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最新的档案管理办法范文

最新的档案管理办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最新的档案管理办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最新的档案管理办法

第1篇:最新的档案管理办法范文

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高等学校会计档案管理的现状;最后,从观念,技术,人才、制度等几方面提出了加强高等学校会计档案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 :高等学校;会计档案;管理;现状;对策

随着高校参与社会活动日益频繁,财务部门业务量逐年加大,各种财务档案快速增加,会计档案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如何通过现代化高科技管理手段科学、规范的管理财务档案,将是当前高校档案工作人员面临的新课题。

一、高等学校会计档案管理现状

(一)对会计档案管理的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重核算、轻管理”意识普遍存在。一方面,忽视手工操作的纸质会计档案的管理,认为财务部门只要资金管好,报账准确,及时报送资料就行,而会计档案只是会计核算的后续工作、内务管理,没有必要设置专人专岗进行管理。另一方面,档案归档移交一般重点关注的往往是传统手工档案,忽视对电子档案的清理和同步归档。电子文档,在保存与维护方面较为复杂,操作人员在思想上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一些单位对电子档案更是缺乏足够认识,在归档过程中不作任何筛选和分类处理,会计档案常常出现遗漏和重复归档的现象。若归档基础工作不严谨、管理随意,档案利用人常常无法正常进行历史数据的查询、检索其所需信息,这样势必影响高校档案工作的整体质量和服务水平。

(二)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高校的财务部门对资金预算、收入、支出等日常业务都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严格的管理制度,但大多缺乏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特别是已实施会计电算化后产生的大量电子文件、磁盘、光盘、硬盘、微缩制品等新的会计档案信息载体,没有形成一整套业务标准和技术规范,在管理方法和制度上仍处于混乱和无序状态,致使许多应该归档的电子文件整理不规范,资料收集不完整。尤其是一些重要物件没有集中统一归档保存,正确维护,使之安全、可靠的处于一种可随时被利用状态。没有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和标准化的归档程序,势必导致档案归档验收、查阅、借阅、登记、审批等管理都有很大随意性,这样不仅影响档案归档的完整性,也影响整个高校财务档案的信息资源整合与数据共享。

(三)会计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

目前,高校财务档案管理还未全部实现利用计算机进行处理和存储,传统的储存及归档方式很难适应现代化档案管理要求。因此,加强电子文档的归档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便于用户查询、下载、传输档案信息。档案归档前,需工作人员将原有的纸质的档案通过信息化、数字化的转换,录入到数字档案的数据库,依托数字化校园平台,经过各个系统间的相互链接,用户就可以直接检索到所需资料并得以利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各种条件因素的影响,在数字档案的归档、管理和服务及领用过程中都存在各种问题。具体表现:管理人员思想观念保守、设备陈旧落后、实际操作和管理存在疏漏,不注重基础数据的挖掘、整理、加工,缺乏对档案界最新动态的关注等。

(四)缺乏专职的会计档案管理人员

目前高等学校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大多由会计人员兼职。学校对档案管理工作存在不同程度的忽视,致使学校对档案管理人才的吸纳力度不够,从而导致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整体不高。

二、加强高等学校会计档案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对会计档案管理的认识

高校财务档案是高校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国家财金、税务检查的重要证据。只有观念转变了,重视了,档案管理工作才能迈上一个新台阶。财务会计档案工作是一项细致严谨的工作,工作中不能有丁点闪失,半点马虎。要实现高校会计档案科学管理,真正做到妥善保管、存放有序、查阅方便,必须按照《关于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定》的办法实行财务档案专人负责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查阅等的日常财务档案工作。对会计电算化核算形成的电子档案,要配置适当规模的库房和档案专柜等专用设施,实行专人负责,做好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按时同步归档,并不断充实和完善档案内容,保证归档材料的齐全、完整,逐步实现高校档案保管的标准化和现代化。

(二)建立健全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在大数据时代,电子文档蕴藏着更丰富的信息资源,做好各类财务档案的收集、整理、保护和利用显得越加重要。高校财务电子档案的产生、移交、归档、管理、利用,各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和数据信息共享,都是基于网络传输信息而实现。要想系统得以安全运行,技术是保障,管理有方法。首先,要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教育,树立高度的档案信息安全防范意识,强化高校会计电算化档案工作人员的风险识别、防范能力,完善保密措施,对涉密性较高的信息进行分级管理和保护。在财务软件方面,应注重系统自身功能建设,保证数据库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面对客观的数据相关人员不能随意操作,篡改数据。建立制定痕迹管理制度,定期安全查询制度,档案权限调用制度,做到其行为可管理、控制、可追溯,减少一切不安全因素带来的各种财务隐患。

(三)提高对会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

传统档案大多以纸质为载体,财务档案管理、财务查账和财务审计烦琐且费时费力,与会计信息化的迅速发展相比,高校档案信息化发展则相对滞后。信息化条件下,要实现高校档案现代化管理,必须依托现有档案,逐步建立完善财务档案数据库,将财务档案资料无缝对接,通过转换进入高校档案管理数据库,实现公共目录查询、远程检索服务和对数据汇总分析、财务档案信息网络交流、查找满足指定条件的会计记录等。海量的财务信息,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处理,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档案使用人对档案翻阅的工作量,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在传输、分析上的便捷和资源的共享。

(四)设置会计档案管理专职岗位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除了硬件设备和软件设施齐头并进外,还要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建立一支与时俱进、素质高、相对稳定的档案管理专业化队伍,有效解决档案管理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在信息技术和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定期对档案工作人员进行档案知识、财务知识和相关技能的学习培训或外出交流,帮助他们了解、掌握财务档案工作的新变化、最新动向,开拓眼界,挖掘财务档案的潜在用途和利用价值,使得高校财务档案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总之,高校财务档案是学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一项重要方面。加快高校档案建设工作自身的创新发展,合理规避管理风险,采取科学有序的管理的策略,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使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苏彤.法务会计高级教程[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

第2篇:最新的档案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 新建本科院校 科研档案 管理

高校科研档案是高校在科研管理和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及声像载体材料,是高校科研活动的真实记录,在科研工作中发挥着知识储备的作用。随着高校科研事业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科研档案在高校发展和建设中的作用地位越来越突出。但对于20世纪末后建立或升格起来的普通本科院校来说,由于本科办学历史不长,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较低,对科研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使得科研档案管理水平滞后,无法保证科研档案价值的实现。因此,研究分析科研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对于提高新建本科院校科研档案整体管理水平,发挥科研项目档案的利用效益,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的作用

1.有利于促进高校科研工作的发展。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信息与知识成了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无论哪个行业,能否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拥有足够的知识,只要拥有足够的知识,就能够更快地获取知识,就会在知识经济时代获得成功。高校是创造知识和传播知识的场所,是教学科研中心,而高校科研档案又是教学、科研知识资源的存储载体,详细记载了高校科研活动的全过程和具体成果,是学校教育改革与科技知识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汇集了学校教育、科研的最新成果,为学校科研人员开展科研提供了背景资料和所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从这个意义上说,完整、系统、准确的科研档案对科学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2.有利于促进高校科研管理的决策。科研档案具有依据凭证的功能,它直接反映了高校科研活动的原貌与进步,真实反映了学校的科研水平及办学实力,是高校提高科研管理水平的基础和前提。有效地管理好科研档案,可以为学校领导和科研部门的工作决策提供重要凭证和依据,实现科研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促进高校科研工作的持续发展。

3.有利于促进科研成果的利用和推广。科研档案管理不仅仅是将科研材料整理、分类和保管,而是归档后的再利用,以实现科研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效地管理好科研档案,既可以完整、准确、系统地记录科研活动的全过程,更为重要的是也为进一步的项目研发和成果推广提供技术资源,从而实现科研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新建本科院校科研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校科研档案具有成套性、阶段性、集体性、专业性强、载体多样、内容多、范围广等特点。这些特点对科研档案的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由于新建本科院校基础弱、管理意识不到位等原因,虽然科研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却存在着种种弊端,影响了科研档案的质量及开发利用。

1.档案意识薄弱,科研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为提高竞争力,新建本科院校都把大量的精力集中用于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之上,却忽视了档案工作的发展,档案意识薄弱,没有认识到档案工作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使得学校档案事业严重滞后于其它各项工作。在这种环境影响下,各级领导、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部门往往忽视了科研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科研档案管理在整个科研工作中占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科研人员认为只有学校管理性的文件才能作为档案管理,从而轻视研究过程中档案资料积累、归档工作,往往把它们排斥在档案管理之外。其次,部分科研人员没有认识到自己是科研档案的主体,只重视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及科研成果的发表、获奖,认为归档是档案管理人员的事,与己无关;或者认为在科研过程中形成的材料属于个人资源,是否归档无关紧要,担心交到档案部门后给自己查找利用带来不便而不愿意上交。再次,科研管理部门重视的是项目的申报、评比,追求的是项目数量、经费的增加,只要科研材料不会影响到项目的申报、鉴定、评比即可,并不对科研档案的归档提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和要求,从而使得科研人员只片面强调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对科研档案工作的投入不足,重视不够。

2.归档材料质量不高,科研档案原始性、完整性、系统性差。高校科研档案收集的准确性与完整性是保证归档材料质量的前提。一套完整齐全的科研项目档案应包括科研准备阶段的项目申请书、审批文件、论证材料、项目计划任务书、开题报告和相关协议等文件材料,研究实验阶段的原始记录、实验报告、计算材料等文件材料,总结鉴定验收阶段的工作总结、结题报告、论文、专著、结题鉴定等材料。部分科研项目档案还包括申报奖励阶段的成果材料、奖励申报与审批材料、获奖材料、推广应用阶段的转让协议、推广应用方案及推广应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证明材料等。然而,在新建本科院科研档案的实际归档中,无论是纵向科研项目,还是横向科研项目,其归档的材料都普遍存在着依据性、结果性文件多,科研记录少;文字材料多,磁盘、光盘、照片、实物少;复印件多、原件少等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科研档案的系统性、完整性、原始性,使得科研档案的价值大打折扣,最终不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科研档案。

3.管理制度缺失,科研档案归档工作的职责不明确。目前,新建本科院校大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结合各单位实际,制定了相应的科研档案管理办法,坚持由科研课题(项目)立卷的制度,再由科研管理部门对项目档案进行检查验收,然后在一定期限内由科研管理部门统一向学校档案部门移交。这种模式也是比较易于落实科研档案的“三纳入”、“四同步”管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各高校制定的管理办法往往不具体,未明确科研档案管理过程中科研管理部门、科研档案管理员、课题负责人的职责,科研管理部门对课题文件材料的形成和积累的管理把关不严,科研人员不配合,科研档案管理员交什么收什么。有的学校虽然也有“三纳入”、“四同步”的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上困难重重,科研管理部门、档案部门之间缺乏统筹协调,科研管理部门把工作的重点和核心放在立项、经费及成果管理上,科研档案的管理往往由于事务性、琐碎性的特点而不受重视;档案部门由于不是科研工作的管理主体,又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和有效的制约手段,对科研档案的监管力度很小甚至无力监管,使得科研档案“三纳入”、“四同步”制度形同虚设,科研档案归档管理处于失控状态。

4.工作意识落后,科研档案归档工作的业务指导不到位。长期以来,高校档案部门都处于封闭状态,“藏在深闺人未识”,内无动力,外无压力,工作缺乏竞争和创新,只注重移交后科研档案的管理,忽视了对移交前的科研材料建档工作的业务指导、监督和检查,基本上处于你交多少、我管多少的情况。而科研人员、科研档案管理员没有经过正规档案管理教育与培训,专业性不强,业务素质偏低,对科研档案归档的内容不明确,对归档范围把握不准,再加上他们还要承担其他大量的工作,投入到档案管理的时间有限,而档案部门业务指导又不到位,难免不影响到项目材料归档的质量和数量。

三、加强新建本科院校科研档案管理的对策

为确保科研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提高科研档案质量,针对目前新建本科院校科研档案管理中存在问题,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加强科研档案的管理,充分发挥科研档案为教学和科研工作服务的重要作用。

1.增强档案意识,提高科研档案形成者归档工作的主动性。档案意识是人们对档案及档案工作的认识,以及以这种认识为基础形成的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思想观念,它是档案工作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科研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强全校师生档案意识尤为重要。首先,档案部门要经常向学校领导汇报档案工作,争取学校领导和科研管理部门领导的支持,将科研档案管理纳入科研工作的程序和检查内容,增强科研人员对科研档案的责任意识。其次,学校档案部门要利用各种场合和机会深入宣传《档案法》、《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等档案法规及档案基本知识,让档案贴近教职工,提高科研人员档案法制观念,使大家认识到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根本上理解、支持、参与科研档案的归档工作,主动承担科研档案归档的职责。再次,档案部门要改变“重藏轻用”的旧观念,积极开发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编制各种检索工具和专题目录,为科研人员利用提供方便。“润物细无声”,科研人员逐步认识到科研档案在教学、科研中的重要作用,就不会产生抵触情绪,反而会主动支持和配合科研档案归档工作。

2.完善管理制度,促进科研档案工作的规范化。《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中明确规定:“科研档案必须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确保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便于开发利用。”《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也规定:“科研类档案应当在项目完成后两个月内归档,并且个人对其从事科研活动所形成的各种载体形式的档案材料,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归档,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己有。”为此,新建本科院校应坚持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理顺档案部门、科研管理部门、科研人员之间的工作关系,明确各级各类人员在科研档案工作中的职责,建立行之有效的科研档案归档制度和模式,使“三纳入”、“四同步”真正落实。制度应包括科研项目从开始到结题的过程材料的管理,明确所有科研项目档案归档的操作方式,如项目档案的收集内容、整理方法、立卷方式、归档时间、保管程序和提供利用等,这样才能使各个业务环节都有章可循,从而促使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朝着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此外,还应该采取一定措施,把科研档案的归档情况与科研项目的验收、成果申报挂钩,在课题验收时,要由档案部门对归档材料进行审查,凡是归档材料不完整的不予项目验收、报奖,从而保证科研档案的质量。

3.加强跟踪收集,实现科研档案归档工作的全程监督。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大部分科研人员还肩负着繁重的教学任务,投入到档案管理的时间有限,难免在科研档案的材料积累和收集上有遗漏或对应归档的材料把握不准,导致归档材料的不完整、不准确。因此,档案部门不能只注重移交后的档案管理,而应根据科研档案形成的特点,坚持前端控制的原则,提前介入,将科研档案的跟踪收集工作贯穿于科研活动的全过程,才能真正保证科研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在计划管理、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阶段,档案部门应同科研管理部门、科研项目人员加强联系,密切配合,及时了解和掌握科研课题的整体进程,指导和协助科研人员将整个科研活动中有价值的文件材料收集齐全,确保科研档案的质量。

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及高级别获奖成果最能反映出一所高校的科研能力,但由于新建本科院校缺乏科研竞争力,争取到的重点、重大科研项目凤毛鳞角,其所形成的科研档案资源既是学校科研能力的历史见证和进一步提升科研能力的基础,又是新技术、新创新的基础,对学校有重大意义。这些科研项目,往往研究周期长,涉及范围广,研究人员多,档案内容复杂多样,甚至还包括若干科研子课题,如果仍按一般课题一样进行收集归档,极易造成档案材料割裂的现象。因此对重点、重大科研项目应从立项起就实行课题组预立卷归档,配备专门的档案管理员参与全程,从科研材料形成之始就注意收集整理,以免遗漏,确保重点、重大科研项目档案的完整、系统、准确。

4.提升档案管理者综合素质,强化为科研档案工作服务的能力。人的素质是关系到工作成败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科研档案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做好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根本保证。一方面,科研档案的特点,要求档案人员要有较为广博深厚的知识基础,系统学习档案学概论、档案管理学、科技档案管理学等理论知识,还要不断扩展知识领域,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掌握国内外先进的科研档案管理方法和技术,具备科研项目管理知识,熟悉科研项目档案的来源情况和产生工作规律。唯此,档案人员才能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增强科研档案工作服务能力。另一方面,档案部门要转变观念,克服“坐等上门”等传统封闭的工作意识,树立服务意识,积极开展对科研人员、科研管理部门兼职档案员的业务培训,使他们熟悉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各个业务环节的基本技能;主动加强与课题组、科研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指导科研人员、兼职档案员做好平时的预立卷归档,定期检查或抽查立卷归档工作,逐步提高科研人员、兼职档案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孙天波.加强地方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对策[J].重庆三峡学报学报,2008,(4).

第3篇:最新的档案管理办法范文

一、职工档案工作是否需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规范管理

2004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颁布实施。大连市在2001年出台的关于各类企业保管本企业职工档案需经行政审批的有关文件,即告废止。而新的职工档案管理办法尚未出台。在这种情况下,各类企业保管职工档案的现状又如何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据大连市2005年最新统计,民营经济对全市GDP的贡献率达到50.1%。在民营企业就业的职工数量也不断增长。但民营企业职工档案工作的规范管理工作,发展却十分不平衡,甚至部分民营企业还没有档案规范管理的概念。因此,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查办的案件中,民营企业发生职工档案丢失、损毁、涂改等现象屡见不鲜。另外,国有企业在改制、兼并、破产过程中,职工档案的流向、安全保管、转递等工作;“三资”企业职工档案规范管理工作,都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由此可见,在《行政许可法》颁布实施后,各类企业职工档案的规范管理,已经成为新的课题摆在面前。

除上述企业管理职工档案所面临的问题之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上还出现了大量的劳动机构代管职工档案的现象。这些劳动机构,多数是私有经济组织,以就业培训、劳务中介、各类保险为主要经营手段,代管流动职工档案并收取档案保管费。这种本质上的私人管理职工档案的行为,对职工档案的安全、档案的真实性,构成了直接威胁。

上述情况表明,市场经济条件下,职工档案工作面临着严峻的问题。职工档案的安全和利用,关系着职工的切身利益,职工的就业、失业保险、连续工龄计算、特殊工种待遇、退休等一系列问题的解决,绝大部分都需要由职工档案提供原始凭证。大连开发区曾发生一名失业职工因档案丢失无法享受失业金而自寻短见的事情。职工档案的安全和规范管理工作,已经成为维护社会稳定,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职工档案工作,已经不是需不需要档案行政部门规范管理的问题,而是如何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情况、新问题,实事求是,创新工作,寻求科学而行之有效的规范管理方法的问题。

二、建立职工档案规范管理的框架体系

2005年6月1日,《大连市职工档案管理办法》颁布实施。该《办法》在建立一个职工档案科学、规范而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管理框架体系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

一是明确规定职工档案的归属与流向。市场经济条件下,职工情况纷繁复杂,职工档案工作必须贯彻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对于各类企业,要求他们在具备规范管理职工档案的条件下,保管本企业职工档案。自谋职业人员、自费出国人员、个体工商户的雇员以及其他流动职工档案,统一交由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管理部门直属的劳动机构保管,坚决取缔其他任何形式的劳动机构保管职工档案。严禁个人保管自己和他人的档案。实行养老金社会化管理的退(离)休人员档案,由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部门负责。大连市对职工档案归属与流向的统一和规范管理,覆盖了职工档案的方方面面,不留死角,是确保职工档案安全的基础,是职工档案归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制定职工档案管理机构保管档案的业务工作标准和规范。针对档案安全及规范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办法》从档案库房硬件条件,职工档案的管理体制,各部门及专(兼)职档案员职责,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职工档案的存贮、分类、检索、利用,到每份职工档案的规范整理,转递职工档案的方式、方法等,都制定了细致而具体的业务工作标准和规范。

三是制定职工档案管理机构必须履行的工作职责。其中,针对部分企业和劳动机构对职工档案只封存保管,不注重收集的问题,《办法》着重提出对职工档案的收集、归档要做到连续、完整、准确的要求,特别应加强对职工工资、合同、保险、退休等有关材料的收集。

四是制定了职工档案的查阅、借阅和转递制度。在职工档案安全管理工作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往往出现在档案的利用和流动过程中。严格规范档案借阅、转递的工作流程,将最大限度避免档案的人为损失。

上述职工档案管理的业务标准、工作职责、规章制度、归属流向等的制定,形成了职工档案规范管理的框架体系。有规矩,才能成方圆。但这些管理体系的运作和实施,还有赖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依法行政。

三、行政管理和执法部门在职工档案规范管理工作中的职责

在《行政许可法》颁布实施之前,大连市的各类企业,必须在具备管理职工档案各项条件,经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认定审批后,才能保管本企业职工档案。新颁布的《大连市职工档案管理办法》,对职工档案行政管理和执法部门的工作职责、工作方法作了较大修改。在对企业管理职工档案的监管工作中,取消了行政审批,代之以法律法规的宣传、行政监督和业务指导。为确保各类企业对职工档案的规范管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通过电台、电视台、报纸,在全市组织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在此基础上,对各类企业保管职工档案,采取登记、备案这一新的管理模式,即企业管理职工档案,首先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登记、备案,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备案后,立即按照职工档案规范管理的相关业务标准和规范,开展指导工作。最后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管理部门共同对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检查,作出检查结论后提出整改要求。运用这种管理模式,既明确了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又确保了职工档案管理不留死角,从而使大连市职工档案管理工作朝着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第4篇:最新的档案管理办法范文

1做好相关的法制工作

我国对于档案管理工作,曾制定过明确的法律规定。《档案法》就是一项重要的档案管理的相关法律规定。在实际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进行过程当中,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首先应该先对这项法律进行准确的了解和认识,再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展开相关的档案管理工作。所有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必须都能积极的履行自己应尽的法律规定的义务。

2优化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团队

一支优秀的团队是工作高质量完成的一个重要基础。在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进行当中,应充分重视对于档案管理团队的优化,明确各个团队成员的工作责任,培养团队工作人员的对于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整个管理团队能够出色的完成档案管理的相关工作。

2.1明确工作职责

为了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完成,档案管理人员首先需要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在工作中,能够通过实验总结出一套自己独有的工作规律,从而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当遇到很那解决的问题时,应该用谦卑的态度,虚心请教其他工作人员。另外,在工作人眼正常进行工作之前,首先应该接受完整的工作技能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应尽快熟悉自己的工作任务。与此同时,为了便于之后其他人员档案的随时应用,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建立起一个数据库,方便档案查询工作的进行。

2.2干部的管理意识

一支优秀的团队,离不开一个优秀的领导队伍。在档案管理工作的进行过程中,干部及相关负责人员应该不断增强自己的工作意识。积极的参与到国家及上级政府举办的各种培训活动,及时了解工作中可能会应用到的最新的知识和技术,并将自己了解到的关于工作的最新动态及时传达给下级工作人员,这样将能够使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都有所提升。

3加强档案建设,促进事业发展

3.1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组织机构。1995年,本中心由农业部原全国农技推广总站、全国植保总站、全国种子总站、全国土肥总站四站合一后,就加大了对档案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以中心主任为组长的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并在机构、人员编制非常紧张的情况下,配备了专兼职档案员;在办公用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安排档案专用办公室、阅览室和库房,做到了办公、阅览、库房“三分开”,为集中统一保管档案创造了条件,以确保档案工作有序进行。3.2加强规章制度建设。依据《档案法》和农业部有关规章制度,结合单位实际,制订了《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档案工作管理办法》、《专(兼)职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档案库房管理制度》、《档案借阅制度》、《档案鉴定销毁》等规章制度。为确保档案管理制度落到实处,中心在创建文明处(室)、公文管理、干部考核管理、重大事项督办等相关规章中明确了档案管理的责任。3.3强化档案收集整理工作。为了使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不遗失,本中心及时做好组织协调工作。一方面,对“四站合一”时成捆成堆、凌乱无序的档案资料进行抢救性清理,按照分类方案,重新进行登记、分类,整理、立卷。形成了4个闭口全宗,共计1227卷档案;另一方面,收集、整理新的资料和档案,为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目前,该中心档案室保存的农业科技、文书、财会、声像、书稿等各种门类档案达5000余卷。2000年以来,各类档案的归档率达98%以上,档案的齐全完整率达到99%以上。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应用,科技档案成果转化的不断加深,本中心提出“要建成一个与农技推广事业发展相适应的、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管理科学、有效服务、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的档案事业体系”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加强科技档案的收集、整理,强化基础档案建设和管理工作,全力推进档案管理现代化和档案信息开发利用,为农业科技推广奠定坚实基础。

4结语

第5篇:最新的档案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字】医院;档案管理;规范化;可行性分析

【中国分类号】R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130-01

一、医院档案管理现状

医院档案是记录医院工作情况与患者相关资料的档案,对医院的正常运转工作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加强医院的管理工作以及给领导提供适当的决策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医院档案管理还处于一个相对不太规范的状态。1、缺少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许多医院的档案管理比较混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因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大都是从医疗岗位调过来的,对档案管理工作不是其相关的专业。现在大多数医院都缺少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更缺乏既懂医学专业,又懂档案管理的人才。2、重视病历档案的收集管理,忽视其他档案的存档。出于对患者负责的角度考虑,医院大都会对患者的病例保存相对较长的一段时间,同时会有专门的病例档案管理科室。但是一部分医院往往忽视了对病例以外其他档案的管理工作。比如医院行政运行的相关资料,这些资料都不能得到有效妥善的保管。3、缺乏统一的管理机制。由于医院运行的特殊性,需要保管的档案多种多样,并且不同的档案需要的保管程度与时间都不同。许多医院没有相对应的分级管理措施,只能通过一个档案管理系统来进行管理。由于医院对医疗档案的重视程度比较高,直接导致了在有限的资源下,其他的档案得不到妥善的保管。4、管理设施落后。由于当前信息化设备的出现,社会各行业都开始普及信息化管理设备。但是大部分医院的管理设施还是比较落后的。仍然采用传统的纸质载体与传统的书面档案管理方法,受保存地点的环境、湿度影响较大,同时保存时间段较短。海量的患者档案严重的占用了医院有限的档案管理资源,保存与管理设施的落后直接导致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混乱,严重制约了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

二、医院档案管理规范化的可行性分析

(一)传统保存的档案有利于进行规范化管理: 传统手段保存下的档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管理不善等问题,但是这些传统的档案可以为规范化管理提供坚实的档案基础,虽然过去医院对档案的管理不太重视,但是由于要求医院对患者档案进行一定年限的保存,所以这些保存下来的档案可以作为规范化管理的基本资料,对这些保存下来的资料进行合理的分类、梳理、归纳。可以以这些档案为基础,通过对这些患者档案的分析与划分,可以通过对患者病情进行归类,也可以根据患者的就诊时间进行归类,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年龄进行归类,轻易的整理出医学档案的各个部门资料,为医院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过去传统的模式可以更好的建立统一的管理体系:由于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体系,所以如果对医院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必须建立统一有效的管理体系。有效的管理体系正是过去传统的模式所缺乏的。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下,分工不明确,保存不妥善。有的医院是各个科室各自保管患者的档案,有的医院是患者档案与其他档案分开管理,只有统一的患者资料档案管理办法,对其他例如行政、人事档案的管理并不重视,所以没有建立一个有效的档案管理体系。没能将整个医院所有的档案都纳入到统一的档案管理体系当中来。在新的规范化档案管理中,正好需要建设统一有效的档案管理体系,这不需要过去已有的管理基础重新建立一个管理体系,只需要设立一个崭新的管理体系就可,一定程度上简化了规范化管理的程序。

(三)科技的运用使管理更加方便: 传统的档案管理虽然能够保证档案储存的长久性和完整性,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往往占用大量的空间,工作人员在查找时也比较麻烦,费时费力。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档案管理逐渐实现电子化管理,医院逐步建立了档案数据库。电子档案管理可以节省大量的存储空间,同时减少了贮存面积,使工作人员检索起来更加方便,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电子档案管理应该和传统档案管理结合起来,对于特殊的档案实行数据库管理。这不仅使档案管理更方便快捷,还适应了科技发展的要求,使档案管理更加科学规范,有利于实现医院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四)可以为规范化管理节约资金,减少浪费: 由于过去投入不足等原因,导致医院相关的档案保存管理设备不齐全,保管条件不达标,甚至保管场所不够用,各种因素都制约了医院相关档案的管理与保存。新的规范化管理模式要充分的利用高科技手段,使用音频、视频、射频等方法对档案进行分类管理,并且需要高科技的保管场所与保管设备。这些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与人力物力。但是由于许多医院以前本身并不具有这些相关的设备与仪器,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设备的折旧与浪费。由于设备与管理人才的缺失,正好可以引进最新的科技与人才,从头建立一个完善的档案管理系统。

三.结束语:

在当前的情况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医疗水平需求的提高,以及正在进行的医改等活动,对医院的档案管理提出了更高更艰巨的要求。医院要充分把握好这次改革的机遇,通过对规范管理的可行性分析,建立一个完善的档案管理体系,为医疗水平的进步提供充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艾莉丽,等.医院档案管理规范化可行性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04,24(9);33

第6篇:最新的档案管理办法范文

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在第一章总则部分增加了“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的永久保管档案分一、二、三级管理,分级的具体标准和管理办法由国家档案局制定”的规定,同时又在第三章档案管理中增加了关于根据档案的不同等级,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和管理的规定。这些规定对传统的管理和保护手段产生巨大的影响,为各级国家档案馆优化馆藏档案带来了有利的保障,同时也对档案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贯彻《实施办法》的客观要求

修改后的《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永久保管档案分一、二、三级管理,这是首次将档案分级管理制度写进了档案行政法规,用法规的形式予以规定。在 2001 年国家档案局的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五”计划中,提出要制订《国家档案馆馆藏永久保管档案分级标准与管理办法》。可见对永久保管档案的分级管理已经被提上了日程,成为今后档案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相对于原先只是确定文件的取舍、档案的存毁及档案的保管期限,对永久保管档案的分级管理无疑是强化档案管理的一项新举措。同时,各个时期的档案文献遗产作为永久保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分级管理和保护也是新《实施办法》提出的新要求和新契机。总的来说,档案文献遗产的保o工作分为“防”和“治”两个方面,即通过合理的保管方式、有效的环境控制预防病害的发生,延长档案寿命;如果由于各种原因引发破损和病害,就应及时采取抢救措施,尽量恢复档案原貌。《实施办法》中提出的分级管理对档案保护的“防”有重要意义。档案分级管理的同时就意味着对价值量不同、重要程度各异的馆藏档案文献遗产采取不同的预防性保护措施。2001 年全国档案局馆长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在副省级市以上档案馆尝试建立档案特藏室”就是对其的具体佐证。然而,笔者认为在通过价值分级来有效预防档案文献遗产病害发生的同时,可效仿图书部门的相关举措对已经损坏的档案文献遗产制定相应的损坏等级,根据不同的损坏程度来制订相应的抢救方案,合理安排修复力量,为档案文献遗产的个性化抢救性保护奠定基础。因此,通过合理的价值等级标准和损坏等级标准对档案文献遗产进行等级划分,对不同等级的档案文献遗产进行侧重不同的保管与保护将成为今后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保护的角度讲,档案文献遗产分级保护模型的构建不仅是贯彻新《实施办法》的客观要求,模型中的损坏等级划分也是对新《实施办法》中等级划分的丰富。

二、合理使用和配置有限保护资源的需要

作为一个历史文明古国,我国档案文献遗产尤为丰富,仅各级档案馆保存的馆藏历史档案就有 3300 万卷(件)之多。但目前我国能用于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资源较为有限,这就直接制约着档案馆库建设、人员引进、新技术使用和设备购置等相关保护工作的投资。因而,存世档案文献遗产的数量和相关投资的矛盾尤为突出。在现有资源难以满足所有档案文献遗产保护要求的情况下,保护工作中往往平均分配有限经费,缺乏相应的侧重点,进而相对减弱了对重点档案的保护力度,使得一些急需保护的档案文献遗产得不到及时的抢救,这显然不是明智之举。

为逐步解决现有保护中的主要问题――数量众多的档案文献遗产和较为有限的保护资源之间的矛盾,更加合理的使用和配制有限的保护资源,从档案文献遗产的制成材料和信息两方面对其进行分级势在必行。制订科学的损坏等级对档案文献遗产制成材料的保存状况进行分级,进而确定抢救中的优先顺序和操作方案;同时,制订合理的信息等级对档案文献遗产信息的重要和稀缺程度进行分级,从而对信息珍贵程度不同的档案文献遗产实施不同的预防性保护措施。因此,通过档案文献遗产分级保护模型的构建,可对其中损坏严重和信息稀缺的档案文献遗产优先采取保护措施,如有需要进而实施有针对性的抢救和保护策略,最终使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工作更加有所侧重、有的放矢,提高有限保护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果。

三、濒危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策略的理论基础

第7篇:最新的档案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高校;教学档案;档案管理

高校教学档案作为教学活动的原始记录,是反映教学过程的系统而完整的历史资料,是日后进行教学改革和教研活动的基础资料,也是日后研究和处理问题的原始凭证。因此,加强教学档案的管理,建立健全教学档案,充分开发教学档案信息,对于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新的教育理念使高等院校在学科领域建设、办学方式等方面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特色。作为高校中心工作的教学环节,也随着教学形式和课程模式的多样化而趋于复杂化。这就使教学档案的种类不断增加,档案内容也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也给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高校教学档案的内容

1、综合类

主要包括省、院级有关教学工作的文件材料;学院有关教学、教务工作给上级主管机关的汇报、请示及批复;教学工作的计划、总结;分院、部、室部门职责、岗位责任制、机构改革材料;教务处召开的教学工作会议文件材料;各级优秀教学成果评奖办法、获奖名单;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申报与评审材料,教学改革立项、检查、成果材料;关于教学检查、评估的文件材料及报告;教学工作简报等。

2、师资建设类

主要包括教师培养规划;教师培养年度计划;岗前培训情况;师资情况统计表;教师奖励情况统计表;教师讲课比赛管理办法;教师讲课评分标准;讲课比赛评分标准;历届讲课比赛文件;教师参加学术会议、培训工作记录等。

3、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类

主要包括优秀课(院、省、国家级)、精品课建设;有关专业设置、调整专业名称及学制的报告及批复;新增专业申报材料及上级批复;专业建设相关材料;有关专业评估办法、自评报告、评估结论;各专业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学校历次制、修订培养方案的有关规定;各级优秀课程有关文件材料(申报、评审、认定);学校关于课程建设规划及有关材料等。

4、学籍管理类

主要包括各单项学科竞赛条例、办法及参赛获奖者名单;课程成绩登记表;学生成绩总表等。

5、教学管理类

主要包括教学实习、实训、实验、课程设计、社会实践等的大纲、计划、总结及指导书等相关材料(实习报告、课程设计说明书、图纸);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汇编;教学日历;校历表;教学任务书、开课目录、课程表;典型教案、重要备课记录;教师任课安排;各学期考试安排、考试总结;毕业设计(论文)有关规定;学生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工作计划、总结及相关资料(开题报告、论文、任务书、设计说明书、图纸(工)、成绩评定、成绩单等);教师工作量核算、登记材料;教室、实验室管理制度文件;教学检查文件、记录、总结;有关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文件及总结;有关建立试题库的材料;校内、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协议;试卷等。

6、学位管理类

主要包括上级有关学位工作文件材料;本院学位评定条例、办法、工作总结;学位委员会会议记录、决定;学位委员会授予学位底册等。

7、教材类

主要包括省、院级关于教材建设方面的有关规定;编写教材计划;各专业征订教材的情况;自编、参编、主编教材,教学指导书、习题集的情况;获国家级、省部级优秀教材目录及报批材料等。

二、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近年来,随着《普通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办法》的出台,各高校在档案法规制度建设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从目前各高校档案管理现状来看,仍然存在着很多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具体表现为:(1)教学工作的文件及其管理,档案及其管理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统一的监督指导和协调合作,出现了文件的形成及其归档的脱节;学校每学期的教学工作会议没有进行规范的会议纪要;教研室有青年教师培养部署,却没有培养规划和总结;(2)各职能部门档案记录不一致、不精确。

例如学生考试或纪律违纪、学生参加党课取得证书、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取得效果、学生转学、转专业、休退学等变动情况的记载存在着各部门之间记录不一致、不及时的现象;(3)从档案建立上来看,有些高校没有建立规范的部门归档、立卷制度,没有指定专人负责文件材料的收集及归档工作,每到年底要求归档立卷时,才临时安排非专职人员搞突击应付。

2、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普遍不高

目前,各高校档案管理员,尤其是各分院及部门的档案管理员素质普遍不高,对档案工作重视不够,档案管理意识淡薄,具体表现有:档案部门常是一些老同志,很多都是没有受过正规的档案专业学习,半路出家,对业务工作不熟悉,总是边学边干;一些档案管理员学历低下,文化程度不高,很多分院及部门竟然用工人编制人员管理档案,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对归档文件及其价值缺乏应有的鉴别能力,使档案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存在很大的不严肃性、随意性;还有些分院的档案工作是由各院的任课老师兼任,没有设立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这些兼职教师由于平时忙于教学、科研、人事、办公室等事务性工作,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档案专业知识,也没有机会接受专门的档案管理业务及培训,无法实现教学档案的优化管理,更谈不上工作热情。

3、档案信息内容开发不足,档案的管理效率不高

当前,许多高校存在信息内容开发不足的问题。各分院之间教学档案的管理相互封闭,各自为政,无法互相借鉴与交流。尽管有很多高等院校加大了教学档案管理的力度,但是仍然有些问题很突出,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这就对我们档案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

三、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对策

1、规范和完善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制度

高校不仅要制定、完善教学档案管理制度,还要明确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使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人员有强烈的责任心,更好地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工作制度的建立要由学院分管的院长负责组织,由学院档案办公室负责拟定,以便更好地体现档案工作的科学性与专业性。通过其制度的执行,规范高校教学档案具体工作行为,使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真正步入制度化、轨道化、正规化。

2、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高等院校是高学历人才集中的地方,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少数教学档案管理人员中出现了学历低、专业水平差的问题,这就给高校档案管理工作造成一定的阻碍。所以,提高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要提高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就要提高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素质。这里所说的思想素质不光是指其政治立场要坚定,还必须要求其对本职工作有认真负责的态度。高校教学档案不得随意去改动,例如学生各科、各学年考试成绩;学院对在职教师教学工作考核的结果等。作为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人员,不但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更要有爱岗敬业、对工作无私奉献的大无畏精神。其次,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人员还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对于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大部分都是半路出家、专业素质比较弱的问题,各分院应当做好其再教育的工作,例如通过各种进修、脱产或非脱产上研究生班,当然也可以通过自身学习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素质,以便能更快地适应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要求。

3、提高高校教学档案管理水准,建立多功能型综合档案馆

随着现代科技的前进和发展,构建多元的档案资源管理框架,建设全民化档案馆将会是以后综合档案馆的发展趋势。复合型档案馆是传统档案馆发展的延伸与继续,是传统型档案馆在信息技术条件下,与其发展的数字化档案馆融合而成的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复合型档案馆模式融合传统型档案馆与数字化档案馆于一体,是档案馆的必然趋势与选择。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从归档立卷方面,存在着很多档案难以及时接收归档的情况。档案资料如果不能够归档及时,信息能力不强,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档案馆的作用。而复合型档案馆的建立,则是使现有的综合档案馆强化更有效的途径。综合档案馆的强化会使其功能强化,能够进行统一管理、避免重复的目的,符合构建节约型社会的理念。建立复合型档案馆,不仅能够将高校教学档案作为重点进行归档,还应该将其它各种与教学档案有关的档案进行一体化管理,使档案之间形成一个体系,提高高校教学档案的管理水准与效率。所以,高校各级档案管理部门要加强管理方法与制度的创新,建立一个以现代化、网络化、信息化为主体,以纸质档案为辅的新型档案管理模式。

总之,教学档案是高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和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高校院系级教学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应适应时代需求。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最新管理手段,使教务工作切实为高校教育提供高质量服务,使教学档案在高等教育发展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沈跃.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实践与探讨[J].青海师专学报,2004(1).

第8篇:最新的档案管理办法范文

科技计划项目是以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解决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共性科技问题为重点,由国家科技计划安排,在一定期限内进行的科学技术研究开发项目。从科技计划项目的表述中可以看出,科技计划项目是属于科研项目的范围,是由国家财政支持开展的科学技术的研究项目,而科研项目不仅包括科技计划项目,也包括企业、个人或团体出资开展的科学研究项目。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就是科技计划项目在立项、研究、验收、成果转化等全过程中形成的、应该归档保存的各种类型及载体的原始记录。科技计划项目档案是科技计划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及时、有效的信息记录,是科技计划项目执行管理、监测、评价的依据。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逐年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大幅增加了每年的科技计划项目的经费投入。2014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支出达到13400亿元,比2013年增加1553.4亿元;R&D占GDP比重预计可达2.1%,比2013年提高0.2个百分点。按照《科技部关于下达2014年度有关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通知》中对2014年下达的国家级的星火计划、火炬计划、重点新产品计划和软科学研究计划的立项情况统计,立项的科技计划项目共达到4136项。科技计划项目成果资源是我国宝贵的技术资源,如何管好、用好科技计划项目档案是科技管理部门和科技档案部门必须解决的问题,是重要的职责所在。

1 我国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现状与问题

1.1 管理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机构(部门)设置现状

我国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管理机构的设置是依据上个世纪80年代制定的《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和《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这两个都是我国现行的国家法规性文件,对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管理都具有约束力。从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体制看,其中仅规定了各级档案管理部门和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对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工作负有检查职责,其管理机构和遵遁的管理要求都是以横向与纵向相结合形式,即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机构由本级科技主管部门主管,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业务受上一级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机构指导。以省一级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机构为例,机构和机构负责人由省级科技主管部门上――省科技厅或省科委来负责机构申请成立和人员任免,在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业务上应由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机构来指导。现在从国家层面来说,并没有一个专门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机构或科技档案管理机构。原来管理科技档案工作的国家科技部科技信息司也在1998年机构改革中被撤销了。所以现在的状况是没有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或科技档案)管理机构,省级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机构或相似的机构也不是全国所有的省市都有,也就上海市、天津市、辽宁省、安徽省、福建省、四川省等几个对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科技档案)比较重视的省市成立有专门的科技档案馆(或科技成果资料馆),市一级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机构就更少了。由于没有国家级层面的相关行业规章政策和业务标准制定,以上几个省级科技档案馆在管理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包括科技计划项目档案数字化工作)都处于群龙无首,各自为政的混乱状态。总之,目前,我国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这样重要的国家科技资源的管理机构体系建设方面却是很薄弱的。

1.2 科技计划项目纸质档案的管理现状

目前科技计划项目纸质档案的管理办法仍然按照《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和《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科学技术研究课题档案管理规范》、《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文档材料管理办法》和《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执行,这些规范都是二三十年前的标准,已不能满足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的需求。从科技计划项目纸质档案归档情况来看,经过长期的宣传普及档案常识,科技主管部门和科技档案部门相互配合,大部分的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都能按照《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等要求,完成科技计划项目的归档工作,将科研立项、研究实验、总结鉴定验收、成果和奖励申报、推广应用等各阶段形成的相关纸质材料进行归档。但还是有一些应归档的科技计划项目纸质档案材料存有遗漏、断续、丢失等现象,这与科技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的档案意识不强,只重视物质形态的“硬成果”,而不重视知识形态的“软成果”,或只重视“软成果”中的总结性材料,而不重视原始记录性材料有关,使得相当一部分应归档的科技计划项目纸质档案,在其产生之后因没有妥善的保存而无法收集齐全。

1.3 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档案的管理现状

本世纪初我国开始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模式改革,2002年年初科技部启动科技计划项目网络管理工作,开始建设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2003年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正式开始通过网络在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申报、受理,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不仅有纸质档案,也有了电子档案。实现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文件归档,完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科研档案)双套制管理,成为当今科技管理、科技研究和档案管理人员共同面对的问题。“十一五”(2006―2010年)期间,我国进一步完善了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功能,基本实现了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受理、评审、立项、任务书签订、中期评估、验收等各个环节的网络管理功能。由于国家科技部门没出出台相应的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档案的规范要求,所以各省级科技档案部门从自身管理实际出发,参考国家电子档案的相关法律法规,从2002年左右就开始陆续进行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档案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主要是通过课题引领,规范管理,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以研究带动实践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2 我国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工作的发展趋势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迅速兴起,特别是信息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工作也将随着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与时俱进,形成以下发展趋势。

第一,从2013年开始国家开始实行科技报告呈交制度,由政府部门立项并利用国家财政全额或部分经费资助的科技计划项目所产生的科技报告,项目承担单位必须呈交,并指定政府科技情报部门负责收藏并提供共享服务,目前,国家科技部已在联合多个部门研究建立中国的科技报告制度,以优化对科技计划项目资源的积累、管理和共享,这是改进现在科技管理和展示科技投入绩效考评的重大举措。科技档案部门要适应新的发展形势,配合科技情报部门做好收藏和提供共享服务工作。

第二,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的管理成为数字化环境下科研活动及其管理程序化决策的重要保证。在科研活动过程及其管理活动过程中实时开展电子科研文件的规范化和档案化管理,变事后滞后管理为事前前端控制,变阶段性孤岛系统管理为连贯性集成化管理与网络化服务,建立与科技计划项目活动及其管理业务流程集成的全项目期和全文件生命期动态管理机制,成为保障科研活动数字信息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和长久可用性的基本功能要求。

第三,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立项管理、成果管理与绩效评估、信用管理与审计管理、学术规范治理与研究经费风险管理等科技管理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随着我国科研创新体系的建设,国家在科研与发展方向的投入越来越多,社会越来越期望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方面的投入产出及其运营管理能够向社会公开、公平、公正的科技计划管理,需要基于证据的科技计划项目治理,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已成为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重要依据、管理对象和管理手段。

3 新形势下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工作的发展思路

新形势下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工作应从健全机构设置、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员素质、制定统一标准、采用现代技术以及加强业务协作等六个方面大力推进。

3.1 健全机构设置,统一指挥领导

目前作为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机构的科技档案馆在体系上还不健全,没有统一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规章和工作标准,还没有形成强大的合力。至今还未成立国家级的科技档案馆,缺乏一整套从上至下的管理规章,同时国家对科技档案馆的性质、工作内容、任务要求、相对规模均无统一要求。已成立的部分省级科技档案馆都是按照各自的省情和工作情况自行规定规章和办法。所以新形势下我国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工作要适应我国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就必须建立健全国家相关管理机构设置,笔者建议,国家应尽快成立国家科技档案馆以承担起对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有效管理,同时指导全国各省市的科技档案馆开展工作。各省市建立健全省级科技档案馆,将本省市立项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统一管理起来,地市一级可根据条件需要相应建立科技档案馆,无条件成立的可由省一级科技档案馆承担起代管地市一级立项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职责。如此 才保能证我国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在国家级、省级、市级立项研究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得以及时、完整、安全地管理。

3.2 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社会档案意识

①加强领导档案意识,建立明确的领导责任制,定期开展档案执法检查,推进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工作的开展。②加强档案宣传,增强社会公众对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认识,宣传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工作和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宣传档案开发利用的方法及查阅的程序。③增强科研人员的档案意识。特别要持续向科研人员广泛深入地宣传《档案法》、《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和《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组织他们学习相关的法律条文,增强他们的法制意识,使他们认识到,科研成果虽然凝聚着科研人员辛勤劳动的汗水,因为有国家财力的资助,科研材料应属国家财富,任何人不得采用不正当手段将属于国家和单位的知识产权成果据为己有、非法使用、泄露或转让。④科技计划项目档案部门要提高档案服务意识。政府信息公开已成社会主流,档案部门也要做好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依申请公开的准备工作。

3.3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造就复合型管理人才

针对目前科技计划项目档案部门知识更新快,需要学习掌握新技术知识多的状况,对现有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注重实用性,要结合工作实际需要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实际工作紧密配合,并根据不同的层次、不同的需求,按需施教,学以致用,便于实际操作,讲究实效。其二,适应岗位发展需要,拓宽知识面。学习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方法,开阔视野,增长技能,以适应档案工作的最新发展动态。其三,因材施教。档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类型和形式方法与手段,对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基础知识和新技术、新方法的学习和掌握可因人而异,人员变动比较频繁的单位,需要学习基础知识,掌握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技能;档案人员相对稳定的单位,需要补充一些新技术、新方法。

3.4 加快制定统一的管理标准,强化业务指导工作

前面提到我国在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方面还没有一整套规范要求和整理标准。“无规矩无以成方圆”,要实现我国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有效收集、管理和开发利用,必须在全国推广统一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标准体系,实现规范化管理。同时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改进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管理方式,如科技计划项目档案是否可以以件归档?同一项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中可否划分不同的保管期限?卷内目录是否可以采用固定格式来填写各部分的材料内容?等等一系列问题,研究并统一了这些整理操作方面的问题,有助于提高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工作的水平和质量。统一的管理标准在全国推广开来,强化对全国科技系统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业务监督和指导工作,为实现全国各级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信息资源网络共享奠定基础。

3.5 采用现代网络技术,全面实现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现代化管理

目前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现代管理从总体上看仍处于由文件处理向信息管理系统的过渡阶段,要使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过渡到计算机管理模式上来,要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加强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如缩微技术、数字扫描影像技术、OA系统软件等的应用。当前,我国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立项研究验收都是通过科技计划项目网络管理系统来进行,科技档案部门在建立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系统的同时,还必须解决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与档案管理系统的有效连接问题,此外。通过采用先进的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逐步建立起一个全国范围的、面向社会提供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信息服务的信息资源网络系统技术信息网络化管理系统,实现技术资料的网上传递和档案资源的数字化管理,并具备上网咨询、查阅及传递等档案资源共享服务功能。

3.6 加强业务协作,开展多形式的交流

“闭门造车”是做不好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工作的,也是跟不上时代步伐的,在当今改革开放和走出国门的时代大背景下为档案工作者相互间的学习交流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第一,要积极参加全国科技成果档案协作网的活动,让各省市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工作者交流,取长补短。也可以充分发挥各

第9篇:最新的档案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高校档案;档案管理;创新机制;管理模式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作为衡量高校教育管理水平、科研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同时对于高校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长期以来,高校档案管理并没有受到社会以及高校管理者的足够重视,在高校档案管理过程中,无论从社会还是到高校管理者以及教育体系的相关部门没有真正认识到高校档案对于高校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因此高校档案管理的发展速度和管理水平远远落后于高校的实际发展水平。高校档案管理在实际应用和发展中存在管理意识薄弱、管理手段相对比较滞后、高校档案的利用效率较低等诸多问题。

一、高校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

关于普通高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可从国家明确规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中看出端倪。《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明确规定高校应当将档案管理工作作为高校基础管理工作,并应当将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纳入高校管理整体体系之中[1]。高校档案管理主要包括高校教学档案资料、学生个人信息档案资料以及科研档案资料、党政工档案资料。这些档案资料从某种程度上是高校教育、科研管理的缩影,对于高校的发展和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档案管理对于提升高校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教书、育人是高校存在的最根本目的,也是高校对于社会的最重要的价值所在。高校的教学档案主要包括高校在教育过程中所积累形成的文字材料、图文、影像视频等用于教学的资料。这些教学资料往往是集高校所有教师的知识、文化和教育方法等之大成,是高校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们劳动成果、学习成果的积累,这些资料基本能够反映教育的发展的历史变迁和当时的思想动态以及最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等。高校教学档案资料对于今后的教学不仅仅是可供研究的宝贵资料,更是可供其它教师、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鉴的宝贵资料。同时高校教研部门通过研究高校教学档案,能够适时评估当前高校的教学质量,为推进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校档案管理对于提升高校科研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开展教学活动的同时开展科研活动是高校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高校档案管理对于科研档案的管理是提升高校科研水平的重要手段。高校的科研档案记录了高校在进行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实验数据、实验方法、科研成果、科研目的、科研经费等关键要素。通过科研档案的记录,能够充分反映高校教研工作的水平,能够全方位检查高校科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升高校科研水平,获得更好的科研成果。

(三)高校档案管理是高校进行学生管理的重要手段。高校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学生档案资料,主要记录了高校学生的个人资料、学习成绩、身体状况、家庭背景等重要档案资料,这些档案资料一般会伴随学生终身。高校学生档案资料对于高校管理学生有重要作用[2]。通常高校学生都多大数千甚至上万人,学生的整体状况,包括学习状况、身体状况、家庭背景状况都是高校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必须掌握的原始材料,通过对学生档案的管理、分类,对于学生的家庭状况了解,可以按需为学生申请特困奖学金;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状况,给学生分发奖学金;通过了解学生的特长与爱好,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特长;通过对于学生档案的掌握,为学生未来的升学、就业提供帮助。这些都是高校档案对于高校学生管理的意义。

(四)高校档案管理对于高校党政工作开展的意义。党政工作也是高校的生存与发展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之一。党政资料作为高校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校的人事管理和各个教育、组织、科研、院系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党政工作档案主要记录高校教职人员的人事档案资料,高校党员档案资料,高校政务资料等。高校党政工作档案对于高校教职工队伍的管理,对于高校教职工、高校党团组织、党团活动的开展以及高校整体政治生态具有现实意义。高校党政工作是保证高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依据,高校党政档案管理则为高校党政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基础,记录了党政工作开展状况。通过党政档案管理,提高了高校行政机构改革,高校院系设置与调整,高校教职工绩效考核,高校人事调动管理等提供参考与评定依据,有利于高校党政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高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档案管理伴随着高校的发展不断进步,然而由于当前高校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高校师生力量暴增以及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专业化程度不断加强,高校档案管理在实际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与高校当前发展速度不相符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与现今的高校的高速发展不匹配,高校的教学规模和高校的管理模式日新月异,但高校的档案管理还停留在手工阶段。高校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还没有在高校管理者心目中留下较深刻的印象。高校的管理过程中片面重视高校对于教育、科研的作用,但没有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对于教育、科研以及校园管理的积极作用,根据发达国家著名大学的管理经验,高校档案管理对于学校积累教学方法、分层管理学生、积累科研经验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高校档案管理手段滞后。信息化的发展使档案管理全面进入了信息时代,然而我国多数高校的档案管理发展水平严重滞后,一些高校的档案管理还停留在手工阶段,多数高校没有较为先进的信息化管理体系来对高校档案进行科学化的管理。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程度较低,管理模式和档案建设、分类、检索等手段落后,导致档案利用率低,不能充分发挥档案在高校学生教育培养,科研过程控制以及重要资料的保存,教学过程的优化和记录等中的作用。同时高校对于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工作滞后,使档案管理相关人员难以适应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没有形成,一些形成了初步的档案管理系统,但档案管理系统与高校校园网络共建信息平台中往往不能与共享信息和通讯。此外高校档案管理信息更新缓慢,利用率不高也是我国高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高校档案管理模式创新的路径

(一)构建高校高效档案信息管理系统。高校先进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是提高高校档案科学化管理的必要手段,在当前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中,面对高校的教职工规模不断扩大的现实,高校的科研、教学、学生信息档案等档案信息越来越复杂,海量档案信息利用传统手工档案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因此构建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体系是高校档案管理模式创新的必经之路。构建高校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首要任务是调研档案管理和档案应用过程中的实际需要,统一高校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标准和联网协议标准,确保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能够在高校校园网、高校数据接口、数据库来源等统一协议,确保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能够实现校园网、互联网、教育网等信息在有权限范围内共享,实现信息资源共同管理。其次,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构建应当全面整合高校档案中的教育、科研、党政、教职工人事档案等方面全面信息整合与档案资料数据统一采集,建议统一数据库,并及时更新数据库,避免重复数据库建设。再次,在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构建过程中必须重视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安全性。信息化的最大弱点就是安全性,安全性在网络体系中可能会造成致命的缺陷。高校信息化管理体系构建过程中必须通过加强系统操作应用权限,通过数据加密保护以及信息认证和信息传输加密以及网络签名等方式加强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体系的构建。

(二)提高高校档案管理地位。档案管理对于高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以及高校基于高校档案管理在提升高校教学水平、提升高校科研水平、提高高校进行学生管理水平、提高高校党政工作开展效率上的重要作用,高校档案管理水平是体现高校学术研究水平和科研技术水平的重要手段,高校管理者和政府相关部门应当高度重视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提高高校档案管理在高校整体管理中的地位,通过整合高校信息化档案管理资源,合理规划高校档案管理的未来出路,通过不断加大对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投资,构建科学现代化的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国家对于档案管理建设制定和出台了相关标准,在高校档案管理体系的建设中应当按照相关标准提高高校档案管理系统建设水平。同时应当加大高校档案管理相关人员的培训、培养力度,专业人员,通过档案管理理论和实际管理培训,提高档案管理队伍的人员素养,提升高校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

(三)创新高校档案管理的实际应用。高校档案管理的主要目标之一是为高校日常教研活动和开展校园文体活动提供帮助。创新高校档案管理模式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提高档案对高校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切实帮助。提高高校档案管理的实际应用首要任务是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应当与高校各个院系和相关职能部门之间做好信息联动,深层次研究和总结高校档案信息中的对科研、教学和人事管理有价值的信息资料。其次应当强化高校档案信息的检索、开发和利用。高校信息档案管理部门应当结合各个部门、院系、科研小组的实际情况,建立快捷方便的高校档案的检索体系,使使用者能够在权限范围内方便地检索相关资料,从而提高高校档案的利用和实际应用, 使档案管理起到为科研、教学和校园管理服务的作用。

(四)创新高校档案管理人才培养机制。高校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和提升离不开专业的档案管理团队和管理人员。创新高校档案管理模式必须培养专业素养强、思想道德素养高的高校档案管理团队。应当根据高校档案管理的岗位职责需要,优化档案管理团队,明确各个岗位的岗位职责和人员素质条件。其次应当通过健全的管理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规范档案管理人员的作业标准和工作绩效,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准确率和积极主动性,通过激励制度保证档案管理工作及时、标准、规范。再次,通过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工作和再学习制度保证档案管理人员持续进步、提高,及时学习最新、最前沿的档案信息化管理知识,开展多样化的技能比武、演练和档案管理技术研讨会等活动保证档案管理知识、人才培养的有效性。

四、结语

总之,高校档案能够为高校学术研究及应用提供最有价值的资料,同时对于高校文化建设和高校校园文化的形成与传承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必须正视高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创新高校档案管理模式,提高高校档案管理水平,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