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竹子的精神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夜晚,它照亮黑暗,他那长长的身子,慢慢的吞噬着,慢慢的消失着……就在那个夜晚,我感受到了蜡烛的精神!
周末的晚上五点钟,我正起劲的看着书,突然,咔,屋子一下子黑了,吓了我一大跳,赶紧叫:“妈妈!是不是停电了?!”妈妈过来说:“对,我赶紧点上了蜡烛!”妈妈用打火机一下子将白色蜡烛点燃了,霎时间,整个屋子里亮了起来,妈妈把蜡烛放在客厅的茶几上,我接着蜡烛的亮光,继续聚精会神的读了起来……
时间已经过去一个多小时了,我合上书本,再次望着蜡烛,他变的更短了,他不停地落泪,但是在我看来他好像是个不会说的人,一句怨言也没有,还是默默地点亮光明,大约半个小时,我看见蜡烛只剩一厘米了,即将要熄灭,突然,“噗”地一声,蜡烛熄灭了……就在这一刻,我深深被感动了这种蜡烛精神,是舍己为人地,是无私的,它为了光明牺牲了,这很值得敬佩。在身边有很多像蜡烛的人,我们要向他们好好学习,将蜡烛的精神传递下去。
五年级:周悦
关键词:《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资本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斯・韦伯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哲学家和历史学家,社会行动理论的首创者,20世纪社会学大师。《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是其代表作之一,也是社会学中有深远影响的一本书。在这本书中,韦伯试图从宗教社会学的角度来论述资本主义的起源,他认为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有先天的亲和性,并在这基础上探讨资本主义起源的精神动力。
一、从历史唯物主义看韦伯的资本主义观
韦伯的资本主义观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问题始终是一个颇受争议的问题。从古至今,对的僵化、教条理解以及特殊的政治因素影响了我们许多学者,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被马克思长期抵制和批判的庸俗经济决定论的现代翻版就算是此时此刻也是屡见不鲜。韦伯的反唯物史观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存在着严重的理论分歧,其唯心主义倾向我们需要理智的分析和科学的认识。从他的学术主张看来,韦伯并没否定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而是从另外一个视角重新做出解释,韦伯一直在强调,他只是想明确这样一个问题:资本主义“精神”在世界上的质的形成与量的扩张,宗教影响力是否曾参与发挥作用,并且发挥到何种程度?他在强调资本主义精神的强大推力之时,并没否认建立在精确科学基础之上的物质手段和制度手段的作用。他认为资本主义这个高度理性化系统的正常运行,仅靠物质和制度层次的支持是不够的,还需要一种理性的精神支撑,这种多元因果论是韦伯命题的前提,也是整个逻辑得以成立的合理性所在。
韦伯同历史唯物主义之间的差异也是存在的。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历史发展归根到底是由经济生活中的必然因素决定的。经济是基础,思想文化属于上层建筑,后者是前者的反映。尽管他们承认经济因素和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但后者对前者的作用只是“一定的”,“不是决定性的”。而且在上层建筑诸因素中,马克思、恩格斯注重的又主要是与阶级斗争密切相关的政治形式和法律制度等。“作为传统存在于你们头脑中的思想文化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1]p477-478韦伯在《新教伦理》中赋予文化和精神因素的重要性要比历史唯物主义大得多。在韦伯看来,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仅仅是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的问题,它也牵涉到文化和大众心态的转变问题。没有人的现代化,即思想观念的理性化,就不可能有包括资本主义在内的整个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现代化,在这里韦伯十分鲜明地提出了人的教育和改造问题,而这一点正是马克思、恩格斯之后那些只注重阶级斗争和制度变革的“历史唯物主义者”所忽视的。但是韦伯在论述过程中为了突出精神的独立性和重要性,过份强调加尔文教神学中的先验成分,忽视并贬低世俗理性主义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似乎又滑到了德国学者“唯意志论”的老传统。尽管如此,韦伯提出的问题仍然是值得重视的。
二、现代资本主义精神
当今世界,“现代性”无疑已经成了各个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密切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何谓现代性?从纯粹学理上说,“现代性”似乎可以表征为不同的层面,今天的人类或从物化的层面进入“现代”,或从价值的层面进入了“现代”。其实,韦伯通过《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本书早就向我们阐述了现代资本主义精神的内涵:不只是对物质的追求,更不是物质的享受,而是对物质的追求与禁绝对物质享受的追求的结合体。
现代化的起源,概而论之,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韦伯认为,资本主义文明的本质,是近代从经济合理性中引申出的一种普遍的精神,即勤奋节俭、精打细算、进取和开拓的精神,而新教及其伦理道德,之所以能比其他因素更直接地导致现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就因为它比其他因素更能体现资本主义文明的这种本质。另一方面,韦伯进行他的宗教社会学、经济史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西方文明中,而且只有在西方文明中,出现了这样一个其发展具有世界意义和价值的文化现象,这究竟归结于怎样一些环境呢?”韦伯在不念书包括他一系列其他著作中对资本主义起源的外部与内部先决条件、决定性因素、偶然因素、意识形态能动因素等都作了全面考察、梳理,从作为经济现象的资本主义出发,最终追溯到具有决定意义的文化根源,他认为历史在这里回复了它的全部复杂性。
三、资本主义与东方社会
韦伯从宗教的视角对西方资本主义进行了独辟蹊径的剖析,命题之下,还掩映着这样的蕴涵:现代资本主义何以在东方失去存在发展的合理性?韦伯认为中国在资本主义之所以停留在前资本主义阶段,是因为缺少了新教这个变量,儒教不能承担类似的角色,千百年来,儒家思想早已渗透到众人的行为模式中,人们自觉地生存于社会等级系统之内,他们所能做到的就是在有限的权利之内争取生存,即便社会,社会结构仍保持不变,这种结构性的稳固弱化了变动和创新的动力,成为了放弃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诱因,中国的道德追求在于修身治国平天下,谋利等人之欲望在儒家传统看来本身就是与道德理想想悖离分,也是阻碍人趋于至善道德的障碍,与新教中倡导营利的伦理不同,轻利的社会准则即便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也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
韦伯看待中国现代资本主义断裂问题眼光独到,但不少学者将韦伯的研究断定为一元论或是唯心论,这就是笔者在文章开始所提出的误解,韦伯在书中多次提到对唯物主义的重视,“必须首先考虑经经济状况,因为我们承认经济因素具有根本的重要性”[2]p125,也提到他的研究只是对历史的一种可能性的解释,他警告人们任何一种片面的解释都不可能得到最终的答案。《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独特视角对我们当今中国走向社会主义也有一定借鉴意义,一项制度的发展也必然有其合理性与时代性,我们应该以理性的视角去看待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借鉴作用。
项目名称:浙江师范大学实践教学成果(201129)。指导老师:首作帝
参考文献
【关键词】心房颤动 自主神经节 GP消融术
【中图分类号】R5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420-02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房颤)是比较常见的心理失常之一,人群发病率约为1~2%。我国对房颤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目前房颤患者人数接近800万。房颤已然成为一种“心血管流行病”。
1 对房颤机制的认识
心房内缺乏心室内的希氏束、浦肯野纤维等传导系统,使左、右心房的电活动存在生理上的不同步性。心房肌细胞小,纤维排列相对紊乱,肌纤维间侧面连接较多,其解剖结构上的各向异性决定了心肌电活动的各向异性更为明显,心房的电生理特征和激动的空间弥散度更为不均一。心房壁的不同部位厚薄不一,且血液供应欠丰富,易发生缺血和几何形态改变,产生多部位折返径路。心房肌中神经分布广,电生理特征受自主神经影响大。肺静脉起源的异位兴奋时触发房颤的主要机制。在房颤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的发现是:大多数阵发性房颤由肺静脉内局灶性快速电激动(Rapid Firing)引起[1]。房颤的局灶发生机制是指房颤的发生起源于一个或多个局限的部位,这些局限的部位发放快速冲动触发房颤,局灶部位常见于肺静脉。目前研究认为可能是局部自律性增高、触发或折返机制。
近年来发现心脏自主神经结构在房颤的产生和维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临床和动物实验揭示心脏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激活在房颤的触发及维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尽管有大量研究试图从组织学和电生理学寻找Rapid Firing的根源,但是并未获得一致的结论。以往的离体动物心脏实验观察到[2],肺静脉Rapid Firing能被自主神经刺激所诱发,被自主神经阻滞剂所抑制,提示肺静脉Rapid Firing可能与心脏自主神经系统有关。
2 对心脏自主神经节的认识
支配心脏自主神经系统是由外源性自主神经系统和内源性自主神经系统共同组成。心脏外源性自主神经是由大脑神经核团内的胞体、迷走神经、脊旁神经节链和分布至心脏的节后神经元轴突组成。心脏内源性自主神经是多个神经节丛和互相连接的神经或神经元所共同组成的神经网络,主要包括心外膜脂肪垫内的自主神经节(GP)及其发出的神经纤维。解剖学资料表明,心房表面主要的自主神经节包括1.右前GP(ARGP),位于右上肺静脉和右心房的交界处;2.右下GP(IRGP),位于右下肺静脉和下腔静脉的交界处;3.左上GP(SLGP),位于左上肺静脉和左肺动脉的交界处;4.左下GP(ILGP),位于左下肺静脉和左心房的交界处。
2005年,Chevalier等对43例成人尸检心脏进行了组织学及神经节分布的定量研究,发现自主神经的分布特征是:4条肺静脉近段多于远段,左上肺静脉多于右下肺静脉,心外膜多于心内膜,人类心房的神经支配左房多于右房,后壁多于前壁。因此,心房及肺静脉内神经支配的不均一是房颤的重要原因。大量研究表明,自主神经通过影响心房不应期、参与心房电重构等使房颤更易于发生和维持。近年来房颤的治疗中通过干预自主神经也取得一定的成效。
3 自主神经节在房颤形成中的作用
自主神经主要从心房、肺静脉不应期和心房电重构几个方面触发和维持房颤。有研究观察到大量的神经元位于肺静脉开口处,心房肌各部位乙酰胆碱M2受体和Ik-Ach分布不均匀[3],表明可能自主神经末梢和胆碱能受体的分布不均一性,使心房不应期离散度加大。研究发现,刺激支配肺静脉的自主神经可以缩短肺静脉的动作电位时程及有效不应期,引发早期后除极活动,刺激迷走神经丛可以促使肺静脉内的高频激动转化为持续性房颤,肺静脉和心房内颤动波周长明显缩短,提示迷走神经兴奋可能在驱动或者加速肺静脉电位传导中起作用。有研究表明交感神经刺激可能通过儿茶酚胺影响超快速激活钾电流及缓慢延迟整流钾电流,激活钾电流致心房动作电位时程及心房有效不应期缩短。心房结构重构及电重构引发了房颤并持续存在,房颤又促进重构的发生。自主神经张力的异常和心房神经分布重构是心房电重构、结构重构和功能重构始动和维持的关键环节。Miyauchi等[4]研究表明,副交感神经阻滞剂有助于短期心房电重构的恢复,而与正常的心房相比,在已发生电重构的心房中迷走神经刺激是导致心房颤动的重要因素,提示迷走神经可能参与了房颤电重构。
4 GP消融的临床应用
现阶段的房颤导管消融策略有:节段性肺静脉隔离、环肺静脉消融、线性消融、复杂碎裂心房电位消融、迷走神经节消融等。由于对引发房颤发生的主要触发因素的研究,无论是阵发性房颤还是持续性房颤,肺静脉电隔离和迷走神经节消融已成为治疗房颤的主要手段。
2004年,Platt等[5]对单纯神经节消融作为独立术式治疗房颤做了首次报道,共26例持续性房颤患者,术中采用高频刺激(HFS)的方法确定GP的位置,有效的刺激部位是出现迷走反应(刺激时心率下降50%),只单纯对GP消融,术中23/26例房颤终止,随访6个月的成功率为96%。Scanavacca等[6]报道1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术中采用HFS(20Hz,4ms脉宽)确定GP,7例出现迷走反应的患者单纯行GP消融,而3例没有刺激出迷走反应的患者行CPVI,平均随访8.3月,行GP消融的7例中只有2例未发作心理失常,而3例行CPVI的患者均为复发。Katritsis等[7]选取38例阵发性房颤患者,19例采用解剖法确定GP位置并行消融,19例行CPVI,经过1年随访,GP消融组14例(74%)复发而CPVI仅7例(37%)复发。
以上资料可以看出,不同的中心GP消融成功率有很大差异,深思一下,可能有两个原因:第一可能是消融是否完全破坏了GP,第二可能是GP的定位是否可靠。由于引发房颤的电位在心房的分布广泛并且不稳定,因此消融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损伤无辜心房肌,可能影响术后心房功能的恢复。实验研究发现,不完全的GP消融可以造成心房ERP离散,更容易导致房性心律失常发生。有研究表明之所以临床CPVI对大部分阵发性房颤患者有效,由于肺静脉隔离术的消融径路可能包含了部位GP所在部位,其有效性至少部分跟无意识破坏心脏自主神经网络有关。
5 GP消融的前景及展望
尽管,大量临床实验结果不尽相同,似乎CPVI的疗效优于GP消融,然而,CPVI消融术的有效可能建立在消融部位包含大量GP点以及损伤心脏内在神经系统的基础上。GP消融相对于CPVI消融来说,其靶点更明确,损伤范围更小,心肌功能恢复时间更短。GP消融起效原理是破坏心脏内在自主神经系统逆转和阻止心房电重构。然而,应该清楚地认识,GP消融术在房颤治疗领域尚存在争议,关键在于GP点的定位以及消融的程度技术的突破,有理由相信:GP消融可能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研究热点。
参考文献
[1]Haissaguerre M,Jais P,Shah DC,et al.Spontaneous initia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by ectopic beats originating in the pulmonary veins.N Engl J Med.1998;339:659-66.
[2]Chou CC,Nihei M,Zhou S,et al.Intracelluar calcium dynamics and anisotropic reentry in isolated canine pulmonary veins ang left atrium.Circulation.2005;111:2889-97.
我是在1961年首次发病的,1962年春和1966年春两次复发。每次治疗后都会出现顽固的失眠,其表现为入睡困难、早醒、晨困。以至于出院上班后,我每天早上都要趴在办公桌上睡两个小时以后才能开始工作。我认为,造成我失眠的原因与药物的副作用有关。我前两次住院服氯丙嗪,第三次住院服奋乃静。当氯丙嗪的剂量加到600毫克/日,奋乃静加到30毫克/日时,我就会有难以忍受的坐立不安感,这时候,我就会在一夜之间突然出现失眠,并随之持续下去。
我的失眠还有一个特点,一旦精神病复发,失眠即刻就会消失。我两次复发都是如此。旧病复发后,立马睡得特沉特香,醒后精神也很好。为什么复发后睡眠反倒正常了呢?我的理解是,既然如专家所说,我出院后的失眠是精神分裂症缓解期间的类神经症,那么一旦旧病复发,表明缓解终止,自然这缓解期间的类神经症也就不复存在了。
第三次出院后,我就开始试着找一种既能治疗精神病,又能治疗失眠的办法。我想,既然每次复发,在丧失自知力的同时,失眠就会消失。那么,我为什么不可以通过适量减药,在自知力存在的情况下,让精神病的症状由可能的急性发作变为只有零星症状,在减少妄想等疾病成分的同时,保持住睡眠好和精神好这些健康成分呢?
我摸索出来的办法,简单地说就是“一靠药物,二靠精神”。
“一靠药物”是指靠药物控制精神病的症状和控制复发,同时通过减药治疗失眠。
《精神病学》一书中讲道:“原则上凡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适和躯体改变,均应与药物联系。”一些精神病科的大夫总对病人说失眠与治疗的药物没有关系,大夫的用心是为病人着想,怕病人不吃药,再犯病。可是,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失眠与药物是有联系的,因此,治疗失眠也必然要从减药开始。
我第三次出院后,经过3年的维持治疗,病情稳定后我就开始减药。过些年后,对这个药量适应了,病情也稳定了,就可以再减。别忘了,在减中还要有加。当症状出现反复时就要加药,避免复发,保存自知力。
“二靠精神”是指在用药的同时,要克制由于减药而不时冒出来的片断妄想症状,把病顶回去。可以通过一次一次的锻炼,促使大脑思维功能及睡眠正常化。还有一个办法是宣泄。我主要是通过写日记的办法,把以往压抑在心底的话和事,即我患病的症结所在写出来,经过自己的反思和在他人的帮助下消化掉。
作者简介:张五常,香港中文大学教授
海明威在他的名著《雪山盟》的开头有这样的故事:
在非洲的一个很高的雪山顶上,当地的土人发现一只死去了的黑豹,那黑豹明知那雪山顶上没有食物可寻,为什么要跑上去呢?
王石很有点像海明威笔下的黑豹,还活着。两年多前,五十二岁,他攀登珠穆朗玛峰,到峰顶就立刻下山,死不掉,瘦了二十多磅。我问他:“为什么你要做这种傻事呢?”他回应:“没有为什么,只是喜欢这样做。”
众所周知,王石是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主事人。万科是今天国内最大的房地产发展机构。两年前王石的年薪是人民币80万元,微不足道,今天年薪230万元,不到市值的十分之一。王石住自己购买的房子,请我吃晚饭不用公司钱,用自己的,吃剩的他要打包带回家。不要忘记,他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中,最大行业的房地产的最成功的机构的最高总裁。有五个世界之最,皆在珠峰层面,但两年前王石的薪酬还远不及一个香港高级公务员。
除了可以给予登山者本人以很大的满足感――我称之为珠峰哲理――经济学无从解释王石这种人的行为。骤眼看,这种人是稀有动物,而如果世界上只有王石一个,经济解释实在困难。是中国之幸,这种人今天在国内愈来愈多,我自己就遇到几个,让我衡量他们之间的共同局限,推出一个前所未闻的经济假说来。
大约十年前,记不得是在西安或哪里我和太太参观汉代将军霍去病的墓,见到陈列着一系列巨大的动物石雕,艺术品位奇高。我在那里痴立良久,想着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位雕塑大师不把自己的名字刻到石上去呢?创作这些巨石雕塑为时甚久,有没有金钱回报无从考究,但名字不刻上去显示着为了创作这位大师不斤斤计较。宋代或以前的画作,很多既没有签名,也没有印章,害得今天的鉴证专家大吵大闹。我不怀疑这些无名画作中有些是毫无金钱回报的,甚至没有旁人拍掌,但作者就是喜欢画,为了创作的需要不管其他。
一位在江苏作县长的朋友,到处跑为该县招商发展。年前收到他的电话,说要到我家造访,进入门来,斜卧沙发疲态毕露。这位县长教了我很多关于中国的经济与政治体制。我很想知道他为什么那样拼搏。要升官吗?要发财吗?不便直问,旁敲侧击。他知道我的意思,最后说:“教授呀,我就是要为国家做点事。”
在杭州遇到一群年轻商人,赚钱的,工作起劲。他们给我的感受,是把生意作为一项创作,其中一位对我说:“大家都希望打上去,做出一点成绩来。”显然地,金钱之外这些青年都有一点珠峰哲理。
可能机缘巧合,或者概率中了邪,这几年我在国内遇到的,不管是官还是商,都给我一点为创作而大干一下的印象。问一位新相识认不认识某某人,他可能说:“我认识,不怎么样。”或说:“我听过,还可以。”这些是六七十年代美国学术全盛时期常听到的话,是创作者在竞争中的知己知彼的言论了。
私有产权对经济发展重要,因为界定了资产或物品的权利,容许市场以价格为竞争的准则,减低租值消散。但金钱财富之外,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是个创作者,创作的本身是回报,而创作是不限于艺术或科学的。生意、政绩、管理,都有金钱不可以量度的成就满足感。要鼓励这些非金钱的成就――要启发珠峰哲理――清楚的成就界定与热闹的竞争气氛不可或缺。这两方面,中国今天有看头。创作的竞争气氛凝聚不易,可以风吹而散。七十聚会那天我说,撇开沙石,中国正在冒出的制度是我知道最好的。我是制度专家,早就达到珠峰境界,不说假话,但之后又说红灯亮了,因为知道这制度还没有稳定下来,有摇摇欲坠之势。
何谓自主神经?
“自主神经支配内脏器官(消化道、心血管、呼吸道及膀胱等)及内分泌腺、汗腺的活动和分泌,并参与调节葡萄糖、脂肪、水和电解质代谢。以及体温、睡眠和血压等。自主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者在大脑皮质的调节下通过下丘脑、脑干及脊髓各节段既拮抗又协调地共同调节器官的生理活动,所有调节活动均在无意志控制下进行。自主神经可分为中枢部分和周围部分”[1]。
作者查阅了大量的医学文献及著作,像“植物神经”和“自主神经”等类似的字眼在各类医学著作中屡见不鲜。“植物神经”一词由Reil在1857年首次提出,其将内脏和心血管活动与躯体随意性活动严格区别开来,其影响意义深远,此名称迄今仍为神经科学界所惯用。1889年,现代“自主神经”的创始人Langley和他的同事Dickinson提出了自主神经系统(autonomic nervous system)的名词,从此确立了内脏、心血管活动神经支配的独立地位。Langley所研究的视野主要集中在内脏、心血管的传出活动,他们发现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基于Langley的记述,Greving于1928年对自主神经做了如下定义:“自主神经系是指与内脏器官(由平滑肌和腺体组成)神经支配有关的全部神经细胞核纤维。它们的调节活动常不受意志的影响”。从他们的观点以及所涉及的实际内容来看,他们所提出的自主神经概念实际上只限于内脏神经的传出部分,尽管Langley本人也曾认为自主神经中有传入成分,但“自主神经”的传统观念却未受到质疑,以致“自主神经”、“植物神经”一直被视为神经系统的特殊部分而流传下来。
近30年来随着神经科学的飞跃发展,对内脏传入认识的新发现不断涌现,不少学者开始质疑“自主神经”的看法,有人曾建议将自主神经系(植物神经系)改称为内脏神经系,也有人曾提出折衷的建议,即将自主神经的范围拓宽,不仅包括内脏运动神经的周围部,而且主张将内脏传入神经成分和与内脏活动有关的整个中枢都包括在自主神经之中。这些建议一方面认为自主神经的词义不符合实际,同时对自主神经只包括传出部分周围部的传统看法提出质疑。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加之当时在方法学上尚未出现能够追踪和确认内脏传入神经的手段,这一观点并未得到广泛的响应。从一些功能现象和神经分布规律来看,人们虽然无法否认内脏和心血管也有传入神经的分布和支配,并且也曾做出各种各样的推测(如曾有人认为内脏传入信息经交感神经传入中枢,而其他非痛刺激的传入信号则通过副交感途径传入)。这些观点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还有人引用。后来的研究表明事实并非如此,副交感神经中也含有传递痛信号的传入纤维。
1975年Mesulam的HRP跨越神经节追踪技术的问世,给内脏传入神经的形态学研究带来了曙光。20世纪80年代整个世界掀起了对内脏初级传入研究的,几乎所有内脏器官(包括心脏)的初级传入神经通路,包括进入中枢的脊髓节段范围和在中枢内投射部位等,均得到很好的阐明。研究表明,内脏神经中不仅包含有传出神经而且也包含传入神经,两者共存于内脏神经的外周部。两者在中枢内的传入途径和联系十分复杂,目前的研究方法还尚不能完全将之阐明。但内脏和心血管都有各自的传入神经,且这些传入神经拥有不同的中枢投射部位则是确定无疑的。曾有人担心,将内脏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并列,且同归于自主神经范围内,会导致自主神经失去原来的涵义及内脏神经和躯体神经的混淆。实际上,脑的功能特点之一就是它的内部结构既高度分化又互有联系,躯体初级传入神经元和内脏初级传入神经元的胞体共同混在脊神经节中,它们的中枢支共同构成脊髓的后根,但进入中枢后立即分离,按性质重新排列。这些现象已为人们所熟知,所以上述的担心是不必要的。随着方法学不断进步,内脏神经的复杂中枢联系终将会得到全面认识[2]。
宇宙是无穷的,但世界又是可知的。以Langley为代表的关于“自主神经”的研究和命名,100多年来在推动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研究方面的巨大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他们的名字将永远留在神经科学发展史中。但是由于时代的限制,在当时他们不可能认识神经系统发挥作用的普遍规律,不能深入探究内脏传入信号对内脏活动的影响,从而孤立地将内脏传出神经命名为“自主神经”或“植物神经”,今天看来显然具有片面性,确实如此,作者初学此部分内容时也十分的迷茫,每每提到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总是搞得焦头烂额,搞不出头绪,后来通过仔细研究和查阅文献才将此部分弄明白。大部分教科书中将其孤立出来独立讲述,不能给初学者以整体的观念,作者与部分同事交流也曾发现有些人对这一部分确实不甚了解。因而理应终止“自主神经系”和“植物神经系”等名称的沿用,而用“内脏神经系统”作为代替名,使其与躯体神经部分并列于周围神经系统之中。如此则给予内脏神经以正确的涵义,使初学者能够全面理解神经系统的全貌。
科学研究是对未知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探索过程,其灵魂是创新。同时该过程充斥着对原有科学结论的质疑与否定,正如Woolf所言,Truth in science is not determined either by a majority vote or even by a veto[3]。神经再生与修复一直是生物医学研究的热点,但直到目前尚无重大突破。然而每一步科学进步都凝聚着探索者的心血,都是人类进步的台阶。我们应牢记对科学的热爱和难以满足的好奇心是研究工作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品格,对未来充满希望,不懈探索未知,为人类健康做出贡献,推动医学事业不断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 贾建平. 神经病学(第六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关键词:资本;资本属性;资本主义精神
资本主义精神是指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由资本的生产方式、运营方式、产品的分配方式及相应制度决定下的资本经营者的精神状况及表现,它是资本主体的思想意识、心理动机、道德伦理、价值取向的抽象表达。
一、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资本主义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环境、不同主体间有不同的内涵和表现。
较早提出资本主义精神概念的是马克斯·韦伯。韦伯认为,资本主义精神就是诚实、守时、勤奋、节俭的理性精神和生活态度,是资本家的“节欲”精神,这种精神是宗教改革的结果,“资本主义精神的发展完全可以理解为理性主义整体发展的一部分,而且可以从理性主义对于生活基本问题的根本立场中演绎出来”,“在构成近代资本主义精神乃至整个近代文化精神的诸基本要素之中,以职业概念为基础的理这一要素,正是从基督教禁欲主义中产生出来的。”[1]他认为,资本主义精神促使了近代资本主义在西方的兴起和发展。
在韦伯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高度对资本主义精神分析以后,西方学者纷纷对资本主义精神进行了研究,并赋予不同的内涵。桑巴特认为,资本主义精神是由企业家的精神和市民的精神组成的统一体。例如,他认为17世纪荷兰的崛起不是起因于新教,而是因为有宽容等其他的精神动因[2]。美国学者里亚·格林菲尔德在对英国、荷兰、法国、德国、日本和美国的经济发展背后的意识进行分析后认为,现代化的、以增长为导向的经济背后的动因或者“精神”,并不是对“理性经济行为人”的解放,而是民族主义[3]。博尔坦斯基和夏佩罗认为,历史地讲,有三种连续的“资本主义精神”。它们分别代表了冒险、投机和革新等精神,其理想特点是企业家和领导者具有“感召力、想象力、交流的天赋、直觉、灵活性和全面主义”[6]。
资本主义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和反映是经济伦理和道德。当代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和著名学者梅原猛在其合著的《回归哲学》一书中分析了资本主义精神。他们认为,近代资本主义以追求利润为主题而获得了发展,现在,道德、伦理和资本主义明显分离了,剩下的只是赚钱,一些经营者缺少社会责任感。他主张超级大企业必须自我抑制,公正经营,不能和政治权力串通一气危害民众的利益[4]。另一位被认为是儒教资本主义之父的日本企业家涩泽荣一,提出了“经济道德合一”的思想,则从另一方面阐述了日本资本主义精神[5]。
与西方学者对资本主义精神的分析不同,国内学者、尤其是经济学界主要是从促进企业发展的角度进行借鉴研究,推崇资本主义所谓企业家精神,认为这种精神是企业家所具有的独特的个人素质,是个人内在的经营意识、理念、胆魄和魅力,如创新、冒险、敬业、合作等精神,企业家精神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是财富的重要源泉。
“理性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理论中的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假设,可以看出,包括西方学者在内的众多学者,对资本主义精神正是从理性“经济人”的道德伦理角度分析的。第一,“经济人”是“自利的”,就是说追求自身利益是驱使人的经济行为的根本动机,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人”的根本目的和动机就是追逐利润,无论是理性的“节欲”精神、奢侈的消费精神,还是企业家个人的冒险和创业精神、经营意识、理念以及个人魅力,都是“经济人”围绕这一目的的精神表现。从“经济人”角度分析,容易将资本主义精神归结为自利精神。第二,在斯密看来,交易是出于“把我所需要的给我,你就会得到你所需要的”动机,每个人在追求自己的私利时,不得不考虑他人的私利,否则就难以实现自己的利益。因此,“经济人”必须强调道德伦理规范和社会责任,必须“理性”交易,这就掩盖了“经济人”理的本质。第三,夸大了资本主义精神的“利他性”。“经济人”在逐利的同时,无意识地增进社会公共利益,这被认为是经济人假设中最有意义的命题。然而,正是这一“‘经济人’的灵魂”的命题最具有蒙蔽性,它把资本主体的动机深深地掩藏起来了。
从理性“经济人”的角度分析资本主义精神,把它局限在一定的道德伦理等思想范围内,这和较早前马克思从资本的角度对资本主义精神的分析有着本质区别,它看不到马克思所强调的生产方式基础上的“社会的道德人”,只能把人看做是单向度的“经济的道德人”。这样的分析,也使人无法看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由于对利润的追求所导致的经济与道德的冲突,主观的道德价值和客观的经济价值分裂的本质。
我们应该看到,在资本主义及其精神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中,虽然其内涵、表现形式、组成要素等随着不同主体、社会文化背景、历史条件不断变化,但其背后仍然是资本主义的经济事实,它只能是资本及其生产方式的反映。资本及其生产方式不仅决定着资本主义精神的内涵和表现形式,而且是它发展演化的动力。而要说明这一点,就必须从资本范畴及其属性出发,对资本属性与主体精神表现之间的关系加以分析。
二、资本精神是由资本主体表现出来的。
从个体层面上看,它表现为资本主体运用资本追逐价值增殖的动机、行为、道德表现等,如经营中的诚实守信、社会责任感、生活的理性节俭、个人的贪婪、自私等。通过个体层面和社会层面反映到主体的精神意识领域和行为上。从根本上说,资本主义精神是资本属性的逻辑展开和必然反映。
首先,资本的一般属性决定着资本主义精神的一般性表现。资本的一般性是指资本具有增殖性、运动性、价值性、竞争性、权力性。“资本一般,这是每一种资本作为资本所共有的规定,或者说使任何一定量的价值成为资本的那种规定性。”[7]资本一般性是商品经济共有的范畴,它存在于商品经济的任何阶段,任何领域。一方面,资本冲破民族、地域、文化、意识形态、宗教传统的束缚,使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领域的经济活动在更加广阔的范围内展开,另一方面,由于资本的这种一般性,资本对不同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行为动机等产生了冲击。资本与宗教作用,资本主义精神就是宗教变革的产物,与文化、道德作用,就是义利统一、理性节俭的意识。资本精神反映在经济观念方面,就是竞争、公平、效益意识,反映在政治观念方面,是民主、法制、平等、自由意识等。尽管资本主体的这些精神表现可能不尽相同,但都是资本生产、运营等活动方式决定的。资本主义社会作为以资本运营为典型特征的社会,因而,它的资本主体具有资本一般属性决定的精神表现。
其次,资本的特殊性使资本主义精神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第一,资本增殖或者说发挥作用,必须有一定的“作用场”或者经济环境,这个“作用场”就是市场机制。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人的行为动机、目的意图、道德表现、不同企业主体的理念和行为都以市场为中心,以盈利为目的展开,从而形成了既丰富多元又目的单一的充满悖论的精神现象。第二,资本在运动过程中采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如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固定资本、流动资本;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资本的形式尽管不同,形态不断变化,资本主体的动机却是相同的,但由于资本主体在资本运动中的参与方式、分配方式、消费方式等地位的不同,相应的形成了主体的不同精神。第三,资本归属不同的主体,资本主体精神表现不同。从主体角度看,资本主体精神有个体(包括企业家)、企业组织(包括跨国企业)、社会(包括经济共同体)等不同类型的精神表现;从资本运动过程看,有不同部门、行业、企业组织的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等;从资本体现的生产关系看,它必然反映资本主义的经济伦理和精神;第四,资本必须结合一定的社会形态,资本的增殖属性使得它不断冲破束缚自己的各种藩篱,动员包括精神文化在内的一切力量为自己服务。它不仅和不同的民族、国家、宗教、文化相结合,而且作用于社会结构的经济、政治、文化、法律、习俗、心理等不同层面,资本主义精神是资本属性在社会不同层面的综合精神表现。
再次,资本主义精神对资本属性的反映表现在发达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竞争中。一方面,它使得不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人们站在了市场经济的同一个平台,从而使经济全球化进程能够迅速发展,资本运营所需的精神能够得以共享认同。另一方面,在世界市场中,经济主体一般都带有强烈的国家与民族的色彩,由于受国家与民族的利益、经济基础与经济能力,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的影响,资本主体精神必然面临着冲突与竞争,各经济主体总是形成有利于自身的经济精神,培育自身的核心价值观,朝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最后,经济全球化、国际垄断资本、高新技术是推动资本主义精神的演化发展的三种力量。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垄断资本、高新技术的发展,生产、投资、金融等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资本要素在全球范围内重组,这就要求资本主体突破传统思想和特征,具有全球眼光和思维。在经济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中,要求资本主体更加注重商业伦理、重新定位实现自己动机的手段。所有这些,都使资本主义精神具有同以往不同的表现。但资本追逐利润的本性未变,资本主义精神的实质未变。资本主义理性的逐利精神带来了什么呢?人们除了拼命的、单调的、运用一切手段赚钱外,更多的人感到生存状况日益艰难,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人的道德沦丧等,资本不仅把文明带到了全世界,也把危机与灾难带给全世界。
三、可见,从资本逻辑上讲,资本属性、资本主体精神的内在表现是一致的,从本质上不存在“善”,也不存在“恶”。
资本主义精神是资本属性在资本主义特定社会的必然逻辑展开和主体精神表现。
但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资本在发展自身的同时,却在生产着矛盾。资本主义始终要面临和解决的一个矛盾就是资本主义精神自身表现与生产方式的矛盾。
第一,资本自身发展与其主体精神表现之间存在着文明的悖谬。资本“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8]“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8]资本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纪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8]。然而,正是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这种资本,却是靠剥夺起家的,“是用最残酷无情的野蛮手段,在最下流、最龌龊、最卑鄙和最可恶的贪欲的驱使下完成的。”[9]“这种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9]资本同样带着血和火书写着其发展史。而且,这种文明的悖谬还会继续下去,因为“‘只要还有一块肉、一根筋、一滴血可供榨取’,吸血鬼就绝不罢休”[9]。可以看出,资本主义一方面创造出物质文明,另一方面表现出这一创造过程主体精神上的虚伪、欺诈和野蛮性的一面。资本自身发展与其主体精神表现之间存在着文明的悖谬。
第二,包括资本主义精神在内的资本主义文明自身的矛盾不断深化。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虽然资本主义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从总体上看,其文明自身的矛盾却不断深化。其表现主要有四个方面[10]:首先,由单一性矛盾和危机向综合性矛盾和危机发展。资本主义由早期的经济危机所导致的“文明危机”,引向现在的社会文化领域,成为一种包括经济危机、社会危机、政治危机、文化危机、意识形态危机在内的综合性、普遍性的危机。其次,社会主体自身的“文明矛盾”更加凸显。出现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社会主体自身特有的“文明矛盾”或“文明悖论”。再次,由民族—国家范围的矛盾转化为全球性的矛盾。最后,由损害当下文明的矛盾向危及人类文明根基的“生态文明危机”演进。超级秘书网
资本的生产“不仅生产商品,不仅生产剩余价值,而且还生产和再生产资本关系本身。”[9]“资本也是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它是一种历史的生产关系。”[9]资本主义精神及其与生产方式的根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资本主义文明的矛盾深化和合规律性的演进,既表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决定下的资本主义精神表现的狭隘性、矛盾性、扭曲性,也预示了它的消亡和终将被更高的精神文明形式所取代。人类文明由资本主义文明向社会主义文明的转型成为必然。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日益融入世界经济并成为其中的一部分,资本在全球范围的流动,资本现象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的普遍现象。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坚持这一分析方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于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们来说,现在最重要的任务不是如何赚钱,而是探索支持中国市场经济的一种精神,找到中国企业家应具有的灵魂。没有精神追求和使命感的企业是不可能成为真正的现代企业,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构建资本精神是一场真正的革命,其意义比资本主义的物质前提,如资本原始积累更为重大[11]。其次,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精神、培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精神中,要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出发,对资本加以道德伦理限制,始终体现和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最根本目的,企业及其经营者要从“社会的道德人”角度,实现最广大人的利益,促进人和社会的全面和谐进步。最后,对待资本主义精神的问题不仅是认识问题,如何借鉴资本主义发展经验,坚持的分析方法而不是西方学者的方法,建构与培育和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相承接,体现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既包容多样又形成核心价值体系等适合本民族、本国家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精神的问题,恰恰正是问题的关键和核心所在。
参考文献:
[1]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于晓,陈维纲,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56.
[2]桑巴特.现代资本主义: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297.
[3]里亚·格林菲尔德.资本主义精神——民族主义与经济增长[M].张京生,刘新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4]李阁楠.稻盛和夫的新资本主义精神[J].日本学论坛,2002,(2).
[5]周见.涩泽荣一的实业思想与日本资本主义精神[J].日本研究,2003,(4).
[6][法]塞巴斯蒂安·巴杰安.新“资本主义精神”[J].杨松,译.与现实,2000,(5).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444.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6-277.
[9]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334-835.
【关键词】 子宫颈癌;根治术;盆腔自主神经
子宫颈癌是女性人群常见的恶性肿瘤, 是影响女性人群健康的重要疾病。手术是治疗子宫颈癌的重要措施, 子宫颈癌根治术是常用手术方法, 在手术过程中的创伤容易引起术后相关并发症, 如影响到盆腔自主神经等[1]。本文选择本院子宫颈癌患者, 观察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在子宫颈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子宫颈癌患者共60例, 所有患者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 患者均能够耐受麻醉和手术过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最小29岁, 最大68岁, 平均年龄46.8岁;鳞癌22例, 腺癌5例, 鳞腺癌2例, 小细胞癌1例。对照组患者年龄最小30岁, 最大67岁, 平均年龄47.3岁;鳞癌24例, 腺癌4例, 鳞腺癌1例, 小细胞癌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未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子宫颈癌根治术, 观察组患者在子宫颈癌根治术中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对照组患者根据传统手术步骤实施手术, 观察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寻找下神经(在输尿管盆段起始处的下方)、盆腔内脏神经(在子宫动脉下方), 对自主神经丛进行锐性分离。手术结束时置入导尿管(可在2 ~3 d后拔除), 对患者的膀胱进行冲洗, 1次/d。术后对患者的膀胱功能进行训练等。对照组患者手术过程中未保留上述盆腔神经。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残余尿量
1. 4 统计学方法 在统计学软件SPSS17.0下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膀胱功能、肠道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术后残余尿量
对照组术后残余尿量
观察组术后残余尿量
3 讨论
传统的子宫颈癌根治术创伤较大, 患者术后膀胱功能、胃肠道功能恢复较慢, 术后并发症较多, 其中主要因素是传统子宫颈癌根治术中没有保护盆腔自主神经, 所以此类神经在手术中受到损伤, 从而导致子宫颈癌患者的根治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较慢、膀胱功能恢复较慢, 患者术后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等[2, 3]。本文中, 观察组实施了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子宫颈癌根治术, 术后膀胱功能、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早于对照组,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说明子宫颈癌根治术中实施的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措施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效果显著, 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赵文娟.子宫颈癌根治术后并发症27例临床分析.山东医药, 2009, 49(47):84.
[2] 梁志清. 子宫颈癌保留生理功能的微创手术治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1, 1(3):27-31.
之一。
一、肖邦音乐风格形成的时代背景
肖邦的钢琴音乐在西方音乐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创造了19世纪浪漫主义较为理想的一种键盘风格。肖邦来自一个民族性很强的国家——波兰,并接受爱国思想的熏陶,以致在他的作品中始终用自己民族的音乐语言,表达着对受压迫的祖国的热爱,这也是他艺术生命中始终不渝的基本思想。而且,肖邦处在浪漫主义时期,而这个时期的音乐也比以往任何时期更注重音乐的民族性。
肖邦的音乐创作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即前期——华沙时期、后期——巴黎时期。
华沙时期。肖邦朝气蓬勃、精力充沛,充满了对生活的信心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此时波罗涅兹舞曲的创作反映出年轻的肖邦热情、欢乐、明朗的个性,音乐中虽然缺乏后来的深刻性,但已具有优雅、华贵的个性,显示出天才音乐家的风范,旋律华丽而富有装饰性,流畅的音乐似从天而降,直入人的心灵。此时,肖邦作品的和声语言和结构也比较简单。
巴黎时期。这是肖邦的创作力最旺盛并达到高度成熟的时期,波罗涅兹舞曲的创作也达到顶峰。这时,他创作的波罗涅兹舞曲增添了戏剧性、悲剧性、英雄性的形象,以及对受压迫的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前途的忧虑。而对异族奴役的愤怒与反抗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无限思念是肖邦始终不渝进行创作的源泉和动力。他放弃了早期波罗涅兹舞曲中浪漫主义伤感的东西,而使这种舞曲获得悲壮的、宏伟的爱国主义气质。
《A大调波罗涅兹舞曲》(OP.40,No.1)创作于巴黎时期,这部作品和波兰民族解放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个时期,失望与希望不断交替,人们的情绪似乎变得比以往更加敏感。肖邦的爱国热情和亡国之痛充分体现在奔放的旋律和暴风雨般的激情中,这部作品充满了英雄性和战斗性,给了波兰人民莫大的精神鼓励。他的音乐显示出广泛的民族特征。这部作品处处渗透出浓郁的波兰民族气息和民族感情。
二、闪耀着民族情感和风格的波罗涅兹舞曲
波罗涅兹原是波兰最古老的民间舞蹈之一。它是一种比较威武、庄严、缓慢、具有贵族气息的中速、三拍子的舞曲。1574年,波罗涅兹舞曲诞生于波兰国王亨利的王宫中,代表了古老的波兰最高贵的传统情感。肖邦的功绩之一就在于把波罗涅兹舞曲这一民间体裁加以高度发展,使其成为一种独特的戏剧性的音乐,特别在他后来创造的波洛涅兹舞曲中,人们从中听到祖国的深重灾难。人们的痛苦挣扎以及一种永恒的希望在肖邦胸中荡起的澎湃激情,使波罗涅兹舞曲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波罗涅兹具有纯正、真切的波兰民族特征。
李斯特写道:“肖邦的波罗涅兹舞曲的强有力的节奏,可以使最懒散的麻木不仁的人被振动起来。当您在听肖邦的某些波罗涅兹舞曲的时候,你好像看见奋起反对人的命运中所遭遇的一切不平和反对蛮横的人们那种坚强有力的步伐。”
《A大调波罗涅兹舞曲》(OP.40,No.1)也称《军队波罗涅兹舞曲》,强有力的“管弦乐式的音响”,高声部刚毅、豪迈的旋律,低声部鲜明、有力的节奏,表现出强盛的波兰勇士吹起响亮的号角,踏着整齐有力的步伐,庆祝民族胜利的光辉灿烂的场面,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首英雄凯旋的颂歌。它的每一个音符、每一个节奏,都闪耀着生命的光辉。
(一)赋予民间特色的歌唱性旋律
肖邦的波罗涅兹舞曲具有真挚、热情、柔和、宽广如歌的特征,这和波兰民间音乐旋律风格有相似之处,其中最根本的是富于歌唱性。但在肖邦的创作中几乎不引用原始的民歌旋律,而是对这些民间音乐素材进行精心的加工和提炼。他在波兰民间音乐中找到了自己的旋律风格的源泉,那宽广、富于歌唱性的曲调,常是建筑在自然音阶进行和民间调式的基础上的,这正是斯拉夫民歌的主要特征。但是,肖邦并不是直接引用曲调,而是经过精心提炼、创造并加以发展,鲜明地突出波兰民间音乐的特点,从而使他的音乐散发出一股浓郁的波兰泥土的芳香。该曲的旋律性非常强,左手和右手的八度双音让音乐更饱满,体现出军队列队行进的英勇形象。
谱例1:
乐曲以豪壮、英武的波罗涅兹舞曲形象开始,生动刻画了古代波兰的勇士身穿华丽的绣金长襟战衣,腰挎雪亮马刀,威武雄壮地向前迈进的形象。肖邦运用了色彩性的转调手法,使这一段旋律在后来的发展中越来越具有辉煌灿烂的效果。
(二)来自民间舞曲的三拍子节奏
肖邦继承和发展了古波罗涅兹舞曲的节奏,使其更为刚劲、有力,这体现出波兰民族坚强、果敢的性格。正如李斯特所说:“肖邦波罗涅兹舞曲的强有力的节奏使最冷酷无情的人激动,并且像中了电流一样。”尤其在表现《A大调波洛涅兹舞曲》的中部,伴奏声部奏出了明显的波罗涅兹节奏,仿佛一支精神振奋、威武的波兰军队正迈着整齐的步伐向前行进。这种节奏显然有进行曲风格,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前进的步伐。最典型的节奏就是出现于该曲中部并用左手伴奏的节奏型,以下是一个较为固定的节奏型:
谱例2:
中间部分音乐总的情绪未变,但丰满的“管弦乐式”的音响被号角齐鸣声所代替,右手四度和五度的大跳刻画了坚毅的性格,左手则用了典型的波罗涅兹舞曲节奏作为伴奏。当这一主题再次反复时,右手的单音扩展为八度,并配置坚实的和声织体,充分展现出军队的威武形象。力度强度从ff到fff达到了全曲力度的最高点,也把全曲音乐推向,表现出作者对祖国光辉历史的自豪与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