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音乐教育新体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 教育新体系 歌唱训练
国家教育部提出新课程改革目标以来,得到了各大教育系统的积极响应,中央音乐学院也适时的推出了音乐教育新体系,在对试点学校和教育系统中的长期观察和采样,针对不同的学校和学生都反应良好,主要表现出对于传统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和现象的解决,改变了成就的教师课堂模式和教学方法,同时配合新课程、新教材,都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特别是学校教师和学生都给以了积极的回应,大大提高了音乐教学的课堂效率和学生的音乐成绩[1]。
1.充分理解音乐教育新体系的概念
首次提出音乐教育新体系概念的是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的学科带头人高建进教授,她根据中国的音乐特点,结合了奥尔夫、科达伊、达尔科罗兹国际三大音乐教育体系的理念,取其长处融入中国传统音乐,主张改变教学方式而不是教学内容,从学生出发,符合学生兴趣和实际,更加注重音乐教育的创新、科学和实用。对于高教授来说,音乐是感性思考的一种方式,更多的是要学会理解和感受,培养欣赏和创作的能力更为重要,只有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情感的音乐才能够打动他人。
2.音乐教育新体系对歌唱教学的意义
音乐教育新体系所涉及的教学方面很多,特别是在歌唱方面更容易得以体现。由于其主张从点出发,汇集成面的对整个音乐的感受。首先不是要学生去知道歌曲怎么唱,而是要先从内心能够对歌曲有兴趣和理解,让歌曲能够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再从内心把歌曲吟唱出来。这样的教学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每一首歌都能够真心实意的唱出来。不要过多的强调成绩,给学生压力会抑制孩子们的天性。适当的引导和指导,才能培养出学生的音乐审美,也是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世界观、价值观的过程。小学的歌唱教学的本质是让学生能够掌握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感,为将来的更深层次的学习打好基础,所以教学的形式不能单一,丰富的教学内容和课程才能真正做到寓教于乐,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
3.音乐教育新体系在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的实践
优美的音乐从来都不需要强迫欣赏,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所认可的音乐,美好的旋律和节奏总能够唤起人们心中的悸动,能够获得埋在内心深处的呼应。音乐从来都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别说是人类,就算是动物也会因为音乐而产生反应,音乐是不可以用语言表达的,属于每一个感受到它的人。教学中教师必须非常清楚这一点,对于小学生的音乐教学来说至关重要。教师在上课时,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动摇,让学生获得快乐和愉悦的同时,掌握音乐的知识和内容,才能理解音乐之美。
作为音乐教学,歌唱本身也极为重要,是最主要的最直观的表现形式。比如教材中的《娃哈哈》一课,教材的教学安排是让学生能够欣赏新疆维吾尔族地区的风格,并且把这首曲子和当地民族的舞蹈联系起来,与汉族的歌曲进行比较,熟悉这种异域风情,这种感受在语言上很难表达。传统的教学由于多种限制通过老师的语言讲解,小学生很难从语言中获得有用的信息,教师也只能为了教学进度迅速完成歌曲教学。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歌曲所表达的内容,更不用说从音乐的旋律中体会当地热情好客的特色和欢乐悦动的气氛。这对于教材的学习就失去了意义,也容易偏离音乐学习的本质。在新媒体的形势下,教学的手段不在单一化,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的教学工具也越来越丰富,新疆特色的手鼓、风铃会让学生参与到音乐的伴奏中,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等获得多方面感受音乐,一边配合舞蹈动作,一边听着唱出歌曲,一边使用民族乐器,集体地跳一跳、唱一唱、奏一奏,学生很容易产生共鸣和联想。
每一首歌曲都会有自己的故事和内容,当然也有许多歌曲是不能够用语言能够解释清楚的,而在小学阶段的音乐课更注重音乐性而不是专业性,因此教材中所涉及的歌曲都有着自己特殊的表达方式。比如《七个小兄弟》一课,歌词中加入了数字和基本音符Do-Re-Mi,歌曲增加了趣味性和娱乐性,教师在讲课时可以融入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让学生更多的参与进来,让学生按照角色扮演其中的人物。在聆听和表演的同时,走进音乐的世界,丰富学生的体验,享受音乐之乐。这就是新体系的音乐教学之所以培养学生对歌曲的综合性能力的根本,音乐本身是音乐学习最为重要的部分,歌曲的学习只是音乐的一种呈现形式,让学生享受和感觉不同歌曲所带来的情感表达,再进行歌曲的教授更加容易帮助学生学好音乐。
新体系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创新的意识,一切以学生的实际出发,解放传统的思想束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让教学过程变成音乐品鉴、艺术欣赏、学习感受和理解音乐的表达,从而激发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意识。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特别是小学阶段,学生对世界的理解还处在懵懂期,不能给他们灌输思想、误导认识。音乐的含义原本就是开放的,是包容和汇聚的结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我个性的释放,允许其个性的展示和发挥,才能符合音乐教育新体系的本质。在一段时间的基本歌唱技巧学习后,还要同时加入舞蹈、乐器、乐谱等其他理论性知识,让学生可以更深入理解音乐的形成和创作,这对学生的自我能力的进一步实现有着现实意义。学生通过理论知识和感性认识的两方面结合,找到自己所更擅长的方式去学习音乐,发掘出自己的音乐创作、唱歌或者舞蹈方面的才能。[2]
4.结束语
所谓音乐教育新体系就是让学生的眼、耳、口、鼻、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学生在视觉、听觉、肢体感觉等多角度感受和学习音乐,锻炼其综合协调能力,同时情操修养也得到了提升。对音乐和美学有了初步的了解,受益的不只是在音乐方面,在其他科目的学习上也会有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的培养,能够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都能够获得成长。
【参考文献】
一、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创设音乐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审美能力
创设音乐教学情境,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实现审美教育的关键。运用多媒体能为音乐教学创设形声兼备的音乐情境,全面增强音乐的时空效应,唤起学生的美感,提高他们欣赏美的能力。《面向21世纪上海市中小学音乐学科教育改革行动纲领》指出:“音乐教育其本质就是审美教育,它不仅具有其他学科所共同的认识功能,更为鲜明的是以其‘直指人心’的审美价值而具有不可替代的美育功能。”由此可知,音乐学科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音乐欣赏绝不只是听觉的欣赏,视听结合的欣赏更适合于中学生,二者结合能帮助他们完整地体会和理解音乐作品所表现的内容,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求知欲,调动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实现审美教育的关键,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加速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改革。对此,前国家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已作了明确的指示,提出要以信息化促进教育的现代化。并且要求“在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根据陈部长的报告精神,笔者尝试在音乐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网络,为学生学习音乐提供一个声情同步、形声并茂、时空统一的多媒体音乐世界。
二、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引导艺术创新,培养学生创造美
传统的音乐理论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对学生进行满堂灌的单向教学,这种教学方式限制了教师对学生进行艺术创造能力的培养。实践使笔者深刻地认识到多媒体技术与音乐课教学的有机整合,能够改变这一单调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一改被动的地位,通过双向交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教学过程中去。当然多媒体音乐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也不能对传统的教学手段全盘否定和排斥,而应该把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师的生动启发和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技术辅助手段,它只能与课堂教学规律及特点相适应,多种教学手段协调互补,才能体现其强大的生命力,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学生可以在欣赏教师制作的音乐课件时,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课后可以和老师一起进行课件制作的参与和讨论。这不仅使学生的才能和个性得以充分展示,而且使学生对音乐作品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这不仅使教师能及时地调整教学,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美。
三、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想象美
关键词:新媒体发展;高校;音乐艺术教育;影响
【中图分类号】G424.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15-0167-01
目前我国在全球发展潮流中,进入到了新媒体发展的时代,各个行业均在依赖于新媒体的行业特征,引进新媒体这一媒介,让其可以充分发挥出新媒体的媒介价值。教育教学行业同样如此,依赖新媒体,不同学校以及教育机构,为可以充分适应新媒体环境均使用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最终结果虽然不同,但对于高校音乐艺术教育教学有益。
一、新媒体发展对高校音乐艺术教学影响分析
(一)新媒体发展对高校音乐艺术教学的形式影响。
当前,新媒体给高校音乐艺术教育构建了全新的教学形式,该种教学形式表现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方面。例如,在多功能厅以及多媒体教室之中进行音乐教学,这样既能够给高校学生播放音乐,还能够输出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再者,在音乐课堂以外,经过QQ、微信、微博等类似的网络服务平台,和高校学生一同探索以及研究音乐文化知识,如此就可以使音乐教育不仅存在于音乐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角落。例如,教师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安排学生使用数字技术,或者通过一些电子产品自己录制音乐等,如此可以帮助高校学生打好音乐基础,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新媒体条件下的高校音乐艺术教育形式多样,可是同样有着不足之处,高校教师与学生太过于依赖于媒体音乐给自己所增加的优势,就会忽视了传统音乐艺术教学中的情感升华部分以及艺术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而过于依靠新媒体,就会导致音乐艺术教育难以脱离虚拟教学环境,从而给实际音乐艺术创作带来一定困难。
(二)新媒体发展对高校音乐艺术教学的理念影响。
音乐本身是一门艺术性的学科,其拥有着非常动听的旋律以及充满动感的节拍、美丽的情感等等。音乐本身有独特的魅力,和别的科目有着较大的差异性。在新媒体条件下,高校音乐艺术教育在教学资源选择以及构建教学服务平台、设计教学模式方面,均表现出了和以前教学不同的教学理念,比较偏向于自主性与创造性,更加关注的是开放性以及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高校音乐艺术教学过程中,逐渐认同新型的音乐艺术形式,后者经过多样化的音乐艺术教给学生音乐文化知识。由于新媒体在检索以及呈现音乐艺术文化知识的方面优势较大,因此,易于促使音乐艺术教学理念的成熟。可是,假如一直依靠新媒体,易于使高校音乐艺术教育丢失掉原本的主题。为了创新教学理念,会使多数音乐艺术教育忘记教育的真正目的。
二、运用新媒体探寻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策略
(一)把新媒体教学方式和学生校园生活相结合。
艺术教育可以促使现代大学生提升自身的道德情操、提高自身的鉴赏与审美能力,培养综合发展的人才。针对当今中国专业技术较为顶尖的高等专业学校而言,高校音乐艺术教学始终处在一种不被重视的状态之下,高校教师和学生相互之间没有过多的沟通与交流,可以熟练掌握好有关音乐文化知识的基础的学生非常少。由此可知,高校学生对音乐文化知识的欲望以及当前的音乐素养构成了非常强烈的对比。所以,需要适时的推行高校音乐艺术教学模式改革,使用新媒体促使高校音乐艺术教学发展,从而适应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对素质教育的需要。高校学生校园生活是高校音乐艺术教育中的核心部分,在以往的校园文化活动之中,可以结合网络投票,或者手机投票,网络监管等方式充分发挥出新媒体的作用,使较多的高校学生参加到校园活动中去。增加校园活动影响力,展现出高校音乐艺术教学的魅力,营造轻松愉悦的音乐艺术教育环境,从而将高校学生对于音乐艺术的兴致提高。
(二)丰富高校音乐艺术教学资源。
由于高校音乐艺术内涵并不是单一性的,音乐艺术内涵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发展得来的,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对于音乐艺术均有自身的理解,并且各个国家一级地区、民族均有着非常特殊的音乐艺术知识。高校在音乐艺术教学中有着固定的教学内容与目标,可是要想使高校学生在音乐艺术行业中多思考多观察,需要采用新媒体将学生视野打开。因而,高校教师开展音乐艺术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新媒体,找到和教学主体有关的音乐作品,把相同的音乐作品存放在一个位置,逐次展示给高校学生,要求学生自行比较与欣赏。接着音乐教师依据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表现出的情感等,阐明音乐艺术的价值。但是,因为高校学生音乐学习经验尚浅,并不十分了解哪一部分的音乐作品对其学习有利。因而,音乐教师可把音乐全部整理在一起,如此才有益于学生划分音乐类型,从而体会到不同音乐作品类型的藝术表现形式,有侧重的学习音乐知识。
(三)增强对高校学生音乐理念的指导。
在新媒体环境下,微信、微博等媒介,根据其取得信息的自主性和同步迅速的特征被很多学生使用。假如可以借鉴新媒体建立和学生信息沟通的渠道,完善音乐艺术教学制度,不但可以帮助教师随时了解高校学生音乐艺术学习的状态,还能够借此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相互交流音乐文化方面的知识,进而构建具有音乐特色的服务平台。将高校音乐艺术文化建设和高效学生校园生活相结合,如此,就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音乐艺术素养。再者,高校需要根据学生的设计情况着手,对症下药,将传统的高校音乐艺术教育模式改革,高速发展音乐艺术教学,以此来提升高校学生音乐艺术文化素养。我国有关教育部门需要采用新媒体,把微互动加入到高校音乐艺术教育规划中,让音乐艺术教育变得更加规范。与此同时,高校教师可以使用新媒体媒介等方式增强学生审美方面的能力,促使学生喜欢音乐,爱上音乐。
结束语
我国提出素质教育,为了培养综合性发展的人才,高校音乐艺术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关键点,还是培养多方面发展人才的核心方法与手段。因此,不仅需要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待高校音乐艺术教育发展,还应当使用现今新媒体技术探寻出适合中国国情文化发展的新方式。并且,需要积极学习以及使用国际现今音乐艺术教育理念和方式,使音乐艺术教育变成自主性的行为,从而培养高素质人才。
作者:韦厚标
参考文献
关键字:信息技术;特殊教育;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9-0121-02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形象地位的提高,特殊教育在中国也受到了极大地关注,尤其是近几年的发展,更可以说突飞猛进。课程的开设逐渐步入正规化,教学的硬件正在得到极大地提高,比如电脑办公、多媒体教室的配备,正在逐步得到改善。然而特殊教育如何赶上信息时展步伐,从而弥补由于学生身体的的缺憾而在教育方面带来的影响呢?作为教学的一线教师担负着教学的先锋、表率作用。而开展多媒体与学科的整合也是我们划时代的光荣使命。下面我将在多媒体与特殊教育音乐学科的教学所思、所想、所做和大家交流共勉。
随着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以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特别是互联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正在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现有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并向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信息时代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信息化进程已经提上各个国家发展的规划中。各国相继采取措施促进互联网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特殊教育要跟上世界发展的趋势,就需要应用新兴信息技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面对信息科技的发展与挑战,教师的任务不是教给学生知识(这是行为主义强调的),也不是教学生学习的方法(这是认知主义强调的),而是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手段,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教师应该是一个促进者,一个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气氛;使学生知道怎么学。
要想全面系统的搞好多媒体与音乐教学的整合就要从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的准确概念和定义中去理解。我首先认真的学习了大量的有关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理论准备。
通过理论学习使我们知道:
1.什么是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是指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2.更加清晰与明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地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
其次:利用业余的时间,和培训的时间认真的学习了 Microsoft office 文档软件的应用。包括word2003 、excel、powerpoint、和网站制作软件frontpage,flash 、photoshop 软件的应用,为能够自己开发多媒体课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通过以上基础的不断开展,不管我校的音乐汇报课还是省、市的优质课大赛中,都只做了精美的课件以辅导教学,比如我的《用声音创编故事》录像课在参加河南省中小学路新客评比中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通过不断地课堂实践,我认为多媒体与音乐学科的整合方面应该做好以下几点:1.课堂教学仍然是我们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对于音乐学科的教学目标、重难点,要有这清晰地认识。在课堂设计的环节,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的安排。
2.在器乐、音乐欣赏、乐理知识的教学中,可以借助音乐软件比如“作曲大师”,通过软件直接操作,然后找过程中,去学习。
3.在电脑高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可以说任何领域都受到这场电脑革命的冲击,音乐是最能体现这种革新的地方,从大乐队到丰富的电脑音乐,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原来用很多人才能产生的音乐效果,现在只用一个人就够了,而多媒体及MIDI音乐走进课堂早已成为新时展的需要,教育发展的需要。制作多媒体课件可做出生动形象的画面(尽管学生看不到也要做出来),同时,也可做出悦耳动听的音乐,如果做好了,能使学习内容音画同步、立体交叉,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开拓他们的视野,激活他们的思维,创设出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多媒体的运用是当今教学手段的一种重大改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投影、录音、动画、影像等现代化教学媒体被越来越多地使用于音乐教学中,它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使学生耳闻目睹古今中外的风土人情和历史画面,犹如身临其境。激发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引起感情上的共鸣,既创设了教学情景,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审美能力,又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音乐教学中,只要精心准备,尊重儿童的天性,适时适量地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音乐教学,是十分有益的。但是辨证的看,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在充分肯定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所发挥的积极作用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避免以下几个错误认识:许多学校片面追求多媒体辅助教学,甚至形成“无多媒体不成优质课”的局面,在平时教学中也不管是否出于教学的需要,滥用多媒体技术。而其所用的所谓的多媒体课件,有的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是用投影片完全能够实现的,这样大材小用,造成大量资源浪费。一方面在于改进资源的设计,使之符合教学或学习的需要;另一方面在于选择符合要求的学习资源,提高教学或学习成效。对资源的选择标准应包括:教育性(传达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科学性(正确反映学科基础知识和先进水平)、技术性(传递的教学信息达到一定的教学质量)、艺术性(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和经济性(以较小代价获得较大效益),而很多人恰恰违反了这一原则。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避免过于依赖计算机的倾向,而忽略以人为本,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发展人的音乐素质,如果我们把重点落到计算机音乐做得怎么好,计算机课件做得怎么完美,计算机技术学得多少精,这样就背离了教学目的。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会欣赏音乐、创造音乐。我们应该懂得有时借助于身边其他事物也能起到较好效果。如大自然中的风景总比计算机中的真实而清新,大自然中的鸟语花香总比计算机中的迷人,老师的一个眼神、一次微笑、一次动情的示范是其他任何手段都不能替代的。学生自制的乐器上发出的音乐可能并不比他在计算机上做出的差。只要我们能激发学生心中旋律,无论多么简单都是最美的。
综上所述,多媒体与特教音乐课堂的整合是大势所趋,使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同时也是特教音乐课堂教学的主要辅助手段,但也不可夸大它的作用,正如新课标所倡导的一样,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切实搞好当前的素质教育改革。为更科学、更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而扎实搞好特殊教育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穆昕译.特教老师课堂交流的困境.现代特殊教育,2004,省略
[2]丁山燕.聋校课堂教学中交往情境模式的创设例谈
[3]陈琦、张建伟(b):《建构主义与教学改革》,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年第3期。
[4]罗明东.当代教育改革新探索[M].云南科技出版社,2001.
笔者参加了2012年7月第四期的培训,其中普教班由各省教育厅推荐的骨干大学教师、中小学教师、教研员组成。课程安排上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公共必修课,共100个学时。任课教师除了指挥课聘请的指挥家林大叶外,其他教师均为中央音乐学院在职教师,其中绝大多数教师为“80后”优秀青年教师。
本文从“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课程综合创新的角度进行总结分析,探讨其课程设置、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对现代音乐教师培训的导向意义。
一、“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的课程分析
(一)培训目标
1.该音乐教育体系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明确素质型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的基本理念是进行以人为本的素质化教育,强调音乐教育应以人为本,而不是以乐为本。
2.不应以传授音乐知识、掌握音乐技能为目的,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理解音乐的能力,让音乐为学生快乐服务,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二)课程设置
此次培训班从7月10日至21日,共计12天,课程设置包括:歌唱基础教学、钢琴即兴演奏、小型乐队编配、音乐与动作、教学法、中外音乐作品分析、指挥、排练。另外还安排了学员公开课、分组讨论、爱乐小学观摩、汇报演出、座谈等活动。
(三)培训班课程分析
1.专业性强
此次培训是由专业性较强的音乐学院举办。纵观以往的培训班,被委托的培训机构一般由师范大学或教育学院组成,然而此次举办者是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这种教师培训放在专业的音乐院校举办的例子在国外也呈现了良好的效果,如意大利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是由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相结合,对教师实施培训,这样整合了学校资源系统中的课程,让本来具有的专业能力形成全新的培训模式,能使学校之间有较好的合作机会,使参加培训的教师在掌握教学规律和运用教学方法上得到提高。近些年,这种培训在国内的培训基地都有了较大的革新,为教师培训的地点设置打开了新思路,通过更加专业化的音乐氛围和环境,让接受培训的教师们可以更加接近“音乐本身”,从而更好地融入“音乐本身”,而这些优势在其他师范类院校是不能完全做到的。
2.综合性强
首先,教师本身的综合技能的展现。从授课教师的学习和经历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大多数教师都是学乐器出身。如教“歌唱教学”的老师自幼学习小提琴,“音乐与动作”的老师自幼学习钢琴,在教授这门课程中不但展现了身体与律动的关系,即兴演奏的水平也很高。这就打破了传统的声乐教师就是学声乐、舞蹈教师就是学舞蹈的传统观念。中央音乐学院从事音乐教育的教师各自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担任着数门专业必修课程(如“视唱练耳”“合唱指挥”“钢琴即兴演奏”)的教学任务。
其次,培训课程具有综合性。如歌唱教学课,它有别于一般音乐学院和师范院校的声乐课,它基于柯达伊体系,注重学生的听、写、唱等方面的能力,打破了传统声乐课“一对一”的模式,注重唱合唱这种更加综合的训练。结合中国自己的民族音乐和民歌的改编歌曲大量应用于课堂,注重身体律动和歌唱结合,注重重唱、合唱的训练。
3.创新性强
(1)观念新
注重结合国际先进音乐教育体系(柯达伊、奥尔夫、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与中国本土文化,民族音乐文化的结合,启发学员们改变旧的、错误的观念,逐渐形成新的、正确的观念。强调“体验式”的音乐教学。
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的培训所使用的教材属于内部教材,教材的特点是重点突出中国民族音乐的部分,在教材中,不仅有大量的中国民间歌曲,还有一些作曲家编创或改编的中国重唱、合唱作品。通过教材的使用,让参加培训的教师深刻体会到,民间音乐元素的大量积累、认识、了解,是应用到歌唱教学上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也体现了柯达伊的“音乐教育的素材要从民族的开始”教学理念。另外,奥尔夫乐器编配中关于“元素性音乐创作”也是国内较为少见的理念。在授课教师的指导下,学员根据老师提供的素材创编成一个成品展示出来,开发音乐创造性思维。
(2)内容新
在课程设置上有“音乐与动作”“音乐与舞蹈”等培训新课程。这些课程是在借鉴和吸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和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的基础上开设的,这些课程的方法让节奏、动作、音乐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这种训练方法,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培养学生身体与音乐的协调性和律动感。
(3)授课方式新
分组讨论式:“奥尔夫乐队编配”和“音乐与动作”这两门课程,老师在对知识点进行讲授之后,给学员提出作业要求,(转第页)(接第页)要求学员用指定的音乐元素进行创作,再把学员分成若干小组,要求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的编创任务,完成之后老师对完成情况进行点评,有需要修改部分可以继续改进。
教师点评式:在“钢琴即兴伴奏”课程中,老师先把作业布置给大家,在之后的课上,老师要求学员上台演奏,在全班学员面前展示自己的钢琴即兴编配能力,学员展示完毕后老师会逐一进行点评。这种方式达到了良好的互动效果,兼顾了共性与个性的发展。
二、现代音乐教师培训的未来发展导向
从中央音乐学院的培训和国内外一些研究相关教师培训的重大课题中可以发现,在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任务内容中,不仅有基本的歌唱内容、乐器演奏、作品欣赏,还有音乐的游戏、听音乐讲故事、音乐剧目表演等这些用以发展学生动手创新能力的内容。这种综合创新型的教师培训在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的培训中给现代教师培训一种新的思想导向 ,“专业的综合性”要求现代音乐教师不仅要具备歌唱、指挥、演奏乐器等能力,还要求音乐教师具备文学、戏剧、舞蹈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这种关于创新综合的教师培训手段和方法在湖南师范大学的2008年教育部的重点课题研究中也进行了研究探索。研究中以培养“能唱、能跳、能演、能编创”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为目标,目的是培养未来全新型的音乐教师。这次研究的课题以“音乐剧表演与编创”为教学途径,设置了多个具有特性的教学环节,如舞台表演、剧目创新、剧本创作等,使各种艺术形式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如音乐、舞蹈、表演、文学等内容,通过各种学术讲座来强化教师的理论知识,开拓教师的艺术视野。这种新型音乐教师的综合能力的培训更注重启发音乐体验能力和教师综合技能的培训,着眼于发展音乐教师对音乐的体验和组织能力。培养感受音乐与其他艺术的密切关系,在掌握音乐基础知识的同时,通过音乐的表演、欣赏、创作等途径来抒感的能力。
由此可见,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将进入“综合”的“无模式”时代,逐渐淘汰专业化、知识化、传授式的倾向,实现音乐体系艺术化、音乐教育美育化、音乐教学感性化、音乐修养个性化的发展。现代的音乐教师培训势必将走出旧的教学模式,走进“综合”的“无模式”时代,对体验音乐情感能力的培训、用音乐表达感情的培训将成为教师培训的首要目标。选择学生主体需要的音乐为教学内容,采用以培养学生的音乐体验能力为中心的体验式教学方法,以接受与表达音乐情感能力和音乐综合素质为标准进行的教师培训理念,势必带来音乐教育的改革,从而推动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卿箐.探索中小学音乐师资培养新途径[J].音乐创作,2012(6).
[2]于子贻.国外音乐师资培训的启示[J].乐器,2011(2).
[3]廖乃雄.论音乐教育[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
[4]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5]管建华.中国音乐教育与世界音乐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专业性强
此次培训是由专业性较强的音乐学院举办。纵观以往的培训班,被委托的培训机构一般由师范大学或教育学院组成,然而此次举办者是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这种教师培训放在专业的音乐院校举办的例子在国外也呈现了良好的效果,如意大利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是由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相结合,对教师实施培训,这样整合了学校资源系统中的课程,让本来具有的专业能力形成全新的培训模式,能使学校之间有较好的合作机会,使参加培训的教师在掌握教学规律和运用教学方法上得到提高。
近些年,这种培训在国内的培训基地都有了较大的革新,为教师培训的地点设置打开了新思路,通过更加专业化的音乐氛围和环境,让接受培训的教师们可以更加接近“音乐本身”,从而更好地融入“音乐本身”,而这些优势在其他师范类院校是不能完全做到的。
2.综合性强
首先,教师本身的综合技能的展现。从授课教师的学习和经历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大多数教师都是学乐器出身。如教“歌唱教学”的老师自幼学习小提琴,“音乐与动作”的老师自幼学习钢琴,在教授这门课程中不但展现了身体与律动的关系,即兴演奏的水平也很高。这就打破了传统的声乐教师就是学声乐、舞蹈教师就是学舞蹈的传统观念。中央音乐学院从事音乐教育的教师各自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担任着数门专业必修课程(如“视唱练耳”“合唱指挥”“钢琴即兴演奏”)的教学任务。其次,培训课程具有综合性。如歌唱教学课,它有别于一般音乐学院和师范院校的声乐课,它基于柯达伊体系,注重学生的听、写、唱等方面的能力,打破了传统声乐课“一对一”的模式,注重唱合唱这种更加综合的训练。结合中国自己的民族音乐和民歌的改编歌曲大量应用于课堂,注重身体律动和歌唱结合,注重重唱、合唱的训练。
3.创新性强
(1)观念新
注重结合国际先进音乐教育体系(柯达伊、奥尔夫、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与中国本土文化,民族音乐文化的结合,启发学员们改变旧的、错误的观念,逐渐形成新的、正确的观念。强调“体验式”的音乐教学。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的培训所使用的教材属于内部教材,教材的特点是重点突出中国民族音乐的部分,在教材中,不仅有大量的中国民间歌曲,还有一些作曲家编创或改编的中国重唱、合唱作品。通过教材的使用,让参加培训的教师深刻体会到,民间音乐元素的大量积累、认识、了解,是应用到歌唱教学上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也体现了柯达伊的“音乐教育的素材要从民族的开始”教学理念。另外,奥尔夫乐器编配中关于“元素性音乐创作”也是国内较为少见的理念。在授课教师的指导下,学员根据老师提供的素材创编成一个成品展示出来,开发音乐创造性思维。
(2)内容新
在课程设置上有“音乐与动作”“音乐与舞蹈”等培训新课程。这些课程是在借鉴和吸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和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的基础上开设的,这些课程的方法让节奏、动作、音乐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这种训练方法,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培养学生身体与音乐的协调性和律动感。
(3)授课方式新
分组讨论式:“奥尔夫乐队编配”和“音乐与动作”这两门课程,老师在对知识点进行讲授之后,给学员提出作业要求,要求学员用指定的音乐元素进行创作,再把学员分成若干小组,要求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的编创任务,完成之后老师对完成情况进行点评,有需要修改部分可以继续改进。教师点评式:在“钢琴即兴伴奏”课程中,老师先把作业布置给大家,在之后的课上,老师要求学员上台演奏,在全班学员面前展示自己的钢琴即兴编配能力,学员展示完毕后老师会逐一进行点评。这种方式达到了良好的互动效果,兼顾了共性与个性的发展。
二、现代音乐教师培训的未来发展导向
从中央音乐学院的培训和国内外一些研究相关教师培训的重大课题中可以发现,在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任务内容中,不仅有基本的歌唱内容、乐器演奏、作品欣赏,还有音乐的游戏、听音乐讲故事、音乐剧目表演等这些用以发展学生动手创新能力的内容。这种综合创新型的教师培训在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的培训中给现代教师培训一种新的思想导向,“专业的综合性”要求现代音乐教师不仅要具备歌唱、指挥、演奏乐器等能力,还要求音乐教师具备文学、戏剧、舞蹈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这种关于创新综合的教师培训手段和方法在湖南师范大学的2008年教育部的重点课题研究中也进行了研究探索。研究中以培养“能唱、能跳、能演、能编创”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为目标,目的是培养未来全新型的音乐教师。这次研究的课题以“音乐剧表演与编创”为教学途径,设置了多个具有特性的教学环节,如舞台表演、剧目创新、剧本创作等,使各种艺术形式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如音乐、舞蹈、表演、文学等内容,通过各种学术讲座来强化教师的理论知识,开拓教师的艺术视野。这种新型音乐教师的综合能力的培训更注重启发音乐体验能力和教师综合技能的培训,着眼于发展音乐教师对音乐的体验和组织能力。培养感受音乐与其他艺术的密切关系,在掌握音乐基础知识的同时,通过音乐的表演、欣赏、创作等途径来抒感的能力。
前段时间有幸了解了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新体系的课程,感触颇深。新体系给基础音乐教育带来了绿色,带来了春天,它展示出一种新的思路,把音乐教育定位在一种文化层面上和对人的培养上,强调新的音乐教育应体现以审美体验为核心,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为一名校外音乐教育工作者,我想就如何让孩子快乐的学习音乐谈几点我的想法。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曾说过:音乐的训练较与他艺术相比较更为重要。音韵之和更能深深印于儿童的内心,其所印为善,将来发表于外者为善,所印入者为恶,则其发表于外者亦恶,凡是在音乐上能得倒很好的教育人,辨别美恶仿佛是出于他的天性。由此可见音乐教育的重要。而目前,我们的音乐教育主要渠道就是学校音乐教育。一堂成功的学校音乐课,需要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那什么样的音乐教师才能称得上是优秀的音乐教师呢?我想优秀的音乐教师一定是有责任心和爱心的,那责任心和爱心表现于外是什么样呢?我认为一名优秀的、有责任心和爱心的音乐教师,势必要达到优秀音乐家的标准,那可以用科达伊的话来表达:有修养的耳朵、有修养的头脑、有修养的内心和有修养的手指。四方面要同时兼备,且均衡发展。
· 有修养的耳朵、有修养的手指
音乐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音乐功底,要对课堂上用到的每一首音乐作品形成的时代背景、形象、情感、风格、结构、旋律特征及创作思想,美学价值等方面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佳的审美效益和知识效益。同时还要掌握歌唱、器乐演奏、舞蹈、戏剧表演等相关的音乐表现手段,通过这些表现手段让学生身体力行,更真切的感受音乐,参与到音乐课堂中来。音乐教师还要有乐理、和声、配器、作品分析、指挥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因为扎实的理论基础是音乐教学的有力保障。科达伊曾说,不称职的音乐教师会剥夺几代孩子和成人享受音乐的乐趣。可见音乐教师的重要性。
· 有修养的头脑、有修养的内心
教师是一种崇高的社会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音乐教师不仅仅要传授给学生音乐知识,还在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人文素养,完善学生个性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音乐教师要有高水平的素质修养,有健全的人格,有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对于学生来说,教师是其精神生活的榜样,教师健全的人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格, 更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形成和发展。这是基于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发展在这一时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 教师的形象会成为学生最直观的模仿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常常在不知不觉中被学生观察着、想象着、模仿着。一个有着优秀人格魅力的教师能博得很多学生的敬仰,相反,一个人格低俗的教师,即使有渊博的知识,也很难博取学生的敬爱,而且还会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每个教师都必须努力完善自己,培养自己具有高尚的情感,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生。
· 教师是课程的引导者,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实践是认识事物的最有效途径,实践的主体才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始终要扮演的是一个引导着、支持者、合作者。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这样一来就会导致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双向式影响关系,正所谓教学相长。在教学过程中,谁是主体、谁是客体,只是相对的,这主要取决于具体过程与环节中所充当角色,和其主动性与积极性发挥的程度,取决于有无明确目的和动机如何。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的师生之间的共同活动,教师的主要活动是教,是传授知识;学生的主要活动是学,是摄取知识。这一过程又是相互依存的,没有教就没有学,没有学也就无所谓教。就像在表演,男女主角间是要互动的,这样才会有戏剧冲突,才会引人入胜。所以,教师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对于整个课堂来说很重要。
关键词:高师音乐 教育改革 基础教育 重要意义 相关建议
社会主义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促进了我国教育改革脚步的不断加快,高师音乐教学作为基础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长久以来相关部门对其给予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支持。但是,本文通过对现阶段高师音乐教改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由于传统的教学理念根深蒂固,在其整体发展中仍然存在教育内容与教学方法、教学实践情况严重脱节的现象。
一、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
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优秀人才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教育部门的重要目标,与时俱进地进行教育改革也是当下教育部门的首要工作,本文将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性极强,要求任课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有着非常高的专业素质。根据现阶段高师音乐教育的情况来说,培养出高分低能学生的情况比较常见,这也是造成学生在毕业之后就业情况不好的重要原因。当今社会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在对音乐专业的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除了要保证他们能够具有高超的理论知识之外,还应该培养他们过硬的音乐素养,特别是对于各自的特点性音乐素养的培训。因此,在现阶段进行高师音乐教育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升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长久以来,应试教育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我国教育界根深蒂固。课堂上,一般都采用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形式,难免会造成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对所学知识厌烦,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特别是对音乐教学来说,其是一种互动性极强的专业,需要教师多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能动性,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高师音乐教学改革正是提倡这种活跃的教学氛围,不断地提升教学的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二、现阶段我国高师音乐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我国高师音乐教学改革现状进行调查,将其存在的问题总结为几个方面:
(一)对高师音乐教育改革师范性的忽视
高师音乐教育是为祖国培养从事音乐教育方面的人才的,因此,除了对其进行音乐方面的教育之外,还需要对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进行教育。但是,很多高校在这一方面都有所忽视,将音乐专业教学和音乐教学混为一谈,单纯地采用音乐教学的手段对其进行教学。长此以往,将会导致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只是单纯地掌握了音乐的理论知识和技巧,无法将所学的知识传递给他们的学生,更不能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不利于其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更加不利于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对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特色性的忽视
结合本文对现阶段我国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现状来看,大多数院校在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都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对学生音乐专业素质的培训和音乐教学的培养方面,忽视了对于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文化课的培养。这种不完善的教学模式将会导致高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只有一定的音乐技巧和教学能力,却很难有自己的特点。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不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对于他们未来的工作和发展非常不利;除此之外,理论知识和文化课程的欠缺还会导致这些学生的整体素质不高,学习新东西的速度也相对较慢,在社会上很难找到合适的立足之地。
(三)对高师音乐教育改革整体性的忽视
纵观现阶段我国对于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情况,大多数在改革的过程中只是单纯地从某一角度或者出现的某一个教育新现象作为改革的切入点,进而进行改革,这大大地忽视了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整体性,不利于音乐教学的整体发展,不能取得良好的改革效果。
三、对于高师音乐教改下基础教育的相关建议
本文通过对高师音乐教学改革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和我国现阶段改革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将相关建议总结为以下内容:
(一)深刻理解新课标的音乐教学要求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教育部门全面推进新课程标准的教学,高师音乐教学的改革在这一大环境下进行,就应该深刻理解和掌握新课程标准下对音乐教学方面的要求。教师应该彻底转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能动性,建立全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核心,加强对音乐审美方面的培训,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定期对教师队伍进行培训
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参与者,教师本身素质和专业技能的高低对学生的总体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想要从根本上改善现阶段我国高师音乐教学改革的现状,就应该从教师方面入手。根据现阶段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主动和学生进行身份的转变,从主导者转变成为引导者。
我国传统的音乐教学都是采用教师对学生进行单向的知识传递的方式,学生一味地接受,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来即使成为音乐教师之后,也只是单纯地照搬老师教给他们的知识,并不能真正意义上地在音乐上对学生进行很好的引导。新课程标准改革下的音乐教学应该帮助学生从根本上树立教师的观点,将其当作一名潜在的教师来进行培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作为一名音乐教师的感受,让他们能够真正地意识到自己将来作为一名音乐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教师除了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进行教学之外,还需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言传身教,真正地影响学生,使其更好地适应音乐教师这个角色,为其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更好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关的教育部门和学校在高师音乐教学改革中也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现阶段在高校中有很多的青年教师,他们中也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刚刚走出学校,正是对其进行教师形象塑造的非常关键的时期。因此,学校应该定期对其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其教学水平。除此之外,学校还应该建立完善的师资队伍,合理地设置师资结构,保证每个年级、每个学科师资力量的均衡发展,建立科学合理的师资队伍。
(三)进行高师音乐教学改革的整体性布局
在现阶段我国的高师音乐教学的改革中缺乏整体性布局,这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问题。很多院校在改革中过分地重视改革的局部化,不利于整体改革的发展。因此,要建立高师音乐教学改革的整体性布局,培养全局观念,从全国音乐教学的整体情况出发,从宏观的角度去进行布局,改变以往片面局部地制定改革战略的问题。相关部门需要综合考虑全国音乐高师音乐发展的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从整体上对高校的高师音乐专业的改革事宜进行规定,各个学校在不违反规定的情况下根据自身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去进行改革方案的具体实施,这样既可以保证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质量,也能很好地促进高师音乐改革的进程。
四、结语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教育事业的不断前进,对于高师音乐教育来说,由于其属于艺术范畴,在进行教育改革时会遇到更多的问题,加上传统的艺术教育方式已经在我国根深蒂固,改革起来相对而言也会更加的困难。本文主要针对当下音乐教育改革下基础教育的相关情况进行了分析,着重强调了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以及现阶段我国在高师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希望能在未来我国高师教育的改革中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更好地推动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建进.学校音乐教育的“新双基”――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的理论阐释与实践之一[J].人民音乐,2013,(09).
[2]杨瑞敏.加快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改革为基础教育培养高素质教师――在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上的讲话[J].中国音乐教育,2003,(01).
[3]吴斌,金亚文.音乐课程改革新的里程碑――《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深度解读(四)[J].中国音乐教育,2012,(08).
[4]井源涛.深化教学改革 打造特色音乐教育专业――黑龙江省音乐教育改革试点专业鸡西大学师范学院音乐教育专业[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08).
[5]王娟娟.基础音乐教育改革与高师音乐教学的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3).
关键词:音乐教育;宽度;广度;频度;深度;适度;效度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4-0040-01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流动的建筑,它是一种高度抽象的艺术。既然音乐是流动的、音乐的学习也应该是在与音乐的文本对话中去理解,不是强迫、灌输。面对音乐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师要做到相时而动、相歌而动、相人而动、相情而动。
一、教学理念有宽度
时代在飞速发展,教师的教学理念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用好传统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理念(柯达伊、奥尔夫、达尔克罗兹),还要以音乐实践活动作为重要的教学途径,学习用新的理念来丰盈我们的教育教学。在每节课中,我都留出5分钟时间,让学生接触“舞蹈与动作”,让他们在经典音乐中用一个个外显的、优美的动作表现内心对音乐的体验。在歌唱教学中更要增加音乐教育新体系的创造板块,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感性音乐经验。用新旧理念指导教学,改变陈旧的教学形式“,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人”。
二、教材选择有广度
有些学生爱唱歌但不爱音乐课,从教学内容方面究其原因是编写组选材的审美与学生喜爱的审美存在差异。新课改之后,教材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部分流行音乐被编入教科书,但离学生的期待还有相当的距离。根据教材内容,我或从音乐主线,或从人文主线寻找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如欣赏蓝调(blues)音乐,我会从学生熟悉的带有蓝调特征的流行音乐开始,然后再引领学生探究蓝调音乐的特征,之后欣赏课本上的音乐或让学生推荐自己熟悉的相关音乐。在教材的选择上不拘泥于课本,而是以课本为主线,以此寻求更广泛的、更易被学生接受的音乐。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是盲目的歌迷,而是充满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所以,教师要在文本教材与课外教材中找到两者平衡点,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探求教材使用的广度。
三、技能知识达频度
音乐是一门独立的学科,音乐本体性知识与技能的讲授是音乐教学的基本任务,审美体验是各教学领域共同的目标。两者并不矛盾,关键是在课堂出现的时机、频度要把握好,让学生悟透、吃透,在大量而丰富的实践和操作中体验音乐的奥秘。教授《西风的话》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听教师范唱歌曲感受音乐的变化,然后跟着老师的歌声画出力度的变化,最后才跟着老师的指挥表现歌曲的力度变化,做到游刃有余。并且拿出其中一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变化歌曲的力度变化,不求统一标准,只求言之有理。因为音乐是感性的艺术,要遵从个人的内心体验。让学生在一首歌的演唱中用不同的力度变化来表现,达到对力度记号的理性理解与歌唱实际中的灵活应用。这样,本课的教唱只是学习技能的载体,教师频繁地将知识的运用渗透在练习中,培养了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四、教师示范表深度
音乐不只是表达的艺术,还是能引起共鸣的艺术。在孩子们的眼中,教师的位置是很高的,这种向师性决定着范唱是引起孩子演唱欲望的非常简便且效果不错的方式。课堂中教师的范唱感人心耳,学生易于捕捉,能引起共鸣。教师的范唱不仅仅是唱对节奏、音高,更要唱出歌曲中蕴含的深情,打动自己,打动学生,让学生感悟其中的思想感情。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情感也易于在歌声中流淌。在课余和学生一起交流艺术范畴的更多门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打动学生,和学生互相接纳。
五、歌唱技能求适度
歌唱是一门艺术,发出美好的声音是每位歌唱者的追求,达到一定的音高更是歌唱者自豪的资本。在歌唱表现活动中,有些学生不能自信地歌唱,往往由教师在教唱中拔高其能力,想其音高能唱到某个音,所以造成选“调”不合适。当学生的嗓音条件、体能条件达不到音高时,出现喊叫、走音、歌声虚假等现象。为了达到一个“点”,而忽视了音乐的整体表现,学生的激情会在这个点的研磨中一点点消逝。因此,教师要在歌唱教学中选择适合于学生的调。
六、活动设计显效度
音乐活动的设计要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缩短学生同教材的心理距离,使他们在轻松、活泼、兴奋的状态下自觉地学习,通过活动显示音乐技能的提升。要实现这一目标,活动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要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相适应。在《大海啊故乡》这一课,我让学生课余自己组团探究,加入一些动听的声音表现歌曲,目的就是激发学生表现的激情。有的学生提议用海浪声,有的提议模仿海鸥声……最后用上了他们提议的方式,学生都很高兴,演唱时个个神采飞扬。在学习的过程中,给学生创设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所有的学习过程,以此带动上课的激情,有实效地参与课堂表现。
七、结束语
“会听音乐、会唱歌、会表现、会创作”,是音乐教学的目的。我力求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动静有常、动人心弦的常态活动中,由量变到质变,逐步体验感悟到音乐之美,并乐于表现音乐的情感美,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人,提高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王秀萍.中小学音乐教育应重视审美性与实践性的融合[J].教育研究,2015(05).