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调研报告可研报告范文

调研报告可研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调研报告可研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调研报告可研报告

第1篇:调研报告可研报告范文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在新形势下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思想方法论。根据这一总体指导思想来处理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就是要按照遵从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发展思路。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指在某地区进行可能影响环境的工程建设,在规划或其他活动之前,对其活动可能造成的周围地区环境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价,并提出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对策,以及制定相应方案。

环境影响评价在进行建设活动之前,对建设项目的选址、设计和建成投产使用后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定,提出防治措施,并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报批的法律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实现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发展的主要法律手段。建设项目不但要进行经济评价,而且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科学地分析开发建设活动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并提出防治措施。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可以为建设项目合理选址提供依据,防止由于布局不合理给环境带来难以消除的损害;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可以调查清楚周围环境的现状,预测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范围、程度和趋势,提出有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措施;环境影响评价还可以为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就是要保证我们的经济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是科学的,对人类生存环境不产生大的负责影响。作为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和环评人员,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工程中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去,科学、客观、公正地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切实把好环境保护的第一道关口,防止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失误。

一、环境影响评价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从科学发展观与环保的历史渊源看,几十年前的世界环保主义思潮产生了国际三大可持续发展理念,而国际可持续发展理念正是中国科学发展观的依据之一。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从最初的项目环评到区域环评,再到现阶段的规划环评和战略环评,充分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和环保意识的转变过程,从局部到区域,从近期到战略,从科学到更科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已成功我国项目审批的一项目重要的和基本的依据。

中国的环境问题从一定程度来讲更是一个大结构和大布局问题。单个项目的工艺技术都比过去更先进、更环保,但挤在一起是否合理?生态环境是否承载得了?这是规划环评要回答的问题,而我们现在的单个项目环评没有这个能力。为了从国家发展战略上推行科学发展观,我们正在积极争取规划环评的法规。

科学发展观和环保的社会关系社会公平正义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环境公平和社会公平密切相关,环境的不公平必然加重社会的不公平。马克思说:“物与物关系的背后从来就是人与人的关系。”用中国哲学来说,人与自然的和谐直接影响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因此,环保事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二、公众参与是环境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

我国环保领域第一部有关公众参与的规范性文件《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不仅从多个方面明确了公众参与环评的权利,而且规定了参与环评的具体范围、程序、方式和期限,这一制度的建立不仅充分体现了决策的民主性,更重要的是充分体现的决策的科学性,有利于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和决策的正确性。

公众参与是建设项目在立项阶段或前期准备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国目前已将之纳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程序可使环境影响评价制定的环保措施更具合理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公众参与过程也体现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和有关部门对公众利益和权利(如居住权)的尊重,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环境意识。然而,尽管我国对响评价工作中公众参与一直在进行研究并不断实践,但对于具体操作却没有详细规定,使得公众参与在实践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如何有效实施公众参与,即提高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有效性显得十分必要。

“公众参与”从社会学角度讲,是指社会群众、社会组织、单位或个人作为主体,在其权利义务范围内有目的的社会行动。环评中的公众参与是项目方或者环评工作组同公众之间的一种双向交流,其目的是使项目能够被公众充分认可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对公众利益构成危害或威胁,以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这里的公众系指一个或更多的自然人或法人。因此,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到:l、大多位于项目范围或位于项目的影响范围内直接受影响的人群,即预期要获得收益的人、承担风险的团体、利益相关团体;2、受影响团体的公共代表:国家和省政府的代表、地方官员、传统的当局人员、地方机构、私有行业代表;3、其他感兴趣的团体:环评中公众参与包括听取项目所在地区人民代表、政协委员、群众团体、学术团体或居委会代表。征询受影响他们的意见,采纳他们的合理建议,重视公众参与的质量,提高公众参与的有效性。

第2篇:调研报告可研报告范文

一、基本情况

**时期,是**科技工作进展最快的一个阶段,无论是科技型企业的培育,还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都有了较快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新技术产业较快发展。一是初步形成具有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到今年11月底,全县12家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72037万元,比上年增长31.22%,实现出口创汇4510万美元。高新技术产品主要分布于机电一体化、医药、新材料、电子与信息及化工等领域,分别占73.54%、10.41%、9.49%、3.11%、3.46%。二是科技型企业不断壮大。全县已有省高新技术企业2家、市高新技术企业1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1家、市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3家、省专利示范企业1家、市专利示范企业4家、市制造业信息化应用工程示范企业9家。这些科技型企业,除了1家省高新技术企业是“九五”期间认定的,其它的都是在近几年培育认定的。

(二)科技兴农稳步推进。相对而言,农业科技是我县科技工作的亮点所在。一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明显。**期间共实施农业科研计划171项,引进新品种100多个,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10多项。新增农业产值4.5亿元。获省级农业科技成果2项、市级科技成果9项、县级科技成果11项。二是农业支柱产业持续发展。中药材产业建立了雷公藤、玄参、浙贝母、无公害白术等GAP基地7.2万亩,被列入省区域支柱产业重大科技攻关专项,中药材星火支柱产业列入“一县一业”专项计划,**中药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建设顺利实施,省级重大项目《中药材良种化工程建设》已顺利通过省科技厅验收。茶叶产业已完成专业化加工生产的茶厂改造4家,6家企业取得QS认证。食用菌产业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种植结构日趋合理,近几年新引进的食用菌新品种---杏鲍菇已达1000万袋。三是科技特派员在科技兴农中的作用日益明显。自**年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以来,科技特派员共组织实用技术培训389期,现场指导190多次,培训农民2万多人次,参加科技下乡43次,培养各类科技骨干826名;建立示范基地4000亩,申报各类项目50多项,争取项目资金800多万元,直接增加农民收入2000多万元。

(三)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一是积极实施高新技术项目。**期间,全县共实施各级科技计划项目355项,其中工业类高新技术项目94项,新认定省、市高新技术产品9个。二是技术创新体系正在形成。已创建省级科技创新服务中心1个、市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个。三是知识产权工作发展势头很好。近五年,我县新授权专利177项。全县已有省级专利示范企业1家,市级专利示范企业4家。省专利示范企业浙江威邦塑胶有限公司授权使用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已达20多项,**年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的“1000型泳池过滤器”由该公司自主研发,现已获得4项专利授权,年生产销售100万套,销售规模位于国际同类产品生产企业中的前三名。

(四)科技平台建设步伐加快。一是科技合作成效明显。**期间,通过举办药展会、参加市工科会、农博会等途径,促成51个科技合作项目的签约,60多家科研院所与我县企业建立了紧密性合作关系。今年10月份,县政府在上海举行了“**县与上海市科研院所科技合作签约仪式”,首次以县人民政府的名义与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签订了全面的科技合作协议,金华威邦塑胶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与上海科研院所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翻开了我县科技合作史上新的一页。二是网上技术市场发挥作用。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分市场自2002年6月启动以来,先后在线企业454家,技术难题、在线企业、招商引资、人才需求等各类信息950多条,其中技术难题143项,正式签约项目38项,合同技术成交额6418万元。

(五)科技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一是科技政策环境有改善。先后修改完善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工作的若干意见》、《**县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专项资金管理》、《**县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等文件,组织编制了《**县“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为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提供了政策依据。二是科技投入逐年增加。**期间,我县争取省科技扶持资金819万元,比“九五”时期增加6倍多。县财政对科技的支出3218.1万元(其中科技三项经费554万元),年递增幅度在24%以上,带动全社会科技投入10193.5万元。2005年,县财政大幅度提高对科技型企业以及研发机构、高新产品、专利等项目的奖励标准,并设立了科学技术奖,其中突出贡献奖为5万元,一等奖为3万元,二等奖为2万元,一等奖为1万元。三是科技队伍进一步壮大。全县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146人,平均每万人拥有各类人才412.59名,比2000年底增加了67.7%,在较大程度上改变了科技人才短缺以及人才断层现象。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剖析

对照创建科技强县的目标,以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需求,我县的科技工作仍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基础的先天不足。就工业而言,由于恢复县建制的时间较短,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加上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的限制,使我县在吸纳产业要素、共享创新资源方面存在不少的制约因素:一是企业规模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培育离不开一定量的技术积累和资金支持,企业创新能力强弱与其规模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全县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110多家,仅占工商登记工业企业总数的10%,小规模企业仍然是我县工业经济的主流。另外,就我县规模企业而言,也存在着规模偏小、先进设备占有率和现代制造技术应用率偏低等现象。全县销售产值亿元以上的企业仅2家,5000万元以上的7家,规模企业平均固定资产投资额660多万元,只有全市平均数的60%左右。以设备进口为主体的外贸进口额常年在低水平徘徊,大部分企业设备处在上世纪80年代水平。二是产品科技含量少。我县工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多数企业以低质低价竞争模式发展。全县72家纳税大户中多数是服装、木制工艺品、塑料、圣诞礼品等简单加工,可以说是处于产业分工格局的低端,与科技创新的联系十分松散。九十年代后期实施名牌创优工程以来,企业创新意识增强,注册商标、专利申请量有了增加,但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的状况尚未改变。何况专利产品以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居多,发明专利仅25项。注册商标中的省、市著名商标拥有量也少(分别只有2只和12只)。三是产业集中度低。作为我县工业传统支柱产业的五金、塑料、服装和轻工礼品,其总量比例分别占到20%、16%、14%和28%;而作为科技创新“阳光产业”的医药化工和电子设备产业,仅占4%和3%,虽然这些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和新工艺改进的力度较大,但因难以形成产业链,对全县的支撑作用还不强。

就农业而言,存在的障碍因素有:一是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弱。我县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偏小,基本上是以贸易型、简单包装为主,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从而直接影响到对基地农户的带动力和市场开拓能力。二是农业科技队伍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现行的干一些农技干部忙于行政事务,在岗不在位,从事农技推广时间少;不少的农业科技工作者的专业知识老化问题严重,继续教育图形式,跟不上农业发展要求。三是劳动力整体素质较低。现阶段我县形成的“三三制”农村劳动力就业格局,是一种仅满足温饱水平的就业,与科技创新要求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有较大的距离。

(二)政府的主导性作用尚有差距。虽然县委县政府在推进科技创新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但在机关部门、乡镇中合力推进科技创新的氛围还欠浓,存在“上热下冷”的现象。一是思想认识有差距。有些部门领导认为科技创新主要是科技职能部门和企业的事情,把科技作为一般性的工作对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有的认为科技创新需要强大的地方财力作为支撑,我们是欠发达地区,现在并不具备自主创新的条件,因而抓创新工作的力度不大,信心不足。二是政策落实不到位。虽然我县也制定了一些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但也存在措施不完善、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如目前存在的重视企业固定资产投入的补助而轻企业研发经费补助的倾向,又如不少企业的科技研发经费、科研资产的折旧未能在税前列支的现象等等。三是科技投入仍显不足,多元投资机制尚未建立。虽然政府科技三项费用逐年增长,但其中的水分比例也较大(为应付法定的增长幅度和上级的科技进步考核,每年上报的科技经费与实际用于科技创新的经费差距甚大);虽然科技经费占财政科技支出的比例逐年上升,但总量偏小的现状依然存在。就金融机构而言,由于担忧科技研发的长期性和风险性等因素,不愿对其投入更多的资金,特别是不愿投入急需资金支持的中小型科技企业和尚处于创业阶段的科技项目。

(三)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还未确立。科技创新的主体是企业。按理说,科技创新的直接受益者是企业,科技创新的投资者也应是企业。但目前企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企业主不敢或不愿涉足科技创新的领域。究其因,有客观和主观二个方面的因素。从客观上讲,技术创新的突破存在“阀值效应”,即只有当研发资金和资源集中到一定程度才能使研发成果稳定增长。由于我县企业规模小,单个企业的销售收入少,销售收入中研发经费比重低,少量的科技研发经费被用在许多项目上,使得企业研发成果难以取得大的突破。从主观上讲,企业主科技创新意识不强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对科技研发的投入,本身是高风险、高回报的投入。对此,我县不少企业主存在小成即满、小富即安的思想,认为进行技术创新要冒一定风险,而不进行技术创新也并不一定会“死亡”,他们安于现状,跟随、模仿,不愿意投入资金进行技术创新,甚至有的企业几年来没有引进过技术人员,没有引进、开发过新产品。目前,我县企业的科技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还不到1%,远远低于周边县市的水平。

(四)科技创新人才匮乏。一是科技队伍的总量不足。我县每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只有400人左右,仅占全省平均数的60%左右,许多企业出现专业技术人员紧缺的问题。二是人才结构不合理。一方面是人才的专业结构不合理,工业企业的技术人员和高层次的科技人才十分缺乏,尤其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环保产业等高技术领域的人才紧缺现象特别明显;另一方面是现有人才的职业结构不合理,目前的专业技术人员大多数分布在学校及其它事业单位,分布在企业的很少,多数企业甚至没有1个高层次人才,创新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严重缺乏,难以适应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内的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对策建议

要增强我县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经济综合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进步水平。根据今年全国、省、市自主创新大会精神,结合我县目前的科技创新现状,今后一个时期的科技工作总体目标是创建科技强县,着重要解决的是如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总量和质量的问题,目的是尽快提高全县科技创新能力,逐步改变依靠大量人力(物力)投入取得经济增长的局面,促使科技与经济的结合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具体而言,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以营造科技创新环境为切入点,加大政府的行政推动力。越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在推进企业科技创新中所起的作用越明显。就目前的现状来说,亟须重视科技创新两大体系的构建。一是投入支撑体系。要加快形成多元投资体系,依法确保科技三项费占财政一般性支出的比例,重点加大对争创科技强县科技经费的投入,特别是对技术含量高、竞争力强的项目,要予以连续式、大额度的扶持。注重调整科技投资结构,设立政府、企业、民间资本多元化投资的科技自主发展基金,引导企业加大对技术创新的经费投入,建立企业技术创新风险投资和金融担保机制,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作引导、企业投资为主体、金融组织和社会民间资本参与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为企业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二是政策支撑体系。主要包含:(1)产业技术政策。着重对加快经济增长、结构升级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上给予政策性的倾斜扶持。(2)财税扶持政策。对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能替代进口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技改项目、高新产品及技术转让开发等活动实行税收扶持政策。(3)外资外贸政策。在抓招商引资的同时,把引进的重点放在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专业技术人才上来。(4)收入分配政策。落实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加分配原则,充分发挥劳动、知识和人才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作用。保护知识产权的智力劳动成果。

(二)以培育企业科技研发能力为重点,切实加大科技强工力度。工业科技创新水平的低下,不仅导致我县经济发展缺乏有力支撑,经济增长乏力,而且也给我县农业向非农产业的转变带来障碍因素。因此,加大科技强工的力度,是我县今后一段时期科技创新工作的重点所在。一要加强培育。“培育”的重点有三个,即“观念、项目、企业”。“观念”指的是培育企业主的“只有走科技之路才能把企业做强做大”的理念,可以说这是企业创新的思想基础所在。“项目”是科技创新的载体所在。无论企业规模的大小,科技创新都得从每一个具体的科研项目着手。鉴于我县的工业产业结构现状,应着重在塑胶制品、医药化工和电子设备等产业,加强科研项目的设计、培育和申报工作。特别是在省、国家级的科研项目申报认定上,通过整合行业资源的优势,予以重点攻关,力争有新的突破。“企业”指的是科技型企业的培育,这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所在,也是反映一个地区企业整体科技创新能力的直观体现。虽然近年来我县科技型企业的数量在逐渐增加,但增幅较慢,培育对象不多的现象比较突出。对此,建议由县领导牵头,建立由科技、经贸、工商、财政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相互沟通企业的发展情况、新办企业的引进等情况,以便及时掌握全县企业的发展情况,帮助企业设计科技创新载体,促进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二要加强引导。根据目前的现状,“引导”的重点应在招商引资和技术改造中,把科技含量和对地方的贡献率作为重要的标准来衡量,特别是在今后县内企业的扩张,新引进企业的挑选中,切实掌握好这两个标准。真正把资金、土地等资源向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倾斜,真正做到“宁可慢一点也要好一点,企业宁可少一点也要大一点”。建议在今后几年对新城区、**工业园区和金磐开发区的考核中,不一定仅强调引进企业家数的考核,但一定要考核引进企业的质量。对引进科技含量高、投资大的企业,考核中予以加分。对实力不强、科技含量不高的企业,应舍得拒绝。三要加强扶持。“扶持”就是要集中财力扶持科技型的企业。要集中精力、财力,对我县的医药、电动工具、塑胶制品行业的龙头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尽快培育成科技型企业,增强行业的龙头带动效应。

(三)以服务三农为目标,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当前农业增效难、农民增收难,说到底是农业科技支撑不力。我县是欠发达地区,“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县情,决定了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去适应自然环境,发挥资源优势;必须把科技进步放在农业发展的首位,大力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走科技密集型的农业发展路子。一是开展优势农产品核心技术攻关。要围绕制约主要农产品比较优势的科技问题,以提高品质、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为核心,在食用菌、中药材、茶叶、毛竹产业研究、突破一批关键技术;以优势区域、生产基地为重点,分别在玉山区域的茶叶主产区、安文区域的中药材和食用菌主产区、盘山区域的高山蔬菜主产区,集成、示范和推广一批标准化节本增效配套技术,快速提高优势农产品科技含量和生产技术水平。加快农业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实施种子种苗技术、优质高效畜牧业技术、林特产业技术、农用新材料引进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技术等五个县级农业科技计划专项,尽快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二是提高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力。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利用科研单位的技术优势,在“自溶酶联法制备天然香菇提取物”、“香菇干制品标准化加工关键技术”、“磐五味中药材药用功效的产地初加工与产业化技术研究”等几个重点课题,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拉长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加工链,不断提高农业龙头企业的竞争力。加快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民联结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推进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利益共同体。由企业提供种子、技术、生产资料供应等服务,由农民按企业要求组织生产,企业实行保护价收购,真正建立起企业与农民的紧密联结机制,确保企业有稳定优质原料来源,确保基地农民有稳定的经济收入。三是加强农业科教队伍建设。针对目前我县基层农技人员从事技术推广精力分散的“在位不在岗”现象,一方面要改进乡镇农技人员的工作机制问题,确保农技人员归位从事技术推广工作。另一方面,要重视农技人员的知识更新问题。建议由政府主管负责,每年对农业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一次系统专业知识培训(如统一参加市、省组织的科技知识培训班等),彻底改变目前的农技人员继续再教育中出现的“听一次报告、做一份试卷”就算是一年一度的继续再教育的现象,确保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知识再更新。另外,尚需进一步重视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通过继续实施“绿色证书工程”、“农村乡土人才培训工程”、“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程”等途径,使农民成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最大群体。

第3篇:调研报告可研报告范文

一、我市工业企业科技创新人才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尤其是近三年来,我市大打"人才兴市"牌,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内引外联,广揽各类人才,构建起满足不同需求的人才队伍,为工业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1、人才数量增加。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了多项有关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尤其是20*年出台《人才开发资金使用办法》这一企业用人、政府买单的政策后,人才引进数量呈直线上升。20*年直接进入企业的大中专生达1711人;20*年达2*8人,比上年增长20%;2006年1-9月2512人,比去年同期增长22%。人才引进数连续三年创*地区之最。

2、引才渠道拓宽。到目前为止,我市已基本形成了政企共同引才的喜人局面,引才渠道不断拓宽。人事部门已从传统的本地办人才市场拓展为本地、外地、网上三大市场同时并进。其中,网上市场日点击率已超千人次,成为我市对外引才的一个重要渠道和招牌,名列全省71个县市之首。企业引才的积极性也逐步提高。去年有130家次企业随市人事部门到全国各地招聘人才,最多的一家企业连跑了10多个批次的专场招聘。人才柔性流动大力推进。近三年来已先后引进了50多个国外智力项目、建立多个清华大学研究生实践基地,聘请了一批周六行工程师、候鸟型工程师、企业技术顾问等。

3、人才效应显现。没有人才,就没有科技创新,也就提高不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海四达公司紧紧依托十年前引进的50名大学生把电池打响全国,创造了企业今天的辉煌。三信电子依靠来启参加社会实践的清华大学博士生一下子解决了多年的技术难题。盖天力药业依靠大专院校的专家教授开发了槐耳系列产品,极大地提高了市场竞争力。神通阀门通过引进国外智力项目,邀请外国专家现场指导,使该公司的阀门技术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我市工业企业科技人才建设方面的存在问题

1、人才总量偏少。从数量上看,到去年底,我市116万人中中专以上学历的只有5.5万,占4.9%,与*地区的平均数5.5%相比,少了零点六个百分点。而且,这些5.5万中专以上学历中,极大部分是大专、中专学历,大学本科及其以上的占比很少。20*年引进本科生401个,占当年人才引进数的19%;20*年439个,占当年人才引进数的19%;今年1-9月份512个,占今年人才引进数的22%;这几年研究生引进数为零。从质量上看,做一般技术工作、基础性的人才多,而研发性、高精尖人才紧缺。除了林洋等少数几家在国内有一定影响性的公司招到几个高精尖人才外,一些刚达到500万的规模企业几乎很难招到。

这几年,特别近三年,我市人才引进力度在不断加大,但人才总量还是偏少。其原因是我市在这场人才争夺战中缺乏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待遇偏低。据对人才跳槽较多企业的调查,本科生的月收入约在1000元左右,加上政府补贴,也不过1500元;而林洋等公司本科生月工资在1500元-2000元之间,加政府补贴,达到2000元-2500元。*市区的企业本科生工资虽是在1000至1500元之间,但福利较好。苏南本科生工资大约在1500至2000元之间,企业还为员工缴纳"三金"。由此可以看出,人才跳槽较多的企业员工工资福利明显低于本市其他企业和*、苏南等地的企业。二是缺少科技人才发展平台。按省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要求,企业技术人员数量应占职工总数的30%以上,直接从事研发人员占所有职工的10%以上,企业技术创新收入和科技成果产业化产品销售收入占全年营业收入的70%以上。但我市民营企业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企业整体规模偏小,高科技企业不多,高科技项目很少,技术创新能力普遍不高。科技人才感到无用武之地,缺少吸引力。三是民营企业家思想观念陈旧,存在安于现状的保守倾向,满足眼前的短期效益,不愿意投入精力与财力研发更新换代产品,提升产品竞争力。

2、本地人才返启率低。本地人才返回率应在70%左右。但启东人才的返启率却远远低于这个比例,尤其是启东籍的本科生除了教育、卫生外,很少有人回启企业工作。真正是出去一火车,回家一卡车。抬头看看启东企业的本科生基本上都是苏北和内地的本科生。

即使本地企业给付本科生的工资与苏南企业相差无几,一些启东籍本科生就是不愿回启工作。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就业观。他们总认为苏南总比启东好,有发展前途。二是虚荣性问题。认为大学里学了几年仍然回到家乡做个工人,在亲戚、邻里面前觉得没面子。在苏南企业工作,总比在宅边的企业工作感觉要好,亲戚、邻里面前有面子。

3、人才流失率高。人才流失严重已经成为我市人事部门最感头痛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20*年我市引进的人才流失率在60%一70%左右。也就是10个人中只留下3-4人。有的呆了几个月就走了,长的不过一年多也就走了。我市有家"三十强"企业,几乎年年都要引进十多个大学生,而真正留下的只有一两个人。这也导致了一些企业不愿再引进人才。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企业用人"叶公好龙"。在一些急需的、关键性岗位上,老板均要安排自己的人将外地人才看紧,让他们缺乏尊重感、成就感。二、人才培养机制缺失。很少有企业对人才进行有目的的培养。我市某公司去年招了4个大学生,不知道怎么用这几个大学生,直到现在都没有安排岗位。如此这般,就只有"天高凭鸟飞",飞出去寻找自己的发展空间。三是人文环境欠佳。外地人来启首先遇到的是语言不通,风俗不同等问题,再加上相当多的本地人有排外倾向,企业负责人办事又缺乏诚信,更不用说去关心他们谈婚论嫁、住房、户口等一些切身问题。面对这样的环境,他们只得选择离开。

三、推进我市科技人才建设的对策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营造重视人才的氛围。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技经济一体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意识的淡薄、科学技术的忽视,就会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因此,要加强宣传,营造重视人才的氛围。首先必须加强各级领导干部的人才观教育。领导的人才意识增强了,就会给人才工作带来宽松的环境和创造有利的条件。同时,应加强企业负责人的人才观宣传。要通过对一些高贴息、高奖励的科技创新典型事例的宣传,调动企业用好人才的积极性;只有企业家们的人才意识增强了,对科技人才的热情提高了,才能尊重人才、关心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再次是营造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留住人才。要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人才、爱护人才,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坚决克服各种陈旧的用人观念和意识,留住更多的人才为我市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吸引更多的启东籍大学生回启工作。

2、加快人才引进。启东在全国首创"人才开发资金",用于人才的引进、培养和奖励等,着重向工业企业倾斜。工业企业凡引进博士、硕士、学士学位人才的,三年内由市财政每月分别予以补贴;在职人员通过进修获得博士、硕士、学士学位,专业技术人员取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由市财政进行奖励;本科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工作企业工作,还可享受专项住房补贴。这项企业用人、政府"买单"的政策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产生了一定影响。20*年实现这项政策后,我市人才引进数量呈直线上升,一直名列*地区之首。建议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快人才引进步伐,通过对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激励等出台一系列政策,打造启东优势。外地有的政策我们要有,外地没有的我们要创造条件有。以优惠的政策、优厚的条件、优良的环境,为各行各业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带资金、带项目、带技术的特殊人才,做到才为我有,智为我用。如对引进的高级职称或硕士以上学位人才,其子女上学,初中、小学免费择校就读。在重点企业工作(服务年限超过3年)的各类高层次人才,可享受安家补贴。建议政府在政治上、经济上、生活上要关心工业企业的科技人才,科技成果奖要向一线科技人员、向原创人员倾斜,重点奖励科技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建立党政领导干部联系优秀科技人员制度,重大节日期间开展多种形式的慰问活动,关心他们的生活,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不断激发他们创新创业的热情,使他们安心启东、奉献启东。对我市科技人才开发的产品只要符合相关产品质量标准,就要纳入政府优先采购目录。通过这些办法,一方面建立启东在全省乃至全国独一无二的资源优势,利于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另一方面也引导民营企业重视人才,发挥人才作用,使我市人才留住率也达到*地区之首。

第4篇:调研报告可研报告范文

一、我校的课堂教学面临的形势是什么?

1、学校提出了主流课堂教学模式。

关注当前,放眼未来,为了践行我校"促进每一名学生、教师主动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在深入分析学情、师情和学校历史沿革的基础上,经过充分酝酿、推敲、论证,今年10月,我校正式提出了"导学、自学、求学、讲学、学思、学用"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校明确了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定位,即对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实践,是当前我校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抓手,是我校教学管理的着力点和归宿,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2、学校教学面临着减负提效的重大课题。

随着学生减负工作的不断深入,学生在校学习、自习的时间较之以前明显缩短了,这也是所有国办中学面临的同样问题。这种变化,使得不少教师感到教学的压力陡增。如何在不增加教学时间、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如何让我们的每一节课学生学有所得、教师教有所成,这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破解的难题。

3、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进程中面临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们对课改的理念、方法和策略等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与实践,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常态课教学中)对学生主体参与、自主学习的贯彻力度远远不够,常态课教学以讲授为主的课还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些成为制约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瓶颈问题。

二、面对现实,我们做了什么?

1、从落实教学领导力的高度,努力提升教学管理者的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水平。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管理干部主动深入课堂。我校规定了中层以上干部每学期的听课数量,听课后将于相关教师进行评课,每周行政例会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干部汇报交流本周的听课评课情况。我们认为,课堂能反映出教与学的现状,蕴涵着丰富的信息。干部经常进入课堂,可以深入了解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教研文化、经验、困惑和困难,以及课改要求与教学现状的差距,先进理念与传统行为的落差,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和需求,了解学校管理的运行现状,有利于学校工作上下一致,形成合力。

(2)教学管理干部积极参加中教科组织的听评课活动,在同行交流、专家点评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管理工作的专业化、科学化的水平。

(3)教学管理干部与我校特聘教学顾问定期举行教学管理专题研讨活动。我校的两位特聘教学顾问陈一新局长、范广泽科长提前布置研讨课题,每两周进行一次面对面的深入交流,最后由两位顾问进行点评。至今,本学期的专题教学研讨活动已先后进行了三次,研讨的主题包括"减负提效形式下教学管理的举措"、"当前教学管理工作的着眼点"、"挖掘我校教学中高效的典型案例"等。通过此类活动,有效地将教学管理干部的关注点引导到研究和破解实际问题的轨道上来。

2、以加强教师专业化建设为突破口,引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改进。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请师大专家团队进驻学校,参与指导学科建设。我校与天津师大教师教育学院联合,创办了市内六区首个"教师教育教学研究实践基地".我们主动邀请师大的专家、教授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教学,通过定期参加学科组活动和不定期推门听课、评课活动,帮助广大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策略。教师也可以借助师大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教学研究领域,不断充实自我。

(2)在全校教师范围内,坚持每月开展一次教学大讲堂活动。我们先后邀请到了陈一新副局长、韩锋主任、邢真研究员、王敏勤研究员、张明琪教授、靳莹教授等一批教育领域的资深专家学者为老师们进行专题讲座,重点围绕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帮助老师们解疑释惑,进而引发广大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更深入地思考,从而有效地引导教师聚焦课堂、研究教学。

(3)大力强化教学管理干部对学科组建设的领导。学科组是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组织形式,也是管理干部赖以领导教学的重要形式。在工作中我们体会到,教学管理干部只有亲自深入学科组参与活动,以自身关注学科组活动的热情来鼓励教师积极投入,在教研活动中充分发挥影响力,对教师起到以身示范的教育作用,这是加强教学领导力的关键所在。本学期,教务处在《学科组长工作手册》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对学科组工作的要求,设置了学科组建设专题档案柜,积累学科活动的过程性资料,定期进行交流、展示、点评。

3、启动名师工程,打造一支骨干教师队伍,实现以点带面。我们认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有着扎实的专业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富于创新精神的专业型的教师队伍。基于此,今年5月份,我校启动了首届首席、骨干教师评选工作,这不仅是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件大事,也是六十六中发展史上的一项创举。我校广大教师更是投入了极大地热情参与此次活动,全校共有57位教师报名。经过说课、做课、民主评议、教学过程考核等一系列环节的评比,最终遴选出了我校首届首席教师8人、骨干教师19人。首批首席、骨干教师与学校签订了工作协议。他们不仅仅是享受首席、骨干教师的待遇,同时还要履行作为一名首席、骨干教师的相应义务,他们将在未来学校的学科建设、校本研修、乃至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根据我校出台的《首席骨干教师考核实施办法》的规定,我校的首席教师、骨干教师不搞终身制,每届任期两年,两年后自动终止资格,重新申报。任期内每年进行严格考核,考核合格者将继续留任,考核不合格者将被自动终止资格。首席骨干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围绕学校阶段教学工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例如,近期随着我校"导学、自学、求学、讲学、学思、学用"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学校要求每位首席骨干教师率先实践课题教学模式,每人完成一节示范课,学校组织全校范围内的听评课活动,同时作课教师还要进行说课,整个过程全程进行录像。这样,就使得每一节公开示范课成为了一次学科教学的专题研讨活动,大大拓展了教学研究的空间。

三、近期,我们还准备做什么?

第5篇:调研报告可研报告范文

调研中实地查看了宜兴市苏南纸业有限公司、宜兴市兴茂纸业有限公司动态短流程内循环水处理设施,宜兴市苏南印染有限公司、宜兴市新伟隆印染有限公司、宜兴市伟业印染有限公司提标升级处理设施,无锡市天竹漆业有限公司、宜兴市千威漆业有限公司油漆酯化废水收集处置设施,张渚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提标升级设施等共13家企业的落实主要污染物减排和环保限期整改情况。听取了造纸、油漆、纺织、印染等4个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开展污染防治落实主要污染物减排情况汇报,了解到企业在实施环境综合整治、提标升级的推进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困难,获得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和体会。

一、基本情况

为切实加强环境监管,有效化解太湖蓝藻危机、和太极洞污染事件给我市带来的不利因素,今年由我局牵头农林、水利、经贸、纪检、工商等相关职能部门联合成立市环境联合执法大队,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任大队长,监察工作形成自上而下横向联合的执法形式,大大提升了环境执法的威慑力。

执法监管工作中采用突击检查、区域交替检查、地毯式清查等多种创新方式,始终保持高压监管态势;不断拓展检查广度和深度,今年以来在上级部门近30批次的高密度明察暗访中,我市没有出现一起大的环境问题,工业企业的平均达标率按老标准达到70%左右,按新标准达到50%左右,在全省名列前茅。同时监管工作中高度重视对查实问题整改情况落实跟踪监管,对国家、省、无锡市等各上级条线部门和环保部门检查中查实的问题,逐一实行挂牌督办,明确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落实责任部门、责任人和督办人,并定期将整改进展情况和处理意见,向市委书记、市长、分管副市长进行汇报。并通报所在镇(园)人民政府,请各镇(园)人民政府对存在问题的企业加强环境监管,督促企业切实整改到位。

通过强有力的监管手段,我市环境监察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达到了市委、市政府“确保水质好于周边地区,确保不发生大的环境污染事故”的目标。在10月上旬召开的全省环境监察工作会议上,我监察局作为全省惟一的市级环境监察部门作了经验交流发言。通过实施严密、严格、严肃的执法监管,促进我市地方政府和企业在环境治理工作中的多方面重大转变和提升,此次调研感受最深的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由“被动治理”为“积极治理”的环境保护意识的转变: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高度重视环境管理,思想意识由以往的只重视经济效益向经济环保并重转变,一些企业主由以往一问三不知的环保“门外汉”逐步成为行业污染治理方面的行家里手,通过完善治污设施、生产技术改进、资源综合利用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逐步取得“减污增效”的实际效果。在治污设施提标升级改造中不再是以往的“被动治理、消极观望”,而是积极寻方案、找技术、舍得投入,“重企业经济效益、轻环保社会效益”的老观念有了重大转变。

(二)企业“软件硬件升级”发展的内部环境有了较大转变:

企业生产过程中“跑冒滴漏”,现场环境“脏乱差“的现场已不多见,在完善污染治理设施的同时,厂容环境也得到长足的提升:物流堆放有序,沟渠保洁,雨污分流等细节显示出企业在污染防治硬件方面有了较大转变,制度标语上墙,台帐资料完整、专人定岗定位等措施也显示了企业在管理软件方面有了较大提升,企业内部生产环境较以往有了较大转变。

二、存在问题

调研中我们深切感受到我市的环保执法环境进一步优化,绝大多数企业主的环保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强,群众对环保工作的满意度逐步提升。这些进步与环保部门近年来所做的大量扎实细致的工作是分不开的。但在肯定监管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到环境监管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与不足,亟需在今后工作中着力解决:

(一)、工作成效与当前严竣的环保形势尚有差距。在应对上级部门的各类检查中,我们还不能做到信心十足胸有成竹,究其根源还在于我们的工作仍存在许多薄弱的环节,例如在对一些小企业的监管方面工作还存在不细不实的情况,在上级部门的执法督查中还是有仓促应对突击应对的情况,包括在企业治理工艺的细节方面我们执法人员在自行检查中并未及时发现问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在上级部门检查中却暴露出来,往往成为通报的焦点。

(二)、业务能力有待加强,服务水平还待提高。各次检查中也暴露出我们部分监察人员缺乏查实查细的钻劲和韧劲,缺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特别在推进环保整改的执行力方面有所欠缺。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重监管,轻服务”的现象还明显存在,在帮助企业解决问题,指导企业完善治理技术、攻克治理技术方面的疑点难点问题的方面,能力还显得薄弱。

(三)、地区间的监管差异明显,不平衡性还很突出。总体看来我市东部沿太湖地区企业环境意识普遍好于西南部地区企业,重点企业环境意识普遍好于小型企业。调研中也反映出部分企业仍存在环保法制意识淡薄和安于现状的心理,少数化工企业存在生产与治污不够协调的问题还很突出。原因之一是治污设施投入和运行成本较高,加之受到今年国际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受利益驱动,有些企业治污设施配备不全或运转不正常,治污设施成为应付环保检查的摆设;原因之二是环保执法工作存在疏漏之处,仍存在诸多盲点死角,执法工作的不平衡性导致有些局部区域环境污染较重,群众投诉反响较大。

三、几点建议

第6篇:调研报告可研报告范文

一、××市资源和环境的基本情况

资源和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同时对环境的破坏也日益加剧。如何以最低的环境代价确保经济持续增长,同时

还能使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已成为当代所有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大难题。而我市是处于资源匮乏、自然环境相对较差的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面临极大的挑战。

首先××市属于干旱缺水地区,属严重的资源型缺水城市,地表水资源极其匮乏。根据××市在××河上的分水协议,××市在××河占有的地表水资源为每年0.97亿立方

米/年,人均占有仅为84立方米/年。地下水资源是维系全市居民生活用水及工农业生产用水的主要水源,全市地下水补给量为1.7亿立方米/年,可开采量为1.2亿立

方米/年,可开采系数为0.59,目前年开采总量为0.52亿立方米/年,扣除现有地下水开采量,全市地下水开采潜力为0.5亿万立方米/年。近年来,随着全市国民经

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开干齐乡的农业开发,地下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地下水位每年以1米左右的速度下降,我市开干齐区域一带的泉水已经干枯,一些自流承

压井开始出现季节性断流。

其次我市是一个土地资源匮乏的城市,根据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统计,××市辖区总面积110989.21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3699.59公顷,园地面积263.31公顷,

林地面积12425.09公顷牧草地面积约72761.90公顷,其他农用地2708.11公顷,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3757.50公顷,水利设施499.27公顷,交通用地面积721.85公

顷,未利用土地面积3973.30公顷,其他未利用地180.29公顷。我市户政管辖人口29.4万。随着经济的发展,庞大的人口数量与资源的相对短缺的矛盾日益加剧,同

时,由于生产生活中对资源不合理的开发,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

二、保护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工业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严重的水体污染。××市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大部分城市生活污水经城市排水管网输送城市污水处理厂和氧化塘进行处理。少

量的工业废水的排放则因其污染成分复杂,排放浓度高,量大,难以治理并直接或间接地排向地表水体,造成严重的水污染。春夏季又引污水灌溉,造成土壤质量

下降

2、大气污染。工业生产产生的大量废气,不合理的排放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不但破坏了生态环境,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的生活质量。

(二)水资源开发存在问题

1、地下水开发利用不协调

(1)地下水开发严重超采。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市区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1992年—2007年间最大降深达6.17米,多年平均降幅达0.37—0.68米。

(2)水资源管理权分离。水质管理和水量管理分离,管水源的不管供水,管供水的不管排水,管排水的不管节水,管节水的不管治水。河道管理和水源地保护相

分离,××市供水水源地保护由城建局负责,农林水牧局作保护规划,农七师负责管理××河水的调度。

2、生态系统恶化。××市地表水资源贫乏,淡水资源年补给量比较少,随着××河饮水工程进一步完善,天然河道的水在河流上游就被引入了防渗引水渠,使××河对

地下水的补给功能大大降低,这不但影响到了××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对地下水的水质降低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随着城市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用水量会不断增加

,水资源供求矛盾愈加突出,城市和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生产和生活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的现状日益严重。超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或疏干地下含

水层,使得原本依靠地下水生长的植物严重枯萎和死亡,造成地面沉降和生态系统恶化等现象。

3、水资源浪费严重。2007年,全市万元gdp取水量为158.75立方米,人均用水量远高于其他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总体用水效率和节水水平还很低,与先进地区

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水利工程老化,田间设施差,配套不完善,灌溉方式陈旧;工业设施陈旧、节水水平低,我市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多为传统企业,设备

陈旧,技术和管理落后,用水重复利用率低;人们节水意识淡薄,节水器具普及率低,在加上政策管理措施薄弱,节水机制不完善,节水管理不规范等原因造成水

资源的严重浪费。

(三)地土资源开发和利用存在的问题

1、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

××市城市用地总面积由1996年的23.25平方公里增至2006年的24.78平方公里,年均增幅15.3%,各类城市用地除特殊用地之外,其他各类用地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长

。××市居住、工业、道路广场及绿地等四类主要用地占城市建设比重为55.73%,根据<<城市用地分类标准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城市建设用地结

构距离国标城市规划规范(60%-75%)还有一定的距离。

2、城市土地生态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随着城市经济水平的提高,有关城市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园林绿化、住宅和基础设施等建设项目投入较多,因而也更为持续。××市在城市化进程中不仅关注发展

速度,更关注城市化质量的不断提高。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区域环境噪声值等指标亟需加强,以增加对土地生态建设的投入,创造更好城市生态环境。

3、土地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十五"期间我市的土地开发项目大部分未经环保部门审批,高质量高起点的土地开发面积较小,土地缺乏统一长远科学的规划。部分

土地开发规模大,实际开发能力小,只顾数量,不求质量。有的土地开发项目因为资金困难,抽水成本较大,水量不足,而引发搁荒等生态风险问题。

4、土壤质量下降。在土地开发过程中扰动了地表,原始植被破坏严重,开发后通过机械压实土壤,破坏了土壤结构。部分土地因为资金的原因,在开发后长期闲

置,处于半搁荒状态,农田防护林建设没有及时到位,减弱了水土保持能力,在遇到雨时,拦蓄地表径流及涵养水土能力低,引起或加剧了水土流失,也造成

了土壤肥力下降,生产力降低,甚至土壤风蚀、沙化,成为荒漠。另外,污水灌溉也是导致土壤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宣传,使人民群众真正认识到环境保护的迫切性与重要性,鼓励公众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

各项环保政策。环保部门要积极行动起来,尤其是在3月12植树节、6月5日世界环境日、2月2日世界湿地日、3月22日世界水日、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6月25日中国土地日等节日采取各种形式宣传环保知识。

全市各单位、各部门从自身做起广泛开展节水节能活动,在全民节水节能活动中起模范作用。各级机关要普及节水节能用品,完善水表、闸阀防漏设施,加强用

水计量和统计,减少“跑”、“冒”、“滴”、“漏”现象,加强用电管理,办公人员做到人走机停,杜绝长明灯,不浪费每一度电。

(二)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

1、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应专门成立由市长直接领导的,党办、政办、宣传、水利、计划、经贸委、建设、环保、农业、林业、畜牧、气象、土地等相关负责人

共同参加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小组,对水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坚决执行五个“统一”的方针。即: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管理水质水量、统一征收

水资源费,从根本上改变各部门协调不力,推诿扯皮的现象,形成高效的运作体系。

成立由兵团、部队、驻市单位主要领导组成的水资源管理委员会或领导管理小组,制定统一管理目标,共同商讨解决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全面加强保护有

限利用水资源,达到水资源不受污染的目的,防止一边保护,一边污染的现象。

2、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提高企业的准入门槛,对国家明令禁止、污染严重的项目一律不予批准。对已经且造成污染的企业,特别是对我市造成重要污染的

企业,按照以新带老的原则,把污染治理与工业结构调整、企业技术调整、企业技术改造和推行清洁生产与企业污染治理结合起来,进行统一规划,综合治理。

3、制定企业节水制度。通过对主要工业企业用水测试工作,摸清企业用水现状与用水结构,分析节水潜力。制定并主要企业或产品的用水定额,逐步实现用

水定额管理与节水评估,审核制度。工业企业要做到用水计划到位、节水目标到位、节水措施到位,管理制度到位。同时,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加强对水资源的

循环利用和节水技能的采用。

(三)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

1998年审议通过的新《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要按照土地利用规划严格审批和管理土地,确立了规划在用地制度中“龙头”地位。

1、认真审查把关,严格建设用地审批管理。土地管理部门要根据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做好建设用地供地的长期计划与年度计划,严格批地,杜绝粗放式

的“圈地”现象。采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等多种手段、多种措施充分消化吸收被闲置的土地,在审批用地中应该对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作严格审查。

2、加大城市土地结构优化力度,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益,创建人居优秀城市。

要合理布局城市用地,从追求单一地块的利用效益最大化转变为追求城市土地整体结构功能的最优化。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增加绿地面积,加强对生活垃圾无害

化处理和噪声污染整治,给人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3、通过土地置换来显化城市土地资产价值

目前,××市土地利用方式仍处于粗放型向集约型过渡阶段,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一、二、三产业用地比例不协调。效率低下的工矿企业或行政机构占用

土地附加值高的城市中心地段,而部分商业用地相对比重较小且区位优化度不高。为了实现土地优化利用的目标,目前最佳的途径是在企业改制和城市土地使用制

度改革的基础上,转换土地使用功能,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将利用率低和综合效益差的土地置换出来,重新配置。

(四)加强领导,强化监管,建立有效的环保监督责任机制。

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完善监管体系,形成一个党委领导、人大、政协监督,政府负责、环保牵头、部门配合、舆论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工作格

第7篇:调研报告可研报告范文

一、科学发展的主要成效。

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调水局广大干部职工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为要求,紧紧围绕**调水工程建设目标,立足构建和谐施工环境,以服务聚人心,以人心求发展,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各项工作均取得了长足进展。

(一)行动迅速,做好在建工程的防汛抢险工作。

**区建管局认真总结在建工程防汛的经验教训,超前思考、未雨绸缪,按照“早部署、早检查、早落实”的要求,积极行动,扎实开展防汛备汛工作,确保**区****调水在建工程安全度汛。一是树立水患意识,增强危机感和责任感。**区建管局立足于防大汛、抗大灾、抢大险,按照“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的原则,加强防汛队伍组建和防汛物资储备,确保险情发生时抢险队伍能够冲得上,抢险物资能够保证需要,真正做到靠前准备、有备无患。二是扎实开展汛前安全大检查,组织专项整治。4月下旬以来,**建管局组织力量对**境内在建工程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对检查发现的病险隐患逐个整改,并将**隧洞出口的防汛隐患向上级提出了合理化建议,确保检查不走过场、治理不留后患。三是完善防汛预案,全面落实在建工程安全度汛责任制。为了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根据去年防汛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当前工程进度,认真组织修订《**区**调水工程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增强针对性、实用性,使其更加符合实际需要。并根据应急预案,严格落实各项防汛责任制,按照把任务分配到人、措施落实到人、督查指导到人的要求,全面加强24小时防汛值班,层层落实防汛工作责任。

(二)狠抓安全生产,消除事故隐患

**境内的**调水工程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没有出现一例安全事故,基本上做到了人员安全、设备安全、工程安全。首先我们加强了宣传教育,强化安全生产意识,通过严把上岗工人的安全知识培训关和持证上岗关,确保人员安全;同时我们还积极协调各工地项目部查找安全隐患,认真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和防范措施;我们还加强督促各施工单位深入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安全生产的组织领导,落实各类人员的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在加大对施工单位监督检查的同时,还加大对建设、监理各方履行法定职责情况的监督检查,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主动协调,创造良好施工环境。

**调水工程建设涉及面广,涉及群众利益多,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全盘考虑,争取主动,全面做好协调服务工作。自工程开工以来,我们不断加强与施工单位、项目部、监理公司的联系,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主动靠上去了解情况,查找问题,帮助他们协调关系,解决困难,赢得了施工单位、项目部、监理公司的信赖和肯定。为保障工程建设进度,我们充分发挥与各职能部门关系密切、对当地市场熟的优势,积极帮助项目部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针对两个项目部在施工过程中,资金周转困难,我们采取多种方式,及时将水泥、砂石等建筑材料送到工地,解决了工程建设燃眉之急。同时我们还积极做好与当地村委和群众的沟通工作,对于应该兑付的补偿资金,按照国家政策,全额及时拨付,做到透明、公正、公开,绝大部分百姓对我们的工作比较满意,为工程建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施工环境。

(四)提前谋划,认真做好工程建设辅助工作。

要想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必须把各项工作超前考虑,提前规划,尽早入手,在主要工作开始之前先完成相关的辅助工作。为了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和工程开始运行后的防汛工作,调水局主动承担了****河的治理改造工程,目前工程已全部完成,在**安全保卫及工程防汛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为了方便在**主体工程完工后的环境整治和绿化工作,我们利用泵站征用的闲置土地建立了苗圃地,种植了银杏等多种树苗。

二、存在的一些制约科学发展的问题

一是迁占补偿标准偏低且不够及时。**调水工程果树补偿标准为220元,而国家相关补偿标准已于大幅提高,补偿标准较低造成老百姓意见很大,给征迁工作增添了许多困难,增加了迁占工作难度。同时由于对工程建设损毁农作物的现场勘查不及时,以及补偿资金拨付拖延,导致老百姓有抵触情绪,影响了良好施工环境的构建。

二是工程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目前工程管理责任不够明确,施工方对工程建设管理不到位,存在重建轻管的现象。应当逐步明确各级各方责任,加强管理,确保建成优良工程。

三是果树种类划分标准不明确。对果树苗木期、幼龄期、初果期、盛果期的划分标准不够统一清楚,导致确定果树种类时,工作难度比较大。应当协调省有关部门确定一个准确清晰、可操作性更强的树龄标准。

三、整改措施

(一)进一步深化学习,切实加强自身建设。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获得新知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我们必须发扬“钉子”精神,努力挤时间学习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党的十七大文件精神,与区委、**局党委保持高度一致,认真组织学习本职业务,不断用新知识、新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增长自身才干,提高驾驭工作的能力。我们必须努力营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浓厚氛围,落实学习制度,创新学习形式,建立业务研讨机制,加强学习研讨,坚持学以致用,提高综合工作的能力;坚持开展政策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操作水平,提高工作效率。

(二)创优服务,改进作风。

我们必须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进一步增强效率意识,倡导立说立行、速决速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能办的马上就办,办就办好,办出成效。要增强对群众的感情,始终坚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要诚心诚意为群众解难题、做好事、办实事、办成事。对群众请求的事项、对群众投诉咨询的问题,要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力戒推诿扯皮、敷衍塞责。要增强对工作的激情,对承担的工作和上级交办的任务,要时不我待,不折不扣地去完成。我们必须把为**调水工程建设协调服务工作作为下一步工作的基础,发扬认真负责、扎实苦干的优良作风,伏下身子,埋头实干,树好形象,为工程建设搞好服务,保障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三)大胆创新,锐意进取。

我们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总结得失,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提出改进工作的新办法、新思路,灵活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措施,开展工作,处理问题,努力把工作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我们将努力培养全体干部职工积极进取,不断创新,创优争先,强化服务的思想意,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创新型、实干型、服务型”单位活动;增强服务本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争创一流业绩;不断增强机关干部的争先创优意识,努力提升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服务工程建设的水平。

第8篇:调研报告可研报告范文

【关键词】小学科学 实验教学 调研目的 调研方法 结果与分析

1. 调研目的

为了进一步加强小学实验教学,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办学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我特地对普田乡五所小学实验教学工作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2. 调研方法

对学校采用调查实验开出率、抽查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抽查教师实验操作技能及召开交流会等形式进行调研。

2.1 调查实验开出率。深入班级与学生谈话、检查各班实验目录及进度调查实际实验开出情况。

2.2 抽查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根据该校三至六年级班级数或学生人数确定被抽学生实验的组数,一般每年级2-4组,每组5人,被检查到的学生当场操作所指定的实验内容,后由参与老师按相关要求进行评分。

2.3 抽查教师实验操作技能。凡担任实验教学的教师都是此次检查的对象,具体形式是每年级抽取一名实验教师(担任科学课的行政领导必做)当场操作所指定的实验内容,后由参与老师按相关要求进行评分。

2.4 召开交流会。实验结束,分别组织全校实验教师和相关领导进行交流,反馈实验教学实施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谈自己的认识和建议。

3. 结果与分析

3.1 总体情况。

3.1.1 实验开出率:各校均能按课程计划开设科学课,但实验开出率较低,从拟定的实验目录来看,部分学校严重压缩学生分组实验,用演示实验代替或纯粹无实验。

3.1.2 实验完成情况:本次调研活动,共抽查学生80人,能独立完成实验的占60%,在老师的指导下才能完成的占35%,完全不会做的占5%;共抽查教师 18人,能按要求完成实验的占90%,不能完成实验的占10%。

3.1.3 操作技能情况:教师自身的实验操作水平严重影响学生操作技能的高低,部分学校教师相关学科的知识面窄,储备不足,极需提高。具体体现在:

(1)器材选用不当、不足。a《拓印树皮》实验,学生选用铅笔及油性笔效果不佳,换为蜡笔效果会更好;b《食盐、面粉、沙在水中的溶解》实验,三个烧杯大小不一,食盐、面粉和沙的取量不一,造成实验无法对比;c《观察蚂蚁的身体》实验,无器材控制蚂蚁的活动范围,造成蚂蚁到处乱跑,不便观察;d《光的直线传播》实验,不能合理利用实验室资源“光学实验盒”,自制教具不规范造成实验失败;e《阳光下影子的变化》实验,没准备投影绘图纸,直接在课桌上投影绘图,造成环境污染。

(2)操作不规范。a使用搅拌棒时,严重碰撞烧杯杯壁及杯底,并在没清洗的情况下在多杯混合物中混乱使用;b使用温度计时,不注意液柱是否断开,手心接触红色液泡造成读数不准确;c使用测力计时,对测力计上出现的两类刻度分辨不清,读数方法不正确(俯视或仰视);d使用酒精灯时,用火机点燃;e《溶解的快慢》实验,用凳子脚压碎糖果,不规范。

3.2 原因分析。

3.2.1 各校重视程度不够。受传统“重主轻副”思想的影响,多数领导和教师对本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不能很好地意识到科学课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作用。

第9篇:调研报告可研报告范文

县委研究室

__,在改革开放30年中成就辉煌。到20__年,__已由行政区域面积居全市31位、户籍人口居全市28位、资源贫乏的农业小县,发展成为在全市40个区县中经济总量居18位、工业经济增加值居15位、地方财政收入居10位、农民人均纯收入居7位等主要经济指标位次十分靠前的特色郊区县。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学发展,坚持大力发展城郊型经济,坚持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但是,如果把__的成绩同全市、全国先进地区比,同科学发展观的更高要求比,__的发展仍有差距,有的差距还很大。__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推动__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正确审视过去,沉着应对未来,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经济济社会发展中,做到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做到城乡居民物质生活的改善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相统一;做到产业协调发展与加强文化建设、改善生态环境相统一;做到局部和整体发展、当前和长远发展、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有机统一。

一、必须高度重视经济发展的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全面贯彻落实发展是第一要务

㈠要始终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进入20__年以来,__经济一直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速度,从而形成了改革开放30年年均增长12.5%的高增长,高于全国年均增长9.8%和__年均增长10.2%的速度。但我们仍然面临许多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偏小。成都郫县幅员面积437.5平方公里,总人口49万人,从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看与__有许多共同之处,但到20__年,郫县经济总量已达123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已达22亿元。二是追兵更快。20__年,开县经济总量比__少0.68亿元,但到20__年却超过__1个亿,__则由17位降为18位。铜梁、大足、荣昌经济总量到20__年也分别只比__少3亿元、5亿元、5.4亿元,__随时都有可能被赶超。三是就业压力较大。__虽然城镇登记失业率近年来都在3%以内,总体就业状况良好,但__净外出劳动力多达10万人左右。也就是说__经济发展并没有为__劳动力提供足够的就业空间。四是社会事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欠帐大。以上这些问题的解决,只有坚持把发展放在第一位,只有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切实做大做强产业,才能解决发展中的总量问题、就业问题、社会事业短腿等问题。

㈡要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从产业上看,__经济结构较优,一二三产业分别占10%、61%、29%,典型的二三一产业结构,工业化程度相对较高。但从各个行业看,__经济结构还需大力优化。在农业领域,一是生产组织结构不优,“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分”多“统”少,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一家一户为主的农业生产经营,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二是产品品种结构不优,传统产品多,名特优新产品少,一般产品多,高附加值精品少。三是产业链条结构不优,产供销链条少,产加链条更少。在工业领域,一是行业过于单一,造成地区经济抗风险能力弱。以汽车、摩托车配件生产为主的机械加工业,就超过全县工业经济的50%。二是终端产品少,企业驾驭市场能力弱。__工业生产活动单位近20__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也近200家,但生产终端产品的企业不多,加工型企业占有较大比重,依附现象严重,现在列入国家统计目录的产品不到10个。三是名牌产品少,很少有自己的独立品牌占领消费市场。到20__年,鞋业产品仅有国家级品牌1个,市级品牌10个,机械制造业产品仅有国家级品牌1个。四是科技含量低,科技投入不足,研究开发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仅有1.95%。在服务业领域,传统服务业发展较好,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差。因此,分析研究__经济发展,不仅要高度重视量的大小,还要认真分析经济结构,从结构中分析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和原因。

㈢要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__经济发展质量从总体上看比过去有较大提升,但只要深入分析就不难发现存在的问题。一是农业产出低。20__年__农业每亩播种面积平均产出1952元,虽然高于全市1508元的平均水平,但既低于荣昌2132元的水平,更大大低于九龙坡3720元的水平。二是农业规模化经营差。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少,要么规模难以扩大,档次难以提升,要么倒闭或转行。三是工业园区产出低。20__年__工业园区每平方公里总产值17.44亿元,而按市级特色工业园区的新要求,渝西地区要达到50亿元。四是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高。20__年__规模工业资产负债率达58.4%,居1小时经济圈第8位,比长寿区高14个百分点。五是工业财政贡献率低。20__年纳税总额占制造业57%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规模工业纳税率仅有3.4%,相当于全县规模工业的平均水平,而全市高达5.87%。六是城市建设“新城不新”现象较为突出,城市人口承载能力较弱。20__年__城镇化率仅有36.1%,大大低于全市48.3%的平均水平。从这些数据就不难看出,在做大经济总量的同时,要高度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实现经济发展“又快又好”向“又好又快”的转变。

㈣要高度重视经济发展效益。__经济发展效益,不论从宏观层面、还是从微观层面,生产的粗放型较为严重,有不少方面值得分析研究。农业由于产品链条短,附加值低,因而总体效益都不够好,农村居民因农而富的较少。规模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较长时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也低于1小时经济圈平均水平。规模工业应纳税率比全市平均水平低1.68个百分点,比渝西平均水平低1.26个百分点。工业企业纳税额上1000万元的仅有

5户。因此,要科学整合资源,把主要财力集中在发展潜力大,市场空间广,能耗低、污染少,附加值高的产业和产品上,真正使经济发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必须着力提高城乡居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时刻体现以人为本

㈠始终把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放在第一位。__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已连续10年保持在全市前10位,职工平均工资一直位居全市中上水平,但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仍时刻不能放松。一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其他先进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20__年__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市第一位低894元,20__年却比全市第一位低1500元。二是职工平均工资差距在拉大,排位在下降。20__年__职工年平均工资居13位,比全市第一位低7038元,到20__年位居23位,比全市第一位低10756元。同时,__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__年比全市低75元,比全国低__6元。所以,我们不能作井底之蛙,要始终把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放在第一位,这既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__发展的现实需要。

㈡努力增加城乡就业岗位。义乌市户籍人口仅有70余万人,却创造了400多亿的gdp,原因是什么?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有多达200多万的非义乌人为他们创造财富。__户籍人口62万人,但长期在__生产生活创造财富的人口却只有52万人,也就是说,__有多达10万的净外出人口在为他人创造财富。这就充分说明,__的经济发展,从量上看并没有为__劳动力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今后还应加快发展步伐,拓宽发展路径,创造更多的就业空间,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吸引更多的劳动力在__就业和创造财富,为繁荣__经济和城市发展凝聚更多的力量。

㈢高度重视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由于历史原因,__文化历史沉淀不足,仅有的一点文化沉淀也开发不够。__城乡居民收入相对__各区县而言较高,20__年人均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0569元,居全市11位,人均消费4641元,居全市10位。但在物质生活较高的前提下,__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显得相对较弱。城镇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场地少、条件差、内容单一。农村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基本上主要依靠电视,主要是听和看,基本上难参与。因而,要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群众文化精神生活方面的投入和建设力度,既注重大力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又不断拓宽现代文化,真正以健康高尚的精神食粮陶冶城乡居民的情操,共享发展带来的实惠。

三、必须切实加强教育卫生事业,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

㈠高度重视教育卫生事业发展,不断提升__软实力。从有关资料表明,__人总体文化程度较高,在6周岁以上人口中,拥有大专及以上文化人口占1.78%,居渝西第3位。但一个地区人口的文化程度并不等同于一个地区的文化建设水平。文化建设还包括思想建设、道德修养、社会风气、精神风貌、丰富的文化生活内涵和载体。__在这方面还有较大差距。从教育卫生事业发展看,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有差距,与现实发展要求有差距。在20__年的一般预算支出中,教育支出占20.3%,居全市23位。卫生支出占6.5%,居全市19位。人均教育卫生支出居全市24位。由此而来的情况是优质师生大量外流,一些学校大班现象严重,特别是县城,教育事业发展与城镇化进程不适应、不协调。医疗水平总体不高,住院就医仍显困难,享受特医疗殊护理更困难。这些问题不但影响着__的教育医疗服务水平,更重要的是影响__经济社会发展竞争软实力。因此,必须把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同经济发展同规划同建设同发展。

㈡切实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__水资源严重不足,污水自净能力弱,要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最根本的方法就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一是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为建设宜居城市创造前提条件。加快县城东西两山绿化进程,提高绿化档次,建设和完善进山道路,把两山打造成为城市生态公园;规划建设龙梭山果品公园,打造都市农业生态基地;创新秀湖公园建设模式,政府租地建设城市花卉林园;提升璧南河整治标准,打造城市绿化景观长廊;大力实施绿化进社区进厂区工作。二是通过道路绿化、塘库绿化、山坡绿化和庭院绿化改善农村生态,打造城乡大绿化功能。三是加强农村污染源治理,关停并转污染企业,加快规模畜禽养殖业的污染集中整治,尽快取缔田塘堰肥水养鱼,加快垃圾集中治理进程。通过环境的治理和改善,切实增强__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的承载能力。

四、必须正确处理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关系,坚持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

㈠以非均衡发展理念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__有13个街道镇乡,各地经济发展可以说是一二三产业齐全。但事实上,由于各街道镇乡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的差异就必然存在发展上的差异,在全县经济总量中的地位悬殊。如工业,主要集聚在璧城、青杠两街道,20__年工业总产值分别占全县的45.8%和22.2%。其次是大路镇和丁家镇,分别占全县工业的10%和7%。这四个街镇工业经济共计占全县工业经济的85%。工业经济的集聚也带来财政税收的集聚。20__年,全县13个街道镇乡创造的工商税收入为58770万元,其中璧城街道创造了55.5%,青杠街道创造了25%,丁家镇创造了6.8%,大路镇创造了3.6%。四个街镇共计创造了13个街道镇乡90.9%的工商税收入。因此,__经济发展,一是坚持产业布局的非均衡,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走区域特色产业之路;二是发展要求的非均衡,对不同条件的街道镇乡提出不同的发展目标,实施不同的考核内容,突出各自的工作重点;三是政策导向的非均衡,政府政策对各街道镇乡支持什么、反对什么、自我发展什么应该十分明确。只有这样,各街道镇乡才能形成全局意识、大局意识,才能站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谋发展、思发展,才能把政府资源利用最大化、效益最大化。

㈡以确保今天的发展成绩非明天的发展成本的观念来处好理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发展是渐进的过程,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在发展中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失误。但如果正确处理好了当前和长远的关系,那今天的发展成绩就会很少成为明天的发展成本。这就要求在发展过程中,坚持既要显绩,又要潜绩,能快则快,该慢则慢。要认真分析当前和长远的得与失,为了长远更多的“得”、更好的“得”,必须舍得当前的“失”。要有勇气把今天的发展机会,留给明天成为巨大的发展“潜力股”。如在个别条件不宜的地方发展工业,从今天来看可能增加了一点财政收入,缓解了一些财政压力,但从长远看就留下了隐患,加大了以后的发展成本,算经济帐、财政帐是严重的得不偿失,所带来的搬迁成本、环境治理成本、绿化成本等可能是所创造的税收收入的几倍。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