必要将实践教学课程的学分数占总学分数提升至25%-30%,特别是综合性实验课程的增加。并且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充分融合,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
实践性课程的考核方法和评价标准也必须进行改革。无论是职场认知实习还是专业实习,教师要通过积极和用人单位沟通,监督并指导学生的实习情况。能够对学生在实习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帮助。对于评价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必须严格。学生的成绩应和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相挂钩,利用综合测评的方法来进行评价。评价标准应该从学生应该知道和应该学会的角度来进行考虑。
3. 教学模式的改进、注重“三个课堂”的联合互动
教学模式应该多样化。财务管理专业需要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教学不仅仅局限于校内课堂,还可以在校内的模拟实验室以及企业内,让这“三个课堂”联合互动。教师在课程当中适当使用案例教学,并且可以邀请企业家走进课堂。在校内的实验室,开展跟财务管理专业和实际相关联的一些模拟情景已经财务软件应用课程,在实验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实践的意识。通过积极得对校企合作实践基地的建设,让学生走进企业。
4. 提高实践性课程的师资力量及教师专业素质
实践性课程教师可以说非常缺乏,这就需要学院加强对这类人才的引入以及培养。
教师需要积极投入到实践教学当中,通过到参加培训、进修、多到企业或其他高校考察、交流增加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解决自身实践教学指导能力低的问题。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可以聘请既有一定专业素质又有一定实际工作经历的优秀人才当指导老师,提高学生在实际当中遇到问题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学生实践能力能否提高,关键的还是在于学生自己。要提高学生实践意识,学校提供各种对实践能力有帮助的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内、外的各类实践活动和比赛。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在竞争和压力之下,自己要经受住挑战和困难,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综合性人才。(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财务管理;教学模式;ERP沙盘
一、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高职《财务管理》实践性教学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
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院校教育的最大区别在于高职教育更注重于实践性和应用性,更注重于学生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其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由此可以看出,要想成为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是关键,而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是离不开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财务管理是一门技术性、应用性较强的经济管理类学科。《财务管理》实践性教学是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高职人才培养特色的体现。
(二)高职实践性教学是适应社会竞争的需要
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文凭是走向社会的敲门砖,但真正走向岗位,社会需要的是能为企业带来效益的实用型、技术型人才。财务管理作为一门技术性、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只有在教学中突出职业岗位的要求,实施有实用性和针对性特点的实践性教学,切实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才能真正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真正实现“零距离”就业。
(三)财务管理本身的实践性决定了财务管理教学不能脱离财务管理实践
财务管理是关于企业资金运动,提升企业价值的科学,实践性是财务管理的一个显著特点。财务管理并不是社会科学中一个自足独立的领域,能够被封闭起来或者可以与人类努力的其他分支学科相分离。财务管理乃是整个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它绝不存在于真空之中。所以,财务管理是资金运动在社会环境中受各种环境因素作用的复杂过程。只有从实际出发符合社会生活实际 ,才能作出比较正确的决策。只有既读书又参加社会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各种财务管理具体方法的精神实质。
二、传统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方式的不足
财务管理属于应用型学科,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收益及其分配管理等问题都是企业实际面临的问题。财务管理的务实性,决定着该学科必须重视实践教学。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由于没有实践经验,只通过理论教学了解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形成的认识往往比较片面和抽象,不利于学生准确理解相关的知识点,影响了学习效果,为提高教学效果有必要在实施理论教学的同时配合适当的实践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对相关的理论形成更加直观和具体的认识,加深对基本理财工具的理解。目前,各个高校财务管理实践课程的实施方法
主要有两类:校内模拟实践教学和校外合作基地实践教学。
(一)校内模拟实践教学
校内模拟实践教学主要的形式包括案例教学、单元实验、综合实验等,是利用实验软件或由教师设计一个虚拟的决策环境,针对某个决策主题进行模拟性决策与分析。模拟实践教学具有可重复性,而且应用难度较小,简便宜行。但是,模拟实践教学的模拟环境与现实环境有一定的差距,更多的是加强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对于提高解决现实中的复杂问题意义不大。
(二)校外基地实践教学
校外基地实践教学主要指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深入开展相应的实地实习活动,主要包括课程认知实习和专业实习。但是,由于财务工作的特殊性,实习基地的财务部门无法接纳过多的学生进行系统深入的实习,更勿论跟班、顶岗,学生大多仅是走马观花,几乎没有机会参与实习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大大降低了学生的热情。所以,校外基地实践教学对于学生较完整地完成课程实习的空间不大,使得校外实习这种实践形式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三、基于ERP沙盘的新型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模式
ERP 是企业资源计划(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的简称,通过系统化管理的思想,对企业所拥有的人、财、物等各项资源,以网络和信息技术为平台,进行全面、系统的优化配置,使之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现有资源,以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ERP 沙盘模拟汲取了管理训练课程的精髓,模拟一个企业运营的关键环节所设计的企业经营管理训练课程。它将企业战略规划、财务预算、产品研发、广告宣传、物资采购、生产管理、设备投资与改造等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设计成模拟的主要内容,然后由学员组成相互竞争的企业,按一定的游戏规则分别模拟连续六年的经营状况,通过一系列的经营活动,使参与者参悟科学管理规律,全面提升管理能力。如果将 ERP 原理有效应用于财务管理课程实训教学中,将会有效缩短学生与就业的零距离接触,提高学生就业胜任力。
(一)、 ERP 沙盘模拟实践教学的特点
ERP 沙盘模拟对抗教学是集知识性、实践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体验式教学模式。
众所周知,财务管理是 ERP 系统的核心。ERP沙盘实验是在仿真度较高的环境中去模
拟企业的实际经营运作来组织的,它有机地将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专家诊断融为一体,不仅包括了企业的组织形式、内部控制,甚至还包括了公司内部治理方面的能力训练。学生在 ERP沙盘实训中的学习内容接近企业实战,会遇到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经常出现的各种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从专业角度进行问题分析和决策,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来组织实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加深对理论的认知,最大限度地缩小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
1实践性与仿真性
ERP 沙盘模拟的主要内容就是在一个虚拟的竞争市场内模拟一家企业的所有经济业务来完成各个模块的操作,它形象地把企业浓缩到一个沙盘盘面上,把复杂的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以最直观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ERP 沙盘模拟实践的游戏规则也是根据现实社会中的商业规则而设定的,因此,具有高度的仿真性。 ERP 沙盘模拟实践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做”来真实感受企业管理的整个流程及具体运作,使学生能够直观、形象地理解整个企业的运作过程, 训练学生的全局决策思想 ,学会从企业整体、全局的角度审视经营,处理企业战略决策问题 , 亲自体验商业竞争的苦与乐。并从各种决策成功和失败的亲身体验中学习管理知识,掌握管理技巧,达到对管理工作的真实、直觉的感性认识,进而形成理性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2对抗性与趣味性
管理类课程教学一般都以 “理论+案例”为主,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往往难以调动其兴趣和积极性,ERP 沙盘模拟实践将企业结构和管理的操作过程全部展示在沙盘上,让原本枯燥的理论学习成为生动、紧张的管理活动。ERP模拟实践以模拟企业对抗的形式组织教学,使整个学习过程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与积极性。 ERP 沙盘模拟实践作为一种参与式互动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所有经营运作都是学生自己动手、亲身体验,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并亲身体验和决策企业的运营,整个经营过程既是学习也是游戏,趣味性很强,符合学生好动手和年轻人争强好胜的心理,使学生在游戏和对抗中更好地学习知识、应用知识并整合知识,提高综合素质与能力。
3协作性与共赢性
在ERP 沙盘模拟实践中,指导教师把学生分别组成若干个管理团队,模拟“公司”互相竞争,团队的每位成员分别担任模拟“公司”中的一个重要职位,模拟 “公司 ”需要连续从事 7 个会计年度的持续经营, 经营过程中必须在竞争环境下完成新产品研发、新市场开拓等经营任务, 团队成员最基本的责任是让企业保持盈利并不断成长。 ERP沙盘模拟实践具有鲜明直观的视觉特点,它以沙盘作为教学模具,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感受策略“制定、
实施、检验、调整”的完整过程,在愉悦的氛围中体会“决策是如何影响结果的”,当学在实践过程中产生不同观点时,需要不断地进行沟通和协调,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职能部门间沟通合作的重要性,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提高团队协作精神;同时,在模拟企业运作过程中, 各小组之间的竞争就像现实社会中企业间的竞争一样,会非常激烈, 具有很强的竞争性和挑战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会认识到企业间相互协作、追求共赢的必要性
(二)开展 ERP 沙盘实训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1 ERP 沙盘教学配套建设
将 ERP 沙盘模拟实训引入财务管理课程,真正把财务管理环节相关知识点通过该种形式体现,目前缺乏相应的配套教材和实验指导书。由于 ERP 沙盘模拟教学需要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如实训材料的准备、学生分组及角色分工等,实训过程中还需要教师答疑,目前也缺乏经验丰富的教师。在实训过程中,出于方便比赛和成绩评定,沙盘事先制定了完整的游戏规则,反而不利于灵活性开展和实施教学。对此,高校应该加大投资,完善配套设置建设,加快师资培养,还可以进行灵活机动的 ERP 经营规则的修改,以适应企业实际经营的需要。
2 ERP 沙盘模拟实训教学时间问题
目前,高校开设 ERP 实训教学时间明显不足,通常表现为 1 ~ 2 周。而实际上 ERP 沙盘规则比较复杂,对规则的理解有一个过程,学生掌握及领悟其精髓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学生消化领悟其无穷乐趣时,才能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高校是按照事先制定好教学计划进行专业教学,因此教学时间的调整也是一个难题。针对这些问题,高校可以进行课程整改,适当延长 ERP 沙盘实训时间,或间断进行 ERP实训教学,从而达到其应有的教学目的。
3 专业知识局限问题
ERP 模拟训练是综合性很强的训练形式,它是集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为一体的知识体系,在训练中由于不同专业的部分先导课程缺乏或知识薄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训的全面性和完整性。针对此,应该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增设与其有关的课程教学内容,还可通过企业真实数据进行案例分析,总结成败经验和教训,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6.081
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对财务管理人才提出了应用型的素质要求。作为人才培养摇篮的高校,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扬长避短,发挥优势,面向社会人才需求进行财务管理专业建设,从而体现自己的特色,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是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1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1.1人才培养方案大部分是普通国办大学的“翻本”或“浓缩版”,没有特色
人才培养方案是一个专业建设的核心,它包含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开设等内容,关系到培养的毕业生是否符合市场需求。虽然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许多高校适应社会要求定位成培养能够从事各类企业(包括金融机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和会计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但是在专业课程的开设上,依旧是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管理会计等,与会计学或者金融学专业的主干课程相似,缺乏一个相对独立和系统的课程体系,可以说是普通大学的照搬,只是去掉了一些较难的课程。
1.2教材重理论,轻实践,没有体现应用性特点
目前,现阶段的教材大部分是高校教师因为评职称的需要而写出的,由于应用型本科办学时间不长,教师队伍还相对比较薄弱,稳定性较差,没有或仅从事过较短的财务管理工作,实际工作经验少,所以教材大部分侧重于概念、原理等,实际工作流程涉及较少。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更多是实践方面的,能够胜任财务管理岗位,因而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进行这方面的业务素质培养,这就要求教材中必须有相关内容,只有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者才能编写出这样的教材。
1.3教学方法落后,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目前,财务管理专业的大部分课程仍然采用的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将学生置于被动地位,与目前教学改革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相悖,不利于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差。另外,学生课程考核的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加权平均得出,平时成绩考核的主要依据是课堂出勤率、课后作业以及课后习题,期末考试则侧重于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考核,缺少创新性、综合应用性题目。这种考核方式难以体现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
1.4实践教学形式尚需创新,效果不容乐观
从课程设置上看,实践课程主要体现在认知实习、专业课程的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以及毕业实习和社会实践三个层次,这些课程总课时虽然达到了人才培养对实践环节的数量要求,但质量不高,具体实施效果不大。比如,作为专业核心课程的单项实训,主要体现在一些案例教学或者上机的大作业上,主要是对所学知识的重复和再现,对实际工作的流程、方式方法以及与岗位相关的法律法规涉及较少,更别说对将来实际工作过程中重点、要点、难点及注意事项等知识的渗透了,学生学完以后既没有得到“鱼”,也没有得到“渔”,与预期的实训效果差距较大,o法完成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性能力的目标。
2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对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的定位认识不到位
培养目标是专业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的综合体现,它决定着人才的培养质量,对专业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人才培养中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是对人才培养目标把握不准确,过分偏重于理论方面,忽视了动手能力、应用性、创新性能力等实践方面的提升。财务管理的对象主要针对的是微观层面的实际工作,因此,在教学中应尽可能真实地模拟实际财务管理工作流程、方式方法,这样学生毕业后才能直接上岗,才具有竞争力,基于此本科财务管理培养应定位于应用型、创新型的人才。
2.2财务管理的师资力量薄弱
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即毕业后能够独当一面的从事财务工作,现在环境不断变化,这就需要学生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的教师,在教学中应把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升学生业务素质。然而目前高校的教师仍然是理论型的教师为主,许多教师都是从学校直接到学校,从抽象的理论到抽象的理论,没有从事过财务实务工作,实践经验严重缺乏,阻碍了应用能力的培养。
2.3学校经费投入不足
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其培养环境是密切相关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财务管理工作已不再是传统的写写算算,更多的是通过分析问题做出正确的财务决策。这就要求教育环境必须贴近社会、贴近时代。现在,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目前决策更多依据的是电子信息,这些信息主要来自于诸如ERP之类的管理软件或财务软件,因此,学校在教学中进行财务方面地模拟操作,对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以及毕业后及时上岗意义重大。然而,由于软件更新速度快,加上购置成本较高,学校财务软件往往不能及时更新购买。
3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的构想
3.1找准定位,巩固优势,凸显特色
应用型本科大部分是专科院校升格而来,他们办学多年,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因此,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应该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根据社会人才需求适时做出调整,走特色发展之路,为国家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在课程设置上,坚持理论够用,突出实践教学的理念,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加强模拟训练,搞好实习、实训、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让学生更多地“现场练兵”、“实战用兵”,提高实践能力。同时,要把考证与教学相融合,达到“一专多能”、“一人多证”,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2采用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实施者,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因此,高校要采用外引内培的办法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一是,引进人才,尤其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财务管理人才来担任实践课程的教学,二是加强对现有教师能力的提升,可通过校内培训、外出进修、到企业实习等具体方式,提高其实践业务水平,建立一支能“上讲台”也能“下企业”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3.3改革教学方法,创新考核方式
首先,在教学方法上,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案例教学比重,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也可以加入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型的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化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在考核方式上,一方面,对于部分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比如《证券投资与实务》课程,可以采用提交实践报告或实验报告的形式来代替期末闭卷笔试;另一方面,加大过程性考核,将平时的实践动手能力、沟通交流和协作能力都各个学习环节纳入考核之中,激发学生平时各个环节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有助于能力的培养。
3.4产学研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实践基地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实践基地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践基地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充分利用会计实验室的同时,学校要加大资金投入建立专门供财务管理实验室,如证券投资实验室、企业经营模拟实验室等;另一方面,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可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学校成为企业的培训基地,企业员工回学校接受培训,提高理论水平,学生去企业实习,感受公司的文化和管理,体验工作岗位的职责和要求,提高其实践能力,实现双赢。
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顾名思义,应培养的是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其培养过程突出的是“以应用为本”、“学以致用”,强调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灵活运用以及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结构也在不断和升级,应用型人才将是未来人才市场的主流。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财务管理专业建设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到课程的设置以及具体教学环节无不以此为理念来进行。
参考文献
[1]赵燕,李艳.“分层渐进式”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基于应用人才型人才培养的视角[J].商业会计,2017,(1).
摘 要:随着独立学院特殊化办学理念的深入,立足于独立学院的生存与发展,从独立学院学情出发,结合财务管理管理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分析独立学院现存实践教学发展的滞后性与不平衡性,提出实训环节的分层化教学模式将会成为完善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财务管理;分层教学;实训;研究
随着社会对具有财务管理知识和能力的专门人才的需求数量不断扩大,质量和层次要求不断细化与提高,在此背景下,教育界对财务管理专业的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体系等方面重新进行考量,培养侧重于具备财务管理知识和能力的专门人才。
迄今为止,从理论上看,国内学者对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展开过一些的研究。然而,针对独立学院这个特殊主体可借鉴的成果并不多。从实践上看,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实验环节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等已初具规模,但是在财务管理专业实训教学模式上大同小异,简言之,教学模式同质化,专业特色不突出。
一、独立学院学生的财务管理专业实验环节教学模式培养特点与困境
(一)教学模式同质化
实验课等同于习题课是独立学院实验教学的一大特征,由此引发的是教学模式的同质化,其最根本的的弊端就是诱发就业难。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避免同质化”的任务目标,规定“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然而,通过收集、整理和对比近几年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等三所独立学院的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不难发现:实验活动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环节基本一致。
(二)教学活动模式化
教学活动的模式化也是独立学院的特点之一,主要体现在分析教学对象的模式化、制定教学目标的模式化、选择教学方法的模式化、实施教学评价的模式化方面。
从分析教学对象方面看,独立学院通常使用的实验教材均是一般性的本科院校教材,缺少专门针对独立学院学情的教学内容。对于独立学院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善思考但个性化倾向显著等特点的分析不够全面细致。从制定教学目标方面看,从师资方面看,独立学院的师资结构由本校教师和外聘教师组成。一方面,本校老师以年轻教师为主体,教学和实践经验不足,教学能力有所欠缺;另一方面,外聘教师群体大多是一本、二本院校的专职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基本以自己所在学校学生的标准为主,很少有专门针对独立学院的教学内容,只是在教学内容深浅、篇幅方面略做调整删减。从选择教学方法方面看,独立学院的教学局限在任务型教学层次,采用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很少或基本没有企业参与,根据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边讲边练等应用型的教学方法难以采用。从实施教学评价方面看,独立学院教学评价体系体现在两个层面:学生层面和教学督导层面。通常以学生评教、学校评教来评价教学质量。实际上,此类评价模式仍停留在传统模式上,缺乏效率与效果。没有用人单位(企业)参与的教学评价是不客观和不全面的。
(三)实验设计粗放化
独立学院通常以应用型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然而实践教学环节的粗放化和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了背离,严重影响了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企业岗位适应能力,难以做到职业“零距离”。通过对云南几所独立学院的调查可以看到:不同的高校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体系现状以及设计思路上大同小异。各院校在专业培养计划中均安排有校内、校外两个实践环节。校内实践,大多因缺少体现专业化和仿真化的配套实践教材而不得不以会计相关专业的实习内容所取代,甚至直接将习题课视为实训课;校外实践,由于财务管理活动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等原因,实习内容也很难做到与投资、筹资或股利分配政策的制定、财务分析等财务问题相关,仅仅通过协助实习单位编制和装订凭证、基本数据统计等完成校外实践。当然,这以独立学院的特殊属性和实验资金投入不足有极大关联。
二、实训分层化教学培养模式的内涵
(一)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定位的思考
1、社会人才需求的多元化趋势
随着金融市场发展的不断完善,以致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等投资市场一度都十分活跃。经济形势和理财环境都在催促着全民理财意识的觉醒,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都渴望得到财务管理(理财)方面的专业性的咨询和指导以规避投资风险,减少投资损失,进而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整个社会学习财务管理(理财)知识的热情空前高涨,对具有财务管理知识和能力的专门人才的需求数量不断扩大,层次要求不断细化。
高等财务管理教育要主动适应多元化和多样化的外部人才需求变化,核心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层、各类优秀财务人员。
2、独立学院学生发展的多元化特征
独立学院生源特点决定了独立学院学生发展呈现多元化。独立学院生源特点主要体现在:一方面,独立学院的学生成绩差距大,学习目标不明确。另一方面,独立学院的学生往往在社会适应能力、表现力、交往能力上的优势突出,个性化倾向显著,个体务实度高,就业愿望极为强烈。
3、独立学院定位的多元化要求
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重要承担载体,而不仅仅是高校本科招生规模量上的增加,而且是人才培养类型上质的补充。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是独立学院多元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理论体系要求建立“理论与技能并重,课岗结合”的专业培养模式,即理论化与市场化的有机结合。加强独立学院定位的多元化的研究,可以有效弥补当前独立学院教育体系结构的缺失和完整性。
(二)财务管理专业实训教学模式的分层教学策略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得,先后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分层教学在培养模式上表现为分层培养、分类培养,具体体现为横向分层和纵向分层两个层面上。横向分层体现在同一专业的不同的学生方面。独立学院的学生在基础知识状况、对知识的认识水平、智力水平、学习方法上都存在个体差异,他们接受知识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效能,做到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就需要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承认学生的层次差别,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实施教学。纵向分层则体现在同一专业的不同的职业倾向方面。财务管理学科涉及到了用人单位的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营运与管理活动、分配活动四个方面的全过程财务活动。在实验教学环节可尝试结合学生的兴趣点,根据实验的教学规律进行主题式教学,以满足教学内容与学生工作岗位的衔接要求,实现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的技能训练目标的。例如,银行理财产品的设计与资金时间价值的综合计算互为一体作为主题实验教学,既使学生弄清了理财产品的设计原理,又加深了金融产品与工作岗位的认知。
财务管理实训分层教学模式从学校和市场的关系出发,将“教学”视为资源博弈的工具,做到教学、社会、学生三结合,既要强调学校与社会的有机结合,又要强调教学模式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结合,还要学生与市场的适宜结合。
三、分层化实训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实施
(一)建构阶段
完善独立学院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教学理论体系,摆脱照搬公办院校教学体系的尴尬局面。独立学院自出生之日起,就植入了面向市场的基因。面对诸多压力如教育经费的压力、师资建设、社会评价生源减少及竞争的压力,独立学院,必须对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建立以体验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亲自体验财务管理问题。具体建构依次为升级会计模拟实验室――调整教学计划、修订教学大纲――理论教材与实训教材指导书的编写与筛选――改革教学方法(教授、展示、辅导、备课、考核与评定)――建立真正意义上的财务管理仿真实验室。同时,在建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各教学阶段的特点,有所侧重。如基础理论教学阶段倾向于理论教学;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阶段倾向于考级考证;特色方向培育阶段倾向于财务工作各角色的职业认知;职业岗位能力实践阶段则倾向于财务活动的实际操作与财务关系的领会。
对于校内生产性实践基地建设内容可以侧重于资金运动,重点建设与各经贸类专业相关的生产性实践基地建设。如成立会计服务公司;建立工商超市;与淘宝网建立关系,建立网上购物平台,掌握筹资、投资、营运过程等。加强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实现毕业与上岗零过渡。对于校外实训基地,可重点开展“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开展人才培养合作机制。
(二)完善阶段
立足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围绕财务管理理论教学,设计出一套从大学一年级到四年级的既包括理论又包括实践的教学模式。如企业认知实习、专业教育实践、教学实验、毕业论文(设计)、社会实践等组成的,与理论教学相对独立而又密切联系的教学体系。财务管理教学体系由多个子项目构成,在整体构架指导下,有序开展各子项目的应用工作,形成的成果相互支撑、前后呼应、资源共享。具体完善内容分为两部分:
(1)建立弹性的应用教学模式,及时梳理存在问题。在实验课程教学活动中,割裂理论教学与实务教学是不可取的。考虑纯理论教学与纯实务教学模式的教学缺陷,改革财务管理的教学模式,采用诸如“2节理论课+2节实践课”的“1+1”模式;通过课堂理论教学与模拟实训的配比结合,提高了理论与实务的关联性,以达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互补,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理论,从而实现教学模式的知行合一。例如,学生在进行资金运营管理理论的学习同时,对现金管理的成本模型和随机模型进行实验教学活动,模拟企业资金管理的实际运作,强化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
(2)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能力。特色化教学一直是独立学院改革的目标。只有做到特色化教育,形成蓝海战略效应,独立学院才能在高校中占有一席之地。据2012年高考录取情况,一些具有办学特色的三本学校录取线超过二本最低控制线,如重庆工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四川外语学院等。由于生源的数量可观,综合类独立学院基本上都开设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而要想办出特色,形成特色化教学的一条捷径就是建设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在实训教学体系设计上,注重实施“三阶双轨”的实训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地经过专业基础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三个阶段,结合财务管理习题能力训练和软件训练同步进行双轨模式。具体为:第一、二阶段,在教学过程中,讲练结合,完成各项专业基础技能、专项技能的训练;第三阶段,专项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学完后,专门拿出时间进行集中的综合模拟实训,使学生从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运营活动到分配活动的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综合实训,通过理论知识在实践环节的综合运用,提升专业综合能力。
(三)评价反馈阶段
实验教学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政府、社会、行业、学生的认可度。因此,独立学院可尝试构建四方联动的评价体系,以检验教学的质量与效果。结合政府、社会等四方的评价与参与,独立学院可逐步开展财务管理实训教学改善,具体是:(1)实验教材自主化,即结合当地经济与学校学情推行校本教材与实训参考书;(2)实训安排合理化,即何时训?训何时?(3)实训材料动态化,即紧密结合国家和行业的政策、法规、制度等等;(4)实训内容多元化,即实训内容切忌求大求全,适用与实用即可,满足社会需要即可,极端得讲,如果所有知识学校全教的话,社会教什么呢?(5)实训过程仿真化。实训课不等于习题课,必须在教法和学法方面进行改进。(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许为民:《独立学院的发展与运行研究[J],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2] 何如海:基于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教学管理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9
[3] 王学东: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
一、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原则与基本思路
(一)设计原则 结合地方经济以及学校和专业发展实际,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首先,以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强化实践教学内容,尤其增加综合性实验。其次,加强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下教学内容的设计,设计个性化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尽可能与岗位需求能力相一致。第三,加强导师制教学模式下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使学生科研实践、兴趣和科技创新意识得到训练。第四,以校外实践基地为依托,以培养管理型导向会计人才为目标,创新实训实习内容、实习组织模式与管理模式。最后,实践环节的设置既要遵循知识结构的前置因素,又要注重能力培养的循序渐进。
(二)基本思路 完整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包括教学环节、教学环境、师资队伍和管理制度等,应围绕培养目标,以实践环节和教学环境两方面为重点,构建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首先,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构建由课程实验与模拟实验相结合、手工实验与计算机实验相融合、校内实验教学与社会实践锻炼相辅助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一是增加课堂实践课时。如“审计学”、“财务管理学”等增加课堂实践教学课时。二是增加专项模拟实训。将原来纯手工的综合模拟实训调整为“手工与计算机”相结合的方式;开设更为实用面向企业内部管理的“ERP沙盘模拟实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财务知识进行投融资决策的能力。三是增加专业调研环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其次,方向模块突出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开设“管理型会计”和“外贸型会计”两个方向。为强化管理型特点,可增加战略成本管理、管理会计案例、财务管理案例等实践教学课程;“外贸型会计”方向可增加外贸单证等实践环节。
二、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的实践环节设计
(一)会计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环节总体设计 专业实践环节的构建是一个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系统过程。根据教育部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计学专业组对于专业能力培养的实施要求以及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本校会计学专业的相关实践教学环节包括校内实验教学园和社会实践教学园两大部分。其中校内模拟实验教学由课程模拟、专项模拟、综合模拟、ERP沙盘仿真模拟等分层递进式的实验教学体系构成;社会实践教学由认知实习、社会调查、专业实习等分层递进式社会实践活动构成,具体如图1所示。
(二)校内实验教学园高级管理型会计人才的主要特色体现在实践应用能力上。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会计信息往往成为各企事业单位的商业机密,一些企事业单位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太愿意接纳实习实践的大学生,让大批量的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得到会计、财务、审计等应用能力的全面锻炼基本不现实;而另一方面市场对会计人才的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企业出于人力资源成本的考虑,对新进人员的培训适应期日益缩短,总是希望新进的人才能够很快进入正常工作状态。而且现代日益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对会计人才在职业道德、专业技能、人际交往、开拓创新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就是实施会计模拟,即校内模拟实验教学。为培养高级管理型会计人才,可开设课程模拟、专项模拟、综合模拟、ERP沙盘仿真模拟相联系,手工模拟与会计信息化模拟相结合的分层递进式的校内实验教学园。通过模拟实验,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了对相关专业知识和会计工作内在联系的深刻认识,同时在模拟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能力、处理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分层递进式会计模拟实验教学体系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层次:
(1)课程模拟实验。传统的专业理论课程多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没有实际动手的机会。为解决这一问题,可在专业理论课程中加入模拟实验教学板块,让学生在边学边练中进行主动式学习。如在《基础会计学》、《会计信息化》、《审计学》等课程中,针对实际操作性强的教学内容引入模拟实验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仿真的环境中掌握会计凭证、账簿等会计资料的手工处理和计算机软件处理程序,同时借助多媒体教学软件中的“交互式引导”功能和“自动识别”功能,完成学生自主实习过程,以提高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专业理论课程中的模拟实验可培养学生对单项业务的会计处理能力。
(2)会计模拟实训。在学生通过有关课程的模拟实验教学掌握了会计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等基本业务处理程序后,可在教学中开设独立的专项模拟实验课程,该课程以一个业务较简单的企业的会计核算业务为背景,通过对会计业务的模拟实训,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小企业一个会计期间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工作。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将理论课程中所学的会计基础知识运用于实际,在实际操作中了解企业会计一般业务的处理程序与会计基本方法,掌握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的填制方法。专项模拟实验教学课程的开设与实施,让学生在模拟实验中将课程学习中的单项业务处理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系统地完成一个企业各会计岗位的核算工作,可培养学生作为一名基本的报账型会计应具备的素质。
(3)综合模拟实训。会计专业培养的高级管理型会计人才,因此要求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仅是报账型的会计,还应该是能够进行会计工作组织与管理,能够参加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与控制的管理型会计人才。本实验教学课程以制造业经济活动为背景,学生在实验中按会计业务分工,分别担任不同的会计岗位角色――主管会计、出纳、车间成本核算、公司总成本核算、存货核算、销售核算、往来核算等,从原始凭证的取得、填制开始,到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编制会计报表,进而进行财务分析和有关会计核算资料的审计,循序渐进,完成一个会计期间的会计业务处理、财务分析、审计等业务工作。同时利用手工模拟实验的会计资料通过ERP财务管理一体化系统进行信息化处理,并将手工处理结果与信息化会计处理系统的结果相印证,学生从多方面掌握所学的相关专业知识,培养较强的动手能力。
综合模拟实验分岗位设置、各岗位配合、手工与信息化会计核算相结合、会计核算与财务分析、审计相联系的实验教学方案,让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现学生对知识由理性理解到感性把握的过渡,开拓学生的思维,同时在实验中通过不同会计岗位之间的配合,增强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协调配合能力和团队精神。在综合模拟实验中,担任审核、管理岗位的会计经理等职务的学生要针对其他岗位填制的凭证、登记的账簿等进行审核、核对,可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个模拟企业还要完成对报表的分析等工作,锻炼学生的综合管理与分析能力。综合模拟实验让学生由简单的报账型会计提升为管理型会计。
(4)ERP沙盘仿真实验。课程模拟、专项模拟和综合模拟都是从会计专业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中会计岗位所涉及的工作内容来设计的,但对于培养具有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级管理型会计人才来说仍不够,因为企业的会计信息涉及到企业内外各方面利益者的利益,在企业会计信息的处理中,要考虑到企业内外环境的影响和企业各项预测、决策的影响,因此会计模拟实验教学还需要培养会计专业的学生与其他专业人才的相互交流、相互配合的能力。为此在会计模拟实验教学体系中开设ERP沙盘仿真实验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办法。
ERP沙盘仿真实验主要是构建仿真企业环境,模拟真实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并将实物沙盘和ERP管理软件的全面运用相结合。在实验教学中,让学生直接利用ERP企业管理软件对仿真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面控制和管理,利用ERP管理软件将模拟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部经济业务融为一体,实现动态管理、实时控制,实现财务与业务一体化,实现企业资源(资金流、物流、人才流和信息流)的有效配置与协调。整个实验从财务角度透视了仿真企业整体运营过程。ERP沙盘仿真对抗实验实现了其实验目的从核算监督为主转向预测决策为主,实验内容涉及面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ERP沙盘模拟课程实验正是考虑企业整体战略的制定、产品的研发、设备的投资与改造、生产能力规划、物料需求计划、资金需求计划及成本、市场营销、财务指标分析、信息系统的建设及组织分工、人力资源的管理等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因此在进行ERP沙盘模拟课程实验时均要予以综合考虑平衡规划。学生在进行ERP沙盘模拟课程实验时,必须根据自己所学过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实验的过程充分体现企业所有的部门为实现企业目标必须全力配合,由此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想象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三)社会实践教学园 为了进一步促进校内实验教学和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的效果,增加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力,我院开展了认知实习、社会调查、专业实习等分层递进式社会实践活动。
(1)认知实习。为了培养学生对企业的组织和业务流程的认识,我院利用暑假时间带领学生到实际企、事业单位,去企业参观,了解有关会计和财务工作的岗位设置以及基本工作流程等情况,帮助建立学生对企业的直观认识。
(2)社会调查。根据专业教学特色,在导师制管理模式下结合第二课堂的学生科研课题的立项内容,利用实习教学基地的资源,采取学校联系、组织和学生自由联系组合的方式,学生利用暑假时间到实习教学基地和相关实际工作单位对有关会计和财务、审计等内容进行见习和调查了解,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关解决对策,或对实际中的先进经验加以提炼总结,根据调查研究成果写出调查报告。
(3)专门实习。专门实习包括方向实习和毕业实习两部分,主要利用实习教学基地的资源,采取学校联系、组织和学生自由联系组合的方式完成相关的专业方向和综合实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校内外实践环节的结合 校内实验教学实验园和社会实践实验园“两园”结合,最终形成了由课程实验与模拟实验相结合、手工实验与计算机实验相融合、校内实验教学与社会实践锻炼相辅助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校内外实践体系层层推进,与专业课程密切配套,形成四年一体化的专业培养体系(如图2、3),多方位立体式地实现了对会计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
三、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实践体系的保障措施
(一)实践教学环境建设和师资保障 为了保障社会实践的教学质量,近两年以来,我院建立了校政企合作平台――与政府的人才交流中心、财政局会计管理处等合作构建实践教学平台,先后与中兴会计师事务所、大统会计师事务所、宏泰会计师事务所等多家会计师事务所以及40余家企业单位签订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协议书,在科研课题、应用项目、毕业生就业等方面与实践教学基地保持友好的合作与协调。为确保实践教学质量,我院定期召开教学实习基地师生座谈会,密切关注毕业生实习动态,做好教学实习基地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另外,我院还计划通过实践教学基地聘请在行业享有较高权威的企业总会计师、财务总监作兼职教师,进行实践教学指导、开设专题报告和讲座,把企业实际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传授给学生和教师,这不仅可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校内会计教师素质的提高,同时还解决了实践教学的师资问题。
(二)专业实践管理制度的完善 为保证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实施,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不仅需要一批与实践教学目标相吻合的实习基地,更加需要有健全的组织管理机构、完善的实验室建设规划和各项健全的管理规章制度等。对此,我院根据专业实践要求,专门制订了新的实践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和评价办法,根据具体环节的不同属性与要求,采取现场答辩、操作技能评价、实验(实习)、报告、综合考试等组合考核形式评价实践教学的实际效果,并落实到专业实践教学大纲中, 以此来监控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玉荣:《应用型会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研究》,《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年第6期。
从实践的角度来说,中职会计教学的开展需要遵循以实践为基础的原则,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宏观角度展现实践的检验性,强化学生的实践操控能力,为学生更好的进行社会生活和实践提供了基础。对于我国中等职业会计缺失实践教学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方面优化措施。
1.强化对实践性的认知。从理念上强化对实践的认识是优化基于实践视角的中职会计教学工作的第一步。从本质上来说,学校、教师乃至学生都需要理性的认知和分析实践教学这一概念,了解实践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而发挥其在具体教学中重大的作用,因而我们想在中职会计教学中更好的发挥实践教学的做用必须从理念上强化对实践的认知。
2.强化实践性课程的课时设置。我国中职会计教学课程设置中实践教学课时相对较少,因此我们要增加实践课程的课时数量,优化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突出实践的作用,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融入实践性知识。例如:我们可以制定专业技能等级标准,对学生专业技能以及实践能力进行等级评定,以实习、实训作为评定专业技能等级的依据,提高学生对实践的认知。此外,我们还应不断优化中职会计专业知识内容,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符合时代及企业实际的需求。教学内容要模拟的真实的工作实务,以达到实践检验的标准,不断完善实习内容,使之与现代企业实际业务相一致。
3.优化实践性的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教学模式要求我们在教学手段的创新中融入实践性,在不断优化教学手段的同时合理地融入实践性,此外,学校应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和争取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以更好地发挥实践的作用。例如:学校可以建立实训基地,并适当的进行校企合作。让学生到企业中实习,可以形成学校、学生和企业为轴线构成的三维空间,以达到教与学、产与教、产与学的多维结合,达到学校、学生、企业的多维盈利,理论与实践,实践与产值的双赢。基于实践视角下的中职会计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而合格的中职会计要求是能够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专业知识的教学,培养和树立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素质;并通过财务管理知识的学习,树立学生理财观念,培养其理财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市场经济意识,将时间价值观念和风险收益均衡等现代财务管理观念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为学生创造参与的机会。通过参与教学,可以使学生巩固旧知识,学习新知识,以体现实践性教学,使学生成为主体,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进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
二、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