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范文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水文地质调查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第1篇:水文地质调查报告范文

第一条为加强对地质资料的管理,保护地质资料汇交人权益,充分发挥地质资料对资源保护、开发与经济建设的作用,根据国务院《地质资料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以及本省管辖的海域内开展地质工作形成的地质资料的汇交、保管和利用,适用本办法。

依照《条例》规定应当向国家汇交的地质资料,其汇交、保管和利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地质资料,是指在地质工作中形成的文字、图表、声像、电磁介质等形式的原始地质资料、成果地质资料和岩矿芯、各类标本、光薄片、样品等实物地质资料。

本办法所称工程建设项目地质资料,是指为满足工程建设项目需要,开展地质工作所形成的各类成果地质资料,包括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压覆矿产资源调查与评价、工程地质勘查(察)、水文地质勘查、工程物探等形成的地质资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领导,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将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第五条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省地质资料汇交、保管和利用的监督管理。

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地质资料档案机构(以下简称省地质资料档案机构)承担地质资料的保管和提供利用工作,受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承担地质资料的接收和验收工作。

发展改革、经贸、建设、交通、水利等部门应当协同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做好地质资料管理工作。

第二章地质资料的汇交

第六条在本省行政区域以及本省管辖的海域内从事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探矿权人或者采矿权人,为地质资料汇交人。

政府出资的前款规定以外的地质工作项目,承担有关地质工作的单位为地质资料汇交人。

前二款规定以外的地质工作项目,出资人为地质资料汇交人。汇交人可以委托承担地质工作的单位直接汇交。有多个出资人的,各出资人共同承担地质资料汇交义务。

第七条地质资料汇交范围依照本办法附件所确定的范围执行。

除成果地质资料(包括文字报告及附图、附表、附件等)、国家规定需要汇交的原始地质资料和实物地质资料外,其他原始地质资料和实物地质资料由汇交义务承担人汇交地质资料目录。

原始地质资料已在成果地质资料中反映的,可以免交原始地质资料复印件。

依照《条例》第九条规定,应当向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汇交的地质资料,汇交人应当将其地质资料目录同时抄送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第八条工程建设项目地质资料汇交人应当依照《条例》第十条第(四)项规定的期限汇交地质资料。

工程建设项目地质工作已先行通过验收或者分阶段验收的,自验收之日起180日内汇交地质资料。

第九条汇交人应当汇交两份纸质资料以及相应的电子文档,纸质资料内容与相应的电子文档资料内容应当一致。

探矿权人、采矿权人汇交地质资料时,应当随附勘查许可证或者采矿许可证的复印件。

汇交经过评审、鉴定、验收的地质资料,应当随附评审、鉴定、验收的正式文件或者复印件。

第十条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汇交的地质资料之日起15日内完成验收,对验收合格的,出具地质资料汇交凭证;对验收不合格的,退回汇交人补充、更正后,在60日内重新汇交。

第三章地质资料的保管和利用

第十一条汇交的地质资料由省地质资料档案机构集中保管。

其他不需汇交的地质资料由承担地质工作的单位自行归档保管,其目录应当于每年3月底前报送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二条省地质资料档案机构应当建立地质资料的整理、保管、保密、利用制度,配置保存、防护、安全等必要设施,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保障地质资料的完整和安全。省地质资料档案机构的馆舍建造以及设施配置参照国家有关档案馆设计规范执行。

地质资料档案工作人员应当忠于职守,维护史实,遵纪守法,具备相应的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省地质资料档案机构应当建立相应的工作人员管理制度,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和考核。

第十三条探矿权人、采矿权人汇交的地质资料,自汇交之日起至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届满止对资料内容予以保护;有效期届满之日起30日内将其资料内容予以公开。

前款规定以外的地质资料,自汇交之日起90日内予以公开。对资料内容需要保护的,汇交人应当在汇交时办理保护登记手续,保护期自办理保护登记之日起计算,最长不得超过5年;需要延续保护的,汇交人应当在保护期届满前30日内,到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延期保护登记手续,延长期限不得超过5年,未办理延期保护登记手续的,不再予以保护。

第十四条政府出资开展地质工作形成的具有公益性质的地质资料,自汇交之日起90日内向社会公开,无偿提供全社会利用,不得办理保护登记手续。

前款所称具有公益性质的地质资料的范围按照国家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关于公益性地质资料范围的公告》执行。

依照本办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补交的地质资料,汇交人补交时未提出保护申请的,不再办理保护登记手续。

第十五条保护期内的地质资料只公开资料目录。但是汇交人书面同意提前公开其汇交的地质资料的,自收到书面同意函件之日起,由省地质资料档案机构予以公开。

第十六条保护期内的地质资料可以有偿利用,有偿利用的具体事项由利用人与地质资料汇交人协商确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因救灾需要,查阅保护期内地质资料的,查阅人应当持同级人民政府或者省级有关部门出具的介绍信、查阅人工作证,由省地质资料档案机构无偿提供查阅。省地质资料档案机构也可以根据相关应急预案的规定,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主动提供查询服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因规划、决策、行政管理需要查阅保护期内地质资料的,经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由省地质资料档案机构无偿提供查阅。

第十七条已经公开的地质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持单位证明或者本人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可以查阅、摘录、复制。复制地质资料的,省地质资料档案机构可以收取复制工本费。工本费的具体标准由省价格行政主管部门核定。

省地质资料档案机构应当建立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网络系统,公布地质资料目录,提供查询服务。

第十八条涉及国家秘密或者著作权的地质资料的保护、公开和利用,按照保守国家秘密法、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十九条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条违反本办法第七条第四款和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的,由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一条汇交的地质资料经验收不合格,汇交人逾期拒不补充、更正的,视为不汇交地质资料,由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条例》第二十条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

第二十二条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省地质资料档案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有权机关按照管理权限依法给予行政处分;造成损失的,依法予以赔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法披露、提供利用保护期内地质资料的;

(二)限制他人查阅、摘录、复制已经公开的地质资料的;

(三)未按规定保管地质资料,造成地质资料损毁、散失或者保密地质资料泄密的;

(四)超过核定的标准收取复制工本费的;

(五)其他、、的行为。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三条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工程建设项目地质资料的原始档案,由各级城市建设档案机构按照《*省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接收和管理,汇交人应当将其复制件汇交至省地质资料档案机构。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实施前,汇交人依法应当汇交而没有汇交的地质资料,由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清查后,按照《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补充汇交;其他由各承担地质工作单位自行归档保管的地质资料的目录,于本办法实施后180日内报送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自2008年9月1日起施行。

附件:1.*省成果地质资料汇交细目

2.*省工程建设项目地质资料汇交细目

3.*省原始地质资料汇交细目附件1

*省成果地质资料汇交细目

一、区域地质调查资料

各种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及其地质图、矿产图。

二、矿产地质资料

(一)矿产勘查地质资料:各类矿产勘查地质报告、矿产资源储量报告。

(二)矿产开发地质资料:各类矿山生产的勘探报告、资源储量报告、闭坑地质报告。

三、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

(一)国土整治、国土规划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查报告和地下水资源评价、地下水动态监测报告。

(二)供水能力≥3万方/日的地下水供水水源地的地质勘察报告。

(三)单独编写的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报告,地下热水、矿泉水等专门性水文地质报告以及岩溶地质报告。

四、环境地质、灾害地质资料

(一)地下水污染区域、地下水人工补给、地下水环境背景值、地方病流行区的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二)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面开裂及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三)建设工程引起地质环境变化专题调查报告,国家级重点工程和国家、省级开发区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报告。

(四)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报告。

(五)一、二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五、地震地质工作资料

地震地质调查、考察、研究报告。

六、物探、化探地质资料

区域物探、区域化探调查报告;物探、化探普查、详查报告;遥感地质报告;国家级重点工程和国家、省级开发区以及大中城市的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工作有关的物探、化探报告。

七、地质、矿产科学研究及综合分析资料

(一)经国家和省一级科技成果登记的各类地质、矿产科研成果报告以及各种区域性图件。

(二)矿产产地资料汇编、矿产储量表、成矿远景区划、矿产资源总量预测、矿产资源分析以及地质志、矿产志等综合资料。

八、其他地质资料

旅游地质、农业地质、深部地质、火山地质、第四纪地质、新构造运动以及土壤、沼泽调查等地质报告。附件2

*省工程建设项目地质资料汇交细目

资料分类资料汇交细目〖3〗指标单位汇交范围备注水利与渔业水利工程(水库)库容量亿立方米≥0.1灌溉工程受益面积万亩≥5标准海塘、江堤保护耕地万亩≥100水产冷库储藏能力吨≥5000渔业港口大中型交通铁路铁路干线铁路隧道长度米≥1000铁路桥梁长度米≥1000火车站等级级三级以上公路等级级一级以上港口、码头大中型独立公路大桥长度米≥1000独立公路立交桥型式互通式公路隧道长度米≥1000飞机场飞行区指标4C及以上内河通航建筑通航吨级吨≥300通信电信枢纽、通信调度中心县(市、区)级以上通信工程电缆长度公里≥500电力核电站所有抽水蓄能电站所有水电站装机容量万千瓦≥5火电站单机容量万千瓦≥5输变电工程电压万伏≥22工业钢铁厂年产量万吨≥100石油化工厂年加工原油万吨≥50水泥厂年产量万吨≥100氟化工厂年产单体万吨≥4其他工业企业占地面积亩≥200非城区50亩以上输油、气管线长度公里≥120沉井、沉箱、过江管线、顶管工程及架空索道大中型教科文卫(独立)学校在校人数人≥3000高教园区占地面积亩≥200体育场(馆)座位座≥2000影剧院座位座≥1200会展中心大型医院、疗养院床位张≥500城市建设

基础设施城市道路长度公里≥3隧道长度米≥250桥梁(含立交、高架)长度米≥100地下铁道所有城市防洪工程保护人口万人≥20城市引、供水工程日供水万吨≥5水厂日供水万方≥5燃气厂日供气万方≥30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万方≥5住宅区、商业区和城市改造工程占地面积亩≥200城市垃圾处理场容积万方≥500人防掘开式工程底层面积平方米≥3000坑地道工程长度米≥1500其它粮食中转库及储库库容亿斤≥1.5油库库容万方≥5冷库储藏能力万吨≥1火药库建筑面积万平方米≥2其他重点工程地下储库、洞(硐)室省级以上一般建筑楼层数层≥20高耸构筑物高度米≥100高边坡工程高度米≥100矿山(甲类)年产矿石万吨≥10乙类矿山≥100旅游区、地质公园等建设项目省级以上项目新建村庄人口人≥1000附件3

*省原始地质资料汇交细目

一、区域地质调查资料

各种原始测试数据、鉴定结果、测量结果数据汇总表(含数据库),实际材料图,主干剖面实测和修测剖面图,物化探、重砂成果图。

二、矿产地质资料

(一)矿产勘查地质资料:工程布置图、钻孔柱状图,重要槽探、坑探、井探图,各种岩矿测试、分析数据汇总表(或数据库),各类测量结果数据汇总表,有关物探、化探原始地质资料。

(二)矿产开发地质资料:各中段采空区平面图、剖面图,探采对比资料,各类测量结果数据汇总表。

三、水文地质资料

各类工程布置平面图,所有钻孔柱状图,各类试验、测试、监测原始数据、测量结果汇总表,有关物探、化探原始资料。

四、工程地质资料

软土地区钻进基岩钻孔柱状图、不良地质工点控制性钻孔柱状图、深度超过30米的钻孔柱状图、实际材料图,各类工程布置图。

五、环境地质、灾害地质资料

各类工程布置图、实际材料图、钻孔综合成果图,各种调查、测试、监测原始数据及测量结果数据汇总表。

六、物探、化探地质资料

各类测量、分析测试原始数据汇总表,实际材料图。

第2篇:水文地质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问题

中图分类号:E271文献标识码: A

在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水文地质问题始终是一个极为重要但也是一个易于被忽视的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二者关系极为密切,互相联系和互相作用,地下水既是岩土体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岩土体工程特性,又是基础工程的环境,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至于容易被忽视,是在实际的勘察工作中,在勘探成果内因为很少直接涉及水文参数的利用,水文地质问题往往只被认为是象征性的工作,在勘察中大多只是简单地对天然状态下的水文地质条件作一般性评价。

一、关于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存在的问题

1.在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水文地质问题始终是一个极为重要但也是一个易于被忽视的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两者关系极为密切,互相联系和互相作用,地下水既是岩土体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岩土体工程特性,又是基础工程的环境,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而在实际的勘察工作中因很少直接涉及水文参数,水文地质问题往往被忽视,只简单地对天然状态下的水文地质条件作一般性评价。因此,经常发生由地下水引发的各种岩土工程危害问题。为提高工程勘察质量,在勘察中加强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2.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评价内容。在以往的工程勘察报告中,由于缺少结合基础设计和施工需要评价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作用和危害,在某地区已发生多起因地下水造成基础下沉和建筑物开裂的质量事故,总结以往的经验和教训,在以后的工程勘察中,对水文地质问题的评价,主要应考虑以下内容:应重点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作用和影响,预测可能产生的岩土工程危害,提出防治措施。工程勘察中还应密切结合建筑物地基基础类型的需要,查明有关水文地质问题,提供选堑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不仅要查明地下水的天然状态和天然条件下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分析预测在人为工程活动中地下水的变化情况,及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反作用。

3.岩土水理性质是指岩土与地下水相互作用时显示出来的各种性质。岩土水理性质与岩土的物理性质都是岩土重要的工程地质性质。岩土的水理性质不仅影响岩土的强度和变形,而且有些性质还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稳定性。以往在勘察中对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测试比较重视,对岩土的水理性质却有所忽视,因而对岩土工程地质性质的评价是不够全面的。岩土的水理性质是岩土与地下水相互作用显示出来的性质,而地下水在岩土中有不同的赋存方式,不同形式的地下水对岩土水理性质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而且影响程度又与岩土类型有关

二、关于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的分析

1.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评估内容在以往的工程勘察报告中,由于缺少结合基础设计和施工,需要评价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作用和危害,在很多地区已发生,多起因地下水造成基础下沉和建筑物开裂的质量事故,总结以往的经验和教训,在今后在工程勘察中,对水文地质问题的评价主要考虑以下内容:

(1)应重点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作用和影响,预测可能产生的岩土工程危害,提出防治措施。

(2)工程勘查密切结合建筑物地基基础类型的需要,查明有关水文质问题,提供选型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

(3)应从工程角度,按地下水对工程的作用与影响,提出不同条件下应当着重评价的地质问题,如:对埋藏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建筑物基础中水对钢筋的腐蚀性,对选用软质岩石、强风化岩、残积土、膨胀土等岩土体作为基础持力层的的建筑场地,应着重评价地下水活动对上述岩土体可能产生的软化、崩解、胀缩等作用;在地基基础压缩层范围内存在松散、饱和的粉细砂、粉土时,应预测产生潜蚀、流砂、管涌的可能性;当基础下部存在承压含水层,应对基坑开挖后承压水冲毁基坑底板的可能性进行计算和评价;在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基坑,应进行渗透和富水性试验。并评价由于人工降水引起土冻沉降,边坡失稳进而影响物稳定性的可能。

2.重视岩土水理性质的测试和研究,岩土水理性质是指岩土与地下水相互作用时显示出来的各种性质。岩土水理性质与岩土的物理性质都是岩土重要的工程地质性质。岩土的水理性质不仅影响岩土的强度和变形,而且有些性质还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稳定性。以往在勘察中对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测试比较重视,对岩土的水理性质却有所忽视,因而对岩土工程地质性质的评价是不够全面的。岩土的水理性质是岩土与地下水相互作用显示出来的性质,而地下水在岩土中有不同的赋存方式,不同形式的地下水对岩土水理性质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而且影响程度又与岩土类型有关。结合水是地下水在粘性土中的主要赋存形式,在砂土中含量甚微。结合水尤其是弱结合水与粘性土相互作用时,显示出来的性质如可塑性、膨胀性、收缩性等归为粘性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活动范围极为有限,对岩土的动态水理性质影响较小。

三、关于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解决措施

1.地下水升降变化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位变化可由天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引起,但不管什么原因,当地下水位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都会对岩土工程造成危害,地下水位变化引起危害,水位上升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潜水位上升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主要受地质因素如含水层结构、总体岩性产状,水文气象因素如降雨量、气温等及人为因素如灌溉、施工等的影响,有时往往是几种因素的综合结果。由于潜水面上升对岩土工程可能造成:

(1)土壤沼泽化、盐演化,岩土及地下水对建筑物腐蚀性增强。

(2)斜坡、河岸等岩土体岩产生滑移、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

(3)一些具特殊性的岩土体结构破坏、强度降低、软化。

(4)引起粉细砂及粉土饱和液化、出现流砂、管涌等现象。

(5)地下洞室充水淹没,基础上浮、建筑物失稳。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地下水位的降低多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如集中大量抽取地下水、采矿活动中的矿床疏干以及上游筑坝、修建水库截夺下游地下水的补给等。地下水的过大下降,常常诱发地裂、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以及地下水源枯竭、水恶化等环境问题,对岩土体、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人类自身的居住环境造成很大威胁。

2.地下水的升降变化能引起膨胀性岩土产生不均匀的胀缩变形,当地下水升降频繁时,不仅使岩土的膨胀收缩变形往复,而且会导致岩土的膨胀收缩幅度不断加大,进而形成地裂引起建筑物特别是轻型建筑物的破坏。地下水在天然状态下动水压力作用比较微弱,一般不会造成什么危害,但在人为工程活动中由于改变了地下水天然动力平衡条件,在移动的动水压力作用下,往往会引起一些严重的岩土工程危害,如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等。

工程地质勘查是整个工程周期中重要阶段,其结果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的好坏、能否实现工程目标以及工程对社会经济的价值。在工程勘探过程中,采取切实有效地方法测定有关水文地质的各种参数是非常重要的,可为工程设计提供重要依据,同时,也有助于充分利用水里地质条件进行工程设计和施工,从而避免出现因水文地质作用而损坏工程或者影响工程施工的现象。

参考文献:

[1]舟山市定马线长春岭滑坡工程施工图,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R].浙江省工程物探勘察院,2008.

[2]杭州城市地质调查报告[R].浙江省地质调查院,2008.

第3篇:水文地质调查报告范文

教学方法改革

本课程教学改革的任务要求能够实现小课时、大容量、重点突出,强化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首先,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精心制作内容丰富、知识点凝炼、逻辑过程合理的多媒体课件,课件形式上文字精炼、以图表为主,形象直观、主题突出。水文地质学十分强调实践性,许多概念描述现实地质存在,许多理论紧贴实际生活,因此在课堂讲授中大量采用“概念联想实际”、“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启发式”、“引导式”方式,与学生互动讨论,活跃课堂、深入理解问题。以第二章地下水赋存中的潜水部分为例,将对潜水的描述,凝练为地下水面-隔水底板-潜水-地下水埋深-含水层厚度-等水位线图概念串。前5个概念以一张图清晰展示,启发学生联想生活中的实际,思考这些概念对应什么实际问题,比如地下水埋深,会对应取水井最小深度,井中水位会上下变化。等水位线图也以一张幻灯展示,启发学生思考,这样一个水位场的情况下,设置水源井选择什么位置,这个水源位置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在“引导式”教学中,结合教学重点设计了两个“工程问题引导式”补充教学内容,以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式”而非“解题式”工程思考能力,培养理论联系的思维习惯,提高应用能力。如在第四章中,以“矿井涌水量预计”问题为引导,阐述达西定律的应用,并使学生掌握含水层划分求参、井流计算的方法,认识涌水量预计的工作流程与内容,教学引导流程如图1。

解决问题的“工程问题引导”较之于简化了的“解题式”引导,能更综合、多方面融合知识与理论,极大地激励了学生们主动思考问题的主观愿望,培养了学生们的地质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使课本上抽象的理论变为活生生的知识,使孤立的知识变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活跃了课堂气氛,学习也由任务变成了乐趣,由被动变成了主动。现行应试教育模式影响下,国内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与能力上受到限制,与国外相比专业课课外延展不足、有难度,但课堂外延展是课堂教学重要的补充,能极大扩展学生学识容量,更有利实现小学时大课堂。在教学中我们设计了多种形式配合指令、建议与激励,加强课堂外拓展。(1)组织学生课下观看有益的影像资料,如山西襄汾县“9.8”特别重大尾矿库溃坝事故动画模拟演示、开滦赵各庄矿九东F3断层滞后突水多媒体演示、开滦东欢坨矿水害案例多媒体演示等;(2)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调查报告、研究论文为作业方式,指令学生分组进行课下资料查询、问题研究与总结,老师跟进阶段,进行过程控制,避免没有工作只有结果的抄袭;(3)当前资源勘查行业外向化快速发展,对学生外向能力有了更高和更紧迫的要求,水文地质学基础为导论性课程,内容丰富,理论上不复杂难懂,很适合配合进行专业英语训练,因此整理并选择出内容适当的水文地质英文资料,建议并激励学生进行翻译,提高学生外向能力。(4)应用学术报告、工程师讲堂等方式进行课堂外拓展。

考核方式改革

在课程教学中,考核方式具备检验和激励双重功能。一方面要实现全面、客观、公平的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它的激励功能,特别是在课外拓展学习中的激励性。在该课程的考核方式改革中,细化了考核因子,采取成绩一(C1)、成绩二(C2)和成绩三(C3)三种成绩计算方法,如图2所示。图中上一级指标等于下一级指标乘以百分比权重的加和,如C1=P*30%+K*70%。为使考核更具激励性,最终成绩取三种成绩中的最大值。考核方式更加灵活、全面、可操作性好。

第4篇:水文地质调查报告范文

1矿山地质背景

1.1地层岩性

举例煤矿区位于太行山中南段的泽州盆地北端,地势总体为南高北低。矿区南部出露大面积下石盒子组地层,上石盒子组地层在井田内零星出露,矿区中部、北部大部分区域被黄土覆盖。矿区处于太行山复背斜与沁水复向斜之间,位于华北板块山西板内造山带沁水板拗太行块隆西侧、晋获褶断带西北侧。

1.2水文地质条件

矿区处于沁水盆地中段东部,属高平—晋城盆地三姑泉域水文地质单元,区域内地下水类型主要存在碳酸盐岩类、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类裂隙、碎屑岩类裂隙、松散岩类孔隙3个含水岩组。

2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

该煤矿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矿井保有资源量约6000×104t以上,生产规模约为90×104t/a,矿区面积近700hm2。部分地区煤层已进入残采期,但在矿井改扩建期间,企业利用煤矿现有生产系统准备开采该区残存煤资源。

3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

该煤业有限公司为再整合改建矿山,目前处于整合后基建期。通过近年调查与监测未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但矿山开采潜在地裂缝、塌陷影响区范围内存在耕地、有林地、其它林地、草地等多种用地类型。该区煤层已大面积采空,地表也曾发育裂缝、塌陷,煤层开采已对其上覆地层造成较大破坏,该煤层之上的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下统下石盒子组、下统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亦可能遭到破坏,如隔水层破坏,储水结构发生变化,同事部分地区浅水井已出现明显水位下降。现状条件下,采矿活动对含水层的影响程度较严重。

4矿山地质环境预测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认为:煤矿开采可能引发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主要影响目标为旱地、有林地、其它林地等,造成的危害主要为耕地减产和林木损毁,若保安煤柱留设不当将对区内居民及工业场地建筑造成较严重影响,地质灾害危险性大。煤层采空后,可能将在矿区南部沟谷边坡引发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其威胁对象主要为沟谷中园地、耕地、林地等。矿山新建工业场地占用土地面积约13hm2,其中占用旱地约10hm2,占用其它草地约两公顷。矸石堆放占用土地面积约3hm2,土地类型主要为灌木林地。矿山开采将导致地面塌陷、地裂缝等潜在地质灾害,其中重度地质灾害区约占矿区面积的70%,对土地资源影响程度为严重。通过对各开采煤层垮落带、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结果分析,矿区内各煤层大面积采空后,会对可采煤层上覆含水层造成较大破坏,甚至影响到第四系孔隙水。

5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结果,结合矿区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确定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目标和任务。结合矿山开采方案的确定性,总体工作部署分为近期(近5年)和中远期(5年后至闭坑)。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包括:(1)地灾防治,如土地塌陷和裂缝填埋、崩塌、滑坡治理等;(2)含水层修护;(3)地貌景观修复,植被绿化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主要任务与目标:(1)矿山开采时为区内村庄、工业场地等留设保安煤柱;(2)采矿引发的地面塌陷、裂缝及时填埋,恢复土地功能;(3)恢复采矿地表变形损毁的地表植被,改善及恢复中转场地、煤矸石堆放场地形地貌景观;(4)解决受影响村庄的人畜饮水问题;(5)建立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掌握矿山地质环境的动态变化。

6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析与建议

综上分析,该煤矿山地质环境条件相对复杂,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在全国范围居中,但由于其地理位置与地质条件特征,因此对周围社会生产生活可能造成的影响较大。现状调查及预测分析发现,矿山开采可能引发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另外会对含水层造成较严重影响。因此结合矿山地质、交通、经济及社会等条件,应从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保护、地貌景观保持三个层面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从而保障当地的地质环境、生态环境与群众生产生活的正常持续进行。

作者:温静 王昊 单位: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参考文献:

[1]山西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龙达煤业有限公司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专题[R].太原:山西省地质工程勘察院,2014.

[2]辛鹏.陕西省麟游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J].中国地质科学院,2010.

[3]辛鹏.陕西宝鸡市渭河北岸大型黄土滑坡形成机理与危险性评估[J].中国地质科学院,2013.

[4]山西省地质工程勘察院.晋城市地质灾害隐患点详细调查报告[R].太原:山西省地质工程勘察院,2013.

第5篇:水文地质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地质灾害 危险性评估 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8-0124-01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规定,对宝鸡市金台区蟠龙第一中学校舍改造建设项目拟建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和灾害现状分析,作出工程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可能遭受、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提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建议,有效保护项目的安全运行,从源头上减轻人为不合理工程活动引发地质灾害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工程概况

拟建场地位于宝鸡市金台区蟠龙镇镇区,由宿舍楼、体育场等组成。场地基本为矩形,场地平坦,总占地面积15318m2,总投资1243.07万元。

2、地质环境条件

2.1气象与水文

评估区属大陆性季风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2.9℃,1月份最低,平均为-0.8℃,7月份最高,平均为25.5℃,极端最高气温41.6℃,极端最低气温为-16.7℃;年平均无霜期217天;年平均湿度69%;最大积雪厚度16cm;最大冻土深度50cm;主导风向为东风,年频率为14%,次主导风向为西风,年频率为6%;年日照时数1928.5h;年雷暴日数19.7天;年平均降水量679.1mm,日最大降水量297.5mm。

区内最大的河流为渭河,流量大,流域广。除此之外还有较大的十条支流。区内河流普遍切割较深,特别是较大河流如渭河、金陵河,使许多新老滑坡前缘形成临空面,诱发滑坡及崩塌。

2.2地形地貌与地层岩性

拟建场地现为规划用地,场地地形平坦、开阔,地貌单元属于黄土台塬。

依据《宝鸡市金台区蟠龙第一中学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拟建场地在勘察深度范围内地层岩性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上更新统黄土、古土壤及中更新统黄土。

1)第四系全新统(Q4):人工填土(),包括素填土和杂填土。素填土以粉质粘土为主,杂填土成分较杂乱,有粉质粘土、砖瓦片、灰碴、炭碴及垃圾等,均一性极差,但厚度较小。

2)第四系上更新统(Q3):黄土(),呈灰黄色,主要成分为粉质粘土,具大孔隙和垂直节理,土质较均匀,粘性差,呈坚硬状态,属中压缩性土,具湿陷性。底部为黄棕色古土壤,粘粒含量较高,团粒结构及钙质结核发育。

3)第四系中更新统(Q2):黄土(),呈淡黄色。据区域资料,Q2黄土不具湿陷性。

2.3地质构造与地震

根据相关资料,评估区及其附近无褶皱、断裂发育,新构造运动微弱,地质构造简单。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该区抗震设防烈度为Ⅶ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2.4水文地质条件及岩土体特征

按埋藏条件和含水介质特征,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第三系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承压水。

评估区局部为填土地基或湿陷性黄土地基,承载力较低,工程地质条件较差。但经人工处理后,承载力提高,可做人工地基。

2.5人类工程活动

区内人类工程活动主要有农业耕作和建房、修路,无大型的工程建设、矿产开采以及地下水开采等活动,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较小。

3、评估级别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是按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和评估项目重要性确定的。根据野外调查可知,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属简单类型;评估项目属较重要建设项目。故评估区内地质灾害的评估级别确定为三级。

4、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现场调查评估区内尚未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故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危险性小。

5、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5.1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预测

场地内多为普通低层建筑,地势平坦,场地原始地貌单元属黄土塬。地形简单,附近无地质灾害分布,因而在建设过程中及运行期间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小。

5.2工程建设可能加剧或引发地质灾害的危险性预测

因现状未发现地质灾害,加剧地质灾害可能性小,危险性小。建设项目为公共建筑,且场地为黄土塬塬顶,地基工程性较好,地基承载力高,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地质灾害预测评估危险性小。

6、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及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

建设场地地貌为黄土塬,规划工程位于黄土塬塬顶,地形平坦;评估区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危险性小;预测拟建工程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遭受、引发和加剧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小。综合评估认为规划建设场地区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

建设场地适宜。

7、结论与建议

7.1结论

1)现状评估认为:在评估区内未发现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缝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隐患存在,且场地平整,现状危险性小。

2)预测评估认为:宝鸡市金台区蟠龙第一中学校舍改造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在建设过程中规划工程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

3)综合评估认为:宝鸡市金台区蟠龙第一中学校舍改造建设项目危险性小,无地质灾害,且不易遭受、引发和加剧地质灾害,建设场地基本适宜。

7.2建议

1)工程建设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施工,防止工程建设引发工程事故,同时应做好场地的排水工作。

2)合理规划弃土弃渣排放地点及顺序,合理规划废水的排放渠道以及必要的处理措施。

3)采取切实可行的工程措施和环保措施,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避免生态环境恶化,引发、加剧地质灾害。

参考文献:

[1]《陕西省宝鸡市区及宝鸡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2001年.

第6篇:水文地质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控规 地质数据库 应用

中图分类号:O43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控规由城市人民政府审批,规划局代表市政府履行职责。根据土地的使用功能,通过拍卖等方式,为开发者使用。在控规的编制阶段,有责任和义务在指导性指标中,提示地块内存在的对影响地块使用的地质问题。比如,某控规地块可能有地裂缝分布,但控规的指导性指标中未作以提示,土地拍下土地,经过地质灾害评估后才了解地块内地裂缝的影响问题,造成开发成本不可预见的损失,以及开发计划的延长,致使一些与规划和土地相关的部门与开发者之间产生不必要的矛盾或纠纷。若控规编制时,对地块内存在的地质问题先行了解并进行提示,将可以避免此类问题。

1、常州地质特点

常州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

1、水文地质情况较复杂,浅层承压水含水层埋深浅深不一,从浅部埋深5m到缺失;

2、第四纪地质情况也较复杂,新近沉积土在一定范围内分布,局部地区的松软土层埋深可达地面下数十米左右;

3、由于印染、造纸、化工类等具有污染性企业三废的偷排、偷埋,以及垃圾场中具有腐蚀性液体通过渗透,致使地下水土一定程度的污染或形成了潜在的污染;

4、不良地质灾害局部地区有所发育,其中影响范围最广、影响程度严重的主要凸显为地面沉降及地裂缝现象;另外也可能存在着小范围的山体滑坡、崩塌,以及由于局部的地下煤矿开采可能形成的地下采空区等;

5、常州市区及邻近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分布有数量众多的隐伏断裂。

以上存在的地质问题,都可能对土地的使用造成一定限制及不良的影响。

2、国内城市工程地质智能分析方面现状

在工程建设适宜性分析方法研究方面,龚士良(1994)分析了上海浦东新区地基土的工程地质特性,根据土层组合划分了地质结构,对建筑适宜性进行了评价。叶筱菊等(2001)用模糊模式识别的方法,用多因子综合评价场地适宜性,编制了南京市江宁区工程地质适宜性图。曹继勇等(2007)在宏观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对北京市岩土体工程性质、分布规律、地质构造及工程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根据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及岩土工程性质等方面将北京市地基按照程建设条件划分为良好场地区、基本良好区、中等区和较差区,并对北京市地质条件及对工程特别是地下工程建设的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王珊珊(2007)以镇江市为例,选取城市工程地质环境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场地工程建筑适宜性区划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工程建设层的性质并计算承载力,建立不同高度建筑物适宜性的评价体系,从地基承载力和经济适用性角度对评价指标定量化,通过建立聚类分析模型对叠加结果进行分类,划分不同高度建筑物的适宜区,完成评价。实现过程中,引入DPS数据处理系统处理钻孔资料及物理力学指标数据,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保证了原始数据的有效性。以GIS为实现平台,利用空间分析模块对评价指标进行栅格计算,解决工程地质编图仅靠直觉经验综合分析多信息的局限性[4]。

工程地质智能系统的建立是今后一段时期内的必然趋势,这方面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理论层面的研究工作,但由于专业差异等原因,与控规结合的应用上还不够,从应用、服务于规划工作的方面需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3、基于常州工程地质数据库智能系统

常州市于2011年完成工程地质数据库智能系统”(以下简称“数据库智能系统”),该数据库智能系统从应用、服务于规划为目的。参考了国内一些城市初步成库的经验。从高标准、高要求的角度,与国内著名高校同济大学为合作单位,聘请南京大学为监理单位,建立了以GIS为框架、基于ArcGIS系列平台和Oracle数据库为主的数据库智能系统,实现了智能化、可视化、标准化及数据集成。

其次数据库智能系统汇集了常州市大部分区域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资料。另外,参与部门广,包括常州市规划局信息中心、常州市测绘院、常州市规划设计院、同济大学、南京大学等。将分散于各个部门的地质资料进行了标准化整合,且资料一直维持着有计划的更新状态。

4、研究方法

4.5.1需求分析法(问卷调查)

为了让规划专业能够更多的了解地质数据库成果内容,同时为了数据库成果内容更好的服务于规划的编制工作,课题首先从需求调查着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首先对数据库智能系统生成的地质成果进行归类总结,形成问卷后,对规划编制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然后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把分析的结论做为问题重点引入控规指标中去。

4.5.2专家咨询

咨询专家对控规与地质因素结合的意见,补充问卷调查可能的不足之处。将意见及建议整理分析后纳入研究成果。

4.5.3技术路线

根据研究方法,制定技术路线。

5地质因素指标分析

5.1 需求问卷调查的指标

数据库智能系统成果丰富,大致分为以下几类:水文地质图件、工程地质图件、环境地质图件等,为了控规编制者便于对上述概念的理解,经项目组人员讨论,并咨询专家后,将上述成果做以下分类:①影响工程建设的浅层承压水;②松软土地层分布,③地面高程与天然防洪能力关系,④已污染的地下水土区域,或潜在的地下水土污染源分布,⑤地震砂土液化情况,⑥地裂缝分布,⑦区域性地面沉降,⑧山体的滑坡、危岩崩塌,⑨地下煤矿采空区,⑩对地震影响最大的全新活动断裂带。

5.2 地质因素应用于控规分析

5.2.1控规编制人员关注程度较高的地质因素分析

(1)、地面高程与天然防洪能力关系(含区域性地面沉降)

常州市区内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河网分布丰富。受降雨和地形地貌影响,历史上常州市洪涝灾害频繁。其中1991年洪灾最为严重,京杭运河常州站最高水位3.62m,且长时间持续高水位。由此可见防洪安全的重要性。

控规时,室外地坪标高一般结合用地性质、景观要求、现状周边高程等数值,同时根据《常州市市区防洪设施布局及地面高程控制规划》中的要求对地块内室外地坪标高进行综合分析,加上一定年限的地面沉降量。例如某控规地块位于地面沉降速率>20mm/年的区域,20年后,地块的室外地坪标高,已经下沉了约20mm×20年=0.4m。故设计室外地坪标高可以采用下式进行控制:

(2)、已污染的地下水土区域,或潜在的地下水土污染源分布

地下水土污染是近年来人们才逐渐关注的问题,显现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最近搜狐网站报导的《中国大量毒地被开发为住宅用地 官方隐藏数据》、《毒地"净化"千亿神秘生意》、《"毒地"之上,安筑广厦万千?》等文章即披露了此类问题。由于印染、造纸、制药、化工类等具有污染性的企业的偷排、偷埋,以及乱堆的垃圾场中具有腐蚀性液体通过渗透,致使地下水土一定程度的污染或形成了潜在的污染,处理污染成本大,难度高,而修复越往后拖延,投入的修复资金就越高,付出的代价就越大。为避免此类的问题出现,可以从土地出让前的控规阶段着手,调查原地块的用地性质,提示地下水土污染的可能性。

(3)、地裂缝分布

地裂缝是常州市影响范围最广、经济损失最严重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地裂缝主要由特殊的地质构造引起及地面不均匀地面沉降引起。地裂缝主要分布在常州市第三制药厂、湖塘田舍村以及漕桥镇。始发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的横林地裂缝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2000万元以上,间接经济损失也在2亿元以上[6]。鉴于地裂缝的危害性,控规地块若处在地裂缝的易发区域时,建议控规指标中提示相应的部门做好相关调查工作。

(4)、山体的滑坡、危岩崩塌

常州市区丘陵山地占区域面积的1.3%左右,主要分布在新北区和武进区。由于不合理的开山采石,严重破坏了常州市区有限的山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同时也导致了滑坡、危岩崩塌等地质灾害,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5]。故建议控规地块内若可能存在山体的滑坡、危岩崩塌现象时,建议控规指标中提示相应的部门做好相关调查工作。

(5)、地下煤矿采空区

地下矿层采空后形成的空间称为采空区,由此采空区上方覆盖的岩层将失去支撑,原来的平衡条件将被破坏,致使上方岩层产生移动变形,直到破坏塌落,最后导致地表各类建筑物(包括线路、桥涵等)变形破坏,甚至倒塌,另外也会使地表大面积下沉,凹陷,具有一定的危害性,目前还未搜集到常州市有关采空区资料。若控规地块内原为地下煤矿开采区域,提示相应的部门做好相关调查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6)、对地震影响最大的全新活动断裂带分布

根据相关地震资料推测,从常州主城区通过的规模较大、活动性较新的第四纪隐伏断裂可推断为6条,均为推测数据,只能供参考使用,常州市目前还未探明是否存在全新活动断裂带分布。数据库智能系统的建设后期,将一直关注此项进展及有关资料更新情况,并将成果更新入库。当控规地块或周边存在全新活动断裂带时,应提示修规或开发使用时加以注意。

5.2.2控规编制人员关注度较低的地质因素分析

(1)、松软土地层分布

常州部分地区分布有松软土,局部地区松软土深达地面下数十米,对工程建设特别是深大基坑的开挖有一定的影响。可通过成熟的地基处理方法(例如桩基础进行处理),易于整治。控规指标与技术规定中,通常要求地下建筑后退建设用地边界距离(设为L)及地下空间开挖深度(设为H)的要求,并提出了L与H之比的要求,一般为不小于0.5,若能够提示在修规前调查地块周边分布的现状地下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等,根据调查的情况,修规编制可将地下空间的边界与深度做到更加合理,对于此点,可以做更进一步的讨论研究。

(2)、地震砂土液化情况

常州市沿长江在圩塘、魏村及江心洲一带15m以内分布有新近沉积的粉土、粉砂层,结构松散、厚度一般小于10m,饱水,容易产生砂土液化[5]。工程建设中可通过简单的地基处理(例如桩基)来消除液化[8],易于整治,分析认为在控规指标中可不予以提示。

6、控规中地质状况的应用

控规编制时,需运用地质数据库对控规地块内存地质问题进行初步了解和判断,并作出提示,结论在控规文本或图示中反映。具体如下表所示。

接口 序号 地质影响因素 控规例句

室外地坪标高 1 地面高程与天然防洪能力关系(含区域性地面沉降),当地块内地面沉降速率>0mm/年时 受地面沉降的影响,黄海标高应为**m

其他地质灾害影响复查要求 2 已污染的地下水土区域,或潜在的地下水土污染源分布。调查原地块的用地性质,若存在污染类的企业或具有污染性的垃圾场时 宜请环保部门做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复查地下水、土质污染的状况

3 地块内可能存在地裂缝分布时 宜请测绘部门检测可能产生的地裂缝影响

4 地块内可能存在山体的滑坡、危岩崩塌时 宜请测绘部门复查山体的可能存在滑坡、危岩崩塌的影响

5 地块内可能存在地下煤矿采空区时 宜请相应部门复查地下煤矿采空区的影响

6 地块内可能存在全新活动断裂带分布时 宜请测绘部门复查可能出现全新活动断裂带的影响

地下建筑后退建设用地边界距离及地下空间开挖深度 7 当在控规地块周边环境复杂的情况下,若基坑开挖边界距离周边建构筑物、管线或预留的地下开发空间(例如地铁、地下商业街)距离较近时 宜请相应部门复查周边环境对地下空间开发的影响

数据库智能系统中涵盖了以上大部分的地质影响因素,控规编制时可通过系统调阅、部门调研、现场踏勘等方式获取相关地质资料。

7、结语

本研究课题以常州市具体情况为例,分析阐述了在控规编制中需考虑的地质因素的影响。希望在今后的控规编制阶段,能够引入地质影响评价。由于我国各地的地质条件各有不同,也希望借此课题能够为全国的控规编制者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路。

此外,本课题只对控规阶段提出了地质因素的应用,希望在今后能够探索和总结出地质因素在专业规划中的应用,例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城市抗震防灾规划、轨道交通规划等,更好的服务于规划的编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

[3]《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JJ 57-94)

[4]《常州市工程地质数据库智能系统 研究大纲》同济大学 上海同岩土木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2008.11

[5]《常州市市区防洪设施布局及地面高程控制规划》(工程编号2008-GZ-013)

[6]《常州市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规划》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2004.8

[7]《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50021-2001)

[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9]《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80-98

[10] 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11]《常州市工程地质数据库智能系统应用于控规的探索及研究》郑付涛《2014年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

【作者简介】

第7篇:水文地质调查报告范文

一、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马脑壳金矿、草地金矿于2013年按照矿山标准化三级达标要求开展建设整改工作,并于2013年12月通过州安监局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达标。

二、安全生产方面

(一)建立了安全管理机制,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组织领导,将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到实处。

(二)制定了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岗位职责,同各部门责任人层层签定了安全生产责任书,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完善了车辆管理、氰化钠、特种设备管理、涉爆单位、职业病防治等档案。

(三)对员工进行了安全三级教育培训及职业卫生培训。在公司范围内共组织“三级”及其它形式的安全教育6次,参加人员200多人次。

(四)对公司生产、生活区域的用火、用电设施进行了维护,更换部分坏旧设施及线路,增添消防设备。

(五)马脑壳金矿请州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对公司解析车间的8个压力容器、管道及1个锅炉进行了压力测试、检验,对不达标的压力容器、管道;安全阀、压力表责令限期更换、校正。确保了特种设备的安全动作。

(六)马脑壳金矿对解吸车间、矿山氰化钠库房的监控设施进行了恢复,在东、西区吸附中心新安装了两套监控设施。基本达到矿山各重点区域全监控。

(七)马脑壳金矿聘请“中环康源卫生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专家对全公司进行了“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

(八)马脑壳金矿对矿山七座拦碴坝及一座护坡挡墙进行了检查,对存在隐患的6号碴坝在汛期前进行了清淤工作。确定了防汛及地质灾害监测点(共8个)、监测人员,建立了汛期巡查工作及地质灾害监测记录,健全了巡查、监测工作制度,落实专人值班,实行汛期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为避免汛期造成的水土流失,公司计划在今年修建10号拦碴坝(投资总金额800万元),将有效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及水土流失的防治,针对碴区造成的冲沟现象,马矿公司计划在今年聘请相关资质单位进行排水截流沟的设计,以防止碴土区出现冲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应急预案并计划于6月中旬进行安全生产、防汛、地质灾害应急演练。

草地金矿矿完善矿山防洪系统及环境工作示意图,加强矿山重点区域的监测防范,制定了防洪抗汛值班安排表,并实施了24小时值班制度。安排了隐患观察点,配备了相应的通讯设备。进行了拦渣坝加固工程完工验收,消除了重大安全隐患。对围堰、泄洪渠进行了畅通清理,确保汛期泄洪畅通,并于今年已准备在原排土场(堆渣场)下方180米处新建一座拦渣坝,现已正式开工,计划年底竣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应急预案并计划于6月中旬进行安全生产、防汛、地质灾害应急演练。

(九)马脑壳金矿认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坚持每月的安全检查制度(5号、20号安全大检查员;2号、17号用火用电检查),加强采区并段平台、道路、边坡、吸附中心、油库、两危物品等的隐患排查和整改力度以及矿山外来人员的盘查,严厉打击外来人员在矿区内非法捡拾、盗取辉锑矿、其他矿石以及从事其他非法活动的行为,确保矿山资源的安全。

三、环境保护工作

第8篇:水文地质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东武水源地;环境地质问题;防治对策

东武水源地位于泰安市城区南约30km的大汶口镇,面积约44km2,是日供水量5.6万立方米的大型水源地①。水源地于2000年运营,开采区分布于东武驾庄村至大侯村一带,主要向泰安市西部城区供水,现状供水量1~2万立方米/天。

由于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对水源地地质环境的影响,导致地下水环境污染、第四系孔隙水和地下岩溶水水位持续下降,地下岩溶水开采活动还可能引发岩溶塌陷。

1 地质环境概况

1.1 地形地貌

东武水源地位于大汶河冲洪积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地面高程85~100m。

地表水系有牟汶河、柴汶河、大汶河等。水源地东部牟汶河和柴汶河汇合处下游900m建有大汶口拦河坝。

1.2 地质条件

1.2.1 地层

水源地发育地层有古生界寒武-奥陶系、古近系、新生界第四系。

(1)寒武-奥陶系:主要岩性为寒武系长清群馒头组页岩、泥岩、砂岩,九龙群张夏组和炒米店组灰岩,崮山组灰岩夹页岩,三山子组白云岩,厚度约1000m;奥陶系马家沟群灰岩、白云岩,厚度约650m。

(2)古近系官庄群:朱家沟组:岩性为灰质砾岩、巨砾岩夹紫红色砂岩、泥岩,厚9.9~68.8m;大汶口组:岩性为红色泥岩、灰色泥岩夹石膏和盐岩、泥灰岩,自南向北逐渐变厚,厚5.4~78m。

(3)第四系:沂河组:岩性为中粗砂、砾砂及卵砾石,厚2~10m。临沂组:岩性为粉土、含卵砾中粗砂及卵砾石,厚度7.3~26.4m。

1.2.2 构造

水源地发育近东西向、北西向、近南北向及北东向断裂构造,主要控制断裂为F1、F5、F24、F68。

F1断裂为水源地北部隔水边界,走向近东西,被后期断裂多次错断。断裂南侧为奥陶系,北侧为古近系。

F5断裂位于水源地南部、大汶口盆地南缘的寒武系长清群地层与新太古代基岩接触带,总体走向近东西。

F24断裂为水源地东部边界,走向北东,为多期活动构造,是汶东盆地的西部控制构造,具弱透水性。

F68断裂为水源地西部边界,走向北东,断裂南部和东南为寒武-奥陶系灰岩,具弱透水性;北部及西北为古近系泥岩、泥灰岩,透水性差。

1.2.3 岩浆岩

分布于水源地南侧丘陵,为新太古晚期峄山序列彩山单元片麻状中细粒奥长花岗岩,厚度大于5000m。

1.3 水文地质条件

水源地地下水类型有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裂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

水源地开采层为奥陶系马家沟群和寒武-奥陶系三山子组碳酸盐类裂隙岩溶水含水岩组,含水层埋深20~165m,厚度5~60m。水位埋深8~15m,年水位变幅1~7m。单位涌水量一般1000~5000m3/(d・m)。

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补给来源为大汶河、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天窗及面状越流补给、区域侧向补给。

岩溶水在大汶口-土门及南部区接受补给后,沿裂隙岩溶下渗,当达到区域水位时,向北、北西运动,受F1断裂北侧古近系地层的阻挡,沿F1断裂南侧的寒武-奥陶系地层由北西向转为向西运动,然后向南西迳流。

岩溶水主要排泄方式为人工开采,其次为在F68断裂处顶托补给覆盖于灰岩之上的第四系砂砾石层排泄。

1.4 人类工程经济活动

水源地内主要人类工程活动有地下水开采、河砂开采及农田耕种。地下水开采主要是泰安市自来水公司地下岩溶水开采及和水源地内居民用于生活饮用及农田灌溉的第四系孔隙水和岩溶水开采活动。水源地南部大汶河沿岸有滥采河砂活动。水源地内农田广泛分布,农田耕种主要是当地居民种植农作物的活动。

2 环境地质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

2.1.1 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水位持续下降

(1)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水位现状,如图1所示。

卫驾庄西南至张家孝门段大汶河两岸的河砂开采区周围第四系孔隙水静水位较2000年静水位下降1~3m②。

(2)原因分析。

近年来由于工程建设对河砂的大量需求,卫驾庄西南至张家孝门段大汶河段河砂被滥采,河床下降1~3m,河水位也普遍下降了1~3m,使河水补给两岸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的水头降低,导致两岸的第四系孔隙水位普遍下降。

2.2.2 地下岩溶水水位持续下降

(1)地下岩溶水水位现状。

东武水源地8眼供水井2012年10月静水位和1995年10月静水位相比,水位下降了4.97~6.63m。

图1 水源地环境地质现状图

据东武驾庄村北的岩溶井(编号G5)1991~2012年水位动态观测资料,岩溶水位21年间下降了9.01m,如图2所示。

水源地地下岩溶水已形成了降落漏斗,岩溶水位高程低于80m的面积为4.89km2,漏斗中心为东武驾庄-送驾庄一带,漏斗中心岩溶水位高程79m左右,基本上是水源地供水井和农灌井集位置。

(2)原因分析。

岩溶水资源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有三个:

第一,1996年前,水源地有机井不足20眼,现在机井数量近200眼。近年来岩溶水开采量比1996年增加了36278立方米/天。原来水源地农灌使用大汶河水和第四系孔隙水,使岩溶水得到额外补给,现在使用岩溶水农灌,使岩溶水补给量相对减少。

目前,第四系孔隙水开采量19398立方米/天,剩余开采资源量为3352立方米/天,岩溶水开采量42768立方米/天,剩余开采资源量为-11528立方米/天。第四系孔隙水开采潜力指数为1.17,处于采补平衡状态,岩溶水开采潜力指数为0.73,处于超采状态。

第二,现状卫驾庄-平家村段河砂开采造成大汶河的河床基岩,该河段河砂能够蕴藏的地下水不复存在,使地下岩溶水缺少了充足的补给来源,以及河砂的缺失导致的第四系孔隙潜水水位的降低,导致水源地岩溶水的补给量减少。

第三,在东武水源地地下岩溶水侧向补给区域,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使东武水源地的侧向补给量大幅减少。

2.2 水质污染

2.2.1 水质污染现状

区内地下水普遍存在的污染是硝酸盐氮和总硬度、溶解性固体超标,局部亚硝酸盐氮、硫酸盐超标,如表1所示。

表1 水源地地下水污染统计表(单位:倍)

2.2.2 污染原因分析

(1)水源地为泰安市重要的农业基地,区内地下水污染物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主要来源于区内农田使用的化肥。有关研究表明,化学氮肥施用后,农作物的吸收率仅为30%~40%,大部分氮素通过各种途径流失到地下环境中。其次来源于居民区的渗水粪化池和生活垃圾及养殖场随意堆放的动物粪便等。

硫酸盐来源于大汶河水和石膏矿区地层中石膏的溶解及矿坑排水。

区内大汶河水的中的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氨氮、磷、铅污染源为工矿企业向大汶河及支流排放的污水。

(2)地下水水质污染与水位埋深、淋滤层的厚度和岩性有关[1]。水源地古近系厚度零线以南,第四系厚度2~26.4m,灰岩上的覆盖层岩性为粉土、中粗砂、卵砾石,易使污染物下渗到岩溶水造成污染。

2.3 岩溶塌陷现状及成因分析

2.3.1 岩溶塌陷现状

1964年9月大雨后和1965年7月大汶口镇土门村东南农田中发生了岩溶塌陷,岩溶塌陷面积约3000m2,产生串珠状塌陷坑10个,塌陷坑呈圆形,直径14~17m,深度1.5~6m,造成农田毁坏。自1965年至今,该区未发生岩溶塌陷。

2.3.2 岩溶塌陷成因分析

塌陷区地层为第四系粉土、含砾粗砂及砾砂的双层结构,粉土厚度5~6m,含砾粗砂、砾砂厚度10~17m。第四系下伏奥陶系马家沟群灰岩,开口溶洞较发育。

连降暴雨期间,岩溶水水位上升,在暴雨后岩溶水位在持续一段时间高水位后开始下降,对溶洞上部第四系产生潜蚀作用和真空吸嘬作用,发生塌陷。

1965年发生的岩溶塌陷推测是1964年潜蚀形成的土洞,在7月份岩溶水水位上升后,土洞的两侧的土层受岩溶水潜蚀导致的。

未来在大气降水或人为开采地下水等导致岩溶水动力条件改变的情况下,土门岩溶塌陷区仍有可能发生岩溶塌陷。

3 环境地质问题防治对策

3.1 地下水污染防治对策

(1)向大汶河及其支流排污的工矿企业实行污水达标排放。(2)农田施肥及农药用量要科学,并提倡使用有机肥,严禁使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3)生活污水、垃圾固定排放,对垃圾堆放点要采取防渗处理。(4)根据《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 338-2007)要求,划定水源地保护区[2]。(5)岩溶水开采井要采取严格止水措施。岩溶水机井若对第四系孔隙水和古近系裂隙水含水层段止水效果不良,易造成第四系孔隙水含水层、古近系裂隙水含水层与岩溶水含水层串层污染。

3.2 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防治对策

(1)控制岩溶井的数量和布局,关停部分机井。(2)为减少农灌用地下岩溶水量,农灌宜优先采用大汶河水,其次采用第四系孔隙水。(3)为减少农灌用地下岩溶水开采量,可使用滴灌、喷灌等适合于当地实际的节水灌溉方式。(4)对区内大汶河沿岸的采砂活动进行科学规范管理,在采矿权申批前应进行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对地质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采砂区不予批准,及时查处滥采河砂行为。(5)对水源地进行增源增采研究。大汶河是水源地的主要补给来源,可在顾家龙泉上游增加拦河坝,提高河水位,增加河水的下渗补给量。

3.3 岩溶塌陷防治对策[3]

(1)控制东武水源地开采区及附近岩溶水开采机井数量和布局,使井距合理化。水源地内及周边地区岩溶井数量应严格审批,禁止滥打机井。(2)加强水位动态监测,以第四系和厚度小于30m的古近系地层底板深度做为产生岩溶塌陷的临界水位进行预警。(3)适当调节抽水时间,避免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或反复波动。在农灌集中时间段,应选择井距较大的井抽水。对于开采井集中的地段可进行轮换抽水。

4 结束语

东武水源地环境地质问题是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引发的,通过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治水源地环境地质问题,使水源地可持续利用。

注释

①山东省地质矿产局第九地质大队.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东武水源地勘探报告[R].1997.

②山东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镇东武水源地开采区及周边地区环境地质调查报告[R].2008.

参考文献

[1]全国环境水文地质学术讨论会论文选编组.环境水文地质理论方法研究[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7,35-36.

[2] HJ/T 338-2007.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S].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

第9篇:水文地质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字]泥石流 成因 特征 永嘉县 一村

[中图分类号] TV14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4-107-3

0 引言

浙江省永嘉县茶一村泥石流是永嘉县历史有记载以来的一次非常典型的泥石流,已多次发生泥石流,溪沟两侧岸坡地质环境条件仍未发生根本改变,松散层依然较厚,最厚可达5~7m,并且陡坡地段出现裂缝。当遇到特大暴雨时,这种坡积物往往易形成浅表层的滑坡,在暴雨作用下马上解体演变为坡面泥石流,对溪沟两侧村民生命财产造成危害。

1 基本概况

西溪乡茶一村位于永嘉县北西面深山区,北、西、东在面环山,山势陡峻,冲沟发育。村庄周边溪流及冲沟发育,主干沟谷主要有三条,分别编号为1#、2#、3#(照片1~3)。1#、2#冲沟中游有两条较大规模的支沟,将其分别编号为1-1#、1-2#和2-1#、2-2#。茶一村泥石流是一条古泥石流,留下大量的活动痕迹,主沟、支沟、沟口以及斜坡坡面上都有泥石流堆积垄或堆积物存在。西、南面1#、2#溪沟为泥石流沟,部分村庄座落在古泥石流台地上,沟道最窄处仅2m~3m宽,易遭受泥石流危害。

2 地质环境条件

2.1 地形地貌

茶一村北、西、南三面环山,西侧山脊最高点海拔约890.0m,东侧村庄所在地最低海拔250.0m,相对高差达640.0m。沟谷多呈"V"字形,沟底宽多在2~5m之间,平均纵比降较大,大多在400‰以上。下游沟口平缓地带沿泥石流堆积和坡洪积层中发育,多呈"U"字形。

2.2 气象水文

该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气温18.2℃,多年平均降雨量1701.2mm。降水多来自台风,集中在7、8、9月份。根据《浙江省短历时暴雨图集》资料[1],该地区最大1小时降雨量为95mm,出现在1996年8月1日。

茶一村位于多条溪沟或冲沟的交汇处,沟谷的表面形态呈漏斗状,极有利于降雨的汇集。暴雨降临时,溪流水位常常形成暴涨暴落的水文特征。

2.3 地层岩性

区内出露地层为燕山晚期第一阶段的侵入岩(δO53(1)a)、上侏罗统西山头组(J3x)流纹质玻屑晶屑凝灰岩、花岗岩岩脉及第四系[2]。侵入岩岩性为细粒石英二长闪长岩。上侏罗统西山头组岩性以灰白色流纹质玻屑晶屑凝灰岩为主,接触带附近风化强烈,厚度较大。第四系主要为残坡积(Qel-dl)和泥石流堆积物(Qsef),残坡积多分布于斜坡中下部缓坡地带,一般厚约0.5~1.5m。

2.4 地质构造与地震

2.4.1 地质构造

灾害区属于华南褶皱系(浙东南褶皱系的温州-临海拗陷之东南部),位于黄岩-象山断拗之南。区域性温州-镇海大断裂、泰顺-黄岩大断裂从区内西部通过,温州-淳安大断裂从南部通过,上述断裂构成了灾害区的主体构造格架。区内主要有北西向的石平川-湖庄北西向断裂F1(见图1)。

受断裂影响,区内构造节理十分发育,尤其是断裂两侧,形成构造节理密集带,根据节理走向玫瑰花图(见图2)得知:走向290~310°,倾角70~90°的节理最为发育,沿节理形成陡壁或岩墙;走向50°和走向15°的节理也较发育。

2.4.2 地震

据地震统计资料,本区发生3次4级以上的地震,震中大部分分布在温州-镇海大断裂东侧及泰顺-黄岩大断裂。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3],区内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属地壳基本稳定区。

2.5 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类型按其赋水介质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三大类,区内地下水含有前两者类型,无岩溶水。

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残坡积层和泥石流松散堆积物中。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于石英二长闪长岩中,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岩石的构造裂隙和风化裂隙中。

3 茶一村泥石流的发育特征

3.1 沟谷发育特征

评价沟谷发育特征一般用沟道平均纵比降J、沟谷相对切割深度N和沟谷圆度系数δ分析得出,上述这三个参数分别用下列公式求得:

J=[(h0+h1)L1+(h1+h2)L2+(h2+h3)L3+………+(hn-1+hn)Ln-2h0L]/L2;N=H/L;δ=A/L2

hn是某一沟谷最低点高程(m);Ln是n沟段的长度(m);L是沟长(km);H是相对高差(m);A是沟谷面积(km2)。

求得后茶一村泥石流的沟谷参数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3条冲沟的平均纵比降较大,最大可达467.1‰。

3.2 泥石流侵蚀特征

一般来说,泥石流的侵蚀大体可分为三种:其一是坡面侵蚀型;其二是沟谷侵蚀型;其三是复合侵蚀型。

3.2.1 泥石流对沟谷的侵蚀

沟道内松散固体物质在暴雨径流和坡面泥石流强大动能的冲击下,被启动演变为沟谷泥石流,沿途大量铲刮沟床砂石,并强烈冲蚀淘刮沟岸。(照片4)

3.2.2 泥石流对坡面的侵蚀

1#及2#沟谷两岸的谷坡上发育有大量的坡面泥石流。坡面泥石流在运动过程中对山坡上的松散物质进行冲刷、侵蚀,使坡面上的松散物质进入沟道中,由于谷坡坡陡高差大,泥石流运动过程中由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能力巨大,极易冲击沟床物质,壮大泥石流的规模。(照片5)

3.3 泥石流堆积特征

3.3.1 古泥石流堆积特征

该泥石流具有继承性,古泥石流补给新泥石流固体物质。从沟道岸坡坡面来看,古泥石流堆积物厚度2~6m,岩性为块石、巨石含粉质粘土。从堆积物结构分析,古泥石流具有混杂堆积、空间分布不连续等特征,而且堆积物又以粗粒相的物质为主。

3.3.2 现代泥石流堆积特征

现代泥石流固体物质堆积于沟道及两侧,形成长条状的堆积形态,主要由砂、碎石及块石组成。从堆积物内部特征看,粘粒很少,不足10%,属水砂石流。

4 茶一村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4.1 地形条件

地形地貌是形成泥石流的三个基本条件之一[4] 。山高坡陡,高差悬殊,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漏斗地形是灾害区的主要地形特征(见图1),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

4.1.1 地形高差

该区最大高差达640m,相对切割深度多在300m/km以上,有利于泥石流的快速运动。两条沟谷呈漏斗状,沟谷圆度系数分别0.15和0.28,极有利于洪峰的形成,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充分的水动力条件。

4.1.2 地形坡度

《温州市城市地质调查报告》中关于滑坡最有利发生的地形坡度为25~45°[5]。区内大部分谷坡的坡度多在25°以上,易产生滑动,为泥石流提供物源。

4.1.3 沟道条件

1#、2#沟的沟道平均纵比降达200‰以上,而且泥石流形成区沟床纵比降多在250‰以上;流通堆积区沟床纵比降在150~250‰。

4.2 物源条件

泥石流固体物质补给方式有三方面:一是面状侵蚀补给,二是重力侵蚀补给,其三是沟谷侵蚀补给。灾害区谷坡中上部植被发育,覆盖率高,因此,茶一村泥石流固体物质补给方式以后两者为主。

4.2.1 重力侵蚀补给

由于区内断裂发育,岩石风化强烈,坡积物较厚,这种坡积物往往易形成浅表层的滑坡,从而演变为坡面泥石流。在坡面泥石流的冲刷下,含水量极高的土体,全部演化为泥石流,将沿途的大树、毛竹、干砌石等卷入参与到泥石流运动之中,不断补给。

4.2.2 沟道侵蚀补给

沟道侵蚀分布于主沟和支沟沟谷中的第四纪沉积物中。在泥石流的不断冲刷、淘蚀作用下,沟床内松散碎屑物被猛烈地掀揭、铲刮并与水体搅拌混合形成泥石流,,沿程愈来愈多的固体物质被启动、翻滚和运动,成为泥石流固体物质的重要补给源。

4.3 水源条件

灾害区形成泥石流的水源条件主要是大气降水,一般与前期雨量、降雨总量和1小时降雨强度有关。根据温州市地区经验,激发灾害性泥石流的临界雨量为:过程降雨量在500mm以上,最大1小时降雨强度在90mm/h以上。而温州台风期间的降雨大多超过此界限,极易发生泥石流。

5 结论

(1)灾害区整体特征是山高坡陡,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漏斗地形。冲沟谷多呈“V”字形,沟底宽在2~5m之间,平均纵比降较大;下游沟口平缓地带沿泥石流堆积和坡洪积层中发育,多呈“U”字形。

(2)茶一村泥石流属溪沟型、低频率、大~特大暴雨激发的高容重、低粘性、中等规模的水砂石流。

(3)溪沟断裂发育,风化强烈,坡度多在35°以上,相对高差640m。形成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充分,频繁的台风及暴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再次发生泥石流灾害的可能性很大。

(4)灾害区内泥石流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主要对冲沟中上游设置拦挡措施,防止沟道物源进入下游沟道。建议从根本上消除隐患,保障老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水文勘测局.浙江省短历时暴雨图集[S].2003年.

[2]浙江省地质矿产局.浙江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 1989:180-191.

[3] 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