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院设备采购部工作计划范文

医院设备采购部工作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院设备采购部工作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院设备采购部工作计划

第1篇:医院设备采购部工作计划范文

医院初期经济管理

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公立医院开始走上自负盈亏、自我发展之路。在市场的推动以及高额医疗成本的诉求下,迫使医院院长们开始了对医院的成本核算和经济管理,但这种管理是一种粗放和无序的管理,始终没有一套成型的标准和理论可遵循,使得医院在精细化管理的道路上步履维艰,医疗成本居高不下。

医改中,公立医院改革是重点、难点。随着国内大型医院逐渐加快了发展的步伐,“巨无霸”医院、医院联盟的出现使得医院对精细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所谓“开源节流”,无论是物资、成本核算、财务管理还是人力上的精细化管理成为促使医院发展的首要法则。然而早期医院经济管理中一些问题却不容忽视。

1. 粗放的管理导致医院资产流失

在上一辈人的记忆中,能在医院工作无疑是很被羡慕的,因为医院是一个可以“占便宜、钻空子”的地方,只要家庭中一个人在医院工作,一家人都可以免费吃药。一位医院退休职工说,那时候医院的家属们都有医疗证,一年交8元钱,全年免费看病、吃药。另一方面,医院虽然每年也会对药房、库房进行手工盘点,但这些盘点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盘点。尤其在调剂室,由于药品都是散置,多数药品库存都是估计出来的数字,不具真实性。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经在医院做过经济管理的航天中心医院魏红光主任说,由于早期的医院没有信息系统,所以无论是开单、交费、划账全是人工进行,这期间必然存在大量的“开人情方、吃人情药、结人情账、做人情检查”现象,手工操作根本无法堵住这些漏洞。“一个很形象的例子――科室的收费一般有三张单据,一张给患者去交费,另一张科室自己留下来,最后一张给收费员,负责统计到科室收入中去。但月底通常会出现的结果是――收费处所统计的收费款一定会比检验科自己统计的多。”魏红光说,“其他任何医技科室都是这样,大概会在5%~10%的资金对不上。我作为经济管理者就很无奈,只能取一个中间数。医院这些资金的流失数也数不清。”

2. 医疗资源浪费严重

此外,早期医院中的医疗物资也存在很大的浪费现象。注射器、针头、纱布等医耗材料被护士整箱整箱地领出来,但究竟有多少用在了患者身上,有多少款项收回,有多少被浪费了,这些都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甚至某些医院在盘点库存时,竟然发现了30多万元的过期药,这是多么触目惊心的浪费现象。世界卫生组织最近了一个报告,其中的一个结论是,中国以人口来算是医疗资源及其匮乏的国家,这是因为中国人口基数的庞大造成的。但中国的医疗资源也存在着严重的浪费现象,中国的医疗资源在爆发性增长的同时又在不断地被浪费着,这个现实已经引起了政府的关注。

3. 医疗服务成本被低估

在我国的医疗行业中,很少有医院对医疗服务成本进行过准确的统计。如果连最基础的医疗成本都没有统计清楚,何谈在其之上的服务成本。一位医院经济管理方面的专家提到,至今中国的医疗价格体系仍是1997版的,但只要将1997年的物价指标和2011年的物价指标进行对比,便可发现我们对医疗成本的忽视。

举个例子,医院的挂号费不到10元钱,但有调查指出,在对北京21家直属医院的医疗成本进行核算后,挂号费的平均成本是31元钱,因为里面有人力成本、水电,有房屋折旧。医疗成本的低估、服务价格的扭曲,造成了医疗行业的乱象――大处方、大检查;造成了最终的结果――看病难、看病贵。所以说,医院的精细化管理不单纯是医院如何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更是医改深入与否的问题。

对于一个医院来说,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达到收支的平衡。作为医院的管理者――院长非常的关心,则是护理费的成本、放射费成本、手术成本等等,这些很细化的数据才是支撑正确决策的依据,否则决策就可能不科学。所以说,应该怎样看待我们的医疗行业现状,并从现状的分析发展中寻求一条精细化发展之路,是所有医院应该考虑的事情。

新医改背景下推进精细化管理

医院精细化管理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成立经济管理办公室还是采用ERP管理体系,公立医院必须走出自己的路。因此在医改的大背景下出现了一个个的小环境――2000年以后,越来越多的医院如北京协和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总医院也开始了ERP管理之路,可以说,医院精细化管理正式走上了科学化的管理之路。

1. ERP是一整套管理体系

医院综合管理平台通常叫做HRP,就像企业的ERP一样,是实现医疗业务流与物资流和资金流的统一整合,提高管理者对人、财、物各项资源的计划、使用、协调、控制、评价和激励的效率,最终使医疗劳动产出的成果转换为资产和资源的生产力。

可以说,ERP在企业的广泛推行影响了现代医院的经济管理变革,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外医疗机构将ERP成功引入医院的运营管理中来,国内的医院也在精细化管理之路上越来越多地关注了ERP管理方式。

“医院的ERP建设可以分四个体系,第一是财务体系;第二,物流管理体系;第三,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第四是经营、分析和决策体系。”北京东软望海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段成卉说。

在大型医院中,高质医耗品所占的流动资产率非常大,通常占医院支出的30%左右,所以对流动资产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而物流管理实现的第一步就是申领。在采购部门,一旦采购合同签订以后,即使物资还没有进库房,但已经是医院的固定资产了;下一步进入医院库房后,物流系统就会按照高质医耗品的条形码方式来管理,一旦材料被扫描,就相当于完成了三个动作――确认入库、在财务上自动生成有编号的流动资产、对高质医耗品进行标识和跟踪。

再下一步,耗材被科室领走,为患者使用时要对耗材上的条形码进行扫描,这时整个交易的关键点就发生了――第一,在会计系统一定有一笔收入呈现出来;第二,科室中必定会有一笔成本记录;第三,HIS系统确认此耗材用在了患者身上;第四,医院有一笔库存被自动核销;第五,预算系统有一笔资产被核销。这五笔帐是系统自动生成的。“以预算管理为主,事中的控制,事后的分析,也就是完成了医院内一个耗材的闭环管理。” 段成卉解释说。

对于ERP,魏红光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ERP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管理体系,但ERP并非在医疗行业中发展起来的,要灵活应用于医院还要进一步进行个性化、行业化改造,使其成为基于医院管理的服务体系。另一方面,就是需要医院领导者转变理念,将ERP真正与医院结合起来,提高医院的管理责任认识,改变现有的管理理念和方式。“因为医院所用的ERP不仅仅是一个工具,而是一整套管理体系与方式的变革。如果不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就无法将其真正地‘物尽所用’。”魏红光说。

2. 新财务制度的颁布与实施

2011年,财政部、卫生部公布了新修订的《医院会计制度》,该制度适应了医改及会计实务等方面的变化。可以说,新制度从国家层面上制定了医院的财务标准,是医院逐渐走上规范成本核算之路的里程碑事件。

“在医改的大背景下,国家要求进一步完善公立医院财务会计的管理制度,医院则必须通过加强自身的运营管理来达到结余上的平衡。同时,新制度也提出要构建富有效率的公立医院体系,要求在成本核算的帮助下,合理地确定医疗技术的服务价格。”北京同仁医院院长助理、财务处处长侯常敏说,“这些都要求医院有一个比较准确的‘帐目’。”

(1)新财务制度体现医院公益性

1月1日,新的财务会计制度将全面实施。制度要求维护医院的公益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那么新财务制度是怎样体现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呢?

可以说,新财务制度下的医改对医院的经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次的财务制度改革并不是一次简单的会计人员的变动,而是成本核算的正确性,要通过会计管理进一步维护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医院的重大事项、重大投资以及融资以后要进行审批才可以运行,实现政府监管事前事后全过程的控制。

新财务制度的目标在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医院不同于一般的事业单位,医院要进行成本的核算和测算,而且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要求医院结合自己的战略发展目标和工作规划,提出大量预算申请,以避免预算的资源安排结构不合理。也就是说,当一笔资金流入医院,不是将这笔资金存入银行,而是要将其变成设备、材料等医疗资源,再通过向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把资金回笼,这样资金便产生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试想,如果某科室的人才储备很多,就可能造成人员效益不高;如果在资源配置中设备采购过多,则会造成设备使用效率不足,造成医院成本运行过程中的浪费,所有这一切的矛头都指向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成本。反之,如果医院有很好的人、财、物资源的配置能力,与新制度要求的加强成本控制、降低医疗服务成本的初衷是一致的。

“可见,一个财务公开、浪费低、效率高的医院才能让老百姓看到真正的实惠,才能说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其公益性。”侯常敏说。

(2)新财务制度对传统管理理念的变革

新财务制度实施后,医院的经济关系需要管理者彻底地转变思维。作为院长助理,从事了多年财务工作的侯常敏看问题更能看到其本质。

第一,转变成本控制理念。医院成本肯定是院长们最关注的问题,而财务部门和信息部门是汇总和生成这些数据的地方。成本不是算出来的,而是“算计”出来的。正所谓“开源节流”,医院要经过全方位的事前规划,事中控制,最终才能从各个环节上把成本控制住。

第二,明确医院的战略和资源配置的关系。现在,每个医院都要做工作计划,但很少有科室管理者将自己的工作计划融入到医院的发展规划中去。而医院的规划则需要每一个职能科室将其落实到自己的工作中,医院才能够循序渐进地发展。所以,每个职能科室在进行人、财、物资源配置的时候,也应考虑医院的定位和发展。若每个人、每件事情都是独立去思考,就会造成医院战略和资源配置的脱轨。

第三,财务人员要从简单的记帐型会计向管理型财务转变。财务也是提供服务和产品的,财务的产品就是数据和报表。如果数据够准确、够精细,就能够为院长和科主任们的决策发挥作用。

医院精细化管理的核心要求

“对于精细化管理来说,每个医院都在不同层次地推进,但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和目标是什么,却没有得到足够的考虑和重视。”由于有多年的医院经济管理经验,使得侯常敏对精细化管理有更深的见解。

核心之一,就是“情况明”。精细化管理要围绕医院战略学科发展的实际分析,因为数据在信息部门和财务部门产生后,如果不去加工,数据就一直是“死数据”,但医院的现实情况却存在灵活的变动。所以,要求医院在进行分析时必须和相关的医院战略定位,和学科的必要性进行紧密的联系。

第二,数据准。医院中存在很多财务数据和科室数据不一致的情况,就会造成了“到底怎么办”的困惑。所以,数据要“数出一门”,要进行全过程的控制。以物资管理来说,建立全过程的物流的闭环管理主要是为了加强各类物资的科学性和管理性,减少资源浪费和库存的占用,优化物资管理的流程。

第三,反馈快。医院的财务数据最忌讳的就是滞后在信息部门、财务部门。因为数据的展现能为医院制定决策提供强力的支持。所以对于数据的处理,职能部门就要做到位,将数据尽快提供给相关的责任人,帮助他熟悉运营状况。通过对运营状况的分析来帮助其决策,并尽快解决问题。

第四,决策对。有人说,价值是在决策点上创造或者减少的,那么对于医院来说,要提高运营效率,首先要抓住关键点和主要矛盾。比如在设备的购置方面,我们需要做的不是买回来后才感叹其使用效率低,而是要加强设备购置之前的论证,让每一个审批点落到实处,从而使得医院的决策更加准确。

第五,执行严。医院运营中经常存在执行力不足的现象,为了提高执行力,很多管理者都开始倾向于由人制向制度制、流程制、信息系统的转变。

实现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和方式

侯常敏指出,实现真正的精细化不是简简单单的几个软件程序,更多的是整个医院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转变。

1. 组织结构要扁平化

要按照项目管理和目标管理的要求进行落实。比如说预算管理,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求医院不但要做医院总预算,其他职能部门的控制预算和相关科室的预算都要做到位,要按照层级将所有的组织化进行落实。

2. 数据产生及时化

现在,医院的财务部和信息部都很累,因为现在要“数据”的人越来越多了,也越来越精细和迅速了。由以往的每年一个周期变为现在的一季度、一月一周期,这些对于信息和数据的挑战就更高了。

3. 管理责任化

将所有的科室要细化管理的方面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临床医技,医辅职能科室,细化到每一个岗位上。

4. 管理科学化

精细化管理是要讲究管理方法的,对于一些管理方法如成本核算,绩效指标预算控制,并不是只要算出来就行。尤其是全成本核算,是一个相当繁杂的数据系统。而且,在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方面,一旦医疗服务成本如护理费、挂号费的具体数据在全社会形成公允,就有可能为下一步的政策制定做很多的决策依据。

5. 数据结果专项化

对于医院的发展来说,并不是只有一个笼统的数字就能明确做出科学的发展决策,而针对每一个科室、每一个专项都要有具体的数据体现。就像电子病历的专科化一样,数据越细致,发挥的作用也就越大。

6. 信息系统集成化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主任孟群曾经说过,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离不开信息化建设。无论任何信息系统,其意义是在医院内部形成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信息共享和不同医疗业务系统集成和互通。只有将各个系统进行集成,才能消除信息孤岛,才能统计到完整而全面的物流、设备、绩效、人力资源的数据信息。

财务业务一体化,由于财务是经济管理的核心,和所有经济管理相关,所以也可以以财务为中心,将相关的人财物所有的信息进行集成。

小结

“医院的精细化管理可以大体分为三个方面:物流管理、药品管理和后勤管理,这是医院抓管理最重要的三方面。”魏红光说,“如果物流方面能做到闭环管理,药品能精细化管理到批号,后勤管理精细到水电费的控制,那么无疑这个医院的精细化管理走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但遗憾的是,现在国内的医院很少能将这三个方面全部重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